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11: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概念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赢得学生认同
物理给学生的感觉是比较高深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畏惧学习物理,并非物理学科难度高,而是其本身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和认识(正确的前概念)与物理知识是相符的,他们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一种认同感.而教师就需要更多地发现学生正确的前概念,利用其正确的前概念来引发学生共鸣,消除其对物理学科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更加了解物理的本质.
2.鼓励学生体验学生正确的前概念
一旦遇到了物理课堂上的知识与现象,就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所以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中,遇到难点、重点的内容,应该鼓励学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正确的前概念,形成一种正迁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1.预测学生前概念学生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年龄相当,知识水平差异不大,所以他们的前概念大多都是类似的,而其错误的前概念也是相仿的.比如,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轻的物体落地快、重的物体落地慢,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些前概念可能教师在学生时代也曾有过,所以可以大概预测到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对于学生可能具有的错误前概念,教师不能视而不见,那样的话学生可能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难以相信科学,相信课本,如果他们不认真听讲,那么错误的前概念有可能会变成错误的认识,伴随学生一生.所以教师要准确预测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只有这样,才能设计一些思维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是对事物的不熟悉、不了解,或者是存在认知冲突.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来形成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直观面对自身认识与科学原理之间的矛盾,在矛盾中产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激励他们改变认知结构,将所学的物理概念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比如,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铁块是会沉于水中的,所以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铁块在其他液体中一样会沉底,这是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固有的认识,也就是前概念.因为具有这样的前概念,所以学生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时候,想当然觉得在水银中铁块也会沉底.于是我演示实验的时候,学生都全神贯注,并且胸有成竹.但是当他们看到铁块在水银面上漂浮着的时候,十分诧异,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他们产生了好奇的心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堂上.所以说,利用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进行归谬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可以用形象的语言
篇2
根据当今中考改革的要求: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指导思想中的热点。这几年我都从事毕业班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开放性综合题的能力,我主要着眼于如何优化总复习中的习题教学这方面的工作,在中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通常观念中,习题教学中很难进行创新教育。以前的习题教学是单一模式----课上老师讲例题,课后学生搞题海战。因此,若能把创新教育运用到习题教学中去,优化习题教学方法,必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更好地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埋怨学生做过多次也讲过多次的题目,仍然考不出来,老师把这一问题简单地归纳为学习不踏实。学生有时会觉得上课是听懂了的,课后却不会做。老师却把这归结为学生上课听不懂。这些认识是不全面的。物理学习本身不是看懂、读懂的,也不是听懂的,而是“悟懂”的。
因为这些学生平时做题只是机械性记住了过程,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时间长了,忘记了也就考不出。上课听懂的也只是过程,仅仅是知道步骤而已,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学生想出来的,在头脑中没有任何深层次印象,上课教师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动脑时间,打出问题后,匆忙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为体的能力。长此下去,大部分同学可能就是“花了很多时间,但却学不好,讲过的会,没讲的不会,刚讲的会,时间长了就不会,甚至是早上讲,晚上就不会”,老师和学生都在不断地重复劳动。
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变老师讲例题为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寻找问题答案,给学生留足动脑动手时间,老师只做必要的引导,排疑解难。例如我在《摩擦力、平衡力》一章的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堂习题课:“如何一题多变?”
1、简单问题引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可以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那么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A为N,物体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B为N;若将物体A从B上拿来下来,再用细线与B连在一起后,再放在该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需要的拉力F3应为N。
2、问题探究:
(1)若物体A单独放在与上题条件相同的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时所需的拉力为5N,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大?
学生回答:因为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时受到平衡力作用,所以f1=F=5N。
教师再问:与A相同的物体B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时所受摩擦力为多大?
学生回答:与A相同即:f2=F=5N.
教师再问:那么上述问题的第一空中fA又是多大?此时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题中A与B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而A在水平方向上又未受到任何拉力,所以A是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情况下作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fA=0N。
(2)若将A、B两物体叠放在相同的地面上,
要使它们能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所需拉力F2应为多少?(如图所示)
学生回答:F2=2f1=2×5N=10N。
教师再问: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因为此时B对地面的压力已是A、B两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摩擦力就变为原来的两倍。
(3)若将A、B两物体用线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所需要的拉力F3应为多大?
(4)拓展训练:
如图所示若不计滑轮自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则当B物体受到水平向的拉力F4的作用时,B也恰好能作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F4的大小。
学生回答:(1)先对A物体进行分析:因为A物体作匀速度直线运动,所以T=fB---A
(2)再对B物体进行分析:因为B物体也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F4=fA----B+T+f地-----B=5N+5N+10N=20N
3、问题结论:(1)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只可能在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时候。(2)物体在有摩擦的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3)物体在作滑动摩擦时,若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4、思维方式:从学生已熟知的知识开始分析,层层逼近,逐步拓展。
在整个探究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仅仅起了向导作用,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循序渐进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轻松解决了一个难点问题,提高了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潜移默化促进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探究性学习,让每个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结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了结论进而得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达到融会贯通,效果非常好。
二、通过实验操作来分析习题,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物理过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中获得的结论去理解习题中所遇到的难点,形成猜想----验证----应用的活动模式。
在初三电学入门教学时,学生对于“短路”问题理解不透,习题中经常出错。把短路问题穿插在较复杂的串、并联电路中,学生在遇到如此类型的习题就束手无策了。例如:在下面两幅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均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三灯全发光,那么当S闭合时三灯的状况又如何?
在未用实验操作验证时,学生认为:
中灯泡L3因被开关S短路而不发光,L1和L2可以发光。
中灯泡L2被开关S短路不能发光,L1和L3串联发光。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错误呢?归其原因是学生只从直观的电路图上观察哪个用电器被导线或开关并联,而未真正分析电流的路径。这时若用传统的习题教学法去讲解的话,多大数学生难以信服,认为这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结论。为此教师可借助于常用的电路示教板进行先实验操作后理论分析的办法。通过小灯泡在电路中是否发光这一直观现象,来解释以上两种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及局部短路问题。在实验这一“铁”的事实面前学生很快弄清了“短路”这类习题的分析方法。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借助实验分析有关习题的兴趣,教师还专门设计了一些习题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验验证。
三、根据考试要求,自行编撰开放性习题。
开放性综合题是如今中考的热点,求解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同时要注意活学活用物理知识。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蓄不露的条件,它们常常是巧妙地隐藏在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公式的适用范围、答案的实际意义等的背后,很容易被忽略,从而误认为题目缺少条件,造成解题错误。因此挖掘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下面是一道表格类型的开放性综合题,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请参照电动自行车主要技术参数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一位体重为55kg的工人骑该电动自行车上班,按正常车速匀速行驶时,该车所受阻力约为人和车总重的()
A、0.01倍;B、0.1倍;C、0.03倍;D、0.3倍
(2)、该车蓄电池充电时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该车行驶时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4)、若该车一次充电4h,则充电的电量是多少库?一次可蓄能多少焦?相当于多少KWh的电能?
(5)、从理论上讲,该车充电一次可行驶多少km?
(6)、该车在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欠压灯发光,这就提车主必须
充电了,由此说明此时电压V。
(7)、电动车转向灯电路是用一只单刀双掷开关来控制的,开关S拨向左边,左前灯和左尾灯亮,开关S拨向右边,右前灯和右尾灯亮,开关S拨在中间时,前后灯均不亮(每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均为36V)请按上述要求完成电路图。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题材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交通工具,背景尽可能地联系了真实的物理现象和生产、生活实际从热学、力学、电学等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设疑,为课堂上学习与未来走向社会搭起了“桥梁”。这种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用到物理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行编题使初中物理知识系统化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互相探讨使学生熟悉了知识要点,明确了重点难点,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效果显示这种训练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3
【关键词】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绝对空间 相对论
1 引言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讲完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后,即进入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内容的讲述。而在质点动力学里重点讲述牛顿三大定律及其应用[1-2]。对于牛顿三大定律的应用部分,因为涉及矢量分析及其计算、微分及积分运算等高中物理基本不涉及的内容,故该部分相对来说内容比较好讲,课堂效果也比较好。但对于牛顿三大定律的阐述部分,因为在高中物理里就对此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故大部分学生感觉这一部分内容和高中物理一样,甚至有些老调重弹的感觉。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里讲述牛顿三大定律的时候,如果不对牛顿三大定律作一些拓展的话,那课堂效果将比较差。本教学论文将从绝对空间、相对论等近代物理知识点出发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拓展作些相关研讨。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这种简要的拓展对课堂效果是会起到良好作用的。它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简单了解了近代物理和经典物理的异同。特别是,通过这种简要的拓展,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及探索自然界规律的兴趣。
2 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拓展
在高中物理里,物理教材一般会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作如下描述: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1-2]。需要注意的是,经过上个世纪无数物理学家的努力,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物理已建立起来。而近代物理表明,牛顿力学体系,即牛顿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都只是在低速、宏观、弱引力条件下成立的[1-2]。因此,考虑到大学物理里后面也会讲述近代物理的相关知识,故在大学物理里讲述牛顿三大定律时将其与近代物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的拓展是可行的。下面我们将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作一些拓展性的探讨。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拓展,一般可以先从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在历史上,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对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并做出结论的人。他从一些简单的事实如手推车现象中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人推车后即给车力的时候,车就可运动起来即可具有运动状态;而人放手不推车后即不给车力的时候,车将静止下来即将不具有运动状态。因此,在车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中,人给车的力是至关重要。简单来说,没力就没有运动,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对于该论点,在接下来的将近两千年时间里直到伽利略的出现,人们一直认为它是正确的。从严格意义来说,伽利略的出现才是科学的真正诞生,因为是伽利略将科学实验带入了哲学思辨里。从而使得科学变成一门实验的科学,进而将科学从哲学里分离出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里,伽利略发现:当小球在很光滑的毛皮滑行时,抬起毛皮的两边,并固定小球在其中一边下滑时的初始高度而降低另一边毛皮的高度时,小球在毛皮滑行的距离虽然变长,但在另一边毛皮小球能滑到的最高高度却和该边固定的初始高度一致。由这一实验现象启发,如果降低另一边毛皮的高度至零,则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明显,一直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是小球能一直维持运动但却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一步,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具有维持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惯性,也即惯性定律。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与伽利略的惯性定律一致,故牛顿定律也常被称为惯性定律。
对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的讨论,有些高中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拓展也做了相关阐述。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里做上面这些阐述有可能是不够的。实际上,在牛顿第一定律里,还可与近代物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作进一步简单的拓展。因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是相对的。比如,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运动的汽车而言就是运动的。因此,在牛顿第一定律描述里,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实际上隐含着参考系。而我们通常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称为惯性参考系。而惯性参考系背后实际上又隐含着绝对空间的概念。牛顿本人对此非常清楚,因为他清楚知道他的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因此,牛顿为了很好的定义惯性参考系,他在他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了绝对空间的概念。他认为绝对空间是存在的,而且和绝对时间一样是均匀分布的。而惯性参考系则是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至此,牛顿第一定律从逻辑来看似乎是完美无缺的。但绝对空间是否存在呢?牛顿本人对此也作了简单的理性思考,如牛顿水桶实验等来验证绝对空间的存在。但是,在近代物理里随着相对论的提出,我们知道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都是不存在的,即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在享受创建狭义相对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爱因斯坦很清醒的认识到在他的狭义相对论里存在一个严重的困难,即:因为抛弃了绝对空间,惯性系将无法定义[3]。而狭义相对论里的两条基本原理,即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也都是在惯性系里定义的。
3 结语
在本教学研究论文里,我们对大学物理课堂里如何讲述牛顿第一定律做了相关的拓展性研讨。本研讨主要基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惯性定律、惯性参考系、绝对空间及相对论等脉络来进行展开。因此,本拓展不仅可展示牛顿第一定律背后丰富的哲学、人文历史、逻辑等内涵,也可展示其背后丰富的物理内涵。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相对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类的思考与探索还依然前行。此外,在大学物理课堂里对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作相关性拓展讲述也是值得教学研讨的课题。本教学论文的研讨也算是对此课题的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从而对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起到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宋士贤,文喜星,吴平.工科物理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篇4
Winsborough等[1]提出的自动信任协商(Automated Trust Negotiation, ATN),已经成为网络安全中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自动信任协商是通过资源访问者和资源拥有者利用证书、访问策略的互相披露,从而为处于不同安全域之间的主体建立信任,来达到交换资源的目的。它与传统的访问控制差异较大,普通的访问控制对于不同的安全域不能进行有效控制,而自动信任协商正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而被提出的。传统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对敏感信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且默认访问控制策略有效,而实际应用中会出现无效的访问控制策略[2],因此,对敏感信息保护和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校验成为ATN研究中一个重要方向。
自动信任协商中,敏感信息的保护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对资源内容敏感的保护、对资源拥有敏感的保护和对信息在非安全物理信道中传输时的保护[3]。目前尚未有无一种自动信任协商模型能够比较完善地同时对这3类敏感信息进行保护。此外,敏感信息保护模型协商效率和成功率较低,原因是存在无效的访问控制策略,因此,如何能够在保证较高协商效率和成功率的同时又能保护敏感信息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基于交错螺旋矩阵加密(Interleaved Spiral Matrix Encryption, ISME)算法,对资源内容敏感和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传输进行保护,并应用策略与证书相分离的思想对资源拥有敏感进行保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协商效率和成功率,提出了01图策略校验算法,减少访问控制策略中无效策略的数量。
1 相关研究
本章首先综述国内外敏感信息保护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从资源内容敏感信息保护,资源的拥有敏感信息保护和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传输这三方面进行描述。
对于资源内容敏感信息保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案,以下几类是其中典型代表。UniPro模式是Yu等[4]提出的一种应用在ATN中对资源(敏感证书与访问控制策略)进行保护的统一模式。UniPro是在传统的自动信任协商研究的基础上,把策略看成最优先保护的资源,应用与保护资源相同的方法对策略进行保护,同时还可以对策略的暴露进行细粒度控制,明确区分了策略披露和策略满足这两个概念。雷建云等[5]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向量的敏感信息保护方案。此方案通过信任评估,可以做到有选择性地暴露证书中的敏感属性。策略图这一概念是由Seamons等[6]提出的,目的是对访问控制策略中的敏感信息进行保护。策略图是一个有向无环图,资源R为其最终节点,其他节点由保护资源R的访问控制策略组成。优点是可逐步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披露;缺点是未涉及到证书中敏感信息的保护,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资源拥有信息敏感与资源内容敏感一样也是研究的热点。对这一类的敏感信息保护,国内外研究者也提出了很多方案。Seamons等提出了完善的隐私保护模型,主要是通过协商双方互相学习来建立信任,协商中不交换访问控制策略和证书。但是本文对相互学习的描述并不清楚,而且对ATN的协商机制改动过大。
对非安全物理信道中的敏感信息保护,现在研究的还比较少。典型代表有李健利等[12]提出的基于魔方算法的自动信任协商方案,该方案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对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进行保护。此方案的优点是可实现信息高速传输且不暴露证书和资源信息,但不足是没有考虑到对属性的内容敏感和拥有敏感的保护。
针对以上敏感信息保护方案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交错螺旋矩阵加密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采用交错螺旋矩阵加密算法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同时针对该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协商规则和协商协议。提出了01图访问控制策略校验算法来提高系统的协商效率和成功率。
2 交错螺旋矩阵算法设计
本章基于螺旋矩阵加密算法[13]提出了一种加密效率更高、安全性能更好的交错螺旋矩阵加密(ISME)算法,来对自动信任协商中的证书和访问控制策略进行加密,生成的密文变换序列,可以使协商双方外其他第三方均不能截获证书和策略中的内容。
这里介绍双螺旋矩阵。以四阶矩阵为例,传统的螺旋矩阵如图1所示,是一个称螺旋状态的矩阵,它的数字由第一行开始到右边不断变大,向下变大,向左变大,向上变大,如此循环。双螺旋矩阵如2所示,它与传统的螺旋矩阵不同,它的数位是分奇数位和偶数位,所有的奇数位构成一个螺旋矩阵,同理所有的偶数位也构成一个螺旋矩阵。双螺旋矩阵与传统的螺旋矩阵相比拥有更强的灵活性,规律更加地隐蔽,密钥相对传统螺旋矩阵加密也更长;同时奇偶双螺旋,不必遵循传统螺旋矩阵数字的变化规律,数字通过奇数和偶数分别制定变换顺序如图2所示,在不造成奇偶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在矩阵的最外层四个角选取任意的起点。
2.1 ISME加密算法
本节对双螺旋矩阵加密算法进行具体的描述,解密算法为其逆过程这里不再描述,加密过程如下。
输入:访问控制策略(Access Control Policy, ACP)或证书中敏感属性(Certification Letter Sensitive Attributes, CLSA)。
输出:访问控制策略密 文序列(ACiphertext_Seq)或证书中敏感属性密文序列(RCiphertext_Seq)。
步骤1 把ACP或CLSA转换为一串长度有限的二进制数。
步骤2 把二进制数分成长度为(4×n)2如4/16/64…,n的取值为1/2,1,2,…。首先b1=x1*y1,x1是二进制长度划分的块数,y1是块的长度,长度取值为(4×n)2,如式(1): b=∑mi=1bi≤∑mi=1(xi*yi); i∈(4×n)2, n=1/2,1,2,…(1)
步骤3 分割好的二进制串按密钥中的z(一个六位的二进制数)安排从二进制的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 MSB)到最低有效位(Least Significant Bit, LSB)进行排列。
步骤4 把(4×n)2的矩阵分割成2×2的矩阵,位数不够的补零,并按列读出。
步骤5 把读出的二进制数按读出先后顺序排好,生成密文。
2.2 算法密钥设计
对于一个对称加密算法,密钥的设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ISME中密钥是一系列的三元组(xi,yi,zi),xi、yi决定如何把二进制数划分成矩阵,yi表示矩阵的容量,xi表示这样大小的矩阵个数,其关系必须满足式(1),公式中,b表示明文的大小。zi是一个6位的二进制数,如表1所示,它的选择要注意奇偶选择起点的互斥性,左上角与右下角互斥,右上角与左下角互斥。
3 ISMATN模型基本概念
ISMATN(Automated Trust Negotiation based on Interleaved Spiral Matrix EncryptionInterleaved Spiral Matrix Automated Trust Negotiation)是一个基于交错螺旋矩阵加密算法的ATN协商模型,它可以对敏感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该模型的主要组件有访问控制策略库(Access Control Base, ACB)、策略迁移器(Strategy Transfer Device, STD)、策略校验器(Strategy Validator, SV)、证书库(Certificate Repository, CR)和加解密器(Encryption/Decryption Device, E/DD),并且ISMATN模型有自己的访问控制策略格式和证书格式。
DHMATN模型的协商过程如图43所示,在协商开始时,双方开始披露各自的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中可能隐性的包含敏感信息,因此包含敏感信息的访问控制策略进入到策略迁移器(STD),进行策略迁移。迁移后的策略由于是新生成的策略,就必须验证这一策略的有效性,若没有通过则需重新进行迁移,这样保证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使协商更好地进行。验证后的策略进入到加解密器(E/DD),生成访问控制策略密文序列进行交换,满足后双方披露证书,证书直接进入E/DD,生成资源密文序列,进行交换直到协商成功。
3.1 访问控制策略格及证书格式
这里设计了一种新的访问控制策略格式,其式如下:acp=(holder):(recipient):(item):(op):(value):(notBefore):(notAfter)其中:holder是指策略的持有者,即资源持有方;recipient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是策略的接受者;item是属性项;op指操作符如:op∈{<,>,≤,≥,∈,,,,,,=,≠};value是属性值用来判断数字证书的属性值是否符合要求;notBefore和notAfter表示是策略的有效期,其结构如图34所示。
ISMATN的证书中每个属性都被加密,并且根据属性敏感度的不同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加密密钥,因此,证书格式为“主体+属性+属性密钥标志位”,属性密钥标志位附加在证书的扩展项中。flag作为属性密钥标志位记录了此密钥能够解密哪些敏感属性。
3.2 ISMATN描述
ISMATN与传统的协商模型不同,增加了策略校验器、策略迁移器以及加解密器,其模型如图43所示。
3.4 ISMATN协商协议及应用
本节通过一个场景实例来具体地阐述ISMATN的协商协议和实际中如何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
例如 某保密组织(Security Organization, SO)中资料室的开放只针对SO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保密室的主管,普通的组织成员需要时必须向组织申请。其他非组织成员必须满足与SO是项目合作关系并且得到保密室主管授权,以及是SO主负责的项目,这3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才可以对保密室的资料进行查阅。
3)策略披露阶段。
此阶段会涉及到对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的保护和资源的拥有敏感信息保护。
首先,资源请求方Sam发出请求ACiphertext_Seq=DPe(key2,〈SO,Prequest〉),服务方SO收到访问控制策略密文序列对其进行解密,Prequest=DPD(key2,ACiphertext_Sequence),服务方根据Sam的请求披露自己的访问控制策略P8,ACiphertext_Seq=DPe(key2,〈Sam,P8〉),Sam收到后解密P8=DPD(key2,ACiphertext_Seq),解密后的内容是要求Sam披露T3和T4,但是T3和T4是敏感证书,而且保护证书T3的P3中有属性拥有敏感信息需要系统对这一敏感信息进行保护。
P3的内容是:Sam属于某保密组织SO的成员,拥有SO为其颁发的证书T3,如果只是拟定T3的访问策略P3,其他方在向Sam请求T3时,Sam披露策略P3或不响应时都会使其他方知道Sam是否拥有T3,因此,需要把T3的访问控制策略迁移到证书T6,生成新的访问控制策略P6。凡是新生成的策略都要进行策略的有效性验证,合格后Sam披露P6∧P4,ACiphertext_Seq=DPe(key2,〈SO,P6∧P4〉)。SO解密P6∧P4=DPD(key2,ACiphertext_Seq),P6∧P4的内容是要求对方披露证书T2和T7,此时的T2和T7是非敏感的,双方开始交换证书,策略交换阶段结束。
综上所述,此阶段通过对策略的加解密,有效地保护了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保护,并且在涉及到属性拥有敏感信息时,应用策略迁移理论,对其进行保护。
4)证书交换阶段。
此阶段双方开始证书交换,本阶段同上阶段一样,全部证书交换都采用了加密,保护了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的传输,同时,应用了二次加密机制,对资源的内容敏感进行了有效保护,具体过程如下。
SO根据P6∧P4披露其证书T2和T7,由于T2中包含有对协商方Sam的敏感信息,因此T2证书需要进行二次加密,对其中的“年龄”和“职务”使用不同的密钥加密,根据协商方提供的策略来判断证书中那些属性是不敏感的,从而确定 key1。
二次加密后的序列为:RCiphertext_Seq=DPe(key2,〈DPe(key1,T2),key1〉)。T7中不包含对Sam的敏感信息直接加密即:RCiphertext_Seq=DPe(key2,T7)。Sam收到证书后,进行解密T7=DPD(RCiphertext_Seq),T2比较复杂要由里向外逐次解密,T2=DPD(key1,DPD(key2,RCiphertext_Seq))。这里由于key1只是对敏感信息“职务”加密而“年龄”是由其他密钥进行保护,因此协商方是无法解密“年龄”这个敏感属性。后面的证书交换按照策略披露序列倒序进行,直到协商成功,其中涉及的证书加密过程同上。
通过上述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应用实例可知,本模型利用了加密,保护了证书中的内容敏感信息以及不安全物理信道中信息的传输,其中保护内容敏感信息还应用到了二次加密机制。利用策略迁移器,保护了访问控制策略中拥有属性敏感。由此可知,ISMATN模型可以有效地对三类敏感信息进行保护。
4 01图策略校验算法
本章具体对ISMATN模型中策略校验器的内置算法01图策略校验算法进行描述。首先,说明出现无效访问控制策略的原因;随后,给出对访问控制策略的分类,提出01图策略校验算法;最后,对本文算法进行可靠性完备性证明。
4.1 策略的分类
在自动信任协商系统中,造成出现无效策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职能互斥导致的无效策略;
2)策略语言的局限性;
3)策略描述不当导致策略无效;
4)内容冲突导致无效策略。
以下是策略具体分类。
4.2 01图策略校验算法
01图策略校验算法,是通过6个策略基本分解规则,对一条访问控制策略进行分解。基本分解规则如图6所示,图中起始节点为要校验的复合策略,每条边上的值是对其头节点的赋值,终节点是复合策略的真值假设。真值假设是决定策略图如何构成的最初步骤。校验时对策略先假设T没矛盾再假设F,若都无矛盾则为有效策略。如果T有矛盾则为矛盾策略,F有矛盾则为永真策略。
步骤2 对复合策略进行真值假设,例如假设策略T(p1∧p2)或F(p1∧p2)。
步骤3 应用6种分解规则对P复合进行策略分解,使之构成一个01图。
步骤4 对构造好的01图的每一条路径进行遍历,检测路径中是否存在矛盾。
步骤5 对结果进行判断,如果赋值T或F都不存在矛盾路径且在赋值T时不存在赋值全为假的情况,则为有效策略。如果赋值F,所有路径都存在矛盾则为永真策略;如果赋值T,所有路径都存在矛盾则为矛盾策略。
4.3 策略校验算法可靠完备性证明
为证明算法的可靠完备性,这里首先证明一个引理,其内容和证明过程如下。
引理1 设01策略图G, f是与到最后的终点相一致的赋值,则存在一条路径S,对这条路径上所有的元策略进行赋值的结果与f是一致的。
证明 应用数学归纳法,首先,通过假设可知f是与最后的终点相一致的赋值,例如F(p1∨p2),则f(p1)=0且f(p2)=0,一定与01图中的一条路径相一致。现假设图Gn中的路径Sn,Sn路径上的值与f是相一致的。如果图Gn+1是由图Gn扩展而来,而路径Sn暂不扩展,令Sn+1=Sn。如果现在扩展Gn到Gn+1,则路径Sn中要在图的最后增加一个节点和一条赋真值的边R,由归纳假设可知新增的边R的值与f是一致的,因此,可知f必与Sn中的路径扩展相一致,即Sn+1。
定理1 矛盾策略可靠性。证明如果策略P是矛盾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T(P))构成的01策略图最后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路径,那么命题P是永假的。
证明 应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假设命题P不是永假。又根据题设,策略P的真值假设为T(P),且存在一组指派f,使命题P赋值为T。以下两种情况下称命题指派f与策略P的真值假设相一致,如T(P)则f(P)=1,或者F(P)则f(P)=0。根据引理1可知,一组指派赋给P,若P是图的起点,那么这组指派必与这图中的一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条路径上的所有元策略赋值相一致,然而遍历图可知并不存在满足这种条件的路径(因为每条路径都会存在Pi=0且Pi=1这种矛盾的情况),因此,T(P)不可能通过分解规则构成一个完整的01图,因此假设不成立。
定理2 矛盾策略完备性。证明如果命题P是永假,那么策略P是矛盾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T(P))构成的01策略图最后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路径。
证明 已知命题P是永假,则对每个赋值f, f(P)=0。假设已经通过分解规则构建了一个01图G。如果G存在一条非矛盾的路径S,由引理1可知一个赋值f与这条路径上的元策略赋值一致,因此也就与T(P)相一致,这就得出一个指派使得f(P)=1,这与P是永假相矛盾,因此,策略P是矛盾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T(P))构成的01策略图最后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路径。 定理3 永真策略可靠性。证明如果策略P是永真策略,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F(P))构成的01策略图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的,则命题P是永真的。
证明 用反证法,假设命题P不是永真,根据题设策略P的真值假设为F(P),且存在一组指派f,使命题P的赋值为F。根据引理1中的叙述可知,一组对P的指派,如果以P为图的起点,那么图中一定存在一条路径,其边对元策略的赋值与这组指派相一致。但是通过遍历图可知并不存在一条这样的路径,每条路径中都存在Pi=0且Pi=1这种情形,因此F(P)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01图,假设不成立。
定理4 永真策略完备性。证明如果命题P是永真的,那么策略P是永真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F(P))构成的01策略图到达终点的所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的。
证明 已知命题P是永真,则对于其所有的指派f, f(P)=1。假设已经应用分解规则构成了一个01图G。若G中存在一条非矛盾的路径S,由引理1可知会存在一个f和P中的所有元策略一致,即和F(P)相一致,这样可得出一个赋值使得f(P)=0,这与P是永真矛盾,因此,策略P是永真策略,即以策略P为起点(真值假设F(P))构成的01策略图到达终点的所 有可达路径都是矛盾的。
5 仿真和分析
本章主要是通过实验对ISMATN模型的各项协商指标进行验证。主要是通过ISMATN与传统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进行对比实验体现本模型在安全方面的优势。
本模型的实验仿真平台应用了Trust Builder2这款自动信任协商的开源软件。数据绘图部分采用Matlab2012处理。
5.1 ISMATN与传统信任协商模型对比
此次实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验是把ISMATN与传统的信任模型作对比,除了协商的成功率和效率这两个系统指标外,也要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对比,一个协商系统的安全性好坏主要从其在协商时暴露的敏感信息条数决定的。
为方便统计,本实验规定协商双方的证书库中的证书都为20个,访问控制策略库中的策略数也规定为100,做10次实验每次50次协商,矛盾策略是3%的增加,永真策略不予考虑。
图10可知当矛盾策略不存在时,ISMATN模型的协商成功率提高不明显,但随着矛盾策略在访问控制策略库中不断增加,两者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原因是策略变得复杂,对两模型的协商成功率都有影响。但是ISMATN模型虽有下降却仍保持较高协商成功率,而传统模型受影响较大。ISMATN模型利用式(2)可知平均协商成功率为0.822,而传统信任协商模型的平均协商成功率为0.675,提高了21.7%。
其中:Si是第i次协商成功率,n是协商总次数,是平均协商成功率;Ei是第i次的协商效率,n是协商总次数,是平均协商效率。
从图11中可以看到在矛盾策略不存在时传统的自动信任协商的协商效率明显高于ISMATN,原因是传统自动信任协商中证书内容都是用明文进行传输,并不涉及加密,而ISMATN要对敏感信进行加密。然而,随着矛盾策略数量增加,协商时间升高协商效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无效策略导致的证书死锁和回环策略依赖造成证书交换的死循环。反观ISMATN通过策略校验,去除了无效策略保持了较高效率,虽然在检测访问控制策略时会花费时间,但每次协商所涉及策略较少,因此,要比协商失败省时间。ISMATN模型利用式(3)可知平均协商时间为6.61s,传统自动信任协商模型平均协商时间为6.86s,提高了3.6%。
系统的安全性是否好主要是由协商中敏感信息披露的数量来决定的。协商中敏感信息披露得越多其系统的安全性被认为是越低下。如图12所示是20次信任协商中两个模型的敏感信息披露情况。传统的信任协商模型因为缺乏敏感信息保护机制,证书交换中披露的敏感信息较多,特别是在协商失败的情况下,敏感信息保护不足为系统带来的危害更大;而ISMATN则因为拥有比较完善的敏感信息保护机制,因此在20次信任协商中敏感信息的披露较传统协商平均减少了15.2条。
6 结语
本文主要是针对自动信任协商中敏感信息保护及访问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为了保护敏感信息本文提出了ISMATN协商模型,其能够在3种情况下有效地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分别是非安全物理信道中敏感信息传输的保护、资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源内容敏感的保护和资源拥有敏感的保护,同时为了提高ISMATN模型的协商成功率和效率,在ISMATN中引入了策略校验器。策略校验器的内置算法是本文提出的01图策略校验算法,此策略校验算法可以对无效策略进行检测,减少访问控制策略库中无效策略数量,提高协商效率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篇5
一、重视预习。
预习能使学生熟悉所要讲的内容,掌握所要讲授的要点;能让学生找到难点、找到疑惑;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搞好预习?教师要坚持常抓不懈,凡布置的预习提纲,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下一节课时,必须挤出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若学生预习充分,学生在听课中会配合得密切,主动求学。教师在抽查中会发现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多少,老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有机点拨、查漏补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教学,有利于落实“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巧妙设疑。例如: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用稀硫酸代稀盐酸呢?这道题,可先给学生预习,教师然后演示对比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将石灰石分别与稀硫酸进行反应,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差异,并思考为什么?实验后,学生从中发现,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能不断产生大量气泡,而与稀硫酸反应时,开始有气泡产生,之后逐渐减少,最后几乎没有气泡产生。从反应方程式可知,两者都有CO2产生。为何后者随着反应进行,几乎不见气泡呢?教师应及时点拨,使学生心中云开雾散,倍添兴趣,学生在方程式上会寻得答案。通过对比,产物H2O、CO2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前者CaCl2,后者是CaSO4,这是关键原因。此时,教师应告诉学生,这是由于CaCl2易溶于水,而CaSO4微溶于水,产生的CaSO4附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越积越多,最后几乎不能发生反应。实验最终结论: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重视预习,学生先思考、后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减少走弯路,学习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二、精心设疑
设疑是要求教师巧妙设计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生多思考、多辨证、多问为什么?因为学科知识是系统而连贯的。如果其中某一环节未弄懂,掉了链,就很难衔接,很难把主旨提炼出来。教师若能巧妙地设疑,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设疑呢?途径很多。主要有:①依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考试说明等途径进行设疑。②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提出问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在探究前设疑,也可以在实验后提问。③通过实验探究直观手段引出问题,例如:讲授“溶液”时,分别把NaCl、植物油、泥沙、FeCl3分别放入试管内,加入定量的水摇动,静止后,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征?④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训练巩固旧知识,联系新知识时,也可以设计问题。例如:讲复分解反应类型时,可从复习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类型入手设疑,复分解反应类型与前三种有什么本质区别?溶液中的微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精心设疑,教师要熟悉新课标,吃透教材,应注意问题的导向性、针对性,做到难易适度,巧而生趣,准而能思,学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设疑的最佳教学效果。
三、善于精讲
精讲是教学语言讲得精确、精练、精彩。所谓精确是指所讲的内容要准确无误,主次分明,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谓精练是指紧扣教材的关键讲,学生能自学解决的少讲,甚至不讲,要针对学生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难点、疑点讲,也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画龙点睛,切中要害。如:对于学生已熟悉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在教学中几乎不讲或简言带过,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和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化学性质。所谓精彩是指教师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清晰生动,富有启迪。
精讲是按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因地制宜,不是少讲就等于精讲,对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那些与中心、与重点无关紧要的东西就要摒弃。因此,教师精讲时,用语尽量做到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以各种生动的姿势助说话,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对应分析、启发讨论或问答式等的讲授方法,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和满堂灌”,课常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思维的轻风和教师的讲解的细雨融为一体,风雨同舟。这才是善于精讲的绝招。
四、合理练习
练习有两种:一是课堂练习,一是课外练习。练习这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因为学生练习是反馈教师课堂教学好坏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对知识加深和巩固的目的。
设计课堂练习应注意如下几点:①设计的习题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解决这一类型题时可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此外,题目的概念性要强,才能达到一题多变、启迪思维的效果;②设计的习题要有针对性。习题一定要紧扣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要针对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③设计的习题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从而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只有课堂练习还不够深度与广度,课后还应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的练习题。通过课后练习,达到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大胆创新
创新是上述四个环节教学的升华。陶行之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是智慧的火花,创新是财富的锦旗,课堂教学的出路就要大胆创新。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选择习题时,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还要注意区分层次和梯度,以兼顾全体学生。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大问题的灵活度和难度,可以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例如:在除杂质题中有这样一题,除去KCl含有少量的K2CO3杂质,按照常规方法都选择BaCl2将K2CO3转化成BaCO3过滤,有个同学不是这样做的,他认为加BaCl2,CO32-虽除去了,可Ba2+不好除。这样又引进新的杂质,他采取的方法是先加HCl;K2CO3+2HCl=2KCl+H2O+CO2,当没有气体产生时证明CO32-已除尽,然后加入KOH调PH值至中性,此法虽然复杂一些,但他毕竟动了脑筋,解题思路宽,知识用得活,解法与众不同,实属有创新。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提供的不同解法要加以肯定,并告诉他们还要善于从多种解法中找出最佳方法,认真培养和大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满色春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优化课堂的教法千姿百态。实践佐证,重视预习,精心设疑,善于精讲,合理练习和大胆创新这五环节教法亮丽了初中化学课堂,浓厚了学生激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打造了高效教学的品牌。
篇6
然而,三维目标的提出已历时多年,笔者通过对十几所高等学校物理学师范生的培养计划的调查了解到,我国不少高等学校物理学师范生的课程设置还是跟不上基础课程改革的步伐,尤其在西部,有的一般综合大学物理学师范生的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学科知识本位的传统课程观上。本文将选取西部某一般综合大学(以下简称X大学)与东部某985大学(以下简称D大学)2012年物理学师范生的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以期给落后的课程设置以良好的启示。
一比较分析
从整体上看,不含学校统一的公选课,D大学共开设68门课,共210.5学分,共4843学时,大于4年的总学时4320学时(每周按30学时计算),学生有选择的空间,由于实行了完全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X大学共开设48门课,共150学分,共3148学时,小于4年的总学时4320学时,由于未实行学分制,学生只要修完安排的课程考试及格就行,除学校统一的公选课外,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
1通识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两大学通识课程开设情况如表一。学生处理社会关系及交往合作的能力的培养是由通识课程来实现的。D大学与X大学在这一模块的学分比例分别为36.9%和32.9%,主要区别是X大学开设了“某省省情”的课,它是地方政策,对培养地方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计算机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只开了三门有关计算机的课,共计144学时。现代人称不懂电脑不能使用电脑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是文盲,而大多数学生进大学时所具有的计算机知识不多,有的甚至是零,D大学正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共开了7门有关计算机的课,共计414学时,加强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培养。
2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两大学学科课程开设情况如表二。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必备的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是由学科课程来实现的。D大学与X大学在这一模块区别最大,学分比例分别为40%和51.3%,X大学学分比例超过了一半,偏重学科知识的培养,折射出课程设置者的学科知识本位思想,反映了课程设置者固步自封、懒于改革的落后思想。D大学则根据基础课程的改革,勇于探索。首先,D大学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整合为便于管理、分层次教学的《大学物理实验》,它比传统的按知识板块划分实验课程更有利于知识板块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知识整体的全面认识,有利于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它针对传统实验课程中经典物理实验偏多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等实验而增设了这几方面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而《近代物理实验》重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实验技术型向实验研究型方向转型,相比较,X大学在这一点的培养力度显得不足。其次,当代社会需求的是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教师,学校的教育和课程设置要为学生毕业后不断的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更新打下宽厚的基础,能力全面的要求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内容不断的增加,而教学时数有限,这一矛盾也是课程设置所面临的问题。D大学不仅将《理论力学》、《热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整合为一门《理论物理》课,缩短了教学时数,从各类大学的师范专业主要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点来说,这种整合是合理的,同时也将《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学时相应的减少。而X大学按知识板块开设四大力学的主要原因是有学生要考研,但X大学物理系自建校多年来总共才考上了5个硕士生,为满足少数学生考研的需求,应用开设选修课的方法,而不应用一刀切的方法重小头失大头。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来看,尤其是X大学这类层次的学生,由于数学知识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让他们分知识板块的对这四大力学更深层次的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了一学期的《量子力学》,半点也不懂!”这是X大学的一个学生对《量子力学》学习的感叹,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将四大力学整合为一门《理论物理》课,即重视了理论物理不同于普通物理的研究方法的培养,也降低了知识内容的难度,这种整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来说也是有必要的。另外,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根据这一具体情况,D大学增加了《高等数学》的学时数。还有,D大学开设了23门选修课供学生选学,以拓宽学生学科知识面。
3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两大学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如表三。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的培养是由教育课程来实现的。D大学与X大学两大学在这一模块的学分比例分别为23.1%和15.8%,区别也很大。
(1)必修课的比较分析
D大学与X大学这部分的学分比例分别为20.6%和5.1%。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涵了教育内容的编制能力、分析教材的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研究能力、集体指导能力、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等。从表三可看出,D大学通过开设有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而X大学除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没有其它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这是十分不合理的,有什么样的课程设置就有什么样的学生,X大学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组织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方面先天不足。
(2)选修课程的比较分析
首先,D大学开设了3门选修课,共6学分,选修4学分;而X大学开设了9门选修课,共17学分,选修17学分,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选修课不是让学生选修的,而是由管理者选开的,有些课尤其是选修课被随意停开,例如09级第七学期的《物理学史》就没开,甚至《教育学》也被停开过。其次,虽然说选修课与必修课同样重要,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选修课被受轻视,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课程设置具有导向性,《教育学》、《心理学》、《物理教学论》等这些物理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得不到X大学学生的重视。另外,“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提出的这个问题,是课程编制论的首要问题。X大学有些课的开设不是最有价值的,例如,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D大学开设《教师口语》,X大学开设《普通话》,诚然,普通话是教师口语的基础,但这应是小学阶段要完成的培养任务。因此,在学校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对师范专业开设《教师口语》更合理更有价值。
二抛砖引玉提建议
1整合物理课程,整改物理教材
一方面将内容重复、研究方法相同的物理课程进行整合;另一方面重建概念,建立物理学知识的统一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物理知识总量不断增加,而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这一点,德国已走在了前面,值得借鉴学习。
2重视专业英语,实现英语分层次教学,增设其它语种的外语课
在中小学受到良好的英语教育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听、读、写、查能力。提高词汇量,学习《专业英语》应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针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进大学时的英语能力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将英语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增设其它语种的外语课程供学生选修,外语学分控制在4至6学分。
3取消必修与选修之别
从根本上同等重视每一门课程。必修意味着强制性,取消这种强制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爱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影响力度来自主选择课程修满所规定的学分。为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平衡发展,可将总学分按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模块平均分配,即限制学生在每一课程模块上所要修满的学分即可。
4加强物理教育教学能力及其研究能力的培养力度
增设师范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物理教育教学能力及其研究能力。例如将师范性不强的《心理学》改为《物理教学心理学》,强调物理学习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以及社会心理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增设《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撰写物理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等等。
5科学分配开课时间的先后次序,进校开始做毕业论文,实习分两阶段进行
传统的一通二学三教四实论的开课时序,同类课程开课时间太过集中,使学生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率不高。将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根据课程间的相互依赖科学搭配,科学分配开课时间的先后次序,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第一学期就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工作,这样学生有较长的研究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改变“中小学不做探究,大学也就不习惯研究”的不良习惯;勒温说:“没有无研究的行动,也没有无行动的研究。”教育实习可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二年级,第二阶段安排在四年级。第一阶段结束后,在《中学物理实践教学技能研究》教学中实施“课程行动研究”,学生在“课程行动研究”中检讨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并加以反思、评价、改变对问题的先前理解,改变教法,改进教学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相信再经历第二阶段的实习后学生可自信的走上工作岗位,学校为社会输送的是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较以前的实验稿,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新课标》的61条“科学内容”的描述中,有33条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实验”等手段来实现,有29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实例”等来展开教学。实践证明,将实验设计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生活化实验创设科学探究情景,用生活用品经历探究过程,用身边趣味小实验突破科学生活误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能增进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情感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01-3
实验教学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下,实验在教学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活化实验,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还对落实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着特殊作用。
1 生活化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培养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1]等方面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生活化的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演示,往往更能达到兴趣激发的效果。
笔者曾在《空气的“力量”》的教学时,自制一个“两心壶”(如图1)做情境导入的演示。第一次什么都倒不出来。第二次倒出的白色的奶茶,耶!有的同学开始要求“老师慢点”,个别还没有从下课的休整中回过神的同学一下子也被吸引了,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老师演示的茶壶。第三次居然还倒出了红茶。啊!同学们惊呆了,老师追问一句“同学们,还想喝什么茶?”全班齐声回答“绿茶”,笔者说:“很遗憾,老师今天倒不出绿茶,等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们就能制作一个茶壶,还能倒出三种、四种甚至更多种类的茶。”
■
正视图 俯视图
图1 两心壶
将生活中普通的洒水壶稍加改装就成了具有神奇功能的“两心壶”或“多心壶”,化平常为神奇的生活化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培养观察力,还能启发他们去思考,激发浓厚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物理的神奇和美妙。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用好物理。
2 生活化实验探究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新课标》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目标,其中科学探究是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修订后的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都用了大量的篇幅开辟了“迷你小实验”“想想做做”等栏目,倡导师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展开一些实验探究。这些生活化的实验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1]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也可以因地制宜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真实的探究和设计活动中产生自己的科学思想和技术方案,增强实践意识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同学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后,我校物理组就组织初三年级各班级间开展了“摇绳发电”比赛活动。物理实验室只为各班提供一个微安表(300 μA规格),其余材料由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准备。在不新增电源的前提下,根据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确定成绩。全年级的同学在这次活动中,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各班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体现,收到了意料不到的好效果。通过参与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但用行动体验了利用地磁场发电的可能性,还在参赛的准备过程中,发现了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最大角度与摇绳导线规格、摇绳方位、摇绳节奏等都有关,用实际行动体验到了科学的神奇和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创设引人入胜且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持续投入能彰显个性特点的活动中,亲身经历设计方案、从事科学观察、基于证据形成理论假设等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得到增强,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 生活化的趣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通过初中物理教学,让孩子能“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1]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也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代替空洞的说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空气的“力量”》的新知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体会大气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首先,给本节课表现优秀的同学奖励一瓶饮料,为鼓励与同学分享,老师打开盖子,把一根很粗的吸管(侧面开有小孔)交给他。“耶,怎么吸不上来?”这位同学感到很惊讶。老师鼓励他找一下问题出在哪儿。等这位同学发现了吸管上开的孔后,笔者就向全班播放了“蒙牛果蔬优酸乳”广告A(图2),并附旁白“欣赏广告,关注吸管”。广告刚播放完,就有不少同学高高举起手,争先恐后地发表他们的观点:“三叉管不可能吸上牛奶”,“这份广告是伪科学的”,“除非三叉管是不相通的”。于是,笔者就用另外两根细吸管,插入刚才同学用的粗吸管中,模拟了广告A中的情形,让同学们见证了他们的判断。“怎样能同时喝到多种饮料呢?”老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很容易地就发现了三叉管的妙用,全班同学沉浸在幸福的发现中,笔者又让同学们欣赏了“蒙牛果蔬优酸乳”广告B(图3)[2]。
■
图2 “蒙牛果蔬优酸乳”广告A截图
■
图3 “蒙牛果蔬优酸乳”广告B截图
作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孩子快乐科学之旅的陪伴者,我们可以利用精彩的生活化实验突破教学难点,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信息,将对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开心的话题中,不仅能激活物理课堂,还能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幸福,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
4 生活化实验能增进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物理学家发现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包括测量一个物理量的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常常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方案失败、修正和调整,最终才逼近真理的。
在同学们设计出用盛满水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管中水面不掉下来的方案(如图4所示)能证明大气压存在后,笔者进行过如下课堂设计。老师出示问题:“大气压只能支持这么高的水柱吗?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展开方案讨论,尝试用更长的管子来验证,但毕竟可选的管子长度有限,感觉到有些无奈。这时,笔者就拿出事先灌满水并盘曲在桶中的透明塑料管和塑料瓶(如图5所示,上方的瓶中有显示水面的醒目的浮标),与同学们一起验证不断修订的猜想――“大气压真的只能支持这么高的水柱吗?”让协助演示的同学,慢慢地逐渐升高饮料瓶,全班同学都伸长脖子、翘首期盼大气压再也无法支撑水柱的那一刻。该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即便站到讲桌上,就算将饮料瓶升到天花板上(笔者曾在一个大礼堂上这节课,水瓶被举到了5米多高),浮标仍然处于瓶中最上面,说明水面没有下降。唉!太遗憾了,管子还不够长,空间还不够高。
同学们认为,瓶中的水面总有一个时候会相对顶部下落。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理论探究,得出大气压p0=p液=ρgh液。在高度受限的情况下,同学们很自然就想到了,换用更大密度的液体做实验的方法。这个设想就是在300多年前,托里拆利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本环节的设计,就是借助生活中的易得物品来体验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经典实验完成的部分过程,不但真正实现了教学元素的多元化,还激起了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对科学家超人的智慧无比的崇敬。孩子们在一系列跃跃欲试的“猜想―设计―验证―再猜想―再设计―再验证”的体验中,那种勇攀科学高峰的欲望被点燃。消除科学研究在孩子们心目中的神秘感后,再结合理论探究手段,升华学生的科学情感。这样的科学情感教育目标仅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远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2]。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部分农村初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少物理实验教学无法开展,从而导致孩子们缺乏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更谈不上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因此,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教师转变重知识、轻情感的教育观念和改变学生枯燥乏味的学习状况。
作为肩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重任的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开发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实验教学资源。采用生活化创新实验设计,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开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科学实践活动,养成科学生活的习惯,增进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用情感目标的达成助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8
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有谱了,“胸有成竹”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就自然“水到渠成”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1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中考指导意见》以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1)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
(2)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组员必须全体参加,活动时,听课老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
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推进区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性比较研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物理成绩做到区内保四争三的目标。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开拓性,实践性,导向性,探究性。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2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为此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业务学习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的教育理念。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展。
二、促进自身的转变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打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们乐学、勤学、会学。我要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在课堂常规训练上有自己的特色。
2、教案的编写是作为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
但如何使教案的编写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我将尝试着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编写实用、新颖、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
三、加强备课
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对希望生的辅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希望生,最重要的是有成效,让每个希望生都能在学期末的时候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上要多动脑筋,多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有创新能力培养的作业,让每个学生不再为作业而苦恼。
四、积极参加教研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守纪与工作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七、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素质,能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形成扎实的物理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高等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培养一批物理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3本学期在学校以“自成教育”为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的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将面临两大重要任务。即要做好电教和实验工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服务;又要完成初三年级四、五、七班三个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特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各学科特别是物理和各实验学科科技前沿的进展;积极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及电教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认真研究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专家的教育理论,并探索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力争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家有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物理教学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三4、5、7班与其它平行班级相比,基础较差,有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学习方法的同学较少。本学期又面临毕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与中考相结合,尽自己的能力使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其次配合学校的.“自成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初步树立理想信念,同时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并以此带动中间学生的全面发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都有进步。在班级内形成学习气氛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服务、落实工作
在工作中,结合我校理、化、生三个学科全面进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具体作好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下实验教学的新精神、研究面临的新问题。
2、做好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实验开出率100%。
3、做好电教器材的借还、维修、维护、保养工作。
4、做好实验记录、帐目的清查、规范工作。
5、为各种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6、做好卫生工作及领导分配的各种临时性工作。
7、做好初三年级4、5、7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四、遵纪守法、履行职责
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有事要向值班人员请假,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实验室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不够完善的地方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搞好卫生,要与德育处配合定期搞好卫生扫除,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实验环境。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4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最新范文5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四、教研工作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篇9
学校校园网络的发展,从早期的星型网络、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直至今日的ATM网和千兆网,经过了近十年的可喜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软件的不断完善以及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功能也在不断丰富。
网络对会计职业教学中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网络是教学的工具。
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新世纪对会计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却是会计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作为新世纪的职业会计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强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教育,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职业会计教育框架。因为社会需求,绝大多数的财会专业都对毕业生在毕业前组织一段较长时间的模拟实习。实践证明,这一措施对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虽说财会专业针对模拟实习的准备(包括实习内容的选择、指导教师的配备、组织、实施等阶段)都做了合理安排,但这还仅仅停留在手工操作的传统会计做法上,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必须开设以信息化工具为辅助的与手工操作并行的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培训课。
会计教材中的内容只能涉及到某(些)方面,其中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如果老师只是就这些内容来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太死板,提不起太大的学习兴趣;况且职业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因此,会计教学必须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实习有二种途径:一是到企业实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方法比较实用,在实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到企业实习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短时间内企业不可能把所有工作都放手让学生来做,实习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在学校模拟实习,在学校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进行实习操作。
建立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实验室。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会计工作,也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宏观上看,工业革命时代建立起来的传统会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向职业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信息时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应用者,必须加强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在信息环境中完成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从微观上看,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凭证处理、记账、结账和报表输出等工作,都由会计人员操作计算机来完成,使得会计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拓宽了,会计人员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研究新的会计管理模型,推行新的管理方法,对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设计。
通过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实验室的实践,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及步骤,增加感性认识,以一套完整的会计实务账作为原始资料输入电脑,从建账、输入凭证、记账直到输出会计报表。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进步给会计学科带来的影响,更使学生懂得未来信息技术的挑战。会计模拟实习结束后,让学生结合电脑做账的体会进行思考及讨论,哪些会计工作可用电脑代替,哪些不能用电脑代替而必须由人脑来完成。这就为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参与会计核算软件的二次开发设计奠定了基础,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其后续教育大有益处。
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解决了学科交叉与结合的教学问题,将会计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掌握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创造型、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通过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能使毕业生们除具有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外,还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因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网络促进会计教学的构想:网络对会计教学的工具作用,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重复性、机械性劳动,从而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劳动。结合网络的本质精神,资源共享,我们就网络与会计教学提出如下构想:
①实行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A.教材辅助资料的共享。用同一教材的教师都在同一平面上交流彼此的辅助资料,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B.教学模式的共享。许多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如何使之不断完善并推广,网络提供了方便。
C.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共享,它可以“教学沙龙”的形式,把教师的教学论文、总结或心得集中起来,由大家共同探讨,从而形成更有创造性、更成功的教学方法。
篇10
关键词:职业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13-03
一、分析化学的学习目标
分析化学在学科中与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环境科学、无机化学一样是一门专业课。学习好此门课程不仅要将高中数学知识、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分析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物质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职院校都在提倡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以实践和导向性为主体,鼓励教师少讲或只做引导,学生多做多动脑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分析化学课程来说,就我校的学生情况来看,理论课程的讲授不能太少,原因包括:其一,在此门课程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其二,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化学基础非常薄弱,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略懂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就连初中化学也是一知半解,没有最基本的概念性的认识;其三,掌握此门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构架,要求学生要系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才能为以后从事分析工作打好理论基础。若将实验教学单一的某种测试技术设定为主体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向性教学,将达不到分析化学教学的目标,结果是:学生一知半解,只能生搬硬套,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谈不上找到分析关键过程或关键控制点,学生还不具备自学的基本知识储备,所以要加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强化
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学习分析化学实验不仅是让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在实验教学中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且能够训练学生应用基本理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只单一强调在实验教学中总结、研究规律和理论,虽然在实验教学中新增加了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但若没有理论基础,那么对学生来说即使按规范操作,其结果也只是照猫画虎,学生不能应对环境或其他样品差异性等变化做出科学的综合分析,只有掌握了基本理论,再进行操作实验分析,才能对过程及结论得出科学的分析,所以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的强化。另外,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较差,实验过程危险性比较大,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的教学还不能完全转化为导向性和学生自主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学生还不能自主学习研究和完成实验过程设计,所以要加强老师的实践过程指导作用,打破了以往同组同学1人操作,其他学生等、看的现象,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环节的压力和心理障碍,鼓励和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每一步骤过程中感到有所收获和提高,培养自信,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两学年以上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能适应导向性教学模式和具备自主学习基本能力。
四、分析化学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组织
1.分析化学的教学模式应是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结合的方式。分析实验教学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理论讲授过程中课堂讲授要重点突出,对重点、难点讲透。理论讲授还应完成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般可以通过设问、讨论、启发的方式进行;在实践教学中,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提高大家的分析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如何分配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比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笔者通过以往的教学发现,我们不应严格划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比例,而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不应该根据班级人员的多少设计课时分配量,总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标准。比如学生总数比较多时,大部分人认为需要完成总体目标,如让所有学生都懂怎样规范操作,由于存在学时有限等局限,这时必然选择牺牲大部分理论课时,以补偿实验分组教学的要求。针对以上情况,此时最好的解决方法示增加一个课前的或是课堂演示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点。优点有:其一,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音、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改善授课环境,若实验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相关的视频,向学生讲解正确操作的理由和违反操作对个人和环境的危害,使学生做到操作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可以节约药品;其二,还可以节约重复讲解的时间和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还可以使教学直观,简单明了,缩短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大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提高学习热情。这样就把实验课分成了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多媒体教学学习、过程训练和任务完成部分,前一个阶段可以减轻教师讲解的劳动强度,此时再将学生分组训练,教师参与过程指导,就比较省心省力了。
3.成立实验合作小组。采取循环式实验方式,这样既使学生得到很好的操作训练,也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对于学生平时实验成绩的评定,如第一次实验某学生在获得的分数来自三个方面:小组打分95分,大组打分90,教师打分85分,定好小组、大组、教师分值权重分别为0.15、0.15、0.7。那么这个学生本次实验的综合实验成绩=95×0.15+90×0.15+85×0.7=87.25(第一次),若一学期共做了四次实验,实验综合成绩按照如上方法计算为87.25(第一次)、85.21、75.15、91.25,本学生学期平均实验成绩=(87.25+85.21+75.15+91.25)/4=84.72。
五、建立合理分析化学的考核制度
本课程考试应该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模式。
1.对理论和实验考试内容的设置。第一,理论考试应以基础知识的测试为主,同时附加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的试题,用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二,实验课考试则可采用更灵活的考核办法,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公布几大项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随后要求学生自行看书查资料,设计实验,考试时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实施实验。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考试成绩的评定。成绩考核模式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平时和期末考核部分,评价分配标准和权重如下表。
本文从分析化学的教学目的出发,首先,阐述了分析化学的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强化,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其教学内容特点,转变教学观念,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其次,还对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和组织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目的是改变分析化学教学行为,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服务水平;最后,建立合理分析化学的考核制度,从考核的模块划分以及成绩的判定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上对笔者在分析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在实践应用中发现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莫运春,许金生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