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9:2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发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若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等,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因此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像、看电影,这就是因为0和1可以表示这种多媒体的形象。用0和1还可以产生虚拟的房子,因此用数字媒体就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就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所以由数字化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发展非常迅速。在未来数年中数字化产品不仅仅应用于通讯业、医疗业,还应用于印刷业、教育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应用于通讯业
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通信。跳频通信作为扩展频谱通信的一种,因其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而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中。跳频通信系统的一项重要参数是频率的跳变速率,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跳频通信系统抗跟踪式干扰(中继转发干扰)的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对抗中尤为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实用的战术跳频电台跳速一直向更高的速率发展,如美国的联合战术信息分系统JTIDS,其跳频速率达到3.8万跳/秒。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如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的出现,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的成熟,使得以数字技术实现高速的跳频通信系统,从而避开模拟技术所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成为可能。本文讨论了一种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1.9万跳/秒)通信系统的方案及实际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用数字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三、应用于医疗业
数字化医院拓宽了人们对医疗生活的无限想象,只要患者坐在家中,通过数字化医院的系统和网络的作用,就可以由医生诊断开出处方,这一切不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信息化的巨大市场上,有些IT企业用通用软件面对所有的客户,有些企业则在行业内做精做深。医院信息化是一个需要精、深的专业,而中国数字化医院的进程则需要真正专注的企业来推动。
目前一项将全球领先的医学影像技术与先进的IT技术相融合,以终端技术产品为核心、以服务于病人为目的的数字化医院完整解决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认为,这套方案改变了以往医院数字化建设侧重于医院自身管理的状况,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宗旨,是中国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务实的完整解决方案。这套名为“中国-AnglePlan-数字化医院完整解决方案”的提出者是中国影像技术产品主要供应商――上海英迈吉东影图像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东影),东影就是一个在中国数字化医院进程中相当专注的企业。
专家认为,有了数字化医院,根据患者的社会保险或医疗保险号,医生就可以很快获知其所有的医疗保健信息,如病史、采集到的医学影像、做过的实验室检查等,提高了诊疗效率和临床质量。这将是一个开放式的数字化医院。到那时,就会达到医生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人们将充分享受到科技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
四、应用于印刷业
数字印刷技术作为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对印刷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数字及网络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印刷业及印刷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
1.国外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
数字印刷普遍用来印制报表、客户目录、企业画册、商务印刷和小量书刊等,比如明信片、名片、封面、小册子和CD套等;包装如药品、健康用品和礼品的小型包装;可用作打样、促销、测试经销等目的;还可印刷墙纸、腰线和花边纸等。数字印刷是传统印刷的补充和完善而数字印刷不仅是印刷,还包括更多增值内容。
2.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数字印刷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空间,如各种票据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个性化倾向,电信、邮政、银行证券、保险等个性化印刷市场的潜力巨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到处可见街边大大小小的快印店足以证明数字印刷的确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也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数字印刷企业。速必得、同昆数字、康伟数字、时浪等等各种体制的数字印刷公司在中国的数字印刷领域高速发展。
3.印刷业发展趋势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杂志的广告会减少。不过,杂志与网络会并存,谁也不会取代谁。在书店、零售点等将会出现按需印刷一些文章的情况,过去在印刷厂印刷的一部分印件将转到家庭或办公室印刷。杂志的印刷将由集中在一个大印刷公司印刷转到分散在多个离客户较近的点分别印刷。杂志的ATM自助服务将使读者可以按需要印刷自己想要的文章或将需要的内容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到2020年,约有210万平方米的标签将采用数字印刷。
五、应用于教育业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提倡要建立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它包括数字图书馆、校园无线网、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建设等。
六、应用于生活
信息和通信技术改变了我们交流、工作和开展商务的方式: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或者通过什么设备,我们都可以完成上述任务。我们既可以不受限制地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实时跟踪员工的工作进程,还可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总之,我们数字化的生活将有更大的灵活度和更高的效率。体现在建立数字城市上,要建立智能化住宅小区和家庭智能化,如计算机、电话、家用电器、家庭保安等装置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互通,并通过网关连接到管理中心,进行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将住宅内所有的话音、图像、传感器、防灾、防盗、控制器、数据等信息进行沟通,同时与住宅外部世界永远保持开放联系。数字化生活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综上所述可知,当代新产品的发展的特征是数字化,数字化产品将会更多的出现在未来的生活中,必将成为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薛凤珍.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跨世纪电子商务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以太网楼宇自动化系统
目前日益流行的智能建筑(inteuigentbuidings)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智能建筑主要由楼宇自动化系统(buidingautomationsystem,缩写为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三大系统组成。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将大楼内部各种设备连接到一个控制网络上,通过网络对其进行综合的控制,这些设备包括空调、照明设备、电梯、消防设备、安防设备等等。它确保建筑物内的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同时实现高效节能的要求。
2现场控制系统fcs的出现以及在楼宇自控中的应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可靠性提高,价格大幅下降,出现了由多个计算机递阶构成的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简称dcs)。dc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综合控制系统。它的测量变送仪表一般是模拟仪表,因此它属于一种模拟数字混合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较以前的各种控制系统有了较大的进步。dcs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也开始应用到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但是dcs存在如下一些缺点:
(1)安装费用高。采用一台仪表、一对传输线的接线方式,导致接线庞杂、工程周期长、安装费用高、维护困难;
(2)可靠性差。模拟信号传输精度低,而且抗干扰性差;
(3)系统封闭。各厂家的产品自成系统,系统封闭、不开放,难以实现产品的互换与互操作以及组成更大范围的网络系统。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fcs),fcs克服了dcs的缺点,它是一种全数字化的、全分散的、全开放、可互操作和开放式互连的新一代控制系统。目前,现场总线技术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备受国内外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与用户的关注。fcs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控制系统繁琐且技术含量较低的布线工作量,使其系统检测和控制单元的分布更趋合理。与传统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相比,fcs具有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成本低、实时性好、实现了控制管理一体化的结构体系等优点。现场总线的出现,为工业自动化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从而开创了工业自动控制的新纪元,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鉴于fcs的许多优点,控制专家们纷纷预言“fcs将取代dcs成为2l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现在,fcs已经被应用到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
2.1应用于楼字自动化领域的几种现场总线
由于诱人的市场商机和不同的应用领域的存在,世界一些大公司或公司联盟纷纷提出自己的现场总线协议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有40种宣称为开放型的现场总线标准。这些协议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计算机网络开放式互连系统的osi参考模型来制定的。大多数现场总线只是用其中的一、二和七层协议。于是现场总线呈现杂乱纷呈的局面。在这些现场总线中不乏优异的现场总线,如can、modbus、profibus、lonworks、bacnet、devicenet等等。其中lonworks、bacnet、can、eib等现场总线在楼宇自动化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尽管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克服了dcs的许多缺点,但还是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最明显的缺点:多种现场总线并存而互不兼容,导致fcs的可互操作性只能在同一种现场总线系统中实现。后面将对fcs的缺点做进一步说明。
(1)lonworks
美国echelon公司1991年推出了lon(local0penationnetworks)技术,又称lonworks技术。它得到了众多计算机厂家、系统集成商、仪器仪表以及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已经在楼宇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供配、消防监控、停车场管理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具体地说lonworks具有以下优点:
①网络结构灵活、组网方便。它支持多种网络拓扑形式,包括总线型、星型、树型、自由拓扑型等,这样可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方便现场布线;
②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电力线、光纤、无线射频等;两种传输速率:78bps和1.25mbps,最大传输距离由网络拓扑形式和传输介质决定,一般可从500m到2700m。可接人的节点最多为32385个;
③完善的珏发工具。提供完善的系统开发环境,采用开放的neuronc语言,它是ansic语言的扩展;
④无主的网络系统。lonworks网络中各节点的地位相同,网络管理可设在任一节点处,并可安装多个网络管理器;
⑤开发lonworks网络节点的时间较短,也易于维护。lonworks采用的lontalk协议固化在echelon公司的neuron芯片中,这样可以节省开发lonworks网络节点的时间,也方便维护。
同其它现场总线一样,lonworks也有自身的缺点。首先,lonworks的实时性、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有些欠缺;其次,由于lonworks依赖于echelon公司的neuron芯片,所以它的完全开放性也受到一些质疑。尽管lonworks存在一些不足,但是lonworks的fcs还在楼宇自动化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世界上有2万多家oem厂商生产lonworks相关产品,其中种类已达3500多种。目前世界上已安装有500多万个lonworks节点,lont~k协议也被接纳为欧洲centc247、centc205的一部分。自1996年以来,lonworks也开始在国内获得大量的应用。在建设部的支持下,国内一些研究所和企业开始陆续开发出基于lonworks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在一些新建智能大厦和建设部智能化小区试点工程中得到应用。
(2)bacnet
bacnet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楼宇自动控制网络的数据通信协议。它代表了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bacnet不是软件或硬件,也不是固件,严格地说,bacnet并不是现场总线,而是一种网络协议,即通信规则。为不同商家产品的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提供平台和支持。bacnet详细阐述了系统组成单元相互分享数据实现的途径、使用的通信介质、可以使用的功能以及信息如何翻译的全部规则。bacnet采用了etherent、arcnet、ms/tp、ptp、lontalk五种网络技术进行通信。可根据系统通信是和通信速度选择不同的网络技术。相对其它现场总线,bacnet标准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与etherent、lonworks等网络进行无缝集成。不过bacnet主要为解决不同厂家的楼宇自控系统相互间的通讯问题设计,并不太适用于智能传感器、执行器等末端设备。bacnet标准已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生产和经营楼宇设备和楼宇自控设备的主要厂商均支持bacnet标准。bacnet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从一个行业学会标准迅速成为楼宇自控领域中唯一的iso标准。虽然我国是wto和iso成员国,但是bacnet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还是相对较小,而且在工程中采用的bacnet产品和技术也基本上全部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bacnet相关产品。
(3)can
can总线最初是德国bosch公司为汽车监控控制系统设计提出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标准,在电力、石化、空调、建筑等行业均有应用。can具有以下优点:
①采用8字节的短帧传送,故传输时间短、抗干扰性强:
②具有多种错误校验方式,形成强大的差错控制能力。而且在严重错误的情况下,节点会自动离线,避免影响总线上其它节点;
③采用无损坏的仲裁技术;
4can芯片不但价格低而且供应商多。
can缺点是:can总线上最多可挂接110个节点,这不完全能满足整个智能建筑的需要。不过可以通过利用中继器进行扩展,相对其它一些现场总线,can总线技术比较简单,can相关产品的开发费用也远远低于其它现场总线技术产品的开发费用。因此,很早国内就有一些企业推出了基于can总线的楼宇自控的相关产品。如狮岛、索龙集团开发出了$2000楼宇自控系统。
(4)eib
eib是欧洲安装总线(europeaninstallationbus)的缩写。它在1990年被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欧洲最有影响的建筑智能化现场总线标准,在欧洲得到了进300家厂商的支持。1999年eib被引进中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并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立了eib认证技术培训中心。在短短的几年里,国内的会展中心、博物馆、办公大楼、别墅等场所的灯光、窗帘、空调等控制和安防系统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如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大连国贸中心、浙江人民大会堂等。国内的eib项目基本上被abb公司和simens公司所垄断。
3以太网开始进入楼宇自控领域
以太网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程,作为局域网组网的主要技术,以其简单、价廉、高带宽、维护方便以及不断发展等优点一直在局域网领域中牢牢占据着统治地位。近年来,以太网技术获得了快速地发展。交换型和全双功以太网的出现,克服了传统以太网的共享公共传输媒体和半双功传输的弱点,实现了站点独占传输媒体并同时收发数据,也减少了网络上的数据碰撞。以太网的标准不断更新和扩展,目前的以太网不仅在物理层(包括拓扑结构、传输速率、传输媒体),并且在数据链路层与原来的传统以太网标准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太网标准系列已扩展成20余个。现在已太网不但由局域网向着接入网和城域网领域发展,同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和楼宇自控领域。新的ieee802.3af标准开始对以太网供电作出了规定,它消除了以太网技术进入现场控制领域的一个严重障碍。目前,3com、华为、dlink等公司开始提供符合ieee802.3af标准的交换机产品。另外,一些现场总线的协会或组织也开始提出基于其现场总线的开放式以太网标准,即工业以太网标准,如odva(开放devicenet供货商协会)和ci(contolnet国际组织)的ethernet/ip标准、ff(现场总线基金会)的hse(hig}lspeedethemet,高速以太网)、profibus国际组织的profinet。支持这些工业以太网标准的交换机、网卡等产品也开始出现,如moxa公司的eds-508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支持ethernet/ip)、北京航天华辉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anybus-sio/100m(支持ethemet/ip和modbus/tcp)等。美国vdc(venturedevelopmentcorp.)调查报告指出,ethemet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占有率将从2000年的ll%增加到2005年的23%。
伴随着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成功应用,以太网技术也必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楼宇自控领域。目前,以太网多用于基于现场总线的楼宇自控网络集成到智能建筑中的信息网(如图l所示),在一些新开发的楼宇自控系统中,以太网直接进入了控制层,如北京楼宇自动化中心开发的基于以太网的enc-2001ip智能建筑测控系统。enc-200lip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一般的空调、照明等系统通过enc参量控制模块集成到以太网上;带有rs232或rs485接口的系统通过网关转换模块集成到以太网上;ip电话以及ip摄像机直接连接到以太网上。
在楼宇自控网络中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fcs的优点是:
①可靠性、实时性好。现场总线为工业控制设计
图1楼宇自控网络集成到信息网的,有屏蔽、接地与防爆等措施,同时其实时性也比采用csma/cd的以太网的时实性好;
②用户的投资成本低。现在,开放的现场总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有很多公司提供的相关产品可供选择。其缺点是:实现现场总线无缝接人以太网复杂,当多种现场总线共存在一个系统中时,集成起来更复杂,系统的扩展性差。
在楼宇自控网络中采用以太网的优点是:实现了从管理层(信息网)到现场设备控制层(控制网)的“一网到底”,即实现人们期望的通信协议的兼容和统一;这样系统扩展起来也比较方便;与智能建筑中其它系统(信息网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更加容易。其缺点是:首先,目前开发基于以太网的控制系统产品的难度较大,开发费用和成本相对还是较高,用户可以选择的厂商也很有限,垄断利润较高,研发成本还没有被消化,这些都导致产品价格过高。其次,以太网的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不管是应用在楼宇自控网络中的基于现场总线的fcs还是以太网,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它们也必将会被进一步完善。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从事楼宇自动化业务的企业3000家以上,产品供应商约3000家。另外,随着我国绍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和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正在兴起,fcs和以太网都必将在楼宇自控领域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两者在竞争的同时也将继续并存。
参考文献
1郭维均.俞洪.《智能建筑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6
2陈秋良.自动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综述》2001;20
3李光辉.缪希仁.现场总线技术及在低压电器领域中的应用.电工技术杂志,2002
4郝晓弘.马向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一新一代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14
5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张振昭.许锦标.万频.《楼宇智能化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7董春桥.bacnet标准在我国推广和应用的思考.《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
篇3
关键词:文化可延承性发展,制度经济学,西部开发,扶贫政策,电子政务,上层 建筑
一、西部少数 民族 地区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2003年,我们带领 哲学 系应届毕业生到贵州省雷山县千家苗寨 实习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苗寨。同学们带着体验苗族淳朴民风的期望,走进苗家。其中几个同学,带上礼物,到一户苗家作客。东道主非常好客,摆酒上菜,待同学们吃完以后,户主却出乎意料地要收费,同学们顿觉古风无存。在这些崇尚古朴民风的学生眼里,在这些赞赏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学生眼里,这是一件坏事,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衰败,是势利的金钱文化腐蚀了少数民族的朴质、豪放和好客的优良品质。但对当地人们来说,这是经济社会进步中的一个必然结果——接受商品经济新观念、接受 市场 经济产品交换的形式。当地苗族人民学会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户主是在经营“农家乐”。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设想这世界最大的苗寨,其独特风格的吊脚楼村寨变成了一般城镇随处看见的砖瓦房怎么办呢?是维护苗族人民住上现代化砖瓦房的权利,还是维持他们的安全卫生水平落后但独具风情的山寨生活呢?
我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保护和文化变迁的矛盾。其一是经济发展可能使得某些少数民族文化不复存在。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强烈冲击下,一些弱小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衰退和消逝[2],文化学术界因此极力呼吁在经济建设中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3],和对少数民族 语言 的拯救[4]。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又严重阻碍着现代化发展,必须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旧观念和旧思想[5],改变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由自然经济进入市场经济[6]。
在民族团结问题上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影响了民族团结和 政治 稳定[7],因此要积极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为此要消除“贫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壁垒”[8], 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的宗教和其它文化冲突[9],而这些冲突又会影响民族团结[10]。但是,我们如果保持少数民族现有文化,则很难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因此会使东西部差距继续扩大,也影响民族团结。保持少数民族文化而经济难以发展会影响民族团结,发展经济却又扭曲了少数民族文化也会从而影响民族团结,这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两难困境,这也是本文提出的“文化可延承性经济发展”概念的理由之一:没有文化可延承性的经济发展,就难以有西部的高速经济发展,而东部与西部社会和经济水平的差距也就无法弥合。
二、地区主体式开发模式是文化可延承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要能够发展,文化又能要得以延承,那么,经济发展就必须以地区少数民族为主体。只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发展,才能维护民族文化的整体性,使西部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并在发展中增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10。要以西部地区当地人 民主 体进行西部开发,就必须转变目前国家政府作为西部开发主体的形式,让国家和政府只是作为提供帮助、扶持和服务的开发客体。
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需要对外来文化引发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冲击,有一个理解、吸收、消化和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对外部 环境 的适应过程[11],是一个文化社会面对对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广义文化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只有根植于当地 地理 环境,并以特殊的定位与外界环境交流,才能发展成独特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这种根植于当地的地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总体发展,只能由本土内源性的创造力来完成,因为外源性的发展缺乏地方少数民族拥有的地方性知识。所以只有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在吸收现代化先进科技的同时,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精华,实现文化可延承性发展。
“延”有伸展和延拓的意思,用到“ 文化 可延承性”,就是强调了文化的演进、进化、进步。但是,延也有延续的意思,就是强调了文化进步的平稳连续地传承基础。
人类 历史 上有许多非延承性的文化进步,其路径是强势文化以战争形式消灭弱势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克里特文化消逝了,中美洲和安第斯文化也消逝了,因为它们被后来的优势文化所取代了。文化的非延承性进步,不单会造成人道主义灾难,而且会造成 社会 资本的损失和人类文化的损失。以强势文化替代弱势文化,或消灭弱势文化重建优势文化,都要付出沉重的社会 成本 及毁灭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本[12],都不能为今天的信息时代所接受。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在少数 民族 地区 经济 社会发展中,渐进式的文化演变是既能够缩小东西部差距又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唯一选择,是我们时代进步途径的 道德 选择。
在以往人类文化进步历程中,每每以牺牲弱势文化为代价,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社会资本损失,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影响文化变迁的各方面因素,以制定出文化可延承性的发展策略。
马克思把社会经济发展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 矛盾统一的社会运动过程[13]。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我国改革开发以来,都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政策目标,如今,已经使生产关系由公有制经由、自负盈亏等转变到股份制,并促进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化,如 宪法 的修改,法制的健全,精神文明和 政治 文明的建设等。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由于旧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区域性的本土社会上层建筑,如习俗、观念、信仰等,如果不能连续地从传统模式演化为现代模式,那么这一区域经济就难以高速发展,或者其高速发展以民族文化的毁灭消逝为代价,两者必居其一,这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原则所决定的[14]。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必须走文化可延承性发展道路。
制度 经济学 把社会经济发展看作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各种制度形态持续演进的历史过程。制度经济学定义的正规制度的产权、货币制度、 合同 权利等制度实际上就是理论中生产关系概念的一部分,而宪法、婚姻等制度是上层建筑概念的一部分[15];制度经济学中的非正规制度,则都属于理论中的上层建筑概念,如意识形态、世界观、习俗、信仰等[16]。制度变迁理论以古典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分析为工具,认为只要制度变化的成本低而收益高,则会诱发制度变迁。而收益来源又分为四个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费用。就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如果政府政策和 法律 建设可以降低贫困 人口 进入 市场 经济的风险,降低交易费用,那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就有可能找到现代化的对接口。而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政府必须对西部软 环境 有较大的投入,对法制建设有较大的投入,这样才可以使文化可延承性发展成为可能。
人类学家把文化系统分为技术、制度和观念三个子系统,而每一个子系统又各自有三大类。技术系统被分为以物为操作对象的自然技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技术和以概念为对象的思维技术;制度被分为以信仰为纽带的宗教制度、以权利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和以财产为纽带的经济制度;观念被分为信仰观念、理性观念和价值观念[17]。政府促进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进步也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传播 技术用以促进技术更新、法制的建设用以促进制度变迁, 教育 培训用以增强理性并促进观念更新。为了文化的可延承性,这些工作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尽量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观念解释现代化现象,或以科学理性重新解释传统观念以使其与现代观念接轨。政府绩效考核,要以调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的程度为主要绩效考核,以地方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为最终绩效考核。
文化的演变有三种途径:进化、传播和涵化[18]。人类七个初始文明中,只有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就是西南弱小少数 民族 文化 所面临的日益开放的 环境 。
五、制度创新内生是文化可延承 经济 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制度 经济学 角度来看,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最主要因素这一,就是东部文化鼓励更多的制度创新而西部缺乏制度创新机制[21]。由于东部和西部这一制度创新能力的差距,造成东西部经济 社会 总体水平日益扩大。那种将西部落后的原因,归咎于西部缺乏资金、缺乏 地理 优势、缺乏基础设施的观点,虽然不能说没有理由,但至少也可以说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如果这些理由都成立的话,那么这些理由也同样可以成为
西部开发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落后贫困面貌,为了 文化 可延承性发展,为了少数 民族 由开发客体变为开发主体,扶贫政策应贯彻相应的文化可延承性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把面上扶贫原则改为现代化边界推进式扶贫原则。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大力度扶贫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形成了某些地区等、靠、要的依赖文化[39],甚至产生“自愿贫困” 人口 [40]。所以,扶贫政策要有相应的阶段性修正,就是扶贫目标不是谁贫扶谁,而是谁有意愿朝现代化多迈进一步,政府就应该给予合理的帮助扶持。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原则:张三比李四富有,张三想采纳新技术而李四没有劳动致富意愿。政府仅有有限的扶贫资金,不能同时扶持张三和李四。按迄今的面上扶贫政策,应该先扶李四,因为李四更贫穷;但按照现代化边界推进原则,就应该扶持张三。应用这一原则有以下几点理由:其一是主体开发原则,扶助张三是因为张三为开发主体,扶持李四则主体是政府,客体是李四;其二是示范外溢效应,张三的进取会促使李四产生对未来的期望,看到劳动致富的奔头;其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维护 市场 激励机制,消除造成返贫的贫困文化;其四是政府有限扶贫资金,扎扎实实地产生了区域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的效果,积累了 人力 资本和社会资本,改变作为贫困根源的“贫困文化”。不按现代化推进原则的扶贫,往往会由于缺乏贫困人口本身改变现状的意愿而失败,如发给的良种被吃掉。
第二个原则是努力与回报均等原则。 在以往公平与效率争论中,公平被分为机会均等的公平权利和收入均等的公平权利两种模式[41]。这两种模式都不利于西部文化可延承性发展。对于弱势文化民族来说,他们在现代化市场中竞争能力不强,机会均等只会使他们失去机会,落后于东部。而收入均等抹杀了市场激励机制,抑制了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创新进取精神。故此笔者提出第三种公平原则,就是努力与回报均等原则。这一原则的应用之一就是上文提到的现代化边界推进原则。如果大家都努力劳动致富,按照机会均等原则,能力强的回报自然就高;能力弱的如果屡试屡败,按照 心理 学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42],就会逐渐放弃劳动致富行为,最终沦为“自愿贫困”人口。所以政府对于能力弱的有意愿劳动致富的贫困人口,应该设法弥补他们能力的不足,提供技术培训、 法律 咨询、信息获取补贴和小额贷款等等。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政府不能用收入均等原则来扶贫,而应该给他们以劳动致富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利用这一机会。人人都有参与市场经济的机会的权利,而且人人都可以经过自身努力致富,无论其能力差别有多大,致富效果要基本与努力程度成正比。致富期望不能高不可攀,必须一步一步小台阶提高,而且每次努力都能有回报,这就遵循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40,培养少数民族创新进取文化,使他们变为西部开发的主体,使西部得以文化可延承性地发展。
六、地方政府 电子 政务的制度供给导向
为了提高西部区域制度创新的能力,提高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能力,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政府与民间首创精神互动的制度更新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必须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进行。
创新的方式之三,是对于重大案件,尤其是经过升级机制才能解决的案件,案件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结案后写出报告,分析案发原因,提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建议,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解决类似问题的建议。
“案件注册追踪系统”也是政府服务部门绩效考核的有力工具,政府可以根据案件处理量和处理速度两个指标,不断完善和提高政府内部 管理 水平。
“案件注册追踪系统”是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系统,它可以用于如何政府服务 社会 的机构,例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甚至直接设在政府接待室。西部地方政府要在短期内赶上东部政府,
七、结论
西部要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并在发展中弘扬少数 民族 和地方 文化 ,就得在制度创新竞争中走出自己的模式,要走出自己的模式,就得以当地人民为主体,走文化可延承性的发展道路。为此,政府政策性 投资 ,要由以往的固定资产投资为目标转变为以社会资本和 人力 资本投资为目标,建设西部 社会文化 的软 环境 ,建设目标就是要扶持少数民族由开发客体转变为开发主体,为此要实行现代化边界推进原则和努力收益均等原则;软环境建设还要注重产权建设和 法律 建设与宣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可以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寻求跨越式发展途径。
cultural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
with argument on the shift of object of adjustment investments to the west
abstract: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facing a dilemma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inority ethnic culture preserv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the development must be cultural evolutionary. for the culture to be evolutionary, the local people must be the 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not the subject. accordingly, the government must invest on the buildup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se include improving the legal environment, government reform, and education. fighting poverty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als of pushing the boundary of modernization and equal return on corresponding effort. digital government may be an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the institutionary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keywords: cultural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economics, western development, poverty reducing policy, digital government, upper infrastructure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省长基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贵州省中小企业 发展战略 》科研课题项目阶段成果。
[2] 王希恩,《论
,因为没有综合利用的水电开发往往破坏了生态,并造成沉重的移民搬迁 社会 成本 。对于其它自然资源和 文化 资源也一样,要通过合理产权设计和 管理 ,将开发的负面外部效应内部化,才能够发挥西部资源优势,能够有西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6]王炳梅,《试论 水利 经济 与发展》,《水利经济》南京 1998第4期第4~7,13页。
[37] 章竟,《关于西部资源产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陈育宁主编 《
[38] 徐晓光,《“乡规民约”的 历史 继承与苗族地区 法律 的现代化》,顾朴光主编 《贵州 民族 论从(一)》,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2, 第146~157页。
篇4
数字时代,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传统期刊开始探索转型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值得总结和思考。
1.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期刊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极快的传播速度和巨大的传播容量,它能比传统期刊更早地报道消息、传播信息,并且在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新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更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的需求。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传统期刊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淀,目前,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调查发现,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的很多传统期刊或采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的方式,或以创建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
2.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期刊业的市场规模在探索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015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74.4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66%”。可以说,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数字化期刊的功劳,这也证明了传统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是在不断发力的。
3.数字技术人才稀缺,亟须培养
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这与期刊业是长线运作的产业,约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交流服务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士的保驾护航有相当大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期刊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刊转型和发展的步伐。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管理人才的稀缺,传统期刊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建议,不符合实际情况、盲目转型的期刊不在少数,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是目前期刊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内容缺乏创新、数字版权纠纷频发、盈利模式尚未确立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国内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
传统期刊在摸索和试错中前行,有那么几家脱颖而出,找到颇富个性、属于自己的转型模式。下面笔者将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传统期刊转型模式,以期为业界同人提供些许参考。
1.传统期刊的“互联网+期刊平台”转型
“互联网+”时代,许多传统期刊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开发门户网站、电子期刊APP,或借力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渠道向数字化目标进军。但部分传统期刊仅仅是将文章原封不动地搬到各个平台上,这样的方式表面上看比较省力便捷,但却缺乏创新性,因此对提高传统期刊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帮助不大。那么,值得借鉴的“互联网+期刊平台”的转型模式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读者》的转型之路可称为典范。
(1)“互联网+期刊平台” 的形式
《读者》杂志创办于1981年,是读者出版集团主办的文化综合类杂志。多年以来,《读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受大众喜爱。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读者》与时俱进,逐步实现全媒体布局,打造“内容平台+智能终端”的新型数字出版生态圈。2009年,读者出版集团初尝转型滋味,将集团的纸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梳理,同时,将旗下的读者网、飞碟探索网等网站整合为新的集团门户网站。该网站除了具备门户网站的功能,如日常内容的更新,还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收入了包括《读者》杂志在内的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的期刊和图书的内容,让读者能够在线阅读、下载。这个集团门户网站实质上成为读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业务的一个窗口。2010年,《读者》进军新浪微博,截至目前,其新浪微博企业号粉丝数量已达143万多人;2012年,《读者》进军微信平台,其微信公众号分为“微刊”“书房”“读者+”3个板块,包括各类精选文摘、趣味杂谈等内容。《读者》微信公众号的作用除了吸纳读者、提升影响力,还能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其推出了“优选商城”。总体来说,《读者》将长期积累的人气分流至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扩大期刊影响力,线上线下业务相辅相成,才实现了顺利转型。除了《读者》,很多传统期刊也采取这种转型模式,但为什么《读者》发展得更快?笔者认为,其内容上的转型可圈可点。
(2)精简内容,重视互动
传统期刊如果不注重内容的创新,只是转变形式,是无法顺利实现转型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于接收碎片化信息,针对这种现状,《读者》在栏目及内容设置上不断精简。从2014年第16期开始,《读者》的栏目从20多个调整为8个,而后针对读者意见反馈,在2015年增加了《互动》栏目,这个调整的过程可谓以读者为中心。同时,《读者》还大量采用手绘图,增加记叙文和小说的比重,以吸引读者眼球。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的《读者》,审时度势,做出符合时展潮流和读者需求的改变,因此在期刊界畅销不衰,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传统期刊借鉴。
2.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期刊模式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大规模兴起,后来被引入国内,2004年得到我国政府的公开支持。虽然开放存取目前在我国学术界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它却使我国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简单来说,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采用“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受时间、空间影响,也不用考虑版权和经费等问题。开放存取模式的推广不仅使学术交流模式和文献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促进了学术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因此,许多传统期刊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其中,可作为典范的当属开放存取模式运作得比较成熟的学术网站——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1)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针对科研人员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问题而创建的科技站,于2003年10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精简传统出版物的发表程序,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大容量、及时、便捷的交流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我国开放存取的发展史上具有领航者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OA集成平台。同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公益OA平台,科研人员在该平台上在线发表、评审论文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而其他独立经营的OA平台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则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的运营模式。目前来看,无偿支持作者和期刊进行网络,并为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势之一,这也是众多传统科技期刊愿意与之合作的重要原因。
(2)资源丰富,功能强大
浏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可以发现,目前网站上主要包括首发论文、优秀学者、科技期刊、专题论文、高校认可等栏目。截至笔者统计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刊载首发论文共92730篇、优秀学者论文共92595篇、自荐学者论文共31310篇、科技期刊论文共1277866篇,可谓规模庞大、学术资源丰富。网站为用户提供对所收录文章统一检索的服务,是科技期刊、高校学报以及优秀论文便捷展示内容的集成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以科技期刊栏目为例,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按类别将收录的期刊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人文社科五大类,囊括了各大院校学报以及地理、大气、医学等各学科的专业期刊,分类详细,检索便捷,为用户检索所需科技内容提供极大的帮助。目前,开放存取模式处于快速发展期,面对学术成果愈加丰富多样、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的大好形势,我国传统期刊采取依托开放存取网站创新模式的策略非常切合实际,发展前景也日趋明朗。
3.传统期刊的二维码模式
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打开我们的手机中具有相关功能的软件,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实现其指向的功能。谈及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的二维码模式,就不能忽略《玩手机》杂志。《玩手机》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月刊。在期刊数字化转型浪潮冲击下,《玩手机》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实现转型,其具体方式是将二维码印制于平面杂志上,几乎每页杂志都有3—10个二维码供读者扫描,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服装、化妆品、箱包皮具、手机配件等网上商城。对《玩手机》杂志来说,二维码的应用不仅实现了纸质期刊内容和形式的数字化,而且延伸了纸质媒介和广告内容的影响范围,帮助杂志实现内容的传播并获取经济效益。就目前情况而言,《玩手机》杂志的二维码数字化转型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平均每本杂志被每个读者扫描二维码的次数为10次。但笔者认为,期刊数字化转型仅靠在平面杂志上印制二维码是远远不够的,读者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失去新鲜感,传统期刊应将二维码作为一种转型的辅助模式,与其他模式相结合,开展进一步的转型探索。
三、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的探索实践
我国期刊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相比国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国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我们不难发现,经过多年的摸索,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已经初具规模。比如美国赫斯特集团、康泰纳仕集团、阿歇特集团等世界传媒巨头及其下属的《好管家》《纽约客》《名利场》等杂志,已经“冒险一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什么我国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笔者认为,我国期刊社可以通过研究国外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经典案例,获得一些启示,找到适合自身的新的发展模式。
1.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
长期以来,传统期刊依靠在内容领域的精耕细作获得大众的青睐,内容为王是出版业奉行的不二法则。然而,在汹涌的数字化浪潮面前,如果只注重内容而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显然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此时的发展趋势应以产品为王。产品为王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字时代实现从内容到产品的升级。比如美国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科技类月刊《连线》杂志,在杂志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快速变化的阅读需求,设计卡片式的新版网页,兼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所有内容都可以在各种终端上一目了然。由此,《连线》杂志不再是单纯向读者传播内容的媒介,而是多媒体产品的生产者,在向用户传播价值理念的同时,也影响他们的阅读体验。我国大部分期刊在转型时,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微信公众号和网页上常照搬期刊内容,长篇累牍不仅难以扩大杂志的影响力,还容易引起读者反感。因此期刊转型在内容和产品上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
篇5
关键词:高校毕业论文管理;数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3-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老师要承担起更多的毕业论文指导任务,但教学资源,特别是软件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非常不足。各高校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繁重以及多样化的论文管理工作,逐渐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信息数字化。如济南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发了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与管理系统等,给我们带来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经验。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的重要性,依据事实,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到虽然现在仅有不到10%的高校未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教育信息化进程,但不少高校仍没有提高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传统手工管理毕业论文的趋势,必须从数字化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着手。
1 毕业论文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教学情况进行检验时,重点依据的就是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它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很高。除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部分外,也能考察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提升科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说的高校学生毕业论文,具体来讲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三种类型,分为优秀和普通论文二个等级制。这些论文大多数成为学校教研利用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利用价值,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还促进了学校信息的公开数字档案室实时接收来自办公平台及业务系统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鲜档案资料,师生们可随时突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便可查询相关论文教研档案资料,改变了原有手工被动的查档方式,论文的保管与利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因此,科学及时有效实行数字化管理毕业生论文,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教学档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大部分高校在储存印刷品论文或采用双轨制同时收藏电子版的论文制作成光盘,但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生论文太多,制成印刷品在储存上存在困难,制成光盘在扩充上存在困难;②运用以上两种方式收藏论文,在查询时不方便;③纸质文档数量大,往往“沉睡”在库房不易开放,造成师生查阅受限,利用率低下而且占用库房面积,极大浪费了库存空间。由此可知,由于毕业论文数据量大、效率不高、差错率高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而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协助下,可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传统的人工管理加纸质存档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造成以下问题:
1.1 管理效率低下 在管理论文时,要发放很多文件,填写各种表格。那么多的文件在管理时容易出错。若将这些文件表格进行网上集中管理、查阅、填写等,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 互动渠道不畅 如果不依托网上信息技术,就不能建立一个有助于各级管理人员、师生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很可能出现信息和接收不一致、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等情况。论文的统一格式和修改则需要教师逐字逐句地在文中作标注或通过电邮的方式发送等。
1.3 答辩成绩共享难 最后进行的是毕业论文总评,给学生确定一个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是很复杂,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传统方式一般采取等级制,进行小组表决,最后确定该生的总评成绩。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主观性比较强。如使用系统答辩功能,将答辩记录、答辩小组意见等结果提交等,为答辩小组成员共享资料提供科学便利,同时,老师对论文给出建议成绩和答辩成绩,折算提交后自动进入数据库,学生可自行查询成绩,不必进行人工汇总。
1.4 数据缺乏同一性 毕业论文管理参与人员太多而且不集中,容易造成信息的不一致。如学生最初选题和最终论文题目,如果在论文秀做过程中有所改变,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论文写作中会经过多次修改,不同的修改稿会由于手工管理出现错误进而导致提交错误等。
2 建立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平台可行性
应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整合那些分散的信息,让师生在一个互动的平台上完成论文过程,对于改善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系统中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可使各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计算机丰富资源并根据各自不同的论文管理过程灵活选择工作流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室几乎成为了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唯一场所,而且教学活动的时间也受到了限制。现在各种专题数据库网络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师生可以使用专用软件平台、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用文字、音频、视频进行即时的交流,即使教师不能即时回答问题,学生也可以用发帖的方式留言。因此教学的场所可以是任何互联网所能触及的地方,教学时间可以是任意的。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即时计算机通讯软件的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可以使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不但可以成为教师教学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系统的应用,也将促进了毕业生论文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达到了论文教与学以及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双赢目的。
篇6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信息技术教学 学习资料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数字时代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已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使教学模式、内容和形式、教学观念和思想都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学实践表明,运用数字化教学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课改队伍中的一员,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应担当起先驱者的重任,走在学习资源数字化的前列。
一、传统教学向数字化教学发展的必然性
学习资源是实现高效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并同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育的发展总是与科技的进步交织在一起的,当今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基本环境和途径,引发了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新发展,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
1.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资源将是数字化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当今主流的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OFFICE办公软件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等几大部分。而其中的每一部分都离不开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教学环境,甚至其课程任务本身就包含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能力。
2.传统媒体更新速度已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速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内容更新速度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迅猛,势不可挡。在这种环境下,只有数字化教学从容地追上它的发展势头,以接近同步的速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新的学科信息。
3.数字化资源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今天的数字时代,除了传统的文字类、图片类学习资源外,各种印刷材料、图片、动画、模型、录音、录像等学习资源丰富了教学信息传递的途径和形式,提高了教学信息传递质量,是对“教师+教材”这一基本方式的完善和补充,建立了基于数字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体系。
二、数字化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开放的教育形式下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建立资源应用平台
丰富有效的数字化资源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承载,就像海量优秀的书籍需要充足的书架盛放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建立Moodle平台、设计网站、MOOC等方法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较常用的是建立Moodle平台这一应用方法。Moodle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用来创建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开源软件包,帮助教师创建有效的在线学习社区,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网络登录到Moodle平台访问和使用其中的各种数字化资源。
2.课程设计与开发
平台的建立仅仅是实施数字化教学的开始,要有效地开展教学,必须有良好的课程内容和资源。教师在平台上创新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确定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学习活动类型,并创建多个学习活动,在每个活动中都可以添加PPT、微课、程序、网页、Flash、超链接等。学生可以将他所获得的资源上传并与全体学生分享。
3.教学模式的改变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做作业。而翻转课堂则完全相反,学生以个人或是小组的协作的模式在家通过互联网访问老师在Moodle平台上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讨论与交流则放在课堂上,由老师答疑和解惑,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平台,实现知识内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形式的多样化
以平台为中心,教师个人或是教研组可以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学生可以灵活地在家或其他地方通过电脑、手机或平板访问平台上的所有学习资源,知识还没有掌握时还可以反复播放观看微课,达到掌握的目的,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参与学习和互动。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化学习环境就与信息技术本身紧密结合,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无形地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5.学习评价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支持。我们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将所设计的作品上传至平台,上传时进行自评,然后小组中的每位同学互评,教师给每位学生作业评分并观察评论状况,系统将综合评分与评语反馈给学生,学生依据评价修改自己的作业,重复前面几步,得到最终的评价。
在今天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可以说,数字化教学已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密不可分。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实现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如何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更高效地为教学服务,是值得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翠平.重庆某高校教师多媒体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2]凌岩松.浅析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期刊论文].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篇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管理和传播的载体机构,对高职教学与科研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特别是信息时代下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情报行业的发展,同时对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高职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实践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介绍,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逐年加大对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力度。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共拥有各类数据库12个,资源类型涉及20 00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刊、50万种电子图书,以及各类专业教学资源等。下面将按不同资源类型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进行介绍,希望对各位老师能够有所帮助。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12年,学院作为天津市首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二本B类)试点单位,与天津理工大学联手,开设“通信技术”专业,共同开展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并由学院具体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50万册、期刊报纸近千种,以及各类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CNKI)等数字资源。学院不断改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校园内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出口宽带达五百兆,万兆双核心交换机、高性能服务器集群、60TB大容量数据库存储可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通信和数据服务。高职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检索包括中外电子论文和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国家标准制定及专业数据库。
1.中外文电子论文、电子期刊
中文电子论文、期刊,查找中文电子论文、期刊可以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是目前国内最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现有期刊7 000余种。期刊涉及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CAJ浏览器或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简介:收录了1989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8 000余种期刊的660余万篇文章的全文,并以每年100万篇的速度递增。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外文电子论文、期刊,查找外文电子论文、期刊可以使用SpringerLink数据库和EBSCO数据库。
SpringerLink数据库简介: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
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通过SpringerLink系统在因特网上提供受版权保护的资料的电子版本。2002年起,JALIS集团采购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电子、医学、计算机等11个大类的400种期刊的电子全文。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EBSCO数据库简介:EBSCO是美国的一家私人工业公司,成立于1984年。EBSCO数据库是其出版发行的一套大型全文数据库系统,现有60多个电子文献数据库。JALIS集团采购了ASP(AcademicSearchremier,学术资源数据库)/BSP(BusinessSourcePremier,综合性商业资源全文数据库)。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2.电子图书
查找、阅览电子图书,可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简介: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是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高职院校图书馆使用的是JALIS超星镜像站点,目前有电子图书近50万种。下载、阅览超星电子图书需下载安装超星浏览器。
3.国标及专业数据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除期刊、图书外,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配合本院专业建设特色,还购置了如国家标准,机械数据库等特色资源。
万方标准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包括国家标准、国家推荐标准、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内容。根据我院专业设置的情况,我院用户可使用该数据库中电工、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机械等类目下标准,共计1万余条。阅读全文需下载安装PDF格式浏览器(AdobeReader)。
机械设计与制造支持系统:该系统中包括“工程材料数据库”“机械传动设计”“通用零部件设计”“优化设计”“铸造技术支持系统”“锻压技术支持系统”“切削磨削支持系统”“焊接切割支持系统”“热处理支持系统”等内容。
4.课件资源、网络课堂等资源(畅想之星)
畅想之星非书资源管理平台,主要用于为读者提供非书资源服务。目前提供近2.5T非书资料数据,包括音频资源(mp3小说、中外文学名著欣赏、流行歌曲、经典名家名曲等)、视频资源(中外电影和电视剧、学术讲座、文化历史记录资料片、音乐演唱会、经典MTV等)、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资料如CD、VCD、磁带等)、随书资源(馆藏随书附赠的光盘和磁带等)、课件资源(教学科研方面的一些课件)、电子图书和网络课堂等各种非纸质资源。
二、高职图书馆数字化的特征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征主要包含使用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文献的载体的多元化,数字文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化。
1.文献信息的数字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的使用,高职学生使用互联网检索图书、论文、国家专利。因此,各种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媒体和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检索,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还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动态化和实时化上。
2.文献载体的多元化
文献载体的多元化,文献信息的迅速发展,各种终端的载体进入学生的视野。传统的纸质文献无法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同学们使用个人计算机终端,平板电脑终端,手机终端。可以检索光盘影像数据,硬盘资料数据以及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数字云技术,使用互通互联,压缩储存空间,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3.数字文献的实时共享化
一般认为高职图书馆往往只是简单提供借阅图书资料服务,提供阅览图书室,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院校、劳动部门直属的技术学校升格而来,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的功能低下,难以发挥有效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做到了数字文献的实时共享化,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迅速地查找图书馆的网络数据,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查询和检索服务。
三、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管理模式观念的改革,传统图书管理服务模式的突破,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往往能够突破等等。用科学发展观去探索图书馆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高职图书馆快速健康发展,适应信息时代下高职教学与科研对高职图书馆的新要求,是提高高职图书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应对高职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下管理模式的新要求,着重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1.数字化管理模式改革
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创新,往往以收藏传统文献,孤本、书籍等纸张文献为主。围绕藏书为目的,当然可以提高高校的文化氛围,但是对于以实用为目的的高职教育往往是不适合的,因此要重视实用,必须重视数字文献的新要求,革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观念,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创新数字化和规范化的改革。
2.突破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重点之一,文件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教师在文献检索和阅读过程中,通过筛选,挖掘信息资源,从而进行科学思维论证演算,提炼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案。大学生自我学习也离不开信息资源的研究。因此,如何有效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文献资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
在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加强信息集成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的变化到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考虑如何处理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文件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需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员需要改变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概念,提高管理文学创新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知识和能力素质。
篇8
关键词 现代学习理念 数字化学习 学习型城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12
1 数字化学习产生原因分析
1.1 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为数字化学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有人曾提到,信息时代就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学习通常是单纯依靠自身经验的积累或是师傅的口耳亲传;在工业时代,统一化的学习内容和标准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却束缚了个体的思想,不利于个体发挥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而如今,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习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支柱,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后,便引起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环境及数字化学习方式。由此可见,伴随着网络、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即数字化学习随之产生。数字化学习作为信息时代学习的主要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数字化学习这一说法最早被提出时,被定义为“将数字技术和课程教学知识相互整合的一种方式”。①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内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式学习,又可称为网络化学习或E-Learning。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为数字化学习的产生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1.2现代学习理念的形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营造了氛围
现代学习理念是人们对于学习规律和学习本质的一种新的认识,现代学习理念的形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有了新的外延和内涵,如在学习目标上,由原来的知识传输向知识建构转变;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情境学习;在学习内容上,倡导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而传统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下部分学习者对学习的需求,必须积极探索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达到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创造力、提升自主性的目的。二是终身学习理念的的呼唤与推动。终身学习强调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开放的学习和终身的学习”,这种学习不局限于学校、家庭或企业等,而是营造一个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众所周知,人生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尝试、终身的学习来积累知识,获得发展。而社会应该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和宗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完善的学习设施,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而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取地、创造性地学习,是一种生存与发展的学习。②终身学习的理念改变了众多学习者的学习理念,进而积极主动寻求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1.3 数字化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公平的社会教育的实现
数字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弥补了传统学习受时间、空间和内容限制的缺陷,在尊重学习者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其潜能的挖掘,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个体个性化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具有内容的丰富性、资源的共享性、学生的主动性、时间的机动性、主体的平等性、学习的终身性、效率的高效性和方式的多样化等特征,能够解决学习者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使学习者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现有认知水平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方式来选择自身所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从这一点来看,数字化学习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能为社会全员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之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学习者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能进一步满足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有利于践行全民终身学习的宗旨,更有利于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2 数字化学要素分析
2.1 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可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是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的资料和材料。③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学习的视音频、多媒体学习课件、电子邮件、网站学习、在线学习管理、在线讨论、数据文件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发展性、全面性、开放性及多样化等特征,既符合学习者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也可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这一点来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获取学习资源、处理学习资源、分析学习资源,进而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意义的过程。可见,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数字化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占据关键性的位置。
2.2 数字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广大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数字电视和计算机等网络设备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化及教学情境虚拟化、多终端兼容性等特征的学习环境。④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等设施、多样化及共享性的资源、学习界面和网上教学活动软件系统的平台、实现远程协商与交互保障的通讯和解决学习者困难的学习工具等五个方面。数字化学习环境作为数字化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2.3 数字化学习方式
数字化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如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探索式的学习、利用自身积累的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式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学习、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学习等。笔者在前文中已经强调了数字化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与限制,不依赖于教师面授和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平台,随时随地地根据自身的学习目的选择数字化学习资源;二是数字化学习不再要求被动学习,而是注重学习者主动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协商和合作的学习,来构建意义、获取知识。
2.4 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数字化学习的核心要素不仅仅指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方式,还应该涵盖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只有拥有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知识的技能、具有选择和理解信息内容的能力、拥有融入信息社会的心态和勇气,才能在信息时代更好地运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开展数字化学习,故而可以说学习者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其开展数字化学习奠定了基础。
3 数字化学习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于学习型城市概念的界定,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概述。OECD 对学习型城市的描述是:“学习型城市通过制定战略和规划,积极开发全民个人潜能、大力倡导和发展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进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形成社会凝聚力,为社会创造财富。”⑤由此可见,学习型城市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开发和挖掘人们的潜力,鼓励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个体与城市共同发展。学习型城市的宗旨是让全民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使居民随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终身享有自由、自主、平等、开放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而要想实现学习型城市的这一目的 ,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⑥数字化学习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深度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学习方式,其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能激发市民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数字化学习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均等的学习平台,也符合学习型城市对开放学习资源的基本要求,能让全民便捷地选择和获取自身所短缺和急需的知识和内容。从这点可以看出,数字化学习克服了传统学习方式的缺点和劣势,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达到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符合其建设的宗旨和目的。
学习型社区是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对构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前文中已提到数字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方式,其中数字化学习资源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数字视音频、文本材料和资源学习网站等,社区居民可以利用数字化学习的环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挑选对自己有益的学习资源,从而满足自身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可见,利用数字化学习这一现代学习手段,有利于丰富社区居民的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从而促使社区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数字化学习作为当下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其丰富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便捷的学习方式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的缺陷,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满足了学习者差异化和多样性的学习要求,能为践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宗旨奠定基础。同时,其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均等的学习机会,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素养,为构建学习型社区营造了环境,对学习型城市建设颇具意义。综上所述,数字化学习这一方式符合学习型城市建设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手段,以学习为动力,以满足社会学习者需求和提高市民素质为目的的宗旨和原则,是构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手段,亦是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注:本论文系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立项课题《现代学习技术应用:城市的学习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中成协【2014】047号
注释
① 孙立会.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终身学习力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5.
② 郭倩.论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0.3.
③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
④ 杨碧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终身学习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2.12.
篇9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105-02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未来学大师及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便预言大数据(big data)将成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上至国家的重大决策,下至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信息均被数字化,并得到有效的储存。迈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它强调信息技术的重点由“技术”转变为“信息”。因此,在以信息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大数据势必引发其组织决策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而为学术研究服务的科技期刊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中,又将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或海量资料;其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繁多的数据资料构成的数据集合,是以“云计算”为基础技术支持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模式。大数据技术是通过集成共享数据,将分散的数据资源转变为集中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研究机构Garter定义“大数据”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简而言之,从各种类型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特征通常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的4V特征,也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的显著特征。
二、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期刊面临的机遇
1.出版形态的多样化。大数据时代,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环境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已悄然向大数据平台、多媒介及全媒体模式转型。科技期刊数据化集群建设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推广,随着大数据平台技术的建立,科技期刊实现了内容的自主优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以及出版发行模式的多元化,科技期刊将向着在线投稿及评议系统、编辑管理系统和增值服务系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期刊平台的构建将通过期刊内容推荐系统、流计算、期刊数据库和期刊信息整合与治理四大功能板块完成[1]。大多数科技期刊所采用的纸质媒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网络、无线、手持阅读器的全媒体出版要求凸显。传统纸质科技期刊传播媒介将呈多样化、全媒体的发展态势,物联网、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平台,都已成为科技期刊传播的重要媒介。科技期刊利用数字化、多媒介、全媒体的出版模式,在为读者提供平面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全新视听阅读感受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途径和更深层次的推广效果。
2.业务流程的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使得任何复杂的数据都可以实现定量化分析[2]。因此,导致编辑工作流程中的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等过程的智能化成为可能。科技期刊编辑的目标是将知识差大,且读者或该领域从业人员感兴趣的论文从众多稿件中挑选出来,体现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就是组稿策划和审稿过程[3]。而过去这一编辑流程基本依靠编辑人员的经验、价值观或学术专家提出的建议完成。而现在大数据技术将科技期刊历史出版物数据化,将全社会、全行业的科技成果数据化,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中获得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学术信息,从而为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及审稿提供依据。可以想象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学术信息下,那些“一稿多投”或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问题稿件,将无处遁形。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将过去编辑流程中,因编辑习惯不同或各期刊要求各异,而无统一标准的编辑规则模式转化为统一、有序的编辑规则模式。在这种编辑规则模式下,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或软件,有可能实现稿件的计算机“预编辑”。从而减少编辑的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提升编辑质量和编辑效率。
3.评价规则的多元化。目前,对科技期刊及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的评估,普遍采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评价体系,如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然而,由于模拟数据时代采集的数据样本量小、种类少,导致科技期刊界对定性或定量评价的优劣争议不断[4]。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文本分析、语义分析、专家印象评估及同行评估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的定性评价。通过期刊影响因子动态跟踪、论文被引动态跟踪、论文浏览及下载量动态跟踪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的动态评价。通过专家反馈信息采集、同行引用反馈信息采集、读者反馈与推荐信息采集、厂商应用效果市场反馈信息采集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客观评价。因此,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科技期刊及论文评估是定性与定量、历史与现代、静态与动态、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性科学评价机制[5]。
4.营销模式以品牌营销为主。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营销模式是将文化价值、创新价值、版权价值和广告价值融为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文化价值即科技期刊的学术品牌,是科技期刊建设的最主要目标,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及艺术价值的品牌形象,不仅保证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更是吸引读者的关键,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创新价值即是以创新为突破口的跨媒介融合出版,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受众群体的核心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市场动向,并及时提出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是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印刷时代建立的传统版权原则和制度,在大数据时代受到了根本性动摇,传统版权规则所确立的利益观、价值观,以及商业模式也被逐渐解构,特别是随着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版权资源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价值被重新挖掘和开发。版权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版权资源成为争夺主战场,版权资源的价值亟须重塑[6]。大数据时代,出版载体已向跨行业全媒体模式转变,出版形态也更加丰富,广告形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期刊投放的平面广告,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形式的广告将有效地与科技期刊的主题报道内容相结合,读者在阅读杂志内容的同时,也反复接受了产品的展示与推广,加强了品牌宣传效果,真正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
5.出版编辑理念面临的机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从传统的文字编辑加工,转变为全媒体新出版语境下的数字编辑。数字编辑的定义是:在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数字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音像制品、手机出版等出版过程中,从事选题策划、组织稿件、审核把关和加工整理的专业技术人员[7]。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首先从思想上树立数字编辑理念,深刻理解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工作不断追求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的要求。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编辑在推广重要学术成果、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促进科技期刊发展进程中,不仅是实现期刊全媒体化的先行军,更是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开拓者。数字出版编辑应顺应数字出版的潮流,更新数字化出版的编辑理念,主动参与文化、科技成果的数据化,并积极实现数字信息的加工与传播。在读者服务方面,编辑也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精准信息,实现对目标消费群体的个体化信息推送,提供更为精准服务。数字出版编辑要不断适应数字理念的创新,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不断深化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输入内容智能化的趋势[8]。
三、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
1.信息透明化导致期刊生存环境竞争激烈。通过大数据技术,所有科技期刊都将在一个更为透明的环境中生存。所有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都将作为公共信息,而被公之于众。例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都会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收录期刊的主要计量指标,如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即年指标等,以引证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大众。在这些细化和量化的数据信息面前,科技期刊的优劣势一目了然。这必将造成优秀期刊的良性发展和劣质期刊的自我淘汰。这种数据公开机制,有可能导致某些优质期刊或优势学科领域的期刊获得更多的读者和作者资源,而对于新创办的期刊和某些弱势学科领域的期刊将进入一个更为不利的生存态势之中。
2.对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大数据理念深入人心,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化出版必将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出版形式[9]。因此,数字化编辑也将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新要求。编辑工作者不仅应具备组稿策划、文字编辑加工能力外,还应具备内容扩展、内容研究、内容创作等能力,以适应科技期刊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化发展。
3.传统的盈利模式不再满足期刊的发展需求。在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中,科技期刊文章无偿向全社会提供阅读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依靠纸质发行、有偿下载阅读的传统盈利模式,已不能满足期刊的发展要求。然而,在将来期刊出版社或编辑部是否能成为数据运营的主体,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数据库运营商有可能通过与科技期刊共同建立和运行数字化出版平台,或开发数字化产品,来分享杂志的发行和广告收入。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期刊的从业者,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迎接挑战,完成科技期刊的完美转型,尽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期刊集群化。
参考文献:
[1] 丁田.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未来形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
[2] 贾晓青,王萍,陈清莲.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思维拓展[J].出版科学,2014(6).
[3] 张小强,张苹,吕赛英.从信息传播角度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及其优化[J].编辑学报,2007(3).
[4] 朱剑.量化指标:学术期刊不能承受之轻――评《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5] 柴英,马婧.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功能的变革[J].编辑之友,2014(6).
[6] 张勤.试论大数据时代版权资源的价值重塑[J].中国出版, 2015(11).
[7] 李超.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的作用[EB/OL].中国数字出版信息网,2013-05-23.
篇10
论文关键词:数字技术,印刷出版,影响
1 数字技术概述
数字技术主要就是指借助多种信息,例如声、像、图、文等进行信息的加工、传送、还原以及存储。数字技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速度快捷。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速度快,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化印刷出版行业的需求[1]。
2)保密性强。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够对一些重要信息资源进行保密,避免重要信息被窃取等问题的发生。3)效率高。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印刷出版行业中还能够提高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整个行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数字化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方面,主要涉及到对出版媒介的影响、对出版观念的影响、对印刷出版产品的影响、对出版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等等,下面结合具体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数字技术对出版媒介的影响
在传统的印刷出版行业中,印刷出版的媒介主要为纸质,例如报刊、报纸等,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印刷出版媒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出版市场已经全面形成,很多现代化的数字读物相继诞生,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也改变了出版文化[2]。具体如下: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建立印刷出版现代化信息系统,提高了印刷出版的效率,将出版媒介进一步扩展,形成了多样化的出版媒介,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出版信息的存储,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传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2 数字技术对出版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印刷出版观念中,主要是利用实物传播渠道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扩散,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数字技术在印刷出版行业中不断的应用,出版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知识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在实物,而是在印刷出版行业中,以数字化信息为渠道进行传播,如各种互联网渠道、各种移动终端等,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知识和信息获取方面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对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2.3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品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对印刷出版产品的影响方面,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出版产品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在数字技术未出现之前,出版产品的形式较为单一,农业论文主要以图书、报刊的形式出现,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产品、网络出版产品以多形态的形式出现,扩大了出版产品的传播范围以及社会的影响,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刷出版产品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会出现更多的形式,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及使用需求,同时对印刷出版社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4]。
2.4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
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实现了文化及信息的传播,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另外一方面也具有盈利的目的。印刷出版行业结合社会的需求,出版相应的产品,并进行出版产品的营销。在传统的印刷出版产品的营销方面,主要以纸质出版市场为主,通过不断的占领纸质出版市场的份额,获得相应的利润[5]。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与印刷出版行业的有效融合,印刷出版产品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互联网营销、利用数字化广告获利等等,在此种营销模式下,印刷出版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升级,对整个印刷出版行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立足当下,结合目前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将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以提高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效率。
3 结论
实际上,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代表着我国知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印刷出版主要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出版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数字化技术与印刷出版行业的融合最为典型,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
升级。
参考文献
[1]董中锋.论出版文化的亚文化[J].出版科学,2016,13(1):154-155.
[2]丁心镜.新形势下出版文化的历史创新与时代担当[J].中国出版,2013,11(15):109-110.
[3]馨闻.西藏出版文化产业园及八瓣格桑花推介会召开[J].出版参考,2012,15(25):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