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6:1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校园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校园论文

篇1

关键词:数字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篇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篇3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来自于“数字地球”,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数字化校园,顾名思义,数字化校园指的是依托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上的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分配。在数字化校园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教育模式以及科研活动的质量。现如今,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育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了。全新的教育学习设备仪器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模式。高校的学生们在获取知识时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数字化校园是个新兴的概念,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曾遇到过一系列问题。有部分高校把校园网当做了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但是其运作以及管理模式还是遵循传统,没有进行改革创新。这种误解没有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精髓。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早在1995年的时候就建立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现在,全国主要高校的校园网都与之进行了连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立实现了利用网络通讯等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校园网络的功能,实现了整个数字化校园的统筹功能。在教育部的倡议之下,各大地方高校纷纷进行相应,揭开了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的序幕。数字化校园的内涵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化。在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成为可提高的目标项目。

然而我国地域辽阔,民族聚居分布不均,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高校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等问题,都影响着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因此探讨制约民族地区高校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高水平的院校需要一个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伴随着各大高校的扩张,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教育资源的分散、信息传递减弱、准确性不佳等问题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此同时,这也为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也成为目前很多高校建设的目标。

近年来,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伴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高校的扶持,有些地方高校成为CERNET2核心节点,有些高校计划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精品课程开发工作成效显著,高校中100%的教师都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民族地区高校累计投入8850余万元用于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

各高校充分认识到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有更多高校启动了本校的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势头良好。

二、民族地方数字化校园的构成与基本要求

民族地方数字化校园包含教学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以及科研数字化等方面。这些都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民族地方高校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了校园广播电视、一卡通系统、会议厅音响、图书馆系统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在教学数字化的范畴中,民族地方高校所要完成的目标是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高校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育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其中包括课程学习,作业在线提交以及在线测评。这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的一对多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借此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从而更高效率的进行学习。通过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高校的图书馆系统,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极为丰富的图书期刊资源。这样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及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能够产生更好地教学效果。

在服务数字化范畴中,民族地方高校所要完成的目标是应当极大地提高在校师生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效率。校园广播电视、校园新媒体、一卡通系统、教室查询系统等等多包含在服务数字化中。校园广播电视能够及时的为广大师生提供资讯;校园新媒体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这一点与传统的交流模式相比发生了革命性地变化,实时性是服务数字化的一个标志特色;一卡通系统可以为师生提供各种校园内的缴费服务,使得学生可以完成校园内一卡在手,万事皆通的目的;教室查询系统可以方便在校学生查询实时的教室情况,可以明确哪些教室是没有课程的空余教室,方便查找自习室。除此之外公告查询、车位查询等都是服务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持,这也是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管理数字化范畴中,民族地方高校所要完成的目标是校务管理数字化、教务管理数字化。校务管理包含党委活动、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人事管理等方面,要完成整个校园事物的管理以及人力物力的统筹分配,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管理数字化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更高效率的工作。教务管理包括选课上课以及考试安排的管理。借助管理数字化,可以更好地对教务活动进行安排分析。管理数字化能够提高整个校园的校园的效率,及时的安排事物并进行全方面的通知公告。管理数字化也是民族地方高校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科研数字化范畴中,民族地方高校所要完成的目标是更高效率地进行科研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持,尤其是在科研活动中,能够合适地利用数字化条件可以更好地进行工作。在民族地方高校中,学习必要的软件进行科研已经成为了必修课,C语言、3dmax等都是现在大学生们所熟悉掌握的技能了。科研数字化使科研的效率极大地提高,这也成为现在全国乃至全球高水平院校所追求的目标。

三、民族地方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探索

民族地方高校数字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几条理念:

(一)民族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当具有思想上的变革

民族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校园里的各个设施关联起来,各重要的是应当具备思想上的变革。先进的模式配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将数字化校园的思想进行贯彻融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当加强人员素质。这包括学校管理者、教职工以及学生,这些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字化校园意识以及操作技能。建立民族数字化校园,需要师生携手共建。这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坚持创新。

在现在的时代大背景下,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已经具备了操作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们应当具备随时使用数字化校园的意识,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以及科研活动进行数字化校园活动。学校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建模,并且为所作决策进行评价

(二)民族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当实现硬件与软件的结合

当今校园网具有较强的通信能力,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的通信需求。校园网是在校师生使用网络服务的入口,校园网具有良好的信息以及资源的共享功能。

民族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平台包括中心机房建设、综合布线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网络交换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这些硬件设备应该与软件设施相配套,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优功效。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一卡通系统、有线电视系统、LED屏幕显示系统、多媒体系统以及监控及报警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的结合。

在民族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的资源丰富且量级颇大,这需要一个强大的服务器进行支持。目前,一般的校园网都是用以太网,这能够达到千兆的速率,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颇为成熟了。

在软件方面,已经有很多应用较为广泛的软件投入使用,各大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相应的校园网络平台以及bbs电子公告板进行交流。随着移动设施的发展,很多安卓客户端应用也投入使用,这些软件方面的发展,都为民族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三)民族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当因地制宜

民族地方高校数字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必须考虑当地的现实情况。在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会减少很多,相对顺畅。发达地区的民族地方高校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各项基础全部达标的基础上,其管理模式在运转中强调了之于教育体系内部纵横的逻辑联系以及数字化结构的优化。在欠发达地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会遇到相对较大的阻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细致的规划以及操作。在欠发达地区建设数字化校园,首先应当搭建一个网络平台,为现代化管理提供基础,其次,应当注重规范化建设以及教育质量内涵的提升,再次,应当发挥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够一步步稳扎稳打,在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建立数字化校园服务。

(四)民族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当有明确的目标

除了应当具有思想上的变革、实现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以及因地制宜之外,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统一的资源配置与管理,这些都是在建设民族地方高校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

我们建立的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并且覆盖全校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有线无线网络通信的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是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更好地交流平台、更快捷的生活服务、更高效的工作效率以及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有了明确的目的作为指导思想,建设民族地方高校数字化校园的道路将会更加顺畅。

篇4

1.1绩效管理机制落后,流于形式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绩效考核大多采取年底集中考核的形式,从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出勤率、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考评,分别评定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考核过程往往都是“走过场”,考核结果也与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并无直接关系,因此考核工作常流于形式,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2薪酬管理上缺乏奖励机制,医务工作者工作量大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目前执行的是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2]:同一职称、同一学历的员工,不论工作岗位、工作量、工作责任、工作态度等,工资收入基本一样,这样的薪资制度无疑会滋生员工“干多干少一样、干和不干一样”的想法,严重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机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比其他医院要大[3],医疗工作者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2改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人力资本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人力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2.1加强附属医院高层管理者对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医院管理者必须把人才放在主体地位,把人力资本当做资本来经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人力资本增值上,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及激励人才方面的投入,把人才看作是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最重要的资本。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应充分了解自身目前的人力资本状况,将之与医院未来的发展相结合,及时与医学院校沟通,积极争取有力的政策,以招聘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附属医院还应加强其人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既有医学背景知识,又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

2.2严格把关,做好人力资本的引进工作附属医院的管理层应当在充分听取人事管理部门、财务部的专业意见后,结合各用人业务科室上报人才招聘计划,认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与上级医学院校积极沟通,组织招聘选拔、培训、薪资决策等工作,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本引进计划,按照计划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笔试、面试,确保招聘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同时,附属医院还应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用人制度,避免医学院校内“近亲繁殖”现象。

2.3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医疗行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医院要视人力资本培训是一种投资,是对员工知识补充和技能强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医学院校这一资源,加大对人才培训和开发的力度,为医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医院应与上级医学院校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员工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还应注重对员工潜能的开发利用,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使员工处于一种良性的自主管理状态,使人才的知识转化为医疗服务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4]。

2.4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一方面,医院人力部门应依据医院现有人才梯队现状,进行人才梯队培养需求分析,包括医院组织分析、岗位分析、人员分析等,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构制定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在培训结束后要做好相应的培训效果考核工作,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医院还要建立和完善与人才梯队建设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专家及特殊人才的动态管理,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实力和科研水平,对于一些特殊岗位可以花“高成本”从其它医院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2.5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发展不仅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同时还要有一系列的支撑政策留住人才。医院管理层应当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公开考核过程与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务晋升、职称晋升、工资晋升的主要依据,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2.6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优化人力资本结构薪酬福利是影响人力资本使用率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更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薪资激励方案。相关部门要重视员工的福利愿望,按照工作表现支付薪资,按岗位、责任、贡献等因素,在体现出公平性的同时实行薪资差别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保证医疗、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2.7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工作环境建设医院文化代表了医院员工拥有的共同认知,是医院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3]。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医院文化融入人力资本管理之中。人力资本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管理,即医院人力资本管理最终要实现医院价值观与员工个人价值观的融合与渗透,使员工把个人追求与实现医院的目标统一起来。同时,良好的医院文化也是留住人才、凝聚人心的关键。医院管理者要把以医院文化为导向理念贯彻医院人力资本管理中,使医院文化和人力资本管理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篇5

摘要:民族文献是形成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重要部分,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其着力点就是要凸显出民族文献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以及学科特色。高校图书馆可采用直接采购、征集、捐赠、复制以及馆际交换等方式来开展民族文献资源的收集工作,同时通过文献宣传、建设民族文献数字资源库以及发挥民族文献教育功能的方式来带动民族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建设

民族文献是指反映少数民族过去和现在的有关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风俗民情、山川形势、民族迁徙等等方面具有保存和实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献资料。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献具有着特定的地域性、丰富的文化性以及载体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设及开发民族文献资源,以满足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便成为了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着力点

加强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关键是要加强民族文献资源的特色建设。特色才是图书馆的灵魂,特色才是取胜之本。民族文献的特色建设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特色:高校图书馆要建设民族文献馆藏,其重点是要在“民族”二字上下功夫,其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所收藏的民族文献在整个藏书体系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高校图书馆要广泛收集整理民族文献,使其馆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地方特色:不同的高校都分属不同的省区,不少高校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收藏的民族文献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广西地处南疆,其境内生活着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广西的高校图书馆在收集各民族文献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收集广西当地的少数民族文献。这些优秀的地方民族文献是丰富图书馆馆藏,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物质保证。

3.学科特色:由于各高校在专业设置、科研项目等方面有所不同,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就形成了自己的学科和特点,为了更好地形成学科优势,图书馆应注意和加强重点学科资料的建设。一些地方高校在研究本地区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图书馆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

二、民族文献资源收藏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民族文献资源建设,首要的前提是做好民族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由于民族文献的载体形式较为多样化,其分布也较为复杂分散,且大多数为非正式的出版物,因此图书馆在收集的过程中就要注重采取灵活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进行采集。

1.直接采购。

采购可以说是图书馆最为普遍的一种征集方式。对于已出版的正式文献,图书采访人员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本地或外地的图书销售部门或各类书展进行现采;由于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采购上都采取招标的形式,中标书商会根据图书馆提供的文献采购范围提供相应书目或是预留新书,采访人员可采取勾单或现采的方式进行筛选。对于许多非正式出版的民族文献,图书采访人员可定期走访相关的编发部门,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民研所、群艺馆、文化馆、方志办等进行面购。

2.征集。

图书馆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特定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机关团体作为征集对象,向其发送征集信函,在信函中注明本馆所征集的民族文献的内容范围,或是具体列举一些详细的书目清单,并在适当的情况下,主动上门与征集对象进行交流面谈。

3.接受捐赠。

面向社会募集,向社会各界印发倡议书,宣传地方高校图书馆收集民族文献对当地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社会机构、民间团体以及个人自愿将其所保存的有价值的民族文献资料捐赠给图书馆。

4.复制。

对于一些通过正常采集渠道很难获取的有收藏价值的民族文献,如绝版书、手稿、贵重出版物或光盘等,图书馆可考虑采用复制的方式进行收集。

5.馆际交换。

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人力、物力、经费有限,凭借本馆力量往往也很难收集全大范围内的文献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可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馆际交换,双方通过提供多余复本或复印本子的方式互通有无、互为补充,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采用零星函购、深入民间采集以及对零散文献进行编辑的方式来加强对民族文献资源的收集和补充。

三、民族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收藏并利用文献,文献资源的收集可以说是图书馆情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文献信息的利用则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宗旨和原则。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民族文献资源的同时就要加大对民族文献资源的开发力度。

1.注重宣传,改进服务,提高民族文献的使用率。

高校图书馆应在对本馆收集的民族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著录的基础上加大对民族文献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来吸引读者,从而提高民族文献的使用率。如图书馆采编部和技术部可在本校图书馆网站上推荐阅览书目;流通部在充分了解馆藏民族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制作出专题的图书通报;建立图书联络员制度,定期派出图书联络员深入学院系部,将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包括各类民族文献资源主动介绍给读者。在服务模式上,流通部门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要善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充分了解本院民族文献利用群体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文献需求提供完善的文献参考及咨询服务。

2.加大对民族文献信息的网络化建设。

随着当今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为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外,网络已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对民族文献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已是势在必行。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建立起民族文献信息的网络导航。由于目前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都较为无序、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对相关信息的检索利用,图书馆应通过各类搜索引擎将网络上分散的各类民族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筛选和分类,进行有效重组,把各种随机、无序、分散的信息序列化,并按规范标准进行分类索引,建立读者导航数据库。其次,实现民族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文献信息的互通有余、资源共享已成为了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共同趋势。同时,它也是避免各图书馆出现资源撞车、确保各馆能够以有限的资源实现信息利用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各馆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摒弃自我封闭式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要切实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协调与合作,通过馆际间签署信息资源共享协议的方式,集各成员馆的数字资源于一体,使各类读者都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充分发挥民族文献信息的教育功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除了肩负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之外,围绕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点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培养相应的专门人才也是高校图书馆所要承担的重要职能。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学院的人才培养以及校园的文化建设中来。例如,图书馆可与旅游管理系等系部合作,依托图书馆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建立民族旅游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资源,包括各类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图片、影视以及实物等开设导游模拟课堂,通过这一实训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从而为当地少数民族旅游行业培养出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民族旅游管理人才。同时,为了进一步普及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图书馆还可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围绕不同的主题,如各民族的风情习俗、服饰、建筑或是仪式信仰等等举办相关的讲座,向学生介绍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刘龙,李群.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 2011(10):22-25。

[2]杨昌斌.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信息的多样性建设开发效应[J].凯里学院学报, 2007(10):118-120。

[3]杨彦春.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以桂中地区为例[J].图书馆界, 2010(6):50-55。

[4]杨洪能.地方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征集工作思路谈[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8):122-123。

[5]李玉兰.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9):123-124。

[6]王缙.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文献建设与开发利用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12):87-89。

篇6

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考虑到针对物理专业的课程学时数少,但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而学生动手能力较弱,过于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等情况,整合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结构,逐步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使二者比例达到一个最合理值。删减部分陈旧知识,融入新技术的应用,以理论为基础,强调应用,将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应用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2.教材与参考书目选用应符合物理师范生专业特点

全国各大高校都陆续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教材。但是每一本教材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选用较多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康华光主编的教材,由童诗白主编的教材以及杨拴科等主编的教材。根据物理师范生注重公式的逻辑推理的思维特点。所以选取更侧重于基本概念的讲解,逻辑性强,知识点丰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由童诗白主编的教材更加适合西部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学生。

3.核心突出内容的取舍

模拟电路就是处理模拟电压和电流的电路,而由于现实生活中大多信号较为微弱的模拟信号,所以要进行信号的放大,这也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核心部分。所以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自然非放大电路莫属。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相关器件的供电电源很多为直流电源,所以必然需要一种将电厂的交流电转为直流的电路,此电路就是直流稳压电源。由此可知,主讲内容就是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尤其是放大电路部分。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比如在讲授“反馈”概念时,我们可以运用类比教学法。教师可以以常见的冷暖空调的温度调节过程为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需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只有善于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

2.充分利用仿真软件

因为师范生最在意教学形式,如果仅仅在课堂平白地传授复杂的模拟电路理论知识,枯燥的形式会让师范生认为理论与实际相差太远,进而对电子类课程失去兴趣。所以在讲授理论课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将虚拟电子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时进行电路连接、仿真和测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助于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准备

首先在开展实验之前,在理论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们对常用电子仪器、半导体元器件、实验箱等有直观认识,并进行演示实验,以激发其兴趣。其次针对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实验指导形式。

2.模块实验

篇7

笔者采用影响因子求和法,对我国23所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国内国际期刊上公开的影响因子总和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些中医院校的学术研究竞争力。

1 文献回顾

对各中医院校竞争力的评价以往一直是靠主观印象,没有客观指标,显得表浅和笼统模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各种综合评价方法,但对中医院校评价指标不全,深入研究不够。在学校竞争力方面,有些学者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主要有:①“五所中医院校科研竞争力分析”[1],作者利用多种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中医药院校的科技量、科技成果完成量、专利发明申报量。采用趋势分析和计量学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5所中医药院校的科研竞争力。②“《中草药》1990-1997年度引文统计分析”[2],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法及《sci》、《cscd》评价期刊质量的有关指标,对《中草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刊出的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评价该刊的质量,了解一些中药学研究的特点与现状,发现一些中药学特殊的规律,为文献服务工作的改进、期刊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③“我国高等中医院校1997-2005年论文统计分析”[3],作者以CBMdisc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7-2005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在国内期刊上公开的总数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科技论文产出现状和分布规律,进而了解全国同类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地位,为领导决策,也为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拓宽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④“1997-2001四所中医院校〈学报〉论文引文分析比较”[4],作者根据这4所学校的学报刊载论文为统计源,对其引文进行比较分析,具有客观性及实用性。⑤“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5],客观评价了大学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⑥“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实现”[6],作者依据高校科研管理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模型,并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使科研竞争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量化,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笔者在借鉴以上学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抓住中医药院校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论文学术能力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运用影响因子计量和的方法来评价各中医院校论文学术竞争力。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①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出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2001-2006年各个专业(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公开发表在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以及SCI收录的期刊上的文章数目。②利用pubmed数据库检索出在被SCI收录的外国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情况。检索方法:选择数据库“pubmed”,再for一栏里输入“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点击“go”即可查询。因考虑到学校的英文名已改为“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则每个学校查询的时候必须查询两次。在这个过程中,会查到一些在非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如“yaoxuexuebao”等,则必须把这些文章的数目去除。

2.2 评价方法

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是对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7]。具体算法为: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总数)。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笔者在统计时采用的方法是:将每年每个学校在某一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乘以某一年某一期刊的影响因子,最后把所有的影响因子相加,然后作出比较。根据高校发展趋势,专科类高校都在向多科类高校发展。笔者统计分类时按4个类别来区分,即将论文分别归为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4个类别进行统计,最后加总计算。

转贴于

2.3 结果分析

在一般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中医类、中药类、针灸类、人文社科类4项比较,中医类最多,其次是中药类,社科类最少。中医类:广州中医药大学遥遥领先,影响因子总和高达761.55,其次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类:广州中医药大学仍然最多,为391.8。针灸类:天津中医学院位居第一,达到78.45,广州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人文社科类:南京中医药大学以8.1排名第一。从总数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居榜首(见表1)。在核心期刊上影响因子总和情况:中医最多,中药其次,针灸较少,人文社科类最少。中医类:广州中医药大学以绝对优势稳持第一。中药类: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为516.6,比最少的山西中医学院高出54倍多。针灸类:和前面的情况相似。人文社科类:山东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11.55分并列第二。从总体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仍然是排名第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名(见表2)。在权威期刊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情况差不多,但在人文社科类,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更少,很多学校几乎都为0(见表3)。被SCI收录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普遍都很少,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各个中医院校的影响因子都为0。总和排名前三位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见表4)。从总体排名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以2 698.615分位居榜首,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其影响影子总和分别为1 643.756、1 640.677(见表5)。表1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一般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注:各地院校均为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下同)表2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核心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表3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权威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 表4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SCI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表5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各种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

3 结论

笔者采用影响因子求和的方法,利用CBM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查询,统计分析了2001-2006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的论文学术竞争力。评价方法是先分别对各个中医院校在各种期刊(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SCI)上发表的各个专业(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在各种期刊上的影响因子采取求和的方法最终得出: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位居前三名。各个专业论文量比较:中医类最多,中药类其次,针灸类较少,人文社科类最少。总体上看,各个中医院校在权威期刊,尤其是SCI上发表的文章尚少,但整体学术力呈不断提升的态势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 香.五所中医院校科研竞争力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23-226.

[2] 霍 红,李 政.《中草药》1990-1997年度引文统计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3):77-81.

[3] 黄瑞敏,赵文竹,林晓华.我国高等中医院校1997-2005年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6):74-76.

[4] 李宝英.1997-2001年四所中医院校《学报》论文引文分析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92-94.

[5] 程 勇.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J].中医教育ECM,2002,(1):9-12.

[6] 张冬丽,师伟力,矫文成.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4):43.

篇8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了高校迎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评估的契机,真正做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在相互促进中达到馆藏建设和评估工作双赢的最佳效果,进一步改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比例结构,提升文献资源的质量。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从而加速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迎评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教育部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逐步开展了全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图书馆作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部门,自然也在评估之列。面对评估,图书馆都会经历一个自我审视、改革发展的过程,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赢得了发展的机遇。图书馆能否在评估中过关,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系着评估的最终结果,对学校办学声誉和发展前景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水平评估必然会促使学校各级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与关心,使其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是改善办馆条件的重要决定因素,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图书馆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一方面积极准备迎评资料,另一方面以评估为契机,努力改善办馆条件,在迎评中找差距、求发展,不断完善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大力度搞好硬件及软件建设,为学校顺利通过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发挥积极的作用。133229.cOM

二、高校图书馆在迎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迎接国家教委的教学评估,各高校图书馆把增加藏书数量作为迎评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缺乏监督力度,一些高校采取各种办法在数量上大做文章,这些做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文献购置的不合理

为了迎接评估,文献购置行为容易演变成非常时期的救急行为。为了使藏书量达标,各高校都给图书馆增加了购书经费。但是,在短时间内买到大量适用图书十分困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书源有限,因此,打破了图书馆制订的藏书发展规划和年度购书计划,采购原则和标准也无法执行。买处理书、低价书、剔旧书充数为了迎接评估,使藏书量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评估指标要求,一些学校图书馆把增加册数作为最终目标。图书馆根据学校拨给的购书经费和藏书的缺口数量进行测算,一部分经费用于买新书,另一部分经费用于买处理图书。由于有限的经费无法买到足够的新书,一些图书馆将买处理图书作为应急手段。而处理图书普遍存在应用价值不高、印刷质量差等问题。

2.捐赠图书质量难把关

一些高校图书馆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动员学校师生捐赠图书。但是,捐赠的大部分图书的质量不高,内容过时的书和复本数很多,小说和用过的教材所占比例比较大。图书馆面对这些使用价值不大的赠书,弃之可惜,留之无用。但是,为了迎接评估,增加藏书册数,又不得不花费人力进行处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3.停止藏书剔除

在高校教学评估把图书馆印刷本藏书的数量作为一项硬指标时,一些图书馆将长期坚持的藏书剔旧工作停了下来,知识老化、陈旧的图书占据大量的书库空间,且因与新书排列一起,影响了读者选书。

三、以评估为契机改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1.以评估为契机建立多元化的文献资源格局

首先,图书馆文献资源包括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也就是说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和新型载体的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等。作为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的文献的网络资源可以是馆藏资源的一部分,作为纸质文献的馆藏资源也可以是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次,树立“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等新观念,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图书馆作为各种文献信息的采集、处理的中心,理应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网络资源;再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搭建文献资源加工平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逐步实现资源加工、存储、传递、利用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以评估为契机提升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理念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强调的是“大而全”或“小而全”,文献资源建设虽有数量的增加,但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面对文献量的激增和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在规划文献资源布局时,应逐步向按“需”收藏方向发展,文献资源建设更强调专业化、特色化,更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献资源建设应强调以“应用为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类型日益增多,这必将导致馆藏文献获取方式的多元化。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印刷型文献采集同时,加强了电子文献和网上资源的采集,注重馆藏资源文献收藏、电子文献和网上资源的采集,注重馆藏资源文献收藏与网上资源采集的均衡发展,尤其对相同文献信息的不同载体的文献要有选择地取舍。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质量评价已不能局限于本馆实际收藏为评价依据,同时还要看其在网络上获得国际、国内信息资源的能力。因为信息的需求者更注重的是图书馆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根据这样的评价标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不仅取决于它的规模结构以及借还的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文献的质量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所以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在量上“大而全”,在收藏策略上应该发挥各个院校的优势,向专业特色方向发展,要有自己的院校特色、学科特色、人文特色。

3.以评估为契机全面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评估的关键在于“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提高藏书量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做到质量与数量并举。高校图书馆要抓住教学水平评估的有利时机,提高扩大文献收藏的范围、确定本校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范围。要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做到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有选择收藏,形成较为完整、有一定水平的文献资源体系。

图书馆要抓住评估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要求学校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制定科学的藏书建设规划,不仅要从藏书的等级、学科结构、层次结构、语种结构、类型结构等方面满足本科教学及科研需求,而且要结合学院办学宗旨、教学及科研水平、师生人数、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和提高藏书质量,极大地丰富馆藏,促进图书馆建设,为提高科研水平及本科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抓住机遇,提高扩大文献收藏的范围、确定本校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范围。根据这几年学校学科的发展规划,重点学科的设立,硕、博士点的设立,做到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全面系统收藏,相关学科有选择收藏,形成较为完整、有一定水平的文献资源体系。要达到高质量的藏书体系,就应加强对重点图书文献、原版图书及核心期刊的采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环境下,要逐步加大电子文献的采集力度,不断调整馆藏的种类,保证读者对重点学科的文献使用。

四、在迎评工作中完善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1)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真抓实干,把评估的责任落实到工作目标中去

将做好评估工作与实现学校的创建目标结合起来,将做好评估工作与狠抓文献资源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等、靠、要”的无所作为思想,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为了评估,一切服从评估。

(2)图书馆必须顺应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变革和进取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参评院校在较短时间内准备评估,对参评院校来讲,平时工作非常关键,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下功夫,不断积累文献资源,不断提升办馆水平。评估是一场硬仗,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建立在实际建设成果上,建立在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上。与最后的结果相比,建设的过程更为重要。

(3)处理好短期行为与长期建设的关系

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建设,以形成本校资源特色。切忌为了评估达标,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做法,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际上,文献资源数量上的不足带有普遍性,应该在重视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数量建设,注重内涵建设,使有限的评估经费落在实处。

(4)不仅要增加纸质文献的数量,还应加强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的采集

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系统地收集各种类型的藏书,经过科学的加工整理,合理地排列组织,成为有层次的多元化图书馆藏书体系,并作为评估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指标。

(5)以评估为契机,积极争取学校投入

由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全面吃紧,教育经费短缺,图书馆经费普遍不足。教学评估为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必须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学校支持,补充、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事实证明,通过评估,图书馆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与财力支持,丰富和拓展了文献资源的同时,图书馆也得到了较好的建设与发展。

五、总结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乘教育水平评估的东风,高瞻远瞩,长远规划,整体部署,科学组织,建立健全水平评估的规章制度。对图书馆各项工作严格考核,全面落实评估指标内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自评自建与时俱进地贯穿图书馆建设的始终,真正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对图书馆文献资料建设进行合理的修正、补充和完善,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惠珍.关于修订高校图书馆评估项目和指标的两点看法.晋图学刊.2004年第2期

[2]余鸣.以评估为契机,全面加强图书馆建设.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年第4期

[3]陈光华.水平评估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发展契机及负面影响.图书馆建设.2006年第2期

[4]李纪安.共同努力提高评建工作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发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篇9

>> 红色资源开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开发本土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实证研究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模型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研究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魏晓文,金彦超.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安全隐患,安全机制,安全实施

 

数字化校园是在校园网的基础之上,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来支撑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了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等方面的全部数字化,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一、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的安全隐患分析

高校校园网的应用以及服务主要是面向学生,学生经常玩游戏、下电影、浏览未知以及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站、接收陌生人的电子邮件、用聊天软件时随意接受陌生人传送的文件,这些安全隐患都有可能导致校园网病毒泛滥;观看网上直播,严重影响网络速度,甚至阻塞网络运行;同时高校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也参差不齐:很多学生认为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就是计算机病毒。所以,整个校园网中的大部分用户,对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

经过调查、分析、研究,高校校园网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1.校园网直接与因特网相连,所以会遭受黑客以及网络安全缺陷方面的攻击;

2.校园网内部安全隐患;

3.用户接入点数量大,使用率高,随时有可能造成病毒泛滥、信息丢失、数据损坏、网络被攻击、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4.缺乏统一管理;

5.网络中心负荷量大:绝大部分网络管理功能都是由网络中心来完成的,包括校园网络的建设维护、网络使用的政策制定以及相关费用的收取;

总之,实施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机制数字化校园网,对校园网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化校园网安全机制的实施

为了有效地解决校园网将会遇到的种种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在网络中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多种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的综合运用,从而来保证校园网能够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正常运行。

1、防火墙的实施

防火墙技术是抵抗黑客入侵和防止未授权访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目前网络系统实现网络安全策略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

防火墙是一种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同时防火墙也是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论文格式,安全实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它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可根据具体的校园网实际环境,在防火墙上设置如下安全策略:

1)解决内外网络边界安全,防止外部攻击,保护内部网络(禁止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2)根据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等进行数据包过滤;3)内外网络采用两套IP地址,实现双向地址转换功能;4)支持安全服务器网络(DMZ区),允许内外网络访问DMZ区,但禁止DMZ区访问内部网络;5)通过IP与MAC地址绑定防止IP盗用,避免乱用网络资源;6)防止IP欺骗;7)防DDoS攻击;8)开启黑白名单功能,实现URL过滤,过滤不健康网站;9)提供应用服务,隔离内外网络;10)具有自身保护能力,可防范对防火墙的常见攻击;11)启动入侵检测及告警功能;12)学生访问不良信息网站后的日志记录,做到有据可查;13)多种应用协议的支持,等等。

2、网闸的实施

安全隔离网闸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安全隔离网闸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户可以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在不同网络上的数据库之间交换数据,并可以在网络之间交换定制的文件。论文格式,安全实施。

可根据具体的校园网实际环境,在网闸上设置如下安全策略:

1)阻断内外网络的物理连接,防止外部攻击,保护内部网络;2)剥离内外网络传输的TCP/IP以及应用层协议,避免因为TCP/IP以及应用层协议造成的漏洞; 3)内外网络采用一套IP地址,实现指定协议通讯功能; 4)允许内网访问外网特定服务、应用(HTTP,FTP,FILE,DB等);5)允许外网指定机器访问内网特定应用(FILE,DB等);6)防止IP欺骗; 7)防DDoS攻击;8)具有自身保护能力,可防范常见DoS、DDoS攻击; 9)多种应用协议的支持,等等。

3、 防病毒的实施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已经由在单机之间传播转向到各个网络系统之间的传播,一旦病毒侵入到某一局域网并发作,那么造成的危害是难以承受的。病毒和防病毒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了由“杀”病毒到“防”病毒的时代。只有将病毒拒绝于内部网之外,或者及时查杀内部网的病毒,以此防范病毒在网络内泛滥传播,才能保证数据的真正安全。论文格式,安全实施。

我们结合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给出以下防范防治策略:

1)阻止外网的病毒入侵(这是病毒入侵最常见的方式,因此在两个或多个网络边界之间,在网关处进行病毒拦截是效率最高,耗费资源最少的措施,但只能阻挡来自外部病毒的入侵);2)阻止网络邮件/群件系统传播病毒(在邮件系统上部署防病毒体系);3)设置文件服务器防病毒保护;4)最终用户:病毒绝大部分是潜伏在计算机网络的客户端机器上,因此在网络内对所有的客户机也要进行防毒控制;5)内容保护: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主动的阻止新型病毒的入侵,在防病毒系统中对附加内容进行过滤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6)集中管理:通过一个监控中心对整个系统内的防毒服务和情况进行管理和维护,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维护人员的数量和维护成本,并且缩短了升级、维护系统的响应时间。

4、学生宿舍区域802.1x认证

考虑到认证效率、接入安全、管理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宿舍区域的用户接入建议采用已经标准化的802.1x认证方式:

1)网络环境复杂,接入用户数量巨大:建议采用分布式的用户认证方式,把认证分散到楼栋汇聚交换机上去完成,如果发生故障,不至于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所有用户;2)网络流量大,认证用户数量大:所采用的认证方式要具有很高的效率,以保证用户能及时通过认证,在网络流量大,认证用户数多时不会对设备的性能产生影响,以保证整个网络高效、稳定的运行;3)某些用户技术层次高,存在对网络安全造成影响的可能:难免存在某些用户因好奇使用一些黑客软件或病毒软件而造成对网络的影响,因此所采用的认证方式要能够有比较高的安全性,能防止如DHCP的恶意攻击等安全功能。

5、数据存储方案的实施

数字化校园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新兴应用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资料数字化、海量存储及数据管理、全方位查询检索、多渠道等技术,提供包括电子图书、视频、音频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料等等。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各种数字信息的增长非常迅猛,同时,数字信息存储的容量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设计一种高容量、可扩充的存储技术方案也是校园网络安全的重点。可以容纳、甚至可以无限制地容纳更多信息的“海量”存储技术:如NAS存储、SAN存储等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在系统结构上满足用户未来的应用需求,同时合理使用用户投资,建立满足用户现有需求的系统,并且易于扩展的系统,来帮助用户解决在数据存储和应用需求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三、总结

随着Internet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的应用范围和领域迅速扩大,新的网络技术、安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黑客技术也逐渐多元化,导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计算机网络里,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没有绝对的安全,我们只能不断的采用新的网络技术,以及新的安全设备与技术,这样才有可能将网络中威胁降到最低限度。论文格式,安全实施。

防火墙、网闸、病毒防范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主流技术,这些网络安全技术为整个网络安全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网络或者用户都不能够忽视。论文格式,安全实施。到目前为止,尽管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而影响校园网的安全因素在不断地变化,黑客与病毒的攻击方式在不断地更新。论文格式,安全实施。要确保网络的安全就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在安全技术上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及时调整安全策略,有效整合现有安全资源,并且不断引入新的安全机制,才能保证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良性发展,确保数字化校园网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焦中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个问题.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徐立.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3]沈培华.数字校园的五个层次.计算机世界

[4]赵思辉.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体系架构.福建电脑

[5]宋金玲.数字校园的相关技术及方法研究.中国矿业大学

[6]曾力炜,徐鹰.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

[7]占素环.校园网网络安全技术及解决方案.农机化研究

[8]张武军,李雪安.高校校园网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研究.电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