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4: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净化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净化技术论文

篇1

(1)精轧机压力检测线路改造及自动化程序优化精轧机是高线整条生产线的核心设备。精轧机报LCI故障直接会引发精轧机跳车导致停机,三高线精轧主电机在今年四月发生了两起LCI报故障跳车事故,在全线故障跳车的状态下3号剪没有正常碎断。这两起事故的发生,暴露出了设备老化和自动化程序不很完善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精轧机锥箱油压和辊箱油压变送器线路老化,变送器老化,在生产过程中,变送器检测数值闪动,导致精轧机传动LCI报重故障;二是在原设计中PLC2的故障输出滞后于精轧机LCI重故障,而且精轧机LCI重故障与3#剪的自动碎断没有连锁程序,增加了事故判断处理难度,延长了处理事故的时间。针对以上问题,经分析,措施如下:首先更换了老化的锥箱和辊箱油压变送器,重新铺设线路共400米,优化线路路由,避开电磁干扰的辐射区,在重要路段铺设了穿线管30米,完善了线路的屏蔽和接地。其次在PLC2程序中,增加了精轧机传动LCI重故障与3#剪自动碎断的连锁,优化了油压变送器采集数据时间的顺序控制,使之能够第一时间报警,便于电气人员判断故障,缩短了抢修时间。

(2)精轧机拉线开关改造精轧机拉线开关是检测精轧机堆钢的重要设备,精轧机拉线开关的检测机构中的重锤落下,精轧机报精轧机堆钢故障后3#飞剪碎断。由于精轧机密封罩不严,在精轧机过钢时冷却水喷溅到拉线开关的重锤机构上,而且冬季生产厂房气温低,喷溅出的水结冰后将拉线开关的重锤冻牢。一旦精轧机堆钢而拉线开关的重锤不能落下,不能及时的报堆钢故障,这样以来3#飞剪不能及时的碎断使整根钢全部堆在精轧机内,处理堆钢时间长,影响经济效益。另外所有的钢堆在精轧机内有可能损坏锥箱和辊箱等机械设备,会消耗很大材料备件费用。根据以上情况,把以前提拉式的机构改为杠杆式的机构,使精轧机拉线开关远离冷却水的喷溅,在精轧机堆钢时拉线开关的重锤能及时的落下,这样以来节省了大量处理堆钢的时间和昂贵的材料备件费用。

(3)预精轧预水冷却水阀喷水由主控台远程集中控制功能改造预精轧水阀喷水由主控台远程集中控制功能改造:高线预精轧水冷段下设五个水冷阀,水阀的开启数量、顺序以及喷水和停水的时间都直接关系到轧钢品种的温度控制要求,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原设计,轧制过程中主控台操作工可以通过WINCC轧钢监控画面对此水冷段进行远程控制,针对轧钢品种、工艺性能的要求可自由选择五个水阀的开关。但所选水阀的喷水和停水时间固定编程在PLC程序中,在主控台人机接口画面上无法进行远程集中改动。根本无法满足主控台操作工在操作画面上针对轧制品种的变化实时修改喷水时间的需要,急需进行改进。

因此实施以下具体工作:对控制此功能的PLC程序进行修改,将固化在程序里的时间修改为可以在WINCC监控画面中进行改动的软件变量,通过在主控台人机接口操作画面上加入可以改动此时间变量的相应窗口,达到喷水时刻由主控台操作工集中远程控制的目的。

2、结论

篇2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吉祥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传统吉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其大多承载着中国人追求幸福、平安、美好的强烈愿望。传统文化以文字、图形、符号等艺术形式体现着吉祥意识,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历史的积累和变迁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最初的艺术雏形是象征着神祗的远古图腾,这些古老的图腾是一个民族最初凝聚力的象征。随后,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渐渐延伸至动植物、天体等,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希冀扩展到长寿、团圆、品格等。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加丰富,从天文,生物到人时令,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事物都会体现在吉祥文化之中。如龙图腾,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虚构的形象,组合了多种动物的不同身体部位,寓意尊贵祥瑞,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恒定认同的民族象征流传至今。

二、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应用都是简单地将传统吉祥文化元素照搬,很难与现代环境相协调,给人以刻板的印象。由于传统吉祥文化具有独特性和隐性语言,因此需要研究传统吉祥文化的组成元素,需要深入挖掘传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将其隐藏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思想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谐自然地相融合。

(一)图形的重构

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纹饰和符号。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创新性的形式运用吉祥图案元素,重新构图整合成新的图形,以融入时代特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吉祥图案的主要手法有分解转化、打散再构和变形。分解转化是指,根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将吉祥图案进行分解、提炼,创造出新的图案;打散再构是对吉祥图案的原型进行分解、移动、切割、变换位置,重新构成图案;变形是指,运用现代审美观对图案进行整体或局部改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将传统吉祥图案按照现代审美要求,对其进行重构,以满足现代设计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如家居设计中最常见的玄关,通常采用回纹以起到装饰、分隔空间的。回纹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代表富贵不断。玄关中的回纹经过了放大变形,以减少材料使用,同时满足玄关的功能要求,并且富贵不断的寓意也表达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融合吉祥思想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在运用吉祥图案的同时也需要传承传统吉祥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传承吉祥文化中的价值观、哲学思想和审美。吉祥思想融合现代艺术设计主要有两个方向:与整体环境的融合和吉祥色彩的应用。吉祥思想与整体环境融合时,应当避免大量运用吉祥图案元素,而是将吉祥思想融入到设计当中,如建筑环境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建筑风水理论,被人们视为吉祥。如北京香山饭店,巧妙地融入吉祥思想,堪称传统与现代紧密融合的典范。室内引入江南水乡设计理念,建有庭院、假山,种有绿植,透明屋顶,整个环境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吉祥理念,让人们在封闭的室内空间中,享受大自然的妙趣。颜色是能够带来强烈视觉感受的元素,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传统吉祥文化中,黑白代表朴素庄重、红色代表喜庆、紫色代表清丽脱俗等。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颜色仍表现出其独特的吉祥文化内涵。如黄色代表土地,经常被用于室内地板的颜色,让居者感觉回到了大地的怀抱,感受到安宁和放松。

三、结语

篇3

摘要:农业技术的经济价值必须通过空间扩散来实现,而扩散效果的高低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因此,首先肯定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重要性,然后对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进行因素分析,构建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优化空间扩散环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工作

科技进步与创新必须借助于有效的技术扩散,才能实现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农业技术也不例外。而相得益彰的外部环境是推动农业技术有序扩散的必要条件,对于中国这个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分析、评价、优化农业技术空间扩散所处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作用

农业技术扩散是一个时间推移和空间蔓延的复合过程,源于某个地域单元的农业技术逐渐被广阔的地域范围所接受、采纳、应用就是农业技术的空间扩散,其扩散的动力来自于技术发源地与技术接受地的技术落差。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借鉴传播论、替代论、学习论、博弈论等技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农业技术扩散研究也全面展开,其中农技扩散时间维研究(孙振玉,1993;赵绪福,1996)比较突出,而农技扩散空间维研究则较为薄弱。相对工业,农业是一个区位自由度较弱的产业,它的区域性决定了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中相同的农业技术会得到大相径庭的“待遇”,因此,探讨农业技术扩散的空间规律是研究农业技术扩散必不可少的工作。

既然是农业技术在地域空间上的传播和蔓延,那么扩散行为就必然面临各式各样的空间环境,实质上,农技空间扩散就是一个农技创新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所谓的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就是一定时空领域内影响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的各类外部因素的综合体,它具有区域性、动态性、差异性、系统性等一系列的特征。

农技的空间扩散有4种方式:就近扩散、跳跃式扩散、等级扩散、随机扩散。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性能指标,如赢利性、可得性、风险性、可操作性等,还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

1就近扩散是技术从创新源向周围地区传播,扩散呈现空间的连续性。扩散前提是创新源地与相邻地区有着相似的环境,联系方便,互动明显。

2跳跃式扩散是技术从创新源向空间上不相邻的地区扩散,之所以放弃扩散的邻近效益,是因为相邻地区与创新源的环境差别显著,不宜作为技术接受区,于是技术跨过相邻区,向远处适宜区迈进。

3等级扩散是创新源的技术按照中心地等级体系由上至下地进行,一般遵循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农村的次序。

决定技术扩散方向的不是距离远近,而是扩散环境对技术的接受能力,正是各级地域环境所形成等级落差推动了技术的梯度推移。

4随机扩散是一种无规律的扩散,这种无序状态是由于地区之间信息不畅,对所要扩散地区环境缺乏了解所致。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扩散环境的异质性造成空间扩散方式的多样性。技术扩散环境不仅影响扩散的空间类型,还影响扩散的效果和速度。技术扩散的动力除了来源于扩散要素的本身,即:技术创新地和技术接受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而且,还来源于扩散环境的激励,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技术需求,政府新型的农业政策鼓励。同时,环境也会成为扩散运行的阻力,如滞后的农业发展水平,闭塞的信息环境。因此,扩散环境是技术空间扩散的外因,在技术扩散的空间效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科技兴农”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近年来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业技术创新成果问世,但平均转化率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操作上存在盲目性、在策略上缺乏针对性、在运行上呈现低效性。

我国的一些农业科技园区由于对当地宏观环境缺乏细致的考察,“独善其身”,溢出效益非常有限,农业园区内的成果无法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又一轮“嵌入式”经济现象。例如:西北杨陵的农业科技园区的繁荣和园区外农村地区的落后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的环境研究势在必行,它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技创新源地的技术推广者更好地了解技术扩散的外部因素,从而针对地域特征采用适宜的推广模式,提高农技创新扩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为渴望先进技术的农业地区优化和改善自身环境,积极地迎接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成果而提供决策服务。

2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要素

本文根据对农业技术扩散运行的影响程度将众多的外部因素归纳于6个子环境系统,对各个子系统及所属因素进行剖析,以便掌握系统的全貌。

(1)自然生态环境。农业是人们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依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促进和控制生物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能量转化成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是循序渐进在给定的光、热、水、土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的,农业所具有的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周期性、地域性,使得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因而,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决定了不同的农业技术需求。技术推广主体必须了解一个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考评生态的承载能力和脆弱程度,根据环境的自然属性,因地制宜地推广与地方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技术,真正实现技术对经济的带动。

(2)农业发展水平。

先进的技术总是被高水平的地区首先接受,然后再向下一个层次渗透,农业技术也是如此,因而,农业发展的水平与农业技术的等级是相吻合的,客观地评估地区现存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贡献程度,有助于明确农技扩散的方向和类型。农业的规模经营,可以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达到规模门槛,因为相比小规模分散的小农经济,大规模的集中式的农业经营可以有效地积累原始资本,降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风险,在中国地区间的土地经营规模的差异往往造成地区间技术采用的不平衡。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加工,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以及农业产业链内部结构的升级都可以调动农户投资新技术的积极性。事实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激发农民新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

农产品的需求层次也可以影响农民进行技术革新的兴趣,在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的前提下,居民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却不断升级,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风靡促使农民通过技术手段来占据新的市场。

(3)中介服务状况。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各类农业技术中介机构是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的桥梁,它们所提供的盈利性或公益性中介服务是推动技术成果在创新源地和技术接受地之间流动的重要力量。农业技术中介服务表现为: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宣传新型技术,辅助农民选择技术;组织供应良种、新饲料、新农药等先进生产资料;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收购或推销在新技术指导下生产的农产品等等。

完善规范的农技中介机构能够与农民互动互惠,益于扩散主体与扩散客体之间建立稳定、快捷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可以减少农技扩散的随机性,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在空间的合理配置。

(4)信息网络环境。技术扩散最典型的空间特征就是距离衰减效应,即随着距离的增加,扩散的强度逐渐降低,而便捷的交通、邮电、信息网络可以有效地降低距离的摩擦系数,使得技术扩散的范围扩大。

因此,区域必须具备开放性,拥有四通八达的外联网络,为技术创新方与技术接受方相互交流所产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自山流动提供物质载体。在农村,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除了亲戚邻里的口头言传,还依赖各种信息媒介,有传统的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还有先进的互联网,这些信息渠道能够消除山于信息不充分而造成的技术扩散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扩散的成功率。特别是快捷的互联网平台可以轻易地克服空间的阻隔,大幅减少农技空间传播的时间和成本。

(5)农业科技政策。

“科技兴农”是我国加速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为了确保这一战略的实施,必须有一系列的完整规范的科技政策和行为规范作为支持。科技政策是农业技术扩散的软环境内容,引导、协调、规划、扶持着各项与农业技术有关的行为。正确的农业科技政策导向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技术传播扩散的保障。在农业科技政策体系中有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组织政策、对外政策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估、奖励、转换制度等组分。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多数技术又具有公益性,研发和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灵活的融资渠道,因此,财政优惠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的关键组分。

(6)社会文化环境。

新型技术的接受度与地区的人口素质、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年龄结构、偏爱喜好、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教育程度较高者一般是新技术先驱者,而文化水平较低者都为新技术的追随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接受者掌握技术的水平和运用技术的熟练程度;年龄构成中,青年者居多则倾向于高风险、高报酬的技术,老年者居多则倾向于减轻劳动强度的机械化技术。在民风民俗中,如果社区氛围过于封闭,农民则会对于生产条件的改善、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反应迟钝,对新技术采取保持常态,规避风险的做法。

3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评价

根据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定性分析,本文遴选出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因素作为环境评价的主要考量,以便从定量角度来完成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如附表所示。在指标体系中,每个因素都有相应的参考解释性指标,其中一些不具备具体数值的定性指标,可以通过模糊价值评判进行量化分级。

继而,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主成分法等方法来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值,通过线性加权法,得到一地农技扩散环境的综合评价值。

4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的优化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环境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极大地制约了技术扩散的效率,因此,推动农技空间扩散有必要从环境的完善与优化入手。根据环境因素在整个技术扩散系统中的重要性与可控程度,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展开。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机械化、石油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波及全球,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例如:耕地退化、土壤板结、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产品安全性下降等。因此,为了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环境,必须走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道路,选择绿色农业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无废少废技术,通过构建循环型农业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

(2)消除地区与部门之间的扩散屏障,促进技术要素在空间的流动。地区的开放与合作是推进农技空间扩散的动力,而行政保护、部门垄断、地区封锁是阻隔农技空间流动的桎梏。因此,必须打通地区间农业科技资源的交流“壁垒”,使技术扩散所需的各类资源在自山流动中得到最优配置。进行技术市场的有序化与规范化建设,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来激励技术交易。整合和集成固有的农业技术资源,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将一个个异构的、封闭的农业创新与推广的小系统,链接成为联通与互融的区域农业科技大平台。

(3)将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的优惠力度。农业是基础性产业,比较利益低,需求弹性小,农业技术又多具有公益性或外部性,单靠市场的力量,无法完全解决农业技术空间扩散的问题,因而必须将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政府的调控主要表现在: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技术市场运行,保障技术供给方和使用方的合法权益;在税收、信贷、价格等方面为农民采用技术提供更大的政策优惠,以降低农民技术革新的风险。对于环保型农业技术的传播考虑支付部分资金补贴,以经济利益激发农民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在财政政策中,保证农业支出的涨幅高于财政收入的涨幅,大力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增强造血机制。

(4)提高技术推广机构的空间渗透力,构建体系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了适应技术扩散的空间特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空间上的布局应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结构,但是,我国现有15.5万个农技推广机构多设置到县一级,真正需要技术指导的乡村却成为技术推广的盲区。因此,为了与实际地域系统的等级体系相吻合,应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队6个层次的技术推广体系,省设立农技推广总站,统筹全省农技推广工作;市、县建立推广中心,承担管理和推广双重任务;乡、镇成立农技服务站;行政村成立农技组,配备农民技术员;大队建立科技示范户,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满足农民经常性、多样性的技术需求。

(5)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宽信息渠道,促进技术交流。互联网技术可以省略交流的中间环节,将技术扩散的网络组织结构扁平化,增强扩散传播者和技术接受者之间的可知性和透明度。

同时,互联网对于地域空间的超越性特点非常适合乡村分散的居住模式,因此,应通过信息化建设为农技传播构筑平台。在我国农村应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农业信息标准,丰富农业信息资源,降低信息使用成本。完善现有的农业信息中心、农业信息数据库、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将科研院所的信息化推向农村与农户的信息化,为普通农民提供决策服务。

(6)普及农业知识、开阔农民的眼界,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在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技能缺乏是制约农技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今后应继续贯彻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根据农民素质的层次性选择相应的推广方法,深入浅出地进行农业科技宣传,开展中级农业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培养农民对外界的新技术、新市场反应、判断、理解和正确决策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研究过程,研究出真正为农民服务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胡虹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

[2]赵维双.技术创新扩散的环境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

篇4

1.1环境艺术设计

利用高科技的技术资源来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想,创造出符合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环境构想,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现代环境艺术也做出了许多的改良的方法,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对文化的重视大大提高。通过对城市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在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题的同时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文化上的熏陶。在重视精神文化需求的现代人眼中,环境艺术设计对文化方面的重视程度只会与日俱增,所以人类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大相径庭的文化选择也就促成了不同风格特征及审美追求的环境艺术形式,而文化对环境艺术的功能形式和审美内涵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而改变其思维模式和造型技术。

1.2文化建筑

文化建筑是在城市中为现代人提供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公共文化传达场所和文化交流机构,如游乐场、美术馆、体育馆等。它汇聚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对文化价值观的看法,表达了现代审美情趣的大致方向,于社会和受众群体来说文化建筑意义重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建筑也成为一个衡量国家城市发展是否得到质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进步的显性标杆。在一个城市化水平相当高的城市中,对于文化建筑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场地的选择是颇为慎重的,它拥有着服务大众、适应大众的环境构造观念,懂得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贯穿于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始终,且充斥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大街小巷之中。从功能上说,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物体之间的距离,让人能更加惬意的享受身边充满人文关怀的生存环境,在自然文化和社会文化中穿梭自如,相辅相成,成为生活中公众文化交流的平台。这对现代的城市来说,不仅加深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也能增加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缩小人与人之间的间隙,对城市中人际关系冷漠的状况有所改善,以便最终形成完整的公共文化中心来适应城市的发展。

2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2.1文化内涵嵌入

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与单纯的环境艺术设计相对比,除开都是对人类环境的舒适度和实用性所做的有效改良以外,多了一份对多元文化内涵的深刻嵌入,也就是说,它不单单只是向环境构造输入“天人合一”“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态思想,还能让受众群体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静仁者动”之类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或是“修齐治平,仁义忠孝,少立大志,耀祖光宗。”等为人处事的道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远远比生存环境的舒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大许多。人们从中体会到的东西也绝不仅是生存环境的改善,而是在无形中受到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对环境的“全面入侵”不仅表现在精神文化上,也表现在其艺术创作的选择上。以“水立方”为例,我们在为水立方对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感到大为惊叹时,关注的目光也不免落在其建筑风格的独特艺术造型理解上。“天圆地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设计思想将水立方如方盒子一般的形象显得更为立体和真实,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设计理念与同样被万众瞩目的鸟巢一起成了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例子,实现了建筑功能与文化内涵的相得益彰。

2.2造型思维的应用

在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上,文化内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其历史文化内容的加深上,还体现在其思想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思和造型思维的培养上。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属于整个世界民族文化的沉淀精品,在建筑风格上对于传统的布局、造型、样式都有很强的学习和效仿能力。而这一种行为不能只将其归为模仿,因为在接受传统文化布局和造型的同时,现代设计师们会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环境艺术设计上会衍生出更多具有价值的创新造型。这就是由文化价值所引发的思考和深入理解。如为北京奥运会所建造的鸟巢体育馆来说,就外观而言,鸟巢不愧为“鸟巢”之名,设计师将巨大的钢筋进行焊接,通过网格、镂空等方式相互交错形成一个巨型的网状结构,从远处观之,如同一个巨大的鸟巢。而所搭建的曲线却不是毫无章法,在其曲线的造型上融入了阴阳太极的中线,揉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的精神,使得整个造型在充满现代感的同时也极具中国色彩,成为北京奥运会上的一大亮点。

3结语

篇5

目前一些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各个部分之间是独立的,因此在医院业务处理方面常常会出现问题和差错,例如在财务核算方面,财务管理的分离导致对整个医院核算工作难度较大。在医院之内实现这种经济管理的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将医院各个部分和环节连接在了一起,可以让医院的每一个业务都有章可循,并且让各个部门之间合作区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差错,可以及时地找到出现错误的工作人员,从而纠正错误。由此可以看出系统化的管理实际上是加强了医院管理力度。

二、医院数字化经济管理平台

1.三条业务线。

(1)收费线。

收费线属于医院业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收取挂号、住院或者其他医疗费用的地方,它的功能主要是负责医院的收费整个流程,具体的事项是管理患者医疗收费和收款,管理解决患者欠费问题。患者在收费处除了可以进行缴费,还能够在这里查询到自己的医疗费用情况,并且收费处还负责管理患者结账等业务。收费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者必须事无巨细地管理医院缴费方面问题,它可以将每日收费情况的票据信息完整的反映出来,并且管理者还可以在任何时候查找和核对收费员结算情况,另外还能够查找到收费处每日的收费报表,通过报表可以了解近段时间医院业务处理情况。收费处是医院业务线中的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关系到医院的财政收入,因此要加强对收费线的管理。收费管理指的就是对收费员的监督和管理,收费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就是需要每日的核查收费员当天所收的费用,在核查的时候可以根据收费报表来查看工作。在核查工作结束之后,再将数据资料上交到财务部门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因为会计数据和收费数据之间联系紧密,及时地向财务部反映收费数据可以让会计数据每日更新,保持其及时、有效性。

(2)药品线。

药品线属于药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主要的工作是管理医院的药品账务。医院每日都会消耗大量的药品,同时也会定期的向药库购入药品,因为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药库进行管理,记录药库每日的账务情况,药品消耗和购入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药品线实际上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它和医院其他财务活动有不尽相同,因为药品账务管理目的是为药房的会计的工作提供数据和信息。药品房的会计需要记录药品报销、入库的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每日完成对账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账本的数据和药品输入和输出情况是相一致的。财务数据应该能反映出药房应付款的情况,会计人员必须将每日的账本核实清楚,这样才能让账目的准确度提高,这样一来在与其他库房之间核对账目的时候会更加一目了然。确保账务工作做到实处,才能加强医院药品的管理。

(3)非医疗耗材和医疗耗材线。

非医疗的耗材指的是除了医疗之外的消耗,例如运输和通信方面。对这类非医疗的耗材同样需要实现账务的管理,并且其属于库房物资管理的一部分。它与药品线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两者都需要对库房进行账务管理,管理的目的也是一样的,要将账务交付给库房的会计使用。库房的会计要对库房内物资的消耗情况有所了解,并且对非医疗方面的耗材的消耗和购入要做好记录,特别是要加强非医疗耗材对外报销的管理,保证报销的数据与实际的账面是相符合的。库房与药品房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还需要对耗材的购入差价进行核算,并且要定期查看应付款数,保证耗材的出入账务的准确性。医疗耗材还有低值和高值之分,低值指的是低值的卫生物资和一些消耗大的易耗品,在对其进行账务管理上,同样需要做好每日的入库的记录和报销的记录,并且要做到日清月结,保证物资数量和账务数据是一致的。高值医疗耗材指的是消耗较小、库存少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在对其管理方面,为了保证耗材的高品质,需要加强耗材采购与消耗,做好购入和消耗的账目,防止出现错记、错报的现象发生。

2.四个业务层。

医院数字化经济管理中,包括四个业务层。第一层是信息集成平台。信息集成指的是医院内部财务信息和数据的集成,这一层主要是由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和使用。第二层是审核记账平台。这一层指的是医院中所有的记账,将这些凭证集合在一起,能够方便对财务部的审核和查看。第三层是账务的管理平台。它指的是对医院整个账务集中进行管理,包括医疗和非医疗耗材财务管理,药品的账务管理和库房物资的管理。第四层是其他的系统。这一层主要是针对医院其他经济业务,例如固定资产等。

三、结束语

篇6

认识到上述动画场景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就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改正,并以提高场景设计水平为目标,不断进步。第一,提高动画场景的空间表现力。在动画场景中,距离的远近设计往往对空间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景物的距离变化使得空间具有层次感,从而产生纵深的距离感,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统一。第二,优化场景的色彩配置。色彩能够给人的视觉感官带来最直接的刺激,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有选择性地根据不同的场景搭配不同的色彩,使得整个场景更具吸引力。第三,合理布局动画场景的构图设计。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在其整个动画场景中都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真正做到“首尾呼应”,即各个场景保持统一协调性,剧情发展与场景变化相协调,从而给观众完整连贯的视觉享受。

二、角色创作

1.含义及基本要求

与影片中的演员相似,动画中的人物角色同样是被赋予生命形式进行表演的主体,能够自由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甚至超越现实的发展,如现实中不具备生命本体的物体,如玩具,但在动画中则被赋予生命形式并可能成为主角,即作品《玩具总动员》中的玩具们。正是由于这种创作的自由性以及表现手法的随意夸张性,使得动画无论是在创作者亦或是观赏者中都极具吸引力。就动画设计三大要素而言,人物角色创作可谓是最具自由性,一般不做严格的要求,就当下大众普通审美特点而言,通常主角要具有个性鲜明、品德高尚、造型突出、表演富有感染力等特点,但不限于此。

2.角色创作中存在的误区

设计者在进行角色创作过程中往往陷入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三点。其一,主人翁意识根深蒂固,往往忽略配角的存在感,而事实上,在整个影视动画中,所有角色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因为对不同的受众而言,配角也有可能上升为主角。其二,人物创作拘泥于已有的人物原型,创新步伐有待加快。我们耳闻目睹的国产动画大多是已有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哪吒等,而这些人物虽然极具个性但却缺少新意,虽然《秦时明月》在人物塑造上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没有机灵可爱的哪吒,但是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三,英雄色彩浓厚,在观众中很难引起共鸣,适当的塑造一些贴近现实的平凡却不平庸的人物形象或许更为成功。

3.提高角色创作水平的对策

一个成功的动漫角色离不开成功的原型设计,因此,要想做到角色深入人心首先就要从人物原型设计初始着手。不同的角色要赋予不同的形象特点,通常分为正反派两大类,而正派的的角色居多,这里以英雄类为例。对于英雄类角色,就要通过典型的事件、背景、语言等对其加以修饰,如国产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一角,在与灰太狼展开一系列的斗争事件中成功塑造出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其次,注重人物美化,美丽的事物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因此,遵循美学原则,巧用设计来塑造美的角色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保持美的前提下还要注意突出个性,营造不同类型的美,迎合不同受众的喜爱。最后,作为人物角色的主要呈现方式——表演,更要搭配不同的表演手法,才能将预先创作的人物形象完整地呈献给受众。单一的表现方式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应丰富人物表演技术,综合运用拟人、夸张、简约、程式等表演手法,将影视动画创作的优势尽情发挥,使角色的表演更显生动形象,带给观众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三、结语

篇7

环境艺术设计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态价值观。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根本价值取向。(2)生态伦理观。积极构建生态伦理观,在坚持人类平等观的同时积极树立人与自然平等观,以尊重生态环境为根本宗旨,从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出发,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生态美学观。应用生态学与美学原理,培养人们的生态审美观,进而完善生态价值观。就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原则而言,必须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内容:(1)人本性原则。人属于环境的主题,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进而创造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品质,增强生活环境质量;(2)整体性原则。将人类生活空间内的技术圈与生物圈纳入人类生态系统中,从环境整体利益出发,协调环境设计各要素,促使人类生态系统能源、时空结构、物流均处于最佳状态;(3)地方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从地方特征着手,了解各个地方的水文、地质、日照、气候等地理环境,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彰显地方特色;(4)生态原则。设计中要把握生态原则,坚持再利用、循环、可再生等原则,提升资源利用率;(5)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协调。环境质量依靠于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契合,在设计时,不可将二者割裂或对立。

二、环境艺术设计要素。

环境艺术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主要以空间为基础。从本质上来讲,积极利用空间,可制造城市内空。构建亲绿空间,赋予绿化文化品位;构建亲地空间,室外场地可促使高楼居民与地面亲密接触;构建亲水空间,营造休闲近水空间,形成不同功能区,可提高居民活动的多样化。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节约土地,降低能源消耗;(2)绿化。在生态城市中,绿化属于关键点缀,对二氧化碳与氧气具有平衡作用,可改善局部小气候,促使居民游憩空间获取更多生物能。(3)水体。水对城市温湿度、小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可涵养地下水源,改善城市景观质量,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力。(4)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声、自然声、生活声、人工声、交通声等,可营造一个优美的声环境。

三、环境艺术设计材料、技术与能源。

以往环境艺术设计追求机械美学,强调功能与形式的协调统一,以形式美为设计原则。现阶段,一些设计作品以彰显高科技成果为指导原则,综合各种设计手段,从多种角度诠释环境自身生命周期变化。而中间技术作为一种介于传统技术与先进技术间的技术,在设计中得到了不断应用,其主张应用小型技术,采用风力、地热等非再生性资源,借助封闭式再循环技术,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材料角度出发,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多采用生态环境材料,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与环境协调性,能改善环境。具体而言,材料从制造至再生利用都与环境相协调。从能耗角度出发,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要尽可能应用自然能源,在建筑构件节能上,可择取建筑朝向最优化方案,促使采光与遮阳平衡,依靠自然通风与传热等措施,增强建筑舒适度。

四、案例分析。

以东方之珠居住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以“城”为理念来展开,按照当地实际状况,沿街布置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形商业外城,与以居住为根本目的的内城进行了明确划分。建筑立面重视细部构造处理,小高层、多层、低层住宅立面造型极富生动性,基于整体协调前提下彰显了个体间的变化特征。另外,居住区主要应用智能化系统进行管理,实现了物业、公共设备等管理的自动化,同时提高了小区安防的自动化水平。

五、结束语。

篇8

作者:马蜂 胡颖森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弹性学制下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

面对现阶段高职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弹性学制的实施仍然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它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我们探索的重点。弹性学制下的教学计划在制定上有其特殊要求。1.柔性化原则弹性学制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变刚性的教学计划为柔性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选课制的作用,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课程、选教师、选专业或专业方向,为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营造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具体地说,柔性化原则要求教学计划要适应学分制的运行模式,开设足够多的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使得学生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关的专业方向,或根据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整相关课程。整个课程设置可采用模块化的形式。2.工学结合原则高等职业院校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是该层次办学的核心和特色,我们所培养的恰恰就是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应用型经济类人才。而弹性学制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基本学制结构应是X+Y模式。这里的X是掌握某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所必须的时间,而Y则是将基本的技能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时间。不论是1+1模式,两年中,一年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一年到岗位实习,还是2+0.5+0.5的“汉堡包”模式,前两年在校完成理论课程,中间半年到生产岗位上实习实践,最后半年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和考试,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必须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并且,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比例要加强加重,文科一般要达到40%以上,部分专业达到50%以上。3.双证原则教学计划要体现双证原则,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是知识标识、是学业标识,而职业资格是一个人实际技能和标识,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资格的标识。两者之有效结合可以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推动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其就业,使人力资本结构趋于合理。为此,高职经济类各专业可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学分体系,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另外,课程体系设置也应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接轨。随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逐步推进,高职财经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做了相应调整。目前,国家经济类职业资格证书名目繁多,主要有财会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证书等,金融专业的金融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从业资格证书;国际贸易专业的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资格证书。课程设置过程中,可将职业资格考试科目编排进入专业必修课模块,同时按照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和考核方案。

弹性学制下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构

高职财经类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专业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学结合的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学分制的实施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如何将经济学、管理学这些不太具有操作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仍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部分,即使是操作性的知识或技能,由于专业所限,学生难以在真实的环境里进行实践,这是当下财经类专业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及就业水平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财经类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即采用弹性学制,打破科目课程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根据市场的岗位能力需求,采用模块化的方法重构专业教学计划。1.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分析高职财经类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财经类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胜任财经类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富有责任心和较强管理能力的财经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高职财经类专业职业岗位看,毕业生多从事服务行业,比如会计专业主要的职业面向为会计,包括出纳、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岗位,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事务所业务助理,包括审计助理等岗位;金融专业职业面向有金融机构临柜业务综合柜员、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客户经理或投资理财咨询岗位;国际贸易主要面向单证员、报检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岗位。为胜任各种财经类工作,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核心的较为宽泛而合理的复合知识结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合作、沟通和应变能力都是当代社会作为一个合格财经行业从业者必备的素质。因此,财经类高职教育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着手教学计划的改革与优化,在弹性学制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划分教学模块,重新编制教学计划。2.修业年限弹性学制下,学生的修业年限具有伸缩性,一般为2~4年,正常学习年限为三年。学生在校学习的第1~2学期按专业大类培养,第3~5学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第6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根据能力可以辅修其它专业课程,达到要求可获得辅修专业证。规定取得毕业证、辅修专业证和岗位实习的最低学分。为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还设立奖励学分模块,学生参加各类各级技能竞赛、创业大赛、取得各类资格证书、英语考级等均可根据级别分别计分。3.课程模块的设置弹性学分制下,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模块化改革,首先要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实训课程、毕业论文等按修读要求合理地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等三类,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两大类。限选课是根据市场对专业方向或岗位群的需求,以模块的形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化、扩展的课程,学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选定的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在任意选修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能力、兴趣爱好和拓展职业能力的需求选择相关技术类专业任选课。经过模块化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以课程模块代替割裂的科目课程,即: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将各门理论和实践课程组合成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以培养某种或几种岗位能力为目标,包含一门或几门课程。学生选课一般并不是选择单一的课程,而是选修课程模块,根据拓展职业能力的需求,选修本专业或其它专业的课程模块。第一,基本知识及必修模块的设置。学生入校第一、二学期不分专业方向,共同修读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打下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以金融专业为例,专业必修课模块包括基础会计、金融基础、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等课程,突出通识教育,强调学科融合。第二,专业知识及技能模块的设置。第二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专业方向,第三、四学期修读各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模块,既包括理论课程也包括实践课程,学生必须修满该模块中的所有课程,拿到规定学分。第三,专业限选课程模块、任意选修课程模块的设置。同时,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可修读专业限选课程模块。该模块根据本专业的岗位群分析,按职业面向确定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模块修读,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再次以金融专业为例,它可以分别针对金融机构临柜业务综合柜员、金融企业客户经理,企事业单位会计、出纳岗位等职业面向设计课程模块,为拓宽知识面和就业面,学生必须修读其中至少两个模块。任意选修课是为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应在全校范围内每年都开设一定量的不同课程,允许学生在任意一学期修读,修满一定学分才能毕业。4.实践课程的优化实践课程始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关键,是能力培养的核心。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在财经类专业实训方面都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和改革,比如,模拟实训室、仿真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计算机软件模拟等等使得实训效果大大提高,但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如何把财经类专业的市场环境、企业环境引入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这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编制各自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如由于校外企业接受实习人数有限,企业与学校合作较松散,财政金融、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及经济贸易类专业可以以建立校内模拟或仿真实训室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为辅,并不断开辟校外实训基地,扩大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而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着重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企业双向互动的实训教学。在高职院校实施弹性学制并改革教学计划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一方面,弹性学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课程模块化设置以后,要开设大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不论对教学管理还是师资队伍都是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如果不能对自己做正确的估计或对就业意向认识不明,则自由选课就存在一定风险,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专业教育和岗位教育,通过实践或实习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与了解。

篇9

摘要:指出了产品供应链的系统传导作用为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中的扩散提供了自然和充分的系统动力,绿色技术在物质流和信息流两个层面上的扩散是这种动力作用的具体反映。继而,运用演化博弈数学模型对绿色技术扩散的动力渠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市场诱致作用下的“交易传染型”和“成功主体模仿型”是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内得以高效扩散的两类最重要的动力渠道,反应了企业个体实施绿色技术变革的内在动机。在两类动力渠道的作用下,企业的清洁生产意愿得以强化,绿色技术转换环境得以改善。

关键词:绿色技术;扩散层面;动力渠道;市场诱致

1引言

绿色技术(GreenTechnologies)或称清洁技术工艺(CleanTechnologiesandCrafts)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上看,绿色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使整个产品系统(或生命周期)的内部、外部成本总和最小化,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效应。根据绿色技术进化程度以及与环境的匹配情况,可以将绿色技术分为三个层面:末端治理技术、清洁技术工艺、绿色产品制造[1]。末端治理技术是在生产的最后环节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清洁工艺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绿色产品是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来节约能源,预防污染。

从外在来看,绿色技术的扩散与应用是企业群落可持续产业模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群落系统内大多数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废弃物资源化活动、企业投入专用设施与其他企业建立工业共生合作(工业废物或副产品的交换利用)等。从内在来看,绿色技术实际上是促进企业生态化经营,进而推动整个群落生态化演进关键的知识(技术工艺)与物质(材料设备)保证。企业的绿色技术应用究竟发生在哪一层面和环节、绿色技术在群落中是通过何种渠道和方式来扩散和应用的,所有这些都是市场调节、政府管制下的企业自主决策结果。其中,企业所处供应链系统的自发传导作用、迫于外部压力的信息共享、为了获得市场竞争力的策略反应等因素,是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内得以扩散与应用的主要系统动力。

2供应链传导作用下的绿色技术扩散

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中的扩散与应用,可以从产品供应链系统传导活动中的物质流和信息流两个视角予以观测与解释。

2.1物质流层面的绿色技术扩散

物质流层面的技术扩散表现为:在产品供应链系统传导活动中,当下游企业获得上游企业提供的清洁替代能源、原料和中间产品后,下游企业的整个产品系统(从产品设计、生产直至终端消费使用)随即也就具备了生态化品质。

这是因为,绿色产品制造本身就被视为绿色技术第三种层面上的技术扩散[1],在绿色中间品、产成品被制造和输出的同时,绿色技术实际上也就在扩散了。例如,下游厂商购买了来自上游供应商的“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的整套发电系统),由于“光伏发电系统”没有机械运动部分,无污染、无噪音,当下游厂商用这套清洁能源装置为本企业的生产系统提供清洁、可再生动力时,下游厂商的生产活动也就自然具备了清洁技术工艺特征。在此,绿色技术伴随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的传导活动得以有效扩散[2]。

同样,企业群落中的横向生态耦合链接关系也同时伴随着绿色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如图1的虚线框所示:被观测企业出于“三废”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考虑,将其产生的副产品———“工业排泄物”进行无毒化、无污化和原料化处理,出售给关联的、处于“工业食物链”下游的企业作为工业原料使用,被观测企业这一举措本身就内含绿色技术的利用或创新。另外,在对潜在成本与潜在收益权衡的基础上,处于相同“食物链”的上、下游企业会在绿色技术扩散问题上达成交易。反过来,在满足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成本的前提下,来自“食物链”下游企业的绿色供应需求(可循环使用、无公害原材料、低耗能产成品)、第三方的法规监管,均能促使被观测企业从其上游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多数是政府支持的)购买、获得清洁技术工艺[3]。在此,绿色技术在横向生态耦合中得以扩散。

2.2信息流层面的绿色技术扩散

信息流层面的技术扩散表现为:当企业迫于某种“现实性压力”(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法规管制等)提升产品系统的生态品质(资源节约、清洁环保)时,就会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考虑清洁能源、环保材料的技术替代问题,因此对其上游供应商提出了“绿色供货”

需求信息。为了维系与传统客户的供应关系,上游供应商按下游顾客的“绿色”供货需求,向其提供清洁替代能源、原料和中间品。在此,下游厂商的清洁生产活动信息、绿色产品需求信息促进了上游供应商的绿色技术应用与开发,这里呈现出信息流的顺向或逆向运动(图1中虚线指示的方向)。

绿色信息流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在控制成本、强化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垂直分工效率的战略考虑下,群落中规模大、实力雄厚、对群落经济起带动和主导作用的企业,通常会将绿色创新技术(如替代材料生产工艺和使用技术)有偿或无偿转移给上游供应商使用。

下面将通过对国内OEM电子产品企业在无铅焊接技术上合作的案例来说明这一现象①(见图2)。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用无铅焊料可以杜绝产品报废后和报废处置过程对环境(水系、土壤)形成具有毒害作用的铅污染。随着欧盟2003年颁布电子废弃物管理指令(RoHS)后,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产品都必须在欧盟设定的时间期限内(2007年以前)实现无铅化生产。在此压力下,国际知名品牌电器商出于成本控制、提高跨国垂直分工效率的考虑,早在2003年欧盟法令颁布后就着手对中国境内的OEM(贴牌制造)企业进行无铅焊接技术培训,从而将这项在中国基本空缺的清洁技术工艺转移、扩散给中国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国内的OEM电子厂商大多集聚于同一专业生产地带,如广东的深圳、东莞、惠州,上海、苏州、常州等长江三角洲地带。群落的聚集效应为同类企业之间进行技术工艺、管理方式的比较、揣摩、模仿,甚至内部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另外,OEM电子厂商同样是为了提高垂直分工效率,直接将学习得来的无铅焊接工艺(免费)转移、传授给自己的供应链上游企业———集成电路板、电子元件、板卡等群落内或附近的国内电器材料供应生产企业,而这些电器材料生产企业为了保证无铅焊接电子元件的阻燃性、耐高温性能,又与无铅焊料供应商在技术上进行着频繁的沟通,进一步促进了无铅焊料生产厂商的绿色工艺技术水平。

3绿色技术扩散动力渠道分析

基于市场诱致的绿色技术扩散的动力渠道主要可以分为:“交易传染型”和“竞争模仿型”两类模式。

3.1“交易传染型”绿色技术扩散

在被观测企业A的前向和后向供应链上(图1的横向线框所示),企业A对清洁工艺的采纳会通过与其上、下游企业的交易关联,促进绿色技术的运用和扩散。另外,在企业间的横向生态耦合过程中(某一企业的副产品成为另一企业的生产原料,如图1的纵向线框所示),处于“工业食物链”下游的企业对上游“排泄物”的原料化利用行为也衍生出绿色技术的交易和扩散,这类扩散模式可以称之为“交易传染型”扩散。交易传染型绿色技术扩散的实现机理可以通过应用“传染复制”总体博弈演化模型予以解释[4~10]。

(1)“传染复制”演化模型说明企业群落中所有的企业被理解为一种群落总体I。

不同的企业个体i之间发生交易关联(“遭遇”)的情况是一个不确定的随机事件,总体中的个体出现在不同交易项目(产业供应链关系或者工业共生关系)上的概率bi(x)被假定服从泊松分布。

当某个企业个体在某个具体交易项目上“遭遇”

到具有“绿色需求”的交易伙伴时,所采用的策略主要有两种:其一,采纳策略h(如迎合交易伙伴的“绿色需求”,采用新技术改善产品的生态品质,向客户方提供节能、清洁型原材料或设备);其二,不采纳策略r(依然因循传统生产工艺)。

假定每个具有“绿色需求”的企业都是一个实际的h策略者,而每个仍然因循传统生产工艺的企业都被暂时作为r策略者对待。

当前企业群落中持有h策略的企业比例(流行度)为xih,持有r策略的企业比例为xir,一个h策略者与一个r策略者彼此遭遇的概率为bi(x)xihxir(对任何h,r∈Si,Si为策略集)。在此,策略具有传染性,r策略者变成h策略者的概率为phir(x),而h策略者变成r策略者则反过来。

假设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可以发现:当(h,r)对“遭遇”时,它们变成(h,h)的概率为phir(x)(1-phih(x)),变成(r,r)的概率为prih(x)(1-phir(x)),其他情况下则成为(h,r)对或者(r,h)对。第一种情况下,h策略者数量增加一个,r策略者数量则减少一个;第二种情况则正好相反。在后两种策略组合对中,企业总体中采纳绿色技术与因循传统技术的企业比例保持不变。

(2)基于交易的绿色技术“传染复制”

通过以上的说明和定义,可以得到一个基于流行病学的绿色技术采纳企业的“生殖能力”动态预期:x·ih=bi(x)∑k∈SIxir[phir(x)(1-prih(x))-prih(x)(1-phir(x))]xih=bi(x)∑k∈SIxir[phir(x)-prih(x)])xih(1)公式(1)这个流行病学(统计力学)模型被视为传染性复制子,这里可以假定传染概率phir(x)是采纳策略h平均收益ui(ehi,x-i)的增函数;是不采纳策略r平均收益ui(eri,x-i)的减函数。对某个在第一自变量ui(ehi,x-i)上递增、在第二个自变量ui(eri,x-i)上递减的函数(Lipschitz连续)来说,令:phir(x)=δi[ui(ehi,x-i),ui(eri,x-i)](2)prih(x)=δi[ui(eri,x-i),ui(ehi,x-i)](3)因此,(1)式可以改写成:x·ih=bi(x)[∑k∈SIxir(δi[ui(ehi,x-i),ui(eri,x-i)]-δi[ui(eri,x-i),ui(ehi,x-i)])xih](4)从式(4)中可以看到:类似许多动态演化一样,这种流行病学动态成为企业选择纯策略(采纳绿色技术或者不采纳绿色技术)的依据,即企业群落中实施清洁生产工艺的流行度xih的变化率x·ih在“绿色遭遇率”

bi(x)(在供应链关系活动中遇到“绿色需求”企业的几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企业策略转变(生态化技术变革)的收益差。由此可以发现,绿色技术在群落内部得以扩散的根本机理是:企业的自利考虑以及市场机制的诱致作用———采纳清洁技术工艺可以维系与“绿色需求”客户企业的商业交往,所获收益要高于因循传统工艺、有可能失去交易机会的不采纳绿色技术策略r。在现实中,“传染型”绿色技术扩散的具体渠道主要有:A实施清洁工艺生产属于工艺型绿色技术革新,而不是采用末端型治理技术,因此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强调绿色替代原料的应用,对上游供应商提出了“绿色供应”要求,促进了上游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从而间接刺激了其实施绿色技术的采纳和创新。例如,通用电气公司要求与其有合作关系的所有供应商企业都必须自觉遵守环境法规,做到达标排放,而且所供原材料必须具备环境友好品质,这使得那些希望维系与通用商业关系的供应商必须采纳绿色技术工艺来满足通用的“绿色需求”。

A采用清洁工艺生产出的绿色产品系统提供给下游企业,使得下游厂商的生产具备了清洁品质。而接受A的绿色产品系统必然导致下游企业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绿色变革,因此绿色技术得以有效扩散。

A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就绿色创新技术资源的受让问题达成交易。出于获得垂直分工利益的考虑,A将自身的绿色创新技术有偿或无偿提供给上游企业以获得绿色原料的供应保证,或出于引导消费和开发市场的需要,将技术提供给下游企业使其具备应用A企业绿色产品系统的能力。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A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独立的研发部门,绿色创新技术转让本身就能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即转让的潜在收益远大于潜在成本。

居于“工业食物链”下游的企业能够以A的“工业排泄物”为生产原料,说明企业之间构筑了事实上的产业生态链接,即前文所指的企业横向生态耦合。在这种主导产业链活动衍生出的横向生态耦合关联中,处在相同“食物链”的上、下游企业会彼此促进对绿色技术的运用,如FutureGen项目中的煤炭气化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用于强化采油(EOR)。另外,双方也可能在绿色技术转让问题上达成交易。例如,上游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把对“三废”的处理从其生产边界内排除,而下游企业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会自愿选择“三废”

治理和综合利用业务,在此过程中同样可能伴随着相关技术的交易转让。

3.2“成功主体模仿”型绿色技术扩散

在企业群落中,绿色技术有效扩散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是通过群落里生产相同或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实现的。其中,模仿成功的“绿色企业”的做法是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得以有效扩散的重要途径。

竞争模仿型绿色技术扩散的实现机理,可以通过“成功主体模仿”的总体博弈演化模型予以解释[9~14]。

(1)“成功主体模仿”演化模型说明在研究中,可以假设企业群落总体中选择采纳某种绿色技术策略h(h策略表现为产品系统中较为具体的、某个环节的生态品质改进)的概率phil(x)与企业群落内策略h的流行度xih成比例。持有采纳策略h的企业当前收益越高,该比例就越大。

ωir[ui(ehi,x-i),x]>0用来表示企业群落总体I中反思策略l者(l策略是指因循传统生产工艺的做法)赋予纯策略h的权重,其中ωir为一个(Lipschitz连续的)函数,它在第一个自变量(收益)上是严格递增的。

(2)基于成功模仿的绿色技术选择通过以上的模型说明和变量定义,可以得到企业个体采纳某种绿色技术策略h的概率为:phil(x)=ωil[ui(ehi,x-i),x]xih∑k∈Siωil[ui(eki,x-i),x]xik(5)在“成功主体模仿”的总体博弈演化中,反思策略的企业个体i未必知道博弈方位置所有纯策略(例如选择变革产品设计方案策略h、选择采用绿色替代原材料策略k、选择清洁节能的加工制造技术策略m、对生产废料的资源再生处理策略g、对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再利用策略e等)的当期预期收益,对所有的i∈I;企业个体不需要知道当期的总体状态(群落中究竟有多少家企业实施了生态化经营、生态化经营的企业在产品系统的哪些环节应用了绿色技术等);企业个体也不需要知道其他企业个体实施生态化经营的具体收益。但是,企业个体却可以通过了解群落内采用某类绿色技术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总体为J,且JI)的总体收益概况,做出是否采用该类绿色技术的决策。

那么,促成企业个体采纳某类绿色技术的系统动力(动态选择情况),可以通过式(5)中的绿色技术策略h选择概率phil(x)、策略的流行度xih与h策略占策略总体收益的比值来予以构造(如式(6)):x·ih=∑i∈Jωil[ui(ehi,x-i),x]xih∑k∈Siωil[ui(eki,x-i),x]xik-1xih(6)同理可以获得其他纯策略的动态选择情况,例如:x·ik=∑i∈Jωil[ui(eki,x-i),x]xik∑k∈Siωil[ui(eki,x-i),x]xik-1xik(7)………

x·ie=∑i∈Jωil[ui(eei,x-i),x]xie∑k∈Siωil[ui(eki,x-i),x]xik-1xie(8)式(6)~(8)说明:在企业群落中,某类绿色技术选择(纯策略)的动态生长主要取决于运用此类技术企业的总体收益概况(企业规模的扩张、市场份额和税收上缴额度的增加等)、运用该类绿色技术的企业比例(技术流行度)两个因素带给企业个体的启迪,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企业个体会根据各自对x·ih,x·ik,…x·ie值的主观判断进行排序①,以便选择自己的绿色技术模仿点。当某种绿色技术通过模仿机制被采纳后,新的一轮策略选择在同样的机制下又自发持续进行。

假设被观测的A类企业运用绿色技术,尤其采纳的是工艺型绿色技术,其生产排污、耗能耗材情况得以有效的改善,而且其产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产者责任延伸”特征[15],另外A类企业还和位于“工业食物链”

下游企业建立的综合利用其副产品的契约机制。更重要的假设是:由于产品系统的清洁、节约品质被越来越多的责任型消费者和具有“绿色原料”供应要求的下游企业所青睐,因而A类企业的绿色生产工艺以及横向产业生态耦合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综合效益。

A类企业的成功模式引起了同行业者B的注意,出于竞争的需要,对A类企业产品系统的绿色技术特征进行模仿被纳入了企业B策略选择集中。模仿点主要出现在:产品工艺设计阶段(含替代材料选择)、加工制造阶段、副产品处理阶段、产品报废后的处理与循环利用阶段(该阶段是在传统产品系统基础上延伸出的企业责任阶段)。模仿点可以在产品系统的某一环节出现,也可以是在许多环节上同时出现,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对模仿成本、资源环境法规约束力度等因素的考虑。模仿点的出现必然导致模仿企业对绿色技术的吸收和运用。

假如模仿点出现在副产品处理阶段和产品报废处理阶段,那么该阶段的绿色技术运用则属于末端治理型技术,事后性与被动性是这类绿色技术实施的特征;假如模仿点出现在产品工艺设计和制造加工阶段,那么企业B采用的是工艺型绿色技术,即注重整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态化运作,突出典型的“3R”原则。“竞争模仿型”绿色技术扩散的核心机理在于成功开展生态化经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对同行业企业产生的启发,其技术来源不一定是创新性技术资源(需要购买),绝大多数可以是成熟的环保节能技术,或者只是在产品的设计中增添了对整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的环保、耗能品质的考虑。

4市场诱致的绿色技术扩散案例分析

美、日电子企业在无铅焊料技术选择路径上的比较(见图3)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传统电子元器件连接方法,包括印刷电路板的表面涂料、电子元件的回炉焊工艺等,都离不开锡铅焊料。

以锡铅焊料工艺生产的电子产品在报废后难以回收,并且导致了废弃物拆解场地和作业人员的铅污染、电子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系铅污染等,来自电子废弃物的铅污染引起了各国环境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由个别大企业开展了无铅焊接工艺的研发(见图3),但在无铅焊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个别企业单独研发和应用无铅技术,缺乏必要的生产系统技术转换环境、环境经济收益无法补偿高额成本、传统有铅焊接具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惯性等,阻碍了无铅焊接技术工艺在企业中的推广。

在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大力游说下,美国环境管制部门最终同意采纳和推广低铅技术方案(减少印刷电路板中铅的消耗、鼓励研发集成度较高的印刷电路设计),另外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加大对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力度(末端处理)。相对美国而言,日本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涉足电子产业的无铅化,但日本企业却将无铅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看作是电子产业界的重大机遇。松下电器公司于1995年开始无铅化技术开发,并于1998年推出无铅MD播放器后,日本企业凭借其纵横交错的产业网络、紧密的上下游企业协作关联、日本企业群独有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为电子产品的无铅焊接工艺的普及创造了系统的技术环境,其间还得到了日本焊接协会在研发和培训上的大力支持。随着欧盟电子废弃物管理法令(RoHS)于2003年的出台,日本电子企业普遍采用的锡银铜为主料的焊接工艺被确定为电子产品市场的主流技术(见图3),并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无铅元器件、无铅材料和无铅系统产品的供应商[21~23]。

该案例说明了日美两国电子企业在企业分布特征、绿色技术流行度、绿色“遭遇率”、技术变革收益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两国企业不同的绿色技术变革路线,日本企业最终采纳了无铅焊接工艺(RoHS许可的技术主流),美国企业则选择了低铅化技术(含有末端治理的技术特征)。

事实上,“交易传染”型与“成功主体模仿”型两类绿色技术扩散特征都能够见之于本案例的分析。无论是绿色“遭遇率”bi(x),还是无铅焊接技术流行度xih,日本电子企业都比美国企业高。这首先应归于日本电子企业的高聚集度,例如日本山梨市井底瘦地区聚集了几十家电子产品和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是典型的电子产品专业生产带。在产业网络密集、地域相对集中的技术环境中,上、下游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绿色供应需求能够相对容易地得到与之有供应链关联的企业响应,出于节约谈判时间、便于垂直分工、迅速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考虑,企业间往往能够就新技术的研发、交流、转让达成高效的沟通与协作,从而加速了新技术在群落内的应用和扩散。因此,当RoHS法规下的无铅供货压力增强(可以理解为“绿色遭遇率”

bi(x)增大)时,随着无铅焊接工艺收益被大多数企业认可,无铅焊接技术必然在企业群落内呈现出高流行度xih态势,其技术应用增长率(扩散效应)自然得以提升。

5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绿色技术扩散层面和渠道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产品供应链系统的传导作用下,绿色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主要经过物质与信息两个层面,即物质传导作用表现为产品的绿色制造、工业废料与副产品的交互循环利用,客观上促进了绿色技术在企业间的传播使用;信息传导则体现在为了提高整体供应链运营效率,企业个体间自发传播绿色技术的动机是客观和充分的。

绿色技术在上述两种层面上的扩散,实质上体现了市场机制对绿色技术扩散的自发调节作用。事实上,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中得以高效扩散的根本动力在于企业个体自愿和持续的市场行为选择。这种选择主要是基于对绿色技术采纳的收益与成本、政府监管等变量的权衡和反应,具体而言,两类渠道动力促使企业自发地采纳绿色技术工艺。

其一,群落系统内从事清洁生产的企业越多、具有生态需求的用户越多,产品供应链系统中“遭遇”绿色需求(环保、可重复利用材料,低耗能产成品或中间品)的概率越高,为了维系与客户的供应链关系,企业有足够激励去采纳绿色技术,而非因循传统的“三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技术。

其二,群落系统中的其他企业采纳绿色技术所获收益会提供一个有效的模仿效应,出于获得市场竞争力的考虑,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成本技术约束选择适合的技术模仿环节,以绿色技术工艺代替传统技术工艺。

模仿效应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增加从事清洁生产的企业数量和密度,企业间商业交往的“绿色遭遇率”也因此提高,在高“绿色遭遇率”的群落系统中,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变革的技术环境得到改善、技术转换成本较低,因而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中被扩散和应用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参考文献:

[1]董炳艳,靳乐山.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研究进展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64.

[2]陈英婕,傅仲文.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J].电源资讯,2006(7):44-45.

[3]魏晓平,李昆.基于“复制动态”进化博弈理论的生态工业链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49-57.

[4][瑞典]乔根·W·威布尔.演化博弈论[M].第1版.王永钦(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篇10

关于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案

司法会计鉴定书

(文号)

(日期)

×公安局:

应贵队的聘请,对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案,进行司法会计鉴定。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经审核查证,现将鉴定结论报告如下:

一、鉴定要求

主要鉴定:(1)×年×月×日至×年×月×日,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的销售额、毛利及净利额。(2)×年×月×日至×年×月×日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的销售额、毛利及净利额。其中×年×月×日至×月×日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的销售额、毛利及净利额。

二、鉴定情况

(一)关于甲公司成立情况的查证

经查,甲公司成立子×年×月×日,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法定代表人为A某某,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元。经营范围:×(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见附件)。未查见×化学品的经营许可证。

(二)关于甲公司违反国务院规定经营×化学品,×化学品的查证

1.经查。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违反了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务院2002年颁布并于同年3月15日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见附件2/1-6)。

2.经查,据《化学危险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品名表》显示,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有×种(见附件3)。

3.经查,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汇编》显示,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有×种(见附件3)。

4.经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行业标准》显示,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有×种(见附件3)。

5.经查,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汇编》显示,甲公司自×年×月至×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有×种(见附件3)。

(三)关于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销售额的查证

1.关于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销售额的查证。

(1)经查。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种,合计销售额为×元(见附件4/1-3)。

(2)经查,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种合计销售额为×元(其中×年×月的销售额为×元)(见附件4/4-5)。

2.关于甲公司自×年×月×曰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销售额的查证。

(1)经查,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曰未查见经营×化学品。

(2)经查,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合计销售额为×元。

综上查证,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和×种,共计销售额为×(×元+×元+×元)。

(四)关于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的毛利和净利的查证

1.关于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毛利和净利的查证。

(1)经查,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根据实际进货价计算。销售成本为×元,毛利为×元(销售收入×元一销售成本×元)(见附件7-9)。根据税务机关规定,应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元(应缴纳增值税×元×5%)、企业所得税×元(销售收入×元×5%)、个人所得税×元(销售收入×元×1‰)、商城管理费×元(销售收入×元×1%),净利则为×元(毛利×元一城建税×元一企业所得税×元一个人所得税×元一管理费×元)(见附4/7)。

(2)经查,甲公司自×年×月×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根据实际进货价计算,销售成本为×元,毛利为×元(销售收入×元-销售成本×元)(见附件4/7-9)。根据税务机关规定,应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元(应缴纳增值税×元×5%)、企业所得税×元(销售收入×元×5%)、个人所得税×元(销售收入×元×1‰)、商城管理费×元(销售收入×元×1%),净利则为×元(毛利×元一城建税×元一企业所得税×元-个人所得税×元-管理费×元)(见附4/7)。其中甲公司自×年×月×日至×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根据实际进货价计算,销售成本为×元,毛利为×元(销售收入×元一销售成本×元)(见附件4/7-9)。根据税务机关规定,应城市建设维护税×元(应缴纳增值税×元×5%)、企业所得税×元(销售收入×元× 5%)、个人所得税×元(销售收入×元×1‰)、商城管理费×元(销售收入×元×1%),净利则为×元(毛利×元-城建税×元_企业所得税×元-个人所得税×元-管理费×元)(见附件4/7)。

2.关于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毛利和净利的查证

(1)经查,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日未查见经营×化学品(见附件4/6)。

(2)经查,甲公司自×年×月×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根据实际进货单价计算,销售成本为×元,毛利为×元(销售收入×元-销售成本×元)(见附件4/9)。根据税务机关规定,应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元(应缴纳增值税×元×5%)、企业所得税×元(销售收入×元×5%)、个人所得税×元(销售收入×元×1%)、商城管理费×元(销售收入×元×1%),净利则为×元(毛利×元-城建税×元-企业所得税×元-个人所得税×元-管理费×元)(见附件4/7)。

综上查证,甲公司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和×化学品×种,合计毛利×元(×元十×元+×元),合计净利×元(×元+×元+×元)。

三、鉴定结论

(一)甲公司在无×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违法经营×化学品。

(二)×年×月×日至×年×月×日,甲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种和×化学品×种。合计销售额为×元(×元+×元+×元),毛利为×元(×元+×元+×元),净利为×元(×元+×元+×元)。其中:

1.×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销售额为×元,毛利为×元,净利为×元。

2.×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销售额为×元。毛利为×元,净利为×元。

3.×年×月×日至×年×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销售额为×元,毛利为×元,净利为×元。

4.×年×月×日至×月×日违法经营×化学品×种,销售额为×元,毛利为×元,净利为×元。

高级司法会计师

日期

第二部分

文证审查意见

司法会计文证审查意见书

文号

一、基本情况

×年×月×日,公诉人某某某提出委托,要求对案件中的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文书进行审查。

×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结论称,本案所涉甲公司,于×年×月至×月,违法经营×化学品,并获得盈利。

二、审查情况

(一)该鉴定对所涉公司违法经营化学品的表述超越了司法会计鉴定的范围。

(二)该鉴定仅是对照相关行政规定,查找出甲公司经营了哪些在没有许可证前提下被禁止经营的化学品,并计算出数量、金额和盈利情况等。既未对检材进行描述性检验,也未进行论证。仅是一般的涉案查账。

三、审查结论

删去相关认定甲公司违法经营的语句、改换文书名称为查账报告后,拟可仅作为查账结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