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风险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4:1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雷击风险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雷击风险论文

篇1

[关键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信贷风险客户评级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

1.Zeta分析法是“贷与不贷”的贷前审查管理,而贷款风险分类是则是贷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掌握资产质量状况,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分门别类的采取相应的处置手段,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水平,为信贷风险的量化打下基础。

2.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3.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从而判断资本是否充足,为监管部门提供最低资本要求监管依据。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从还款的可能性出发。我国《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第三条规定:“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纪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信贷管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贷款风险程度与企业信用等级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即信用等级越高,贷款风险越小,分类等级越高。

客户评级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与还款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但就一笔贷款而言,影响本息归还的因素往往超过借款人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AAA、AA级企业中仍然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借款企业提供虚拟的报表和资料,使信用评级失准。二是一些评估机构对国有、股份制大中企业评级偏高、偏松。所以,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虽好,但还款能力不一定很强,因此,不能用客户的信用等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否则就会掩盖影响贷款归还的本质因素,最终影响贷款分类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贷款五级分类在信贷风险中的作用

1.促使商业银行加强对信贷资产的关注

由于五级分类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各类贷款的风险真实状况,为各行采取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风险化解措施提供了依据,一是通过五级分类揭示出贷款的风险程度,对尚未到期但风险度较高的贷款予以关注,发挥了风险预警作用;二是在加强对不良贷款管理的同时,还加强了正常贷款的管理,特别是对关注贷款加强了信贷监督。银行对关注以下贷款形态的客户必须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对于在期限内不能解除风险预警信号的,要根据预案实施贷款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退出,切实掌握风险客户有效退出的主动权。

2.促使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和稽核机制

一是对贷款的发放、管理和信贷资产的保全等分别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对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风险的控制与化解起到了良好作用。二是完善了贷款审批、发放与管理的授权授信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了贷款台账管理系统。四是制定了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和追究的相关制度;五是根据五级分类结果,改进授信工作,对于次级以上贷款客户进行重新评级、授信,并且把授信作为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的手段,而不是给予企业的优惠措施。

3.为不良贷款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真实的界定了资产质量,有利于银行根据不同风险类别的贷款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为银行及时发现不良贷款,采取有力措施收回资本以尽量减少损失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贷款五级分类还可以通过对行业和地区的不良贷款的考查,修订评级指标体系,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合理分配资源提供了依据。

四、对于贷款五级分类的几点建议

1.对贷款分类层次更进一步细化

完善的贷款分类体系应该对五级分类进一步细化,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商业银行应认真研究与分析发达国家现有较成熟的贷款细分标准和原则,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研制出更加合理与更具可操作性的贷款细分标准,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较为粗放的分类体系。同时,各行还应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损失计提比例的上下浮动幅度内合理确定细分后应提取的损失准备金,以便更加科学地测算贷款风险度,计算贷款的合理价格,进而判定本行的市场定位。

2.加强培训,提高分类者的综合素质,让分类者成为“专业的把关人和独立的判断者”。

五级分类制度是由专业人员在收集和分析借款人的经营、财务等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风险影响贷款偿还的程度做出估计,判定贷款的分类级别。要胜任这种重要而复杂的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经济、金融知识,需要了解借款人所属行业的专业运作规律及其动态行情,还需要积累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实务操作人员分类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化促进分类工作质量的提高。

3.强化贷后管理工作

各行要根据现有的客户情况,合理配置客户经理,并实行科学的量化考核,使客户经理在必要的压力下有较充足的时间对所分管的客户及其担保单位进行日常的、定期的走访与检查,及时地了解相关客户的经营状况及其它非财务因素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该变化实时地调整贷款形态,将分类结果的监测、调整与运用工作日常化,以避免季末短时间内集中分类所造成的形式化。

参考文献:

[1]潘文波.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实证研究报告.投资研究,2001,(1):22-26.

篇2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灾调查

中图分类号:TP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217-02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闪电定位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闪电定位数据已在雷电临近预报及雷电防护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雷电临近预报的应用上,闪电定位资料作为雷电临近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1],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也较多[2]-[3]。在雷电防护的应用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地闪密度、雷电流累积概率等参数均可从闪电定位数据中获得,而且多年的地闪数据能突出反映被评估对象所在地理位置的实际雷电活动规律,比经验公式计算更为准确;另外在雷灾调查与鉴定中,闪电定位数据是判断灾害是否为雷电引发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介绍了深圳市闪电定位系统的结构、探测原理、探测参量与指标等,总结了闪电定位数据在深圳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以期对雷电防护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闪电定位系统介绍及其数据说明

2.1 闪电定位系统介绍

深圳市闪电定位系统是由ADTD雷击探测仪、中心数据处理站、图形显示工作站、数据库与网络浏览服务器、通讯系统5个主要部分组成,能够实时、连续、高精度地提供雷电发生的时间、位置、极性、强度等雷电活动参数。系统采用联合雷电定位(IMPACT)原理,即测向定位是利用一对正交的磁场线圈,测定雷电所在的方位;时差定位是测定雷电信号到达各测站的时刻,并根据雷电信号到达各测站的时间差来计算确定产生雷电的位置。由5个探测站组成的雷电监测定位网,可以覆盖整个深圳市,该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探测参量与相关指标(见表1)。

2.2 数据存储结构

闪电定位的数据是实时采集并实时存入Oracle数据库的数据表中,该数据表包含了探测到的地闪的主要特征参数,如地闪时间、经度、纬度、电流强度和陡度、电荷、能量、定位方式及误差等。同时在入库的时候给每条记录都增加了一个地闪所发生区域的字段,构成了完整的空间数据表的数据结构形式。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2005-2012年共8年的闪电定位数据,利用数据库查询功能导出数据表中时间、经度、纬度、电流强度和陡度、定位方式6个字段。其中时间精确到秒,经纬度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电流强度和陡度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定位方式选择三站以上的定位数据。

3.2 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按闪电定位数据来绘制地闪密度图,雷击点临近地闪定位图、地闪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性等。运用ArcGIS软件的ArcMap组件,绘制地闪密度图、雷击点临近地闪定位图,并结合ArcToolbox中的空间分析模块所提供的Analysis Tools、Data Management Tools、Spatial Statistics Tools功能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其中Analysis Tools是用来把导出的深圳外切矩形数据与深圳边界求交集,从而得到深圳界内的地闪数据,Data Management Tools是用来进行空间投影即原始数据的地理坐标系转换成投影坐标系,Spatial Statistics Tools是把处理好的数据进行点密度分析,即可得到地闪密度。[4]

4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4.1 全市地闪密度图的绘制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风险值的计算需计算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年预计雷击次数与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直接相关。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规定,Ng=0.1×Td,Td为年平均雷暴日,Td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这样全市的Ng值是相同的,但根据实测数据分析结果,雷电分布差异很大[5]。

利用ArcGIS软件绘制了深圳市的年平均地闪密度分布图(见图1),图中色标由深蓝色到深红色,所表示的地闪密度依次升高。其地闪密度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于东部,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宝安区和市区的部分地区。

4.2 单个建筑物所在位置地闪密度取值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当确定建筑物地理信息后,在ArcMap的地闪密度图中可进行标注,所取实例为深圳西涌天文台(见图2),考虑到闪电定位存在的误差,提取标注点所在1km2单元格及周边8格单元格的地闪密度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地闪密度值(见表2)。

5 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

当雷击事故发生时,根据发生时间及地理信息,查询事故发生前后半小时,事故点附近1km、1.5km及3km内的的闪电定位数据。在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时应结合剩磁测量的结果和闪电定位的情况综合考虑,给出判定结论。[7]

2013年8月30日上午5时左右,深圳某学校雷云过境后,消防监控系统瘫痪。依据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分析,8月30日4:45-5:15该校3公里范围内共发生地闪7次(见图3)。其中距离学校最近的一次地闪发生在4:57,学校西偏北方向约455m,此次地闪为负地闪,地闪强度为-51.8kA,平均陡度为-13kA/μs。根据闪电定位和剩磁测量结果,鉴定为雷击建筑物附近产生闪电感应导致电子设备损坏。

6 小结与不足

采用闪电定位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雷电活动规律,并利用该规律在雷电防护中做了一些应用,小结如下:(1)闪电定位数据可以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符合建筑物所在地实际雷电活动规律的地闪密度值,为评估的定量计算提供数据基础。(2)闪电定位数据可以为雷灾调查提供灾害发生时的闪电分布情况,结合剩磁测量的结果判断灾害是否由雷电引起,并可找出可能引起雷灾的闪电位置及参数等。

由于目前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精度和准确度较低,导致采集到的闪电位置与实际发生的位置偏离很大,三站以下定位数据(不可信数据)占到全部数据的一半以上,并且探测得到的雷电流幅值与真实值也有误差。因此,更有效的将闪电定位数据应用到防雷减灾工作中,亟需提高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叶青,袁松,张义军,蔡辉,丁卫东,郝莹,边富昌.利用闪电定位和雷达资料进行雷电临近预报方法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1(06).

[2]罗林艳,祝燕德,王智刚,郭在华,罗宇.基于大气电场与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05).

[3]吴健,芬,曾智聪.利用地面电场仪与闪电定位资料进行短时雷电预警的方法[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01)

[4]盛梅,冯志伟.基于ArcGIS空间分析的闪电密度图绘制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8).

[5]潘燕莲,叶化军,卢其锋.闪电定位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9(02).

篇3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电子科学技术;雷电防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52-01

雷电具有发生频率高,重复性和危害性等特点,根据雷电危害的途径划分,可以将雷电危害分为三类――直接雷危害、雷电静电感应危害和雷电电磁感应危害。在人类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前,雷电对我们生活的主要危害是直接雷危害,主要针对人和物进行雷击。电子科技得到普及后,由于我们的生活生产越来越多的与计算机电子电气设备相互联系,雷电对我们的危害就由原先的直接危害进入到雷电静电感应危害和雷电电磁感应危害。

雷电防护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内蒙古兴安盟地处东北部,西北部倚靠兴安岭,由于兴安岭的分支都延绵向东南方向,所以兴安盟地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因此造就了兴安盟气候变化多样的局面,根据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局多年来对该地区雷电的发生的统计资料来看,兴安盟年平均雷电日数二十九天左右,全年发生雷电现象无规律,但是可知夏季是兴安盟雷电多季,特别在中午之后到下午傍晚期间。根据我国对年平均雷暴日的划分等级来看,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属于中雷区。

雷电防护技术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计算机系统雷电防护遵循的原则与其他安全原则相同,都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唯一方向。其次,针对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的各方面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地理晴况、土壤水文条件、气象环境、雷电活动情况和规律以及雷击事故的原因和后期的解决办法等,在上述条件都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制定相符合的雷电防护措施。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分析

根据对雷电危害的防护途径划分,可以将防护雷电分为三个部分:直接雷的防护、感应雷的防护以及线路来波的防护。

(1)、直接雷的防护

雷电不通过其他物体而直接击打在设置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筑物上被看做是直接雷,针对直接雷击的主要防护措施就是采取在建筑物等上面安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通都是在建筑物最顶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等,避雷针或避雷线都有多条进引导,根据原则应该布置四根以上的引下线进行引导,在两条相邻的线之间最大相隔距离应小于等于十二米,称为对称布置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分离相间布置的引下线,使其相隔较远,进而可以均衡电位。在对避雷设施的要求上是保证用镀锌扁钢与建筑物顶端的避雷针和避雷带下端接地连接,这样可以在最大的安全范围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设备进行保护,针对不同的雷击途径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要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以期取得最好的雷电防护效果。

(2)、感应雷的防护

所谓感应雷即是我们常说的二次雷击,二次雷击又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在雷电产生的时候,由于雷电电流变化极大,又有电流产生,因而会产生强大的交变流电磁场,金属又是电流的良好导体,这样一来周围的金属物件都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会向周围的物体进行放电。此时如果雷击导线连接,并被感应电流感应到,就会对计算机的通信连接设备产生极大的破坏。

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感应雷电防护中,应该始终注意使建筑物内个楼层间进行分层屏蔽感应电流。对避雷设备要注意对其线路终端的设施进行架空,在供电变压器两侧都要进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安装,主要是安装在高低压两侧。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电源设备设施的所有接地线,都要分别和电缆沟的铜排进行相连接,这样就能够形成环形接地母线连接。

对计算机系统的雷电电磁干扰防护措施中,对屏蔽网的设计应该着重注意对计算机系统的中心机房装设,可以对电磁干扰进行评比的屏蔽网,此屏蔽网要特别根据抗电磁干扰的要求进行设计。盒状的金属壳体,以及包围在金属壳体的导线,以及连续的金属网等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屏蔽设计。对屏蔽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注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心机房的屏蔽,如果机房的计算机设备对屏蔽的要求较高,那么就要针对这种情况在机房周围安装金属屏蔽网。第二,对设备的信号线的屏蔽,以及包括电源线注意防电磁干扰。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信号线不论是在建筑物室外还是室内,都必须进行屏蔽设计。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采取屏蔽电磁干扰和对地进行接地的两项技术措施,都能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这也是在最大范围内降低了最小的破坏程度。

(3)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中的线路来波防护

线路来波防护主要是针对雷电通过架空的线路或者其他金属管道产生雷电波并由架空线路或者金属管道作为媒介直接导人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枢机房内的危害进行防护,即保证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切身安全。根据我国国内雷击事件的统计和分析,在所发生的雷击事故中,雷电波侵入造成的破坏事故所占比例为一半以上。因此,要减少或杜绝此类雷击事故发生,就要主要两点:第一是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中枢机房装置避雷设备,从而达到控制电压幅值波动较大的目的;第二,对进线端进行保护设计,这样可以在雷电进入中枢设备的源头进行控制,减少雷电波发生。

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等对计算机系信鼠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强烈,为了保护我们的利益,就要保证这些系统的安全运行。雷电是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广泛,且破坏力度最大的灾害之一,它的产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电磁干扰现象,这就会给我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那么如何降低影响也是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龚细明,苗健,段和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初探[J].江西气象科技,2005,(08)

[2]宋佰春,李斌,袁安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初探[J].计算机应用于软件,2008,(10)

[5]刘佼;徐彬彬;孙大雨;川气东送扬子站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综述[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篇4

关键词:雷灾调查;防护措施;竣工验收

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物雷击频次是由建筑物高度、规模及所处环境决定的,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遭雷击的概率要大得多,并增加了侧击雷风险,而一旦遭受雷击损失也会比较严重。我市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地带,雷暴频率高、强度大,极易发生雷击事故,属雷电多发区。

一、雷灾事故现场调查

2010年8月9日凌晨5时,邯郸市亚太清水苑11号楼遭遇雷击,。楼顶的西北角处有三处被雷击出的豁口。其中,一个豁口比较大,有篮球直径大小,另两个豁口直径大约碗口大小。除建筑物一角遭到损坏外,部分居民家的电脑、电视及楼内有线电视设备被“雷倒”,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邯郸市历史数据显示,邯郸市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雷暴,主要是出现在夏季6~8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4.3%;其次为春季占16.4%(主要出现在5月份);秋季占9.3%;冬季仅占0.008%。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近百起,死亡16人,伤30余人,另有大量信息、通讯系统和微电子设备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万元,亚太清水苑11号楼遭遇雷击后,防雷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前往调查,认为该楼建设时间比较长,避雷设施又埋设在楼体内,楼顶屋面女儿墙顶敷设有接闪(避雷)带,利用建筑结构柱内角上四根主筋为引下线,其空调板和阳台突出建筑外墙立面上。按三类防雷建筑设置直击雷防护装置,没有在外墙外表面四周设置水平接闪带(或未专门要求横向圈梁主钢筋与引下线有可靠绑扎或焊接连接),未对空调板和阳台围栏等采取任何防侧击雷措施,金属管线未设置防闪电电涌、入侵和等电位措施。

二、住宅楼侧击雷的防护措施

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充分利用建筑物中的已有结构。GB 50057-2010 规范规定:高于滚球半径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20% 并超过 60 m 的部位应防侧击,对所有突出外墙的物体,如阳台、平台、金属物均应设置水平接闪带保护,水平接闪带与引下线可靠连接。对于防侧击雷,在 JGJ 16-2008 第 11.3.4 条和 11.4.4 条中也做出了类似要求。

(一)已建住宅楼

对已建住宅楼应全面检测滚球半径以上高度的阳台、空调、门窗等金属物体是否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如果没有设置应采取如下措施:

对空调、壁挂太阳能没有预留接地端子,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可从住户外墙构造柱或圈梁敲出主筋,焊接一截 φ10 圆钢引出在空调室外机、壁挂太阳能附近,再焊接一个连接端子;也可从屋顶避雷带引出4×25mm镀锌扁钢,采用搭接焊连接将其沿外墙壁垂直敷设至地面处,下端与楼房接地装置连接或预留接地端子连接,其间用膨胀管每隔1―2 m紧贴固定在外墙面上,在每个空调附近的镀锌扁钢上开孔,以便与空调安装架及空调机壳相连,用以防护侧击雷袭击。对滚球半径以上的阳台金属栏杆或围栏内的钢筋也应就近与外墙构造柱或圈梁主筋连接。

如此做法会增加费用,且人工敷设的附加接地或引下线会破坏了建筑物原有的美观并产生锈蚀,同时后期高空作业危险性大。因此,在住宅楼的建设阶段,就应做好防雷设计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护住户生命财产安全。

(二)新建住宅楼

GB 50057-2010 规范要求:按建筑物的防雷分类,高于滚球半径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20%并超过高于滚球半径的部位和超出屋顶接闪(避雷)带垂线的突出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等)应防侧击;在这部位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设置水平接闪器;可利用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和建筑物金属框架当作引下线或接闪器。JGJ 16-2008 规范要求:结构圈梁中的钢筋也连成闭合回路,并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应将 45 m ( 或 60 m ) 及以上部分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当建、构筑物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具有贯通性连接(绑扎或焊接)时,竖、横向钢筋可作为引下线、均压环。因此阳台、室外空调机等的防侧击雷设计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在空调板或拟安装空调处附近预埋接地端子或阳台内钢筋应就近与防雷装置相连。

验收时要逐个对室内电源插座PE线连接进行检测,是否接地连接良好。

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更容易受到雷击危害,为避免或减少遭受侧击雷的危害,其暴露在空间的突出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空调,太阳能等),应做好与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现在的一般做法是从建筑主体第 10 层开始隔层设置均压坏,阳台栏杆,金属门窗等就近与均压环连接或通过预埋接地金属件连接。并在确定好的空调安装位置处设计一个悬挑空调板,在空调板附近预埋接地端子,便于与空调机壳相连。安装有壁挂太阳能热水器的,也应就近与均压坏或防雷引下线主筋连接,或通过预埋接地金属件连接。

遇雷雨天最好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打带有金属尖的雨伞。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室内也需防雷:雷电天气应关闭好门窗,不要站在阳台上;远离金属门窗;不要靠近、触摸金属管线;不要使用家用电器,最好拔掉所有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三)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设计存在防雷缺陷,遗留雷击隐患。建设图纸应按要求报送当地气象部门防雷设计审核把关,建成后并申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以确保建设工程符合国家防雷规范要求,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经计算该建筑年预计雷击次数为 0.135次/a ,依照 GB 50057-94 (2000 年版)应该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滚球半径高度以上应设置均压环,外墙门窗、物体就近与均压环连接。

三、结束语

滚球半径以下也可能遭到侧击雷危害;一次雷电闪击接闪点不止一个,与地物向上迎接先导有关,也比较多见。因此,住宅楼侧击雷安全应当重视,空调、壁挂太阳能等突出物体应预留接地端子,阳台结构钢筋应与楼体结构主筋连接,使住宅楼侧击雷防护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篇5

关键词:状态检修、输电线路状态模式、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输电线路实行状态检修是电网迅速发展的需要,是电力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是新技术、新装置应用及发展的必然。状态检修可以避免目前定期检修中的一些盲目性,实现减员增效,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状态检修流程图

状态检修的基本流程包括:设备信息的收集、设备状态的评价、风险评估、检修策略、检修实施及绩效评估七个主要环节。

图1 状态检修流程图

二、初期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对输电线路的在线和离线监测技术、设备,维护检修手段,管理方法要求较高,运行资料的掌握要求很细。早期资金投入较大,且有关规程还要作相应的修订。等等这些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即线路状态检修在我公司尚未具备全面开展的条件。虽要积极,也要稳妥,不能以牺牲设备故障率为代价,来赚取经验的积累。建议初期2-3年以围绕收集运行资料,开展系统研究,积累经验,人员培训、设备、技术准备为主。各单位暂且先选3至4条线路,根据所具备和短期能创造的条件,作部分项目试点。待取得经验,各方面条件较成熟后,再逐步推开。

1、、选线:必须是完好设备。三类设备及投运不到一年的新线路不宜选取;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便于取得经验后推广的线路。尽可能选交通便利,便于就近监测的线路;选择故障跳闸后,对系统运行方式影响不大的线路;选择绝缘爬距满足该区域污秽等级要求,且绝缘子年劣化率

2、、盐密观测点的布置及检测:盐密观测点的布置首先考虑可能出现最大盐密的点,即线路附近有较大污染源的点优先考虑。曾发生污闪的点酌情考虑,一般地区据运行经验按5-15公里布置。盐密观测点为连续3基直路杆塔上的三相XP―70(或X―4.5)型绝缘子。为摸清积污速率,盐密检测全年分为三次,每次选取一串绝缘子。即一年检测1基直路杆塔上的三相绝缘子,如当年未清扫,第2年再在第2基直路杆塔上检测,依次类推。时间在9月至来年3月之间,达到及接近盐密控制值时即清扫。

3、绝缘子检测:方法包括在线和离线检测。内容包括分布电压和绝缘电阻(零值)检测。检测周期根据绝缘子劣化率确定。连续4年为2-3‰的每2年一次,连续4年在2‰以内的每4年一次,最多不超过5年。积极探索在线遥测新方法和合成绝缘子的监测方法。

4、、雷电监测:依据雷电定位系统,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数据。掌握地区落雷密度、雷电日、雷电小时、雷电流幅值等参数。认真调查分析雷击故障现象,正确判断直击、反击和绕击类型,了解故障点地形、风向等特点。

5、导地线和金具监测:包括导地线、连接金具、接续金具的红外线测温;导地线、连接金具、接续金具、间隔棒探伤。

6、杆塔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杆塔倾斜度、挠曲度、砼杆裂纹、铁件腐蚀、杆塔和拉盘基础位移值、基础冲刷情况等。

7、跨越物监测:所有被跨越物都要有地点、位置、与电力和通讯线的交叉角、距离,测量时温度等记录。根据巡视反映的情况,及时补测更正。

8、接地装置监测:接地电阻测量仍按原规定执行。荆州供区的地下水位较低,腐蚀情况严重,由于土壤电阻率较低,接地电阻值的大小并不能直接反映接地装置的完好情况。所以运行达5年以上的线路,宜抽取最易腐蚀点2-3基,发现问题增加开挖检查基数。

9、各类树种的季节性生长规律分析:通道内未砍伐树木,应有树种、数量、对导线距离记录。分析季节性生长规律,确定砍伐时间。开展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将有许多监测工作要做。我们要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积极应用高新科技成果,不断完善监测手段。

传统的输电线路检修计划的拟订,是以整条线路为单元,按照周期性来考虑的。而状态检修是以输电线路划分的若干状态段为单元。针对不同的状态段,确定不同的维护检修模式和监测方法。根据省电力公司要求,参照兄弟单位经验,结合以上线路运行情况分析,确定以下原则性分类。实际操作时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运行经验,予以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四、输电线路状态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将状态检修改为状态段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状态,确定不同检修模式和测试方法。

1、建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由测试班和技术人员管理,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1)对瓷绝缘子泄漏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对按状态分类的输电线路设备区域实行24h监控,达到报警值时通过无线电传输到基地,即可派人到现场带电测试,确定检修模式,实施状态检修。此项工作也可扩展到温度、湿度、覆冰、降尘等其它方面。

(2)投入线路故障定位装置,快速测定跳闸类别和故障点大致区间。

(3)投入雷电卫星定位系统,以快速测定雷击线路方位。

(4)重视带电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器具的开发、应用,对大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大规模带电作业,以满足其安全运行。

2、建立通讯保障系统

通讯是线路运行维护的中枢神经,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满足工作需要。

(1)工区应配备基地电台、有线电话、录音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打印机等,始终保持工区与现场的通讯畅通。

(2)建立远距离无线台网。

(3)班长及以上人员配备移动电话,工作负责人及驾驶员配备传呼机。

(4)有条件时应建立班组有线电话和职工住宅电话。

(5)工作现场实现通讯头盔近距离通话。

3、建立快速应急抢修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经过专业技能培训、训练有素的带电作业、停电检修和特殊工种人员组成,必须具备快速反应的各种抢修方案,熟练使用各种先进的工器具,精通各种作业方法。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因此,需要做如下工作:

(1)建立生产抢修备品备件库;

(2)建立抢修专用大型工器具库,实现工器具机械化、轻便化、带电化、电子化;

(3)设计、制造工区现场移动加工车,使之具备发电、照明、焊接、切割、钻孔等功能。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广电网络 有线通 安全策略 信息加密

中途分类号:TP30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作为一个信息与技术均密集型的行业来说,广电网络企业所采用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不仅要提高内部自动化办公的效率,更要保证使用有线通宽带的用户通讯时有舒适畅通的体验,其通常有线通、数据专线网络、办公网络三个部分。为了使系统正常运作,并且可以保证其稳定性,所以多种高性能设备和先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广电的应用系统较为复杂,需要满足比较严格的条件,比如数据、图像、视频等传输要求

1 广电网络安全需及隐患

“有线通”业务是广电网络公司为用户提供的基于双向有线网络的宽带接入服务,利用遍布本市有线电视双向网络,通过EOC、EPON和 CMTS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目前“有线通”用户超过5000户,另外还包括本市银行、医保等数据专线业务,因此要加大对信息资源的保护力度,控制管理服务资源予。

1.1 广电网络安全需求

消除信息网络内部各类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可用性和不被非法泄露盗用的安全隐患,使其在存储、获取、传递以及处理过程中处于安全状态。为了使区域网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不被非法泄露盗用,使网络外部的攻击无效,加强对内部用户访问资源的控制,各类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传递必须能够应对各种层次的管理要求

1.2 广电企业网络安全隐患

现如今广电企业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1)其它网络的攻击INTERNET上黑客、恶意用户等会利用广电企业在INTERNET上接入网络系统的这一特点来攻击网络,如企图进入网络系统、实现对敏感信息的窃取、系统数据的破坏、恶意代码的设置、来严重降低或瘫痪系统服务。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不能忽视,所以相应的安全措施要适时采取,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2)管理及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知识现如今信息的应用和安全技术与网络的技术发展不成正比,前者相对滞后,用户在引入和采用安全设备和系统时,没有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培训和学习,没有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技术的认识,这就会导致安全设备/系统发挥不了正确的作用,最终成为摆设。(3)雷击当地为雷电灾难多发的沿海沿江地区。一旦遭受到雷电袭击,连锁反应就会产生,整个网络就会瘫痪,设备也会收到损害,后果十分严重,这是因为很多的网络设备、终端、线路等都会牵扯到网络系统中,它们的传输方式都是通过通信电缆传输完成的,所以受到雷击的概率特别大。为了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就必须对整个网络系统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2 广电网络企业网络安全策略

2.1 访问控制策略

为了防止非法访问,使用户身份鉴别和对重要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起作用,此时,最关键的是实施访问控制。为了能够使网络安全得到保证,玩不可缺的是防火墙。防火墙会进行限制网络流,合法网络流得到许可,并将非法网络流截止,在根据网络流的来源和访问目标的安全性作出判断后。可以提供在网络边界处的安全策略,对有效的简化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使管理成本缩小,并将潜藏的风险降低,是防火墙最大的存在意义。

2.2 加密信息策略

信息加密在实现对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加强对信息的控制的保护,网上的数据传输的保证,是必不可缺的。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可以通过链路加密得到保证;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可以通过节点加密得到保护;端与端加密能够保护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因此,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点加密三种方法是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颇为有效的技术中的一个。通过网络加密,可以禁止非授权用户搭线偷听和入网,并且让恶意软件也没有可乘之机。

2.3 内外网互联安全策略

在网络的边界必须用安全设备进行分离,通过防火墙的路由及NAT功能,广电的信息网络对医保、银行专网的访问就得以实现。这是因为广电的银行、医保专网和内部网络的安全级别以及安全防护的要求不同,其作为核心网络是属于两个截然不同单位的。并且这样可以通过在防火墙配置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其他未经授权的用户不得相互访问,访问医保专网和广电信息网络的权利只有授权用户及IP地址。

3 数据备份策略

3.1 数据容灾备份设计

“本地备份”和“异地灾备”是寻常的备份方式。如果备份设备与要操作的数据、系统支撑设备的数据交换方式通常是光纤高速通路的,且两者的距离非常小,那么使用本地备份的方式。异地灾备与本地备份恰好相背,备份中心建立在离源数据、系统存放地的距离相当远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一些不能避免的事件发生时,数据或系统受到影响,而不会将破损灾备中心。

3.2 容灾恢复建议方案设计

在广电系统业务平常运作中,为了能够在出现问题故障时及时将至关重要的数据恢复,操作并备份关键数据和数据库是关键组成成份。当出现非常大的数据量或发生突发性灾难时,备份磁带却不能发挥实际作用,不能及时的将数据恢复出来,这是因为数据通常采用磁带离线备份。所以若想要编定一套完整的灾难备份方案,那么软件,特别对相关的备份,存储设备,服务器以及灾难恢复的解决是一个都不能缺少的。 应该含有主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主数据中心是相对比较可靠的解决方案,主数据中心与备份数据中心的连接方式是通过光纤或电信网实现的。主中心系统配置主机的存储磁盘阵列中存储着数据,由于是由两台或多台服务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器组成的,所以它有很高的可靠性。有相同结构的磁盘阵列存储在异地备份中心,同样也有一台或多台备份服务器。可以在主数据中心通过配置磁带备份服务器这一途径,完成备份软件和磁带库的安装。在存储阵列和磁带库上直接将备份服务器连接上,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日常数据的磁带备份的控制。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10kV配网;故障停电;原因;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5.42.170

配网是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乎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随着人们用电需求量的增加,配网故障问题日渐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0kV配网承担着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电,虽然配网规模不断扩大,但处于复杂的运行环境中,配网的各项指标就会相应地有所提高。面对10kV配网故障停电问题已经给人们带着来诸多的不便,且形成了社会性问题,电力企业就需要在电力系统改造的过程中,对于10kV配网故障停电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配网正常供电。

110kV配网故障停电的主要原因

1.110kV配网持续低压运行而导致故障停电

配网处于低压运行状态出现偏相而导致三相负荷难以均衡分配,最终致使配网供电低压过低。随着电压出现偏移,相电压持续下降,加之电能用户大量地用电,就会出现停电现象。特别是用电高峰阶段,配电网的供电电压与用电负载功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电压均衡状态难以恢复[1]。虽然配网线路已经实施了改造升级,但是由于设备没有及时更新而使得电网运行环境难以符合不断提升的电能负荷需求,使得配网运行故障发生。

1.2雷电引发10kV配网故障

中国的配电以架空线路为主,配电网线路布线较高,很容易受到大气过电压的影响而引发配网设备运行故障。春、夏两个季节雷雨频繁。如果配网设备在雷电感应的作用下使得设备所承载的对地电压超过了额定值,接地短路现象就会发生。当配电网处于运行状态下,雷击会直接破坏到配网设备。雷击会导致绝缘子闪络放电,此后,空气绝缘自行恢复,导电通道形成绝缘介质,使得重合闸动作异常。已经老化的配网设备则不然,其会受到雷击的影响而使得绝缘子损坏,引发导线断路。配网线路开关跳闸后不能够重合,就会引发故障停电。

1.3动物引发的10kV配网故障

配网线路设备的导线多着接头,如果在电房或者变压器附近有垃圾堆放,就会使老鼠聚集在配电线路附近。当老鼠攀爬到配电线路上,就会导致接地短路而引发跳闸。如果配电房以及放置在户外的设备密封不严,一些小动物就会进入其中,当配电线路处于运行状态而老鼠钻进配电房中,就会引发线路故障。鸟类都喜欢在线路杆塔上建鸟巢,如果鸟类展开翅膀超过40厘米,就会碰到配网线而引发短路。鸟类筑巢使用的树枝长度超过40厘米,也会引发跳闸故障[2]。

1.4外力破坏而引发的10kV配网故障

架空线路以及杆塔的设计建造即便符合相关规定,在实际运行中,也会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配网故障发生。配电网受到外力破坏而导致用户端故障问题出现。埋在地下的电缆也会由于地面施工而遭到破坏。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加快,使得配网的安全性受到威胁。通常情况下,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的配电网故障而引发的停电,用户会电话咨询有关事项以及解决措施,工作人员对于故障地点以及发生的原因就很容易掌握并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对于工程施工不当而引发的配电网故障,比如基坑作业、钻孔作业等,都会造成配网故障停电。

210kV配网故障停电的解决措施

2.1强化10kV配网的运行维护管理

要提高配网运行质量,避免由于低压问题而导致故障停电发生,就要做好配网的运行维护工作。配网运行过程中,电压质量综合治理部门有责任对配网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以针对低压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如果配网运行中的低压问题常态化方向发展,就要将配网运行的综合治理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做好配网的运行维护工作。鉴于配网运行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就要对于配网运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技术改造、维修等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优化配置,以使配网的改造升级更能够发挥时效性[3]。

为了确保供电电压的稳定性,工作人员要随时到“低电压”问题现场实测电压,指导用户科学合理地用电。供电企业还要根据用户的用电情况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头,通过对配网的电压有效调节,以确保对用户持续供电。运用自动化智能技术还可以实现配网运行的监控,以对于配网的电压情况全面掌握,不仅可以准确地分析电压分布情况,还能够对于电压质量以评估,启动现场调查方案,以对配网的低压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配网运行过程中电压平稳,避免故障停电事故发生。

2.2强化10kV配网线路的避雷水平

在配网线路的布局上,城市的配网线路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环境和配网的安全性,原有的架空线路正逐渐转向地埋电缆混合线路设计。但是,城镇依然保留着架空线路。配网架空线路多处于空旷地带,这样的地理环境受到雷击影响较大,所以,架空线路中要设置避雷器,以避免雷雨天气配网线路受到雷击影响而引发故障停电[4]。对10kV配网线路的配套设备定期检查,及时地将绝缘功能性不强的绝缘子淘汰,选用瓷类绝缘子,以提升设备的绝缘性能。为了避免配网线路遭到雷击后导致接地故障,还要根据配网运行实际以及各种环境因素选择具有良好避雷效果的避雷器。

2.3采取措施防止小动物破坏

10kV配网线路的配套设备中,户外设备往往结构于外,要做好绝缘保护。配网界限要选择绝缘导线,以避免小动物攀爬的过程中造成线路短路。完善设备运行环境,对于配电房、杆塔以及变压器周围的杂物要清理干净,定期检查配电设备运行情况以及线路是否有所损坏[5]。必要的时候,可以对配电线路的杆塔结构进行改造,比如,在杆塔身上贴反光纸,设置防鼠挡板等方法,以防止老鼠攀爬、鸟类栖息。

2.4提高配电网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

鉴于施工质量问题很容易引发配网线路运行故障,就要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以降低配网线路故障发生概率。供电企业要与施工单位建立有效沟通,对于配网的分布情况告知施工单位,以防止施工不当而导致配网故障发生。同时,供电企业还要主动地与监理单位协调,以提高施工监督管理力度。对于投入使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要做好验收、调试工作,以确保设备的使用能够提高施工质量。要做好配网的日常维护工作,在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的同时,还要采用带电检查措施,及时处理各种故障,以使配网稳定运行[6]。

3结论

综上所述,10kV 配网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故障停电发生,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为了提高配网运行质量,就要对引发配网故障的各种因素有所了解,基于此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在降低配网设备故障发生率的情况下,提高配网线路的维护管理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10kV 配网为用户安全供电,配网线路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周嗣海.10kV配网故障停电原因与解决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6): 140-142.

[2]何峰.10kV配网线路故障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85-86.

[3]赵建永,刘小鸿.加快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和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71.

[4]李颜.10kV配网故障停电原因分析及提高可靠性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11(9): 148.

篇8

关键词: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探析

一、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工业化改革的深入,我国电力系统以往的发、输、配、售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被彻底改变,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实现了资产和经营上的分离,电网企业从原来的电力产业链条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中,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由于不确定因素或者工作失误而遭受损失,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活动中,不论是购电、配电,还是售电环节都存在。供电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获取期望利润。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后,供电可靠性的不确定导致对用户进行赔偿风险,这将给供电企业造成非常大的潜在损失,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供电可靠性风险,保障企业供电安全,对于降低供电企业不确定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保障人民生活顺利进行,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一)供电网络结构

国内很多地区的配电网接线模式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环式接线、分段联络接线、N-1主备接线。单电源辐射接线,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的优点就是比较经济,配电线路短,投资小,新增负荷时连接也比较方便。缺点主要是故障影响时间长、范围较大,供电可靠性较差。对于这种简单的接线模式,不考虑线路的备用容量,即每条出线(主干线)均是满载运行。因此出现故障时,应注意到不能转移负荷。一般情况下配电变压器的故障率很低,所以实际分析时也不予考虑。当母线出现故障,则受影响的用户数为全线用户,平均停运时间为母线的平均修复时间。断路器在正常运行时也很少出现跳闸等故障,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是在线路出现故障时断路器出现拒动的故障,因此这种故障也应该尽量杜绝。

(二)中性点接地方式

长期以来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一直是电力系统的综合性问题,对人生安全、绝缘配合、电磁兼容、继电保护都有极大的影响。配电网量大面广,担负着直接为广大用户供电的任务,长期以来我国配电网的中性点大多是不接地运行的。但是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电网不断推进,系统中性点接地技术和各和运行规模的某些不利变化,每年仍发生大量的瞬时性或断续的单相接地故障,配电网由于绝缘损坏、弧光接地或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故障引起的过电压、熔丝熔断现象也经常发生,影响系统绝缘寿命和供电可靠性。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接地方式对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三)自然环境影响的地域相关性

气候是对配电网的影响最大的自然现象,恶劣天气直接对配电线路造成巨大危害,大风、雷击、暴风雨、水灾、冰雪等自然灾害会引起元件故障。天气因素对配网正常运行的影响在其发生时间和地点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分布特点。各种故障发生的概率有明显的地域相关性,我们应该将各地的气候条件给予高度重视,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设备故障的影响

坚强的电网是可靠供电的物质基础,电气设备是构成电网的基本单元。因此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配电设备是构成配电系统的基础,因此在收集配电系统可靠性数据时,不仅要注意收集和积累那些直接影响用户供电可靠性、反映系统状况的数据,而且必须注意收集和积累反映配电设备、元件状况的连续数据,为故障的处理提供依据。

三、提高我国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一)加强配网规划和改造优化配网结构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个系统工程,应从电网的规划、设计以及对现有配电网络的优化改造入手。积极开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对规划的编制进行充分地论证,对规划内容进行整理,重点加强对提配电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规划。还根据配电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修订配电网规划。

此外,加大现有低压配电台区改造力度,规范低压配电台区的型式、供电半径及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以典型设计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地实际用电负荷的负荷结构、自然增长率,选用质量可靠的、技术先进、产品成套较好的设备物资解决老旧台区设备质量差、互换性差、技术落后、能耗高、长期过负荷等问题。按模块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思路进行配电网的设计、建设改造。

(二)实施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缩短停电时间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一直的是故障检修或计划检修的模式,对检修工作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认识不到位、分析不足,基本上不计算检修工作对供电可靠率的影响。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普遍存在着因计划检修安排不合理而造成系统可靠性指标偏低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计划检修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大于故障的影响。尤其是按周期的计划检修,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停电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供电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造成了障碍。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状态检修,亦称视情检修、预知检修、适应性检修。它使检修工作做到有针对性,目标明确。这样对运行正常的设备避免了那种盲目检修和过度检修的状况。开展状态检修停电次数可以大大下降,既减少了检修工作量,又减少了对用户的停电次数,无疑对运行的安全和供电可靠性带来明显的成效,消除了事故隐患,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当前我国传统的检修方式已经不适应运行设备的需要。此外提高计划停电时间的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停电时间,也是大大提高电网的可靠性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计划停电时间。我们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开展10KV 配电系统的带电作业。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减少停电时间,增加系统可靠性,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

(三)加强配网管理工作提高可靠性水平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供电企业日常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纵观我国各大供电企业,我们不难发现不同企业或多或少存在,员工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够、领导重视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建立完善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

建立专门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执行统一口径,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多部门管、都不管责任不明确,统计口径不统一不同部门为了不通目的对数据进行重复统计。建立企业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可靠性数据的共享保证统计数据,有用性、准确性、及时性。实行目标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预期可靠性目标,组织指标的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具体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并严格进行考核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促进供电可靠性提高。

2、加强配电网管理的基础工作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企业很多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普遍存在设备台帐不健全不完善或者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运行设备的技术状态不了解。这一现象在农村配电网尤为突出,部分企业对设备应该进行的基本巡视、测试工作都不能保证缺乏对设备的保养维护。各供电台区普遍存在设备锈蚀、集污、漏油;接地电阻超标;接地线断裂;安全距离不足、40%的台区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在低压配电网也普遍存在接线不规范、私拉乱接、存在大量不合格产品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客户和电网安全对供电可靠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企业只有从关系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没个细节入手,扎实做好每件小事,才能给供电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也只有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才能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找到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

四、总结

随着电力工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建立,供电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用户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供电可靠率是衡量一个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营销与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企业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反映了供电企业满足国民经济需求的能力,是供电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提高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对供电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赖一峰,高亚静.广东某区城市配电网可靠性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篇9

关键词:电气设计论文;强电弱电论文;电气节能

中图分类号:F4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加大,建筑电气的节能问题也逐渐进入到施工单位和用户的视线。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采用节能材料和节能设计方案,有助于降低长期的建设成本、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对于用户来讲,具有节能设施的建筑物更能让他们长期的节能,同时安全环保。

1.现代建筑电气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设备用电负荷的精确计算,包括变配电所的设置,线路计算,设备选择,负荷确认等。而负荷计算是否准确对合理选择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有决定性作用。

1.2建筑供电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要保证建筑物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可靠性及合理性。通过分析现阶段的供电系统和其远景发展情况;确定用电负荷的性质、总设备容量和计算负荷;备用容量和备用电源供电的方式。在设计中对于一般建筑物中一二级用电负荷应采用双电源供电。而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必须全部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具体接线布置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个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装设应急电源,如快速自启动的柴油发电机组、专用馈线回路、EPS等。国内对于高层建筑的供电一般采用10kV变压器供电。部分超高层建筑根据负荷容量及等级采用35kV或更高等级电压等级进行供电。

1.3终端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既与节能环保密切相关,而且与建筑装饰美观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由用户电表开关箱向室内配电回路,应以照明、空调及其它电器用插座分三个回路为基本回路,除以上三个回路外,尚应根据地区条件和工程要求增设厨房电器具专用回路,以及卫生间电热水器专用回路。

1.4防雷和接地设计。高层建筑的日渐增多,雷击风险也在日增长。防雷设计与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系随着高层建筑的越来越多而显得日益密切。

2.实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途径

要现实电气节能就要首先满足技术层面的节能,然后是选用性能优良的产品。建筑电气节能的方式有很多,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实现。

2.1电源节能。尽管我国加快了电力建设的速度,提高了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增加了装机容量,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在用电高峰期出现电力缺口。电能在传输的过程中在变压器和线路中因为发热会损耗很多能量,目前,我国的线路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要实现电源节能主要从降低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两个方面进行。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主要有优化电网结构,避免迂回供电,选择最经济的供电线路;选用电阻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降低线路电阻,在线路绝缘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将线路进行升压。降低变压器损耗的方法主要有,变压器的放置靠近负荷中心,通过减少供电距离,减低线路损耗;选用耗能较低的变压器,合理安排不用用户的用电时间,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当同一个变电站选用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合理分配负荷,减少无功线路损耗,提高功率因数。电线或者电缆的载流量选择问题,应当保持与低压断路器的电流相互配合,使线路受到断路器的保护,这是每个建筑电气设计中都能够遇到,且应当保证的基本问题。总之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在进行设计时严格按照《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才能够确保用电的安全性。

2.2照明节能。在各类建筑中照明是一项基本的系统工程,近些年来利用天然光源的绿色照明得到重视,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大力节约照明用电,照明节能的主要方法有:选用高光效的光源、充分利用天然光源、合理选择气体放电灯的启动设备、根据应用场合选择光通量维持率好的节能灯、根据照度的变化选择照明控制方式、根据照度标准的不同合理安排照明方式,例如通过流明衰减补偿,可以节省12%-25%的电能,最后适当保养灯具,进行高效的日常维护管理,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

2.3动力节能。在当今社会,电动机负荷占到总负荷的70%左右,因此,动力节能是建筑电气节能中的重要因素。动力节能要遵循系统改造电动机及其他相关机械设备的原则,其主要措施有: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最经济的电动机,通过优化控制方式提高电动机的使用率;根据电动机铜损和铁损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电动机的损耗,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选择低噪声节电型电动机;合理保护电动机,延长其使用寿命;把变频器应用于水泵、空调、电梯和风机等设备中,实现交流电动机调速,不仅能节约能源,还可以提高设备的控制灵活性。

2.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电气节能途径,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全面地对建筑物中各类设备进行控制,在满足建筑物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高效的方法。

2.4.1供配电监控系统。供配电监控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设备和通信网络组成,是基于现场总线技术,通信网络将供配电系统、计算机、控制设备中带有通信接口的所有开关连接起来,通过检查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设备运转情况、功率因素等,然后管理人员根据监控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机上进行管理和操作,从而确保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节能降耗。

2.4.2照明监控系统。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中,照明产生的耗电量通常极大,但是为了满足建筑照明的功能性需要,又不能为了节能而减少照明的数量的照度,照明监控系统的出现为科学的进行照明节能提供了条件。照明监控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照度转换成数字形式进行存储,然后把预定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从而控制照明灯具的数量和照度,达到节能的目的。照明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起到节约电量的目的,还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省了运行成本。同时变化的照明控制方式还增强了建筑物的视觉效果,提升了建筑物的整体价值。

通过上述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可以采取的节能措施可知,电源节能、照明节能和动力节能是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手段,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在具体的应用中要把三者结合起来。同时要结合建筑监控系统,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节能产品和新型节能技术,更好地提高建筑电气节能效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3.结束语

建筑电气领域节约用电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同时,节能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能有效地缓和电力供需矛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经济的电力开发形式。建筑电气节能过程,贯穿于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等整个周期。作为专业电气设计人员,应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精心考虑,严谨地进行方案比较,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供配电方案,采用先进技术,选用高效设备,实施电网的经济运行技术,在节约能源、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取得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双赢,保证我们高速的经济发展势头,实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丘慧萍,仇洋.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02).

[2]曹国熙.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08).

篇10

关键词:消防疏散 设计 核岛厂房

1.引言

核电厂是利用核能生产电能的电厂,主要是利用原子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由于核岛建筑结构设计复杂,功能分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核岛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核岛内工作人员因火烧、烟气中毒等而受到伤害,必须尽快撤离,同时,消防人员也要迅速接近起火部位,扑救火灾。为此,需要对核岛设计完善的消防疏散设施,为火灾紧急情况下的消防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主要从保障疏散安全性的设计阐释核岛消防疏散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2.核岛致灾因素及火灾特点

1)引发火灾因素多,火灾危险性大

与其他大多数工厂一样,核电厂内使用不同数量的各种可燃物料。虽然尽可能避免物料的积累是一种良好的管理实践,但仍必须假定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火灾。例如,核岛厂房里使用了大量的变压器、开关柜、电缆、蓄电池等电气设备,若选择不当,这些电气设备自身将存在着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在特殊情况下,如雷击放电、各种原因引起的短路,还会成为引发火灾的根源;卤素电缆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毒气;电气设备绝缘的损坏会造成触电;这些都直接威胁着电站和人身安全。

2)火灾荷载量大,火灾持续时间长

核岛内可燃物含量较高,一旦发生火灾则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以柴油发电机厂房的某个防火空间为例,将该厂房内的火灾荷载通过国际通用标准温升曲线进行计算后列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火灾最高温度可达1723.16℃,而火灾持续时间则有10804.14 min,约合180小时。

3.核岛消防疏散设计

3.1总体设计

为保证火灾情况下核电厂工作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队员的及时救援,核岛厂房消防疏散设计过程中设置了走廊、防火楼梯间、主疏散通道、出入口、应急出入口以及避难所等设施,通过将组成上述设施的结构部件设置成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防火屏障,使其具有防火功能,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烟雾进入疏散通道、防火楼梯间和避难所,构成消防疏散通道防火小区,起到保护人员人身安全的作用。疏散通道和防火楼梯间内不存放可燃物。在疏散通道内设置灭火器。并相应设置清晰的永久性指示牌、安全照明、应急照明、火灾探测和报警器等设施。标识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楼梯间内清楚地标明楼层层次。撤离路线符合工业安全、辐射分区、防火和电厂保卫方面的要求。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经过疏散通道,通向室外,或者进入相邻的防火分区。

3.2提高疏散安全性的措施

3.2.1疏散路径选择

核岛厂房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为了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根据放射性操作水平,再将控制区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即绿区、黄区、橙区和红区。这也是核岛建筑和民用建筑的一大区别,民用建筑设计疏散路线时只要朝向安全出口疏散就可以,而核岛建筑在规划疏散路线时必须考虑到人员安全问题,即尽可能少得穿越辐射剂量高的区域,尽量将人流疏散路线设计为从放射性水平高的区域向放射性水平低的区域,尽量避免穿过放射性水平高的区域。将核岛内的房间进行梳理,将其可能存在的疏散路线一一列出,并将其中存在障碍物最少、路径最短、可以直接通向室外或其它防火空间的两条优势路线列出,作为该房间的人流疏散通道。并将其绘制成图,便于工作人员熟悉疏散路线和作为消防队员的进攻指南。

3.2.2设置应急照明系统

核岛内无任何自然采光,必须依赖于照明系统, 为了给人流疏散、消防队员灭火以及营救受伤人员提供必须的照度,核岛厂房设置有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和安全照明,备用照明为直接供电式照明,平时与正常照明一起共同保证电厂运行和维修的充足照度。

根据国际相关研究认为,人的视觉降到3m以内时逃离火场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核岛内的应急照明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达到最低照度,以免造成人员疏散秩序的紊乱。在失去正常照明的应急情况下,为需要作业的场所提供足够的照度。一旦正常照明和备用照明全部丧失,由蓄电池供电的安全照明及疏散照明自动接通,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为电站内安全而有序的操作提供必要的照度。同时为控制室和消防疏散通道提供照明。

3.2.3设置疏散通道与避难所永久性标识

核岛主厂房属于无窗建筑,因此疏散通道的标志,对事故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撤离和疏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核安全导则《核电厂防火》(HAD102/11-1996)附件B的规定,在核岛厂房疏散通道的显著位置设置疏散通道标识,并与安全照明、事故照明和疏散照明相结合,保证事故情况下的可识别性。为了便于人流疏散、消防队员灭火以及营救受伤人员,核岛设置了防火空间和避难所的现场永久性标识。

3.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核岛厂房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图文操作站、就地模拟盘、火灾探测器等设备组成。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是在各厂房和建筑物中存在火灾危险的房间或区域内固定安装火灾探测器,连续进行监测。一旦发生火灾,立即自动发出火灾探测报警信号,实现火灾早期预报,以便操作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自动或手动启动消防系统。

3.2.5通信系统的设计

目前人流疏散主要依靠的是基于视觉的应急疏散系统即应急照明和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然而在真实火灾中,由于视觉会受到烟气的阻挡和限制, 加上人员在火灾中具有高度的恐惧感和盲目性, 使得基于视觉的应急疏散系统不能有效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为了保证能够通过适当的通信手段,迅速、安全、可靠的向现场人员发出警告和疏散要求,核岛结合人流疏散路线的设置设有行政电话、内部对讲、广播系统及厂内寻呼系统、声警报系统。这些通信手段能够辅助火灾中人员的疏散逃生。

3.2.6 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防火的目的是防止火灾蔓延,排烟的目的是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火区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和消防队员扑救火灾。同时,为保证人员疏散通道的可居留性和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尽可能在疏散通道、楼梯间内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3.2.7消防系统设计

在核岛的整个消防设计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和“纵深防御”的方针。采取的消防措施在发生火灾时能使工作人员安全疏散,并且保护消防队员的安全。

3.2.7.1火灾的预防

火灾预防的目的在于采取各种防火措施以避免火灾(潜在火灾)的发生,将电厂运行中发生火灾的概率降至最低。为此,核岛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火灾的发生,如设备和材料尽可能选用不可燃材料,尽量采用火灾危险性较小的材料,如无卤阻燃电缆等。

3.2.7.2限制火灾蔓延

核岛通过非能动的防火措施,采用实体隔离或空间分隔等方法以降低火灾蔓延的风险,以减少随后由腐蚀性气体、烟气和放射性物质污染产生的影响或损坏。将核岛厂房划分为不同的防火空间,并对其作出共模失效分析评价。按照规范要求并经过适当分析,对防火空间屏障及其相关部件(墙 、门、楼板、封堵、嵌缝等)设计其耐火极限;核岛及相关配套设施厂房的防火分区边界要考虑其抗震、定期试验及质保要求;同时进行相关分析以证明每个防火空间内不存在共模失效,一个防火空间内发生的火灾也不会蔓延到其它防火空间。

3.2.7.3灭火功能

核电厂采取了各项切实有效的消防措施,保证灭火功能的实现:在核岛范围设置有关消防系统,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喷淋系统、气体消防系统等;厂房通道设计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人员撤退和消防队工作;根据情况分别设置手提式、推车式或固定式灭火装置等。

3.3消防组织

3.3.1完备的消防组织

人工消防是纵深防御对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核岛的高火荷载区域,第一道防线是自动灭火系统,人工消防可作为第二道防线,而在一些较低火荷载的区域,人工消防有可能是唯一的灭火手段。核电站消防组织的布署,贯彻“自防自救,外援为辅”的原则,采用完整有效的具有核电特点的消防管理机制。根据核电站的《火警响应》程序,主要消防力量分为:厂内消防组织和厂外消防支援。

3.3.2制定预案定期演练

根据核岛内部结构和人员分布情况, 制定消防安全疏散预案, 由工作人员负责组织, 定期开展演练。同时, 在部分通道设置疏散物品箱, 放置部分简易个人防护器具(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及逃生器等) 和小毛巾、手电筒等。

3.4 消防系统定期试验

对核岛范围厂房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等均要进行定期试验,试验内容和试验步骤等均要按照核电厂定期试验导则进行。同时,还需做好消防设施的日常维修管理工作。设置合理的消防设施可以有效的预防或控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对现有的消防设施管理使用得当, 就能够实现早期控火和灭火,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结论

通过本论文的阐述,说明消防疏散设计与厂房布局、通风、应急照明、通讯、火灾探测、电厂运行管理等方面息息相关。通过合理设置消防系统、完备的消防组织、消防系统定期试验等措施,确保核岛的消防疏散设计落实到位,确保了火灾时核岛内工作人员能够安全撤退和消防队员的顺利进攻,使核岛消防疏散设计更合理、安全。

5参考文献

[1] GB/T 22158-2008《核电厂防火设计规范》

[2] 梁军. 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行为探析[J ] .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 ,28(11) :866 - 869.

[3] 臧希年,申世飞;核电厂系统及设备, 2003年09月第一版

[4] 刘方,廖曙江;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2007年1月第一版

[5] 祁才让;大空间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和人员疏散,安防科技,2003年9月;

[6] 刘畅,高层建筑中影响疏散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24卷第6期。

作者信息:陈琳,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体所长期从事核电厂消防及人员疏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