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用法范文

时间:2023-03-26 17:0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法用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法用法

篇1

在法制的蓝天下,我们从一群羽毛未丰满的小鸟,渐渐长成了可以翱翔于蓝天的雄鹰。

我们面对的世界,有鲜花也有野草有阳光灿烂,也有黑暗阴霾;有携手同歌,也有拼搏竞争;在我们渴求知识,崇尚善良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从而出现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可怕行为。

走在大街上,随时都可以看见有不法车辆乱闯红灯。有些人明明知道“宁停三分,勿抢一秒”,可是他们心存侥幸,认为不会有事的,从而忽略了安全和法规的重要性。然而,正是这样的疏忽和大意时刻威胁着大家的生命安全;也正是这样的疏忽和大意,使他们一错再错,最终铸成大错,使多少家庭因此而支离破碎、承受痛苦!

青少年时代是意识最脆弱的时候,在我们上思品课的时候,老师多次说过:在众多犯罪的青少年中,大多数是因为抵抗不了诱惑,以及自己没有培养出一种坚韧的心理才走上了不归路,所以我提醒大家在社交方面一定要注意??”这是发自于老师内心的呼吁,也是对我们最有益的忠告。

在我们的身边,有人会随手拿走同学的笔,给同学乱起污辱性绰号,为一点点小事动手动脚、不尊重老师;更有甚者,说脏话,无故旷课,玩游戏,还故意破坏公物,这些行为都是违纪甚至是违法的。做为一名小学生,在遵纪守法方面,我们能做什么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体统。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同学都能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篇2

一、深化思想认识,在增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内动力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上的到位,才有行动上的自觉。从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现状来分析,既有值得肯定的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思想认识有偏差,“我要学”的自觉性不高,依法办事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此,要从深化认识入手,解决内动力问题。首先要引导公务员认识到学法用法是落实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本质上讲,依法行政是新时期如何按照党的根本宗旨,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群众、政府管理与市场经济机制、行政公权与人民大众私权的关系问题。作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务员,要真正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依法行政的具体工作中,就必须学法、懂法、守法,强化为国执法、为民执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处理各种矛盾中坚持依法公正、公开、公平,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引导公务员认识到学法用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胡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市委杨书记强调,无锡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可见,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作为公务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才能履行职责,干好工作。从当前社会矛盾的性质来看,虽然大多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如果不能及时依法处理和妥善解决,就可能使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转化成为有组织的、严重的、群体性的对抗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宁。所以,我们要站在维护社会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的层面上来思考,努力创造自觉学法用法、严格依法行政的良好局面。第三要引导公务员认识到学法用法是促进和维护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大量实践表明,改革开放要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序运行、健康发展,需要法律的调控、规范和保障,需要广大公务员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转变哪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行政方式和管理模式,学会运

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处理经济事务,协调各种矛盾,自觉依法行政。同时,公务员在履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职责中,可以更好地运用

法律武器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第四要

引导公务员认识到学法用法是提升行政机关形象的重要举措。行政机关直接面对社会和公众,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普通百姓,作为公务

员,你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更是代表一级政府、反映一个部门的整体形象,依法办事的水平关系到行政机关的声誉,

依法办事的结果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利益。所以,公务员一定要强化学法用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牢固树立权力

就是责任、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防止和克服由于不懂法、不守法带来的“越位、错位、缺位”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发生,以

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机关的威信,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严格落实制度,在增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约束力上下功夫。

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强制性。经过20 年的普法宣传教育,从中央到地方都创建了一系列管用的制度,对推动全民普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人大加强对拟用干部任前的法律知识考试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真正做到不懂法者不为官;组织人事部门建立起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档案,把学法作为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有的单位把公务员学法列入年度工作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全程跟踪考核;还有的定期组织检查考评,及时通报情况等等。对于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一以贯之地坚持抓下去,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公务员学法用法落实。针对以往的经验教训,这里着重强调两项制度。

(一)严格考核制度。现在有的单位、部门虽说建立了公务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但执行过程中不够认真严格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上级提出要求了考一考,领导想起来了考一考,比较随意,缺乏规范性。为此,一定要针对本单位公务员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除上级或主管法制宣传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外,各单位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考试,做到全员参加、全程监控、严肃认真,并建立档案做好登记。 (二)要严格奖惩制度。实践证明,把奖惩机制贯穿公务员学法用法全过程,做到学法用法的优劣与公务员的奖惩结合起来,与公务员评功评奖、晋职晋级相挂钩,是一种很必要也很管用的办法和手段,关键在于落实起来是否“顶真”,不搞“下不为例”。如果坚持做到真奖真罚,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只能是当口号喊、当标签贴的形式主义东西。因此,奖惩严明是促进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深入的有力措施之一。

三、狠抓领导干部,在增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带动力上下功夫。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总结这几年学法用法的经验做法得出,哪个单位领导重视、模范作用发挥好,哪个单位的普法工作就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反之就流于形式走过场。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带头学法用法,以实际行动带动大家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一是要带头学。有的领导干部对学法不感兴趣,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往往以工作忙、事情多作借口,要么经常不参加法制教育,要么仅仅报个到、登个记,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被动应付;还有的喊起来响当当,做起来静悄悄,表里不一,极大地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身体力行带好头、作好表率。二是要带头讲。建立落实领导干部讲课制度,除上级安排法制讲座外,各党委、党组成员每年至少要上一次课、讲一次法。这样做既能促使领导干部本身认真学习、钻心备课,又能调动大家学法的热情。三是要带头考。领导干部不能只当考官不当学员,要放下架子、一视同仁参加法律知识考试;要克服让人替考、叫人的弄虚作假行为,经得起群众的监督,做自觉学法用法的模范。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六五”普法规划和决议为实际指导。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宣传宪法和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依法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为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围绕全县大局,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学法用法。进一步增强农民、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依法处事观念;进一步增强村级“两委”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为保障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围绕我县“六五”普法规划、服务大局。引导农民群众依法处理矛盾纠纷。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着力培养农民自身法律素质、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民。

(三)坚持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民学法用法,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四)坚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形式,努力提高农民学法用法的实效性。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结合我局实际,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施教,努力提高农民学法的积极性。

四、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二)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

(三)深入学习宣传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深入学习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五、工作措施

开展农民学法用法工作,应注重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善于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推进、深化。

(一)开展一系列“法律是进乡村”活动。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以宣传书刊、宣传画、宣传车等方式为农民学法用法提供服务。

(二)新创一批“民主法治村”。通过创建活动,完善村民学法用法的观念和水平;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机制;结合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及时化解农村各种矛盾和纠纷,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组织轮训一次村级“两委”干部。由镇组织村级“两委”干部,在2013年内组织一到两次,重点学习与农村相关、密切的法律法规,课时不少于2天,增强其自身的法治能力,为农民学法用法的带头人。“六五”普法期间要实现每个村委“两委”干部中培养一名熟悉法律知识的法律宣传骨干。

(四)打造一支农村法制宣传队伍。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法制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法律业务水平和宣传演讲水平。

(五)拓展一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陈地。加强各村法制宣传教育陈地建设的投入。力争在“六五”普法期间做到每个村委有一套完善的普法制度、一名法律顾问、一个法制宣传栏、每户一本法制宣传,一“法律明白人”。

(六)推出一批农村法制宣传节目(栏)。结合农村制作一批农村法制宣传节目(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

(七)完善一套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度。镇各单位、各村委在健全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普法依法治理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年度和阶段性考核工作。

(八)培养和推广一批农民学法用法典型。镇各单位、各村委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农村,注意发现、培养和树立农民学法用法典型,及时推广经验,调动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推动农民学法用法工作。

(九)推荐和表彰一批农民学法用法先进。各单位、各村委要大力表彰开展农民学法用法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向上级推荐。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单位、各村要高度重视农民学法用法工作,作为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摆上生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障农民学法用法经费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二)各负其责,层层落实,齐抓共管。以镇组织办为主,司法所、民政办、农业办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做好农民学法用法工作。

篇4

一、抓领导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习水县委、县政府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执行责任、考核和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对“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实行责任追究,签订“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了部门分工,强化了责任,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把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作为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占一定分值;由县委副书记专抓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从而增强了办事机构组织协调工作的权威和效率,促进了县委、县政府总揽作用的发挥。

二、抓关健抓实效,创新学法用法机制。

1、抓领导干部学法,为实现全社会法治化管理奠定基础。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素质考查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目前,县人大任命领导干部都实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对一般公职人员,继续推进普法合格证制度,并将此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和提拔使用挂钩。三年来,每年统一组织近1XX余名公职人员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同时,组织和推动司(执)法人员岗位学法的经常化、制度化,XX年至2010年,全县每年都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岗位学法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进行脱产培训。三年来,我县共征订或免费发放《“五五”普法干部读本》、《干部学法用法登记证》XX0多册(本),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100%,合格率98%,学法用法受教育面100%。

2、抓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深入开展以“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为载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从XX年11月开始至2010年5月,由教育局、县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团县委、依法治县办联合开展的“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县每年都有40000多名师生参与听讲和讨论,效果明显。2010年在加强“送法进校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县各中小学师生征订《青少年法制教育教学参考》3500多册,荣获遵义市教育局、司法局、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表彰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三年来,共为青少年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悬挂横幅、宣传标语328条,送法进校园289次,观看法制电影15场次,受教育12万多人次。

3、抓农民和农民工学法用法,加强农村制宣传教育。XX年年6月,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编写了《习水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5000多册发放到农村干部手中;XX年年8月,由依法治县办牵头,县宣传部、县文化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39家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在县城五星街至新华桥设立咨询台,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知识读物、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农民和农民工学法用法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10年2月,县司法局、县委宣传部、县工会、县妇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二郎乡等六家单位在二郎乡政府开展一场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型法制文艺演出宣传活动;2010年1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抓好法制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为农民工依法维权奠定了基础。2010年5月结合开展法制巡回宣讲活动,组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宣讲142次,受教育35000多人次。几年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征订或编印《习水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农民工维权手册》4万多册,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600台次,受教育群众达49万余人次。

三、抓服务抓载体,提升学法用法水平。

1、抓社会环境综合整治,服务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010年4月份开展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以来,习水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抓好宣传发动、督促检查等工作。一是组建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开展宣传工作。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制作宣传光碟,组建“习水县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车”在县城和乡镇围绕工作动态和工作安排布置进行宣传发动,共出动宣传车386台次。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咨询活动。4月18日,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组织依法治县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58家235名工作人员在县城开展以法制宣传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XX0余份,宣传手册XX多本,展出展板60多块、挂图与图片达400多张,受教育人数达8000多人次。三是精心安排、指导抓好社会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发动工作。各单位书写、制作悬挂永久性标语70多条,制作宣传专栏15块。四是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牵头在县城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修建法制宣传栏。五是在县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上张贴车身法制宣传标语200多条,增强宣传效果。六是在县城主要位置制作大型法制宣传标语牌5块400多平方米,在乡镇公路沿线制作大型宣传标语牌11块100多平方米。

篇5

酒店英语作为酒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从事酒店工作所需的实用英语技能的课程。酒店英语如何应对新形势的需求,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毕业生,成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专酒店英语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词汇量不足,学习效率低,英语学习存在畏难心理。这要求我们要采用一种更适合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合理、自然、恰当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际情境的模拟演练,使学生从中学习,更快更牢固地接受学习内容。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以“ReceivingaReservation”一课为例来说明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I.教师给出情境:“MaryisthereservationclerkforEvergreenHotelinChina.Sheisreceivingareservationfromacustomeronthephone.”使学生在脑海中迅速建立了一个涉外酒店前台服务员为客人预定客房的画面。

II.教师给出学生三个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准备。⑴whatisthetypeofroomrequired?⑵whatisthenumberofroomrequired?⑶whatistheguest’sflightnumber?III.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对话。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英语言知识,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

IV.教师在学生对话完成后对学生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前台定房时常用的诸如问候、询问具体入住时间、要求何种房间类型等常用句型。并让学生反复操练,能熟练地应对英文前台接待的情境。

本课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对所设置的教学情境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是亲历亲为,所以对应相关的词汇、句型、习惯用法等英语知识印象深刻,并把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专业服务技能。

三、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笔者对开展情境教学的09级酒店专业(1)班学生和采用传统讲读教学方法的(2)班学生在英语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方面做了调查分析。

两组学生入学时英语平均成绩基本相同,在学习酒店英语课程一年后进行考核,结果(1)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1.50,比入学时成绩提高了25.60%,而(2)班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9.20,比入学时仅提高了0.06%。

在学习兴趣的调查方面我采用的是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高”、“较高”、“一般”、“较低”、“低”。结果(1)班学生的选项在“高”和“较高”上占到了全班总人数的88%,而(2)班的学生有73%的选择了“较低”。

篇6

关键词:教问式;教学法;法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157-02

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高校传统法学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挑战。网络的迅速普及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便利了人们的资讯获取,而且也迫使高校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代互联网及各类网贴为人们分享知识提供了便捷的平台。近年来,名师网络课堂、精品课程随着互联网宽带的拓展和移动终端功能提升而使人们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面对学习资料、教案、课件、精品课程、名师讲堂网上有的局面,使得包括法学在内的文科教学产生困惑。法学教育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所突破,值得法学教育者认真思考。笔者认为,“教问式”法学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法学教学方法。

一、“教问式”教学法的内涵

在目前的法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法如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述和解释,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智力和非智力的开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虽然在目前的法学教学中,教师们也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在教学中,如多媒体教学等,但据笔者考察,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往往流于形式,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等同于电子板书,缺乏鲜明性、立体性、动感性等特点,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这种投影式课件,无法体现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性、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1]。此外,尽管这种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法学教学中,但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大学教育简单化、低效化,根本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要求,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作风[2]。

互联网时代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质的转变,人们在更多的时候是主动获取知识,绝大多数问题的答案均能从互联网上找到。因此,法学教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而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教问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而提出。“教问式”教学法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唯一主体为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教问式”教学法立足于课堂教学,在不否定原有教学模式遵循认知的基本规律,重视专业系统性的前提下,对传统教学的重心加以调整。在课程设计和教授上,首先注重使学生对所学法学课程的框架体系明确掌握,然后将重点和难点以问题导向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有针对性地设定问题,使问题与重点、难点对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互动作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事先设定的问题向学生提问,由学生加以解答,教师最后评述。反过来也可以由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向教师提问,教师加以解答。通过这种“教”“问”的方式,剖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教问式”教学法有两点要注意把握:一是课前必须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查阅有关资料,凝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立体化、形象化、情景化、模拟化教学内容和问题,使学生有一个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从而使知识巩固并升华。

二、“教问式”教学法能有效回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是海量信息传播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量不仅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而且来源于网络媒体。特别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是依赖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全部资料。通过数据库查找资料比到图书馆查阅纸质图书资料要便利得多。

在互联网时代,法律数据库已成为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来源。由于法律数据库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学生只要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查找到数据库中内存的所有相关文章为我所用。由于法律数据库采用互联网技术,所以学生访问法律数据库便利、快捷。此外,法律数据库通常包含上千种数字资源,其资源具有全球性特点,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但是,法律数据库同其他数据库一样,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具体表现为:一是知识的滞后性。法律数据库所承载的都是过往的知识数据,各专业出版社或期刊社为保证自身纸质图书或期刊的发行量,均不会将当期图书或期刊上到数据库中,通常要滞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才上数据库,这样,数据库就无法使用户有效获得当前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存储困难。数据库不仅库量大,而且使用在线服务,数据库所有者通常只提供使用者使用权,不会在用户端提供存储服务,用户一旦停止使用数据库,就无法使用该数据库的所有信息和资料,不利于使用者存储。三是数据库服务的稳定性易受环境的影响,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使用者可能无法连接数据库。

法律数据库的优缺点为我们进行“教问式”教学,回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提供了机遇。一方面,利用法律数据库的优点,教师课前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相关知识的关联性,对疑难问题和知识点预先设问,在教师课堂教学时,学生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作为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非常多的信息,不致使自己的研究简单重复他人已经研究过的东西,从而避免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失误。在教学中,能保证将最新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新知识。另一方面,“教问式”教学法能有效克服互联网知识滞后性的缺点。高校教师通常是从事专业教学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站在其所教专业的前沿,因而其所教的知识必定是该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通常不会将滞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采用“教问式”教学的课堂,学生所获取的知识通常是其所学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此外,互联网时代,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人的思维变得浅薄[3]。而在“教问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提问引领学生,使其知识产生从碎片化转向整体性,思维从浅薄到深刻飞跃的过程。

三、“教问式”教学的目标及模式预设

互联网时代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内容、形式、功能、结构需要相应变化;现代教学目标理论需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因素来考虑[4]。信息时代,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而“教问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动用多种信息媒介和网络应用,整合各类辅助手段、知识渠道,使之成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寻求知识答案和发现问题提供有效资源帮助。具体来讲,“教问式”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培养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前,通过设定知识点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海量网站或专业数据库中收集相关知识和信息,然后学生通过筛选、凝练从而获取正确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其二,“教问式”教学不仅在于完成计划课时内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对自己所教专业课程知识是否已经了解和掌握,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互联网、专业数据库获取相关信息后,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教问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融会贯通,真正能够解决司法实务问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升华。

“教问式”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模式预设。第一,强调运用性与知识系统性的统一,突出运用性。在“教问式”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因为课堂的组织和设计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系统性的把握,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法律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实现法律实务问题与专业知识点的有效对接。因为法学是实用性学科,法学理论知识如果不用于解决司法实务问题,学以致用,则法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第二,强调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突出实践性。法学不仅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而且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问式”教学中,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可通过案例教学法、模拟审判为学生搭建培养实践能力的平台。在案例教学方面可选取典型性、新颖性的真实案例,采用课堂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分析案例,引出法学理论与法律规则,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仿与再现法律程序的模拟审判,来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案例讨论、模拟审判结束后,教师做最后点评,总结学生的优缺点,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教问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在“教”、“问”过程中有效实现师生互动,使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能更好地扩大知识面,掌握法学最新前沿动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跃飞.论招录体制改革下的公安法学教育[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蒋楠,珊丹,金颖.我们的课堂出了什么问题――大学课堂调查启示录[J].现代大学教育,2011(1).

篇7

【摘 要】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法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都是为了语法而教语法,学生往往学了语法不知道怎么运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法教学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从而相继出现了许多语法教学。本文亦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对情景创设的学习和实践,探讨情境创设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和应用。

关键词 语法教学;情境教学法;情景创设;应用

一、中学英语语法的传统教学法存在问题

传统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即便利用了归纳和演绎语法教学方法,也都以教师传授为主,往往是教师从课文里选出例句,告诉学生意义是什么,属于什么语法现象,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就是反复的机械练习,不然就是在我国语法教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翻译语法教学法”,诸如此类的方法远远达不到新课改的标准。

语法教学不能局限在语法本身的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意识与篇章语境、题材、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以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和巩固。因此,语法教学不是单纯地教授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规律的工具,进而在应用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Situation Method),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为英国的外语学界所采用。这种方法认为“语言结构”和使用语言的“时空情景”有密切的关联性,注重语言习得与说话时的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把所教语言与特定环境中的人联系起来,不强调预设的固定教学目标,不对学生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而是强调学生接受教师的引导,在各种因素的互动中主动地探索和掌握知识。同传统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法除了强调学生掌握语言结构外,更加注重能力的掌握和在情境中习得语言。

三、情境教学法中情境的创设

1.创设直观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及语言等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反映了学生认识规律。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的,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对学习的枯燥感,激发学习这个抽象概念的动机。直观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的知识,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有助于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例如在语法教学中可以使用对比用法区别。比较法是语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可将易混的语法项目进行编组,之后创设情境,让学生使用所学的语法概念和知识进行观察、对比。通过一定量的对比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区别。这种对比可以是横向比较,如区别can,could, be able to 的用法,教师可以提供多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判断选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如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的区别,可以通过一张时间图,让学生根据图示来判断和掌握两种时态的用法区别。

2.创设美感情境

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语言课堂中。同时要善于利用美的事物和气氛来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共同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比较级的时候可以使用图片,顺口溜等形式,比较级顺口溜如下: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become best.

3.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能够被创设的问题所吸引,并设法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学习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思考,通过思考知识才能内化,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向学生提出具体目标,激发思维火花,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改变知识接受为知识吸取,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主动和被动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说我要喝水。你们打扫教室卫生了吗?你们把作业写完了吗?另外一种表达方法是,水喝完了。教室卫生打扫了吗?作业写完了吗?请学生观察两者的区别,并尝试翻译两种类型的句子,当学生发现第二种方式不会表达时,引出问题,到底应该怎么来表达第二种句子呢,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表达,就是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这样就会很自然的引入新的语法内容。让学生自己打开课本,阅读被动语态一节内容,独立思考和发现翻译前面句子的途径。然后再次让学生写到黑板上,翻译后,教师当场更正,并让学生从这些例子中自己总结被动语态的使用规律。因此通过发挥能动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一节课内轻松地掌握了被动语态这一语法难点。

4.利用多媒体创设立体的语法情境

多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传播媒体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多媒体可以利用二维、三维动画及图形、图像变换的功能,使教材中的静态图形动态化,以揭示图形、图像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失误本质;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将教学导向深入。

情境教学法不是一种机械化、模式化的套路,而是一种教学思维的运用和转变。作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解决语法概念抽象难懂、语法规则枯燥难记、学生运用语法能力薄弱等问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运用语法知识来进行英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爱玲,齐捷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7):27-30.

[3]梁跃天.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增刊:14-16.

篇8

关键词:法律;案例教学法;实践

在法律教学过程中,渗入案例元素,并非我国首创,而是渊源于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等的判例教学法。在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等,法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即是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新任院长郎道尔首次在法律教学时渗入案例法。从此,该教学法成为欧美尤其是美国、法国、英国等法律系的主要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

纯理论的法学教学内容,既抽象又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法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紧扣教学内容渗入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或者渗入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讨法学知识和法学案例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法学抽象教育理论的理解以与记忆。通常情况下,法学意义上的案例因为具备下列几个方面的特点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1)典型性;(2)具体性;(3)直观性;(4)形象性;(5)易于理解;(6)印象深刻;(7)兴趣浓厚等。如此,则非常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法学理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分析渗入课堂教学中的真实的法律故事,就能引导学生从中明白违法行为给社会、给他人和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危害,就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敲响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和社会交往的警钟!此外,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渗入法律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学生就会从中明白下列道理:(1)学生知法懂法,是为了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我们的法律机构惩治违法犯罪,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3)学生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4)学生必须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5)学生必须学会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敢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等。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辨识和排除严重干扰学生正常思维、合理判断、准确推论的个案枝节部分,学会辨识和重点探究个案的核心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授予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法律知识储备来仔细阅读、分析个案材料的方法,授予学生周密论证、严密推导、准确判断个案的技巧。

二、法律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策略

1、精选案例

在法律教学过程中渗入案例,其目的是为了授予学生下列几个方面的技能:(1)将特定的法学规则和法学原理与特定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2)运用特定的法学规则和法学原理去处理、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各类案件;(3)在法学知识层面、法学实际操作层面等得到有效的、实际的锻炼,成为我国法学系统的技能人才。故此,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根据下列情况精选合适的案例:(1)精选一个或者几个或者一串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2)精选具有价值性、疑难性、系统性、典型性的案例;(3)精选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4)精选案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等因素,比如,对于初学法律的新生,教师精选的案例不宜太复杂,以免学生望而生畏;而对于高年级和具有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的学生,则宜精选某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和判断,以此增长他们的才干。

2、分析案例

案例选择好后,紧接着第二步就是教师要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将案例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司法案例的优点,也要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利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对篇幅和难度较大案例,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3、组织教学

教师精选案例、分析案例之后,便可以将之渗入课堂教学之中。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教师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渗入的案例,并向学生提供基本的资料查阅范围;(2)学生阅读案例,针对教师在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查询和研究探讨。与此同时,教师不停地巡视课堂,尽量了解学生在分析、探讨案例时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必要的、及时的启发和指导;(3)学生以自然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探讨,各小组长负责记录各组成员的发言;(4)对案例涉及的诸多问题,师生展开热烈的、畅所欲言的讨论;(5)师生讨论时,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又要密切关注学生表达的观点。一旦发现学生的观点过于偏颇或者游离于讨论中心时,教师必须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引导学生将问题讨论引向更深层次。

4、总结、评价案例教学

因为法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师生互动型的教学相长过程,所以,其教学效果至少来自下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1)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及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2)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和对教学全过程的客观实际的点评、归纳与总结等。通常情况下,一般由教师完成总结评价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指出同学们在案例讨论中的优点与不足,补充说明分析探讨此等案例的准确思路与多维策略等;启发学生思考从此案例的分析和判断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明白了哪些法律规范和法学理论等。

诚然,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法律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千万不能为了追求案例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而无视法学教学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否则,学生学到的法学知识将会杂乱无章,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后也将无法理解各司法机关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无法开展正常的司法工作。故此,我们必须将讲授系统的、完整的法律知识理论与渗入相应的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既重视法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突出案例教学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应用案例为学习法学理论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思考中学习,达到真正的爱学、会学、乐学、想学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也是教学观。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只有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好教学法,才能做到教法有创新。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主导方式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在课堂中进行诱导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成为我们教师长期努力的方向和基本任务。

二、启发式教学理念的运用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事实证明,如果事先就没有对眼前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意义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善思能动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就如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要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在英语学习中,要把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要做到中西方文化相结合,既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又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目前使用教材的教学主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的真实性、趣味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用价值。所以我们教师要多向学生传导以用助学、学以致用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科学采用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做到“授人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应做到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直接参与探索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开发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在课堂上还要抓好问题的创设,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扮演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少自问自答。当前太多的中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这不是教育体制的原因,而是教学方式的问题。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们满堂灌、题海苦战的教学方式却成了课堂教学的常态,这一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研究和终身探索。何不尝试采用一种先讲后练,然后师生一起总结的教学方式呢。

(三)设计多种模式,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和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作业内容。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以基础为主,引导其完成稍高于自身水平的内容,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一些启发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慢慢增加学习难度,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缩小成绩差这个“尾巴”就是一大提高。

三、常用的启发引导方式

(一)装糊涂的启发式。装糊涂,实际上就是欲言又止。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假装糊涂或反应迟缓的暗示,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补充、抢答,吸引注意力、启迪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思考、解决问题,不自主地说出问题的答案。有时我对学生的回答,还会追问“是真的吗?”“肯定吗?”这样可让多数学生立刻反思自己的答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二)连续启发式。这里说的连续启发式,不仅仅是指整篇文章启发一环扣一环,还是对一个问题的连续提问,俗称步步逼近法,它是使学生思维拓宽和加深的一个途径。实践证明,学生确实是很感兴趣并愿意进行师生互动的。

(三)选择启发式。选择启发式比较简洁、明快,容易切中学生要害,把握要领,它适用于分析结束时,用“是这样还是那样”的选择方式来启发。

篇10

关键词: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学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重要的治国方略之一,这为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对高等院校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学生真正懂得法律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不仅需要对他们进行法学理论知识教育,还要给他们提供司法实践的机会。因此,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推广在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中是必然选择。

一、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模拟法庭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精选典型案例,由学生来扮演审判人员、书记员、当事人、公诉人、诉讼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法警等诉讼参与人员,来模拟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整个活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多次指导模拟法庭教学,笔者认为,在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中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模拟法庭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就很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教学性实践活动,只是听取一些理论知识,没有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性实践活动。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模拟参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案件的审理,可以通过调查取证、法庭辩论、分析案情及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等培养和提高其法律逻辑思维能力。

2.模拟法庭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审查、判断和认定证据的能力

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认定是认定证据的真实性、证明力以及确定案件事实的决定性阶段,是整个诉讼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审判组织分析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的集中体现。只有正确地收集、审查、判断和认定证据,才能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学生通过参与模拟法庭的实践,可以掌握怎样收集、审查、判断和认定证据的方法,从而为他们将来从事司法实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模拟法庭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制作法律文书和进行法庭辩论的能力

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制作状、答辩状、反诉状、辩护词、裁定书、判决书、上诉状等法律文书。特别是模拟法庭辩论,它是模拟法庭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程序,也是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最能检验学生法学理论掌握和运用水平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制作法律文书、进行法庭辩论,使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4.模拟法庭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案情及解决案件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中,教师仅在课堂上传授法学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法学教育应当紧密联系立法和司法实践。模拟法庭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司法实践的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学理论知识能够与司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审理案件的活动中体验法官、检察官、原告、被告、律师、证人等角色的真正含义,通过经历一个案件的完整审判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查明案件事实、审查判断证据和正确适用法律等知识与技能,缩短所学法律理论知识与司法实务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培养和提高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分析案情与解决案件实际问题的能力。

5.模拟法庭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搞好模拟法庭教学,指导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通过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的程度和分析解决案件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若能一些案件,经常接触司法实务,就更有利于搞好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开拓出新的科研领域,从而使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大的提升。

二、模拟法庭教学法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模拟法庭教学法看似简单,但要搞好却很不容易。笔者认为,要想搞好模拟法庭教学,指导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并应注意一些相关问题。

1.精选案例

精选案例是模拟法庭教学法的基础环节,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决定着模拟法庭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的课程精选民事、刑事或行政方面的案例,最好挑选在社会上较有影响,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内容不太复杂,有可辩性,有书面证据、物证、证人等,能够公开审判的案例。比如,笔者教的是民事诉讼法课程,在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时,就精选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捐助”方面的典型民事案例。通过进行民事案例模拟法庭教学,学生既学到了有关社会捐助这方面的法律知识,熟悉了民事诉讼法律程序,又受到了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从自己承办的案件中挑选案例,也可以到法院、律师事务所去挑选案例,还可以挑选律师辩论大赛中的案例,甚至由学生通过网络来挑选案例。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在挑选案例时,切忌挑选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等不能够公开审理、争议性比较大、不属于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法律知识相脱节的案例。否则,就达不到模拟法庭教学效果。

2.挑选角色

进行模拟法庭教学,需要挑选多名学生来扮演法庭中的各种角色。笔者每次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时,全班学生都非常踊跃地报名参加,这就面临着模拟法庭组成人员的挑选问题。笔者的经验是,先确定好案例和模拟法庭中需要扮演的角色,譬如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法警、原告、被告、诉讼人、证人和鉴定人等,然后让学生申请扮演角色,最后从报名的学生中通过面试择优选用。

挑选角色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挑选学生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特长来安排角色。审判长是模拟法庭中的主角,在模拟法庭中起着主持和控制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挑选在班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强,在学生中有威信的班干部来担任。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报名参与,切忌仅靠指定就确定由谁来扮演模拟法庭中的角色,这样会有损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做好角色选择的同时,也要安抚和调整好没有被选上的学生的思想情绪。

3.准备材料

学生要根据案情和自己在模拟法庭中担任的角色来准备好法律文书和有关证据材料。譬如,审判长要准备法庭审判提纲、裁判书等诉讼材料,民事案件的原告要准备状、证据等诉讼材料,被告要准备答辩状、证据等诉讼材料,诉讼人要准备词,证人要准备证人证言等诉讼材料。同时,还要有人负责准备开庭审理时用到的法袍、法槌、律师袍、国徽等物品。

准备材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不要让学生对着准备好的庭审材料“照本宣科”,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开庭时的有关诉讼材料,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动脑与动手、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4.组织排练

模拟法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组织好学生按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进行排练,对于在排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要熟悉法庭审理的全部程序,教师最好组织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观看庭审录像或者带领学生去法院让他们亲身感受庭审实况。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案情,指出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组织排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模拟法庭教学进行得如何与学生排练的认真程度密切相关。教师要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进行排练,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以保证效果。切忌态度不端正,使得模拟法庭排练流于形式。

5.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学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各项活动都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1)在开庭三日前,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2)应将模拟法庭布置得与人民法院的审判庭一样,场内悬挂国徽,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诉讼人、证人等标牌要摆放整齐,法官组学生要穿法官袍,律师组学生要穿律师袍,以营造一种神圣、庄严的法庭氛围,让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进入“实战”状态。

(3)开庭审理前,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提前进入模拟法庭参加旁听,点评教师也要提前入座,法警要进入模拟法庭维持法庭秩序,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然后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

(4)开庭审判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开庭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这一阶段,即便是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指导教师也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中止开庭审理程序,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情绪和状态。

6.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各方面的具体表现所作的总结性发言。笔者认为,教师点评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点评教师要由模拟法庭中审理的案件相关专业的教师来担任。譬如,民事案件要邀请民商法学系的教师,刑事案件要邀请刑事法学系的教师,行政案件要邀请行政法学系的教师等。如果能够邀请到人民法院民事庭、刑事庭、行政庭的法官来进行点评则更好。

(2)点评教师既要指出模拟法庭审理的案件在实体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如案件争议的焦点以及案件的主要事实、证据、定性、法律适用等,又要指出在程序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如审判长对法庭的控制,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庭的辩论等。

(3)点评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在模拟法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又要指出学生在模拟法庭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和指导。

(4)点评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错误和不足提出完善、合理、全面的意见,以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和弥补,起到总结和提高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建涛,杜庆贵.关于模拟法庭教学的若干问题[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