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23:0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历史建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辽宁省历史建筑认定办法》规定,凡具备以下六项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历史建筑,即建成50年以上,具备以下六条之一的建(构)筑物:建筑风格、工程技术结构形式、建筑材料或施工工艺等方面具有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突出反映地方城乡建设历史或者社会生产、生活历史;代表性、标志性建筑或者著名建筑师的主要代表作品;重要的名人故居或纪念性建筑;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的实物载体;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历史建筑。同时,按照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规定,历史建筑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建筑艺术特征、历史特征、建设年代及稀有程度;建筑的有关技术资料;建筑的使用现状和权属变化情况;建筑的修缮、装饰装修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片、影像等资料;建筑的测绘信息记录和相关资料。2003年辽阳市城建档案馆制定的《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大类》将这类档案划归为J类。城建档案馆已存的馆藏包括清朝翰林王尔烈故居修复工程、辽阳白塔、白塔公园单位工程等在内的各种图文、影像、数字资料,这些都是具有鲜明建筑识别性的历史建筑。在历史建筑认定中,城建档案馆要借鉴已有的经验,为已认定为历史建筑的进行建档案立档,按照分类大纲逐一分类,编目,著录并入库做好保管。
2.把握历史建筑建档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接收整理。
作为历史建筑认定工作的参与者,城建档案馆要全程跟踪,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主动承担起调研任务。如参加历史建筑户主见面会,与历史建筑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相关人员见面座谈,明确身份,发放“历史建筑信息联系卡”,收集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力争在历史建筑鉴定工作等环节尽早介入,与规划、文管、建设等相关部门和建筑、历史、民俗、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建立良好的关系,把握好全过程参鉴定、认定、调研等环节,做好历史建筑档案材料的收集。
3.利用声像档案工作优势,对历史建筑进行有计划的摄、录,丰富历史建筑的立档信息。
辽阳市城建档案馆在建馆初期就对高度重视并收集历史建筑档案。如对古建筑、旧城旧貌开展抢救性拍摄;在护城河改造、白塔修复、广佑寺修建等过程中,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拍摄等等,积累了大量的照片和录像资料。为历史建筑建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些是文字资料无法反映出来的宝贵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用录音录像记录下有关历史建筑的历史背景、历史建筑产权沿革等内容展现历史建筑,更加生动直观,更具证明力和吸引力。我们说保护建筑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是最基本的要素,声像档案工作的优势正在于此,所以,声像档案工作的介入绝不能少。
4.加快数字化城建档案馆进程,做好历史建筑档案管理。
辽阳市城建档案馆自2008年以来,以加强硬件建设,引进先进管理软件系统为基础,以数字化本馆馆藏纸质档案为起点,以加强宣贯力度为手段,逐步开展电子档案工作,加快向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目标的迈进。历史建筑档案立档后,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另一方面,要及时应用信息化技术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历史建筑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时间的流逝等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正逐渐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建档留存固然重要,但保护更是重中之重。而数字化管理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必须加快城建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为历史建筑档案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有条件的还应对历史建筑档案进行异地备份。
5.参与普查,面向社会公开收集和征集历史建筑档案。
城建档案馆应当积极参与历史建筑的普查工作,对被推荐建筑进行现场查勘,拍摄照片,做好记录备案。同时,由于时间的变迁,会使大量的历史建筑实物载体、照片图片或相关资料散失在民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作为推荐人,通过书信、电邮、传真、电话、来访等形式,提供有关信息和线索。城建档案馆要充分利用网站的平台,设定专项窗口,面向社会公开的收集和征集,拓宽历史建筑档案的接收渠道,进一步丰富档案接收内容,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
6.开发利用历史建筑档案资源,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
篇2
(1)根据施工经验和教训制定施工规划章程。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教训制定相关的施工规划章程。在施工现场,开工之前应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在会议上将施工目的、施工计划、施工要求等多方面内容做详细的报告,并将工程施工的任务具体详细的分配到具体的施工班组。根据施工计划,还应定期召开总结会,总结工程施工的进度,公布上一时段工作验收的成果。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每个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能了解现阶段的施工质量情况,保证下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2)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离不开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施工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建筑施工前应对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同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人员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手忙脚乱,这样也就可以为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3)根据施工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施工。按照施工计划,按部就班的施工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施工人员事事都要原封不动的进行施工,而是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有弹性的进行施工。只有弹性的施工才可以在遇到突况时不会慌乱,可以随意应变。因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把握好这个度,既要保证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计划进行保质、保量的施工,又要给予施工人员一定的空间来应对紧急事件。(4)做好建筑施工的工程验收和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工程验收和检验工作。在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管理人员已经做好了详细的质量验收和检验计划,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根据计划做好相关的检验工作。在质量验收阶段,管理人员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要求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返工,并在修补完成后进行再次验收,直到检验合格为止。除了严格的验收之外,日常的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巡查工作。通过日常的巡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及时提醒施工人员进行改正。
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
绿色建筑是指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的建设,从而既保证建筑工程的保质保量的施工,又不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绿色建筑对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绿色建筑成本要高于传统建筑,因而,目前社会上对绿色建筑的投资总量还是很低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是合理的,是没有远见的。在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建筑行业也要逐渐朝着绿色的方向发展。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和传统建筑的施工管理相比,除了要做好传统施工管理的工作之外,还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污染。减少由于施工带来的废弃物,通过使用生态节能的技术减少由于能源消耗造成的高成本。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出现,不仅可以改进传统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促进建筑行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施工管理的工作之外,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还应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关注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第二方面,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污染的管制;第三方面,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原则。
2.1关注施工中的能源消耗
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秉承绿色生产的思想,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优化施工现场的资源和资源,实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有效的配置资源要求管理人员从节约和高效利用两方面做起。要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就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点、在建筑施工之前选择施工材料时,尽量选择消耗能源较低,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少的建筑施工材料,或者是废料可以在回收利用的原材料,从而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领取,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是根据实际的需求领取原材料的,总而减少原材料的浪费;第二点、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和排放量符合要求。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的先进性,施工中需要的设备数量较多,种类也较多。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保养,从而保证每一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高效运转。除此之外,应对排耗量大的设备逐渐进行更新换代,最终实现机械节能减排;第三点,在施工中节省各类能源消耗。在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电力设备不使用却仍然处于开机状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因而,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及时巡视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关闭不常用的电力设备,来减少现场的能源消耗。
2.2加强施工中对污染的管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污染问题并不是不可治理和防范的。因而,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针对施工现场最常见的污染问题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问题有泥浆问题、扬尘问题、无形污染和水污染四种。(1)泥浆污染的处理方式。在施工现场泥浆问题是十分常见的。无论是挖掘还是混凝土的搅拌抑或浇筑都可能出现泥浆飞溅问题并且随着车辆在现场的出入将泥浆带出施工现场,污染其他地方。要解决泥浆污染的问题管理人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泥浆凝固,避免泥浆飞溅;第二方面,在车辆出入现场时安排专人负责对车辆轮胎上的泥浆的清洗工作,从而减少泥浆问题对环境的污染。(2)扬尘问题的处理方式。扬尘问题是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在干燥的天气下,扬尘会明显增多,如果在大风天气下,现场的扬尘问题无异于一次沙尘暴。为了减少扬尘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管理人员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控制扬尘:第一方面,定期洒水。通过制定合理的洒水计划来实现降尘的问题;第二方面,及时对制造扬尘的垃圾进行清理,从而从源头上避免扬尘的发生。(3)无形污染的处理方式。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无形污染是噪音污染和光污染。施工管理人员针对这两种污染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解决这两种污染的思路就是从源头杜绝和从传播中消除。(4)水污染的处理方式。施工现场的水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为原因造成另一种是自然无意识造成。人为原因就是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中,而自然无意识造成指的是雨水将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染物带入河流中,污染水资源。因而,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现场废水排放的监督力度,避免废水不经处理就排放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每天的施工完成之后,组织施工人员对现场进行清扫,及时将污染物清理干净,从而减少水污染的情况。
2.3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原则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点、贯彻绿色环保理念,有效节约资源;第二点、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点、合理引入绿色高效的设备来代替高污染的设备;第四点、管理人员做好带头工作,带动现场工作人员从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建筑的工程质量还是工程进度都会受到施工管理的影响。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提倡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倡导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才可以引领建筑行业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和建筑施工管理相比,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因而施工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更好的实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4结语
篇3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施工之前根据施工要求仔细分析研究,探讨合理高效的管理方式。只有整个施工过程管理水平达到要求,才能保障建筑电气施工项目顺利启动运行,从而促进相关施工企业提高自身水平,改善技术要求,达到在同行业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效果。良好的管理水平不仅是施工质量的保障前提,更是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工作从施工准备阶段一直到竣工阶段,之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参与其中,把握每一个细节。因此,要求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求强烈的管理意识和专业素养,不断积累行业经验的同时,亲自参与到施工过程中进行考察和分析,熟悉施工过程中各项设施和设备,熟知整体施工流程,不断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法与管理策略,使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便于各环节各子项目落实和实施。
2对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的解析
2.1施工相关人员的素质管理
电气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施工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管理,只有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配合管理工作,将整个施工过程质量和效率提高。首先管理工作者应该审查电气施工承包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书,其次要检查相关单位的电气施工相关证明。技术人员应该持有电气施工的相关证书。安装电工及电焊工也应该要有特种操作证书,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其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2.2施工前阶段控制管理
以下是某安装部门接受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质量要求部分实例:1)质量验收标准:电气安装工种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电气安装工种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2)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提供图纸施工,施工图改动未经监理方同意不得施工;3)测量绝缘电阻及接地电阻时,必须有管理人员在场,否则视为无效;4)采用三相五线供电系统,导线颜色规定如下,相线:黄(A)、绿(B)、红(C);中性线(N)兰。保护线:绿黄双线;开关线:白。本实例只截取了其中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为保证电气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应该有事前管理控制意识,在施工开始之前各施工相关的管理层人员应该切实做好管理交底工作,以书面形式提出具体质量和施工要求,以防日后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矛盾纠纷。
2.3施工期间质量管理
电气施工管理中,对质量的管理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对施工中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查,材料的采购和和配置要严格遵循施工标准和相关规定,并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以确保安装工程施工中材料合格,保障施工质量。例如施工过程中管材的质量管理。若管材需要进行弯曲处理时,其内径不超过25mm薄壁管、镀锌管,施工人员可以利用手动式弯管器让其弯曲,对于其内径超过32mm的管材,施工人员可以利用液压式弯管器让其弯曲。另外还要注意,若要管材弯曲程度达到90°,必须要使它的弯曲半径大于或者等于其管材外径的3倍,如此才能保障其安装过程中不被损坏。对于暗配管,对其质量要求更高,必须使其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其管外径的5倍。处理和焊接直径小于40mm的厚管壁时,必须清理干净管口的毛刺,以免影响焊接质量。此外,还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要连接设备时其导线应该预留何种长度。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安全电压,即使用特定电源来避免出现触电事故,我国相关规定安全电压等级有5个:6V、12V、24V、36V以及42V。其工频有效值应小于50V,直流则小于120V。例如使用手提或者高度在2.5米以下的照明灯,若没有采取另外的安全措施,其安全电压应该分别为42V与36V;若在四周存有面积较大的接地导体环境中使用手提照明灯时,其安全电压应该为12V。
2.4施工结束后管理
在建筑电气施工项目结束后,依旧有很多收尾工作需要管理。为保障整个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需要依赖各项事后检验措施对其进行检验。一般来说,只要若施工前期及设备、材料、工艺等诸要素均得到合理管理,其质量基本是达标的,整个工程项目要求理论上也应该是合格的。但如果前期管理工作有一些纰漏或缺陷,必然有些环节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这时施工检验管理则可以最后一道保障工程质量的措施,在此过程中,要求参与项目施工的各相关人员都应该积极检验和检察质量。此外,施工结束后的检查管理工作,还可以分析出电气施工项目潜在的影响因素。只要对施工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和解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不断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
3结论
篇4
建设方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总组织者,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协调配合的关键力量。应该根据置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及项目规划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具有优秀管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参与置业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时加强现有团队的培养,提高各层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工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工程现场的不断摸索、学习,总结出一些管理上的教训和经验,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同时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订阅专业书籍和各类规范,基本掌握了常用专业知识。
2注重沟通协调,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作为甲方,要加强与各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落实重要设计单位的设计驻场工作,积极处理施工现场的设计问题。作为甲方,应该发挥工程管理中的纽带作用,做好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协调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工程不停工,管理人员不离场。统筹安排工作,提高工作的协调性与计划性,努力做到: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各类款项的按时到位;要求监理单位每月至少召开1次例会,协调解决现场难题,并督促其坚持施工现场旁站;针对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不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会,交流推广经验;在日常现场巡查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处理,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工程变更和其他返工问题。作为甲方,应该积极对外协调,努力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比如,酒店主体工程即将竣工,为了保证酒店按计划投入使用,各专业工程师及时跟进相关对口单位,对电、水、气主管部门进行跟踪了解,争取在建设中给予积极配合并适当给予宽松政策支持。
3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自集团下发了关于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等6项配套制度以来,严格按照规定来实施在建工程的建设,在最为重要的工程变更方面,一是事前严把审核关,将可变可不变的项目仔细分析,去伪存真,做好筛查工作;二是事中实施三方监督,落实到人,做好现场计量工作;三是事后资料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做好程序完善工作。具体方法:潜在投标人推荐、标前调研,标后考察;中标单位进场考核,(法人约见,项目经理实名确认,定期举行项目通报会)定规矩,保时效;发挥监理的职能和力量;项目终身负责制。招办、公司、行业监管、业主、监理、施工方,定期进行项目管理交流,促进实效。
4以合同为行为准则,走法制工程管理之路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因此,作为建设方的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合同,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存在的漏洞及可能产生变化并引起纠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在合同面前,发包方和承包商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方面,我们不以势压人,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外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埋设陷阱。当承包商提出各种各样的变更建议时,首先想到要遵守合同,对采纳建议可能带来的造价增加要有充分估计。
5细化岗位职责,责任到人,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在班组建设上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先后编写了值班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并要求员工之间相互督促,按制度要求贯彻执行。同时,为了不打“乱仗”,明确了每位员工的责任,并要求每位员工每月总结工作的执行情况及下月的计划完成内容,以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员工“向前看”,工作“向前推”。为了让工程变更签证,认质认价流程更加合理,编写了认质认价流程及工程变更签证流程,并组织全员进行学习,以便及时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及认质认价,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6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及现场协调的优势
监理在技术水平、协调经验等方面具有建设方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帮助建设方完成现场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工作。不定时组织召开专项工程会议,使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明确其责任及施工重点部位的重要性及施工难度,以保工程重点部位能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注及相关规范一次成型,避免返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7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建筑质量施工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一个建设项目参建方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实施流程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到保修等阶段,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4方面:①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对生产要素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以满足施工需要;②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进行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③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并在动态中寻求平衡;④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1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
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三个控制没有轻重之分,同等重要并有机结合。
1.1成本控制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利润=收入-成本。可知利润的增长,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1.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1.1.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但又人人不管现象。
1.1.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1.1.4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相差太多。不是目标成本确定有问题。就是项目施工有不善的地方(譬如有偷工减料或者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1.1.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2进度控制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资源的投入。而投标报价是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增大资源投入将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1.3质量控制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3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1.3.1人的控制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1.3.2材料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
2施工项目的验收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尤其是现场施工工序资料(含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管理技术类资料、材料质保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
3建设工程项目的保修
篇6
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常通过成本的预测和决策,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作为成本控制、分析考核的依据。
2成本目标分解
将成本目标按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来分解,具体分为:土石方与地基基础成本;框架结构成本;钢筋混凝土成本;门窗成本;屋面及防水保温成本;装饰成本;脚手架及模板等措施项目成本。
3项目成本计划表
4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技术措施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材料管理、现场文明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采取成本控制措施:
(1)进行科学的现代化现场管理及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材料的进出厂、配料、下料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节约原材料。充分利用场地,尽量减少中间倒运环节,层层把关,降低材料消耗。
(2)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工费的开支。
(3)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节约医疗及劳动保护费的支出。
(4)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5)合理安排好各工序,各工种间的穿插,减少浪费,节约资金开支。
(6)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7)目标控制原则。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8)组织措施。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9)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包括:
①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②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对材料用量的控制与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两个方面的工作。
③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参考文献
[1]李永福.主编.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报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6).
[2]王雪青.主编.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2).
篇7
建筑工程造价是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需要花费的资金的总和,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企业和施工单位就需要对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需要花费的资金进行一个大体的估算,最后的资金总额要与估算的建筑造价不相上下,建筑工程造价严格来讲,也是属于工程管理的范畴,它是连接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经济管理的纽带。因此,建筑造价和施工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想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从控制建筑造价方面可以从许多方面去做,首先,要制定建筑工程项目的资金审查制度,根据项目实际支出资金,适当调整计划支出资金方案,避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其次,从技术层面控制资金支出,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技术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减少资金支出;然后,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需要使用到非常多的施工材料,这种多不仅是指数量多,还是指种类多,每一种施工材料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的价格都各不相同,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需要将施工材料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同厂家的价格做一个统计,选择一个价格最适合、质量最好的季节、地点、厂家进行购买,这样既可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也能够保证价格最适合。还要设定专门的监督机构,达到建筑造价和施工管理的双赢。
2.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2.1将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
建筑造价最主要的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资金的管理,而施工管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进行管理,因此,想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就要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经济管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技术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经济效益,达到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双赢,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在施工中的浪费现象,控制施工的成本,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时完成,使得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2.2建立完整而科学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想要更好的对建筑造价和施工进程进行管理,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实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需要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需要花费的各项资金统计起来,找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存在的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情况,并加以改正,该造价管理系统还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资金进行管理,一旦所使用的费用和施工前预期的费用有所出入,就要从各个方面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造价更加的合理。
2.3完善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互相监督的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监督机制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如果想要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相结合起来,施工管理和建筑造价之间的互相监督机制就更为重要,首先施工单位要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造价充分的了解,并且施工单位需要对企业制定的施工造价进行科学的分析比对,确定建筑造价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施工单位需要将不合理的方面列出来并与企业进行商讨,以便追加资金或者调整施工方案。其次,企业也要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建筑造价的统计人员需要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材料的价格、施工器械的费用以及各项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花费的资金进行审核,防止出现谎报误报的情况出现,而且,一旦施工单位没有按期完成施工,或者施工质量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建筑造价的负责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向施工单位追加索赔,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
3.结语
篇8
体验式教学理论是指教师按照建筑技术相关岗位理论去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让其亲身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学习观、主体建构理论和现代教学论。其实现条件是通过设置一个适宜的建筑技术实践岗位情境,给学生提供岗位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以提高学生对建筑技术岗位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的价值
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习兴趣角度出发,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高职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较差等,整体表现为各方面怠于课程学习。而以男生居多的建筑技术专业表现尤为明显,期末考试实际及格率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首先建立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的做法是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建立大量的认知、课程体验和岗位体验等不同层次的体验式学习,给学生以兴趣和信心,让学生边体验边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工作。
2.改革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仍然以大班教学为主。如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测量课程,一个专业教师要管理20~30台测量仪器,并同时实施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只能通过巡回检查等形式与每组学生交流,学生中玩手机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为改变此种困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尝试通过实施项目分组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小组教学和1对1教学成为主导,辅助微课、慕课等,改革专业教学组织模式,让建筑技术技能的学习变得轻松。
3.创新教学管理,让教学管理从此轻松。
建筑技术专业技能课程难度要始终保持与建筑行业同步,这与以男生为主的高职学生先天学习动力不足相矛盾,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很多的职业院校中,教学管理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教学秩序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体验式教学尝试以动手实践为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学习,自觉维护教学秩序,让教学井然有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建筑工程的主要岗位技术人员,包括一线的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等,这些岗位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实施相应岗位工作。笔者通过一定的调研和实证,尝试以体验式教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建筑技术专业体验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1.以地方区域范围内的建筑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笔者通过调研实证,发现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名称方面具有较大差别,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条件的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体验式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笔者认为,在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中,应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要以建筑企业一线人员为核心,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论证,这关系到实践教学中各种资料的选择和案例的选用;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从本地区建筑企业的岗位需求出发,进行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重构,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课程的名字、教学的先后、教学内容体系均按照建筑企业需要进行设置,“建筑计量与计价”课程名字与企业对接后可直接改为“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技术”。这里强调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直接接触岗位,并通过教学中的项目开展,让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情景下开展体验式的岗位学习,系统地培养其处置岗位工作的各种能力,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2.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完成,要有必要的实践条件,其重点是根据学生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对现有实践条件的提供形式和表现形式进行有效的改善,以符合分组式等多种灵活的体验式教学的需要。这里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仪器的租借使用模式、实训室的开放模式等,都要求灵活地与体验式教学要求相符合。实践教学条件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工作岗位情景,为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服务。在构建过程中,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教学场所应以工作室为主体,实施理论课在一起,实践教学分组到工作室进行,提倡以教师为主体成立各种工作室课堂,如工程对量工作室、测量工作室等,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岗位体验情景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实践教学辅助设施要全真化,教学资料选用建筑已建项目或在建项目资料,教学设备选用市场上的在用设备;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应参照企业流程进行组织,如到招标中心参加投标、到造价站购买建材信息等。让学生在这样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验中完成建筑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完成岗位学习,并达到培养目标。
3.以建筑工程项目任务为中心开展分组体验教学。
以建筑工程项目任务为载体,尝试实施“认知体验—分项工作体验—岗位工作综合体验”的三阶段递进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认知体验阶段,根据项目进度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工程现场参观,系统认知建筑现场和各个岗位工作,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分项工作的体验学习是学生体验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岗位工作综合体验学习的效果好坏。因此,分项工作的体验学习要围绕企业实际项目业务工作进行,教师要担任好师傅的角色,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工作体验中完成工作学习。在分项工作学习完成后,实施岗位工作的综合体验。这里的综合体验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校期间安排的各个工作的综合岗位实训,这是分岗位的综合体验;另外一个层次就是到实际企业的顶岗工作。两者的一致性让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便可直接上岗,由岗位工作的体验生直接转变为岗位工作实习生而非试用生。
4.转变教师培养理念,校企合作培养实务工作与教学工作双肩挑的教师队伍。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不只是学校单方面强制推行,而应由教师自发地深入企业顶岗,并且在一线岗位直接承担相应的岗位工作兼职工作,这是体验式教学组织的关键环节。
5.建立完备的建筑技术资料库系统。
体验式教学对资料库的使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要借助大量的三维施工工艺仿真技术资料和现场图片、录像等资料,与纸质的建筑施工图纸资料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建筑技术资料库体系,让学生在进行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有丰富的历史资料查询,体验式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上部侧墙开口屋顶顶部开口
1引言
几乎所有大空间建筑因通风和结构的要求上部均设有开口。上部开口大致有上部侧墙开口和屋顶顶部开口两种形式。采用分层空调时,上部开口的形式和位置的不同对空调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特性的影响亦不尽相同,且差别较明显。从全年变化的室外气温看,除了冬季上部开口排风会增加室内负荷外,夏季或多或少地可以利用上部开口处的高温排风带走室内部分负荷,过渡季节则可关闭空调系统仅靠自然通风排走室内负荷,因此研究大空间建筑分层空调时上部开口等诸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特性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在开发和应用数值模拟预测大空间建筑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研究基础上[1]~[3],选用目前比较典型的侧喷送风方式,并将具有上部侧墙开口或具有顶部开口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大空间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夏季现场实测工况为分析基础[4],重点讨论了这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在不同工况下分层空调时的室内热环境特性的区别。其中在顶部开口的工况模拟中部分借用了侧墙开口工况的实测结果。
2计算条件
2.1建筑模型
图1为数值模拟用某体育馆简化模型。建筑柱型部分直径68m,高18m,屋顶呈扁球体,净高为8m,左右两侧为阶梯型观众席,室内采用中侧送风,由38个喷口组成环形对中喷射,其中28个短程喷口倾斜12°布置,负责观众席空调,10个长程喷口水平布置,负责场内中央的空调。回风采用以台阶均匀回风为主、侧墙回风为辅的方式。模拟主要基础参数见表1夏季游乐活动实测日工况[4]。上部开口形式分别模拟为上部侧墙开口或屋顶顶部开口。工作区入室大门及渗透缝隙则模拟为下部开口。
2.2数学模型及其边界条件
表1夏季现场实测日工况送风量:34.57kg/s
回风量:31.31kg/s
送风温度:16.5℃室外气温:36.5℃
环形外走廊平均温度:32℃
下开口进风温度:28℃日射量:767W/m2
人体负荷:18.1kW
照明负荷:45kW传热系数/W/(m2K):
屋顶:2.75外墙:2.48
内墙:2.59楼板:2.21
选用Lam-Bremhorst低雷诺数K-ε模型[5],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以热平衡为基础,利用Gebhart吸收系数,借助现场实测数据,通过建立如下壁面i的壁温方程组求解[3]:
,,,,
式中:──i表面对流放热系数,W/(m2.K);
qi,ti/Ti──分别为i表面内侧壁温和相应的空气温度,℃/K;
Si,──i表面面积,m2;
QLfU,QLfD──分别为室内空中平面辐射热源向上和向下辐射分量,W;
Gij,GUj,GDj──分别为i表面、平面辐射热源上表面、平面辐射热源下表面对j表面GEBHART吸收系数。
eI──i表面发射率;
s──玻尔兹曼常数,W/(m2.K4);
qli──i表面导热散热,W/m2。
2.3计算工况与室内热环境参数
上部侧墙开口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喷口高度、上部开口面积及其高度、下部开口面积等几何结构参数,以及室内负荷、上部开口进风速度等运行参数;顶部开口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喷口高度,上部开口背压,上下开口面积等。通过模拟计算对室内垂直温度分布、空调区温度、上部开口排风温度、室内通风排风量及排热量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得出上述因素对室内热环境特性的影响及其规律。上部侧墙开口与屋顶顶部开口的分析讨论分别在文献[6]和文献[7]中详述。本文仅针对这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下的室内热环境特性参数变化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和阐述。表2列出了本文讨论的两种计算工况的变化参数。讨论中室内垂直温度分布以比赛内场为讨论对象。空调区温度为内场垂直方向上的空气平均温度,并定义不偏离平均温度1%时的区域为等温空调区,其高度为等温空调区高度。室内通风排热量为室内因上下开口引起的总通风排热量,定义通风排热为正,得热为负。室内通风排热量是衡量建筑在开口作用下,室内自然通风总排热的状况,它不仅反映了上部开口排热量的大小,也反映了下部开口进风带入室内热量的大小。无论开口结构形式如何变化,建筑开口所引起的室内通风排热量越大越好,它是开口节能性的一个标志。
表2上部开口形式计算工况上部侧墙开口屋顶顶部开口
变化参数参数计算工况记号参数计算工况记号
喷口高度/m13/15N13/N1511/13/15/17N11/N13/N15/N17
上部开口高度/m15/17/19IN15IN17/IN19————
下部开口面积/m20/0.93/1.86/3.720F/1F/2F/4F0.32/0.644/1.365FXQ、FXH、FX
上部开口面积/m256/28/10.45SO/PO/WO4/9/16T2-O3/T3-O4/T4-O6
图2~图4中其他记号说明:
ALLEXH:指上部开口均处于排风状态
1Q:指室内热负荷为现场实测日测定值
-5P/0P/+5P:分别指顶部开口处背压为-5/0/5Pa
3计算结果与分析
3.1垂直温度分布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上部开口面积对垂直温度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大。开口面积越大,下部空调区温度则越低。喷嘴高度对屋顶附近温度影响较大,喷嘴高度越高,屋顶附近温度越低。见图2(a)、(b)。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喷嘴高度对垂直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上部开口面积。喷嘴高度15m时,屋顶附近温度最低,等温空调区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外,上部开口面积较小时,非空调区温度较高。见图2(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垂直温度分布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上部侧墙开口时,垂直温度明显高于顶部开口工况5~10℃左右。
3.2空调区平均温度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空调区平均温度随下开口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不大;随上开口面积增加,空调区平均温度呈增加趋势,上开口面积大于28m2,增幅已不明显。不同喷嘴高度,温度变化趋势相同,高度增加,温度亦升高。见图3(b)、(d)。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空调区平均温度受喷嘴高度影响最大,其次下部开口面积。喷嘴高度在11m~15m时,高度每增加1m,等温空调区温度增加约为0.25℃,15m~19m时,喷嘴高度每增加1m,等温空调区温度增加约为0.5℃。而随下部开口面积变化,温度呈递增趋势。见图3(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空调区温度总体上在侧墙开口时的温度要高于顶部开口时,两者变化规律具有相似之处:随喷嘴高度增加,等温空调区温度都升高,同时随上部开口面积增加,空调区温度有增加趋势,但增幅不明显。随下部开口面积增加,空调区温度亦有增加趋势。
(a)不同喷嘴高度及上部开高度(b)不同上部开口面积(c)不同喷嘴高度(d)不同上部开口面积
图2侧开(a)(b)与顶开(c)(d)垂直温度分布比较
图3侧开(a)(b)与顶开(c)(d)空调区温度/排风温度比较
3.3上部开口排风温度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喷嘴高度升高,排风温度降低。随上部开口高度变化,排风温度先升后降,基本上在17m时处于最大值。而下开口面积增加,排风温度降低,并有趋于稳定的趋势。为此,在满足室内新风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下开口面积,并寻找最佳上开口开度,以降低空调区温度,提高排风温度。见图3(a)、(b)。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在喷嘴11~19m计算范围内,喷嘴高度11m时排风温度较大。上部开口面积不同,随喷嘴高度变化的变化规律不同,其内在关联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而排风温度随下开口面积的变化趋势比较显著,随下开口面积增加,排风温度先呈下降趋势,而后随面积的增加,温度趋于稳定。见图3(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侧开排风温度受喷嘴高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随下开口面积的变化其规律较为一致,即:随下开口面积的增加先降后趋于稳定。
3.4上部开口排风量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下部开口面积对排风量影响最大,随下部开口面积的增加,排风量线性递增;计算表明,喷嘴高度对排风量的影响不大。见图4(a)、(b)。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排风量随下部开口面积增加呈线性递增。而喷嘴高度对其影响不大。见图4(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排风量随喷嘴高度和下开口面积变化的规律极为相似。即:均随下开口面积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而随喷嘴高度的变化影响不大。
图4侧开(a)(b)与顶开(c)(d)排风量/排热量比较
3.5室内排热量
在上部侧墙开口的计算工况中,喷嘴高度与上部开口的高差对排风温度及其室内排热量影响较大,高差为2m时,开口高度每提高1m,排风温度增加近5℃,排热量则增加60~70kW。而下部开口面积增加,在上部开口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排热量下降趋势显著;上部开口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随下开口面积增加,排热量有稳定趋势。见图4(a)、(b)。
在屋顶顶部开口的计算工况中,排热量变化规律基本与排风温度相似。即:随上开口面积不同,变化规律不同。而随下部开口面积增加排热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见图4(c)、(d)。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计算工况下,排热量随喷嘴高度变化,侧墙开口变化规律显著,顶部开口不明显;随下开口面积变化规律相似,即:随下开口面积增加,基本呈下降趋势。
4结论
两种不同上部开口形式的在计算工况条件下:
1)垂直温度分布大致相同,但上部侧墙开口时的垂直温度高于顶部开口时;
2)空调区温度随喷嘴高度和下开口面积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但上部侧墙开口时明显高于顶部开口时;
3)侧墙开口排风温度随喷嘴高度影响较为显著,两者随下开口面积变化的规律趋势较为一致,其量相当;
4)排风量随下开口面积和喷嘴高度变化的规律极为相似,前者两种开口形式呈线性递增,后者影响不明显;
5)两者排热量的变化规律与排风温度基本相似。
参考文献
1.黄晨,李美玲等.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数值模拟具有开口的大空间建筑是内速度场与温度场.制冷学报,2002;92:20-24.
2.ChenHuang,MeilingLi,TaoZuo.CFDAnalysisofAirflowandTemperatureFieldsinaLargeSpacewithOpenings.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AVECB,Changsha,2001.10;269-276.
3.黄晨,李美玲.大空间建筑室内表面温度对流耦合换热计算.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23(4):322-326.
4.黄晨,李美玲,邹志军,肖学勤.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现场实测及能耗分析.暖通空调,2000;30(6):52-55.
篇10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保护;理论实践
文物古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色,是现代人们研究和瞻仰历史文化艺术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文物古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要。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和历史文明,因此中国的文物古建筑数量非常的众多和庞大,因此,我国的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1、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
周围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物古建筑的变化,因此,文物古建筑的相关保护部门要想很好地开展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首先,应当从文物古建筑的作为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的保护入手。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历史文物古建筑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而坏的环境则可能影响到文物古建筑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人淡忘,变成残垣断壁,遭到很大程度上的破坏。以北京的“故宫”和历史上的“洛阳古城”这两个文物古建筑为例,北京的故宫由于周围环境的优越和人们保护意识的传承,历代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而历史上的洛阳古城由于周围环境的恶劣,比如说战争、偷盗等,在很久之前就被人所淡忘、烧毁,因此,文物古建筑的周围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氛围。历史文化氛围是文物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外在表现之一,也是增强文物古建筑的历史气息和文化气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文物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氛围保护非常重要。相关文物古建筑保护部门可以通过完善相关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文物古建筑管理等方法来有效地保护和留存文物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氛围,达到有效地保护历史文物古建筑的目的。比如说对于一些历史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千年古镇一类的文物古建筑,如安徽的“宏村”,宏村是徽派建筑最为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相关文物古建筑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其管理和保护,保留其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氛围。
2、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历史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
文物古建筑的历史原状和历史信息是文物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综合体现,因此,相关历史文物古建筑的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历史文物古建筑的历史原状和历史信息的保护,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和增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效果。历史原状是文物古建筑所代表和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文明的最为直接外在表现,是现代人们研究和瞻仰相关历史文化和历史文明的最为有效地方式之一。如果历史文物古建筑失去其本来面貌和原状,那么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将无法传承下去,后人也将无法很好地保护和记忆,最终可能会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而为人所淡忘,失去其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比如说以现存的“秦始皇兵马俑”这一历史文物古建筑为例,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在进行相关文物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时,切不可因为发掘过程中有相关的兵马俑有破损的现象而使用现代的沾和工具或者其他的现代工具对其进行粘贴、重塑一类的工序,因此这种手段很有可能使其失去其原有的历史原状。另一方面,相关文物古建筑的保护部门应当加强文物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保护。文物古建筑中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现代文物古建筑研究人员研究和考察相关历史文化和历史文明的重要信息来源,对相关研究人员研究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意义。因此,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应当加强文物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保护。比如说以苏州的“留园”为例,苏州的留园在历史上原本是私人的园林,园中收藏有很多的古代历史文献和字画,这些历史文献和字画中承载和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为相关文物研究人员提供非常有利的帮助。因此,相关历史文物古建筑的保护部门应当积极加强文物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保护。
3、加强文物古建筑的相关修缮与日常保护工作
我国的文物古建筑很多都经历了千年的沧桑和时光的洗礼,许多文物古建筑在岁月的长河中被风吹日晒、地壳运动、历史变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变得破旧、残缺不全,为了保护相关文物古建筑的长期存留下去,不会因为破损而出现坍塌、毁坏,相关文物古建筑的管理保护部门应当积极加强文物古建筑的相关修缮和日常管理工作。首先,加强文物古建筑的相关修缮工作管理:第一,对于损坏程度较为严重的古建筑结构需要对其进行大修,尤其是承重的房梁、关节等结构,需要对其重点进行加固,增强古建筑的稳定性。第二,对于损坏程度较轻的文物古建筑进行逐个修缮。比如说产生位移、弯曲、小部件破损的文物古建筑结构,在充分保留其原来文化设计理念和本来面貌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修复、规整。然后就是加强对于文物古建筑的日常管理保护工作:第一,文物古建筑的日常安全管理。我国许多文物古建筑都是木质结构,这些木质结构的建筑很容易受到水、潮湿的侵蚀而产生松化和腐烂,或者由于过度干燥而容易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其日常的安全管理,比如说通风顺畅、保持适度的干燥等措施。第二,文物古建筑的定期的清洁非常重要。文物古建筑很多时候如果经历了长期的不清洁容易产生虫害、破损等危险现象,文物古建筑中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物品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于文物古建筑的日常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相关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文物古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的保护以及历史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同时加强文物古建筑的相关修缮与日常保护工作,从而促进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历史长存。
参考文献:
[1]侯跃.关于梁思成文物古建筑保护的认识--以蓟县独乐寺保护为例[J].科技风,2015,(13):13-14;
[2]安丹丹.改善文物古建筑保护区划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步研究[J].城市规划与设计,2014,(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