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6:5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针灸医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针灸医学论文

篇1

《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而《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则云:“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又有《针灸甲乙经·卷之八·五脏六腑胀第三》论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以及《针灸甲乙经·卷之九·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场中鸣短气第七》论述:“饮食不下,鬲塞不通,邪在胃脘。”可见《针灸甲乙经》认为其与胃及三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治疗便秘,应从治疗胃及三焦的功能开始。正常的饮食,是保护胃肠的重要途径,是保持正常排便的重要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达到长寿的理想境界。

2针灸医学《针灸甲乙经》对便秘病因的认识

宋代《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七·大便干涩》将便秘按病因分类,分为五种证型,并将各种证型出现的症状进行详细描述。而《针灸甲乙经·卷之六·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则有“曰:便病奈何?曰: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色,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少腹痛胀。”因此,《针灸甲乙经》认为便秘主要与胃肠的寒热虚实有关,与《圣济总录》有相似的认识,可指导我们在治疗时对补泻手法的选择。

3针灸医学《针灸甲乙经》中治疗便秘的治则与穴位

3.1《针灸甲乙经》治疗便秘的总则《针灸甲乙经·卷之九·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曰:“腹中不便,取三里,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这也符合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实则补其母,虚则泻其子”。在选用时,我们可以结合对便秘病因的认识,对选穴及手法进行调整,以达到治疗效果。

3.1.1循经取穴《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曰:“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针。气逆取其太阴。厥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景岳全书·秘结》[5]亦云:“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循经取穴主要是根据其病因,选取相应经络上的穴位,以达到去除病因,解决病痛。

3.1.2常用穴位《针灸甲乙经·卷之九·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曰:“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大便难,中渚及太白主之。大便难,大钟主之。”以上则是根据病症,选取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即对症取穴。

3.2《针灸甲乙经》对便秘的辨证取穴《针灸甲乙经》中,便秘多次作为其他疾病引发的常见病出现。因此,我们在治疗便秘时,不能仅根据便秘的症状,而应该从便秘的病因入手,就如现代医学把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并专门提出了老年性便秘,产后便秘这两种常见便秘。而中医将其病因归纳为四点,分别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并将其分为实秘和虚秘,实秘分为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这样详细的分类,为我们治疗便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1循经取穴《针灸甲乙经》治疗便秘是根据不同的病因选取经络,主要有四条: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如文中提到:“厥气走喉而不言,手足微满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膨膨,多寒气,腹中(音最,《九墟》作荣),便溲难,取足太阴。”前面曾提到《针灸甲乙经》认为便秘和脾胃及三焦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所以治疗便秘主要取足太阴脾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调理脾胃,通调三焦,便可预防及治愈便秘。

3.2.2常用穴位经初步统计,《针灸甲乙经》共提出20个治疗便秘的相关穴位。现归纳如下:飞扬、承山、石关、京门、承筋、太白、太冲、中脘、意舍、肓俞、阳纲、商丘、漏谷、大钟、昆仑、涌泉、太溪、水道、中渚、委阳。其中四个穴位出现2次,分别是:太白、太冲、大钟、水道。以上穴位全部分布于身体躯干,主要是下肢部。每个穴位的提出均有具体病症解释,如其云:“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肓俞主之。”可见,我们在治疗便秘时,可以通过选取主穴加上根据各种病因选取的穴位,配合脏腑调理的循经取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运用现代检索方法,对《针灸甲乙经》论述便秘的条目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便秘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7个),足少阴肾经(5个),足太阴脾经(3个)。而手少阳三焦经仅出现一个穴位———中渚。笔者认为,《针灸甲乙经》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便秘的病因进行分析治疗,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探寻疾病的内外因,结合分析,归纳出以上的穴位。综上所述,便秘主要与三焦的关系密切,但在由其他疾病引起便秘症状出现时,却主要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为主。治疗便秘的首选穴,如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穴。此外,水道、太溪、中脘等也广泛应用。值得指出的是:在便秘的治疗中,《针灸甲乙经》在选用四肢腧穴时,大部分选用的是特定穴,但具体治疗方法仍欠缺。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针灸甲乙经》所处的时代便秘仍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治疗便秘的相关篇章较少。②皇甫谧本人对便秘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诊断疾病是充分考虑了该病,所以虽然专篇论述较少,但在其他篇章中多处出现,使其对便秘的认识更加全面。

篇2

[主题词] 度量衡

AdvocateCorrectApplicationofOfficialMeasures

QiShulan,LiuWeihong(Institut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ChinaAcademyofTCM,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Introducethesignificanceofcorrectapplicationofofficialmeasures,

writingrulesandexpressionwaysofcommonofficialmeasures,

listmixedapplicationandcommonly-seenerrorsofmedicine-relatedcommonofficialm

easuresandnon-officialmeasures,andindicatecorrectwaysofexpression.

[Keywords] WeightsandMeasures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医药学将为世界各国人民服务。因此,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表达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中医理论中还沿用着一些不规范的计量单位名称,某些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写法在医学论文中表达混乱。由于这些量和单位表达的失误不仅影响论文的质量,降低可信度,甚至会引起误导,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医学论文中规范计量单位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4年2月27日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年6月1日文化部出版局。国家计量局联合发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联合通知"。其中规定从1986年起,新出版的科技书刊(除古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属于个别科学技术领域的书刊,因特殊需要,可使用某些非法定计量单位,但必须与有关国际组织规定名称。符号相一致,与法定计量单位的原则不矛盾。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86)并于1993年进行了修订。

根据国家标准(GB3100-93),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首先应了解(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2)SI的辅助单位,(3)SI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4)国家选定的非SI单位,(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这些在《现代汉语词典》《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等工具书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无庸赘述。本文仅就中医针灸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量及其单位的规范用法介绍如下,并分析其中常见的错误。

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的标准书写规则

法定计量单位的表达包括4个部分:量的名称,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例如,时间是量的名称,t是时间这个量的符号(t必须小写,斜体),秒是时间的SI单位名称,s是单位符号(s必须小写,正体)。量的符号一般均用斜体,其大写。小写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写错则含意不同。如小写t是时间,而大写T是周期。单位符号一般由SI基本单位符号和词头构成,词头表示与SI的倍数关系。在数值表达中,适当地选用词头,使数值处于实用范围内。国家规定数值的表达范围是0.1~1000之间,如0.00394m,应该写成3.94mm,其中前一个m是词头,表示10-3;1401Pa,应该写成1.401kPa,其中的k为词头,表示103。量的名称符号用错的现象较少,表达不规范大多表现在单位名称及其符号。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及其符号的主要书写原则是:

(1)法定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不论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一律用正体,不附省略点,且无复数形式,如长度单位米,用m。

(2)单位符号的字母一般用小写体,如毫米汞柱,用mmHg;若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则其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体,如压力,用Pa,但是升的单位符号L除外。

(3)不得使用重叠的词头,如μm的10-3倍,应该用nm,而不能用mμm;μm的10-12倍用am,而不能用μμm。

(4)词头与单位符号之间不加任何符号,也不能有空隙,如:毫米mm正确,而m・m和mm均错误。

(5)相乘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在第一个单位用词头。如kN・m(千牛顿・米)正确,而N・km(牛顿・公里)是错误的。

(6)相除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在分子用词头,如kJ/mol正确,J/mmol错误。注意:kg为质量单位,k此时不作为词头对待,如ml/kg正确。

(7)词头m与长度单位可能混淆时,加用圆点或斜线予以区分,如:米每秒,用m/s或m・s-1均可,而不能用ms-1表示,以免误解为"每毫秒"。(8)在用斜线表示相除时,单位符号的分子和分母都与斜线处于同一行内,当分母中包含两个以上单位符号时,整个分母一般应加圆括号,如mg/(kg・d);另外,斜线不得多于一条,如mg/kg/d应该写成每天mg/kg或mg・kg-1・d-1或mg/(kg・d);斜线也不能与-1同时出现在一个组合单位中。如:mg・kg-1/d,应该写成:每天mg/kg或mg・kg-1・d-1或mg/(kg・d)。

2 与医学有关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已经弃用单位的表达形式(详见表1)

需要注意的是:(1)在血液检查中,要求一律以升(大写L)为分母,如:红细胞数4.3×106/mm3则应改为4.3×1012/L,血小板(100~300)×103/mm3,应改为(100~300)×109/L。(2)酶活性单位,国际单位用IU[1IU为1分钟转化1个微摩尔(克分子)的反应物]表示。由于过去有关酶活性的单位很多,同一种酶还因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单位表示,目前很难统一。因此,对于不明确是否是国际单位者,不必要求换算,可暂用原来的单位,只把分母变换成升(L)表示即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正常含量旧制单位为26.1~56.7u/ml,应改为法定单位为26.1~56.7ku/L。另外,血压的单位目前仍可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若用千帕(kPa)表示,也应注明毫米汞柱的相应单位数值。

3 中医针灸论文中常见的计量单位错误及正确的表示方法举例

(1)使用已弃用的计量单位:尺。公尺。寸(同身寸除外)。公分。斤。两。钱。cc。克分子。克当量(Eq)等。

如:a)"采用28号。2~2.5寸毫针,直刺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1.5~2寸深。"句中针的长度及针刺的深度,用的是弃用单位,均应改用cm或mm表示。而曲池下2寸,此2寸属于同身寸(属于针灸的取穴方法之一),不必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b)"中药方剂:当归4钱。党参5钱。黄芪1两。"句中钱。两为弃用单位,应改为:当归12g。党参15g。黄芪30g。[1中药钱=3g(尾不计)]

c)"用5cc注射器抽取4cc注射液。"句中cc为弃用单位,应改为ml。

d)"肾小管葡萄糖最大吸收量,男性为300~450mg/min,女性为250~350mg/min。"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基本单位是s,所以应将文中分母的min改为s,即男性为5.0~7.5mg/s,女性为4.2~5.8mg/s。

e)"血液中钙总量成人4.2~5.1mEq/L。"mEq是已弃用的计量单位,应改为2.10~2.55mmol/L。

f)"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儿童40~60vol%,成人50~70vol%",vol%为弃用单位,应改为儿童18~27mmol/L,成人22~33mmol/L。

(2)在血液检查中仍用dl。mm3。ml为分母单位。

如:a)"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000/mm3,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18%,嗜酸性粒细胞2%。"句中计量单位全部采用的旧式表示法,按法定计量单位应改为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18,嗜酸性粒细胞0.02。

b)"血清中锌的含量50~150μg/dl,血红细胞中锌的含量1200~1300μg/dl。"按法定计量单位表示应改为血清中含锌7.7~23.0μmol/L;红细胞中含锌183.6~198.9μmol/L。

(3)字母的大小写错误

如:"抽取柴胡注射液2ML肌注","ML"应为"ml","ml"表示毫升,"ML"容易误解为M(兆106)和L(升),词头M为106,词头m为10-3,两者相差1000000000倍。

(4)将计量单位的字母符号随意拆开

如:"39例患者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体温38.5°~39℃。"文中体温的计量单位拆开了,应该写成38.5~39℃。

(5)随意省略

如:"刻诊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体温38.9度。"体温的法定计量单位是摄氏度(℃),应该写作"38.9摄氏度"或"38.9℃",省去"摄氏"而只用"度"或写成"摄氏38.9度"均不正确。

(6)重叠使用

如"直腿抬高试验30°度",错误在于重复使用了计量单位,应该写成30°或30度。

(7)体积的表示法错误

如:a)"B超下示右侧乳腺肿块3×3×4cm大小",应改为3cm×3cm×4cm大小。

b)"B超下示左侧卵巢肿物3×4×4cm3大小",应改为3cm×4cm×4cm大小。

(8)表示角度的"°""′""″"使用错误

如:a)"胃下垂Ⅱ°",应改为胃下垂Ⅱ度。b)"实验室检查:出血时间2′,凝血时间4′。"句中"′"应改为出血时间2min,凝血时间4min。

"°""′""″"为平面角的单位符号,不能表示程度。等级和时间的分。秒。

(9)百分数的表示错误

如:"针药结合治疗胆结石,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有效率提高了20~30%",应该写20%~30%。

4 结语

以上概要的介绍了与中医针灸有关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规范的表达方法。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结合,许多生物医学领域的名词术语及其单位逐渐出现在中医论文中,这就需要我们的论文作者熟悉这些新知识,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不要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一方面可避免出现上述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错误,另一方面提高了论文的科学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为避免排版错误,在论文完成后要投稿时,一定要标出文章中各种符号的大写。小写,正体。斜体,是英文字母。还是希腊字母或者是其他语种文字。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 针灸学专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R2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33-02

双语教学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含义是“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也就是将两种语言同时作为学科教学媒介,进行非语言类学科的教学。[1]这对意在走向世界的针灸人来说何等不是件好事,但在教学中确确实实地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也给针灸专业的传授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将对双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也将受益匪浅。

教育部2001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生物医学等专业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明确要求各医学院校实行“双语教学”。就目前而言,我国现代医学的双语教学已开展了四十余年。中国医科大学于1961年首创了“日语教学班”,后逐渐推广至全国,学制六年,第一年系统的进行外语训练,后五年使用外语教材,以外语作为授课语言。[2]经恢复高考后,双语教学也随之继续。相比之下,作为传统医学的针灸学专业,双语教学只是刚刚学走步的娃娃。针灸学是在中医学基础学、解剖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等基础课授课结束后进行授课。单纯针灸学双语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是困难重重。

一、双语教学的独特性

从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思维目标来看,充分体现双语教学的独特之处。语言目标,需要师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再借助于母语的帮助发展到学科领域。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各学科的专业术语与语句,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听懂该学科的英语授课,读懂英语的教学资料,能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思维目标,师生运用两种语言的思维能力。其思维方式不尽相同,翻译常会将原文信息遗漏,甚至错误理解。所以,师生在双语教学中,必须适时地调整思维方式,用其切合实际的思维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从而才能真正的领会专业知识。师生在思维方式的调整中将能拓展思维达到创新的结果。

二、针灸学专业缺少双语教材的困扰

我校针灸学的双语教学,是英语和汉语。在实行双语教学至今,标准的针灸学双语教材还没有问世。既达不到规范的双语教学,也影响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其他专业,选择适宜的教材创造应用英语的氛围,可以避免各学校自编自选教材而造成学科上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但双语教学却给针灸学出了一张难答的试卷,想选出既能和专业符合,又能使学生接受的专业英语难度很大,使得教与学两方面困难重重。本身中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它没有原版英语教材可以参考,所选用的大多属于汉译英,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医药文献和著作时,原文信息量会或多或少的丢失。并且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实施双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对于经典文献如内经原文,如果原本就一知半解,再加上语言传递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容易造成误导;故应尽量用母语学习其“原汁原味” [3],这样双语教学势必不尽人意。

医学术语是“双语教学”的切入点,但目前全国的中医术语尚未严格标准化,中西医术语对应也尚未标准化,据不完全统计,其差异率高达30%以上。这将给中医“双语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在传统上,中医术语的常用与否均取决于经验,有人建议计算机与数据库分析中西医术语的使用频次来确定常用中医术语。[4]教师在教学中,就针灸专业的术语,可能会用很多解释来替代,尽可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无形中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有的学生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也会影响对专业的理解,会似懂非懂甚至不懂。就此中医的一些术语急需标准的、规范的、类似词典的书籍问世。

没有教材教师无的放失,学生无章可循。由此可见,双语教材的出台无不是针灸人期待与渴望。

三、师资力量不足的困扰

当前,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双语教学难以推广的关键原因是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针灸学专业能否将双语教学继续,主要是能否将专业课与应用英语听读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我校针灸学专业的教师,有过援外经历,在应用英语方面有些优势,但有效的将英语结合到专业教学中也存在着困惑,毕竟针灸学专业中的专业词语没有标准规范的英语词汇。所以,加强双语教学队伍的师资培训是迫在眉睫的。

四、影响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困扰

《针灸学》作为中医针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中医临床具有特色的一部分,很多同学都将其列为重要的课程来进行学习。双语教学模式走进针灸学授课过程,对英语功底好的学生无不皆大欢喜,可以利用双语这一独特性,把专业交流推向世界。而对英语功底不好的学生就会有思想顾虑,担心听不懂,从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也会产生抵触情绪。授课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热衷与否,开展对136名两届针灸专业(英语方向)学生的调查:86.03%(117名)的学生态度积极,11.77%(16名)的学生持中立,2.21%(3名)的学生不感兴趣。但从开始授课后学生的接受程度看:24.27%(33名)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能够接受,比较喜欢;33.83%(46名)的学生渴望双语教学,但受自身英语水平限制而兴趣降低;22.06%(30名)的学生受专业和英语结合不规范的影响而兴趣降低;19.86(27名)的学生不感兴趣。究其原因:1.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影响接受双语教学的原因。2.针灸专业术语不规范、不标准是影响接受双语教学的原因。3.教师双语结合的偏差也是影响双语教学的原因。双语教学在针灸学专业的进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五、双语教学中教与学的困扰

双语教学,对针灸学的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基础课还没有全面展开双语教学,教师在授课中,又没有教材可循,加之有些学生英语基础不好。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去教,如何教好的问题。从双语教学的要求上说,教师不仅要能熟悉应用英语,同时学生也必须具备相当不错的英语功底。在教学中作为针灸学专业教师的本身,相对英语专业教师而言显得比较薄弱。虽然我校双语教学授课有极少援外回来的教师,但教师与学生,要进入纯英语的专业教与学、没有任何母语的帮助都是比较困难的。如开展针灸学的双语教学,应该是掌握基础课的英译术语后才能进行。而我校继中医基础理论与解剖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这些基础课母语授课后,急转直下实行针灸学双语教学,这样教师在授课中,还要将几门基础课涉及的术语等专业知识重新给学生用英语讲述,而且这种讲述不是一两天能结束,无形之中增加了量化程度。由于需要用英语复习基础课的知识,也就加大了教学难度,课时又是固定的,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与学双方尽管对一些难理解或不能用英文习惯表达的内容用母语来代替。代替的同时,英语在专业部分出现难以表述的部分。如果聘请英语专业及外籍的教师,则对专业又不甚了解,仅口语表达上更不尽然。教学效果更会出现理解和表达上的困惑。

六、总结教学的弱点,展开适宜的教学方法

面对教学中种种困扰,为开展好双语教学,首先争取得到中立态度学生的支持,不然这些学生的情绪不仅能够影响教师授课,更不利于双语教学的进展。教师在教学中决不可轻视这个细节,否则即影响授课,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拓展的视野看待双语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双语教学不仅是专业的发展,对学生自身学习,走向世界施展医技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然后在授课中反复用中英文强调重点,以保证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掌握,其次,针灸学双语教学中除母语外,英语口语也占大量的比例,两种语言合理的组合、切换也是克服教学弱点的重要环节。适宜的切换代表着思维的转换,思维的转换具有启发性,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临场效果,启发学生的跟进思维。更主要的学生能听懂理解。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多提问,反复强调专业主要内容,使学生由被动逐渐变成主动。

学校现职教师首先从备课开始,自编对照简易讲义以解决无教材之苦;尤其创造一些医学情景更有益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双语教学在中医高校中没有规范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通过医学临床英语环境的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读:阅读英语医学文献;写:撰写和翻译医学论文及著作;交流:当遇到外籍患者时能流利英语诊疗疾病,解释病情,书写病例。此外,还要加强第二课堂教学。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医学书籍和期刊杂志,练习用英语写作医药学专业方面的文章,开展各种有助于专业英语能力提高的竞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等,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5]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双主教学模式”,即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6],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教师们在摸索,探求,对于对应不上的英汉词句,为了学生能听懂,用词说不清的,用一句话,一段话替代,不能吝惜语言;汉译英有时会译成几种形式,学生才能领会;利用多媒体及其他课程资源创建医学情景的方法。教师要刻意采用多种形式创设医学英语情景。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在医学情景中理解专业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医学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医学情景中进行医疗技术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质和量。[7]

21世纪需要语言和信息能力的人才,这对于意在走向世界的针灸人是考验与挑战。双语教学在教学进程中更将面临着难点和困惑,承载着中国传统医学使命的针灸人,还将在困难探索的路上,探寻理想的双语教学方法,为世界培养妙手回春的人才,将古老的中医针灸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正堂,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223-224.

[2]路振富.40年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60-61.

[3]黄月中.思考中医药院校双语教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3):240-243.

[4]杨明山,顾璜.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8-9,12.

[5]王朝晖,胡金凤.医学情景英语教学法在双语教学中的设想及初步实践.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5:808.

[6]李晶.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

篇4

“劝学”一词,古已有之。《四库全书总目》评介荀子的着作云:“况之着书,主于明周孔之教,崇礼而劝学[1]。”从词的构成方式来说,“劝学”是合成词,“劝”指劝说,勉励,“学”指学习,合在一起,表示劝勉他人学习之意。中国古代医学劝勉学医者重视学问,往往目标是指向“医道”,在行医活动中践行士人的道德修养、政治理想。

1.中国古代医学劝学的现象及特点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劝学思想,源头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黄帝内经》认识到人的生命至关重要,“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与此关涉的医学知识与技术应当慎重,因而告诫学医者“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习医和医道密不可分,只有具备天文地理人事等领域的广博知识,才能阐明医学原理,长久传播医学思想。

与医道相关,古代医学中关于劝学思想的论述不断丰富。汉代张仲景回顾《伤寒杂病论》的成书过程,在该书序言中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八字总括,主张医者应当在不断地在学习中领会医学的精义,提高医疗技术。魏晋隋唐时期,以孙思邈为代表,“大医精诚”“大医习业”等篇目围绕着“大医”的品格塑造,对“医以载道”的理解也就规定了学医者全面的学习范围。

宋金元时期医学大家辈出,劝勉学医者重视学问成为了医家的普遍共识,并发展成为学医的题中之义。王珪云:博览群书,深明本草,皆医之事,非医之道”,如果说宋金元之前的熟谙文化知识是通向形而上“医之道”的必由之路,此处则已经下降到“医之事”的位置,只不过是行医的必要条件。

古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学习是指向学医者的行医能力,还是指向传播医道,看似分离对立,实则统一于中国古代独特的政教传统。“文以载道”诗文承载了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涵养和政治理想,古代医家中流传着“原诊以知政”的观点,以政治担当加身于医家诊治。这就不难理解,明清医家推崇“医道”以儒家思想中的为学目标和为学路线比附,在初学医者的知识结构中即已成为背景的知识。李极的《医学入门》在清代至少重刻13次,是入门医学书的模板。在“习医规格”中,李氏将儒家典籍作为必修课“每早对《先天图》静坐,玩读《孝经》《论语》《国小》;大有资力者,次及全部《四书》《易》及《书经》《洪范》《无逸》《尧典》。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及其行持,尤不可无定规,每五鼓清心静坐,及早起仍玩儒书一二,以雪心源。”“四书”“五经”等原本是传统儒家学子的学习考试内容成为了学医者的“正法”。在此,习医活动关联两端,既是掌握医学学科基本理论框架的内在要求,又是实践至高至深“道”的外在形式。

2.中国古代医学劝学的学习方法

“怎样学”是医家规劝学医者的主要方面,直接影响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劝者和被劝者都至关重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劝学的重点。有关学习方法的论述,比比皆是,这里择其要者加以说明。

2.1博观约取孔子论学,认为君子以一物不知为耻,朱熹更是倡导“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重视广博知识的学习一直是儒家劝学的主要内容。古代医家亦十分重视学医者的知识积累,提倡学习医学知识之外,还应广博地学习儒家经典以至于经史子集群书等。孙思邈所塑造的“大医”学问品格,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博极医源”精通医学知识,“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同时,精熟经史子集各学科知识,孙氏强调渊博的各科学识的重要性,“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博览群书之风延续到清代医者。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自叙学医经历中说“余少时颇有志于穷经,而骨肉数人疾病连年,死亡略尽。于是博览方书,寝食俱废。如是数年,虽无生死骨肉之方,实有寻本溯源之学。九折臂而成医,至今尤信[\”可见徐氏领悟医学之理,由博览方书开始。徐氏朝夕披览,自《内经》以下至元明医着万余卷,广为博采,几至废寝忘食。“寻本溯源”,实又表明徐氏学习医籍的另一个重要方法一约取。理清了纷繁复杂医学知识的体要,溯源医籍,择取《内经》等经典的医学知识习读,可以说是抓住了古代医学理论的要领,徐氏终于通晓医理,自学而为一代名医。

2.2讽咏吟诵印刷出版尚不发达之时,医学经典并不容易获取,主要是师徒之间辗转相传。《灵枢?禁服》描述雷公经由“割臂歃血”等庄重的仪式得到黄帝传授的医书,叙及学习九针的经历云“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据此而论,医学典籍经师者传授给学医者之后,“讽诵”在习医过程中至关重要。“讽”是背诵,“诵”是以音韵朗读之意。即使穿竹简的编绳因多次翻阅而折断,竹子也历久蒙垢,雷公仍“尚讽诵弗置”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地阅读和背诵。

医学文体是医学思想得以表达的载体,按照《文心雕龙》等传统文体学采取的“文”“笔”之分,主要有散文、韵文两大类。张灿呷教授《医文并茂话中医》一文中就古代医学文体对医学思想的阐释作用作专门研究,发现一些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实际是散、韵相兼的。《黄帝内经》全文采用黄帝与岐伯等众人的对话形式写成,深奥的医理在说理散文的层层设譬中展开时,而韵文格式工整,讲究协律,则读之琅琅上口,便于学医者诵读、记忆。郭英德从学生的学法分析古代中国文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教育重视诵读玩味,感知领悟。诵读是古人学习诗文经典的主要方法”怡与中国古代医家推崇以诵读的方式学习医学经典的观点有高度相似之处。学医之人熟读医学典籍成诵,在诵读过程中体悟理论旨趣,进而记忆于心,完成医学的学习。

2.3学以致用深受传统文化人文学科的长期浸染,古代医学自然抹上偏重医学理论的色彩,而医学的内在学科属性则追求实际诊疗效果,形成了古代医者注重学以致用,将医学理论运用于临床诊断的学习方法。

清代程国彭医术精湛,跟随其学医之人接踵而至,曰益增多。其所作《医学心悟》,清代至少刊刻26次,是为颇有影响的医家。程氏门人在该书序言中谈到了程氏的施教方式。“朝而诵读,昼而见症,夜而辨析,如是者有年,殆稍稍有得焉”程氏要求他的学生早晨朗读医学文献,日间协助医疗诊断,晚上参与白天所遇到的疑难杂症的探讨。梁其姿认为程氏教学的原则“依然是遵守元明的医学传统,他的方式反映了清代医者渐趋专业化,体现在他对实践或临床方面的重视。”

在临床诊疗中才能领悟师者的诊断思路、辨证思想等,完成基本医学原理到实际应用的过渡。且临床治疗的现实语境中,诊疗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常常高于医经原理,成为了当时医者劝勉医学知识学习的技术诉求。

3.中国古代医学劝学传统的成因

3.1儒家“劝学”传统的皴染诸子各家的文献,如《老子》《墨子》《管子》《大戴礼记?劝学》《小戴礼记?学记》《孔子集语?劝学》《吕氏春秋?劝学》等,都可见劝学的观点。其中,儒家着作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劝学的思想主张,对“学”本身的重视深刻地影响了古代医学学术传统的建立。

《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两相比较,“不思”的结果只是迷惑,而“不学”则会产生“殆”的危险后果。及至荀子《劝学》一文全面地讨论了“学”的主题,从学习的目次、宗旨和方向等层次进行了分析。

“劝学”传统的成型,朱熹是承转的关键人物。历来学者都认为,朱熹的思想走的是一条从为学的功夫入手建立理学体系的路子。按照宋儒确立的观念系统心一性一理的逻辑结构,凸显人自我本真的心性,“格物”是必经之路。朱熹谓“读经看史,应接事物,理会个是处,皆是格物”,常常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强调读书与探索各种新知。朱熹一直追求知识学习的“道问学”取向,与先秦儒家强调“学”的倾向一脉相承。此外,朱熹云“道问学是大事,要识得道理去做人”,自然地将学习知识与提升思想打通,由“道问学”进入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活动。这就不难理解,张之洞作《劝学篇》劝勉各位“先中学,后西学”,成为经世致用之才这一治学设想后的思想背景。

3.2医学经典文本传授的策略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卷帙浩繁,作为医学者必读之书,却也不过数种。李建民认为,“中国医学是以文本为核心的正典医学”,“而且所有重要典籍皆形成于公元3世纪以前,如《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这种强调读经典医书以习医的风气,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排除了大量非经典的医学典籍,保留了几种精要的经典,后世的医学着作也是在依托医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正当性;二是忽视针灸等不太注重医学文本的临床治疗经验。元代医家滑寿曾痛惜医学传统对针灸的轻视“厥后方药之说肆行,针道遂寝不讲,灸法亦仅而获存。针道微而经络为之不明”这样,《内经》等医学经典规定的古代医学核心范畴,如气、阴阳、五行等,在医家、师者的劝勉中,薪火相传,确立了古代医学知识系统的地位与权威。

篇5

涛涛推开爸爸的双手,蹒跚着往前走了几步,高兴地扑到妈妈的怀里,顿时引起围在旁边的医生叔叔阿姨的一片掌声……涛涛是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细胞治疗科应用干细胞治疗的脑瘫患儿。涛涛出生后因为持续2个月的发热、黄疸,造成脑细胞受损,以至于运动发育严重落后于正常儿童,家里人坚持给涛涛进行康复训练,并辗转全国各地治疗,但是直到5岁,涛涛还是无法握笔、执筷,不能抬头平视,更不能自己站立和行走,也不会说话。

由于辗转了多地进行治疗,涛涛的父母也因此认识了很多病友,在病友的家长中他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目前开展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涛涛父母于是带着涛涛立刻赶来医院,经过20天的干细胞治疗,大家惊喜地发现涛涛可以短时间抬头看东西了!细胞治疗科的医生告诉他们,干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过程还需要3到6个月,从涛涛对干细胞治疗的近期效果看,他应该还会有更多的进步,并约好半年后一定回来评估疗效。半年之后,涛涛父母高高兴兴地带着涛涛再次回到了医院,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涛涛父母告诉医生:这半年来,涛涛整个人都有了大变化,能站,能走,可以开口说话了,虽然做的都不那么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涛涛终于找到未来的方向了――那就是干细胞治疗!这个干细胞治疗是个什么技术呢?在10年前,无论你是问一个普通民众还是一个医生,甚至一个生物学家,只要不是专门研究干细胞的人,可能谁都答不上来。

干细胞理论概述

其实干细胞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1896年,E.B.Wilson在论述细胞生物学文献中第一次使用“stem cell”一词,拉丁语的意思是主干的细胞,或者说是细胞的主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种子”细胞。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多纳尔・托马斯率先开展了骨髓移植技术。其实骨髓移植技术的实质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也就是利用造血干细胞来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但是当时的人们都还不知道这就是干细胞移植治疗。那为什么直到这个世纪初还是没有更多的人了解干细胞呢?这个得要从干细胞发展说起。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数量的恒定,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和器官。干细胞从发生学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从广义上来说,一个受精卵细胞,就是一个特殊的干细胞,这个特殊的干细胞能够发育成我们人体的任何一种组织、器官。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够产生人体所有的200余种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出生后的各种组织器官,如前面所提到的造血干细胞,其他如肝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都是成体干细胞,他们具有分化为各种特殊组织细胞的能力。

风雨历程:干细胞技术的发展

以往的理论认为,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分化很完全,一个组织中存在的干细胞只能相应地再生、修复自己的组织器官,人体内很难从各个不同的组织取得足够量的干细胞以修复器官功能。但就在上世纪末,美国学者发现,干细胞具有再生分化为其他组织细胞的能力,进而提出了干细胞横向分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组织、甚至跨胚层分化,它颠覆了从前的理论认识,也从而拓宽了干细胞的临床应用。1998年,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建立成功。同年,世界权威杂志《科学》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从此,干细胞临床终于突破了发展的瓶颈,走上了快速通道。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尤其在中国,干细胞临床治疗蓬勃发展起来。近几年干细胞已经应用到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外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为了研究干细胞,世界各国不惜一掷千金:英国准备投资10亿英镑;日本则将干细胞作为“千年世纪工程”的重中之重;韩国2005年一年就投入265亿韩元;新加坡也投资38亿美元参与干细胞研究的竞争!2007年,美、英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将特定基因引入到成年动物体内技术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可以说,干细胞研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09年3月9日,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执行了近8年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禁令,被新任总统废除。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当奥巴马总统在仪式上宣布“将取消禁止联邦政府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大力支持致力于这一研究的科学家。”当奥巴马在仪式上说道:“总有一天,‘绝症’和‘不治之症’这样的字眼,将有可能从我们的词汇里消失。”现场人员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激增、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人类疑难病不断涌现,造成人体各种各样组织受损、功能缺失,譬如围产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脑性瘫痪;基因缺陷导致的共济失调、I型糖尿病等。面对这些疾病,传统医疗手段心有余而力不足。干细胞的发现为这些疾病治疗提供了更新、更有希望的治疗手段,干细胞研究无疑成了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现阶段的干细胞治疗技术是通过对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这些处理,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几乎全部200多种以上的成熟细胞类型,并最终通过细胞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运用

干细胞治疗已经涉及各个系统、多种疾病,特别在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疗效突出,包括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自闭症、运动神经元病、中风后遗症等。其他疾病还包括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性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脑炎后遗症、帕金森病、视神经萎缩等。2009年4月我们开科以来,我们已经治疗了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共45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这种先进的治疗技术基本无毒性和严重副作用,患者痛苦少。就我们观察的伴随反应小于7%,主要包括低热,多小于38.5摄氏度,经过退热药物处理大多2天可以退热。其次为头痛或腰痛,颅低压等,适当对症处理都可以较快缓解。

当然,关于干细胞治疗的争论还较多,但大家都清楚看到这个生物治疗技术带来的医学、生物学的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投身到这个事业中去,将会有更多的疾病治疗出现从未有过的希望,将会改变我们许多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历史将会告诉我们,这个小小的干细胞到底会有多大的能量。

落地生根:中西结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实,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因此应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干细胞研究,把它定位为21世纪生物医学方面的最重要的领域,将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带来重大的突破。

广东省中医院的领导敏锐注意到了这方面的动态,决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医院专门成立细胞治疗科并将领导重担交给了我。面对这一全新和重大的挑战,我夜以继日地学习干细胞方面的知识,并前往其他医院学习考察,拜访国内的专家和院士。在收集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干细胞移植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造血干细胞研究成果,最终把我们细胞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应用于患者身上。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我带领细胞治疗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西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工作。在对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综合应用中医药、康复、针灸、推拿等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展示了干细胞治疗与中医药结合的美好前景。

干细胞与中医理论的“精、气”相似,干细胞移植的作用与中医填补肾精,大补元气的作用相关。采用中医的“精”、“气”等学说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在对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同时,给予补肾填精益气类的中药或者针刺肾经脾经等穴位,就可能对干细胞在患者体内的分化增殖起到良性的作用,从而取得比单纯干细胞或单纯中医药治疗更好的效果。临床观察,采用干细胞移植结合中医药综合治疗,尤其对小儿脑瘫、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具有明显疗效,治疗效果远超过去传统的方法。如今,不少省外和国外患者慕名前来求治,科内常年有国外患者住院,迄今已收治欧美等30多个国家的150名外籍患者。

干细胞的研究与临床运用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要加强干细胞与中医药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一步解开其中的奥秘。同时要探索干细胞与中医药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治疗效果。现在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医护队伍,在干细胞治疗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总是充满光明的!

代喜平,湖北十堰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