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1:1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境教学理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英语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问题层出不穷,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1.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1)情境创设简单。首先,绝大部分小学教师会采用实物、挂图、简笔画等基本教具,课堂经常会采用录音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英语儿歌、小型游戏等使用频率也较高。但学生参与表演、学唱英文歌等难度稍大的情境设计较少出现,即使使用,成功率也不高;其次,教师对情境素材的选择首先来源于教科书,部分教师会尝试搜集相关资料辅助教学,课堂大部分教学时间用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宽度。但对于挖掘教材情境内涵,以及教材情境传达的人文底蕴,课堂涉及甚少。(2)教学评价单一。首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传统的“提问—回答”式教学方式,很少运用肢体语言,如表情、手势、躯体动作等,激励或者褒扬性的话语运用甚少;其次,中期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听说读写的考核中,听说所占比例很低,甚至为零。课后作业中,“听录音跟着读”等非具体形式的作业不能激发学生任何学习兴趣,远离英语课堂后基本上没有任何英文语境。(3)合作学习形式化。英语课堂教学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展开竞争。但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往往邻桌三五成群,缺乏科学的分类;而且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时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习小组群策群力,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缺乏,合作观念淡薄。(4)高低年级情境教学过程差异大。中低年级课堂,情境创设开放别致,事例真实生动,形式活泼新颖,开展游戏或唱歌、表演等情境活动;而五六年级学生,基于升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保守,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较少开展其他情境活动。
2.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产生此种现状的原因。(1)客观原因。首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翻阅多种小学英语教材,无论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是各种地方版本的教科书,每学期都要学习6~8个单元的课程,而小学英语课时安排少,基本上每周两节,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丰富成为鲜明的对比,矛盾突出。教师一致反映情境设置困难。其次,应试教育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了解凭借分数,对教师的考核凭借教学成绩。因此,考试成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无法精心设计情境教学。(2)主观原因。首先,教师对情境教学缺乏深刻了解。当前大部分教师对情景教学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考虑利用情境的创设来进行教学,但对情境教学法的依据、功能及如何应用等理论基础理解不够明确,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在实际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更不知道如何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教学方法较机械,很多教师一般利用简单的图片或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来组织情境教学,不能达到灵活多样化的要求。如何利用情境更有效地来组织教学成为主要问题。再者,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科学化的小学班级容量为12人,人数越少则越适合小班教学,教学效果更优化,反之也为情境教学的开展带来不利因素;学生对英语兴趣浓厚程度不一,且英语基础不同,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学生基础不同,掌握的知识结构迥异,教师无法实现同步教学,兴趣浓厚的学生,知识领悟程度深,课堂参与程度高,更激发了其努力学习的信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日益马虎,学习成绩逐渐落后。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优化的启示
1.关注学生先前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先前的知识经验,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而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先前知识经验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到小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并把它视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打破不良认知图式和观念,建立全面完整知识体系。学习1~10的序数词拼读和默写时,首先要求学生已经掌握1~10这十个数字的基数词的写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英文数字情境,教学生掌握基数词转变为序数词的规则,并能够在实际生活灵活应用。总之在实际英语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有效引导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与新学知识的衔接,不能使学生感到认知困难进而对新知识索然无趣;鼓励英语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管理教学内容时,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库中,进行“同化”、“顺应”的信息整合,从而增长出更新的、更完善的、更科学的知识体系。
2.丰富教学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构的,所以,教师应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现有认知结构,让学生能轻松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语境,提供给学生最恰当最真实的语言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提高教学效率,但对同一内容的语言识别因呈现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教师所展示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就越能缩短感知时间,越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实物教学或模型展示有关学习用品、人物职业、动植物、食品等,生动直观。通过实物与英文的直接对接,省略汉语的翻译环节,可使学生记忆深刻。图片、挂画、简笔画图画可以把对话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达到直观刺激的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当时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要想使评价有效地融入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力求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成长、进步。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应用考试和日常教学活动为参考依据,考察个人或者团体的方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同时需要多关注正面评价的激励作用,善于发现学生微不足道的进步。当学生犯错,不指责学生,不刻意纠正其错误,可以尝试反复重复正确的语言,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进行自我纠正。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育机制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形式多元化,如课堂教学活动评比、调查问卷、学习档案、学习结果自我测试、家长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反馈与价、平时测验等。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把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交流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低年级形成性评价,应采用与日常教学活动相互贴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高年级期中或期末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分析学生实际运用、操作语言的能力。笔试要侧重考核听和读的技能。终结性评价尽量不对学生成绩排队。
4.营造科学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某一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互相吸收各自成功经验,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课堂上的社会交往使得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丰富自己的认知图式,建构新的知识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评定分析的结果将班级学习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发挥组内成员的合作互补优势,给予每个小组机会,让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力求各组间的均衡发展,不存在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更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合作学习更加优化。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习共同体的特点,进行积极规划和引导。
篇2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实践活动感受情境。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区劳动、新闻调查、人物专访等。
3、表演活动体验情境。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小桥》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三八”节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觉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篇3
关键词:情景教学;问题情景;活动情景;多媒体情景
情景教学是一种模拟相关场景甚至情景等的方式,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以及探索欲,调动起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性,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活泛,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也较高,从而巧妙地将学生们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学习,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结合情景教学法论述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问题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运转大脑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与求知,学生们主动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同时积极的与老师互动,课堂氛围也十分的浓厚。刚进入初中的学子们,在学习地理课堂的时候,首要要学习的是中国地图,如何让学生们巧妙地熟悉并掌握中国地图的整体呢?这不是靠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且老师要让初学者对此先提起激发的兴趣,从而在后期的学习中才会更加的积极主动。中国有三十四个省,老师根据不同省的特点,然后根据模板的展示,让学生们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创设问题情景如“山东的临省是什么”、“与相邻的省有几个”等相关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提问,自己去动手寻找与总结,从而不断地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有了大致的印象。这种问题情景教学法可以极大的调动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调动其学生们的思维,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也会空前的高涨。
二、活动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情景或者是实验情景加入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极大的调动起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力。活动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彼此讨论与交流,学生们在切身体验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最有成就感。如在夏季,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比较时,白天让学生们测量陆地的温度以及大海的温度,没有大海的地方可以进行小河的测量,或者老师可以准备一定的水量等置于室外。将白天的陆地温度与水的温度进行测量后,然后在晚间再进行陆地温度与水的温度的测量。然后根据数值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夏季,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在夜间陆地温度低于海洋。反之,在冬季则相反。”一组数据是不能得出相关结论的,所以多比对几组数据,从而将学生们的认识变得更加科学化。活动教学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但是一节课的活动设置不宜过多,否则学生们会产生厌烦心理。一节课中一般以一两个活动为宜,把活动设置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在活动中,学生或独立思考,或积极互动,参与面广,自主空间大,教师则可及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提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自己去总结知识或者结论,从而印象深刻,将书本知识灵活的转变为自身所能掌握的知识。
三、多媒体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多媒体教学走进学校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一股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进行知识的掌握,视听语言的魅力可以将书本中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的具体形象,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也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抽象知识,如不同地区的气候等,这些课程的教授,老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情景创设,情景模拟,以及情景的展示,生动鲜活的画面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学生们不仅可以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可以直观的感知多媒体课件中带来的震撼。对于无法感知大自然奇妙的学生们来说,多媒体创设的情景无异于让学生们有亲身体验之感,所以多媒体的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与思维力,更可以激发创造力。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也纷纷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多媒体情景教学还可以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具象知识,便于学生们更好的去理解与掌握。
作者:郎静瑞 单位:包头市第二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家清,陈实,张丽英,陈芳.走进新课程:论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吴国玺,张本昀,李长坡.基于素质教育导向的地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篇4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实践活动感受情境。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区劳动、新闻调查、人物专访等。
3、表演活动体验情境。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小桥》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三八”节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觉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三、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强化学生写作感受。
篇5
关键词:中学物理;物理实验;新旧知识;观察生活
在当前很多的中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处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在讲解书本中的知识,学生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在中学物理的课程内容学习中,学生往往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较少。中学物理教师也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较为枯燥无趣的环境中学习,对中学物理产生不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式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学物理知识,并且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一、中学物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1.问题情境教学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尚处在一个半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发展状况表现较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实验证明,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会产生一种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态。在具体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被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所吸引,被其中有趣的问题所感染,当中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师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中时,就会对其中的物理问题产生好奇心理,从而达到激发自身学习动力的效果,让学生进入探究的角色,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
2.问题情境教学符合现代初中物理课程内容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应多考虑从物理实验和观察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遵循物理学内部的本质特征,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恰当地创设物理学习环境,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来学习物理知识,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及要求,对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二、中学物理教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通过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可以用物理实验来引入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能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就可以拿出一块怀表或者被线吊着的球。首先将怀表或球拉伸出一个角度,教师可以将球放在贴近自己鼻子的地方,然后做个物理小实验。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向学生提问,是否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在运动中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初中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会根据教师所演示的物理实验来进行解答和研究。对其中发生的物理现象进行剖析,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升了学习的质量。
2.新旧知识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在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时,也要注意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来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学物理知识往往具有前后关联、新旧联系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中学物理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通过对知识体系的解析和了解,将前后教授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而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效果。
新旧知识结合的问题情境创设在具体实施的环节中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创设问题情境中,了解学生的个人需求,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情境的学习中。
3.根据现实生活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讲述实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这类物理现象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顺利进入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完成中学物理学习的任务。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的物理知识,更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法则和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发生物理现象的规律。在现阶段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钻研潜力进行挖掘和探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多种生活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融入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采用问题式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解答各类学习中的问题完成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篇6
将问题作为课堂情境创设的基本导引,不仅要从课堂情境的改进上实现提升,还要从教师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素养提升中来满足要求。人本理念教学观迫切需要从尊重学生认知实际上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这一思想将学生的个性与兴趣激发作为身心教育的前提,摈弃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而将教学重点融入知识目标的构建中。
1.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融合中来增进教学情境的形成
师生关系是问题情境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在问题情境中的定位与作用,要从自身的知识中转变思路,改造教学中的不平等。对于学生要从理解与引导上,强化师生平等,学生能够从知识的获取中加以思考,而非唯命是从,在教学权威性上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师生成为相互关联的知识对象。学生不再是静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能够从知识的自我体验与反思中逐步构建新的认知。
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应该围绕物理问题来创设,学生的发展不仅在于个体的成长,还在于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而问题情境教学能够从学生的潜质及潜能开发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维度融为一体,在强调知识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从问题情境的构建上,要从知识点的梳理上帮助学生从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及理性与非理性等素质的均衡发展上作为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从个性价值的认同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质,而非“统一规格”的成长。
3.注重对问题情境本质的认知,确保“形神兼备”
对问题的引出与情境的构设,要从其本质上驾驭好教材、教参及课程标准等要求,能够从问题情境中与实践生活建立关联,帮助学生从生活化的实例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在构建初中物理场景中,要区分“情境”与“场景”的关系,将物理知识与新课改理念及物理课标统而为一,能够从社会、生活以及科技应用上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并从心理困境与渴求解决问题的情绪情感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情”与“景”的相互交融。
二、结语
篇7
1.1创设教学情境要实用。
学中创设情境必须以加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核心,情境内容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样才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情境教学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情境细节,从而达到通过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2创设教学情境要真实。
历史知识反映的是真实的事件和人物,这是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加入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但不能影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要确保展示给学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真实无误,从而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感觉,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悟。
1.3创设教学情境应多样化。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力争做到情境模式的多样化,避免因相同的情境模式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产生更深的印象,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所蕴含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
1.4创设教学情境应具有针对性。
创设教学情境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并不是全部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这一方法。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适合情境教学法的内容,并选取特定的人物或事件,确保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
2.初中历史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多样化的历史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受,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2.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初中历史反映的都是过去的事件或人物,因此学生不能通过直观的感受了解历史知识。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反映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视频、图片或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把历史事件或人物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了解历史,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
2.2结合人物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人物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等创设不同的情境语言,把人物的细腻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特点。结合人物特点创设情境,便于真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态度,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2.3结合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故事能够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经典的历史事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故事场景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得到更深的体验感受,使其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
3.总结
篇8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认识能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与初中物理教材紧密相连,所涉及的知识面不应超出教材范围,应严格根据物理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均较高的客观情况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组成部分。教学情境的创设重点应是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结构,不可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智力水平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因此也要注重教学情境设立的普遍适用性。通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思考能力与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
2.教学情境创设需要具有真实感与直观感
教学情境的创设切忌抽象性与模糊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应当具有直观性。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物理研究成果都是通过人类对自身生活环境观察得出的结论,因此应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实验环节占有较大比重。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情境的直观感与真实感,易于让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让真实直观的物理实验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教学情境的影响与引导之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
3.教学情境的创设尽量追求生动性与趣味性
初中物理相对简单,没有牵涉到比较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同时初中生年龄尚小,在教学情境的创建过程中可以适当追求其生动性与趣味性,构建起快乐学习的氛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相对愉悦的环境中接收教育,会使受教育者精神高度集中,并且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老师可以在充满生动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向学生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实践创新,保证学生将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当作一种快乐学习的场合,减少课程学习的负担与压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1.结合生活情趣创建教学情境
物理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情境创设应当有具体的联系实际生活的构思。以对生活的贴近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在讲述大气压力时可以拿水杯与纸片进行课堂实验,在讲述超重与失重现象时启发学生回忆坐电梯的感受,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可让学生用激光灯斜面照射黑板,观察光线特点。
2.在猜想与体验环节中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践体验与猜想应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情境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可以尝试公式定理证伪的方式,利用实验情境的创设在班级内展开实验活动,老师在旁发挥指导监督的作用,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与纠错,保证学生亲力亲为、锻炼观察与思考能力,并通过实验过程锤炼自身科学严谨态度与逻辑思维能力,以达到发展综合素质的目的。
3.在物理实验阶段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科学带有极其明显的实验特性,实验过程既是物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初中物理科学教学情境设立中最不可或缺的便是实验研究环节。在本环节中老师应当把实验操作权转交给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讲好各项注意事项的操作流程,保证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得到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并收获实验学习乐趣。老师在课堂实验结束时积极对课上实验情况作总结评论,以巩固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4.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情境创建的技术性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主要是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将这些辅助教具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与教学情境会极大地帮助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老师可以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通过各类软件播放音频及视频教学文件,丰富课堂教学的层次与教学情境创设的技术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与形象化。
篇9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观、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历史演变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不断丰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顾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回顾时,能够有效使学生对所学历史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调查和历史分析的兴趣,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后,也会对历史调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自我的历史阅读量,形成自我分析历史的观点。
3史料展示
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缺乏阅读量,其了解的史料较为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展示史料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历史观点更具有丰富性,避免了历史学习过程中观点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侧面了解历史,全面了解历史做了铺垫。史料的展示也能够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此同时,在对史料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避免历史学习进入空洞无力的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身边历史即是真正的历史的观点。
4历史评点
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时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评价和分析。学生通过对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二、总结
篇10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旨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问题情境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情境教学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学生只是简单地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课程内容的复述,并没有展开关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在初中历史的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形式化地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和思考时间,然后开始点名,由学生个别回答,而对于扩展性理解的情境问题大多数教师自己讲解。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情境化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思维为核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形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自我思想,没有自我思考,更无法借助历史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对现实问题产生独特借鉴。
二、情境问题的设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教学是贯穿整节课堂的,包括导课、教学和课后作业的设置,其核心是情境问题的创设。通过对教师的问题情境的反思发现,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并没有通过讲故事、旧课回顾等情景问题设置的方式起到引领新内容促进学生思考,大多停留在语言上的承接。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只是对课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固定答案,并没有涉及知识理解,例如在讲到老子和孔子思想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孔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老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关于孔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老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等需要学生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不曾涉及。
三、初中历史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教学内容和情境形式全面结合的情境活动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以情境的教学活动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学习是融合在情境的教学活动中的,情境教学的课堂中没有脱离情境活动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完全是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例如,在《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以PPT的方式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关于秦汉文化的展示引发学生关于秦汉文化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设计问题为什么表演者手上拿着竹简,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作为导游,以PPT画面的展示带领学生了解秦汉文化,观察纸的演进过程,在秦汉之前大家把文字写在贝壳、骨头等上,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拿上来引导学生把名字刻在上面,学生用圆规刻字,有的学生开始反映刻的看不出来,有的学生说字的笔画不好写,教师让学生搜贝壳名字的过程中贝壳还出现了损坏,学生从中理解贝壳的不易保存和不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纸的原料,想象纸的出现,是通过麻的初加工,纸质粗糙,有的学生说颜色像现在的烧纸,学生理解纸的改进需要对纸的颜色和纸的粗糙度进行改进,教师通过纸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入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观察、感受,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体会纸的演进过程,学习新课程内容。
(二)情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