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6:5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学原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学原理论文

篇1

1、我专业课程的构成主要包括公共课程(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公共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我专业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想政治、法律法规、道德修养、社交礼仪等学科课程的作用。在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时,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设置,把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纳入了考核体系,同时强调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2、学科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专业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学和组织活动的科学方法,形成专业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大一、大二侧重夯实学生的双基与艺术技能特长,如开设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环境布置和钢琴伴奏,视唱练耳,书法,儿童舞蹈,美术,手工等艺术技能等课程。让学生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大三、大四侧重夯实学生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3、教育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专业实践课程除了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外,还构建了课程实训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模拟课程,让学生模拟幼儿教师,其它学生模拟幼儿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控场能力以及提升教态。

二、独立学院构建“研究应用”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1、独立学院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加强把握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真正实现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早教意识的渗透,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第一,近年来幼儿入园率提高了,不同层次和规格的私立、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类来。第二,亲子园、早教机构、不同类型的特长班的出现及发展。第三是家长的早教意识增强,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家庭关注的焦点,很多年轻夫妻急需幼儿营养、幼儿教育、亲子互动、婴幼儿智力开发等家庭教育指导项目,这些都给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形式和空间。因而,我专业应加强思考如何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2、独立学院专业教师应把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辅导合二为一,实现“课证合一”。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结合我专业学生需要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计算机证,普通话证,英语等级证,保育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相应地开设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幼儿教师口语,大学英语,早期教育等课程。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考证需要进行课程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取得必要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获取就业优势。

篇2

1、大学物理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社会的影响,各个高校都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努力的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片面的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很多的基础学科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物理是这些学科中表现的最明显的,物理教学的课时在不断的遭到压缩。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进行扩招,在加上社会环境和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独立学院中所能招收到的学生的质量也在逐渐的下降。很多的学生,甚至是领导、教师都认为物理难学,而且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这些情况使的大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往往根据各专业的需求进行选学部分内容,让学的知识面越来越窄。

2、没有合适的注重实际的应用型大学物理教材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大学物理没有实际用途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大学物理在课堂教学时基本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和传授,很少将这些物理知识联系到实际中。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也都只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联系到实际的应用。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学基本都是依托于母校的师资力量,这样使得在选用教材是也大多都是与母校使用相同的教材。这些教材往往也都是理论性很强的教材而不是具有应用性的物理教材。大学老师进行备课时都是根据这些教材进行备课,这样上课时教学也不会有多少的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让许多的学生认为物理知识难以学习。而这些都混淆了母校与独立学院教育对象之间的出差异,最终忽略了独立学院自身的学生特点和办学模式、目标与风格。

3、理论缺乏与实际的联系

现在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显得过于陈旧,这直接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在的科技发展不相符合。课堂上锁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显得过于落后和单调,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被调动,各种知识都只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很少与实际应用结合,教学的内容也很难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没有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很多教师的思想观也过于陈旧,教学模式上基本都是从母体高校照搬过来的,教学大纲几乎与母体高校相同,不利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

4、课程设置不合理

独立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基本都是学时少、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大量信息,很多学生都因此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堂教师的讲授方法也都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沉闷,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大学物理的学习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好微积分知识。但是很多学生的微积分都掌握的不好,不能理解掌握微积分思想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十分的吃力。

5、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独立院校都没有自己单独的、充足的师资力量,基本都是从母体院校聘请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虽然都值得肯定,但是他们在原本的母体院校中都拥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完成了一、二本学生的授课之后,还要继续给三本的学生授课。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很多老师根本没有时间适当精简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都是将原有的母体院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照搬过来。但是由于独立院校和母体院校中的学生的原有基础状况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使得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1、改善现有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人培养的人才是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不能够全部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体系,需要对母体高校的教学体系进行大幅修改。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各院系中的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要反映物理知识技能的现代化,同时要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母体高校相比,独立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学不应该将过多的精力放到理论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而应该淡化理论要求,而应着重于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有针对性的讲解一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点,做到少而精。在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必须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所学的转业知识进行结合,将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陈旧内容略讲,让学生有个了解,同时适当的引入反映前沿的知识及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内容,让学生对现代的物理学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由于独立院校的中的学生普遍的基础都较差,应该尽量将难度相对较大而又难以描述和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而又生动的物理现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新知识、新领域的欲望。同时可以借助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来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

2、根据学生基础,改革传统的分班制度

物理课的教学基本都是根据传统的专业分班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在高中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学生中有的在高中只上过必修课而且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很薄弱,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分班进行教学,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当发现自己听不懂老师所讲时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所以对于这些学生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这一部分的学生人数一般比较有限,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全校集中处理的方式,为这些学生专门开班适当的补充一些高中物理知识,以加强他们的基础,对于数学知识较为薄弱的还可以考虑为他们适当的补充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考虑他们的理解能力,讲解细致一点。

3、根据学生专业性质合理处理教材

专业的不同往往对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也不同,所要求的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别。因此应该更加学生的专业性质合理的对大学物理教材进行处理,以防止学生出现物理知识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联系的思想的出现。例如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他们的大学物理应该对热学部分基础知识的要求高些。对于某些专业根据需要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加深,例如计算机相关专业、通信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对大学物理中的电磁学部分基础知识的要求高些,将这一部分的知识作为讲解的重点。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元文化教育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84-01

多元文化是指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交流愈来愈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在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地理教学是学科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生活领域的影响越发显现,同时多元文化也影响着如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想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间的了解与合作,就离不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地理教学中融人多元文化教育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本文谈到的多元文化是仅限于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表达的是对不同文化的的理解和尊重,对其他的不作探讨。

一、中学地理课程中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素材

多元文化知识是地理教学中融人多元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是地理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元文化知识涉及的范畴较广,它涉及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这些文化无不因为区域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中学地理课程中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学中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多元文化素材,主要有多元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多元的人文景观等三个方面。

二、地理教学中可发展的多元文化技能

文化间能力是指解释有意识的交往(如语言、符号和姿势)、无意识的暗示(如体态语言)以及不同于自己文化方式的习惯的能力,主要是移情和交往。文化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移情及和不同地域文化的交往。

所谓移情是指从别人认为陌生或有悖情理之中认识到价值的所在,具有直觉洞察力。因此,地理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所培养的文化间能力主要有运用和洞察能力、交往和自我认识能力。

1、运用和洞察能力

从理解力的角度出发,运用能力是指能够将自己的知识运用于不同的情景之中,洞察能力是指能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能够透过表层看到事物的本质。因此运用能力和洞察能力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可以这样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人乡随俗”,快速适应不同的文化。

2、交往和自我认识能力

文化背景相异的人,跨越文化条件以及知识的阻隔,互相融洽地交谈,以更好了解对方,从对方学习优点和长处,更好地审视自己,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对相异文化不可一味地排斥、否定,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行为观念等,直面自己文化中的优劣,吸收相异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而形成自我认识。

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

1、在地理课程基础上,适当充实多元文化知识

地理课程中的多元文化内容是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补充课堂多元文化内容。地理教学可以生活化,把身边的地理资源以实例的形式引入课堂。将生活中出现的多元文化实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理解,探索多元文化内容的内涵,使地理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更具实效性。

2、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验多元文化

(1)用形象而理性的语言描述多元文化知识。

(2)创设利于学生发表观点的情境。主要是学生运用自己知道的一些多元文化知识。

(3)利用网络加强文化交流。

四、地理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l、突破多元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教师要加强对多元文化内涵的理解,在自身的教学中体现多元文化理念,摆脱狭隘的多元文化意识,要把多元文化意识扩展到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等方面。

2、引导学生辨证看待多元文化

过于强调多元性,反而可能会干扰学生对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理解,甚至错误地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是合理的。此时,教师就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可通过具体的实例或阐述一些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是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在地理教学中融人多元文化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尊意识,地理教学中涉及对我国文化的一些介绍,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和世界其它文化的差异性,知道自我文化的特征,感受祖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热爱自己的文化,具有民族文化尊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61-01

在1983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节奏智能、交往智能、内省能力和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的,只是它们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由于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组合不同,因此每个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智能差异。人类的各项智能是平等的且相互影响的,并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该理论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育观

以传统智力观为基础的传统教育存在着极大地缺陷,因为他只注重了人的某一部分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例如口头语言表达、实际动手操作、音乐鉴赏与欣赏、人际沟通与交往等方面智力的发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多元智能理论指,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多项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人们解决问题时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因此每一种智能对人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空间的思想,不能只注重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而要要重视学生每一种智能的发展,以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为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人的智能只有强弱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评价哪些人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更突出、更优秀,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这启示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智力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教育,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八种智能不是均衡发展的,有的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得早些,具有较高水平,而有些人八种智能或多数智能发展的较晚,都是初步发展。而且由于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也各异,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学习风格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多样化,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多样化地教学观,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同一内容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以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对老师教学进行及时的反馈。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评价仍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过于片面,只注重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智能的考核。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从单一方面考虑,应该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积极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策略,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全面的评价学生。比如在评价内容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由老师、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和家长来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篇5

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课程资源,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的软资源。教学资源的元数据可分为两个层次:直接对教学资源进行描述的元数据,称为教学资源信息ERI(EducationResourcesInformation);对教学资源的组织目录进行描述的元数据,称为教学资源目录信息ERII(EducationResourcesIndexInformation)。其中ERII根据资源规模可抽象为多个层次。元数据是指描述数据的数据,是指与业务技术过程及企业使用数据有关的所有物理数据以及包含知识的信息,是指来自企业内外所有(软件或其他介质含有的)物理数据和(员工和各种媒介中含有的)知识,包括物理数据的格式、技术和业务过程、数据的规则和约束以及企业使用数据的结构。教学资源中的元数据是指描述教学资源的类型、规格、属性、联系、约束等信息的数据。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如下。(1)提取教学资源知识单元,结合教学资源本身及其应用的特点,确定元数据的基本数据结构。知识单元是教学资源中可应用于交流使用并能完整描述一个知识点的最小单元。目前在知识单元划分上还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一般由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参照教育部课程建设规范中的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三级划分,将划分得到的第三级资源作为知识单元进行管理,并向上逐层扩展,得到相应层次的粗粒度资源。(2)构建教学资源目录树。目录树从根节点开始,包含一个对其所有数据的层次视图,并提供基于树形的搜索系统。教学资源目录信息ERII根据资源规模可抽象为多个层次。按照目前的惯例和一般使用情况,将课程资源按内容及其关系,划分成大的章,章内再划分小节,小节中又可包含若干更细分的知识单元。这种结构可以看作是教学资源目录信息ERII的外在显现,即教学资源目录树。(3)教学资源服务。在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系统存在三种角色:资源提供者、资源管理者、资源消费者。资源消费者是指教师或学生,他们提出资源消费请求,包括对资源质和量上的要求;资源管理者即资源中介,是系统管理中心,主要管理ERI或ERII,并根据资源消费者提出的请求进行必要的计算,反馈消费者信息,满足其需求;资源提供者是教学资源存储中心,主要负责资源的存储,并按接收到的指令为消费者提供相关资源。按照信息流动的不同方式,分析他们之间的工作模式,相应地设置层次结构。将资源与其元数据适当分隔存储管理,在资源服务时采取资源信息处理和资源实体传递两条线的方式,减轻资源的负担,平衡网格环境的负载,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二、关键技术

1.元数据结构设计

本文拟采用的元数据基本结构如右表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该元数据结构根据教育部课程教学及大纲规范要求,结合本学科方向课程及教学实践,以及资源管理和软件开发的需要,并综合其他相关因素形成。

2.教学资源目录树构建

目录树是指存储有关网络资源信息的特殊数据库,把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资源都作为目录信息,在目录树结构中分层存储、访问、管理和使用。目录树将分布式系统中的用户和资源,以及其他对象统一组织起来,提供一个单一逻辑视图,允许用户透明地访问网络上的资源。一个由目录树支持的网络系统是一个集成、网络化、统一的系统,而不是各个独立功能部分的简单聚合。目录的内容称为对象类(ObjectClass)和项(Entry)。对象类描述什么信息可存储在目录中,而项把相关信息组合在一起,也可以理解为对象为抽象约束,项为信息内容。ERI之上的ERII逐层抽象或封装生成,下层的ERII是上次ERII的一个项,这是逐层递归或递推的过程,因此它们采用一致的管理操作方式,软件算法具有可复用性。元数据信息采用数据库方式存储,方便检索管理,而资源本身仍以文件方式存储于磁盘。为了管理的方便和统一,资源库的物理存储与资源管理的目录树结构基本保持一致。通过目录树方式记录存储教学资源数据信息,与资源库本身的层次结构(树型结构)相统一,同时也与Internet及各种管理中的层次结构相一致,为教学资源管理提供方便,易于使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3.教学资源服务

在教学资源库中,资源建设是基础,资源管理是关键,要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应用,就需要对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资源提供者对资源进行存储、传输等控制管理,资源的搜索、协调传输等任务主要由资源管理者完成。网格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有效调度、管理、配置可利用资源,将实际上的异构环境转换成一个虚拟的同构环境。基于网格的教学资源管理是网格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延伸,需要完成资源寻址和定位,找到特定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本身也属于网格资源的一部分,教学资源节点与网格节点也是统一的。在基于网格的教学资源管理中,选择基于的网格资源管理方法,满足教学资源访问中的结构关系,能够方便地搜索到资源及资源信息所在的服务器,与Internet和网格层次管理结构一致,而且层次化的体系也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系统在用户和资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基于网格的教学资源体系,通过的方式将异构、分布的大型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提取共享。通常一个资源请求任务被派分给一组Agent,这些Agent根据被请求资源特征,在构造层各计算节点间自主地移动,寻找资源信息,获得资源服务,完成自身的任务,满足用户在广域范围内对教学资源的个性化请求。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上面是用户(消费者),提供资源服务请求;下面是资源提供者,提供教学资源;中间是服务系统。消费者通过就近(或网格结点)提出资源服务请求,通过当前获得的资源信息ERI以及资源目录信息ERII,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结果将请求任务分发到相关的,进一步处理;最后根据获得的教学资源分布信息,按照一定的模式交付给用户。

三、结束语

篇6

【论文摘要《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经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把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微机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典型接口电路和接口技术,并能综合运用软、硬件技术分析实际新问题。《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涉及到很多先行课程,比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效果往往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影响,加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交叉又造成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太多,导致学生学起来较困难,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目前状况,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于该课程教学的思索。

一、让学生充分熟悉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喜好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密切的关注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促进自己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高职学生尤是如此,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提问说《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这门课程晦涩难懂,学习它有什么实际意义,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功能。对于学生的提问我思索摘要:其实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节课是非常关键的,在第一节课里教师应该将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整体的介绍并且要告诉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主要讲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微机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典型接口电路和接口技术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微机工作原理有深入地了解,直接地应用在嵌入式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方面,把握它也有利于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比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并且这一部分内容中介绍到的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结构又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我们和计算机沟通最直接的方式,假如我们想从事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工作的话,汇编语言的基础是必不可缺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平台、探究对象都是机器,我们通过汇编语言和机器交流,尤其在和硬件关系非常密切的程序或要提高运算速度的程序,即使是C语言也会有些力不从心,而汇编语言则能够很好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的性能。由于汇编语言和硬件密切相关,所以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定要打好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一些常用且典型的芯片,使学生能深层次的理解微机系统,为以后学习其他芯片打下基础。只有让学生熟悉到本课程的学习确实能对自己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有用,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喜好和动力,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这门课程中有一些内容确实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又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所以光有学习的热情还不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要不断鼓励学生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这门课程会分章节讲述构成微机的中心处理器,系统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一些典型的接口电路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微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讲清楚任何一个部件的工作原理都不可能只单独将这一部件拿出来讲,必然涉及到其他新部件,而其他新部件我们还没接触到,所以经常出现一个知识点还没讲清楚,又出现新的疑问,在整个课程的学习当中疑问会一直存在,直至该课程结束,也就是说只有到学期末所有的疑问才能搞清楚。还有这门课中最难的地方在第二章,本章知识理解起来困难,并且有大量内容(几乎全部内容)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便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而这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便一下子觉得很难,轻易产生放弃的思想。所以教师在整个学期中非凡是学期初一定要不断鼓励学生摘要:学习中存在新问题是很正常的,随着进一步学习新问题会得到解决,关键是坚持,树立学习信心。

2、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我的心得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本课程的教学布置中,先讲cpu内部寄存器后讲存储器分段,讲cpu内部寄存器时就要涉及到存储器分段,这样一来知识点前后交叉多,学生听不明白,老师也会觉得讲不清楚。换种思路,重新调整一下次序,先介绍存储器分段,讲清楚四种段、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以及物理地址的形成,再介绍cpu内部寄存器,4个段寄存器分别存放4个段的段地址,地址指针寄存器和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存放偏移地址,这样讲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用时较少而且教学效果好。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使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抽象新问题形象化。一些抽象概念在单纯语言讲解的情况下,感性材料不足,说服力不强,通过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和抽象的模型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讲存储器分段时,说到存储单元物理地址唯一而逻辑地址不唯一时很多学生感到很困惑“逻辑地址不唯一”,传统教学手段凭教师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有时很难讲清楚,这时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将存储器分段进行演示,它能够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出段和段之间的一种重叠关系,某个存储单元既属于A段又属于B段,从而得出这一存储单元逻辑地址不唯一,既记住了结论又很好的理解了结论推导的整个过程。

4、注重实践环节

首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重点面向基层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对于大多学生来说,许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真正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功能,改进教学内容,把实践课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高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所以实验基本上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只需输入现成的程序,连接较少的导线,客观上为缺乏自觉性的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结果实验虽然做了,学生却没有多少收获,所以指导教师的要求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针对验证性实验许多学生完成以后不愿深入思索和理解的现象,教师根据实验情况,设计实验思索题,这些实验思索题需要仔细思索对实验程序和连接线作出修改后才能得到实验结果,从而引导学生去思索完成。通过这样的做法,在以后的实验和实训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些年来,学校每年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竞赛的许多题目涉及到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学生通过参加竞赛的培训和参赛,能深入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篇7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渗透

幼儿园课堂教学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现代幼儿教育崭新思想意识。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正常,心理也能够保持良好状态。虽然幼儿心理单纯,认知浅薄,但幼儿成长也需要健康心理素质形成支撑。教师通过教育言行展开健康教育渗透、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培育幼儿协作互助精神,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举措,对塑造幼儿健康身心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师言行渗透,传递健康和谐信息

健康心理学明确指出,健康心理持续存在,必将带来良性持续成长动力。幼儿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特别是心理健康诉求更为强烈,如何让幼儿能够顺利构建建立心理基础,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需要直面的课题。幼儿与教师互动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现象,教师言行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也是剧烈的。幼儿都有模仿意识,而教师正是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会产生触动性影响。如果教师经常鼓励、赞儿,一定能够促使幼儿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反之,教师经常侮辱、讽刺幼儿,幼儿心理会留下深深阴影,其负面影响是难以想象的。幼儿心理比较敏感,特别是面对教师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畏惧感,这是教师特殊身份造成的。因此,教师不仅要调整好表情,还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刻意筛选,不可随意发泄心中不满,甚至对幼儿出现语罚现象。如幼儿出现了错误行为,教师需要纠正幼儿行为,但不可出现讽刺侮辱性语言。如“你怎么这样笨,说了好几遍也做不好啊?”“你就是一个捣蛋鬼,就你最不听话。”“你脑子有问题吗?老师的话都不听。”幼儿在老师语言攻击下,往往会造成严重心理挫败感。教师对待幼儿出现的错误,需要耐心地劝导,或者是给出一些希望性鼓励。如果老师这样说:“这样做是不对的,给大家都带来了麻烦,影响了其他人。希望你以后能够替别人想一想,为大家带来便利,这样做才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做好,你说对吗?”幼儿对教师大多是一种敬畏,教师要让幼儿接受你,需要在平时做出更多友善表达。幼儿都喜欢教师表扬,教师不能吝啬赞美之词,要让幼儿有自信,这样才能激活幼儿积极心理,改变幼儿精神面貌。

二、教学环境渗透,培养幼儿阳光心理

幼儿教学需要良好环境条件,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注意利用多种教法改进,对幼儿展开多种心理暗示,让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信和快乐。首先,教师要布设好教室环境,给幼儿以舒适感,特别是一些色彩运用,能够激活幼儿内心暖流涌动。其次,教师要释放善意,不仅是口头上的友善表达,还要用实际行动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帮助幼儿系鞋带、整理服饰等行为,幼儿会感觉到妈妈般温暖,这对其健康心理形成有良好促进作用。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幼儿教学也是如此。教学氛围包含多种内容,教室布设只能是单纯的外部环境,教师教学态度和教法运用,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如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给出一些指导示范,还要与幼儿一起活动,幼儿会感觉老师是亲切的,其参与主动性也会大大提升。教师与幼儿需要良性互动,并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关系,这也是幼儿教学的基础条件。幼儿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及时跟进给出必要的鼓励,相信幼儿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教师亲和力是幼儿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教学环境因素对幼儿教学形成的影响是剧烈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让幼儿感到教师的亲和力,增加相互信任感,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环境。幼儿喜欢与教师交流,喜欢上幼儿园,这就是幼儿教学维系在高品质基础的最重要保障条件。

三、合作学习渗透,塑造协作互助精神

篇8

(一)学业诚信方面

大学生学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毕业论文造假等方面。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监控能力不强,因此他们对于大学学习更加难以适应。这一情况造成独立学院学生面对考试或毕业论文设计等硬性学业任务时感到更加困难,不少学生寄希望于通过非正当手段完成学业,并由此使得独立学院学生中更容易形成不讲学术诚信,功利至上的不良风气。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对学业诚信问题往往不以为然,有的学生甚至理直气壮的认为考试作弊、论文造假是合理现象。

(二)就业诚信方面

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在求职过程中伪造证书、篡改成绩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与普通本科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处于劣势。出于对就业胜算的考虑,有些学生为往往会采用伪造获奖荣誉证书、篡改求职简历成绩等手段。对于这些现象,不少独立学院学生表示理解,认为这也是迫不得以。另一方面,为由于一些独立学院片面追求就业率,对学生就业诚信问题态度暧昧,进一步强化了本校学生对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合理化认知。

(三)社会诚信方面

大学生社会诚信问题涉及面较广,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奖(助)学金评定、恶意拖欠学费、人际交往失信等方面。独立学院一般为民办或民资公办学校,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同时由于政策落实不同,独立学院学生的奖(助)学金授予项目也较普通本科院校更为稀缺。因此,独立学院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伪造奖(助)学金申请文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表示反感,但当自己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些学生往往言行不一,降低对自己的诚信要求。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诚信方面,就业诚信和社会诚信方面也有所体现。就其特点而言,独立学院学生更容易将诚信缺失现象合理化,从而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诚信要求降低,对自身的诚信缺失行为也更少表现出羞耻感和负疚感。

二、独立学院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总体而言,独立学院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方面,这两方面原因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一)内在原因

独立学院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总体而言,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与普通本科生差别不大,能力方面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也无明显差异,但在学习经历方面独立学院学生相对普通本科生挫折较多。因此,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方面自信心较差,挫败感较强,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不愿负出艰苦的努力,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不诚信的手段完成学业。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和社会评价普遍低于普通本科院校,许多独立学院学院学生无法理性看待这一落差,很多时候表现出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较强等心理特点,从而更容易降低对自身行为规范的要求。因此在对待诚信问题时,许多独立学院学生诚信标准偏低,诚信观念淡薄,对诚信缺失现象态度暧昧,对自身的不诚信行为也更倾向于合理化的解释和开托。

(二)外在原因

独立学院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在原因主要包括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总的来说,学校因素也是社会环境因素的一部分,但由于学校是学生直接接触且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因此这里将学校因素与其它社会环境因素分别加以讨论。

1.学校因素

独立学院一般为上世纪初开办的第三类本科院校,大多数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办学经验尚不丰富,且在一定时期内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不少独立学院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够重视,客观上纵容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事实上,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也深为反感,并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管理。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少学校显得投鼠忌器,担心管的过严会影响学生的就读意愿,从而影响生源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也涉及到一定人力物力的投入,在一些学校看来这是“得不偿失”的举措。总之,许多独立学院限于一些主、客观条件,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客观上使独立学院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也出现了功利至上,不讲道德的不良风气,并在广大高校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作为教育产业化的产物,功利主义思想在独立学院学生中也颇有市场,功利主义者往往只重个人名利,不顾社会规范。在对待诚信问题上,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能达到目的,诚信与否并不重要;有些学生则认为诚信虽然重要,但无法带来直接效益,因此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依然按造功利原则行事。此外,社会上的一些诚信缺失现象也为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提供样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从年龄层面来看,独立学院学生正处于自身社会角色整合的重要阶段,社会风气的好坏对他们的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社会不良风气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独立学院学生诚信教育的实现路径

诚信缺失问题难以解决,直接原因是某些个人或团体通过不诚信行为能够获得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不诚信行为的泛滥会造成社会信用体系的崩塌,最终还是会损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许多独立学院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以盈利为办学目的,但作为学校毕竟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应该是独立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具体的工作思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思政教育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传统形式,独立学院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作为学院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开展。由前文所述,独立学院学生学业诚信缺失主要的原因是在学习上自信心不足及自卑感较强。以学院思政工作为平台,开展旨在提高学生自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有助于独立学院学生提高自我评价,增强完成学业的信心,从而使他们减少对不诚信学术行为的依赖,逐渐形成依靠自身努力完成学业的正确态度。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设有专门的学生工作部门,并承担相应的思政教育工作。因此,在思政教育层面开展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不需要太多的额外投入,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较大。

(二)学校管理层面

在学校管理层面开展学生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并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从长远来看,如果放任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会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最终损害学校的根本利益。因此,独立学院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和相应奖惩条例必须得到落实。同时也要注意,针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始终应该围绕教育目的,而不是片面追求管理效果。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诚信行为的管理要与相应的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规范管理的同时增强诚信意识,在思想上摒弃对不诚信行为的错误认知。

(三)学生自身层面

由前文所述,独立学院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主要受学校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自我评价和社会期望较低,独立学院学生对自身的诚信要求往往偏低,自觉提高诚信意识的难度较大。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诚信教育应该以学校思政教育和有关行政管理规范为基础,在这些外力引导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从而自觉遵守诚信行为规范。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诚信教育工作,认真学习有关诚信行为的管理规范,不断内化诚信意识,最终实现自觉的自我诚信教育。

四、结语

篇9

在我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可谓曲折而漫长。经历着其他学科的“挤压”与冷淡的意识形态的“控制”,教育学努力谋求自身发展,逐渐突显其中心学科的地位。新世纪,在理工科院校设置与发展教育学学科,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理工科院校自身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基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社会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脚步加快,大学的转型处于正在进行时状态。2005年,在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袁振国副司长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理工科优势高校面临的问题。高校要深入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通过提高研究质量和学术水平,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为社会更好地服务。为达到这个目的,迫切需要加强学科的交叉综合。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方法现代化的需要。现代科学出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和结合的新趋势,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文、理、工的结合,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新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理工科院校发展教育学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基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的多样化,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急需创新与科研相结合的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学正是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是理工科院校建设综合性地一流大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而今,学科分类更加细化,导致高校在发展教育事业、研究高深学问的同时,却忽略或淡化了对教育自身的研究。教育学学科受其研究对象的影响与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杜威认为,“教育实践为提出教育科学的问题提供资料,而那些已经发展到成熟状态的各门学科,乃是一种资源,借助它们来理智地处理这些资料”。也就是说,其他学科实际上就是教育科学的资源,教育科学的内容就是由处理教育问题的其他学科内容所组成的。其次,其他学科也部分地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所以建设教育学学科,符合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要求,既可以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其他学科的发展。

3.基于理工科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信息时代的到来,致使高等教育领域的结构性变化成为必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时下,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MIT)宣布推出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网站EDX,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均宣布加入EDX。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坦陈:“这场变革犹如一场海啸,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巨大震动,同样也给高校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面对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高等教育面临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再造等问题,所以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变革,紧跟世界一流大学步伐,高度重视自身的发展。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学科,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研究内容也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在理工科院校增设与发展教育学学科,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地既具备理工类知识,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教育科学人才,同时也对理工科院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打开了新视野,加快了理工科院校迈向信息时代前沿的步伐。

二、困境

在我国,不少理工类院校设有教育学相关专业。对教育学学科建设都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虽然在师资建设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较教育学学科建设相对成熟的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来说,在学术队伍、教学环境、软硬件设备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选择教育学学科的学子在就业道路上也遇到阻碍。在理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发展教育学学科存在多方面的困境,重理工轻人文的困扰、缺乏相邻学科支撑、基础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这就使得理工科院校中的教育学学科发展体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理轻文”现象存在,缺乏有效体制与机制理工科院校发展教育学学科,既没有前辈的指点,又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因而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氛围人文气息稀少,教育学学科在学生和教师的观念中,通常是扮演配角,作为一门丰富学校专业的弱势学科生存着。管理者在学科建设上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在强势学科上“有所为”,在其他学科上“有所不为”,学校缺乏相应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这极大地制约了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也阻碍了教育学学科在高校建设中发挥作用。此外,纵观社会教育大环境,文科重点布局、博士点建设、重点基地投入和重点项目评审等集中在综合性大学或文科类大学,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机会不平等。自然理工科院校难以得到发展教育学学科的良好机遇。

2.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彼此孤立,缺乏相邻学科的支撑教育学作为人文社科中的重要学科,包涵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等方面,教育学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更需要其他相邻学科的融合与支撑。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研究也是现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独立进行的,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以众多学科的知识作为铺垫的。而在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精神严重缺乏;学科建设中对教育学学科严重忽略;各学院各自为政、学科间彼此孤立;缺乏跨学科合作和文理交融的平台与机制、学科分配不公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3.教育基础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应有的学科发展平台发展与建设教育学学科,必须要有充足的教育基础资源作为保障。这种资源不仅包括过硬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学软硬件等都要齐全。当前文科发展资源不足的现象在理工科院校比较普遍,也是教育学在理工科院校发展的最大障碍。首先,图书资源配置落后。教育的发展,教学是关键。而在理工类院校的图书馆,教育学类藏书极少,更新缓慢,这为教育学习与科研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其次,任何知识理论都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对于教育学学科来说,理工类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很少投入实践教学,多是填鸭式地理论教学,而教育工作最终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问题也是阻碍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因素。再次,教育学学科的建设需要不断与发展前沿者保持沟通与对话,大型的教育学术交流活动不可少,同国内外一流大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建设需要加强。而在理工类院校中,学生很少得到这样的机会。如此一来,科研成果少,创新也少,学术水平无法得到提升。没有丰富的教育基础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学科建设平台作保障,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也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4.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的学术梯队与传统师范类、综合类院校的教育师资力量相比,理工类院校的教师富于精深的理科知识背景,实践性极强,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实践与应用领域,这样,在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就相对薄弱。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一支既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又不乏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此外,在理工科院校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教师,大多是具有其他学科背景,转而进入教育学科的研究。专业的师范类硕博研究生资源匮乏,新鲜的师资血液未能及时补充,因而导致理工科院校的教育学学科学术梯队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三、对策

学科建设是集学科方向、基础条件,学科梯队、科研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基本保证,优秀的学科梯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科研和人才培养是学科水平的体现。

1.充分利用理工科学科优势,丰富教育学学科体系一门学科下设多个研究方向,其主体研究方向是本学科前进与发展的驱动力。在教育学学科建设上,理工科院校独特的自然科学背景,有利于形成交叉学科,深化教育学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丰富学科体系。理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其自然科学背景优势,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制定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氛围的比较优势。要利用理工科院校的学科特色,扬长避短,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学学科方向,不断丰富教育学学科体系。

2.切实加大教育学学科基础条件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利保障基础条件是学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不仅包括教学资源、图书馆、实验室等硬性条件设施,还包括思想观念更新、文化氛围建设等软性条件。理工科院校要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研究生多媒体教室、资料室等学科发展基地,以满足学科建设的基本需求;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图书资源,促进学生成才和发展。在软性条件建设方面,首先重理轻文的观念不可有,学术生态的繁荣是文理兼有的一种平衡之态,无孰轻孰重之分,要努力在校园内部营造教育学学术氛围,与传统的师范类综合类院校增加交流与对话,提供给学生更多学术交流与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机会,最终呈现出兼容并包,和谐发展的态势。此外,无论是文科理科,学生最终都要以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所以,优良的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是必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很好地巩固课内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其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努力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打造团结协作的学科团队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靠的是学术队伍。高素质的学科队伍是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决定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学学科应该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要想拥有先进的教育师资力量,必须从教育学学科较强的学校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老中青年龄结构相结合,不断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可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为本校的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4.深化理工科院校教育学课程设置,提高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学学科建设应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在理工科专业背景下,整合不同的学科和课程,开设各类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和学习计划,实现文理科的有机融合。在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努力使各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做到资源共享和互通。通过学科教育和学术研讨,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跨专业领域做到知识的互通有无。鼓励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选修建筑、管理、经济等交叉课程,并且由理科教师和文科教师共同商讨授课内容和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多以应用型为主,跨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人才质量,提升科研水平。

篇10

    建构主义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尤其是在维果斯基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认为:教学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起重要的作用;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此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学习者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文学课教学应从学习者个体出发。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充分把阅读、欣赏、评论等自主权教给学习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训练其思维能力及研究能力:教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从而使他们构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认为他们在走进课堂之前。头脑中已形成丰富的经验,能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文学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应把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自己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的构建来完成,以他们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是分析、检验和批判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先有经验及知识对作品理解的影响,运用各种手段激活先前的知识,引导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先前经验对其意义构建的影响,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培养他们多样化思维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传统的文学课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理论几乎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此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搭建支架,培养能力。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断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由于文学课内容庞杂。课时量有限,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尚不足以真正欣赏英美文学原作,要求他们系统全面地掌握文学史及文学作品是不可能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及文学鉴赏能力,力求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并逐渐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首先,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的问题,建立概念框架。以讲授文艺复兴为例。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图片等)激活学生中学时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及对莎翁、培根等人作品的了解情况,帮助搭建基本的知识框架:该运动兴起的缘由、过程、实质、意义、代表人物、作品等。其次,进人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并提供可能获得信息的工具,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学习资料,以启发讨论式教学为主。学习Hamlet的节选时,教师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Howdo you understand “to be or not to be”in the context of thesoliloquy and of the play as a whole?/What’s your opinion aboutHamlet?/From Hamlet,could you learn Shakespeare’s humanisticideas and his literary ideas?etc.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可观看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或研读原着,或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最后,探索研究:学生自愿组成小组(3至5人)进行分析、思考、探索、研究作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最终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逐步攀登。由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每个学生都应具有独立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协作学习,共同提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该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观点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辩论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通过协作学习环境,整个学习群体将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文学作品,经常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交流或编排所学过的作品是非常有益的;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便于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学习Hamlet,每个学生对王子的理解都不一样,通过展开对该人物性格和人性的讨论、分析,将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和赏析。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成立文学爱好协会,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借助协作学习,学生能发现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完成对自己知识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