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4:1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政建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建设/新的起点/推进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重要思想为部队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临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面对新的使命任务,部队各级党委必须准确理解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努力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把“继续解放思想”列入大会主题,意义深远。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能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然而,从当前部队实际情况看,不少同志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有的墨守成规,研究解决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的思路和方法;有的固步自封,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工作推进速度慢、落实不到位;还有的顾此失彼,在指导部队建设中缺乏科学发展的观念,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之所以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归结起来主要在于学习不刻苦、思考不深刻、实践不主动。我们讲解放思想,是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的解放思想,是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解放思想,即解放思想必须符合部队发展实际。为此,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刻苦学习。学习是促进思想解放的重要途径。党的创新理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各级领导要带头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做到学之求深、信之求诚、用之求实,真正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植根于头脑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层次,促进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是勤于思考。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以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为基础的。各级领导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思想是不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看看落后在什么地方,如何才能跟得上;经常思考中国特色军革和部队建设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看看工作落实情况,如何总结反思;经常思考兄弟部队建设发展态势,看看自己是不是落后了,差距在哪里,如何赶上去。只有不断地思考,开动脑筋,才能自觉地从时展、实践需要、他人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差距,跟上时代进步、实践发展的要求。
三是积极实践。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勇于实践。实践为解放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一些摸不清、把不准、理不顺的问题一旦进入工作实践,往往就会变得清晰和明朗。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深入部队,在实践中加快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在实践中寻求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二、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眼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能力
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有的同志还没有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上来,不少工作还没有真正聚焦到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上来。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关系到部队训练改革的进程,关系到基层全面建设的水平,必须将其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筹划。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能力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相配合,必须进行系统思考、整体筹划。各级党委在筹划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时,要紧紧抓住提高部队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这一主线。服务于这条主线的,要全力以赴,抓出成效。军事斗争准备是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经常性中心工作,筹划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军事斗争准备从工作全局上突出出来,做到领导精力重点关注军事斗争准备,政策制度制定切实保障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始终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抓落实。要紧紧围绕担负的作战任务,把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每项工作、每个课题、每个指标具体分解到政治工作的每个部门,落实到每个人头。游离于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这一主线之外的工作,要删减合并,能缓的则缓,能不干的坚决不干,避免干扰和冲击中心工作。
二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履行使命能力来落实。工作落实是个动态过程,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力。在开展工作时,必须把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作为清晰的目标指向,牢牢把握住其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党委要从全局上把握部队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现状,深入分析工作落实中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具体可行的对策。这几年,我部思想政治建设围绕作战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抓好战斗精神准备、科学组训方式创新、重难点问题攻关、重大战备任务完成、综合保障质量效益提升等等,为提高部队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作出了积极探索。
三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要下功夫解决制约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薄弱环节。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现在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上,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证作用。对于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四是要把是否具备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作为检验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成效的标准。要把军事训练质量作为衡量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成效、党委工作政绩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抓思想政治建设偏离军事训练工作、不实不深、搞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等现象。各级党委要把创造政绩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战斗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上,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以人为本”已进入部队工作指导的方方面面,为部队建设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但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上,当前仍存有与部队特殊要求不统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符、与官兵的新期待不合拍的做法。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真心诚意地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充分激发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为此,要坚持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是要坚持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尊重并努力满足官兵求知成才、完善自我的发展需求,既是官兵的迫切愿望,也是部队全面建设的客观要求,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必须统一起来。各级党委要把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委领导的重要职责,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官兵健康成才,引导官兵学习成才,帮助官兵在岗成事,并由此推进部队的建设发展。
二是要坚持把解决部队建设的突出矛盾与满足官兵的新期待统一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兵对训练生活、政治教育、文化娱乐等产生了新的期待;而随着中国特色军革的深入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推进,部队“快节奏、高强度、满负荷”的工
作状态给官兵的学习、休息、健康等基本权益的保障带来了诸多挑战。这就要求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力关注和解决这一矛盾,引导官兵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当前,尤其要在引导官兵跳出自我,自觉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上加强教育,确保官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以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善于把官兵的新期待同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文明进步联系起来,从官兵的呼声中感应时代前进的脉搏,从官兵的愿望中获得开拓创新的动力,以解决部队建设发展中的矛盾为突破口,引导官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满足官兵的合理需求。
三是要坚持把加强科学领导与尊重官兵创造精神统一起来。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科学的领导是前提,官兵的创造精神是关键,尊重、激发官兵的创造精神也是科学领导的应有之义。各级党委必须在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素养、提高领导艺术的同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党委无论是作决策,还是落实决策,都要到官兵中听一听意见,看一看效果,善于从官兵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在官兵的实践中去落实、检验、总结、完善决策,从而使各项决策真正成为激发官兵创造精神的强大动力。
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大力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是部队党委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着党委领导成员对官兵的根本感情和态度,关系到党委领导成员在官兵中的形象,反映着党委领导干部的水平和素质。为此,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了解官兵,不注重学习修养,嘴上喊得多、实际做得少,工作不扎实、不落实是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必须按照“始终务实”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以是否有利于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来衡量党委领导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一是要把深入基层、了解官兵贯穿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各项工作的始终。求真务实,既是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又是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而深入基层、了解官兵是各级党委求官兵呼声、愿望、疾苦之真,务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之实,求部队建设发展规律之真,务部队又好又快发展之实的基本途径。各级党委要把深入基层、了解官兵贯穿工作始终,切实做到真诚倾听官兵呼声,真实反映官兵愿望,真情关心官兵疾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树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基层的良好形象。
篇2
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彰显将二者有效结合的优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可以利用企业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凸显二者的相辅相成,尤其是在气氛及组织各种活动中表现明显,不但能够提升企业凝聚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有正面的推进及辅助作用。
二、企业员工和机构的有效结合
企业员工及机构的设置里,要切实体现企业文化策划管理人员的作用,并且要做到与有关的部门有机的结合。不仅仅可以减低企业非必要部门的设立,此方法不失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现在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企业文化宣传者之间存在隔阂,并没有有效的结合,企业内部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的现象。此种组织机构极易出现双重管理或是有事情无人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如果可以对二者进行很好的整合,让其形成统一的管理,不单可以使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还可以互相帮助,相辅相成带动二者的工作效率。
三、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当今企业成功的标志是其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其成功不单显示在业绩、竞争力、活力上,而是通过学习渐渐提升思想的过程。知识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及个人对知识、精神的追求愈来愈高,也从线性思维转向创新思维。这时就要求思想政治的管理者从一定层次、水平出发,要融合多种科学知识,既要体现我党现阶段的政治方针及政策,还要突出科技性及文化性,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素养,方能提升企业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此过程中党员要发挥其表率作用,做到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四、加强员工的归属感
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能够使自身企业员工对本企业文化全面认同,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要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给员工学习的机会。除了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还可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定期进行培训。以此来满足员工对知识的需求,不仅可以让员工提升归属感,也会加深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五、结语
篇3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于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人文思想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协调校园人际关系。
高校校园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最后一站,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场所。有效的校园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努力,共同构建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形成这种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宣传校园文化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组织内容等,能够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增加学生们的学术思想与文化内涵。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改变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高的局面,就要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与知识层面入手,从而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有效地提升与优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给我们带来更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腐化败坏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对当代大学生尤是如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内在涵养,能够使学生在接受健康思想与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从纪律、理想、道德等各个方面来武装自己,抵制各种腐化败坏的思想,保证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影响与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1、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充满力量,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要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扩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高校就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其建立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恰恰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2、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增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现今,我国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等各方的压力,对其思想与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所以,高校要切实增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念,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内容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效果等都要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其主导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作用。
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否认其中必然存在着的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的文化产物,这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文化培养等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与制约下,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文化产物将很难出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为当代高校校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分属不同部门,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组合
从高校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仍分属不同的教育部门。一般来说,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属于学校团委以及宣传部的工作范围,其大都是通过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来开展活动。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分属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研中心等机构,其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教授来进行的。这两者之间的影响与渗透较少,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统一,从而降低了学校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性,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性能发挥。
(二)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失衡
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都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却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仅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的发展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但是,当前许多高校都陷入了这一误区:仅是对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进行探索与挖掘,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这种缺乏精神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领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想要切实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就需要要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才能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文精神教育的总体规划纲要之中。就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等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育人环境的营造,能够督促教师在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身发展。
(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
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就要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对其各种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切实督促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发展。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不是让大学生被动性地被这些制度、规范所管制、所约束,而是要使得其将自身的行为与制度要求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地引导自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相关制度的建立对于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制度的建立对于具有负面影响的不良文化产物的产生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切实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三)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
篇4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民族精神、社会信仰、基本道德良知和理想信念等方面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鲜明时代特色,被广大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并喜欢的做法或活动,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或活动经过进一步优化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持续影响力的项目。
(二)基本特征
1.先进性。先进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水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用中国化的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2.引领性。品牌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品质优良,能够在一定时期和领域内发挥引领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形成的优秀成果,能够影响、带动和引领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迹和方向。
3.认同性。品牌是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的,有较高的知名度、赞誉度和普及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受众是青年大学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要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熟悉、认可、接受和喜爱,并且乐于参加,也就是得到广泛认同。
4.典型性。品牌是一种标志、标识,因其“高品质、有特色、影响大”而区别于一般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地域、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培育、发展、提炼、升华而来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代表,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性就是方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志,必须遵循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按照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做到政治性与实效性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有针对性。
(二)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相统一的原则时代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总和,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的特征。传统性也称传承性,是指将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观念、习俗、习惯等传承发扬。一个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还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传统性,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并指导实践发展。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根源,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实践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进理论的完善与成熟。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品牌的培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研究品牌的发展规律、内容体系等,积极探索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提升,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内容和形式,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活动案例,用教育品牌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坚持整体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需要站位全局、科学规划,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整体规划,必须统筹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必须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品牌建设中,除了坚持整体性之外,还要坚持操作性原则,即品牌既要具有现实意义,也要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只有将二者有效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途径和方法
(一)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抓住三个着力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前进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着力点。一是要通过学术讲堂、理论沙龙等,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二是要通过文化文艺活动、实践教育活动等具有感召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培育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3.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也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近些年来才被人们所重视,建设和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不多。因此,应当把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关键着力点进行强化。
(二)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找准三个切入点
1.抓住学术领域这个切入点,推进学术品牌建设。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编写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另一方面,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二是在学术教育方面下功夫。高校是一个学术性组织,学术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进一步弘扬学术精神,培养学术能力,鼓励学术创新。
2.抓住环境氛围这个切入点,推进活动品牌建设。一是建设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重要的育人手段,要以其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引导人、感染人、熏陶人。二是建设实践活动品牌。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着重培育一批丰富的实践活动品牌。三是建设网络活动品牌。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也要与新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平台,建设一批网络活动品牌,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3.抓住典型引领这个切入点,加大人物品牌建设。典型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即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引导人、教育人,弘扬先进正气,使先进文化具体化、生动化。利用先进典型来示范引领,一方面可以弘扬先进,另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也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要继承和发扬典型育人的方式,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品牌。
(三)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强化三个关键点
1.科学规划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规划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要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全局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全局,因此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纳入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力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全局性。二是要结合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区域发展趋势、学校专业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突出特色。品牌的规划要体现典型性,要在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提炼出独具特色、内涵深刻的品牌,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命力。
2.精心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实现精心培育,就必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进行提炼与总结,为使其成长为优质品牌创造条件;对优质品牌进行扶持,使品牌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在人员上给予保证。要建立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管理队伍,使品牌有人负责管理,能够实现长效发展。三是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资金是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大对有潜质的优质品牌的投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3.推广交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品牌代表的是最优秀的成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品牌只有不断推广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搭建品牌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优秀品牌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激励各高校积极参与品牌建设活动,形成重视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组织各种层次的品牌交流推广会,对优秀品牌进行交流推介;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在校内开展品牌的宣传推广,总结提炼品牌特色,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广泛宣传,使品牌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四)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把握三个支撑点
1.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是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要建立评估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进行规范,从不同侧面加强对品牌的评估,通过评估全面了解品牌的运行情况、学生参与情况以及品牌的效应等。二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品牌的监督和管理,按照品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监管。三是要及时进行反馈。对于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
2.扎实有效的培育机制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制度。要重视品牌培育的必要性,要强调品牌培育的紧迫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积极进行品牌培育。二是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领导。高校党委要统筹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工作,把品牌建设工作与日常的教学、科研等一同部署和研究,由党委宣传部和学工部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三是要广泛交流。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品牌交流会、评比会、展示会等,促进品牌的健康发展。
篇5
通过深入连云港港口基层一线进行认真调研,我发现了职工思想现状从整体情况看,当前职工思想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仍然是主流,职工对企业的前途和经营状况更加关心,对企业改革措施大多数表示支持或理解,对个人收入是最为关心的焦点。大致情况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一是爱岗敬业精神不断增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压力感,使得绝大多数职工对现有岗位更加珍惜,更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履行工作职责列入到主要工作指标,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发展与自身生存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并有依靠企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二是提升素质需求更加强烈。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与企业发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希望通过集中学习培训来不断增长知识,进一步扩大认识视野,通过提高技能来实现自身价值,发挥自身在企业中的有效作用,不断巩固自身在企业中的生产地位。三是品牌形象建设普遍认同。普遍认为企业发展必须要打造特有的企业服务品牌,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通过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来树立企业形象,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增强企业驾驭市场和自主创新发展能力。这样的思想现状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但透过这种表面现象,我们深度思考存在的问题,就会发现正是这种空前高涨的爱岗敬业热情、提升素质需求和战略策略认同反映了职工思想根源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危机感反映了职工思想的不稳定。企业转型期间的改革措施导致的就业压力,使得职工对企业经营状况高度关注,同时“大锅饭”、“铁饭碗”用工制度的改革在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为企业用工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而企业要创新发展需要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支撑,企业改制的就业压力导致了员工思想的波动,反映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就难免会在观望、等待的错误思想的支配下,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发展由于缺乏激情的创新而无法实现服务品牌的提档升级,迟缓的工作效率无法满足快节奏的客户需求而影响到行业服务形象。二是期待强反映了职工素质的不适应。员工对于提高素质的强烈需求体现出,除了员工想把握住现有的工作机会的主观期盼外,也充分说明了现在大部分职工的技术能力、专业素质已经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对于企业品牌和形象战略已经形成了内在的阻碍,企业解决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细致分析存在以上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来经济的普遍快速发展对企业传统生产思维冲击很大,生产思维方式的创新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导致职工在转变生产思维和适应经济发展方式上很难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同步。其次是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由于企业产业调整导致了传统用工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得职工在生产过程中背负了很重的思想负担,有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在外部表现上就体现出了强烈的求知需求,有了很大的危机感,这也直接造成了职工工作思想的极度不稳定。第三是企业教育培训机制的影响,企业教育培训机制还没有完全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和企业改制的需求,在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上存在缺陷,不能及时解答职工思想的困惑,不能很好满足职工提高技能的基本需要。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而导致了职工思想上没有对企业产生依附感和信任感,因此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思想分散,缺失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工作信心,直接影响到企业品牌的创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正确来引导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教育培养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发展氛围。其根本任务就是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启发每个员工,解决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以达到转变员工思想、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使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促使广大员工齐心合力、凝思聚力地投入到企业服务品牌建设和行业形象建设的战略策略中来,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要稳步推进港口服务品牌建设和行业形象建设的战略策略,就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港口用人管理理念,因为人才是促动港口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根本,是打造服务品牌和树立行业形象的载体。而人的根本说到底就是思想和素质问题。由此看来,员工思想和素质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企业发展又会反过来促动员工思想素质的提高。员工思想素质与企业发展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没有员工思想素质作为前提的企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企业发展作为前提的员工思想素质便是无本之末。要稳步推进港口服务品牌建设和行业形象建设的战略策略,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了解和分析当前港口员工的思想状况,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诉求和愿望;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稳定员工思想情绪,以美好的企业发展愿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广大员工的头脑,帮助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教育和鼓励广大员工正确对待现实,清醒认识自己,积极进取来不断增强自信和提高工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要建立健全培训教育和思想宣传的机构、制度,为广大员工提供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技术提高平台,使之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学习交流活动。二是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认真研究和制定适应新形势并具有鲜明特点的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广大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管理经营中来,积极踊跃地表达内心想法,对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挖掘并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内在潜能,集思广益地推动服务品牌建设和行业形象建设战略。三是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且成为企业员工普遍遵守和奉行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念,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特别是连云港多年来发展积淀了浓厚的区域文化、工业文化和港口文化,以这些文化形式为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活动的形式来陶冶员工情操、鼓舞员工士气、塑造健康人格和激发工作热情,这对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6
一、____市司法局数字化平台简介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____市司法局同全市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服务机构、管理对象、业务联系部门及其他部门信息交流频繁,日常办公、视频会议、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业务的信息化需求强烈,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网络和数字平台,才能更好地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城市智慧____”的战略要求。
2010年起,____市司法局依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建设一个安全、先进、灵活,高带宽、高可靠性的多业务应用的综合网络平台,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间安全高速的数据共享、智能分析、应急预警、远程协助、办公协同等功能,尽可能地简化办公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充分发挥职能,有力维护社会稳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____市司法局数字化平台建设由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日常办公应用三部分组成。
应急指挥调解系统包括:视频会议系统、内部语音通讯系统;
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系统、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援助信息系统、安置帮教信息系统;
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包括:OA自动化办公系统、互联网协同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系统。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____市司法局数字化平台已初步完成了日常办公应用、应急指挥和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推广应用。平台逐步覆盖市司法局、8个县(区)司法局、153个司法所、145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全市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形成一个便捷、高效的数字应用平台,基本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高速共享、传输和应用。
二、主要做法
在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框架下,____市司法局综合考虑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服务机构的实际需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了统一的传输交换标准体系,并根据全市司法行政部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业务职能和特点,科学规划、优化调整,合理改建、扩建,实现了硬、软件资源的集中、整合、共享,建立起统一的共享网络,组织研发各类应用软件平台,坚持边建边用,协调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工作。
(一)组网建设。
____市司法行政系统依托政法三级、四级网实现市、县(区)司法局、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互联互通。在市司法局建立中心机房,市司法局及8个县(区)司法局建立视频会议室。目前已完成市、县(区)司法局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综合业务高速、可靠、安全地传输,网络覆盖面继续向乡镇司法所、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等深入。
(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为提高沟通效率、办事效率,减少内部办公会议、业务培训所产生的会务、食宿、差旅费用,节省人力、物力,实现多部门集中协调指挥调度、视频会议、远程业务培训、考试、双向会议、案件会商、工作管理、远程技术支持、应急呼叫、案件实时监控等功能。____市司法局依托政法专网建设政法视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目前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建成政法视频应急指挥室1个,视频会议室4个,市、县(区)司法局均开通VOIP内部语音通讯电话。
(三)业务系统建设。
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已全面启用司法部的“法律援助信息系统”和“安置帮教信息系统”。____市司法局自主研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动态评估管理系统”、“____市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____市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____市公证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全市推广使用。“____市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正在研发中。目前,____市司法行政各业务工作基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业务数据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类信息数据自动分类、智能分析、自动统计、预警跟踪,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直观的效果反映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整体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____市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系统。
2010年,____市司法局立足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矛盾凸显、各种利益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结合政法专网和数字化建设,立足于《人民调解法》的贯彻实施,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定义、计量原则和标准,制定了社会矛盾纠纷分类、分级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规范了社会矛盾纠纷受理、评估、化解流程,形成“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并开发“____市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系统”,利用网络系统,采用直观的电子图示形式,准确记载各种类型矛盾纠纷及其在空间区域、历史时段上的分布,科学分类、综合分析评判,刻画各种矛盾纠纷的演变轨迹,把握社会矛盾纠纷性质及发展变化规律,有效实现社会矛盾纠纷的可预警、可控制,为党委政府掌控社会矛盾纠纷动态情况提供决策参考。
系统终端延伸 到乡镇(街道)司法所、专业性、行业性纠纷调委会及有条件的村、企业调委会。将所有社会矛盾纠纷纳入党委政府主导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中。通过合理的分级分类管控,初步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管控工作向类别化、差异化转变,向因人、因事、因地、因时的“源头预防”转变,向各种调解机制“横向联合、优势互补”的多元化解转变。通过及时客观的收集社会矛盾纠纷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在解决矛盾纠纷统计真实性、实时性方面实现了突破,填补了我国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基础统计评估标准和分析方法的空白。
目前,该系统在全市所有乡镇运行率达到100%;评估机制被入选为四川省2012年第一批软科学项目;司法部派出调研组来____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国家级刊物《人民调解》对评估机制的运行模式、试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详实的介绍。河南郑州市、新乡市、山东威海市、浙江杭州市、江苏南京市等及川内部分地区司法行政机关都专程来雅学习考察机制建设。“评估机制”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拓展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和工作深度,增强了人民调解工作持续稳步发展的后劲,客观上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态势。
2.____市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
此处指的特殊人群是: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两类人员。针对此类特殊人群重新犯罪的特点、原因加以研究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和预防特殊人群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于稳定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____市司法局探索建立了“特殊人群社会危险性评估暨重新社会化机制”,研发“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影响特殊人群的众多社会危险性因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别归纳抽取出对其重新犯罪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根据量化结果确定其重新犯罪可能性大小,对其社会危险性强弱作出趋势性判断,预测其社会危险性及社会危险性的突出方面,以此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分类处置,从而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和干预,促使其及时调整心理、矫正行为,回归到对正常社会秩序规则的遵守状态。
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在全面掌握特殊人群底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特殊人群基本信息库、特殊人群电子台账、特殊人群统计数据库等,既全面掌握辖区内特殊人群总体情况、详细信息,又能通过系统智能判断管理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对特殊人群实施社会危险性评估后,分别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提出分类处置意见和帮教或矫治重点方向,每季度对帮教或矫治的效果进行跟踪掌握,实行动态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通过该系统,做到分类管控、跟踪研判、实时反馈、有效监管,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特殊人群重新违法犯罪。
目前,该系统在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机关全面使用。纳入系统管理的特殊人群共2039名,其中:社区矫正人员1071名,三年内刑满释放及解除劳动教养人员968名。
3.____市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为提高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监管,提升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规范化管理水平,____市司法局组织研发了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法律服务人员及法律服务机构基本信息、证照审批、投诉惩戒、案件登记、跟踪监控、咨询服务、报表统计、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等功能。通过掌握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从事法律服务事务的基本情况、业务进度、投诉案件查处情况等,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加强行业监管,促进法律服务行业良好有序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内案件类型及数量的变化,通过系统智能汇总分析,科学研判,有利于提前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预判其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决策参考,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系统主要由管理和应用平台组成,管理平台由市、县(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通过系统对法律服务机构、人员、日常事务、业务报表、统计分析等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和利用;应用平台由全市各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负责录入机构及人员信息、工作动态、日常事务及各类业务报表等数据。基本实现了全市法律服务行业数据信息共享,确保了数据完整统一。对全市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____市公证管理信息系统。
为落实司法部加强公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适应公证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时代需要,____市司法局组织开发了公证信息管理系统,以推进公证业务流程、诚信执业管理和机构内部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公证法律事务逐年增加,公证机关在依法行使国家公证职权,开展公证证明活动过程中,从公证申请、受理、立案、出证的过程中,涉及大量档案、文书处理,各类档案、文书的制作、管理、检索要投入大量人力。为方便当事人,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公证档案文书在录入、修改、审核、打印、出证、归档、分类、统计、检索等的自动化,____市司法局结合全市公证管理工作实际,开发了“____市公证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通过终端IE浏览器进行智能管理。
公证管理的数字化是促进公证业务工作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市各公证处推广应用,公证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公证行业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公证效率、降低执业风险,推进公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市、县(区)司法局对各公证处的办证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办证类型及数量,实时监督办证质量。并通过各地办证情况,发现公证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合理调整工作部署,有效推进公证事业发展。
(四)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建设。
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电子化、数据化的办公方式已进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____市司法局建立起一套高效、畅通的信息互联体系,方便司法行政全体干警、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及各级党政领导,能随时关注、收集、上报、处理、发送业务数据、文件材料以及各类信息舆情等。
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建设:基于PC终端的综合办公应用系统(OA系统);开通固定网络和 移动网络的互联网协同办公系统;基于政法专网的全省内部语音通信系统;系统内部的移动短号V网服务等。有效实现了单位通讯、会议服务、信息应用、信息服务、文件传阅、公文处理、工作督办、计划安排、信息、移动邮件等多种通信功能的有效集成,进一步提高了内、外沟通交流便利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管理、降低成本。
2011年,____市司法局互联网门户网站(yaan
/)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充分融入“数字城市,智慧____”建设中。____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开辟了反映司法行政工作情况的常规版块,以及三个专题栏目,一是“服务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专栏,及时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服务于____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举措、成效向社会,让公众知晓;二是“‘警民亲’服务群众‘八件实事’活动”专栏,及时展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情况及先进典型,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三是“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专栏,将此项由____首创并已由司法部向全国介绍推广的工作机制运行取得的成效向公众呈现,积极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切实提升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经过一年运行,访问量已达7万余人次。
三、成效与启示
建设“数字城市”,构建“智慧____”是一项系统工程,____市司法局结合自身职能,充分调研,与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合理规划,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开展应用平台建设,将数字化延伸到日常办公、业务工作、法律服务、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切实提升了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1.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由于全市的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以及法律服务组织均未与司法局实现线路互联和资源共享。市司法局的文件需要各县(区)司法局打印成纸质文件派送或邮寄到153个司法所、1451个人民调解组织以及近百家法律服务机构,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并且浪费资源。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每年要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288名干警、343名司法助理员、17269名人民调解员,230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法律服务人员,召开各类业务培训、讲座、会议等近30期,会务组织工作、材料印刷、租用会场、安排住宿和餐饮、以及参会人员的交通、食宿等费用,每年合计超过150万。数字化平台建设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整合,极大的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政务信息公开范围,有效地节省了行政资源。
2.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市153个司法所和1451个人民调解组织是直接面向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是与广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组织,他们掌握着最基层的舆情和动态,如遇突发事件、群众性事件以及自然灾害等,必将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为党委、政府及时、准确了解情况,科学、有效地决策处置提供保障。因此,司法行政系统数字化平台建设,在当前社会矛盾显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篇7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和目标,将企业的管理和人文关怀等相互结合,是比较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而言十分重要,同时还有利于提升企业工作的效率。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现在发展的重点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存在着人才密度低,难以适应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工作人员大多存在工作责任心缺乏、思想消极、集体荣誉感缺失等问题。作者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具体如下。
2 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
2.1 特征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相比于其它类型的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主要的特征如下:①电力企业提倡?猿植恍傅木?神,同时注重电力生产的安全建设工作;②注重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化和记录性,并且重视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这样才可以规避电力生产的风险;③电力企业员工之间需要相互团结,提升凝聚力,员工需要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和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共同完成较大的作业任务。
2.2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电力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较多,包含着企业精神、管理模式、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安全观、价值观等,只要和企业文化相关的,都属于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
2.3 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不但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本文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指导和规范电力企业员工行为和生产经营,属于管理范畴。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其它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对企业员工实施引导和教化,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属于政治范畴。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属于经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两者是不同的概念。电力企业当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区别,因此需要明确各自作用和工作范畴,在不同的英语发挥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如下:在进行电力企业建设时,需要在企业内涵当中引入企业文化,使员工认识企业文化自身的魅力,突破思想的束缚,重视员工人文精神的建设,使企业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3 电力企业开展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的面对机遇和挑战。科学判断和把握形势调整重点,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克服困难,团结全体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电力的核心竞争力。
3.1 人性化管理模式
对企业进行沈兴华管理,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注意人性的要素,充分发掘企业员工的潜能,在管理工作当中注重尊重和平和、直觉和创造、企业精神和主动、价值控制和远见。此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讲究“虚拟实践社团”、“差异性互补”、“竞争性合作”、“虚拟整合”、信息共享”等,使知识由德到显发生转化,创造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人性化管理模式包含对人的尊重,企业当中的每个员工都属于企业发展的组成,因此对工作高度敬业的表现就是对员工的尊重。针对表现比较好的员工需要给予高度的鼓励和很定,充分的精神嘉奖和物质鼓励都可以极大的提升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存在着较多的竞争,因此逐渐出现了很多的恶性竞争,所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员工的发展空间也是需要企业进行思考的。电力企业当中的各种事宜都需要有章可依、有据可循,但是并不是简单的进行“照搬”。电力企业需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多给与员工发展和成长的机会,重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双赢。当然部分的电力企业也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员工可以更有动力、有目标、有理想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人把管理者比喻成建筑师,可以因材施用,对不同的员工进行取长补短,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为企业铸成坚实的房子,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自身优势,做到取长补短,还可以将个人的特点和魅力体现在企业的发展当中。
3.2 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
企业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同时也是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企业文化是按照时代的发展,利用科学的企业文化渗透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方法。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企业的核心文化价值进行确定,同时通过企业员工和领导共同对自身的思想、情感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最终在自我认识、他人交流当中实现企业和员工意识的统一。
具体而言,我们一方面需要电力企业树立自己的文化精神,并和国家的文化精神发展相适应,比如设置独特的人性化管理制度,设计不同类型的内部标语、口号和电力企业宗旨,同时不能缺少电力企业的硬性管理条例,确保企业可以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文化物质的发展而言,电力企业也需要一些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最后,还需要培养企业的文化,这主要包含营销方式、理念、传播社会舆论的方式、企业竞争手段等,还需要在企业员工的培训当中透露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情感。通过上述的方法使文化建设在电力企业员工政治思想当中逐渐诠释和渗透。
3.3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无论何种职场环境,都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围,这种氛围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感染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适当地将员工的工作执行能力、工作精神和薪水综合起来,可以充分的调动员工们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电力企业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把企业的威严放在工作当中,避免出现员工工作怠慢的现象,实施淘汰制度,进而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此外,企业文化之间进行沟通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利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实现上通下达,使企业良性运行。在企业的内部当中制造可以进行业务沟通、出谋划策、资料传递的平台和机会,增进员工们之间的交流,使他们更加适应和了解各个企业和部门的文化环境。利用员工之间的沟通提升他们的业务与人际沟通能力,适当地开展文化节目和相关的活动,不但可以增进员工们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篇8
一、关于中国是否有必要建设多个金融中心问题
有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都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那么,中国有必要建设多个金融中心吗?”
笔者认为,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来看,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都拥有若干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城市,而这些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一般都是重要的国际或区域金融中心。也就是说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的必然结果。回顾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大大加快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可以同时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本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如:美国除了作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外,有芝加哥、洛杉矶等区域性金融中心,还有旧金山、休斯顿等国内金融中心;英国除伦敦这一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之外,还有西北地区的曼彻斯特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日本的东京是重要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大阪、名古屋则是知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横滨也是日本有名的国内金融中心(见表1)。无庸质疑,这些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不仅在国际金融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对本国和所在地区发挥着重要的金融支持和经济幅射作用。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资金分布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资金分布,更需要国家、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进行有组织的融通和调剂,这就在客观上为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在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核心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几个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城市,对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参与国际竞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关于首都能否建设金融中心问题
有观点认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再提出建设金融中心,可能不利于首都的稳定”。
笔者认为,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其特殊的地位、优良的经济基础、畅通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通讯系统,汇集、传递着全球丰富的经济和金融信息。这种优势既能为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和金融活动提供决策参考,又能为国家间经济和金融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同时,由于首都所特有的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往往具有本国或地区一流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语言环境,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国际交往中,比其他城市更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全球性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约近40个,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所在国的首都,如: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日本首都东京、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城、韩国首都汉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卢森堡、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巴拿马等等。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中有2/3是首都;在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中有约1/2是首都;在国内金融中心中4/5是首都(见表2)。
由此可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实践证明,首都建设金融中心,与是否会产生不稳定因素,没有必然联系,相反首都作为金融中心的条件可能比其它城市更优越,政治基础会更稳定,对经济的控制力会更强。比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目前已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已占GDP的61.3%,这一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见表3)。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又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25%,占整个GDP的15.5%,这说明金融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另外,2002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了3355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时,经济发展将进入加速成长与高速增长时段,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会大大改善。根据人均GDP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北京产业结构特点,北京金融业将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再加上北京已形成的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地位,具备发展金融中心的许多主客观条件,因此,北京完全可以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
三、关于政府在金融中心形成中是否应该发挥推动作用问题
有观点认为,“金融中心是在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政府没必要行政干预过深”。
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大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即:自然形成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
自然形成模式的金融中心是指金融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自发产生了对金融业的需求,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为适应这种需求产生相应变化和发展,金融制度与法规也随之完善,最终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形成金融中心。
自然形成的金融中心其发展轨迹一般是:首先,随着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在某一城市或地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后逐步成长为全国性的金融中心。随着对外经济贸易联系和交往的不断发展,那些能够在国际层面上为各种金融业务活动提供最大便利的国内金融市场就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像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就是这样发展形成的。
政府主导模式的金融中心是指在经济发展尚未达到特定的水平,但是抓住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调整的某一契机,利用相应城市或地区在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某些优势,通过政府部门的主导和推动,实行优惠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超前发展和形成的功能性金融中心。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堪称这一模式的典范。
1965年,新加坡独立时,国内经济低迷,金融发展水平落后,金融管理法规陈旧,银行经营效率低下,金融市场结构单一,并不具备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但此时恰逢美国为缓和国际收支逆差,准备在亚洲设立离岸金融市场。面对天赐良机,1968年,新加坡政府毅然决定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并宣布废除离岸外币存款利息税,并特准美国银行在新设立离岸借贷业务的“亚洲货币单位”,以低税收、提供便利等来吸引和鼓励外资银行在新加坡营业。同时新加坡政府积极加强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构筑内外分离式的金融管理体制。于是外资银行纷纷登陆新加坡经营亚洲美元业务,亚元市场及亚元债券市场逐渐形成。金融的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业的发展,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得以完善和发展。进入80年代,新加坡已成为亚洲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国民经济也在金融业发展的带动下高速增长,在短短的20年间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由于两种模式的金融中心产生方式不同,因而在目标任务、作用发挥和政策取向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见表4)。自然形成模式的金融中心是以强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作为前提和基础,通过长期的发展过程自然形成,如伦敦、纽约、法兰克福、多伦多等;政府主导模式的金融中心是依靠国家或地区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政策推动而形成,如苏黎士、新加坡、阿姆斯特丹、开曼群岛、巴拿马和巴林等。特别指出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中心大都是在政府推动下形成的。
通过对金融中心的考察,笔者认为,金融中心的形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自然过程决定的,但是监管制度和政府政策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金融中心形成的初期阶段更需要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制度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前来投资和设立办事机构,从而加快金融中心缓慢的自然聚集和形成进程。
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尤其在目前改革和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的背景下,更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推动,来加快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建设金融中心可以走两种模式结合之路。一方面要坚持政府有为原则,通过政策推动,积极引导和科学规划金融中心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要尊重客观规律,认真研究金融中心城市所具备的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千万不能一哄而起。
四、关于是否可以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问题
有观点认为,“国内的城市即使提出建设金融中心,也只能是建设国内金融中心,而不必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因为我们的差距太大。”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在1998年12月13日通过的“金融全球服务协议”(1999年3月生效)有关条款规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WTO,涉及到金融业方面改革与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逐步废除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内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提高审批过程的透明度,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向中国居民提供服务,加入WTO后两年,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可为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全部开放,在税收、服务、监管等方面实行国民待遇(见表5)。
笔者认为,中国加入WTO,即标志着已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之中,我们将与海外金融机构处于同一竞争环境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建设金融中心不可能不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而只提什么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因为,我们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必须面对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这一现实,勇于参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与合作,这既包括引进国外金融机构和人才,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最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也包括我国金融机构逐步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和全球化投资等,这是别无选择的选择。所以,具备条件的城市完全可以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比如北京作为全国的金融管理中心,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金融全面开放之后,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各国将会把他们对华贸易和金融活动的重心移向这里,北京会吸引众多的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外资证券公司、外资基金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进入北京开展业务,这就为大幅提升北京金融市场的开放度提供了现实可能,也为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如果不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而只提建设“国内金融中心” 目标,也是不客观的,更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北京的要求。
五、关于金融中心之间的相互竞争问题
有观点认为,“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在建设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相互竞争。这种竞争是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关于金融中心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首先从经济规律的角度来看,金融中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的结果。当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导致金融资源和各类经济资源的集中,而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中心,经济中心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提升,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日益扩大,进而发展成为金融中心。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金融中心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也是商品经济内在规律的体现。竞争产生动力,也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推动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从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角度来看, 21世纪世界政治舞台的角逐,将主要取决于各国在全球范围经济竞争的实力,而经济竞争的核心是金融竞争,金融竞争则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若能成功地建立与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则是强大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意味着在当代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这种竞争力对于置身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潮流中的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无论是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还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都需要加快我国的金融中心建设。
从提高地区集聚和辐射功能角度来看,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一旦形成,必将发挥资本集聚和辐射功能,通过资金融通、资本运营来实现资源在本地区、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并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战略资源,持续带来金融中心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投资繁荣,形成产业扩张和交易集聚,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政府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1]。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建设金融中心将有利于推动本地区主动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和金融业国际分工,提高本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金融中心就象经济中心一样,其发展不存在排它性,不是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相反在相互竞争的环境中,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六、关于建设金融中心是否有利于国家金融安全问题
有关专家曾提出,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有两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一是全球性国际金融资源开发配置的垄断性与不对称性。在全球资源开发中,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实力主导资源配置,甚至以玩金融牌来掠夺别国资源,阻滞别国发展;二是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全球化倾向日益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风险与危机的传导更呈现出迅速而猛烈地跨国界联动、互动和传染的特征,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更加担忧经济金融全球化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的不利影响。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可能危及一国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更有可能由此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2]。
笔者认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难度更大了。但是,海外金融中心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发达的金融体系的国家和地区,才能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因为建立起较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就可以为我国提供畅通的国际融资渠道和国际投资渠道,而不必过分依赖外国金融市场,这将有利于国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集中方便地控制资金(资本)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防止发达国家利用金融资源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
同时,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还有助于我国建立起稳健的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发达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建立起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和监测系统,提高驾驭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更能有效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侵袭和蔓延,从而实现在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运行。因此,我们说只有建立起发达、完善的国际金融中心体系,才能实现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金融资源,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篇9
一、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包括厂房、设备等;二是精神文化,包括企业心理道德规范等;三是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等。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和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两者的目的进行分析,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软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理论教育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方面具有一致性。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内涵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理论教育活动促进员工政治觉悟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培训与管理工作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管理性与经济性。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对员工的思想、观念、态度等进行影响,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强调的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强调的是企业理性的文化概念。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的具体与个性化。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企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中借鉴了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方法与经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实现相互融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三、思想政治工作核心价值作用的发挥措施
(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
在企业文化中,“人”与“人的作用”是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最主要的就是实现企业的“三高”,即高效率、高效能与高效益,而实现“三高”最为关键的就是企业员工。只有每个员工都将创新、质量与服务视为职业风尚,才能够实现企业与员工目标的一致,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方面的协调,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要求之间的相互结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思想与激励手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
(二)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的相互结合
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企业应该通过促进、引导等方式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相互结合才能够形成综合效应,通过两者的结合实现柔性引导与刚性约束的结合。另外,要拓展教育内容,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结合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篇10
摘 要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在企业软实力的发展中,二者常常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关键词 企业 思想政治 文化建设 发展
现代企业发展都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建立现代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企业软实力,是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也必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步伐。
一、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软实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全体职工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员工都能把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工作积极性高,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有了先进的文化,有了先进文化理念指导做出的决策,更能贴近职工的实际,增强职工的文化认同感,才能使职工在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指引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二、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办法:首先,提高领导和全体职工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在多种场合,不断宣传和营造思政教育的氛围。其次,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以前的“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转向职工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内容,这样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最后,要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教科书式的说教,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借助多种技术手段来做好这项工作。
(二)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个企业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必然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可从两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一是把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只有领导干部重视了,职工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例如,可以在开职工大会时进行动员,可以在企业内营造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让全体员工时刻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二是把文化建设落实到制度上,让文化工作有章可循。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文化建设同样如此。例如,企业可以把文化建设的意义、原则、方法以及相关的奖惩办法等写进规章制度内。
(三)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相互促进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二者必须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在现代企业中,二者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平时的工作和活动中,我们可以考虑把二者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现阶段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制定适合职工的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又能使职工乐意接受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的内容让职工重点学习和领悟。
(四)让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发动机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既要有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工艺、过硬的质量做支撑,更要有优质的服务做保证。而企业职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优质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了积极性,职工就会发挥出无穷的动力,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例如,在对“中国梦”的学习过程中,职工能够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个人的前途联系起来,意识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时刻,这样就会为实现“中国梦”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五)把员工的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统一到共同利益的实现中
在企业发展中,必须处理好个人和企业的关系,让其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和个人进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照顾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当职工的个人利益得到了满足,每个职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当企业得到稳定发展时,才能为职工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只有企业和职工的个人利益都得到相对均衡的分配时,职工的思想觉悟才能得到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语:
总之,现代企业进入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除了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外,还必须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发挥文化的凝聚力作用,把员工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相连,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顺利开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