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0:1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负荷理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负荷理论论文

篇1

关键词超市陈列柜风幕CFD热负荷分析湿度场

1引言

陈列冷柜已经在各类超市中已得到认可和普及,内外侧的隔热一般采用风幕。但是风幕对周围空气有较强的卷吸作用;另一方面,冬季陈列框风幕的冷泄漏又形成超市空调系统的一个重要冷负荷。因此,研究陈列柜风幕系统形成的影响因素是设计节能、性能优良的陈列柜的关键,也是设计超市空调系统的依据。

国内外对风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温度场和速度场,如DavidStribling仿真了简化的冷柜,将他的误差主要归结于对湿度场的研究[1]。

南加州Edison制冷实验室(SCERTTC)定量测试的典型陈列柜的冷负荷分布情况,提出陈列柜73%的能耗来自风幕的耗

散[2]。

本文采用CFD方法对立式陈列柜的风幕系统进行仿真,以期为陈列柜风幕系统设计提供设计思路。

2CFD模型和边界条件

2.1计算模型

立式陈列柜通常成排放置,其长度方向尺寸远大于高度和深度方向,故可简化为二维模型。卧式陈列柜的结构如图1所示。计算时忽略外部辐射和绝热层的传导换热。回风空气在流道内经过蒸发器,温度、湿度降低后,经过喷射口水平射出,形成卧式陈列柜的风幕。与立式陈列柜相比较,卧式陈列柜的出风速度较低,在浮升力的影响下,风幕有较大的变型。因此本文中紊流模型选用带浮升力项的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sStressModel)。

湿度场的采用简化的组分平衡方程:

m1表示组分1的质量分数;J1是扩散通量;R1是反应生成率,本案例中为0。我们把水蒸气在陈列柜中生成小液滴的反应,简化为水蒸汽低于当地露点温度就产生小液滴,且在固体壁面不凝结。

图1卧式陈列柜结构示意与实验点分布图

2.2边界条件的处理

1)为使求解过程稳定,所有边界均采用速度为零,绝热的第一类边界条件,外部空间为大空间,温度为27℃,绝对湿度为10g/kg。

2)进风口按实验值设定速度、温度边界条件;回风口边界条件按进风口设定为-10Pa的压力边界条件。进风口的绝对湿度为0.2g/kg,温度为-30℃,送风速度0.6m/s。

3)壁面函数采用Spalding方法处理,该方法比较适合于Pr<1气体。

4)为了加快收敛速度,动量方程采用QUICK算法,压力方程采用标准SIMPLE算法。

2.3实验装置与误差分析

计算所用的陈列柜原型被放在一个独立的房间内进行测试,该房间温度波动小于1℃,湿度波动小于0.2k/kg。温度的测量采用T型热电偶,速度测量采用热球风速仪,湿度的测量采用电阻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并用TESTO-400型测量仪进行校准。实验过程中,数据采集使用KEITHLEY-2700数据采集仪,测试前将热电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进行校准。

实验值与计算值比较如图2、3、4所示。结果显示: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基本能反应其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实际分布。

图2测试点温度比较图

图3测试点绝对湿度比较图

图4测试点速度比较图

分析实验值与计算值之间存在的误差,认为主要来源于以下4点:

(1)由于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所采用的湿度传感器和热球风速仪对风幕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因此存在一定误差。

(2)计算模型中仅考虑对流换热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实际工况下,辐射传热和由风道外侧保温层进入的传导热对温度场也有一定影响。

(3)在数值计算中,湿度场并未完全耦合。尽管在风幕上方的湿度测量结果显示有一层湿空气饱和区,形成的小液滴必定会在重力的影响下对湿度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CFD计算的每个网格中,仅在扩散方程中处理湿空气,所以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4)另外,陈列柜外侧存在一定的乱流干扰。所以,实际情况下陈列柜风幕的隔热效果比CFD计算稍差。

3CFD分析

3.1流场分析

CFD计算的优点在于能比较方便地改变边界条件及其参数,分析各参数的影响并对其优化,减少实验试制的次数,以节约研制费用并缩短周期。从风幕的流场图(图5)可以看出风幕按其结构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

图5陈列柜流函数分布图

第一个区是出口区,由于风口仅仅采用两片薄板作为气流喷射方向的引导。所以出风口的速度分布不理想,主要表现在:1.出风口的横截面没有均匀的速度梯度,导致风幕的脉动速度较强,不利于隔热和隔湿。如果采用塑料孔板整流,风幕的水平方向性会更强,脉动速度较弱,隔热隔湿的效果会更好。

图6陈列柜温度场分布图

第二个区是发展区,在这一区域,风幕在浮升力的作用下有较大的变形,风幕的主流与方向与陈列柜底板板呈45度角。在这一区域,风幕的中心速度进一步降低,它的两侧面受到黏性力的作用,而逐渐耗散。同时在其下方形成一个涡流。当风幕的主流遇到陈列柜底板后,风幕的主流再次改变方向,顺着底板流动,并在其上方形成一个较长的涡流。该涡流的底部与温度较低的风幕接触,顶部与陈列柜上方的热湿空气接触,所以这个涡流循环是陈列柜热湿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三个区是回风区,在该区域,风幕在回风口的抽吸作用下重新汇合。但是其上方有一定的空气涡流,风幕的底部又受到陈列柜壁面的影响,气流的方向不一致,导致风幕的温湿度进一步升高(见图6)。

3.2湿度场分布

从绝对湿度场图(图7)来看,从蒸发器排出冷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为85%,由于送风通道有一定的漏热,使得出风口的相对湿度降低至70%左右。在风幕与环境热湿空气交换的过程中,第一区域上方的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最大,极有可能在该处形成小液滴。在回风口附近,温度梯度比绝对温度梯度大,所以应该产生回风口上方的相对湿度回风口下方的相对湿度小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实际测量中得到了证实(见表1)。

图7陈列柜绝对湿度分布图

利用CFD计算,陈列柜热负荷的分布如表2所示。在试验工况下陈列柜的主要热负荷来自风幕的显热负荷见图8。

图8陈列柜热负荷分布图

陈列柜温湿参数表表1温度(K)绝对温度(g/kg)

蒸发器出口2430.2

出风口244.980.2

回风隔筛252.980.74

回风通道入口253.350.74

总增量10.350.54

陈列柜的热负荷分布表表2

显热负荷潜热负荷

总热负荷(J/m)488.7

出风口通道(%)16.9-

风幕(%)68.4811.4

回风口通道(%)3.17-

所占比例(%)88.611.4

现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如何准确测量风幕的速度场是困扰实论证的一个难题。由于陈列柜的速度场直接影响其温度场与湿度场的分布。用一系列详细的温度场分布图来论证CFD计算的合理性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其次,CFD模型还不能精确的计算风幕的各个场分布情况,如何使计算值与测试值相吻合可以从调整紊流模型和避免过多的结构简化入手。最后,蒸发器的结霜与融霜过程对风幕隔热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考查风幕的隔热性能还缺少一个比较权威的指标,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总结

本文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建立了超市陈列柜双层风幕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风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不锈钢的区域。本文同时利用CFD方法的灵活性,对风幕的温湿度场进行模拟,分析了风幕各个阶段的热负荷分布,证明了解决风幕变形与耗散是设计高效节能陈列柜的关键。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DavidStribling,Savvas,A.Tassou,DouglasMarriott.Atwo-dimensionalCFDmodelofarefrigerateddisplaycase.ASHRAETrans,1996.

篇2

关键词:复合注浆法桩基加固

1复合注浆法的概念及其特点随着我国基本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桩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受勘察布孔的局限性影响,或施工方法的不当,许多桩基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需要加固处理。同时,我国大量的既有建筑物桩基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加固。单一的注浆技术因其固有的缺陷,已满足不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工程需要。如何有效的提高该类桩的承载力是摆在我们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复合注浆法是将静压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时序结合发挥两种注浆技术优势的一种新型注浆技术。实际工程中是先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成桩柱体,再采用静压注浆增强旋喷效果,扩散加固浆液,防止固结收缩,消除注浆盲区。将复合注浆方法应用在桩基础加固中,能充分发挥静压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注浆法的优点,克服其缺点,适用地层范围广、加固效果好,保证了加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复合注浆法的特点如下:

(1)复合注浆法适用地层范围广,既适用于加固渗透性大的砂卵石层,又可适用于渗透性较差的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层及淤泥等软弱土层,还可以用来加固岩溶地层的地下溶洞。

(2)复合注浆法浆液扩散范围大,不仅对高压喷射流喷射破坏土体的极限范围之内土体进行转换加固,而且对喷射破坏土体的极限范围之外的土体以充填、渗透、挤密和劈裂等方式进行注浆加固,在成桩的同时对地基土有灌浆加固作用。

(3)复合注浆法能定向定位定深度,能形成连续的圆柱状的旋喷桩体,旋喷桩体顶部无收缩,与桩砼结合紧密;能直接承受上部荷载,承载力较高。该法

注浆形成的固结体强度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调节,其强度范围为5~30MPa,与只用高压喷射注浆形成的固结体相比,复合注浆法形成的连续的圆柱状的旋喷桩体,其各方面的性质都有了提高。

(4)复合注浆法钻孔施工口径较小,对既有建筑物基础和地面损害和扰动小,可调节浆液的凝固时间,施工期建筑物附加沉降小。经济可靠,耐久性好。

(5)复合注浆法施工简便,施工机具适合既有建筑物狭窄和低矮的现场施工,施工时基本无噪音,材料对环境无污染,可满足办公和生活要求并保护环境。

2复合注浆法加固缺陷桩基的工艺技术

2.1施工工艺

复合注浆法加固缺陷桩基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注浆钻孔施工:对桩基的桩身缺陷或桩底持力层缺陷进行加固时,先采用地质钻机在桩中进行钻孔抽芯或在桩侧进行钻孔,对桩身缺陷加固时需在桩中钻孔抽芯至缺陷位置以下1m左右,对桩底持力层缺陷加固时需根据设计桩底持力层要求从桩

中或桩侧钻孔抽芯至完整持力层以下3m左右。钻孔孔径一般开孔为110mm或101mm,终孔直径为101mm或91mm,钻孔垂直度保证<1%。

(2)建立孔口注浆装置:注浆钻孔施工完成以后,在注浆孔口建立注浆装置。孔口注浆装置采用预埋设的方式固定在桩顶注浆孔口,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将孔口装置与钻孔之间的间隙固定密封。孔口注浆装置既要满足静压注浆要求又要满足高压旋喷注浆管可以从其中下钻的要求。

(3)采用高压旋喷方式喷射清水进行冲洗扩孔:孔口注浆装置埋设1~2天后,先采用高压旋喷方式喷射清水对缺陷位置进行冲洗,喷射清水时需按设计规定的工艺参数(喷射压力、提升速度、旋转速度)进行喷射,将注浆管分段下入孔底,每段注浆钻杆需连接紧密并采用麻丝密封。旋喷清水采用从下而上的方式。旋喷清水一般采用单管旋喷注浆方式,清水一般喷射1~3遍,经喷射清水后,可扩大喷射直径和增加固结体的强度。

(4)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方式进行注浆:按要求进行清水喷射洗孔和扩孔后,再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方式进行旋喷注浆。将注浆管分段下入孔底后,从下而上进行旋喷注浆,旋喷注浆一般采用单管旋喷注浆方式。

(5)采用静压注浆方式进行注浆:高压旋喷注浆结束后,利用孔口注浆装置封住孔口进行静压注浆。静压注浆开始时采用较稀的浆液和较低的注浆压力,随后逐渐增加浆液浓度及加大注浆压力,直至设计注浆量和注浆压力为止。一般静压注浆在浆液终

凝前需进行2~3次灌注。静压注浆可以采用单液也可采用双液注浆。

(6)封孔:静压注浆结束后,若注浆孔口冒浆,需对孔口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浆液流出;若注浆结束后孔内浆液有流失,需补灌浆液到注浆孔内浆液饱满为止。

2.2复合注浆法的浆液材料

(1)主剂:采用水泥浆为主剂,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注浆时水泥一般采用425#早强型硅酸盐水泥。对桩基础缺陷进行加固补强注浆时,为了获得较高的固结体强度,采用高标号的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外加剂:常用外加剂为速凝剂、早强剂等。速凝剂常采用水玻璃,水玻璃加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2%~4%。采用双液进行静压注浆时,水玻璃用量可为水泥用量的10%~100%。早强剂为氯化钙和三乙醇胺,用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2%~4%。

2.3施工工艺参数

(1)旋喷注浆压力: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法时:浆液或清水喷射压力:20~30MPa;采用二重管高压旋喷法时:空气压力为0.7MPa,浆液压力为20~30MPa;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法时:水压力为:20~30MPa,空气压力为0.7MPa,浆液压力为2~5MPa。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注浆时常采用单管高压旋喷,其压力常用20~25MPa;在对桩基缺陷进行加固补强注浆时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或三重管高压旋喷,注浆压力常用25~30MPa;

(2)喷射提升速度:10~20cm·min-1;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注浆时采用20cm·min-1;在对桩基缺陷进行加固补强注浆时采用10~15cm·min-1;

(3)喷射旋转速度:20~40r·min-1;

(4)静压注浆压力: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注浆时采用0.3~2.0MPa;对桩基缺陷进行加固补强注浆时采用0.3~5.0MPa;注浆压力需根据每个工程的不同土质条件及注浆部位进行注浆压力设计。

(5)浆液水灰比:旋喷注浆时采用1∶1~1.2∶1;静压注浆时采用0.5∶1~1.2∶1。

2.4加固效果的检测复合注浆法加固缺陷桩基后的效果检测,应主要以承载力检测为主,因此检测方法主要采用高应变法和静载试验法,抽芯法和低应变法主要作为直观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经过加固后缺陷桩的主要缺陷是否已经充分注入水泥来判断加固效果。

(1)高应变法:对于三级建筑桩基以及工程桩施工前已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一、二级建筑桩基,可以采用高应变法对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高应变法还可直接反映桩身质量来判断加固效果。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加固桩数的5%,并不得少于5

条。

(2)静载试验法:一级以及地质条件复杂、桩的施工质量可靠性低、桩数多的二级建筑桩基,应采用静载试验进行。检测桩数为总加固桩数的2%,且不少于3条。

(3)抽芯法:检测桩数为总加固桩数的5%,且不少于5条。抽芯孔数:D<1.2m,每桩钻一孔;1.2m≤D≤1.6m,每桩钻二孔;D>1.6m,每桩钻3孔。抽芯孔深度:每孔至少应有一孔钻至设计要求的深度,如设计未有明确要求时,宜钻入持力层3倍桩径且不小于3m。

(4)低应变法:通过对比缺陷桩加固前后的波形变化,定性分析加固效果。低应变法应用的关键是缺陷桩加固前应进行检测,以便进行加固前后的波形对比。低应变法的检测数量为加固桩数的100%。

3工程实例

广州某办公楼其基础设计采用为冲(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设计为微风化灰岩,桩径为<1400mm,桩身砼设计强度为C30,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为1840kN。该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对6条桩进行了抽芯检测,发现26#桩桩身局部有蜂窝及桩底存在溶洞及破碎灰岩。

经对高压旋喷注浆法、静压注浆法、复合注浆法等各种桩基加固方法进行比较,本工程决定采用高压旋喷法和静压灌浆相结合的综合注浆法加固桩底溶洞及破碎岩层以及桩身蜂窝。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进行抽芯校核及灌浆孔施工:对26#桩增加2个钻孔进行抽芯校核并兼作灌浆孔,抽芯采用101mm双管钻具进行抽芯校核,以确定桩身砼质量情况以及桩底持力层质量情况,抽芯孔到桩底入微风化灰岩4m为止。5个加固孔呈对称布置,尽量分布均匀。

(2)先采用高压旋喷法加固桩底:先采用高压旋喷法对桩底进行加固处理。方法为通过抽芯钻孔下旋喷钻杆钻至桩底,以入微风化岩层3.0m为持力层,从桩底软弱层下0.5m开始用高压水旋喷,往上喷至桩底并与桩身搭接0.5m,复喷两次;然后下到底部自下而上喷水泥浆,复喷一次。施工参数为:喷射压力>30MPa;提升速度:喷水10cm·min-1,喷浆10cm·min-1(复喷为15cm·min-1);回转速度为20~40r·min-1;旋喷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采用水泥浆(水泥用525#)复喷一遍,水泥用量600kg·m-1左右。根据溶洞的范围、高度不同,水泥用量有很大差别。

(3)旋喷后再进行静压灌浆加固桩底及桩身:高压旋喷结束后,将孔口封住,利用旋喷钻孔对桩底进行静压灌浆。浆液以525#高标号水泥为主剂。施工参数为:灌浆压力为1.0~5.0MPa,灌浆浆液水灰比为0.7~1.0。经静压灌浆后,能加固原来松散破碎的灰岩层,同时对桩身与灌浆钻孔连通的蜂窝有灌浆加固效果。而且经多次静压灌浆,可以防止旋喷灌浆浆液收缩。施工结束后,经检测单位对该桩进行高应变检测表明,桩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加固后其承载力远高于承载力设计值,加固效果明显,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4结论

(1)复合注浆法充分发挥了静压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注浆法这两种注浆加固方法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是一种新型的桩基加固技术。该法处理桩身蜂窝、桩底沉渣、桩底持力层存在相对软弱的夹层、桩底溶洞等桩基质量问题安全可靠、经济有

效。

篇3

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调节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 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教体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一、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含义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 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 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 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园 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 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作者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制约运动负荷 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然后再综合各因素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二、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 ,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 后者小。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幼儿的活动时间。它包括幼儿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其中,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 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果一节课,幼儿总 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3.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也不同。如幼儿做直体滚动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 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却不大。障碍跑时,不仅全身运动负荷很大,而且认识和意志负荷也较大 。连续立定跳远,运动负荷较大而心理负荷却较小。在平衡木上走、跑、过障碍、滚球、拍球时,幼儿的心理 负荷都很大。幼儿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一般两种负荷均较大。

4.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幼儿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后者指练习 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幼儿需负出的心理负荷则越大。

5.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组织体育课内容的难易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 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运动和心理负荷。如过多的排队调 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幼儿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幼儿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 任务的较好完成。

6.幼儿的个别差异。指幼儿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往往相同的练 习对不同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以同样的速度速跑完20米,有的幼儿心率达180次/ 分,有的幼儿仅168 次/分;同做一个游戏,有的幼儿兴致勃勃,有的却感到索然无味。

此外,教师的教态、教具、环境、气候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三、合理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策略

综合以上各影响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 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 、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 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某大班教师为了发展幼儿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 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至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幼儿分别站在圆圈的边 线上,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幼儿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 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事先准备好的绒毛小动物玩具,数量每一轮都比游戏的幼儿少2至4个。),没 找到“朋友”的幼儿立即退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幼儿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 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幼儿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 而定。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幼儿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 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 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一般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 是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幼儿出现两种负 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运动量由大变小。前 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 定跳远。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 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 后半部分就可安 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熊和石头人”。

心理负荷的曲线较复杂,往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任何规律可循。一般来说, 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认识负荷不应太大,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动脑筋。幼儿的意志 负荷也不应太大,应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 朗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选的内容难易适当,富有兴趣性和直 观性。同时还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幼儿十分喜欢游戏,孩子在游戏中的认识 负荷、情绪负荷、意志负荷都较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体育游戏和道具 ,再结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示范,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基本部分 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幼儿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以增大幼儿的认识负荷,而后半部分则宜安排 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而情绪负荷,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不应过大,以避免因幼儿情绪过度兴奋 而影响新教材的学习掌握,在后半部分可安排适当的内容以让幼儿的情绪负荷达到。对意志负荷,学习新 教材和较难教材时应先大后小,学习较易教材或复习旧教材时则可是先小后大。总之,对心理负荷的调节,教 师应处理好幼儿认识负荷的紧张与松驰,情绪活动的兴奋、欢快和平静,意志努力程度的变化,方能取得较好 效果。

3.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领导幼儿的体育课时应精讲 让幼儿多练,应使幼儿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幼儿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 %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幼儿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 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幼儿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幼儿的 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 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 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幼儿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

在各个年龄班,尤其是小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 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中大班幼儿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 ,在中大班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幼儿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 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 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幼儿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 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幼儿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幼儿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 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幼儿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 交代任务、评价、幼儿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幼儿的休息时间。

4.充分利用场地、器械。事实上,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幼儿园还达不到 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 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幼儿的练习密度。

篇4

关键词:房地产业波士顿矩阵法九盒矩阵法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在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房地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房价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问题。相应的,房地产业税收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取得了连续多年的大幅增长。由于税收一直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关房地产业税收负担是否合理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房地产业税负问题文献回顾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负担的研究,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类。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对我国房地产税收负担的研究都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他们认为我国房地产税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税负不平,竞争不平等;税费并举,重复课征;税种设置不科学;计税依据不合理等方面,对此他们都相应的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建议。此外,房地产税计税依据改革课题组(2006)和海南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2006)从分析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我国进行房地产税计税依据改革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和实施方案,对改革过程中机构、政策、数据、技术手段、人才、立法等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上这些研究都侧重于理论分析,并基于此对我国房地产业税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路,没有利用数量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在实证研究方面,我国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学者刘立秋,李凯,邹毅(2001),他们将战略管理中的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法(BCG矩阵法)应用到税负合理性分析中,利用改进后的t-r矩阵对我国房地产业的税负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地产业税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但由于BCG矩阵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的每个维度只能用单个指标来衡量,因而他们也只使用了增长率这一个指标来衡量税负的合理性。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GE矩阵法,弥补BCG矩阵法只能用单个指标衡量一个维度的局限性,对房地产业税负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篇5

加快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首先必须分析和明确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意味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依据目前国内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态势以及对物流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需求,本文认为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以下核心专业能力:

1.1具备全面而扎实的物流管理能力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与其它物流系统一样,需要物流管理人才具备全面而扎实的物流管理能力。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在掌握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基础上,具备物流业务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物流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对采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分析、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运营模拟与决策分析,物流系统的控制与评价;同时,还应具备特定物流项目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1.2具备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能力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在为顾客提供便利、快捷、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中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就促使每一个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必须拥有完善、便捷的物流信息系统。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开发利用、传播、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对电子商务物流流程进行管控、优化和改造,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处理和利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1.3具备熟悉物流运作尤其是快递业务的能力当前物流管理毕业生普遍缺乏对物流业务操作层面的认识和体验,更是对快递行业操作规范、运作流程以及运作模式缺乏深入了解,这也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普遍的短板。这就要求在电子商务尤其是“网购”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物流管理人才能够深入学习快递业务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快递业务流程和运作管理模式,具备从事快递企业、邮政企业和其他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业务管理的能力。

2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措施

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无论在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还是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规划、教学科研、实践实验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应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培养经验,改革传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增加电子商务的商务、管理、信息等特色内容,突出理论和实践的良性结合,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具体而言,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双轨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学校“填鸭式”的理论学习模式,整合校内外物流教育资源,将理论学习和认证教学、企业实战和创新学习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学校和企业、学生和教师以及书本和课堂之间的无缝衔接,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物流具有操作性强、环节多、链条长、订单多且规模小、客户群体规模大且地域分散等特点,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时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采用聘请快递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课堂教学,同时与快递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或平台建立校外参观、实习基地,支持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快递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学校、小区等场所建立片区快递服务网点进行创业或兼职;逐步开展“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通过以上多种措施,构建一种产、学、研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衔接,社会、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

2.2面向电子商务需求,优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知识体系根据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关岗位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物流管理的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突破单纯以学科为核心来设置课程体系的传统本科教育课程结构,结合岗位及岗位发展需要,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两个平台,以及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三个模块[4],同时增加电子商务概论、邮政与快递服务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系统建设运营与管理、网络数据挖掘、快递法律法规等专业方向课程,将更多电子商务物流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2.3改革物流教学模式,由“推式”物流教学模式向“拉式”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物流教学主要以单向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我们称为“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学任务为中心,基于教师现有的资源和知识,采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响应人才需求变化速度慢,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实践需求。而与“推式”教学模式相反的“拉式”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和电子商务物流能力培养为牵引,通过团队形式开展案例讨论、互动交流、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更好地符合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2.4改革传统评价方式,形成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欠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方式,构建体现复合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特质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着重考察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成绩为过程考试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动态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专业基础课程考核将平时成绩、能力成绩和综合笔试成绩有机结合考核;专业课程考核则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校外实习课程考核则全部交由企业按企业考核标准考核,同时避免校外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3结束语

篇6

一、辅助核算账的功能

辅助核算账用于某些在日记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不完全记载的经济业务,作为备查账进行登记。在手工方式下,辅助核算是独立于会计科目分类核算的。一般是根据记账凭证分别登记会计科目分类账和备查账,两套账是各自独立的。科目分类账需要登记全部凭证,而辅助核算账仅需登记有关部分凭证,而且两次登帐交叉重复、工作量大、准确率低、不易核对。在财务处理系统中,所谓辅助核算功能,是指当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在进行记账处理时,不但要记到总分类账、明细账等正式账簿,还要求记到相应的辅助核算账簿。账务处理系统一般提供以下几种辅助核算账:单位往来辅助核算账、个人往来辅助核算账、项目管理辅助核算账和部门管理辅助核算账。

二、辅助核算功能的运用

(一)单位往来业务辅助核算

单位往来是企业和其他企业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会计科目中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等都是处理单位往来业务的账户。当企业往来客户比较多,往来业务比较频繁,清欠、清理往来账的工作量大时,如果继续时使用手工方式的科目设置,如:

113应收账款

11301应收账款-广东11302应收账款——福建

1130101应收账款-广东——A单位1130201应收账款——福建——C单位

1130102应收账款-广东——B单位1130202应收账款——福建——D单位

……

由此可见,将地区、单位作为往来科目的二级、三级科目的设置,造成科目体系庞大,给会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对于往来客户较多,往来核算管理要求高的单位来说,可使用系统提供的单位往来辅助核算账。

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在系统初始化中对上述科目重新设置,将应收账款的性质定义为“单位往来”,即113应收账款单位往来

这表示上述科目要设立单位往来辅助核算账。接着,将具体的地区、往来单位等二、三级明细科目从科目体系中剥离出来,即

01广东

0101A单位

102B单位

……

02福建

0201C单位

0202D单位

……

这些地区、往来单位等信息录入后,存放在单位往来通信录文件中统一管理。

在输入凭证时,遇到科目性质为“单位往来”的科目,系统自动从单位往来通信录文件中提取地区、往来单位,供财会人员选择。这些往来业务数据保存在凭证文件中和专门用于往来管理的数据库文件中。财务人员可以对应收(或应付)账从不同角度进行统计查询,如:可以按科目查询、可以按单位查询,也能同时查询科目和单位。

(二)个人往来辅助核算

个人往来是指企业与企业内部职员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如个人借款,差旅费借款等。由于各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方法不同,有些单位的个人往来业务很少,有些单位的个人往来业务很多,业务发生也非常频繁。对于后者,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可启用账务处理系统提供的个人往来辅助核算功能。将个人往来业务的管理、清理工作纳入个人往来辅助管理中,可大大减少清理工作量,有利于加强个人往来户的管理。

个人往来辅助核算的使用与单位往来辅助核算的原理相同。假设手工方式下科目设置如下:

119其他应收款

11901其他应收款——个人借款

1190101其他应收款——个人借款——张三

1190102其他应收款——个人借款——李四

……

11902其他应收款——差旅费借款

1190201其他应收款——差旅费借款——张三

1190202其他应收款——差旅费借款——李四

……

要进行个人往来辅助核算,先对上述科目结构进行修改,并将科目性质定义为“个人往来”辅助核算。即

119其他应收款

11901其他应收款——个人借款个人往来

11902其他应收款——差旅费借款个人往来

将具体的个人明细科目从原科目体系中剥离出来,把个人信息存放在个人通信录文件中进行统一管理。设置为:

01张三

02李四

……

在输入凭证时,遇到科目性质为个人往来业务的科目(如:其他应收款-个人借款或差旅费借款)时,系统要求用户确定个人往来户的名称。记账时,该笔业务的发生额分别记入该科目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个人往来辅助核算账。同样,财务人员也可以从科目、个人的角度进行统计和查询。

(三)项目管理辅助核算

所谓项目,即专门的经营对象。实际上,它可以是一项工程、一种产品、一个科研项目等。实际会计核算时,经常要求将围绕这些项目所发生的所有收支,按费用或收入类别设立专门的明细账,以便更好完成对每个项目投入产出及费用情况的核算。按这种核算要求,在手工方式下会按项目设立二级或三级科目,再在其下级设立收支或费用明细科目。

手工方式下,对产品的收入和费用的核算,会计科目会这样设置。

137库存商品

13701A产品13702B产品;

401生产成本

40101A产品40102A产品

4010101直接材料4010201直接材料

401010101材料一401020101材料一

401010102材料二401020102材料二

……

4010102直接人工4010202直接人工

4010103制造费用4010203制造费用

4010104其他4010204其他

501主营业务收入

50101A产品50102B产品

502主营业务成本

50201A产品50202B产品

很明显,这样做有两个缺点:一是科目结构复杂,体系庞大;二是难以进行横向的统计分析。在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中,提供的项目辅助核算模块可以实现该核算方式。

以上述产成品核算为例,项目辅助核算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进行会计科目设置,把要进行项目辅助核算的科目(如:费用、成本、收入等)的性质定义为“项目核算”。如:

137库存商品项目核算

401生产成本项目核算

40101直接材料项目核算

4010101材料一项目核算

4010102材料二项目核算

……

40102直接人工项目核算

40103制造费用项目核算

40104其他项目核算

50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核算

50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核算

将具体项目从科目体系中剥离出来,在项目辅助核算模块中定义有关项目代码、名称等资料。如

01产成品

101A产品

102B产品

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录入凭证时,当输入科目的性质为“项目核算”时,系统将要求财会人员录入或选择项目代码。记账后,即可在项目辅助核算模块中查询各种项目核算与管理所需的账表,即项目总账、某科目的项目明细账和某项目的项目明细账,以及项目统计表和项目执行计划报告。通过该功能模块,不仅方便地实现对成本、费用和收入按项目核算,而且为这些成本、费用及收入情况地管理提供了快速方便地辅助手段。

(四)部门管理辅助核算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单位都实行了部门核算,考核标准包括收入和费用两项指标。因此,账务处理系统要求提供部门核算辅助功能,即对收支类业务,除了按类别进行核算外,还需要按部门进行核算。如“管理费用”科目下,除了要按类别分成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项目进行核算,然后还需要进行对每个费用在不同部门中进行核算。如果一个单位有10个部门需要进行部门考核核算,管理费用类别项目有10个,那么在“管理费用”科目下就应设置100个明细科目。这种核算方式在手工条件下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但在计算机条件下,利用系统提供的部门核算辅助功能,却能轻而易举地实现。下面以管理费用为例介绍部门辅助核算功能的使用。

首先,在系统初始化时设置会计科目。即

521管理费用

52101办公费部门核算

52102差旅费部门核算

52103保管费部门核算

52104业务招待费部门核算

……

接着将部门(高层、中层、底层部门)从科目体系中剥离出来,在部门代码设置模块中定义。即

01一部

02二部

03三部

………

篇7

那么辅导员队伍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呢?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有的研究者认为“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客体需求情况分析”[1],要从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方面来体现,所以辅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了核心竞争力所在;有的研究者认为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不断积累和提高,成长为学生工作某方面的专家和权威”[2]。笔者认为,前者提到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辅助方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更多建立在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品质上,建立在学生受到的长期的综合的教育效果上,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后者的研究,但同时认为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成长为学生工作某方面的专家和权威”外,还应该是带有辅导员个性特色的。所以,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内涵可以表述为“在符合辅导员本身具备的个性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实践的积累,在学生工作某方面成为专业型人才,形成他人难以模仿的专业技术”。通俗地说就是“他的工作别人也能做,但做不出他的效果”。

二、成就辅导员队伍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学校方面需要做出的努力

1.学校要给辅导员队伍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身的个性特色。任何一所学校或学院特色的形成都是一个时间沉淀的过程,都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营造,同样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来说,要给辅导员一定的时间去开发自身,发现自身,然后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实践发展自身。如果把辅导员的时间全部占得满满的,辅导员即便做得再好,也只是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上,很难体现辅导员自身的个性特点,也很难让辅导员把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定位、岗位职责,建立合理的校院系各级学生工作体系,明确行政、教学管理的职能分工,让辅导员能从繁重的事务堆里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目前许多院校会把学生工作开展活动的数量和参加校内外大赛的获奖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实际上就是变相地要求辅导员不停地想活动、开展活动或者参与比赛,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往往忽视了辅导员甚至是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有限性,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耗费到开展活动上,不但有可能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可能导致活动形式化,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活动,这是违背自然教育的规律的,也违背了开展活动的初衷。所以,不要过多干涉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空间,让辅导员能够根据需要自发地开展活动,会比“活动规定动作化”更有效果,而辅导员自发开展活动的过程也是他们施展自身的个性特色,使自身得到发展的一个机会,这比让他们完成“规定动作”更让他们有成就感。

2.学校要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学历优势,加强专业化培训。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强,队伍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了这支队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所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应当是如何调动目前队伍自身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学历和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其职业认同度和荣誉感也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识技能得以发挥而产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3]目前,辅导员一般都具有硕士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自主研究方法,因此需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培训体系建设。对辅导员的培训不能仅停留在上岗前的培训和工作经验的传授上,还应注重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在学科背景下进行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并在时间、经费、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让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运用习得的知识技能,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调动广大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辅导员自身需要做出的努力

很多辅导员在择业时主要是从“先就业”的角度出发或者是出于对高校的向往,将从事学生工作作为权宜之计,而对辅导员的专业化认识不足,而且在敬业精神的培养、育人方式的探索等方面尚缺乏足够的锻炼和磨练。鉴于这种现实,辅导员要获得竞争力、赢得认可和进一步发展,更应该努力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对自身的认识。辅导员要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竞争力,首先要全面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能急功近利;其次要善于反省,经常在工作实践中反省自己是否有提高的空间,是否能够做得更好些。长此以往,就能具备高度的自我觉察力,能够清楚自己的擅长之处,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补充和锻炼,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量身打造带有自身特色的竞争力。

2.加强对职业的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核心竞争力,顾名思义,立足点应建立在“辅导员”这个职业基础上。因此,辅导员们务必要弄清楚这个职业对从业者有什么要求;有哪些权利和局限;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判断自身对这个职业的胜任度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个体能够在这个职业中获得怎样的发展。有了这些认识,辅导员才能正视工作中的一些困难和不尽人意之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重视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在有了对自身和对职业的认识之后,辅导员要进一步发展成长,就一定要重视学习。通过学习,更新知识,完善自身,提高职业素养。首先要通过学习,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培养高尚的道德素养;其次通过学习,丰富各类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再次通过学习,培养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天地,与学生一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开拓创新的素养;最后要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观念,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篇8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公共行政

1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一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2新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

首先,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

其次,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而重视赋予“一线经理和管理人员”(即中低级文官)以职、权、责,如在计划和预算上,重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强调对预算的“总量”控制,给一线经理在资源配置、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充分的自,以适应变化不定的外部环境和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三,与上一点紧密相联,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而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示标(performanceindicator)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由此而产生了所谓的三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ency)和效果(effect)等三大变量。

第四,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一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如“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固然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共服务都应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

第五,在看待文官与政务官的关系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着明显的分野。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文官(包括高级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和匿名原则;新公共管理则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特别是对部分高级文官应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因此不应将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截然分开。事实上传统公共行政的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在现实中也根本行不通,因为国会、总统等政治机构及政务官对于政策问题往往只是提出原则性目标,而具体的政策方案是由行政机构及文官制定并加以落实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即政治决策的过程,其间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文官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当文官对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心存疑虑甚至不满时,他们甚至会蓄意阻挠执行。除此以外,文官所拥有的五大优势决定了文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支配政务官的决策,一是任期优势,事务有的任期长,而政务官随政府更换任期短(美国政务官平均任期仅22个月)。二是专业知识优势,这是事务官长期在一个部门任职而政务官调动频繁的必然结果。三是信息优势。送达政务官的信息由事务官筛选加工,而筛选加工信息大有文章可做。四是时间优势。事务官主要精力放在部内工作上,而政务官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议会质询、内阁会议、联系选民等事务上。五是人数规模优势,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比例严重失调。在这种情况下,若硬性规定文官的政治中立,既不可行。也不合理。它只会使文官失去政治敏感性和对公众要求的响应力,只有正视行政机构和文官的政治功能,才能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即除了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善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3公共服务理论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卢梭、霍不斯至马克思,他们对于政府的产生与性质的论述有根本的差异,但是在政府为人而产生和存在这点是共同的。柏拉图将政府的产生和存在当作一种正义或者一种“善的实现”,是人类自觉地通过政府这种组织实践达至幸福的途径,人们“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集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就叫它做城邦。”亚里士多德进而指“出城邦是一个至高而广阔的社会团体,人类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而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发展到卢梭时,他提出政府是一种公意。有人们各自让渡一部分权利所订立的契约,本质也是为人民所拥有,为人的目的服务的。霍布斯把政府的本质定义为:“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人都对他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而与上述不同的是,马克思对政府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历史的划分,发现两种不同性质的政府:私有制度下的政府和公有制度下的政府,后者是政府和人民的价值高度同一的政府,实现人与人的本质的完全同一。在对新公共管理进行性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新理论。丹哈特夫妇提供了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比较的一个代表性范式,他们提出了对服务行政有相当指导意义的七个方面:(1)服务而非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4)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6)重视人而不止是生产率;(7)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夏书章先生对此有这样的评价,“在传统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之后,出现新公共服务运动,并非偶然,故不论它们之间的理论观点和具体内容上的分歧和争议如何。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和不容忽视,即强调或提醒公共管理主要是或者归根到底是公共服务的性质。”与新公共管理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观念之上截然不同的是,新公共服务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观念之上的,是建立在公共行政人员为公民服务并确实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之上的。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主要体现在:①新公共服务呼吁维护公共利益,“当公民能够根据公共利益去行动时,社会的广泛利益才能从一个独立的、孤立的存在中脱离出来,并转变成一种美德和完整的存在,向社会奉献的过程最终使个人变得完整”,这种观念大大超越了建立在个人自利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理论。②新公共服务强调尊重公民权利。新公共服务的倡导者坚持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是不同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的,“公民具有一种公共事务的知识,一种归属感,一种对整体的关切,一种与自身的命运休戚与共的社群道德契约”。新公共服务倡导者相信公共组织如果能在尊重公民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③新公共服务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新公共服务看到当今政治生活领域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政策制定方面的变化,政府不再是处于控制地位的掌舵者,而只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更多的利益集团直接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中。新公共服务认为行政人员应该意识到,公共项目和公共资源并不属于他们自己,作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不是企业家,他们是“公共资源的管家、公民权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街道层次的领导者”,将越来越多地扮演调解、协调甚至裁决的角色。

4启示

第一,新公共管理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长期存在着因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基础瓶颈”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产业管制”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非国有产权进入这些领域与国有产权合作或单独投资和经营,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和压力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新公共管理注重遵守既然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特别是顾客(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方向发展。这应被视为是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更为成熟的一种标志。当然,在我国现阶段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一健套行政法规和人事法规(如制订《国家公务员法》),并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实现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法制化。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时,应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取向,始终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公众需求。

篇9

【关键词】 高温变形 蠕变 复合钢板 焊缝高温变化 理论基础

1 高温变形机理分析

对于复合钢板压力容器所使用的不锈钢复合钢板而言,其属于第二类固溶体,在蠕变的过程和位错的结构方面与纯金属是相一致的,对于蠕变变形而言,也主要是通过位错滑移、晶界滑移等方面的机理实施的,然而蠕变机理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温度、应力和蠕变阶段方面的变化,对蠕变变形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1.1 位错滑移蠕变

在整个蠕变的过程中,其中非常重要的蠕变变形机理之一就是位错滑移。具体而言,首先在蠕变的初级阶段,一般在位错密度方面往往是非常低的,受到了溶质原子、第二相粒子等各种其它杂质的阻碍,进而出现了塞积的现象,导致位错运动仍然受到阻碍。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随着蠕变变形量方面的增加,位错的密度也会提升,而亚结构也出现细化。在这种情况下,位错是十分容易借助外界所提供的热激活能和空位扩散,进而跨越杂质的障碍,继续滑移,如果温度升高,热激活过程就越活跃,冲破杂质产生的障碍所需要的外应力也越少,进而更容易出现位错滑移。

1.2 晶界滑动蠕变

在蠕变变形的过程中,晶界滑移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协调机制。一般在常温的情况下,对于晶界的滑动变形而言往往是非常不明显,是不易被发现的,甚至这种变化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在高温的情况下,因为晶界上的原子是十分容易扩散的,在受力以后是十分容易滑动的。实际上,在温度逐渐升高、应力逐渐降低,并且晶粒度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对于蠕变的整个过程而言,晶界滑动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不断增大的,甚至是可以占据到总蠕变变形量的二分之一,以此同时,对于蠕变断裂而言,晶界的变形也是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的。对于晶界滑动的协调机制而言,蠕变的扩散需要通过晶界滑动进行具体的协调,或者说晶界滑动需要通过扩散蠕变进行具体的协调,进而保持材料的连续。相反在晶界上就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空隙或者形成物质堆积。

2 高温断裂的影响因素

2.1 温度对蠕变断裂的影响

因为温度对于热激活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温度越高,所形成的空洞的速度也就越快,空洞的密度也越大,缩短了空洞和空洞之间的交汇所需要的时间,使得发生蠕变的机率也有所提高。依据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金属的损伤而言,其主要是与晶格间微裂纹的萌生以及增长的过程相对应的,在不发生变化或者变化缓慢的载荷作用的情况下,对于损伤的具体演变而言可以呈现时间的函数,温度越高金属的损伤呈现的就越明显。

2.2 载荷对蠕变断裂的影响

对于试样的蠕变行为而言,载荷的增加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在应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空洞的尺寸也是有所增大的,相应空洞的密度也有所增加。但是,应力的影响与温度相比,温度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在理论方面看,在空位所形成的半径为 R 的球形空洞的过程中,如果想要使得系统能量保持稳定,其临界的半径实际上应与应力成反比,而与空洞单位面积的表面成正比。因此,临界半径是随着应力的不断增大而减小的,或者说,在改变应力,而其它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应力提高的情况下,空洞长大的时间也就更多。

3 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焊缝高温变化

在分析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焊缝部位在高温的情况下,产生蠕变的具体机理中,要将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焊接的过程和具体材料在高温的情况下发生蠕变的具体机理结合起来。复合钢板压力容器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焊缝的蠕变变形主要受位错滑移、原子扩散、晶界变形与滑移等方式影响着,致使出现焊接缺陷处,这种缺陷生长并交汇连接,最终形成蠕变微裂纹,直到断裂。

3.1 焊接缺陷处的高温蠕变的分析

在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焊接以后,在焊缝复层与过渡层的界面、过渡层与焊缝基层的焊接界面以及过渡层焊缝、焊缝各区域的热影响区会出现比较多的焊接缺陷。在这里,过渡层与复层焊缝的热影响区的缺陷是最严重的。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在长期的高温环境下,操作会有很大压力,这种压力会引发环向与轴向的应力作用,而热影响区是最薄弱的部位,蠕变的发展会相对迅速,使其最先产生高温蠕变,并逐渐扩展至整个焊缝热影响区。当然,在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焊缝高温蠕变的过程中,无非刻意去把蠕变整个过程分成各个阶段,因为在实践中,有可能整个焊缝的各个部位会同时出现蠕变的情况,只是不同部位的蠕变的强度不同罢了。

3.2 焊缝晶界缺陷的高温蠕变的分析

在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焊缝部位,会有两方面的情况出现。第一方面,在复合钢板焊缝的过渡层的晶界上有大量的碳滞留,与Cr、Mo等第二相粒子形成碳化共晶杂质;第二方面,在高温环境下,焊缝的复层与过渡层、过渡层与基层的晶界面上,会形成大量第二相粒子,在焊接热影响区则会有诸如MnS夹杂。在上述的碳化物和MnS等共晶杂质上,其空洞会优先形核。通过研究表明,奥氏体钢中的空洞会在晶界上、碳化物上形核。

4 结语

影响金属材料的高温蠕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像温度、材料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冶金工艺、组织结构和热处理方式等都是影响的因素。然而,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焊缝所产生的高温蠕变,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和焊缝焊接的工艺、焊缝的结构和金相组织有密切的关系。复合钢板压力容器的焊接,不但增加了过渡层的焊接,还有其他金属的焊接,焊后会留下很多的焊接上的缺陷,过渡层焊缝的热影响区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容易形成蠕变空洞的,导致蠕变裂纹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黄晶,刘宇光,张涛等.厚板焊接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09,4(5):33-37.

篇10

【论文关键词】提问;创新;兴趣;适中;优化;有效

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内容多、时间紧,很多教师害怕提问耽误时间,往往少用或不用课堂提问。其实,在复习课中大胆引入课堂提问,往往事半功倍。既巩固了复习效果,又提高了复习效率。在地理复习课中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提问要有创新性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这在地理复习课中尤为重要。旧知识本身对学生来说已失去神秘色彩,相应的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复习课的课堂提问要求新颖别致,力求有所创新,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多用些心思,要摆脱平时授课的思维定式,从多角度、多方面设计问题,让学生耳目一新,变机械、枯燥的知识传授为愉悦、欢快的知识共享,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提问角度要创新

在学生对知识大体了解的基础上,再用“罗列式”的复习提问未免显得有些呆板、枯燥。如果教师选择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来提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复习中国地理《辽阔的疆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课本中出现的数字来归纳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吗?问题一抛出,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地讨论起来:从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居世界第3位,到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从我国东部的4大沿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到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从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到我国有20000千米的陆上国界线、180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从我国最南端约在4°N的曾母暗沙、最北端约在53°N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北跨约50个纬度,到最东端约在135°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约在73°E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东西跨5个时区;从我国的2大岛(台湾岛、海南岛)、3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2大群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到我国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是一个多岛屿的国家;从我国的2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到我国的2个海峡(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通过列举这些数字,学生饶有兴趣地把本节课的大部分知识掌握下来了。复习课上得轻松圆满。

1.2 提问内容要创新

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对知识的理顺、归纳和总结。因此,一个好的提问最好能包容几个相关的知识点,能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而且要有一定的梯度和难度。这样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推动师生互动。

例如,复习完我国的《四大区域的划分》后,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依据、内容和各分区的特征部分比较简单,可以让那些成绩一般的同学来回答,而对于《四大分区》的界限和主导因素则可以让那些成绩较好的同学来回答。

再如,复习完七年级下册印度、俄罗斯两个大国后,为检查一下复习效果,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分析二者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

(2)分析二者的工业区及其分布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分析出,从纬度位置上看,二者的差异很大:俄罗斯的纬度偏高,气候严寒,而印度的纬度偏低,气温较高;从海陆位置上看,二者又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第二个问题比较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反馈情况作进一步的引导:二者的工业区是否都在沿海?工业区组成部分有什么差异?二者轻重工业的比例有什么不同?这种工业分布的形成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等。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的四大工业基地大多分布在内地,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印度的三大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以轻工业为主。同时二者的工业又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资源分布的限制。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印度和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状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提问方式要创新

复习课的提问要不拘一格,可以个别提问,也可以集体提问;可以分组选代表提问,也可以代表间相互提问;可以口头提问,也可以书面提问。口头提问还包括教师教学中的随机即兴提问。书面提问一般事先把问题写在小黑板上或纸上,或打印发给学生,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总之,提问方式应多种多样。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同一个问题最好不要提问两人次以上。

2. 提问要难易适中,因人而异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一基本要求,就要做到因人而异,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以中等水平学生的接收能力为主,适当兼顾优差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通过问答问题有所收获。

复习到《日本》这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这一问题其实并不太难,大多数同学都举了手,我提问了一个中等生,他的问答很简洁: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多火山和地震。回答比较准确,也点中了问题的要害,我给予了积极评价。问题到此似乎已经解决。但我又想到,一些同学也可能会想进一步了解其中原因:为什么这里的地壳活动频繁呢?这个问题本身难度较大,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并给予了提示:仔细看课本,注意两大板块的运动方向。同学们思考一会儿后就给出了解释: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相向运动,板块边缘相互碰撞引发地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板块运动学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要学生回答,可以先沉默一段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度而定),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在这段时间,学生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记忆效率也是最高的。短暂的沉默,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思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所学知识,加深知识巩固。特别是复习课,一节课下来,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这一短暂的沉默恰好给学生提供了记忆的黄金储备时段。同时给学生整理思路、组织语言提供了最佳契机。几年来课堂实践表明,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充分,学生往往答非所问,语无伦次,即使能够回答的出,也往往词不达意,很难做到准确完善。相反,若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往往回答的比较准确,留下的印象深刻,记忆也牢靠。当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来说,以不超过二分钟为宜。

4. 创设提问的情境,留给学生创新的时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际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比如,针对“怎样记住一些地形地貌”这一问题,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把陕西省想象成一把药匙;把青海省想象成一只小兔;把山西省想象成四边形;把长江干流想象成不规则的“W”;把黄河干流看作巨大的“几”字等等。通过这样的创新想象,学生对地形、地貌的记忆将会更加深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提出和思考问题,哪怕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也强于没有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错误问题,至少可以引起争议,澄清事实、辨明是非,给自己和别人以警示。因此,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提问,鼓励学生去求异、去挑战权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产生一种创新的意识。

5. 要适时、适当地提供帮助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难度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帮助。如重述或解释问题本身,或提示关键词等。(教师不宜过多的提示帮助,否则会造成学生心理依赖)新课改提倡启发式教学,出现启而未发的状况时,教师应适时适当提供帮助,若提供帮助后学生依然不能回答,此时就应更换问题或有意识的指名让其它学生回答。不能长时间保持沉默,僵持太久,那样会白白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如讲到上海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上海宝山既不产煤也不出铁矿,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建一个全国最大最先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基地呢?经过讨论后,学生大多能分析出上海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的优势。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呢?我进一步提问。这时多数同学或窃窍私语或保持沉默。我适时点拨,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讲过上海还是我国的一个大城市,从这一点上思考一下。我刚说完,就有很多同学不约而同举起了手,学生很顺利地分析出上海工业多,对钢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的优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6.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

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即使提问个别学生,最好是先提问后提名,好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这样带来的效果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