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9:0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透析护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血液透析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患者的康复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通过建立医患共同参与模式,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12月,透析7028人次,年龄26~78岁,其中女性患者2803人次,男性患者4225人次。
二、常见心理问题
抑郁、焦虑和恐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少数患者有敌对、不合作行为、悲观、疑虑、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3.1患者的角色改变
由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性格差异、社会上医疗知识的宣传、疾病知识的缺乏、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而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终日郁郁寡欢。
3.2不良的心理情绪
因为生病而懊恼,同时为日后的经济开支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而担忧,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患病后家庭、工作发生的巨大的改变,给患者自己和家庭会带来重大的损失。血液透析的不间断性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情绪。这些压力会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焦虑,甚至萌生厌世的自杀倾向。
3.3尿毒症原因
尿毒症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不适,导致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
另外,尿毒症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中分子毒素的蓄积,这些都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记忆力减退、抑郁。
3.4患者对血液透析不适应
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必须控制饮食和进水量,对血液透析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等不耐受,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引起的穿刺处的血肿和渗血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
3.5对透析治疗的疑虑
生活拮据、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对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将信将疑,常常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正确劝告和治疗方案,而迷信于一些草药、偏方、“名医”等。
3.6环境的影响
由于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正常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受到冷落、鄙视,容易产生孤独感。医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及患者家属的支持情况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护理措施
4.1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对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于初次透析的患者,要使其明白,血液透析是全部或部分代替肾脏功能的必要途径,不必对血液透析产生抗拒感,要告知血液透析的过程、方法和作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从焦虑、恐惧中解脱出来。对于长期透析患者,要告知其生活起居、饮食、服药方面的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内瘘的保护,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患者对血液透析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对长期血液透析后出现的自身形象改变,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不要沮丧、自卑。
4.2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病人易产生自卑感和强大的经济压力,认为自己只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使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鼓励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充实自己,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4.3提供人性化护理
要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透析环境,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的氛围,理解、重视患者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要以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赖,减轻病人的痛苦。
4.4心理治疗
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到心理门诊治疗。
五、小结
尿毒症病人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本组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0-41.
[2]王健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2):311-312.
[3]董丽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B):2279.
[4]茹海凤,黄荣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79-80.
篇2
作者:黄娟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安排患者住单人房间,病房设施相对简单,窗户安装防护栏,家属24h陪护,房间内不能有刀、剪、绳等危险物品,工作人员每天进行危险品检查,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护理人员方面加强护士对精神病专科知识的培训我院护理部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素质活动等过程中集中对护士进行精神科知识系列讲座。护士除掌握外科专科护理知识外,还要让外科每一位护士了解精神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的要点,掌握精神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比如保护带的使用、口服药发放的注意事项等。掌握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风险预案,利用早会等时间对精神科相关知识进行提问,以便更好地掌握运用。加强护士对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和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4]。认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护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侵权责任法》、《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等,使其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患者安全工作主要依赖护理人员的巡视,不能认为与家属签订了《开放式病房住院须知》护士就没有责任了,就有了安全的保证。在患者入院时做好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精神科检查,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对自身疾病的自知力,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目前精神症状的控制情况,有无自杀、冲动伤人、外跑等,若有立即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履行告知义务精神病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做好与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减少隐患因素,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5]。让家属签订的所有文件资料需逐条解释清楚,使其明白应尽到的监护责任。同时对其进行患者疾病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宣教,尤其是入住普通病房的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家属24h陪护的重要性,确保患者安全,若有事离开患者,需告知当班护士,待科室安排专门护士负责看护时方可离开。
认真落实好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制度由于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的特殊性,护士不能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查对,必须采用腕带识别等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由精神科转入的患者责任护士要与精神科护士进行全面的交接,患者手术时护士要认真填术患者交接班本,手术前后要做好与手术室护士的床头交接。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切实落实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除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以外,每10~15min巡视病房1次,观察患者的躯体症状及精神症状有无改善,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疼痛等不适反应比较迟钝,术后由于的作用有可能掩盖病情,护士要善于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先兆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按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体温时做到表不离手,手不离表。准确及时给药,发放口服药时要看好患者服药下肚,确保治疗效果。术后留置的各种管道确保在位通畅及有效引流,对治疗不合作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使用保护带进行适当的保护,交接班时作为病房的重点患者进行严格交接,当班护士对其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患者的一些不适及想法最愿意跟家属倾诉,他们24h陪护患者,对患者的病情、思想动态最了解。但其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不够,对监护缺乏足够的重视,更缺乏应有的能力与技巧[6],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潜在的危险性,故对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教育非常重要。嘱其在陪护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举止言行,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起到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同时护士多与患者交流,注意热情、和蔼、真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鼓励患者表达其想法,随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安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自知力、理解力等灵活进行康复教育及护理指导[7],手术前向患者解释疾病有关知识、手术必要性,手术后讲解饮食、相关知识,各种导管留置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嘱其不能私自拔除导管。若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精神病手术患者本身风险系数高,其存在着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情感、意志、行为、意识等方面的障碍,反应迟钝,主诉不准确[8],均能影响患者对病情的表述和治疗的配合,同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安全隐患多,因此,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服务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改进,不断地进行学习,同时注意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在倡导人文关怀的同时加强制度管理,加强风险防范,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及家属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好有效的沟通,加强对陪护的管理,降低安全隐患,确保精神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篇3
作者:陆彩萍 唐宝萍 苏洁静 梁秀琼 谭湘桦 单位:都安县人民医院质控科 都安县人民医院骨科
在充分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指导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蜂蜜等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物[10]。并告知患者应该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定时定量,避免食用盐腌和过冷、过烫、过辣以及易产生气体的食物。③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娱乐项目,分散其精神压力,例如每天早晨安排收听30分钟左右轻快优美的音乐,上午读报纸、小说或听故事等,把营造成良好的病房氛围,以便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④腹部按摩: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面向患者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方向在下腹部行环状按摩,顺序为升结肠到横结肠到降结肠最后乙状结肠,按摩的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11]。按摩在饭后1小时进行,每次30下,每天3-4次,腹部按摩一定要循序渐进,促进胃肠功能活动,以达到预防腹胀及缩短腹胀持续时间。⑤扩胸运动: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扩胸运动,以减少或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肺不张而加重腹胀,扩胸运动每次15分钟,每天4次左右,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⑥训练患者进行排便反射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腹胀的先决条件。嘱患者无论有无便意,尽量每天同一时间尽量排便一次,以重建排便规律。⑦心理护理:通过前期建立的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对患者的热情关怀,耐心解释,尽量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向病人说明病情,讲解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发生腹胀的焦虑紧张情绪。调查方案入院首日起每天询问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次数及饭后腹胀、打嗝、脐周或者左上腹有无胀疼痛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腹胀现象,并且听肠鸣音,检查腹壁紧张度,叩击有无鼓音,脐部是否凸出,如出现腹胀,腹痛,排气排便障碍,恶心,呕吐可判定为腹胀。并且录两组患者入组时至住院第10天腹胀发生情况及由腹胀引起的相关不适症状。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过校对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造成消化道运动障碍[12-13],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腹胀研究显示腹胀可致腹痛,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而长期的长期腹胀可致头晕,目眩,忧郁,焦虑及下背部疼痛[14-15]。为此,本研究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发现入院时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70.97,实验组腹胀发生率为74.19%,两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入院低5天两组患者腹胀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下降值9.68%,而对照组患者下降至45.16%,两组入院后5天腹胀发生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早期的系统化护理能明显降低和改善腰椎患者腹胀的发生率,而随着腹胀的减少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等实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呼吸困难实验组为19.35%,对照组为38.71%,两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可能和样本含量过小有关系。这说明早期的系统化得护理措施能减轻和减少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发生和缓解以及发生的腹胀,从而减少因腹胀所致的减少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等各种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入院后通过访视患者和查看患者病历从而对患者的病情,病史,及患者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胃肠疾病史等情况都进行了解,并且进一步采用关心,同情的态度与病人交谈,告诉患者医院和主管护理人员的相关情况,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一步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胃肠疾病方面的情况,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指导,例如在饮食指导方面,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及蜂蜜等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物。并告知患者应该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定时定量,避免食用盐腌和烟过冷、过烫、过辣以及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娱乐疗效,通过影响迷走神经,而调节紊乱的胃肠功能,减少了腹胀的发生,在未出现腹胀的时候给予患者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以通过皮肤的触觉及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从而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并且腹部按摩可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使消化系统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腹部按摩对胃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可以很好的促进肠蠕动的加快,减少腹胀的发生。通过训练患者按时排便,建立了排便反射,能减少大便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加速了肠蠕动从而减少了腹胀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早期的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和环境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发生,并且进一步避免了因腹胀导致的腹痛,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篇4
MHD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已经产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行为,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强烈的自我管理动机,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4-5]。指导长期性血液透析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管理的方法,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提高依从性,做好自我护理,积极配合医护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同伴教育运用于MH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观察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效果,为MHD患者寻求更为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8~62岁,平均(45.12±14.13)岁;透析龄3个月~4年,平均(4.11±1.30)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高血压肾病22例,糖尿病肾病12例。透析方法为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 h,血流量200~250 mL/min,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72例患者均意识清醒,有正常的认知功能,能正确表达,按自愿参与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同伴教育方法 对照组给予MHD患者发放书面资料、随机教育、集中讲解授课3种形式在患者心理、内瘘自我护理、饮食、运动、透析并发症预防等多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形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框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伴教育。
1.2.1 组长评选与培训 观察组根据原发疾病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8~16个人。从不同小组中各选择1名治疗依从性好、维持良好治疗效果、透析时间不低于1年,理解领悟能力较好并为人热情的患者作为同伴教育小组长。由专科医护人员进行为期2周共6次的统一培训。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37.23%),脑血管病为其次(31.91%)[6-7]。糖尿病、高龄、低蛋白血症是影响MHD患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因此由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科、心血管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工作团队对3名组长进行培训,共6次,每次约30~45 min。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同伴教育与自我健康管理的意义,如何带动小组共同进步,血液透析依从性的重要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基本知识(用药、自我监测的原则和方法),透析并发症预防,同理心,生活指导(饮食、运动),动静脉内瘘护理等。培训方式主要采取集体培训和单独辅导,采用幻灯、健康教育小册子、图片等形式。培训效果有效性主要由专科医护人员通过提问、系统基本理论考核、查看执行效果等形式检查各小组组长是否正确掌握培训的内容,保证组长成为合格的同伴教育者。
1.2.2 同伴教育组员准备 同伴教育组员需将联系电话提供给同伴小组组长,由小组长集中全体组员的电话号码后印发给每一位组员,同时组长建立微信群,提供多种随时咨询、交流的通讯途径。另外,要求组员定期参加同伴教育。
1.2.3 同伴教育的实施 由医院血透室提供同伴教育活动室,同伴教育时间安排在星期二、五下午4点,每星期活动1次,每次30~45 min,要求所有的组员尽可能参加,活动内容主要血液透析依从性的重要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基本知识(用药、自我监测的原则和方法),透析并发症预防,同理心,生活指导(饮食、运动),动静脉内瘘护理。活动由血透室医护人员主持,活动现场有1~2名专科医护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和提供咨询。具体活动内容首先由同伴小组长从中选择1个主题内容进行,大约时间20~30 min。其次,鼓励患者讲述自己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体会,或因MHD造成的生活困惑以及心理活动过程等。活动结束前,主持人适当给予小礼物等鼓励表扬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对同伴教育中不恰当的方法和观念予以纠正,推广对治疗有益的经验。同时要求同伴教育组长不定期、不定形式(电话、微信、见面等)与组内成员联络,交流饮食、运动锻炼、体重控制、内瘘护理等自我照护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随时解答组员提出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疑惑。如有组长不能确定的问题时与血透室医护人员联系,获取专业的帮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开展同伴教育1年后两组患者回归社会就业、生活自理、营养状况及负性情绪、依从性等情况。负性情绪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营养状况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同伴教育1年后,观察组各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3.1 自我健康管理现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主要来自血液透析治疗与护理的复杂化,以及病情评判的局限性与进展、预后的无法预测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多处于中等水平以上[5-9]。有学者对MHD患者在自我效能、抑郁及社会支持研究方面证实该类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且社会支持利用度不高[9-10]。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致使MH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标。
3.2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11-12]。同伴教育作为一种行为干预的策略和教育形式,它以患者能力提高为中心,以病友间经验分享为主体,具有 文化适宜性(即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可接受性(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和经济性(即花费少而提供服务有效)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形式[13-14]。
本研究中同伴教育者与受教育的组员有类似或同样的诊疗经历,在同病相怜的感情基础上使受教育组员更乐于接受来自于同伴的情感支持和言语劝说而不是单纯接受医护人员的说教,组员的良好治疗效果以及逐步掌握MHD系统的知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而组员当中的自信、乐观和病情的稳定性会在组内起到积极向上的渲染作用,即暗示作用和榜样作用。表1结果显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同伴教育的方法可以促使患者对血透知识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在MHD患者回归社会就业、完成家务劳动、保证营养状况及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同伴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育促使组员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产生正性的改变,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效果,明显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主持人对同伴教育活动的掌控能力不足,患者家属未能参与其中。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克服及纠正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洁,赵红,汪彬,等.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185-187.
[2]孟淑兰,潘丽娜,柴会悦,等.加强心理干预提高长期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90-91.
篇5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分级护理在临床应用的现状,找出分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科、儿科共19个病区的住院病人1816例,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指定1名中级职称以上护师到病房进行现况调查。结果:特级、三级护理病人的实际情况与分级护理标准基本符合;一、二级护理病人实际情况与分级护理标准不符合。结论:分级护理内容不完善是临床病人护理级别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符合的主要原因,应对分级护理内容加以改进,使临床易于操作。
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为张开秀、黎秀芳等老前辈所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在医学科学和护理理论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分级护理制度中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2],国内也有同行提出,分级护理的内容已相对陈旧,在临床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分级护理临床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执行分级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2007年3~9月在我院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科、儿科共19个病区住院的病人1816例进行分级护理实施情况调查,其中男961例,女855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43.2岁。调查特级护理病人117例、一级护理病人441例、二级护理病人1012例、三级护理病人246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816份,回收1816份,回收率100%。
1.2方法
根据分级护理制度中各级别护理的要求,设定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种问卷调查表。
1.2.1调查内容
(1)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住院科室。
(2)护理实施内容包括以下6个指标:①巡视病房间隔时间:分为24h专人护理,15~30min,1h,2h,>3h,12h;②生命体征监测间隔时间:分为15~30min,1h,2h,3h,4h,6h,8h,12h;③生活自理能力评价:分为完全依赖、部分依赖、自理3个层次;④基础护理项目: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⑤心理护理;⑥卫生宣教。
1.2.2调查方法
指定1名经过培训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师深入病房,用各级别护理问卷调查表,评价相应级别护理病人的病情,填写调查表后收回汇总,统计出病人病情与级别护理的符合情况。
1.3符合率的评价标准
特级护理:能够24h专人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一级护理:每15~30min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二级护理:每1~2h巡视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依赖的视为100%符合;三级护理:每12h巡视病人1次,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生活完全自理的视为100%符合。
2结果
(1)本次调查中有266例病人的病情与其医嘱护理级别不符合,属人为因素导致的,如医生对分级护理认识的差异性和受收费因素影响,其级护理11例、一级护理91例、二级护理141例、三级护理23例。
(2)病人病情与医嘱护理级别符合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国内对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人日渐增多,探讨的问题愈加深刻,提出的建议应引起我们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分级护理制度在临床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3.1分级护理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分级护理制度中有些内容较笼统,临床执行中随意性太大。例如,特级、一级护理对生命体征监测的间隔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本次调查级护理的病人间隔15~30min监测生命体征的65l例(61.3%),1h的22例(20.8%),2h的19例(17.9%);一级护理的病人中间隔1h监测生命体征的191例(54.6%),2h的52例(14.9%),3h的17例(4.8%),4h的90例(25.7%);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范围,形成同样级别的护理,病情监测的时间却相差甚远。
3.2分级护理制度中病情依据和护理要求存在矛盾
分级护理制度中依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来决定病人的护理级别,并规定了相应的护理要求。在一级护理中,有时会出现病情与护理要求不符,有些病人需要给予完全的生活帮助,但不一定需要严密的病情观察。本次调查中,骨科一级护理病人51例,其中46例(90.2%)为卧床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低,需要完全依赖或部分依赖,护理要求很高,但是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并不需要随时监测,给临床护理级别的选择带来问题,给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带来困惑。
3.3分级护理制度中有些内容执行有一定难度,不切合实际[4]
分级护理制度中要求对一级护理病人每15~30min巡视病房1次,该标准既概念模糊,又不可执行。每次巡视病房做什么,全面评估病人病情,还是监测生命体征,是否需要记录,无明确规定。况且,本次调查中有此需要的病人仅为33.4%。再说,假如一个病区有10个一级护理病人,每个病人巡视1次需要5min,那么需要3个护士连续巡视才能完成,此标准适合特护的病人应用。调查又发现一级护理巡视病房时间间隔1h的183例(52.3%),生命体征监测时间间隔1h的191例(54.6%),每小时巡视时间的例数与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例数接近,因此取消巡视时间的规定,改为病情监测时间更为合理。
3.4分级护理中病情依据滞后
由于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从前的疑难、危重病例,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或治愈,例如肾衰竭病人在分级护理中定为一级护理,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开展,不但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而且,定期透析病人还可以继续参加工作。各种制度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进行修改,否则就会给临床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5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分级护理制度中规定,对特级、一级、二级护理病人要做好基础护理。但由于内容笼统,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需求不同,如特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需要护士做,而一级、二级护理病人需要护士完全或部分协助。况且不同的疾病需要的基础护理项目不同,如妇产科的病人会阴护理多,神经科的病人则需要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所以,不同护理级别、不同疾病不能一概而论。
3.6医嘱中护理级别不准确
在本次调查中有266例医嘱护理级别与病人需求不符,应为一级护理的病人,医嘱定为特级护理;应为二级护理的病人,医嘱定为一级护理等等,医嘱护理级别不准确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4建议
分级护理制度病情依据不可能涵盖所有疾病,建议用生命体征监测时间的长短,作为病情轻重的依据,取消巡视病房时间;另外可以根据病人的自理能力分为不同的活动度,护士根据病人的活动度给予生活协助,病情监测与生活护理应分别分级分度,匹配使用;基础护理项目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以便使分级护理制度更实用、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丁言雯.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3
2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护理学杂志,2006,21(12):44-45
篇6
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工作情况吧,年终述职报告不仅仅是工作中的一个过场,更是我们职业生涯阶段的一个结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年终述职报告范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企业年终述职报告范文1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一年又在我们忙碌的脚步中匆匆而过,回顾20--年的工作,有付出也有收获。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事情,现我就20--年的个人工作做个总结。
在这一年里,我在院领导,和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紧跟卫生改革发展的步伐,尽力完成护士长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全年无差错事故发生,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医院、科室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
住院部作为医院对外的窗口之一,反映了单位的形象,我作为本院其中一员,应该用我的热情和努力,以敏锐的观察力,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力拼搏,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工作之余及时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取长补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完善自我,为医院的发展、壮大尽绵薄之力。
当然,在日常工作中,我也有很多不足和业务上的欠缺,比如:工作不够细心。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完美的工作就要求:全心投入,真诚相待,从心做起。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有人说:“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还需要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素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别人的难处,端正工作态度,时刻做到讲究文明礼貌,事事遵循职业道德,始终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增强事业心,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获得病患好评的同时,也能得到各位领导,护士长的认可。
我所从事的工作很普通,都是些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事,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我从不觉得护理工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份光荣的事业,我会尽我所能,不辜负头顶上的这顶雪白神圣的护士帽。
以上就是我的述职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企业年终述职报告范文2尊敬的董事长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此我首先感谢---以及同仁对我工作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帮助。
来到---公司工作已有一年多了,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真是记忆犹新。对--年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严格控制及资料归档工程移交,现归纳以下内容
1.对在建工程严格图纸会审,为公司节约不必要的浪费。
2.严格控制质量: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每天上班立即到现场巡视检查,如果发现施工过程中有未按设计规范和图纸施工部位,立即令施工方整改,狠抓落实,同时严格控制好进场材料必须做好二次检验及资料报验。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内部管理上台阶的重要内容,将安全管理重点前移至班组和现场,狠抓施工单位班组工人安全教育,现场管理和过程中控制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在控制安全,质量前提下,同时也控制进度,要求施工单位每周例会必须汇报周计划,月计划。严格按总进度计划实施,以保证每一项工作计划都能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的仗,无计划之仗,做到言必行,行必正,正必果。保证施工工期,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在建工程完工后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把工程资料、竣工图、决算书审报并报档案馆备案。
6.对工作要认真,对自己更要严格要求,严守纪律,洁身自好,做到不为他人谋取私利,不以权压人,把公司和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自己置身于法度之内,坚持不越雷池一步。
--年是公司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作为公司职员自己有责任,也有信心,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改正不足之处,围绕公司发展目标,求真务实,积极工作,权利服从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正视困难,迎接挑战,为公司献出一份薄力。
企业年终述职报告范文3对我有着特殊意义的20--年即将过去,回看这特殊的一年,仿佛历历在目。在今年的工作中,不迟到、不早退,能遵守各项院纪院规,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主动积极的完成各级领导给予的工作任务。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展开自身工作,并良好的开展和维持血液透析工作,较好的完成了20--年度的工作任务,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基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学习护理展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一目标,开阔创新,积极圆满的完成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安全管理工作;我能遵守血透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做到超前思维,保证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有据可查和及时解决,保证血透室工作顺利开展。
在工作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用亲切而有耐心的语言沟通来增强护患感情,细心的讲解透析知识,给予饮食指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对疾病的盲目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我还经常主动征求患者意见,不断改善服务工作。在没有家属陪同的透析病人透析中,我能担起家属的责任,送水、热饭、搀扶、更衣、协助大小便等,从不埋怨脏和累。
对于我的本职工作,我负有高度责任心,胆大心细。血液透析工作具有较高风险,作为护理操作者,我既有风险意识,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除此之外,我还有具有高度的营销意识,为医院的经济效益有着高度的敏锐性,做到服务好每位固定病人,留住每位咨询病人,推广医院的软件设施,吸引更多的病人。
三、不足之处及来年打算
我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比如,在学习上仍有浮躁的情绪,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心浮气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冷静处理;在工作上,有时存在着标准不高的现象,虽然基本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在主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圣神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理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为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20--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一年中的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为病人负责,我会全心全意工作,协助科主任和护士长让我们医院的血透室更富特色,更加壮大。
企业年终述职报告范文420--年在科主任、护士长正确领导下,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紧张中伴随着充实,忙碌中伴随着坚强,团结中伴随喜悦。在院领导、科领导的正解带领下,在同志们的互相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基础护理,圆满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积极拥护医院的各项方针和规章制度,遵守医德规范,操作规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按一名优秀合格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精神。
二、工作学习方面
努力学习专科知识,克服业务上的不足。积极参加科室的工作,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做好各项基础护理,能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其中,不事事靠学生以及实习生,不摆高姿态,能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学习各项新技术、新业务。作为一名高年资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无菌观念,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加班加点,树立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志,能克服各种困难,凡事以工作为重。
我认为要做好护士,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的心,能安心护理专业工作,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品德,因此,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积极发现提出,并加以解决;积极参加了科室组织的护士操作训练及考核。
三、存在问题
1、偶有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
2、工作满于现状,不够积极。
四、发展方向
(1)扎实抓好理论学习。
(2)在院领导、科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下,顺利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积极撰写论文。
(3)以科室为家,工作积极主动,对待病员热情、耐心,满足病人的需求。
护士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我们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树医院形象”的思想,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履尽职责,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整体形象增光添彩。
企业年终述职报告范文5时光荏苒,--年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绩,但也经历了一些磨砺和考验。在科室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任务,在做到确保平稳安全的情况下,用心对待患者,全年无投诉差错出现。在这更年交替的时节,现将--年的工作和--年的展望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早会、报纸、网络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拥护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严格以一名优秀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态度方面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我能做到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流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消毒无菌观念,做到不怕苦累、全天侯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树立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事,以工作为中心。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积极协作,打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完成。在医院组织大型活动科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做到绝对服从组织安排,全力做好保障,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专业技能方面
过去的一年里,我参加了多台体外循环手术的配合,能基本掌握巡回护士的操作流程,并参与其他科室的多台特大手术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工作中能积极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熟练掌握护理急救技术,抢救程序及抢救药械的使用。日常做到严格查对,严谨细致,杜绝细小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保质保量完成手术过程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新业务的开展。
四、20--年度展望
20--年,我将参加全国护士中级职称考试,我会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争取一次通过。在立足拓展现有知识层面的基础上要多接触新技术、新知识,做到在思想上、见识上不落人后。
随着法律的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我认为提高我们个人的法律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能使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会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在日常工作无差错的基础上,我要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和文明礼貌的学习,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我们自身的成就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和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对我们也是一种保护。
篇7
2.广州某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监测分析白英明,赖福才,BAIYing-ming,LAIFu-cai
3.复方鱼腥草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63例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胡若琪
4.河南省密县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刑学锋,陈飞龙,安春志,罗佳波,XINGXue-feng,CHENFei-long,ANChun-zhi,LUOJia-bo
5.住院病人92674例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阎玉霞,YANYu-xia
6.釉基质蛋白和骨形成蛋白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刘兰宁,张世华,王浈,LIULan-ning,ZHANGShi-hua,WANGZhen
7.釉基质蛋白和骨形成蛋白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矿化能力的影响徐诚,刘兰宁,张世华,王浈
8.釉基质蛋白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刘兰宁,张世华,王浈,LIULan-ning,ZHANGShi-hua,WANGZhen
9.两种全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史艳萍,钟晓红,SHIYan-ping,ZHONGXiao-hong
10.复方鱼腥草袋泡茶的制作与应用张鑫,万新祥,何素晖
11.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曾丽芳,黄谨耘,陈瑜
12.《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的经验探讨陈瑜,史瑞芬,黄谨耘
13.政治理论课教学生动化的做法毛圣泰,刘湘云,徐芳
14.强化临床医学大专生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初探陈景良
15.临床带教助产士学生的体会宋梅,付玉珍,简丽群,易娜
16.民办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刘琼
17.激励理论与成本管理王秀珉,庄江梅
18.我校中药专业发展的SWOT分析刘强,易延逵,张璐
19.普米克联用喘乐宁治疗哮喘6个月疗效观察黄海蓉,欧阳万青,王煜,HUANGHai-rong,OUYANGWan-qing,WANGYu
20.武警新兵1028名口腔健康调查报告何光伟,张萍,张茂运,HEWei-guang,ZHANGPing,ZHANGMao-yun
21.小儿胸腔积液150例病因及诊断分析张伟新,Zhangwei-xin
22.脐血流检测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郭秋琼,周晓莉,袁雪蓉,GUOQiu-qiong,ZHOUXiao-li,YUANXue-rong
23.肺癌患者12项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分析黎永新,莫建坤
24.香羌饮治疗风寒咳嗽68例临床观察王红爱,徐冀文,王妍,王宏伟
25.早期应用灯盏花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郑子亭,刘亚杰,黎洪展,向远湘
26.新生儿肺出血32例的早期观察和护理赵雪婷,方晓虹,李小娥,傅万海,游楚明
27.中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和/或同期化放疗的护理张力,周丽华
28.急诊胃镜硬化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护理王敏,梁少萍
29.妊娠糖尿病30例孕期护理体会何红艳
3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植入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许凤英
31.开展产后亲情家庭服务的尝试陈宝红,潘继红
32.爱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分析与评价陆丽屏,LULi-ping
33.应用数码图像与多媒体手段,加强中药品种鉴别教学陈兴兴,刘强,魏辉
34.筋骨跌打丸质量标准研究梁发华,张坤,LIANGfa-Hua,WANGKun
35.马齿苋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李海燕,王旭深,LIHai-yan,WANGXu-shen
36.酸性染料比色法侧定小儿止咳合剂中盐酸麻黄碱含量萧灿宏,梅清华,励石寒,XIAOCan-hong,MEIQing-hua,LIShi-han
37.文摘
38.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苄索氯铵插层蒙脱土中苄索氯铵的含量叶思款,邱玉超,韦莉萍,何才育,YESi-Kuan,QIUYu-chao,WEILi-ping,HECai-yu
39.强化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动意识孙玉兰
40.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性研究进展周洁,韦莉萍,ZHOUJie,WEILi-ping
41.中药指纹图谱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安春志,刘莉,刑学锋,罗佳波,ANChun-zhi,LIULi,XINGXue-feng,LUOJia-bo
42.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异体移植研究进展李清,廖贵清,LIQing,LIAOGui-qing
43.釉基质蛋白与牙周再生张世华,刘玲,ZHANGShi-hua,LIULin
44.异搏定静脉注射致休克1例欧阳新华
45.右肾结石、积水并自发性肾破裂1例李煜罡,韦安阳,于大鹏
1.SP600125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王文雅,朱小南,陈汝筑,黎明涛
2.胃癌及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53、C-myc蛋白表达周洁,李华仁,董红林,张锦波,权莉
3.鹅不食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张鑫
4.抗湿热胶囊对热损伤大鼠β-内啡肽的影响赵志远,徐刚
5.人杀伤抑制性受体CD158bcDNA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曹东林,周思朗,白英明,何肖娟
6.可作药物缓释基材的PLA的合成朱志博,李良,蔡玉春,许宏,路新卫
7.UPI测伪题选择率高的原因分析张茂运,李瑛,姚晨光
8.复方硫磺洗面奶的研制与质量评价高林烽,万新祥
9.灵芝孢子粉及灵芝孢子蜂胶对急性胃溃疡形成的影响郭家松,沈志勇,詹朝双,李艳,李振林
10.首届卫生士官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张茂运,朱文昌
11.医用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朱志博,许宏,路新卫,蔡玉春
12.探讨军医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汪初球,缪小勇,杨华才,汪俊
13.交际法在中国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王承君
14.病案教学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韦莉萍
15.关于《生药学》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初探杜志敏,魏辉,陈兴兴
16.《医学免疫学》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白英明,肖浩文,陈玉涛,齐锡位
17.如何避免使用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言徐佳欢
18."五步"培训法提高新护士套管针穿刺成功率体会林华,魏革
19.体育训练在人材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李萍,魏汀,宋琳
20.斜带石斑白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殷志新,翁少萍,叶巧真,何建国
21.消痔灵囊内注射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黄若葵,肖芳兴
2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探讨刘强
23.孕妇血清铜、锌离子含量的结果分析李亚红,雷达
24.放射治疗中多叶光栅适形效果分析及优化洪文松,王顺官,蔡长青
25.戊二醛消毒剂在内镜消毒的效果观察王敏
26.移植神经干细胞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结构与功能HttP://修复的研究郭家松,曾园山,李海标,丁英,吴立志,陈穗君
27.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析刘强
28.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后复发的探讨庞伟林,容伟杰,何铭钧,池健志
29.严格病案管理的法律意义洪霞,张慕贞
30.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分离皱瘤海鞘的水溶性成份原颂欣,胡文军,万新祥
31.薄层扫描法测定参芪培元口服液黄芪甲苷含量卢慧勤,段文军,何肖娟,石澄宁,徐丽华
32.斜带石斑β-珠蛋白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殷志新,何建国
33.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检测游离氨基酸的条件考察周琼,夏笔军
34.农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50例的健康教育唐迎红
35.人p58.2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稳定包装细胞系的鉴定曹东林,郭刊元,李江琪
36.糖尿病人极端行为的护理干预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王勤,王平
37.抗肿瘤药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吴丽
38.榆柏烧伤雾剂在放射性湿性皮炎中的应用和护理吴军
39.内镜经鼻安置小肠营养管术的护理配合王敏
4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护理黄惜华,何东红,唐迎红
41.督脉电针治疗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郭家松,曾园山,陈班玲,李海标,吴立志,丁英,陈穗君
42.中国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王平,王勤
43.沙棘的研究进展杨芳
44.第一军医大学分校举办实习基地临床师资培训班陈君,刘克荣
45.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误诊为肝昏迷1例黎洪展
46.利多卡因致特异质反应1例陈森东,张荣汉
47.第一军医大学分校2004年硕士研究发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许宏
48.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李明耀,王建华
49.科技论文前言的存在问题及作者、编辑的职责何尚宽,柏林
50.PBL: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李晓丹,张少林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电监视体外除颤系统辛学刚,聂邦畿
2.痤疮凝胶剂的研制与质量评价刘海华,万新祥
3.克癣灵凝胶剂的研制与质量评价曾凡林,万新祥,杨芳
4.新生儿窒息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阮继锋,谭清,谭绍平,许文才
5.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张洪钦,李公信
6.神经外科ICU病房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调查白英明,赖富才
7.戒指卡住手指2例徐洪璋,余斌,李玉萍
8.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王清,郭文明,肖烈虹,蔡谱,莫小红
9.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柏林,尹艳茹
10.PACS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段刚,陈卫国,黄信华,王勇,刘民英,叶楠,汤飚
11.英语口语的训练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培养古莉
12.浅析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贺劭丹,周伟
13."小教员"在单兵战术基础动作教学中的作用黄丽娜,彭本稳,汪灵,王涛
14.学员队如何对实习学员实施有效管理刘仲义
15.我校实验室物资采购的做法与体会曾莉,辛学刚,曹旭
1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的影响吕永恒,左强
17.颈椎病60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刘强
18.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120例的疗效观察黎洪展
19.硬膜外镇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贾晓江,李玉萍,李春梅
20.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针刀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刘强,李乐平
21.重视"信任度"的作用促进医患关系改善李军
22.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26例分析邓忠莉
23.在诊疗老年人疾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陈琪,黎洪展,董文平
24.小柴胡汤治疗老年外感发热的体会魏辉
篇8
1 补法的概念
在我们最早的一本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对补法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 虚者补之”、“ 损者益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之不同补法亦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区分。这些都是论补法的大体概念。王鸿濡[2]认为: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 或某一脏之虚损的治法。可分为直接补与间接补两种。直接补法是指“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是说补气补阳法,“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是说补血、补阴法,间接补法是通过调节脏腑阴阳的关系, 达到补的目的。如“肺虚补脾”、“脾虚补命门火”、“血脱益气”、“燥湿健脾”、“祛痕血, 生新血”、“壮水制阳”、“益火消阴”等, 前人都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何任[3]认为: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 治疗各种虚证之方法, 即是补法。《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及《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 缓则气味薄。”以及“劳者温之, 损者益之。”这些都扼要地指出了补法的使用原则和方法。补法, 就是用具有增强人体功能或补充人体营养物质的方剂和药物, 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从作用上说, 一般可以区分为补阴、补阳或补血、补气等两类[4]。张珍玉[5]认为:《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虚者补之”,凡人体阴阳气血不足,均当用补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指出形,精两方面的不足,所谓形不足既是全身之虚,精不足是阴阳气血或脏腑局部或暂时之虚,形不足当用温性的药物,精不足主用药物之味。从内经的论述看,导致虚有三种情况:第一,由一时性的因素(如过劳情志过激),造成阴阳气血暂时之虚。第二,由于经脉阻滞血气欠通,造成气血的局部之虚。第三,由于久病或暴病“精气夺则虚”的全身之虚。形与精是密切相关的,形以精充,精以形存。由此可知,虚的实质为气血阴阳之不足。“补者, 补其虚也。经曰不能治其虚, 安问其余。又曰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又曰精气夺则虚,又曰虚者补也。补之为义, 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 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 不识开合, 不知缓急,不分五脏, 不明根本, 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 是不可不讲也。” 这段清代医家论补的话, 非常扼要地说明补的意义和要求。
2 补法的临床研究
补法的应用, 首先, 按气血阴阳诸虚之不同, 区别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型。其次, 因气虚多发于脾、肺、心, 血虚易见于心与肝, 阴虚常表现在心、肝、肺、胃、肾( 而阳虚往往涉及到心、脾、肾, 所以尚须根据各脏器虚损之不同, 分别补之。仝选甫[6]依据“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之论和《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 在耳鼻喉科疾病中运用补气法进行辨证治疗, 收效良好, 苗英丽[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医认为病久属正气虚弱、邪盛正虚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中西医结合, 选择恰当的补气中药治疗,以改善气虚证候,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症状,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汝明[8]认为产后病是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气虚是产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常用补气法治疗产后病, 补气法在产后病治疗中的应用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刘欣[9]认为各种补血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急慢性失血病症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补血法,对临床灵活运用补血成方,研制补血新方,治疗急慢性失血病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朱杰[10]认为慢性肾炎多属于中医阴水之范畴, 其病变的中心环节为本虚标实。本病表现为肺脾肾三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 标实主要为邪毒、水湿、瘀血。临床多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脏腑亏虚, 兼有阴虚者亦为多见。久病多兼瘀, 但慢性肾炎自始至终都存在气虚的病理变化,气虚是其关键。笔者在临床中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肾炎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型,以补气温阳活血化瘀法对其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疗效满意。郝建莹[11]采用补肺益脾温肾法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3 实验研究
王健[12]在古今学者对补阴法及衰老认识基础上, 提出“阴虚乃衰老之本”的观点, 根据补阴法功能及衰老机制对补阴法延缓衰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并借鉴己有阴虚证动物模型, 进行了部分免疫学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阴虚是衰老的基本机制, 补阴法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补阴法可用于防治老年病及延年益寿。故补阴法不仅可纠正衰老时的阴虚表现, 亦是改善衰老时阳虚、血瘀征象的重要方法。实验结果提示阴虚是衰老的基本机制, 补阴法是延缓衰老的基本法则。经现代研究证明, 补气药在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尤其黄芪还有调节体内自由基作用。糖尿病气虚患者经黄芪治疗后, 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明显降低, 而丙二醛(MDA) 水平升高, 表明糖尿病气虚证确实存在着自由基平衡失调, 而黄芪能增高糖尿病气虚证患者SOD水平, 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 调节自由基平衡, 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气血阴阳再平衡[13] 。朱新平运用滋阴清热, 补气健脾法以补气养阴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 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 起到了很好的促进胰岛素分泌, 降低血糖作用[14] 。另外, 在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 补气药也有很好的表现。如强茗研究发现加味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 能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环及神经营养功能, 对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15] 。另外, 杨小翠等用藿朴夏苓汤合玉屏风散治疗肥胖型玉糖尿病肾病发现其在减少尿蛋白, 改善肾功能方面有良好效果。且现代药理研究中, 玉屏风散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肾炎病理修复的作用, 因此在此类患者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6] 。黎明东[17]通过补益正气法对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免疫力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为减少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为腹透患者提供一个有效、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治疗途径。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CA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16例,给与常规治疗护理加补气汤,每天一次;②对照组14例,只给与常规治疗护理,但不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治疗4个月。在4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分析、腹透液分析、细菌培养、白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并收集对应时间段的临床症状进行积分,及予临床上常用的整体评估(SGA)作营养分级,结果采用SPSS 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分析研究对象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和意义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2.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SGA营养分级由2~3级恢复到0~1级,营养不良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免疫功能显著提升(P<0.01)。
总之,补法是目前争论较多的一个治法,现代有将补法理解,仅为补益气血阴阳,又有广泛致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协调脏腑功能的。即凡人体阴阳失调的病证均可采用补法治疗,补法之内涵也太泛泛。
补法作为中医治疗的大法,现代对其理论的应用研究比较丰富,在《黄帝内经》理论的指导下,作了多方面的发挥,已从文献、实验、临床运用等不同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疗效值得肯定,但对《内经》中的补法理论尚未做系统的整理与深入研究,因此,对《内经》补法理论的内容作更进一步的深入整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中甲.方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3
[2] 王鸿儒.补法的运用.云南中医学院学报[J],1989,12(3):31-32
[3] 何任.论补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J],2008,32(5):315-316
[4] 方药中,补法.陕西中医[J],1981,5(1):40-41
[5] 张珍玉,补法的运用[J].中医杂志,1989,8(1):452-453
[6] 仝选甫.补气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2,43(7): 531-532
[7]苗英丽.补气法在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11( 3 ):43-44
[8]汝明.补气法在产后病治疗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9):23-24
[9]刘欣,补血法及其在急慢性失血病症中的运用[J],吉林中医药,2010,30(2):97-98
[10]朱杰,补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炎30 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 (12): 7-8
[11]郝建莹,补肺益脾温肾法治疗变应性鼻炎60 例[J],中医杂志,2006, 47 (6)・423・
[12]王健,补阴法与延缓衰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24(4), 294-295
[13]杨宏杰, 张丹, 郑敏等. 黄芪对糖尿病气虚证患者自由基影响的临床研究[J] . 四川中医, 2006, 24( 4 ) : 55- 57.
[14]朱新平. 补气养阴降糖饮治疗2 型糖尿病82 例观察[J] .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 23 ( 7 ) : 429.
[15] 强茗.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19( 1 ): 50- 51.
篇9
目的:掌握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加快医院发展服务。方法:通过医院学科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参阅发展过程中的结果。通过对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当前学科建设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必要的探讨。结果: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学科建设中发现有些项目操之过急和拔苗助长现象,反而欲速而不达。结论: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科学严谨符合现代客观事实的计划,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才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专科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思考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任务,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整体水平[1]。医院要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建设有特色、有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专业学科。本文就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如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形成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推进医院整体发展谈谈几点思考。
1医院的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是全市唯一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现有医护人员150余人(其中,传染病专科医师30余人,护理人员5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实际开放床位数160张,医院目前拥有螺旋CT、DR、彩超、电子胃镜、支气管镜、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测试仪、人工肝支持系统、持续血液滤过系统、肝穿刺等大型仪器和专科设备。设有结核科、肝病科、普内科、感染科和重肝ICU室等5个重点传染病专科。传染病专科开展的的技术项目主要有: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人工肝血浆置换、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电子胃镜活检、支气管镜镜下给药等技术项目,能基本满足马鞍山市传染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2学科建设情况
2.1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较为完备
2.1.1制定完善了医院《学科建设方案》、《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外出进修、学习管理规定》、《科研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2.1.2制定了《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若干规定》,结合《医疗质量管理奖惩规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核心制度。
2.1.3制定与完善了传染病疫情奖罚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明确了临床医务人员及科主任、疫情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并与奖惩挂钩。
2.2重点特色专科及医疗技术稳步发展
2.2.1肝病科为市立医疗集团第一轮重点扶持学科(2010-2013)、市立医疗集团第二轮重点学科(2014-2017)、市卫生局第四轮(2012-2014)、第五轮(2015-2017)重点扶持学科(2012-2014)。目前肝病科医师队伍有12人,其中正高1名、副高4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设置床位60张。慢性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重肝的治疗技术进展迅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2013年以来,获得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2.2.22013年,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成为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项目单位,承担了全市中药防治艾滋病的试点项目。
2.2.32014年重肝ICU专科正式组建并投入使用,拥有ICU病床4张,重症肝病患者的救治能力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2.42014年制定了《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三新”项目管理办法》,对“三新”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追踪、评价及奖惩均作了明确规定,目前引进和开展“三新”项目共7项。
2.2.52014年制定《学科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实施方案》。将结核科、肝病科(含感染科)、综合科等临床科室及影像科、药械科等医技科室纳入学科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医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工作中再上新台阶。
2.3专业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2.3.1针对不同层次开展培训。对初级职称人员以“三基”与临床规范化培训为主,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以专科专病学习培训为主,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则以高新技术的学习引进和科研培育为主要方向。
2.3.2分学科和专业进行培养。肝病科以人工肝支持系统技术、结核病科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普内科以肿瘤科化疗技术为主要任务。2012-2014年,派往南京二院、南京八一医院、南京胸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医务人员达到19人次,外出短期培训超过100人次。
2.3.3制定人才培养相关政策。2014年医院开展了首次人才选拔,共有11位同志进入第一周期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队伍。医院为他们量身定做了2~3年周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考核细则,投入数十万元培养经费。目前其中8位同志已分赴南京北京等地学习,其中人工肝支持系统、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等技术在临床正式开展。
2.3.4加强与先进地区间合作。医院与江苏省传染病医院(南京二院)、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医院)签订了医疗协作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会诊查房、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聘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呼吸内科、南京市胸科医院结核科教授为肝病科、结核科外聘专家,来院开展教学查房、科教培训、病例分析、学术报告等。
2.3.5鼓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医院下发了《奖惩管理办法》,医院鼓励职工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提高了SCI收录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奖励标准,降低统计源及以下期刊版面费报销比例,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及科主任年终目标考核,提高了医院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影响力。目前,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15篇以上。
3讨论
3.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匮乏
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缺少具备科研能力的高学历人才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发展影响较大[4]。由于医院建院时间短、地理位置偏僻、待遇与地位偏低及传染病专科特点的约束等因素,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在高级人才引进工作上一直没有取得突破。近年来针对这个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如制定人才引进方案给予特殊政策、待遇等,但尚未取得实效。
3.2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种类共有39种,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对结核和肝病之外的传染性疾病的救治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3]。在传染病重症和疑难病例的救治能力方面,与南京、芜湖以及三级综合性医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3医保政策制约专科发展
由于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病人以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为主,传染科病人一旦确诊又存在住院时间长、药品使用量多、门诊检查较少等特点,因此,目前医疗保险部门实行的总额预付制度[5]。“切蛋糕”式资金支付模式就对医院经济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4改进方法
4.1加强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
4.1.1实行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制度。一是完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和计划,力争每年引进3~5名中高级职称的实用型人才(3年内不少于10人);二是对该院现有的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和考核;三是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实践锻炼,鼓励和支持技术骨干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进修学习;四是实行严格考核,动态管理,定期对新技术掌握、新项目开展和、学术交流等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4.1.2实行重点专科倾斜制度。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重点扶持专科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医院应针对当前肝病患者的现状,进一步加强肝病专科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购置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并按年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结核科等其他学科的市重点(扶持)专科建设与申报工作[6],力争3年内有2~3个市级重点(扶持)专科。4.2提升传染病防控和救治能力
4.2.1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加强急救装备建设,持续开展岗位练兵(每年不低于2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夯实各种急救技术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高水平应急队伍,不断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7]。
4.2.2提升各类传染病患者救治能力。改变观念,由传统的专科发展模式向传染病综合发展模式转变,在不断扩大传染病救治范围、提高医院整体管理能力等的基础上,重点加强ICU室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和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切实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学科建设在农村基层医院的建设中,不能急躁,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按章办事,搞好基金管理,建立医院资金精细化管理模式[8]。
作者:朱春燕 郑帮林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
参考文献
[1]翁心华.当前感染病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6,1(1):17-19.
[2]申婷,游晶,范晶华,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3):339-341.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M].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
[4]严金二.传染病医院学科建设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70-71.
[5]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卫生部,2003:24-25.
[6]郭莺,高鑫.医院如何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J].中国社会保障,2010(5):82-83.
篇10
关键词:医疗机构;无过错责任;医疗服务
作者简介:王叶刚,男,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中图分类号:D923.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3)02008206收稿日期:2012120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因血液质量不合格造成患者损害的事件,如德惠市某医院中心血库艾滋病感染事件、霍山血透感染事件等2009年11月起,在安徽省霍山县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多名就医者相继发现感染丙肝,后查明原因在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疏漏,导致多名患者感染丙肝。,严重危及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侵权责任法》公布之前,我国立法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8项的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显然要以存在过错为前提;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对于输血感染应承担过错责任。与司法实践如在“唐某与湘潭县某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中,审理法院认为,医院在输血行为中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参见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9)潭中民一终字第354号。均认为血液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情形,医疗机构只有在存在过错的前提下才承担侵权责任,医疗机构不存在过错的,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不能扩展到医疗服务领域。
与此不同的是,《侵权责任法》将医疗机构视为血液的销售者,该法第59条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依据该条规定,在血液质量不合格造成患者损害的情形,医疗机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采取此种立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机构与其他销售者相比,更具专业性,对于血液和血液制品具有更强的把关能力,同时这种责任关系着患者的生死存亡,因此,医疗机构的责任不应当比一般销售者的责任更低\[1\](P143)。
血液并不是《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医疗机构也不是血液的销售者,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承担无过错责任并不符合无过错责任的立法本旨,不利于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也影响社会整体福利的实现,其立场值得进一步反思。
二、我国医疗机构就缺陷血液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反思依照《侵权责任法》第59条的规定,在因不合格血液遭受损害后,患者既可以向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医疗机构事实上对不合格血液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无过错责任,该规定事实上是将医疗机构界定为血液的销售者。该条规定中的“血液”是否为《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承担无过错责任能否实现无过错责任的立法目的?能否真正保障血液的质量,全面保障患者利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血液并不是《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不宜适用产品责任的相关规则
医疗过程中可能使用的与血液相关的制品包括血液与血液制品两种,前者是指简单加工处理过的血液,而后者则是指由血液中分离提取制成的生物制品,通常是指血浆蛋白制品\[2\](P522)。《药品管理法》第102条第1款规定:“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根据该条规定,“血清”、“血液制品”属于药品的范畴。因此,依据体系解释,该条所指的“血液”应当限于血液制品之外的血液,即仅指经过简单加工处理的血液,主要是指“全血”、“手工分红细胞悬液”、“手工分浓缩血小板”、“手工分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等\[2\](P522)。该条中的“血液”并不符合《产品质量法》中“产品”的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王叶刚:医疗机构无过错承担血液不合格责任的反思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据此,构成《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要件:一是产品必须要经过加工和制作;二是产品必须用于销售。只有同时符合以上两个要件,才能构成产品。从产品的上述两个构成要素来看,血液并不属于《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
一方面,医疗机构所使用的血液并没有经过加工和制作。一般而言,《产品质量法》中的“加工”与“制作”应当是指使用了一定的工艺技术,改变了物的某些属性,以使其符合一定的用途\[3\](P227)。就血液从采集到使用的整个过程而言,并没有经过所谓的加工、制作过程,血液从采集到使用一般要经历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过程,这几个过程的目的只是保障所采集血液的可使用性,而并没有改变血液的任何物理性质,因此并不是《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加工、制作。
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并没有向患者销售血液。从医疗机构对患者采取输血措施的收费情况来看,出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角度出发,国家严格控制医疗机构向患者输血时所收取的费用,患者临床使用血液只需要支付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基本费用参见《献血法》第14条的规定。,这些费用都是医疗机构向血站支付的最基本的费用,无偿献血者本人、配偶以及直系亲属需要临床用血时,则可以免交或者减交前述费用医疗机构在向患者输血时收费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基本费用较高,在采集血液时需要采用一次性采血设备,同时为了保证所采集的血液合格,血站需要对所采集的血液进行多种传染病检查,对于合格的血液还要进行低温保存,这些都会导致输血的价格偏高。,因此,医疗机构向患者使用血液的目的并不是出于销售的目的。
因此,《侵权责任法》第59条所指的“血液”并不是《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依据产品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则课以医疗机构就血液缺陷承担无过错责任是不妥当的。
(二)违反了无过错责任的立法目的
即使将血液作为《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那么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所导致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能否实现无过错责任的立法目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根据学者观点,无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4\](P15):(1)特定企业、物品或者设施的所有人、持有人制造了危险的来源。(2)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只有该特定企业、物品或者设施的所有人、持有人才能够控制这些危险。(3)由获得利益者承担相应的责任,符合正义原则的要求。(4)由特定企业、物品或者设施的所有人、持有人负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并不会过分加重其负担,因为这些主题可以通过商品服务的价格机制以及保险制度分散相应的损害后果。但是在因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情形下,课以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并不能实现无过错责任的上述立法目的,该立场值得进一步反思。
第一,医疗机构并没有开启不合格血液的危险来源。在血液的采集方面,根据我国《献血法》的相关规定,主要应当由血站而非医疗机构来控制不合格血液的危险:血站在采集血液前必须保障血液采集对象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参见《献血法》第9条第1款的规定。。血液的采集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参见《献血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血站必须对所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保障血液质量当然,《献血法》第13条也规定了医疗机构对血液的核查义务,即“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但此种核查义务应当只是基本的核查义务,与专业化的血站的核查义务存在本质区别,血液的质量保证义务应当主要由血站承担。;同时,血站应当保障向医疗机构交付使用的血液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参见《献血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而医疗机构的义务一般只是妥善保管从血站处获取的血液以及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妥善使用,不合格血液所存在的危险主要来源于血站而非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并不是不合格血液危险的主要来源当然,在医疗机构没有尽到妥善保管以及妥善使用血液的义务时,如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的操作行为导致血液受到感染的情形,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此种侵权责任的依据应当是《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的过错责任,而非无过错责任。。
在血液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献血法》也将血液的质量保障义务分配给了血站而非医疗机构。《献血法》第9条第1款规定:“血站对献血者必须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血站应当向其说明情况,不得采集血液。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条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第10条规定:“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血站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标准,保证血液质量。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从这两条规定来看,《献血法》将血液的质量保证义务主要分配给了血站,同时相关的行政机关也对血液的质量保证负有监督、管理的义务参见《献血法》第18条、第19条、第20条、第21条、第23条。。因此,医疗机构并没有开启不合格血液的危险来源。
第二,医疗机构对不合格血液产生的危险并无控制能力。医疗机构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如提供专业化的诊疗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而非在于保证相关医疗产品的质量。医疗机构并不具有保障相关医疗产品和血液质量的能力,如对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的检测、对血液质量的精细分析等,课以其承担控制不合格血液产生的危险将会过分加重医疗机构的负担,偏离了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本旨。同时,在医疗机构难以控制相关危险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其正常的运营,医疗机构可能会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方法来分散相关的危险,不合格血液的危险将最终由患者负担,这将从根本上影响社会整体福利的实现。
因此,医疗机构对不合格血液产生的危险并无控制能力,不应当对不合格血液导致的损害后果承担无过错责任。
第三,关于报偿理论。无过错责任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报偿理论,即从危险活动中获取利益的主体,应当对该危险发生后的损害后果承担责任,即“利之所在,损之所归”\[3\](P257)。但就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承担的责任而言,并不能依据报偿理论要求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因为医疗机构并没有向患者销售血液,即医疗机构没有通过血液销售行为获利。医疗机构在对患者采取输血措施时也只是收取基本的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并没有从输血行为中获利法律禁止医疗机构从输血行为中获利,如根据《献血法》第18条规定,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将有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因此,医疗机构的输血行为并不符合适用报偿理论的前提条件。
第四,关于损害分散理论。无过错责任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课以特定企业、物品或者设施的所有人、持有人无过错承担危险物品或者设施所造成的损害并不会过分加重其负担,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物品或者设施的所有人或者持有人可以通过价格、保险等机制将这些损害后果予以分散。但是在不合格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情形下,医疗机构并不能通过提高血液价格或者投保商业保险的方法将损害后果进行分散:
一方面,就不合格血液产生的责任而言,我国并不存在相应的价格、保险等责任分散机制。如前所述,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我国对血液的价格实行严格控制,根据《献血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输血时只能收取血液的保管、储存等基本费用,而不能通过血液来获取额外利益。因此,就血液而言,我国并不存在相应的价格分散机制。就保险分散机制而言,我国目前并不存在相应的保险分散机制我国目前虽有部分保险公司开展了一些医疗事故责任保险,但从整体来看,医疗机构目前还无法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散相应的损害后果。参见贾林青:《保险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0页。。所以,在不合格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情况下,医疗机构无法通过相应的损害分散机制来分散其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另一方面,即使存在有关的价格、保险等损害分散机制,医疗机构通过这些机制来分散相关的损害后果可能会过分加重患者的负担,因为医疗机构在通过价格、保险等机制分散损害,相关费用最终还是由患者来分担;同时,为了尽量减少血液不合格引起的损害,医疗机构可能通过过度的医疗行为来保证输血的质量,这就会过分加重患者的负担,加重“看病难”的社会问题,从整体上影响社会福利的实现,这既是医疗的不幸,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
(三)不符合医疗行为本身性质的定位
将医疗机构定位为血液销售者的观点不符合医疗行为本身性质的定位:
首先,从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思来看,双方并没有订立买卖血液合同的意愿。从患者角度看,患者到医疗机构就医,其目的并不是向医疗机构购买药品、医疗器械、血液等,而在于接受专业化的医疗服务;从医疗机构的角度看,医疗机构的主要目的也是向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而非在于向患者出售医疗器械、血液等,双方并没有订立血液买卖合同的意思,更不可能就其达成意思一致,这与消费者与产品销售者就产品销售达成合意的情形存在本质区别。
其次,从医疗机构就输血行为向患者收取的费用来看,医疗机构并没有从输血行为中获取额外的经济利益,不应当将其作为血液的销售者。如前所述,血液从采集到最终输入到患者体内,一共经历了血站与医疗机构两个阶段,血液的采集、检验、储存的程序主要包括:血站在采集血液时应当要求献血者填写有关的健康征询表;血站对献血者的血液做初筛,只有在血液初筛合格后才能采集血液;血站将所采集的血液带回血站做进一步的检测;经检测合格后,血站将检测合格的血液按照规定进行保存。患者经检查有用血需求并同意输血的,医院按照操作程序从血库调取血液,对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在交叉配血无异常后才可进行输血\[1\](P140)。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机构向血站请求供血时应当支付以下费用:血站采集血液的费用、储存血液的费用、血液的分离、检验费用,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血液具有不同的供应价格\[1\](P140)。医疗机构在向患者输血时,也只能收取以下费用:血站供应价格、配血费及储血费。血站供应价格是医疗机构向血站请求供血时支付的费用,而对于配血费与储血费,由相关行政法规则强制性规定参见《献血法》第14条,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通知》(卫规财发\[2005\]437号)第2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并没有订立血液价格的自由,因此,从医疗机构从输血行为的收费构成来看,医疗机构并没有从输血行为中获利,医疗机构并不是血液的销售者。
最后,即使医疗机构从输血行为中获利,也不应将医疗机构认定为血液的销售者。医疗行为通常是由一系列行为构成的,就输血行为而言,医疗机构向患者输血通常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医疗需求,输血行为是整体医疗行为的组成部分,而整体医疗行为应当被认定为一种服务行为。如根据加利福尼亚州《健康和安全法典》第1 606节的规定,(医疗机构)为对人体输血或者注射等目的而采购、处理、使用或者运销、分销(Distribution)血液制品或者血液衍生商品的,不能被视为此类血液制品或者血液衍生产品的销售行为,而应被视为是一种医疗服务(Service)California Health and Safety Code,Section 1606.。为了强调即使在销售行为存在的情况下,输血行为必须被视作是一种服务,该法第1600条明确规定分销、运销行为包括销售和交换(Exchange)California Health and Safety Code,Section 1606, 4.。在Perlmutter v.Beth David Hospital (1954)一案中,纽约法院在分析医疗行为本质后得出结论:医疗机构对患者提供血液或者血液制品的行为仅仅是所需医疗行为的附属行为,并不能够被认为是销售血液的行为;同时法院认为除非医疗机构被证明存在(医疗)疏忽或者过错,医疗机构并不对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遭受感染而引起的损害承担责任Perlmutter v. Beth David Hospital, 308 N.Y. 812 ; 125 N.E.2d 869(1955).。在United Blood Services,div. of Blood System,Inc.v.Quintana案中,法院则直接指出:人体血液和血液成分的采集、准备和加工是履行医疗服务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买卖United Blood Services, div. of Blood System, Inc. v. Quintana, Supreme Court of Colorado, 827 P. 2d 509(1992).。在Cafazzo v.Central Medical Health Services,Inc.案Cafazzo v. Central Medical Health Services, Inc. 635 A. 2d 151 (Pa. Super. Ct. 1993)中,法院也认为,被告(医疗机构)在对原告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在原告体内安装了医疗器械,但是这并不属于销售该医疗器械的行为。即使医疗机构通过医疗产品获得了额外的利益,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医疗产品的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关系。美国1998年的《侵权责任法重述第三版:产品责任》第19条(a)款则直接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商业性销售以供使用或消费的有形动产。其他物品如不动产或者电,当它们的销售以及使用与有形动产的销售以及使用足够类似时,也是产品,适用本《重述》所述规则是适当的。”该条第(c)款规定:“人类血液以及人类的组织器官,即使是商业性提供的,也不受本《重述》规则的约束。”参见美国法律研究院:《侵权责任法重述第三版:产品责任》(1998年),第19条第(a)款、第(c)款。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不论医疗机构是否从输血行为中获利,医疗机构都不应当被认定为血液的销售者,医疗机构的本旨在于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应当就不合格血液产生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
(四)会不当加重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负担,影响社会整体福利的实现
良好的法律制度应当能够很好地实现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就不合格血液造成损害的分散机制而言,也应当能够实现医疗机构、患者之间利益的平衡,但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不仅不能实现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反而会加重各方当事人的负担,影响社会整体福利的实现。
首先,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会加重医疗机构的负担。如前所述,医疗机构的本旨在于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其在专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本身质量的保障等方面,而非在于对药品、医疗器械、血液等质量的保障方面,对于医疗产品、血液等质量的保障与控制,医疗机构既无专业上的优势,也无相应的能力,在不合格血液导致患者损害,课以医疗机构就相关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超出了医疗机构专业能力的范围,过分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同时,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一旦患者因为血液质量不合格遭受损害,便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损害赔偿,医疗机构在事实上沦为了患者的保险人,这也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负担,显然是不妥当的。
其次,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也会加重患者的负担。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患者权利的保护、减少不合格血液致人损害案件的发生,但事实上,医疗机构为了避免因血液质量不合格造成患者损害,会进行大量的防御性医疗行为,这反而会加重患者的负担。血液虽然不是医疗产品,医疗机构并不能从输血行为中获利,但根据《献血法》的规定参见《献血法》第14条第1款。,公民临床用血时仍需要支付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医疗机构可能会在血液的储存、检验、配血等环节进行大量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以保障血液的质量,这就会加重患者的负担。
最后,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会影响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影响社会整体福利的实现。我国医疗水平长期落后于其他国家,医疗资源在我国仍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提高医疗水平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民福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课以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则会影响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因为医疗机构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合格血液致人损害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将更多的医疗资源分配到血液质量保障等方面,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医疗科研等费用,这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同时,受专业能力所限,即使医疗机构将大量的医疗资源投入到血液质量等保障方面,也不一定能有效控制血液质量。
三、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承担责任的应然定位医疗行为具有高风险性、侵袭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应当负担全面的注意义务。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5—63条的规定,医疗机构主要负担以下几种注意义务\[5\]:(1)诊疗义务,即医疗机构应当尽到与其医疗水平相适应的注意义务;(2)伦理性义务,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依照医疗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而产生的告知、保密等义务;(3)组织性义务,即医疗机构应当以合理的方式安排其支配领域的义务\[5\]。在不合格血液造成患者损害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常并不知道血液的质量不合格,因此,在血液不合格致人损害的情形下,医疗机构一般不负担相应的伦理性义务,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产生的责任,可能来自于诊疗义务与组织性义务的违反。
(一)诊疗义务的违反与医疗机构的责任
医疗机构的诊疗义务是指“本于一般水平的医师所应具备的医学学识及治疗经验,于诊疗疾病时,当为的注意。亦即于诊疗疾病时,得预见结果的发生(结果预见义务),及为防止结果的发生而采取必要措施(结果回避义务)”\[6\](P169)。医疗机构所负担的诊疗义务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在诊疗活动中尽到专业技术上的注意义务,在紧急情况下抢救患者时应尽到合理的诊疗义务等。
《侵权责任法》虽然没有单独就医疗机构在输血过程中的诊疗义务作出规定,但输血属于医疗行为的一种,同时实践中发生的输血感染或者导致其他损害的案例,大多是因为血站或者医疗机构在血液采集或者临床用血过程中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操作造成的\[1\](P140-141),这就决定了医疗机构在输血过程中应当负担一定的诊疗义务,医疗机构在输血过程中违反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时,如医疗机构未尽到诊疗义务,在输血过程中使用过期输血器具或者未消毒的器具,在输血过程中未考虑到患者身体的特殊状况,如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输血过多过快导致心衰,对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输入大量贮存血导致氨血症,或者在配血过程中未尽到相应的诊疗义务导致配血错误等,医疗机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54条的规定承担过错责任,而非依据《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承担无过错责任。
(二)组织性义务的违反与医疗机构的责任
医疗机构所负担的组织性义务,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以合理的方式安排其支配的领域。如医疗机构应当依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在其支配领域内对患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再如就医疗产品而言,医疗机构应当尽到一定的储存、保管、检验的义务,如医疗机构应当定期检查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及时更换不合格的、过期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就血液而言,如前所述,根据《献血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血液的质量保障义务主要由血站来承担,如血站在采集血液前必须保障血液采集对象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血站必须委派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血液采集,血站必须对所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保障血液质量等。但医疗机构作为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关系全民健康福祉;同时,一些大的医疗机构通常有自己的血库,这就决定了医疗机构在血液的储存、保管等方面应当负担一定的组织性义务,在医疗机构未尽到相关的组织性义务,如医疗机构未采取相当的措施保障血液的质量,导致血液受到污染,或者医疗机构管理不当造成血液变质的,医疗机构应当就不合格血液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过错责任。
四、结论
《侵权责任法》将医疗机构界定为血液的销售者,在不合格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情形下,不论是否尽到相关的注意义务,医疗机构都要依照《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承担无过错责任。血液并不是《产品质量法》意义上的产品,医疗机构也不是血液的销售者,并没有开启不合格血液危险的来源,对不合格血液的危险也无控制能力。医疗机构的本旨在于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不应当就不合格血液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我国应当及时修正医疗机构就不合格血液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做法,在不合格血液致人损害的情形下,医疗机构只应当在违反诊疗义务与组织性义务的前提下承担过错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 周友军.侵权责任法专题讲座\[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
\[3\]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王泽鉴.侵权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