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21:2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规护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场所理论;文脉;空间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五夫镇
Abstract: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of Wufu, which is the birthplace of Zhu Xi, has a history of thousand years. However, such an ancient town is moving towards decline with the increasing speed of urbanization. In this paper, Place Theory will be employed to re-plan the layout of architecture, courtyard, streets and open space. The historical town will flourish again via maintaining the particular style and features of Wufu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round.
Keywords:place theory;context;special plan;conservation plan of historic town;Wufu town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074-02
1 引言
历史文化名镇是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城镇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然而,在城市化的热潮之下,历史城镇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反而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死亡。以武夷山市五夫镇为例,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划和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匮乏,建筑年久失修,破败现象严重,新建建筑缺乏必要的规划设计,正逐步蚕食着古镇。笔者以场所理论为基础,在保留地域人文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对五夫镇进行合理的保护与更新。
2 场所理论与历史文化名镇
2.1 场所理论
《寻找失落空间》一书中,作者罗杰・特兰西克提出将场所理论与图底理论、连接理论相结合,结合环境的独特形式和内在细节给与物质空间丰富的内涵,对城市文脉给予回应。场所理论,其本质在于对物质空间人文特色的理解。“空间”是有边界的或者是不同事物之间具有联系内涵的有意义的“虚体”,只有当它被赋予从文化或区域环境中提炼出来的文脉意义时才成为“场所”。“场所理论”比物质-形体分析前进了一步,它加入了人的需求和文化、历史及自然环境等考虑因素。
2.2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环境风貌体现着城镇的文化与历史内涵,营造出独特的场所感,反映着城市发展的脉络。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应整合包括社会在内的城镇整体环境的各部分以创造具有文脉内涵的场所,其方案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空间的灵活性。因此,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城镇文脉的延续性,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从而体现场所精神。
3 五夫镇现状研究
五夫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部,具有闽北传统村镇形态,是朱子理学的发源地,素有“邹鲁渊源”之称。一学宗师朱熹在此生活了50余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古镇特有的理学教育环境,以兴贤书院、朱子巷、朱子社仓、朱熹手植古樟等为代表。当地的武夷文化,以古闽越文化为背景,中原文化为核心,外来文化为点缀,融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南北交织,中外并蓄,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五夫镇中主要劳动力涌向大城市和东北方向的新城,居住人口流失,大量建筑空间闲置,社会活动趋于消亡,古镇逐渐趋向衰败。同时,镇中随意搭建现象比较普遍,且建筑密度大,占用开敞空间,破坏了整体建筑肌理。城镇的发展也导致古镇边缘建设与其内部环境不协调,使居民对传统古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一步降低。
五夫镇部分街巷空间杂乱无序,随意性大,系统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差(见图1)。主要街道如兴贤古街、朱子巷等,以步行交通为主,机动车无法进入。古镇主要公共建筑沿兴贤古街布置,主要是商业功能,但是多为小规模作坊经营形式,缺乏统一的控制与管理。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降低了当地的居住环境质量与生活空间品质。古镇内公共服务设施欠缺、不成系统,且布局杂乱无章,如缺少公共厕所,给游客带来不便,电线乱扯乱接现象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给排水设施老化,影响居住质量。
4 五夫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场所理论的应用
历史的发展使五夫古镇留下了大量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巷,在这些建筑的物质躯壳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当地的历史特色、地域特点,适应当地气候,反映当地的文化和审美观,是武夷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了使五夫镇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为了保持五夫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复兴古镇区势在必行。武夫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针对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从古镇整体环境、现状出发,试图对历史文脉、人性需求和场所本质予以呼应,实现新旧建筑和空间在已有城市肌理中的融合,提升空间质量,丰富建筑功能,以改善居民生活,发展旅游业。
4.1建筑及院落空间
通过对历史建筑及传统院落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使五夫镇的传统风貌得以延续,从而增强城镇的识别性,界定出一个有意义的场所。五夫镇的历史建筑是朱子理学盛行时期历史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极其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对于当地重点历史建筑如兴贤书院等,恢复理学学堂的功能,成为理学研讨基地,展示耕读及理学文化。作为重点保护文物的独立的古建筑应与周边的传统民居有机结合,形成簇状空间。
古镇的闽北传统民居高低错落、排列有序,屋顶成片,颇有气势(见图2)。对于空置的建筑单体,可以改造其内部空间,增加新功能,鼓励当地居民进行家庭式商业开发,如家庭旅馆、家庭茶楼、农家乐等。这样通过保护其物质遗存保留了场所特色,通过复兴场所的记忆和再生经济活力又延续了其特有的场所精神。
新建建筑应该延续传统建筑符号,达到风貌的协调统一。对于规划的公共建筑,例如博物馆,其形式可仿造兴贤书院,八字墙装饰精致浮雕,陈列五夫朱子文化文物、农作物、五夫特产、老家具、农具等。
闽北传统民居建筑大都有多重院落,既有单轴线式,也有因地形而灵活布置的自由式。对院落建筑群中的院落空间实施恢复性的整治,拆除院落及庭院中搭建的建筑,恢复完整的院落空间、对院落空间地面进行重新铺装及绿化。铺装采用传统的铺地材料,绿化植物选用乡土植物及当地庭院常用植物。
4.2街巷及开敞空间
街道作为城市文脉中的空间元素,可以提供混合功能和社会交往,将公共和私人生活融合。五夫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应完善古街体系,并延伸至新区,形成新的景观街道体系。保留街道原有形态、格局、位置,整理街巷体系,疏通巷道,使古街的鱼骨状街巷格局更为清晰。维持古街巷亲切、人性化的尺度,为街道游客提供安全的步行环境,形成连接性较好的步行网络系统。整修古街青石板路面,加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沿兴贤古街两侧建筑的材料、色彩、形式、尺度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日后商业和旅游发展带来的对城镇风貌的破坏。对严重影响老街传统风貌的建筑要拆除重建,拓宽局部街道,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恢复老街古色古香的风貌韵味,数百米的古街串起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五夫镇地方特色的集中体现,由此建立居民的乡土意识,促进古镇旅游经济的发展(见图3)。在潭溪的两侧利用开敞空间建设游览步道,发展商业街,设置商业网点、手工艺作坊、地方特色店、家庭式旅馆、餐饮设施等,提升古街活力,增加游客驻留时间。
人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场所系统来建立社会生活,这个场所既要具备与城镇文脉相呼应的场所内容,又要有与周边环境相区别的有可识别性的边界。在古镇中增设街头绿地、 公园、 生活性广场等,吸引本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为人们提供交流、见面、休憩的场所,增强街道空间的活动能力(见图4)。利用雕塑小品,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以此来建立起人与古镇的情感联系,使五夫古镇具有较强的归属感与识别性。保护汇集于五夫古镇的两条溪流――潭溪与籍溪,将自然山水与农田景观引入到城镇中,改善五夫镇的生态环境,优化城镇景观。在五夫镇古镇区南端,规划新建一处宗教公园,这不仅体现了当地宗教的文化内涵,并且也限制了城镇向南部的扩张。
4.3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表达了场所独特的特质,它不仅具有建筑实体的形式,而且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体现场所精神的空间是包容和多元的,过去与现在的物质空间建设通过丰富和层叠的混合方式结合。自生且演变中的城市形态,其场所如同历经时间变化而形成的,五夫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不仅要依托于古镇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更要发展新的具有感情内涵的空间场所。一方面,要挖掘五夫镇的理学文化、闽越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利用闲置地营造不同主题的公共空间,通过建立民俗博物馆、雕塑小品等形式展示于游人面前;并且在节庆日子里举行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让人们对五夫历史文化名镇的民俗文化形成认同感,延续城镇文脉,增强古镇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对于曾经代表古镇重要产业的场所,在恢复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适当改造,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例如对于极具当地特色的烤烟产业,结合烤烟楼建筑建设景点,作为当地旅游特色之一,带动当地手工业的发展。
5 结语
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过程中,场所理论的应用可以避免历史文脉的丧失。五夫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关键在于尊重古镇原有的场所精神,在保留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空间环境,丰富五夫镇的活动与体验空间,使人与古镇建立起一种联系,从而传递出场所特有的精神内涵而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罗杰-特兰西克. 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22113.
[2]布伦特・C・布罗林.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阮仪三,王景慧,王琳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张鹰.基于愈合概念的武夷山五夫镇的保护与更新[J].南方建筑,2009,(4):36-41.
篇2
论文关键词: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乳腺癌是一种以多中心发生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效果较好。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0例。按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年龄36---70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0例,占28.6%;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30例,占42.8%;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20例,占28.6%。患一侧乳腺癌的62例,占88.6%;患两侧乳腺癌的8例,占11.4%
二、方法
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相关信息,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
三、结果
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担心手术后外表改变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护理论文,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心理,从语言、态度、行为上关心、疏导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家属尤其是其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对心理素质好,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向其介绍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和正常的生活方面信息,这对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术前准备
(1)术前做心、肝、肺、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各种血象、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和术前四项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为手术提供相关信息。
(2)手术野皮肤准备。备皮的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水平,两侧至腋后线,同侧上臂上部1/3和腋窝部,若手术中需要植皮的,应同时做好供皮区的准备。由于、乳晕部皮肤不甚平滑,更要注意清洁,并避免割伤皮肤,同时要防止切口感染,术前12小时常规禁食,术前留置尿管,防止全麻术后出现尿失禁或尿滞留。
二、术后护理
1、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应根据麻醉方式取合适的卧位,若为硬膜外麻醉,应去枕平卧4—6小时;若为全麻,患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保护呼吸道通畅。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卧位,改良根治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患者平卧6小时后改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切口引流。
2、饮食指导
由于手术创面大,对机体的创伤和消耗也大,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闷、切口疼痛、发热等。术后24小时应持续给氧,在应用止血药物的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及脉搏变化,密切观察伤口和引流液的量、色,以便早期发现出血倾向。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出入量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以保持体液平衡,内环境稳定,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处理。
4、伤口止痛与引流护理
为使胸部体疗进行和患者有良好的休息,术后通过肌肉注射或硬膜外使用止痛泵。为防止根治术后创腔积液,皮瓣坏死感染,常在腋窝下和胸骨缘放置引流管,其目的是吸出创面积液护理论文,避免皮瓣或所植皮坏死。因此,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防止变压、扭曲、堵塞和滑脱,更不能随意拔出。应挤压引流管1次/小时,确保引流通畅,特别是注意引流液的量、色站。一般术后1—2天引流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至创腔基本无渗液,创面皮肤紧贴时即可拔管。
5、患肢观察与护理
根治术后腋窝外用纱布绷带或胸带等绷带加压,包扎,松紧适度,以消灭死腔,使皮瓣或所植皮于胸腔紧贴,利于伤口愈合。一般术后第4天打开伤口,肘腋窝基本上与胸腔紧贴。应密切观察伤口及患肢血运情况,若皮肤呈紫绀色,伴皮温低,脉搏不清,患者局部肿胀麻木,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包扎过紧,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绷带松紧度。或者发现皮肤颜色异常,渗液,组织下有波动感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并发症护理
1、预防气胸、胸部感染
注意做扩大根治术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检查胸部,包括肺部听诊和胸部X线检查,以判断有无因手术损伤胸膜而引起的气胸。若并发气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充分止痛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更换,以及时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排痰,预防肺炎、肺不张。
2、患肢上肢水肿
是根治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切除腋窝淋巴结后,来自上肢的淋巴结回流受阻或大静脉被结扎,其水液静脉栓塞、感染、放疗、积液、局部复发等因素,均可使回流障碍加重。术后协助患者抬高上肢15—30CM。出现上肢水肿,应用弹力绷带包扎,继续抬高患肢。局部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患肢不宜行静脉穿刺、肌肉注射、抽血、测量血压,避免牵拉、受压,保护患肢免受伤害。
四、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对根治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术后1—3天,进行患肢、肘、腕、手指及颈部运动;术后3—5天护理论文,进行肩部运动,先进行耸肩,然后行肩部环形运动,一般每次2小时,一天两次。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患肢搬动、提拉重物。
改善体形。增加信心,注意休息,坚持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疲劳,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告知患者及家属眼定期复查。第1—5年,每半年来院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直至终身。如遇下列情况及时复查:(1)患侧胸壁出现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2)对策乳房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3)出现咳嗽、胸痛、肝脏肿大、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等,复查时做全面体格检查。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术后5年内应避免妊娠。教会患者自我检查乳房的方法,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的表现。多吃蔬菜,忌食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小结
通过对7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李佩文,邹丽琰,乳腺癌综合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160-283
顾培,徐建鸣,高颖,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90-99
篇3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大学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其影响了我国医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笔者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医用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化知识、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术等,为生化、生理及基护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质的逐渐降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我国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中职学生的医化知识不强在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中专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而多大数的学生成绩却相对较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不乐观.其在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此外,少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就读.多数中职学生对医用化学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认清医学与化学间的联系,闹不懂在读护理专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医用化学知识,未认识到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的医化知识薄弱.
2.2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不足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医用化学教材,是经卫生部进行规划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较少.此外,中职专业护理侧重于化学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医学联系及未结合医学的实际特点,造成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价值,使其缺乏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中职学校的医学课程较多、时间紧张及学制较短等,这些因素使医用化学的课时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2.3医学与化学的联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强调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化学被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的医化教学中,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化学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并单纯认为化学只是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尚未发现化学已渗透在医学中,既使教师从中做了很大努力,结果仍未显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职医化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或综合性的学校,虽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相对医学与化学的关系,也尚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3.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3.1医用化学的准确定位从整体的中职教育系统分析医用化学的科学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对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对医化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其升学和就业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科学的准确定位既是学科与专业的统一,也是职教性的体现,唯有明确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中职的医用化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及目标性.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内容为指导,适当调整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打破化学知识原本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淡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效开展医用化学教学.因此,应突出医用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联系化学和医学,不断加强医用化学学科的定位思想.
3.2深化改革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取,是改革中职医化教学的关键点.以往的医化教学大纲,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系统的讲授医化理论知识,这在轻视医化教学服务性的同时,还偏离当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医化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常规的系统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够用、必需的原则,努力为医学化学服务.在医学中应用化学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以及依存等,一同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人体电解质与渗透压;人体体液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时,应通过化学知识的概念讲解,同时更侧重于医学的知识点讲解.本章对胶体与晶体渗透压在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及体液平衡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3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在医化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通过较多例子详细讲解化学及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完全了解医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方法应能吸引学生关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对于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大量体内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溶液.教师可对此进行提问,利用其它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时,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从中引出等、高、低渗溶液.以提问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后面再根据化学理论,即溶液的渗透压加以讲解,有效说明了化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这种教学手段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拓展医化教师的知识领域医化教师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受限于化学专业的知识上,应多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阅读一些与医化有关的书籍,并与医学专业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将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联运用到课堂中.教学中多采用临床实例讲解,例如:碘的性质讲解时,多重于缺碘的临床症,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讲乙醇时多引临床及医药用途.既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5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将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在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笔者认为除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实验内容,即将性质揉和在实验中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例如,趣味实验“鸡蛋变大变小”说明了高、低渗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质,学生乐于接受.
3.6在生活中运用医用化学知识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的医化教学中,应将医化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返朴归真.与此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根源,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伸展.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再现生活等,稳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另外,在医化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活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化学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迹;淡水鱼和海水鱼交换环境后能生活吗?鱼体的变化?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医化与生活的关系,有效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必然之势,其改革过程虽较艰难,但只要根据上述的准确定位医用化学学科、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以及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进行,相信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改革进程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伟.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章耀武.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3]尹晓红.增强中职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篇4
关键词:全科护理;应用价值;医院护理
0引言
全科护理,主要是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所实施的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康复训练、预防疾病、护理方法,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现阶段,临床中,全科护理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实施成效也非常的不错。本文就医院护理中的全科护理应用价值进行分析[2]。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签署同意知情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无法交流沟通者。将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0例。研究组中2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57.12±3.15)岁;常规组中例24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41~78岁,平均(57.9±3.64)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护理方法。常规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患者专科护理干预,比如呼吸内科患者,给予祛痰、呼吸道管理护理;普外科患者给予伤口感染护理;消化科患者则给予抑酸剂、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等药物护理干预。针对不同患病的患者,给予专业护理。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全科护理模式。注重培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进而为培养护理人才奠定基础。按照医院护理特征,护理人员熟悉各个科室的护理技术以及理论,比如急救护理、社会护理医学、心理护理、医患交流等,并将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重视不同护理的结合应用,比如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除了专科护理之外,还应当实施心理护理、急救护理、医患交流等护理干预。针对全科护理,健全奖惩机制,鼓励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提升护理人员的全科护理质量及其水平,警告表现较差的护理人员。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根据患者所需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按实际需求出发,给予心理护理、个体差异化护理、疾病预防、日常保健等护理措施,重视护患交流,尽量满足患者所需,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注重护理实践,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全科护理中,大多数护理人员只有较强的护理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而护理实际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具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应当为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护理人员深入了解各个科室的临床护理技能以及护理知识,促进护理人员对不同疾病护理技术的掌握,除此之外,还需要熟悉不同保健措施,促进自身保健指导能力提升,在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护理服务。注重全科思想的应用。在实际护理中,要注意应用全科思想,判断患者疾病,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全面性,有助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早日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成效。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满意率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后无需再次就诊则视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出院后半年内需再次复诊一次,则视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出院半年内复诊两次以上则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χ—±s),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检验χ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治疗时间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时间比常规组更短,治疗费用也比常规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
2.2护理成效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成效显著由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全科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护理措施,从整体上而言,将各种不同护理知识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患者所需、疾病预防,治疗疾病时给予预防控制、保健指导,有利于医院护理质量水平提升。对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有关研究表明,全科护理在满足患者基本所需之时,还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展示了出来,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次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表明全科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4]。全科护理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除了专科护理之外,从不同角度、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更短[5]。表明全科护理模式从多个不同角度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护理死角,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研究组患者护理成效、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表明全科护理模式从本质上,得到了有效提升,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且有利于医患良好的沟通交流,取得患者信任,进而提升护理满意率,对医院纠纷的避免,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及意义。综上所述,全科护理模式在医院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成效,降低并发生发生率、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高杨,梁爽.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价值分析[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2.
[2]王银,沈桂英.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2.
[3]李珍兰.肛肠病手术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2.
[4]吴海梅.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2:243-244.
篇5
论文关键词:主动脉夹层7例急诊诊治体会
主动脉夹层(AD)具有突然发病、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较易漏诊和误诊等特点。我科从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了主动脉夹层7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年龄59.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0h,平均4.7h;症状:以胸、腹痛为主者4例,胸闷、憋气为主者2例,烦燥伴左下肢活动障碍为主者1例;均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者4例,未服药者3例,平时均未监测血压。
1.2诊治方法: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查血常规,测双上肢血压;同时询问病史,尤其追问存在高血压病史是否,详细查体,注意有无血管性杂音及震颤,重复检查和观察颈、肱、桡及股动脉搏动情况;血压较高者给予泵入硝普钠,收缩压维持在100~120mmHg水平,合用β受体阻滞剂,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止痛等对症治疗;胸、腹主动脉CT扫描,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等明确诊断。
1.3结果:7例中抢救成功6例,死亡1例
2、 讨论
主动脉夹层(以下AD代替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中层或中层滋养动脉压力过高破裂之,产生血肿后而导致一系列综合症。据报道多数在发病后数小时到数天内死亡。正常成人主动脉壁耐受压力颇强,造成夹层裂开的先决条件是动脉壁缺陷,尤其中层的缺陷,但具体病因至今不明;一般认为AD发病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护理论文,高龄,主动脉瓣疾病,妊娠,创伤等有关。据资料报道80%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发现高血压,远端夹层合并高血压更为常见;高血压可增加血流动力对主动脉的负担,并使主动脉中层营养血管长期处于痉挛收缩状态,造成中层缺血、坏死及出血而形成血肿。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1、疼痛 根据AD受累部位范围和分布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多数AD所致的疼痛从了病起就可显示出剧烈的程度,常被描述为撕裂状,往往同时相继出现两个以上的部位。疼痛部位对于AD的诊断很有帮助,局部的症状趋向于反应累及的主动脉。2、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的表现,患者虽然因剧痛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焦躁不安等休克外貌,但血压常不低或增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但在近端AD病人中高血压较少见,更常见的为低血压。3、心血管症状:(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在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系脉压增大,急性主动脉返流或夹层血肿使瓣叶压低,瓣叶撕裂膜片脱垂入左室流出道所致。(2)脉搏改变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系左锁骨下动脉或股动脉受压迫和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如逆行剥离累及右冠状动脉可引起下壁心肌梗塞,此时易误诊。(3)其它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表现。4、神经症状多因内膜裂片堵塞相应血管起源或夹层血肿压迫相应血管或神经所引起。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如累及冠状动脉可出现心肌梗塞或心肌缺血的表现。 2、血、尿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迅速增高,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及黄疸;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甚至肉眼血尿。心肌酶谱可出现小于正常值两倍的增高,但无动态改变。 3、影像学检查目前公认的影像诊断方法有:主动脉造影、造影剂增强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患者意识清楚,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昏迷、精神异常者以及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排除近1个月内有抗焦虑、抑郁药物服用史者。共入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6~69岁,平均(56.4±5.7)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7例,初中及以下28例。研究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3~66岁,平均(55.2±7.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本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气道管理、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①气道管理: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卧床患者交代家属定期翻身、扣背,辅助患者咳痰,有必要者可进行吸痰,并遵医嘱行氧气雾化吸入,3次/d,保持气道湿润通畅;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式,讲解生活饮食注意事项;③康复指导:向患者强调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作息制度及康复训练计划,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关节功能锻炼,并严格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绪管理。①信心支持:向患者描述治疗康复良好的病例资料,并肯定患者在病情恢复方面的进步,增强其进一步治疗的信心,并鼓励病友交流使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②音乐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及喜好等,帮助患者选择相关的音乐或电台等,利于舒缓焦虑抑郁情绪;③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过移情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组织收看各类电视节目,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从而避免患者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疾病方面,以减轻抑郁,保持心情愉悦;④安神静志:指导患者每天静坐、静卧等舒缓紧张情绪,引导患者通过语言、活动等疏解内心压力,肯定患者的进步,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⑤放松训练:在保持病室安静的前提下,使患者感觉轻松自然,闭目进行深呼吸,并自足部开始直至头部,依次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训练,直到患者掌握放松方法。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2]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其中HAMA、HAMD分别包括14、24个项目,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评分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PSQI量表包括7个维度,18个条目,总分0~25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但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由于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常出现焦虑抑郁情况,文献[4]报道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可达80%左右,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主要与心理应激、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康复效果,导致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5]。因此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外,还有必要进行情绪管理,加强心理功能的康复。
另外,睡眠障碍也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刘国军等[6]报道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数日或数周内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可达95%,并且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噩梦等,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神经功能的康复,并且使复发的风险加大。此外睡眠障碍与负性情绪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王宁群[7]研究显示,脑梗死后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多数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同时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最终引起睡眠结构紊乱。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情绪管理,首先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解疾病相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关知识,列举康复成功案例,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患者本身感兴趣的活动节目等转移注意力;通过睡前放松训练使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在肌肉放松的基础上,让患者暂时忘记不适症状,保持心情放松[8]。另外根据患者的喜好进行音乐干预,有研究[9]显示,音乐可以振奋患者的精神,舒缓情绪,激励正常行为,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HAMA、HAMD、PSQ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并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情绪管理在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情绪管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情况,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可进行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护理学男生 个性 霍兰德 职业兴趣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67-02
职业兴趣[1]是个体追求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职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霍兰德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兴趣影响其对职业的满意程度。为了解护理学男生的职业兴趣类型,预测他们就业后对护理职业的满意度,对山西省各医科院校的在读护理学男生作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山西汾阳学院的本科护理学男生11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34±1.291岁。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SDS)[2]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员将调查的目的及问卷的填写方法说明,时间20分钟,当场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118份,收回问卷118份,剔除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101份,合格率为85.6%。
将全部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 结果
表1显示,护理学男生这个群体在职业兴趣的社会型维度上得分较高,在艺术型、常规型维度上得分较低。各种职业兴趣在学生中的发展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型、企业型、研究型、现实型、艺术型、常规型。
护理学男生在六种兴趣类型上所占的百分比见图1。从总体上看,护理学男生的职业兴趣以社会型居多,约占31.7%,企业型、研究型的次之占19.8%,常规型最少只占3.0%。
3 讨论
3.1研究显示,本科护理学男生的职业兴趣以社会型为主,这种类型的人格特征为乐于助人、易于合作、责任感强、关心社会问题,对教育与社会福利等事业有兴趣,适于从事教育、治疗及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有关的职业[3]。表明护理学男生能很好地适应护理职业,有利于从事工作后发挥自己的才能。研究还显示,职业兴趣得分次于社会型的是企业型和研究型,这两类人群的人格特点为自信、喜欢管理和控制他人、善于从事责任度大的有风险的工作和内省、慎重、喜好从事科学分析性的工作,这两类人性格类型与护理职业的素质要求接近,个人经过努力,也能适应护理工作。
3.2职业兴趣在职业选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择业者若能选择一种能适合个人特点又可能获得的职业,是人与职业相匹配的最佳组合。但现实的种种原因使择业者选择了和自身兴趣类型不完全相对应的职业,个体要依据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状况以及本身获得职业的可能性,把自身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在就业难的社会情况下找到自己的岗位。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护生可以在护理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对护理的兴趣, 为今后踏上护理岗位创造条件。
3.3尽管现有的护理教科书对护理历史的介绍是从南丁格尔时期开始,并未提及男性在护理历史上的成绩和地位,护理教育者在教学中也未涉及,使人们以为护士原本是女性担当[4]。但男性作为护理人员在历史上却一直存在着[5]。许多研究显示男性不仅在生理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在心理方面也优于女性[6]。如果能充分利用男性的个性优势,配合以女性的性格特点,护理质量能得到很大改善。
参考文献
[1] 刘海玲,王利山.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价值分析[J].职业理论:5~7.
[2] 李媛.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杨琴.浅谈职业兴趣的内涵及其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5):261~263.
[4] Anthony AS. Gender bias and discrimin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can we change it[J]. Nurse Educator,2004,29(3):121~5.
[5] Brady MS,Sherrod DR. Retaining men in nursing program designed for women [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3,42(4):159~62.
篇8
关键词:“8S”理论;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纵观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1-2015年)指出:护理事业的主要目标正在由前一个五年的“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向“‘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发生改变。
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拟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培养出的五年护理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刚性素养方面,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等软性素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成为五年制护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护理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这是为人之本,从业之基,执业之要。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硬性护理技术基础上软性护理素养的较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渴望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无疑对护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将企业上广泛应用的“8S”理论尝试性引入到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通过有效干预,着重培养、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软性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五年制护理学生在校的学习中,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养上侧重实施“前4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等刚性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护理的基本功;在软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上侧重“后4S”(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隐性素养。
(一)运用“前4S”管理 理论操作要兼顾
课程的设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普通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计算机等)及专业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三大模块,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组合。课程的实施,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以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
实训基地要营造真实的医院氛围,尽可能贴近医院、贴近临床,从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医院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护理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医院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开始。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组长监督学生清扫实训场地,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清扫要全面彻底,以保证保持实训室干净明亮。实训过程,注重强化基础训练,动作规范,举止得体,指导老师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勤于动手,严格管理,形成真实医院工作环境的氛围,在实训课日常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指导老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改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训基本功,长久规范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运用“后4S”管理 提升学生软性素质
以活动教育人,以形象影响人。中高职学生来校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还必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软实力,是隐形的,是护生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气息,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超越药物的治疗,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学人文主要靠内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就是一个良好的内化过程。我们应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
高职学校跟初中、高中不同,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的学习培养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通过第二课堂----“校园课堂”开展专业兴趣小组,演讲、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人文丰厚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从制度、精神、环境、行为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护理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以第三课堂----社会课堂为外延。现实的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的说教对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医院,进社区、福利院,护理实践基地等社会场所,开展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护理职业崇高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端正学习护理的态度,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
目前,高职护理学生的培养模式仍然是常规的以理论教授为主、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研室与医院教学长期分离,高职护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精湛护理技术基础上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的较量。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的使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医疗机构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将“8S”理论引入到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可以在提高其刚性柔性职业素养,锻炼其职业能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护理职业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 2007-01-01
[2]《学习“8S” 管理精髓的心得》(沈玲 企业信箱 2008年12月19日)
[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某护理学校为例》(邱建明 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年1月)
[4]《木桶理论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阚师鹏 价值工程 2004年第9卷)
[5]《浅谈“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蔡红霞 大家健康 2013年5月)
[6]《新解木桶理论与企业培训的重点》(周俊 培训广场 2008年6月)
篇9
关键词:精神病;保护性约束;人性化;约束用具;约束方法;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形象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是利用约束用具针对躁动兴奋、自伤自残、毁物伤人的精神病患者采取的一项特殊护理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精神病患者及周遭环境免受损害,它既是一种保护性护理行为,也是一种强制性护理方法。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体会及查阅相关文献,浅谈保护性约束的"人性化"如下:
1约束用具的"人性化"设计
保护性约束用具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床档--传统约束带--Sesunx德国专利磁扣式约束带--约束衣、约束裤--新型改良的约束用具;传统常规约束带有皮革和布质2种,陈淑清[1]报道常规约束带在临床使用中缺点百出,若使用不当或者未及时检查约束带的安全,会增加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新型棉布制约束衣、约束裤有效制动率为100%[2],既可以防止抓扯滑脱,又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同时约束衣袖及约束衣裤脚上的开口处有助于观察输液时的局部情况,再者约束裤裆上的开口处方便护理人员进行二便的护理操作,可谓改良后的约束衣、约束裤一举多得。但目前护理用具的研制和创新在精神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曾有报道精神科护理用具研究论文仅占精神科护理论文的0.41%[3]。
2约束方法的"人性化"改进
约束形式则有床上约束、输液椅约束、约束衣约束、活动约束等的不同。就活动约束方面兰华[4]提出单手或单脚保护法,交叉保护法,此两种方法主要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兴奋躁动、自伤自残、伤人毁物等行为,或者严重干扰其他患者活动和休息而采取的短暂性约束方法;双手双脚或加双肩保护法主要适用于精神极度兴奋及躁动的精神病患者。"人性化"改进约束方法,以评估患者整体病情为基准,因时、因地、因人,即三因制宜的设计个体化约束方案,而一般情况便是在病情允许的状况下,尽可能的采取"活动性约束",尽量的减少约束用具的数量、约束部位以及约束时间,以缓解患者的抵触情绪,最大限度"人性化"地减轻其痛苦。
3护理模式的"人性化"更新
人性化的护理是一种整体化与个性化相融合,且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它可以具体的体现在:
3.1签署知情同意书 施忠英[5]据临床调查问卷获悉,在患者入院时48.7%的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无心理准备,60.0%的家属仅表示基本理解,认为约束患者时有必要征得家属同意的占68.7%。周晶[6]报道,在使用了保护性约束措施且签订《保护性约束使用知情签字同意书》的437例患者里,在约束带使用过程中发生与签字同意书中目的相关事件5例,因事先做到了充分告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未发生护理纠纷。
3.2加强宣教与沟通 患者家属认为约束的目的是治疗的仅占52.0%,是惩罚的占4.0%,当患者杀人毁物、情绪失控时,认为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的占48.0%,赞同用约束方法的仅占31.3%[6]。因此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宣教保护性约束非常重要,告知其约束的目的,使用及解除约束的情境和条件,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约束用具及方法,如何保障患者被约束期间的日常生活,从而使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理解并支持保护性约束的实行。
3.3规范约束护理 实施约束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过约束技巧的专门训练[7];约束实施后,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做好登记工作,记录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约束原因、约束起始时间和解除时间、约束用具的数量、约束的部位、约束方法以及约束期间相应的护理记录等;约束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目前的意识状态、四肢活动度及血运情况、伤害性刺激可能性,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多给予安慰,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好日常生活护理,避免患者肢体受伤及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之间应充分的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
3.4满足患者及家属合理需求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关怀和安抚,作为患者主要支持系统的患者家属对患者身体及心里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0.0%的家属认为患者在约束期间需要陪护,因此应尽量满足家属适当陪护患者的要求;及时解答家属提出的疑虑,使他们积极地配合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
4结论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性化"在保护性约束中逐步地健全和发展起来,在精神科临床治疗、护理应用时,既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同时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痛苦,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护患纠纷的产生,护理人员的形象得到"人性化"的光环。但距离真正的"人性化",尚差之甚远,约束用具、方法、护理模式仍期待更加"人性化"的改进,这些正是我们精神科临床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周涓.两种保护性约束方式应用于躁动患者的护理体会[J].全国第二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会编,2005.
[3]万月兰,徐淑娴.由护理文献看我国精神科护理发展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4.
[4]兰华,万月兰,徐淑娴,等.精神科约束带制作及应用方法的改良[J].护理学杂志,2007.
[5]施忠英,张菊英,徐德君,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护理要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5.
篇10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心理;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77-02
乳腺癌是一种妇女常见恶性肿瘤性疾病,在对患者的生理造成巨大损伤和打击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不仅如此,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周围的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相关关系。患者在知晓自己乳腺癌病情之后,对于手术及并发症的恐惧,术后生活质量的担忧和手术可能造成乳房外形的变化等均可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研究显示,心理创伤、改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可以通过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1]。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应激,护理干预措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多种疾病并发心理应激情况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68例,用以分析护理干预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68例,年龄39~65岁,平均(52.39±6.13)岁,入组的68例患者均已行乳腺癌根治术,且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入组的68例患者接受的常规化疗方案为CAF方案(组成药物为5-FU,阿霉素和环磷酰胺)以及CTF方案(5-FU,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化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干预组:该组的34例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定位患者不正确的观念和理念,向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可对患者进行心理学相关理论科普,帮助患者纠正自身不正确的观念,缓解情绪方面的抑郁,每次授课时间维持在50 min左右;对患者定期进行行为训练,由肢体功能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组成,训练时间均为15 min,主要在护理人员的示范和相关影像教学构成,每次维持30 min作用,每次至少训练2次。引导患者进行意象治疗,努力想像经过治疗后的健康状态,预后情况等。积极地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病情,鼓励家属进行情感沟通,避免患者情感孤单。常规护理组:该组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参照劳燕青等[2]的常规护理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对乳腺癌进行化疗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教育以及相关健康教育,其中的主要内容为化疗期间的饮食健康问题以及患者肢体锻炼以及功能恢复问题,具体的目标根据患者的自身需要来决定。
1.3 观察指标
对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的SDS评分、SAS评分、IL-2、IFN-γ、CD3和CD4水平进行观察与分析。SDS评分和SAS评分:SAS及SDS评分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结果比较
护理干预组IL-2、IFN-γ、CD3和CD4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中多数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于癌症的恐惧感、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术后美观等的担忧均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可产生一系列的临床心理表现,诸如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和悲观等,在这些患者中抑郁和焦虑是最为常见的心理表现[4-5]。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可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加重病情的进展,一旦此类问题处理不佳,极有可能预后不佳[6]。护理干预中包括了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的临床心理症状,并且帮助免疫功能的改善。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癌症患者的心理应激,同时帮助消除患者对于治疗的恐惧以及存在的心理障碍[7]。但是,笔者注意到,目前临床报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但是在国内外均缺乏对具体护理干预措施的共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地方法,因此本文着重观察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和免疫功能的效果。
采用包括心理和生理的相关护理措施对于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本组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改善焦虑和抑郁的状况,患者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干预下,表现得更为乐观,镇定,紧张程度下降,对于现在以及未来可能接受治疗的恐惧感降低。心理活动可以影响患者的生理活动,机体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进而作用于内分泌系统,最终可以影响到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而恶性肿瘤能够发生及发展与免疫功能降低关系密切[8-9]。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加速恶性肿瘤的发展,本组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机体IL-2和IFN-γ水平,它们均来源于Th细胞,在肿瘤细胞杀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护理干预措施在提高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0-11]。并且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发现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CD3和CD4细胞水平,这 两种细胞来源于机体的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核NK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的主力,具有较强的肿瘤杀灭能力,上述结果均提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赵蓓蓓,周郁秋,王玉玲,等.早期心理干预对车祸伤者负性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20-923.
[2]劳燕青,谢月华.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31-32.
[3]吴君平,宋震亚,徐毅,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特征[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587-590. [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医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
[4] 余晓佳,宋淑芬,阳世伟,等.乳腺癌筛检患者心理需求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5):513-515.
[5]赵文卿,卢淑华,陈丽珍,等.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原因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86-888.
[6]张静,陈力,吴忠辉,等.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4):341-343.
[7]王英,邱玉贞.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84-1186.
[8]阮润生,徐克成.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2):94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