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保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5:4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保障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性能要求
保护信息独立对数据进行采集,不经远动系统进行传输等处理。各个厂商、各种型号的保护装置应遵循相同的通信协议,以保证系统的通用性与可扩充性。为便于查询与修改,系统中所有设备、数据均具有全局唯一的ID。为便于多个调度终端的操作,系统内信息须可以共享。
2.系统组成
地区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主站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由主站的WEB服务器向区调的WEB服务器单向流动,主站不接受区调的数据信息。WEB服务器需加防火墙及物理隔离。通信服务器与数据服务器分离设置。通信服务器按2台互为热备方式设置,即运行的一台故障时,热备的一台能瞬时自动投入运行。数据服务器按2台双备设置,即正常2台同时运行,承担同样的任务。应用工作站按5台设置,即调度员工作站、运行管理工作站、故障分析工作站、整合计算工作站、专业管理工作站各1台。另设数据备份工作站1台。
2.1子站网络结构与功能。各变电所配置一套保护故障信息远传系统(子站),子站经通信通道向区调主站传送保护故障信息和故障录波器的有关信息。保护故障信息远传系统的信息传送采用10BASE-T接口接入通信ATM设备。保护故障信息远传系统组成一个单独的以太网,能提供以太网接口的设备直接接入该网,不具有以太网接口的通过RS485或者经采集柜转换后接入该网。子站管理系统可实现自检和巡检设备、数据查询和检索备份、数据处理、数据上传、远程通信、信息功能。而且不影响不影响原有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装置的正常运行。
2.2调度端功能。
2.2.1基本功能:通信管理功能;图形及监控功能;告警管理功能;数据库管理功能;运行管理;网络功能;安全管理。
2.2.2继电保护专业管理:故障分析高级应用;报表管理;设备管理;统计分析;检修管理;定值单管理。在故障发生后,调度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首先故障信息可按事件的时间发生顺序在调度屏幕上显示。其次,可以综合分析保护与录波的数据并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再次系统还应具备可同时接受多个子站信息的功能。调度端主站具备访问各子站的功能,并能通过站端子站进一步访问具备条件的各种装置。
二、经验与认识
1.与远动系统的关系
由于数据采集对象与处理目的的不同,保护信息和远动信息的主要区别如下:
1.1保护信息主要应用于事故的分析处理等,并非用于实时控制,所以对数据的完整性要求比较高,信息量比较庞大。保护信息主要需求部门是运行管理部门,所以系统也应有运行管理部门负责。
1.2远动信息则主要应用于实时调度服务,信息的实时性要求高(信息传输时间一般1-3S内),但信息量要求不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种信息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传输过程不宜用相同传输通道。
2.与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关系
变电站的监控系统主要是针对电厂或者变电站正常运行的监视与控制,系统采集的信息很难满足事故分析功能;而且,保护与录波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而导致监控系统不能处理所有的保护与录波数据。所以保护信息系统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然而为避免系统重复投资同时缩减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应将保护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既节省费用又可方便系统扩充与信息共享。
3.通信接口设计
3.1新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新建110kV及以上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应一律选用新型的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器宇安全自动设备,新型装置可提供双RS-485或双以太网接口(IEC870-5-103规约)。满足监控系统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单独组网要求。
3.2常规变电站。常规变电站保护设备基本上为老型微机装置(南瑞LFP系列、四方CSL系列等),通信接口与通信协议完全不一样,所以首要是解决通讯问题,包含设备的硬件接口形式与通信协议的转换。将RS—232,RS—485,RS—422通过各厂家保护设备专用保护管理机转换为统一接口,考虑到RS-485在通信速率与通信距离方面的优势,宜将其他接口转换为此种接口。对开关量和信息不上网的装置,由子站管理机集中搜集和处理送调度端。
3.3数据的规范处理。为便于数据的存储、传送与调用,保护与录波装置提供的信息需按信息的属性进行分类,然后形成规范的数据格式。
4.数据共享
同一个网络内数据共享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信息服务,同时一定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兼具一定的灵活性。为满足这三点要求可以考虑使用SQL数据库。针对不同网络的数据共享,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部门对站端数据信息的不同需求,在尽量减少投资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
5.对站端信息的需求分析
站端信息的需求决定了数据采集部分的设计,所以下面先给出站端信息的需求:
5.1信息可用来提高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该系统在对全网保护与录波装置的实时监测下可大大减少保护由于异常导致的停运事件,提高设备的可用率。
5.2信息可以为系统事故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为保证运行人员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电网的故障情况,从而提高事故分析的准确性,完整的保护动作与录波数据信息应可以迅速准确的传送到调度端。
5.3信息可以作为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电力系统的故障信息传递多是经由厂站值班人员的观察汇报实现,信息的实时性与精确性均存在一定问题。特别针对复杂重大事故,全面快速的动作保护信息与录波数据对于事故处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完整、精确、实时性高的站端信息是整个系统核心的组成部分,是整个调度与生产水平提高的根基。
6.站端子站与调度主站传输方式
(1)通信机房与保护室在同一楼内,距离不超过100米。
(2)通信机房与保护室不在同一楼内或距离超过100米。
7.两点注意事项
篇2
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贯穿于电子档案的形成、处理、存储、传输、维护和利用各个阶段,很多学者针对各个阶段中涉及的管理、技术、法规、人才、资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工作,以期构建合理有效的电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在本文中笔者仅就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存在的问题
1.1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面临多个网络层次威胁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内容的原始真实性;二是档案信息内容不被篡改和泄露,即完整性和保密性;三是档案信息的长期有效性。由于数字档案信息自身的特点以及它对技术的依赖性,使其安全极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所以,自从数字档案信息出现以后,其安全问题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焦点问题'在网络(internet\局域网\无线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网络协议的脆弱性、网络传输的易拦截性和人为的疏忽,在网络结构的各个层次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物理层的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是最底层的威胁,主要是对环境、硬件设备和线路的安全威胁,环境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电源是否稳定不间断、有无抗静电、抗辐射、防尘、防水、防漏电等安全措施硬件和线路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使得计算机硬件和设施损坏,无法实现正常的联网;人为灾害主要有无意失误和人为干扰两种:用户使用不当,安全配置设置不合理造成安全漏洞,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而人为干扰是有意的破坏网络底层设施,通过非法终端介入,线路干扰等各种手段,威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致使系统瘫瘦。
链路层的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数据的安全威胁。主要是指链路数据的泄露、丢失甚至被篡改或删除,从而破坏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读性。另外,恶意的隐藏攻击可以采用不断发送级别高的请求来占用节点资源,或发送大量的请求使档案数据库服务系统响应速度减慢甚至停滞,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甚至使正常用户被排斥不能进入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这种威胁隐蔽性很强,一般会把它看成通讯环境差,所以很难发现。
网络层的威胁是档案信息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层,是恶意攻击的重要方面,因为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路由的确定,面临的威胁主要有通过伪造路由信息来破坏路由协议,从而使数据丢失或失去原始真实性,另外,最常见的攻击方式是针对软件和网络漏洞的黑客攻击和病毒攻击,黑客攻击主要是通过非法(非授权)访问,进入服务系统,窃取信息,造成文档的泄密,甚至进行违法操作,删除、修改、恶意添加,使正常使用者获得错误信息或者无法获得服务,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转。而病毒攻击主要是利用系统漏洞和人为的疏忽,潜入计算机系统,窃取文档、破坏系统、甚至打开系统“后门”,直接威胁档案的信息安全。
传输层的安全主要是传输协议和密钥的安全,一旦传输协议和密钥被识别破译,数据的传输将完全暴露在网络中,失去安全保障。其带来的威胁主要是攻击者可以复制,编造信息,从而向网络节点发送欺骗信息,使档案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读性,而且一旦欺骗信息时间标记准确,甚至可以破坏服务终端交换数据的能力。
1.2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存在多方面问题
早在1996年国家档案局就成立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研究领导小组,开展电子文档管理方法、技术、标注和构建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电子文档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方面己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㈣7^,但在网络化建设、法制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特别是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2.1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
首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全国各个档案部门虽然己经建设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数据库,但都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而且标准化程度低,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档案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网络安全本身也存在滞后性,因为安全技术是在对抗中不断发展的技术,不断出现的应用安全问题推动着安全技术的发展,因此,它总是滞后的,正是这种滞后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是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信息立法和档案法律法规没有有机的整合。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量CAD文件的面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出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在1999年,为规范电子文档的归档与管理中的问题,国家档案局又颁布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在2000年,为了解决计算机在辅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档案局又颁布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在2001年,为了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标准化程度,国家档案局了《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2002年,针对公务活动中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保管、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档案局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出台了第三部和第四部档案信息化部门规章。由此立法过程可以发现:法律制定的周期性与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存在着明显的滞后。
第三,是安全管理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很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应用人员以及领导层缺乏安全意识,甚至有些档案工作者没有受过正规的网络安全培训,对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重视不够,知之甚少,致使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执行力。同时,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人才严重匮乏,在技术层面上无法提供有力的安全支撑,在信息环境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标准化管理、计算机辅助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明显滞后于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1.2.2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存在不足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是对档案信息和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属性及功能、效率进行保障的动态行为过程。它源于人、管理、技术等因素所形成的预警能力、保护能力、检测能力、响应能力和反击能力。现阶段,在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突发事件多,档案信息资源缺乏生存能力;(2)法规制度不健全,档案信息缺乏保护能力;(3)标准不统一,档案信息安全缺乏执行能力;(4)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5)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缺乏发展能力;(6)网络漏洞多,档案信息安全缺乏数字化技术支撑能力。
2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需要多策并举
2.1 应在基础环境建设上着力,奠定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基石
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硬件环境和人为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建设主要是为了保护档案信息的实体安全,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存储设备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和其他环境事故的破坏,档案数据的异地备份是有效的措施之一。而人为环境建设主要是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制度、积极防御,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人为环境建设还包括社会公众档案意识的培养,以及档案利用者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杜绝因为人为的疏忽、大意造成档案信息的泄露、丢失或损坏,从而奠定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基石。
2.2 应在网络系统建设上加力,铸造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屏障
网络系统建设主要包括:(1)通过各种网络安全技术预防档案信息安全危害;(2)通过软件安全评估审计与网络监测预警机制应对档案信息安全威胁;(3)通过信息备份与恢复,补救己成事实的灾难。
网络安全技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主机数据库安全技术、路由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病毒查杀技术、黑客入侵检测技术等。通过多种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和网络关键设备,就可以大大降低网络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带来的危害。
安全审计,主要是针对与安全有关的网络行为进行识别、记录、存储和分析。涉及的记录形成网络智能型日志用于检查网络上发生了哪些与安全有关的活动,并划分职责范围。而安全评估主要是通过国家软件测评中心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性评估,寻找出系统的“bug”和漏洞,同时,对不同的电子档案密级划分等级和重要程度,并对安全状态和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以及确定相应的安全策略。而安全检测与预警机制主要是采用“看门狗”软件系统,对网络入侵和病毒攻击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用来及时发现和阻止各种来自外部的非法入侵行为和内部用户的非授权活动,作为防火墙技术的补充,应在服务器、局域网各重要网段配备监测和预警系统。
信息备份与恢复,主要是对己丢失或失真的电子档案信息进行补救。因为,网络条件下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存在滞后性,任何一个网络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由于人为的疏忽和网络攻击致使档案信息丢失和失真的现象随时可能发生,因此,需要建立信息备份与恢复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一旦信息丢失和失真,系统也能够做到有备无患,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2.3 应在信息标准建设上增力,锻造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准绳
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档案信息法制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三个方面。档案信息法制标准,主要体现在档案立法的专门性和内部安全制度的针对性上。国家和地方机构的立法应覆盖档案信息行为的各个环节,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多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制定具体、详细的建设标准,从法律上约束档案信息行为,而内部安全制度的制定,应针对不同的工作模式和场景,制定不同的制度标准,细化到一人、一岗、一机的规范上,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的规范性、可操作性以及档案信息安全标准的通用性。
档案信息管理标准,主要包括机构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建立权威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能够从战略层面统管本机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在机构的组织形式上,既要能够在日常服务利用工作中履行职能,又要便于在档案信息面临危害时及时转入应急体制并发挥作用;在机构职能的确立上,既要能对本机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战略指导和宏观管理,又能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具体问题进行策略支持和微观控制。而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依据法律法规,在档案信息的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分级、分层、分域的管理中,划分管理权限,明确职责,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档案工作者的执行能力。
档案信息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档案采集和鉴定标准、数据格式标准、计算机硬件标准、开发软件标准、网络信息、传输标准、电子数据长期保存标准、网络工程及网络行为的标准化等。
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评价指标,要根据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要求,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的物理安全、管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的评价指标[9]。
2.4应在人才、资金等多方支持,打造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品牌
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人才队伍应由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构成。所以,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既通晓相关的信息安全法规制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既能熟练使用各种网络安全设备和设施,又能解决网络安全具体问题的技术人才。在档案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对上述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并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课程,在实际档案部门中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安全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提高。
在人才引进、培养、提高和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电子档案信息的开发、存储、传输、利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社会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配合与帮助,通过档案工作者、利用者、组织者等各方努力,查找各种管理和技术漏洞、防止各种疏忽和病毒攻击、加大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保证电子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3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想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档案利用的网络化己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对机构内外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部门保存的电子档案进行安全、严格、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以防止电子文档在网络传输、介质存储和提供利用等过程中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控制,从而确保电子文件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凭证性。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必须融合管理与技术要求,实现电子文档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主要由安全组织体系统领支撑体系、管理、标准体系、网络安全运行体系各个子系统,其中,支撑体系包括安全防护技术支撑、法律法规支撑、环境、设备安全支撑,以及人才资金支撑四个内容。其内容构架如图2所示:
安全组织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构成完整、统一的安全组织架构,在行业内或区域内成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由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业务主管部门组成,形成决策机构;由安全责任部门和相关部门设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办公室,形成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在各个业务部门内设置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小组,负责执行有关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标准建设子系统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1)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总纲,规定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指导思想、方针、内容、要求;(2)电子档案各环节的标准指南和管理规定;(3)各种操作手册、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
篇3
这几年来,随着企业文化构建热潮的加快,在山西省电力公司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按照 “三思三晋”工作方式,全面推进“两个转变”, 以“奉献、责任、诚信、创新”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日常工作的始终,努力建设“一强三优”的电网公司。构建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了国网晋城供电公司的精神实质。
一、做好三方面工作,为企业文化提供良好的土壤
第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提上重要日程,为保障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将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到一起,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明晰、人人参与的局面,并印发了一系列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等。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广泛宣传,积极发动。
进行宣传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良好发展,通过借助简报、宣传栏、公司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浓厚氛围;印发《企业文化手册》,并集中学习,把企业使命、发展愿景以及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大力宣扬,让每个员工都知晓并深入领会公司的理念;组织开展学习解黎明等先进人物的活动,用高尚的事迹感染员工。
第三,制定标准,严格考核。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经营业绩的一项内容纳入到年度考核的范围,制定考核标准,明确职责,定期对企业文化取得的效果进行评定和奖惩,赋予企业文化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如果一个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指标不达标,就没有机会评选为综合先进单位。
二、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员工文化修养
第一,依托文化载体,展现文化魅力。
以青年素质、党风廉政、精神文明、中电书画院太行创作基地等“四大基地”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陶冶员工的情操,建立了书画、摄像等十一个文体协会;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开办“和谐创新”论坛,给员工创造展示魅力、实现价值的机会;公司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爱护员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第二,树立典型引领,形成带动作用。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许多同志有突出表现,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注重树立典型的带头作用,将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及其他工作中有较突出表现的同志作为先进典型进行重点培树,先后有陈文刚、郭志军、田瑞萍等一大批专业能手、骨干成为国家级、市级“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服务明星”等,推出了陈文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个科技创新工作室,起到了良好的典型带动作用。
第三,举办大型活动,积极宣传企业文化。
在公司建立20周年之际,正赶上售电量超百亿,抓住这一节点,筹办了首届企业文化成果晚会;按照省公司“传递最美力量”主题活动要求,在改善员工文体设施的基础上,连续五年举办了运动会;当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时,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三、创建三种主题文化,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第一,倡导忠诚文化,组建内部团结。
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当重视忠诚教育,公司通过编印了《青春的足迹》、《忠诚企业的圣火》等,让忠诚文化在无形中对员工产生积极影响;以“我是国家电网人”等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增强员工身为电网人的自豪感;组织技能比赛,让员工们努力钻研业务,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第二,提升创新文化,加强成果建设。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举办以“克尽职守、忠诚企业”为主题的创新活动,转变员工的思维模式,突破自我,召开会,对创新成果进行全面介绍,举办成果展,巡回展出优秀成果,其中6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5项成果获得省公司奖励,由员工创作的论文48篇论文刊发在省级以上杂志。
第三,推进廉洁文化,优化领导集体。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以“三四三”(“三个阵地”创新载体,“四进”活动凝心聚力、“三上”景观烘托气氛)活动为切入点,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宣传廉政文化,采取观看警示片、征集廉政春联、聘请行风监督员、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广大干部职工诚信做人,廉洁行事。
篇4
关键词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监测;风险;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所谓继电保护是指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针对相应的检测情况来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或者直接将系统中的故障部分进行相关隔离和切除的一种重要措施。当电力系统中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设备故障等因素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及时快速的把系统故障进行有效切除,从而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稳定,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引起的人生伤害和财产损失。
继电保护系统的隐藏故障是指继电保护装置中存在的一种永久缺陷,这种缺陷只有在系统发生故障等不正常运行状态时才会表现出来,其直接后果是导致被保护元件的错误断开。多次大停电事故的分析结论表明,这种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隐藏故障引起的大停电事故发生概率虽然很小,但危害极大,这类事故一旦发生将会引起电网的连锁反应,事故并会迅速蔓延导致电网崩溃,给电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随着电网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的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隐藏故障依然是威胁电网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因此开展对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概述
继电保护主要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是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对其进行检测,并根据相应的检测情况发出报警信号或是直接进行处理的一种电力保护措施。继电保护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电力系统出现自然的、人为的或是设备故障等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准确的将故障切断,以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继电保护系统主要包括有继电保护装置、通讯通道、电压电流互感器以及断路器,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故障都会造成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继电保护系统隐藏故障主要是指继电保护系统内部元件存在着的一种永久缺陷,这种缺陷在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是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的,而在系统不正常运行的状态下这种缺陷就会表现出来,并导致一连串的故障发生,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被保护的元件出现错误断开的情况。虽然继电保护隐藏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的机率很小,但是其危害却是极大的,这样的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使电网崩溃。
2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监测
由于继电保护的隐藏故障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是不会表现不来的,而只有在系统运行状态不正常的时候还会显现,也就是说,继电保护隐藏故障只有在系统运行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所以,检测继电保护的隐藏故障采用传统的离线检测方式是不适合的。由此可见,对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监测需要的是在线监控系统,可是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监控系统对继电保护隐藏故障进行保护,而只能依靠微机保护中的自检功能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早在1996年,一些国际著名的保护权威专家就指出致使电网发生联锁故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保护装置与系统中的隐藏故障,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针对继电保护隐藏故障提出了监测和控制的技术方案。该系统主要是为了对电网中存在高脆弱性指数的保护装置进行监测与控制,系统首先会对输入继电器内部的信号进行分析诊断,事实上就是对该保护的算法与功能进行复制,最后将系统的输出结果和处于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输出结果进行相应的逻辑关系的对比分析,两者的输出结果若是相同,那么就会允许执行保护跳闸命令;而若是两者的输出结果不同,那么跳闸命令就会被禁止执行,这时,该系统就相当于起到了闭锁的作用。但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微机保护装置自身的软、硬件技术和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成为了继电保护技术与变电站自动化发展中的重点,而对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监测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却处于停滞状态。从而也就形成了目前仍然是采用微机保护的自检功能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的现状。
3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风险
从对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分析中我们就能看出,继电保护隐藏故障和常规故障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隐藏故障不会立刻引发系统故障,而是要在系统处于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也是继电保护隐藏故障最危险的一点。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电力系统故障时或是故障后瞬间的非正常状态之下,但是初次之外,电力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件都可能出现隐藏故障。相关资料表明,电网中出现大规模的扰动事件有四分之三都和继电保护中的隐藏故障有关,而它们也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所存在的缺陷与隐患是不能被检测出来的,只有在相邻的事故发生后才会表现出来,并使事故进一步恶化。
继电保护隐藏故障发生的位置不同,其对电力系统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其主要是取决于隐藏故障的发生位置。为了对隐藏故障的风险进行评估,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应用风险理论建立隐藏故障的风险评估的方案。继电保护隐藏故障风险评估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隐藏故障的概率,根据系统的拓扑结构对建立的连锁故障的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其主要是对继电保护中所有隐藏的故障均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找出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监测方法
由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定义可知,继电保护装置的隐藏故障在正常运行时并不表现出来,而在系统出现压力的情况下才显现,也就是说隐藏故障只会在系统运行中暴露出来,因此,传统的离线式检测方法并不适合用来监测隐藏故障,必须研究针对继电保护装置隐藏故障的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尚无专门的监控系统用以检测运行中的继电保护系统是否存在隐藏故障,而是仅依靠微机保护中一些简单的自检功能来保障保护系统的运行。不管是保护系统的定期计划检修还是保护装置自检功能,都属于离线式的检测方法,均没有考虑装置现场运行中的情况,因此,这些目
前广泛采用的离线检测方式都不是可以信赖的检测方案,无法实现对于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的检测。
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检测方法往往是在保护装置离线情况下进行的,由于隐藏故障是在运行过程中才爆发,因此传统的检测方法并不能对隐藏故障进行全面的检测。考虑到隐藏故障存在的特点,完善的检测方法应做到对保护装置进行在线监测,这样才能够在系统暴露出隐藏故障时,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动作倾向,对存在隐藏故障的保护装置进行动作闭锁或者使其退出运行,阻止由于保护装置的隐藏故障而造成保护误动作的行为。
对隐藏故障而言,当系统在正常运行的时候,该故障一般不会表现出来;但是,当系统工作不正常时,往往暗示存在其中的隐藏故障已经达到了承受极限。当系统运行状况超过这个极限,保护装置就会出现误动或拒动的错误行为,因此,保护装置的状态经历了一个从正常到故障的动态过程
结论
继电保护的隐藏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隐藏故障是不能被发现的。因此,隐藏故障的监测不仅重要而且是存在着一定难度的。在很早之前有研究者提出了隐藏故障的监测与控制系统,但是在其后的电力自动化的研究中重点研究的则是微机保护自身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在隐藏故障的监测与控制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近年来,继电保护的隐藏故障的监测与控制的研究也逐渐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曾丽柳.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监测及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2(13).
[2]周鸿坤.继电保护隐藏故障监测方法研究[J].硅谷,2011(24):92-92.
篇5
【关键词】电力行业;输配电环节;特征;概述
一、我国电力行业输配电环节特征
(1)输配电环节的技术特征。输电是输电企业将电力产品从众多电源点通过许多输电线路输送到供电点的过程。配电是配电企业将输电网的高压电通过变电设备转变成用户所需电力产品类型并输送给用户的过程。电力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电能从发电企业到用户的传输需要输配电企业协同,是“瞬时”合作的结果。电力行业各环节的强互补性和输配电网的技术特征,决定了输配电环节在整个电力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垄断经营结果。(2)输配电环节的经济特征。一是输电环节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性。输电环节的自然垄断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和网络性。输电网的规模越大,就可以覆盖更大的区域,提高电网利用效率,更好的协调各线路的电能负荷,降低每个用户所承担的平均固定成本,这是规模经济的表现。输电网由各个相邻小电网相互连结形成,可以减少安全备用总量,从而减少装机容量,降低建设投资;输电网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实现各种调度效益,增加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二是配电环节的范围经济特征。电网输配电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企业如果同时经营某一地区的供电、供水、供热、煤气等,那么就能够产生范围经济。原因在于这些业务都是需要依赖管、线等网络系统进行供应,所以配电企业一般同时经营两项(供电和供热)或三项(供电、供热和供煤气)业务。配电环节的出现的这种范围经济,很容易使得某一企业对供水、供电、供暖等多项业务的垄断。三是输配电环节的密度经济和固定成本沉淀性。输电和配电环节同时都有密度经济和固定成本沉淀性。输配电网企业的运行成本相对较小,用户越多,固定成本就可以分散给更多的用户,进而获得密度经济效益。但是输电网络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投资规模大。当网络建成后,其维护费用低,专用性很强,几乎都不存在退出的可能,投入后的资金全部转变为“沉淀成本”。输配电网的密度经济和固定成本沉淀性决定了输配电网的重复建设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各国政府一般对输配电实行特许专营的政策。
二、我国电力行业输配电环节发展现状
在2002年12月我国将电力行业的输配进行分拆,发展至今,我国输配电网企业主要包括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又分为:华北电网公司、东北电网公司、西北电网公司、华中电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公司注册资本金2000 亿元,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于2002年12月29 日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运作。公司经营范围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电力交易与调度;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业务。
三、我国电力行业经济绩效分析
(1)中国电力行业技术经济指标分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的供电和发电煤耗逐年降低,发电机组技术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来看,我国发电机组结构还不够合理,技术经济性能较差的小机组发展过快过猛。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火电新增发电容量6109.3万千瓦,其中20万千瓦以下的火电机组新增发电容量3616.1万千瓦,占火电新增容量的59.2%。由于电力结构不合理,我国火电机组供电煤耗比工业发达国家平均高出90克左右,每年要多消耗标准煤达1亿吨,小火电机组除尘效率比大机组低15%以上,每年多向大气排放灰尘700万吨以上。厂用电率及线路损失率两项指标有上升趋势,表明我国电力损失水平逐年升高,线路建设与管理有待于提高。(2)中国电力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分析。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存在逐年上升趋势,但销售利润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值利税率,以及及流动资产周转率等等经济指标都呈现下降趋势,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电力行业的效益水平还有待提高。
参 考 文 献
[1]严泽民,栾福茂.中国电力行业垄断的评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高伟娜.电力产业价格规制的演变与改革[J].价格月刊.2009(4)
篇6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国供电企业数量众多,资产规模庞大,服务人口多,服务区域广,其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视。针对当前供电企业发展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的同时,其价值观、生活观等无形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人们更加重视物质的回报,忽视精神上的东西,当今对于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行业之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正日益壮大,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和改进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供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企业员工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观念、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组成成员有导向、有计划地施加精神上的影响,改进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形成符合社会或组织所要求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活动,它是供电企业稳定发展的保证。
过去企业中长期积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好的办法和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有些可能已不再适用。面对这一变化,就需要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变化,寻求和建立新的组织系统,在方法和手段上创新,并且进行科学地选择。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政教育在手段上要树立系统意识,才能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不断地加强和改进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目前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庞大、员工多,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差
我国当前供电企业规模庞大,涉及的工作人员比较多,一般都是集合各个部门的员工进行统一学习,教育面非常的广,却缺乏针对性。员工自身的知识体系有着多样性,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面向对象是复杂的,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稳定因素也是多样的,这势必使得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目前,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面广,但在针对不同员工的思政教育问题上还做得不够。
电力行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运行,供电职工对本企业面临的危机重视不够,长期缺乏竞争意识。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电力市场的开放,供电企业经营的压力和风险正在加大,电力职工竞争、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职工能否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迎接各种挑战,能否理性地看待和接受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岗位变化,这些都是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2.企业涉及的服务区域广阔,思政教育形式多样,但实效难显
我国供电企业的服务区域非常广阔,不同区域中采用的思政教育形式也各不相同,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各学科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电化教育等等。但是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还有待于教育效果的检验。现实情况下,一些员工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在人生目的追求上,一部分员工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政治信仰,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轻无私奉献。尤为突出的是,部分员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赚钱”、“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受作为人生追求价值目标。当然,我们不能用这些个别的现象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但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
3.企业对思政工作缺乏重视
复杂多元的社会对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冲击,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体制的转变,更提供了一个中外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尤其是国际化、全球化的深入,各种观念和思潮都涌入进来。所以供电企业要重视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而,据调查,思政工作者工作热情越来越低,工作心态越来越差。不可否认,当前,思政教育在企业内部得不到重视。在比较心理的影响下,思政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难以提高,工作态度容易波动。供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但要创新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还要提高职工安全管理、经营管理、优质服务、效益等工作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地渗透到企业各项工作的管理之中。但是这些要求,目前的供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很难达到。
二、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1.遵循个体差异性的教育策略
从企业员工的岗位属性来看,不同部门的员工的知识储备是不一样的。每个部门的员工接受教育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也是不一样的。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变得十分迫切和重要,这是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对电力的安全生产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差异化的教育策略,就是要根据员工不同的思想政治水平,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如对于技术岗位的员工可以通过始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形式加强他们的职业理想,坚定他们投身事业的决心。对于一些临时合同工,要针对他们基础文化知识薄弱的问题进行引导,鼓励他们正视弱点,勤奋学习。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结合他们自身成功和成才的实践体会,开展榜样教育,以激励合同制度员工不断进步。
2.多元化教育方法
对于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政教育要创新教育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比如“两课”的教育中,要增强实效,要将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要深入社会,将抽象教育与直观教育相结合,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此外,通过开设学术讲座和政治理论学习班、在供电企业宣传报纸上开设“职工思想反馈信息栏”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政治理论素养。为防止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供电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职工思想信息动态反馈制度,反映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通过召开职工会、班组长会等方式,多渠道地进行调查,收集职工思想信息。供电企业领导接到职工思想信息反馈单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采取普遍问题集体解决、个别问题及时解决的方法,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通过党员结对子等形式,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实做细。要重视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员工的和喜闻乐见的各种讲座、竞赛等活动,丰富企业文化,陶冶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动态化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加强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企业领导的支持,还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派的高素质思想教育队伍,这是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又一有力保证。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采取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满足职工生产、生活、学习、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需求,让供电企业全体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加强对供电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除了进行探索性地研究和改进教学,还要解放思想,打破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党支部宣传人员的事情更是具体到个人的事情。企业要鼓励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列车车辆检修 计算机系统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一、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名称是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19世纪60年代末的商业注册时创用的,由机械学(mechanic)词头和电子学((electronics)词尾组合而成mechatronics。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成为一正式英文名词。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叮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上程技术。其中,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各种技术的相勺_关系如图1所示。机械一体化产品小仅是人类肢体的延仲,还是人类感官与头脑的延仲,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在铁路车辆中的应用
早在18世纪,铁路开始之初,铁路车辆设计主要由机械工程师完成,并无电子学或反馈控制的引入。铁路行业属于成本密集型,轨道基础设施的铺造和维护、新车的研制与维修等都是大资金投入,都制约着铁路行业,让其谨慎前行。为提高铁路与其他交通模式的竞争力,铁路系统应逐步降低成本和能耗,这即意味着车辆应更加轻巧,机械结构更加简易
铁路车辆悬挂发展的前125年,其特性都是利用试验方法来表征。
1809年,车辆转向架就已独立命名,但欧洲花了将近40年才在公共铁路中使其规律化。自从19世纪60年代车辆动力学的出现,车辆悬挂系统的有效分析才算真正开始,计算机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完整车辆性能的分析和预测中,并在机械结构上获得了独特创新,如交叉支承、迫导向转向架和单轴转向架等。“主动悬挂”的到来,才真正预示着车辆设计进入“机电一体化设计阶段。
1、摆式列车
摆式列车,是一种特殊主动二系悬挂实例,其倾摆机构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结构,是小半径曲线线路提速车辆的最佳选择,可使车辆在普通路轨上的弯曲路段高速驶过而无需减速。欧洲国家大部分都发展了此类车辆,意大利的Pendolino,瑞典的X2000、西班牙的Talgo,德国VT611动车组以及瑞士的SIG。
图2典型摆式列车截面 图3摆式列车设计发展
摆式车辆通过曲线时,主动向曲线内侧倾斜,降低乘客所感受的离心加速度。图2是瑞典ADtranz设计的X2000车辆截面图,车辆两侧空簧作为二系悬挂,安装于倾摆摇枕之上,通过倾斜摆杆与转向架连接,形成倾摆运动。倾斜摆杆能有效倾斜车体,且倾斜中心在车体地板面上。在欧洲,极力推荐采用机电作动器来取代早期使用的液压作动器。图3是意大利Pendolino截面,由Fiat提出,2000年用于瑞典,2001年用于英国。早期采用两钢弹簧簧作二系,液压作动器垂直安装于车辆中,受电弓通过一机械结构与转向架相连,以避免与车体一同倾斜而导致的弓网离线问题。在SIG设计上,中间安装一个大囊式空簧作为二系,用环形滚轴梁取代机械倾摆杆,设计独立控制作动器对受电弓进行倾摆补偿,作动器选择上主要采用快速响应的机电作动器。
倾摆“硬件”―机械结构在小断地改进,那么倾摆“软件”―倾摆控制策略又是如何改变的呢?现代的控制理论发展都很成熟,关键在于软硬件与实际错综复杂上况的配合,尤其对于控制系统的输入提取刚开始,采用最直观的控制方法,在车体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计算横向加速度调节量,驱动同向的作动器,采用经典的负反馈逐步调节。但突然消失的横向加速度会使乘客感觉车辆存在运动问题,且倾摆机构在缓和曲线段反应慢。其后,则将加速度传感器装于不倾斜的结构―转向架上,在反馈环中测试倾摆角再提供倾摆角度命令信号,抵消60一70%的曲线通过时叠加的离心加速度。但传感器测试值包括曲线加速度以及由轨道小平顺引起的横向加速度,则需要滤波,否则将影响直线运行乘坐舒适度。此策略由会导致曲线进入区段的判定延迟。最后,利用车端信号的提前预测设计,以避免此问题的发生,较合理地实现了和机电一体化设计。
2、主动二系悬挂
若不大改变车辆结构,又要更进一步改善更高速车辆对轨道不平顺的响应,提高乘坐质量,则关键设计是车辆二系悬挂的阻尼设计,目前较多应用机电控制,使普通的阻尼器变为阻尼可变且可控的减振器,“天棚阻尼”就是一典型设计。天棚阻尼控制是由美国D. Karnopp教授提出,是对车辆横向振动进行控制。假设在车体和一个“固定墙”之间安装一个虚拟的“天棚减振器”(如图4所示),这个虚拟减振器在列车运行时始终提供这样的阻尼力:力的大小只与车体绝对速度有关,与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无关、“天棚阻尼”控制因不需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且极易实现,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图4天棚阻尼控制原理图
可变阻尼减振器阻尼的调节通常有两种方法―---调节减振器的节流孔大小和液体黏度大小,实际操作中,则因控制策略和执行机构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主动、半半动悬挂方式,尤其在日本、法国、瑞典(ABB)和英国等研究较多。目前,最优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都在逐步应用于车辆悬挂控制,电磁作动器以及磁流变作动器等也都不断改进,软硬件同步发展和应用,不断提升着车辆机电一体化水平。
当下机电一体化设计理念最创新的当属主动车轮的设计。近两个世纪的车辆布置,都是1个车体、2个转向架和4个轮轴固接轮对(固接式),固定的结构始终存在一世界难题―蛇行,一二系悬挂系统也仅是抑制运动失稳,调优车体内部乘坐舒适度。而主动车轮/独立车轮/轮对的构想,打破了原有机械结构,两车轮旋转独立,分别控制,直线运行与曲线通过同时兼顾,运用了更多的机电控制。但,因车辆速度提升限制、控制硬件―传感器、控制器与作动器的相互协调问题、机电一体化单元的可靠性、复杂的车辆运行工况的难以预测问题以及车辆单元部件的繁多等,目前此设计应用推广范围尚窄。
另外,车辆的牵引和制动系统,这部分与电力电子更加相关,电力驱动、交流电机、轮毂电机以及电力再生设备都是高度集成,功能性强,都尝试利用先进的电力控制来操作轮轨粘滑特性,整合控制系统来优化对接触斑的利用。更加特殊的磁悬浮车辆中,更加繁杂地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思想,将电、磁、机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但此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一直受到质疑,有待技术的逐步成熟来缓解。当然,除了铁路车辆本身,与之相配套的设备,如线路、售票系统(铁路客票制票机和移动补票系统等)、车站以及车辆维修基地等,都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参与。
三、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系统及其结构
建立数据库是开发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数据库技术最基本的4个概念。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以及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DB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DBAS)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出来的面向某一类事件应用的应用软件系统,如工资管理系统、本文的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等.
图5数据库系统示意图
2、数据库结构设计
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是系统实现的有力保障。通过上一章的需求分析,结合结构设计的步骤要求,在确定了本系统中的实体后,所设计的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图如图6所示。
图6系统数据库设结构图
由图6可知,在MySQL数据库中建立并存放了5个表,信息表(liewei -info )、菜单信息表(menu- info )、检修计划表C overhaulplan_ info )、系统用户表(user-info)和用户菜单表分别是:列位(user-menu)。
1)列位信息表(liewei info )
列位信息表存放了列位管理、调车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移库管理所包含的数据项,例如列位号,车号,在停车状态,列车出入库时间等。该表结构如表1所示。
表1列位信息表
2)菜单信息表(menu -info)
菜单信息表存放系统所有菜单,包括名称、id、点击后的对应操作等。该表结构如表2所示。
表2菜单信息表
3)检修计划表(overhaulplan-info )
检修计划表存放关于检修计划的相关数据项,比如列车号、修程、受检停车列位、承修班组、工单号等。
表3计划检修表
4)系统用户表(user info)
系统用户表存放系统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类型、账号(工号)及密码。
表4系统用户表
5)用户菜单表(user menu
用户菜单表存放用户各自拥有的菜单,也就是对系统的操作权限。
表5用户菜单表
结语: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车辆检修工作量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为运营安全提供保障作用的车辆检修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传统的车辆检修模式是按照规定的固定周期进行的周而复始的计划检修模式,检修工作监管不力,检修效率低,流程的随意性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车辆检修管理信息系统,并将其运用到车辆段的检修工作中去,进行系统管理,以期提高车辆检修效率及质量,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提升车辆运行品质。
参考文献:
[1]许平洋.基于可靠性的城轨车辆维修模式及应用.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8.06.
[2]冷庆君.我国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模式及建议.我国轨道车辆,2011.01
篇8
关键词:EPC总承包风险风险管理
201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美、俄、法、日、韩等核电大国纷纷瞄准国际市场,把核电出口作为国家战略,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已经把核电“走出去”升格为国家战略,将核电“走出去”作为中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是当前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的核电出口都采用这样的方式。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和Construction 的缩写。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核电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项目周期长、投资巨大等特点,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核电工程项目的大部分风险实际上是由总承包商承担的。这就需要核电总承包商不断探索和分析EPC总承包模式下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核电出口EPC模式的特点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特点如下:
①较其他模式合同总价更接近于固定总价合同,通常不容许工期进行调整延期,合同金额较大,承建周期长,技术复杂。业主将管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由总承包商负责协调管理。
②承包商报价通常高于DBB(Design-Bid-Build)模式报价,总承包商可以获得更多的获益机会,但同时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③EPC模式交易成本低,对于业主而言大量工程交易成本转嫁给了总承包商。
二、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模式面临的风险分析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特点决定总承包商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的风险。按照核电出口项目的进展时序,从项目的策划到移交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特点分析如下:
1.项目策划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目标国国情,国家信贷评级情况;②电力行业前景,行业竞争环境情况;③厂址及周边情况;④投资回报率情况。
2.项目投标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信息来源渠道和政府落实项目情况;②当地人情况;③工程所在国劳务和施工机具以及材料价格情况;④决策风险、竞争对手情况。
3.合同签署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合同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②汇率;③合同的违约赔偿;④合同的保证期;⑤总承包商的总则上限;⑥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
4.工程设计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技术质量标准;②一级进度计划;③工程概算;④设计接口资料。
5.设备采购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采购分包划分;②招评标;③供应商资质;④设备制造。
6.施工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土建施工;②安装施工;③大件运输;④物资管理。
7.调试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启动调试和调试许可;②核安全;③失效及腐蚀;
(4)人员及环境。
8.移交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隔离移交;②维修移交;③临时运行移交。
三、核电出口EPC总承包风险管理措施
对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核电工程来说,总目标是确定的,即按时建成技术满足合同要求、成本符合预算、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核电厂,并交付业主进行电站运行。针对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风险特点,可以通过加强以下风险管理措施,达到上述目标。
1.加强项目开发阶段风险评估
核电出口项目开发阶段,应重点对项目所在国环境、市场、融资、技术、厂址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通过调研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级,确定项目风险的承受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2.加强合同风险的管理
合同规定是日后双方解决争议、提供索赔依据的最高准则。
在合同签订阶段应组织商务和专业人员查找相应文件中的缺陷,有疑义的方面要求业主给予书面澄清,或在报价中予以考虑,从而规避风险。
合同风险的管理重点包括以下等几方面:
合同工作范围条款。核电EPC总承包工程范围要求的技术性强,必须明确工程范围,注意承包商的责任范围与业主的责任范围。
合同价款。①注意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以及承包商和业主对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分担办法。(2)合同中要明确规定总承包商的违约金支付上限。(3)注意合同价款的调整办法以及支付方式。
合同涉及的法律条款和争议解决条款。①明确合同中所涉及的法律和标准的基准时间,对于合同执行期间出现涉及合同执行的法律和标准的更新,在合同中应明确调整合同价格和进度的方法。(2)总承包商与业主之间争议通常采用仲裁的方式,在合同中应规定仲裁遵守的章程以及仲裁地点、语言和费用支付等。
合同保险条款。海外核电工程项目通过购买保险方法从而进行风险转移[4],其中包括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保险、工程延误险、雇主责任保险、核物质损失保险和核第三者责任保险。总承包商应与业主合理划分保险购买责任。
不可抗力条款。EPC总承包合同中应明确对不可抗力的定义及后果对合同执行的影响补偿,特别是对工程进度的延长要求以及责任免除的要求。
3.加强设计、采购等阶段风险管理
工程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风险[2]包括设计产品(核电站机组文件图纸)以及设计管理的风险。核电站设计文件要确定项目的目标,技术和质量要求、以及进度里程碑和工程概算。加强设计质量、进度和设计接口的管理。
设备采购阶段。设备采购主要包括设备采购、施工采购和服务采购。其中设备采购和施工采购尤为重要。采购物项的质量,是核电厂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其交货进度是工程总进度的关键,价格是核电工程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EPC总承包商应在采购招评标、供应商资质以及设备管理等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设备质量。
项目建设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可分为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施工前的施工准备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尤为关键。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定施工,加强对不符合项的管理。
调试阶段。核电机组调试阶段风险管理目标是防范核安全和工业安全风险,控制重点是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授权上岗,消防、边界、设备事故风险等。
移交阶段风险。移交风险是工程人员和生产人员交叉作业的阶段,关键控制点包括接口、职责划分,设备保养,设备事故风险,核安全责任等进行控制,风险控制的重点是移交的组织管理和遗留项处理。
4.加强对分包商以及内部的协调和管理
对分包商的管理。①对于设计分包商,首先要编制各类设计和质保管理程序,规范各分包商的工作;其次要在组织上和人力配备上加强控制和管理力度;更重要的是对分包商设计成果的质量和进度加强管理,主要包括重要的设计方案确定、进度计划和设计接换的跟踪检查、设计质量审查、任务完成工作统计等,充分利用进度和质量管理工具,对设计分包商进行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②对现场施工分包商,设置现场施工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同时还要加强现场与设计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加快对现场问题的响应和处理速度;此外还应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与设计部门之间的沟通会。
对设计与采购的协调和管理。加强设计及采购之间配合管理。设计分包商提出设备采购要求和设备技术规格书,由采购部门负责招标采购,并督促设备厂家提供设备资料作为设计的输入条件。其中供货商的设备资料对于设计进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固化和提交将直接导致设计文件缺少上游条件而无法完成。这是设计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设计与采购之间密切合作、积极配合,这对于本项目的进展和质量至关重要。
5.加强规划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核电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分级管理、层层细化。对于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进度,各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做到工作逐层细化,将具体工作逐级落实以确保实施;另一方面还要科学合理安排各方面接口关系,互相配合和协调。在进度计划明确后,各部门应加强跟踪管理,尤其要加强事前预警和控制,争取及时发现风险和问题并及时解决,减少其对进度的影响和压力。
6.以可靠和安全为原则谨慎对待技术改进
对于设计改进尤其是重大改进,必须严格强调质保流程管理,从改进方案确定、实施、设计审查和技术把关等各阶段加强管理,保证改进的影响分析到位、改进的实施到位、改进的审查和把关到位,以确保技术改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计改进的管理中应以保守谨慎的原则为基础。
展阶段的不同有侧重地配备人力,并形成相应激励机制。
7.强开发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有风险指标管理、评估管理、应对措施管理、日常风险管理及知识库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公司及部门历年风险指标的查询,年度风险评估和专项评估,日常风险指标、数据、风险事件的简报和查询等,做出相应应对所持,形成风险预警机制,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决策依据。
建立风险经验反馈信息平台。风险管理经验反馈是指对风险管理经验和教训进行有效管理、吸取和利用的过程。需要及时对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记录和保存,加以管理和保护,形成相应的知识库。
四、结语
本文对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核电出口,从总承包商到各分包商,都应强化风险意识,尤其要加强风险识别和预警。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完善的、多方位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出口核电项目抵抗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是核电“走出去”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羽佳.浅谈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
[2]李建民,陈志芳.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商项目管理.[会议论文].2007年全国工业建设行业工程项目管理论坛
[3]孟宪海,赵启.EPC模式下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分担与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04(12)
篇9
1项目全过程管理主要做法
1.1细化明确职责分工。1.1.1坚持“谁主管、谁归口、谁负责”。强化责任落实建设部、运检部、营销部、安监部、调控中心、信通分公司、综合服务中心、建元集团等职能部门,是电网建设、技改大修、营销、小型基建等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对项目管理履行全过程责任制,并按照“流程规范、合同约定、管理有序”的原则开展外包管理工作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1.1.2坚持“齐抓共管、协同保障”规范项目管理。发展部、财务部负责项目全面计划、全面预算管理,未列入公司全面计划、全面预算的项目不得实施。物资供应中心负责统筹管理项目承包单位的确定,做好项目实施物资供应工作。安监部负责项目管理的安全监督工作。监察部、审计部负责项目管理的监察与审计工作。运营监测(控)中心负责项目全过程流程监测工作。办公室负责向项目管理活动提供全过程法律支持和保障,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1.1.3坚持“一体化、无差别”规范项目分包管理。建元集团统筹公司所辖集体企业承包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业务承载能力参与市场竞争,依法合规按合同实施承包项目,不得将工程主体、关键性工作专业分包给第三方,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转包、分包。基层各部门及县公司等项目执行单位,要依法合规按程序做好项目实施推进工作。1.2认真落实主要任务。绍兴公司按照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以刚性执行综合计划为目标,抓好项目规划计划、组织实施、验收评价等三个阶段,以及规划可研、计划管理、招投标、项目施工、竣工验收、竣工结算、竣工决算和后评价等八个环节[4-5],保障项目规范有序实施。1.2.1强化项目精益管理。结合国网公司项目管理相关要求,细化出台《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进一步明确基建、营销、技改大修等项目管理中的共性要求,实现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结算的全过程管控,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精益度。1.2.2强化规划计划管理。加强项目需求建议征集,做深做细项目可研,强化项目计划管理,精细化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储备要求,未进行项目储备的,原则上不列入项目年度计划。1.2.3强化组织实施管理。严格执行招投标、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劳务外包管理和项目实施管控,杜绝应招未招、未招先实施、以包代管等现象,确保项目精心有序实施推进。1.2.4强化验收评价管理。强化项目验收三级管理,严格审核项目结算和竣工决算,深化项目后评价工作,坚决杜绝先结算后完工现象,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完成。1.3健全完善保障措施。1.3.1强化项目监督管控。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加强项目计划执行的管控,充分发挥运营监测(控)中心的“第三方”预警监测作用,依托ERP系统动态管控项目进度完成情况及项目执行规范性,落实项目销号管理制,确保项目务期必成。安监和监理单位加强对项目的安全和质量管控,通过定期检查和动态核查等方式,确保项目高质量安全实施。1.3.2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绍兴公司财务、监察、审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纵横联动监管体系,通过财务稽核、审计检查、效能监察、合同检查、安全检查、物资检项目计划预算编制细化分解绩效考核信息共享预算控制分析调整图1项目预算闭环管理流程及工作网络查等方式对加强对于项目的协同监督、管理考核,对违反项目全过程管理要求的,将按规定严厉考核并追究责任。1.3.3加强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绍兴公司充分利用网络大学、培训调考等多种方式,分专业组织项目管理学习、掌握管理理论、制度标准,通过管理实践、经验交流等方式锻炼专业管理团队,提升业务能力。建立定期培训与常态化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项目管理专家队伍培养机制,分层建立和完善管理专家库,为项目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人才支撑。
2项目全过程管理特色实践
2.1以精益化推行项目预算一体化管理。绍兴公司围绕“集约、精益、全面、统筹”核心要求,构建实施“目标有预控、项目有储备、支出有标准、过程强控制、结果严考核”的全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特别是项目预算管理方面,充分发挥预算的计划、控制、反映、监督和考核职能,以项目经济性、合规性审查为基础,以项目关键节点管控,持续深化项目、资金一体化,按月分析通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促进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有序衔接,动态跟踪和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效益。2.2依法高效推进主网建设项目。绍兴公司紧紧围绕依法建设、规范管理要求,创建政企合力共建电网机制,按月编制下达电网建设全过程节点计划,发挥基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作用,动态掌控里程碑计划节点实际完成情况,采用项目前期与工程前期相互配合、穿插的工程建设模式,提前成立业主项目部,抓住项目储备、项目核准、初设评审、开工暨投资计划等规范开工管理的重要环节,重点把握初步设计评审关键环节,推动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规范开工管理体系,形成依法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的长效工作机制,公司电网建设项目开工、投产计划完成率始终保持100%。2.3深化“两全管理”实现配网全过程管控。绍兴公司以新昌公司为试点,将配网项目纳入“两全管理”平台,按照主网项目管理模块模式,信息化管控配网项目10个关键环节,实现“规划库-储备库-EVA分析(出库)-综合计划执行与跟踪”全程管控配网项目实施,规范并提升县公司配网管理水平。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形成《配网项目全过程管理操作手册》,细化明确规划、可研、综合计划、初步设计、施工结算、竣工决算、后评估等7个阶段、59个环节的配电网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见图1),构建配网项目全过程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强化了运检、发展、物资、审计、财务、设计等专业协同和监督考核,实现了配网项目市、县一体化管理、全过程管控。2.4以进度看板推进技改大修项目精益化。绍兴公司坚持“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统筹安排、讲求实效”的原则,强化技改大修项目标准化流程管理,按照“年度统筹、季度管控、月度细化”原则按时输变电生产计划,项目前期、项目实施、审计等各阶段计划实施时间、完工时间通过上板上墙的方式,落实各项目专人负责制,实时更新工程进度,实时监督工程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实施可控、在控,公司年度生产技改大修项目完成率100%。2.5以“经理制”推进营销项目实施。绍兴公司为强化营销项目管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项目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推行营销“项目经理制”,对营销项目实行专业、专人管理,建立营销项目“顺控化”管理流程,从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对项目经理进行绩效考核,实现了营销项目的储备、立项、计划、实施、验收、评价和考核等全过程实施规范管理,使“点多面广”的营销项目实现“可视化”的形象进度展示和规范控制,切实提高营销项目的精益化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3工作成效及总结展望
3.1主要成效。绍兴公司通过强化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规范了项目管理流程和职责,提升了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益,项目年度预算完成率100%,公司经营业绩位居省公司前列。3.1.1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管理通过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明确了项目归口管理部门、项目执行部门、协同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形成了配网全过程管理等操作手册,固化了项目管理流程和关键环节管控措施,强化了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全要素管理,确保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的可控、能控、再控,见图2。3.1.2进一步防范了经营风险通过项目全过程管理,实现了项目创建、下达、执行、竣工、评价的整个寿命周期管控,依托运营监测(控)中心对项目实施动态跟踪,有效预警督导进度滞后项目,并通过效能监察、审计全过程等协同监督机制,有效整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升公司经营风险防范能力。3.1.3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益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公司配网项目、小型基建等项目工期、质量、安全履约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效能监察和审计全过程管控,实现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同时通过市场竞争和规范化管理,公司集体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以及物资采购、项目分包的投诉件。3.1.4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开展项目专业培训、交流竞赛,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仅2016年,新增省公司及以上优秀专家人才36人,98名员工参加高级职称评定,多名员工获得教授级高工职称。3.2主要启示。3.2.1职责明确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核心关键项目全过程管理是集管理、监督于一体的一种工作机制,需要项目归口管理部门、项目执行单位、协同保障部门等部门的分工合作,细化明确相关职责及流程规范就显得至关重要。各级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参与项目的过程管理与监督,及时发现督促解决问题,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3.2.2人员素质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有效支撑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化作业,纵横关联,要求每一个关键环节和节点上的工作,都要按专业的规范、精细地做到位,只有工作质量、工作时限都要得到保证,才能使项目规范化管理落到实处。因此,参与管理岗位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都要有充分保障,才能按照全过程管理要求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实施。3.2.3监督考核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有力保障监督考核是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举措,也是确保项目按期优质完成的有力保障。项目全过程管理,需要强化监察、审计、财务、法律等部门协同监督,全过程监督项目实施推进,促进项目依法合规、安全优质推进,实现闭环管理。同时充分应用合同约定、契约管理,强化运监、监理等部门对项目过程监督,为项目安全优质推进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简德三.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尚红.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改革研究(硕士论文)[D].大连理工大学,2002.
[4]国家电网企管〔2014〕1215号.国家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办法[Z].国网(发展/2)361-2014.
篇10
一、为朔黄铁路不同发展时期提供各类所需人才
朔黄铁路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合资企业。公司发展初期,本着“边施工、边建设、边运营”的建设、管理原则,打破传统新建铁路建成后再运营管理的模式,适应市场形势,很快取得经济效益。但这给公司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不同时期需要不同数量的技术骨干、生产员工。对此,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朔黄公司在发展中逐步研究探索,形成了有朔黄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证公司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
1.按“朔黄模式”配备人力资源
所谓“朔黄模式”就是以“源于国铁,优于国铁”为朔黄铁路建设与运营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并将其落实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运营管理上采取“公司运作、自主经营、网运分离、联合运营、统分贯融、保障综合”的新模式,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上,走“效率优先、按需设岗;活化用工、按岗竞聘;按劳取酬、按岗定薪”的新路子。按这种模式,制订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年度执行计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对技术人员及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考察、考核,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保障公司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利用社会资源,主动寻求与大中专院校合作,是公司尽快培养所需人才的最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公司层面,分期分批选派管理人员赴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班学习,提升管理水平,分公司层面选派操作人员到天津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等院校学习,使员工尽快掌握铁路运输设备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公司在电力机车严重不足、乘务员大量缺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中国中铁公司“闲置”机车和返聘国铁退休乘务员的社会资源,及时满足运输生产需要。
3.转变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数量
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公司转变培训方式,由“委外”为主转为“内培为主,委外为辅”,利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班次和人次逐年递增,目前已达到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25期,培训1.5万人次的规模。有“专业技术论文撰写讲座”、“创新与发展论文会”、“大中专毕业生岗位成才经验交流表彰会”、“净雅专项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通过培训,员工技术、业务水平普遍提高。全面提升生产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公司还协调有关企业、院校共同编写了铁路运输行业22个工种共27本的普及教材,满足公司各工种员工学习、培训需要。经人事部批准,公司还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使朔黄铁路在培养、使用和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上有了保障。
4.建立竞聘上岗机制
为保证公司新进员工质量,控制用工数量过快增长,规避用工风险,控制人工成本,公司制定《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岗位竞聘上岗实施办法》,形成“竞争择优、流动有序”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公司部分管理岗位竞聘上岗。公司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分公司之间的干部交流机制,对分公司部门主任以上领导实行轮岗。
二、让人力资源管理更适应朔黄铁路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一个区别于传统国铁的年轻新型合资铁路运输企业,需要让管理不断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其提供保障,而不是用教条的管理影响和限制企业发展,企业应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
1.用制度保障人力资源管理
为适应朔黄铁路的快速发展,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人事管理工作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实施,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持。
建立基本制度。公司成立初期,很多规章、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特别是规范、完善基本制度,如《朔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试行)》等,依据有关文件,参阅铁路单位经验、做法,在用工、升级等方面出台了《朔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合同实施细则》、《朔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工资管理制度(修订)》、《朔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奖惩暂行办法》等10余份文件,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建立改革制度。随着公司发展,为使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更适应公司发展,及时出台了《朔黄铁路公司关于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决定》、《朔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人事管理制度(修订)》、《关于加强员工招录管理工作的通知》、《朔黄铁路公司关于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通知》、《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等制度,以协调解决公司发展与人力资源之间的不适应。
建立培训制度。朔黄铁路近几年以年递增1000万吨的速度发展,各类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为吸纳和留住人才,出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认定办法》、《技能操作岗位职业资格认证管理办法》、《朔黄铁路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近40项办法、政策,为公司引进、培养各方面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让机构定员编制更适应朔黄发展
朔黄铁路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司编制管理必然要经历复杂的变化过程。公司的前身是朔黄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朔黄铁路建设山西境内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管理及协调工作,定员只要15人。随着建设规模扩大及开始铁路运输,机构定员编制也逐步扩大,由指挥部到筹备领导小组再到朔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为设有办公室、企业策划部、运输部、安全监察室、工程技术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物资设备部、保障部、信息中心、监察处(党群工作部)、科技管理部、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等13个部门,定员编制115人的规模化能源铁路运输企业。为了让机构定员编制更适应朔黄发展,公司本着“持续创新、用人最少,效率最高”的原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对公司及主要基层单位编制做出调整。如为了适应朔黄铁路双线电气化、远动、自动闭塞全线开通,技改扩能项目投入运营,经过反复论证、不断创新、整合实践经验,对公司及主要分公司机构定员编制做出较大调整。以适应朔黄铁路扩能重载发展的新形势。
3.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绩效管理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资产增值保值的有力保障,是企业员工提高业绩及获得报酬的主要依据。
公司组建伊始,就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制定《中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实施办法》,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按照360度评价法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暂行办法》的制定,首次将员工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结合,之后又制定《关于印发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机关工作写实与考核实施办法》,把绩效考核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落实的高度,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考核结果与员工奖金发放直接挂钩,各分公司参照此办法制定各自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年度末尾淘汰主要依据,经过实际运用,促进公司实现了“保运量、保安全、保质量、控成本”的管理目标。
按照“两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公司目前已形成“公司一分公司一工队(车站)”三级负责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不仅是管理手段,更是员工提高收入的途径。
三、用创新薪酬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
按神华集团关于薪酬管理制度,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公司宏观调控,职能部门和下级单位逐级负责,人力资源部门归口管理的方法,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和经济杠杆作用。
1.实施薪酬制度改革调整员工薪酬结构
依据《神华集团铁路岗位技能工资管理暂行办法》、《铁路岗位技能工资标准》和《朔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工资管理制度(试行)》,实行岗位技能薪酬制,调整员工薪酬结构及薪酬水平,在实行薪点工资制度基础上,全部实行岗位效益薪酬制度,多次调整员工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实行岗位绩效薪点薪酬制度。
2.完善内部分配形式提高薪酬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