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21:3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化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绿地老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全世界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的大环境前提下,我国也已经加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已向我们城市的规划、设计者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满足老年人需求,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安度晚年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
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是老人活动区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分析,现代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主要有5个特点
(一)社会性老年人社会责任心较强,渴望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不愿孤独
(二)趣味性返老还童,喜欢热闹,对各种文体活动兴趣较大
(三)持久性由于空闲时间多,对所喜爱的活动(运动)专注力较强,能长期坚持
(四)选择性由于文化修养、身体素质及爱好的不同,对娱乐活动有所选择。主动性游乐的意向强,不愿过多受人牵制
(五)局限性因年龄较大,精力体力不及年轻人,因此,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2老年人对公共绿地的需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退化、器官功能降低、各部分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老年人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对于疾病较为重视。从生理上分析,老年人需要到公共绿地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进身体健康。
再者,老人们从昔日参与社会活动中退了出来,逐渐脱离了社会,不再参与社会事物;老年人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工作单位转向家庭,他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较之以前显得陌生,加上子女“离巢”,过去那种热情、热闹的氛围一去不复返,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又不能很快适应,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孤独感、失落感。
一些生活宽裕、身体健康、文化素养高的老人对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迫切希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活动场所。
3老年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老年人喜爱充满活力和生机、传递着自然和健康信息、处处体现贴心关怀的绿色环境。老人活动空间的设计应为到此区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对各种娱乐活动的需求,创造一个使老年人心情舒畅,既能修身养性又能锻炼身体的良好环境。
3.1设计基本原则
1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特点设计,以增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为原则。
2位置选择充足的阳光为老人身心健康所必需,因此,老人活动区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之处。
3活动区中环境设施宜紧凑、忌空旷。紧凑的布局能给老人以安全充实之感。建筑设施应安排一些既满足功能需求,又造型别致的小品、建筑。如避风阁、躲雨棚、茶室、活动室等。
4保证足够的场地活动比例公共绿地中,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居民年龄结构确定老人活动区的相应比例,以保证老年人活动的需要。
5老人活动区域应与绿地中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又有所隔离,同时根据老年人活动特点分成动态和静态活动区域。
6应设有必要的服务设施如设置必要的服务性建筑如厕所、洗手间、电话及服务性设施,如简单的体育设施等。
7应考虑安全防护要求。
3.2老人活动区各种活动空间
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及较为热闹的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它们需要的空间尺度较大,空间应较宽敞,有足够的面积,场地宜平坦防滑。
小群体空间有的老人出于心理或习惯原因,喜欢同趣味相投的三五个人一起活动,包括动、静、闹,形成一个小群体,这样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活动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一般在10m2左右即可,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封闭,有一定的遮荫及坐憩处。
坐息空间以停坐休息为主,如晒太阳、聊天、养神、观赏、读书、听广播等也是老人们从事室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空间应有一定的范围要素,至少有一面作为背景,可以用植物、地形、建筑、水面等作为界面要素。坐凳也要采用多种形式,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坐息空间中应创造“人看人,人看物”的视野范围,可使老年人感觉到在参与社会,产生兴趣。
步行空间许多老年人把步行既作为锻炼又作为消遣。再公共绿地中园路作为一种步行空间其利用率相对较高。在进行园路设计时,平曲线、竖曲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但园路取向及位置应容易辨认,并在道路转折处、出入口处安排有明显特征并有吸引力的特征物。
步行空间避免高差变化过急,一般不要设置台阶,路面注意防滑,在适当部位,宜提供坐息之地,供散步后休息及观景、聊天。
私密空间有些老人由于自己的性格或爱好,喜欢独坐,不愿被别人打扰,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私密的空间是必要的。私密空间宜位于风景较佳的静处,具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感,避免被主要人流穿过或很容易被别人看到。如果结合一些人文景观设置,如进行垂钓、读书、写生、打拳等活动或静赏一些艺术品也很有情趣。
3.3老人活动区植物配置
1营建保健型生态园林,发挥植物的药用保健作用,使老年人在室外长时间逗留健身的同时,吸收各种植物所散发出的、不同的、有益人体健康的气体,如松柏类植物的枝叶散发的气体对结核病等细菌有防治作用。
2考虑四季变化,应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有浓荫好乘凉,秋色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
3应选择一些姿态优美,色彩鲜明的植物种植在园墙或道路的转角拐弯处,起到点缀、引导、转变空间的作用。
4结语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公共绿地中给老人们“一席之地”,让老人们心情舒畅的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公共空间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作为园林工作者在进行公园规划建设时,应当注意到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适宜老年人的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中国园林2000.(2)
[2]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美化家园
[3]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建筑学报。2001.(7)
篇2
关键字: 城市规划;低碳化;模式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we need to change the past in the city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strive to find a kind of ideal low carbon cities mode instead of the current high carbonation city. Only in this way, can reduce or eliminate climate change to humanity social disaster and risk. Through the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low carbon direc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cities. And at present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in urban planning system is a new fiel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so for the city planning process of the low carbon model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Keyword: urban planning; Low carbon; mod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低碳化城市是以高能效、低排放、生态、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通过对现有城市中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当前的发展模式尽心合理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对于城市的发展是大有裨益,促进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的增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极大程度的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并最终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了将现有城市发展为低碳城市,需要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格局以及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低碳化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低碳城市规划主要是不断的探索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寻求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实现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从而达到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难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增长、城市化迅猛发展和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技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施低碳发展是实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就是要实现在高效利用能源的同时极大地减少能源消耗。城市的低碳化模式就是要制定和实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建立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的日常公共治理力度。这些就要求对城市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高效节约的使用有限土地和能源,从而达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健康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出行和绿色节能建筑,倡导低碳消费。
2.城市规划与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又称都市计划或者都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发展进行的充分的预先考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包括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城市规划一般由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组成。为了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划来实施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区域性和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它必须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小和布局,作好对环境的预测和评价,协调有关各方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实施各项建设,促进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实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环境优美的效果,为居住和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居住、学习、劳动、休息以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条件。
低碳城市是以实现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居住地的市民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的城市。城市是高度集聚的人类聚居地,低碳城市具有高效性:城市能源利用的高效;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还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能耗减少并趋于最小化。在此过程中,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更为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目前,我国存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极大,因此必须做出调整。而实现调整的关键问题就是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
在低碳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作为前期为政府决策的设计和后期引导的城市建设的蓝图,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规划是通过预测城市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便更好地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城市规划较多注意的是城市地区的实体空间特征。而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出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在低碳城市发展战略中,土地集约利用、低碳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低碳社区建设等都需要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将有着不同目标和需求的社会群体通过低碳城市规划理念、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方法和低碳城市规划方案的公众参与等实现低碳城市社会共识的追求,实现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模式的框架。
3.城市规划低碳化的实现
3.1低碳城市发展的途径
我国城市要实现低碳化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制与应用、政策鼓励和保障以及实现全民低碳意识。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技术。为了获得和应用低碳技术,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但是通常得不到核心技术。此外,可以通过国内的相关机构开展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集中全力攻关可以在中短期内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重点是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加快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的提高,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电力上发展工GCC发电技术,加强企业间的技术联合。增加高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做到能耗低,节地、节能、节水及节材,大力发展新兴低碳产业。
在制度与政策上政府要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完善,并且对于那些新技术、新能源的研发使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制定政策鼓励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低碳城市是需要所有公民都参与的城市建设工程。除了政府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的具体工作外,还必须公民进行参与。因此,与公民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传递低碳理念,培养节能环保意识。是很必要的。
3.2 低碳化城市规划的实现
城市规划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的重视。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定城市中各类建设总体布局的全面安排及实施管理的城市规划。而城市详细规划就是指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而提出具体规划要求的地区性规划或专项规划。在规划阶段,低碳城市应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作为设计原则与标准。具体包含很多内容,例如建设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等。坚持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结合,老城和新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的探索城市规划的低碳化。
坚持老城改造提升与新区开发建设并重,跳出老城建新区,建好新区促老城.这样,通过老城不断的改造提升,在新区加强开发建设,使老城和新区都能协调推进,低碳布局,同步发展。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新区,加快推进高新区和经济区增容扩区,形成新区为龙头、高新区和经济区为支撑的发展新格局。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群集约发展的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切实增强支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低碳产业。
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和促进发展的关键来抓,不论是老城区的改造提升,还是新区的开发建设,都要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低碳交通,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基础保障。坚持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低碳城市。
参考文献
1谢映霞,魏保军.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
篇3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在此条件下,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热议,通过对低碳经济的理念进行充分的应用,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们非常支持的一种做法。同时,低碳经济在室内设计领域也有着非常廣泛的应用,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低碳经济;室内设计;应用
低碳经济理念和室内设计的融合,是通过对低碳、节能、经济等各种技术来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能耗。在低碳设计方面,采用的材料进行了一定的更改,主要对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进行应用,融合了低碳理念的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健康性等,给住户提供了一个非常低碳的室内环境。
一、低碳理念的涵义
低碳理念的涵义主要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人类的初期发展中,生产力是非常落后的,对于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非常少的,很少发生因为碳排放量而导致的生态问题。在经济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对于化石燃料的利用不断增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很多生态问题的出现。低碳经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多科技、制度等进行相关的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利用,从而是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渐减少,在更大程度上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低碳理念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现状
低碳设计是低碳理念和设计相融合的主要体现,主要讲的是在方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遵循低碳理念,使用新型的能源和材料,减少能耗,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低碳的环境。
在我国的室内设计领域,对低碳理念的应用是比较晚的,即使专业的设计人员对于低碳理念也并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同时,相应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缺乏。我国的传统文化时间久远、影响深刻,对于室内设计人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这一条件的限制之下,使其对于室内设计的认识是带有文化特殊性的,当文化的这一特性和低碳理念产生一定的冲突的时候,很大一部分设计人员会遵从文化的特殊性,这使得低碳理念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中没有得到很好地渗透。
三、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的人口分布和居住的条件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人口数量非常庞大,使得人均占地的面积是非常小的,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怎样才能实现空间布局的低碳化和经济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我国居民的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功能分区的合理化要做到足够的重视在地刺进行划分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公私分隔、洁污分隔和动静分隔。面积分配也要合理,对功能区的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提高利用率。
室内设计主要的就是住房的设计,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而且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理念,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家庭所处的时期灵活布局。同时,对于可以再创造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也就是进一步加强经济化的空间布局,为将来的装修留下一定的空间,这项措施对于资源的节约等有着很大的帮助。
2.在储物空间的设计上,需要将功能区的特征作为重要的依据。住宅区的不同的空间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使用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需要对不同空间区域的使用性质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要结合储物对象进行相应的设计。
储物对象是储藏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在室内,每一个储藏空间的打下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住户的生活习惯等是不一样的,在储藏空间所要放置的物品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储藏空间的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的储物对象来进行设计。储物空间是有一定的分类的,包括了三项内容,分别是独立式储藏、组合式储藏和固定式储藏。在储藏空间的设计中要对储藏类型进行灵活的运用,将储藏间空间的利用率尽可能地提高。
室内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住户,根据家庭的具体要求和变化需要对储藏空间进行相应的装修,那么,这就需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方便以后的装修和设计。需要对储藏空间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将储藏空间的使用时间尽可能地延长,这一措施对室内空间和资源的节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在低碳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材料的选择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的,不能任何的空间设计都是用一样的材料,对于材料的性能要进行一定的考虑,不同的空间设计对于所使用材料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需要将这些差异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二,在选择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详细的考察,注重成品装修材料的选择,保证它们的能量散发是比较少的。第三,对于当地的生产的装修材料进行优先选择,相比于外地的材料,其售后服务和质量都便于保证。第四,所选择的材料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减少一次性材料的应用。第五,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是不允许使用的。
4.对石材进行充分的应用,他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对于环境的美化和良好居住空间的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石材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只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冷加工,是不需要进行高温加工过程的,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木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低碳材料,注重地天然木材的使用,减少人造木材的使用,对于低碳理念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的环境。
篇4
摘要:本文结合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选择应用碳排放量化方法来研究典型城市住宅碳排放问题,给出了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分析影响其各阶段碳排放的因素,以此提出城市住宅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改进对策的建议。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因素;改进对策
1.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2013年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气候变化第五次评估报告得出,人类活动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全球气温升高造成大范围积雪、冰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温室气体则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温室气体包括CO2、CH4、N2O等气体,其中CO2对全球温室效益贡献率最大。而建筑业是一个需要大量资源和能源消耗的产业。据统计,中国能耗总量的27.5%是来自建筑业。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与城镇化速度的推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化面积不断增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需求,建筑总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城市住宅建筑。因此,住宅建筑的节能减排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和控制气候变暖意义重大。
2.城市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2.1各阶段碳排放来源
本文将本文将城市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建造施工阶段、使用维护阶段、拆除回收阶段三个阶段。在建造施工阶段中建筑材料的生产、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材料运输会消耗能源,产生碳排放。在使用维护阶段包括建筑运营阶段中建筑照明、采暖、通风、空调等建筑设备能源的消耗。在拆除回收阶段中,由于建筑物拆除是由于爆破等使用的的施工机具会产生碳排放、以及回收产生的负碳排放量。
2.2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2.2.1建造施工阶段
施工建造阶段碳排放来源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材料、构件、设备的运输、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施工现场的管理活动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其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EJZ=EJC+EJX+EXC
式中,EJZ为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量(tCO2);EJC、EJX、EXC分别为建材生产、运输机械台班、施工现场管理活动碳排放量(tCO2)。
EJC=∑i=ni=1(AMZTi×fZTi)+∑i=ni=1(AMWHi×fWHi)+∑i=ni=1(AMTCi×fTCi)
式中AMZTi、AMWHi、AMTCi分别为建筑主体结构、维护结构、填充结构材料用量(t),fZTi、fWHi、fTCi为建筑主体结构材料、维护结构、填充结构材料碳排放因子,i―建筑材料种类。
EJX=∑i=ni=1(AMJXi×fJXi)
式中AMJXi为建筑施工、运输机械台班使用量(台班),fJXi为建筑施工、运输机械台班碳排放量因子,i为建筑施工、运输机械种类
EXC=∑i=ni=1(AMXCi×fXCi)
式中AMXCi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活动能源消耗量(t/kwh),fXCi为能源碳排放因子,i为建筑现场管理活动能源消耗种类。
2.2.2城市住宅建筑使用维护阶段
城市住宅建筑使用维护阶段包括使用过程和维护过程,其碳排放量计算模型:
ESYWH=ESY+ETH
式中ESYWH为建筑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量(tCO2),ESY、ETH为建筑使用过程、设备材料更替过程碳排放量(tCO2)。
ESY=∑i=ni=1(AMSYMi×fSYMi)+∑i=ni=1(AMSYYi×fSYYi)+∑i=ni=1(AMSYQi×fSYQi)+∑i=ni=1(AMSYDi×fSYDi)+∑i=ni=1(AMSYSi×fSYSi)
式中AMSYMi、AMSYYi、AMSYQi、AMSYDi、AMSYSi分别为建筑使用过程煤、燃油、燃气、电(kwh)、水能源消耗量(t),fSYMifSYYifSYQifSYDifSYSi分别为煤、燃油、燃气、电、水能源碳排放因子,i―建筑设备种类。
ETH=∑i=ni=1(AMTHJCi×fTHJCi)
式中AMTHJCi为建筑使用维护阶段替换材料、设备使用量(t),fTHJCi为替换材料、设备碳排放因子,i为替换材料、设备建筑设备种类。
2.2.3建筑拆除回收阶段
建筑拆除回收阶段包括建筑拆除过程与建材回收过程,其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如下:
ECSHS=ECS-EHS
式中ECSHS为建筑拆除回收阶段碳排放量(tCO2),ECS、EHS为建筑拆除过程、回收过程碳排放量(tCO2)。
ECS=∑i=ni=1(AMCSMi×fCSMi)+∑i=ni=1(AMCSYi×fCSYi)+∑i=ni=1(AMCSQi×fCSQi)+∑i=ni=1(AMCSDi×fCSDi)+∑i=ni=1(AMCSSi×fCSSi)
式中AMCSMi、AMCSYi、AMCSQi、AMCSDi、AMCSSi分别为建筑拆除过程煤、燃油、燃气、电(kwh)、水能源消耗量(m3),fCSMi、fCSYi、fCSQi、fCSDi、fCSSi分别为煤、燃油、燃气、电、水能源碳排放因子,i为建筑拆除结构种类。
EHS=∑i=ni=1(AMHSi×η×fHSi)
式中AMHSi为建筑回收材料量(t),η为建筑材料回收系数,fHSi为建筑回收材料碳排放因子,i―回收材料种类。
3.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3.1建造施工阶段
建造施工阶段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类型、建筑层高、建筑面积、选择低能耗材料情况、施工机械选择、能耗使用效率、运输方式、运输距离、工人操作技能、施工管理、施工企业资质等。
3.2使用维护阶段
为维持建筑的使用功能而采取了通风、照明、采暖、制冷、电梯等系统设备,其运行产生大量能耗和碳排放。其能源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密度、建筑面积等都是影响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3.3拆除回收阶段
拆除回收阶段碳排放包括拆除阶段能耗碳排放以及回收阶段负碳排放。其影响因素包括拆除方式、建筑类型、建筑面积、建筑层数、运输方式、废弃物处理方式、机械选择、回收材料系数等。
4.城市住宅建筑低碳对策分析
4.1推广低碳施工先进技术和低碳施工管理体系
实现建筑施工低碳化,需借鉴国、国内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同时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使用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降耗的产品,如施工现场全面使用节能照明灯,选用高效机械设备等。建立系统科学的低碳施工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施工规划、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同时各参与方应以积极配合与监督施工企业现场的低碳施工执行情况。
4.2推动建筑能源价格改革
通过推动建筑能源价格改革,由按面积收费向按热量收费的同时,改革现行单一的价格政策,推行阶梯价格等价格制度。另一方面,增加对低碳能源的价格补贴,降低低碳能源的使用成本,促进建筑能源需求结构的清洁化、低碳化。
4.3培育居民低碳意识
从相关调查来看,住宅居民低碳意识均较薄弱。为此,可以采取创新宣传方式、加强示范引领、发挥社会低碳组织的力量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建立低碳社团等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宣传低碳意识、培育低碳文化的各类活动,营造先进的低碳意识与低碳理念。
5.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来源,研究其个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更进一步分析其碳排放影响因素。论述住宅建筑建筑节能减排对策,为我国住宅建筑碳排放测算以及低碳住宅建筑提供一定参考。(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IPCC.C1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summary 5.for Policymakers[EB/OL].http//ipcc.ch/
[2]Leif Gustavsson,Anna Joelsson,Roger Sathre.Life cycle primary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of an eight-storey wood-framed apartment building[J].Energy and Buildings,2010,42(2):230-242.
[3]陈孚江,陈焕新,华虹,杨鸿翥,吴丽丽.建筑能耗生命周期评价.全国暧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4]王志刚,鄢涛.居住建筑能耗与各建筑因素关系分析.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2――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篇5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低碳技术;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和改革的深水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低碳经济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人类发展应遵循的必然道理,有利于我国改革的顺利推进及资源的节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铁路被人们称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它是全国人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纽带。由于铁路建设具有高投资、能源消耗大等特点,因此其会对环境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应加强铁路建设中项目管理,把生态理念融入其中,使我国铁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英国政府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使得一个经济体系的碳排放很少或接近与零,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低附加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恶化、能源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生产全过程经济活动的低碳化,达到碳排放的最小化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多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低碳经济倡导能源经济改革,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真正实现生态经济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铁路建设中项目管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根据欧洲的研究,运输业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度是30%以上。根据英国研究机构对本国的研究,铁路运输二氧化碳的每人每公里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1/2,是国内短途航空的1/4。在过去的15年间,铁路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22%,公路运输下降了8%,而短途航空运输则上升了5%。由此可知,铁路运输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每人每公里碳排量是最少的,并且铁路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速度也较快。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铁路运输方式能耗较低、污染排放少,这种节能减排的运输方式必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铁路运输的发展离不开铁路建设。近年来,我国对铁路建设投资的力度加大,铁路建设中的高污染、高碳排放等问题更加不容忽视,这不符合我国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把低碳经济的理念融入进去,减少碳排放量,将有利于铁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铁路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瓶颈
(一)缺乏正确的低碳经济管理理念
一些铁路建设的领导干部及职工对低碳经济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视不够,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安全。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许多资产和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很多具有资产专用性,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很难再用于其他行业使用,以及铁路行业的资产也很难适用于其他行业,因此,推行低碳改革的成本较大。为了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需要更换新的大型设备,铁路建设人员认为这样不值得。
(二)低碳技术障碍
低碳技术是涉及各行各业关于有效控制温室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是我国铁路建设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素,不论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是清洁能源的开发,都离不开技术的强大支撑,低碳技术的发展水平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低碳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低碳技术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铁路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许多铁路建设企业受到自身的科技实力、人员素质和经营状况等影响,缺乏对低碳技术研究的动力。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化水平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没有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部分都是独立的,这样就会造成共享信息资源困难,信息沟通成本加大,对项目的高效管理非常不利;二是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对原始数据信息不能如实的提供,虚假信息较多,影响铁路建设项目的运行;三是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滞后于信息化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会对原有的组织管理流程产生冲击,迫使其调整或新增岗位设置,现实中组织结构变革的速度慢于信息化管理,致使信息化管理水平受损。以上这些问题都将会构成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低碳培训不足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在运用低碳方面的知识方面欠缺,然而,把铁路建设项目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的培训不足,导致铁路建设管理人员仍用原来的工作思维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自觉地想到低碳化发展,而仅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培训能够大幅度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加以重视。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提高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管理理念
首先要深刻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注重能源结构的调整,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牢固树立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观。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碳排放,用实际行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周期长,施工面广,对其低碳管理比较有难度,需要业主、设计、监理等与管理方加强沟通协作,履行各自职能,以保证低碳目标实现。
(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遇到最多的瓶颈环节,而且它也是几乎涵盖所有的GDP支柱产业,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应不断进行低碳技术创新,与其它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强与国外研发部门的合作,达到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能源的可持续目标。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提高铁路建设利用能源的水平,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的高效利用有利于项目管理的低碳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由于铁路建设具有技术要求高,建设速度快及建设规模大等特点,传统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大量传输的要求,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实现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集成、传递、共享, 并对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实施有效控制, 是当前铁路建设管理的必然选择。加强信息化管理,要建立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高效传递;铁路建设管理人员要如实传递事项,不弄虚作假;要根据信息化的要求,对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绿色环保;低碳
前 言
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目前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恶化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绿色环保也成为了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绿色建筑等方面的现有相关研究的概念在花园设计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很少采用所以更完整的低碳理论是景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1.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的必要性
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的发展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的,归根结底是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城市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面对科学发展观念在社会发展中的渗透,非常有必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另外,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是城市的净化器也是城市空气的调节器,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低碳环保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目前我国在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过程中,坚持的重要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当今时代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最为主要的功能便是服务大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人群的位置,也要考虑到老人、儿童、青年等不同人群的特点,从而促进低碳环保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其次,便是量化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几代的丰富,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许多骄奢逸的思想逐渐的传入我国。因此,很多行业中出现了浪费的现象。当然,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便应该遵守量化原则,降低浪费,促进低碳环保。最后,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因此,不同的城市其地理环境有着很多的不同。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根据地域的具体地理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浑然天成,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的工程量,减少了浪费,从而有助于环保,有助于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2.1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配合种植
低碳环保就是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促进空气的洁净。研究表明,植物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排名中,常绿灌木排第一,第二是落叶乔木。因此,在我国很多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两种植物配合种植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例如,福建“三盛百督府”就是这样一个园林。在进行园林设计中其林阴主干道利用落叶乔木以及常绿灌木营造出欧洲园林的风格,并且错落有致的植物分布,让园林景观在进行低碳环保的时候,还可以保持园林的 美观。
2.2高龄树与低龄树搭配种植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植物的生长年龄有着紧密的关系,一般来说年龄越老的树木其固碳能力就比较弱,但出于生长期的树木其光合作用就强,因此,其固碳能力也就比较强。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为了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就可以将高龄树与低龄树进行有效地搭配。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美化园林景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园林景观的固碳,从而促进低碳环保理念的实现。例如,福建省的“三盛百督府”的园林景观设计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它将不同树龄,不同种类的树木进行混合种植,并且通过丰富的植物,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氛围。
2.3软质景观的设计
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是实现低碳环保的主要途径,绿化园林景观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调整因为土地利用而在空气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提高了公共用地的美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使绿色植物促进氧碳化合物的吸收(在对园林景观进行绿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新树和老树的有效分配,对于多数树种来说,考虑植物配置的这种情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率,还能够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需要多方面努力,包括园林的整体设计’高水平的施工质量’设计师的环保观念等,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自动化的机械操作,能够减少一定的碳排放量,实现了低碳环保的
2.4硬质景观的设计
硬质景观指的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可再生能源或是节能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地应用,在景观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常见的是太阳能照明系统应用,在建设园林使用的材料上,无论是其路面设施还是园艺,都应该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同时这也是低碳环保最直接的方法(低碳环保材料是在其基本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天然原料,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会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够保障其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还可以对木结构材料进行收回利用,逐渐用木材料取代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这是一种减小碳排放的有效措施,还能够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5园林建设材料的选择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材料的选择问题上无论是公园的路面施工还是园艺,减少碳排放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选择低碳环保材料,低碳环保材料是能够保证基本性能的前提下不能被减少加强利用可再生天然原料,少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证其使用寿命更长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并产生的新材料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还可考虑采用回收利用率高的新材料如在水和能源消耗的处理阶段中的使用的木结构材料木结构中的应用将逐步取代钢和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减碳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方法并且还可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2.6园林景观的施工、养护工作中提高环保意识
良好的园林设计作品主要来源于成功的全方位的设计以及水准的施工质量和长期的景观效果。在园林景观建设项目中应该减少多余的机械操作,这样既可以减少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也能减少生态景观和周围的土地的更多地被破坏。
总 结:
综上所述,景观园林绿色设计理念是适应时展的潮流,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面临严峻的气候变暖的问题,绿色环保理念中的低碳设计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刻的分析和探究了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低碳的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更好的实现低碳环保满足生态要求,进而促进绿色环保设计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维佳,杨柳青.浅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北方园艺,2011,3(1).
篇7
(二)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根据全球休闲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就将进入休闲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阶段。近10年来,我国GDP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十一五”期末人均GDP达3000-4000美元,这说明我国已具备休闲消费快速发展的基础。此外,我国居民公休闲暇已达115天,劳动者另有5-15天带薪休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闲暇水平。当前我国已具备休闲大发展的基本条件,再加上国民休闲意识日益普及,城镇居民和青年、老年人休闲理念明显增强,都为国民休闲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新要求,同时指出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以旅游交通、游客服务、旅游安全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旅游研究院2011年1月10日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第三部)——2010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1年发展预测》指出,2010年我国旅游需求仍呈现出“大基数、稳增长、低消费”的基本特征,旅游市场需求结构有明显变化。另外,国家“十Ti"’期间,将通过大力开展休闲宣传教育,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增强和普及国民休闲意识,提高国民休闲参与度,加快推进休闲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引导休闲发展的有效工作体系,大力推动休闲产业发展,初步形成较完善的休闲产品体系,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休闲城市、休闲企业和休闲品牌,推动旅游发展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由此可见,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成效如何,皆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配套完善方面。
二、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研究
国外学者对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方面,紧扣旅游活动中“食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游前、游中、游后的各个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其提供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安全保障等。例如,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注意旅游交通的需求,开通了多条以旅游者为主要对象的收费道路。日本在1962年制定的“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中首次提到了旅游交通的问题。此后,日本在旅游交通规划理论、旅游道路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均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旅游交通规划理论体系。。在日本,各种车站销售的公交车和地铁的旅游通票,可供旅游者在一天中自由乘坐公交车和地铁。该种旅游通票不仅价钱固定、便宜,还可以作为主要旅游景点的门票,让旅游者在一天中游遍一座城市。旅游电子业务运作和信息服务方面,英国的旅游系统有着非常完善的电子化政务公开和旅游信息服务功能。英国的旅游网站上还会提供完善的旅游宣传品递送服务,它的旅游信息中心是政府旅游服务的机构,从事旅游咨询服务,免费提供至少上百种旅游单页或折页信息,内容涉及旅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宣传单页整齐摆放在资料架上,一般都统一尺寸规格,便于游客携带。0旅游安全保障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安全保障已经由传统的事后补偿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服务,是被广为推崇的现代旅游理念;许多国家通过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以及社会、企业的广泛参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景区的安全管理、紧急救援及旅游保险。
我国学者对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通过文献检索关键词“旅游公共服务”,发现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并不多,仅有8篇相关论文。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前期关于旅游公共服务概念特性等方面涉入的比较多一些。例如,李爽、黄福才等从理论角度对旅游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特性以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探讨;李爽、李建中就旅游服务供给进行探索性研究;郭胜等针对节事活动的旅游公共服务进行研究;张广瑞以北京为研究对象就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行分析;黄燕玲、罗盛锋、丁培毅就旅游公共服务的概念和供需双方对旅游公共服务的评价做了系统的分析。与此同时,2007年12月,我国首个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2010年1月,中国首家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构——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挂牌成立。2010年,上海提出世博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体系。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状态,没有一个系统、深入、规范的研究范围,许多领域都存在亟待探索、论证的未知因素。
三、浙江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研究思路
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一直名列全国前茅,且省会城市杭州又被称为“中国旅游休闲之都”。浙江省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东北一角邻上海市,北边与江苏接壤,旅游资源得天独厚。2011年3月18日《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成果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高度肯定了“浙江模式”,并肯定了旅游公共服务、旅游标准化引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是浙江模式的核心。因此,本文选择浙江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浙江省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经验对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篇8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
篇9
关键词:喷墨墨水;喷墨打印;色釉料
1 引言
随着我国陶瓷市场的不断壮大,国际陶瓷设备巨头纷纷将金砖四国之一的我国市场作为“新大陆”,欲以新技术、新设备在我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加之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产能缩减了50%以上,因此,急切到境外寻求新的出路。而不甘落后的我国陶瓷企业,对喷墨打印技术在陶瓷生产领域的应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早在2008年就有企业开始引入国外先进的喷墨打印设备,并开始进行深度的研发。目前,国内有希望、美嘉等多家陶瓷设备生产企业开始生产研发,并供应喷墨打印设备。
截至2010年4月份,全球约有370台喷墨设备,并预测未来5年内将增加至1000台。作为全球陶瓷生产的第一大国――中国,成为了喷墨打印技术运用的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据悉喷墨打印机自2008年引入我国以来,去年国内生产商的订单达到近30台;华东地区的诺贝尔、冠军、斯米克等陶瓷企业率先引用喷墨打印技术;佛山本土企业如金牌亚洲、金意陶、蒙娜丽莎、新明珠等也陆续引入该技术及设备。另外,众多新兴陶瓷企业也希望能通过该技术提高自我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分一杯羹。
喷墨打印技术可以使陶瓷产品达到更加逼真、更加细腻的效果,与传统的丝网印花和辊筒印花相比,其成本更低、破损率更低;设计更加灵活、快速;更加安全环保等。但设备和墨水的超高成本仍是制约喷墨打印技术在国内发展的瓶颈。
2 陶瓷墨水的研究现状
2.1国外陶瓷墨水的研究现状
国外陶瓷墨水的研究起始较早,世界第一台工业使用的陶瓷装饰喷墨打印机于2000年在美国问世。打印机是由美国FERRO公司开发的Keraiet系统,陶瓷墨水也是由FERRO公司与赛尔公司联合研制的。2000年1月7日,FERRO公司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一份名为《用于陶瓷釉面砖/瓦和表面的彩色喷墨印刷的独特的油墨和油墨组合》的专利,该专利阐述了陶瓷墨水的制作方法,为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以前,喷墨系统只有可溶性墨水,由于所使用的可溶性墨水的色彩范围低、稳定性差、成本较高,大大限制了产品所能实现的各种可能性,制约了喷墨打印技术的发展。
2006年以后,陶瓷墨水在西班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到目前为止,除了美国FERRO公司外,西班牙的ES-MALGLASS,ITACA、CHIMIGRAF、COLORBBIA、TOR-RECID四家公司也是陶瓷装饰墨水的主要制造商。随着颜料墨水技术的进步,喷墨系统发生了质的飞跃。使用这些陶瓷墨水,喷墨打印系统几乎可以打印市场上的常规颜色,而且价格也极具竞争力。这种技术的飞跃影响甚至可扩大到景观设计,并带动了更多的新设备厂家进入市场并将一些新元素引入到新的色彩制作中。部分企业已开始专门研究陶瓷领域的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西班牙销售喷墨墨水的色釉料企业有Esmal。dass-itaca、Torrecid、Ferro、Frit等。作为全球前三大的色釉料供应商之一的Esmalglass-itaca公司,墨水也是他们目前的主推产品。根据墨水颜色偏浅的状况,Esmalglass-itaca推出了HCR(高色彩范围)喷墨墨水和HCP(高色彩性能1釉料。一方面,通过HCP釉料提高喷墨墨水的色彩强度,每块瓷片即可减少所需墨水的使用量,但却能取得同样的色调,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Esmal-glass-itaca已设法扩大墨水的色彩范围。确保了其墨水在任何产品上都能达到最大的安全性和颜色的稳定性。HCR喷墨墨水分为黄色、米色、粉色、蓝色、棕色和黑色六种,扩大了颜色的使用范围,可确保其色调更一致、更均匀,有效降低墨水的消耗量。同时,Esmalglass-itaca还引进一种锆白色和一种透明亮光的喷墨用釉料,称为DPG(数字打印釉料)。前者可以加强深色或彩色墨水的特殊装饰效果,并可在深色背景上勾勒出白色条纹;后者专门为无光或高光媒介增添明亮效果,使覆盖设计完全数字化。
2.2国内陶瓷墨水的研究现状
我国第一台陶瓷喷墨印花设备于2008年由希望陶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推出。我国华东陶瓷品牌诺贝尔在2010年初,采用意大利Kerajet的数码喷墨印刷系统,成为国内第一个推出喷墨砖的企业。金牌亚洲于2010年3月30日,推出国内首款3D数码喷墨立体砖,成为广东陶企最早推出喷墨打印产品的企业。
在国内陶瓷墨水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了天津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研究团队,并发表了研究论文32篇。在企业研究方面,涌现了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氏制釉、华山制釉、科信达奥斯博、博奥科技、鹰牌陶瓷等公司,也形成了3个发明专利的成绩,尤其是道氏制釉,已经获得了其中的2个专利。目前喷墨墨水的提供商全部都是外国公司,如Esmalglass-itaca、Ferro、Fritia、Torrecid和Colorobbia等。外国色釉公司牢牢掌握着喷墨墨水这一技术的核心领域,国内的色釉料企业起步较晚。据悉,国内包括大鸿、金鹰、禾合等色釉料企业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发工作,力争实现喷墨墨水的国产化。佛山科技学院与佛山金鹰无机材料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成立产学研究基地,组建了陶瓷装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研发用于“陶瓷喷墨”的特制墨水。
随着海外釉料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越来越多海外墨水供应商选择在我国建厂。以最大的努力解决我国企业使用喷墨技术成本高的难题,希望率先赢得我国的市场。当墨水不再需要空运时,成本将大大降低。另外,国内研究机构及制釉企业加紧对喷墨技术进行研究,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开发国产的喷墨墨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攻破墨水的技术难关,成本将不再是制约国内企业运用喷墨技术的关键。一般喷墨墨水的保质期只有2~3个月,容易造成沉淀。尽管喷墨打印机的喷头内部装有循环系统,但陶瓷墨水与家用的液体墨水不同,它是陶瓷色料和液体墨水的混合体,加上色料的比重较高,因此循环系统只能减少墨水沉淀问题。由于墨水的保质期短,国外的喷墨墨水又需要通过空运送到我国市场,造成了墨水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可惜的是,在2011年广州陶瓷工业展览会上已看到我国自己的陶瓷墨水。尽管如此,陶瓷墨水在国内仍处于研究阶段,离真正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3 陶瓷墨水的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导致的欧洲先进喷墨印刷技术在我国获得应用与推广,恰我国陶瓷“低碳化”发展战略相吻合。丝网、辊筒印刷因为换版和冲洗等原因造成大量色釉料浪费,而喷墨印刷因为采用墨盒装色釉料,不易浪费,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污染,节约成本;过去由于市场竞争较大,生产商只能通过使用优质的、不可再生的高级原材料来弥补表面设计的不足,或者直接简化设计,靠原材料本身的化学属性和精湛的烧成工艺来实现浑然天成的仿真或超现实表面效果。现在印刷技术日臻完美,企业可以简化原材料的使用,通过更普通、更环保的原材料就能够达到与喷墨印刷技术的完美结合,既达到“低碳”的目的,同时又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因此,出于以上产业升级的双重效应,我们可以推断国内将有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积极引入欧洲先进的喷墨印刷技术。
我国陶瓷装备制造企业成功地创造了“引进一消化一吸收一创造”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陶瓷装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相信在未来三、五年内,喷墨印刷核心技术如墨水、喷头、控制系统等也将实现国产化。如何研究高强度发料是今后陶瓷墨水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陶瓷墨水在加工方法、亮度强度、彩色范围、印刷质量、均匀性和稳定性上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仍是未来陶瓷墨水开发的主攻方向。
篇10
关键词:高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剪力墙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形式,对于高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具有多种形式。目前,较为常见的设计形式包括两种,通过对这两种形式的简化,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计算,实现了对高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的优化。下面就通过具体的工程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1.工程概况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PC技术实施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被称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现阶段由于没有完善的设计规范以及配套的设计标准,所以PC结构设计在建筑住宅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某工程为两栋18层的住宅楼,建筑面积为2.36万平方米。其中第一层为架空绿化空间;2~15层为标准层;16~18层具有局部退层。该项工程中,PC技术主要应用范围是3~15层。两栋楼房中一共有26层标准层。应用PCF构件,即在建筑外山墙中利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模板;采用PC+PCF混合构件,即在建筑前后外墙结构中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
该工程中,PCF模板在工厂中事先制作好,形成模板与外饰面,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将其当做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模板结构,然后在结构内侧设置相应数量的钢筋。然后支设内膜结构,并安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形成叠合剪力墙结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预制外墙PC是通过将剪力墙结构外墙的填充墙部分,通过预制形成外模,在内侧可填充轻质材料:外模使用钢筋与现浇筑的墙以及梁连接起来。
2.高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
该工程建筑抗裂度为Ⅵ度,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4级。根据两栋楼房建筑结构,建筑平面较为规则,建筑竖向结构较为连续。因此本工程能够使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该工程建筑中设置地下结构一层,其基础为预应力管桩结构,并以筏板作为辅助结构。PC结构设计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存在较大的去呗,在内容上得到了更新与完善。实际设计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设计方式:
方式一:建筑项目中竖向抗侧力构建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或柱结构。这种设计忽略了PC构建以及PCF构件刚度要求以及其对建筑相关结构的影响,将PC构件以及PCF构件当做建筑荷载设计在建筑整体结构体系中。设计过程中使用现行的软件与设计规范对该结构设计方式进行计算与分析。
方式二:建筑结构中添加了PC与PCF构件结构,会增加剪力墙结构的刚度。根据可靠实践证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弹性变形范围内,现浇墙体结构能够与预制模板结构协同作业。该设计形式就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设计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的厚度,控制建筑结构的刚度以及位移。叠合剪力墙墙体的厚度等于现浇剪力墙墙体厚度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模板厚度之和。通过相应的建筑结构计算与分析,以建筑周期、结构位移、刚度等计算结果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3.建筑主体结构设计
通过相应的计算与分析,该工程所采用的设计方式,能够通过PC结构进行简化,并通过现行的设计规范与软件形成相应的设计模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PC、PCF构件结构对建筑其他结构的影响,包括刚度的影响,并根据相关的计算对计算模型相关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关的设计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同时也应该与高工程设计方案相适应。
通过相应的计算,并对上述两种设计形式计算结果比较中可知,PC与PCF构件对建筑结构刚度的影响程度。PC、PCF结构对结构周期、位移等都具有微小的影响,但是不会对建筑整体结构计算造成影响。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PC、PCF结构刚度,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对建筑结构刚度的影响,对建筑结构位移、周期进行有效的控制。
4.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在高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对PC结构主体进行合理设计,还需要对相关构件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形成完整的设计模型、体系。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设计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该重视现浇混凝土结构域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重视PCF构件对建筑结构中的优化作用;(2)在PC、PCF构件的脱模、运输存放以及安装就位和现场浇筑混凝土等施工状况下的刚度以及强度计算应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开展;(3)Pc构件与主体建筑具有多种连接方案,柔性方案与刚性方案的特点不同,各有优势以及缺陷,本工程所使用的是柔性方案;(4)在建筑结构体系当中,有其他部位预制构件的使用例如阳台、楼梯和叠合楼板的预制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结构的导荷方式以及建筑模型的假定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全面;(5)在设计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各个结构连接部位的设计,设置合理的连接构件,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5.总结
本文通过实际建筑工程,并以工程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计算分析为基础,对高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人员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能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PC技术起步较晚,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也相对较少,同时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设计规范以及施工标准与验收标准。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者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对PC结构设计进行不断的完善,形成完善的设计模型与体系,为我国高层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剑锋.高层预制混凝土叠合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经验谈[J].建材与装饰.2013,26(8):124-125.
[2]李宁,汪杰,吴敦军.高层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J].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012,26(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