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0:4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

篇1

1.1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

设计计算书及给水排水系统选择是设计人员在进行给水排水设计时的首要任务,也是给水排水设计的核心所在。设计人员在选择设计参数时,要注意不能一味扩大设计参数,要认真负责的做好设计计算书的计算工作。在给排水专业的各相关规范中,各设计参数往往是一个范围,如果各参数都按最大值取值,步步叠加,最后的计算结果必然与实际偏离较大,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设计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地域以及用户的用水特点等合理选取,并认真计算,精细化设计是给排水节能设计的首要要求。

1.2充分利用管网压力,合理选择贮水及加压设备

在城市中,居民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市政管网压力一般是在0.2~0.4MPa的范围内的,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压力,较低楼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一般民用建筑用水水压按卫生器具最低工作压力+5米左右的富裕水头进行设计。通常民用建筑用水水压较高的为大便器延时自闭冲洗阀,其最低工作压力为0.10~0.15MPa,因此给水分区最高楼层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15~0.20MPa即可。现代建筑一般是高层建筑较多,市政管网的压力难以满足所有楼层的供水需求,超过市政管网供水压力服务范围的楼层需要二次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市政水压,在市政水压的基础上进行增压,也是充分利用管网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该种方式仅适用于供水水量充足、水压稳定的低区,而且需要得到当地自来水公司的同意。对于大部分不适宜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的低区,一般均采用贮水箱+增压设备的方式进行供水,设计时应注意把握四个方面:一、合理选择贮水箱的大小,避免水量不足和水质污染;二、合理分区,确保用户用水水压稳定,又减少能耗;三、供水水泵根据用户用水特点合理搭配,降低水泵能耗;四、按业态划分供水范围,便于管理。

1.3水源的开发利用

建筑给排水最常用的水源为自来水,自来水水质好,不需要特殊处理便可满足生活日常使用,且费用低廉。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杂用水,如绿化浇撒、景观用水、冷却循环水补水、冲厕、洗车等来说,其水质偏高,造成了浪费,因此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建筑给排水中开发较多非常规水源的一般为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中水回用是将生活污、废水处理成中水后进行回用,中水回用既减少了自来水的用量,又减少了建筑物的污水排放量,可谓一举两得。雨水作为一种天然水源,污染小、处理成本低,适用于降雨充沛的低区。由于非常规水源均需要增加水处理设备,因此给排水设计中,应充分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合理原则适宜的水源和水处理措施,最大化的做到节能减排。

1.4输配水管网的优化设计

输配水管网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输配水管网合理计算,使管网流速在经济流速范围内,同时减少管网中的水力损失,充分利用水压;选用优质的化学管材和高质量的控制阀门,既有利于节约水压,降低漏损,又可减少管道污染,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热水管道做保温处理,保温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管道热量的散失,节约能源;合理安装水表,公共建筑按业态和业主的不同分别设置计量水表,住宅建筑推广使用一户一表。

1.5热源的合理选择

热水系统在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中占较大比重,因此合理选择热源对于建筑节能有很大的意义。分散供热常用的热源一般为电能、燃气以及太阳能;集中供热可选用的热源较多,包括电能、燃气、燃油、蒸汽、太阳能、工业余热或废热以及各种形式的热泵等。选择热源时,应因地制宜,经经济技术比较后慎重选取,并优先采用洁净、无污染、低能耗的热源。

1.6供水水温及水质

热水系统设计中应选择适宜的供水水温,热水管道的内外温差越大、管路越长则热损失就越大,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管道的保温情况和管路长度确定热水的供水水温。同时水源水质硬度较大时,容易造成加热设备及管道结垢,从而降低换热效率及过水断面,对配水点的水温及水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设计时对硬度较高的源水应采取适当的水质软化或稳定的措施。

1.7采用节水型用水设备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采用节水型设备,节水设备一般会对水的流量进行限定,而且其封闭性能也需要相对较好,节水设备的大力推广能够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我们生活中的用水效率。建筑室内设计时,主要是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及各用水终端设备的选择,在便于使用的同时应选择具有节流、限流功能的卫生设备;建筑室外设计时,采用节水效果较好的自动喷灌技术。

1.8利用自控技术节水节能

建筑物的节水节能系统的设计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分区域对建筑物各用水点进行分流量、总流量监控,适时调整对各区域的供水量,同时可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网的异常漏损。对于学校或者事业单位宿舍则可以采取刷卡出水的方式来获取水。将自动化温控装置引用到热水系统中,提高热水机组效率。增加液位显示、报警功能,及时发现水箱、水池等用水点的异常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各水系统中适当增加电动阀门,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增加系统的操作灵活性,实时控制可以实现建筑节水节能的目的。

2.结语

篇2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生态化和动态化,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成为主要的特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人类高密度聚居地的城市,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新的科技文明成果的应用,当代的城市景观建设,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新的趋势:

1、城市景观的绿色生态化

以生态文明观为主导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化、人性化特征。生态文明的思想尽管在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就有所体现,但是作为全球化的共识和实践,是在人类经历了工业时代的惨痛教训,通过各个方面科学、体系化的研究和实践得来。生态文明,不再片面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欲望,而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化和谐化,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措施减排节能、打造低消耗城市。生态文明成果在城市景观上表现为建筑上的节能减排设计,在建筑形象上,展示出新的生态科技面貌。另一方面表现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更加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发展需求,在城市中心建设城市绿地,强化城市与自然绿色空间的有机联系,通过不同规模的绿地建设,在城市内部、城市与外部的自然环境之间,形成网络化、有机化的绿色网络,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游憩休闲等各种活动使用的绿色自然空间。营造健康、舒适、风景怡人的人类聚居环境。

2、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和挖掘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也包括文化精神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反映和表现,主要起到促进人的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等作用。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明的结晶。城市建设集艺术、科学、技术、经济、人文为一身,寄托了人类对文化、审美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和场所,其深远的人文特征和意境,为人们带来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历史文化场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的经济价值。1998年世界银行的《文化与持续发展:行动主题》报告中提出:“文化为当地发展提供新的经济机会,并能加强社会资本和社会凝聚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场所的保护和再利用,充分揭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立足文化,延续传统,更强调现代知识经济的强大生命力。文化创业产业提供了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了整体生活环境的提升。

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孕育和发扬。凸现城市人文内涵、注重文化、艺术、个性化特征表现的城市景观体验,为城市景观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文化建设是丰富城市精神内涵的必然需求,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同和青睐。多元的文化环境,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发展,文化本身是一个相当大的产业,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会造成城市精神层面的维度缺失,更难以吸引高层次的人群居留和资金的投入,因此打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文化内涵的建设和挖掘,成为经济时代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高新科技和新能源在城市景观上的表现——电子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动态景观体验

在保护城市文化历史遗迹特色景观的同时,更多新能源新技术在建筑和城市景观上的应用,打造具有时代感的城市面貌,与传统的城市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凸现时代特征,使城市景观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城市夜景灯光照明设计上,以及大型商业中心区的商业氛围营造上。多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强调互动技术的现代科技成果在城市户外空间里的运用,使城市景观呈现出多感官、动态化、实时化的特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多种感知方式的综合体验促使城市更加人性化和高效化,体现出现代城市生活的生机和活力。

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在室外空间的使用,强化了人们的参与感和主体感。增强了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的互动性和共时性,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主要特征。便捷高效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强化了城市的现代气息。

美观、易识别、富有生机和趣味性的城市景观构成的开放空间,使人们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享受到现代城市生活的乐趣。

4、整体观下的城市景观系统化、网络化、有机化建设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整体观念下进行城市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规划、整合各项资源,使城市景观更加立体化、人性化。有效组织城市交通网络、商业休闲、居住生活空间等不同功能体,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城市生活体验系统,是获得高品质城市生活体验的基本保证。而高质量、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必然为城市带来高素质的人才和充足的发展资金,促使城市经济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和繁荣。

总论: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在电子技术基础之上的文化、信息、资金流动上的经济发展,是维持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城市景观与形象成为重要的竞争资源,它向世人展示城市的品味和层次;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高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知识和资金在城市的集聚带来城市经济的繁荣,促使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城市景观将更加简洁高效、特色鲜明。

【参考文献】:

1、武普照.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J]《前线》,1998年第05期[总第035期]

篇3

[关键词] 矿区建设; 环境污染; 预防措施; 处理方案

煤矿产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国民经济不断进步的助推器,但是煤矿是一项高耗能的项目,如何解决平顶山地区煤矿在开采中污染环境是很多学术研究的问题,这里我们从使用生态环境保障的方面入手来讨论开预防的措施的问题,对于现有的污染情况和开挖中遇到的一些环境问题进行探讨。

一 平顶山矿区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现有的平顶山矿区建设中的大气污染现状由于矿井水是酸性废水,并且其总铁和总锰含量比较高,所以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需进行中和+混凝沉淀+除铁锰等工序。处理方案采用“调节池+初沉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除铁除锰双层过滤池+煤泥压滤”处理工艺,即矿井排水经过调节池(该煤矿矿井水的pH变化时,调节池也可以作为临时的中和池使用)后进入初沉池以便除去部分 SS,接着投入混凝剂再引入水力循环澄清池,经无阀滤池过滤,最后出水经除铁除锰过滤器处理(该除铁除锰装置对铁、锰的去除率为95%以上)。将排泥机排除的煤泥采用压滤机处理成煤泥饼,掺入末煤后出售,滤液返回调节池或排放。

矿区建设中的大气污染为煤烟型,其污染物主要包括 CO2、CS2、H2S、CO 和扬尘等,来源主要是煤炭储运和煤矸石的自燃和风化。煤矸石方面,主要来源于煤炭的洗选和采掘,其煤炭开采量平均约为15%~20%,利用率低于20%,且露天情况下长期堆放所发生的自燃、风化和氧化,就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扬尘。相关资料显示,自燃的煤矸石产生的SO2浓度超标达 30 倍,从而导致周边居民区的 SO2浓度超标 3.5 倍,TSP 浓度超三级标准 1.7 倍,导致矿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系统自身功能,对矿区大气环境的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矿区建设中的地表景观污染同上述污染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整体上进行环境污染的预防,即可有效改观地表景观污染现状。

二 矿区开挖中的环境保护

矿区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影响城市的内部生存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调整和优化矿区生态战略是保障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核心和基础;相反,不适当的生态战略会严重误导和延误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决策管理部门应给予矿区生态建设特殊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包括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持续的生态补偿、变分散投入为集中投入、变部门治理为矿区综合生态规划等。

以系统论为指导,矿区生态建设必须融入平顶山市开放空间系统之内,即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运用有机疏散理论对平顶山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调整,这方面已有的实践包括:调整城市功能区划。在距离老城区10 km之外建设新城区,新老城区之间的带状煤矿塌陷区按生态园进行规划建设,不仅有效地疏散了老城区的环境压力,也为矿区生态重建提供了政策条件。从平顶山市/中西部新型能源化工城市的城市定位出发,调整旧城区的产业布局,在旧城区东南盛行风向下游的城市开放空间内规划建设平顶山化工城,以煤盐化工为龙头,着力打造生态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对城市开放空间绿地系统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矿区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1/4实行国家、河南省、平顶山市三级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使处于矿区生态退化源头的煤炭企业做到资源消耗减量化,废物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确定了全国42家企业为第一批/环经济试点,其中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平煤集团)名列其中。

平顶山矿区主要处于北部的低山丘陵区。低山丘陵区生态退化严重,地表以荒草或石质为主;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贯穿整个矿区,地质环境受到破坏,土体结构发生严重改变,并伴有大量的废弃物、污染物产生。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可能放弃煤炭开采,因此应该从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两方面入手。

在矿区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对于采取的措施要在多个部门的协调下进行。比如关于土地的复垦,当地的煤炭开采沉陷区改善矿区环境和小公园的建立。工程具体的施工的部门,要结合改造生态的时间和工期进行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对于原生态的系统难以维持的情况下,要找寻相关的替代施工方式。必须保持施工的方式和对于煤炭的开采模式对于生态资源破坏最小。由于经常以区域经济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进行讨论,使矿区生态恢复作为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合理的完善。它不仅要考虑综合自然地理因素,包括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形,为了选择合适的恢复和生态类型;同时,也突破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的瓶颈,改善工程的施工方式,在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的协调之下,生态工程的建设规划部门把生态保护和生态规划作为长期的工作任务,并以此来作为生态系统恢复的评价模式。

在煤矿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这对周边的旅游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合理的降低噪音在施工中必须考虑到,比如使用打桩机尽量在夜间使用,选择承载能力较好的的路基。在夯实地基的时候,尽量保证施工的质量,这些在设计安排中都必须做出相应的技术报告。此外,改变噪音对周边设施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在道路两边做好降噪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在施工中可以有效的进行现场管理,在煤矿运营当中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功效。在施工区域内,按照噪音防范规定,百米之中的噪音量要低于67分贝。如果道路的车辆通行率不大的时候,可通过在沿整个公路两旁种植树绿化带来达到减低噪音的目的。如果在景区周围的汽车通行量较大,绿化带降音的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还应根据环境噪声允许标准控制路线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最大限度地避免道路交通噪声扰民,必要的时候在道路两旁设置高强消声钢化隔音屏,以及修筑透明的屏障墙。

三 矿区建设中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

在平顶山矿区设计中也要规范施工的进度安排,对于材料的堆放要有严格的规定。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使用污染最小的材料。不能选用会与当地景观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机械的使用尽可能的划定区域,减少对周边植被的影响,选择施工的固定路线,降低对草坪大范围的碾压,大型机械要对发动机的结构有所改动,在尾气的排放上安装处理净化装置,选择较为优质的采用,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控制油料的蒸发排放,加强使用机械的效率,避免返工的现象发生。加强煤矿开挖周边的交通管理,杜绝出现超载的情况,对于施工中,要合理的配置资源,保证材料的正常运输,控制好进出材料厂的相关配料,对于起灰较大的地方,利用晒水的方式减少灰尘的漂浮。使用完废气的材料必须要回收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周围。

设计中还要提及施工的管理效率,加强对道路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的处理,严禁将生活废水其直接排入周边的区域,也不可以将废水排入河道水流中,鉴于这样的情况可采用简单的、经济的处理方法。如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集中收集生活废水,将这些废水储存在小型的蒸发池中,也能将施工中的废气物放置到废气棚中,等到煤矿施工整体结束后将这些池水和废气物清理掩埋;对于路基清除淤泥表面粘土应回收,并运输到相应的河流附加,可以用来加固水坝。也可以将这些废气物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

在巷道开挖完成后,要不断的对巷道进行坚固,以保证挖掘人员的人身安全。初期支护是在开挖阶段完成,这也只能起到支撑巷道的作用,不能起到加固的效果,不会对周边的设施有任何的影响。通过最小工程量的支护可以起到用料少,安全性高的目的。避免了因为材料的使用丢弃在周围施工现场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有二次支护。如何选择二次支护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巷道外设置一台计算机,作为数据的终端,另一端设置在巷道的岩层上方,在岩层上,我们粘贴应力应变片,通过线路的联接数据始端和终端,用计算机实时采集巷道的受力变化数据,通过机器的自身运算得出合适的支护目标,从而指导人工的坚固。

四 结束语

在平顶山的煤矿开采破坏地区的施工时,对施工组织要求格外的严格,也是相对来说考验设计人员。要求所有在工地上的施工人员切实的保障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合理的安

排设施的布置和使用。在充分考虑了这些地段的道路给施工带来不便的同时,我们要做出相应的预案,来保证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在文中也详细介绍了平顶山矿区施工中常用的一些的施工顺序和施工范围,也简单的拿工程中常出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对这些情况也提供了一些应对方法和施工技术,并且通过生态系统的维护来改善工程的质量,并且不断完善设计思路,切实的保障当地的自然资源,为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石永宁.关于加强矿区环境监测建设的几点思考[J].煤矿环境保护,2009,3(6):52-53.

[2]陈明智,杨信荣.我国煤矿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学报,2010(1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