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2: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交换设备是人类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实施,在相互通信中起着立交桥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传送信息的格式和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螺旋型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接续方式,经历了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的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变革,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融合多媒体格式相互通信的软交换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这类交换机称作电子交换机。最初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话路部分仍采用机械接点,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对通话质量和节约线路设备成本都产生了很大好处。随着数字通信与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将PCM信息直接交换的思想,各国开始研制程控数字交换机。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地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程控数字交换技术采用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非常适合信息数字化应用,除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以外,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机全部为程控数字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电路方式的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和窄带ISDN业务。

二、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交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着网络未来演进的方向。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大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这要求在交换节点使用存储转发,从而导致掉队现象的发生。因此,分组交换全引入不固定的延迟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分组网络包含3个功能面,分别是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数据面负责分组转发,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实现。目前主要的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以及无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对于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类似,也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但由于它采用统计复用,所分配的资源是用逻辑标号来表示的。自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多种分组交换网投人运行。电信领域最早提出的是X.25网络,但由于它协议复杂,速度有限,逐渐被性能更好的网络如帧中继代替。帧中继网络可以认为是X.25的改进版本,它简化了协议以提高处理效率。

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侧重点是局域网,即小范围、小规模的网络,用于互连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目前以太网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特网获得较大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核心路由器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路由器对IP分组进行转发时路由表的查找比较复杂,转发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前面指出,面向连接网络使用逻辑子信道标号进行转发表查找,速度是很快的。人们结合ATM技术在这方面的优点,提出将核心网络改为使用类似于ATM的交换机,而只在边缘网络使用路由器的IP交换技术,最终发展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提出了多种实用的高速路由查找方法,使其不再成为瓶颈。此时,MPLS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量工程(TramcEn小needng)能力,即人为控制分组流向。但是由于目前高速路由器还能够很好地工作,MPLS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同的带宽要求和多样的业务要求。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就是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种交换技术。ATM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固定长度分组,并使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从而使信道被等长的时间小段。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因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便可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小。所以ATM适用于高速数据交换业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迫使电信网络必须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这要求通信网络和交换设备既要容纳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又要容纳实时性的电话和电视信号业务,还要考虑到满足突发性强、瞬时业务量大的要求,提高通信效率和经济性。在这样的通信业务条件下,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能够胜任。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信道带宽(速率)分配缺乏灵活性,以及在处理突发业务情况下效率低。而分组交换则由于处理操作带来的时延而不适宜于实时通信。因此,在研究新的传送模式时需要找出两全的办法,既能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各种通信业务获得高质量的传送水平。这种新的传送模式就是后来出现的“异步转移模式”(ATM)。

ATM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的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在大量使用光缆之前,数字通信网中的中继线路是最紧张也是质量最差的资源,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减少误码是最着重考虑的事情。光缆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通信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这使得人们逐渐倾向于宁可牺牲部分线路利用率来减少节点的处理负担。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传送图像信息和海量数据,

已经使人们对于数据通信的速率由过去的几千比特/秒增加到几兆比特/秒。这样,节点的处理能力成了数据通信网中的“瓶颈”。ATM对于节点处理能力的要求远低于分组转送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的这种环境。

ATM方式中,采用了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形式,同时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呼叫。可以说,ATM方式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送的需要。

五、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导致了人类社会对网络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并且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业务,也要同时支持实时多媒体流的传送,并且要求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下一代网络应是—个能够屏蔽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多样性,并能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的、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快速灵活地开发、集成、定制和部署新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软交换的出现,可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惠文陈建亚纪红冯春燕:现代交换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2

论文关键词:异构信息,公共协议,XML

 

1 引言

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信息系统在各企事业单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各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建立异构信息系统间数据信息交换的模式成为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必须要求。

2 公共协议策略

当前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主要采用三种策略:公共编程界面、公共数据库网关和公共协议。其中公共协议是指对客户和服务器间通讯的格式和协议(FAP期刊网,FralneandProtocol)及对数据库语言进行标准化。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解决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的方法。那么本文就是针对当前异构信息交换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ML Schemal公共协议的异构信息交换方案,实现异构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的逻辑集成。

3 基于XML Schema的公共协议集成

XML语言的基础是XML Schema,它描述了XML文档的结构。 XML Schema语言也被称为XML Schema Definition (XSD)(XMLSchema定义)。为了实现不同数据库系统中异构数据的交换,必须提供一种统一的基于XMLSchema的公共协议数据交换模型。其中,在进行数据逻辑集成时,将异构数据按公共协议规则转换成统一的数据类型。然后将标准化的数据集按本地数据逻辑结构进行装载,完成异构信息的映射。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

(1)在关系模式标准化后,根据协议规则将数据信息集成到XML标准文件的中。

(2)将包含异构数据库中数据库操作等数据信息的XML文件传送到异地数据服务器端。

(3目的服务器进行解析,将XML数据文件转按成本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过行装载,完成目标服务上的数据更新。

图1基于XML Schema的数据集成

4 XML Schema异构数据的逻辑集成

1.集成对象

字段作为XML数据文档的主要集成对象,表现为简单类型的元素集成对象或元素的属性期刊网,它包含具体的数据内容,可以通过XPath路径进行定位查找。源数据信息来自源XML数据文档,其所包含的数据内容按逻辑集成协议经过处理后,输出成为目标XML数据文档中对应的目标数据集成对象的数据内容。

2.集成的协议库

集成的协议库的作用是具体的定义出生成一个目标数据集成对象所需要的规则信息,包括源数据集成对象、目标数据集成对象、它们之前的所需要的处理规则。从结构上可以看出,源、目标双方各自集成对象构成一个树型之间的处理规则。处理规则的集合构成了异构信息交换的公共协议,这样就可以在相同转换方法的情况下直接协议中的规则,完成数据的集成。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数据集成对象间的转换规则。

图2转数据集成对象间的规则

对于复杂的XML数据映射操作,可以根据每一条转换规则可以构造出一棵转换流程树,树的复杂程度随数据映射过程所需要参于的数据集成对象的多少而有所不同。例如源集成对象对目标集成对象N:1的情况,可以将多个源集成对象的复杂操作,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单集成对象之间的子操作期刊网,每个子操作的计算结果通过中间集成对象(Internal Node)作为过渡集成对象,调用函数计算时,将对中间集成对象的结果依照相互之间的运算次序与其它集成对象组合在一起,进行映射计算,这样就可以简化并完成多数据集成对象到单目标集成对象的映射转换,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从交换数据的XML模式转换过程可以看出,整个过程将关系模式转换得到XML模式,将扁平的二维表结构转化为层次的树型结构,对字段的数据类型进行了适当的转换,尽可能地降低了数据准确性和精确性在交换过程中的损失,并且保留了表间的联系,能够完整地表达了关系模式的信息。每一个XML集成对象在关系模式中都有相应的数据对象与其对应,并且每个表元素集成对象在结构组成上都与关系模式相同期刊网,易于实现关系数据与XML数据的相互转换,能够降低数据交换中数据抽取封装和数据卸载入库过程的复杂性。

图3集成对象映射流程树示意图

5 主动数据交换模型的实现

根据设计的基于XML Schema公共协议交换方案,系统设计包括源数据库端服务器和目标数据库服务器,所涉及到的数据库类型包括:Oracle 9i,和SQL Server 2000,具体配置情况:数据服务器:(1)数据库服务器(Oracle)、(2)应用服务器(SQL Server),提供用于C/S结构的Socket服务以及用于B/S结构的IIS服务。公共协议信息交换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公共协议信息交换总体结构

相关信息的的设置如图5所示,包括异构数据库类型、所在网络的IP地址及通信端口、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库名称,以及数据交换规则参数的设置。

图5 交换双方数据库服务设置

6 结束语

文章提出了适应数据管理系统现状的异构数据库间公共协议交换模型,形成以XML作为公共数据交换协议规则库的交换方式,并对其中规则协调及管理予以详细分析及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瑰朱鸿宇韦海亮等.基于网格的异构数据源访问体系研究[J].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0):65.

[2]李双庆游莲古平程代杰.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中间件技术[J].计算机科学

[3]黄润才.XML与消息队列的集成应用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第5期

[4]张忠庆赵敬中.基于虚拟集中方法的异构分布式数据集成模型[J].微机发展,2004,14(6):58-60.

[5]屠晓云.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8):110-112.

篇3

关键词: 物流元数据; 存储模型; 同步机制; 元数据的存储; 元关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13-03

0 引言

元数据在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综合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对物流元数据定义如下:物流元数据是在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数据(包含知识和规则)的描述,包括数据的格式、技术和业务过程、数据的规则和约束以及数据结构等。

物流元数据也是一种数据,在形式上与其他数据没有区别,它可以以数据存在的任何一种形式存在。但是,物流元数据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部分企业所建立的规范也不能满足全行业的需要。本文探讨采取另一种方式,即从存储模型上着手,尽量在不改变现有各系统的基础上,融合已有的元数据规范,解决这一问题[1-3]。

1 物流元数据

1.1 企业间物流信息交换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无法顺利地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换,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封闭运作的,企业在各自的内部网络采用共同的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但在企业间、整个物流行业间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物流数据交换标准, 企业物流信息没有共同的数据规范统一约束,导致了数据交换的困难。

1.2 基于元数据的物流信息交换技术

OAI(Open Archive Initiative)技术的目的是实现异构系统间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其主要思想是:将服务提供者和数据提供者分离, 服务提供者只提取元数据信息,对元数据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不需要了解数据提供者的内部数据格式,只需要遵循协议的格式,将参数传给数据提供者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元数据,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操作[4]。

在物流联盟中制定了统一的元数据规范,各成员只需提取元数据信息,无需再对异构数据进行复杂的数据交换,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和信息的互操作,达到高效、合理、及时完成项目运作的目的。另外,通过元数据映射也可达到各类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为此,基于OAI的思想,从物流信息交换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元数据框架的设想和信息交换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物流系统间异构数据交换的可行解决方案。

1.3 物流信息元数据框架

这里把目前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概括为两个中心,即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承担着订单管理、货物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等,而配送中心主要负责货物的配送管理、车辆管理等。

第三方物流业务流程产生如下数据流:发货订单、验货单、货物通知单、货物维护单、货物入库单、发货通知单、配送计划单、货物记录单、货物运输单、回单、退货单;还有基础资料信息,包括企业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储位信息等。

根据物流信息资源,划定了物流信息元数据的基本框架。按元数据方法划分成三个类型,即货物信息元数据、单证元数据、人员信息元数据。依据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确定一个合作模型中物流信息元数据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以支持对物流信息的组织、存储、检索和交换,依据元数据性质把物流信息元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元数据,另一类是管理性元数据[5]。

2 存储模型

2.1 存储策略

元数据的存储包括元数据标准的存储和元数据本身的存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类和实例之间的关系,XML文件是表示元数据最佳方法。由于元数据是树状文件,XML本身也是树型层次结构,能够很好地说明元数据的元素类型、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对元数据进行严格验证。不过,在将XML文件存入关系数据库时存在一些问题:XML文件和关系数据库之间的对象映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将XML文件作为关系数据库的一个字段进行存储,则不便于对元数据元素进行检索和展现。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需要一种存储策略,把XML Schema的元数据标准映射并存储到关系型数据库中。为此,建立了图1所示的基于XML Schema的物流元数据存储体系,将物流元数据按照模式和内容分别存储。在由XML Schema模式到关系型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核心工作是制定转换规则,而建立转换映射规则的前提是对XML Schema文件建立有效结构。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是一种抽象数据结构,它将XML文档表示为由节点构成的树。在DOM树中,节点用来表示元素、属性和文本。每棵DOM树都有惟一的根节点。Element代表元素.是最常用的节点,它可以组成以它为根的DOM的子树。元素节点还可以有元素子节点、属性子节点等。利用DOM树的思想将XML SChema转换为DOM树结构,分别对根元素和各级子节点的复合元素建表。并且,为了保持它们的父子关系,需要在数据表中建立指向其子节点的复合元素的外键(FK)。其结构解析过程如图2所示[2,6]。

2.2 存储组织模型

由于各企业、各部门依照自身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建立的物流管理系统,大多数有不同或不能兼容的内部元数据和特有的元数据接口。在没有统一的物流元数据标准之前,数据集成存在很多问题,也非常困难。因此,可靠的存储组织模型,成为高效集成的关键。

本文采用如图3所示的模型,一个物流共享元数据库由多个元数据库提取得到,一个元数据库包含多个物流元数据规范,每个规范可包含多个元数据对象。其中,每一个规范代表一个被采用的元数据标准。基于上述的层次组织模型,就可以实现元数据按照规范的分类组织,新的元数据标准以新的规范形式加入到某一元数据库中。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 同步机制

3.1 元关系

关系按照其类型,可分为一般关系、组合关系、继承关系、属性型关系等。其中,属性型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仅用外键字段关联无法实现,而需用独立属性表来维护关联关系,如图4所示。基于属性表建立物流元数据和信息实体之间“元关系”。维护两者之间的数据一致性,解决同步更新问题。

为了实现一个库房信息和一条元数据的关联,首先需要在它们各自所属的要素类和元数据集之间建立一个元关系。这一步交由数据库中的关系类表来管理和维护,与此同时,产生一张对应该条元关系的属性表。它用于维护两类对象所管理实体之间的关联操作。基于这种“元关系”机制,通过定义一个物流信息实体与基于不同规范的元数据集之间的多条元关系,实现一个信息实体与多条元数据的关联。这将有助于借助元数据系统,在分布、异构的信息资源中更快捷、更有效地查询、访问、获取所需要的数据[9-10]。

3.2 利用元关系实现同步机制的过程

首先在物流信息实体和元数据集之间建立元关系,填入关系类表;在关系类表中查询数据库中所有关系类型为元关系、原始类ID为ItemsID的关系类;考虑到一个物流信息实体可能与不同模式下的多个元数据集都建有关系,所以对查询所得到的每个关系类。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⑴ 在关系类对应的元关系属性表中查找满足原始键值为EntityID、目的键值为MetaID的属性记录。

⑵ 若没有找到元关系属性记录表明该物流信息实体没有元数据,则根据元数据可同步元素列表的定义,自动从物流信息实体中获取相关信息,生成一条新元数据。添加到元数据集中。

⑶ 若找到相关属性记录集,则对其中每一条属性记录,先根据元数据可同步元素列表的定义,自动从物流信息实体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对该条记录进行更新操作。

参考文献:

[1] 傅海洋,黄俊,刘晓晨.物流元数据及其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8.10.

[2] 吴宝山.基于XML的物流元数据的存储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肖珑,赵亮.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 朱毅.元数据存储框架及服务[J].科技信息,2009.23.

[5] 肖珑,赵亮.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6] 杜楠,彭宏.混合式的元数据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5.

[7] 黎建辉,吴威,阎保平.一种基于XML的元数据映射与转换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1(25).

[8] 郑琳曦.内容管理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XML Linking Language(XLink)Version 1.0.

[10]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XML Schema.

[11] Open GIS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3.0:OpenGlS Consortium,Inc,2013.

篇4

关键词:企业网;三层交换机;VLAN技术

一、项目意义及背景

在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谁拥有“信息资源”,谁能有效使用“信息资源”,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这里所说的网络是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这三种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不同。这三种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中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它不仅为现代化发展、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

因此,有必要建设好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以最大限度的达到信息资源恭喜那个,并使用电子信息的传递取代纸面文件、材料的传送,逐步实现:无纸办公,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各种业务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组织生产和经营。

(一)上海企业网分析

上海企业公司,总部设立在上海,在苏州设有分公司。总部信息点的数目非常多,加之出于业务对网络的可用性要求非常高。故采用设备加链路全冗余的方案进行部署并且在冗余的核心交换机上部署了链路聚合技术增加带宽以保障内网交换出现拥塞现象。总公司的交换区域部署方案上我们采用VLAN技术将单个局域网划分成若干逻辑意义上的局域网来适配每个部门,保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减少广播风暴造成的带宽浪费,并且使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设备能便捷的接入到自己部门的局域网中。

苏州分公司相对总公司因其结构简单和信息点数目少,所以在网络规划上要较总公司简单许多。为了节约成本,分公司的交换区域将不采用冗余设计,以单台多层交换机作为核心层,三台二层交换机作为接入层的设备连接各个信息点。其余方面将同总公司采用相同的技术来进行部署,其特点在上面已经提及,就不再赘述。

二、企业业务需求分析

该企业要求总部与分部能实现全网连通,共享系统资源,总部与分部能访问服务器上的业务资源。

(一)企业设计要求分析

1.灵活性原则

网络设计具有较高的适应变化能力,能方便快捷的进行网络的扩展。

2.可用性原则

可用性原则决定了所设计的网络系统是否能满足用户应用和稳定运行的需求。网络的“可用性”主要表现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行“,要求网络系统能长时间稳定运行而不经常出问题。

3.冗余性原则

网络硬件设施也是有寿命的,由于使用方式、人为、自然灾害、突况导致的线路,设备的瘫痪对网络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增加网络的冗余性是绝对不能少的。

4.安全性原则

网络安全也设计许多方面,最明显、最重要的就是外界入侵、攻击的检测与反复。我们应根据安全需求而部署相应的防护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还体现在数据备份和容灾处理方面。

5.无瓶颈原则

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造成高成本购买高档次设备,却得不到相应的高性能。网络性能与网络安全性能,追踪取决于网络通信链路中性能最低的那部分设备。在进行网络系统设计时,一定要全局综合考虑各部分的性能,不能只注重局部的性能配置,特别是交换机端口、网卡和服务器组件配置等方面。

(二)可行性分析

由于没有真实设备的条件,我将采用GNS3模拟器去完成该企业的组网。其中所涉及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系统采用cisco公司的IOS,并采用Vmware模拟服务器。

三、企业网络总体规划实现

总体规划是企业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建设好该企业网的核心人物,对于这个企业网络总体的设计,我首先与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并进行必要的信息收集,得知公司对其所实现的企业网络的总体需求,同时对于公司业务的划分和公司发展的趋势,在规划时能全面的考虑未来的扩展性,同时结合公司结构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技术。以下是该公司网络的规划的详细思路:

根据所获得的企业需求,以及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接入层和核心层实现企业内网交换区的部署,并在交换区采用VLAN将各个部门的网络从逻辑上分割开,保证每个部门的网络的独立性。在核心层的两台核心交换之间部署链路聚合技术,提高带宽增加数据吞吐的能力,同时还做到冗余性。

在广域网规划上采用OSPF路由选择协议,并且以多区域的形式部署在该企业网上,并且在总公司和分公司部署Totally stub区域减少LSDB数据的大小,减轻三层设备的负担,优化网络的性能。

(一) IP地址规划

IP地址作为计算机或网络节点在网络上的唯一标识,能够保证互联网上千千万万的设备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在互联网上的设备不当要有属于自己用于身份标识的IP地址,还必须遵循网络中的IP协议。IP地址规划是整个企业网络设计中最基础的部分。该企业网络在IP规划采用VLSM技术进行IP子网化。

四、VLAN网络技术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但又不是所有交换机都具有此功能,只有VLAN协议的第二层以上交换机才具有此功能。

交换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新的交换技术(VLAN)的应用速度。通过将企业网络划分为虚拟网络VLAN网段,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在共享网络中,一个物理的网段就是一个广播域。而在交换网络中,广播域可以是有一组任意选定的第二层网络地址(MAC地址)组成的虚拟网段。在同一个VLAN中的工作站,不论它们实际与哪个交换机连接,它们之间的通讯就好象在独立的交换机上一样。同一个VLAN中的广播只有VLAN中的成员才能听到,而不会传输到其他的VLAN中去,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不必要的广播风暴的产生。所以,用户可以自由的在企业网络中移动办公,不论他在何处接入交换网络,他都可以与VLAN内其他用户自如通讯。

五、结语

对该企业网的构思、绘制拓扑、撰写方案、实施组建等一系列流程进行论述。使我们对企业网建设工程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企业网络作为意向重要的系统工程,它所用到的各种技术是多方面的,即有网络技术、工程施工技术,也有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只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在前进的过程中必将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与研究,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网络工程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周昕,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陈网凤,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共享平台;信息交换;资源管理;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1-4811-04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和壮大,使我们能够共享互联网上数以万计的信息资源,对于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显著业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市级行政干部学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升院校名牌效应,增强院校综合实力,不仅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而且还需要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标,需要建设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首先需要搭建校园计算机网络,其次需要搭建本地资源数据库。

1 校园计算机网络

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为重要支撑。所以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就尤为重要,校园网主要有网络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

1.1网络交换设备

校园网交换设备主要包含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以及网管服务器等。选配这些硬件设备,应该依据校园网络的规模和建设资金的多少,制定即符合网络应用要求,又具有较高性价比的购置方案。

1.1.1 骨干路由器

路由器是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具有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的功能,从而使不同网络之间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体系。骨干路由器它是校园网与广域网互联最重要的网络核心设备,选配时应关注以下几个重要参数。

首先,要关注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及所支持的路由协议。路由器最基本的管理方式是利用如Windows系统所提供的超级终端,通过专用配线连接到它的控制台端口(Console)直接进行配置,或者用Modem拨号及Web的方式实现它的远程配置。路由器所支持的路由协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因为它所连接的网络可能是根本不同类型的网络,这些网络所支持的网络通信、路由协议就有可能不一样,如果它不支持某一方的协议,则无法实现与这个网络之间的路由功能。

其次,要关注路由器的背板能力及吞吐量。路由器的背板能力是指它的背板容量或者总线带宽能力,这个能力对于保证整个网络之间的连接速率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网与互联网交换数据时路由器的数据流量肯定会比较大,所以我们在选配设备时一定格外注意路由器的背板容量,这样才能满足网络之间的通信带宽要求。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对数据包的转发能力。高档路由器可以对较大的数据包进行正确转发;而低档的路由器只能转发小的数据包,对于较大的数据包需要拆分成许多小的数据包然后在分开转发,不仅数据转发能力差,而且容易造成数据包的丢失。所以我们应该选购高端路由设备作为校园网的骨干路由器。

1.1.2 防火墙

防火墙是校园网与广域网连接中最为重要的安全设备,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接入的安全屏障。其主要功能,一是拦截广域网中的计算机病毒对局域网进行的攻击,防止由于病毒攻击而造成的网络瘫痪;二是阻止广域网中计算机黑客对局域网进行的入侵,防止由于黑客入侵而造成的数据泄密。由此可见防火墙是网络高效运行和数据安全交换最为重要的安全保障。选配防火墙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技术参数:(1)是否具备先进的基于状态检测的包过滤技术,采用基于状态检测的包过虑技术,可以快速实现对基于信号源/目的IP地址的服务,即对用户,组(网络,服务)和时间的精细粒度访问控制。(2)是否支持多WAN口的运行环境,支持多个WAN接口的功能,可以配合源地址对多个WAN口的接入进行部署,并按照具体需求进行任意WAN口属性的配置。(3)是否具有全面的地址转换(NAT)能力,防火墙的NAT技术是完全遵循RFC1631标准,支持多种网络地址的转换方式和双向的地址转换能力,为全网用户提供完整的地址转换解决方案。(4)是否具有强大的抵抗DOS攻击的防御能力,实现针对多种DOS或DDOS的攻击防范,在攻击包入侵校园网之前将其堵截在门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对访问信息进行检查,全面抵挡多种类型的DOS或DDOS的攻击。所以我们在选择防火墙设备时必须关注它的重要参数,从而为校园网购置到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的网络安全设备。

1.1.3 交换机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其作用是将用户收集到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以更快的速度转发到相应的端口。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主要采用以太网数据帧交换技术或ATM信元交换技术的交换机。其中ATM信元交换机数据传输速度快,延迟小,但价格较高,技术复杂,实施和维护较困难。而以太网数据帧交换机虽然数据传输速率等参数略显不足,但价格较低操作简单且实施和维护相对容易,相比之下以太网交换机的性价比优势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可首选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校园网的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的交换设备。

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也称企业级交换机,是主干网络或高速局域网的核心设备,它采用了模块化结构的技术,属于高端的网络交换设备。在选购时主要关注它的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及包转发速率等参数。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选用了可网管模块化的万兆路由交换机作为校园网的核心层交换设备,它有着640Gbps(可扩至1.2Tbps)的背板带宽、480Gbps的交换容量、L2/L3全线速357Mpps的包转发率等强大功能,虽然只是大型网络的汇聚层设备,但它强大的交换容量和转发能力,完全可作为大中型校园网的核心交换设备。

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也称部门级交换机。是核心交换机连接网段中所有接入交换机的重要设备,它的接口配置可以是固定方式也可以是模块方式,一般还具有光纤接口,并且具有较为突出的智能型特点。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选用全千兆可网管固定配置加模块配置的交换机。它虽然属于大型网络接入层交换设备,且交换能力和包转发速率略有欠缺,但它优越的千兆接入和千兆上连功能,轻松实现了千兆到桌面、存储区域网络互联、服务器集群接入等功能。把它作为大中型校园网络的汇聚层交换设备,既满足汇聚要求,又降低投资成本。

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也称工作组级交换机。是将网段中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互连,在校园网内或互联网上实现与目标地址的数据交换和信息通信。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选用双速可网管固定配置交换机。它是一台具有10/100Mbps自适应接入功能,千兆上联的二层智能安全接入交换设备。它的安全特性可有效保护校园网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交换设备的稳定运行,它的级联堆叠和固定端口功能增强了用户接入的扩展性和便利性,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接入交换设备。

1.1.4 网管服务器

校园网络架设好之后,对它进行维护和管理,让它能够稳定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管理可分为人工管理和自动化管理。现在的校园网络的技术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庞大,人工管理网络即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网络管理的需求。网络管理的自动化,不但克服了许多人工操作的缺点,而且大大提高网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对校园网络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选用了一款专业版的网络管理软件,Link Manager网络管理系统V1.0(50NM-50N),这是一个纯软件专业网络管理平台,最多支持50个节点,它的可视化、仪表化、智能化的网络导航管理模式,使复杂的网络管理工作简单化、人性化,使网管技术人员能快速掌控校园网络。其主要功能是支持网络拓扑发现、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终端管理、性能管理、故障分析、异常流量监测、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WEB监控等。

1.2 网络传输设备

校园网络的传输设备主要包含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适配器,大体上可分为有线网络传输设备和无线网络传输设备。传输介质和网络适配器是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基础通信设施和通信器件,其性能高低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目前有线局域网是校园网络的主流形式,所以我们这里只讨论有线网络的传输设备。

1.2.1 传输介质

目前校园网应用最多最广的传输介质就是光缆和双绞线。

光缆内部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光纤也是光导纤维的简称,由直径在约为几十微米的细玻璃丝或塑料构成。由于目前网络中的计算机使用的是电信号,因此在光缆的两端,必须用调制/解调器将光/电信号进行转换,把发送端的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即编码),将接收端将光信号解调成电信号(即解码)。光纤以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直径为标准,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一般芯径在10微米以下的是单模光纤,芯径为50微米或62.5微米的是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种模态的光信号,而多模光纤可以传输多种模态的光信号;单模光纤适合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而多模光纤只适合光信号较短距离的传输。校园网络设备距离在20KM以上时就必须选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距离在2KM左右时可选用多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双绞线也称为双扭线电缆,是校园网络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电缆可分为屏蔽双绞线电缆(STP)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TP)两大类。屏蔽双绞线电缆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M内可达到155Mbps的速率,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比较困难,需要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相应的安装技术,所以校园网建设中使用的较少。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具有许多优点,如无屏蔽外套,直径小,节省所占用的空间;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能将串扰减至最小或加以消除;具有阻燃性;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适用于结构化综合布线。正因为这些优点使非屏蔽双绞线拥有性价比较高的优势,在校园网建设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近些年来非屏蔽双绞线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超五类双绞线虽然也是100Mbps的传输速率,但已能部分支持千兆以太网的应用;特别是六类双绞线至少具有250Mbps的传输速率,并且支持1000Base-T(尤其是1000Base-TX)网络布线标准,还能很好地兼容超五类以下双绞线。

1.2.2 适配器

网络适配器又称为网络接口卡,俗称网卡,是构成网络的基本器件之一。网卡一般安装在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总线扩展槽中,一方面连接计算机或服务器,另一方面通过连接器件与网络的传输介质相连,是计算机或服务器与网络之间的物理接口,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数据与计算机或服务器数据格式的转换、网络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等。网卡根据网络类型可分为以太网、ATM网或其他类型的网卡;根据传输速率可分为10M/100M/1000M网卡或10M/100M自适应网卡;根据总线类型可分为ISA、EISA与PCI等网卡;根据连接介质可分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网卡;根据用途可分为工作站、服务器和笔记本网卡等。我们在网络的构建中可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卡。

2 本地信息资源数据库

校园网络的建设为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需要建设本地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可通过引进和制作的方式来完成。

2.1数据库的引进

社会上有着多种学科门类的数据库商品,它们种类繁多、价格不菲且品质良莠不齐,我们在购进它们时,一定要从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科分类、研究方向以及资金实力等实际情况出发,购进即具有著作权和出版权,又具有内容可持续增加,并且符合教学科研特点的数据库商品。

行政干部学院的教学科研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涉及专业门类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史、军事及人文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数据库引进中,选购了两个具有局域网使用权、内容续费补充权的社会科学类数据库。一个是当前容量为15万册,内容有十几个分类的大学版社会科学类全文数据库;一个是当前容量分别为数十万及数百万份(篇),形式为报纸、刊物、硕博论文的社会科学类全文数据库,对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参考作用。

2.2数据库的制作

行政干部学院经过数十年的办学历程,肯定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科研资源,例如纸质的地方文献、理论刊物、授课教案、毕业论文;音频视频的录音录像;多媒体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演示文稿等。对这些资源通过纸质资源数字化,音频视频资源编码压缩,多媒体资源分类导入等方式进行处理,生成计算机可识别和执行的多种格式的数字文件。然后利用信息资源加工平台的强大功能,将这些数字文件资源,组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干部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实践中我们选用了TPI4.5版本的信息资源加工平台,效果比较理想。

TPI信息资源加工平台由内容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标引工具、电子图书制作工具三部分组成。内容管理与系统,支持Internet内容的自动化管理,支持单站同构多库的内容管理与,提供全文检索等多种检索途径,支持导航检索,支持用户内容订制,提供多种模板,支持自定义模板,支持多媒体,支持多层面数据安全控制。分类标引工具支持文本、图片、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的数据标引和内容分类,支持多用户在线标引和多用户在线分类及其流程化管理,支持多用户在线检查。电子读书制作工具可自动将PDF/WORO等常见格式的电子文档转换成CAJ/PDF格式,支持图像扫描及处理,实现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加工。

2.3数据的存储

院校除了引进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制作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经常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数据、信息、资源需要存储。随着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多媒体教学科研的广泛应用,需要在网络上向用户提供大量的教学科研资源(动辄就有数百GB甚至几个TB的学科资源库和视频数据库)。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科研资源,迅速增长时所面临的海量存储和资源共享,是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必须考虑并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校园网上的教学科研资源大多采用多媒体形式,因此会面临数据量过高而影响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速度,所以组建网络硬盘存储阵列就非常重要。我们选用一款模块化高性能的4Gb光纤通道的磁盘阵列,作为我们的信息资源存储设备。它能够以适中的价格提供高效的整合能力和存储共享;能够支持双端口硬盘控制器,即高性能企业级的SAS硬盘和归档级的SATA硬盘;经济高效地解决存储容量和共享速度之间的矛盾。

2.4文件的管理

信息资源数据的存储设备中有数以万计的数字文件,要安全合理的共享这些数字文件,需要给这些文件的访问者和控制者分配相应的权限,如何解决文件的管理和权限分配的问题,我们可利用Windows 2003 Server的功能,安装一台文件服务器来实现这个目标。

文件服务器是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管理存储设备(硬盘、磁带、光盘等)中的文件,并提供给网上各个客户机共享的一种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只负责共享信息资源的管理、接收和发送,不帮助工作站对所求的信息进行处理。它是信息资源共享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应用,一般具有文件管理、磁盘调整缓冲、访问控制、数据容错、安全及可靠性等功能。文件管理:完成文件的读、写、删除等操作。磁盘高速缓冲:提供较大的RAM区用于磁盘数据缓冲以提高文件的读写速度。访问控制:管理多个用户、多个程序,使他们可同时访问、使用文件。数据容错功能: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失效后(如一个硬盘,一个电源等),系统文件数据仍可保持或恢复,不会导致大量文件的损坏。安全及可靠性:对访问文件的用户进行甄别,禁止非法操作。

文件服务器的构建,可以购置专用的文件服务器,也可以用普通PC搭建一台文件服务器。专用文件服务器是一种网络设备,它们虽然价格较高,但是安装和配置简单,使用方便且功能强大。为了文件数据共享的快速和安全,我们选购了专用文件服务器。目前这种服务器主要有两类: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设备)和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如果我们共享的信息资源是以文件为主,可以选购NAS设备。如果我们共享的信息资源是以数据库的数据为主,则可选购SAN设备。由于我们的共享资源是以数据库里的数据为主,所以选购了SAN专用文件服务器。

3 结束语

网络就像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高速公路,光电信号就像是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载工具,网络与光电信号的完美结合,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由于水平和时间的原因,阐述中肯定存在许许多多的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蒋先华,许以臣,郤云江.校园网组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 物流; 网络化; 标准化; 绿色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 A

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紧密结合,使物流的业务社会化、管理系统化得以实现。本论文结合物流技术的一般经验理论,通过对国际上发达国家在信息化环境下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大型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物流状况的分析,总结出信息经济时代的物流发展趋势,为物流组织者进行目标决策、提高物流效率、效益以及服务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一、 物流与物流信息技术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对物流的定义并不相同,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业界对物流的定义也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最近联合国物流委员会对物流做了界定:“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以及储存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这一定义不仅对各个国家、各个学派及产业界的不同认识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更重要的是加进了“信息”概念。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于物流领域的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广泛采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物流信息通讯技术、物流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物流信息存储技术、智能物流信息技术等。

物流信息存储技术是应用于物流信息的大量存储和相应管理的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DB)、数据挖掘技术(DM)等。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物流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是基于某种数据结构模型,以统一的方式管理和维护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库接口的管理平台,而在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上应用的统计分析工具、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等相关技术以及基于各种介质的高性能存储技术,将支持所存储物流信息的各类事务型应用、分析型应用的有效实现。

智能物流信息技术是各类信息技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集大成者,将它应用于物流领域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物流操作、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且对于物流管理的合理决策意义重大。

二、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现状

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外已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GIS、GPS、INTERNET等技术在发达国家研究和发展较早,信息交流已表现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上。在物流运作中,运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微机技术进行的车辆运输、订货管理、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管理及工厂和配送中心的选址分析等,都是IT在物流中的具体运用形式。

我国大型企业如联想、海尔等,近几年在信息技术与物流的结合上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其客户,包括商、分销商、专卖店、大客户及散户,通过电子商务网站下订单,由综合计划系统处理。供应商按订单备好货后可以直接将货送到工厂,此前综合计划系统会向工厂发出通知,哪个供应商将在什么时间送来什么货。工厂接货后,按订单生产出产品,再交由运输供应商完成运输配送任务。运输供应商也有网站,与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连通,给哪个客户发了什么货、装在哪辆车上、何时出发、何时送达等信息,客户都可以在电子商务网站上查到。

然而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仍处于以基础信息化为主的较低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决策者、系统开发商尚缺乏一种战略眼光,只是根据眼前的现状争夺市场,没有看到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及信息化市场具有的巨大潜力和长远发展前景。因此著名物流专家戴定一感言:我国的物流业“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服务的公共平台进展缓慢,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需求。由于标准不统一,系统不能互联互通,影响了公共物流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各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

三、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1.网络化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GPS车货跟踪监控、GIS图形化仓库、配送路由等都有一定应用,但大多局限于某个点或单方面,功能的优化以及信息共享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物流网络化进程。

(1)社会信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要求物流信息同步的网络化发展。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仅中国的网民总人数达就到了1370万人,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23.4%。中国网站数约为84300个,年增长近5万个。

(2)新型商业运作模式要求物流信息网络化。社会网络化进程推动了电子商务的成熟,在网络普及的形势下电子商务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物流配送服务导致的“瓶颈”极大地制约了它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各电子商务企业不能独立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受聘的物流企业由于地域和规模的局限也不能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在这种不确定性强、时空跨度大的新需求面前,凭借单个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调度资源来完成物流服务往往困难重重。只有将这些信息系统、信息平合起来,共同为这些“特殊客户”服务,才能达到目的。

(3)物流业全球化竞争需要以物流信息网络化为后盾。国际社会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企业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突破了组织边界,而且冲出了国界。随着服务对象的全球化发展,全球化的物流企业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物流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决定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物流信息网络的对接是物流网络资源全球配置的重中之重。所以,物流信息网络化将使得物流企业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2.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尤其是大系统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效率的提高有着决定作用。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运输工具标准化等手段能够加快流通速度,减少物流节点数,保证物流质量。同时,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以外系统的高效连接创造了条件,对开展国际物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证。

从世界范围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发展状况,国家之间差距很大。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物流标示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距离现代物流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至于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建设和物流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几乎是空白。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国际标准为基础来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各成员国的基本要求。从物流标准化的发展过程看,各国标准化进程尽管会有起落,但是行业技术标准的管理模式一定会逐步与国际接轨。

3.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定义。我国《物流术语》中规定,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绿色物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为循环型经济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绿色物流可以通过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制造,通过绿色物流管理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进而提高物流对生产和消费的服务水平,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

作者单位:李秀梅中国海洋大学淄博职业学院

王振环 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何明坷.物流系统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戴勇,钟宝篙.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研究[J].物流技术,2004.1

篇7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信息传输与处理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如今它已成为一切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威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来源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网络安全 防火墙屏蔽技术 技术要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悄然而至。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决策资源,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普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提高信息安全与防范意识,加速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发展,已成为建设安全信息化系统的当务之急。本论文将从加强网络信息化安全意识入手,着重探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及对策。

1 信息安全的概述

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本身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使系统或信息遭到破坏、更改或泄漏。

2 网络安全常见威胁

2.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和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1987年,在美国发现世界上第一例计算机病毒---Brian病毒。从产生伊始计算机病毒便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影响。计算机病毒具有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和破坏性等基本特征。常见的破坏性比较强的病毒症状通常表现为:蓝屏、机卡、CPU、自动重启使用率高、打不开杀毒软件等,并且在短时间内传播从而导致大量的计算机系统瘫痪,对企业或者个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2 非授权访问

指利用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侵入到他方内部网或专用网,获得非法或未授权的网络或文件访问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2.3 木马程序和后门

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区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并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计算机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计算机。木马的服务一旦运行并被控制端连接,其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随着病毒编写技术的发展,木马程序对用户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马程序采用了极其狡猾的手段来隐蔽自己,使普通用户很难在中毒后发觉。

3 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3.1 针对病毒及木马的防范措施

3.1.1 病毒的防范措施

若机器有硬盘应该只用硬盘来启动机器;对每个购置的软件应做备份;定期复制重要的软件和数据作为备份;防止无关人员以管理员身份接触计算机;定期查毒或安装动态查毒软件,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的病毒库。

3.1.2 木马的防范措施

安装木马查杀软件,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安装防火墙;不随便访问来历不明的网站,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

3.2 关闭不必要的向内TCP/IP端口

每一项服务都对应相应的端口,比如众所周知的WWW的服务器的端口是80,SMTP是25,FTP是21。关掉端口也就是关闭无用的服务,有助于减少系统受病毒及木马威胁的风险。可通过 “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中的“服务”来配置。

3.3 配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访问控制技术。具体来说,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企业的安全政策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制定防火墙的安全策略主要有: 所有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的数据包都必须经过防火墙; 只有被安全策略允许的数据包才能通过防火墙; 服务器本身不能直接访问互联网; 防火墙本身要有预防入侵的功能; 默认禁止所有服务,除非是必须的服务才允许。而其他一些应用系统需要开放特殊的端口由系统管理员来执行。

3.4 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提高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证实被认证对象是否属实,常被用于通信双方相互确认身份,以保证通信的安全。常用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有: 静态密码、USB Key 和动态口令、智能卡牌等。其中,最常见的使用是用户名加静态密码的方式。

3.5 划分VLAN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它在以太网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 头,用VLAN ID 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VLAN 之间的用户不能直接互访,每个VLAN 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VLAN 之间的访问需要通过应用系统的授权来进行数据交互。为保护敏感资源和控制广播风暴,在3 层路由交换机的集中式网络环境下,将网络中的所有客户主机和服务器系统分别集中到不同的VLAN 里,在每个VLAN 里不允许任何用户设置IP、用户主机和服务器之间相互PING,不允许用户主机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编辑,只允许数据访问,较好地保护了敏感的主机资源和服务器系统的数据。

3.6 制定网络系统的应急规划

为了将网络威胁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各企业或网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应急规划。规划中应明确各种网络威胁的发生状况及其应急措施,并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该应急规划,使其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

计算机产业自从INTERNET诞生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共享比过去增加了,信息的获取更加公平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此时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滕萍.信息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12).

[2]白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物理安全测评方法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12).

作者简介

高娜(1981-),吉林省长春市人。学士学位,现为长春财经学院电子工程师。

孙慧(1979-),吉林省长春市人。学士学位,现为长春财经学院研究员。

作者单位

篇8

[关键词] 铁路货运;现代物流;结合

0.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加快和国内公路、水运及民航等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铁路货运的缺陷如运输速度慢、时间不确定和粗放式的服务等,显得更加突出,也使得铁路货运份额明显下降,给铁路货运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而现代物流业却以快速的运输速度、先进的科技信息应用结合各种交通工具作为载体,配以较新的管理方式,正在逐步的占领传统货物运输的阵地。因此,传统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业相结合,对于传统铁路货运企业来说,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

1.传统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的对比

现代物流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以其良好的管理模式、快速多样的运输工具、优质的服务理念及先进的信息管理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同。物流作为生产商与批发零售商及消费者的中介,其货物周转、分拣、配货、保管与流通等功能,为客户节省货物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作用,已显得越发重要。而传统铁路货运作为货运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业务功能方面与现代物流方面有着一些共同点,但是在货物流通功能、服务意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相对于现代物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货物流通功能上:传统的铁路货运只有干线运输、货物装卸、常规存储等基本的物流功能,其与现代物流的七大功能(包装功能、装卸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物流情报功能)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传统的铁路货运业务内容过于狭窄。

在服务意识上:大多数的铁路货运企业都是被动的接受业务,而不像现代物流企业主动寻找客户、主动提供服务业务;在服务态度上,有些铁路货运企业还保留着“铁老大”的旧思想,认为客户来是求我为其提供帮助的,而不是像现代物流企业一样把客户当做上帝,没有“我为你服务、你为我创收”这种思想。在企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相对比较落后。

信息等技术应用上:现代物流在信息处理、及时共享、实时查询等方面通过运用条形码、电子数据等信息技术,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向客户提供了随时查询和了解货物状态和动向的条件。而很多的传统铁路货物运输企业现在仍停留在到发站、费用查询等最基本查询的原始阶段,在这方面传统货物运输企业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运用结算等,对于传统铁路运输企业也是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2.铁路货运应采取的措施和改进方式

铁路货运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上文提出的不足的同时,也应认识到铁路货运自身在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方面的优势,在制定企业改革的策略时,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措施有针对性的判断和选择。

(1)转变思想、改革运营机制和管理方式

目前,在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大环境下,铁路货运的主体即货运站并不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较为严重,没有人、财、物等方面独立的经营权,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其发展进取的空间。因此,应当突破目前管理的束缚,建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下放相关经营管理权,使该独立的物流中心能够脱离原本的铁路主业,并独立的走向市场竞争,调动其开拓进取的积极性,避免走之前计划经营的“年初下任务、年底调任务”的老路。

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统一的全国铁路系统这一优势,发达的铁路系统能够为现代铁路物流提供基本的全国仓储基地的物质条件,并能使全国物流信息共享,也提供了全国铁路物流运输网络化的经营基础。因此可引进分层的管理模式,铁路物流的总公司总体上把握全国货物的运作与协调,各分公司具体开展物流业务,在保证全国物流网络畅通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全国各地各分公司的配合,这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

在改变经营管理体制的同时,还应改变和突破传统铁路货运系统相对老化的经营理念,改变原来“铁老大”这种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原来那种坐在家中等客户上门的思想意识、那种把客户当做上门寻求帮助的落后思想应当抛弃,应当主动寻找客户信息、分析信息、主动服务,把潜在的客户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企业效益。

(2)完善设施、建立全方位的运作模式

要完善铁路货运的现代物流作用,还要在货运站的硬件方面做出改造和更新,如在原有的仓储场地上划分各功能区,增加新的存储设备,将原来铁路货运的货物暂存功能转化为现代物流的货物存储功能,增加导轨和牵引索道、活动货架、搬运车、起重机等基础设施。通过改造既有设备设施,增加新设备设施,来完善物流功能,提高作业效率。

还应在原来铁路货运服务的基础上,增设上门接货、代办手续、代办包装、流通加工、货物配送等新业务,实现“门到门”无缝隙服务,提高铁路货运在现代物流服务中的竞争力。在原有铁路货运无法满足上述功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汽车运输队或与其它公路、水路、航空等企业展开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在为客户提供更细致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良好的效益。

(3)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

针对目前传统铁路货运相对于现代物流跟踪能力差,无法实时查询、无法便捷支付等发面的缺点,应重视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商务。因此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体系化的全程货物管理信息系统。在货物的信息采集、数据库建立、货物运输、销售、管理电子化等方面,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体系化的货物运输电子商务平台,这其中包括电子支付、网上支付、密匙提取、客户管理、个性化服务、商管理、货物追踪查询等各种功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来实现仓储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以便帮助对仓库货物的合理存储和调配,从而提高货物存储方面的生产率。还需引进GPS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使铁路货运的实时追踪、查询功能得以实现,弥补传统铁路货运在这方面的不足。

在人的方面,传统的铁路运输人员在现代化物流的运输、配送、仓储、信息管理、物流理念以及市场竞争观念方面都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显得迫在眉睫。

3.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使客户满意才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因此,在传统铁路货运的模式下,铁路货运企业只有结合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改进,才能提高铁路货运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高霞 台湾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12).

篇9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物流业已有了较快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物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本文试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和物流模式作分析,并就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物流模式 物流成本

对于物流,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概念,各种提法不大一致,但大体意思是相同的。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

(一)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应、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业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二)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网络化

物流网络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通过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订单的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订货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各种网络的普及为物流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已经势不可挡。

(四)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都需要借助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五)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物流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经营模式选择是电子商务企业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进步,以及各个国家物流外部环境以及物流现代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在物流的经营模式上相差很大。

(一)企业自营物流

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建设全资或控股物流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即企业自己建立一套物流体系。企业在各地居民密集地区设置自己的配送点,在获得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后,将相关的信息即刻送往离消费者最近的配送点,然后由配送点的人员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自营物流的优点是企业可以直接控制物流环节;盘活企业原有资产;降低交易成本;避免商业秘密泄漏;提高企业品牌价值;有利于推进客户关系管理;适应性、针对性强。缺点是投资多、风险大;资产利用率的波动性;增加管理难度,降低专业化水平管理机制约束;存在跨行业经营风险。这种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物流资源的传统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时所采用。

(二)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是指物流服务的当事人在物流服务方面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通过契约形成长期互利、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是战略联盟的一种具体形式。

物流联盟的优点是可降低成本,减少投资,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获得一定的物流技术及相应的管理技术;有利于发挥渠道优势,提高利润水平;有利于拓展经营领域,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并提升企业形象。缺点是冲击主业发展,降低专业化水平;破坏旧的客户关系;物流联盟模式非常脆弱,这种关系很难形成且非常容易解体。这种模式适用于区域配送系统完善、物流内容相对单一、物流规模较稳定的企业。

(三)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将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第三方物流是按照一定的合约,通过与第一方(发货方)或第二方(收货方)的合作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企业的战略同盟者,它不拥有商品,也不参加商品的买卖,它的主要目标就是提供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物流公司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与企业签订合作协定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内将商品送达消费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企业跟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一般并不是一次性的合作,而是一种通过合同、契约进行的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双赢的互惠互利关系。

第三方物流的优点是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减少投资,加速资本周转;降低运营成本及库存成本;改善企业价值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其缺点是成本控制困难;发展目标不一致;不利于整体优化;物流资产的制约;市场交易成本的制约。这种模式适用于不具备现代化物流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对物流系统专业化需要的企业。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一)企业在选择适合自身物流方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从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经营物流的能力来考虑。有三种物流方案可供企业选择:即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企业所处的位置直接影响到企业对物流模式的决策,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物流联盟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寻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如果物流对于企业成功很关键,物流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但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很低,那么寻找物流伙伴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收益。好的合作伙伴在公司现有的、甚至还未进入的市场上拥有物流设施,可以向企业提供自营物流模式无法获得的物流服务及专业化的管理。

二是要成为合作关系的领导。如果企业的物流活动不那么重要,但是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较高,由专业人员管理,那么企业就会主动寻找需要物流服务的伙伴,通过共享物流系统,提高货物流量,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

从企业对物流环节的控制力要求来考虑。有些实力强大的企业,如一些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它们不愿意将自己的物流活动外包出去,而缺乏对物流环节的控制。这时,应该选择企业自营物流。虽然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很高,但对整个企业或供应链的发展有好处,这些企业乐于自己经营物流业务。

从企业的行业性质和产品特点因素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经营的产品不同,物流模式的选择则不同。因为不同的行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大小不同,物流配送的规模有很大差别。不同的产品对物流配送时间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

从物流活动的总成本考虑。企业通过对比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成本来选择合适自己企业的物流模式。物流系统总成本由运输总成本、库存维持费用、批量成本、总固定仓储费用、总变动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及顾客服务费用等构成。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减少库存数量时,可降低库存费用及仓储费用,但会带来缺货率上升而导致运输费用及订货费用的增加。如果运输费用及订货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库存费用及仓储费用的减少部分,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

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选择物流模式时倾向于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自己的配送环节,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甄别就成为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物流外包需求分析。这是制定外包策略的基础。企业对自身的物流过程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目前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让企业明确自己的需求,对于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完成后,会怎样影响公司的每一个职能领域,应有明确的理解。由于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决策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关系重大,所以通常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分析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确立物流外包目标。确立物流外包目标是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指南,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特点确定选择的目标体系,并能有效地抓住几个关键目标,这也是后面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目标确定以后,就不难预计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和选择最合适的物流公司。

制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评价准则。在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时首先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目前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从物流服务的质量、成本、效率与可靠性等方面考虑。此外,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与企业是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因此,在考核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时,企业也非常关注降低风险和提高服务能力的指标,如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状况、运作柔性、客户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

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综合评价与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正确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前提,应该采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才能保证选择结果的科学性。根据评价准则初步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供应商,注意控制在可管理的数量之内,然后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仿真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确定两至三家分值靠前的供应商。要确定最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还需要注意企业与供应商的共同参与,以保证所获取数据及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并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对各供应商提供的方案进行比较权衡,从而做出最终的选择。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

合作关系的实施。经过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并做出选择后,双方应就有关方面起草并签订合同,从而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章炳林.C2C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选择[J].现代商业,2008(9)

2.吴志.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发展趋势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07

3.孙霁.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

4.李文生.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研究[J].物流科技,2007(3)

5.翟晓松,吴志万,尤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及系统整合分析[J].研究与探讨,2007(1)

篇10

关键词: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营销电子商务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支撑,是谈不上现代化物流管理的。JIT、MRP、DRP系统,EDI技术,c/s结构系统等新兴科技的应用,应该也必须是企业物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应用这些技术的操作平台。①为实现企业的内部信息交换,建立企业的Internet;②建立一个Web服务器,通过Internet,一方面完成对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分销商、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与控制,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贸易;③Internet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与Intranet的集成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企业不仅要建立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还要建立基于Intranet/Internet技术和思路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次,在物流信息系统方面,最好能够实现商品台帐和库存台帐的一元化管理的信息系统,从而能够有效地管理商品,提高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