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9:4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科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科学论文

篇1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

一、概述微课

对于许多现代教师而言,微课是一个相当熟悉的概念,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能够分割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时间控制在不超过10分钟,凸显出知识要点和重点,让学生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具体,微课不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若学生对微课内容存在疑问,或者没有完全掌握,可以再次播放视频,巩固知识内容,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复习教学内容。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化抽象为具体,克服知识难点和重点

化学学科具有大量的抽象概念,包括构成物质的离子、分子等等,但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少接触这些东西,难以有深层次的认知,仅仅单纯背诵该知识点。而适当引入微课,就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短期内通过微视频将离子、分子以及原子不断放大,将这三种微粒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向学生展示。此外,还有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微课来解决。

(二)微课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方式

相信大家都知道,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危险性,由于许多化学物质放在一起极易出现化学反应,造成爆炸事故或者其他的危险事故发生。化学实验的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化学药品以及不合理地使用化学仪器。但是要想学习化学,化学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化学知识的呈现离不开化学实验。在该情况下,可以利用微课来有效解决。比如: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教师可以使用赤磷对附近空气的成分进行检测,但我们都明白燃烧赤磷会导致五氧化二磷出现,这是一种具有较强腐蚀性的酸性氧化物。结合基本的常识能够发现,必须要尽可能防止触碰或吸入较强腐蚀性的物质,否则容易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这种排放有毒气体的实验就难以在课堂上向每个学生展示,所以应用微课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替代作用。

三、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运用微课打破化学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化学属于微观科学,具有一定的不可触摸性及抽象性,正是如此,化学仿佛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学生都不敢揭开。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是十分好奇的,所以往往会出现矛盾的心理。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要合理运用学生的该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讲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准确的微粒观,尽管通过肉眼是不能看见氧分子,用手也不能摸到氧分子,但可以依靠氧气来生存,其与我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有些学生很有可能会质疑氧分子与氢分子组成水分子的概念,教师在这时需要运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水通电后分解氧分子与氢分子的整个过程,使他们能够亲自观看到其变化的神奇魅力,而且加深其在大脑中的记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出微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作用。在课堂结束后若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该问题。

(二)运用微课演示危险性高的实验

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是化学实验,所以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科学,实验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只有具备各项条件才能够做好实验,并且实验过程是存在危险因素的。有些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就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理解和认识化学反应的概念主要来自于化学实验,所以高危险性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微课就能够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拍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微视频,仔细记录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观察。比如:使用酸碱指示剂对物质的酸碱指数进行验证时,因为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只要与人体皮肤发生接触,极易导致重大的伤害。若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将各种类型酸碱发出的声音模拟出来,势必会给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是在美国出现的,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能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接受学习,这样有助于促使所有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前运用网络媒介将微课视频,使学生提前进行观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微课视频正确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讲解“氧气”时,教师在课前可以使用软件camtasiastudio7.1制作微课视频,从而将微课视频在微信平台上,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觉观看。为了可以对学生微课视频观看效果进行检验,教师在微课视频最后可以增加三道练习题:其一,什么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其二,什么是氧气的物理性质?其三,氧气的用途有哪些?学生将这些作业完成后,可以将答案以微信评论的方式来上传,并且教师也能及时认真审阅,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具体情况。在学生将微课视频观看完后,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够围绕微课视频以及课本内容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大量的教学实践显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预期制定的教学目标,所以这种微课应用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四)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微课具有的优势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些内容简单的学科时,学生能够在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但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学生无法完成自主学习,而微课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比如:讲解“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教师难以为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复杂的实验过程,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金原子受到a粒子的影响,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典型的卢瑟福实验,并且教师可以在播放视频的同时讲解知识。该化学知识是难点,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无法将化学实验原理完全渗透,所以教师可以在微信或者QQ上将实验视频发送给每个学生,使其可以在课后复习时重复观看此视频,正确认识实验的化学原理和内容。

篇2

1.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学习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是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信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科学逻辑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之后,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信心,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学生的主观需要

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时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能力,这时候,教师只要将科学逻辑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更好地进行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复对知识进行讲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影响复习效果.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尊重他们的思维情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在生活学习上对他们多进行帮助,教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二、科学逻辑方法在初中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科学逻辑方法主要有分类、比较、归纳等.科学逻辑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十分频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逻辑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

1.分类法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分类法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要求将化学知识综合整理归纳,使用分类法可以有效地将知识变得简单、有条理.初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涉及基础概念知识、基本化学符号、基本的仪器等.知识结构琐碎、零散,但是只要将其进行分类,就能够根据知识结构进行记忆,快速提高复习效率.

2.比较法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确认各个分析对象的差异点以及共同点的逻辑办法.通过比较的办法可以有效确认事物之间异同点,使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加整体,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归纳法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归纳学习方法是将需要研究分析的事物特点、性质进行概括总结.

三、结语

篇3

差异目标的制定需要以学生目前学习的情况与现有水平(即学生对于任务独立完成的情况)为基础,很多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因此制订的计划具有盲目性,未真正发掘学生的可发展区间.学生可发展区间的明确能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现有水平与可到达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作出正确合理的引导,实现学生的成长.为了改善差异目标的盲目性,提高目标的可实现程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掘,通过对学生在个体情绪、兴趣特长、思维意识等多方面的了解,来进一步确定学生的可发展区间,从而对差异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制订“滚动性”的学习计划,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将单一的目标转变为多元化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脚踏实地,根据现有水平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由量的增减达到质的飞跃.另外差异性目标的制定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有水平的不足,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力,根据现有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差异化目标.而差异性目标的制定应该分为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基础性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基础性(识记、理解、应用)的学习方法,对基础性知识进行传授,保证学生能够对于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方程的基础性解法教学;其次需要制定中层目标,将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技巧传输给绝大多数学生,主要侧重于综合性、提高性的教学,例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增加一定的难度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最后需要制定发展性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主要是针对少数可以掌握复杂分析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加强性的教学让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得以更加完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只有通过分层式的教学才能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分别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鼓励差异思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好学、求学.现下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都出现了偏差,教师始终未将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这不利于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此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来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思维,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益于打破现下师生之间互动少的僵局.例如在原有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数学课堂上缺乏生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打击,教师往往将此看作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表现,而学生也不能感受到数学中的神秘,只看到其中的枯燥乏味.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对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忽视是造成这种课堂气氛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思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于自己的肯定,从而找到学习的自信,增强主动思索、提出问题的勇气.只有平等的关系才能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才能将互动与沟通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化生硬为融洽,让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来收集学生具有差异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具有差异性的解题思路与解答结果,并且尊重每一名学生对于数学题目解答的个性化思路,不应该片面强调应用某一种思路来解答问题;对于思路独到的学生应该进行表扬,同时补充其中的不足;另外也应该尊重存在缺陷或者走向误区的解题思路,在倾听学生想法的同时进行引导.

三、提供机会,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点拨,让学生能够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习题内容.在知识应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为基础,加强与现实的联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一名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知识的补充与延伸,例如可以利用教室内的资源(黑板报、墙报)设计解题技巧、竞赛园地、趣味数学等栏目,布置动手操作、合作测量、调查统计等形式的作业,来拓展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例如在“图形的相似”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相似三角形具有哪些特点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找到答案.有的学生画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进行对比,有的学生通过不同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对比来进行分析.各种思路、各种方法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了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强化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个性化解题思路的尊重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利用活动与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思维发展的过程.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活性得以提高,从接受知识的被动方逐渐成为展示个体个性的主动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正确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的相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拼剪、创作,制作成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数学的奥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到课程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 数学文化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趋势,都要求我们将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不过,当前我国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传播的数学文化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进行多元的联系,这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文化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学追求情景化,学生的讨论、活动流于形式。虽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学生只是形式地被动地安于,未能真正深入探究相关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未能领会到其中包含的思想,更难以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现代科技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坚实的物质基础,许多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但也只是以现代教学手段将课本内容展现出来,课件界面色彩缤纷,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大大淡化了数学本身的形式化的特点,让学生忽略了要掌握的知识点与方法,未能真正给予学生思想启迪与思维发散的作用。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看,教师注重数学的内部知识的教学与学生技能的达成,但在学生的精神领悟、思想启迪与人格塑造等大方面的目标上重视不够,下力不足。从教学过程上看,淡化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与发展过程,淡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追求教学效率,往往直接孤立地讲解新知识,没有以学生经验与知识背景为基础,只是僵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对数学情感的培养。从数学解题方面来看,教师大多注重向学生灌输形式化的常规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对非常规问题解答的教学着力不足。而从知识的掌握巩固方面来看,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用多种方法帮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变为重复记忆、方法模仿与练习的过程,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培养。

当然,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但绝不仅仅是因为教师。当今的应试教育,让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答题能力,以讲解和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巩固教学成成。所以,笔者提出,必须把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以文化这一大角度来考虑问题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将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将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理性思维。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呢?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趣味性、务实性与开放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兴趣对其学习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强化与促进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以讲故事、分组讨论、模拟表演等多样的方式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教学效果,所以可以从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其生活背景与年龄特征,能较快地切入知识点,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时,可以让学生结合世界历史的知识,对比刘徽在《九章算术》的证明方法与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的证法,在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有效拓宽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另外,因为初中生的求知欲强,思维十分活跃,富有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要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索的空间,不可僵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其次,在教学组织上,要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灵活融合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数学知识天生具有抽象性,而初中生处在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相应地,思维图式处在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初中生会比较难理解。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展示教学内容的方式。例如,初中教材中以面积来说明平方公式的合理性,但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其他方法进行讲解。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在充分发挥接受学习的作用的基础上,把数学调查、实验与游戏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充分领悟数学的价值与方法,学会以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世界。

另外,在教学评价上,要做到多样化。教学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传统的单一的考试对学生的评价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还应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当今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较好地融合了数学文化,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胜吉.谈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 王宪昌.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J]. 数学通报,2008,(6).

篇5

1.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化学实验教学比较灵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演示不会百分百成功.实验过程中常常出现异常情况,即使教师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仍然可能出现实验失败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灵活应对,敢于面对失败,引导学生探索实验失败的原因,把失败的实验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体现素质教育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成长的理念.新课标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异常情况,这时出现异常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些疑问就是教学资源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现异常的原因,教师耐心引导求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真知,在愉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改进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捕捉生成性资源

篇6

初中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这样重叠着色下去即为干画法。此法不流、不混,可以从容作画;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头次上色未干就接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接涂下去即成。此法画时比较急,需要学生有控制水分、时间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运用才行。干湿并用有的地方用干画法,有的地方用湿画法。此法有快有慢,表现力强,中学生易于掌握。在整个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这部分教学中,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术有主次之分。即学生在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

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篇7

一、成绩分化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的情况,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科学的学习习惯、方式方法。

(1)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只会机械地听课和做练习,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能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课后练习经常不能独立思考而依赖与同学讨论完成,也就不能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新技能的掌握。对课后小结更是从不重视甚至忽视,因此不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缺乏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突出思想方法。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反应方程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缺少基础的训练。

一些好高骛远的同学,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行了,而不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如我班有一位男同学,他分析问题时反应很快,思维比较敏捷,但是成绩并不突出,有时还会出现较大的起伏。后来经多次了解发现他就存在上述问题。

2.知识衔接能力的欠缺。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知识层次较低,题型少而简单,多强记性的题目,少理论分析、推理演算型的题目。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高中化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题的分析、有机化学等,客观上这些内容就是分化点。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与学生初中熟悉的无机化学完全不同,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3.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

进入高中后,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因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但如果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就可以赶上去。部分同学却不思改进,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中学习的重要条件。

二、避免分化的应对措施

高中学习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学法指导。

(1)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的个体化特征十分鲜明,一千个学生可能就会有一千种学习方法。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但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方法,也要注意养成自主学习的一般习惯:制订学习计划、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系统小结等。

制订学习计划要目的明确,协调各学科,合理安排时间。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预习使听课更专心高效,记笔记能做到详略得当。课堂学习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抓学习节奏。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敏捷的思维,而没有一定的速度和节奏就不能培养敏捷的思维。二抓问题暴露。老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会提出很多典型的或普遍性的问题,学生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会被暴露,这时应及时抓住问题、解决问题。三抓课堂练习、习题评讲。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老师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独立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理解掌握”到“熟练运用”。系统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灵活运用”到“举一反三”。

(2)戒急戒躁,循序渐进。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积极探究最佳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化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课本,又要能跳出课本。化学方程式要牢记,但不能死记。要做到了解反应发生的原因,理解反应过程中的原理。学会归纳同类反应的原理,掌握记住一个反应式就能推出一类反应式的方法。由了解元素的具有的化合价而知道含有该元素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

2.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也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并不一定自发产生,可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逐渐培养。通过预习培养学习的好奇心,听课时力求解决预习时的疑问,体验学习的成功。及时思考和回答老师的提问,培养学习思维与老师的同步性,把老师对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学会从点滴成功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如:解出一道题,掌握一种解题方法,老师的赞赏和鼓励,等等,都应该成为成功的体验。不断从成功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就能不断激发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初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这就要看他是否具备面对挫折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毅力,能否合理并迅速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针对学习焦虑、应试心理进行学习动机、成才道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应试技巧方面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如可采用“理智调试法”、“期望放松法”、“目标转移法”、“自我安慰法”、“松弛训练法”、“合理宣泄法”等,指导学生学会对可能产生的困惑和焦虑情绪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4.帮助学生克服分化点。

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及有机化学基础,这些内容都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分化点。帮助学生克服分化点需要老师具有很强的基本功和努力钻研的精神。吃透教材内容、分析研究教学内容,不断尝试用最易懂且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这样的化解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