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8:5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行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行业论文

篇1

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的日益发展,中国网民的数量正在不断上升,电子商务也随着这股潮流为越来越多的网民所接受,浙江省诸暨市的不少纺织企业也逐步意识到了电子商务的作用,总体来说诸暨市的纺织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情况还处在初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诸暨市纺织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希望对诸暨市的纺织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诸暨市纺织企业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1.1诸暨市纺织企业发展现状

诸暨与绍兴、萧山、义乌、富阳等8个县(市)接壤,交通相当便利,民营经济发达,其中袜业、织布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是中国的袜业之都,像大唐的袜业城、洁丽雅毛巾、太子龙服饰、步森衬衫都是全国知名的纺织企业。截至2010年底,诸暨市共有大小纺织企业8万多家,其中上规模的纺织企业978家,行业从业人员90余万人。2010年,纺织产业实现的产值占诸暨市工业总产值的42.58%;实现利润696323万元,占诸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45.1%;出口创汇173174万美元,占诸暨市出口总额的48.97%。

1.2诸暨市纺织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现状

就目前来看,诸暨多数纺织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都有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的想法,上网用户越来越多,比较知名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官网,而且都比较专业,信息涵盖量也大,也适当涉及到了电子商务的信息,比如诸暨袜业网、洁丽雅官网,都是比较系统的电子商务网站。近几年,诸暨纺织电子商务网站上,企业的数量有增无减,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而且幅度一年比一年高,到目前为止,许多诸暨的中小纺织企业选择加入阿里巴巴诚信通,试图借助阿里巴巴这个中国最大的B2B平台来帮助自己带来更多的业务。2009年8月诸暨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阿里巴巴滨江新园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诸暨特色产业集群专市,借此整合诸暨市的企业资源并进行统一推广,促进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比如诸暨市搏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袜业网()是诸暨市全力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公司与阿里巴巴支付宝公司签定绍兴区域战略合作协议,将支付宝引进中国袜业网,消费者在中国袜业网上买袜子将可实现在线支付,该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大唐袜业从实体市场模式迈向现代商务市场模式,给中国袜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给全市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带来了一场变革。

2诸暨纺织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

诸暨许多纺织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内部管理以家族制为主,企业组织结构封闭、排外性强,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合理分离,资本运营方式单一,导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些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基础就非常薄弱,企业领导自身未受过高等教育,信息化意识不强,整个企业的计算机设备很少,网络基础设施也非常陈旧,很难在短期内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再加上诸暨很多纺织企业的决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贸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甚至有些企业管理者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上网,许多企业管理者单方面觉得在网上搜索供货信息就以为是电子商务的全部,或有些企业简单地建一个网站,而相关的管理基础却没有跟上,这些错误认识和落后的观念影响了诸暨纺织企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很多中小纺织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开展有所顾忌

诸暨绝大多数纺织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一些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的了解可谓少之甚少,加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一定的资金,因此企业管理者就会有所顾忌。首先建站尤其做好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且需要定期维护更新,又需要费用;其次,网站的宣传又是一个需要下血本的环节,对于很多不景气的诸暨纺织小企业来说,都望而生畏;最后,高额的物流成本也使得开展电子商务对于诸暨的纺织企业来说举步维艰。但是企业在做这些工作后并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的,当企业在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电子商务网站的过程中,会发现网站的信息更充实了,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在量变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质变的一天,我们不能一开始就为了赚钱,而是要不断努力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和积累自身的经验。

3网站功能单一,响应速度慢

由于在诸暨纺织行业中电子商务应用的还不是很广泛,即使有些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但是大多数企业极少进行实质的网上交易,绝大多数诸暨纺织企业的网站都是以展示企业形象为主,只有个别企业真正进行网上交易,总体来看诸暨的纺织企业以传统的交易为主。诸暨市纺织企业的网站虽然很多,几乎有点规模的纺织企业都有自己的网站,即使没有自己的网站也会在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上有自己的店铺,但是纵观诸暨的电子商务网站几乎建设都流于形式,由于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企业的网站很多都是由企业与IT公司合作创建,一方面网站功能非常单一,网站几乎都没有在线交流功能和支付功能,另一方面有些纺织企业干脆把网站维护和更新的权利都交给IT公司,很多信息由于缺乏更新导致信息出现了滞后的现象,有些企业在与IT公司解除协议之后,IT公司就不帮企业网站续费,所以很多企业也成为了实质的空壳网站。

4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不健全

诸暨很多纺织品出口企业已经接触过了第一代电子商务平台,但是效果却不好。因为它们只是一个分类广告平台,以企业推广为核心目的,供应商花了大量时间金钱打广告做竞价,却只能眼巴巴等待生意找上门。网上进行交易时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网络诚信问题突出,曾经有人专门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人都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息被窃取。因此,诸暨纺织企业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成为阻止诸暨纺织电子商务发展一大障碍。

篇2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的日趋开放,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各种金融风险逐步呈现,其中银行业都将加强内建设,防范操作风险提到各自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并将其作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究其原因,笔者想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银行业要加强内控建设,防范操作风险的认识。

关键词:内控防范操作风险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经济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影响恶劣并造成巨大资金损失,严重威胁着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其中操作风险引发的案件占相当大比例,巴塞尔委员会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全球性针对银行操作风险的调查表明,参加调查的银行共报告了47029件每件损失超过1万欧元的操作风险事件,平均每家银行在这一年间发生了528起操作风险事件,其中有5家银行在这一年间发生了超过2000起操作风险事件,一年造成的损失近80亿欧元(出处:金融时报);从国内银行业看,由于缺乏对操作风险的充分认识,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近年来操作风险也日趋严重。

一、操作风险形成原因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务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呈现出“机制功能弱化”的趋势,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意识不强

1.重业务拓展,轻风险管理。表现在一些单位负责人短期行为严重,没有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许多营业机构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许多员工在操作岗位上工作却被迫承担了大量营销任务;不少员工自身对操作风险重视不够,风险意识不强,只要领导命令,就惟命是从,对其违法行为视而不见。

2.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其表现在银行看重的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历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较少,或形同虚设,这种做法充其量只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二)业务学习不到位,执行制度有偏差

随着金融信息化、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各种理财产品、电子业务等层出不穷,有的管理人员借口业务忙,对规章制度、特别是新的规定不能认真学习,管理松懈,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也不到位,致使操作人员对新业务不熟悉,潜藏风险隐患;少数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新业务、新制度的学习滞后,对业务流程理解不深不透。如帐户管理、反洗钱制度执行不严格,大额存取款业务未经主管授权审批,对重要空白凭证、业务印章保管不严,交接手续不严密,未按规定对帐等,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致使违章操作时有发生;产品创新、制度建设与业务人员素质脱节,致使执行制度有偏差,违章操作时有发生,产生了许多风险隐患。典型的是许多产品的创新是先发展业务,后规章制度,并且有些制度本身制订就不够精细,过于理想化,甚至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可操作性较差,再加上操作人员本身理解不深不透,业务素质不高,致使业务发展潜藏很多风险隐患。

(三)查处力度不到位,警示效果不明显

近几次操作风险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多数属于屡查屡犯、屡整难改的顽症,主要原因还是重检查、轻处罚,对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低调处理,强调客观原因,未能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处罚力度不够,因而不能产生有力的警示作用,削弱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导致一些问题屡查屡犯,直至案件发生。

(四)计算机网络系统不够完善,易形成较大资金风险点。

主要表现为硬件及软件、设备及通讯故障、程序错误、计算机等原因造成交易不成功而形成客户及银行资金损失。例如有的银行因通讯故障引起的银行单边帐,形成较大的资金风险。

此外,员工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轮换制度未落实,人事管理中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相关重要岗位人员,使其职务行为中存在较大风险。

二、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

早在2005年银监会就提出了13条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见,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内控十三条”,从央行的重视程度和督促力度,就可看出防范操作风险已成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因此,我国各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大检查,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防范操作风险。对如何加强内控建设,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造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

2.严格岗位职责管理,要以风险防范为前提,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岗位职责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下属分支机构的内控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做到定人、定事、定责,做到工作岗位、工作范围、职责权限清晰,使内控覆盖所有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3.加强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建设,要以规范管理为目的,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严格岗位分离制度,加强事前防范;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加强风险事中控制;加强对高管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控制,离岗审计。如从目前农业银行基层行的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建全制度,清理制度盲点,弥补制度空白点,坚持内控在前,制度先行,使各种经营行为都置于制度约束之下,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特别是要切实落实业务营运制度、管理制度、处罚制度,把管理工作和控制融入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其次要加强岗位控制,按照纵向有监督、横向有制约,从优化业务流程着手,形成机控和人控的联控机制,切实解决业务操作岗位的失控问题。

篇3

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图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

(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

(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

(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

转贴于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 

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政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

(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

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

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

篇4

英文名称:Wool Textile Journal

主管单位:国家纺织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国标16

国际刊号:1003-1456

国内刊号:11-2386/TS

邮发代号:2-19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5

关键词: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05-03

近些年来,高校图书馆随着高校事业的大发展,馆藏数量和规模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基本能够满足读者的常规文献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文化传播功能,而不仅仅只是数量的增长,特色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的两大主流。众所周知,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点,同时也拥有不同的重点学科,那么相应的图书馆也会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来进行收藏文献,从而形成本校特有的资源体系。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更好地发挥本馆的馆藏优势,为本校的教学、科研以及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怎样将本馆拥有的特色资源数字化等等,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因此,走特色化办馆之路,大力建设特色数据库已是大势所趋。[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对本馆拥有的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可其中关于纺织服装方面的特色馆藏资源开发与利用报道甚少。根据各纺织高校图书馆网站公布的资料得知,有一些图书馆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特色数据库。[2]例如,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曾在2002年建立了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东华大学图书馆曾在2003年建立了《纺织特色文摘库》;武汉科技学院图书馆在2004年也建立了《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于2007年10月开通了《服装数字图书馆》;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在2008年底也开始建立《浙江纺织服装特色数据库》等等。这些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各大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也纷纷重视这方面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且成为其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数量统计

纺织服装类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其实主要集中在有纺织服装优势学科的高校图书馆,即原隶属于国家纺织工业部的高校,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好多纺织服装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被一些综合类大学合并,成为了综合型大学,基本上失去其原有的特色和优势。例如,原山东纺织工学院于1993年和原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青岛大学;1995~2000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先后并入到苏州大学。我们这里调查的纺织服装类高校主要以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网站公布的高校为研究对象。截至2013年7月底,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公布的资料,现将我国纺织服装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统计如右表: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立了12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一;东华大学图书馆建立9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二;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也建立了6个特色数据库,位居第三;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建立了3个特色数据库;西安工程大学建立了2个特色数据库;建立一个特色数据库的有: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没有建立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有:大连工业大学、青岛大学、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

二、资源分析

各大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是在自己特有馆藏基础上建设特色资源库,并且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最终以网页的形式呈现。资源的类型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全文、图片、文摘、题录,还有多媒体、超链接等。在这里我们重点解析几所在这方面建设比较成功的图书馆。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在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方面属于行动较早的馆,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服装艺术图片数据库,主要由服装图片库和艺术图片库2个大库组成。每个库又根据不同的专业分为不同的部分。即艺术图片库包括广告、摄影和艺术设计图片;服装图片库包括服装设计大师作品、各类型服装款式、师生获奖作品、中外重要奖项作品艺术和中外著名模特。[3]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特色数据库是2007开通的服装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服饰文化、服装结构工艺、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生产及营销、服装专业设计、服装材料、时尚传媒、艺术设计栏目;资源类型包括文章、图库、馆藏资源、相关人物、网络资源等。目前推出的特色资源包有服装设计师、苗族服饰、刺绣工艺,这些资源包对相关内容进行专业报道,并展示大量的图片。服装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提供比较系统的服装特色资源。东华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大学,其图书馆作为全国纺织文献中心,承担了教育部CALIS“十五”期间专题数据库建设项目,以纤维及其制品、纤维材料、服装工程与人体功能三个重点学科为中心,于2003年建立了纺织特色文献数据库。现将所有自建的9个特色数据库整合在现代纺织信息参考平台,均在Apabi数字资源平台上,以纺织服装二次文献为主。其特点是纺织服装中文资源比较丰富。[4]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通过申请天津市教委项目,建立了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于2002年实现全国原纺织高校馆藏纺织外文期刊目录免费共享。[5]其中纺织特色外文文献全文库是TALIS的天津市高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是在其馆馆藏外文期刊资源、学位论文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外文期刊、学位论文、特种文献等全文数据库,同时对网络资源进行全面搜索,高效而有机地将纺织方面的网络外文资源组织在一起,建立纺织学科网络导航系统,为本校的重点学科“纺织学科”的建设服务,同时为全国的纺织行业信息化做出贡献。其特点是纺织服装外文资源比较丰富。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自建了两个关于纺织服装方面的特色数据库。(1)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论文数据库是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收集整理了历次会议约700余篇参会论文,涉及不同时期国内外毛纺织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技术与管理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各国毛纺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2)服装专题文献数据库涉及的内容主要是:1989年以来,所有与服装领域相关的2 000余种中文期刊刊载的29 000余篇文献的题录信息,并且每年都进行更新。其内容涵盖了服装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学科。该数据库又分为5个专辑,分别为:社会科学、经济文化、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和服装工业,同时还可以按照题名、作者、机构、刊名、年度等进行检索查询。[6]2004年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建成了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该库大概收录了1.9万条记录;[7]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服装、服饰配件等资料。盐城工学院的纺织机械专题数据库,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主要针对某一纺织机械收集整理特色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将建设本校特色数据库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虽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通过访问一些高校图书馆网站发现,各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纺织服装类高校也不例外,存在着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通病。

1.数据库建设不系统。通过对各纺织服装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调查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这里提到的建设不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整体建设体系上,各图书馆都自行建设,呈现分散状态,没有整体规划和布局。虽然建设特色数据库应该充分利用本馆的特色馆藏,并且结合本校学科的发展,从各高校图书馆本身来说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整个纺织服装类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特色库的重复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比如关于服装类的特色数据库,有几个图书馆都在建设。其次在建设内容上,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设的服装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服装专业设计、服装材料、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工艺、服装生产及营销、艺术设计、时尚传媒栏目,可以说几乎全部囊括了关于服装艺术的内容,而与此同时,东华大学建设的中国服装史图文库,天津工业大学建设的馆藏时装图库,武汉纺织大学建设的服装图文影像数据库等等,在数据库内容上都与前者有很多的重复。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纺织服装类高校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一部分资源存在严重的充分建设,而有的资源几乎无人问津。比如关于布料染色等方面,各图书馆都没有建设。

2.忽略后期维护,更新缓慢。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特色数据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建立特色数据库只是这项工程的开始,就像盖房子一样,刚把地基打好,其后期的维护与更新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一个数据库之所以存在生命力,就是因为数据库的内容不断地更新、修正等,所以特色库建好后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维护。[8]通过调查发现,许多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在特色库建好后,就不再投入精力开展维护工作,并且很少及时更新特色数据库的内容。多数特色数据库的建立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在完成任务后,由于各种原因,数据不能及时追加、更新,滞后于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还有一些特色数据库显示的最新数据为两三年前的数据,然而也有部分特色库的数据虽然仍在更新,但更新的量很少。例如,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建设的重塑裘皮材料特色数据库,从建成后就没有再更新过;服装艺术图片数据库虽然会有更新,但更新的数据也很少;服装数字图书馆可以说是一个做得相当不错的特色数据库,但由于经费、人力等原因,现在也是举步维艰。

3.开放范围受限,平台不稳定。从一定层面上讲,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是为了充分发挥各馆特色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受“版权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通过IP限制或账号限制,仅为本单位服务。一般只有通过校园网才可以登录使用,校外用户很难进入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即使检索到了,许多数据库也没有访问权限。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初衷,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其实对于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来说,由于其建立的特色数据库多是图片,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提供原图的大图,仅用“缩率图”建立索引库是比较安全的。[9]通过访问各特色数据库的体验来看,数据库的平台很重要,它是保证用户能否正常访问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或者平台的搭建等存在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用户检索不到资源。

4.检索途径单一。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特色数据库检索途径过于单一,例如缺少检索词的查找和选择功能,并且缺乏适当的人机交互界面。许多数据库不提供检索算符,用户只能进行简单检索,而不能利用检索算符构造检索式,进行复杂检索。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特色数据库用户的操作界面也不怎么好用,并且许多数据库都没有简介,这对读者在查找资源以及对数据库的认知上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例如,东华大学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在2009年曾各自独立呈现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后来由于资源整合,将各个小数据库都统一放在了一个平台上――现代纺织信息参考平台。并且将这个平台放在本校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下的特色资源里面,同图书馆购买来的特色数据库混淆在一起,很难区分出哪些是自建的数据库,哪些是购买的。好多图书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把“自建”和“购买”的特色数据库分开。

通过对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调查得知,目前这些自建的数据库涉及纺织服装的多个方面,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但也都有各自一定的资源基础。基于目前现状,各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时候,应加强合作,实现共享;深层次开发特色资源;建设紧贴地方纺织服装产业的特色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刘毅力,秦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9,(12):95-96.

[2]隋秀芝等.纺织服装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39-41.

[3]李晓玲,张海波.基于网络的艺术图片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2004,(6):58-59.

[4]胡朝明,刘茜.高校图书馆纺织服装特色资源库建设现状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67-70.

[5]周秀会,王志辉,等.网络环境下高校资源共享纺织特色数据库建设[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21(6):82-84.

[6]王琛,王芙蓉.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3):19-21.

[7]潘黎明,刘诚.纺织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3):30-32.

[8]张丽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54-57.

[9]谷秀洁.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现状扫描[A]//西安: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41-50.

篇6

英文名称: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

主管单位:广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2673

国内刊号:45-1165/TS

邮发代号:48-12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广西轻工业》(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委员会主管,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广西轻工协会主办的优秀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杂志内容丰富、权威性高、可读性更强,是行业内科研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发表职称论文、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好平台。

篇7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纺织贸易特色建设主要面临的教学问题分析

通过对纺织行业贸易人才市场的调研和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明确了目前纺织行业国贸人才教育需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纺织行业国贸人才培养规格内涵界定问题。已有的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只概略性说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范围,缺少以规格精确的方式对目标内涵进行详细而清晰的定义。

(2)课程体系与纺织行业国贸人才素质培养的协调问题。已有理论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产业发展对产品知识与行业经验学习的需要;实践课程体系以课程实验为主,缺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职业、就业、创业课程多是以宣讲或授课方式进行,而不是有机融入企业实践过程。

(3)培养途径与纺织行业国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适应问题。传统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基础训练,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连贯性较差、递进性较弱,实践教学环节的集群效应不明显,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实践品性。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纺织贸易特色建设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与方法:

1、确定纺织行业国贸人才培养规格。

按照纺织行业的人才需求,在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天纺集团、天津真星纺织有限公司等的调研、咨询基础上,确定了纺织行业国贸人才培养规格:即4种素质,5大领域知识、6种能力。

4种素质:扎实的专业、行业知识、良好的职业操守、务实的就业理念和较强的创业意识。

5大领域知识:国贸专业知识、纺织行业知识、管理学知识、计算机基础、法律知识。

6种能力:学习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实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2、创建在“专业、职业、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贯穿纺织特色,内在结合、梯次递进的课程体系。

(1)“专业、职业、就业和创业”教育内在结合、梯次递进的课程体系。按照4种素质、5大领域知识和6种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建设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特色方向平台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突出行业特色的实验、实训为两条主线,将理论课程体系向实践环节内在拓展,构建专业基础—基本技能—综合设计—企业应用—实践创新内在演进的课程序列: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培养学生国贸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管理学知识、计算机基础和法律知识的专业教育,以经济类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产业认知实习、社会统计调查、电子商务认知实训等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以海关业务演练、纺织外贸跟单、毕业实习等为基础的就业教育,以跨国公司经营、专业技能、创业专题实训等为主的创业教育。

(2)在课程体系中贯穿纺织特色。教学计划中增加了《纺织商品学》、《纺织经济专题》等纺织类产业通识课程,将《纺织外贸跟单》、《纺织贸易专题》等纺织贸易类课程从专业任选课调整到限选课,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等6门理论课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认知与模拟》、《社会统计调查》、《海关业务演练》等5门实验课、教学软件中增加纺织贸易案例,新建以纺织贸易案例为主的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新增纺织外贸跟单教学软件,新增5个纺织企业实习基地,超过40%的毕业论文与纺织贸易有关。

3、探索“学习-实训-就业实习”的学程途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多年纺织贸易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实践,承担了天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经济类专业就业形式实习的研究与实践”,与纺织企业合建综合应用型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学习-实训-就业实习”的螺旋式提升能力培养模式:在1-3学期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在第4-5学期,由企业教师以“模拟职场”的方式进行“学期实训”,进行职业测评、职业认知和职场礼仪培训活动。在第6学期,在实践基地进行就业体验和模拟面试:与企业员工组队就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国际商务谈判;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共同组织面试模拟活动。在第7-8学期,进行就业形式实习和创业教育:实行“双导师制”,尝试就业形式实习并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定期邀请纺织行业成功人士举办“大学生发展指导与创业素质培养”、“纺织行业创业必备知识与运用”等一系列讲座进行创业指导;认真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天纺集团合作,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博览室举办“抵羊1912”纺织服装品贸易博览会,组织学生与天津真星纺织有限公司共建“中外毛巾产品展示中心”,参加中国商业联合会举办的国际贸易博览大赛等创业实践体验;与天津市劳动局合作,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创业技能资格培训;利用模拟公司创立“创业工作社”,

鼓励网上开店,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4、创新合作培养机制。

依托校外知名专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纺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大课程教学组,促进课程体系建设;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企业共建教学管理团队;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实务性强的课程采取校外专家、纺织企业业务骨干进课堂,国贸专业45岁以下专业教师中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和纺织企业工作经历的占46%,每年安排2-3名教师去纺织企业学习。

三、创新点

1、教学理念创新。

创新性提出了“把行业人才需求放置在专业、职业、就业和创业四个维度上培养,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在纺织企业具体实践环境中培养纺织行业国贸人才”的教学理念。

篇8

依托学院的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平台,在工科类纺织服装贸易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实践等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作为纺织服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当系统,但在行业领域后向一体化的衔接,尤其商贸知识的欠缺成为发挥专业特长的软肋。因此我们注意到高校在培养跨学科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为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复合型卓越纺织工程科技人才。2012年起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课程设置与结构的重组与改革;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与论文等实践性环节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的综合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和全工程的系统教学,构建基于工程实际、基于实际工程问题、基于科技项目的构成实践教育平台,初步形成了纺织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管理体系。

纺织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则构建了一体化、模块式、综合开放型的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基础专业综合创新研究四个层次进行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注重科研工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注重课内外、学科间、校内外及至国内外实验教学的结合;注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教学的结合。明确了各课程体系的内容、特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综合性实验设计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纺织与服装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充分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纺织服装虚拟仿真实验体系。包括:从纤维纺织品设计染整工艺服装设计与制造纺织管理与贸易过程的仿真与模拟等。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使得学生可以实现在线进行软件模拟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此外尚有各类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其他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中心等的支持。

2 主要培养方法与路径

(1)实施纺织与商贸课程对接

纺织贸易业务是纺织产业服务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全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之一。跨学科课程作为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承载形式,需要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其课程教学中主要内容包括:纺织专业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管理知识,国际贸易实践等。具体涉及到外贸的基础知识、外贸的商品知识(纺织面料与服装)、出口贸易跟单实务、外贸进口跟单实务以及外贸跟单的管理知识。其主要业务内容包括: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的打样、生产、加工、检验、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环节进行实践操作,需要将每一岗位环节实践内容的领悟与纺织专业知识的对接。

(2)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教材使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学生可以实现在线进行《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软件模拟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模拟系统通过虚拟角色定位,选择扮演外贸企业跟单员角色,系统随机模拟一家国际贸易企业,从客户处接受一笔随机外贸纺织品订单,由业务经理将该笔订单全套数据(包括:P/O订单,工艺单以及邮件往来信息)交由跟单员处理,以纺织品跟单为对象,完成包括订单分析、样品跟单、原辅料跟单、生产跟单、包装运输跟单在内的整个外贸跟单实务流程,直至将所有订单项下产品按照客户要求交付完成。其中仅订单分析就包括对外贸订单、产品工艺单以及客户的其他要求进行分析,掌握基本信息(价格数量条件、交货期、产品工艺、包装要求、货运要求等)大量的内容,同时也考验了学生纺织英语专业术语水平和外贸订单过程中对产品要求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客户的要求尤其是细节。系统可以更好体现实际场景的模拟,将纺织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很好融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3)服务企业需求的实践性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的操作紧密对接起来,纺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借力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平台基础,与合作企业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的筹划与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设立,提供学生培训与实践岗位,考核实践成果的模式等诸多方面将专业理论课程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对接的相关纺织服装贸易企业,运用实际纺织贸易企业的出口订单流程做案例,聘请贸易人员与学生进行定期讲座和交流。于此同时,部分学生本身就是卓越工程培养平台的学员,有机会在外贸企业通过实际业务的操练更深刻理解外贸业务的实际流程,对不同订单的处理方式、检验标准和要求、与客户的交流协商、纺织产品加工、乃至外贸产品的开发多方面探索和实践,成为了他们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很快成为助力企业的亮点。

(4)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将教学平台与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多类型工程实践模式和创新实验计划的实践性操作结合起来,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本科专业教育和技能实践的对接,在纺织材料、面料、服装加工、测试标准、外贸实务等进一步完善知识并灵活运用。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纺织行业对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3 实践的主要成果

(1)根据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纺织行业标准,结合纺织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工贸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纺织与服装工贸对接的人才模式与培养方案。

(2)加强课程体系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与课件进一步完善,将纺织与服装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很好融合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的操作紧密对接起来,运用实际纺织贸易企业的出口订单流程做案例,对接相关纺织贸易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3)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已建立《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采用人物仿真对话的沉浸式教学与实习模式。将学生引入一个任务引领式的实务教学与模拟实习环境,主线任务涵盖从接受订单到完成订单的全过程。所有相关学生均可网上运行系统。

(4)通过服务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实现校企共建课程,企业和学生均深度参与各项教学实践培养过程,使纺织服装工程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紧密对接。

纺织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课题2013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岗位实践的工科类纺织服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课题2015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三等奖。近五年工贸结合的纺织服装工程学生积极参加由教育部高等纺织与服装指导委员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在几十所学校选手的激烈竞争中,获得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生个人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3项。关于岗位+教学对接的工科类纺织贸易人才培养新模式于2012年12月获得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许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纺织服装贸易工作,岗位上手很快,受到企业的欢迎,学生个人也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纺织服装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进入行业领域后,更好更快适应业内后向一体化的衔接,尤其是直面国内外市场的过程中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了实质性的岗位适应能力。

篇9

论文论文摘要:纺织服装业是我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纺织服装业要想继续获取优势,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论述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高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1.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概况

1.1我国是纺织工业大国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了4万亿元规模,行业全年出口额达到了2065亿美元。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入世十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15.6%, 2010年则达到32.71%。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大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1.2产能布局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区域以个别县、镇为中心,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

1.3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我国纺织服装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包括:从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一改中国服装低质低价位和低档次的国际形象,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纺织产业资金、技术的要素投入比例得到改善;从满足衣着基本消费需求转向注重服装的文化含量,并较好地将东西方服饰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产品和品牌。

1.4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内需持续稳定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我国纺织服装内需市场潜力巨大,而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了内需市场必须依靠本国纺织产业来满足。

2.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挑战

2.1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攀升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然而近年来,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新一代的年轻人做纺织工的意愿不断下降,这使得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类企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以往以廉价劳动力赚取价格差的日子已逐渐丧失。国内纺织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

2.2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

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将持续下去,这加大了纺织品的出口压力。特别是对于利润空间较小的纺织类企业来说,对于价格的因素更为敏感,出口压力倍增。为了应对汇率上涨,许多大型的纺织出口公司只能以购买中远期外汇的方式来抵消升值所带来的影响,而对于更多的中小型纺织企业来说,只有通过减少订单和压缩成本来应对汇率上涨。

2.3国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国内棉花价格从2010年1月初的14927元/吨起步,涨价到2011年3月10日31228元/吨,涨价幅度达到109.2%。很快,棉花价格又开始较大幅度下降, 2011年11月17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棉价为19196元/吨, 下降幅度达38.5%, 每吨下降了1.2万元,已经低于收储国家有关方面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观望心理严重,致使棉纺企业遭遇下游定单急剧减少, 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停产状态。棉价的大幅波动对产业链上下游造成了损害。

2.4纺织产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目前,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正以远比中国低廉的成本优势,蚕食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蛋糕”。这些国家的报价有些可以比中国低百分之十,而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因此许多订单只能放弃。目前印度、柬埔寨、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当于我国用工成本的38%,原料成本只占国内70%。

2.5欧美国家购买力降低

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欧债危机仍在持续,降低了欧美国家的购买力。商务部数据显示,在第110届广交会上,尽管到会人数有所增加,到欧美客商观望询价的较多,实际成交分别下降29%和28%,许多出口商家表示,假如欧美客户大减,意味着企业传统市场将难保。

2.6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按照在国际气候大会的承诺,中国政府在全国实施节能减排规划,并实施指标管理,企业将需要更大的投入进行环境、污水治理。江苏、浙江等地区,已经限制低端纺织加工业的投资,例如限制喷水织机的发展等。

3.提高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环境的出现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相互渗透,相互集成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能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搜索有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开展电子商务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变社会经济的运作模式,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3.2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服装自主品牌的建设是国家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知名自主品牌有利于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品牌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名牌的诞生更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印证,没有时间的积淀和内容的负载,就成就不了真正的品牌。世界服装品牌的成长已经有一百多年,而我国的服装品牌发展至今才二十多年。所以,我国的服装企业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期打算和长期战略规划,专心致志在自己领先和在行的细分市场之内耐心寻找、挖掘商机,并从内功练起,借鉴西方国家已经成形的先进品牌运作模式,最终打造出我国本土的强势原创品牌。

3.3进一步发挥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的优势

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群经济是我国传统纺织业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应该在区域结构调整中,依靠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核心企业的发展,打造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大企业,通过产业集群,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在产业链国际分工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3.4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联盟,强化纺织产业链合作

新型产学研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纺织企业应积极构建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发挥相关产业的协同作用。建立和加强产学研联盟,更好地发挥企业、政府和高校院所的桥梁作用。充分利用好创新平台,积极参加科研开发,可以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水平。纺织科技类的高校院所还可提供更多的帮助、支持,发挥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面向广大纺织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帮助纺织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把最有前景、最具效益的技术成果提供给企业,加快纺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同时耐心培养我国纺织人才队伍,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制定落实各项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将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效益紧密有效结合起来。

3.5树立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外一些纺织服装业主导企业已纷纷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实现了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和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而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却依然处于“世界工厂”的尴尬境地。特别是随着服装业外包趋势日益明显,优化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协调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供应链管理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优化供应链管理能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搜索有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建芳.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2]李宏伟.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与优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

[3]李杰.论如何构建纺织服装核心企业的供应链[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徐文英.中国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报告[EB/OL]./news/ReadNews.asp?NewsID=62844.

篇10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毕业设计;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雅峰(1979-),男,陕西汉中人,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郗涛(1974-),男,山西阳泉人,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天津 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63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81-03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时间最长的综合实践环节,是对本科生四年课程学习和实践的总结,是毕业生步入实际职业生涯或者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准备。同时本科毕业设计是对高校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在择业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分支,主要学习光机电一体化的精密仪器理论、控制理论和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以及测控系统的设计、应用及开发能力。天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国内高校中的起步较晚,与同城拥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仪器仪表”博士后流动站的天津大学相比,在软硬实力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从向国家教委申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之始,为有创新、有特色的办好测控专业,对该专业包括毕业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其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目前天津工业大学亟需研究的问题。

本文立足天津工业大学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模式与现状,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与学校现状的毕业设计模式,逐步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的各项质量管理机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并促进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测控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就业与考研的影响,这也是全国所有高校都存在的问题。天津工业大学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而此阶段正值本科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期。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入职或实习;另外没有签约的学生离校奔波赶场求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找工作之中;通过国家研究生分数线的学生,每年的三四月进入复试环节,导致这些学生在此期间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其次是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形式,不论论文优劣和答辩表现好坏都能最终通过。毕业设计进度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各环节步骤拖延,以及后期的赶工导致论文粗制滥造、抄袭现象严重。

再次是选题带有盲目性。部分学生既不了解选题的主要内容,又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估计不足,仅凭毕业设计题目名称和对指导教师的喜好进行选题,结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才发现选题和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职业方向相去甚远,从而产生倦怠和消极情绪;部分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避难就易只求完成,不向优秀毕业设计方向努力,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最后还有个别指导教师毕业设计选题过于陈旧,实质内容多年不变,或是题目虽有变化但是内容不变。有的教师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没能达到每周见面辅导两次的要求,或安排给自己的研究生进行指导,在中期检查和答辩时给分随意,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二、对天津工业大学测控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探索与成效

1.以竞赛和科研为基础的毕业设计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可以有效的把毕业设计时间前移,并且对毕业设计题目有所准备和认识。各种学科竞赛始终贯穿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中,以赛代练的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把毕业设计作为学科竞赛项目的一个拓展和深入,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同学继续在教师指导下深入,使其可以延续性地完成过去感兴趣的方向。

此外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在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中。科研项目所能提供的设备、场地、经费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另外也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加善于观察和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本科生毕业设计作为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可以加快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使教师更有时间和精力在战略上掌控和把握自己的科研项目。

通过近三年对测控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统计,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的获奖比例达到全部学生人数的65%以上,参加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助研活动的学生有23%,最终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与自己的竞赛项目和科研任务有关。通过近年来获得的成绩表明,以竞赛和科研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2.大力支持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期间,许多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到单位去边做毕业设计,边进行上岗培训,而学生也愿意到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在工作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些薪酬。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证毕业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费、仪器、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对于企业而言,这些已签约准备进入到企业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员工,这使得企业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因而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采用共同指导的方式,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毕业设计题目经校企共同协商确定,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过程管理,制定进度计划,监督设计过程,并负责审核毕业设计的进度状况和完成情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则负责对学生具体设计内容进行指导,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以及学生与工作现场、设计企业单位关系的协调。

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科研与工程课题,可以增加学校教师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近三年来测控专业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校内教师联系和管理在岗学生,使企业不把学生当成一个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控制好毕业设计的进度状况和保证质量,也是今后毕业设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课题。

3.选题突出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特色和地方产业优势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有百年办学的历史和经验,并拥有以“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依托纺织学科优势天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中也要突出纺织特色,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路线对纺织工艺、纺织材料的检测以及纺织设备和纺织过程进行控制。不但可以利用学校重点学科的先进设备进行实验,而且将纺织专业与测控专业结合起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就业的需要,使得学生成为具有纺织和纺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测控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在择业期也能搭上校内大批纺织类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顺风车,每年有30%以上的本专业毕业生进入纺织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测量与控制、仪器与系统设计制造、开发研究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

此外,在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主动与地方优势产业对接,注重服务于地方特色产业,对扩大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率以及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工业大学所在的天津市具有风力发电产业集成优势,在各产业园区共有近百家风电设备整机和风电产业配件的制造厂商,在风电制造领域如叶片材料、增速齿轮箱、发电机以及风电控制设备等方面都具有较强实力。以风电为载体的测量与控制毕业设计选题,可以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天津地区的就业市场上具有特色优势,特别是进入歌美飒、维斯塔斯、苏司兰等大型国际名牌风电企业的毕业生也增加了很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突出了与地方优势产业相结合的特点,积极联系相关企业的技术研究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通过对近3年测控专业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有73.3%的毕业生选择留津就业,其中有48.6%的毕业生进入纺织、风电等地方优势特色行业中进行就业。

4.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首先,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要坚持模式创新,毕业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注意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要体现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体现专业特点和学校地区优势特色,体现实际意义与经济效益。首先系主任先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考察把关,然后测控系的指导教师开教研会讨论各个题目的工作量、层次和深度等,集思广益保证每个设计选题的内容和方向,最后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公开设计任务书,并且实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这样既避免了学生选题过于集中,又能防止学生盲目选题。

其次,天津工业大学制定了完整的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范,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审核。在2013年的毕业设计中,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首次启用了网上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能行之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效率,并成为监控毕业设计质量的良好平台。该系统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在程序框架中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使师生之间互相评价与互相监督,同时教务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登陆信息系统检查毕业设计进度,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最后,毕业设计答辩是检验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阶段。毕业设计答辩以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毕业设计方案设计、结论与论据、外文翻译质量以及答辩思路条理和问题回答等六大项作为答辩成绩依据。近三年来测控专业毕业答辩如果有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的毕业生,则必须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答辩小组的成员,以保证答辩中技术性问题环节。答辩采用末尾淘汰制,每个答辩小组排名最后的两位学生需要进行集中式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小组成员均由各组组长再要求一位督导组成,以严格把握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为给低年级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启蒙,答辩环节提倡并组织测控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观摩,以提前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

5.加大教师交流、学生奖励和抽查评优

首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可以增加毕业设计工作经验,调整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比如测控专业的教师和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相近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其共享技术资料和开放实验室等。对于纺织、纺机等的测试与控制毕业设计选题,可以邀请纺织工程学科的教师进行团队式毕业设计指导,这样更利于指导教师和毕业生成长,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其次,天津工业大学加大了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学生的奖励,提供科研基金鼓励学生投稿、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天津工业大学将学生毕业设计与毕业评优和就业挂钩,作为综合素质考核的条件之一,对测评结果优良的学生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近几年来测控系每年都安排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作讲座,和低年级的学生交流,使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平时就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其个人潜能,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天津工业大学也辅助以抽样评估工作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进行质量监控,特别是对抽查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以减少和杜绝论文的抄袭。由于校级教务部门质量监控的范围有限,只能抽查全体毕业生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要从根本上依托二级学院和教研室,特别是指导教师的力量。另外,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毕业设计评优比赛,在各级评比中找出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2012年开始测控专业所有毕业生的论文都要经过论文抄袭自查环节,此举也使整个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更加严格,毕业生撰写毕业设计时更加认真和具有创新性。

三、总结

高等院校的职能经历了由培养技术人才兼顾科学研究,再扩展到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过程。而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综合环节,是毕业生理论水平、创新思维、自学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展示。经过近八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天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经形成了以纺织设备与产品信号检测、光学测量以及机电控制特色,侧重于测量与控制、仪器与系统设计制造等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最后的综合性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并且得到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仍需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邹霞.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J].人民论坛,2010,(23):

278-279.

[3]殷开成,李同英.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丁永建,等.提高工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