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1:0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路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①设计依据。列出工程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文号、经审核批准后的电力系统设计文件、上级机关或下达设计任务单位对工程设计的有关指示性文件等,以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②设计规模及范围。设计规模是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说明线路的电压等级,输送电力容量及导线截面,线路起讫点、长度、回路数,中间落点及连接方式;设计范围一般包括线路的本体设计,通信保护设计,工程概算和预算,对运行维护设计考虑的附属设备等。还应该说明线路是否包括降压运行的设计,进出两端变电所临时线的设计及检修站、巡线站的建筑设计等。③建筑单位及期限。限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设计任务要求及设计单位安排,明确施工时间及建成投产时间。④主要经济和材料耗用指标。主要包括全线总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每公里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说明每公里耗用的导线、避雷线,导线和避雷线用的绝缘子、金具、接地材料、杆塔、基础、水泥、木材等的数量。
2电力线路设计
2.1路径设计
①变电所进出线。说明两端及中间变电所(发电厂)进出线的位置和方向,还要表示出现有和拟建线路出线的关系,合理布置进出线方案。②路径方案的选择。按照已掌握的线路路径资料,对全线选出各有特点的两、三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在大的方案中也可以选出不同的小方案参加比较。各路径方案要从路径长度、可利用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条件,沿线路地形、地势、水文、地质情况,特殊气象区,污秽地区,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跨越河流,各种障碍物,选用的线路拐角及线路曲折系数等情况,来说明各路径方案的优劣。除了从技术上比较各路径方案外,还要从线路安全运行、方便施工、降低造价、经济运行、障碍物的处理及大跨越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2.2气象条件
①气象资料的分析及取值。对沿线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送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及自然灾害资料进行分桥说明。如果送电线路较长或气象区复杂,可分段选择气象区。气象资料的取值包括:最大风速的取值、电线覆冰的取值、年平均气温的确定、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取值、雷电日数的取值。②将已选取的各种气象条件,分别按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安装、年乎均气温、外过电压、内过电压等情况所对应的气温、风速、覆冰的气象条件组合数值,以全国典型气象区划分的表格形式汇总列表表示。
2.3机电部分
①导线。按照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电力系统设计,决定导线截面和分裂根数,论证导线型式、规格、分裂方式、分裂间距等,并说明导线的主要机械和电气特性。通过污秽区时,应说明是否采用防腐导线。此外,应提出导线的防振措施,确定是否需要换位,说明两端和中间变电所(发电厂)的相序排列情况,按换位或换相情况绘出换位或换相布置图,按设计规程和有关规定确定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的距离。②避雷线。按照设计规程规定,经分析比较,确定避雷线的型式、规格并列出其性能情况,确定避雷线的绝缘方式,绝缘子串型式,绝缘子型式及片数,绝缘间隙距离及换位方式和防振措施等。③防雷接地及其他。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话动情况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来确定避雷线根数、保护角、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按照地质、地貌情况,说明采用接地装置的主要型式和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按照送电线路设计情况,计算雷电预期跳闸率和耐雷水平,以满足过电压保护规程的要求。按导线荷载条件和防电晕性能要求,选择线路各种金具型式。如采用分裂导线,应选择间隔棒型式,并确定间隔棒在档距内的安装距离。按无线电干扰标准设计,提出防干扰措施。
2.4杆塔和基础
①杆塔设计。按照全线地形,交通情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国家材料供应及施工、运行条件等因素,选择杆塔型式。设计时一般应尽量选用典型设计或经过施工运行考验的成熟杆塔型式并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对新型杆塔的设计要充分研究设计理由,经科学试验后再选用。同时要说明所采用的各种杆塔型式的特点、适用地区、使用钢材量和混凝土量等技术经济指标,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如设计最大风速、覆冰厚度、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最大使用档距、线间距离、标准杆塔高度和分段高度、杆塔允许转角度数、杆塔重量等)及杆塔设计的主要原则。②基础设计。依据基础设计应遵循的有关规定和原则,按照全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以及基础受力条件,来确定基础的型式,并说明各种基础型式的特点,适用地点、地质、水文条件,每基耗用材料量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对一些特殊基础(如沼泽地基础、强腐蚀地区基础、大孔性土基础、特殊不良地质基础)的设计问题,应进行必要的试验,提出处理措施。
2.5大跨越设计
大跨越设计一般指线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海峡等的设计,其档距在800m以上或杆塔高度在80m以上,且发生事故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故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予以特殊考虑。对线路跨越较大的山谷,是作为大档距来设计,一般情况下只对导线及特殊的气象条件进行处理。
①跨越地点及气象条件。说明各跨越地点的杆塔位处的地形、地势、水文、地质、主河道变迁、通航、跨越档距的大小等情况,选出几个跨越方案。并选择最大风速、电线覆冰和气温等。②导线和避雷线选择。按照导线和避雷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跨越挡距的大小、杆塔高度、导线和避雷线的间距及荷载条件,选择导线和避雷线。此外针对大跨越比一般线路振动严重的特点,说明采用的防振措施。③绝缘子串及金具。除按照对一般线路考虑的条件外,还应按线路荷载大和杆塔高,需增加绝缘子片数的情况,选择或新设计绝缘子串及金具。④跨越方案的优化。将各跨越设计方案的杆塔型式、高度和基础型式,采用单、双回路跨越和路径长度,以及采用导线和避雷线,绝缘子和金具,施工和运行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对各跨越方案进行全面论证,推荐出大跨越的最佳方案。
3结语
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此项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既懂专业知识,又必须有现场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现场踏勘阶段,设计人员需不辞劳苦、反复踏勘,收集各种现场资料,比较各种方案以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切合实际的方案。经过辛勤工作设计出的线路即使不是最好也是较为合理的。
参考文献:
[1]余国清.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J].云南电力技术,2002,(4).
[2]陈琳.湖广永-连110kV输电工程杆塔基础的处理及设计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6).
[3]王坚.浅谈架空输电线路设计[J].山西建筑,2004,(15).
[4]董芝春.浅谈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J].科技资讯,2007,(30).
[5]钟鸣.浅谈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与优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0).
[6]黄国辉.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各种基础比选[J].中国高新
篇2
在线路运行过程中,雷击是常见的一种电力故障,它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供电,而且给电力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在对110kV送电线路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好防雷设计工作。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发挥防雷功能。第一,在线路选择和杆塔架设方面。一方面在对110kV送电线路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避开一些雷电发生几率比较高的区域;另一方面在杆塔施工的时候,我们要合理把送电线路杆塔的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由于杆塔过高而遭受雷击。第二,在送电线路方面。在送电线路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选用双避雷线增强送电线路的自身的防雷效果。第三,在绝缘水平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来增强防雷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强度较高的绝缘子。第四,在接地电阻方面。在送电线路运行中,线路的防雷能力与接地电阻是成反比关系。鉴于此,在满足线路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我们要尽量降低接地电阻,以此来提高送电线路的防雷能力。
二、110kV送电线路的施工管理
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管理
在送电线路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施工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具体来讲,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把安全和质量意识贯彻到具体的施工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他们熟练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和技术,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做好送电线路施工组织工作
110kV送电线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如,送电线路的施工距离比较长,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比较多,施工作业点比较繁琐等。因此,在110kV送电线路施工之前,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具体分为以下方面:第一,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在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熟悉施工环境,从而为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第二,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在送电线路施工开始之前,管理人员要组织一些相关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从而熟悉施工流程,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施工全局。第三,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管理。施工设备和材料是110kV送电线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送电线路施工之前,管理人员要合理分配施工机械设备,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保证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一些劣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
3强化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各项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10kV送电线路施工也不例外。在送电线路施工中,我们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一,实行安全责任制。在送电线路施工中,管理人员要推行安全责任制,把施工中各个部分的安全责任落实到小组和个人,从而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贯彻落实。第二,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在送电线路施工中,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把各种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结语
篇3
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与绝缘水平成正比,保证高压输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水平,加强检测零值绝缘子,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在设计高压输电线路时,要比较各种绝缘子的绝缘水平,保证其绝缘性能和今后的运行方便。其中合成绝缘子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合成绝缘子具有绝缘效果好、抗老化性能好、机械性能优秀、结构稳定、抗污闪性能好、运行效率高、耐电蚀性优异、重量轻等优点。
二、设计防雷保护
防雷技术是否完善能够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电力系统维护的重要部分。我们需要实施防雷结构设计,针对不同的电力系统结构,解决雷电打击的问题。防雷保护需要把握好不同装置之间的搭配运行,借助于各类防雷装置引进防雷技术,并且工作人员需要借助于不同的施工技术维护高压输电线路。①屏蔽保护。借助于计算机装置性能,在设计保护方案时做好各方面的检测处理,重点屏蔽外来的干扰信息,保护电力系统设备。②设备保护。防雷保护需要依赖各种相关的设备,特别是计算机装置。所以需要电力系统工作人员每隔半个月左右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处理装置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维修好及时更换装置,保持装置的可用性,增强防雷效果。③接地保护。接地就是通过接地装置将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与土地连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保护措施,接地装置可以把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强电压、强电流引入地下,达到防雷保护。
三、选择合适的横担
选择横担非常重要,一般要根据现场具体条件分别考虑导线的粗细、导线的根数、档距的大小。选择的导线的过粗、导线的根数过多、档距太大,就会浪费材料;选择的导线的过细、导线的根数过少、档距的太小,不符合相关标准,会有潜在的隐患。通常在单相线路习惯用∠50×5×500或∠50×5×800型横担,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中选择∠50×5×1500型横担,在选择横担时,既要考虑档距和导线截面,还要考虑气候条件和架设导线的根数等因素。一般气候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档距在标准范围之内,导线在50mm2以下,应该选择∠50×5×500,∠50×5×800或∠50×5×1500型号的横担。如果档距过大或者导线截面在50mm2及以上,恶劣的气候之下,应该选用∠63×6型横担。
四、输电线路的智能化设计
将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同物理电网结合起来,形成新型智能化的高压输电线路。为了高压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高效性,高压输电线路必须实现智能化的高压电网。智能高压电网具有:经济、安全、稳定、兼容、可靠、高效等优点,主要强调让电网具有自我恢复和自我预防的自愈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隐患,快速进行自我恢复或者隔离故障,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避免事故的发生。
五、结语
篇4
1.1对线路沿途地形进行勘查
10kV配电线路设计中,通过地形图初步确定了路径方案之后,还需要对线路沿途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和绘制路径图,保证设计中地形数据的真实性,而不是仅仅依靠地形图和他人提供的数据就进行设计。
1.2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塔杆
塔杆是10kV配电线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实际的情况的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塔杆。在塔杆选择中,需要对周边的气候环境、地质情况和地形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考察,保证塔杆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
1.3选择材料、设备和制定方案
在完成了设计方案和塔杆的选择之后,要根据整条配电线路的情况选择材料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列出材料和设备清单,据此对整个工程的花费做出预算。同时,列出几种配电线路建设的方案,通过对比选择出最适合的方案,然后进行完善整理后,确定最终整套的设计资料。
210kV配电线路设计要点分析
2.1线路路径与杆塔选择
线路路径是影响配电线路设计好坏的重要因素,也关系着线路施工的可行性和线路日后的运行维护与故障维修。在线路路径选择上,需要尽可能的少占用农田、避开洼地和山地等不良地质以及爆炸物、易燃物等影响线路安全的区域,考虑施工难度和路径长度等综合因素,结合城镇的规划设计,选择路径短、曲折系数小的路径,实现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和安全。在确定线路路径之后,需要对路径中需要架设杆塔地区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遵循“施工方便、造价合理、运行安全”的原则,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塔杆形式和排杆方式。常用的塔杆有耐张塔杆、转角塔杆、直线塔杆和终端直线杆四种,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塔杆定位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那个荷载校验、上拔校验、耐张绝缘子串倒挂校验、导线风偏后对地及其他凸起物的净距离校验以及相邻线路断路时交跨离间隔的校验,保证塔杆设计的安全性。
2.2配电装置设计
配电装置是配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选择配电装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温度、抗风抗震能力以及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等多种因素。首先,配电装置的设计选择需要注意周边环境的温度,通常取用多年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的平均值作为设计参考,根据温度的高低选择符合耐热性要求的配电装置;同时,在屋内裸导体和其他电器的选择上,通常是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上加5℃作为标准;另外,需要通过添加保温措施来保证仪表电器使用温度高于允许的最低温度,避免发生冰雪事故;最后,在隔离开关上设置破冰厚度时,需要大于该地区年度平均最大的覆冰厚度。其次,导体和电器的相对湿度设计选择上,采用的标准是线路区域内湿度最高月的平均相对湿度,通常根据地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产品类型。比如,湿热带型电器产品适用于湿热地区,而亚湿热带地区使用普通电器产品即可。第三,在抗震能力设计上,需要保证设计的配电线路能够符合《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在抗风能力上,要保证设计的配电装置能够承受住该地区30年内离地十米高的10min内最大平均风速;如果最大风速高于35m/s,在设计配电装置时,需要通过提高设备与基础之间的连接牢固度、降低电气设备的高度等措施来提高其整体的抗风能力。
2.3导体与电器设计
导体与电器是配电线路的主体成分,其设计的水平会直接影响配电线路的设计效果。首先,需要保证所设计的电器承受电压符合配电线路实际运行最高电压的要求,导体与电器长期经过的电流值大于该配电线路的最大持续电流值,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日照会对载流量造成的影响;其次,按照三相短路电流的验算值来确定导体和电器的热稳定、动稳定以及开断电流的短路电流值,如果设计中电压互感器有熔断器保护,则可以不对热稳定和动稳定进行验算,而导体和电器使用高压限流熔断器保护时,动稳定和热稳定的验算需要根据熔断器的特性来进行;第三,充分考虑导体的工作温度,一般而言,裸导体的正常最高工作温度应该小于+70℃,如果在裸导体接触面处有覆盖层,则可以提升到+85℃,而管型导体或铜芯铝线导体其最高温度应该小于+80℃;第四,室外配电装置的套管、绝缘子和金具等电器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内气象环境和受力状态。
3结语
篇5
1.1亮度稳定的调光台灯电路
本调光台灯电路不仅可使亮度可调,而且调整后的亮度不会因电网电压的波动而变化。电路如图1所示。
电路原理如下。
(1)调光由R2、KP1和C1组成的阻容移相网络决定晶闸管VT的导通角,当C1两端电压经R2、KP1充电上升到双向触发管的导通电压时,双向晶闸管VT被触发导通;当交流电流过零时,VT自行关断。调节KP1可改变C1的充电时间,从而改变VT在交流电正、负半周的导通角,以便得到需要的亮度。(2)稳定调光。R3、KP2及光敏电阻RG串联后和C1并联,在R3、KP2固定的情形下,分流的大小由光敏电阻RG的阻值决定。当电网电压上升时,灯光亮度增加,RG受到的照度增大,阻值减小,分流增大,C1两端电压上升变慢,VT导通角变小,灯光亮度下降;反之亦然。这样就自动地将输出电压稳定在需要数值,保证了灯光亮度不变。
1.2键控调光台灯电路
本键控调光台灯电路利用两个轻触式按键来调光,当轻触其中一个按键时,光线将由强变弱,轻触另一个按键时,光线又会由弱变强,从而满足用户对光线的要求。电路如图2所示。
电路原理如下
VD1、VD2、C3、C2组成电容降压式直流电源,MOS场效应管V、电容C1等组成双向晶闸管VT的触发电路。VW1、VW2为保护二极管,防止场效应管栅极被击穿。当按下AN1时,C1经R2放电,V的栅极电位下降,漏极电流减小,VT的导通角变小,HL光线变暗;当AN1、AN2都松开时,由于场效应管的栅源电阻很大,C1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不变,所以VT的导通角也将不变,光线稳定下来。
1.3光照控制自动调光台灯电路
本自动调光台灯能根据周围环境照度强弱自动调整台灯发光量。环境照度弱,发光亮度大,环境照度强,发光亮度就暗。电路如图3所示。
电路原理如下。
当开关S拨向“2”位时,它是一个普通调光台灯。KP、C和氖泡Ne组成张弛振荡器,用来产生移相脉冲触发晶闸管VT。一般氖泡辉光导通电压为60-80V,当C充电到辉光电压时,Ne导通,VT被触发导通,达到调光的目的。调节KP能改变C的充电速度、从而改变VT的导通角,达到调光目的、R2、R3构成分压器通过VD5也向C充电,改变R2、R3分压比也能改变VT的导通角,使灯泡HL的亮度发生变化。当S拨向“1”位时,光敏电阻RG取代R3,当周围光线较弱时,RG呈现高电阻,电阻分压器在RG上的分压值变高,电容C充电速率加快,振荡频率变高,VT导通角变大,HL两端电压升高,亮度增大;当周围光线增强时,RG电阻变小,与上述相反,HL两端电压变低,亮度减小,从而实现自动调光的目的。2、调光、充电、应急台灯电路的整体设计本电路具有调光、充电和应急照明三种功能。平时电网供电时,可进行调光并对电池充电;电网停电时会自动点亮应急灯。电路如图4所示。
电路原理如下:
(1)调光。
接通开关S,电网供电时,交流电压经电容C1降压限流,再经VD1-VD4全桥整流后提供直流电压使继电器J1励磁吸合,其常开触点J1-1断开切断灯炮HL1的电流,HL1不会点亮;常闭触点J1-3断开,常开触点J1-2闭合,灯泡HL2点亮。同时,电网电压经VD7-VD10全桥整流、R1降压限流后给调光控制电路供电,调光控制电路中,三极管V1、V2和R4、KP,C等构成张弛震荡器,其输出信号从V2的发射极取出作为晶闸管VT的移相触发脉冲。调整KP即可改变张弛震荡器的震荡频率,从而改变VT的导通角,也就改变了HL2的亮度,实现了调光功能。
(2)充电。
在HL2点亮的同时,电路对电池E充电、在电网电压正半周时,VD5导通,VD6截止,E获得充电电流;在电网电压负半周时,VD5截止,VD6导通,电路停止对E充电。即E以脉动电流充电,且充电电流通过HL2,故调整HL2的亮度就可以改变充电电流的大小。
(3)应急。
在电网突然停止供电时,继电器J1因失电而释放,其常开触点J1-2断开,切断调光及HL2电路,常闭触点J1-1、J1-3闭合,电池E给HL1供电,实现应急照明。
3结束语
本文设计出了调光、充电、应急台灯,从而解决了停电情况下光的危机,同时,本设计的思想可以应用到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等其它产品的电子电路设计中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深精虎.电路设计与制版——Protel99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
[2]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篇6
同时导线的载流量大小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国外曾经出现过一种耐热铝合金导线,这种导线的导电部分采用耐热铝合金线,在1500C时强度都不降低,相比一般的导线输电能力增大50%,不过这种导线在高温下线损比较大,而且与相同规格的钢芯铝绞线比价格也要昂贵多。另外伴随材料学的发展,出现了采用有机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作为芯线的导线如碳纤维芯软铝绞线、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芯软铝绞线这种导线具有重量轻、强度大、线损少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解决线路扩容以后产生的线损严重、弧垂较大、对地距离偏小的问题。不过同样这类导线的生产成本比较高昂,且需要进口,不过目前我国已经有企业在引进生产该类导线,且该类导线的全球2/3试验线路在中国进行,对日后该型导线的普及以及降低造价都有不错的优势。
杆塔的设计
杆塔及其基础是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以及建造工期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而且杆塔及其基础自身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输电线路能否长期运行,影响了线路输电功能的发挥。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握杆塔的设置点,控制好每个杆塔之间的距离。这样既可以防止电力聚集造成输电线路损坏也能避免施工阶段出现各种安全问题而危害人员安全。设计时可以利用勘探时获取的信息制作定位弧垂模板,并在平断面图上依序确定各种杆塔的位置和选型,然后对定位后的档距、杆塔上拔、风偏、邻档断线和耐张绝缘子串倒挂等进行校验,从而最终确定线路中所使用的杆塔型号和位置。杆塔的材质也是影响杆塔制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对高负荷的输电线路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同时也可以采用钢管塔替代目前的钢架铁塔,它的承载力,稳定性都比较良好,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出现更是给杆塔制作带来了新方向,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的绝缘杆塔具有强度大、重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绝缘性良好的特点,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
在定位杆塔后要制作杆塔基础,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铁塔在电网运行时不发生因受外力的作用发生变形甚至倒塌或者下沉的情况,基础工程合理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面开挖量的大小、造价成本和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所以在设计基础之前应该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根据详细的地质信息,因地制宜的选择基础型式,可以采用不等高设计,并配合使用高低腿杆塔,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岩石锚杆基础、复合式沉井基础、螺旋锚基础等不同的基础型式,以确保基础制作的稳固,同时设计时应该考虑好基础周边的排水处理,避免基础受到雨淋或者山洪的冲击从而影响到杆塔的安全和稳定。
防雷接地设计
防雷技术是电力系统维护的重要策略,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在恶劣气象系统下的正常运行。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直击导线,同时也可以起到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以及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来减小线路上绝缘子的电压,还可以对导线产生屏蔽作用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通常来说,线路电压愈高,采用避雷线的效果愈好,而且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也愈低。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也是提高线路耐雷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接地可以把电力系统上的强电流、电压引入地下以达到防雷效果。
特别是对没有架设避雷线的杆塔更要做好接地。特别是在山区由于接地电阻率大于1000Ω•m,可以采用降阻剂使接地电阻进一步下降(如石墨构成的降阻模块)。在设计时还可以考虑采用架设耦合地线、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加强绝缘和采用不平衡绝缘等方式来保护线路。
除冰设计
输电线路覆冰是电力系统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导线严重覆冰时容易引起断线、断股甚至倒杆等事故,造成大面积长时间中断供电(如2008年的大雪灾)。同时导线覆冰除增加了导线荷载外还可能激发导线舞动。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除冰的主要技术有:短路通流融冰技术、导线对导线两相短路融冰技术、导线对地线单相短路融冰技术以及常规的机械除冰方法。不过随着相关科技和材料学的发展,新的除冰技术和方式出现,作为设计者对于这类经过检验的合格的新技术应该多加理解,并在设计的线路中合理运用以达到提升输电线路的防冰能力。如:CO2激光热熔法;涂设吸收太阳能的防覆冰涂料;用冰去除附着冰层防止输电线路结冰;无源防冰覆盖层;有源防冰覆层等等。当然,在线路设计时选用新除冰技术时必需考虑到电力线路运行中相关的电气、热力和机械等条件的约束。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地理环境和实际应用问题,以便能更好地实现和提高除冰新技术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降低相应成本。
篇7
【摘要】基于送电线路设计对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与影响,本文以设计阶段作为控制工程造价的着眼点,分析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线路设计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拟建和在建的送电线路很多,无论是发电厂的配套工程还是输变电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象,造成项目建设的“三超”现象较为普遍。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由于影响工程造价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造成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造价控制走向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就设计阶段当前存在的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一些问题及控制措施展开论述。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的反映和初步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目前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1.设计深度不够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近几年来,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多、进度要求快,各级电力勘察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也大幅增加。一些设计单位在遇到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往往无法做到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敷衍了事,未按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对具体设计方案缺乏比较,以及设计水平不高,审查制度不严等,最终造成项目设计深度不够、套用图纸不适等导致设计变更增多,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2.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联系不够紧密也是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种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送电工程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一般都是勘测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勘测和方案比较,分阶段提供条件给造价人员编制估算或概预算。但是长期以来,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经济观念,往往无法提供编制概预算所需的全部条件;而从事概预算编制的人员不熟悉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工艺,无法吃透相关定额、标准的内涵,不能主动收集或向技术人员索取所需的全部条件,导致编制的概预算存在缺项、漏项或重复计算、高估冒算的情况,难以真实反映施工现场费用,有效地控制造价。
3.缺乏信息反馈和项目后评价程序使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项目完成后由于缺乏造价成本信息反馈和缺少项目的后评价程序使设计单位缺少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无法进行事后分析,在以后工作当中又有可能将问题带入下一个项目中,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控制。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设计阶段是项目即将实施而未实施的阶段,为了避免施工阶段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把设计做细、做深入。一旦设计阶段造价失控,就必将给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纠正上述存在问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行业技术标准,参照国内部分省市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在设计阶段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造价控制。
1.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竞争意识
设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于设计节约和浪费应制定明确的奖罚标准:对因设计原因而造成的工程浪费、工期延误及超出投资限额的损失,要追究设计人员责任;对科学合理、经济的方案予与奖励。促使设计人员增强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和相互间竞争的能力,增强为业主控制投资成本,提高竞争意识。
2.推行限额设计,全面推广工程典型造价运用工作,加强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在保证质量、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同时,各专业要按分配的投资额来控制设计。限额设计必须贯穿于勘察设计的全过程。
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有利于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使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同时,推行限额设计还可以促使设计和造价人员进行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分析,使他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一次性的投资,还要考虑施工阶段和运行后的经济费用。比如:在输电线路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线路选线定位以及在雷区的防雷、冰区的避冰、抗冰、防冰、融冰等对运行成本影响较大设计方案的优化时,就有利于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仔细考虑、认真权衡,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在投资限额内控制好工程造价。
送电线路工程典型造价是国家电网公司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在送电线路典型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各模块的使用条件,通过对大量实际工程的统计、分析,合理确定典型工程断面,再结合各地区各电压等级线路的特点,科学设定设计所需的边界条件,形成典型方案。然后,典型造价在典型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典型造价成果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必须按照典型造价进行严格把关,若工程主要条件与典型方案有差异而产生造价费用偏差,应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严格认真的分析比较,直至该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在合理范围内。推广典型造价,有利于科学建立工程造价标准,合理评价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水平,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努力降低电网工程建设成本。
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按年度编制了《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该指标一般作为220~750kV架空送电线路工程设计阶段的限额控制参考指标。国家电网公司于2007年出版了送电线路典型造价,丰富了110KV~500kV送电线路的造价指标。限额设计和典型造价都是在大量实际工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编制原则是一致的,在运用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不论是限额设计或是典型造价,出发点都是要求在设计阶段把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与造价编制人员通过相互学习,密切配合,才能将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设计人员必须提高素质、熟悉本专业的概算、预算和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树立强烈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精心设计,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通过经济分析、技术比较及效果评价,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达到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技经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深入实际,多方掌握有关造价信息,密切注视在我们这个领域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力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合理的依据。
3.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成果的好坏对造价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优化设计成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的《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的规定,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静态投资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即本体工程费、辅助设施工程费、编制年价差和其他费用。本体工程费一般占65%~75%左右,辅助设施工程费一般占0.3%左右,编制年价差正常情况一般占5%~10%左右;其他费用一般占15%~30%左右。从投资构成上看,编制年价差虽然也占一定的投资比例,但它的高低主要受人工、材料、机械要素的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对投资主体来说为不可控因素,故对架空送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该是对本体工程费用控制和其他费用控制。本体工程由六项单位工程构成:工地运输、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附件工程。按静态投资对各个因素的敏感程度来排序,较高的是杆塔指标、人力运距、基础混凝土。因此,在设计阶段对本体工程的控制重点应主要控制这三个技术指标。
其他费用从构成上主要包括: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建设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整套启动试运费、生产准备费、辅助施工费、基本预备费等。除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外,其它各项费用一般有较明确的开支项目和费用标准,概预算编制也有规定的费率计取标准,管理和控制较容易,工程实践中这些项目很少出现超支问题。因此,对其他费用的控制重点是在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的控制。
(1)优化线路路径
对送电线路来说,路径优化是设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路径的选择影响本体工程的多个单位工程,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十分重视沿线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污秽等级、现有可利用交通条件、重要交叉跨越、重大障碍物拆迁等资料的收集工作。不能片面追求路径最短化,而必须在满足所属地区规划部门要求及避让通信、军事等设施前提下,考虑安全运行、方便施工、降低造价、经济运行、障碍物处理及大跨越情况基础上,对线路路径的多方案进行综合比选,选择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例如:拆除建筑物和居民住房,砍伐经济林木或防护林,跨越采石厂等都会增加拆迁补偿费用,影响到其他费用中的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的控制;不良地质会增加基础建设投入;而不良地形更会增加工程的总体造价。
(2)合理选择导线、地线
导线截面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线路的输送目的地负荷容量及负荷增长情况、导线制造、架线施工、运行维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发挥地线在防雷保护、通信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合理配置OPGW、良导体及普通地线,使选择的导线、地线既要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又要保证工程投资的经济合理。
(3)合理规划塔型
影响线路投资最敏感的因素就是塔材量,不同的杆塔型式在造价、占地、施工、运输和运行安全等方面均不相同。减少每公里塔材的耗钢量是降低造价的最有效途径。如每公里减少1吨的塔材,那么每公里可减少材料费及施工费用等各项投资约1万元。虽然每公里塔材的耗钢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减少,但从以往工程统计分析看,不同的线路在标准相差不多的条件下,每公里塔材耗钢量可相差几吨。因此,在设计阶段,必须根据工程地形地貌条件,精心规划工程需要的各种塔型,在满足使用条件下选用耗钢量较少的杆型;同时,降低线路曲折系数,增加直线杆塔使用比例,以降低杆塔耗钢指标,从而控制工程造价。还可以结合近、远景规划,使用双回路或多回路铁塔,这样目前工程的造价虽然会高了点,但为以后的工程建设项目预留下线路走廊,避免或减少了下个工程的工地运输、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及建设场地清理费,从总体上讲还是会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4)优化杆塔基础形式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约占整个工期一半时间,运输量约占整个工程的60%,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20%~35%,基础选型、设计及施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线路工程的建设。在基础设计方面,根据每基杆塔的基础作用力和地形地质条件,优先采用掏挖、嵌固、岩石基础等原状土基础,并积极采用技术先进的基础型式和杆塔全方位高低腿、不等高基础等,可大大减少工程中土石方量和混凝土量,同时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和地面植被的破坏,有效地减少建设场地清理费,节约工程的投资。
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有业主的功能性变更与设计的技术变更,设计变更管理主要是针对设计的技术变更管理。技术变更又分施工图设计变更与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施工中的变更主要是材料设备采购变更和现场施工变更;施工图设计变更会产生基础或结构局部变更,从而影响工程的造价;再者,设计变更管理还涉及到变更所处的时间段的问题,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设计人员应主动深入了解情况,争取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在设计阶段发生变更,只修改设计图,损失就少;在采购阶段发生变更,不仅要修改图纸,还得要采购新的材料和设备;若是在施工阶段发生变更,不但是设计图和材料设备的变更,而且会造成返工、拆除、重做,势必产生重大变更损失,造成浪费。总之,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变更前要算好账,论证其合理性、必要性再变更,严格履行变更程序,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使变更控制在限额内,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5.形成跟踪制度
设计部门应形成跟踪制度,主动跟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直至工程财务决算。对发生“三超”的工程项目,设计部门应及时总结发生问题的主、次方面原因,区分对待。属于因设计阶段造成的,应针对其发生的原因,制定对应的规范、规定,保证同类型的问题在今后的工程中不再发生。同时,应加强与兄弟设计单位的横向联系,借鉴其优点与不足之处。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是基本建设的重要课题。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工程的估算、概算、预算,达到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控制造价。因此,控制造价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只要能够依据各项参考指标,严格执行规程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目标,就一定能使设计阶段的造价得到很好的控制,真正达到投资省、进度快、质量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振亚主编.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公路路线设计;环境保护
1路线设计的作用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1)路线设计的作用分析之所以要开展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路线的流畅性和美观性,同时也是为了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帮助驾驶人员能够充分掌握道路情况。公路路线设计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线形设计等。很多时候,人们认为进行公路路线设计只是对于几何线条进行设计即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路线设计是公路整体设计的重要基础,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进行路面设计,更能保障公路路基、隧道、路面等部分的建设水平。可以说,如果未能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路线设计,即便尽最大的可能从其他方面找补也仍然难以发挥优势性作用,甚至很多时候,如果需要后期对于路线设计进行调整,其他设计也都必须随之发生变动。值得注意的是,待公路竣工之后,如果再想依据实际的路线需求来调整路线则是极为困难的,为此必须做好路线设计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调整。(2)路线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其一,路线设计应当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可以利用生态环境、改造生态环境,但唯独不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此,在进行路线建设时,应当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充分满足公路建设实际需求的同时,确保路线情况与地形更为适宜,尽最大的可能性避免对于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和影响。除此之外,如果路线需要经过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位置,还应当避免对于水土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其二,路线设计应当与耕地环境相适应。我国地大物博,尽管现有的土地资源较多,但平均到每一个人身上却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保护耕地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此,在进行公路的路线设计时,应当尽可能的避免占用耕地,合理调整建设规模,避免对于土地造成分割。其三,路线设计应当与施工场地周边的环境相适应。在进行公路施工时,所处的环境往往较为恶劣,为此,应当充分立足于施工地点的地理条件和施工环境,调整好工程开展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际进行公路施工时,应当立足于整体情况,科学合理的调整路线设计,以便更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质量。
2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分析
(1)行车视距的设计驾驶人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当中,需要保持合理的行车视距,以便充分掌握路面情况。行车视距就是指驾驶人员能够更好地判断车辆驾驶情况的路面视线距离,合理调整行车数据,对于避免驾驶人员视线受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为此,在进行路线设计时,应当考虑到行车视距。(2)平面线形的设计在实际对于高等级公路工程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建设环境、地形环境和景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路的路线设计并非以平直为最佳,必要时也需要调整其曲线长度,才能有效避免路面设计存在线路形状不协调的问题。(3)纵面现行的设计有关调查显示,高等级公路当中,交通安全事故最为高发的路段,主要存在于纵坡段。也就是说,中面线形的设计很可能影响到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性。为此,应当在进行中边线型的设计时,构建起爬坡车道,有效避免上坡路段出现安全隐患问题。而在下坡路段,则应当设置相应的避险车道,避免出现车辆失控的问题。如果公路长期有大中型车辆通过,则应当尽可能的降低中坡的高度,必要时可以设置相应的指示路标,以对于驾驶人员起到提示性的作用。(4)横断面的设计相对于正面设计和平面设计而言,公路的横断面设计看似不会对于交通安全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但其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在具体进行横断面部分的设计时,应当严格遵照现有的安全行车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体路线的一致性。(5)多种断面的组合设计做好路面的线形设计,一方面可以对于驾驶人员的视觉带来影响,更能集中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当中的注意力,减少驾驶人员的疲劳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人带来平滑流畅的感觉,可以有效改善人们出行舒适度。为此,在适当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种断面结合的设计形式,以便更大程度上避免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和运输安全。
3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针对水资源的保护首先,应当时间对于水源地的保护。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工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都离不开水资源。为此,在进行高等级公路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重点强调对于水资源的保护。由于在不同的保护区内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要求有所不同,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坚决杜绝随意排放污染物、随意改变建设方向等问题的出现,对于一些用于养殖和灌溉的水源而言,可以采取绿化的方式实现对于水源的保护。其次,应当实现对于水系的保护。在许多地区,公路工程的线路设计往往还会影响自然水源的安全性,如果无法调整线路方向,可以适当的对于自然水系进行流向调整,在保障水流通畅的同时,降低水体污染的概率。(2)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在最初进行高等级公路工程的设计时,需要充分掌握周边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避免对于农田、农场、果园等造成影响,尽可能的将公路建设在稳定的地基之上,避免对于周边已利用的土地资源造成影响。必要时还可以建设相应的挡土墙,尽可能的节省土地的利用率,以免对于周边环境造成影响。(3)做好对于矿产资源的保护在对于公路进行规划设计时也及其容易对于周边的矿产资源造成影响,尽可能的避开矿产地带,以免对于矿区造成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已经停止利用的废弃矿井而言,如果再进行公路建设时需要经过此类区域,则需要对于矿井的分布范围进行了解,避免矿井对于公路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到矿产资源对于周边路基情况的影响,尽可能的采取有效的方式避免对于道路的路基造成干扰。
篇9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同塔多回;线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压电线路是电网的骨架,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地电网建设迅猛发展,电力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线路不断增多,走廊越来越紧张,线路通道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影响电网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提高线路走廊的输电能力进行研究。在电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优化设计、合理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路径优化选择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是整个线路设计工作中的关键,方案的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合理选择路径。在此基础上,对线路沿线地上、地下、在建、拟建的工程设施,尤其是采矿区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收集和调研。并应卫片选线技术,进行多方案路径比选。
路径应避开不良地质、水文及气象地段,提高工程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避让了危及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设施,减少了线路建设对地方规划及其它设施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最大程度地避让了采矿区,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条件。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次工程线路尽可能与已有及拟建电力线并行,减少交叉跨越,降低建设成本。做好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各项评价工作,对涉及外部条件的环境影响评价、压覆矿产评估、地质灾害评估、文物调查及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程前期工作都需得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许可批准后,工程才能实施。
2.2导地线选型
在设计中,对电线的材质、结构等必须慎重选取。线路的输送容量、传输性能、环境影响问题对输电线路的技术经济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要从导线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投资分析及施工等多个方面对各种导线截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特别在导线选型造价分析中按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小为原则分析比较,而不是只考虑基建初投资,这样可以全面考核各导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性,最后推荐出在技术和经济上最优的导线型号及截面。导线在线路建设投资中占的比例较大,110kV线路一般要占工程本体投资的12%左右,且它也影响到铁塔荷载的大小和铁塔高度、地线支架高度的选择,如果再考虑因导线方案变化而相应造成的杆塔工程量和基础工程量的变化,其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极其巨大。合理选择导线截面是安全运行和降低建设投资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按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小为原则选择导线结构,对降低输电线路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基础设计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约占整个工期一半时间,运输量约占整个工程的60%,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20%~35%。目前我国高压输电线路所采用的普通基础(不包括桩基础)均属于浅基础类型,分回填土和原状土两大类。分别按土重法和剪切法计算。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在受力上与其它建筑物基础有所不同,主要是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除了受下压力作用外,还要受大小基本相等的上拔力作用,同时还有水平力作用。而一般的建筑物结构的自重大,基础只受下压力,不出现上拔力。因此在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时都要既能满足上拔力又能满足下压力的要求。既要利用土的地耐力承受压力,又要利用土的重力抵抗拔力。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基础在全路径内分散,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基力学性质差异性极大,交通运输条件也是千差万别。在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时,要结合塔位地质情况、基础荷载特性、地基承载能力、基础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比较基础的技术经济性、环境保护和施工条件。
3、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相关问题
同塔多回路是提高线路走廊输送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主要适用于线路通道紧张时不同送电方向或者不同电压等级局部采用同一通道的情况。同塔多回路由于采用同塔并架,一旦出现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为了应对这种特殊的重要性,必须在工程设计的可靠性上重新考虑,适当提高设计标准。我国现行的设计标准经过多年的运用,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 同时也暴露了一些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可针对这些运行经验, 在同塔多回路设计中有区别地提高或保持相应设计标准,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其设计原则:
(1)导地线和金具安全系数
导地线安全系数不仅影响线体的运行安全,而且关系到耐张杆塔的荷载大小。对于同塔多回线路。由于荷载巨大,所以导地线的安全系数选取应更为合理,做到既能满足线路的安全运行,又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2)绝缘配置
线路的绝缘配合就是解决杆塔上和档距中各种可能的放电途径, 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考虑到多回线路的重要性和停电检修的困难,尽量减少维护工作量,延长绝缘子清扫周期,同塔多回路的泄漏比距可考虑提高一级进行设计。现行规程规定的相对地间隙和相间间隙是在理论研究和真型试验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的运行经验所修订,同塔多回路可参照执行。同塔多回路通常应用在通道紧张地区,悬垂串推荐采用V 型串布置。这样既可有效节约线路走廊。避免铁塔大风闪络现象,而且在相同绝缘子片数时V 型串工频耐污电压将比I 串提高20%以上。
(3)防雷特性
根据送电线路设计手册推荐,线路遭受雷击的次数为:N=rhT,h=hg-2f/3,式中,r为地面落雷密度;h为避雷线平均高度;T为年雷暴日数;hg为避雷线悬挂点高度,f为避雷线弧垂。公式表明,线路遭受雷击次数随着地线的平均高度增高而增多,例如500kV同塔四回路(导线双回垂直布置)导线的平均高度比双回路增加约30m,比单回路增加约50m,因而雷击次数为双回路的1.6~2.0倍,为单回路的3.1~3.5倍:其次是绕击,当地线保护角相同时,塔高增加20m,绕击率增大l倍;至于反击,同塔多回路塔高增加,铁塔的波阻和电感随之增大,雷击塔顶时,沿铁塔传播至接地装置所引起的反射波返回塔顶或上横担所需时间相对延长,电位升高值较大,因此反击引起的绝缘闪络跳闸率比单、双回路高。针对以上分析,提高同塔多回路的耐雷水平的主要方式有:
A、塔头布置时尽可能减少横担层数,降低塔高,减少雷击次数;
B、减小地线保护角,降低绕击率;
C、采取悬挂耦合地线、加装消雷器、降地接地电阻等综合防雷措施;
D、改变导线相序排列方式,避免同层横担出现同名相导线;
(4)铁塔和基础
同塔多回路由于铁塔的外部荷载及塔身风压与单回线路相比,将成倍增加,铁塔的自重、基础作用力均将大幅度增加。为保证可靠性要求,多回路铁塔和基础设计可参照大跨越工程的重要工程乘重要系数的做法,对多回路结构设计的安全系数适当加强。对500kV或220kV大截面导线的同塔多回路,为降低材料的体形系数和塔身风压,可考虑采用钢管桁架结构,对跨越塔等特殊型式也可采用高强度钢材。由于多回路塔的导地线很多,因此设计中可能很多结构材料受安装工况控制,在设计中如适当限制施工作业工序,采用合理的施工手段,甚至加大施工临时拉线的平衡张力,则可以有效降低塔重。同塔多回路的铁塔和基础设计还应该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塔型选择时,尽量采用结构传递清晰、简单的型式,以防止计算误差;基础选择则应该选择同类地区运行经验丰富及可靠性高的型式,在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应优先采用灌注桩基础。
(5) 同塔多回路的电磁环境
同塔多回路由于通常深入到人口密集地区,线路附近的房屋、通信等设施众多,因此要着重研究多回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和危险影响;对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干扰影响;可听噪声的影响;高压静电场的环境影响;接地装置的地电位升高影响。近年来由于光缆通信的发展,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影响已经逐步降低,并且采用良导体地线或加装耦合线的措施,通常能使沿线的通信线路的危险影响水平满足要求。
结论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稳定和向用户的可靠供电。因此,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在电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此项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既懂专业知识,又必须有现场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实践经验。作为输电线路设计工作者,必须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控制好线路结构的安排。
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以自己所在的地方院校铜仁学院为例,以理工科专业相关院系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 110 份,实际收回问卷 100 份,通过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后,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在选题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90%以上为实验室研究或纯理论研究,而涉及生产一线的选题极少;其二,大部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都是在最后一学年开题,有的甚至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因面临实习、就业等相关压力,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过低,只要求能顺利毕业即可,而忽略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要求;其三,有的教师对指导的学生实行“全放养式”管理,指导教师的指导计划不能更好指导学生撰写出有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二、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由于受学校的办学性质与理念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根据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关改革,应当更突出其应用性及实践性。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自身因素、教学条件因素、学校管理等几个因素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关键因素。(一)学生自身因素其一,相对于重点高校的准毕业生而言,地方高校的准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在大四阶段,很少有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上,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过程中,学生多数充当着被动的角色,只是跟着指导教师的步伐进行论文写作。为了应付交差,学生会用 1~2天的时间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来拼凑论文,因而会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下降。其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为本科办学历史并不悠久的新办本科院校,学生多半来自本省各地方,生源质量并不是很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功底比较薄弱,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论文的质量。(二)教学条件因素首先,相当一部分的地方院校是由专科升为本科的,在教学观念上没有完全从教学型转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综合类高校,多数地方院校还处于建设之中,学校在科研硬件条件上与其他综合院校相比条件较弱,几乎没有大型的科研设备,因条件的限制,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缺乏保障。其次,随着各地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在逐年不断增加,指导教师与准毕业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精力难以得到保障。(三)学校层管理因素其一,按照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将课程、毕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的写作等环节均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中没有考虑到各专业的见习、实习要求和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所有专业一体化,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时间与准就业时间相互冲突,这必然会影响最终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而指导教师出于对学生就业前途的考虑,往往在对待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上采取较宽松的态度,导致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多为应付态度。其二,为了提高准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地方高校通常会鼓励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对学生是否实验、是否进行实习没有过多的指导,教师也考虑到实验硬件条件的欠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往往采取宽松的态度。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差不多就行,久而久之,就给往后的准毕业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努力就能达到毕业的要求。
三、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除了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铜仁学院而言,应以“明德、致用”的办学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研究,培养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宗旨,这就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能仅停留于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甚至是纯理论研究上,更要延伸到生产一线,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一)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涉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以便给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时提供相关的帮助。其实,在进行大学生入学教育时,便可在入学教育过程中穿插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讲座,可从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给学生做一些培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实验操作过程中,改变常规模式下,大四才开始匆忙考虑选题方向的弊端,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其次,在平时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融入文献查找、实验方案准备、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学中也能得到一些锻炼,能为学生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勿让学生养成一种只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即可毕业,不求质量的认识,要改变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惯性认识。(二)完善校企合作,鼓励学生选题于生产实践,解决生产问题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过程,见习、实习便是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沃土,无论是选题,还是毕业论文(设计)实施都可以在生产实习中完成。院系应当完善校企合作制度,鼓励学生针对所实习、见习的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课题研究。院系也可以采用校企双方连同指导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相关的指导,企业方面的专家主要针对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毕业论文(设计)调研部分精心指导,院系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把关学生选题和毕业论文理论、写作规范及毕业答辩等相关工作。(三)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首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当严格把关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当要求毕业生制定好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相关计划,合理安排好相关实验地点和时间,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能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可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可检查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教师应当在整个环节中起到监督、辅导作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控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关教辅部门可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总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更应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构建符合社会、地方需求的新型毕业论文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架构学生的就业桥梁,更有助于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应用技能型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黄小兵,王海燕,周诗彪,等.地方高校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3,41(20):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