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0 06:1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生产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生产计划

篇1

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以酿酒葡萄、甘薯、玉米、水产、畜禽和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还较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原料不足,产、加、销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把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抓出成效。

二、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加快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化,农产品加工制成品优质化,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发展目标

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即到年底,从年起至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利税超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利税超1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基本形成以粮油、酿酒葡萄、畜禽、甘薯、水产品、蔬菜等优势加工业和干鲜果、林木、奶品、甜玉米、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加工业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和区域布局。

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粮油加工

1小麦加工。积极开发生产冷冻面团、营养强化粉、中力粉、薄力粉及专用粉等多品种面粉。推进面制主食品的工业化,带动产品升级。重点扶持鹏泰()面粉有限公司、河北华龙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昌黎县四季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

2玉米加工。巩固玉米淀粉、味精、谷氨酸等现有产品。提高饲料的质量和科技含量。重点扶持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昌黎县淀粉有限公司、奥极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

3大豆加工。重点发展调和油、精炼油、豆奶、速溶豆粉、低温豆粕、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等系列产品。

(二)畜禽加工

1肉类加工。鲜肉制品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便携带方向发展。

2奶品加工。重点发展液体调制奶、高温消毒奶、酸奶、含乳饮料等奶制品。

3蛋类加工。积极发展蛋粉等深加工系列产品以及无公害鲜蛋和各种有保健功能的营养蛋。

(三)林果加工

1酒葡萄加工。提高现有产品质量的同时。开发研制冰葡萄酒、甜葡萄酒、发泡葡萄酒、白兰地、香槟等系列产品和包装精美的旅游产品。

2干鲜果品加工。以苹果、梨、桃、葡萄、樱桃、板栗为重点。开发果冻、脆片、果酱、果酸等系列产品;研制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植物蛋白饮料、果汁果肉饮料、果蔬混合饮料、果酒、果脯、果粉等深加工新产品。

3林木加工。重点发展人造板、高档地板、高档家具板等木制品精深加工。发展“两头在外”木制品加工企业。

(四)薯类加工

1甘薯加工。现有淀粉、粉条、粉丝、粉皮、薯脯的基础上。开发生产膨化食品、净化淀粉、变性淀粉等产品。

2马铃薯加工。大力发展马铃薯速冻薯条、炸片、炸条、虾片及三维粮生产。

(五)水产品加工

重点发展优质鱼、虾、蟹、贝、藻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研究开发营养、卫生和食用方便的水产速食产品、真空包装旅游产品、保健食品、调料食品等,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水产品加工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六)蔬菜加工

积极发展有机蔬菜和绿色蔬菜产品加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大力推广净菜上市,发展脱水蔬菜、冷冻菜、净配菜、保鲜菜、蔬菜汁及蔬菜罐头等系列产品。

(七)其它农产品加工

1甜玉米加工。大力开发增值产品。

2中药材加工。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产品开发、新产品生产三位一体的中药产业现代化工程。

3食用菌加工。重点发展低温干燥、脱水保鲜、速冻冷藏、盐渍制罐等精加工制品。

四、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项目管理

1加强项目储备。建立全市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农产品加工招商项目的信息系统。

2加强项目谋划。谋划一批立市强县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

3加强项目调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项目的督导和服务。

(二)壮大龙头企业

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坚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大、中、小企业并举,初、深加工搭配,民营、股份、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体系。围绕酿酒葡萄、甘薯、玉米、水产、畜禽、水果、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原则,对竞争力强、外向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信贷、税费、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鼓励企业改制、联合、兼并、重组,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高、大、强、外”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大龙”带“小龙”小龙”连基地的发展格局。各县(区)要选择若干家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

(三)建设生产基地

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基础上,重点建设酿酒葡萄、甘薯、肉鸡、绿色安全猪、肉牛、水产品、蔬菜、干鲜果品、甜玉米、杨树用材林、中药材、食用菌、花卉等生产基地。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加强运销服务及道路、水电等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有条件的区域,围绕优势产业,扶持建立一批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

(四)推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标明产品标准等级的标识制度,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推广全程动植物检疫和农药、兽药、渔药等残留检测以及环境质量检测技术。积极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关键控制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使危害因素降到最小程度)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对通过国家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扶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鼓励现有企业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业。支持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加强合作,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品种。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以食品工业为主体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贴息,相应比例基础上适当倾斜。组织专门力量对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市科技经费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扶持农产品保鲜包装、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技术攻关。各县(区)政府要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扶持。

(六)支持企业提高外向度

发挥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重点支持。优先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权,支持加工企业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七)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制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稳定农产品产销关系,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益共同体。加强对《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诚信守法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农民的契约观念,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农业风险资金制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订单农户发放预购订金。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帮助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建立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

(八)加强社会化服务

以开放共享的形式,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和电子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宽企业信息收集和渠道。按照“企业创办、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原则,把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组织起来,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加强规范管理,使其成为衔接农户(基地)加工企业(公司)市场的纽带。市政府将安排资金,专项扶持市级农业产业协会建设。各县(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和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九)加强政策扶持

1加强财政扶持。年。今后将视财力状况适当增加,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精深加工项目以及先进设备引进、更新的贷款贴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深加工专项项目。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要适当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建设,支持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关部门的科技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教育培训资金等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县(区)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与市扶持资金配套使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2落实税收优惠。认真落实国家、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符合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从事农产品技术转让、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企业和个人免征营业税(纳税人需持有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合同及有关证明材料报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备查)国家级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所得,暂免企业所得税。

3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允许农产品加工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开展抵押、质押贷款;有关部门要做好确认和相关的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农贷担保机构。对于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产品收购贷款,金融部门可凭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和外商提供的由其开户行出具的信用证优先放贷;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退税未能及时到位的出口企业可以凭借出口退税凭证向有关开户银行申请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

4加大用地、用电、交通支持。对农产品加工型重点龙头企业基本建设用地。应优先安排用地;建造临时性畜牧场、饲养场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以外耕地的按临时用地办理有关手续,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允许农户依法有偿地向农产品加工型重点龙头企业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经营。要努力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把农产品加工区、加工基地以及加工企业和加工户列入重点保证对象,加强维护和维修管理,确保按时供电;对新增农产品加工用户优先保证电力容量。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运销开通绿色通道”经常往返各收费站的农产品运输车辆可办理月票,予以照顾,降低运输成本。

篇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也在日益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地对企业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针对市场进行调整。来进行不断地调整好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对适销对路的产品要进行适量的生产,加强企业的品牌意思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它会企业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企业的生产计划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生产作业的流程,并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是企业编制其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为了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要使企业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且使企业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能引导和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生产作业计划就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把企业的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具体规定来进行参考,并将计划下达到为各个车间、工段、班组、每个工作地和个人的以月、周、班以至小时计的计划。生产计划能使企业建立正常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安排和生产调度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保证企业每个生产环节在品种、数量和时间上相互协调和衔接,组织有节奏的均衡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在编制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时候,我们主要需要考虑到具体的编制计划,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收集为编制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资料,核算、平衡生产能力,制定期量标准和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其实,编制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主要就是为生产企业实现均衡生产。均衡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利于保证质量,并能有效利用生产资源,改进经营管理,降低成本。那么,怎么样来实现均衡化生产,那就需要企业来进行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组织和合理规划。在按照原定计划规定的进度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企业的年度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各项订货合同。在保证适销产品的同时,我们需要做到新产品的开发并进行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在这时候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技术资料,并按照产品图纸、工艺文件、产品技术检验规范、外协零件清单、按车间编制的零件明细表等来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与制作;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合作,在制作企业生产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包括各工种生产工人情况,生产设备负荷情况、生产面积利用情况、工作定额和生产能力查定情况。整个生产计划离不开前期预计生产完成的前景分析。所以,在生产计划过程中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信息在生产计划的能力分析中独立发挥作用。通过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中分别进行的能力平衡,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的进行,并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计划的制定,制定好企业的生产计划,才能进一步的发展了品牌战略,所以,企业的生产计划对生产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加强企业生产作业计划控制品牌战略中的实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所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就必须对现有的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控制,才能方便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施,1、针对企业的具体状况,进行指定企业生产作业计划控制。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市场类别,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出不一样的产皮,在创建品牌的同时,还能保证产品的适销路径,并对其赋予不同产品独立品牌,有助于形成人为的产品差别。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候可以制定短期的生产计划,并根据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来进行安排生产环节的任务,建立起新的相对平衡关系,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并根据市场做出判断,对品牌进行定位,明确的市场需求,方便不同品牌的试产流通和销售,随着其顺畅地流通、生存,才能形成范围广大、势力强大的品牌保护圈,以取得战略主动性,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市场。2、利用信息技术,在制作生产作业计划的时候更加科学。许多企业,没有建立信息网,导致在外包中所涉及的企业都能够生产相同或类似的产品,订单式企业的主要编制计划的根据,所以在企业本身或其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承受需求波动所带来的负荷,导致订单和制作率跟不上的情况下,所导致的利润率下降的情况,所以,进行生产作业技术就应该有信息和生产上的双链条。才能促进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3、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所以,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我们主要考虑的方面就是企业的生产质量,要严格保证产品质量,因为,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品牌管理。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并获取利润。品牌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企业应改变原有的观念,避免只注重媒体宣传、促销等短期行为,则需要注重企业的品牌和质量方面的管理。如果企业的管理不力,会导致企业的形象下降,不利于企业树立统一形象。所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最需要做的。

篇3

一、本次下达的木材计划十我镇年度商品木材生产的最大限量,各村要在1个月内通知农户(林权所有者),提交申请。

二、把握程序,精心操作。坚持“两榜公示”,计划分配与采伐许可证发放“双线运行”,木材生产计划分配必须与可采伐资源紧密挂钩,不搞平均分配,不分配给无采伐资源的农户,更不能将计划切块分配给加工企业和木材经营商贩。

三、基本原则

年木材生产计划下达和管理遵循如下原则:

1、管理双线运行。木材生产计划按照省-市-乡-村-户逐级下达,林木采伐许可证由市林业局统一核发。

2、分配两榜公示。各村木材生产计划和农户申请采伐的林木分类排序表进行一榜公示,对经林业局确认的木材采伐山场进行第二榜公示。

3、指标确保到户。木材生产计划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必须分配、核发给林权所有者,不得给非林权所有者的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

4、推行小片皆伐经营,以相对集中连片为原则,小片皆伐经营对象包括:人工商品林、以及遭自然灾害死亡20%以上,或林相差、林分郁蔽度0.3以下,或林木基本停止生长,亩均蓄积量3㎡以下的低产天然商品林。

四、操作程序

1、镇、林业站必须将计划及时分解到可采伐资源的村组,采伐计划一次性下达,各村、组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采伐指标。

2、以村为单位,按照“分类排序”的原则落实采伐指标,以村组为单位根据采伐申请,符合条件的山场(以小班宗地为单元),林业站实地调查核实按照分类排序的原则落实计划到各村组林权所有者和采伐山场。

分类排序的具体方法:

①属皆伐方式的主伐按照林木年龄从大到小依次排序。

②属抚育性质的采伐,依造林年龄、间伐次数多少、从小(少)到大(多)依次排序。

③属其他(如低产林的皆伐改造等,按亩均蓄积、郁闭度等从小到大依次排序或统一安排)。

3、实行采伐指标分配两榜公示。

①镇将分解到村(组)的计划、经营者申报采伐的林木分类排序表,在公开栏进行一榜公示。

②一榜公示后,报林业局审核确定,再对拟采伐山场进行二榜公示,一二榜公示期均为七天。

③公示结果报局备案,并接受群众和相关部门监督,防止暗箱操作,

4、采伐证发放。林农向林业站申请采伐许可证,同时应提交林权证复印件,林业工作站按照林木采伐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报批发证。

五、具体要求

1、各村组要严格执行禁伐天然阔叶林的规定,不得安排天然阔叶林的采伐,确因征占用林地,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需采伐天然阔叶林的,要上报市林业局。

2、受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林木的采伐,报市局审批。

3、对非林地上种的杨树、桉树、泡桐、泡木、苦梗、柳树、池杉、香椿、枫杨等速生树种,取消采伐计划管理,允许林权所有者依申请采伐,市林业局根据林权所有者申请,实地验收给予办理林木采伐和放行手续。

4、镇林业站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协助镇村做好计划分配和落实到户的工作,严格审核采伐申请,深入实地进行伐区审核,依法核发采伐许可证,加强伐区监督管理,对工作渎职、失职、管理不力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4

畅销下的危机

畅销了两年的s酒进入第三年后,似乎顶到了天花板:产品的知名度是越来越大,对市场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可销量提升却越来越困难,甚至出现市场投入增大,但销量却没有增长的情况。更糟的是,市场价格体系开始混乱,维护难度越来越大,产品老化现象明显,市场危机重重:

1.由于S酒畅销,有一定的知名度,各中小卖场、超市和零售店便以其作为自身低价形象的标志,纷纷低价出售,以此吸引顾客;新开的卖场和超市也纷纷用S酒打特价,举行酬宾活动。S酒的市场价格日趋走低,尽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维护价格体系,但仍然顾此失彼。

2.厂家直控的超市和大卖场纷纷提出抗议由于受合同限制,他们不能随意降价,使得他们的S酒售价比周围的卖场、超市要高出一大截,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整体价格形象。

3.经过前两年的畅销和各经销商的价格竞低,s酒的市场价格已透明穿底,导致渠道商利润微薄,许多渠道商不愿意进货。即使进货,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售卖过程中,他们会极力向消费者推荐其他同类产品,而将S酒藏在后面,造成S酒在销售渠道上没有展示,销售受阻。

4.S酒不做促销,销量则维持不前;一做促销,各渠道商纷纷将促销政策截留,并将产品迅速低价抛出。窜货对其他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5.由于长时间畅销,S酒成为同类竞品集体打压的对象,几个况品经常以高价或高利润挖走s酒的二批商甚至直控的卖场和超市,使S酒的市场流通渠道经常被挖断或丢掉卖场。

6.制假造假现象普遍,尽管s酒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假,假冒伪劣仍然防不胜防。

定期调整

针对危机,S酒高层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提高S酒的出厂价格,迫使渠道商提高出货价以稳定市场价格,年终将提价部分产生的利润按适当比例返还给渠道商;二是迅速推出新产品替代S酒,重新构建价格体系。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论证,最后,S酒了以上两种方案,决定不再推出新产品,而是在全面分析市场新需求的基础上,对现在的S酒一年做一次调整,以现有产品的逐步改进代替推出新品。具体执行措施包括:

1.包装调整。在第一年,S酒将划包装盒上的主体图像扩大了30%,同时增加了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更好地凸显了产品的视觉效果,并在图像下增添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的标志,增强产品的质量信誉。

第二年,S酒又将大小包装盒都扩大了20%,同时选用更优质的包装材料,增加了包装的硬度,将包装的主体图案向外凸出,增加了主体图案的立体感。同时,在包装上添加了新获得的驰名商标标志,并增加了两处防伪标志。

在每一次包装更改的过程中,S酒都遵守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每次包装更改后,要保证消费者第一眼就能够认出S酒,第二,让消费者能够看出S酒已经发生了变化。

虽然每次包装改变不是很大,但经过连续两次改变后,将S酒现在的包装与以前的一对比就会发现,二者已判若两类了。

2.产品性能调整。S酒以前度数较高,人口味道较浓,重。近几年,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S酒依据主流消费者的这种消费趋势,分三次将产品度数下降了5度;同时,为了解决口味问题,S酒分两次除去了产品内40%的大分子物质,而以口味更淡雅的小分子物质代替。

经过几次调整,S酒的感官效果发生了很大变化,时至今日,S酒已完全成了“淡雅”型产品的象征。

3.容量调整。在产品容量方面,S酒分两次将容量从每瓶460毫升增加到500毫升,同时推出360毫升装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容量的消费要求。

4.价格调整。每次对产品的包装、度数、口味、容量做出调整以后,产品就以“新S酒”的形象出厂,并通过各种广告大力度宣传。同时,提高出厂价2%和市场操作价4%,以便提高产品的操作空间。

经过三年调整,S酒在保持市场畅销的同时,产品形象有了很大提升,并保证了市场操作空间,也有力地维护了产品价格体系。

用产品置换实现平滑更替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时间久了,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会产生审美疲劳,这就要求畅销品在保证给消费者提品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改变,适应消费者新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多数厂家都选择推出新产品的办法,但这不仅需要付出高昂的新产品市场推广费用,而新产品推广能否成功,也存在很大变数。

从渠道角度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各级渠道商的根本目的,但是在他们追逐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会给市场造成混乱,最明显的表现是为了“走量”而不断地放低畅销产品的价格,致使价格穿底,而价格体系混乱、价格下滑往往是产品老化并走向衰退的标志。

一个产品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解决市场价格透明问题,保持一定的市场操作空间,以保证渠道商的利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定期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以平衡其价格在市场上的逐步走低。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品市场,要想成功提价谈何容易!无论多么畅销的产品,一旦提价必将引来渠道商和消费者的强烈抵触。许多企业试图通过渠道调整来解决,收效往往微乎其微,而推新品同样面临渠道风险。

S酒通过产品置换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断研制新产品,但不在市场上“推出新产品”,而是定期将新产品进行分解,分多次贯穿到现有畅销产品的改进中,并推出新包装,同时提升产品价格,加大产品市场操作空间,在消费者不知不觉中完成新老产品的更替,用运作新产品的市场操作空间来操作畅销品。

产品置换的优势在于:老产品借用了新产品的价格优势和操作空间,新产品利用了老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知名度。

篇5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煤炭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393-01

1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机电一体化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柔软性化、系统化发展,它的发展对煤炭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大大改善煤矿生产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及安全系数,同时在降低能耗、保证安全生产方面也实现了特定的价值。它可不必更换设备,而对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革,对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文明生产。

2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许多煤矿得到广泛应用。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已占领国内市场,我国已能生产用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备等。另外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地点、调度室的装备实现数字化、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生产调度、财务、人力资源、设备、销售及办公自动化都得到了普遍应用。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等,为煤矿生产实现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保障。

3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西安煤业公司的应用

西安煤业公司是一个高投入、高耗能的老矿,战线长,井区分部面大,井深、人员多、效率低、服务年限所剩无几。现存在大量不宜开采的呆滞、遗留煤柱和无法开采的薄煤层。针对目前的状况,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根据现状淘汰、改造落后的高耗能的设备及设施。

近两年,我煤业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更新改造了老旧杂及高耗能设备,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还降低了能耗成本,提高了效率和经济效益。

(1)MGD150NW采煤机:根据西安煤业公司目前的采掘条件,针对部分采区储量,提高生产效率势在必行。为提高安全质量、提高掘进速度,2007年4月选择了辽源煤矿机械厂生产的EBJ-120型悬臂式掘进机2台,MGD150NW采煤机5台,采煤效率提高300%,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2)综采液压支架:2007年西安煤业公司为实现采煤机械化、提高工效、增加产量、提高人身及设备安全系数,减轻重体力劳动,首次在残采工作面使用了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综采液压支架。其中ZFG4800/18/30综采放顶煤过渡支架5架、ZF4000/16/28基本支架126架,提高了残采工作面的回采率,体现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独特的优越性。

(3)钢丝绳损伤定量检测系统:煤矿钢丝绳使用中一直存在着不安全、不经济、低效率、不可靠、危害大的难题。钢丝绳的检测一直靠人工目视、手摸,耗时、耗工、效率低下。2006年7月选用了洛阳逖悉开钢丝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CK钢丝绳损伤定量检测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分辨率强、性能稳定、集成化、适用性强、使用方便的特点,能够定量检测钢丝绳断丝、磨损、锈蚀、疲劳等损伤,节约了检测时间、检绳人员、1/3钢丝绳用量并有效预防了断绳事故的发生。

(4)自耦减压起动控制柜:西安煤业公司是五十年代的老矿井,设备陈旧,随着产量的萎缩,大型设备的高耗能问题越显突出。主扇风机是煤矿的四大件之一,该设备的性能、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自2004年开始对全公司主扇风机进行更新改造,经选型设计,选取了燕京2台和湘潭平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BD-Ⅱ系列弯掠组合正交型隔爆对旋轴流式主通风机3台,配备了JJ2B系列自耦减压起动控制柜,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降低噪音、改善了环境污染,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5)提升机交流电控系统:西安煤业公司六区是一个萎缩性矿井,自2000年起停用了部分设施。2006年发现新的储量,经测算新建系统投入资金太大,决定起用六区停用的设施,延长战线。其中主井提升系统就是起用的设备之一,主井提升采用双箕斗,设备早已陈旧,加上停运几年更是难以应付新的生产需要。全部更换将投入大量资金,决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制作新箕斗,更换提升机的老电控系统。我们选用了洛阳源创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ZJK-3/20交流提升电控系统,采用集成电子模块配合小型可编程控制器,接线简单、参数调整方便、维护量小,安装使用后一直运行良好。

(6)其它:我们还采用了PLC煤矿提升机综合后备保护装置、PZBJ-Ⅱ型皮带机综保监控仪、ZDC30/30煤矿用斜巷防跑车挡车装置、BKGWD系列温度传器、QBZ-1200/1140(660)矿用隔爆型智能化组合开关、GDTF-1型轨道监测系统、电子秤计量监测系统等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矿井生产系统逐渐向智能、信息、控制、综合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篇6

关键词:银杏;生产;栽培;技术;艺术造型

随着对银杏的全面开发利用,银杏栽培在我国已成为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业之一。近年来,由于对银杏特殊药用价值的发现与开发,银杏果实、叶片的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因此,我国不少地方先后推广了银杏的大面积园艺化栽培,兴建“矮干密植早结”丰产园和采叶专用园,实行集约化经营,华夏大地掀起银杏栽培的热潮。为促进我国银杏种植业集约经营、持续发展,栽培银杏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同时要选用优良品种,进行科学栽培和艺术造型。

1银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温度适应性温度是影响银杏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银杏适生于温带、亚热带气候 ,在年平均气温 10~18 ℃的地区生长良好 ,但以年平均气温 16 ℃左右的地区生长最适宜 ,在日平均气温 18~25 ℃时生长最快。据报道:银杏在短期的 40 ℃以上高温条件下同样结果 ,冬季绝对最低气温 -20 ℃。

1.2光照银杏为喜光树种,但幼树稍耐荫,进入结实期后,需要充足的光照。在光照不足的山地阴坡或密度过大、林内透光不好的地方,会导致树冠内膛枝条光裸、细弱,结果部位外移,生长结果不良。银杏幼苗、幼树忌高温、干燥,因而在未结实前,要处在一定的庇荫条件下。一年生银杏苗木对光强反应非常敏感。当炎热的夏季来临时,应给苗木遮荫,如设荫棚,插枝等,使透光率达到60%。

1.3水分耐干旱,不耐水涝,深根性,对大气污染有一定抗性。一般生长较慢,如在水肥条件较好和精心管理的情况下,幼树生长亦快。

1.4土壤对土壤的适应性亦强,酸性土、中性土或钙质土均能生长,但以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好;干燥瘠薄而多石砾的山坡则生长不良,过湿或盐分太重的土壤则不能生长。

2银杏的主要优良品种

银杏品种很多 ,现在主要是选用洞庭皇、小佛手、大马玲、无心银杏、橄榄佛手。

3银杏栽培技术

3.1育苗技术银杏主要是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

播种于2月下旬,把沙藏种子取出,先用温水(30 ℃)浸泡2~3d,每天换温水1次,然后放入麻袋中保温保湿催芽,室温可控制在25 ℃。20d左右,种子开始发芽,当发芽率达15%左右,将发芽的种子挑出播种;之后每2~3d挑选1次,3~4次可播完。也可室外温床催芽,即在播种前,于室外背风向阳之处,用木板或砖石做成温床,温床底层铺10cm厚细沙,将种子混以湿沙或锯末(种砂1:3),上盖塑料薄膜,晚间加盖草帘,10~20d可大部分发芽。播种沟距25~30cm,沟深4cm,每隔10cm播种子1粒,覆土3~4cm,稍加镇压。每亩播种量40~45kg。

分株在2、3月间,从壮龄雌株母树根蘖苗中分离4~5株高100cm左右的健壮、多细根苗,移栽定植林地。栽前要整地施基肥,栽植入土深度要适当,栽后不要过分干旱,少浇点水。

嫁接以春季为主,劈接、切接适用于1~2a生砧木,腹接、插皮接适用于3~4a生砧木。以生产种子为主的银杏树,嫁接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嫁接以保证雌雄性别和种子的优良品质。嫁接以优良品种做接穗,银杏实生苗作砧木。

扦插银杏的扦插成活率比一般容易生根的树种低,但用扦插法繁殖可以节省种子,扩大苗源。扦插方法分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在夏季,采当年生银杏枝条剪成7~10cm插穗,浸水2h后,插于砂床,在间歇喷雾条件下,插后第8~9d形成愈伤组织,第27d生根率达86%。硬枝扦插选用一年生枝条作插穗,剪成20cm左右,下端削成马耳形,用30~50mg/kg萘乙酸溶液处理12~24h,或用50mg/kgABT-l号生根粉浸沾1h,然后扦插,入土深度10cm左右。具弥雾条件的,还可选用半木质化的枝条进行带叶绿枝扦插。

3.2建园技术根据银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成片栽植银杏的园地,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开阔地,凡低洼潮湿、盐碱重和土壤粘重处都不宜建园。栽植时要注意适当配植雄株,保证授粉。银杏雄株的花粉轻而多,传插较远。雌雄株可按(30~50):1的比例配植,并将雄株栽于上风口(按花期风向)。秋栽或春栽都可以。栽植距离一般可按4~5m株行距,如实施计划密植的可进一步缩小株行距,以利早期丰产。近年兴建的银杏采叶园则实行高度密植,株行距仅0.70~lm。四旁零星栽植的银杏树,多能形成大树冠,株行距可扩大到6~8m。银杏根系受伤后恢复生长慢,树苗愈大,恢复生长的时间愈长。栽植移苗时要尽可能少伤根系,以免拉长缓苗期,影响生长和结实。

3.3土肥水管理技术银杏树生长缓慢,加强土壤肥培管理,可加速植株生长,在此基础上应用促花技术,银杏树可以提前结实和提高产量。在结实期前,10a生左右的大树,落叶前后每株施用圈粪、堆肥50~100kg作为基肥。从开花到结果期间每隔1个月进行1次根外追肥,追0.20%尿素加0.30%的磷酸二氢钾肥,制成水溶液,在阴天或晚上喷洒在枝、叶上,如果遇到雨天要重新喷洒。进入结实期后,根据产量和树体生长情况除酌量增施基肥外,在萌芽前及6~7月种实生育期再追肥l~2次,以促进新梢生长,使结实稳定。株施复合肥0.80~lkg或浇施腐熟人粪尿。银杏忌湿涝,雨季应注意地面排水。

3.4整形修剪技术对有一定树龄和树冠基础的不结实银杏雌株,在夏季新梢停长后,可适当应用环剥促花技术。即在健壮雌株的枝条基部,剥去一圈皮部,宽度约为枝粗的1/10,或将剥下的皮圈倒过来再贴上去,然后用塑料薄膜带绑扎好。也有在大分枝的基部环割2~4圈的(每圈间相距约1厘米)。第二年在环剥、环割口以上的短缩枝上就能开花结实。

银杏大枝通常不过于密集,整形时顾其自然即可形成主干形树形或主枝开心的挺身形树形。整形中主要维持各主枝间生长势的平衡,使排列有序,疏密适中。遇有大枝密挤生长,则适当调整留除,保证冠内通风透光良好。树干基部如有萌蘖应及时除去。银杏树的结实枝条也多不密生,短缩枝又能连续给实,故除疏除扰乱树形的横生枝、直立徒长枝外,对其余枝条一般极少剪截。当短缩枝多年结实后趋于衰老且基枝下垂时,可对基枝短截,促进更新。骨干枝衰老、结实部位外移严重或出现焦梢时,进行重回缩修剪能刺激隐芽萌生,更新大枝。

4银杏树庄艺术造型

培养古桩盆景和盆栽观赏,要选择生长缓慢的实生树截干后入盆,干高40~50cm;成活后,根据设计构思,通过修剪、捏、盘扎等手法,做成各种造型。用大盆栽培,还可用于远距离调运大苗,即用造价较低的栽植盆培养成大苗,带盆调运,栽植时去盆,即成为理想的带土球银杏大苗。

银杏树造型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可单用一种或综合应用多种措施。

修剪在银杏树造型中应用最多的是通过剪截树干与枝叶,增加修剪后树木的整体观赏效果。修剪时期,北方多在落叶后次春萌芽之前。

盘扎盘扎是根据造型需要,将银杏枝条进行绑缚牵引使其弯曲改向的措施。在桩景式造型中常用,多在银杏树生长季节进行。

编扎根据造型需要,将一株、几株或数十株树木长在一起的枝条交互编扎而形成预想形状的措施。花农常利用银杏萌芽力强、枝条柔软、树皮薄易于编扎而且枝条相接触处很易愈合长成连理枝的特性,进行各种形式的银杏造型,别具特色。最简单的方法是幼树期把2~3个主干扭曲成麻花状,长大后形成合抱一起的主干。编扎多在早春枝条萌芽前进行,编扎成型后,还需经常修剪、养护。

5结语

银杏树木桩景经过艺术造型以后,布置于庭院、公园、风景区以及机关单位绿地,展现出优美姿态,可以更好地提高环境艺术水平,给人以美的欣赏,神韵生动,耐人寻味,造福于民。在搞好商品银杏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学习外地的典型经验,大力培植银杏盆景进行深加工,因地制宜开发银杏造型苗木与大型银杏桩景造型,做大做强银杏商品生产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文章,把银杏园与旅游景点融为一体,扩大旅游区域,延长旅游“旺季”,延伸旅游内涵,吸引更多游客,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南生; 庭院银杏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2(12)20.

[2]王凌晖,曹福亮,陈义高,桂仁意.银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开发.2003(5)10-12.

[3]唐少华,乔文银.银杏丰产栽培技术[J].农村百事通. 1999(19)28.

篇7

山东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以下简称《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和《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规定,全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汇总如下:

第一条 企业选址布局、规划设计以及与重要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及省有关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布局;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的规划、布局和安全发展规划;新设立企业和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建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内。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与《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八类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三)厂址选择、总体布局及周边安全间距等依照适用范围分别符合《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及有关专业设计规范等标准的要求。

第二条 企业的厂房、作业场所、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建设和监理,有关的设备、设施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制造,项目的建设和试生产应当依法通过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和取得试生产备案意见书,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现有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装置和设施未经设计或者承担设计的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安全诊断,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三)不得采用国家及省明令淘汰、禁止使用和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应当采用有利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不得生产、使用国家禁止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不得违反国家对危险化学品使用的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或者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

(四)生产区与非生产区分开设置,并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距离。

(五)厂区内建(构)筑物、装置、设施间的安全距离,厂房、仓库等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厂区道路设置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六)新建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备案等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的规定;现有厂区内消防设施的配备、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七)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及省有关规定,根据生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在作业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

按照《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等标准要求,在易燃、易爆、有毒区域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设施,报警信号应传输到相关的控制室或操作室,并与工艺报警区分。按照《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等标准要求,在可燃液体罐区设置防火堤,在酸、碱罐区设置围堤并进行防腐处理。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等标准要求,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等标准要求,在厂区安装防雷设施。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等标准要求,配置消防设施与器材。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等标准要求,设置电力装置。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等标准要求,配备个体防护设施。厂房、库房等建(构)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等标准的要求。按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安全色》(GB2893)等标准要求,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志,等等。

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应根据工艺安全要求装设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大型化工装置应根据工艺安全要求装设紧急停车系统。在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的工艺装置部位,应根据工艺安全要求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新建大型和危险程度高的化工装置,在设计阶段要进行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选用安全可靠的仪表、联锁控制系统,提高工艺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台账,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及省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维护、保养,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维修计划,定期检维修,保证正常使用。

(八)根据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要求,制定设备设施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实施预防性维修程序,及早识别工艺设备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修复或替换,确保设备设施的完整性和运行可靠,防止小缺陷和故障演变成灾难性的物料泄漏或安全事故。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规范管理,依法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对风险较高的系统或装置,加强在线检测或功能测试,保证设备、设施的完整性和生产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公用工程系统管理,制定并落实公用工程系统维修计划,定期进行维护、检查,供电、供热、供水、供气及污水处理等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使用外部公用工程的企业应与供应单位建立规范的联系制度,明确检修维护、信息传递、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程序和责任,保证公用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九)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的规定,对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安装、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进行规范管理,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和档案。

(十)依据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对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按照《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3号),对厂区外公共区域埋地、地面和架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实施安全管理。

(十一)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法规规定和《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的要求,全面加强工艺安全信息管理,从工艺、设备、仪表、控制、应急响应等方面开展系统的工艺过程风险分析,针对工艺操作中的风险制定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按规定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和培训,对工艺参数运行出现的偏离情况及时分析,保证工艺参数控制不超出安全限值,偏差及时得到纠正。加强生产装置紧急情况的报告、处置和紧急停车以及泄压系统或排空系统有效运行的管理。

按照《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试行)》和《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十个严禁(试行)》(鲁安监发[2009]63号)的规定,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环节的安全管理。

(十二)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建立档案。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行厂级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联系人应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建立企业、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和班组的监控机制,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加强安全管理。

(十三)危险化学品的包装以及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应当符合《条例》第十七、第十八条的相关要求,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十四)危险化学品包括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以及储存所用的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应当符合《条例》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及省有关规定。

第三条 有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一)按照国家安监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7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的规定,辨识、申报本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告知牌告知检测结果,并将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二)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等标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定期检查、记录并确保完好适用。

(三)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T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管理。

第四条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对本企业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对已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和储存设施,应当执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

第五条 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设置具备相对独立职能、与生产调度分开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部门)。

(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人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规定,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三)按照《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1号)的规定要求,配备符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比例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且至少有一名具有3年化工安全生产经历,或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机构选派注册安全工程师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服务。

(四)设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主任或组长、分管负责人、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从安全生产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到各职能部门、车间、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单位要明确负责安全生产的人员。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至少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汇报,研究、决策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六条 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每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职务、岗位相匹配。

(一)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或者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内容与其职能相匹配。

(二)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内容与其职务、岗位相匹配,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一岗一责”。

(三)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其安全生产职责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关于印发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54号)等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职责,并符合企业实际。

(四)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级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及全体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制定量化的指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将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级组织(包括各个管理部门、车间、班组等),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定期考核,保证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有效完成。

第七条 根据企业的化工工艺、装置、设施等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生产例会等安全生产会议管理;3、安全投入保障;4、安全生产奖惩;5、安全培训教育;6、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7、特种作业人员管理;8、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9、风险评价;10、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11、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12、变更管理;13、应急管理;14、开停车管理;15、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16、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包括消防管理;17、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安全设施、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监视和测量设备、仓库、罐区、建(构)筑物安全管理等;18、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管理;19、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20、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21、检维修管理;22、安全作业管理,包括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吊装、破土、断路、设备检维修、盲板抽堵和其他危险作业管理等;2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包括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运输、装卸等;24、职业健康相关管理;25、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维护管理;26、承包商管理;27、供应商管理;28、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修订;29、厂区交通安全管理;30、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31、文件、档案管理;32、自评。

(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规定,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明确责任部门、职责、工作要求,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负责人组织审定并签发,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三)主动识别和获取与本企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将有关规定转化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

(四)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时机和频次,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进行评审和修订,注明生效日期。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每3年评审和修订一次,若发生重大变更应及时修订。

(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后,要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训学习,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有效贯彻执行。

第八条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辅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操作安全规程。

(一)岗位操作安全规程应当涵盖企业所有操作岗位,各项规程的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规定,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技术负责人审定并签发,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二)主动识别和获取与本企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将有关规定转化为岗位操作安全规程的具体内容,规范岗位操作人员的行为。

(三)明确评审和修订岗位操作安全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组织进行评审和修订,注明生效日期。岗位操作安全规程至少每3年评审和修订一次,若发生重大变更应及时修订。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应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

(四)岗位操作安全规程修订完善后,要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训学习,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岗位操作安全规程,确保有效贯彻执行。

第九条 从业人员安全资格和安全生产培训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有关法规规定和企业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规定和岗位需要,明确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制定并实施全员安全培训教育计划,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

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实施持续不断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定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开展管理部门、班组的安全活动、基本功训练,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

(二)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其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依法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生产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一定的化工专业知识或者相应的专业学历,至少有一人具有国民教育化学化工类本科以上学历,并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化学化工或者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等相关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者化工化学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备危险物品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有从事化工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经历。

(三)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依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并定期复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驾驶人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等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和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四)其他从业人员应当依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经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新招的危险工艺操作岗位人员,除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培训外,还应当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2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入厂和进入现场作业,并保存记录;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并保存记录。

第十条 按照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制定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提取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

第十一条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十二条 依法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

企业应当对安全评价过程中查出的问题或隐患进行原因分析,按照安全评价报告的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和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保存相应记录;并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依法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编制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为用户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对所有危险化学品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产品进行普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并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危害告知。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及时向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办理登记内容变更手续。

采购危险化学品时,应索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不得采购无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设立应急咨询服务电话或委托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机构,向社会提供本企业生产危险化学品的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符合下列应急管理要求:

(一)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参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编制企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并及时进行评审修订。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监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二)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分级(厂级、车间级)管理,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队伍的职责。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设置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在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畅通;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记录,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生产、储存和使用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除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外,还应当配备至少两套以上全封闭防化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还应当设立气体防护站(组)。

(三)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主管部门报告。

(四)应当向与本企业有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第十五条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国家及省有关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

(一)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和《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的要求,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全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订和落实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符合《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山东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77号)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三)制定并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法规标准、人员、机构等)方面的变更,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规定的变更程序加强管理。任何未履行变更程序的变更,不得实施。任何超出变更批准范围和时限的变更必须重新履行变更程序。

(四)化工装置的检维修管理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吊装、破土、断路、设备检维修、盲板抽堵和其他危险作业的许可管理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关于加强化工装置检维修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11]186号)和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规定。

(五)生产厂区、操作工、动火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等,应严格执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鲁安监发[2007]115号)的规定。

(六)加强对承担工程建设、检维修、维护保养的承包商的管理,对承包商的资格预审、选择、开工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表现评价、续用等过程加强管理,建立合格的承包商名录和档案,与选用的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书。承包商作业时要执行与企业完全一致的安全作业标准。

严格执行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并定期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

(七)销售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应当依法查验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不得向不具有相关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对持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品种、数量销售。禁止向个人销售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八)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符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36号)等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

加强安全事件管理,对涉险事故、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如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工、异常工况、泄漏等),按照重大、较大、一般等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帐,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安全事故事件报告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和基层单位报告安全事件,强化事故事前控制,关口前移,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九)安全检查的形式、内容、频次、职责分工以及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验证、记录等应当符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的要求。

篇8

1虚拟技术概述

虚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技术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和特性,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虚拟技术集合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交互技术、影响技术、显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虚拟技术技术在百度百科中被释义为,是一种能够创设和感受虚拟计算机世界的仿真系统,它通过三维动态视景和仿真系统把受众带到虚拟的环境中,增强了用户的主观体验。虚拟技术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构成,其主体是人,能够通过不同的外接设备如3D眼镜、触觉手套、立体耳机等对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使信息受众融入到所创造的虚拟环境里,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目前,虚拟技术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桌面式虚拟技术、增强式虚拟技术、沉浸式虚拟技术和分布式虚拟技术等,它们的技术特性略有不同,功能偏重点存在差异,我们可以根据环境决定选用的虚拟技术类型。虚拟技术更加注重用户的主观感受,其在动画作品创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2虚拟技术对动画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

虚拟技术在动画作品创作领域内的应用,改善了动画作品创作环境,增强了受众的主观感受,具体而言,虚拟技术对动画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虚拟技术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创作效率

虚拟技术为动画作品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缩短了动画作品创作时间,提升了创作效率和质量。随着动画作品的演变与发展,人们对动画作品的品质和更新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动画作品创作又是一项相对繁琐的工作,因此数字动画成为了当今动画作品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动画作品创作的初期,定稿之后需要设计师为动画人物设计出某个特定的形象,而此项工作又很难一次性完成,需要不断的修改和编辑。设计师则可以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将搜集的人物、动植物、场景等素材放置到绘图工具上,并以此为参考,利用虚拟技术技术在电脑上完成人物形象刻画,快速随意的更改动画人物造型设计,如果不满意进行撤销操作即可,如此大大提高了动画作品创作的效率。另外,动画作品创作需要灵感的支撑,这是动画作品不断更新的根本动力。动画创作者可以通过虚拟技术网络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在新奇事物、信息的刺激下寻找更多灵感,因此虚拟技术还为动画作品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

2.2虚拟技术技术的运用强化了渲染效果

虚拟技术不仅改变了动画作品的传统创作方式,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的特性还丰富了动画作品的表现题材,强化了动画作品创作的渲染效果。大部分动画作品创作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其演化的剧情、刻画的人物所有现实的影子,但是很难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实体,如科幻动画、魔幻动画以及卡通动画等。在虚拟技术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赋予动画场景不同的材质和颜色,天空可以是红的、植物可以是蓝的、房子可以是金的等,主要满足动画作品创作需要即可。同样,虚拟技术技术解除了以往动画作品创作上的限制,灯光设置也是如此,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创意想象空间。虚拟技术除了利用材质和灯光设置增强动画作品的渲染效果,还利用3dsmax网络技术提高了动画渲染速率,实现了动画作品创作远程操控,为动画作品创作提供了更多保障和便利。

2.3虚拟技术技术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活性

篇9

1.品种选择

适应东丰县积温生育期条件、米质好、抗逆性强、分蘖力高,纯度达到98%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有:秋田小町、吉粳83、通引58、通95-74、吉粳88。

2.种子处理

晒种:3月25日左右,选择晴暖天气晒种3~4天。晒种时,每天翻动3次。

选种:50kg清水加12kg粗盐,待盐全部溶化后,放入种子漂选;清除秕谷后,捞出种子用清水洗2遍。

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置于30℃~32℃的温度条件下破胸,严防温度过高。当种子80%破胸时,降温至25℃控温催芽,要经常翻动。芽长至1mm时,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6小时后播种。

3.旱育苗稀播育壮秧

3.1播种 选择苗床地: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旱田地块做苗床。做床:床面长15~20m、宽2m,沟深10cm,沟宽40cm,床面要耙细整平。施肥:每m2用有机复合肥100g均匀混拌在床面至5cm深的土层内。浇水:苗床浇透水应达到10cm深。播种期:4月8日~15日,气温稳定通过5℃时,抓住冷尾暖头时期进行播种。播种量:每m2播催芽种子150g,播种要均匀一致。定种、覆土:播种后用细嘴喷壶浇水定种,随后覆盖0.5cm细土,再覆盖0.5cm细砂。覆盖厚度要均匀,不露出种子。盖膜:每0.5m远插一根竹披弓条,中间高度40cm,弓条中间用绳拉紧后覆膜。采取开闭式盖膜方式,膜上面用绳压紧。

3.2秧田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保温、保湿;出苗至一叶一心,床内温度控制在25℃内,超过25℃应通风降温;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25℃,注意通风炼苗,防止徒长。早晨叶尖不吐水珠应及时补水,浇水要在早晨进行,一次浇足浇透;三叶期以后早7时揭膜通风,下午5时盖膜;5月中旬、终霜期以后昼夜大通风;遇低温下雨天气及时盖膜;高温大风天在背风处通风;通风炼苗阶段要注意补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补水次数。

4.本田管理

4.1本田整地 秋翻深耕15~20cm。5月初泡田,插秧前3~5天耙平整细。寸水不露土,沉淀适宜后插秧。

4.2插秧技术 插秧时间:气温稳定通过13℃开始插秧,即5月20日开始,5月末结束。插秧质量: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深浅一致,随插随补,穴与穴之间分布均匀,保苗率应达98%以上。插秧密度:30×20cm,或33×(16.5~20)cm,每穴插2~3株基本苗。

4.3本田管理 肥料使用原则:有机肥使用必须经过发酵腐熟,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应低于1∶1。无机肥禁止使用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钾。底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750kg/ha做底肥,在翻地前一次性施入。寸水插秧:插秧后灌水深度为苗高的三分之一,扶苗三天。返青至7月5日前寸水以浅为主,7月5日至25日间歇灌溉,7月25日以后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每隔5~7天灌水一次,9月5日排干水。除草技术:插秧后5~7天,用60%丁草胺乳油1500mL/ha,对细砂225kg,拌均匀撒施,撒药后圈水一周。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原则是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有限度地施用限定的化学合成农药。选用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一种农药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只允许使用一次。防治稻曲病:在水稻出穗前7~10天,用1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750g/ha,对水喷雾。防治负泥虫:在负泥虫长到小米粒大小时,主要采取人工扫除的方法防治。防治稻瘟病:7月30日左右用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1050g/ha,对水450kg喷雾防治。防治二化螟:7月上、中旬,用18%杀虫双水剂3000g/ha防治。

5.收获

篇10

关键词: 服饰 新概念 新设计

一、动漫衍生产品的分析

(一)动漫产业链

动漫产业链以三个层次为中心:首先是动漫设计作品的原创市场;其次是动漫制作和传播发行市场;[1]最后是动漫衍生品,包括服饰、玩具、生活用品等。三个层次市场规模呈现了金字塔式结构,下一个层次的市场规模大过上一个层次的市场规模,尤其是动漫衍生品,市场前景最为广阔。

(二)动漫衍生产品的界定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我国也相继建立了动漫基地,但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这个产业链的盈利就是大力开发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动漫衍生产品。动漫衍生产品盈利特别高,据统计动漫投资的80%的回报由此产生。如何开发国内动漫衍生产品,这已经成为我国动漫产业成功的重要环节。动漫衍生产品的成功还得益于母体的成功,这里的母体就是动漫产业,动漫产业是动漫衍生产品的必要准备,动漫产业的成功,就意味着动漫衍生产品的成功。

(三)对动漫衍生产品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开始趋于全面化,不再是单纯的读书写字的方式。他们也开始认识到,全面发展孩子的智力,有助于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因此对于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来说,其衍生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近些年来,我国原创的网游和动画作品在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高,已经对欧美的动漫产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国外动漫品牌的垄断。特别是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少之又少。除了灰太狼、喜羊羊等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国内原创动画和其衍生产品,其他的市场上很少涉及。因此着力发展国产自主品牌迫在眉睫。

根据市场调查,在所有的动漫衍生产品中服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而且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二、动漫和服饰的发展

(一)动漫衍生产品——服饰

动漫服饰是用于特定场合装扮时使用的,演绎动画、漫画、游戏设计、传说、节日故事、电影电视、历史故事、社会故事或是其他自创的角色,将演绎的角色和内容呈现出来,以满足角色扮演的特定需求。中国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已经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生产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人们的审美观及审美思想的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样式出现,涉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根据以上的说明可以得知,服饰本身就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开发动漫服饰的原因

动漫服饰和其他服饰在意义上有所不同,动漫服饰以动漫、故事、网游等人物或其他的形象为基础,经过对服饰精美的设计和加工,把动漫中的各种形象表现得美轮美奂,其最主要的价值意义在于创新和潮流,具有装扮性、新颖性、流行性、时尚性,并附带着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等特点。动漫服饰与动漫产业紧密相连,当有的消费者看到自己喜欢的动漫的时候就会十分关注此类动漫产品,而且是以服装为主要关注点。这样首先在心理上已经给予了消费者极大的满足感,而且近些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动漫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动漫市场。这有利于改观动漫产品的消费状况,良好地促进了动漫市场的发展。

(三)开发动漫服饰的关键

成功地塑造动漫角色,人才是关键。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动漫服饰今后的发展。我国的动漫服饰要想有更好的发展,需要的是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必须要具备独特的思路和不同的创新意识。加工是基础,设计是核心,营销是保障。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而设计的来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往往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身边的花鸟鱼虫,大自然的树木。青草就是你设计的灵感。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渊源大国,有着太多太多的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供我们借鉴,国内的动漫设计师需要匠心独运,合理地利用中国特有的条件,更有利于在服饰创新道路上走得更远。

(四)动漫服饰的运营和管理

整个动漫产业的重中之重,就是动漫服饰产业的运营和管理。首先要发展良性的文化市场。只有良好的市场环境才可以为动漫产业长久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就是构建区域性文化中心。形成了具有地区辐射力的动漫服饰文化交易中心。接着积极承办动漫服饰文化产业交易节。国际动漫服饰特色交易会。成立专门管理动漫服饰的机构来管理动漫服饰的市场和动漫专业人才。现在国内的动漫公司依旧很缺少动漫设计,产品营销,原创设计等人才。所以快速地培养这些方面的专业人才,显得非常的迫切。动漫产品的可复制性非常强。而我国际即致力于版权的机构不多,所以应该积极地形成产业链,才可以做大做强,达到先进水平。

三、中国动漫产业和服饰的现有状态和前景

(一)中国动漫产业状态和前景

随着动漫产业在世界经济利益中的比重越来越大[3],我国对动漫产业的发展开始逐渐的重视起来,作为发展中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1266部、65070集、707614分钟,共生产动画影片78部,是“十五”期间的近5倍。动漫产品数量剧增,进而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我国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从“十五”期末不足20亿元,到2009年已经达到64.3亿元,2010年突破80亿元。

2011年,我国动漫市场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的火热态势,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不断升温中的授权领域。随着中国原创动漫行业的迅猛发展,动漫服饰品牌授权因其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已逐渐成为上下游厂商关注的“香饽饽”。

(二)动漫服饰的现有状态和前景

中国有广大的动漫服饰消费市场,我国的动漫服饰系列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市场,各地动漫服饰发展计划的制订更是如火如荼,纷纷打造自己的“动漫之都”,并开始向周边地区辐射。北京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

动漫服饰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动漫服饰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中国动漫服饰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动漫服饰已经成为动漫产业经济的重要的支柱。动漫服饰商开始逐步由单一的服饰文化慢慢地推广到休闲的理念。这样动漫服饰更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发展方向不能仅仅局限于儿童用品,应变成适合各个年龄段人们眼中的潮流产品。所以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要采取不同的开拓方式。

(三)动漫服饰开发的不足

我国的动漫服饰开发已经开始,但目前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在服饰的设计方面,缺乏时尚魅力和连续的开发能力。设计过于死板,缺少新意,缺少动漫服饰专业的理论知识,以至于无理可循,缺少强有力的品牌作为后备力量。由于这方面的人才目前还处于紧缺状态,因此我国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但在国家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以及现有动漫人才的成长,相信动漫服饰今后的发展一片光明。

四、结语

中国现在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一个黄金时间段,在诸多好的政策及越来越规范的环境的鼓励下,中国动漫产业和动漫服饰产业在几年内会迅速发展,并且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近几年的动漫形式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长足的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动漫产业在中国未来的前景是美好的,相信动漫产业今后的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教育中国社区.影视动画.教育中国,2012-02-29.

[2]开创动漫服装事业全球第一人.中华服装网,2012-02-13.

[3]2011-2015年中国动漫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国投资咨询网,2007-09.

项目名称:动漫衍生产品中服饰的开发研究

项目编号:11XK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