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9:2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欧债危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欧债危机论文

篇1

2010年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相继下调。2011年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级。

(一)欧洲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希腊,接着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出现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国家自身结构存在问题和经济的失调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总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生产性,即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增加了财政负担。以希腊为例,希腊经济结构脆弱,以旅游业、农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过于单一、集中,而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电器、汽车和船舶等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201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62%。同时,政府从国外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福利支出而不是用于发展经济,资金的边际产出很低。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终究不能用国家债务来弥补,所以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即使是欧元区核心国家也不能幸免。

(二)三大评级公司的不公正评级

从欧债危机爆发到在整个欧元区蔓延的过程中,国际三大评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下调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接着,在欧元区诸国偿债高峰危机警示的非常时期,三大评级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相应救助方案后,受援国家制定改革计划时,三大机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受援国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联系之前美国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不得不对其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因此在欧洲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评级机构的并不公正的评级,加剧了危机的恶化,对危机的升级有推波助澜之嫌。

(三)欧元区内部制度问题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潜藏着分裂的隐患。欧元货币体系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等存在差异,仅靠欧洲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缺乏其他行政力量控制,必然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当各国发生利益冲突时,欧元体系自然难以维系。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

篇2

【关键词】欧债危机;财政改革草案;里斯本条约

欧洲债务和欧债引起的银行危机主导了欧盟近两年的发展,这些问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一、制度设计缺陷

在南欧国家陆续爆发债务危机以来,各方检讨声浪不断。多数学者将矛头指向欧元区组织的结构性缺陷:一是欧元诞生植基于“货币联盟”而无“财政联盟”。马约制订之四项“趋合标准”中,汇率、通货膨胀、与长期利率由欧洲央行统筹处理,政府预算赤字与负债则保留各会员国政府自行处理,因而欧元区迄今尚无政治力可约束会员国的财政与税收;二是欧元区总体经济的失衡。“货币联盟”的先决条件,为所有会员国的经济体系已有相当整合,始可共同适用相同的利率与汇率。欧盟是采取one size fits all作法,以马约规定的四项趋合标准作为能否加入欧盟区的审核依据。因为欧盟会员国间的经济体系与之差距仍大,总体经济不平衡。1999年欧元成立后,欧元会员国经济就呈现双重分离的情况,例如德国和荷兰等为贸易顺差的国家,南欧国家却逐渐丧失其竞争力,需尽力削减成本,强化竞争。根据欧盟统计局资料,从2001至2010年间德国单位劳动成本仅增加18.6%,但法国却增加39.4%,包含荷兰、奥地利以及比利时等北方国家也增加36.4%,显示共同货币对欧元区会员国好坏不一。这种经济结构性问题因金融危机而引爆。欧洲央行(ECB)在执行货币政策时,无法兼顾到各会员国的状况与需要,如德国与法国等因欧元对美元贬值使得出口竞争力大增,带动欧元区的经济复苏,相对却无法舒缓南欧国家债务问题,而陷入两难地步。欧债危机反映出欧元区体制的深层问题、欧元区货币与财政各自为政的脱节、欧盟协商与决策机制的效率、欧洲高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等。

二、财政改革草案

上述欧元区体制的结构问题需寻求政治途径解决。早在2011年12月09日欧盟冬季峰会中会员国就达成修改里斯本条约的初步共识。2012年1月30日欧盟国家元首再度聚会,在制订欧盟新财政协议(fiscal compact)获得初步共识。欧盟会员国(除英国与捷克之外)同意在里斯本条约架构下增加“经济暨货币联盟稳定、协调与治理条约”(The Treaty on Stability,Coordination and Governance i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以及“建立欧洲稳定机制条约”(The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这两项条约。草案将赋予欧盟对欧元区国家以及愿意加入条约的其他会员国更严格的财政纪律监管。该草案预计在3月正式签署后就可进入会员国批准程序。有关此次峰会达成决议如下:

1.财政监管

各国政府承诺平衡财政预算,规定各国结构性赤字不得超过GDP的0.5%,以及政府财政赤字超目标自动惩罚机制(Excessive Deficit Procedure)。若会员国财政赤字超过规定,该国必须向欧盟提交减赤和改革方案,并需经欧盟监督和财政纪律的执行情况,欧洲法院也拥有强制执法权,如有违背,该国将遭受相当于GDP0.1%的罚金给予“欧洲稳定机制”。此外,欧盟国家需将预算平衡和自动惩罚的机制纳入具有强制性与永久性的国内法或是宪法。

2.“欧洲稳定机制”

时间已从2013年7月提前到2012年7月运作,规定只要代表90%资本承诺会员国完成国内法律批准程序就开始生效。并于2012年3月前评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与ESM两者合并,规模将达5,000亿欧元。同时依照欧盟2011年12月峰会共识,在欧盟条约修改前欧盟向会员国提供机制性援助的法律限制,峰会通过以双边贷款形式,允许欧洲各国央行向IMF提供2,000亿欧元贷款以加强其援助资源。

3.施行新的金融交易税

此点尚须经由欧盟理事会一致同意,但会员国之间尚无共识。法国表示将率先征收金融交易税,计划在2012年8月起单方面课征0.1%的金融交易税,10月调高加值税1.6%。而德国、意大利都支持征收金融交易税,但反对由各国片面推行金融交易税措施。英国反对按照目前的方案课金融交易税,坚持应全球范围内统一征收。目前欧元区9国(法、德、奥、比、芬、西、希、葡、义)已联名致函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要求欧盟加快对金融交易税提案的审议进程,争取在2012年上半年能提交欧洲议会审议。1月峰会重点在于长期性财政结构的改革、建立永久性救援机制、新权威机构介入处理等问题。专家学者仍认为难以处理各国间竞争力差距过大与经常帐失衡的结构性问题,且为满足严苛的财政纪律,恐会拉大欧债诸国与核心国家竞争力的差距。

但若长期观察欧盟近几次峰会结论,欧盟现今发展出一种多边救援机制,为解决欧债危机带来契机:

一是将欧元区国家分类。一是“偿债能力不足”国家,对无力偿债国家,则需通过债务重整机制(像希腊),德法连手推动让希腊债务重整的计划,内容包括让债券持有人金融机构“自愿”将债务折减50%以及更严厉的新预算措施。

二是针对“资金流动不足”国家,给予完全资金需求(像爱、葡)。而义、西两国仍有偿债能力,目前看起来仅是资金流动性不佳。

二是监管欧洲银行。因欧洲银行拥有高比例债务,尤其法、德两国,会影响银行业导致信贷紧缩,避免从欧债危机衍生为银行危机,影响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欧债后续发展

欧洲高峰会对于短期内如何化解希腊、意大利债务危机以及衍生成欧洲银行业危机并无解决方案,欧洲央行又受限于条约约束,拒绝直接介入,买入欧债国公债。根据以往的经验,无法指望一场欧盟峰会解决欧债面临的困境。就目前形势观察,欧债的后续发展,有两种可能或选择:two Europe走向one Europe,或two speed Europe变成two Europe。

一种是欧元区的经济统一。除货币自外,各国也一并交出财政自。意即从这次危机中,认知到无进一步财政整合难以解决欧债的警讯。会员国下定决心,从“一个共同市场”及”一个共同货币”走向建立”一个共同财政”,最终制订”一部宪法”,完成彻底的全面整合。欧盟执委会主席巴洛索认为欧盟的本质应该是其成员属于欧元区,或努力走向欧元区,而非走向一个分裂的欧盟。这是欧盟至今强烈主张,2011年12月召开的欧盟冬季高峰会与2012年1月底峰会的走向倾向如此。德法两国一再强调希腊应留在欧元区,本意也在此。欧盟试图通过财政协议,解决货币统一与财政分散之间的结构性缺陷,并在各国宪法框架中来规范。但欧元区的长期稳定与均衡,需要中央政府协调运作。目前欧盟所做的其实只是统一的财政纪律,根本没有涉及政治上的统一,也未涉及资金上的互通有无。另一种可能发展是有问题的国家退出欧元区。欧洲债务危机从希、葡、爱逐步蔓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其他欧元区边缘国家,进而威胁到欧元区整体经济稳定,已让两大金主德国、法国无力负荷。德国总理梅克尔面临国内拒绝救援的强大反弹声浪下,已有德国民众高喊退出欧元区、或将实力不足的国家踢出欧元区。法国和德国讨论大幅翻修欧元区,包括把欧元区变小但内部整合更紧密等各方说法。同时有学者提出,若希腊、意大利等欧债国家,有秩序地逐步退出欧元区,通过自身货币贬值解决经济难题,或许对欧洲经济有帮助。种种迹象透露欧元区仍面临部分裂解的疑虑,其实希腊的经济规模并不大,2009年其GDP占欧元区全体GDP之2.5%,在16国中仅排行第八,而希腊政府债务余额3,530亿欧元(约4,762亿美元,是2001年阿根廷950亿美元违约金额的五倍),仅为欧元区全体政府债务余额的3.87%。所以无论就经济规模或政府债务余额而言,希腊的比重都很低,希腊问题却影响全欧洲并扩及于全球。究其原因,欧元区不只是希腊问题,希腊仅是冰山一角,现一一反映在南欧国家中。欧债五国中,葡萄牙、爱尔兰(各占欧元区全体GDP的1.8%)、与希腊(2.5%)经济体小。这些国家倒债不会成为欧元区的末日,应不至于动摇欧洲统合基础。如今西班牙(占欧元区GDP的12%)与意大利(17%)相继出现问题,已非德、法两国意愿的问题,而是两国能不能或是否有能力背负欧元体系沉重负担的问题。希腊现在面对进退维谷的困境,欧元区债权人已愈来愈不愿意在希腊不遵守承诺的状况下提供支持。换言之,希腊必须在删减更多开支以交换欧盟以及IMF纾困款与债务违约并退出欧元区之间做出抉择。希腊与欧元区财长会议在2012年2月历经马拉松式谈判后,希腊终于可获得1,300亿欧元纾困基金。此外,民间债权人同意将持有希腊公债的面额减计53.5%,共1,070亿欧元,这意味着希腊危机暂时得到舒缓。在希腊问题暂时获得舒缓之际,葡萄牙却又传出要求欧盟纾困。

上述两种选项中,财政统一是一个举步维艰的过程,高峰会又凸显出欧盟内部矛盾尚存,不仅特立独行的英国合作意愿有限,德法之间矛盾分歧,在发行欧洲公债与金融交易税立场不一。财政联盟的成立引起是否会分化欧元会员国与非会员国疑虑?政策是否会向欧元区的核心倾斜,从而影响到非欧元区的利益?第二选项让有问题国家单方面脱离欧元区。欧元区既没有整合到有一个权威性组织能介入、有效的采取脱困行动,又不是松散到能够承担解体的成本。然而,希腊失序倒债、退出欧元、换回使用本国货币,对欧洲乃至国际金融与经济动荡风险难以评估,也许这种恐惧本身就足以让欧元区各国想尽办法维持欧元区完整。尽管希腊国债一直有违约的疑虑,但在欧洲统合大前提下,却是欧盟会员国始终不愿面对的选项。由于这场危机已暴露出欧元区各国内部政治冲突和经济歧异,这恐怕才是欧盟最需要担忧的问题。然而危机就是转机,欧盟这种由外而内的压力,或可成为欧洲国家在国内进行必要改革的力量,由此化解国内反弹的力量,甚至进一步促成会员国之间的团结。

四、结论

若欧债风暴扩大,危及到欧元区的完整性,就会重创全球金融市场,甚至波及到亚洲区域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欧债危机影响层面就会由金融市场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第二层面影响是自由贸易(FTA)效应。

参考文献

[1]http:///19/114951.Retrieved on 1 February 2012.

[2]朱小明编译.2012首场欧盟峰会聚焦就业[N].联合晚报,2012-1-30.

篇3

最近的发展对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更严厉的批评。麻省大学经济学研究生Thomas Herndon重新验证了雷哈特和罗格夫的结论。该研究生发现原计算存在计算误差,如果正确地计算,这个结论并不成立。目前在欧洲,通过长期财政“鹰派”和“鸽派”的争论后,财政方面的“鹰派”观点也有转变的迹象,欧洲对于财政紧缩的反对声日渐高涨,目前所实行的财政紧缩面临挑战,而那些“鹰派”的反对者也利用了新的研究成果。

但是公平的说,如果相信欧债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那么“鹰派”和“鸽派”的解决方法的最终效果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但这种实践的道路往往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历史最终证明所选择的道路是错误的,实际已经难以挽回。因此现在就来判断财政方面的“鹰派”和“鸽派”孰是孰非,还太早。

货币政策方面的“鹰派”们命运则不同。我们可以回想2008年美国开始推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其他国家纷纷跟上的时候,各国的“鹰派”们提出了多少通货膨胀的警告和预言。但是五年过去了,这些警告和预言都落了空。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货胀涨纷纷创下近三年的最低水平。伯南克在5月22日的国会证词中甚至表达了对通货胀涨过低的不满,“过去几年中,通货胀涨似乎长时间低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设定的2%的目标,而美联储认为通货胀涨低于但接近2%最有利于达成最大化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使命。”4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只有1.1%,降至2010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通胀情况与美国类似,即使是相对较高的英国,4月份CPI同比增长也下降至2.4%,也是2012年9月以来的低点。日本4月份CPI同比增长为-0.9%,创下2010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依然处于通货紧缩当中。日本的通货紧缩已有多年,同时日本又是最早和最持久推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时直今日,日本政府反通货紧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那些自2008年以来持货币政策“鹰派”观点的人实在需要检讨一下自己的分析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在欧洲,德国背景的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是坚定的“鹰派”,因此特里谢在的时候,虽然欧债危机已经爆发,欧洲央行还在加息。而欧洲央行在特里谢离开后走向“鸽派”,最近欧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5%,成为该行近10个月以来首次降息。美国自危机以来央行基本是“鸽派”占上风,财政方面也具有较浓的“鸽派”色彩。所以美国经济在危机爆发五年后开始呈现一些复苏的势头。

在中国,实际上也存在货币政策上的“鹰派”观点。我们看到人们被各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和所谓热钱流入搞的心烦意乱,并继续高度警惕通胀风险。但在现实中,5月份一些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呈现明显下跌的趋势,如焦碳、中厚板、电解镍、线材、罗纹钢、热卷板、动力煤等。从这些原材料价格的走势可以判断PPI在5月份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同比负增长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篇4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现实意义

当下,国际金融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发现这次深刻的经济危机,可能引起全球性的决策机制空前的改变,生态问题在可见的将来必然会成为经济政策的主导因素之一,整个生态运动的理念也将会产生一次历史性变化。这样,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政策制定者既有的观念系统必须适应新的挑战。中国政府在其既有的观念系统中要找到相应的思想资源,并不困难,问题在于需要在本土实践中根据这种资源,不断作出切题的再思考。

一、生态运动的价值论阶段及其局限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尽管利奥波德(Aldo Leopold)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提出了“大地伦理学”的概念,但学者群体系统地回应生态危机、构造生态哲学仅仅有45年左右的历史。这几十年间,人文社科界的生态学说风起云涌,顿成西方学术界之显学,学派林立,并且涌现出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与生态中心主义(ecocentrism)两大阵营的争论。不管以人类为最高的价值目标,还是以自然系统为最高的价值目标,这些生态学术运动的主线是一种价值学说,换言之,生态伦理学是这45年来整个生态哲学和生态社会科学的轴心。但是过分地从伦理学角度考虑我们的生态困境,不可避免带有强烈的局限性,其缺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篇5

东方和西方的想法有不同吗?如果你将东方定义为亚洲大陆,将西方定义为欧美,那么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全球化促进了思想的融合与标准的统一,但实际上,东西方对公正、信仰、自由、社会地位和价值的定义大相径庭,即使同一个国家内也是如此,更别说一个地区了,因此我们需要为社会和谐开展持续的对话。

已故法国历史学家、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20世纪60年代的著述中,将全世界分为四大当代文明:西方、穆斯林、远东和非洲。对布罗代尔来说,地理、社会、经济和思维方式界定了文明,而不是文化。

布罗代尔对文明的研究非常及时和重要,因为在1993年,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他的论文和著述中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即在不同文明之间,尤其是西方的普世主义、穆斯林的军事主义和中国的主张之间,存在权力转移的平衡。亨廷顿相信,“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最可靠保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欧洲在竭力应对自己的欧债危机时,全世界球迷都在高清电视机前看欧洲杯决赛直播,为西班牙和意大利加油。

对东西方在哪些地方存在差异的讨论一直富有争议,尤其是西方知识分子正开始追问西方是否正在衰落。我最近参加的各种金融危机后果分析会给了我答案:虽然是逐渐发生,但我们仍可感受到对当今主流西方经济学整体思想基础的重新评价。

当前的分析框架起源于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他开创了通过局部研究可完全理解整体行为的现代科学思想。这一思想导致了科学学科的专业分工,集中于理性、归纳性和线性分析,将大部分问题分解为易于管理的部分,以发现其中具有预测能力的统计关系。

与之相反,东方思想一直是整体、多样、中庸和复杂的。印度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在2005年《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论集》中阐述道,“印度多种信念与观点的盛行,绝大部分来源于对非正统见解的包容和对话,无论是显性或隐性的。”无所不在的非正统见解是印度思想精华。

已故剑桥汉学家、生物学家李约瑟是西方研究中国科学和文明的学者中最为著名的专家,他认为中国思想的关键词是在一个庞大“有机体”中的“秩序与格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的实践家们都立足于整体系统的语境进行思考,这一系统由“阴”(负)和“阳”(正)二元力量推动,二者在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中相互作用。

正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系统思想家和生态学家卡普拉指出的:“分析是指将事物拆开以便于理解它;系统思想则是将它放到一个更大的整体背景下。”主流经济学家假设人类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但群体行为显然会与个人行为有很大不同,甚至往往背道而驰。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加总。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正是如此。

系统思想的问题在于多维、复杂和非线性的预测要困难得多。这可能正是为什么东方思想一直被认为是神秘主义的和不科学的。幸运的是,超高速计算机、复杂非线性代数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挖掘人类行为的“大数据”,因此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图像观察市场结构和变化过程,如金融市场中呈现出某种形态的大规模交易,有些有序,有些混乱,反映出市场的变化过程。

这些数据图使我看到,随着西方债务市场金融化的不可持续,金融危机实际上将全球性重大系统变化的痛苦进程合为一个整体。西方以外的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和穆斯林国家中的市场,反映出了西方模式和经验的另一面,在什么有效和什么无效方面,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教训。

篇6

        经贸观察

        (1)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探析——引入美国经济表现对比 夏晓雪

        (4)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稀土贸易被俘获的问题研究——基于稀土国际市场需求的角度 杨梦佳

        (5)建立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经济发展方向概述 郭家炜

        (6)欧债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杜德

        (7)黄岩岛对峙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陈天明 徐群 李君芳

        (8)安徽纺织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对策——基于swot分析 芮昊

        (9)出口商品结构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策 赵星

        (10)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小玲

        (12)基于swot分析嘉兴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李爱香 李春暖 王蕾

        管理创新

        (14)从企业经营看环境信息披露 郭品 李勇勋

        (15)eva的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李乐童

        (17)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初探 赖娇娇

        (18)eva企业价值评估在兵工研究所的应用探讨 王爱武

        (19)从三鹿事件看食品加工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赵肖瑞

        (20)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周亭

        (21)强化企业统计工作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 杨锦宏

        (22)加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研究 孙其兰

        (2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研究 张翠霞

        (24)后危机时代企业成本控制法宝——多维成本管理 刘彩霞 马鑫 李冬悦

        (25)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张防修

        (26)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影响因素探析 巫毅

        (27)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材料管理初探 陈迎春 韩瑞英 彭向阳

        (28)mc公司内部控制的调查研究 郭莉莉 郑小凤

        (29)基于不对称信息下我国中小企业加强自身融资管理策略探究 张宇丁

        (30)基于dea方法的电网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刘凯 董萌萌

        (31)提升全面成本管理,树立成本文化意识——打造成本文化核心竞争力 张瑞

        (32)浅析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马鑫 李冬悦 刘彩霞

        (33)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思路 周勇

        (34)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李宁

        (35)erp系统实施与管理会计的互补性及业绩影响文献综述 童素娟

        (36)创新管理 破解瓶颈 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湖南省凤凰县总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纪实 裴晓凤

        经营有道

        (37)对当前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成因剖析 宋科进

        (39)湖南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卢伟

        (40)审计师独立性、信誉以及业

务——以德勤(中国)为例 汪洁

        (41)雇主品牌推广策略 冯利敏

        (42)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问题分析 刘燕

        (43)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势分析 周燕飞

        (44)浅谈品牌“回声”作用与多品牌的“共振”作用——由宝洁公司多品牌战略引发的思考 岳晓雯

        (45)我国零售企业进入他国市场的模式选择 史博

        (46)汽车后市场保险服务的特点以及对策分析 鲍艳萍

        (47)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评价及对策分析 徐正虹 陈晓华 孙一闻 郑莉莉 葛洁蓉 陆兆蕾

        (49)企业并购目的:追求协同效应还是产生共谋——基于百胜收购小肥羊的案例研究 许世杰

        (50)对镇江宗教旅游开发的调研及建议 朱庆贤

        (51)小议娃哈哈启力的市场定位 曾艳

        (52)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升级研究 方柯 柏海花 陈聪宵 颜佳杰

        (53)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形式——以滨州沾化旅游观光农业为例 范慧敏

        (54)美容设备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 万志军

        金融天地

        (55)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新增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玉洁

        (57)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魏亚丹

        (58)跨期羊群行为实证分析——以我国公募基金为例 杜婷婷 陈媛媛 韩剑飞 陈久盈

        (60)我国发展金融bpo的建议 刘一博 邱焕喜

        (61)基于央行实行逆回购操作——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葛慧侠 吴非

        (6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 冯舒婷

        (6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及发展研究 王迪

        (65)浅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及解决途径 郝阳

        (66)基于信号传递的中小企业融资博弈分析 蔡再兴

        (67)黄金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陈晓青

        (68)探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苏鸿龙

        (69)经济人“趋利动机”与股权融资偏好 周云 汝莹

        (70)浙江外贸经济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研究 翁星星 樊振华

        (71)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实施路径探析 朱英 陈万江 王小芳

        (73)东京、香港、上海三地股市联动效应的探究 张传昌

        (75)上市公司披露不实信息影响因素研究 李良

        (76)欧债危机下我国汇市、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 袁啸

        (77)期货套期保值理论研究进展 杨宝元

        (78)基于因子分析的股票投资决策评价 徐哲

        (79)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研究 刘畅

        (8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许艳阳

        (82)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彭中云 翟万里

      

;  (83)政治联系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建蕾 梁娟

        财会研究

        (84)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相关问题的思考 杨华华

        (85)浅谈监狱企业内管领导干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雷新民

        (87)基于直联模式的代收学费业务系统建设的探讨 赵敏刚

        (88)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甘泉

        (89)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思考 王娜

        (90)山东省地方公路建投资情况研究与对策 韩冲

        (91)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浅议 郑国芳 张勇

        (9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相关性分析 谈荣霞

        (93)会计教学中的“做”与“学” 杨如梅

        (94)论如何促进公益类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陈芳

        (95)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徐媛媛

        (96)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会计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陈思蓉 王积田

        (97)实施动态会计监管的方法研究 贺美玲

        (98)层次分析法在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中的运用 周婧璇

        (99)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对策 张丽敏

        (101)企业组织结构复杂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 辛薇

        (102)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测算与实证分析 张虎成 孙艳霞 陈文浩

        (103)我国大企业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通用电气为例 王绪

        (104)我国养老保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从包容性增长看农村养老保障基金 刘彦君

        (105)注册会计师行业商业贿赂行为分析 宋丽 王晓娜

        (106)食品、饮料零售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 李洁

        (107)新疆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分析 朱希斐

        (108)新疆财政教育支出分析 唐梁凤 贾亚男

        (109)多角度探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张菊华 朱胜

        (110)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韩潇

        (112)我国税负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张菊华 朱胜

        (113)浅析山西省税收收入结构变化 耿变华

        (114)浅议对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评价 胡成江

        人力资源

        (116)创办教师养老年金,实现最优薪酬分配 宋莉芳

        (118)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程蔚

        (119)浅议如何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何静

        (120)eva业绩评价方法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 马珂艳

        (121)我国包容性增长战略下社会保障税实践的现实性探析 马冉冉

        (122)北京市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政策的选择维度视角 杜蔚

        (123)文化比较视角下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

理新模式 宗娜

        (124)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性研究 张丽英 李华

        (125)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周静娅

        (127)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究 周鹏飞

        (128)浅析商场营销员的胜任力构成要素 赵海涛

        (129)四川省各市州人口素质综合评价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30)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许学珍

        (131)利用微博资源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性 江静 邱道欣

        学术交流

        (133)浅谈学好《基础会计学》的技巧 史可

        (135)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办法 林凤平

        (136)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 包小妹 孙昊 戴竹青

        (137)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评方式探析 李迪

        理论探讨

        (138)商务英语函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翠波 张琳琳

        (140)“五型”班组创建初探 谷荣宽

        (141)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高璐 于虓

        (144)台湾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周英英

        (145)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研究电网物资需求预测问题 宋斌

        (146)发展工业旅游促进河南“两型社会”建设探析 冯小伟

        (147)浅析管乐教育在当代中国主要城市的普及发展状况 朱光

        (148)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浅谈 方小英

        (149)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讨 蒋萍

        (150)乐山融入成都经济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何瑞

        (151)从文化差异看国际广告在中国的本土化 曾俊秀

        (152)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张克 杨悦

        (153)大学教师如何重视一线课堂教学的研究 朱伟伟

        (154)基于科技带动与支撑的咸阳食品工业发展研究 薛汉莉 朱文莉

        (155)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姚香

        (156)强化基础创新机制推动发展——阿尔山市党的建设工作调研 徐东华

        (157)河南省政治中心东移对郑州经济的影响 张霞

        (158)中专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探讨 朱良 赵建峰

        (159)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入手 王翠敏 刘毅 李炜

        (160)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几点思考 叶柳凤

        (161)独立学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李小想

        (16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 李波

        (163)城镇化与农民工进城若干问题研究 王松江

     

;   (165)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杜叶婷

        (167)青岛市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分析 于晓燕

        (168)“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袁建明 郭思炜 王大伟

        (171)河南省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李海云

        (172)山区、半山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障碍性因素分析——以曲靖市麒麟区为例 彭琳 张洪

        (174)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中失地农民的统筹发展 王楚 王苗

        (175)贵州产业承接对工业化进程影响实证分析 潘飞 李锦宏

        (177)企业文化dna遗传机制分析 袁建明 邹晓雪 潘伟伟

        (179)社区经济理论模型研究 杨朝继 马海英

        (181)浅谈桩基检测方法与发展 梁潇文

        (182)浅析洛克白板说哲学思想 林蓉

        (184)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 李婧 王菁华

        (185)sop范式下r&d投入与产业集中度关系研究——基于我国37个行业分析 韦巍

        (186)意识形态一元与社会价值多元下高校德育解构 陈佳

        (188)基于共生视角的“产品质量年”文化建设研究 张娟

        (189)中美物价对比分析及思考 齐飞

        (190)北京市生产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 常宏 吴思影 鲍丽珠 陈桂玲

        (192)加快花垣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滕飞

        (193)上海市生产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 杜鹃 辛馨 王竹宁 陈桂玲

        (194)灰色模型在青海省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俞新昀 吴艳

        (196)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关系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97)江苏省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类型研究 汪敏 孟小会 黄挺

        (199)在高中新课标下高职高专数学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与策略 毛大会

        (200)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分析 赵静静

        (202)中国与美国民主基础研究——《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窦诚松

        (203)基于消费价值观的市场细分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为例 侯蓓

        (205)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努力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李静

篇7

【关键词】影子银行 作用机制 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借此浮出水面的影子银行这一新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子银行不仅被认为是造成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而且在欧债危机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除了表面上对流动性的影响,在金融市场高度发展背景下滋生的影子银行更是通过隐藏于背后的信用创造机制发挥着作用。因此,关注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影子银行的作用过程,而且对于有的放矢的制定相关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的影子银行从出现开始就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具有独特的信贷影响机制,并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亟待规范。在2013年的G20峰会上,中国副财长朱光耀明确表示,我国应加紧治理影子银行及地方融资平台。①明晰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对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影子银行概述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于2007年创造性的提出“影子银行体系”概念,即“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②鲁宾尼教授随后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完善。盖特纳提出了“平行银行系统”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准银行”概念。这些都是影子银行的别称。美国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任何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中介活动”。③

随着研究和认识的不断加深,影子银行已不单指金融机构,其外延还包括类似于传统银行的理财部门或者金融工具。而银监会则将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司业务、金融租赁业务排除出“影子银行”之列,④对我国的影子银行做出区分。

关于影子银行作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有很多研究。

Pozsar等对影子银行实现信用中介职能的七个步骤进行了剖析。[1]Shin强调影子银行的外部融资能扩张传统银行信贷。[2]Gorton和Metrick说明以回购协议运行为中心的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高度抽象其货币供给机制。[3]

易宪容认为影子银行是信用扩张的工具。[4]李波和武戈对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进行模型分析,说明其乘数效应,高杠杆性和金融风险。[5]陈剑、张晓龙和李向前等研究表明影子银行在短期内可促进经济增长。[6]蒋冠和霍强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资产优化视角,研究了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政策传导的影响。[7]

二、影子银行作用机制

影子银行是与商业银行一样,在借款人与储蓄者之间建立联系,并且发挥着融资功能的金融中介。既满足借款方融资需求,有效提高社会闲散资金的使用效率,又满足储蓄方理财需求,获得收益。

但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同,影子银行并非采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融资模式,而是以“发起-分销”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创造为基础,用资产证券化和担保对银行贷款期限、流动性和信用进行转化并将其分销。这种新型的债务融资方式将银行的传统信贷关系隐藏起来,以证券化关系取而代之,将传统的市场流动性转为银行流动性。⑤证券化的具体操作方法首先是商业银行将贷款提供给信用程度不高的借款人,然后把这种次级贷款出售给投资银行,由其打包并包装成金融衍生品,由于证券化的结构性产品被设计的很复杂,只能凭借良好的信用评级提高可信度来吸引投资者。影子银行对打包贷款的批量需求直接刺激了商业银行次级贷款金额的不断增加,打包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为提高收益规避风险,证券化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模式的不断重复,最终导致非常高的杠杆率,间接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结构是受到控制的。影子银行将商业银行的信贷金额移出资产负债表,使其成为银行表外业务,从而少受甚至不受信贷规模投向及资本金的监管。但影子银行不直接吸收存款,只能通过负债方式购买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然后,利用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或其他机构投资者资金以及投资银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管道,在货币市场通过回购协议等工具融资,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或其衍生品,这种高度负债的方式就是影子银行独立的货币供给机制。[8]影子银行的证券化金融产品在回购市场上进行流动性的转换,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类似于货币的特征,可随时通过交易变成现金。[9]

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更多的是创造流动性。流动性作为可以快速变现的资产,既能随时成为货币存量,也随时可能收缩枯竭。在流动性出现危机时,由于缺乏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影子银行体系一旦出现崩溃将后患无穷,比商业银行破产更为严重。但是影子银行不需缴纳存款保险金,不必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不用受制于监管机构的监管,因此其不仅具备信用创造能力,而且与商业银行相比更具竞争优势。

三、我国影子银行现状

影子银行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主要是在中央银行信贷额度管制和宏观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出现的。⑥融资方、投资方及中介三方面需求旺盛,可信贷资源无法借助传统的银行中介均衡分配,导致资金供求双方只有借助“影子银行”方式建立联系。

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简单的多。信贷资金主要分为两种,银行内部少受或者不受监管的准信贷活动和民间金融活动。表外业务是银行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影子银行业务,而民间借贷则是构成民间金融活动的主要部分。⑦此外,我国影子银行杠杆倍数较小,衍生品市场不发达,目前没有实质性的证券化过程,并且与欧美国家影子银行的金融脱媒相比,和传统银行属于互补合作关系,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不高,政府管制依然存在,理财产品风险较高且易出现信用违约,资产质量有待提高。虽然具有证券化特征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已经被归入商业银行表内业务进行监管,但中国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依然很大。

四、对规范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启示

随着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壮大,适当的规范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是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即使是银行表内资产也可以充分得到使用,从根源控制影子银行体系扩张。第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联系紧密,应从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着手,疏理好融资渠道。第三,由于影子银行运作易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所以应完善金融市场,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信用基础。第四,由于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创造了信用,这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所以要寻找更完善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指标进行管理调控。第五,监管机构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做好信息披露以提高透明度,防范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

注释

①2013年9月5日,朱光耀就G20峰会热点议题回答记者提问。

②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and Hyman Minsky’s Economic Jouney,The Resarch Foundation of CFA Institute 2009.

③FSB,2011.Shadow Banking:Scoping the Issues[R].April,12.

④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

⑤易宪容,王国刚.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J],金融研究,2010(5)。

⑥根据2013年9月9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影子银行”不是什么坏小孩》一文整理。

⑦2011年12月21日《国际金融报》第05版观察评论:影子银行不会崩溃瓦解。

参考文献

[1]Pozsar,Z.,Adrian,T.,Ashcraft,A.,and Hayley,B.,2010.Shadow Banking[R].FRB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No.458.

[2]Shin,H.S.,2012.Global Banking Glut and Loan Risk Premium[J].IMF Economic Review,60(2):155-192.

[3]Gorton,G.,and Metrick,A.,2011.Securitized Banking and the Run on Repo[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4:425-451.

[4]易宪容,王国刚.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J].金融研究,2010(5):41-57.

[5]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12):77-84.

[6]陈剑,张晓龙.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8):66-72.

[7]蒋冠,霍强.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及治理路径——基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资产优化的视角,2013(8):17-21.

[8]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机制及其脆弱性.银行家,2010(12):90-93.

[9]王博,刘永余.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及其启示[J].金融论坛.2013(3):3-8.

[10]李向前,诸葛瑞英,黄盼盼.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J].2013(5):81-87.

[11]徐滢,周恩源.影子银行体系金融不稳定性扩大机制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应对研究[J].上海金融,2011(7):95-99.

[12]葛爽.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及风险防范,金融与经济,2010(7):22-25.

[13]黄益平,常健,杨灵修.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J].国际经济评论,2012(5):42-51.

篇8

关键词:蚁族;大学生;聚居;生存状况

“蚁族”,并不是蚂蚁的群体,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和蚂蚁有着相似的特点和生活状况的一群高校毕业生。他们同蚂蚁一样,是具有高智商、弱小、聚居特性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并且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有着永不言弃的精神,他们憧憬着夏天,期待阳光温暖的日子。“蚁族”作为大学生的一个聚居群体,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不同程度的关注。笔者通过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从2000年到2011年期间,以“蚁族”为题名,共计发表202篇论文,几乎每篇论文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关于“蚁族”的生活状况的描述或研究。本文围绕年龄阶段、家庭背景、聚居城市、收入消费、爱情婚姻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反映“蚁族”的生存状况。

一、“蚁族”概念的提出

2009年热门词汇和2010年职场十大热词中均出现“蚁族”一词,自2009年“蚁族”一词出现以来,就成为高频词汇。“蚁族”在当下这一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符号,而这一新名词所代表的社会群体也在大众传媒的关照下“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级,正式登上中国的话语舞台”。[1] 80后青年学者、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自发组成课题小组,历时两年时间进行调查,用《蚁族》一书揭开了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面纱。他们有着单薄的现实,厚实的梦想,更期待着化蚁成蝶……《蚁族》一书的解释:“指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我们之所以将该群体名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2]

二、我国“蚁族”的生存状况的研究现状

“晚上,村里漆黑一片。行走其中,急切间找不到出口。住在其中的人,都在寻找有光亮的方向。”[3]这是聚居在大城市的“蚁族”的真实生活。该群体是大学毕业生群体,即该群体成员均接受过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这就限定了群体的受教育程度界限,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农民工以及务农青年不属于此群体的范围之内。学者廉思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为主,其中“80后”占到调查总数的95.3%。该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也就是说,该群体以“80后”的大学毕业生为主,是一个“80后”高知群体。

“80后”这个曾经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当他们从所谓的象牙塔走出来之后却发现生活远远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申鹏研究北京地区的“蚁族”表明,“蚁族”就性别而言,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龄集中在22岁-29岁,该群体属于“80后”;就民族而言,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从民族文化上来看较为一致,不太容易存在风俗、文化上的冲突;就籍贯而言,全国各省基本都有,以河北、山东及河南离京较近的为最多,北京本地的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外地城镇或农村户口;就家庭所在地性质而言,“蚁族”来自农村的最多,其次是县级市,多属中低收入家庭。[4]

廉思还根据该群体所处的地域不同,分别冠之以“京蚁”(北京)、“沪蚁”(上海)、“秦蚁”(西安)、“汉蚁”(武汉)等名称。这一群体的人数,根据调查仅在北京地区就有10万人以上。此外,广州、杭州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据其保守估计,全国约有上百万“蚁族”。

“蚁族”经济收入水平较低,而且不稳定,税前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2500元。同时,“蚁族”的基本生活消费相对较低,每月的房租平均为377元,饭费为529元,月均花费总计1676元。多数被调查者都处于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的状态。就工作单位来讲,“蚁族”大部分成员(89%)任职于私、民营企业;有32.3%的调查对象并没有与工作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宋康明对“蚁族”的性、爱情、婚姻状况进行了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蚁族”中未婚人数占调查对象的93%,在未婚者中有49%没有恋人。与异性同居的人占到被调查对象的23%,但最近一个月内有性生活的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3%。从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蚁族”结婚的比例小于与异性同居的比例,说明与结婚相比,更多的人选择了不结婚同居生活;与异性同居的比例小于最近一个月有性生活的比例,最近一个月有性生活的比例小于有恋人的比例。课题组发现,男性和女性在恋爱方面、婚姻方面、是否与异性同居方面、最近一个月内有没有性生活方面差异不显著。并且和总体的分析一样,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在“婚恋困境”和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问题。[5]

三、国外“蚁族”概况

“蚁族”不仅仅是华人。

篇9

关键词:对外贸易;收入差距;影响机制

一、浙江省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的基本现状分析

1.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历年对外贸易总额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出口的持续进步,与消费和投资一起,极大的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不仅为浙江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对我省的经济模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图1,1998年-2008年浙江对外贸易总额一直处于平稳的上升阶段,2008年浙江进出口总额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奠定了浙江贸易大省的坚实地位,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外贸总额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再次回落到2000亿美元以下。之后两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对外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2011年,对外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但由于金融危机余音未袅,欧洲市场又陷入了欧债危机的泥淖,使得2011年至2012年,浙江对外贸易总额几乎停滞不前。

(2)历年对外贸易依存程度情况。对外贸易依存度,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程度。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及该地区的生产总值共同决定了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表示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

如图2所示,1998年-2012年浙江省外贸依存度走势,浙江外贸依存度从1998年到2007年一直处于平稳的上升阶段,由2004的0.24一路升至2007年的0.70。超高的外贸依存度不仅给浙江带来了大好的经济局势和急速发展的对外贸易,同时也附带着对对外经济的超强依赖性。2008年,继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浙江外贸依存度出现第一次急剧下滑,由2007年的最高峰回落到了2008年的0.56。2008年-2012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定复苏,浙江的对外依存度有小幅上升,但由于金融危机后期影响并未消散,同时欧债危机的伴随,在2012年,外贸依存度再次回落到了2008年0.56。

2.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高居不下。如图3,为1998年-2012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分布图。由图可知,从纵向看,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都是逐年在递增的。从横向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差的绝对值却是逐年在扩大的。1998年,城乡人均收入差的绝对值为4022元,到2012年,这一收入差距达到了19998元,翻了近5倍。

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数据看,2007年,城乡收入比达到了2.5以上, 2007年后,采取了积极措施控制城乡收入差距。2007年后,浙江城乡收入差距有所减小。

二、对外贸易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1.模型建立及变量选择

为进一步探究对外贸易与浙江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建立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此来验证对外贸易是否是影响浙江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

R=C(0)+C(1)T+C(2)T2+μ

表1,本文将采用浙江统计局公布的1998年―2012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实证探究。模型中的R代表城乡收入差距,这里将采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表示,T表示浙江对外贸易的程度,采用该时间段浙江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表示。

为防止模型选用的数据位随机游走变量,从而导致模型产生虚假的回归结果,因此需要对R和T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

根据ADF单位根法,我们得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R、LnT的单位根统计的临界值分别为-3.7315、-3.2704,小于相应的DW临界值-3.0989和-3.0989,从而拒绝H0,得出LnR、LnT不存在单位根,序列具有稳定性,排除了因数据产生虚假回归结果的可能性。

2.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的Granger检验

本文分别选取了1-4个滞后期对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95%的置信水平下,滞后期为1,如表2,F统计值为7.36806,拒绝原假设,因此LnR是LnT的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收入差距是对外贸易的Granger原因。

取滞后期为4时,可以发现,F统计量为23.6383,其概率是0.041。因此原假设“LnT不是LnR的Granger原因”被拒绝,LnT和LnT2是LnR的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根据模型检验,证明对外贸易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Eviews软件对原模型R=C(0)+C(1)T+C(2)T2+μ进行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得到的回归结果(表4)表明,R-squared为0.9038较接近于1,F统计量为56.3449,说明模型拟合显著。此外,根据回归结果,外贸依存度前的系数为2.4008,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增加一个单位的外贸依存度,相对应的城乡收入比就会增大2.4008个单位。证明对外贸易对浙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正向的,外贸依存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反之,外贸依存度降低,则城乡收入差距也会相应缩小。

三、对外贸易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

1.对外贸易通过价格机制影响浙江城乡收入差距

浙江,当出口的产品不断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时,作为资本和技术主要聚集地的城镇的优势就会不断凸显,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农村则变现出劣势。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由于附加值较高,产品价格也就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格高。在这种情况下,城镇的收入相较于农村就会偏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对外贸易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浙江城乡收入差距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由劳动密集型生产转而向低技术或中等技术甚至更高技术的产业攀升,主要表现为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加工不断增加。从浙江近几年的外贸数据分析,机电产品出口早已取代了轻纺产品,成为了出口的重头。这也使得这两个行业在市场的调节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分别缩小和扩大。对于主要生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农村来说,受资本、技术、劳动力素质水平限制,产业结构的调整于其发展的空间并不大。相反,拥有较多这些生产要素的城镇的发展空间就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对外贸易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浙江城乡的收入差距拉大。

3.对外贸易通过就业机制影响浙江城乡收入差距

随着浙江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企业会不断进行优胜劣汰,选拔高教育程度、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根据浙江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可见,浙江农村居民受教育的程度从未高于城镇居民过,城镇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际市场更需要多元化、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这也是在无形中拉大浙江的城乡收入差距。此外,浙江在对外贸易中居民的参与度差异化明显。城镇凭借优良的基础设施和相较于农村较好的贸易环境(包括对外贸易条件、贸易服务水平和外贸人员从业素质),居民在贸易中的居民参与度就会比农村高。因此,在居民参与度的影响下,对外贸易就使得浙江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4.对外贸易通过开放政策的调整影响浙江城乡收入差距

政府对于某个产业进行的保护和市场干预会在国际环境下失效或甚至产生不良的后果。内部外部的各种因素会使得政府必须放弃原先已有的非市场行为,这就会导致一些传统的、被扶持行业不得不暴露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下,使得那些行业的收入受到影响。相反的,原先处于政府的非市场行为下不利地位的企业,由于有自身应对强烈竞争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国际市场中得以很好的生存并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通过引入价格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制、调整对外政策等不同渠道和机制,来影响浙江省内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促使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根据贸易所需,对行业内的劳动力的报酬进行调整,最终导致浙江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四、调节对外贸易影响下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数据验证及分析,得出对外贸易扩大了浙江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根据理论研究,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商品价格、产业结构、就业偏向、居民参与度和对外贸易政策影响浙江城乡收入差距。浙江作为一个高外贸依存度的外贸大省,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去制约外贸的发展明显是不科学的。在重点讨论对外贸易对浙江收入差距的影响下,研究如何在保证城镇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居民纯收入不断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迫在眉睫。

(1) 坚持对外贸易,壮大浙江经济总量。只有当经济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才能保障更多人的就业,同时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在根本上消除浙江贫困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浙江在经济发展中,采取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是无可厚非的。

(2) 扩大对外贸易覆盖面,并进行合理区域划分。浙江由外贸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城乡外贸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农村居民相较于城镇获利要少很多。因此,政府在区域规划发展的同时,应将区域发展和贸易发展列入政策制定的考察范围之内。使农村地区合理有效发挥资源优势,从而确保收入差距减小。

(3) 鼓励农产品出口,引入高科技农业。在短期内,浙江的城乡收入差距难以消除,甚至仍将进一步加大。这就需要政府合理有效发挥自己的职能,对农村农业进行扶持,在财政上给予补贴,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同时,合理规划农村地区发展方向,对于一些农村高新技术产业要不断支持和促进。如先农村现代化信息工程或生物工程技术等等。在保障农业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4) 高度重视教育,合理平衡劳动力市场分配不均的现象。现今,农村的教育水平依旧落后于城镇的教育水平,制约农村外贸的发展。因此,提高浙江农村地区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从而为外贸结构调整、外贸产业结构升级储备基础性、创新性人才,将有利于浙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5) 构建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就业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增强信息流通,避免信息不对称给农村劳动力市场产生滞后的不良效应。同时,不断输送优秀人才到农村,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浩,赵春明.对外贸易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1):78-86.

[2]于跃.对外贸易对天津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3(40):14-17.

[3]孙永强,万玉琳.中国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0(6):46-51.

[4]苏楠,曹.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0(1):32-39.

[5]陈会贤,邵宪宝.二元经济结构下对外贸易对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9):1318-1324.

[6]李汉君.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5):25-28.

[7]张衔,赵诗琴.对外贸易发展与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联研究[J].经济问题,2011(12):27-30.

篇10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融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

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扩张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之一。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 H.Dunning)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的人均净对外投资额随着该国人均GDP增长而变化。按照这个曲线上,中国正处于曲线底部的上升阶段,有着强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在全球不断蔓延,欧债美债风波此起彼伏,不少外国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借此良机,中国企业积极抄底海外资产,并购活动非常活跃。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交易金额超过3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4.4%。

跨国并购的完成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在融资过程中,如果融资方式欠佳,可能造成融资成本上升,背上沉重的财务包袱,甚至可能致使并购方破产倒闭,所以如何选择适当的融资方案融资,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

我们通过对2003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部分统计,从不同侧面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

表 中国企业2003-2012年跨国并购的部分统计

资料来源:各项数据来源于中国并购交易网

1.并购规模不断增大

尽管无法与国际上千亿美元的的大手笔并购相比较,但是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也逐步发展起来,单个并购规模逐渐增大。到了2004年,仅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一项收购业务,就已经超过了2001年的全年并购总额。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功败垂成后,继续努力,在2012年7月以151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加拿大大型能源企业尼克森石油公司,这预示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已越来越大。

2.融资渠道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

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资金主要来自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国外并购常用的方式,包括可转换债券、定向发股、换股并购、股票支付等方式国内企业都很难应用。

使用自有资金的企业一般为现金比较充裕的资源型企业,比如中石油和中海油,其他企业一般通过银行贷款渠道融资。据统计,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结构中70%~80%为银行贷款。由于所需资金量较大,单一银行很难提供足够的资金,而银团贷款由于可筹集的资金数额巨大、适用范围广、限制条件较少等优势,越来越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融资时所广泛地采用。

3.支付方式以现金为主

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中,现金在是最主要的支付方式。我国企业在国内并购时,曾多次采用换股并购,但在进行跨国并购融资时,由于目标企业的股票持有者通常不愿意接受在外国市场上不知名企业的股票,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换股并购并不太多。

近期的交易显示,换股并购的使用亦见增长。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总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有6亿美元是以股份形式支付,即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1.融资困难

现行的金融信贷体制对企业筹资、融资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仍然较多。比如,贷款要受国内贷款担保额度的限制。特别是外币贷款,既要受国内贷款额度的限制,又要受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这就使得不少企业很难发挥国内力量,对境外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失去一些有利的跨国发展机会。在境外融资方面,有些企业已具有股票境外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条件,但由于受到额度和审批限制,往往坐失并购良机。

2.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以及全球化的并购必定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而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股票市场发展虽然较快,但严苛的发行条件和程序限制了企业的融资。同时,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其中的企业债券占资本市场融资比重不到2%,而且国家还对发行债券的规模和用途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因此,无论是国内的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主要资金渠道。

3.国内投资银行作用有限

在西方企业并购中,投资银行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在世界主要并购地区设有网络,熟悉东道国的政策法律,帮助并购者寻找并购对象,设计并购方案以顺利通过东道国的跨国并购审查,与跨国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为跨国并购提供所需的巨额资金。

目前,我国的投资银行发展时间仅有20多年,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技术实力都比较薄弱,海外分支机构较少,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制约,因此在企业的跨国并购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对企业的并购融资更不能给予急需的资金支持。

通常,跨国并购遇到的困难比国内并购更多、程序更复杂,如果没有投资银行的介入,而由企业自行收集信息、自行决策、自行融资,企业要进行跨国并购将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和代价。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对策

并购融资是并购方根椐并购目标,选择合适的并购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制定融资策略,利用各种融资工具,以最低的融资成本筹集到并购所需资金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并购效益最大化。

1.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发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其所占比重通常要超过股市融资的金额。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首先必须调整政策,让偿债能力良好的企业能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改变现有的资本市场结构。

国际融资是跨国并购非常重要的一条融资渠道,我国企业应积极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充分利用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进行融资活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我国跨国银行在境外融资中的作用,实现我国跨国企业与跨国银行的协同发展。

2.发挥投行中介作用,培育本国投资银行

实践证明,有实力和信誉的投资银行等机构,在跨国并购中作用非常明显,能够提供并购所需资金。比如,在吉利集团收购案中,洛希尔公司和高盛集团两大国际投资银行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提供了资金的支持。另外,我国应该积极培育我国自己的投资银行,使他们迅速发展壮大。只有充分运用这些中介机构的资金优势和技术实力,才能为企业并购开创多样的融资渠道。

3.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培育更多的跨国公司

企业是跨国并购融资的主体,是融资成功的内在因素。因此,要改善跨国并购的融资状况,首先要切实提升企业自身实力。西方跨国并购的主体是跨国公司,因此,必须积极培育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现代跨国公司,使之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力军。只有这样,目标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才愿意接受我国并购企业的股票,从而实现换股并购,进一步降低融资风险。

4.加快金融创新,合理使用多种融资工具

并购的融资成功离不开金融创新。西方国家的跨国并购比较成熟,广泛应用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定向增发和配股等融资方式。目前在我国,这些融资手段却很少应用。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适时推出一系列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金融工具,如杠杆收购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并购交易网.

[2]胡海岩:TCL、联想、京东方在海外并购中的财技比较.中国企业家:2005.12.

[3]王宛秋,王蔚,王淼.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成本研究.财会通讯: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