技术人才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09:2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人才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一个学科要有好的发展,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而加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生物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具有理论基础较厚、学历高、学术水平较高的特点。但要想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双能型”的专业教师队伍,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教师能站在学科前沿,在学科领域中有突出成就,又能掌握整个学科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和观念,使自己要有创造性。
二、拓宽校内外实践教学交流平台,开设就业创业实习,增加学生就业渠道
现有生物技术专业与校外相关企业的交流一般较少,来自生产一线技术的知识极为有限。因此,学生对生物技术领域的生产、研发以及现状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专业的兴趣和前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迷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即是要拓宽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交流平台,以企业为依托,积极的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学生除在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本专业动手操作的实习、实训场所,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业务熟练、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鼓励学生自主进入生物技术类公司进行工作前见习和学习,学生在企业一边实习、实训,一边进行专业课学习,缩短了教学与企业的差距,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激发学习热情,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学到了本事,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更有能力、继续深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的有用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推进学校与企业建立更系统、更密切、更持久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三、传统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篇2
[摘要]在现代制造业,高科技产品不断出现,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不断应用,一线工人岗位正从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企业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知识技能结构已难以满足工作的要求。为此,无论是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企业长远发展,大力培养技能型员工都应作为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
[关键词]企业劳动组织员工
一、企业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要求员工必须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
进入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呈现出一系列的特征。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建立在泰罗科学治理原则基础之上的、以增加物质财富为最终目的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正在被以精益生产和灵敏制造为代表的灵活多变、适应性强、个性化的柔性生产方式所取代;相对于传统工业的金字塔型组织治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条件下的企业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企业的每一个体都是创造性的个体。为此,企业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必须由传统的简单操作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企业所要求的知识型技能性转变。因为:1、劳动者操作的机床设备和生产的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升,其变化提升之快在一些领域已达到日新月异的程度,这对劳动者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必须与时俱进,迅速跟上形势,实现由一般的劳动操作向知识型技能型的操作转变。2、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去粗放型的简单操作的企业组织形式,早已向着集约的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过渡。企业集团化结成了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和并行关系,其组织结构属于网络结构,企业不但是良好的经济组织,而且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组织。这种学习型组织以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员工代替了传统的企业和员工。3、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创业、解决问题和自我创新的技能。而这种人,实际上就是知识型技能型的人才。当前,为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企业发展,企业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如自动化生产线、数控机床等,使员工的工作性质从以体力操作劳动为主转向以知识、信息处理及脑力劳动为主;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专业间业务交叉,人员间的多方面的协作,也更需要员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企业劳动组织的变革,要求员工必须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
二、对技能型员工和培养技能型员工的正确认识
技能是指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某一活动的行为能力,一般表现为实际的操作技术。技能是实践训练的结果。企业一般把熟练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人员统称为技能型人才,把掌握一定技术能力或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熟练工人称为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在基层班组中占有很大比例,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工人相比,除了具备更丰富的生产操作经验和事故处理能力,能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生产技术问题,还要能够组织或作为骨干积极开展班组技术革新活动。技能型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意识中,技术工人的身份仅仅是工人,其作业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故而其待遇较差,也很容易受企业改革改制的冲击。而知识型、技能型工人则不然,比如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熟练的数控工和模具工,常常被企业重金招聘,而且不少企业重金也难以招聘到,由于技能型工人比较紧缺,所以才有了企业对技能型员工的呼唤。
三、培养技能型员工的措施
培养技能型员工要结合不同班组所担负的科研生产任务及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杜绝形式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有序推进,把着力点放在提升员工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
1、强化理论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员工技能培训中最基础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理论上首先弄懂,才有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的基础。因此,搞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技能型员工基本素质的提高,对员工在今后实际生产活动中运用理论,对实际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2、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是员工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这是一项既需要细心耐心,又必须严密组织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企业培训部门应对所有技能性岗位展开培训需求调查,认真分析分类,力争做到技能岗位员工的操作能力、技术水平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较清楚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员工系统的培训计划。
3、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班组里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要充分利用导师带徒这一机制,为进入班组的新员工选配技术过硬、素质优秀的技术骨干做师傅。通过一对一培训,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为了使新员工尽快掌握工作技术。
4、加强班组内部员工之间及班组之间的学习交流。班组每个人经历不一样,技能熟练程度也不一样,生产技能的提高需要借助于互相交流学习。同时,班组与班组间,由于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但往往又互有关联,因此在抓好日常生产的同时,可以在班组间开展同创共建活动。首先,要抓好同类班组的互动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同类班组的先进经验,邀请别人挑毛病,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其次,也要抓好不同类型的班组互相学习活动,通过组织员工到这些班组的学习,了解相关技术知识,掌握不同类型班组的需求,激励大家不断提高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篇3
移动通信技术紧跟市场需求,明确岗位定位。移动通信技术培养从事移动通信运营和移动通信制造行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销售服务人才。毕业生能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通信工程安装、调试、设备管理与维护,移动通信相关产品、检修、测试、营销工作。从事的岗位主要是网络优化工程师,基站运维工程师,室内分布工程师,数据传输工程师等。
2、我校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外国的办学经验和我校的办学特色
总结多年来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构建“专业知识+通识教育、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学校+企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的新的培养模式,推进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知识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发等,更加注重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并将此作为融会贯通学生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将此转化为生产力。
3、构建新的教学环节
“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理论———模块实践———整体项目实训”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适应现代社会工作新需求的发展需要,合理的改革相关专业课程,并且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操作技能,还要有创新设计和开发能力。
4、积极促进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队伍要强调学术和实践的统一。教师队伍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知识更新变化特别快,尤其是通信领域,每一年都有很大的变化,前两年3G才刚刚普及,现在4G就已经飞速发展,所以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想给学生教授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篇4
1.教师的教学观念多停留在课堂学习上。让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上机课的实验操作也多是教材上的实训项目,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按步骤完成项目操作。这种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于对软件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应用上,缺少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上多根据学时分配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课堂上大多也是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软件的具体应用,缺少对综合案例的介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导性地位,学生属于从属地位,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对平面设计类课程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改革,既是课程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我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观念
平面设计类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所以在讲授该课程之前,任课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观念:必须要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熟悉软件的运用,进行创新型操作,而不是验证型操作。课堂上的验证型实验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不能仅限于此而要有所突破。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了,才会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学生才能做到超越书本,自主创新。
(二)确立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指导性纲领,教学目标中会明确提出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学任务是什么,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平面图像设计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技能,有能力在各种平面设计单位从事平面图像设计和图像处理的工作。因此,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必须从平面设计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各种改革,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另外,以培养设计、操作能力为目标,采用“学—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比如,邢台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定位于“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强调实践操作性,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和专业技能、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这个教学目标中,既指出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又明确提出了实践教学要求,符合我院转型期“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体现一门课程教学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教师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应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市场需要和我院转型期的教育要求,整合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大纲。虽然在邢台学院2008版、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对各门课进行了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并就主要的基础课程做出了课程教学大纲,但针对某些课程应用性的课程性质,仍需对其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侧重教学。比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平面图像处理技术》这门课,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学时为32,上机操作为16学时。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章节对Photoshop软件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上机操作主要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验证型操作。虽说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对理论知识和对上机的学习都体现了“应用型”的学科属性,但距我院转型期“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为了适应转型期的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对原版的教学大纲进行适当修订,比如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适当减少对某些不常见工具的介绍,增加综合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了各个工具后能有一个对工具的综合的运用过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全局概念,从而提高其创新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另外,在上机操作环节,应减少验证型实验的数目,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在学会软件基础操作的同时,再进行自主创新操作。只有脱离并超越教材的实验操作项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也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四)运用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法
在选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来使教学的效果最为有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等,都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示范和传授,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属于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从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课使用的教学方法外,为了适应“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使用适合实践类课程讲授的方法。
1.关联性教学法
关联教学就是强调各科目之间的关联性。每个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跟其他相关课程有关联,各课程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纽带联系在一起。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各种课程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就需要把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视频处理、网页设计等知识都融合在一起。每个环节设计都要满足网页的整体要求。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应当对授课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的平面设计的知识,学会利用色彩的构成、图形结构的基本规律,提高基本的创作技能。另一方面,应加大平面设计创意的比重,开启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新奇的表现形式,拓展图形表现的空间,让图形制作更有创意,更符合实践需要。
2.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我院“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制度的,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为某公司做一套完整的是CIS企业形象设计,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结成课题小组,通过进行市场调查、研究,设计制作一套比较新颖的CIS企业形象作品,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展示、评比等。通过参加这样的课题实践,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前参与到社会项目制作中来,为以后的工作就业打下基础。
3.身份置换教学法
身份置换就是将学生身份置换成日后他们可能从事的平面设计类工作人员,比如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企业的平面设计人员、婚纱影楼的照片处理人员、网站设计者等等,把他们当做职业人来传授讲解实际操作知识,传授实际操作经验。这种教学方法就突破了传统的书本知识的局限,把社会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提前融入社会,进行真材实料的实践操作,当然操作内容也不再是教材上的案例,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工作。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上制作一则“平面公益广告”,这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置换成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教师在讲解了制作的核心要求后,学生就应该从社会公益的大局出发,运用相关的平面制作类工具,进行公益广告的构思和创作。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创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重要意义
篇5
(1)具有一定法律意识的专业人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的增长,这就需要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全面性人才。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存在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的问题,汽车电子技术维修中会涉及很多的法律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2)具有高超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
技术是决定学生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空有满腹经纶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一切就成为了空谈。学生需要在掌握足够的汽车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和企业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3)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在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某汽车公司的负责人员曾经坦言道:“我们需要能够安心工作,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人才。”可见,当前技能已经不仅仅是人才需求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要人才能够稳定工作,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2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方式
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可以通过结合时展结合时展,培养面向维修服务一线的专业人才;结合现实实际,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时展,培养面向维修服务一线的专业人才
时代快速发展对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逐渐明确,结合当前时展的要求,可以培养更多面向维修服务一线的专业人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结合实际,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实践活动相结合,避免出现学生毕业后无法快速工作岗位的问题。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明确树立“以学生未来工作和发展”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在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三维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更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构建生成性、互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结合现实实际,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在注重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前汽车电子维修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教学指导,培养更多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在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汽车电子维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汽车电子维修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汽车电子技术维修中的纠纷案例等等,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合理划分小组,进行综合项目实践操作,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职业能力。
3结束语
篇6
高校财务核对工作比较繁琐,因此财务人员因忙于处理工作事物在工作服务态度方面的表现就会比较差,例如区别对待、态度冷漠、不理解办业务的人员,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教师、学生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改善职业技术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一)改革财务人员引入机制
若想解决职业技术高校财务人员人才引入困难问题就必须改进原有的引入机制,让其更有灵活性。同时,高校相关人员还必须对人才的选用、任用严格把关,重视人才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同时,高校还应设立人才激励机制,如树立优秀财务人员榜样等,这样可为高校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营造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高校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实践证明,制度不仅能够约束财务人员的思想与行为,更能开阔其视野,提高其业务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其整体素质的目标。职业技术高校进行制度建设时需以内部控制为主体,只要内部控制做到位就可同时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务人员政治思想的规范性。对此,职业技术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套相应的会计制度,落实财务人员的职责与权力,监督财务人员的行为,并严厉处罚某些有重大过失的人员,进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劣也是决定高校财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的一个因素。而高校可从以下三点来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一,教育内容因地制宜。思想政治教育需以实际财务工作情况为基础,不然会出现形式主义化。对此,高校要边实践边总结,分析财务人员的生活问题和工作政治思想问题,并找出规律并给以指导。同时,高校还需整合其他教育力量,通过部门群众等人员及时了解财务人员的思想,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第二,教育方法的创新。新的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财务人员的思想会因为高校新的发展形势或者情况而受到影响。所以,传统老旧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起到更大引导教育的作用。高校应根据财务人员的新需求进行变革创新,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观念与方法,使其形成具有特殊性、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模式。第三,教育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而言十分重要。因此,高校要从多样性出发,让教育同娱乐相结合,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渠道并积极地为新方法创造条件,为财务人员打造丰富多样、健康且趣味的活动。同时,高校还需以财务人员的关注点为基础,结合精神、娱乐等内容来改善、引导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保障意识
服务保障意识是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应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让其树立起权力服务学校师生的意识。树立服务保障意识并非易事,这需要高校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上去分析问题,在解决其需求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推动财务人员形成自主服务的意识。同时,高校还需通过正反的事例激励、警示财务工作人员,抑制歪风邪气的滋长,以此来实现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保障意识的教育目标。
三、结束语
篇7
最早的生物技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传统的生物技术被用于发酵食品,或抗生素,现代的生物技术被用于分子生物学,如克隆技术等。高端全面的技术人才是生物技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物技术是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如:医学、环境、农业粮食等领域都应用到生物技术,可谓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技术息息相关。生物技术的特殊性,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这方面的人才培养。高等院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基地,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技术作为近些年高等院校先增添的一门学科,已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加速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对高校而言,发展一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在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过程中一定要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符合,这样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又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其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发挥其优势。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生物技术学科教育,是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再进行一些理论性的实验教学,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引导。同学们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得一些毕业学生进入企业后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要更多带学生到企业中去学习实践,把企业中所用的生物技术更好转化成教学实验,改变传统的实验条件和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回报社会。
(二)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培养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必将带动更多的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而生物技术的实践必须靠一批高素质人才去开拓,传统的理论教育可能无法满足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特长,指导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化教学,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更有效率的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至于一群学生去挤着一台机器做实验。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特点制定的科教方案,可以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出学生的特长,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模式,不仅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了,也使学生学习方向更加明确,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今后就业的竞争力,更能体现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和水平。
(三)加强创新思想引导,提高创新能力生物技术学科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所以在生物技术学科人才培养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把培养创新的元素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工具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条件现代化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性引导。
三、生物技术的展望与生物技术人才的未来
篇8
目前美国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三大类人才,第一大类是市场营销各个职能,如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广告、推销、市场调研等方面的中层管理人才;第二大类是推销员、市场调研人员、企业策划人员、广告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第三大类就是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美国学者认为只精通营销专业知识,不懂专业生产技术,也难以做好某一特定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因此同时兼备营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社会的一种普遍需求。美国大学通过系际联合培养这种专业技术型人才,以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英国同美国一样,除了非常注重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还非常注重精通多种语言、擅长国际沟通的语言型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许多大学都设有市场营销和语言双学位,由市场营销系和外语系联合培养语言型、综合型人才。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概念进行界定,但是许多数院校在开始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和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前者强调知识的运用,后者不仅仅强调知识的运用,还要求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具备某个具体产业部分的技术特性,如网络营销人才、汽车营销人才、IT营销人才等等都是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将更强。本文着重探讨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2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培养高、精、尖、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事实上,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所谓的“通才”,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在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的今天,唯有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最具有社会竞争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2.2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市场营销的内容和手段不断发生变化,新的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市场以及新型营销方式的涌现,要求企业营销人员不仅要精通市场营销理论、掌握市场营销规律、而且要有丰富的行业产业知识技能。这种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高要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据麦可思《2013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权威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在我国通信、石油、汽车、快速消费品、金融等行业领域大量需要专业技术型人才。
2.3市场营销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调,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表现
根据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连续五年,市场营销人才稳居企业人才需求量榜首,而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专业不对口。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根据麦肯斯的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大体分四类:第一类是初级的销售推销人员,这类人员对学历和专业的要求比较低;第二类是能从事市场研究、市场推广的营销人员,这类人员一般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历;第三类就是中高级的营销专才,在一些新兴行业和业务领域,既具备营销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的营销人员,如汽车营销人才、网络营销人才、金融营销人才等等;第四类是高级营销人才,既具备丰富的市场实践经历又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的营销策划人才。目前,我国有83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明确提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校不超过半数,大量的雷同的无特殊专才的“通才型”市场营销人才充斥市场。据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3年年全国市场营销毕业生接近12万,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不超过3万,而市场需求量大约在5到8万左右。因此以上四类人才中,第一、二类人才是相对过剩的,而第三、四类营销人才才是紧缺的,市场营销人才市场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所以当前我国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调,高等院校应该迎合市场需求,加大力度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究竟如何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呢?
3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基于当前市场营销人才出现的供需矛盾和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培养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已是当前高等院校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认为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3.1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地进行专业定位
当今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出现雷同,模糊不清,要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首先要清晰专业定位。各高校要明确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出发点是面向市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目前市场上竞争力最强的是具备营销基本知识和理论、同时熟悉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知识的人才。许多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专业培养的时候设置了一些专业方向,如保险营销方向、汽车营销方向等等。这样人才培养目标就非常精准,人才培养定位就非常清晰,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3.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专业性
3.2.1课程设置体系遵循“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或者行业领域课程”的原则
在培养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清晰定位下,课程设置必须坚持“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或者行业领域课程”的原则,同时还要缩减通识课程。即大一第一学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主要有英语、计算机等,大一第二学期即开始进入专业平台课程学习,主要有应用统计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商品学等课程;进入大二就要进入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也就是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关系、商品学、服务营销、市场调研与预测、推销学等课程;大三主要学习专业方向课程或者行业领域课程,比如网络营销方向相关课程涉及到网站的推广与建设、搜索引擎营销、网店运营管理等课程,还有汽车营销行业领域课程涉及汽车商品知识、汽车销售与礼仪、汽车营销策划等等课程,也就是说整个大三的课程全部与职业挂钩;大四,学生就可以进入相关行业领域实习,在实践中学习。
3.2.2以“行业需要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关乎人才培养的成败,既然确定要培养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那么按照行业领域需要设置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在这个问题上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选定行业,设置专业方向。比如地处长三角的海滨城市宁波,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集中在机电、汽车、房地产、服装等行业,另外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全国也处于领先优势,所以当地院校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大多考虑这些行业领域,设置网络营销、房地产营销和服装营销等方向。另外,根据笔者多年对就业市场的调研,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无外乎这样几点:沟通适应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和一定的行业领域知识。基于这样的要求,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要以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模块,比如营销策划能力的课程模块包括:营销策划、商务写作、市场营销、商品学、公共关系等课程,五大能力形成五大课程模块,最终形成以“行业领域”和核心能力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3.3校企融合培养、系际联合培养和跨校培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3.3.1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在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培养上,讲究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那么校企联合培养是最好的路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首要模式是订单式培养,比如在浙江一些高校开设吉利汽车营销班、太平鸟服装营销班、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学院等等就是这种模式。在没有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学校可以采用企业家进课堂、校企实习基地开发、引进企业导师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3.3.2系际联合培养人才
现在的高校大多是综合性高校,开设的专业门类比较多,那么有效地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发挥专业协同优势,采用跨专业、跨院系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某高校有经管学院、电信学院和机电学院,那么就可以联合培养网络营销人才和机电产品营销人才,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采用学分辅修的方式进行。这样学校各专业资源优势整合,对人才培养发挥了最大的效力。
3.3.3跨校培养人才
这种方式在国内院校之间比较少见,但是国际合作中比较常见,主要采用高校间学分互认原则,在一个高校修两年的课程,在另一个高校修其他年级的课程,学分互认,最后拿到双文凭。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可以在国内高校中进行尝试。可以效仿美国高校,水平比较接近的高校成立联盟,比如美国著名的常青藤名校,联盟内高校某些专业的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各高校课程。当然,国内也有成功的案例,只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比如国内顶尖高校联盟C9,包括了北大、清华、复旦等一流名校。是否可以在地方探索办学水平相当的院校实行联盟,进行学分互认,实行专业优势互补,对培养人才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3.4多元化、应用型教学支持系统
3.4.1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
首先,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引入国内外先进教学资源,如现在比较热门的网络公开课程,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同步;第二,在行业领域课程上,引进企业参与课程内容整合、参编教材,使得行业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上班即上手”,台湾的高校在这一块做得比较好,如南台科技大学,他们的课程全部引入企业人员参与;第三,所有课程内容项目化,任务化,项目和任务来自行业领域的实际企业,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更有目的性和实践性。
3.4.2教学组织多元化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能一直呆在课堂里,必须要在市场里。因此,第一,应该缩减课程上课时数,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研究市场,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第二,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布置任务,答疑和辩论;第三,在这之外,还要在行业领域课程上引进相关企业人员讲座和座谈;第四,在学生跑市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学生以团队为载体,在团队中思考、协作和进步,以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4.3“校企共同参加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注重过程性,由学生完成的一个个任务或者项目累计成最后的成绩,并且每个项目都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完成考核,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定。
3.4.4学位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篇9
摘要:文章通过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现状,针对乡镇图书馆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新世纪图书馆人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及人才资源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
图书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第一资源,把馆员看成是资源,是人力资本,这是现代图书馆管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念。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进入图书馆,使得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针对城镇图书馆的现状,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进行探讨。
一、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力资源通常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意识、智慧、技巧和技能的总和。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具有高智能、高品德并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珍贵资源。乡镇图书馆虽然拥有一定的人才资源,为发展提供着一定的技能,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发展要求相差太远。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失衡,管理上重物轻人,重进不重用,人才使用不当,其中不少人跳槽而去,这些都严重影响乡镇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通过分析,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到位
在农村,人才的重要性并没有被认识到。即使你是有真才实学的,也并没有发挥的空间,造成了人才的相对浪费。现在农村的观念是只要拨款,我就可以做事,而并没有意识到拨款的有效使用是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去操作的。由此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人才资源开发缺乏力度
图书馆的工作,直接取决于馆员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可是现在大多数的图书馆一个“冷衙门”,而人员的使用很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招聘和考核制度,因此造成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结构欠缺,工作人员作为主体的能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浮于事的现象阻碍的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三)人才流失问题
人才,一直是各个行业的争夺焦点,三国时刘备除了自身的所具备的优秀的政治家是素质之后,就是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再当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不再是蛮力就能解决问题的时代,智慧和创新是发展所必须的要素。图书馆这样一个受很多人为因素影响的部门,更是亟待优秀人才的加入。可是因为人为的原因,一些优秀人才不能被录用,而即使被录用了,而在这样一个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和开拓制度的环境,更是扼杀了他们的才能。所以,图书馆,只是被大多数的人作为一种过渡,而没有人把它作为终身的事业。所以图书馆要从自身着手,招收并好好使用一些人才,这样图书馆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滞后
图书馆一直是一个在发展上慢半拍的机构。图书馆的利益并不和工作人员的成就挂钩的。致使大家缺乏工作热情,让整个工作环境还停留在大锅饭的阶段,即使是英雄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二、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作用,事业图书馆的发展更是急不可待。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才的培养,由此有以下几点意见:
1.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俗话说,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图书馆整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一套新的机制,让人才活动起来,各尽所能,全力以赴,营造新的工作发展氛围。
2.更新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图书管需要人运转,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是人。所以“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定要贯彻到底。这样才能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乡镇图书馆工作要发展,要合理规划配置人力资源。不同的岗位使用不用的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
4.乡镇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图书馆服务的是读者,读者满意了图书馆的效益自然就实现了。可是现在有一些图书馆确实是人也有了,资金也有了,相应的馆藏资源也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做不好
呢,有一点重要的就是见物不见人。图书馆管理层忽略了图书管理员的地位和巨大作用。
三、乡镇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不再仅仅是劳动的工具,而是更多的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个体存在。所以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包括人员的精神和物质的关怀,包括人员的培训,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他们的工作理念,等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人力资源的梯次开发
一个单位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在做一件或者一样的事,所以注重培养人才的梯次性和独立性尤为重要。关键的是以下几点:
1.能力素质第一位。当今社会,学历和资历不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我们更应该注重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人才的差异性。有的人博览群书,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有的人是某一专业的奇才,有的人对图书馆的馆藏了若指掌,等等,那么图书馆的管理层就要做到人才的合理分配,才能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创造更多的价值。
3.分工和梯次的结合运用。所有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时期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效果的不用,进行及时的有效的调节,这样更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三)努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团队一词,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被重视。当下不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需要人才之间的全力协作,才能把人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掘出来。管理层既要分配好现有的人才,也要对人才进行储备,并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图书馆文化的培养和熏陶。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他们在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同时,自然会给图书馆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方能收到实效,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的多变化的技术与服务新环境,图书馆人员要想在新世纪有所作为,就必须搞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为整体性人力资源管理,有意识通过人才培养、激励使用等续出一批优秀人才,把图书馆各类人员的智慧的潜能挖掘出来,加以发展、利用,为新世纪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
参与文献
[1]马启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哲学思考[J].图书馆界,2003,(3).
[2]张丽芳.浅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4,(2).
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企业经济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资源.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的数量,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和高超技能的技术人才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处于特殊生产环境的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面临着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的困境,给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何做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矿山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企业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是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加强煤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煤炭企业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煤炭企业生产环境特殊,劳动强度大,工作岗位多在地下,生产难度非常大,还面临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煤炭企业生产力发展主要依托资源,普遍形成了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的状况。在新形势下,要加快煤炭企业发展,关键在于提高生产力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其数量和质量与企业的发展成正比,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潜力和前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相当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意义重大。
加强煤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煤炭企业属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用的劳动力,都是由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用工指标,实行大批量统招统分,普遍现象是人员多,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进取精神不强,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煤炭企业的发展。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职工中掌握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主要成份,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对科技知识的传播作用,在队伍建设中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动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
加强煤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要彻底改变煤炭企业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状况,不能满足或局限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靠降低成本和扩大产量来占有市场,要实施“科技兴煤”战略,推进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来推进煤炭企业发展,就必须依靠掌握煤炭科技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应当看到,在煤炭行业的辉煌时期,煤炭企业也曾是人才济济。近年来,面对煤炭的困境,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稳定人才的措施,但由于受行业不景气、企业效益下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面临许多困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1)、总量相对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人才匮乏,导致企业专业技术发展后劲不足;(2)、补充困难。煤炭大中专院校生源减少,专业缩减,煤炭企业很难吸收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愿意进入煤炭企业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少。目前在校学生中,煤炭专业学生的比例已由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最低的0.76%,最高的也仅为14.29%。因生源不足,许多专业如选煤、采煤、地质、安全、测绘等纷纷减少招生计划或停招。(3)、层次较低。煤炭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数量在下降,而且学历层次也在降低,大专以上,科班出身的煤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下降,挑大梁的多是中专生。据调查,全国县市以上国有煤炭企业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职工总数的3.4%。(4)、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政工、经济、教育、卫生等系列,采矿、机电、通风、安全、地质、测量等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通信、计算机、法律及经济管理等人才缺乏,一些特殊岗位不得不从普通技工中寻找人才。(5)、人才流失严重。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调入小于流出的企业占接受调查企业的93%,掌握煤炭专业技术的专业人才多数到地方个体、集体小煤矿当技术员,自谋职业,创办经济实体。(6)、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忙于日常事务多,缺乏技术创新的愿望和动力,缺乏科技带头人和技术权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创意少,科技对安全生产经营的贡献率普遍较低。免费论文。
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流失的问题,既有行业条件的客观因素,也有企业内部机制的因素。主要的:一是煤炭企业条件艰苦,煤矿基本处于偏僻山沟,交通通信条件差,信息闭塞,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二是煤炭行业社会地位低,普遍给人“脏黑乱差”的印象,进入煤炭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感和压抑感,愿进入煤炭行业的人非常少。三是对所在企业的发展前景担心。对发展缺乏信心,想另寻出路的人较多。四是人才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对科学技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竞争机制不完善,激励手段不充分,人才紧缺与人才浪费并存,外部人才引不进,内部人才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还较普遍。
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
面对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煤炭企业正面临着深化改革,推进战略性调整,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严峻挑战。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强者生存弱者亡。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关键就要看企业能否有效地掌握一支具有相当数量和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加大煤炭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落实培养措施,充分发挥煤炭类大中专院校的作用,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煤炭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煤炭这个基础能源行业的特点,采取相关政策,对煤炭类院校及专业加大扶持力度,对煤炭类专业学生在学费、奖学金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帮助院校扩大招生,鼓励考生报考煤炭院校及专业,鼓励毕业生到煤炭企业创业。二是加强企业与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实行对口招生或企业选送优秀职工入学定向培养。
立足企业内部加强教育培训。企业是用人单位,应充分发挥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构和潜在的教育资源,加强内部培养。一是要加大投入,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在职学习、脱产培训,专题讲座、技术研讨,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三是创造学习型企业,鼓励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加学习,激发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在需要;四是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工参加函授、自学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途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引进人才和技术。近年来,国家对煤炭工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和扶持措施,对资源枯竭的矿山实行政策性破产,加大对小煤矿的清理整顿和关井压产政策,加大煤炭秩序的整顿力度,继续对煤炭企业实行亏损补贴和税收征免,加大对煤炭企业技术改造和安全监管力度等,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工业经济形势的好转,煤炭企业改革脱困和经济运行显现出好的转机,经济呈现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煤炭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煤炭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同时也为煤炭企业吸引人才创造了一定条件。一是积极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建功立业。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院校的联系,积极参加供需见面,加大吸引接纳大中专生的力度。免费论文。二是突出重点。要认真研究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制约经济发展的重点技术、重点项目的紧缺人才,集中力量,重点投资,重点引进科技带头人和技术权威。三是转变观念,活化形式。由于煤炭企业待遇、工作条件、地理环境的差距,在吸引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引进人才的方式更应灵活多样。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产学研结合”,“候鸟型”、“借脑法”等方式引进人才。
充分利用好现有煤炭专业技术人才。关键在于营造有利于人才稳定,有利于人才创业的机制和环境。一要加快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创造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在竞争中寻求创业、施展才干的机遇。二要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实行竞争上岗并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岗位目标体系和考核制度。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三要因人施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级匹配,能岗对应,尽可能把每一个人选配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的岗位;四要客观地评价人才。坚持以绩论能原则,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
建立健全煤炭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免费论文。一是把按劳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大胆探索知识、技术等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让专业技术人员感到企业的兴衰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从而把自身行为与企业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认真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政策待遇,实行评聘分开。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煤炭专业技术人才最低工资保证制度、附加岗位津贴制度和奖金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奖励制度,实行项目技术成果奖,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允许其参与项目收益分配或对其实行重奖。四是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工作上、生活上、政治上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