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1:4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管理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有一条“合体”的要求,就是指作文既要合文体,又要合语体。可是,对贯彻这一要求,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却是重文体而轻语体,甚至有的老师对语体还有些陌生。因此,有作文指导中,对文体总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对语体则大都忽略,极少提及。这样,在学生作文中,我们就常会发现一些虽合文体,但不合语体的文章。
如: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阿婆笑着对我说:“自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我虽年高体弱,不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精神抖擞的。”
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从事田间劳动”、“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不合乎老阿婆的身份口吻,这里将谈话的口语体,误用正规的书面语体。
再看学生以《道路》为题写的议论文其中一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我国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得出的真理。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从文体看,我们没有理由说它不是议论文,但从语言材料看,满篇政治术语,像报刊上的大社论,不合作文语体。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证明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对“合体”的理解还存在问题。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必须重视作文的语体教学。
“语体”,简言之,就是语言运用的风格。作文语体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话语风格,它的形式取决于语境。平时我们在工作、学生、生活中用笔“说话”时,总会考虑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从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等。而不会不管什么情境,都用一个腔调说话,这种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由于场合、条件、交际对象、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采取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作文语体。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出发,我们把社会上常用的书面表述语言,根据自身特色,暂且将它划分为三种作文语体,口语体,正语体和雅语休。
这三种语体的特点是:口语体多用日常语言(包括方言,俗语、工语),句子可能不合语法规范,但灵活自由,亲切易懂,正语体使用普通话规范语言,还有专门用语、术语,表达规范,严谨,给人以严肃感。雅语体多用古今中外形象性。情感性词语、富于文采和感染力,遣词造句常常突破语言规范。
下面举例说明:如果我们以《路在脚下》为题,表达对挫折的看法:口语体:地上的路多着呢,哪一条不是坑坑洼洼的?人一辈子也难老是顺当啊,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
正语体:社会生活充满了矛盾,因而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也是必然的。只有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才能有所进步。
雅语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也要披荆崭棘追求真理。
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各具不同的语体特点,这些语体又适合于不同的文体,中学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实用文体和散文这种审美文体,在进行作文语体教学中,必须搞清文体与语体的关系。一般来说,文体如语体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但以一种语体为主。
如:记叙文--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说明文--正语体。
议论文--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应用文--正语体。
散文--雅语体为主,略带口语体。
篇2
1.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还不够新颖,部分教师仍然拘于传统的、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导致其教学过程中思想保守、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同时体育实践能力较差,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降低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1.2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对体育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校总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学管理部的教学计划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体育教育管理的位置摆得不够端正,从而导致体育教学部门的教学计划缺乏学校总教务处的指导和管理,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再有就是体育教学部门自身的原因,体育教师往往把体育教学管理作为重点,忽略了教学管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教学评价系统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指标,从而造成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发现不了问题,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进而影响整个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2.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的措施
2.1转变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观念
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当学会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和学习新时期下新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同时要勤于思考,善于吸取国内外的先进体育教学管理思想和教学方法,并且敢于创新和实践,形成适应自身实际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适应本校本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综合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项体育运动项目或专业体育技术,应该更加包括体育教学管理的行政服务能力,将体育实践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融为一体,引导其他体育教学工作者增强自身教学管理实力,努力钻研业务,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2教学管理部门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处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校教务处总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学校整体的实际教学状况和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制定出能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水平的体育教学计划,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力度,结合自身体育课堂中学生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整体综合水平。另外,学校教务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设立相关的教学评价指标,及时发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多采纳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积极有效的寻找问题的解决措施,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效率,增强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综合素质。
2.3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
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监控,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地进行,维持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其中,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应当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教师组成,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环节进行监督、评价和及时的指导、修正。同时设立学生课后评价制度,学生是教学课堂的第一接触者和受益者,他们的意见能够及时、有效地反应出体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后动态,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与管理 对策研究 长效机制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受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不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思想、行为、心理、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已形成了很多好的方法、好的经验。我校虽然地处市区内,但学生来源主要是农村地区学生(东方居委会、棉原、杨市莫市及蔡湖村、竹根滩三江村等)和进城务工子女(附近的工厂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两类,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出现了感情缺失、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律、学习失信等问题,加之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问题学生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将他们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就予以矫正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早在2002年,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就针对班主任反映的问题学生进行了一次调研,只是当时的侧重点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学校为此成立了一个行为习惯矫正班,由政教处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没有深层次地寻找原因。去年由学校德育副校长牵头,政教处、少先队、年级组具体实施,再次对问题学生展开专题调研,从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和内因(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1、家庭方面主要有父母思想和文化素质较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原因。
2、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低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欠缺等原因。
3、社会方面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中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周边电子游戏室及网吧的影响等原因。
4、学生自身主要有自控力差、判断力缺乏、意志薄弱等方面的原因。
问题学生是学校管理的难点,也是管理的重点。如果问题学生得到了有效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为此,学校认为通过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形成管理网络是有效管理问题学生的新举措。
1、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类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类:学习问题生、品德问题生、心理问题生、身体问题生、综合问题生。其中以单亲家庭的子女、留守子女、农民工子女居多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界定。问题学生如何来界定?学校主要是采取班主任申报,年级组控制总量,政教处审批备案的流程来界定的。一般每班应控制在3人左右,最多不超过5人,每年级最多不超过学生数的8%,否则会伤害一大片,教育也不能取得实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资料记录。记录什么?最基本的学生情况要有登记,如班级、班主任、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建档时间。然后就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家庭教育情况、品德心理及人际交往情况、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思想特征、学习情况等。再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主要由责任人对问题学生分析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来。最后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和帮扶效果,由班主任和政教处记录。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错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建立档案的目的更在于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档案,使问题学生的管理走向常态,防患未然。
2、形成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应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班主任共同参与,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采取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副校级干部管年级,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蹲班级的
行政管理网,另一条是政教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为脉络的具体实施网。学校要求各管理人员要知晓所管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家庭现状,知晓所管对象的学习状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品德心理,知晓所管对象的矫正策略,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注。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将“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发至各年级组和教研组,由学校政教处和教科室牵头实施,并且每学期召开一次“问题学生转化经验交流”的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对策,如六年级组形成了以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讲究沟通方法是教育转化的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教育转化的关键;抓住闪光点是教育转化的制胜法宝;组合各方面力量是教育转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的六条转化经验。三年级组形成了用爱心燃起希望;用耐心拨开心扉;用信心激起火花;用细心温暖心灵;用恒心坚定方向的“五心”转化经验。还有许多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制定的转化个案、典型材料等等都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教育难度相当大,往往使教育转化工作半途而废。因而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结对跟踪帮扶制。学校把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要求做到每一位问题学生至少有一位责任教师,品德问题生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成效采取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对工作中有明显起色的责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教师帮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宣传和表彰。
(2)家校联系制。联系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校访,还可以是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面联系。联系的时机一是问题学生思想行为有异常表现时,二是问题学生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三是在问题学生有明显进步时,四是问题学生缺课时。联系时责任教师要坚持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并将每次的谈话要点记录在联系卡上,放入问题学生档案中。
篇4
一、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追求的目标都是力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使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德育教育管理必须注重实效性,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留下深刻印象,并持续影响其一生,引领和规范其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和发挥学生在其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德育工作目标,优化德育形式,使德育教育方法更具个性化、综合化和有效化;德育的内容应从“大家”走向“小事”,从远离生活到贴近学生,“从小事着手”。“从我做起”。
二、强调德育的全方位观念。学校强调每位员工都要参与德育管理,并能自觉地落实在行动上,学校发挥每位教职工的作用,无论在教室、操场、图书馆微机房、音乐室、美术室,只要有学生活动,必须有教师负责管理,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实有效的常规措施;此外,我们还应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德育,通过启发、讨论、探究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多思、多想、多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成长过程。
三、设置合理的德育课程。加强各门学科的德育功能的开发,使其自然地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因素,发挥德育的辐射功能,如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地理和历史学科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等教育资源优势,同时学校德育还应切入学校的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根据学校实际、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品质养成和素质发展不同,设置相关的德育课程,把德育教育作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来培养,在实践中提炼。形成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四、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学校应充分重视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有利于发展的、具有民主氛围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学校应强化自我历史的宣传,塑造学校的精神,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每一座人文景观都成为德育的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学校文化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应大力支持学生组建社团,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这有利于活跃校园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
篇5
一、忽视视、听觉教学媒体的使用。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深入身心,多媒体计算机已广泛进入各中小学校,而且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CAI的出现和发展,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注入的新的活力。于是,许多老师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才是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至于录音机、投影仪这类常规的电教媒体好像已经过时,不值得去使用了。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使用媒体只能是手段,手段永远是为目标服务的,衡量媒体使用的优劣不是看媒体是否高档,是否领先别人,而在于是否能使教学更生动,方便,高效。
例如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文大多内容较简洁,适合于朗读背诵,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运用形象性强的投影、录像等媒体,通过大幅鲜艳的图画,声画并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朗读,让学生模仿,录制学生的读、说,及时反馈,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简便、易操作的媒体的使用,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又何必费时费力地去动用交互式媒体呢?
二、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传统教育媒体
传统教育媒体主要指非放映性视觉媒体,如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是否表现传统媒体可以取消呢?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发现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本竟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课文内容全在投影屏幕上。有的老师不论是出示几个词句,还是一个小练习,都要使用投影片,把小黑板,活动黑板弃之不顾。笔者认为,这种“喜新厌旧”的做法是不当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步入用电教媒体代替板书。代替实验的误区。板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进展逐步“板演”的,是根据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进行的。一般,主体板书一直保留至本节结束。可见,板书不是几张灯片可分割完成的。而用电脑动画来代替实验操作同样不可取。如一位教师在教《乌鸦喝水》时,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结果,许多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乌鸦的神态动作上,并且由于制作技术原因,动画中瓶子里的水是升得比较快的,学生对“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的理解,体会并不深。另一位老师在同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准备了瓶子、石子做实验,还请学生上台动手试一试,并提醒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放进一颗石子是看不出水明显升高的,让学生了解到乌鸦的耐心,对渐渐升高有感性的认识。
三、认为上公开课、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当然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这样也造成有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说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常常为了上好一节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几天或一周甚至更长)甚至请人帮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CAI课件。不可否认,不少老师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很多优秀的CAI课件,并在课堂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不少CAI课件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致命的缺陷:1、不能动态跟踪学生的知识状态和学习背景;2、不能实时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3、教学方法固定单一,没有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魅力。还有相当数量的CAI只是生硬地把课本上的知识条文搬到了电脑屏幕上,把原本应写在黑板的文字写到了电脑屏幕上去了,最多再拼凑上几个简单动画和乏味的音乐,一个所谓的“多媒体CAI”便出炉了。另外大多数老师经千辛万苦设计出来的CAI课件,仅仅是为某个教师上某一节课而已,其他教师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同而无法使用已有的CAI课件,唯有自己重新设计符合自己教学要求的CAI课件。而且这种CAI课件由于容量庞大,不利于在网在交流,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因重复开发设计同样的CAI课件而使教学效率大大的降低了。我想,这与我们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我们实施CAI的目标是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衡量CAI的双重标准是:效果,质量标准;时间,精力,费用的支出标准。因此,不哗众取宠地追求表面热闹,坚持以效率原则规范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不主张花大量时间去开发设计那种只有一节课寿命的CAI课件,而提倡设计能供多人重复使用、易于网上交流的CAI素材,这样老师们在教学上可直接使用这些CAI素材,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也没有那么辛苦,也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学研究。
四、认为以视听可以代替想象、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好时机。可有了多媒体,圆明园的图片一展示,使学生的想象反而受到局限。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篇6
以生为本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体现。以学生为基本,是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学生管理模式当中包含了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等,但是人作为其中的基本元素,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人的素质才是提高管理质量的核心。在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当中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要将这种管理理念渗透到现在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当中。以生为本是目前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生需要创新的软条件,行为规范原则则是硬保障。整个职业教育当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遵守规章制度,才能够保障和谐。基于行为规范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行为规范制度应该是符合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其赋予了每一个高职学生的平等权利与义务。这是因为只有依托有效合理的行为规范制度,现代职业教育才能够正常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现代的高职学生具备的特点,一定要有一定的管理创新举措,才能够有效做到积极促进高职学生的发展。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管理方式的创新
管理方式的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方法,二是管理技术。高职院校在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方面要体现出规范、差异与人性,规范是针对每一个学生,其要求每个学生的管理一定在遵守国家法律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约束学生。差异是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管理。人性是学校对高职学生采用一种多层面、双向交流互动的教育指导方式。再细致化一点,就是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规范的管理方式,再大众化的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管理技术的创新是高职院校采用更加先进的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简单而言就是理由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整个管理机制的完善。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被学生接受,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仅以加强对学生管理的科技创新以及信息化网络建设。具体表现为,投入一定的资金与人力尽快建立学生后勤管理系统、学生教育管理系统等等。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学生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
(一)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针对学生的特点建立一套公平、科学的考评制度,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以往的考评机制重点放在总结性评价这个方面,缺少了对过程的评价,其中只过分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对管理人员的评价。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做到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重视整体又重视个体,抓全面又注重侧面。对管理人员的考评机制,从基本的工作业绩、学生反馈、出勤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测评。针对学生,首先从基本的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方面建立一个严肃的教育形势,从学风与考风两个方面重点加强,保证教学具有实质性。另外,从学生的生活方面,卫生、宿舍管理等建立一个带有激励性质的奖惩制度,真正推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共同发展。
(二)逐步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分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种。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与课外的活动中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秀院校不仅需要从精神上褒奖,还需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特别是针对学生干部,院校要充分调动起积极性,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更加实现其良好发展,从而在学生面前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在帮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辅导员管理创新
辅导员作为管理学生的主力军,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院校可以通过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帮助辅导员之间交流管理经验,也可以搭建一个活动平台或者是宣传平台,丰富辅导员的管理知识。从精神方面辅导员需要充分将学生管理工作当成核心,辅导员的管理理念对整个管理团队学生有一定影响,因此辅导员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另外,还需要规范辅导员的行为,高职院校应该提供给辅导员在职培训、学习交流、专业能力竞赛等各个方面的机会,保证辅导员能够在创新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质、精神面貌、文化素养、人际关系以及管理作风都得到一个质的提高,其还表现在对辅导员日常行为、待人处事、工作作风各个方面,有效培养出一个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辅导员。
五、结语
篇7
鉴于学生存在个性能力差异性,因而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各自的能动性与学识水平,多为学生创设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体验与思考,指出从中发现的问题,而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发现性的、寓教于乐的、实践参与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各种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实践技能,并且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从而真正达到“乐中学”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
( 一) 案例教学法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学生受生活环境局限性的影响,他们不可能获得生活中的全面体验,但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获得犹如亲身体验般的领悟。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围绕着案例分析来展开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特定的案例事件获取认识与体验,利于学生日后在一线工作中的借鉴。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来说,其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学生在参与酒店服务与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在思考与阐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理论原理,因而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 二) 模拟情景教学法
模拟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有效获得体验的途径,教师根据现实中的情景来模拟与创设教学情景,从而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模拟情景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课程来设置角色类型,以酒店管理教学为例,教师分别让学习扮演经理、服务员、宾客等,而后依据酒店管理中的常见案例来编排小品,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演示如何接待宾客与服务宾客,当遇到服务员与宾客发生冲突时管理者与经理应当采取怎样的解决措施等等。通过这种模拟情景的教学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基本程序、技巧等。
( 三) 社会调查教学法
学生要想获得学习体验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初步了解之外,还需要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因而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社会调查教学法也被广泛使用。当然,由于酒店属于商业个体,需要学校与教师在此之前与其构建联系与合作的关系,以院校的名义让进入酒店中参观与学习,实现社会调查目的,而学生在与酒店管理人员充分交流中更深层次的熟悉整个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调查报告来梳理与总结调查结果,以此教学方法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
( 四) 项目课题教学法
为了锻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综合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于是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采用了项目课题教学法,通过布置项目课题任务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酒店管理课程来设置相关的项目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酒店餐饮方面的规划,并制作成 PTP 模板进行展示,实行评选奖励机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而后学生自主展开分工合作,调查酒店餐厅的经营情况、菜单设计等信息,最终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项目课堂任务,并在完成过程中收获体验,树立相互协作意识。
( 五) 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法
素质与能力并存是对一个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而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这类综合型人才,因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必不可少,教师利用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法能够极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酒店管理教学中的餐饮管理课程为例,这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餐饮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 如服务礼仪、口布折花、中西餐摆台方法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来大致了解相关流程,而后创设专业技能实训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亲自示范教授学生相关操作步骤与技巧,之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相互观察,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一) 基本认知体验
理论认知体验,这是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第一步,相关课程会安排在大一学期进行教学。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高考报选专业时存在盲目性、跟风性,因而许多学生在正式接受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之前对于酒店概念还并不十分了解,更谈不上熟悉酒店的类型、星级等知识。于是,对大一新生进行基本认知体验教学,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酒店的基本性理论知识,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而在随后的专业教育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参观机会,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等级的酒店中参观学习,通过酒店管理员的介绍让学生对酒店组织机构、基本设施、岗位分布等有具体的认知体验,以提高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
( 二) 模拟演示体验
模拟演示体验,这是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第二步,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了基本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因而模拟酒店情境、演示实践操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但需要注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模拟体验的教学活动中。
1. 布置教学任务
现如今随着酒店行业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基准来严格制定教学大纲,而后各大院校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
2. 组织自主训练
学生在获知教学任务之后,在教师引导下需要组织自主训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依据课程内容来创设模拟训练情境,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及演示。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在该课程的实践训练中,学生分别组织中餐与西餐两种不同的点餐情境,通过训练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 汇报交流学习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汇报与交流学习过程的机会,根据教学任务形式来开展相应的课堂汇报活动。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教学任务,一是工作情境任务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现场模拟表演来展现汇报结果; 另一种是方案设计的任务形式,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及口头阐述的形式进行汇报。这种机会能够让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现场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4. 总结评分检验
在了解了学生各组的汇报结果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与评分,以鼓励学生进行保持进步为主,并及时之处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尽早纠正错误。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每一次学生的汇报评分累积在一起,作为学期结束时该课程的成绩考核中,用以参考学生的整个学习与掌握的情况。
( 三) 岗位实训体验
学生通过专业性的酒店管理课程学习之后,对于酒店相关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为了提高与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院校可以为学生联系岗位实训体验的机会,在寒暑假或节假日时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体验酒店方面的工作。如《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并没有多少实践体验的机会,因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组织学生到酒店、社会餐饮企业中去实习,进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 四) 顶岗综合体验
在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顶岗实习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主要在学生毕业之前的一年或半年中展开。院校与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经历综合体验,而这种顶岗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较为正式的工作机会,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通过顶岗实习来获得综合性的社会体验,包括收获服务真谛、管理技巧、以及提升自身素质。
四、结语
篇8
构建社会发展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需要培养到新高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更需要大学生在身心素质、动手实践、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发挥能力。这对高等教学观念、方法、内容与模式提出了改革性的要求,同时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管理提出来新进程。结合普通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初步构建,主张开放与细节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1管理目标
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高校不仅需要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和思考能力。因此管理目标的确立要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基础,围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念,提升自身的约束和社会责任感,并逐渐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科研精神。另外,要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抗挫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总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实质是将管理意识和方法逐渐转化为学生自我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安全系数,提高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因此,应将管理理念贯彻到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便于学生发现关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性地进行解决,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以往的体育专业学生管理模式多数由学校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管理体制,管理过程过于固定与死板,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针对这一传统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应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群体特征,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在制度的设置中综合学生的鲜明特征,扬长避短,主张以学生自我管理为理念的新型管理模式。
3遵循原则
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属于学校管理系统的范畴,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应首要遵循学校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原则以及体育专业管理的特色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体育专业管理者要从学生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实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树立服务学生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技能和实践活动中来。其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还应严格遵守系统管理原则、动态和弹性管理等原则。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影响下,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应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管理目标和理念也是随之不断改革创新的,若既定的管理目标和模式不再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与需求时,就需要管理部门及时作出调整,对管理模式进行实施、监督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改善和调整措施。
二.开放管理与细节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手段
篇9
经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一、挖掘教材,设计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的知识后,对电磁感应中电能的来源产生疑惑。我在《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一节教学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线框在非匀强磁场中的摆动会很快减弱?同学们很快想到:安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接着我又问: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然后,同学们一起讨论洛伦磁力的两个分力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火花,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例如,我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较重的物体和这个较轻的物体栓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的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表现。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联系实际,设计问题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秋千、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遵循认知规律,优化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不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篇10
“HSE”管理模式中的“E”是指环境,是“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通常所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在教育领域的环境主要是指的人文环境,教学环境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成果到达的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成果的收获,依据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现代化的体育物质环境包括完善的体育场馆,如现代化的足球场、篮球场、游泳馆以及室内体育场等,还包括符合要求的运动器材。另外体育教学中的班级规模也是体育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开展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科学说来,在体育课堂上一个班级的规模不能过大,班级规模过大,班级人数太多,势必会使教师在教学中精力分散,顾此失彼,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而班级人数过多容易致使纪律涣散,很多学生乘此机会浑水摸鱼,教学成果难以保障。但是班级规模过小、人数太少,势必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可以这样说,体育教学的物质设施环境一定程度的反映了这个学校的综合教学实力。
2、“HSE”管理模式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2.1、加快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健康第一”作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具有人文性、全面性、时代性特征,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型的健康教育观,要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将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课程安排、运动组织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2、加强体育教学的安全教育力度
安全问题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学校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教育更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是“HSE”管理系统的核心。学校体育部门、体育教学者要加大体育教学的安全力度,加强安全教育,将“HSE”管理系统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将Safety理念贯穿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将体育教学的意外伤害事故降低到最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做起。
(1)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加强Safety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使Safety理念得到重视,深入人心。现阶段有些学校体育教学领域已引入了“HSE”管理模式,但是运行的不到位,没有将它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总的说来成效甚微。特别是Safety理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它通常只是以附带性意义出现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经常召开校园安全问题的会议,但会议大多是空喊口号,领导们只是做一些空洞的会议总结,学校安全问题毫无建树,安全事故依旧频仍。要改变这种状况,强化师生们的Safety理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练带讲的形式,这样不仅能很快将安全问题落实到位,还能有效规避形式主义的弊病。学校要定时对体育设施、运动器材进行安全检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
(2)学校要紧抓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严格、强化聘请教师的力度,体育教师必须是相关专业毕业,具备相应的体育教学资格水平,学校还定时对他们的教学进行考核和评估,以此来促使他们的提升自己,发挥他们在安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3、加快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渐加深,室内体育馆建设是必然趋势,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必经之路。室内体育馆建设是一项高额的资金耗费,如何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学校可以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由教育部门划拨专项资金。另外,学校也可以引进商业投资,使体育场馆走商业化道路,将体育设施面对社会开放,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增大体育经费的使用,是体育教学环境得到优化。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如:阳光校园体育运动会、校园足球赛、校园篮球运动会等,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3、小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