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06:5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视媒体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网民职业结构层面,学生群体连续多年占据第一的位置。在学历结构层面,高中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最大比重。可见,高中以上教育水平的年轻学生和上班族群是网络视频的最大用户,恰恰也是网络电视剧消费的主力。近年来,都市情感剧、古装剧、穿越剧以及青春偶像剧等电视剧类型对年轻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收视率和点击率一路飘红。许多80后、90后开始重新把目光投向电视剧,这些新型电视剧受众更加年轻时尚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年轻受众群的消费需求多元化且个性化程度高,收视选择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类型的电视剧,只要是好剧,他们就愿意买账,并一直愿意活跃于电视剧的传播始终。年轻受众的回归,一定程度上壮大了电视剧的受众规模,给中国电视剧市场带来了新的青春与活力,不同社会结构的群体收视行为开始产生分化。其次,网民受众的“碎片化”接受特征日益明显。笔者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论新媒体时代热播电视剧的“碎片化”接受特征———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为例》中,以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为例,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受众的“碎片化接受”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论文得出的结论为:当下,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80后”收视群体的崛起,电视剧(尤其是热播剧)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接受的特征。即对同一部电视剧,不论是通过电视媒体还是通过网络媒体观看,不同受众所关注的元素和方面愈发多样化;对同样的元素和方面,观众的立场和观点也愈发多样化、离散化;在热播剧的接受过程中,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也愈发明显。④受众之所以对热播剧的关注元素呈现出离散性特征,是因为“随着社会阶层的深刻变化,社会观念也有‘碎片化’的趋势,原有的社会阶层经由社会观念达到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生了某种断裂,社会观念的利益化和个体化倾向明显。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价值观念和社会态度‘碎片化’的趋向更加明显。”⑤观众的立场和观点呈现多样化、离散化特征,是因为深受后现代文化影响的年轻观众,已经不再是马尔库塞笔下的“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不能辨别本质和现象、潜在性和现实性、社会的和自然的、现状和对现状的超越之间的界限,因而处于一种接受技术统治和支配的境地的”“单向度的人”,相反,他们会习惯性地去颠覆“权威”的正面形象。并且,电视剧作品越是希望从正面塑造一个角色,年轻观众就越是会对其身上的缺点进行“挑刺”,并且加以批判。而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明显,是因为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在电视剧接受过程中,其互动性、参与性因媒体的单性传播特性而被抑制;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互动性传播特征不但极大地释放了受众的参与热情,而且,其巨大的影响力使得部分电视剧观众在观看电视剧之前就先行做好了“互动”准备,因而事实上又整体上加强了受众的互动式接受热情。
二、多屏联动:电视剧跨屏传播的开端
随着视频网站和网络电视的崛起,大量电视剧被同时“推送”到新旧媒体的各种终端上,实现多屏同步播出。传统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配合网络新媒体的互动特性,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电视剧的受众覆盖面,吸引了不同收视群体的眼球。一方面,网络新媒体是传统电视媒体的有效补充,便于不同社会结构的受众根据自己的收视习惯自由选择观看方式。另一方面,视频网站的“节目引导功能帮助观众编排自己的‘节目单’。这种功能正如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中的作用一样,它的应用不是简单地给观众提供查询节目的方便,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剧的收视模式。观众不仅能够及时地获取影视剧的最新资讯和不断上线的新内容,同时根据影视剧的类型、明星名称、编剧和导演的艺术风格、自己的审美情趣可以准确地找寻适合自己观看的电视剧”⑥。这样,电视剧的多屏联动以多倍的效力把电视剧推到观众面前,多屏形成互动合力,这样,电视媒体的高到达率、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及移动视频的高接触率和关系链传播特性,使得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在不断的深度融合中推高一部电视剧的社会影响力,延续受众的持续收视热情,延长电视剧的传播生命力。从多屏联动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共同推送”型。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联动”,是指一部电视剧在多屏间的“联买联卖”———共同引进,互为宣传。如2011年《新还珠格格》的“一台七网”联动播出,新版《水浒传》的5大媒体播出等。在这种“联买联卖”中,网络的口碑传播提升了电视剧的轮播价值,不论《士兵突击》《奋斗》《潜伏》《蜗居》《倾城之恋》《黎明之前》等都是先有网络口碑,才带动电视收视的二、三轮热播。不仅如此,互联网的海量储存特性也增强了电视剧传播的“长尾效应”。电视剧市场需要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作品满足不同观众和用户的不同需求。互联网存储低廉、渠道开放,提供了无限的“数字货架”,这样,“非热门”的电视剧不仅可以获得展示的空间,而且能轻易地被受众搜索、下载和观看。多屏联动的深层次类型是“深度合作”型。随着网络的APP化,电视在未来不仅是播出平台,更是应用平台,观众转为用户是大势所趋。与之相适应,多屏联动也将逐步从“共同引进、互为宣传”深入到开发多屏产品上来。目前,“深度合作”型多屏联动有三种模式。其一,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比如湖南卫视通过改编网络小说,将网络读者转化为电视剧观众,成功开发《宫》系列、《步步惊心》等穿越剧。近年来,优秀网络小说改编成风,仅2012年1月至9月,盛大文学旗下的七家文学网站就售出75部小说的影视版权,包括《一代军师》《盗情》《极品鉴定师》《凤囚凰》《红盖头》《我的侦察排,我的兄弟》《压寨夫人》《新怀孕时代》《敌后挺进队》等。其中,文章和姚笛主演的《裸婚时代》、何润东等主演的《我的美女老板》、安七炫主演的《帝锦》《别再叫我俘虏兵》等9部作品已获收视佳绩。其二,将热播电视剧改编成“迷你网络剧”。NBC在这方面做出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在已经播出的收视效果好的电视剧各季间的空隙期,播出专门制作的迷你剧集。其三,将网络自制剧反向输出到电视媒体上播出。这种模式,是将网络人气旺的网络自制剧推上电视屏幕,利用网络热播的品牌优势获取电视收视。比如优酷土豆自制的偶像剧《爱呀哎呀,我愿意》在深圳卫视上播出的电视版权价格每集达50万至60万元人民币。总之,在多屏联动中,不论哪一种“深度合作”,都是根据各个“主导屏幕”的特点生产出相应内容,然后再经过有针对性的加工后,传递到不同的媒体平台上。
三、跨屏体验:视听文本的离散与聚合
篇2
根据索福瑞调查数据,传统电视受众规模在逐年缩减。从到达率看,2009年平均每天有74.5%的观众收看电视,2013年每天只有66.5%的观众收看电视;从收视深度来看,2009年到2013年人均每日收视时长是176、171、166、169、165分钟,电视收视向中老年人倾斜,年轻人看电视的越来越少[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达到4.39亿,用户使用率为69.4%,广告市场规模128亿元,其中,手机视频的用户为2.94亿,增长率为19%,这些视听新媒体极大地分流了传统电视受众。
(1)有线电视运营商
有线电视网络依靠“用户增长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并不长久。在视听新媒体时代,有线电视在IPTV、互联网电视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需要从专网向公网转变,从行业媒介向多行业服务媒介转变。同时,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运营需要有线电视从重点经营网络到重点经营平台和用户的转移。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29亿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2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近9500万户,开通双向用户超过2850万户,2013年有线电视网络收入755亿元,增长14%。另外,全国337个城市实现了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覆盖,其中310多个发射站完成了验收[2]。美国目前一共有宽带用户8590多万,其中有线运营商约占5070万,固定电话运营商有3520多万户。据市场研究公司LeichtmanRe-searchGroup的调查,2014年第二季度末,美国Com-cast、时代华纳有线、Cablevision等在内的有线电视公司互联网服务订阅用户达到4991.5万用户,刚好超过付费有线电视用户的总和4991万。有线电视网络带宽相对富裕,入户率高,运营成本较低,跨域发展方面应有更大作为。目前,有线电视主要依靠收视费、广告费、数据费、安装费等单一的收入来源,在激烈的三网融合市场竞争中,在纵向上,有线网络需拉长产业链,加入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与制作产业;在横向上,利用多屏、多网互动,抓紧大数据、云计算的机遇,大力发展融合业务与增值业务,发挥高清化、立体化、双向化、社交化的优势,将有线电视网打造成为全业务运营的综合性网络。
(2)固网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在视听新媒体业务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视等视听新媒体业务都是基于电信网的互联网资源。其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家基础网络运营商占据了90%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有线电视网络仅仅只有4%的宽带接入用户,手机电视基本依靠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3大基础网络。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宽带化、智能化的发展,实现从电信运营商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变。例如,中国电信获准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和手机电视分发服务。2014年1月底,中国IPTV用户近3000万。根据中国电信的最新运营数据,中国电信固网业务方面,2014年10月,中国电信宽带用户新增46万户,累计达1.06亿户;本地固话用户减少77万,累计为1.45亿户。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的固网宽带业务累计用户6848万户,固网业务主营收入681亿元[3]。2013年12月,工信部取消了对中国移动固网业务经营的限制,允许其进入固定宽带网络市场,中国移动也成为全业务的电信运营商,这必将加剧固网宽带接入的竞争。
(3)移动电信运营商
3大电信运营商在移动视听新媒体的网络运营方面处于寡头垄断局面,而且积极介入视频内容生产领域。中国移动在上海建立手机视频创新产品基地,专注于移动视频产品的运营支撑,力图通过多样化、丰富的内容,向用户提供随时、随身、随心的个性化服务。中国移动还与中广传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用CMMB作为TD手机内置应用,通过广播方式的手机视频与流媒体手机视频的互补来增强手机用户体验,以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赛迪网消息称,截至2014年10月31日,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8.01亿户,其中3G用户总数2.43亿户,较上月下降157.1万户,4G用户累计达5445万户,较上月增长1350万户,依然保持高速的增长状态。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移动用户2.9亿户,主营收入1213亿元,其中,移动宽带用户1.45亿户,移动宽带主营业务收入819亿元。中国联通通过WCDMA网络开展手机电视业务,点播、下载、上传视频,可以实时收看多个电视直播频道。2008年中国电信接管中国联通1000多万CDMA用户,2009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电信天翼视讯基地,负责全国视讯业务的发展。目前,中国电信的天翼手机电视业务已经与中央电视台等手机集成运营商合作,为受众提供直播、回看频道和点播节目服务。2014年10月,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数累计达1.83亿户,3G用户数新增210万,累计达1.15亿。3大电信运营商都十分重视手机电视的发展,不断优化手机电视网络技术环境,不断完善内容分发、门户推进及搜索、代收费管理等体系。
(4)电视直播卫星运营商
中国的直播卫星通信主要是基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依靠卫星通信加强对边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2013年底,我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开通用户1309万户,覆盖31个省(区、市),其中,宁夏、内蒙古、甘肃等8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直播卫星播出平台集成49套广播、61套电视节目。美国的直播通信卫星处于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与有线电视构成了互补与竞争关系。美国DirecTV直播卫星运营商提供美国93%的本地频道节目服务,本地频道通过光纤网络传送到卫星广播中心,发射上行信号。美国DirecTV公司在美国已拥有2030万用户,在拉丁美洲也有200多万用户。美国第二大直播卫星运营商DishNetwork在美国有1400万用户,没有开展国际业务。2014年5月,美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宣布,将斥资485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卫星电视运营商DirecTV,是否最终通过还需要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和司法部审批。
2视听新媒体时代电视终端竞争格局分析
随着视听终端逐渐向融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受众通过智能手机、iPad以及个人电脑收看影视节目的不断增多,这些视听新媒体的终端具有直播、回看、点播、搜索等新功能,改变了影视节目的收视方式,分流了传统电视受众。
(1)IPTV
IPTV是可控、可管理的有线IP网络,基于电视终端的多媒体服务。IPTV运营在城域网上,而互联网电视运行在广域网(互联网)上。IPTV具有视频点播、视频时移、双向互动、分众传播的特点,具有广告模式、包月收费、按次收费、游戏、线下活动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盈利模式。IPTV一般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其管理类似于传统电视,我国的IPTV由广电与电信合作开发,广电负责内容的集成与开发,电信负责网络运营。内容集成商承担内容选择、播控、把关的权利和义务,引入海量的内容版权与各种特色增值服务,形成规模化的核心竞争力,与电信运营商共同维护终端用户,实现利益共享。目前,我国IPTV的发展主要是“上海模式”与“杭州模式”,上海模式是“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运营模式,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百视通合作开展IPTV业务,前者负责传输、用户计费和市场营销等业务,后者负责内容集成、管理、播控以及用户终端等环节,收益按照双方的投入和职责共享。杭州模式是杭州广电与杭州电信建立杭州华数传媒合资公司,同时运营数字电视和IPTV。IPTV总平台拥有各类标清直播频道、影视内容资源以及旅游、卡拉OK、在线购物等增值服务,能提供跨越娱乐、消费与服务的全方位业务。
(2)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采取IP协议、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以电脑为终端的视频传播业务。与IPTV相比,网络电视是基于互联网公网的传播,更具有互联网业务的特色,而IPTV是基于专网的传播,更具有传统电视的传播特色。网络电视有广告模式、活动营销、直接付费、版权分销以及业务托管等盈利模式。按照传播方式的不同,网络电视可分为网络视频、博客、视频分享网站、P2P视频服务等不同类型,一般由主流媒体、民营机构运营,电信企业提供基础网络服务。按照运营主体的不同,网络电视分为商业门户网站类、商业垂直网站类、媒体网站类以及网络广播电视台,商业门户网站类包括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等网站视频,商业垂直网站类是指专门经营网络音视频业务的网站,例如优酷网、乐视网、酷6网、六间房等,媒体网站类包括人民网、北青网、东方宽频、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等,网络广播电视台包括CNTV、湖南芒果台、浙江新蓝网等。在广告市场中,垂直视频网站占广告市场的首位,其次是门户视频网站,然后是媒体视频网站。近年来,网络视频领域并购重组加剧,例如,百度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全部股份,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苏宁、弘毅4.2亿美元收购PPTV,谷歌收购YouTube等。
(3)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通信网传输、通过手机终端观看视频业务的电视服务。手机电视牌照由广电行政部门颁发,具有可管可控的特点。手机电视一般由广电机构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移动运营商负责网络运营;在iPad等终端平台化的经营模式中,内容提供商与终端提供商是一种合作分成关系,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手机电视的传送与接收主要是2种形式,一是公网模式,即通过移动互联网下载或者浏览视听网站上的视频内容;二是专网模式,即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和流媒体技术,以集成播控平台为中心,按照生产制作、内容包装、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的流程向手机用户提供视听内容的下载和在线观看,这是手机电视的主要方式。手机电视存在免费、点播、包月等消费方式,具有便携性、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填补了受众碎片化的时间,拓展了电视的服务空间。广电机构负责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负责节目的统一集成与播出控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相继开展了基于3G网络的手机电视内容集成播控服务,例如,央视影音(Cbox)移动客户端集纳中央电视台、全国卫视、城市电视台共140多个频道,可以直播、时移、预约、回看,同时拥有海量点播内容。
(4)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简称OTTTV,是以绑定特定编号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有上网功能的电视机顶盒为终端,以公共互联网作为传输介质,以虚拟专网为传输通道,为观众提供具有直播、点播、回放及其他互动应用功能的视音频以及增值服务的IP电视媒介[4]。互联网电视一般由广电机构负责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用户终端管理,家电企业提供互联网电视终端,电信企业提供基础网络。互联网电视与IPTV的区别是,前者运行在公网的虚拟专网上,后者运行在城域网性质的专网上,互联网电视由国家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集成播控平台提供[5]。互联网电视是传统电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有线电视和IPTV采用的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用户捆绑的运营方式,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更具有开放性和吸引力,将更多的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技术主导商加入互联网电视阵营。互联网电视的终端包括互联网电视一体机、连接OTTTV机顶盒的普通电视机、PC、i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过去一年,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均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始大举推广互联网电视,国内的联想推出互联网概念电视,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接近2000万。
(5)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指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向手机、MP4、笔记本电脑等7英寸以下的小屏幕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的广播电视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通过广电自主研发的CMMB技术,向移动终端提供电视服务。与手机电视相比,拥有图像清晰度高、流畅度与用户数量无关、整体运营成本更低等传播优势,终端广泛,业务多样,但是互动性没有手机电视强。2009年,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建,负责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项目的投资,同时,中广传播集团与中国移动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CMMB功能的手机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支撑系统,它由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计费、结算、营业、账务和客户服务等部分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目前,移动多媒体(CMMB)发展迅速,覆盖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覆盖人口超过5亿人。中广传播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等联手搭建渠道、内容、运营为一体的CMMB全产业链,增强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吸引力。
(6)公共视听媒体
篇3
目前,在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与电影均在不同程度地引领着高品质数字设备的需求与发展趋向。比如,手持式TRX800就是一款深受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喜爱的操作方面、功能完备的高品质音频录制设备。尽管这款手持式TRX800价格不菲,但是将之用于广播电视的声音录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广播电视录音的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录音的品质。所以,在广播电视录音系统中,购买手持式TRX800,尽快投资巨大,但是可以很快回收成本和创造可观的利润。目前,人们越来越喜欢欣赏那种音频与图像结合在一起的音乐艺术作品。有趣的是当摄像机变得越来越小巧轻便,对灯光的需求越来越减弱的时候,音频设备一直保持着它几乎不变的大小和使用要求。它仍然需要被人藏在演员身上而不收录衣服产生的噪声。而将麦克风戴在演员头上,不仅会严重影响演员在表演时灵活地转动头部,还会严重影响摄影师对镜头的取景。由此,需要经验丰富的广播电视音频录制技术师录制演员演唱的音频轨道,否则,无法录制高品质的音频。通常情况下,在广播电视台中,音频录制部门的器材远远多于摄像部门的器材。不仅如此,录音师的年龄也往往比摄像师的年龄大。这是因为录音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而经验的积累是需要假以时日的。在广播电视台中,虽然很多年轻人因为具有一双捕捉最佳镜头的慧眼而可以自如地操作好摄像机,但却需要多年的学习才可以练就一对捕捉美妙声音的耳朵。即便当今的音频录制设备已经非常先进,但是,高科技音频设备是无法代替人对声音品质的辨别的。
二、广播电视领域如何更好地应用录音技术
1.二次调音
笔者曾经多次参加过广播电视的录、播节目工作。在此过程中,对音频的录制,我们一般采用二级调音技术。具体而言,就是在会议现场或者文艺演出现场安放一套调音设备,录音师负责调试、放大现场的声音。与此同时,录音师将一套已经混合好、调控好的电视节目音频输送到电视台转播中心的调音台,由转播中心的调音师进行二次调音。转播中心的调音师在接受到前级(即一级)调音台输送来的音频信号时,还可以对音频进行下列几个方面的综合处理:①加入表演现场的背景音频;②用现场吊挂话筒拾取音频信号等。值得一提的是,二级调音方式往往受到交流声的严重干扰,有时甚至因为交流声的干扰太大而导致无法录音。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样的音频系统是两套设备相互串联而成的系统,它们的电源地电位不一样,而音频输入输出端口又是电信号直接连接的。这样在2套系统之间由于地电位相差明显,抬高音频信号的数值,造成电流声出现。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几种方法:(1)使用4芯电缆与平衡接法进行音频录音高科技专业音频系统因为采用的是平衡法传输信号的音频录制技术,从而可以成功隔离外界的干扰噪声和有效屏蔽交流声干扰。不过,当信号线两端使用不同电源时,平衡法传输信号专业音频系统则无法隔离外界的噪音,有时甚至无法完成音频录制。这时,广播电视台的录音师则会采用四芯音频线录制音频,以此达到隔离外界声音的目的:4芯音频线里面每2根音频线组成1对,“双绞”的音频线可以再次消解串入音频的干扰交流脉冲。(2)屏蔽层单端接地广播电视台在录制音频时,如果采用单端接地,电位差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通常情况下,电缆两端电源接地点存在着很大的电位差,强大的电位差在回路中会产生强大的交流干扰,从而严重影响音频录制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采用单端接地,则可以将另一端电源输出信号设备与地面隔离。如此,电缆两端两个接地点的电位差就无法产生回路,交流声自然就无法产生了。
2.使用数字音频实时延时处理器
采用数字音频实时延时处理器录制音频的工作原理为:对音频数据的各种操作调节,必须利用计算机高速计算数据的能力来完成。通常情况下,数字音频实时延时处理器运用于广播电视音频录制的下列几个环节之中:(1)节目制作环节;(2)节目信息综合处理环节;(3)节目存储存环节和节目播出环节等。延时性与实时性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在处理同一件事物时,很难将二者同时使用。然而,在广播电视音频录制行业,延时性与实时性却常常可以共生共存。比如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播出的信号就具有实时性特征;但是,为了保证节目播出的质量,则需要延长播出的信号。比如在节目录播的过程中,其中出现了一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播出的内容,这时就需要利用延时的特性将这部分内容剪掉,保证节目能够正常播出。另外,还可以利用数字音频实时延时处理器对节目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这样可以使节目的存储占用更小的空间、更加方便。同时可以让受网络带宽限制无法正常播出的节目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正常播放。
3.录音师要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篇4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风格单一,创作队伍风气浮躁、人员急功近利,这类问题体现在制作风格方面,就表现为粗制滥造;电视编导对于电视新闻类节目缺乏宏观把握,对于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和风格不甚了解,而是喜欢闭门造车,使目前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在风格上都很难尽如人意。此外,从横向来看,一些电视台新闻节目缺乏创新,其基本形式和风格极为类似。例如,很多电视台所开办的“说新闻”栏目,按道理,“说新闻”栏目是一档能够非常自由和个性化的栏目,因为不同的主持人对新闻的解读不同,这类节目其实是有很大看点的。但是,很多地方电视台的“说新闻”节目却毫无特色,“说”不出自身的价值所在。
二、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对策
(1)拓宽新闻题材
有学者认为,电视新闻要走出“窄口化”的误区,将新闻视角从“小民生”转向“大民生”,拓展新闻报道的题材,即不仅关心百姓的个性生存状态,更要关心那些关乎百姓利益的更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问题。关注百姓话题并不意味着简单堆砌生活中的琐碎事物,也绝不是有闻必录或者单纯地还原事实。而是要求民生新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更加宏观的民生视角,既能够从国家大计中看到民生,也能够跳出个体民生的小圈子来看到国家大计。因此,对于电视新闻制作者而言,这就要求他们不仅学习和关注国家政策层面的东西,提高自身的政策解读能力,为电视新闻从“小民生”转向“大民生”做好准备。
(2)创新新闻内容
无论对于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而言,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的竞争力主要源于优质的新闻产品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例如,凤凰卫视等电视频道,就是以优质的新闻产品才在业内声名鹊起的。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模式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要与新媒体一争雄长,只能在内容方面大下功夫,为读者提供更加成熟和优质的新闻产品。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对传统媒体的信息转载和广告收入等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并未放开新媒体的采访权(部分国家级的大型新闻门户网站目前可少量申请记者证)。因此,新媒体仅仅还只是信息的传播者,而非信息的生产者。因此,新媒体想要获得优质的新闻产品,还是需要从根本上依靠传统媒体。例如,新媒体《今日头条》,其模式被称为“不生产新闻,只做新闻的搬运工”,其在2014年年底就因为未经许可搬运新闻而被追责。
(3)改变制作风格
篇5
关键词:自性;危机传播;现场直播;媒介矩阵
在新技术新媒体带来媒介生态革命性变革并构建出新的媒介矩阵的情况下,电视同以往相比,虽然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做出了诸般的调整适应和变革,但依然渐趋失去“第一媒体”、“媒介之王”的地位与影响力。它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表现出走向边缘化的趋势。
这一走向体现在现实实践中。就如胡智锋所说,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上升趋势面前,电视呈现出一个传统老大媒体的整体颓势。表现在:电视媒体的整体市场份额的下降、关注度的下降、内容的相对封闭,造成了全行业的困惑和焦虑。0针对这一状态,尹鸿曾形象地称2006年的电视是“软媒介”(乏力),2007年是“冷媒介”(不火)。
困惑和焦虑的电视在2008年却一扫颓势,重新展示出其独特的传播价值。这一年大事频发,电视媒体也大展身手,表现不俗。尤其是它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更凸现出其作为主流传播媒体的特有优势和不可取代性。512地震发生后,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矩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投入对这一重大灾难性事件的危机传播,为抗震救灾作出了不可忽视和难以取代的贡献。
媒介矩阵是共同存在的媒介相互联结的网络。。我们当下世界的媒介矩阵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构成。在这次整个媒介矩阵全力投入进行的危机传播中,无论是起到的作用还是获得的好评,电视媒体都是最突出的。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于5月21日到25日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72个受众样本的调查表明:53.23%的中国民众是通过电视第一时间得知汶川地震消息的.汶川地震发生后,95.37%的民众通过电视了解相关信息.接触各类媒体时间最长的是电视,平均每天为270.2分钟,81.95%的民众认为电视是了解地震相关信息最重要的媒体,81.78的民众收看了CCTVI,37.65的民众收看了灾区频道——四川卫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于5月22—27日期间,就抗震救灾话题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个地市2648位城乡居民进行的电话调查表明:91.4%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其中39.8%的公众认为这次电视报道完全能满足自己的要求,51.6%认为基本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在这次危机传播过程中。电视具有启发性的逆转式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得以去思考并认识,在新的媒介生态情境下,在新的媒体矩阵布局中,电视拥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具有哪些不可取代的性质,什么才是电视媒体自体的规定性,即电视媒体的自性(self-existence)。
一、危机、媒体、现代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风险化时代,我们置身的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特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常态。风险社会不仅是现代性的直接后果.也成为了对现代性困境的总体性表达。
现代媒体也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动力机制就来自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它们的重新组合,”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依赖于“象征标志”,即现代传媒的产生。现代传媒“使时间意义上的在场与空间意义上的在场分离开来”。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传媒可以是“镜”与“灯”。是社会文化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认知系统。它不仅源于现代性,也能有效地促使人们反思和修正现代性。
现代性催发了风险的常态性存在,作为风险具体体现的危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事故、危害或灾难的形态呈现。它们共同具有的特点是。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威胁性和潜在损害性等。危机传播就是在具有上述特点的危机状态下进行的信息传播。
在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现代传媒系统都会行动起来发挥他们的功用,进行危机传播。
二、现代媒介矩阵中的电视
媒介矩阵是共同存在的媒介相互联结的网络,不同类型的媒介常常是高度地内部相关。这些不同类型的媒介在演化过程中历时地先后产生发展,又共时地处在由它们竞合所产生的媒介生态中。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描述媒介演化的过程,并认为媒介演化趋势是对媒介和技术存在前的传播手段更加全面的复制。媒介越来越不象媒介,而是更像生活(Live)。莱文森认为人类利用媒介尽可能地重建“自然”与“符合人性”的传播手段,同时克服了传播的前技术限制(缺少永久的记录,不可能远距离看和说,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点,等等)。早期形式的媒介为了克服空间或时间限制,最初放弃了“真实世界”的某些方面。媒介的后继形式又再次捕捉自然传播的各个方面。从媒介演化的过程和特征看。电视作为典型的现代传播媒介,处于媒介演化进程中的相对优越位置。它一直具有即刻进行视觉和听觉报道的潜力。因此.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期望电视能利用这种潜力。
在危机传播中,媒介矩阵中的不同媒体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在携手合作的前提下,充分地开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传播中形成竞争的态势。危机中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三类:1.关于危机的一般信息需求;2.危机中的个人信息需求。如寻求关于危机地区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等状况的信息;3.关于如何消除危机的信息需求,如雪灾中要求司机绕行以及动员公众救灾的信息等。一般认为,对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的危机传播媒介。如大众媒介一般用来满足第1和第3类需求,而电话和手机等个人媒介一般用来以上第2类需求。这种分工合作和同场竞争是在适应危机传播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
虽然凭借媒介演化的成果和优势电视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具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体也都将有关灾情几乎进行着全方位的“直播”,甚至新媒体如互联网上WEB2.0的即时反应、互相纠缠、复合印证以及结构性的信息提纯能力也使其微内容、微价值的聚合力量得到彰显。而在灾难的报道中,检讨制度缺失和举措失当这方面,平面媒体做得比电视媒体更加深人。
但无论我们横向从危机传播中组成媒介矩阵的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性表现,还是纵向从电视媒体自身由走向边缘到重回中心,都无法否认电视媒体认识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遏制住在新媒体挤压下的颓势,重新认识和展现了其自身的不可取代性。
从媒介演变的进程来看,电视媒体此前出现颓势不是偶然的。自1925年电视技术被发明。1936年电视事业诞生以来,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在制作和播出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以至使其不断地处于“再发明”的状态中.但直到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前,电视都以拥有影音兼备的电子传媒的性质占据着传媒王国的王者地位。由于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体系的网络媒体具有快捷便利、形象直观、互动性强等特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把网络媒体作为新闻来源的人正在增加.网民在网上浏览新闻的时间也在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民减少了与传统媒体的接触。美国一家公司调查显示,在因特网用户中,比以前减少了读报、看杂志、看电视时间的人分别达15%、20%和25%。作为传播媒体,电视存在的根基是拥有受众,但新媒体这种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大有撼动电视存在根基的可能性。
三、危机传播中电视媒体自性的凸现
重大突发性事件以突如其来的方式像闪电撕裂天空.将危机推到社会前台。也展示出风险社会的底色。紧急时刻,电视媒体以其迅速敏捷的反应映证了约书亚-梅洛维茨的一段论述:(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已经开始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广播”世界。但这种改变并没有破坏媒介(如电视)在同一时刻将数百万人吸引到同一事件的能力。0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电视媒体就行动起来.成都电视台的SNG车与地震两小时后到到都江堰剧院中学营救现场,成都电视台6个频道全部中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采用SNG系统24小时并机直播;央视新闻频道也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小时中断正常节目,直播《关注汶川地震》。截至2008年5月24日晚,抗震救灾报道直播节目总时长达1034小时.仅5月12日至21日,就有10.3亿电视观众收看了央视抗震救灾直播报道。
由此,电视媒体将自己独特优势激发和展现了出来。现场直播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做到采访报道、制作播出、接收观看同步进行,具有消除时空、实时体验的巨大力量和全覆盖性、共时性和情感诉求的超越其他媒介的能力。
电视能做到这一点,和它具有高科技的特征密不可分。即使是在网络传播时代,电视也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电视节目的采、编、播等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很高的科技含量,体现着高度发达的科技,能为人们提供从来没有过的辽阔视野与多方位的参照系数。电视可以通过画面与声音双通道的信息辐射,凭借每秒30万千米的传播速度,使信息传输突破时空制约,基本上能做到与事件同步。在荧屏上展示正在进行和发生的事务。双向中继采访、现场切换、临时插播、现场采访和电视特技等电视手法的采用,又不断丰富电视表现形式,扩大传播领域。在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下,作为一种大信息容量的动态传播媒介,电视能够并且已经全方位地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此过程中,它凸现出其最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实时的现场再现功能。这一功能使得它能在荧屏上即时再现人类感知所不及之处的场景。
但问题是,基于网络视频和网络传输技术的网络直播似乎也能在电视媒体最为核心的优势领域进行竞争。在近来世界上发生的很多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场域,我们都能看到网络直播的参与。网络视频本身也以其与电视同样的声画兼备的特点在蚕食着电视多年来形成的领地。
网络媒体在媒介演进的进程中固然已吸收容纳了在它之前出现的诸多媒介的特点和优势,但是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直播领域,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在以下几个方面仍不能和电视媒体相比,更不能完全取代电视:
在技术成熟程度所决定的编码和解码方面,目前的带宽水平使得网络视频在清晰度上和电视声画还无法相比:
在接受的方式上,以被动接收而不是主动搜寻甚至双向互动为特点的电视,在危机传播中仍有着进行动员、全面快捷、设置议程等优势。和网络相比,电视在接触的容易度上门槛更低,电子图像和声音是将自己注入到人们的环境中,接受讯息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并且,经电视编码的成千上万条讯息可以用同一个接收器(电视接收器)同时获取。一旦电子媒介进入家中,讯息就能无差错地持续地流入。电视机共享的论坛由是能成为一个宣布和确认“现实”事件的场所,并且完成信息的大规模共享。所以梅洛维茨说,电视作为新的公共领域的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为人类提供了最大范围的同时获取讯息的渠道。这是人类从未体验过的;
篇6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欣慰;现状;问题;转型
一、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境况进行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媒介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形式的媒介在技术、管理以及服务等不同的领域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新媒体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向着科技化的方向转变对传统型媒体造成的冲击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使传统型媒介固有的格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在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当今时代之下,以互联网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正在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经由上文中的相关分析可以得知,因为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型媒介固有的格局发生了转变,在固有的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电视新闻面临着来自各种各样的新媒体的挑战,最终就形成了电视新闻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个状况。
二、对新媒体时代之下电视新闻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展开一定程度的分析
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平台的多样化,在媒介产品多样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使受众所提出的不同的要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在新媒体时代所产生的影响之下,信息消费者所能够进行选择的媒体已经逐渐的转变成了层次相对来说比较繁复的媒体链,报纸、社交网站以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媒体都在其所包含的范围之内。这个新媒体链已经将电视新闻放置到了全媒体新闻供应体系所包含的范畴之内。反过来去看传统形式的电视新闻,因为制作程序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再加上体制层面的相关因素造成的影响,传统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是远远没有网络新闻的时效性强的,甚至有的时候还不如广播的时效性强,其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相较于网络、广播和微信来说就更差了,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所提出的要求。各种形式的新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使传统形式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逐步的减少。
三、对新媒体时代之下电视新闻所应当走向的转型道路进行分析
当今情况之下,在新媒体时代之中电视新闻走向转型的道路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一方面是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产生的必然结果,另一个方面是新媒体时代之下满足电视新闻受众所提出的新要求的结果。
第一个方面:受众开发和潜力挖掘。在网络时代之下,时间差距这个问题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各种类型的媒体基本上都是在共享新闻信息资源的,相互之间的竞争所注重的已经不再是独家新闻了,而是在于拥有一定程度独特性的开发和配置。针对新闻信息展开的深度开发相关工作,是需要将受众所提出的要求,媒介自身所占据的位置以及媒介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作为根据的,遵循着事物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的自身旋律去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站在拥有一定程度独特性的角度上使用独到的方法将新闻的本质和内涵呈现出来,使信息拥有更加明确的针对性和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使用价值,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成为电视新闻的受众。
第二个方面,电视新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构建互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强的传播模式。根传统媒介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比较的话,新媒体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势就是它的互动性。传统媒体应当在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对新媒体所具有的互动优势进行借鉴,从而使自身所秉承着的经营理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因为技术层面相关因素带来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的电视新闻节目具有的互动性都不能够满足人们所提出来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构建出来一个全新的“全互动”传播模式,主要就是通过传受互动、受众之间的互动以及人机之间的互动来构建“社区”形式的新闻传播模式。处于直播状态之中的电视新闻应当供应新闻事件或者新闻话题,受众可以以自己的喜好为依据来对电视新闻进行选择,并且可以和其他的正在观看电视新闻的受众展开一定程度的相互交流,使电视新闻所具有的互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媒体向着国际化的方向转变,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已经在当今时代之下成为了一种潮流。在这个大融合时代潮流影响之下,具有一定程度独立性的存在是没有办法得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的。和新媒体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电视新闻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的必然选择。电视新闻不应当在沉浸在以往所取得的荣誉之中,要在转型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以便于能够满足新媒体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从而在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再次取得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王静丹. 浅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转型之路[J]. 西部广播电视,2014,19:38-39.
篇7
1.1多媒体在实训操作演示中的应用
实训教学环节都是通过操作演示来完成的。通常每一项操作技能的训练都是由教师操作演示完再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传统实训教学在操作演示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或受到仪器设备等限制演示操作不方便。比如手工焊接技术训练,教师在给学生演示焊接步骤时,由于锡焊对焊接时间有要求,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s~3s之间。在短时间完成焊接并进行讲解,学生很难记清具体操作要点。在判断标准焊点和不良焊点产生的原因时,由于焊点体积小,学生看不清焊点的细节,达不到良好的演示效果。又如静态调试的演示,因为电子元器件与焊点分别在电路板的两边,学生很难看清详细的测试步骤。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实际电路或焊点用大屏幕投影,将演示的局部进行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内容。通过录制视频剪辑做成分解动作使学生清晰地记住正确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利用3D制作软件展示电路的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电路原理和故障。通过运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视频缩短了实际操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实训教学更简单、直观。多媒体应用使实训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有如身临其境,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仪器仪表的调试和使用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传统实训课在讲解仪器仪表调试方法的时候,由于仪器仪表面板上的按钮复杂,有些按钮标记字体偏小,学生很难看清按钮的功能。操作步骤稍微复杂些学生就很难记住正确的调试和使用方法。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投影播放演示,或利用数码相机将仪器仪表的面板拍下来,使用软件做成动画,按照安排好的步骤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大屏幕上看清面板上的标记,还可以通过反复看动画记住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对仪器仪表调节过程有个形象、直观的了解。使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容易观察到调节的细节,使操作步骤易于掌握。而利用软件动画模拟仪器仪表的调节过程,可以很好地展示仪器仪表的操作过程。反复演示即突破实训条件的限制,又可节约大量的实训设备的消耗。多媒体教学不但更直观,还能突破实训硬件的条件限制,节约材料和仪器仪表的磨损。
1.2多媒体在实训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训过程的理论讲解部分,教师的板书占用了大量时间,抽象的理论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时不但不用浪费时间书写,还能利用多媒体软件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实物模拟演示出来。学生在听理论讲解的同时可以看到实际电路是如何工作的。这就避免了单一讲授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备课时提前制作好教学课件,在实训理论讲解时打开投影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把相应的理论讲解描述清楚。不但快捷方便、新颖有趣,同时还消除了学生长期听理论课的疲劳感。传统实训课分析电路原理时需要在黑板上画复杂的原理图,画图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即便使用挂图,用不了几次就破旧不堪了,在制作挂图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材料。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些原理图都可以使用CAD绘图软件在电脑里绘制完成,也可以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直接拍摄后保存到电脑里。原理图等资料只要在电脑上绘制完一次就可以永久保存,并可以反复使用。上课时使用投影给同学们展示原理图,节约了大量的画图时间和材料。使用图形和动画进行原理分析,可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如在进行电路原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改变来指示电流的流向,显示电流通过时元器件是如何工作的。软件模拟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电路工作过程,如果一次没看清还可以反复演示直到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分析电路工作原理可以使抽象的论理更加直观。
1.3资源网络化是实训教学发展的趋势
教师可以用网络视频,把工厂电子装配过程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展示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电子产品的发展非常迅速,传统实训所涉及的产品、仪器、材料很多都脱离了实际应用。学生走出校门会发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过于陈旧,甚至有些早已过时。使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查询元器件的最新信息,了解到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行业最前沿的动态和资讯。网络上有很多可共享的教学资源,根据实际需要下载相应资源并加以利用,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把制作精良的资源传到网上供其它教师使用,实现共享教学资源。
2多媒体在实训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1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实训教学中已应用了多种媒体技术,教学效果较之以前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问题,主要如下:1)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课件的质量还应加强。多媒体制作技术与效果在某些方面还达不到与真实训练相同的效果,并且制作方式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使用不够统一。多媒体应用到实训教学中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在从传统实训教学向多媒体实训教学的转变过程中要做大量的工作。大量的图片、声音、文件、视频需要逐步完善,大量的课件需要制作。在这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导致同一个实训,有多个版本的教学课件,在使用多媒体时其操作方法与过程,有很大差别,从而难以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3)注意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实训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就会忽视实训教学本身的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实训教学,学生总在虚拟的条件下进行,就会造成学生对实际操作训练和对虚拟操作训练的混淆。因此,不能过分地强调多媒体的实训教学作用,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对实训教学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辅助手段。4)多媒体实训室不够完善。现在的实训室没有配备完整的多媒体设备。
2.2改进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课件制作多样化。除了使用传统的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外,还可以使用Flash、3DMAX等动画制作技术,利用平面动画技术交互式、影音、图像结合等特点,教授实训的理论、所需的技术及应掌握的知识点,用三维图像全方位展示电子器件,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2)统一多媒体使用标准。随着对电子实训教学研究的不断总结与更新,通过上述辅助课件的制作,将多位教师在多媒体实训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去芜存精,制定完成统一的多媒体教学标准。既在完成一套多媒体辅助课件系统的基础上,使得教学与实践比例2:3。如:在“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单元中,用3D动画展示元器件的形状,用Flas演示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占本单元内容的2/5,在真实环境下,实际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等操作占本单元内容的3/5。3)加大对多媒体实训教室的投入力度。对现有实训室进行改造,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在硬件方面除了配备高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外,还要加大高质量的投影仪和数码图像声音采集设备的投入。
3总结
篇8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手段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变的真理,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图像等,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例如《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文中的寓意,而这个寓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又是教学上的难点,上课时,可以先出示一场动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宝剑从船上掉进水里,船开走而落入水中的宝剑却没有随船走动,船靠岸后,仍从船舷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宝剑,显然是捞不到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轻易地就领会了课文的寓意: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看待事情,而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问题,像这样深刻的哲理,如果不借助多媒体动画,小学生是很难学懂的。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以景激情,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二、激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能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于是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例如《题西林壁》这首诗,在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岭”、“峰”的直观现象,教师用课件出示相关的两张图片,展示了庐山两种不同的现象:从正面看,它是一道峭拔的险峰;从侧面看,它是一堵逶迤的山岭。学生从画面具体形象的感受中,不仅明白了“岭”、“峰”两种不同的概念,而且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印象也不同。在讲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诗时,老师又适时出示一张图片,展示出诗的情景,创设了诗的意境:因为“我”置身于庐山中间,处在群山环抱之中,不能不受到它的限制和影响,看到的都是些片面的东西,因而对于它的整体,反而无法弄清楚。一张具体形象的图片,加深了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进而领悟了诗人所提出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哲理。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快乐中学知识”的目的。
三、模拟真实环境,情感体验
世间万物,情最动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非常的丰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做技术上的分析,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阐述一件事物,往往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这样效果不佳,但如果制作图形或动画,其效果会好很多。例如《长城》这课,在长城的全景图上,制作动画,让蜿蜒曲折的长城与龙的图像重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长城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这就是在虚拟课文情境上的独特作用,让学生体验情感。
四、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认知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提供学习资源,电影片断或音乐,相关的影像资料,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渲染气氛,使生词或短语、语法教学不再枯燥,将知识有难化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感悟、品味语言,能丰富教学资源并拓展了师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将词语的含义与画面相结合,活学活用。例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通过周瑜的话出现的,这是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学生很难体会其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借箭过程当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重点学习借箭的經过,同时配合使用复合投影片,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讲“去借箭时”,推上底片。投影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受箭时”,放下复合片,呈现的是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把投影片翻过来映出,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
五、提升情感,回味无穷
篇9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装;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无论是对煤矿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对能源的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煤矿机电设备安装创新是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特殊性和精密型对安装质量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创新,才能在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安装手段,确保对煤矿企业的生产质量、煤炭产能、安全生产、采掘成本产生积极的影响,使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成为煤矿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推动力。
一、我国煤矿机电安装工程的特征
1、多样性
在机械化程度日益增高的今天,煤矿安装工程中涉及的机械品种、类型以及生产流程各不相同。商家看重机械生产这个商机,多个商家生产同一个机械的不同类型,导致市面上机械商品种类繁多,而且这些机械商品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从事煤矿机电安装工程的人员具备多方面技能,必须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
2、规模依附于行业发展
工业领域的规模决定机电安装工程的规模。由于机电安装工程主要运用于工业生产中,只有保证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机电安装才能得到持久地发展。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迅速,造就了我国工业领域规模的日益壮大,而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工业产业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工业领域中引进机械化产物,机电安装工程也随着这种需求日益扩大,机电安装工程的规模也随之日趋扩大。
3、施工量大,技术要求高
煤矿生产工业化的属性决定了煤矿生产所需劳动力的庞大,人工劳动力已经不能满足煤矿产业的需求,机械化工程的投入,能使煤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节约了煤矿产业在人力上的耗费。因此,机械化工程成为了煤矿生产的主要劳动力。煤矿生产是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其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为保障在安全环境下保持生产顺畅,必须保证煤矿生产中的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量大,而要保障机械能长期有效工作,就要求施工时的装配技术、检测方法相对较高,能够适应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需要。
4、技术更新较快
我国科技水平发展相当之快,改革开放以后又不断引进西方高科技术,这种环境就满足了煤矿生产中对生产效率的要求。在煤矿生产中,经常更新设备,引进高配置、功能强的设备取代旧装备,能够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功能不断增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在这种设备更新极快的环境下,造就了煤矿生产中涉及的机电安装技术较为高,并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二、浅析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1、煤矿机电安装从业人员的素质低,安装技术相对薄弱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煤矿机电的安装已逐步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因此,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的煤矿机电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整个安装队伍的素质偏低,所拥有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不能完全掌握煤矿机电现代化的安装技术和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煤矿机电安装的质量,导致煤矿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此外,煤矿企业缺乏煤矿机电安装的专业技术人才,没有重视高学历和有经验的技术人才的引进。
2、在煤矿机电安装前,没有合理的规划和调度
煤矿机电安装是一项要求技术高,安装精细的工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缺乏煤矿机电安装专业人才,在煤矿机电的安装过程中,安装的施工人员完全依据个人的经验,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规章制度来指导。煤矿机电安装队伍的知识水平低,对于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煤矿机电安装技术和产品说明,不能完全的掌握与理解,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差错,直接影响煤矿机电的正常运行。同时,在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除了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的科学调度也很重要。在我国,由于管理人员的忽视煤矿机电安装前的调度问题,直接导致安装施工人员之间的合作不协调,降低了施工安装工作的效率和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煤矿机电安装部门与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
煤矿机电安装是介于土建工作和煤矿生产之间的一个环节,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因此,在煤矿机电工作安装中,必须做好与土建部门的沟通,使二者的信息达到一致,保证煤矿机电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确保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煤矿机电安装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煤矿机电安装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煤矿机电安装是一项专业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工作,因此,对于其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高,煤矿机电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要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掌握煤矿机电的各种参数,熟悉机电设备的产品说明和性能,了解机电设备的安装要求和核心技术,在正式安装前,做到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心中有数,保证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此外,在煤矿机电安装中,除了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大力度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保证煤矿机电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
2、掌握先进的机电安装技术,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水平
采用先进的机电安装技术是确保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另一条路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在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采用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必然会为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安装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安装技术水平是确保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基础。煤矿机电安装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煤矿机电的安装不仅要求机电安装队伍具备较高的机电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机电安装操作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机电安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能够掌握机电设备的技术性能,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安装要求、产品说明、关键部位、核心技术和安装质量标准等必须有一定的了解。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创新水平,如果没有高超的安装技术水平,煤矿机电安装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必须在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上狠下功夫,采取得力措施,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技术水平,只有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持煤矿生产的高效益。
3、认真做好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方案制定、技术方案的论证和优化
在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前,就要充分论证安装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认真对照煤矿机电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机电设备安装的技术性要求有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结合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特点研究和制定科学的安装施工方案,并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论证,优选出最合理的安装施工方案。
结束语
确保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质量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为煤矿企业实现生产的现代化、科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建,纪辉.试论煤矿机电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风.2012,(01):156
篇10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黄淮学院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特点,基本构建了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以下结合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经验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和课程论文3个环节。开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
课内实训即以案例教学、项目模拟等方式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其内容应包括摄影摄像基础技能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训练、非线性编辑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技能训练、播音与主持技能训练、广播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纪录片制作技能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分配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训的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实训要由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或具有地方媒体实战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指导教师,以便帮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后,结合具体课程进行的开放性创作实践,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现,主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例如,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作实践,可由业界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深入社会进行新闻采访,再通过稿件编写等对采访素材的后期加工训练,使学生熟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制播流程;对于电视编辑创作实践,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确定选题,再进行专题创作,从而使学生熟悉电视编辑制作的环节,提高摄像水平,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具备一定的电视作品创作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实践,重点应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栏目与节目策划、脚本编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践,可在业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策划广播电视栏目并写出脚本,进而结合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节目创作,在节目制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节目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综合创作能力;对于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电视广告创作实践,重点应在以前各项训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纪录片及电视广告创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纪录片创作和电视广告制作的综合能力。
3.课程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课程论文应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内实训、课程实践等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课内实训和课程实践的效果,并为大四时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毕业)综合训练和毕业实习。实习实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1.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培养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到地方媒体、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听取业界人士的实践工作讲座;二是邀请知名教授和业界专家做专业认知报告及咨询指导等。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增强对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感性认识,了解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感受业界专家的专业精神,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提高专业认知实习的效果,应要求学生及时撰写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指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工作,从而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加深专业认知,建立初步的职业观,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定位,并明确自身的不足,增强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3.专业(毕业)综合训练
专业(毕业)综合训练一般在第四学年进行,是对前三年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综合检验。开展专业(毕业)综合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好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让学生深入省内外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实岗锻炼,并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有效地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三)课外社会实践
课外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等。寒暑假社会实践,即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深入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回报社会。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
(1)专业赛事。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战模拟演练机会,深受高校、业界与学生欢迎。开展学科专业竞赛,关键在于赛事的举办目的与组织运作方式。第一,学科专业赛事应与专业课程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例如,DV大赛应与剧本创作、摄影摄像艺术、导演基础、影视短片制作等课程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影视策划、创意、剧本撰写、导演、拍摄、剪辑等方面的能力;广告大赛应与广告策划与创意、电视广告制作等课程教学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等方面的能力。第二,应建立固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并安排充裕的指导时间。第三,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与奖励细则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2)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在学生专业社团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并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例如,黄淮学院非常影视社、主持人协会、方舟文学社、青竹话剧社、吟诵协会等专业社团的学生,通过参与入驻该校创新创业园的驻马店电视台文艺中心、驻马店新闻网、驻马店手机报的栏目运作与节目制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3)实题项目运作,即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社会的实题项目运作,实题实做。在实题项目运作中,应根据需要组建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应尽量包含不同年级的学生。(四)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尽量做到:突出应用,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实题实做,杜绝抄袭和假大空现象,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研精神。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围绕专业建设的要求,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具体讲,应有计划地引进专业教师,并选派专职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到媒体顶岗锻炼等方式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应积极邀请媒体界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主动聘请他们做专业实务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培养一批专业建设急需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并组建专业核心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媒介技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建设。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既要注重高端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引进高性能先进设备,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应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尤其要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需加强与高校周边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的合作,通过合作发展联盟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要推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将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电视台等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三)强化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中,应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行教学内容开放、师生交流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项目带动的实地现场教学;应完善考试考核方案,注重过程管理,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实践的态度、实践能力及其提高情况、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等。
(四)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