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0: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学论文

篇1

1.1家庭保健与健康管理的目标一致

家庭保健与公共健康学研究范畴中的两类服务密切相关:一是健康普及和促进;二是公共政策。在健康普及和促进服务中,“常见妇科病的防治”、“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更年期保健”、“性健康”、“安全适宜避孕方法指导”等服务目录属于计划生育范畴,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防护”、“男性保健”、“0岁~3岁早期教育”等服务目录属于家庭保健范畴。在公共政策中,“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失独家庭的帮扶”等工作属于“计划生育”范畴,而“空巢家庭”、“敬老院孤寡老人的保健服务”、“小学生安全防护教育”等_T作属于“家庭保健”范畴。可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针对个体/家庭进行保健指导,以及有赖于对群体/社会的公共政策,这与健康管理重视被管理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以及要求整个社会的宏观环境配套是一致的。

1.2家庭保健与健康管理的差别

本质上,家庭保健与健康管理都是社会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家庭保健侧重覆盖面和服务的过程,而健康管理侧重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见表1。因此,引人健康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可以为完善家庭保健服务提供发展思路。

2用健康管理的理念来破解家庭保健的发展难题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健康管理的借鉴要点如下。

2.1注重健康干预的效果

“3×3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体检条目的设计,要么只是医学信息的采集,要么设计了行为及生活方式的调查项目但分析时不加以利用,因此不利于发现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风险之间的关联,也不利于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没有根据体检结果区分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从而对各类人群分类进行教育。而且体检是一次性的,缺乏后续跟踪服务。(2)健康教育还满足于单向的灌输,缺乏服务对象的参与互动。传统的“大宣传”方式,不利于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的形成,进而无法改善健康相关行为。(3)咨询服务流于形式,缺乏对咨询记录深入研讨,不利于改进咨询服务技巧和提高咨询的质量。为了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主要健康风险因素及其发展后果,了解预防和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法,体验到自我管理的乐趣,克服“认知不协调”的心理障碍,可通过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于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和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并提供标准的信息管理格式、友好互动的客户端界面、永久的个人电子病历及健康管理账户_3]。通过这种安全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区分出生活和行为习惯、生物学、健康感觉或心理学方面的可变健康风险因素。而后进行个人健康咨询,包括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及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定跟踪随访计划等。还要关注后续服务,包括互联网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通讯和健康提示,通过健康教育课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等。

2.2加快顶层制度设计

在农村基层开展家庭保健涉及到多部门的协作,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无法“单打独斗”。目前的制度化进展,仅限于项目县部门联合发专项行动文件,中央、省(市、区)的统一政令是缺位的。事实上是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团队(以下简称“核心团队”)的负责人(即县计生局分管领导和县计生站站长)的“企业家精神”在推动家保项目进行]。如果年度保健计划中涉及较多的部门协调,再加上核心团队不够“强势”力推保健服务以及思想观念守旧等因素,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制度突破。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1)美国的“健康人民”计划。从1977年起,由联邦卫生与社会服务部牵头,与地方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以及专业组织合作执行,每十年制定一个计划,不断循环以逐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2)日本的法制化管理。体现在发达的服务网络上,如各市、町、村政府行政机关组织对全体国民进行健康调查,各个驻地医院、诊疗所、保健所具体实施健康体检和体检后评估,以及通过人手一册的健康手册,使健康增进成为全民大众性的自我健康管理活动。(3)芬兰的社区管理经验。由政府组织在村庄、年轻人、学校中进行健康指导、健康教育,让医生与具有健康不良习惯的人群对话,让基本医疗服务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护士系统性参与,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

2.3增强保健服务能力

目前的家庭保健工作在保健服务能力上存在的主要缺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计划制定方面。制定年度保健计划时,“产出一目标一指标”填报随意,对项目的要求没有真正领会,不清楚潜在的_[作量。(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习惯于印宣传册、散发资料,不考虑投入产出,不评估绩效,投入的乡镇(村)投影、电教设备并没有促进老百姓健康知识的普及。(3)培训的组织策划方面。由于培训的时间限制、传播的知识量有限、培训形式单一以及乡镇技术人员素质的影响,国家培训对于乡镇服务人员的能力提升有限。(4)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方面。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多,服务队伍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机构原来的技术存量将无法满足需求,迫使很多服务可能需要通过外包服务(如民营化)来解决,客观上催生了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如人事制度上的突破、规避外包服务风险、控制预算以及主导公共服务的战略决策。保健服务人员是一个全科的概念,类似日本的保健师,除临床专业技能外,还要熟悉公共卫生和社区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等知识,融会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具备必要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和运动的角度来对居民和家庭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现有的单一职业系列(如生殖保健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认证体系,其职业系列与岗位设置、补偿机制不配套,无法稳定人员队伍l8]。非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后做健康教育指导是不被认可的[9]。

2.4培育支持性的环境用有限的服务能力

提供保健服务时,必须面对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教育参与程度不高;在城市,T作场所的健康管理也遭遇了相同的困难:企业较关注生产型或施_T型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而不是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少量企业给员工做了“健康普查”,但没有体检后的健康指导;有的民营企业不太重视员_丁参加体育锻炼],且出于节约生产成本的考虑较少与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合作。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标准不明确,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物质帮扶等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由杭州师范大学与某房地产集团联合打造的养老社区,正通过移动便携的智能健康管理终端,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基础生理参数,以及获取慢性病指数超标的自动提醒。该社区内的颐乐学院。设有老年大学教学区为老年人提供寓教于乐的课程体系和学分制度。健康促进馆提供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养老的信息及促进相互交流。这种探索可为社区老年人的持续健康管理提供经验。

3开展家庭保健的启示

3.1致力于健康促进的普及

现有的保健服务虽然只是“家庭初级保健”,但率先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家庭保健项目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紧密结合已使当地百姓受益。相比之下,东部地区企业职工、农民的健康状况和保健意识与中西部并无本质差异,居民的保健服务需求也远未满足。因此,家庭保健的广覆盖和逐步去推广和改善服务是值得借鉴的,可确保健康促进的科学、可及。

3.2促进健康管理的落地

家庭保健的本质是计划生育的技术服务,线索比较清晰。而健康管理在健康评估、健康维护、健康产品、服务模式、运行模式、服务范围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存在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医疗卫生政策和健康保险规定衔接不良等突出问题,在健康管理学术理论、技术研究和政策落实方面还有许多1=作要做。因此健康管理需要提高针对性,尽快落地。

3.3重视保健计划的制定

由于社会各类人群具有不同的健康需求,不同的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也会对医疗服务管理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保健服务提供者应对计划参加者的差异非常敏感,才能用最适合的方式为其服务。家庭保健强调基于需求的计划制定,家庭保健服务的成效与计划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密切相关,因此家庭保健的过程也是健康管理要遵循的过程。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宿舍人际关系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个小时在宿舍活动,如果加上睡眠时间,每天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可见宿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既频繁又紧密,大大地增加了宿舍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而且,现阶段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一个班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只需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足够的学分就可。学生选课以后同一班级的人很多时候并不在同一教室上课,而且每个学期选课不一样,一起上课的同学也总是经常变动。所以原来传统的班级概念也就越来越淡化了。而宿舍却不一样,宿舍里面的成员相对固定,在一起的时间也非常多,交流时间长且深,因此宿舍中的人际关系也就相应地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且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处于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时,同伴人际关系对他们的心理成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研究者将宿舍关系划分为五种:“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以及“失控分裂型”。在这几种宏观的宿舍关系下,微观的成员关系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立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这些人际关系类型的不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显然也有好有贬。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一种归宿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相反,宿舍关系不和谐,会让人感到压抑、焦虑、烦恼,从而阻碍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大学期间学习和工作的成败。总的来说,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以下一些影响:

一、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1.“家”的功能

大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远离了能给予他们情感满足的父母、兄弟、姐妹,宿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以前的家。在宿舍里。他们能够得到一些像在“家”中的那种安宁与温馨;当他们心情烦闷或者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舍友们像兄弟姐妹般的照顾与帮助;而且他们可以在自己宿舍的空间里展现真实的自我,因为宿舍有着像在“家”一样的安全感。

在宿舍里,由于时空上的临近性,成员之间最容易熟悉和接近,也相对更容易建立友谊,所以能够比其他任何人际关系都有一种先天的优势,容易形成一种“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这种感觉能够起到补偿精神上的空虚、孤独与寂寞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成员的归属与情感需要。

2.社会化的作用

很多学生上大学前很少住校,与他人紧密地相处的经验较少。但是在大学宿舍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然而大家又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习惯的不同,性格的不同,都很容易让大学生们相互闻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所以,这些矛盾就需要宿舍成员慢慢学习,慢慢地磨合来解决,这种磨合与相互适应的过程是学生迈向社会重要的一步。如果人际关系和谐,这种冲突与矛盾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掌握社交技巧的绝好机会。

大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他们很少接触社会。然而大学是一个社会与学校的分界点,大学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需要直接走向社会。但是让一个对社会了解甚少的人在大学学习四年后直接进入社会显然有些突然而会产生诸多不适应感。因为在大学中,虽然有人称其为“小社会”,但是相对来说毕竟单纯了许多。一个人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慢慢摸索面向社会的一些规则远远不够,但是宿舍能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和适应的平台,一个宿舍几个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会学到各自不同的东西,如果在宿舍里面进行分享,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他们能更快地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适应社会等。

3.促进心理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由一个依赖父母处事型向独立处事型较变的过程。也就是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一个转型。不管是在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还是情感生活上来说,都与以前不同,面对的是自己生活尤其是心理上的独立。而在宿舍里,如果人际关系和谐,当他们感到困惑时,宿舍中的和谐气氛会支持着他,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撑去完成自然调适的过程。所以宿舍氛围可以让他们很好的完成这次转型,由原先的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转向独立、成熟,心理功能也能得以健康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宿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却是困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这些问题有很多种,例如打扰了别人睡眠、打扰了别人学习、怀疑别人拿了自己东西、被人排挤等等,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有的大学生不愿回宿舍,有些心情由此抑郁,有些表现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最糟糕的甚至可能走向轻生或者发生恶性的报复事件等等。究其原因,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为中心思想的存在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单一,多数人上了中学后又没有住校,没有与很多人共居一室交往的经验。而这种非常紧密的接触显然就会由此产生一些冲突。但是,面对这些冲突,许多学生都会有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看待或者处理。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在家里是“小皇帝”,爸爸妈妈一直对自己百依百顺,要什么他们都会给什么,提什么要求他们都同意。但是到了大学后住进了集体宿舍就不一样了,在宿舍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一定要迁就谁,相互交往应该是礼让三分,诚以待人。但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要求别人都要依着你、顺着你,显然不现实,这种自我中心的思想是宿舍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2.自卑与自傲心理

现在的学生进入高校前,存在许多的差异,例如家庭背景,原先的学习成绩,交际组织能力等等,这些差异本可以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从而相互得到促进与提高。但是如果把握不当,这种多文化、多差异的接触碰撞,往往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负面心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卑和自傲心理。

先说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一种事事不如人的情绪体验,例如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到了学校后,宿舍同学都有手机、电脑,穿着都是名牌,进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等,如果心理没有较好地调控,就会产生失衡,从而引起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些还会相应出现虚荣心理,攀比心理或者嫉妒心理等等。"’而那些条件较好的学生就可能相应产生自傲心理,当然这种条件较好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有些学生有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相貌等等感到非常自信,这种自信心态如果没有能调整好,也可能掉进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自大与自傲,甚至形成自恋的人格。而且,这种自卑与自傲的心理很可能进一步会演化成嫉妒和虚荣等更加消极的情感。已有研究表明,这些消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这里不再赘述。

3.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缺乏

还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还不懂人际交往技巧a大学生们刚刚由一个依赖父母老师的中学生变为一个比较独立的大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缺乏一些基本技巧,他们相处的时候更多是凭自己的感觉,遇到冲突矛盾时不能合理解决。例如很多同学感觉到“很想和舍友交流,但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当舍友对我有误会,我不知道怎么处理”等等,都反映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所以,当有宿舍矛盾发生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现状,促进宿舍关系融洽,却不知道从那里着手,最后使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恶化。

三、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要发挥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增强宿舍凝聚力,让宿舍人际环境成为学生一个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_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增强宿舍凝聚力

大学生对宿舍的观念相对要强于班级的观念,所以要创造良好的宿舍文化。首先要增强宿舍凝聚力,通过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文化大赛、各类文娱体育比赛等,既让学生感到生活充实,又能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协作意识。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的场所、休憩的空间和交流的中心,学校应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大学生之家,让学生对宿舍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事实证明:一个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宿舍环境是产生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与积极情感

前面述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是个人中心主义和自卑自傲等负面情绪。但是人总是有欲望的,个人中心主义的人容易将通过比较激发出来的“动力”散发到嫉妒、攀比、磨擦上,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个人格心理的教育,正确评价自己,跳出自我的圈子,学会换位思考,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心胸开阔、思想成熟的人,从而可以把由于与他人比较产生差距而激发出的“动力”用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上来。要让他们将视野放开阔一些,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志当存高远”,培养一种以优秀者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赶上和超过别人的正常的心理。

3.让学生学会更多人际交往技巧

首先应该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指将自己设想为对方角色,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心理上的角色互换是消除猜疑、嫉妒心理的最好方法。大学生宿舍成员之间种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实际上多半原因是因为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觉得别人需要的满足超过了自己而引起的。这种心理反应,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因素。如果能与别人进行心理互换,将自己置于对方角度,处处为他人着想,那么宿舍成员之间的各种偏见和误解都会因此而“烟消云散”。

篇3

1. HBP患者的健康教育

1.1 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1.2 HBP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HBP是一种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终身疾病,单靠药物有时难以有效控制血压。患者对HBP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顺从性及执行综合治疗方案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对HBP的控制有极大的影响。HBP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宣传HBP防病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提高HBP防治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3 教育的内容

包括:(1)HBP病的基础知识;(2)HBP病的预防保健知识;(3)HBP患者膳食和运动保健指南;(4)HBP患者的家庭急救知识和技术;(5)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6)HBP知识解答。

1.4 教育的形式

门诊与社区相结合,发挥专家权威效应和环境氛围效应,采用居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一切形式。

1.4.1 门诊教育形式

定期举办HBP知识系列讲座、专家门诊解答、健康教育处方、电话、医疗保健操示范、设立免费测血压服务台等。

1.4.2 社区教育形式

(1)板报、图片、宣传栏;(2)建立社区HBP病友之家,组织座谈会和集体活动(如保健操、太极拳等);(3)将HBP防治知识以快板书、顺口溜等寓教于乐的文娱形式推出;(4)在社区开展HBP防治知识竞赛活动。

2. HBP患者的管理

2.1 门诊HBP患者的管理

2.1.1 做好初诊工作,登记个人健康卡片,建立HBP专科档案并进入社区服务中心。

2.1.2 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出健康教育处方。

2.1.3 高危患者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期间,病房护士负责患者HBP健康教育,做好出院指导,留存患者详细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2.1.4 对门诊复诊患者,定期体检,包括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评估病情,指导合理用药。

2.2 社区HBP患者的管理

2.2.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HBP患者进行跟踪监管。如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测血压、预约门诊体检、电话咨询等。

2.2.2 制定家庭治疗护理计划,备好家庭健康日记,记录血压读数和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定期家访,评估计划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

2.2.3 坚持不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保证血压稳定、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意识,纠正患者及家庭对HBP病的认知和行为错误,提高患者遵医顺从性,杜绝随意服药行为。

2.2.4 社区普查及干预。每1~2年开展一次辖区居民血压普查,对居民生活行为方式进行相关调查,筛选HBP患者,评估HBP高危因素。在社区倡导科学养生,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教育和干预,达到全面综合预防和控制HBP。

2.2.5 HBP患者的分类管理

2.2.5.1 老年HBP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187kPa及(或)舒张压≥120 kPa,称为老年HBP。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差增大。一日内血压易上下波动,患者易发生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脑卒中、心血管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治疗原则:降压治疗个体化,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血压控制目标值以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为原则[3]。

护理要点:(1)测量直立、坐位和平卧位血压(一些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卧位增高,而立位下降);(2)注意观察脉压,脉压≥87 kPa时,要警惕心脑血管意外发生;(3)注意避免使用易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4)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控制血压的关键;(5)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吸烟、肥胖、高血脂、高盐饮食、糖尿病等)。

2.2.5.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发生心脏意外(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治疗原则:长期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以下,若出现心绞痛可将血压降得更低[4]。护理要点:(1)早期识别和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等);(2)明确和除去发病诱因(情绪激动、劳累和便秘等);(3)识别发病先兆(胸闷、胸前区不适和疼痛等),正确掌握急救方法;(4)家庭备急救药品和物品(硝酸甘油、氧气枕等);(5)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寻求医疗救助的重要性和救助方法。

2253 脑卒中

脑卒中致残率高,恢复期漫长。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每年4%,与血压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曾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应认真接受降压治疗[5]。

治疗原则:控制血压,预防复发,早期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和能力。

护理要点:(1)加强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坚定生存信心;(2)发挥家庭、社区的支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3)帮助和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计划;(4)将现代康复技术简单化和实用化,使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易于掌握。

2254 糖尿病高血压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高25倍,且两者并存时,其危险性相乘,导致冠心病、心衰、脑血管、周围血管和微血管危险性增高[6]。糖尿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和正确配合,在综合治疗方案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即饮食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DM教育和血糖监测)原则,强调控制高血压与控制高血糖同等重要。目标血压为173/113 kPa。

护理要点:(1)长期的健康教育是现代综合治疗的首要疗法;(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遵医顺从性;(3)严格督导基础治疗,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减少盐的摄入,改变饮食结构,降低饱和脂肪,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加强运动等;(4)加强用药知识教育和正确服药的指导。DM病人的药物治疗必须与基础治疗相结合;(5)注意预防低血糖

和直立性低血压;(6)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和预防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编著.社区常见病诊疗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2 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

3 孙宁玲.重视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中国医刊,2002;37(10):16~7

4 吕卓人.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51lunwen.org/ 中国医刊,2002;37(10):3

5 吕卓人.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中国医刊,2002;37(10):3

篇4

一、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舞台,也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平台。课堂教学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有的放矢,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语文教材是人文精神的生动载体,蕴涵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中寻找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写的是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这其实也是一个有趣的心理案例。邹忌的妻、妾、客对他的美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对于一般人来说,同一个问题,在三个方面得到相同的回答,心里大致就相信了,不会去深究,但邹忌却对自己是第一美男的信息没有飘飘然,而是通过对妻、妾、客的心理分析:妻偏袒自己,妾畏惧自己,客有求于自己,并由此联想到国君治理国家也大致如此的道理,于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成功地劝说齐王纳谏。邹忌简直就是一位无师自通的心理学家。学生从邹忌身上看到善于反思、头脑清醒、以国事为大、敏锐机智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其健康的内容、感性的形式,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使其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屈原的刚正高洁、孟子舍生取义、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布鲁诺的为科学献身……都会震动青年学子的灵魂,给他们打下深刻的心理印记。

二、强调自主意识,克服依赖性

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以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诱导学生发扬自主精神,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教本到多媒体、影视文化学习语文,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要适时鼓励,定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笔者在汉字规范化教学中,针对社会上错别字多、繁体字滥的现象,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认真收集,加以订正。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比教者单方面讲解罗列好得多。教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学习说明书的写法,我要学生各自找一份新产品说明书,然后交流、归纳写法,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效果颇佳。同样,教学通讯,我就组织采访;教学新闻,就让学生先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久而久之,学生“自主而自动”的意识就增强了,“要自学,靠自己学”的风气开始形成。

其次,要授之以“法”,学生的自主精神才能持久。

强调自主,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尤其在学生“自主而自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适时授之以“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如能通过教者的“导”,让学生不断“悟”出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也就会少走弯路,自学的效率也就更高。

三、鼓励求异,培养创造性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我们教学的对象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有责任感,有上进心。教学中我们要倍加爱护,积极引导,尤其要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鼓励他们探索,发展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同样,对学生提出的新的思维方法,也应及时肯定。 转贴于

如《口技》一文笔者已讲过多遍,在分析该文首尾呼应技巧时,以往总是说开头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和结尾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种首尾呼应旨在突出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可有一次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只要在结尾处写“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就行了,开头可以不写。理由是读者看到具体描写时,会猜测口技艺人用了很多道具,可是读到结尾,才知道原来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会感到惊讶,更敬佩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文章也更吸引人。我对学生的这种见解,立即加以肯定,并且说:“你说的这种写法,就是在前文有意设下悬念,后文再把实情告诉读者……这是一种很好的写法。”接着又进行引导:“同一内容有不同的写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象课文开头写,结尾再写,突出道具简单,反衬技艺高超,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当然也是很好的写法。这就叫文无定法,各有千秋。”这位学生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进一步鼓励他:“刚才的发言说明,学习语文要活学,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这样,学生的独立思维素质得到肯定,求知欲就更强,这不仅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将来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创造性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利用写作,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

写文章的过程既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个性教育会收到最佳效果。

为了使学生认识做实事的重要性,我多次让学生写《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干实事心里才踏实》《做实干家,不做空想家》等文章。为了纠正学生看问题的片面性,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写《得与失》《两个自我》《上进心与自卑感的对话》等文章。为了让学生正面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追求》《精神支柱》等文章。为了让学生感受同学友情的温暖,为了让学生体会奉献精神的可贵,多次安排学生写《校长》《我们的班长》。讲述人物肖像描写的作用及方法时,立即引导学生训练,要他们写身边熟悉的人物,可以粗线条勾勒,也可以特写细描。大家积极动脑,写得各有特色。有的寥寥几笔勾出《雨中师生情》《克尽职守的老门卫》,也有的细细写出《漫不经心的营业员》等。紧接着,我又把较为成功的习作作为第二范文讲评,作者们听到老师介绍自己的“成功之作”,心里甜滋滋的,既消除了范文高不可攀的神秘心理,又鼓动起大家学习语文的欲望和热情。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及时仿作、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成效,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作文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最深入的表现,尤其是学习日记,更是学生思想的表现,学生对大人或许会说谎,对老师或许会羞于启齿,但却敢于或者惯于向日记袒露自己的心迹,作文和学习日记是老师了解学生的一条有效渠道。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通过写作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讲真话、讲实话,鼓励学生向老师倾述自己的欢乐、烦恼与生活中存在的难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评语对学生进行疏通与交流,促使学生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心理。比如一位学生在习作《只因爸爸是农民》中写道:“假如我爸爸是老板,我可以悠闲自在学我喜爱的钢琴;可以戴上金边眼镜而不受近视之苦;可以不再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可以每天到食堂吃上可口的饭菜……只因爸爸是农民,我的追求最终还是变成失望。”文章格调低沉、观点错误。为此我在文后批到:“你说出了心里话,难能可贵!但你应该明白,奢欲是理想的绊脚石,正如但丁说的,‘一个人住在毛毯之上,稠被之下,绝对不会成名的’,一个人贪图享受,没有追求,不去奋斗,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自身潜力随着荒废的光阴一同失去,终生碌碌无为。××同学,为了崇高的理想,请你抖掉‘翅膀’上的‘金子’吧!况且,沿途的风光再好,也不如顶峰的景色瑰丽。我想,只要你努力,没有不能到达的岸。”

篇5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现实关怀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既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在体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从全球范围来看,管理学在各个社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体育管理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在体育实践中越来越充分显现出来。高校教学改革更加重视突出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断革除旧有的弊端。强调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体现“现实关怀”是顺应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的。该文所论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现实关怀”是指: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育领域内最新的事件、热点、现象、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管理学的思维和知识去分析、认知现实,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并促进学生为此进行独立思考和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1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现实关怀”的必要性

1.1“现实关怀”是管理学和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应有之义

管理学是在产业革命之后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需求而产生的,卓越的管理学家和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也都是经过实践的锤炼和检验而产生的。当今时代,管理学在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领域中均贡献卓著,所以有学者称“二十一世纪是管理的世纪”。体育管理学是在管理学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管理学理论在体育领域运用的重要成果。[2]体育管理学秉承管理学“响应实践需求,解决实践问题”的特点,在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中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中都面临着重要而繁多的管理问题,迫切需要体育管理学做出深入的实践研究、提供切实的实践指导。

1.2“现实关怀”能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重视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了解社会。体育管理学关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现实,研究体育事业的管理体制和具体管理问题,努力把握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促进其就业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体育专业学生因为课业学习负担仍比较重以及社会实践渠道不够丰富的原因,了解社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更应注重发挥体育管理学“现实关怀”的作用,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1.3强调“现实关怀”能避免教学内容滞后和过度理论化

传统的高校课堂中,教材主要表现为专门著作。教材一般偏重于理论总结,而且其更新的周期一般至少要几年的时间。然而在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今天,体育管理学所关注和研究的社会实践发展非常迅速,课堂教材经常出现理论空泛不够具体或是内容滞后不适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体育管理学教学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相关社会实践的发展。

1.4强调“现实关怀”能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倚重教材,注重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这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缺乏了解社会现实的动力;学生一方面大多是为了完成考试的要求而学习,缺少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容易盲从于教师和教材。只有在教学中强调“现实关怀”才能促进教师关注相关社会实践,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不断开阔视野,提升水平。另外,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很关心自身的职业发展问题,在接触到现实材料并体会到学有所用之后,也才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落实体育管理学“现实关怀”的措施和手段

落实体育管理学教学“现实关怀”,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和增加实践环节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调整改变。2.1教学内容从“现实关怀”的观念出发,体育管理学教学要改变狭隘的教材观,树立相关的社会实践情况也是教材的观念。如前所述,课堂教材容易出现落后于社会实践发展而不适用的情况,所以体育管理学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赖书本教材,要引入现实材料,以社会现实的最新发展情况来更新教材和修正教材,甚至在教学中可以以现实材料为主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学方法

2.2.1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就体育管理学相关教学内容,选取来自教材或是其他渠道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案例讨论法能够在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有效体现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并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在使用案例讨论法时,教师应精选或用心撰写案例,使之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并在案例讨论中适当组织和引导,例如,采用提问式或辩论式的方式,使讨论具有开放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师还需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引申。

2.2.2项目式研究法

项目式研究法是指教师根据最新的体育新闻、事件、现象等,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研究主题,提供参考性的研究思路和视角,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收集整理材料和分析思考之后在课堂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汇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灵活关注最新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除了可以完成体育管理学的教学目标以外,还可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在布置研究项目时应注重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并采取加分等方式鼓励学生从事研究,同时教师要提供较多的背景知识和研究思路等方面的参考,避免学生畏难不前。[3]2.2.3提问探索法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种可贵的能力。[4]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并自主提出问题,并且可以要求学生就此问题总结相关案例,引入课堂进行分析讨论,或是就此问题深入研究形成研究项目。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知识与能力得到多方位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顾问作用,就学生的选题和思路提供建议和指导,并注意多鼓励学生进行这种活动。

2.3尽量增加实践环节

通过文献的途径了解体育管理学相关社会实践不一定总是适用和可行的,对某些具体实践状况的了解通过实地考察、走访、问卷等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尽量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

3结语

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切实做到“现实关怀”需要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会增加,也会遇到难题和挑战;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对于评价教学的某些指标也需做出调整。只有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切实从体现学科特点和提升教学效果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和规范教学,落实“现实关怀”,才能促进体育管理学教学效果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振华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10.

[2]秦椿林.体育管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29.

篇6

[关键词]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资源 知识产权保护

[分类号]D923.41

开放存取运动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而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则是传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数字环境下的自然延伸,其滞后于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因而成为影响开放存取运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加强对开放存取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在作者、出版者、用户间建立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是开放存取运动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1 开放存取资源的版权特点

开放存取是新的学术出版与学术交流模式,其信息资源呈现一些新的版权特点。

1.1 受现行版权法保护

版权所有权由一系列权利组成,作者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但不得背离现行版权法规定的“限制和例外”条款,限制用户合理使用其作品。如《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BOAI)并不鼓励违背版权人的意愿或是违反版权法的规定对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进行开放存取,也不倡导突破现有的版权法,而只是在现有的版权法体系内,根据版权人的意愿最大程度地实施开放存取。

1.2 版权保护复杂

开放存取是网络环境下的产物,网络条件给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得版权保护更为复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保护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可以主张权利的人和机构增加。传统的版权保护主要是调整作者、出版者和用户间的利益关系,开放存取环境下版权保护的主体增加了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图书馆或学术机构等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者,版权保护要求实现多方利益的平衡。

第二,受保护的客体范围不断扩大,作品种类多样。传统版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印刷型文献,而适用于开放存取的文献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电子文档,主要有论文、著作、原始资料、多媒体资料、课程资料等。

第三,开放存取资源的超地域性。地域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而对开放存取资源而言,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用户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免费存取、自由使用,一旦有侵权行为的发生,版权保护起来就十分困难。

1.3 许可协议是版权实现的主要方式

开放存取资源版权保护主要是通过许可协议来调整各方利益关系。作者和版权持有人通过许可协议让渡部分版权给用户,使得所有用户具有免费、不被更改、全球和永久使用其作品的权利。作者保留保护作品完整权、署名权等部分权利,用户使用开放存取资源时必须注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和作品出处等版权信息。

2 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

BOAI认为,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有两种:自存档(Self-Archiving)和开放存取期刊(Open-access Journals),这也是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在开放存取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2.1 作者自存档的知识产权保护

2.1.1 自存档作品的保证 作者自存档的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版权、商标权、言论自由权、普通法上的权利或其他任何权利,不能含有对第三方进行诽谤、侵犯隐私或其他歪曲事实的内容。如果是合作者,一方行使权利时须与其他合作者达成一致意见。如英国牛津大学机构库Dspace@Cambridge项目规定,当作者向该机构库提交论文时表示作者承认同意这么做,而且,作者有责任确保在向机构库提交资料时不侵犯版权。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会删除非法、有害、、胁迫、骚扰、中伤他人的,诽谤、侵害他人隐私或诋毁他人名誉或商誉的,种族歧视或其他不适当信息,以及与学术讨论无关的内容,对文章不进行学术审核。

2.1.2 自存档作品的版权保护 作者将拥有版权的预印本(preprint)张贴在开放存取仓储中,或存储在个人主页、博客中,不存在任何的版权问题。如果是张贴后印本(postprint),由于出版者为作品提供了增值服务,根据协议应该取得出版者的许可,否则就有侵权的风险。

这里主要有两个服务项目帮助作者保护自存档作品版权:

ROMEO SHERPA/RoMEO数据库是一个可提供检索服务的关于出版者版权政策的指引数据库,分别以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来标注它们对开放存取自存档的政策态度:绿色代表允许作者存档预印本和后印本;蓝色代表允许存档后印本;黄色指可以存档预印本;白色代表没有正式提出支持自存档。根据对414个出版者的统计,有68%的出版者允许某种形式的自存档。利用ROMEO,可以检索作者和出版者的权利分配。

JULIET 许多作者的研究项目都是得到资金资助的,不同的资助者对作者自存档的要求也不一样。为帮助作者了解研究资助者关于开放存取数据存档和开放存取出版的政策,确保研究成果保护与存取的复合环境,SHERPA推出了JULIET服务,作为对RoMEO服务的补充。JULIET便于研究者和其他人清楚了解每一个资助者的要求,简要描述每个资助者的政策,并对照开放存取理念对资助者的政策进行比较和评价。许多研究资助者已规定研究成果必须存放在开放存取仓储中,一些资助者强烈要求存档,或另外提供资金帮助研究成果发表在开放存取期刊或一些出版者建立的混合期刊中。

2.2 机构库与学科库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

学术机构、大学、图书馆等是机构库与学科库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在建设开放存取仓储时,应该取得版权持有人的许可,在网页显著位置提供版权声明或免责声明。如著名的学科库“图书情报科学与技术数字图书馆”(DLIST)在其版权政策中声明:DLIST不对版权问题负责,责任应由作者或作品的版权持有人承担。图书馆在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时,应尽到注意的义务,发现涉嫌侵权的内容应及时移除或断开链接,避免因侵权而承担连带责任。

2.3 开放存取期刊的知识产权保护

2.3.1 赋予作者不同的权利 开放存取期刊是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版权问题主要是作者与出版者间利益的协调和平衡问题,要么作者保留版权,要么作者将版权转移给出版者。任何一种情况,版权持有人将同意出版的作品开放存取。JISC-SURF“合伙人版权”计划的报告提到了被确认的四种不同的开放存取期刊版权政策,分别是:署名许可、独占许可、再使用和改变论文形式的权利限制开放存取许可、作者保留所有或大部分权利等。这是四种不同的版权实践模式,四种不同的权利安排。Horrn E等则归纳了A、B、C、D四种新的版权模式,并对每种模式下作者、出版者和其他人的权利进行了探讨。

2.3.2 推行许可协议制度 许可是开放存取发展的障碍之一,是作者、出版者、用户三者问利益平衡的实现方式。由于许可的形式多样、许可的细节材料较难发现和理解、对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机构和环境面临不同的许可障碍等原因,许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它是开放存取期刊版权保护切实可行的制度。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协议提供作者四种许可方式:署名(Attribution)、非商业用途(Noncommercial)、禁止演绎(No Derivative Works)、相同方式共享(Share Alike)。如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和英国生物医学中心(BMC)就使用了知识共享的“署名”许可协议;欧洲地球科学协会(EGU)的期刊采用的是“相同方式共享”许可协议,限制对开放存取出版物的再使用。作者可根据自己的授权意愿,进行自由组合,构成六种CC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by-nc-nd)、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aa)、署名-非商业性使用(by-nc)、署名-禁止演绎(by-nd)、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aa)、署名(by)。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版许可协议。

3 开放存取资源利用的知识产权保护

3.1 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

3.1.1 善于利用法律和政策为自己免责 图书馆既是开放存取资源的建设者,又是开放存取资源的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作为后者,图书馆应该自觉遵守有关版权的国际公约和当地的版权法律、法规,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合法地使用开放存取资源,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善于利用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等有关支持开放存取的政策为自己免责。

2005年1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发展议程中有关图书馆的原则》,规定“政府拥有著作权的所有作品都必须在公共范围内传播”,“由政府基金资助研究和出版的所有作品必须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提供免费公共获取”。

2003年12月5日IFLA管理委员会在荷兰海牙通过《IFLA关于学术文献与研究文献开放存取的声明》,要求全球各地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网提供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学术文献,确保这些文献的保存,协助用户发现及使用它们,并提供教育课程以帮助用户进行终身学习。

2007年12月26日,布什总统签署了《2007综合拨款法案(H,R,2764)》,其中规定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强制要求其资助的研究人员研究成果之后的12个月之内,将其经过同行评议的原稿电子版存放在美国医学图书馆的开放存取仓储PubMed Central中,通过网络提供开放存取,便于公众获取利用。

《关于申请2008年度博士点基金自然科学类课题的通知》(教技发中心函[2008]16号)第十一条规定:为使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尽快发表和交流,获资助课题负责人结题前,应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2-3篇(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后,允许同时在其他刊物上发表),并认定与其他刊物发表等同。

《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的声明》中第五条提出“图书馆不为第三方承担侵权责任”。第三方侵权责任是指图书馆采集的知识信息制品本身存在侵权的,以及图书馆的用户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发生侵权的。

3.1.2 提醒终端用户 由于开放存取运动的跨国界性,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用户并非都是本地的,为了存取开放存取资源去研读当地的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因此,为了保护开放存取资源,图书馆可在其主页上相关的版权政策,让用户一目了然,知道作品保护的方式、保护的程度,从而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3.1.3 帮助作者管理自己的版权 图书馆要积极宣传开放存取理念,争取作者的支持,帮助作者获得更多的版权。

当作者出版著作或时,出版者往往要求作者签订出版协议转移作品的所有版权,这使得作者失去了对作品版权的控制。当作者使用、再使用或授权其他人使用作品时,就会受到来自出版者的限制。为帮助作者管理好自己的版权,研究机构、图书馆等通过律师等帮助作者与出版者签订版权补遗协议。如由12个世界级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组成的联盟――机构合作委员会(CIC)的教务长于2006年一致签署的出版协议声明及补遗,就是帮助成员大学的作者保留在多种条件下共享作品的权利,包括张贴作品到机构库或学科库中。

由于大多数作者并不非常了解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作者版权补遗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作者产生PDF格式的版权补遗协议,附在版权协议上,确保作者保留某些权利。

篇7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引文分析 研究人员 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吸收能力 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250.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021-05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Access Ability of Researchers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Wen Tingxiao Liu Xiaoying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According to bibliometrics theory and citation analysis principle,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referen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searcher's information access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absorbing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hypotheses and inferences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principle, and chooses five evaluation indexes such as paper publishing quantity, references quantity, references quantity per paper, ratio of Chinese and English references, ratio of all types of references. In order to prove the hypotheses and inferences, this paper chooses nine authoritative Chinese academic periodicals as sample to carry out citation statistics and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 makes known that reference quantity and structure can be used as the foundation to assess researcher's information access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absorbing ability.

Key words: bibliometrics; citation analysis; researcher; information access ability; informatin asorbing ability; scientific evaluation

CLC number: G250.25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6-0021-05

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法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科学研究人员总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研究现状掌握越充分,越能表现其创新性和创新能力。而把握研究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现有文献和信息,对现有文献和信息了解越充分,就越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上进行创新。所以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对文献和信息的查寻与获取能力也自然成为衡量和评价研究人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创新是相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的,为了体现其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研究人员在从事研究过程中会尽量查寻现有文献和信息,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尽量列出相关文献。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一般来说,信息获取能力越强,参考文献列举就越充分。除非研究者认为无须列举或有意省略,而这往往会带来学术风险,如违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按照文献引用规范的要求,被引用文献应当是全部相关文献中质量最好和相关度最高的,而且只要引用就必须列举。这就意味着,文献引用必须建立在对相关文献实现充分获取的基础上。在信息查寻中存在一个“索普定律(M・E・Soper)”[1][2]:文献引用与相关文献和信息的可获得性密切相关。用户在利用信息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近、容易获取的信息源。这一方面说明,用户在信息获取中存在求便心理和占有准则,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信息获取量与其能力大小有关。这种求便心理是建立在用户平常注意信息源获取和积累的基础上的,这也是一种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由此可以认为,利用引文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来初步判断研究者的信息获取能力是可行的。

1 引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1.1 引文分析的理论依据

从根本上讲,科学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由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所决定。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认为:[3][4]研究人员的引证行为和引证动机受一定规律的支配。科学文献的引证与被引证,是科学发展规律的表现,体现了科学知识和情报内容的积累性、连续性和继承性,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统一性原则以及学科之间广泛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现象。科学文献作者在创作科学论文时,不可避免地要引证他人的文献,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因此,科学工作者的引证行为是科学活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科学交流不可缺少的部分。科学文献的作者一般不会在论文中无缘无故地引证与其论述主题完全无关的文章。文献的相互引证有多方面的原因。温斯托克(M・Weinstock)在进行系统归纳后指出,文献被引证大概有15种原因。引证行为和引证动机为我们从事引文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标注引文的重要意义

标注引文(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而且也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科研活动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标注引文可以起到如下作用:[5][6][7]

(1)体现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历史;

(2)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著作权;

(3)精练文字,缩短篇幅,避免重复;

(4)便于编辑和审稿人准确评价论著的学术价值和技术水平;

(5)提供情报信息线索,与读者共享信息资源;

(6)通过引文分析对论文、作者、期刊、机构等的学术影响力(应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指标)做出客观的评价;

(7)有助于建立科学公正的国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评价平台;

(8)促进科技信息、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在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实事求是地标注参考文献,而科研工作者在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也会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和实际需要来列举参考文献。

1.3 引文量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文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引证行为为何会发生”、“引证行为的测度指标、工具与方法”、“引证原理的主要应用”,但并未指出“引文量大小的决定因素”以及“引文量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关系”。

一般来说,科学文献中引文量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因素:

(1)与信息获取能力有关,信息获取能力强则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大;

(2)与学术规范和引用规范有关,学术研究越规范和引用要求越规范的领域和地区,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大;

(3)与科学论文的类型有关,综述性和述评性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大,一般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小;

(4)与学科领域有关,不同学科领域的论文的包含的引文量大小不同;

(5)与研究主题有关,原创性和前沿性主题研究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小,热点和焦点研究主题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大,普通主题研究论文引文量相对来说要更大。

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一个科研人员花费在查找和消化科技资料上的时间自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1%,计划思考占8%,实验研究占32%,书面总结占9%。[8][9]由此可见,科研机构、企业或者科研人员花费在科技出版物上的时间为全部科研时间的60%左右。如果能够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就能缩短文献查阅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造性的研究中。可见,一个科研工作者如果其信息获取和吸收能力不强,要想提高科研效率,开展创造性研究是不可能的。

1.4 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的假设

基于引文分析原理,我们可以建立以下假设:

假设一:所有的学术论文都是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完成的,研究者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列出相关参考文献,以体现其论文的创新性。

假设二:研究者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尽量把其能够搜集到的相关文献列在参考文献中,以表明当前研究现状、论证其学术观点。

假设三:研究者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在列举参考文献时,一般都会优先列举容易获得的文献、权威人士的文献、高质量的文献、高级别的文献来论证其观点。

假设四:学术论文中没有列举参考文献,一般可以认为,要么研究者信息获取能力有限,无法获取所需信息;要么学术论文中所包含的观点为完全创新,不需要列举参考文献;要么学术论文中所述观点为常识性知识,无须列举参考文献。

假设五:基于以上假设,可以认为,学术论文中所包含的参考文献数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研究者在完成学术论文的过程中获取相关文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学术论文中所包含的引文量与研究者信息获取能力相关。

1.5 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的推论

如果以上假设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

推论一: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平均数能反映各自学科领域研究人员信息获取能力。一般来说,不同学科对研究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求不同,要求越高,学术研究越规范,列举的参考文献就越多,对研究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要求就越高。

推论二:不同级别的学术期刊中的论文中所包含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同(如按影响因子区分的期刊类别),一般来看,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中的论文创新程度要高于普遍期刊中的论文,为了体现其创新性,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中的论文应包含更多的参考文献。

推论三:不同学科、不同级别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中,中文和外文参考文献的比例不同,反映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术期刊对研究者外文水平的要求和获取外文信息能力的要求。

推论四:不同学科和不同期刊的学术论文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中,不同类型载体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同(如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反映了研究者获取不同类型载体文献信息的能力。

推论五:不同学科和不同期刊的学术论文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中,被引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和平均影响因子,反映了该领域研究者获取高质量信息的能力。

2 基于不同学科期刊引文的数据调查

2.1 样本选择

为了证明以上假设和推论的合理性,本文选择了图书情报、经济管理、法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中11种具有代表性的中文权威学术期刊来进行数据调查,基本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领域。由于每种学术期刊每期的载文量及论文中所包含的引文量大体相当,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因此本文仅以每种中文学术期刊2011年第1期刊出的论文中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为调查统计样本。实际调查表明,这种随机样本抽取方法抽出的样本尽管数量不大,但具有代表性,能够有效反映样本整体情况,具有稳定性和可检验性。进行尝试性研究是可行和有效的,能够推广。这11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及所属学科如表1所示。

2.2 指标选择

根据引文分析原理,本文重点选取了5个关键指标来重点统计分析中文学术期刊中引文数量及分布特征,据此来考察引文量及分布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关系。5个关键指标如下:

(1)载文量:即每种中文学术期刊每期发表的论文数。

(2)引文量:即参考文献总量,包括每篇论文的引文量和每种学术期刊每期的引文量。

(3)篇均引文量:即每种学术期刊中每篇论文的平均参考文献含有或占有量,等于每种学术期刊每期的引文量除以每种学术期刊每期的载文量。篇均引文量可以反映每种期刊的平均引文量和每个学科论文的平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反映的是论文、作者、期刊和学科的信息吸纳能力。

(4)中英文参考文献的比例:即每篇论文所含参考文献中中英文参考文献在引文量中所占的比例,可以推广至期刊和学科中英文参考文献在引文量中所占的比例。它反映的是论文、作者、期刊和学科吸纳英文信息的能力。

(5)不同类型参考文献比例:即每篇论文所含参考文献中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网络引文等文献类型的比例。它反映的是论文、作者、期刊和学科吸纳不同类型信息源的能力。

2.3 数据调查

通过调查统计,2011年第1期9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引文量及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3 数据分析及基本

3.1 引文格式不统一,有待规范

在文献计量学中,引用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引”,即直接引用(观点、数据、结论等的直接引用,一般用引号标出,按照一定的格式标注,如括注、脚注和尾注,通常也称为注释);一是“用”,即间接引用(观点引用,援引已有的知识成果,作为信息源而利用,一般不用引号标出,以尾注的方式标注,通常称为参考文献或引文)。

在我国,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对参考文献的标注要求和格式不统一,即使是在同一学科内的不同学术期刊对参考文献标注的要求和格式也不统一,学科和期刊差异较大,不利于有效开展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研究,有待规范。借鉴国际标准或建立我国统一的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和标准都是有效的举措,需要学术界呼吁和有关部门重视。如国际通用1979年创建温哥华格式,2006年2月采用最新版本。我国文后参考文献标注格式采用GB/T 7714-2005。但很多学术期刊并未规范使用这些标准。

从11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引文(覆盖经济学、法学、管理科学、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11个学科)的调查数据整体上来看,我国学术期刊引文标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引”(注释)、“用”(参考文献)不分或不完全区分。大多数学科领域的期刊都没有区分“引”(注释)和“用”(参考文献),或者是将两者混在一起。如《管理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数学学报》、《化学学报》、《物理学报》和《计算机学报》就没有区分“引”(注释)和“用”(参考文献),而《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则将两者混在一起脚注。二是格式不统一。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的期刊在标注格式上基本一致,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基本上是一个学科、一种期刊一种标注格式。三是标注不完整。在所调查的9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中,除《管理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和《计算机学报》有文献类型标识外,其它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都没有。《经济研究》期刊论文中还没有标注引文序号。

3.2 篇均引文量不高,信息获取能力有待加强

论文和期刊的平均引文量,是考察论文、期刊和作者吸收他人学术思想的水平。平均引文量通常可以反映论文、期刊和作者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篇均引文量反映的是论文、作者、期刊和学科等的情报信息吸收能力。篇均引文量是与情报信息吸收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密切相关的,虽然篇均引文量小可能不能说明作者信息获取能力差,但篇均引文量大则能表明作者信息获取能力强。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尽量对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或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这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本领域或主题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没有一定信息获取能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从所调查的9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篇均引文量来看,尽管每种期刊的篇均引文量都高于全国各种学术期刊的平均水平,但与国外学术期刊的篇均引文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国内1 765种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为10.01条/篇;另据2008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国内6082种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为7.92条/篇。而国外期刊的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超过30条/篇。[10]这一方面说明国外研究者注重相关研究领域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研究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注重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从所调查的9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的篇均引文量来看,高于30条/篇的只有《法学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两种,分别为42.89和60.6,如果去掉注释的话,则篇均引文量只有37.33和51.13。虽然仍高于国外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但是与国外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相比,则又存在较大的差距。[11]据统计,每篇外文论文的引文量平均比中文论文的引文量要多6篇,它反映了国内外研究者在文献利用上的差距。[12]综述性论文的引文量则尤其如此,我国综述性学术论文的引文量一般在15~100篇之间,个别论文引文量较小。而国外综述性论文一般较长,参考文献量也较大,大多在100篇以上,多则达几百篇。

3.3 英文引文比例上升,仍需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流十分频繁。研究者在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中,会尽力了解国内外某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站在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前沿上,才能生产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科学论文中引文语种的分布,正是测度作者获取和利用国外文献和信息能力及情报信息吸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查寻和获取外文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中意义重大。

引文是由不同语种的文献构成的。中外文引文比例的大小反映的是研究获取和吸取外文信息的能力。某一种语种的引文量越大,说明该语种比较重要和常用。对我国《大气科学》、《金属热处理》等10种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1979年的引文统计表明:[13][14]中文引文量占全部引文总量的27%,英文引文量占58%。这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掌握英文,再加上中文,就足以查阅所需文献和信息的85%。而对《数学学报》的引文统计分析表明:[15][16]引文语种只有四种,中文、英文、俄文和德文。其中英文占73.99%,中文占23.88%,约为英文的三分之一,俄文和德文数量极少,只占2.14%。在数学领域,我国科研工作者只要掌握英文,就可获得97.86%的信息量。两种调查的结果都表明英文引文所占的比例都特别高,这一方面说明国际上以英文发表可供查阅的相关学科文献和信息数量多,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研究人员多数是以英语为工具检索国外资料的。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11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论文所包含的引文中,中英文引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中国图书馆学报》中文引文量占71.54%,英文28.46%;《情报学报》中文引文量占46.08%,英文占53.92%;《经济研究》中文引文量占39.23%,英文占60.77%;《法学研究》中文引文量占71.51%,英文占28.49%;《管理学学报》中文引文量占32.9%,英文占67.1%;《中国管理科学》中文引文量占39.69%,英文占60.31%;《中国社会科学》中文引文量占68%,英文占32%;《数学学报》中文引文量占6.22%,英文占93.78%;《化学学报》中文引文量占21.37%,英文占78.63%;《物理学报》中文引文量占33.87%,英文占66.13%;《计算机学报》中文引文量占6.99%,英文占93.01%。其它语种的引文极少,几乎没有。调查结果表明,除《中国图书馆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两种权威中文学术期刊中文引文量的比例大于英文之外,其它期刊9种学术期刊的英文引文比例都高于中文,自然科学中文学术期刊英文引文所占比例大于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社会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如哲学、历史、法学、文学等中文引文所占比例大于英文,而经济学、管理科学和情报学等英文引文所占比例要稍高于中文。《数学学报》和《计算机学报》英文引文所占比例最高,特别是《数学学报》,较之前的引文统计调查,英文引文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了,从73.66%上升到93.78%,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学术期刊在投稿须知中还明确规定了英文引文所占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或一半,如经济学和管理学学术期刊。如此看来,我国部分学术期刊在引文语种的分布上具有倾向性和导向性。总体来看,英语已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获取国外资料和信息的主要语种。

3.4 引文类型来源狭窄,有待拓展

研究引文的文献类型分布,可以了解本学科论著的文献信息来源及其构成比例,从而确定各类文献载体的情报价值以及研究者获取不同类型文献信息的能力。引文统计调查表明:[17][18]在所有被引文献中,期刊论文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图书,特种文献中的专利说明书、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技术标准、产品样本、学位论文等的被引率有上升的趋势。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9种中文学术期刊论文所包含的引文中,除《中国社会科学》图书所占比例最高外,其它学术期刊引文中期刊论文所占比例都远远高于其它文献类型。可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更多地倾向于引用图书,尤其是经典著作,如哲学、历史、文学。本次调查还有一些新的发现:一是期刊论文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上升;二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更多的引用会议论文;三是网络引文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逐渐增加,图书情报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关注最多,而经济、管理和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则极少使用网络引文,法学领域使用网络引文主要是做案例分析;四是报纸和各类报告受到经济、管理和法学领域研究者们的青睐;五是大量具有重要情报价值的信息源被我国科研工作忽略,如学会论文、专利等。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我国研究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需要拓展,另一方面也证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获取和利用不同类型信息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文庭孝等.信息咨询与决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69.

[2][5][13][15]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183-184,116-117,134-139.

[3][6][12][14][16][17]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17-318,370-371,424.

[4][7][18]王佃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及几个相关问题[EB/OL].[2011-04-28]..2010-04-09.

篇8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篇9

一、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一)培养目标

1•中国:护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2•荷兰汉斯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须有管理才能,有远见,能够处理复杂情形,知晓卫生保健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备良好的评判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毕业生是能够在欧洲劳务市场发挥作用的高级职业护士。

(二)基本要求

1•中国:本专业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6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2)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3)掌握护理急性、慢性和急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2•荷兰汉斯大学: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明确专业发展的趋势,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我反思能力。毕业生应能胜任5项职业角色:(1)提供护理服务;(2)组织护理工作,开发、指导护理计划和制定个体护理方针,组织和协调涉及几个学科的完整的护理过程;(3)进行护理改革;(4)指导同行;(5)护理专业人员。毕业生应具备12项能力:(1)应具备提供专业的和人道的护理服务的能力;(2)应具备应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方法;(3)应具备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4)应具备协调相关护理服务的能力;(5)应具备协调落实已达成共识的措施的能力;(6)应具备开发和实施新的护理计划的能力;(7)应具备制定相关护理方针的能力;(8)应具备参与护理质量标准设计的能力;(9)应具备帮助和支持其他护士完成指定的护理任务的能力;(10)应具备提供建议和帮助的能力;(11)应具备改变专业和专业意识的能力;(12)应具备积极尝试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中国:四年本科、理学学士。

2•荷兰汉斯大学:四年本科、护理理学学士(BSN)。

(四)专业特色

1•中国: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学习管理、涉及科研。突出护理是核心,以护理为主线组织课程,课程体现现代护理学的观念,反映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护理专业课程注重人的基本需要,注重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注重人文科学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的补充,注重解决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能。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就学习护理学的课程直到完成全部课程,护理这条主线贯穿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使“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不断得以强化。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群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寻求和利用科研成果,并参与护理科研;主动地、持续地、评判性地获得国内外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促进自身和专业的发展;运用管理学知识有效地计划和安排护理工作;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也在不断发展,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荷兰汉斯大学: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学习。

护理学院提供以能力本位为中心,多种教育方式为特征的教育。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应付复杂的护理情形,能够在没有或不能使用现有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的情形下完成护理工作。获取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的知识和技能,控制护理质量,并具备护理管理能力。传授更具科学性的循证护理,使毕业生能以此指导和发展护理,使毕业生能在迅速发展的卫生保健事业中提供审慎而又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服务。部分课程将使用双语(荷兰语和英语)教学,开设多国文化教育,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到欧洲各国交流学习,推动国际合作进程。

(五)专业化方向

1•中国:(1)社区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人际沟通、传染病护理等;(2)中医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中医基本理论、针灸推拿学、中医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等;(3)口腔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医学基础、人际沟通、口腔保健与护理、传染病护理学等;(4)涉外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英语口语、专业英语、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多元文化与护理等。

2•荷兰汉斯大学:(1)慢性病护理;(2)精神心理疾病护理;(3)重症病人护理;(4)妇产科、儿科、青少年护理。除专业化方向课程外,学院还提供几个选修模块。如:家庭护理,护理教育,护理技术,司法精神病学,护理管理,护理改革等。学生必须选择一些选修模块,才能获得足够的学分。通过选择选修模块和专业化方向,为学生提供多个职业方向,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迅猛发展变化的卫生保健事业。

(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1•中国: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0周/学年,四年160周,其中:理论111.5周,实践48.5周。第一年,以公共课和部分基础课为主,实践2.5周(军训2周,入学教育0.5周);第二年,以部分公共课和基础课为主,实践2周(临床集中见习);第三年,以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为主,实践4周(社区集中实习2周,综合实践2周);第四年,实习和毕业论文,40周。

(2)课程设置。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国情、英语、体育、计算机等;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3)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4)专业方向课程;5)实践训练,包括军训、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及社区见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2•荷兰汉斯大学: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2周/学年,四年168周,其中:理论78周,实践90周。第一年,预备教育阶段,理论30周,实践10周,选修2周;第二年,职业准备阶段,理论20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三年,专业化方向阶段,理论20周(专业化方向4周,选修模块16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四年,毕业阶段,专业实践20周(专业化方向16周,选修模块4周),实践20周,选修2周。

(2)课程设置。1)理论,包括护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律、组织管理学、国际学、科研方法等;2)技能,包括护理专门技能、沟通技能、管理技能;3)实践训练,第一学年10周,第二学年20周,第三学年20周,第四学年40周(实习20周、论文20周);4)专业化方向。

(七)教学方法

1•中国:(1)课堂讲授;(2)示教;(3)自学讨论;(4)实验实习;(5)操作练习;(6)角色扮演;(7)病例讨论。

2•荷兰汉斯大学:(1)理论学习路线,学习在工作模式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2)综合学习路线,针对护理单个项目的学习,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3)技能学习路线;(4)进一步学习路线,附加路线:包括特殊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如科研、循证护理、各国文化学习等。

二、中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教学计划比较结果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状况大体一致,笔者收集的几理学院教学计划大同小异。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结果如下:

1.培养目标。尽管东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即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还要会管理,要面向国际。

2.基本要求。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两国的要求大同小异。但从能力方面荷兰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专业特色。两国的专业特色与国情密切相关,各有特色。但荷兰在对不同年龄的护理、家庭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面更有特色。

4.课程结构。从课程结构看,差异较大。近几年,尽管我国的护理课程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加强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但基本上仍以护理理论为主。相比较而言,荷兰的课程设置以能力为主,面向国际,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是专业素质。

5.实践训练。从实践教学看,由于各校招生规模大,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国内多数学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1,实验多采用应证性实验,临床见习多采用集中见习的方式完成,课程设置为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的“三段式”,因此,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荷兰的实践训练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第一年10周,第二、三年分别20周,第四年40周,超过了理论的学时,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习目的明确,因此,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

三、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家的改革开放,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护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人群对健康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篇10

“读懂孩子”是一切教育工作的起点,只有真正读懂孩子,才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本届论坛将以“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德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与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同仁们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认知、行为、情绪、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深入探讨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如何通过故事、绘画、沟通、游戏、积极暗示教育等方式引导。

同时,为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本功和实操技能,本届论坛特设六个“读懂孩子”主题相关工作坊,衷心期待各地教育同仁共襄盛会、共话“木铎心声”,共谱心理健康教育新篇章!

一、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二、会议地点:北京

三、参与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学爱好者

四、日程安排(见右表)

五、专家组成

【美】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得克萨斯卫斯理大学教育系,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A.A.M.F.T)前任主席,得克萨斯州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主席

【德】乌利齐・所罗门教授,德国生物能分析协会(DVBA)前任主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会员(DCAP)、德国完形心理疗法协会(DVG)会员,组织行为学家

【韩】林世_教授,曾任圆光大学保健辅助医学学院艺术治疗学系 外聘教授,韩国心理咨询专业协会理事长韩国艺术治疗协会理事长

林祺堂教授,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博士,台湾新生医护管理学校心理谘商中心主任,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教授

蔡仲淮先生,世界自然医学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致力于心理学各领域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等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在后续通知中陆续介绍,敬请关注。

六、工作坊简介

工作坊A、C:

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 “看见例外”

在寻常的事情中,看到不寻常,发现事情后面的心理活动;

打破思维定势,寻求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被表现左右判断;

给婚姻家庭最好的保险柜,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需要看到寻常中的例外。

工作坊B:

林祺堂博士 “故事中的孩子”

用故事构建生命的故事,开启生命的光,重塑美好生活;

问题故事外有新的故事,孩子们的世界是如此可爱;

用有趣的问句,问出深刻的故事,捕获孩子的心灵。

工作坊D:

乌利齐・所罗门教授

“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理解孩子用身体表达的思想,这种思想和成年人的迥异;

孩子们的语言或许不丰富,但是有着丰富的身体语言;

和孩子有效地沟通,需要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

工作坊E:

蔡仲淮先生 “积极暗示教育”

将艾瑞克森的理念与精神,应用于教育;

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让他健康成长,需要方法和技巧;

教养和教育可以利用催眠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助人成长。

工作坊F:

林世罗博士 “艺术与孩子”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那是个满是音符的地方,随孩子的成长而动;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那是画意诗情的芳草地,随孩子的运动而变化;

孩子的世界需要我们去品读,用乐谱,用画笔,洞察那幼小心灵的成长 。

七、费用(其中含300元会议书籍和材料费以及注册费、证书费等)

(1)600元/人: 论坛

(2)1800元/人: 1个工作坊(会前会后任选) +论坛

(3)3000元/人:1个会前工作坊+论坛+1个会后工作坊

注:每场工作坊限额60人,请提前报名确认。京外参会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八、证书

颁发由专家签名以及北京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工作坊培训证书。

九、论文

欢迎参会人员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论坛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论坛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或《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发表,相关事宜将在会后另行沟通。

十、付款方式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苏州桥支行

户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账号:1100 1079 8000 5600 9860

联行号(京外汇款填写):105100012091

十一、咨询及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郭老师 010-5880504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王老师 010-88810835

参会回执请登录杂志社官网

下载填写,并发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