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预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3:3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预算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本预算论文

篇1

【摘要】企业集团对紧密层企业实行会计“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需要。本文拟从集团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滚动预算在实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模式中的实施。

【关键词】滚动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实施

现今经济背景下,由于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企业隐藏的脆弱性逐渐暴露出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资金匮乏、后劲不足。为了缩减成本费用开支、规避投资风险、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部分企业采用了以丧失一定企业活力为代价,采取先急后缓、量入为出为原则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

然而,现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拘泥于传统,流于形式,成本费用预算游离于会计现实,未能“安家落户”于实务之中,难以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角色。

一、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表现和成因

(一)理论先天不足

关于高度集中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会计界已作了很多较为深入的分析。在笔者看来,有一个关键所在应该引起关注,这就是:目标与预算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就去实现另一个目标,目标和预算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络。换言之,制定成本费用预算时必须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不仅执行成本费用各项预算时要相互协调,而且完成成本费用各项预算的时间也要协调。然而,这种协调往往被预算制定部门所忽视。如此以往,不但窒息了企业,压抑了会计,歪曲了预算,而且使目标(预算制定)和预算(实际执行)混同为一项工作,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不足。

(二)操作困难重重

由于对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认识发生了偏差,预算执行者实际操作起来必然问题不断。通常成本费用预算任务落在会计身上,一方面会计受厂长、经理、董事长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在成本费用方面严格地监督他们的会计行为,这种监督权实际成了一种虚设。究其原因:1.无法监督。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责任和集团化财务运作的要求存在差异,会计根本无法守住自己的这片净土。2.无力监督。由于会计个人利益与企业个体过分密切相关,会计职能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在处理经济事项时,经常处在两难的选择之中,致使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预算约束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3.无心监督。成本费用预算工作辛苦繁杂,待遇不高,行使职能缺乏基本保障。于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成了预算管理生动、形象的描述。

(三)效果不尽人意

一方面,定性的成本费用预算往往在可比性、可控性和考核方面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定量的成本费用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差距,应变性较差,执行力较为生硬,缺失执行弹性。具体表现在:1.感性制定,苦乐不均。很多成本费用预算往往凭经验制定、靠感觉进行决策,缺乏精确性、科学性,也缺少公平合理的基础性。历史原因形成的成本费用项目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标准的自由化、预算执行区域的差异化以及各项成本责任不完全明确,造成承担成本费用压力不均衡,苦乐不均,使得下达预算的公平、合理性受到怀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执行单位的积极性。2.顾此失彼,治标不治本。由于内部管理没有与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成本费用控制的管理点没有细化定位,只停留在粗放管理的模式下,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年收入增长的贡献没有被管理者有效利用,而是在粗乱中花掉。企业的有效发展效益没有被用于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上,老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滚动预算:解决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对策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增强预算执行效力,可尝试推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滚动预算法”的管理模式,按其业务收入流入量形成的内在规模与成本费用流出量的预算计划进行分析、滚动调整,指导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调度运用,恢复成本费用预算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滚动预算法”是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成本费用预算,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具体做法是:使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预算计划。在预算的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根据该阶段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内外部的环境因素,对原预算进行修订。之后,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每次修订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

(一)“滚动预算法”的优势

1.该方法虽然使得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和实施的工作量加大,但基于Internet、Web的全面应用,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时监控,网上信息(凭证)传递等报账处理等所需条件已大体成熟,“滚动预算法”的优点十分明显。

2.“滚动预算法”的优点是成本费用预算更切合实际。由于预算制定者难以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做出准确的估计与判断,所以预算涵盖期越长,失真性越大,预算实施难度自然也越大。滚动预算相对来讲缩短了预算时期,可有效预测达到预算目标的可能性,指出了预算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局部困难点及其对整个预算的影响,使得预算制定部门做好应急措施,保证了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滚动预算法”大大加强了预算的弹性。一方面,通过预算的动态滚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调配非关键面上的财力从事关键作业,进行综合平衡,既节约资源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另一方面,预算执行部门可以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又不失重点。

4.该法便于组织与控制。预算执行部门可将大型工程或业务,特别是复杂的大项目分成许多支持系统来分别组织与控制,这种既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的预算管理方法,可以促使预算单位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

5.该法使长期预算、中期预算与短期预算相互衔接;短期预算内部各分预算相互衔接。如此一来,即使环境变化出现预算与执行不平衡时,也能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从而使各期预算基本保持一致。

(二)“滚动预算法”的具体实施

1.建立以能力为标准的成本费用预算体系,即预算执行单位自身的经济能力是成本费用开支的核心标准。

(1)成本费用预算的组成

成本费用预算由固定预算、浮动预算和补充审批预算三部分组成。

固定预算以能力为条件,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标准为控制依据。预算项目为成本中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日常维护修理费、低值易耗品和劳动保护费、水电取暖费、安全保卫费、物业管理费以及管理费用明细项目。

浮动预算以收定支,建立支持生产发展与增量创收的导向机制,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主要是指对支持业务发展、为企业增量创收的成本。浮动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方法实行动态预算管理,企业收入增加则预算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则预算成本减少,重点是对成本中的业务费和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接待费用实行管理。

补充审批预算是对固定预算和浮动预算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把不经常性发生的成本费用开支,通过省局集中控制,严格把关,确保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如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临时安排的新业务发展费用以及应急救灾等发生的费用。

(2)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固定预算的原则:各项固定预算的确定,是把现有的经济条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使各项固定开支与我们经济能力相适应,与效益相结合,合理控制与能力不相适应的支出。在固定预算项目内,对固定支出以企业成本历史数据和政策性规定为基础,与现实情况和能力相结合,制定出各项固定成本计划预算项目。固定预算项目的分配是在保证企业经营的同时,按政策、按规定、按收入规模和担负任务进行适度调节,制定企业的各项定额成本开支。浮动预算的原则:以收定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能够积极促进企业增收创收的成本导向机制。

补充审批预算的原则:在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总额内,在满足定额预算和浮动预算的基础上,对不经常性发生的支出、应急支出及新型业务、市场开发拓展、固定资产大修等进行统一集中控制。补充预算审批由计财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把关,以确保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3)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的财政政策、法规、制度;相关的财务政策、制度、规定以及经济能力。

2)年度综合计划安排。

3)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

4)与所处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等指标,如:GDP、财政收入、人口、市场占有率等。

5)年度业务收入计划、利润计划及年度工资计划安排。

6)成本费用历史数据。

(4)制定预算定额,健全预算基础工作

预算编制是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预算定额的制定又是预算编制的关健环节,直接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预算定额可按政策性预算、市场性预算、作业消耗性预算、能力支撑性预算和补充审批性预算进行分类细化控制。另外,可进一步优化定额标准,促进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的科学化。

预算定额分为政策性定额、作业消耗性定额、能力支撑性定额和市场性定额。各类预算定额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条件,以收支差额为目标,以新增成本费用必须由新效益来支撑为原则,以经营预算为基础来确定,严格控制经营管理中的无效、低效消耗,避免浪费。政策性定额以政策、能力为条件进行编制;作业消耗性定额以保证生产作业需求为原则细分成本费用明细项,按量或收测算单位消耗量,确定消耗标准,力求按照某个作业环节最低的消耗额来编制,如对业务材料用品、车辆油耗,具体到作业的每一环节、具体到每一辆车算其消耗量;对于设备消耗,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满足正常生产所需的同时,严格控制作业环节中的无效消耗,杜绝浪费现象;市场性定额以保证稳步提升竞争能力,支撑市场发展为目标编制,如:业务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支持业务发展的理念,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从服务手段、服务环境等方面体现市场竞争力。

由于预算执行单位所处的区域不同,面临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长期形成的成本费用布局具有个性,因此,在具体确定预算定额时要既确定促进全省企业发展的统一标准,又兼顾预算执行单位个性化特点及区域性特殊政策,确定个性化标准。统一定额和个性化标准均可基于全省的经济能力而确定。各预算定额既独立存在,又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定额体系,共同实现内部控制和管理目标。

2.加大财务集中控制管理力度,强化资金管理,为实施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1)在推行预算管理的同时,强化财务一体化管理。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可强化财务收支管理和资金管理,有效地控制费用支出,减少核算环节,清理压缩企业的银行账户,减少货币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避免集团内部资金的条块分割。通过贷款权、投资计划权、对外投资权和建设资金的集中管理,引导资金的投资方向,择优扶持重点项目投资,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3)固定资产购置,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部集中按招投标要求集中采购和招标实施。通过集中采购和招投标,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固定资产建设成本和相关成本。

3.制定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是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可制定出台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如行政用车、差旅费、会议费、通信费、办公用品等,使整个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有章可循。

4.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实践中的反馈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应变能力与弹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实践中反馈回的信息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差异,分析原因,定期以标准格式反馈预算制定部门,将分析结果作为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参考意见,使管理办法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篇2

(一)投入不均匀,生产欠账长期存在

当前,石油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成本预算管理认识不足的情况,很多人对成本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上。因此,也就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状况,石油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而采用一些缩短成本预算和计划投资的手段,却忽略了外部环境因素对成本提出的要求,如动力费用的提高、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等。这些外部因素的存在也迫切要求石油企业增加企业成本。此外,长期的欠账也加重了石油企业的资金运转,企业资金无法发挥效用,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

(二)生产开发规划脱离企业实际

由于石油开采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制约,各种计划经营机制的限制下。企业的生产活动计划经济烙印严重,使得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各种制约,甚至是采用被动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产量目标的制定也缺乏弹性,超过了企业的实际,从而阻碍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管理人员职责落实不到位,加重成本负担

石油企业的基层单位中,生产管理人员的并未履行好其职责,疏于现场巡检,输油管线、注水管线等常有穿孔的现象,不重视安全防范工作,不法分子的破坏力度和破坏范围都加大,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无形中增加了材料费用、劳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支出,对于当前的成本形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四)科研投入力度不够,降本增效形式化

科技创新是提高石油开采工业水平的重要条件,如石油油藏认识、油田注水、油气提升等石油作业的完成都需要用到一些科学技术。但是,当前的石油企业中,为了平衡多个项目的发展,而将科研资金分配到各个项目当中,一些重要的大型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阻碍了原油的开发进程,降本增效用的指标也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五)结算滞后.预算分析效用性不强

石油企业作业中,劳务作业、维修劳务作业的存在着作业周期长、结算工序复杂的特性,得到该业务活动的结算结果,一般要经过多番计算,且有的作业成果还要经过现场验收才能进行结算,专业部门的结算还要开会协调;可见,石油企业要得到确切的结算结果,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也影响了实际数据的精确度,进而削弱了预算的分析效用。

(六)专项资金名目繁多,难以掌握具体脉络

当前,石油企业的成本预算不单是企业上传下达的预算指标,还有其它部门内部具体的资金预算,如节能环保费、安保费等,且有的费用并不需要纳入财务考核的指标当中,只需要经过领导的单方面同意即可,成本执行与分析加减复杂,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明白其意义,影响了财务预算的可读性。

二、加强石油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方法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成本预算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成本预算管理理念,要深刻的认识到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人是管理的主体,人的活动行为也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人的管理活动又是保障管理职能、管理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可见,人本管理在石油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石油企业成本预算编制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下级预算方案有偏差的情况,因此,企业要重点审查那些偏差较大的预算方案,灵活的处理那些偏差较小的预算方案,从而实现人本管理,最后调动下属单位的积极性。

(二)实现预算管理的“刚柔并济”

1、预算目标的制定石油企业是一种复杂的生产行业,这也就决定了预算编制中对数据并不能实施定量分析。因此,石油企业要想实现预算目标在石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控制,更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目标,将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两者进行有序的结合,从而推动石油企业的发展。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定性目标不能太严格,要保证一定的弹性,从而给予员工适当的发挥空间,激励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定量目标的制定要以完整、精确的成本资料为基础,从而最大效用的对未来影响成本计算的因素进行分析。

2、预算目标的分解石油企业对预算目标的分解,能够将预算管理的内容与指标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当中,从而落实预算管理的职责。石油企业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要将总预算中确定的成本预算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各层组织,并将成本预算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从而从基层上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运作。目标分解过程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局部成本控制,目标与全面控制目标的矛盾、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等。各个部门要加强协作,从而将成本预算管理目标融入到企业目标当中,最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加强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合作

实现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统一加强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合作,是提高成本预算目标可行性的基础。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要适当的改变其工作模式,不能只停留在企业的日常收支业务当中,而是要充分考虑生产经营活动、资金运动等企业其他业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成本预算目标。此外,预算指标的编制还可以将成本纳入其编制当中,改变以往预算指标对基层单位的硬性要求,缓解基层单位的工作压力,进而将预算控制目标的实现由被动改为主动,使得预算目标更贴合石油企业实际。

(四)将成本管理目标与绩效考核评价有效连接

成本管理目标与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有效结合,能够推动成本预算的执行,同时也是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的关键。绩效考评及奖惩体系是连接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纽带,是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原动力。石油企业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明确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上级部门作为成本管理责任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制定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当来自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采用责任追究制度,设定科学的指标奖惩权重系数等策略,从而完善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绩效联系挂钩,能够让员工直接体会到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给他们经济利益带来的影响,从而调动员工参与成本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并未石油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作为成本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员工又能够对不合理的预算执行提出适当的建议,从而优化石油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并在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与发展,最后实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良性循环。此外,石油企业在将预算指标与绩效考核挂钩时,要清楚的认识到预算指标知识作为绩效考核中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作为唯一的考评指标,以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篇3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成本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先进制造企业生产的高度自动化,顾客需求的小批量多品种化,导致了存货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日益缩小,制造费用则大幅上升。显然,传统成本法根据单一标准将大额间接费用分配给成本对象的做法,已难以准确反映真实的成本信息,严重影响到企业预算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本文在分析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于企业预算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具体运用步骤,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试图将作业成本管理引入企业预算,以克服传统成本体系的不足。。

一、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于企业预算的现实可能性

作业成本管理(ABCM)源于作业成本法(ABC),是其进一步延伸。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它引导人们将管理重点放在成本动因上,根据成本动因分配成本,而不是就成本论成本。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认为是成本会计体系的第三次革命。随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成功运用,其发展已偏离了成本计算的本意,被广泛应用于作业过程改进、转移价格的确定、废品计算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即作业成本管理

国内有一些人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作业成本管理主要适用于制造费用比例高的企业。但是,朱云、陈工孟对作业成本管理在香港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制造费用比例高并不是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公司的显著特征。对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公司和未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公司的统计表明,两者在成本结构方面并无明显区别。通过对12类行业的调查显示,房地产(28.57%)、公用事业(40%)、邮政快递(100%)和零售业(100%)4类行业中作业成本管理的使用率远高于制造业(11.54%),制造业作业成本管理的使用率甚至低于总体平均使用率(15.55%)。可见,作业成本管理这一先进管理思想本应有着更广阔的适用空间。

国内会计信息系统相对落后也是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编制预算的一大顾虑。先进的技术手段固然可以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但这并不等于要等企业实现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LP)后才能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我们将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于企业预算,就是要以作业为对象,在对作业进行有效性和增值性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提高企业预算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与企业过程管理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控制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作业成本管理的具体运用步骤

作业成本管理以定单牵拉方式确定各环节的作业水平,进行营运整合,并根据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进行成本控制。具体步骤如下:

1.销售预算是企业预算的起点。企业可根据顾客需要和自身生产的能力,确定销售目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产品成本与传统方法计算的结果不同,可能会对企业的自制或外购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销售预算。

2.根据新的企业观,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内部,甚至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不同的作业环环相扣形成作业链。该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作业都能增加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产品的价值。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编制出销售预算后,再以定单牵拉方式确定各环节、各生产步骤的作业水平,并分析原有作业是否必要,能否增加顾客的价值。

3.顺序整合优化作业链,消除重复迂回等一切不合理的作业,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确定作业链。这样,由于作业成本管理消除了一切不合理的作业,预算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提高了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以现有各部门为范围,归并同质作业。也可以各部门承担的主要作业为基础,考虑其他次要作业,制定出标准作业成本,作为该部门的考核依据。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既提供了产品全厂作业成本,也反映了部门成本信息。将标准作业成本作为部门成本控制的既定目标,还具有激励性。

5.运用作业成本法收集实际作业成本数据。先将成本归集到各作业中心,再根据耗费作业量的不同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作业中心收集并按作业动因分配成本,可增强产品与实际消耗资源的相关性;采用多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可靠性。

6.分析偏差,寻找原因,加以改进。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作业成本会偏离标准作业成本。作业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关键是进行作业分析和价值分析。然而,企业的作业并不是孤立的,也不会是静止的,企业作业的有效或无效也不是绝对的,在市场竞争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与改进。作业成本管理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消除不必要的、无效的作业,改进必要的、有效的作业,并对新作业链进行再次整合。未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企业预算称不上是真正运用了作业成本管理思想。

三、应用实例及与传统预算方法的比较

下面以作业成本管理在某变压器厂预算编制中的应用为例加以说明:在了解该厂作业流程的基础上确定130项作业,根据质的相似性将这130项作业进行合并,初步建立29项作业,并利用原有资料,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各产品成本,发现传统成本法下变压器97112型号毛利为361805.71元,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为亏损111571.34元。若用作业成本管理编制企业预算,该型号变压器应停产,预算时不予考虑。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其他型号变压器的销量分别为:97128型150000台,97136型280000台,97423型为290000台。

根据销售预算,以定单牵拉的方式初步确定已建立的29项作业分别应达到何种水平。如要实现上述三种型号变压器的销售目标,生产批次要达到430次,其中97128型240次,97136型130次,97423型60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项作业是否必要,能否增加顾客价值。如泵漏喷砂作业包含了油箱及附件一次泵漏和喷砂通不过而返工、再次实验。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杜绝不合格品进入下一道工序,完全可以避免返工,所以应剔除返工、再次实验作业

分别确定各项作业水平后,还应研究作业之间的关系,有无重复,是否衔接。例如,冲孔作业是为了防止毛刺,避免废品损失,而工艺设计出的新产品如硒钢片无孔,不存在毛刺问题,故可以减少新产品的冲孔作业。

将同质作业归并到各部门。例如,剪切、剪冲预压、生产协调(冲剪)可归并到冲剪车间,线圈绕制、线圈处理、生产协调(线圈)并入线圈车间等。上述29项作业可合并到7个部门,以各部门承担的主要作业为基础,制定出标准作业成本,作为该部门的考核依据。

由于多种原因,标准作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各部门(各产品)实际成本后,还要分析偏差,寻求改进,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某产品的标准作业成本=∑(某项作业总预算成本/某项作业预算成本)×某产品所耗该项作业水平。

由以上步骤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作业成本管理与以往的预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别:

1.以往的预算编制以成本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划分成本性态,编制预算多考虑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中的成本都是变动成本。作业成本管理则较多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依产品、作业、资源三者的关系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作业成本、固定成本。预算中既要考虑变动成本,又要反映作业成本。两者考虑的成本内容不一样,编制的预算也就呈现出明显差别。如在具体的步骤中,97112型变压器应否纳入销售预算,两种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2.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对责任会计体系也产生了影响。作为一种企业全程管理观,它以倒推的方式确定各部门的作业水平,并进行整合,从企业的高度消除了无效或不必要的作业,超越了部门的界限,有效避免了企业决策的欠优化。如剔除了泵漏喷砂作业和冲孔作业中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部分。作业成本管理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确定出更准确、更可靠的目标,使预算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有利于对各部门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评价。

四、具体运用时需注意的事项

篇4

[关键词]合同;道桥工程费;控制

一、熟悉合同

合同文件包括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问题澄清,投标文件,合同专用条款,合同通用条款,招标文件、补遗书、标前会会议纪要及问题答复,技术规范,图纸,已报价的工程量清单,组成合同的其他文件。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之前就应该熟悉合同,并做到:

1.熟悉合同专用条款、通用条款、投标书问题澄清记录、标前会议纪要等,明确业主及承包商各自的义务、责任及风险,制定出确认补偿事件的程序、具体要求及对这类事件的支付。

2.明确从投资的角度履行合同应该做的全部事前工作,如测量新路面的原始地面标高,清点新路范围内的树木及电线杆的数量等等。

3.对合同中自相矛盾之处要能及时发现。如在本合同中,技术规范要求支座钢板包含在支座中计量,而工程量清单中却要求支座钢板单独计量这种重复计量情况必须加以澄清。

4.明确新增单价的计量原则。在审核本工程的新增单价时,我们的依据是:(1)合同标书问题要澄清(承包商承诺按相应章节项目单价及报价下浮率下浮)。(2)合同专用条款(按定额计算)。(3)合同的工程量清单(税金单独计量)。

5.熟悉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部分,明确各分部工程的计量项目及每一项工程量的计量方法。如依据招标文件中规定,支座垫石应包括在支座计量中,显然承包商把它作为新增项目重新报价,这是不符合合同条款的。又如,承包商在进度付款申请中,排水管的工程量以检查井之间的距离计算,而文件中明确说明检查井内侧墙面之间的距离计算,即其工程量应扣除检查井的内径长度。再如:承台挖方工程量的计量,文件规定按原地面标高不放坡垂直挖到承台底计算长方体,而承包商则按设计后路面标高放坡挖到承台底计量台体工程量,显然这又是不符合合同规定。

二、谨慎地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

可以说,承包商是依据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来安排施工并据此取得其合同价款的。如果监理工程师同意其这样施工,则在按此种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进行的施工过程中,就要求业主能及时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引起承包商的索赔。如承包商在安排工期时前紧后松,考虑到业主可能不能及时解决拆迁问题,承包商可能提出索赔工期并为保证工期而提出后序工作的赶工费。所以我们在审批时指出应采用合理工期,并尽可能先把应做的工作完成好,同时依据关键线路及合理工期,倒排工期以确定业主应履行义务的期限,并说明承包商可能提出的所有索赔。又如施工单位在组织桩基施工时,看到桩基位置上有大量拆迁问题没有解决,因而不管桩的长短,一律采用重锤桩机(合同以桩长计算综合单价),且在施工组织计中写明是用两台桩机按桩号顺序施工。监理如果同意这个施工组织设计及计划安排,则在以后工作中必然引起承包商对如下几个问题的索赔:因不可能按顺序施工而发生机械场内不合理的二次运输,最后不得不多进桩机来加快进度,从而产生“不合理”的桩机进出场费,桩机一多管理费又增加;因电表负荷增大而产生电表增容费;因泥浆池的使用率低而使其制作费提高;因拆迁而产生的施工机械停工损耗费,及考虑到此综合单价可能还会因为工程量变更过大(超过15%),而引起单价调整,等等。据此,我们从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提出20米以下的桩可改用人工挖孔。这样就防止钻孔桩因地质复杂而使桩抗渗较大浪费混凝土及机械施工成本过高的缺点,这既不损害承包商的利益,却维护了业主的利益,为国家节约了一大笔物质财富。通过成本分析,就此一项即为业主节约50多万元,节约混凝土400多立方。

三、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如同向海绵取水,只要去挤总是有会有的。如在本工程中,我们监理了几个标段,其中有的标段有多余土方,有的标段又要向外取土,觉察到此点后,我们向业主建议由监理把握,让该路上的土方能自我消化;又如依据原设计要求打掉一段旧渠箱改做新渠箱,后来我们在现场发现,旧渠箱没有受到什么破坏,外观良好,且能满足使用要求,我们建议进行质量论证,后来设计变更成为接顺旧渠箱。

四、完善图纸

提供完善的图纸是业主的责任,可实际上常出现图纸不完善的情况,对于不完善的图纸发现越早,业主损失越小。就拿我们监理的这座高架来说,它中间三跨仅是纵向箱梁设计有85米的预应力,其翼板(并无预应力存在)与普通箱梁翼板形状尺寸无差别,可在图纸会审时我们发现其钢筋用量却相差四倍,在我们提出后,设计人员及时做出变更。如果钢筋已全部安装之后发现,则业主无疑要为它所提供的这种图纸付出代价。同样在这座桥中,原设计中桥引道的排水没有接入道路排水,幸好在路面施工前我们把问题提出。

五、掌握好进度、质量、投资的最佳切合点

在保证总工期的条件下,我们尽力为关键线路上的每一道工序提供合理工期,并提醒业主对拆迁付款等事项及时履行义务。若业主有片面要求,我们就站在专家的角度提出意见。如有一次,业主强调赶工期,而要求先通半幅路面,可是这半幅路面存在较多地下拆迁问题,若做临时路面,将引起大量浪费,而且此时又是雨季,要不影响质量,必然要增加大量的投资。这时我们把可能造成的浪费用向业主反映,业主经过权衡,最后还是决定取消先通半副路的要求。

六、补偿事件要计量准确

补偿事件发生后,计量易产生偏差。为了使计量准确合理,我们尽可能用具体的原始尺寸,如长、宽、高,避免使用面积、体积等模糊数据,并要求附上形象直观的大样图。在情况允许时要求业主参与,一起确定工程量,力争做到公开透明。在可能条件下,还采用事后抽检,如土方换填后,抽一两点下挖,以复核其换填深度。

篇5

论文关键词:透过一起施工合同纠纷看工程概预算的意义

 

2005年9月14日,被告昌浩公司通过招投标与被告劳联公司签订一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被告劳联公司承建昌浩公司开发的六安世纪景园小区一期1号楼工程,合同价款482万元。该份合同报六安市工商局和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备案。同日,两被告又签订一份《补充施工合同》,对世纪景园一期1号楼工程的合同价款进行了重新约定,调整为“382万元,一次包死,不做任何调整”。双方还约定了付款方式,其中保修金为19.1万元。该份《补充施工合同》未予备案。2005年10月13日,原告张显成在没有对该工程作任何的概预算的情况下,与被告劳联公司签订《施工合同》一份,约定:“由张显成承包六安世纪景园小区一号楼工程,合同工期按发包方(劳联公司)与昌浩公司签定该工程的总承包合同为准。合同价款为382万元,承包方(张显成)应付发包方税金及管理费40万元……保证以该工程总承包合同保修期为准”。随后,原告依约组织人员、材料,按合同约定组织施工,2006年10月,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但原告在随后的核算中却发现其已为该工程实际支付了510余万元工程款。

综上成本管理论文,原告请求:1.判决被告劳联公司据实付清下欠原告的工程承包款1287652.19元(不含维修保证金19.1万元);2.被告劳联公司承担自工程交付之日至今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损失;3.被告劳联公司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4.被告昌浩公司作为发包方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责任。被告劳联公司答辩称,原告是自愿与劳联公司签订了工程款为382万元的工程合同。另外,其与昌浩公司就世纪景园1号楼的工程承建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又签订了《补充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为382万元,其与昌浩公司的关系,与原告无关,因此,原告的诉请无事实依据,请求驳回论文格式模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劳联公司在承建六安世纪景园一期1号楼工程后,将其转包于没有资质的个人张显成,所签订的《合同》,显然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应属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同,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该《解释》第二十二条又规定“当事人约定按照固定价结算工程价款,一方当事人请求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不予支持”。可见,由张显成承建并经竣工验收的六安世纪景园一期1号楼工程价款,当应确定为382万元,故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争议焦点

本案中,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建设工程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情形下,承包人如何请求支付工程价款,是参照合同约定的382万元,还是实际决算的510万元?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承包人只能请求参照合同约定的382万元支付工程价款。2、被告劳联公司与昌浩公司签订的两份合同是否属于阴阳合同,以及原告张显成是否有权请求参照备案合同约定的482万元价款进行给付。

法理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依照该规定,实际上排除了承包人依照实际决算的510万元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权利。该规定是基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后,已经履行的内容不能使用返还的方式使合同回复到签约前的状态,而采取了折价补偿的方式,确定了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的补偿原则成本管理论文,其目的在于避免无效合同价款高于有效合同而超出当事人签订合同的预期。

昌浩公司通过招投标与劳联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在同一天签订的《补充施工合同》相比照,对方对合同价款进行了重新约定,且差距甚大,显然是对合同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变更。此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分别在六安市工商局和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予以了备案登记,而《补充施工合同》却未予备案。可见,昌浩公司与劳联公司先后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补充施工合同》应为阴阳合同。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的规定,有权参照备案合同约定的价款进行工程结算的主体只能是签订阴阳合同的当事人,即劳联公司。张显成并非《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张显成无权请求参照备案合同约定的482万元的价款进行给付。

本案启示

本案原告张显成之所以在诉讼中败诉,请求参照备案合同的482万元支付和参照实际决算的510万元支付工程价款都未得到支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其应该在与劳联公司签订施工合同前,未对该工程进行概预算,对即将发生的工程价款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从而造成了本可避免的损失。不具备相应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或者个人即使与发包方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但因其不具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主体的资质,因此,其与发包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最终会导致无效。在此情况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款就异常重要,因此,进行工程概预算,对不具备相应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或者个人来说,意义重大。

设计概算是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指标,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设备的预算单价,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等资料预先计算工程从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建设费用经济文件。简言之,即计算建设项目总费用。施工预算是施工单位内部为控制施工成本而编制的一种预算。它是在施工图预算的控制下,由施工企业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定额并结合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工料分析,计算和确定拟建工程所需的工、料、机械台班消耗及其相应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预算实质上是施工企业的成本计划文件论文格式模板。施工概预算主要作用有:(1)是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2)是编制标底、投标文件、签订承发包合同的依据;(3)是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 ;(4)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5)是企业加强施工计划管理、编制作业计划的依据。

在进行具体工程概预算时,以下几个方面尤为注意:

首先,要坚持科学求实的原则。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该坚持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概预算。深入调查研究成本管理论文,充分收集调查第一手材料,了解工程实际和施工过程,对相关图纸做详细了解,正确运用定额,做到量实,价值,费用准确。坚决制止巧立名目地过高估算,也不能少算漏算。

其次,努力提升概预算人员素质。概预算人员要熟悉本专业的概算、预算和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树立强烈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精心设计,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一旦突破相应的概算,则必须返工,返工费由设计单位自负,严重的,还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最后,借助相关技术设备,进行辅助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个异常枯燥、复杂、抄录计算量非常大的工作。传统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如此一来,就会因为大量重复性的抄录和计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率低,速度慢,而且还不准确。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时,利用计算机,设置科学高效的概预算程序来辅助完成相关编制很有必要,这是现今提高概预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地址 :合肥经济开发技术区紫云路 邮政编码:230601

篇6

1.1控制成本效益

成本收益涵盖了多个点,主要是签约合同的造价,在施工的过程在设计上进行变更的造价,现场进行的签证,以及施工中采用“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科技成果创造的效益,施工中的量、价控制节余、施工结算中的收益等。

1.2控制施工进度成本

合理地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是节约机械设备“、三大”工具租赁费用、节省现场管理费用的有效途径。施工中按照“精干、合理、科学、高效”的原则,优化配置各种施工资源。加强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计划的节点控制和动态管理,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的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

1.3控制质量成本

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组织施工。制定工程质量预控目标,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减少返工、浪费造成的损失支出。例如: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处,根据柱截面高度和钢筋直径,梁上部纵向钢筋可采用直线锚固或端部带90°弯折段的锚固方式。在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情况下,水平段的粘结能力起主导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水平段投影长度不小于0.4la,垂直段投影长度为15d时。已能可靠保证梁筋的锚固强度和刚度,故我们应及时纠正以前必须要满足总锚长不小于受拉锚固长度的要求,避免材料的浪费。

1.4控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形象成本

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周边环境状况,制定满足本工程施工生产的安全防护措施方案。合理投入安全用工、用料,在实施中进行重点监控,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要做好不可预见成本风险的分析和预控,编制相应的应急措施;尽量减少场内材料、工用具的二次转运。制定文明施工责任制度细则,分片包干,使各作业场地做到工完料尽、场清,降低非生产用工费用的支出。1.5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基本方法

(1)人工费控制:

把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与对项目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人工费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做好人工成本的询价,同时防止重复用工、返工损失等造成的人工费的超支,严格控制其它非生产性用工。

(2)材料费控制:

以施工消耗定额为计算依据,同样按“量价分离”的原则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精确计算后实行限额领料,超支自负;节约分成。对于超量要查找原因,明确责任,经处理后才能另补料单领用。加强材料的计划管理,做到“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减少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价。

(3)机械费控制:

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合理的选择机械及组合方式。合理调控施工生产顺序,尽量避免设备的停置造成的窝工,做好机操人员与生产班组的协调和配合工作,提高设备的台班产量。

(4)财务管理控制:

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审批,使其成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2.1材料成本控制

对材料的成本实施控制,应以施工消耗的定额作为计算的依据,然后对各分部与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较为精确的计算,实施限额领料、超支自负,节约分成的成本控制措施。如果超量了,负责人明确责任,对超量的原因进行查找,处理完毕后才可以另补料单领用。在购买材料方面应该对材料的计划管理予以加强,购买时应该“货比三家”,选择出较为“物美价廉”的材料再购买。并尽量减少材料的库存与运输成本,实现材料成本的控制。安全成本控制在安全成本方面,如果预防的成本接近零,那么损失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工程在进行施工时就会是一种没有组织、失去控制的状态,从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将导致企业被市场残酷的淘汰;如果是损失的成本接近零,那么施工现场就会呈现出一种完美的状态,但是预防的成本就会剧烈上升,企业将会面临一种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状况,从而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在控制安全成本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这两种极端的作法,在这两种作法中寻找出一个平衡点。

2.2质量成本控制

所谓质量成本指的是为了保证与提供建筑产品的质量,从而对活动所花费的费用进行质量管理,简单的说就是对质量管理职能方面的成本进行管理。而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就是项目部能够一次性的完成合格的建筑产品。所以,应该把工程质量的管理当成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对施工生产中的质量要严格把关。无论是施工前的测量放样,还是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投入与施工完成后的工程质量养护等,所有的程序都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的要求开展作业,防止不必要的返工损失。工期成本指的是为了让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得以实现,采取相应措施而产生的一切费用。目前,工程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项目经理,虽然明确工期的要求,但没有深入的研究工期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为了要进度而盲赶工,最终造成工程成本额外增加。质量成本与工期成本的影响因素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容易被忽视,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3建筑工程的成本结算

3.1人工单价的确定

在建筑工程中,人工费就是直接与间接参与到生产中的工人人工费用总和,其涵盖从事正常生产所有人的各种消耗。其中,人工费用=人工消耗×人工单价。在人工费用中,人工单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人工单位往往受到企业所处区域的社会平均工资所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对企业职工的工资是不可以完全按照项目的利润而决定的,必须要对企业所处地区最新颁布的定额、平均工资以及工程技术的难度等进行充分考虑,以合理确定出人工单价,从而实现对人工费用有效确定。

3.2施工材料费用的确定

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其中,材料费=材料单价×材料数量。目前,对材料单价、询价及质检等均是采用市场调研法进行确定。应加强对材料的计划管理,对材料的选购需要“货比三家”择优选购,以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价。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确定材料单价定额,绝对不允许直接照搬其他企业的材料单价定额。

3.3机械费的确定

在建筑工程中,对机械费用的确定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若机械的租赁费、折旧费、养护费及维修费等费用,只有对各种费用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虑,才能确定出合理、准确的机械费用。

4结束语

篇7

目前的医院已经逐步的发展成为独立的经济管理实体,在面对市场经济管理当中的问题,医院成本的会计核算、管理、概念在其经济的理论、医院管理等不同的范畴内也不同。就对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医院成本属于价值这一块,主要指的是在提供医疗相关服务的过程当中,其物化劳动以及活劳动的货币的表现。就会计的实务来说,医院成本指的是在其经营服务当中需要耗费的资金的总量以及在管理中使用的成本,再依据决策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目的,从而采取相应的成本的信息、类型,是一个内涵即为丰富,并且具有多种多样形式的概念,尽管在使用当中的概念、名称等不尽相同,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成了成本会计核算这一基础。

二、成本会计核算的原则

医院成本会计核算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是最为有效的加强经济管理的手段之一。坚持医院成本控制原则也是卫生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而成本控制原则贯穿了整个成本会计核算过程,而经济灵活性原则则是要求各个医院部门都要讲究经济效益。成本控制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做到随时都能够适应其变化万千的服务市场,灵活性的原则也要求其成本控制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个性,不能一刀切,而需要从各个特定的科室以及项目的具体情况,考虑不同的岗位、职务,不同的特点来建立成本控制标准。而成本控制则是医院所有员工共同的责任。只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是成本控制能够顺利完成的首要条件。医院全体员工对成本会计核算的高度重视,全力的支持成本会计核算,强化会计核算意识,才能够做到开源节流、堵漏降耗。

三、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分析

(一)成本会计核算项目纷繁众多,会计核算难度加大

考虑到医疗机构服务项目、病种的多样性,医院医疗技术的更新、成本变化的加快,都是导致医院的成本会计核算繁琐、复杂的原因。此外,部分公立医院还存在不计成本的资金投入,但是不计效益,会产生不科学、缺乏管理系统的方式,这些所述的原因,会导致成本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其手段、数据以及信息的使用等方面都会相对薄弱,也大大的提高了成本会计核算的难度。

(二)确定其对象与方法的不同性

医院对象以及方法的不确定,不能考虑到各个科室专门技术的特殊性,只能依据管理上的需要而对其加以选择,一般分为医院、科室、项目等等。通过笔者在医院的实践证明来看,医院通常选择的主要会计核算对象是总成本下的医疗服务科室成本,并视为降低可控成本的最优途径。

(三)医院成本项目的多变和不可比性的特征

医院的医疗服务技术与一般的企业产品生产不同,其确定性不明确。各种医疗服务的提供,会因为具体情况有所出入,而出现服务成本差异。就算是对于同一种病症,对于不同的患者,由于医疗方法的不同以及病症程度的深浅,都会导致医疗成本出现一定的变化。另外,其结构也会随着技术的变革以及医疗方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成本不确定性导致了其成本多变,所以各个医院之间也不存在可比性。

四、目前医院在成本会计核算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管理人员的认识不足

由于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相对滞后,其经营、成本的意识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存在着重医疗、轻理财、重投资、轻效益、重收入、轻支出等一系列的问题。医院长久以来实行预算会计制度,并且采用差额预算补助的方式,而医院有关的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就算是成本会计核算也会出现重视医疗科室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应管理,而轻视职能管理部门成本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对于直接成本会计核算的管理重视,而轻视间接成本会计核算管理;重视财务会计(这主要是和财务管理人员的有关素质以及业务水平有关。),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了个人的私利,擅自改变其运行的环境,使得财务信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阻碍了医院的整体发展。

(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多数医院为了医院的名气、业绩,忽略了医院所具有的本质以及患者的需求与能够承受的经济负担,一味的向着大规模的医院扩展,完全没有考虑医院的成本量以及实际的负荷、运转能力,这样极容易导致医院出现亏损。

(三)医院财务管理内容的问题

目前,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内容都不够明确,而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物质的筹集、投入资本的回收以及分配、日常资产以及现金成本与损失的管理等等。但是目前多数的医院仅仅是对有形的资产进行日常的监督与管理,忽视无形资产(如科研成果、专利等),导致医院在风险发生之后,才会被动的去考虑、去处理。

五、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通过预算控制,控制日常运营与财务运作,将医院的财务管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和范围之内。

(二)严格招标制度,降低采购成本

在设备购置、药品采购过程中,要对招标过程进行合格的监控,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障患者和医院的切身利益,为社会发展谋取更多的福利。

(三)控制经常性开支

对于医院的经常性开支,要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而言,其经常性业务开支是非常大的,所以,做好经常性业务开支项目的控制,对于节约医院成本,提高医院效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加强药品管理,降低药品使用成本

按期对医生的单张处方金额按大小排列,对单张处方金额超过100元的进行公布;加强合理用药检查力度,特别是抗生素使用检查,杜绝药品促销行为,降低药品成本。

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要树立医疗服务的意识

医院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对医院的成本、资产、收入等进行有效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目标主要是通过保障医院的财务安全,合理的分配资源来达到最佳化的运行。想要达到以上所说的目标任务,需要医院各级人员树立出医疗服务意识,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的对于管理职能进行完善,把握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医疗服务的监督以及管理。

(二)强化财务成本会计核算

医院的管理模式已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逐步转化为“市场导向型”。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健全的医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将医院的成本管理加以强化。通过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升医院资金的实际使用率,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高效的医疗服务。首先,要制定出有效的医院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其次,逐步建立健全的医院成本相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医院成本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实现医院对整体成本控制与管理。

(三)重视开发与利用

相对来说,医院财务的内容过于庞大、复杂,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其财务管理的开发技术,提供对于财务信息的实际利用价值。

(四)完善电子信息技术

篇8

成本核算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一种计量与分配的核算,更是企业做成本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成本核算指企业将生产环节以及辅助生产环节相关的各项费用按照企业生产项目或者生产种类进行分配,其关注的范围不仅仅是生产环节所耗用的材料、人力等资源产生的成本,还要关注与生产相关的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资源自采购一直到制成产成品并销售的各个环节,收集相关环节产生的费用,籍此将该部分费用计入成本核算并进行合理的分摊,以此向成本管理部门提供真实有效的成本信息。成本管理则依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成本核算信息进行成本分析并制定成本计划,通过执行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合理缩减成本支出,建立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二、大型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大型企业虽然正在逐步了解到成本控制对于一个企业建立成本优势的意义,但是仍达不到应有的重视程度。无法在管理层中普及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意识,这将影响一个企业的战略制定,无法在市场中为企业自身精准定位,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讲是一个极大地威胁。我国的市场环境在大多方面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再专注于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和销售市场的开拓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大型企业的发展要求,但是我国很多大型企业仍然将扩大自身生产力和市场作为企业首要的战略思想。笔者认为,这种选择对于一个随时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大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大型企业在保持自身的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保证产品质量继而控制生产环节成本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所带来的收益比一味的专注于市场开拓所带来的收益将要高出一个级别,但是这个转型可能是存在着较高的执行难度,但是这个信息反应的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不重视成本工作将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二)成本核算与管理粗放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核算的是产品生产所耗用的制造成本,忽视了产品前期科研开发和中后期开拓市场的费用,又或者企业对上述两种成本的分摊制度不健全,分摊的随意性较大,导致不同的产品收入与费用不能够相互配比,利润无法准确计量,也就无法了解到各项产品对于企业的盈利贡献。而在我国现在的市场状态下,大型企业一般都将市场的开拓和新产品的开发作为企业的战略方向,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将产生大量的开发和营销成本。在这种状态下,一个大型企业如果还不对该部分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又或者将该部分费用采取粗放的平均分摊,那么提供给管理者的成本相关资料真实性就存在问题,影响决策的制定。

(三)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选择不合理

我国大型企业有很多都是在小企业开始做起,通过竞争市场,慢慢做大做强,成为一个行业甚至跨越几个行业的龙头。这种起源就限制了大型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在企业生产品种单一时采取品种法进行核算,伴随企业的慢慢发展,采用品种法核算各种型号或类别产品的成本已经被公司下至基层上至管理层接受,整个企业都已经适应了这种计量体系。所以财务部门即使认识到整个企业在做大做强时应该变更成本核算方法,但因为容易造成各生产车间不接受,产生抵触情绪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企业产品的生产,也很难得到管理者的批准,执行难度较大。但是对于一个生产经营范围涉及众多行业的大型企业,品种法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这就使成本核算的部门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继续实行成本法虽然计算方法简单,工作量相对也较小,但是却会真实的限制企业成本控制,不利于企业精细化成本核算,影响企业决策。

三、大型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中遇到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内部普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企业时刻都在面临着巨大的竞争风险,大型企业更是如此,只专注于通过各种手段占据市场,而不能认识到通过精细化成本核算和管理降低成本增加的竞争力,这样的企业在当今社会大多会被市场淘汰掉。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必须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向管理者介绍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一个企业唯有领导者明晰成本控制核算的重要作用后,从大局规划财务部门工作,成本核算部门才可以摒弃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引入合理完善、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模式。上传下达后,全体部门贯彻执行,刺激员工的参与感,不论是在工作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还是在一线的管理者,都要了解到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积极意义,提高工作时的主动性,严格执行管理层制定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够达到成本核算的预期。

(二)贯彻执行全成本核算

大型企业因为其产品种类复杂,部分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相同、制作过程又相互穿插,采用陈旧的成本计量模式不能够将成本与各产品的收入相互配比,获得真实的产品回报率。大型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要将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模式革新,实行全成本核算,对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详细了解,将成本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大类别。对不可控制的成本费用支出不进行过度的干预,只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即可;对可控成本要在生产制造、市场要求和客户需求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所有直接成本采用谁收益谁承担的划分规则,对于公共成本采取百分比法进行科学分配,在生产耗用的角度考虑怎样可以节省成本相较在管理层理论考虑怎么节约成本,更为实际,也更容易实现。

四、综合运用成本核算方法

运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虽然已经被很多大型企业所接受,并默许财务部门不需要进行变更,但是财务部门,必须要认知到自己在公司的管理地位以及职能,要将企业的利润放在第一位进行考虑。也就是说在当前企业这种成本计量模式下,既然财务部门作为管理层中最先可以了解到品种法核算弊端的部门,必须要根据自己部门的相关知识对核算方法进行变更。将分批法和分步法进行综合运用,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采取不同的生产核算。不能说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讲,品种法在成本核算中一无是处,一个大型企业的成本核算相较一个小企业来讲一定更加复杂,所以财务部门必须要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各生产线的具体工作流程以及成本的产生环节,据以选择相应的成本核算方法,真实反映企业成本发生情况。

篇9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理论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为解决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论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这一事实本身也印证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对企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来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05)。

[2]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15,(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5,(01)

篇10

论文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目前建设工程是一个周期长、消耗量大的生产过程,不但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工程造价常常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问题,通常称为“三超”现象,“三超”问题给国家经济建设及人们日常基本建设投资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加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管理,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整个施工企业经营思想上存在问题。

各个部门没有互相配合,没有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有些施工总承包项目部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完善,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更是奖罚不到位,由此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后续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的分包商是属于关系单位,对他们的管理不严格,对于整个工程质量不承担风险,没有压力,总承包单位经常充当“老好人”的角色,结果分包商对于上层指令不能很好的执行,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2、整个组织管理中存在问题

因为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它不仅是财务的问题,也包括设计、施工、采购等各个方面成本管理论文,每个方面的每一项开出,都能影响整个项目的成本。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约束和指导工程参建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3、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施工企业由于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项目经理部对各个部门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强调工程质量、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目前,在我国的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在没有充分考虑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达不到有效降低成本。

二、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加快了,各种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这就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而企业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就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这样才能创造好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施节约的原则

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正是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运行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减少这三方面的消耗是控制成本的最主要一项基本原则。而节约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要做到每一笔大的开支都要查相应的预算,把开支尽量控制在预算之内,不需要的支出坚决要杜绝;二、提高项目进行中的管理水平,采取合理的施工方式,节约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三、在施工中根据工程的要求不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一定要选用最好的材料,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全面控制的原则

我国的施工企业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设计只管设计,采购只管采购,施工只管施工,各个部门看起来有条不紊,但是由于各自为政,不互相沟通。就象机械中,设计出来的东西非常完美,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要不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加工生产,否则就是即使能生产但是代价太高。而建筑企业的设计有时候也是这样,根本没有考虑生产和采购,有时候根据图纸无法施工,有时候采购不到东西或者需要的东西根本不经常用,采购成本过高,造成成本降不下来。这就需要在整个项目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成本管理论文,从设计到施工都要互相配合。

3、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必须把成本控制落实到项目经理、设计、施工人员、各班各组,定期对各个部门进行业绩检查与工资分配挂钩,奖罚分明。使每个人从思想重视起来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本阶段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图。

三、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1、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

实行工程项目咨询评估制度,仔细准备标书,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的投资效果。一份好的标书,能反应企业对这个项目事先做的工作是否充分,对这个项目的预算是否合理,合理的成本预算能够增加中标的机会。

2、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

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条件,设计图纸应该由资质深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由本单位极富经验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单位要积极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提高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质量。设计图纸一旦确定,尽量不要修改,否则整个项目预算又要重新进行修改,这样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直接控制,减少漏项、添项、定额套用不准确的现象,为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3、编制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施工工艺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和流水施工。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和质量就会有所差异,因而发生的费用也不尽相同。因此,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编制施工方案要领会施工总承包合同、设计图纸等经济、技术文件的精髓,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

4、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使各部门互相配合,有效运行。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各个项目经理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建设单位(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成本控制只是表现为倾向,他不仅是财务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从投标到施工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互相配合,才能真正的有效的降低成本。

5、对分包商实行有效的管理

一个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很多分包商来共同完成,这就需要建立长期、合理的分包商档案,执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对分包合同要严谨管理,增强约束力,分包责任要明确,分包单位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压力,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劳务纠纷和超付工程款的现象。在现场施工中成本管理论文,物资管理要加强对分包商队伍的约束力度,避免造成现场物资浪费,不能充当老好人。要保证指挥层不能层次太多,因为中间因素太多,容易造成指令不顺畅,致使施工出现错误,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四、竣工决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决算阶段是基本建设投资控制的最后阶段,也是工程投资效果的检验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对建设成本的控制。重点对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进行审查,防止不应列入基本建设支出的计划外费用挤入建设成本。(2)、对工程决算编制依据进行控制。包括对施工合同、协议,使用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材料价差计算方法,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现场变更签证单的审核,在审核中要查看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记录是否经设计单位盖章,施工变更签证单是否有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确认。通过审核合同查看工程决算取费标准与合同签订的施工企业级别是否相符。(3)、严格审查工程预算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如:多算工程量,高套单价,重复计算取费。

我们研究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以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施工结束后应该对此次施工的卷宗进行整理,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对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时地进行总结并推广,好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形成一套本企业标准化的资料,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施工中有据可循,节约时间,减少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承包与管理》张检身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施工现场造价管理技术》李军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