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8 09:0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合同;工程施工;管理
在项目的建设中,合同管理就是一个提纲挈领,所谓的“一纸合同”,作为施工方、设计方与业主之间建立起来的合同形式的契约关系,直接影响着工程好坏。因此,在项目建设中,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完备的合同管理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建立并健全项目中的合同管理责任制,且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加强相应的管理,是值得工程建设者们思考的问题。
1 合同管理实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合同是一种以契约方式确定签订合同双方在同一事件当中所需履行的义务与能在此过程中享有的权利的方式。因此,妥善的进行所签订合同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管理则是明确建设者与业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协议,是两者工作和经济的协调与约束关系的法律保障,是工程项目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的最高准则。在项目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如若出现任何的纠纷,都可以依照合同上的说明条款来处理。此项决策由行政方、施工方、监理方和承包方几个部门统一监督进行,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确保合同上拟定的条款得到确切的实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2 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如何快速的引导基础工程建设的发展,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摆在管理措施的正确性与实施手段上。以法律法规为依托,依据市场发展规律,使用经济促进措施来管理和调节市场的发展,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其中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合同管理。
项目建设合同主要拟定的是参与基础建设的各方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这是经过多方的商议讨论统一意见后才最终制定出来的,无论对于业主来说,还是对于项目建设方来说,这都是相对最为公平的法律依据。如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出现什么经济或者质量上的纠纷问题,均可按照合同上的规章来处理问题,因此一定争执与纠纷的发生,只要能够有一个法律效力文件的监督,反而能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督促项目稳步进行。而现今我国的基础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因法制观念淡薄引发的诚信危机。因此,非常有必要让项目参建各方明白进行高效的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从而系统的规范各参建主体的行为,促使他们按照已经约定好的合同条款,各司其职,才能快速处理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我国现在在国际竞争形势下,必须遵循国际规则办事,这就更应该将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纳为重点关注问题加以考虑。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及制度管理,才能在大环境下获得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
2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因为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作为管理核心,对项目质量、工程进度和施工进程中的各项投资起着总的控制和协调作用。在合同管理的保证之下,安全、质量和成本的控制都能够得以保证。当前的社会经济市场中,由于各方面的管理体系和保障体制都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因此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也难免会存在很多不太规范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合同变更及签订随意性大
建设人员对招投标过程重视度不够,多数只是按照过程要求走一走形式,主要目的只是为了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因此在合同上拟定的各项工程造价中多数为暂定价,这样就人为的给后期的价格调整留下了隐蔽的空间,产生合同造价闭合得不严谨的漏洞。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性,使得有些不诚信者有机可乘,找出漏洞扩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在后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管理制度的不严谨,没有相应的变更管理规定, 导致变更随意性增大。
并且,因为管理者缺乏相关的重视度,对项目建设中合同的归口管理、授权管理和分级管理制度的模糊分类,产生了“有据不依,有理不执”的现象,谁都可以签合同,且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些必要的评估审查步骤纯粹走个形式,根本就没有对合同管理过程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尤其在建设和监理部门,管理系统非常薄弱,他们将大部分的重心都摆在了工程预算和公关管理上,甚至都没有一个专门的能够进行项目合同管理的机构来进行工作。
2.2 合同条款拟定不严格
诚然,能够自觉自愿的遵守合同条款,执行自己的各项义务,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行事准则,因为合同的签订是基于平等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由于参建各方重视度不够,忽视了合同本身具有的严肃性,在合同签订时双方都没想过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纠纷,是需要拿合同解决问题的。因此在合同中所涉及的条款内容就比较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而且有些条款的拟定还模棱两可,单向性过差。导致合同的等价性发生扭曲,极有可能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因为自身经济利益的问题,参建的某一方就任意的违背了合同的条款内容,最终导致合同牵制力以外的各种纠纷的发生。
2.3 规范合同文本的缺乏
在任何情况下,一旦设计到经济上的问题,纠纷都是很容易产生的。而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的核心就是工程造价的问题。因为项目施工中隐藏的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工程价款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调整修改,导致施工合同的形式不同于其它价款合同形式。虽然已经有了工商总局和国家建设部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是示范性文本在经济合同部分的工程造价约定和调整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些工程项目为了回避业主的义务,在签订时不采用标准合同形式,而是多数采用自制的文本,避重就轻、含糊笼统,将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风险统统转嫁它方。到了真出现问题的时候,双方就常常会借口合同界面不清,职责和义务不明而相互推脱,导致不公平性的出现,最终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发展。
2.4 相关专业管理人才的缺失
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管理者具有相应的施工管理和造价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管理者熟知该类系统的法律知识。将这三者很好的融汇在一起来进行工程合同管理。但是目前的建设中,缺乏对管理人员的系统性培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管理技术含量都不太高,合同的签订和实施均处在一个较涣散阶段,纠纷一旦发生,必然会导致必要法律支持的缺失。
3合同管理策略
3.1 把好合同签订关
在签订合同以前,各方进行严格的筛查,对拟定的初稿进行分析,查看其等价性、完备性和合法性,确认招投标过程是否完全符合签订与实施的法定程序,参建各方是否都已经具备相应的承担资格,工程项目本身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合同上所制定的实施条件,以及所拟定的合同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3.2推行合同信息化管理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已经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而日益彰显出了。全方位推行合同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这主要是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合同管理工作中,建立网络构架,把参建各方的所有信息转变为数字模式进行存储和评估,以期找出最优的合同组织方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实施合同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of proj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contract, client and contractor is construction project must be abide by the legal documents, is both sides must perform technical economic fi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ract manage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problem
引言公路工程施工是建设项目在完成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标后进行公路产品生产的最后实施阶段,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公路施工合同无论对发包人和建设单位,还是对承包人和施工单位都是十分必要的。工程施工合同作为一种典型合同,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标的物特殊、履行周期长,条款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一、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建筑法》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应依法制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少承、发包双方,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不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工程项目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做逐条分析和认真订立。订立的合同很不规范,待工程实施起来,一旦涉及到经济利益,由于施工合同中缺少约束彼此行为的条款,甲乙双方各自为敌,最终导致工程经济纠纷的发生。 2.签订合同不严谨,条款不全 建设工程耗资巨大,涉及面广,个性差异和履约时间长,因此客观上要求合同条款细致严密,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实际工作中,甲乙双方由于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等现象经常发生。
3.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等价有偿原则 自觉执行合同条款,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其经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主从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承发包双方忽视合同的严肃性,违背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以各自的经济利益为中心,随意违背合同条款。例如:甲方认为承包单位应服从甲方;甲方随意将分项工程进行分包;对包工包料工程,甲方强行采购质次价高的材料及甲方不按工程进度支付进度款等。承包单位为了在施工中得到更高的利润,违反施工常规、偷工减料、采购材料以次充好。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1.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1)建立合同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的人才。(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全面合同管理理念。大力贯彻全面合同管理观念。(3)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人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分析文件,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对合同概况、主要精神、合同总目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树立全局观念,避免施工中的违法行为。(4)将合同事件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做出问题的说明完不成责任的影响和法律后果。(5)建立有效方便的文档系统,使合同的监督、跟踪和诊断工作正常进行,有利于及时正确地决策,而且在发生纠纷时能及时地提供有力的证据。(6)建立报告和行文制度,工程中合同有关各方的沟通都应以书面形式作为最终的依据并形成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各工程活动有根有据。(7)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的作用。 2.及时做好合同跟踪。(1)对合同文件和各种工程文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或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直接了解得到反应工程实施状况的信息。(2)分析工程实施状况与合同、合同分析文件等的差异和差异程度。如未完成合同责任、工期拖延、成本超支、质量不合要求等。(3)分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合同履行情况,提出分析报告。 3.根据合同分析结果,实施有效的合同监督。(1)现场中对各工程小组、项目小组或分包单位工作的监督,给它们以合同方面的帮助,如落实计划、提供工作保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同方面的解释。 (2)对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合同监督,协调与他们的关系,如督促他们完成合同职责,检查对方合同责任情况,追究其违约责任,进行合同索赔与反索赔,处理合同纠纷。(3)参与各种检查验收,并提出相应的报告。(4)对各种来往信件、请示、签字指令、会议纪要、索赔文件、合同变更文件等做合同方面的审查和控制,并记录在案,及时预防行为的法律后果,弥补自己工作中的漏洞,而且有利于寻找对方工作中的漏洞,及时提出索赔要求。(5)经常性地解释合同,对工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合同扩展分析。 (6)收集、整理、保存各种工程资料。 4.防范工程合同违约行为。(1)谨慎订立合同、减少瑕疵合同以减少违约的发生。(2)业主、承包商在合作中存在目标分歧的情形下,应借助各种制度安排来协调合作中的目标分歧以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包括工程监理制度,质量保修制,质量事故处罚制度等。(3)要让监理发挥良好作用,抑制承包商的风险。(4)加快信用制度建立,提高故意违约成本。(5)可重新定位工程合同主体的关系。 三、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措施从2004年4月1日开始国家已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新的计价模式给与了施工企业发挥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舞台同时也使其承担着一定的竞争风险。 1.清单计价模式下存在的风险
(1)清单有漏项的风险。
(2)清单项目的特征存在描述不完整或不准确的风险。
(3)综合单价的确定必须考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
由此可见企业若想降低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资潜在风险,必须分析在此种模式下施工合同履行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渗透于确定合同条款的过程之中,完善专用条款,增加合同的约束力。 2.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应对措施
(1) 大力推行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表述形式。FIDIC合同条款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一方面是由于FIDIC合同条款本身的严密和完善,同时它能给工程管理带来便利,可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不断完善,广大业主及施工企业将能提高对合同示范文本的认识,大力推广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的表述形式,它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合同管理的现状,减少合同中的矛盾与错误,提高合同履约率,进而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2) 严格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工程施工合同是双方为明确权利和义务以达到各自的经济目的而订立的协议文书,具有很强的法律依据,因此施工企业要严格合同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一定要熟悉合同法规和条款,吃透其精神。凡是涉及到验工计价时间、方式及工程款结算的违约条款,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必须填写清楚,切忌模棱两可,尽量避免和消除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隐患。
篇3
1成套设备的定义及特点
本文所述的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成套设备是指集土建、机械、设备,工艺管道,电气、自动控制、通讯等多专业的复杂系统工程。成套设备特点:技术复杂,涉及的部门及专业多,质量要求高,进度紧张,对于管理人员各方面素质要求高等。
2成套设备合同执行的理论体系
成套设备可被视为是在一个大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局部小工程,故对于成套设备的合同执行可引入现代项目管理技术与理论体系,基于成套设备的拥有技术复杂,涉及的部门及专业多,质量要求高,进度紧张,对于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点,而现代项目管理正好能够实现项目的多层面管理,尤其适用于责任大,关系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PMBOK)是由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ion,PMI)提出的。PMBOK总结了项目管理实践中成熟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也包括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新知识。PMBOK把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9个知识领域(集成、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每个知识领域包括数量不等的项目管理过程。
3我司成套设备合同执行现状
近年来,随着公司成套设备合同的数量的逐渐增多,传统的采购分包管理模式及管理体系已经不太能满足实际合同执行的需求,在具体项目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目前我司成套设备执行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合同执行人员在思想上没有完全接受或者说根本没有了解项目管理的要求。体现为,项目管理层对于同业主签的工程承包合同信息的传达不够或不及时,而由于业主合同的约束,承包方对于质量,进度,费用的严格要求只能被动接受,导致承包方执行层面人员往往主观上认为业主要求过于苛刻,执行这一类合同是一件既费力又费功的工作,十分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起基层执行人员工作主动性,提升企业竞争力。②合同管理中三大目标费用、质量、进度,往往更偏重费用、进度管理,对于质量管理重视不够。③沟通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重视,成套设备所涉及的专业、部门、人员过多且复杂,对于信息有效准确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薄弱环节,建立有约束力、高效的沟通管理机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项目管理问题。④复合型人才的缺乏。⑤忽视合同的风险管理。
4成套设备合同中项目管理体系应用
对于可视为局部小型EP工程的成套设备而言,其管理周期是整个合同的生命周期,管理对象主要是供货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行为及活动,供货商的行为活动是整个合同项目管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元素。管理目标主要是进度、质量、费用、风险等合同目标。
4.1合同进度管理
合同进度管理指对合同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秩序、工作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工作计划,并将计划付诸行动。在实施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若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有效弥补措施。合同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项目总进度目标的实现。合同进度计划应由采购商合同执行人员提出,由成套设备的供货商编制。合同执行人员此时需要担当“合同项目经理”角色,有效协调供货商根据项目进度要求,各分包商的设备制造进度,合情、合理编排出一份能够满足项目总进度需求,不违反合同约束,又得到分包商的普遍认同的进度计划。对于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包括技术、人为、资金、进出口外贸、运输等有充分的估计和合理的评价,从而实现对项目进度的准确预测和有效管理。
4.2合同费用管理
EPC项目中,采购合同的费用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往往能够得到公司各方的重视,尤其是合同金额大的成套设备。因绝大多采购合同均是总价合同,所以合同费用的控制主要在于签订合同之前的事前控制,且是一次性的,合同价与批准的预算价之间的差价即可视为利润。
4.2.1合同费用的事前控制
签订合同前,全面分析各参与竟标的供货商费用构成,确保供货范围,技术性能满足项目要求,且采购费用不超出事先确定的项目预算或不发生亏本现象。
4.2.2合同费用的事后控制
将最终合同执行结束后的实际费用同合同签订费用比对是否有偏差,找出偏差原因,总结经验,为下一次项目积累教训。
4.3合同质量管理
成套设备的质量是指成套设备供货商所生产交付的装置符合合同约束,具体体现在满足合同技术协议要求,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得到业主方的认可。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业主提供符合或者超过标准要求的优质设备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成套设备的质量控制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5个方面:①技术准备:详细设计,采购分包。②制造过程:单件质量,工序控制。③预装过程:装配质量,检验控制。④涂装包装:涂装质量,包装要求。⑤售后服务:现场指导安装,保修质量,客户回访。而影响质量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有以下构成:①人:合同管理者、供货商等。②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配件等。③设备:生产设备、检验设备、最终合同成品等。④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制造方案等。⑤制造环境:工厂环境、质保体系等。合同产品的质量伴随着整个成套设备的制造过程而形成,控制质量就是要严格控制形成质量的各个工作程序、各个工作阶段。其中,如果任何一个细微的质量环节控制不够严格,会造成后续制造工序制造困难,甚至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要控制好成套设备的最终质量,必须在合同前期投入相应资源和条件(事前控制);合同实施过程中对相应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事中控制),如文件图纸审查、性能测试见证、巡视、驻场监检;装置成型后出厂前的检验(事后控制)。推崇全过程系统的质量控制,其中事前和事中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4.4合同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顾名思义指对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过去采购合同执行中很少提及风险管理,但随着承接项目的多样化、管理体系的完善化,风险管理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及重视。采购分包合同的风险管理同样也得到了关注。对于一个成套装置的采购合同,其普遍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有质量风险、工期风险、费用超支风险、安全风险等。首先可运用层次分析法列举合同主要风险因素,同时分析评估各个因素的风险概率,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5结语
篇4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64-02
合同是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桥梁,是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根本保证。当前企业合同管理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审核内容不明、业务发展模糊等弊端。本文就企业合同管理职能作进一步辨析,目的是澄清认识、明确定位、细化管理,促进合同管理健康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一、合同管理职能的特殊性
合同管理简单说就是指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结合本企业实际,对本企业一系列可能产生法律后果的“合同行为”进行审查、控制、监督的过程。合同管理职能就是指企业从事合同管理的机构在合同运行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应发挥的作用。与企业其它管理职能相比,合同管理有自己的特殊性。
1.合同管理主体的特殊性。合同管理的主体是指企业内部按照职权分工做出合同管理行为的各有关部门。企业其它管理职能的主体通常只是一个部门。而合同管理主体是以合同管理部门为核心构建的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整体,通常不是一个部门。
2.合同管理客体的复杂性。合同管理的客体,也就是企业合同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即企业的“合同行为”。企业的合同行为是指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为了企业的利益,以企业的名义,依照职权实施的与合同关系相关的磋商缔约、实际履行、履行异动(变更、解除、转让等)、维权救济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所有的合同行为都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多个相关岗位、多个时间接点,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过程。企业其它管理职能行为相对简单,涉及到上述情况的行为相对较少。
3.合同管理行为与法律后果的紧密性。企业合同管理直接作用于合同行为。合同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合同行为其实质是民事法律行为,是企业为实现合同目的不断设立、变更、处分自己民事权益的过程,随时产生法律后果。企业其它管理职能通常只及于企业内部,不对外产生法律后果。
二、合同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
根据合同管理的内在逻辑,将合同管理职能进行归纳和划分,有助于合同管理的专业化运作。合同管理职能就是管理主体对合同行为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指导)、控制的过程。
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确定的目标对工作进行的规划和安排。合同管理的计划职能主要表现为制定合适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在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时要根据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法律环境和现在所处的合同管理发展阶段,确定企业合同管理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梳理合同管理业务,编制合同管理各个子项目的实施计划,安排相应的组织保障、资源保障,确保合同管理各子项目的顺利实施。合同管理制度要适度超前,体现对合同行为的引导。如果只是拘泥于现状则不利于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过度超前则会给合同管理带来太大的阻力,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和计划而对各种管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合同管理的组织职能主要表现为建立有效的授权管理体系,即给所有的合同行为设计组织结构、分配权力、明确责任、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等。有效的授权管理体系应当同时包括合同签订授权管理体系和合同履行授权管理体系。合同行为是不同合同业务部门发起的跨部门、分阶段实施的行为体系,组织协调难度较大。实际工作中要避免只注重合同签订授权体系的管理而忽视合同履行授权体系的管理;要授权给真正负责从事这项业务的相关人员,做到权责明确和权责相适应。企业的各级领导应当通过“合同管理”对合同行为进行指导与审核,少直接参与具体的“合同行为”。
3.领导(指导)职能。合同管理的领导(指导)职能主要是指对合同管理体系内相关成员的合同相关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过程,使合同管理体系内的相关个体或者群体能够自觉地为实现合同管理相关目标而努力。这个职能通常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纵向的领导职能,主要指合同管理主体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内部涉及合同事务的相关人员进行的指挥、激励、考核等管理行为。二是横向的指导职能,主要指合同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员对合同业务部门相关人员从事的合同行为进行的指导,即对合同磋商缔约、实际履行、履行异动(变更、解除、转让等)、维权救济等一系列行为(包括这些行为的准备阶段)所进行的指导。
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是指在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使人们的活动或行为与组织的要求或者期望出现偏差,管理者采取纠偏措施,使管理计划能按预定计划进行,或者适当调整管理计划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合同管理的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审查、检查和评价。
合同审查主要包括合同的主体审查、合法合规性审查、商业性审查和表述性审查四个方面。主体审查是合同审查的前提。主体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的民事主体、合同人、经营资质的符合性、信用审查与履行能力等问题。合法合规性审查内容主要是合同效力、合同内容、合同订立程序与流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与企业内部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商业性审查主要审查合同中约定的实现双方合同目的的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条款、解决争议的条款等是否清晰、明确、全面,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利于实现企业权益最大化。表述性审查可能不直接涉及法律问题,但表述不精准的合同条款可能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甚至有损企业利益。表述性审查应当做到使合同体例严谨、内容齐备、表达精准、版面美观等。
合同管理部门通过对合同行为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开展持续性的合同纠偏,促使合同管理水平循序渐近、螺旋式提升。
三、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
企业合同管理职能建设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应当注意以下要点:
1.合同管理要有正确的思维定位。合同管理的宗旨是为企业实现合同目的。在合同谈判和合同审查中要特别注意自己代表的是一方合同当事人,而不是处于“居中裁判”的地位。必须明白所代表的企业在合同谈判中所要追求的合同目的,在法律障碍与合同目的之间寻找平衡,要促成交易而不能破坏交易。不要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合同条款上的平等,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追求一个效益、效率、权益、风险和企业形象的最佳组合。
2.合同管理部门业务要向纵深发展。传统的合同管理部门仅仅满足于合法合规性审查、项目谈判和应对必要的诉讼等传统业务,法务人员缺乏对企业管理运营的兴趣,在企业职能部门中常常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我们要突破传统法律思维局限,不只是关注传统法律事务范围内的事情,更多地关注与企业紧密相关的其它边际法律事务。服务要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服务形式要多样化,积极介入制度合法合规性审查、流程设计、合同信息化管控、纪检监察事务法治化运作等新领域,以传统法律事务推动边际法律事务的开展,以边际法律事务带动传统法律事务的深化。
3.正确认识合同管理行为与合同行为的关系。合同行为主要由合同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完成,合同管理部门通常不是合同行为的直接参与者。合同管理职能的作用就是创造对合同行为相对的“体外监督”条件。与纪检监察部门的“体外监督”不同的是,合同管理更多地侧重于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即通过审查、盖章等方式对合同行为的运行过程发挥“控制职能”。所以合同管理部门要以“事前防范合同风险,事中控制合同风险”为工作重点,以“事后补救合同风险”为补充,扎实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篇5
关键词:合同管理;石油企业;重要性;问题;对策
一、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合同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提高双方企业的管理水平。合同管理对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合同履行与合同各方的经济利益以及法律责任有效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促使合同各方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合同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第二,合同管理有利于维护合同各方的正当权益,提高企业的积极效益。合同管理可以维护合同各方的正当权益,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帮助企业有效挽回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在同行中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正常运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第三,合同管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合同管理对市场主体、市场价格以及市场交易进行了规范和调整,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进行了明确,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经济的完善,符合市场国际化的需求与我国经济建设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二、当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较低,合同法律意识淡薄
第一,企业相关人员的合同意识较差,无法充分认识合同的重要性,无法准确把握合同管理的内涵以及合同与合同之间的关系。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以及终止等整个过程,合同与合同管理之间为相互依存关系,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当前合同管理过程中企业往往高度重视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而忽视了中期与后期管理工作,导致问题频发。第二,据了解,我国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对合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企业未能够正确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不能够依据《合同法》、《经济合同法》以及《技术合同法》等合同法律来订立和履行合同,擅自更改合同内容,违反了法律与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导致无效合同的出现。
2.合同签订不规范,责任规定不清晰
第一,据了解,当前许多企业还未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工作程序,部分业主急于开工,对合同签订不重视,不签书面合同,与承包商草签协议之后就开始工程建设,或合同签订文本不规范,出现合同主体不合格,约定不明确等问题,或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合同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合同管理效率低下。第二,当前合同管理中存在合同条款不完善,相关责任规定不清晰的问题。合同条款应对签订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定,以便对双方进行相应的约束。但是,在当前合同管理中,索赔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存在漏掉了违约处罚或处罚不明确、相关责任条款过于笼统、文字使用不严谨容易产生歧义等问题,导致违规事件发生时双方发生争议,难以确定责任主体,合同难以有效履行。
3.合同得不到有效履行,合同管理人员不足
第一,合同履行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合同管理中,许多企业往往过分重视合同签订工作而忽视了合同履行,应行使的权利没有形式,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应给予法律追究的事件没有进行处理,有力证据得不到重视,合同得不到有效履行。第二,合同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且较为复杂,对管理人员要求较高,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工程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法律法规,精通合同拟稿、修改、解释等合同业务。据了解,当前我国合同管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许多管理者的技术性较强但其合同意识与合同法律意识较低,综合素质较差,无法胜任合同管理工作。
三、加强合同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合同管理人才
第一,企业领导者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合同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合同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对企业经理部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合同管理相关培训与教育工作,加强对青年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合同意识与合同法律意识。第二,拥有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才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应当注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帮助其熟练掌握合同法律知识以及签约技巧,提高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合同法律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才,有效解决当前合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2.健全合同管理模式,加强监督管理
第一,企业应当注意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以我国当前颁布和执行的《合同法》为依据,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的归口管理以及合同考核检查等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合同的签订履行、纠纷处理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第二,企业并购合同、重大技术引进、独家协议以及涉及担保的合同是企业重大合同,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注意将其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征求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的意见,严格审查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有效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第三,企业应当注意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有效预防违约现象的发生。合同履行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法律顾问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监督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认真了解合同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合同履行的原因,防止违约出现。
3.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加强索赔管理
第一,企业应当注意做好合同分析作用,以合同内容为依据,以全面性和客观性为原则,实事求是地分析合同的风险、合同双方的责任以及合同双方权益的划分,透彻准确地分析合同,并将分析结果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确保合同双方的一致性。第二,正确把握合同管理的重点内容,明确工程变更处理、工程延期处理、费用索赔变更以及承包人违约处理等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对合同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检查和了解合同各方的执行情况,了解各种款项的支付情况,促进合同管理的规范化。第三,索赔管理是合同管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进行与企业的正常权益,相关单位应当注意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内容,对分工不明、字句含混的内容进行及时修改,尽可能地避免索赔的发生。一旦索赔事件发生,应实事求是,处理好索赔争议。
四、结语
我国当前合同管理中还存在企业领导者者思想意识较低,不重视合同管理工作,合同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签订不规范,责任规定不清晰以及合同得不到有效履行、合同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因此,企业应当注意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合同管理人才,健全合同管理模式,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加强索赔管理,促进我国合同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白学成.水利工程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分析[J].科技展望,2015年01期.
[2]柴亚寒,任鸿斌.工程建设中合同管理重要性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年18期.
[3]刘永杰.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年19期.
[4]李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施工企业管理,2005年06期.
[5]史维宇.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30期.
篇6
关键词:合同 风险管理 控制
一、 合同管理的一般流程
合同管理是企业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优化合同管理流程、降低合同管理风险、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合同管理一般经过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正式签署、分送相关部门、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纠纷处理、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环节构成。可以将合同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包括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订合同文本、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正式签署合同、将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终结管理阶段,包括合同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胜利油田在合同管理流程方面,除了遵循一般合同管理的模式外,还融入了自身独特的管理方式和原则,如进一步细化合同审批管理权限,严格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等。
二、 油田合同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原先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被逐步取代,胜利油田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企业市场经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胜利油田自1984年成立合同管理处以来,通过相关法律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探索,逐步建立起了整套的合同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目前,油田每年签订的合同已超过六万多份,总标的额超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正是在严格的合同管控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的约束与管理下才如此井井有序, 2013年油田正式启用中石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合同的准备、订立、履行、终结网上运行管理,加大了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近期,油田又在大力推行、规范项目招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合同全过程管理,确保合同管理的公开、公正、合法、合规。但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凸显了油田在某些方面的管理冲突,可能对合同管理形成一定的风险。
三、合同管理风险分析与识别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集中显现在履行阶段,但也隐含在整个合同管理流程中,尤其以合同准备阶段为甚,且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分析合同管理风险,可以从合同管理流程入手,也可以从导致合同风险的各种因素切入。
目前胜利油田在合同管理方面已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审批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因此个人认为合同签订流程方面的风险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防控,而合同管理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外部环境影响。此方面因素主要集中在外部施工区域,受地方政策、法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区域,相关业务(如钻前土方施工、运输服务等)无法按照油田合同管理制度选择拥有施工资质的队伍,造成合同签订不规范或合同签订滞后等,导致合同履行存在较大的风险。
2、内部管理体制影响。尤其是预算管理体系与内部审批机制影响。一是预算下达时间较晚,部分油田业务在预算下达前已开始施工,而无预算就无法签订合同,导致先施工后补签合同;二是部分业务内部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导致相关业务在应该开始施工前,审批还未下达,无法签订合同,使得合同履行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三、 认识与建议
1、在油田合同管理体系下,针对特殊情况划定范围,并制订相关特殊政策,合理解决准入及合同签订问题。例如,针对地方保护严重的项目可成立调研评估小组,客观评估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出具调研评估报告,如果确实满足项目施工要求,可凭此办理合同相关手续。
2、针对生产急需业务,在预算下达前应适当放宽签约依据的审核,可由具体施工单位出具证明作为签约依据文件,确保施工合同的及时签订。如果项目涉及油田内部审批,是否考虑审批时间前移或成立联合办公小组,加快审批进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合同管理 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管理目的
现代企业的经营多半是通过合同形式(包括商谈、签订和履行三阶段)来完成交易的,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法律风险防范是其主要价值目标。合同法律风险则是以权益实现或责任追究为核心的法律权利义务体系,包括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分担、归责要素和责任承担等三个技术层面,大体属于可预测和可控的范畴。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所有管理部门,通过强化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可以促使企业各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整体管理运行素质获得全面的提升。目前中国企业由于合同管理模式选取不当,普遍存在销售与财务、采购与品保、物流与业务等部门在管理目标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各自的合同管理职能受到严重限制,企业合同管理职能长期得不到有效发挥。目前全程合同管理理念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笔者依据这一现代管理理念,结合十多年来为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和理论思考,对目前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误区进行评析。
一、将合同管理定位于合同书的管理
不少企业认为合同管理就是对合同(纸质文书,即合同书)的管理,中心工作是按公司内部签约授权等级对商谈中的合同进行审查、会签和盖章,然后对已签合同进行备份、分类归档和保管。这种合同管理模式将合同管理的本质视为合同订立过程的流程管理,不能真正有效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和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目标,属于计划经济下借鉴行政管理模式的传统思路。从静态管理的角度,这种合同行政管理模式是将合同管理理解成单纯的合同文件管理,动态过程则表现为业务部门拟定合同样稿,法律部门(包括法务部门和顾问律师,下同)对合同的法律问题进行把关审核,最后由企业领导签字后交办公室盖章。这一管理模式忽略了合同交办审核的细节,包括当事人背景资料、前期谈判的焦点、合同履行的技术细节等问题。同时将合同管理工作全盘交公司法律部门处理,而法律部门仅负责其中合同法律条款的审核。事实上企业的法律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之中,包括从合同商谈(包括新客户开发)、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包括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支付货款)等各阶段都会存在相应的法律风险。目前中国企业面临最大的合同法律风险有两个,一是按时保质保量交付问题,二是应收账款回收问题。以应收账款为例,“表面上是财务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合同管理问题。如果仅仅用追讨欠款的事后处理方法来解决应收账款问题,企业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前清后欠,永远无法真正走出拖欠的困境。”我们只有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前移,强化事前的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事中的法律风险控制机制,对客户采用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和分类管理的合同管理模式,构建全程管理模式,才能有效解决企业间拖欠货款问题。
二、将合同管理视为专属公司法律部门的工作
很多企业认为合同管理是专属于公司法律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是配合法律部门的工作,甚至不少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法律部门,也没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我们认为这种合同管理模式是错误的,因为法律部门只是参与合同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公司的很多部门皆与合同管理密切相关。以合同审查环节为例,现行的合同审查机制基本上是业务部门将合同文本交法律部门进行形式审查,由于法律部门不了解合同背景资料,无法掌握合同缔约过程的细节,无法对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审核,进而无法对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为保证合同目的的顺利实现,“合同审查应当不仅仅就拟定的纸上条文进行风险审查,更需要对合同的整个商谈、磋商过程有所了解,追溯合同反映出的每个问题的渊源,并了解交易背景和自己一方的立场及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并会同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合同的效益性进行会审。而在合同履行阶段,传统模式是法律部门是不主动参与的,而事实上企业各管理部门是需要分工合作的,法律部门则应成为合同履行的协调者和监督者。例如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开票、对账、结账和财务数据分析等;业务部门(包括采购和销售)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客户开发、资信调查、合同商谈和签订合同,联系品保(包括采购和生产部门)部门安排生产,联系仓储部门交货,协助财务进行货款回收等;品保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打样,安排生产进度,监督产品品质,参与产品安装、调试和技术培训等;物流部门(包括报关、仓储和运输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安排发货(包括退换货),核对交接货清单,办理物流保险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各部门进行定期会商、不定期的走访交流、合同月报制度和重点领域采取的专项风险防范机制,企业法律部门可以掌控合同履行过程的动态情形,并对可能引发重大法律风险的环节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可以有效控制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所以我们说合同管理应是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而非仅仅是法律部门的工作。
三、重视合同签订环节,忽视合同履行环节
现在很多企业对合同的签订环节很重视,建立了合同审批办法和流程,但没有重视合同在履行(包括合同的变更、转让和解除等)环节的法律风险控制。我们认为合同签订的目的是实现合同价值,但合同签订后不会自动全面履行。现在不少企业没有建立合同履行法律风险控制机制,也没有必要的证据意识,导致对方违约时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法律风险,更不知道应如何妥善应对。譬如合同法规定发生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对方,但质量异议通知函的内容该怎么写,不少企业的业务员并没有清晰的概念。笔者的一件质量索赔案,因对方交付的货物有质量问题,业务人员曾用电话方式告知对方,后来又采取传真方式通知对方,但对方没有书面回复。在法庭上对方声称没收到质量异议通知。因为双方的合同约定:“若有质量异议,须在收到货物后十天内提出,否则视为验收合格。”最后因该企业没有证据证明提出了质量异议,结果直接导致案件败诉。其实我们只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合同履行环节的风险防范体系,即能有效化解法律风险。以质量索赔为例,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索赔流程,及时保全相关证据,才能有效地向违约方索赔损失。即企业在产品检验后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时,应在传真质量异议通知书时提示对方回传期限,如果对方没有回传就应立即书面邮寄,或直接书面邮寄,并保留邮寄凭证和邮寄材料,这样才不致出现因通知程序缺失导致败诉的情形产生。因此只有加强合同在履行环节的控制机制,才能真正做到对企业经营风险事前有识别,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救济,全程有预警。
四、重视事后诉讼救济,忽视建立诉讼前的法律风险预警机制
许多企业认为合同管理只是为了便于解决纠纷的制度设计,关注点在完善法律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并不关注事前的法律风险识别和评估,往往是处于纠纷之中却发现自己身陷法律风险之中,造成要么案件胜诉了却发现被告无偿债能力,要么案件败诉。其实预防诉讼的成本远比诉讼本身小,且效果明显。内中的道理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同出一辙。史载:“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战国时扁鹊行医在三兄弟中最出名的缘故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上认为医生是看病而不是预防的,平时不注重定期体检,对潜在的病灶采取预防和保健措施,而是等到疾病爆发了才想到聘请医生。病看好了是良医,看不好就是庸医。对律师来说也是一样,大家都习惯上认为律师是打官司的,而不是预防诉讼的。实际上我们知道决定案件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企业采取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否有效,其次才是律师法律业务能力的高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合同管理模式也处于类似的思维定势,我们认为完善的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应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证据预警、时效预警、质量预警和偿债预警。证据预警是指避免因证据缺失导致证据链条断开,造成无法充分举证或举证不能的情形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时效预警主要是指距最后一次付款接近两年、此后无书面催收记录也未达成书面还款协议时,法律部门应通过书面催收等手段中止或弥补时效的措施。质量预警是指在合同约定或法定检验期间内,或在质量保证期间内,对货物质量进行及时的检验,如发生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对方,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据的措施。偿债预警是指负债方逾期偿还货款,或遇负债方有改制、合并、分立、破产、隐匿财产等情形,可能影响到货款正常清偿时,法律部门应及时向企业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以保障企业债权的安全性。企业应建立动态的合同管理监督机制,对可能产生的对将来诉讼局面不利的法律风险及时采取预警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经营损失。
综上,我们认为不仅要关注合同签订的风险识别和完善诉讼救济机制,更要关注合同履行的风险控制和诉讼前的预警机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的专职法律机构,包括建立企业法务部门和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从机构上保障合同管理能得到常态化的执行和监督。其次是从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包括资信调查、合同会签、合同履行、纠纷处理等环节,并通过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律师专项法律服务、年度法律检查等方式来不断完善企业的法律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最后是对合同管理参与人员进行定期管理和法律培训,通过提高人员法律素质来促成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和效率。只有企业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救济和预警都处于有效的运行状态,做到机构、制度和人员三落实,形成完善的全程合同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防范法律风险的合同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宪生.全程合同管理模式.焦点房产网,http:,2012,3,13
篇8
关键词:合同管理;实践;探索;制度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营与贸易模式层出不穷,合同变成企业与个人,企业和企业之间经济合作的主要枢纽,它也成为企业管理内部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只有企业能够对经济合同进行科学的管理,才可以有效控制与规避经济活动过程中的风险,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经济活动中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已成为企业进行依法管理、经营的重要保障,其不仅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同时也防止企业陷入各类纠纷,它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国内企业发展不断进步,同时经济合同管理也不断加强,但是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中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它不仅阻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甚至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往年有代表性的经济合同管理案例和本人实际工作经验,国内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对经济合同当事人情况了解不详实。主要指对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资格、履行合同的能力、履行合同的信誉了解不彻底,即对经济合同当事人的资信情况没有进行充分了解。或者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现签订经济合同的主体无法人资格或不具备法人资格,或者不具备法人资格,但以独立法人的资格签订合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对经济合同文本内容审查不严格。一是对经济合同主要条款内容审核不严格;二是对经济合同签订目的有错误认识,未引起足够重视。为实现收益,抢工期,认为先开工,再签订合同,出现不签或事后补签合同的情况;三是对经济合同严密性、可行性及合法性审核不严格。
3.用章管理不规范,很多企业用章审批手续不规范,常以内部行政章替代合同专用章。例如,有些单位个别工作人员没有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对私自用印给予方便,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企业内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健全。工作流程不明确导致管理措施无法执行到位。如多个高层领导管理,内部审批权限不明确,导致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在实际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出现推卸责任。
5.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都处在相对封闭状态,各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其执行情况无后续跟踪记录。企业有的经济合同从签订到履行结束,企业其它管理部门并不了解。各管理部门衔接的不好,管理也十分凌乱,审计过程中缺少经济合同签订、履行的一些文档资料,最终只能到相关部门那里寻找合同和相关附件,很容易出现错误或漏缺,还缺乏总体控制。
三、如何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
为了保障企业经济往来,保障其经济利益不受侵犯,使企业长足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
首先要健全企业内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服务机构,同时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应该按照其自身的条件来设置法律机构或部门,安排专门的法律专业人员或者聘请法律顾问,同时与专业科室保持合作关系,在各项经济活动与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充分与其沟通咨询,从而避免出现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第二,加强经济合同基础知识的学习,定期进行培训。企业法律部门专业人员应及时关注法律法规新动态,充分了解与掌握最新的法律规定,同时企业还应该定期安排法律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及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为其提供有效和切实的法律意见。
第三,加强与规范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同时强化与实施监管制度。经济合同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基本的资料登记、搜集管理工作,切实对每个环节的档案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归档,同时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商洽信函资料及附件与合同文本一起进行统一保管,必要时进行扫描或者复印,如此一来在合同发生经济纠纷的时候,企业就能够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材料。同时企业还应该严格经济合同印章的审批使用流程和登记管理制度,严格遵循用章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查找用章登记信息表,避免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以及经济损失。此外,加强企业内部检查与考核制度,及时对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和总结。企业应不定期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环节的履约情况进行核查,上级主管部门重点检查经济合同签订与执行环节,发现有不依据条约履行的,应及时有效纠正,并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从而维护经济合同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经济合同是目前企业与企业间之间经济往来与合作的纽带,经济合同管理也成为了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系统的经济合同管理是目前企业达到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建立健全的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法律服务机构,明确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职责与工作,不断改进与优化经济合同管理步骤,提高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度,是保证当代企业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国新.论经济合同在外资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2012(23).
[2]张海波,陈凡,陈玉平.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医院管理论坛,2009(09).
篇9
1、完善合同的签订工作的管理
由于市场上的公司的资信参差不齐,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建设前应该注重对合同的签订方的资信进行一定的调查,这不仅可以节约建设的成本还可以给施工建设提供保证,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应该遵照我国关于建筑合同签订方面的规定标准,促使合同的签订符合相关的程序与法律规定,使合同能够有效化,当合同双方出现利益纠纷时可以根据合同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合同监督管理机构,在合同签订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的合同规范程序来对合同进行检验,防止合同中的内容含糊不清或者部分责任内容缺失的情况,加强对承包商的资格的检验,防止不合格的承包商进行相关的工程建设,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企业自身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对工程管理的合同签订的重视,尽量避免口头合同与无时间进行合同签订的情况的出现,确保合同签订的规范化与程序化。
2、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对合同变动进行一定的预防
合同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的任务核心及重要参考依据,在进行合同签订时应该注重加强对企业资料的管理,只有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才能够促使施工单位对合同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在对合同资料进行管理时应该注重资料管理的系统化与完整化,对于合同签订双方来往的行为都要进行一定的记录与归案,提升合同资料的完备性。相关的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合同规定的各项职责与义务,保证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能够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合同的履行。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可能会受到自然因素或者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合同内容的变动较大,由于合同内容的变化施工单位在施工计划上也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施工单位在对合同的管理是应该要优先对合同变化的情况做出一定的预测,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施工单位应对变化的能力与灵活性。在制定相关合同管理政策时还应该注重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国家的帮助下提升自身应对合同风险的能力与水平。
3、提升合同管理与管理人员的质量
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该注重合同管理的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对合同管理的灵活性与系统性,合同管理机构应该对相似工程项目的合同应该进行归类管理,做好必要的资料收集与记录。为保证合同管理的高效性,应该加强提升机构管理的整体水平与质量与管理机构工作的有效性,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提高管理机构建设的合理性与质量。在对相关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应该注重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首先,在对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拔上应该注重对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考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使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其次,在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时应该加强对人员的监督,提升管理人员工作的效率与水平。最后,为使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国家的需要在进行管理时应该注重对管理人员加强定期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与适应能力,促使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能够顺利高效进行。
二、总结
篇10
中铁集装箱兰州分公司铁路物流合同管理在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和契约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主要表现如下。(1)物流合同签订不够严谨。由于物流经营管理人员合同法律知识较为欠缺,在签订过程中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整,合同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合同的执行标准及衡量标准不够明晰,在合同标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出现歧义[2]。例如,2013年在与某企业签订铁路集装箱全程物流合同时,签订时间签署为当天,但事后发现签订时间晚于约定合同生效时间,导致双方在费用结算上产生误解。后虽经协商重新补签了合同,但给企业形象和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2)物流合同签约过程中存在乐观签约、“关系”签约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合作双方合作时间较长或是洽谈融洽,觉得合同履行成为定局,往往不太注意违约责任,或是草草签署合同;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有时会对暂不可行的合同条款采取先认同再协商的方式,对签约对象资信情况考察不细、法律关系模糊不清及风险评估缺失,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一旦产生经济纠纷时,将会非常被动[3]。例如,2012年与某企业签订物流服务协议,负责货物到铁路车站至入箱前的全部服务,包括申报运输计划、货物清点、办理托运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极端连续大雨天气,发生了大量费用用于清理货物污迹和货物苫盖。由于合同细节条款没有明确,致使这部分费用的经济纠纷长达1年。(3)物流合同违约责任追究意识淡薄。有时出于长期合作的考虑,对一些较小的对方违约的物流合同纠纷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使企业的一些合法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如在与一些个体企业合作时,对于出现的回款不及时等情况,多采取协商或垫资等方式解决,没有严格按照合同追究违约责任,致使在后期的合作中较为被动。(4)物流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由于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致使部分物流合同的前期论证、合同签订、合同审核等业务均由经营管理人员包揽,因而从内部风险控制方面来讲,不能够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分离。加之经营管理人员对物流合同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合同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相关专业培训不足,致使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合同知识、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从而在源头上无法做到物流合同的有效管理。
2加强铁路物流合同管理的对策
2.1完善物流合同会签制度
应根据铁路物流经营项目的合同金额、风险性、规模及重要程度等确定合同的重要等级,按等级确定合同会签审核流程。合同审核人员除了参与起草的经营管理人员外,还应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物流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综合部经理和聘用法律顾问等人员。合同管理部门对签约方的合法性、资信状况、合同标的真实性、履约能力、履行合同的商业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负责;物流业务部门对合同的可操作性、各环节成本、与合同有关的业务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负责;财务部门对合同的收、付条款负责,对票据、应收款、应付款额、资金准备、资金利用率及财务风险负责;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合法性、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结构是否完整负责[4]。通过从物流业务开发、现场作业环节、财务结算办理,以及合法合规审查等多层面的审核,将一些主要问题暴露在合同正式签订之前,再通过双方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谈判,使合同条款在精确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有效降低铁路企业自身风险。
2.2超前防范物流合同风险
针对铁路物流企业特点,应超前界定在谈判、签订合同时的风险,提升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1)加强客户的信用管理。签订合同前,应当认真准备有关资料,详细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对于资信情况不明朗和操作不规范的个体企业,应尽量规避。可以通过经济业务往来建立客户档案,逐步充实客户资料,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切实做好风险评估,控制物流经营风险,保证铁路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2)及时抓好物流合同的变更。针对铁路运价变化、企业主体变更等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或补充,确保物流合同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使用物流合同示范文本。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铁路方制定的固定格式物流合同范本,把多年积累的物流经验、技术要求和法律行规规范化,使合同条款尽量考虑到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到规避经营风险和维护铁路企业权益的目的。(4)聘请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合法性、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结构是否完整进行审核,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
2.3重视物流合同履行后续工作
物流合同的有效履行是企业取得收益和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1)注重实施阶段物流合同的交底。在合同签订后,分公司管理人员、项目部全体成员首先应熟悉合同的全部内容,明确合作过程中的风险、重点或关键性问题,以避免由于不了解或对合同理解不一致带来工作上的失误。(2)规范物流合同执行管理。合同生效以后,各部门应认真履行合同条款,及时兑现物流合同约定义务,跟踪物流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当发生物流合同违约和影响物流合同履行的不可抗力事件时,应当在国家法律、铁路法规或物流合同规定的框架内采取措施,妥善解决[5]。(3)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物流合同从签订到履行直至结束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充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的铁路物流合同管理应建立信息平台,以保证及时地进行交流,从而增强合作双方的相互理解,以保证物流合同的顺利实施[6]。(4)加强物流合同档案管理。物流合同经办人员办理完毕签订、变更、履行及解除的各项手续后,应将物流合同档案资料移交专职管理人员。除合同、变更、解约等书面协议外,在签约过程中谈判记录、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证明资料,以及双方签订或履行合同的往来电报、电传、信函、电话记录等书面材料和视听材料也一并移交,由合同管理人员统一建档立卷[7]。为提高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可以考虑采用专业的合同管理软件对铁路物流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
2.4加强物流人员培训
物流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合同管理的质量。一方面,应建立健全铁路物流合同管理组织体系,选用好物流合同审查和管理人员,明确其在物流合同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让物流合同有人管理,好管理,管理得好。另一方面,应加强铁路物流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现代物流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升其思想水平、法制观念和业务能力,从而保证物流合同的签订质量,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8]。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