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21:1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现今建筑情况得知,对居住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流通。因此降低太阳辐射和加强房屋通风是建筑规划节能的重要发展趋向。建筑规划设计的考虑要素是房屋的朝向、房屋的间隔和房屋间的组合。满足人们居住要求,在房屋建设中第一考虑的因素是朝向,朝向要和本地夏天季节的风向相同,房屋区的入口风和出风口要与主导风相结合,这能够加强房屋的通风,也能提高人们居住的满意度。而房屋排列要北高南低、南小北大的原则,这能够让人们接受,在夏天的时候所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就可降低空调的使用次数,在冬天的时候,受到的太阳辐射多,能够降低取暖机的使用次数,又可以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第二考虑的因素是房屋与房屋之间的间隔,在满足日照的间距条件下房屋间隔可合理地加大,这可以加强房屋区的通风效果,亦能加快房屋和空气热气交替速度,快速将房屋温度降低,有利于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第三考虑因素是房屋的组合以及经济因素,在满足日照、防火的条件之下,合理应用建筑物的自我遮挡和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这可让房屋减少吸收太阳辐射量。
2.节能与维护结构设计
无论是夏天隔绝热气还是冬天采暖,在建筑维护设计中门、窗、墙、屋面等结构都具有传热和空气渗透的性能,因此需要留意以下三点:
2.1建筑墙体的节能
墙体是建筑维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采用的材料需要具有保温性能,能够降低建筑热量的消耗。目前所有的建筑外墙的厚度都取决于本地环境因素,均符合本地节约能源的需求。然而由于建筑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建筑企业都主张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虽然这种材料的导热性能较低,但是能够降低一定的墙体传热性能。
2.2屋面节能的设计
由于建筑技术水平提升,建筑工程广泛采用高效保温材料,用膨胀珍珠岩取代常用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可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总而言之,对于屋面节能要注意以下2点:
(1)屋面的保温层要选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可防止保温层吸水过多,而使得保温性能失效。使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需要在屋面上设置排气孔来将保温层中难以排出的水分排净。
(2)屋面的保温层需要选用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这种保温芯板实施简易,价格便宜,能够降低环境的污染。保温芯板是柔性制品,无论是平面屋面还是曲面屋面,都适用的,在建筑工程的保温性能更为显著。
2.3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房屋能源资源消耗量最大的部分,其消耗量占房屋总能源资源消耗量的百分之四十,因此在确保日照、通风和景观的条件下要减少房屋外门窗的面积,提高房屋外门窗的气密性,加强保温性能,降低空气渗透性能,这可使得外门窗的传热性能降低。对外门窗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3点:
(1)设定窗墙的比例窗墙比例指的是房屋窗户面积和房屋整体面积的比例。对于房屋朝向不相同,窗墙比例亦不会相同,朝向南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五,朝向东西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朝向北方的其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
(2)合理选择窗体材料在北方的窗体材料主要是塑钢和铝合金,但是木、塑料和铝合金的成本太高了,在当代的建筑广泛采用塑钢,因为其成本较为合理。能够提高窗户的节约能源的效果可采用合型的剥离。
(3)房屋外门与阳台门的设计在东北,具有保温和防盗性能的是外门和阳台门,房屋外门和阳台门都有一面夹板门,其夹板门中间放进玻璃棉或者矿棉等可视为保温层,其节约能源的性能十分好。
3.周围环境的设计与建筑节能
3.1绿化设计师基础
低碳、环保是大家一直所关注的课题,而绿化是直接有效的措施。绿化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气温,特别是在夏天,不仅可以提供遮阴纳凉的地方,还可以防止阳光照射地面、建筑物墙面的照射。通过多次试验,夏天树林或者草皮的温度要明显低于普通地面温度2-3度。在12点到15点的升温时间段,周围绿化比较好的社区房间内温度明显要低于绿化较差的。不同的建筑绿化区格局布置的方式对节能的情况也有所差异,特别是顶部和墙体绿化对室内温度有很直接的效果。在树木种类的选择上来,高大的乔木会降温效果较为显著,与灌木组成有足够量的绿化带,提高居住的生态环境。
3.2建筑外部的遮阳设计
建筑外绿化,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能够防止部分阳光辐射到建筑外墙,对室内降温有很大帮助,从而实现节能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要科学地设计外遮阳方式。设计与建筑物的朝向有着相当直接的关系。以窗户为例,花格还是比较好的遮阳方式,同时还有窗帘、挡板等多种方式,对于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面的降温,同样可以采用栅格、瓷面反射、绿化这些相对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遮阳板的布置要合理,以免影响室内空气流通。
3.3合理运用再生资源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全球不可再生资源非常紧缺,因此,必须要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发展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风力、水力、太阳能都是值得发展的,只要运用得当,会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建筑内装置“太阳能烟囱”,可实现在无风环境下的自然通风。更多的还有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供电系统等,都是可以高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好办法。
4.应用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前提下,中国当今的建筑都是高能源消耗的建筑,这不但浪费已短缺的能源资源,而且会破环和污染当今环境。以当代建筑为例,当代建筑能源消耗包括照明、空调、采暖、热水和家电等,当代建筑施工的主要根据是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建筑能源消耗量取决于建筑设计水平高低。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得应用建筑节能,在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的同时也要确保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这不仅能够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和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量,而且能够促进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建筑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更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5.国外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概况
5.1美国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研究
美国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加强建筑物的热工艺性,也就是说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为了降低采暖和空调的能量消耗,要合理使用自然元素-太阳能等;
(2)对建筑物的能量消耗系统进行改善,并且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能够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美国政府为建筑节能制订了标准,并且设立建筑节能协会,由此可见美国对建筑节能技术是十分注重的。
5.2英国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研究
从英国并不缺自然资源,为了使经济能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英国也很重视这方面技术的开发,英国人在设计新房子时,内部全部都是采用双层玻璃以及保温墙体,供暖也是采用双管路,每一组暖气片均安装调节阀,以使热量可以自由调节,以免浪费。该国现在比较大力度地推广被动式太阳房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利用太阳能来实现节能目的。
5.3澳大利亚居住建筑节能概况的研究
澳大利亚虽然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当地的气候全年都很温和,但是当地的居民仍然非常注重建筑的节能。他们极为提倡在设计楼宇时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的通风采光,采用调光板等方式来增强室内的自然光线,提高居室的舒适性。而且当地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在澳大利亚的大街上行走,古朴的特色突显出了这些建筑物的耐用性较强!所以,该地区的建筑物都比较稀,而且宽敞,这也是节能的一种表现。由于新建筑增加的速率比较低,相关的材料自然就被节约下来,同时这些老也继承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利用好这些旧建筑当然要比开发新的建筑,要更节约能源。
6.结语
篇2
1.当代居住建筑屋顶形态的主要分类(1)简约的平顶及其衍生形态在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居住建筑的屋顶形态,依旧是以简洁的平顶为主流。特别是当代高层建筑的发展,从结构和工程上,平顶形态更具备优势。不过“方盒”式的平顶缺乏个性与美感,因此人们开始追求其他形式的屋顶。(2)欧陆风格屋顶形态在部分住宅的屋顶形态设计中,常引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山花尖顶、石膏线脚等装饰设计。尤其是山花尖顶,强化了住宅楼的整体轮廓感与立体感,异域复古风情给人以强烈印象,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追求。(3)各类坡顶与其折中形态在欧陆风格屋顶形态设计流行的同时,各类的坡顶形态也开始进入人们的选择视野之中。作为数千年传承的民族建筑特色,叠梁挑檐的传统坡顶衬托出一股优雅与怀旧,近年来颇受住户的青睐。同时,新古典主义的兴起,出现了将传统屋顶形态与现代建筑形态相结合的折中形态。(4)后现代主义屋顶形态不过,当代建筑设计中还存在许多不受固定形态理念约束的,这些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它们没有统一的形态或者定式,很多时候更多的是随心所欲的极致。一开始,其在诸如悉尼歌剧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应用较多,不过近年来已经有着向居住建筑领域拓展的趋势,尤其是在别墅之类的独栋住宅的设计中。
2.当代屋顶形态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当代居住建筑的艺术性与个性化往往集中体现在屋顶形态上,其形态结构也随着不同风格的形态多变的单独或综合应用而越来越多样化。后现代主义的拓展越来越广,而复古、传统、古典也随着人们从现代向怀旧的回归而复兴。多元化是未来屋顶形态的发展趋势,但是简约的平顶形态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依旧是人们经济性的最佳选择。钢筋混凝土的厚重色彩在屋顶形象组成中正逐渐被淡雅的浅色取代,随之共同发生变化的,是居住建筑整体的外立面的色彩结构的变化。瓷瓦、高强度复合玻璃、彩钢板作为这些色彩的凭托,同时也作为屋顶力学构件,被应用得越来越多。
二、当代居住建筑屋顶建构手法
1.当代居住建筑屋顶的主流建构手法(1)屋盖的建构手法屋盖是最重要的功能构件,承受风载、雪载、防水、承压。主要从力学结构实现的角度去进行建构:以平顶而论,主体的形态完全依靠基础工程实现,只有边缘线条能够进行一定的变形处理;坡顶的话,屋盖是其形态主体,正脊与垂脊是整个屋面的龙骨,所有的支撑结构也围绕主脊的建构展开;穹顶与拱顶具备较好的力学结构,能够适应多种支撑平面;尖顶作为当代高层建筑中十分常见的形式,体块不断递进收缩,需要在高度与体量上进行精密的计算控制。(2)檐部的建构当代居住建筑屋顶的檐部建构,需要从形状、连接与支撑上下功夫。檐部作为屋顶与墙柱等支撑结构的连接部位,本身是一个承重部位,同时又是屋顶形态的重要表达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承重部位的加固与形状及镂空等艺术结构的权衡。(3)女儿墙及附属构件对于平顶而言,女儿墙是其形态展现的绝大部分依托,而在当代平顶居住建筑中,对女儿墙的建构也十分自由,有些甚至将女儿墙的形态构建成如同檐部一般,而事实上女儿墙对于平顶形态,确实起到檐部一样的补充作用。另外框架、功能构件等也是屋顶形态的重要组成。(4)屋面的材质与色彩的处理除了几何造型之外,屋面的色彩与质感的处理对于屋顶形态建构也非常重要。而这两点基本上是依靠屋面材质的选用与工艺来实现的。木材、砖、石材、混凝土、金属、玻璃等,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特性,而色彩的建构也可以有两种方式:材质的本色与外加的色彩。
2.针对屋顶建构中主要问题的对策在住宅楼工程中,多数的施工企业常年习惯了平顶或者简单坡顶的低廉造价,在屋顶建构施工方面的成本预算一般较低。但是为了实现一些特型的尖顶、拱顶、飞檐,却需要相当复杂的工艺,实际耗费的成本往往超出预算。面对这种现象,施工企业要么说服设计方与业主放弃复杂的屋顶造型,要么只能用成本低一些的工艺,要么降低屋顶外其他结构的施工成本。针对这样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拟态建构。所谓拟态建构,就是还是利用混凝土浇筑为主要施工手段,利用拟态的模板,让混凝土屋盖能够形成所需要的特型,利用表面的涂装来达到特色造型的视觉效果。这在很多施工成本有限的特色造型的屋顶施工中被应用。典型的就是,利用特型混凝土来营造中国传统木构的坡顶叠梁。特型混凝土拟态,大体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利用特型模板进行造型。这种技术的关键,就在于特型模板的制作、安装以及浇筑过程的控制。另外一种的浇筑模板简单,基本结构成型之后,再在混凝土构件外层加覆造型材料利用小块模板或者手工进行造型。对于造型复杂,外观结构精致,建筑规模小的观赏小品类的建筑,很多都可以采用第二种建构方式。(2)混合式拟态建构。顾名其意,即其内在的支撑结构等非外观结构上采用混凝土梁、钢结构等当代高强度建筑结构,而外观结构采用高成本的木构等进行构建。以传统的歇山顶为例,正脊、垂脊、戗脊是重要的承载结构,如果完全采用木构,对木材的要求很高,造价不菲,因此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下层的木质叠梁支撑结构,由于是房屋内部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结构,也是重要的观赏结构,可以采用木构,但同样也可以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在木材中打入钢芯等进行加强。屋面作为主要观赏结构,可以采用传统的瓦片,但是瓦面之下的固定形式可以采用当代的材料与技术。这种混合式的拟态建构,相比纯粹的传统建构来说,大大降低了成本,相比完全拟态建构,则在细节处的观赏效果要远胜。
三、结语
篇3
工程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西部,西环高速公路以西,玉门河街以南。西山玉门小区内的西中部。周边用地为村民住宅。拟建场地为万柏林区煤场、机修厂宿舍、西机标准件厂及山西焦煤设备租赁公司机电总库,场地地形高差较大,场地现状高差近10m,最高点为场地东北角高程为873.0,最低点为场地中心高程为863.2。场地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场地总体坡度在2.8%左右。
2总平面规划
1)功能分区。小区布置上突出体现“一轴,两核心”。核心是指整个小区的景观核心,此核心加强了小区环境的完整性,提升了小区的生活品质和艺术品味。住宅楼围绕景观核心布置,形成了园林化的住宅小区。同时在小区适当位置还设计有变配电站、热力站、垃圾回收点等完善的后勤服务设施,最大程度的满足小区的生活需要。
2)建筑空间组织与周边环境。本工程以高层为主,辅以多层配套服务设施的居住小区。结合小区步行入口和中央景区,设置了部分两层的公用设施,既便于小区内部使用,又可对整个区域开放,以达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小区总体布局强调空间形态的组合。高层尽量沿小区主干道布置,以便高层间的绿化空间更好的向小区道路空间开敞,并尽量围合成一个个庭院空间,增强邻里间的交往。小区强调环境的均好性。整个小区的设计首先从空间环境入手,确保小区内部具有良好的空间景观。两个车行主入口分别正对两个入口小游园,中央景区则通过道路空间与两个入口小游园联为一体,各庭院空间也分别向主干道开敞,整个小区的绿化环境通过小区主干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由“中央景区—入口小游园—庭院空间”共同组成的绿化体系。
3)景观设计。景观是让人享受阳光、风、植物的自然之美。景观是为人提供一种平等、共享的室外交流、活动空间,为人与人交往提供舞台。景观不是孤立的,是和建筑及周边环境相融,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在本方案的景观设计中,强调自然化、园林化,注重太原地区气候特点,在植物的选种,景观的布置上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使用要求,达到以美观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在总体环境的设计中,小区中心位置为小区景观核心,广场辐射的景观道路及公共绿地环绕广场形成了一个范围更大、内容更加丰富的绿化园林。住宅楼之间的各个院落景观为小区内次一级景观节点,其景观环境各具特色,它们作为院落级景观美化了小区环境,满足了居民的使用要求。
4)竖向设计。本项目拟建场地为万柏林区煤场、机修厂宿舍、西机标准件厂及山西焦煤设备租赁公司机电总库,场地地形高差较大,场地现状高差近10m,最高点为场地东北角高程为873.0,最低点为场地中心高程为863.2。场地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场地总体坡度在2.8%左右。小区竖向设计以周边城市道路竖向为主要设计依据,并结合现状地形。由于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所以场地整体排水方向定为场地东侧。通过场地地形高差将排水引入南侧、北侧、东侧道路,小区入口处为避免道路雨水倒灌,设有反坡,场地入口坡度定为0.9%~4.6%左右,其余场地坡度为0.3%~3%。这样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土方量,同时也将小区地下车库坡道长度大大缩短,增加了地下车库的车位数。本项目竖向布置方式为平坡式。地表雨水排水系统以路排与暗排相结合。本项目场地及场地周边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建筑场地存在湿陷性,通过回填灰土等措施解决。
5)交通组织。小区主入口位于小区南侧的西外环街及北侧的玉门河街上,共设有四个出入口。入口区域强调视线的开放性与视点的集中性。入口道路宽度为7m,小区内车行道路宽度为6m。小区景观步行道路宽度为1.5m~2m。消防车道及建筑消防扑救场地布置,小区消防车道与车行道路相结合布置,高层建筑周边布置环形消防车道或布置消防车回车场。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位,小区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停车数满足使用要求,并结合景观在室外布置自行车停车棚与小区临时停车位,主要道路分为7m,4m及1.5m三类,3m~7m道路均为车行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大纵坡坡度为4.6%,最小纵坡坡度为0.3%。车行道路均为1块板,横坡坡度为2%。1.5m~2m道路为步行道路,采用透水砖地面。道路系统规划以实现人车分流为目标。主要道路以满足消防车通行及小区装修期间的临时停车车辆通行为主,并兼顾自行车的通行与停放。路网系统应考虑近、远期结合,灵活布置,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考虑足够的道路绿化面积,满足景观需求。为地下工程管线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
3单体设计
1)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住宅设计以创造大众性、人性化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作为主导设计思想,力争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配置和使用上有所突破,达到先进性及新颖性的统一,满足城市居民“居住文化”的发展要求。在户型平面布置上,根据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及气候特点,起居室及主卧室布置在南侧,辅助用房及次卧室布置在北侧,明厅、明厨卫。在厨房、卫生间设计上注意与相邻居住空间的联系,综合考虑现代生活用品设备的布置。厨房中按操作程序布置厨房器具,同时设置排烟道,集中处理厨房内排出的油烟废气。套型面积合理,套内面积恰当。户型单元采用双电梯,满足防火疏散和电梯使用要求。
2)竖向交通设计。住宅楼竖向交通以电梯及楼梯为主,每单元设剪刀梯1部,设电梯2部,兼消防电梯2部。
3)立面设计。小区主体颜色为浅咖色,色彩含蓄稳重,有文化韵味,与建筑、绿化相和谐。主要立面采取涂料墙面、面砖墙面相对比,形成丰富的材质对比,立面细节丰富具有现代建筑的成熟稳重,而又不失现代感。
4建筑消防设计
1)总平面消防设计。西山玉门小区四区设有四个出入口,高层建筑周边设有环形道路或设消防车回车场,消防车道宽度均大于4m,满足消防扑救要求;各楼座建筑间距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
2)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a.建筑耐火等级。本工程高层住宅均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公共建筑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及其他防火要求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b.防火分区及消防疏散。高层住宅楼采用剪刀梯,设有两个前室,两部消防电梯。纯高层住宅地下室防火分区均小于500m2,底商住宅地下室防火分区均小于1000m2。其他多层公建均符合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c.室内装修防火设计。本工程装修材料必须满足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中3.2.1条的规定。
d.防火构造。配电室及其他设备用房的门为甲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管井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双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所有内隔墙,砌块墙均应做到板(梁)底,并堵严塞紧。电缆及管道竖井(送风,排烟除外)安装完毕后,以每层楼板处现浇不少于8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层层封闭。穿墙管线待安装完毕后,墙身必须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补严。凡室内装修用木材均应先做防火处理。干挂石材墙面上门窗洞四周用岩棉严密填实封堵。防火门必须选用经消防检测部门鉴定的合格产品。外墙采用70厚B2级聚苯板(镀锌钢丝网锚固件卡紧)或70厚A级岩棉板,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设宽度不小于300mm的A级保温材料作为水平防火隔离带。屋顶采用80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屋顶与外墙的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80厚岩棉保温材料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5建筑节能
1)住宅类。采取外保温措施,外墙采用200厚钢筋混凝土墙外贴70厚钢丝网架模塑聚苯板,传热系数0.685;外窗采用辐射率不大于0.25的6+12+6厚Low-EPA断桥铝合金窗(在线)中空玻璃窗,传热系数0.23;屋顶采用65厚挤塑聚苯板,传热系数0.396;楼梯间隔墙采用20厚玻化微珠砂浆,传热系数1.429;户门采用双面钢板内夹25厚岩棉板,传热系数1.609;不采暖地下室顶板采用70厚岩棉板,传热系数0.63,建筑物墙脚,勒脚,窗口,女儿墙,飘窗及挑檐的细部保温做法均采取相应保温措施。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篇4
建筑设计在进行高层居民建筑墙建筑时,在建筑断肢结构墙之前,必须满足以下的几个条件:一方面,在对结构墙进行地震设计时,应该确保断肢结构墙所承担的最低层振底部地震的破坏力不能超过种地不的一半;另一方面,对于断肢结构墙的下限,在断肢结构墙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满足底部地震抗拒力,应该把断肢结构墙当作一般结构墙来进行设计;最后,如果在结构墙的结构中,只存在少数的小墙枝,设计时应该对小墙枝进行一半的结构墙处理。
2高层居民建筑短肢结构墙的结构设计
对高层建筑断肢结构墙进行结构墙的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的整体的结构墙进行设计规划,以确保合理、足够长度的长肢结构墙与短肢结构墙共同构建高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对短肢墙进行异形柱的设计,也就是断肢结构墙的变形特征框剪结构。设计师在经过准确的计算以及测量后,仅仅只有结构墙的结构形式符合短肢架构墙的条件而且应该将结构墙的参数设定为段式结构强的标准参数。由于是在居民建筑房间的间隔墙教会胡设置成断肢结构墙,因为是依据建筑间隔墙的位置进行规划设计所以断肢结构强对建筑产生不了阻碍。在短肢墙输两天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抗压力进行确定。不要把断肢结构墙设计的过多或者过少,这样都会使建筑变得太过软或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而且短肢墙的布置要均匀,以保障建筑结构钢心与质心相统一。在某些情况下,往往会出现高层民居进驻负荷过重或者是造型不规则的情况,断肢结构强应该被设计在平面之外的边角或者是建筑结构的周边,进而使建筑架构的整体性稳固,保持结构刚度的适度。另外,应该保证墙肢的厚度薄厚适宜,使间隔墙的表面没有突出的墙肢。最后,设计师要按照高层居民建筑平面抗侧刚度的标准,设计适合的中心剪力抢在高层建筑结构构中。
3高层居民建筑短肢结构设计中的要点
3.1对短肢墙的轴压比进行合理的控制
现阶段,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短肢结构墙在负荷的作用下,小偏差的条件下,说明短肢结构墙的延差,如果是大的偏压就是在大的轴压的情况下。因此,在进行施工建筑时,要特别关注混凝土的约束力以及裂缝情况。
3.2提高短肢结构墙的抗震性能
高层居民的建筑结构中,建筑的外边缘、角点的短肢结构墙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就会遭到破坏。在高层短肢结构发生变形时,结构墙原有的变形就会得到加剧,进而导致墙体的裂缝。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应该着重注意短肢结构的结构性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比如:设计师应该减少高层建筑边角周围短肢结构墙的轴压比例,增加钢筋的配筋率,适当的对小墙肢的抗震能力进行加强,以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与实用。
3.3正确判断短肢结构墙结构内梁的属性
在短肢结构墙的墙梁设计过程中,假如墙开洞时墙梁的跨高比小于五,应该依据梁的实行对梁进行设计。在墙梁跨高比大于五的情况下,应该依据框架梁进行设计。因为高层家主结构的整个刚度以及抗侧度都是受到短肢墙墙梁的刚度影响的,因此,有关短肢墙梁的截面选择、梁的配筋以及设计都必须科学合理,进而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在高层居建筑短肢结构墙的结构设计中,建筑设计师可以对短肢墙的刚度进行适当的减少,使短肢墙的设计符合梁截面的要求,以保障短肢结构墙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4结语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居住建筑;生态设计;苏州
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pace of the new rural accelerating ceaselessly in Suzhou,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uzhou,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ecological design, the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Keywords:new rural;residential building;ecological design;suzhou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103-02
1 前言
在苏州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建设同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显然,维持原有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是不切实际的,农村环境为适应新的需求必须得到有效改造。但目前村庄无序建设的情况较普遍,新的村庄建设体系还未形成,传统的村落布局和结构就已经遭到破坏,农村理应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却由于农村生态环保意识的薄弱,特别是居住建筑的随意设计,不仅降低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并造成农村资源的极大浪费。
2 目前苏州农村居住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布局方面
由于村庄规划的缺失,建筑布局随意性很大,缺乏整体布局的协调性。部分居民为了追求较低的投入,减少土地平整的费用,建筑的朝向常常受到现状用地的局限,建筑整体空间表现出杂乱无序的状态。此外,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建房出现盲目攀比的情况,建筑新旧风格不统一,外观凌乱而缺少特色。
2.2单体建筑设计方面
建筑单体造型或是式样反映出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村的社会文化。苏州农村新建的建筑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乡土文化联系较少,建筑的设计趋于单一化,地方差异性表现不明显。建筑在立面、色彩以及细部设计等方面影响了村庄整体的生态风貌特征(见图1)。
2.3庭院建设方面
庭院是农村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在形态上是指由房屋、围墙、院落空间以及动植物等组成的空间院落,是区别城乡的重要感观特征。目前苏州农村中的庭院仍实行人畜混杂的方式,部分农民甚至将生活垃圾露天堆置于庭院中,导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户的身体健康(见图2)。
2.4建筑材料方面
建筑在外装修上主要采用白色瓷砖或是马赛克饰面,石膏线脚,小青瓦或是琉璃瓦屋顶,铝合金大玻璃窗以及防盗门,而在室内装修上基本与城市住宅接近。可见,建筑选材完全既没有考虑整体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没有考虑建筑节能上的要求,大大浪费了许多农村中独有的可再生自然资源。
3 农村居住建筑的分类以及生态设计的技术路线
3.1农村居住建筑的分类
根据农村居住建筑承担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活与生产功能分离型,其设计可以参考城市生态住宅的标准进行设计。二是生活与生产功能结合型,农民的生活居住与手工艺产品生产、农副业产品或是服务业经营结合在一起(见图3),住宅同时承担生活与生产经营的功能,在设计时就应综合考虑生活与生产的特点,进行综合安排和设计。
3.2农村居住建筑生态设计的技术路线
生态居住建筑的设计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即高技术路线(应用高新技术建材及现代设计与施工)、低技术路线(对传统建筑进行生态化改造与设计)和政府干预路线(制定生态建筑的技术规范并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其中,高技术路线适用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对于农村生态居住建筑的设计应选择低技术路线结合政府干预的路线。
4 苏州农村生态居住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
生态建筑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颜京松先生认为生态建筑或是生态住宅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针对苏州农村的具体情况,生态居住建筑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居住建筑的选址应尽量不侵占未开垦的土地和自然空间,布局上采用群体布局的方式,提高建筑密度。在可居住及合理的条件下,减少建筑面积,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低。
2)从苏州农村的地域特点出发,提倡利用传统技术和本地材料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重视对地域性和地方性的理解,并依托地方的文化脉络特点。
3)针对苏州的气候特点,采取各种节能措施,并尽可能考虑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太阳能供热、自然降温、自然通风等设计手法,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4)考虑农村居住建筑融入到整个地域的生态循环圈,即将建筑的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的消耗、排放纳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于良性循环。
5)建筑选材应选用苏州当地的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实现利用本地材料达到保卫节能的目的,并且可以重复回收利用。
5 苏州农村生态居住建筑的设计建议
农村生态居住建筑不仅是建立一套独立的建筑以满足农民居住和存放物品的空间要求,而且要将建筑与环境、资源、能源以及人的活动紧密地融为一体。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环境,又同时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在已经改变自然的情况下,争取对自然界的最优化利用,以一种新的形式即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顺应和保护自然界的和谐,维护生态平衡,创造适宜于农民生存与行为发展的各种生态建筑环境。
农村居住建筑环境是私人的活动空间,也是居民主要的生活环境,其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其生态设计的主要建议如下:
1)居住建筑的布局
农村居住建筑的选址及布局要充分考虑环境、气候、地形地貌以及民风民俗等要素的影响,特别是建筑朝向对自然生态节能的考虑,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实现农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追求。
2)单体建筑造型
住宅单体造型包括体型、立面、色彩和细部等,是住宅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表现形式。其具体设计应该结合农村的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并注意降低造价和节约用地。在形式上注重现代化与乡土化相结合,即使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农村居住建筑(见图4)。
3)室内空间设计
合理的室内空间是由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室内小空间组成。无论是生产与生活功能分离还是结合的居住建筑,在室内空间布局上都应该进行功能分区和动静分区,分为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家务空间、交通空间和一定的与大自然联系的开放空间,如院落等。在门窗设计和室内空间组织上应该保证自然通风,采用可控天窗装置、可控遮阳装置,最大可能应用自然采用。室内还可引进适量绿色植物、花卉、虫鱼等,并科学合理的搭配,营造室内亲近自然的氛围,既增强室内环境的活力与生机又增加美感。
4)庭院空间设计
在农村,苏州城市化程度较高,农村庭院面积普遍较小。在庭院面积较小的住户中,庭院内只留有观赏植物,应从生态人居的角度考虑,逐步把庭院农作物种植用地转移于村域范围内的一处种植养殖小区,使相同功能的用地能够集中在一处统一管理。使农业生产的功能从庭院中分离出去,保证小气候的生态环境,并创造整洁卫生的庭院生活环境。
5)立体绿化美化
立体绿化美化主要包括屋顶覆土种植、墙体绿化、庭院美化设计等,是生态设计的一大特色,不但可以保持乡村的绿色景观,而且有利于调节建筑周围的小气候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环境。屋顶覆土种植对屋顶建筑要求比较高,要在现浇混凝土屋顶增加防水层、隔离层和排水层,其上覆土,可以种植花卉、菜果等高价值作物或绿化植物,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起到保温纳凉的生态功效。此外,屋面还可以设置蓄水池,供居民浇灌绿化、养鱼、清洁地面和卫生间等用途,同时,还可以改善周围小气候。墙体绿化是在墙下种植爬山虎等攀缘植被,以覆盖墙体,减少日光直射,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庭院绿化是在庭院内合理搭配种植花草树木,使庭院形成错落有致、鸟语花香、四季常青和通透良好的农家小院。
6)水的利用与处理
水的利用与处理是生态建筑的一项重要设计,是体现建筑生态内涵的重要指标。水利用的原则是“循环使用、分流供排”,其设计包括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供水系统要根据用水对水质要求的不同实行分流供水,饮用水、厨房用水、淋浴用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要使用达标的饮用水源。浇灌、冲厕、刷车和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不高,可以使用洗浴、厨房排水或是雨水等。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是指对粪便的处理,推广使用家用沼气净化池,做到粪便污水的就地消化和分散处理。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洗浴、厨房排水冲厕后进入沼气净化池,经过处理后排入村内水塘,用于村落景观用水。雨水收集利用或经过雨水管道排入村内水塘,补充地下水。庭院内设置雨水收集池,在雨季时收集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另外可以作为生活杂排水的排水池,池内可以养鱼或是种莲,既可以收集雨水,又可以作为水景美化庭院环境。
7)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农村居住建筑中除使用常规的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电能等能源外,还应该尽量使用太阳能和沼气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是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其二是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其三是使用光电板发电作为补充能源进行夜间照明。沼气能的使用应该与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可以采用家庭分散式或是沼气站集中式应用沼气能,既能净化环境又能产生新能源。
8)绿色建筑材料
建材生产是消耗资源与能源最大,并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行业之一,因此,农村生态建筑在墙体建材上应选择绿色、环保以及天然的材料,限制使用豁土砖,推广采用空心混凝土砌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农业废弃物制造的人造板等。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尽量使用自然材料(如竹、木、藤等)和经过绿色环保认证的人工饰材,从而减少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图1-缺乏特色的农村建筑(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图2-庭院空间的使用情况(资料来源:百度图片)
图3-居住与服务业经营结合(资料来源:作者拍摄)
图4-乡土化的建筑(资料来源:作者自摄)
6 结语
要改善苏州农民的居住环境,农村居住建筑的设计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原则,运用生态的理念和设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尊重当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坚持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秀娟.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村庄规划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钱臻.苏南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研究.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篇6
论文摘要: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居住建筑将有大的发展。当前,销售清水房由住户自行装修的住房消费模式存在许多弊端。随着人们居住消费水平的提高,房市的发展成熟,市场呼唤成品房。住宅建筑设计要与时俱进,把握住房消费的导向,搞好更完善的住宅设计,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国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有了大幅下降之后,生活消费的热点已从吃、穿、用,开始转向了住房、汽车和旅游。以住房消费来说,城镇居民住宅走上商品化、市场化的轨道之后,促进了住房消费逐步向较高的水平、较高的标准发展。住宅建筑设计,应该顺应发展的形势,不断推出好的设计作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当前各地积压的一些“陈量房”,销售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位置不好,也不会是房价过高,其主要的原因还在市场营销策划及设计标准的定位跟不上住房消费水平提高对市场发展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师(包括各相关专业设计师)有义务和责任为消费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引导现代化居住的消费发展,及时改进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病,使AtN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存在许多问题
在房市发展初期,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的模式,适应了开发商压低售价和购房者惧怕装修价格陷阱的心理,以及对所谓“个性化装修”这个论点理解的误区,很大程度上被人们(买卖双方)所接受,这种模式下的住宅设计,从内容到深度都是不尽人意的。实际上,这种住房消费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已暴露出不少问题,不仅有价格高昂、为装修而奔波劳累之苦,而且其中还可能留下不少的遗憾,甚至产生不少涉及安全、损害公众利益和消费者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购买这样的半成品商品房来自己操办装修,并不如人意,许多反成为了“伤心房”。空壳房交给住户自行装修,除乱拆乱改影响结构安全、影响外部立面之外,变更排水系统不慎漏水,影响楼下住户;装修人员(包括装修公司的许多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如不懂电气设计,用电安全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施工噪声扰民,影响邻里关系……甚至由此引发法律纠纷的事,也时有所闻。
2.市场呼唤成品房
由于住户自行组织住房装修存在重大的弊端,政府自去年以来,在加强对装修市场管理的同时,出台了住宅装修的一系列管理文件,积极推广装修一次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模式。建设部第110号令对于杜绝乱拆乱建、影响外立面观瞻,杜绝损坏承重结构和防水设施、影响结构安全或漏水、影响相邻住户的正常使用,限制装修施工时间以免噪声扰邻……以及对装修从业单位的资质、合同管理、质量及验收、质保和保修等,都建立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法规,无疑对于新旧房屋的二次及反复装修,都会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但是,从大量存在的问题来看,还是实施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由开发商提供成品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建设部早在2001年就发文,要求各地停止销售毛坯房或成品房;2002年6月18El又出台,(以下称“实施细则”)可说是对半成品房、毛坯房的全面封杀。
篇7
一方面,由于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出现诸如学生状态涣散、毕业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过程相对封闭、程序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教学组织松散,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另一方面,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合作,促进地域化课题的探索与研究,让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尽快接轨社会,有必要改革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对此,我们推出了“产学研一体”的毕业设计教改探索,教学改革以“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为载体,同时,联系一个当地建筑主管单位或设计机构,由这个机构根据自身实践或现实需求,推荐一个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的部分作为毕业设计的命题,形成设计与实践、教学与市场的结合。我们把“现代住区的地域化探索”放在以“自愿参与”为原则的毕业设计环节,其“师徒制”“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满足系统性、研究性的辅导活动,有利于运用已掌握的建筑知识和分析研究方法,使研究探讨的逻辑性与设计成果的创意性相结合,最终提交完整的研究型设计成果。
2教学目标及任务要求
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对城市风貌控制的迫切需要,我们以量大面广直接影响城市风貌的商品住宅为载体,研究“现代住区的地域化探索”。毕设教学基地位于临海古城保护区,是四面临街的一块街坊用地。设计需研究适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高层居住社区规划及平立面设计,使之“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独具特色并能适应市场需求”。这是一个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与设计并行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要求:本课程分现场调研、文献阅读和实战设计三大部分:(1)调研部分:a.踏勘临海古城,研究古城规划结构及空间特色、传统街区、标志性建筑及城市传统风貌特征,研究典型民居空间形态、立面特征,了解传统建筑特点。b.踏勘基地及周边环境,注意商业空间位置、小区主次入口选择、车行路线、周边有否日照影响等等。c.了解临海近年新建居住区情况,特别要踏勘已建中式楼盘,注意其空间形态、造型特征、传统符号的运用及外墙材料,分析其适宜性和优缺点,同时注意改进提高的方向。d.了解近年国内外结合地域文脉的现代中式中高层住宅情况,特别对近年建成的中式高层建筑进行现场考察,研究其居住空间形态和立面设计手法、外墙材料及色彩运用。(2)文献阅读部分;a.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融入历史文脉的建筑设计理论及技术,传统民居与现代中式住宅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著作、期刊论文及相关资料。b.相关案例分析;选取中式住宅区、中式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组织、空间形态、外观设计、外墙色彩、材料选用、建筑符号、细部处理等等,归纳可借鉴之处。(3)实战设计部分: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实际需要,结合毕设教学,提出了从规划到单体设计的具体要求。a.总图规划:总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商住分离,交通流畅,小区配套齐全、景观环境好、富有特色。b.建筑设计:满足本地块原住户不同档次的安置要求,套房面积以120平米为主。建筑设计做到使用功能合理、管理方便并考虑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设计重点是适合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居住建筑的空间及外观设计。
3教学实践过程
3.1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踏勘了临海古城保护区及古街紫阳街,踏勘基地及周边环境,走访当地规划建设局和临海古城保护委员会,收集临海城市规划、古城保护规划资料,了解规划主管部门对本基地的建设要求,参观规划展及临海古城历史展。学生们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考察临海近年已建楼盘情况,对已建中式楼盘逐一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反复踏勘当地民居,收集传统建筑资料。在此过程中,踏勘古城及传统建筑和走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对本课题的研究及设计开展尤为重要。前者使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到当地传统建筑的空间、尺度、形态和肌理、材质、细部等;后者使学生系统了解到临海古城历史、空间格局、城市特色和保护要求,通过与规划局的交流使项目设计能够接地气,为学生下一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3.2文献阅读
由小组同学自行分工完成,内容除了上述临海历史文化、城市特质、传统建筑特征等文献阅读外,还包括相关案例及设计手法的研究,后部分内容的学习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在毕设指导别强调的。通过文献学习和现代中式住区设计手法的研究,同学们完成的报告中包括:(1)传统建筑原型研究。(2)中式居住区设计趋势及规划研究(3)中式住宅的空间处理手法研究(4)“新中式”住宅的立面形式及设计手法研究。等等通过以上研究总结,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基于传统文脉的新中式住区规划设计手法,并将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在此,我们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明确了地域化住宅小区设计思路:(1)注重结合地域特点:将临海古城的城市特质如山水城市空间、棋盘式古城格局、里坊特征明显的紫阳街区、院落空间和江南长城等提炼并融入现代居住区。(2)建筑群体布局: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创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空间层次丰富的,给居民创造亲切宜人的居住及交往空间的、富有临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区。(3)建筑风格:低层部分,鼓励延续传统空间布局,演绎现代中式建筑。高层部分,建筑以简洁的现代感为主并与传统风貌相协调。鼓励挣脱形态仿古的束缚,探索富有传统意韵、文化深层内涵的传承与创新性转译。同时注重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将中式意韵与现代建筑技术结合。(4)建筑设计:功能上满足现代人的生活与居住要求,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内外空间。(5)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结合部及小区公共空间的本土化、宜人化处理,设计丰富的外部空间和富有地域化韵味的建筑小品。教学进程安排如表1:毕设共十六周,分为七个阶段:
4成果评价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空间;空间利用;空间渗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是建筑空间组合向建筑内部空间的深入研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除考虑建筑的功能、空间组合、技术处理、外部造型等因素外,还应深入到内部空间,充分考虑内部空间的艺术与技术特点,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使建筑从整体上内外协调、和谐统一。显然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合理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是重要内容之一。
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
如何合理的利用空间,充分发挥每平方米的使用价值,使建筑功能与室内空间艺术处理紧密结合,达到完善的统一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首要问题。室内空间的利用也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提出的,根据一般的设计实践,对建筑空间的利用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首先,在结构方案合理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结构面积,不同的结构类型所占的结构面积有很大区别。因此要合理的选择结构方案,使结构面积减少至最小,并应该在使用合理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隔墙,在可以用家具分割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固定隔断,同时应尽一切可能利用嵌入式和悬挂式等结合建筑处理的储藏方式来减少对室内空间的占有和家具布置的需要量。凡此种种均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和墙柱结构构造的局部处理有关,因此选择最佳的结构构造方案是对空间利用带有关键性的问题之一。
目前,能自由灵活布置的大空间设计,已在许多建筑中得到运用。例如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即是一例,居住建筑中采用仅固定楼梯间和盒子卫生间的布置方案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次应控制不同类型房间的体量,各类房间面积有大有小,使用人数有多有寡,使用时间有长有短,在空间艺术要求上也有很大区别,因此它们的空间体量绝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一致。恰当的控制不同类型房间的体量和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分配也是节约、利用空间的根本问题之一,要在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平面空间布置中,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但确又是完全必要的,需要我们认真和仔细的推敲。当然所谓利用空间和增加建筑使用面积,也不意味着片面的节约,否则也会造成空间使用上的不便和艺术感观上的失败,这是值得建筑设计人员重视的。
(1)走道上部空间的利用。纯为交通性的走道,在居住建筑中都是供人们通行而停留较少的地方,宽度也不大,因此它可比其他房间采取更低的层高。在居住建筑中常利用走道上空布置储藏空间,这样从被压低后的交通空间再进入房间,可以使本来高度就不大的居室,在大小空间的对比下,产生更为开敞的心理效果,同时有时也可降低部分居室高度以增加储藏空间。
(2)窗台下部空间的利用。通过利用外墙的厚度,在窗台以下适当加以处理,按空间的不同大小,可安置暖气片、空调箱或储存什物等,如家庭,都需要储存大量的杂物,如果没有适当的储存空间,最后必然会侵占其他房间或居室,这是造成使用不合理和影响室内观瞻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居住建筑,在设计方案过程中一定要自始至终,十分注意空间的利用和什物的储藏以及各种技术层管道井等布置问题。对住宅建筑设计来说,首先应将储藏空间和建筑紧密结合,如壁柜、壁龛、嵌墙家具、悬挂式家具及搁板等,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住户家具的数量,还可相对增加使用面积,而且对室内空间的完整性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为室内设计工作带来十分有利的条件。
建筑内部空间的渗透
除了内部空间之间的过渡而外,内外空间的过渡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建筑的入口处。建筑入口的过渡空间通常由门厅、门廊、台阶、雨篷等构成,它们的大小、形状、高低等都会影响到空间的感觉和艺术形象。相邻的空间之间如果在分隔的时候采取的是虚隔或者是半实半虚的隔断方式,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渗透,从而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对于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善于运用空间的渗透来创造空间效果。现代建筑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型材料,建筑的空间分隔变得更加灵活,各部分空间基本抛弃了自身的完整独立性,而与其他空间互相连通、穿插、渗透,从而呈现出极其丰富的层次内部空间。如在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上,通过采取灵活的隔断、透明的玻璃墙不但可以使室内空间相互渗透,还可以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在有的建筑中,不但在同一楼层面上考虑若干空间的相互渗透,同时还通过楼梯、回廊等形式使上下空间相互穿插、渗透,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空间的延伸是通过各种处理手法,以强调空间的开展性、连续性和渗透性,从而达到小中见大,扩大空间感,扩大视野以及造成更为融洽的室内外空间,以便更好地满足各种场合下人们活动的需要。因此空间的延伸要求在空间处理上更多地强调空间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一般是通过恰当的空间分隔、材料、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而取得的。因此,所谓空间的延伸并不采取额外增加建筑空间的办法,空间的扩大感也不是意味着加大空间的体量,或增加建筑面积,要是那样也就失去了处理空间延伸的意义。一般说来,许多既分隔又联系的空间处理,使空间相互渗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空间延伸的效果,而更多的空间延伸,主要通过组成空间的某一、二部分而获得的,例如通过天棚、地面、墙面的延伸达到扩大空间的效果。
但在许多场合下不一定都有条件,都有可能将室外的自然风光引入室内,然而对建筑周围环境中存在着许多自然和人工的美丽如画的景色也不能不予利用。因此常采用“借景”的手法,即通过恰当布置建筑中的一切“开敞面”或“开敞空间”,诸如门、洞口、空廊等,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外部的远近景色摄取过来。而建筑中的开敞面和开敞空间在方向、位置、大小、形状、比例、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就有重要意义,因此它应作为整个画面的组成部分来考虑,须和整个画面构图取得密切配合。
案例分析
本设计项目为职工生活区,本方案拟定位为职工家属楼,设有12层、16层两种高度四种类的型住宅共7种户型。基地从南到北设计为12层一梯两户的小高层,最北面设置了两栋二梯四户16层的高层住宅(基地北面两栋5层旧建筑计划拆除)。经研究分析,本案所处为核工业地质局职工生活区,销售对象为地质局职工家属,所以,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被作为开发的主要定位标准。本设计以大户型为主打户型,销售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除最北面为二梯四户的塔楼外,其他都为12层一梯两户南北对流的板式住宅。小户型平面紧凑实用;大户型注意了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并充分考虑了朝向等景观统一,所有住户均为明厨明卫。大面积的阳台露台增强的水平遮构件,基本保证了各主要空间的遮阳要求,为有效的阻隔南方炎热地区的日晒。整个小区规划设计合理,住宅间距较远,真正意义上形成南北通透,从而实现各户型的自然通风,确保各户型同时对景观资源及住区内营造景观的共享。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应当考虑到如何合理地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充分发挥每平方米的使用价值,使建筑功能与室内空间艺术处理紧密结合,达到完善统一的室内空间设计的效果。室内空间的利用也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提出的,根据一般的设计实践,对建筑空间的利用应充分考虑尽量减少结构面积,自由灵活布置的大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 施维.简析建筑空间设计中的逻辑[J].科技资讯,2009,28(05):118~119.
篇9
论文关键词:尺度 尺度层级 尺度级差 人性化 细部
建筑的尺度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者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司题。建筑的构成部分有大有小,大到体量的分割,小到窗户的分格线。形成了建筑的尺度分级系统(尺度层级)。尺度感是人对一幢建筑最基本的印象之一。尺度不同于尺寸,尺寸是建筑物的绝对大小,有一个精确的数值,而尺度是人对建筑体量的视觉估量和心理感受,或感觉宏伟壮观或感觉其亲切宜人。成功的建筑作品应该根据其所处环境、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其自身恰当的尺度感而其本身更应该具有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合适的尺度分级系统以取得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并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对建筑的感知是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分析人的视觉识别距离,般来说可清楚识别建筑的细部的水平距离为20~30m以内,而l00m以内可以清楚的识别建筑的门窗洞口、体形变化。600m以内则是看清建筑轮廓线的距离。~幢建筑不能仅仅考虑到人处于某一处或某几处视点的印象更要考虑到建筑在人的行进过程中给予观者的印象的变化过程。人眼需要感受到持续的视觉形象。人在一秒钟之内可以捕抓到l8个不同的动与静的由各种线、面、体、棱、角和颜色组成的图形人在行进中不断期待着新的视觉信息的出现否则就会因单调而觉得枯燥,但是这种持续的视觉信息又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人的理智使人们时时去寻找视觉信息中的秩序而厌倦毫无意义的混乱导致的不安,但过于简单的秩序也会让人觉得乏味。常常会有一些建筑方案图纸阶段十分精彩,实施后只能远看但近看因为缺乏较小尺度层级的细部的考虑而显得单调乏味冷冰冰的拒人千里之外。而相反的,另有一些建筑却只适合近看。比如某些建筑近看材质丰富细腻,细部精致,而远看由于缺乏人眼远距离可以识别的比较大的尺度层级的精心设计而让人感觉毫无生气。
1995年美国数学家、建筑理论家赛灵格勒斯(nikos a。salingafos)发表了《一个物理学家眼里的建筑法则,《新建筑中的分形等着作。他将分形几何学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分形几何学所研究的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分维以及尺度层级为建筑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赛灵格勒斯认为建筑的尺度层级应该有足够的数目。而且各个尺度层级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分布以获得均匀和协调的效果。具体的来讲就是建筑的各个尺度层级的元素的尺寸构成一个等比的数列,或者是有规律的递增的数列形成富有表现力的尺度级差。以使建筑的整体和局部到细部的尺度之间具有合理清楚的关系。比如勒·柯布西耶的模度(modul0r)理论,就是把人体尺寸组成的费波纳契数列(以黄金比0.6l8为比值的等比数列,并且数列中每个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作为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从整体到局部的所有尺寸。
实际上如果把这种数学关系做的过于明显反而会丧失意味。但是这种各个尺度层级间隐藏的关系却会潜在的对我们的知觉发挥影响力。建筑的尺度层级过少会导致人难以判断它的真实尺寸,但是建筑体量的划分过细也会破坏建筑的尺度感。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建筑以人为尺度的人性化思想原则。一般的建筑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级的尺度: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层级的尺度、细部层级的尺度。
首先谈谈环境层级的尺度: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尺度联系。比如风景区的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尺度大的建筑与开敞的环境相称。从观赏者的距离来考虑的话。在远距离观赏的条件下,例如前文提到的600m以内,建筑是作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建筑群中的一员而存在的。这时候建筑设计应考虑的是形体的适宜和轮廓的变化对天际线或者对建筑群的影响。
其次是建筑层级的尺度:如前文提到的观者距离建筑l00m以内的时候,被观赏的建筑将可以作为个体被观赏。这时被关注的是建筑的形体凸凹,体量分割,门窗洞口,颜色划分等中级的尺度的元素。
最后当观者走进建筑的时候,人们清晰识别的是建筑的材料质感,细腻的颜色微差,面砖的贴法,清水砖墙的砌法,以及装饰线角,雕刻等建筑细部。建筑的人性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从任何的距离观赏建筑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内容。尤其是人生活其问朝夕相处的居住建筑更应该有宜人的尺度级别设置和精致的细部设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居住建筑中的欧式建筑潮流,我们便更能理解建筑人性化的尺度层级设置的意义。
人们密切接触和使用的建筑部件,如门扇,窗台,栏杆,扶手,台阶等因为其使用功能限通常是小尺度的并且其尺寸通常是一定的。人们常常通过这些熟悉的部件同建筑的整体相比来获得建筑体量大小的正确概念。这些小尺度的细部尺度到整个建筑的大尺度之间必然分布了一些过渡的尺度层级。过度缓和的情况下,通常尺度层级会多一些,尺度级差小,形成和谐而有韵律的效果。如果这种过渡非常简短甚至没有过渡的情况下,会造成小尺度和大尺度的强烈对比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是生硬缺乏尺度感的败笔。建筑尺度分级形成的有秩序的级差,犹如一首有节律的交响乐。舒缓处优美和谐,起伏处激荡昂扬。建筑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尺度级差形成了清晰的节奏排列加强了建筑的尺度表现力。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海证券大厦的尺度分级系统来充分理解尺度和尺度层级的概念。
上海证卷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主要马路世纪大道边。每次从过分拥挤的浦西坐车穿出过江隧道来到陆家嘴顿觉豁然开朗,晶莹剔透的金贸大厦、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东方明珠成为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大片的绿地又带来了亲切和开阔的感觉。可是每次看到那些本该更有秩序的高高低低风格各异的高楼总觉规划上略有缺憾。沿宽阔的世纪大道向前,当看到从高楼的夹缝中只能露出半个脸的上海证卷大厦明显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尺度体系,这种遗憾的感觉更强烈了。上海证券大厦立面上用了巨大的方格及其对角线形成的网状装饰。每一条横向装饰带之间的间距是三层层高。而处于其尺度层级下一级的可以让人正确识别其体量的比如层高,窗高这一层级的尺度设置欠缺。导致了人眼不能正确判定该建筑的体量。
篇10
关键词:生态建筑、研究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 20 世纪 80 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 点,1994 年 5 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 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 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 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 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 勃展开。1996 年 3 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 海河、 辽河等的污染。1996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 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 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 重点资助项目。2000 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 年,建设部通过 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 念、内涵;2001 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 年我 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 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 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 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 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 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 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 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 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 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 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 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 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 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 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 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 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 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 效果的测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