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5:0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护理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护理学论文

篇1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我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1.2.3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天,伴咳嗽气喘3天,加重1天。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分,呼吸34次/分,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

3讨论

篇2

1.1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医学院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2个班78名学生开展的小讲课,学制为3年,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1岁,根据学号顺序划分成8个小组,每组每次指定一位“学生教师”进行讲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学生对小讲课的态度等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小讲课内容

本研究所采用的小讲课的内容,是儿科护理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条件下,选取一些难度适中,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作为小讲课的内容。在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时候,一共进行3次小讲课内容的安排,讲课的主题为:不同年龄的小儿护理的技巧、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与成年人的区别、小儿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的针对性,给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条件,教师指定的讲课内容附有教师拟定的教学提纲,实现教学目的的问题化,并在讲课前1周就通知学生。

1.2.2小讲课方法

护理专业儿科教学中开展的小讲课每次课安排3个学时,课堂是学生才能展示和相互交流提升的平台,每个学习小组每次课选出的主讲教师,以教师的身份向全班其他同学进行主题讲解,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对其讲课内容做出补充,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提升小讲课的效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在其讲授结束以后,提出主题范围内的质疑,由讲课的教师来予以回答。教师通过1个学时左右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讲课状态、效果、优缺点、重难点把握情况等进行点评和总结,更好的提升讲课学生和其他同学对所讲的内容理解与把握。

1.2.3课后调查

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小讲课活动结束之后,就学生对小讲课的作用、体验等看法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送问卷78份,回收问卷7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讨论

2.1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小讲课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般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儿科护理这门课程,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等。因此,为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条件。此外学生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小讲课模式做出检验,有效的提升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小讲课模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2.2小讲课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功的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一个完整的小讲课过程包括动机的激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等阶段。通过安排学习小组的讨论、课前备课、讲课实施、课堂提问等多个环节,能够发挥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能够激发小讲课教师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应用能力[3]。总之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学和互学的动力,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有效转换。

2.3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小讲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把握能力等发展的机会较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通过小讲课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讲课仪态、肢体语言的控制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逻辑的表达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讲课教学模式值得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推广。

篇3

1.1对象选择我校2011级护理学专业2个班学生共113例。随机将两个自然班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前一年各科学习成绩平均为73.6±5.40分,对照组各科平均成绩为72.8±6.10分。两组学生在基础学科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护理专业用的《儿科护理学》。理论学时数为72个,操作20个学时,我们选择其中的新生儿黄疸、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支气管肺炎、肾病综合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5个疾病,共20个学时的内容对试验组学生实施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法:即按照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组织教学,提出目标、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堂反馈、布置作业等传统步骤完成教学工作。期末考试以理论考试70分和操作考试30分作为评价指标。

1.2.2步骤如下将1班学生分成4组,每10~15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采用PBL教学法的4步实施过程,即:教师课前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对于重点疾病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入案例讨论。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并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以及要求。学生阅读和理解案例,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CBL结合PBL的核心是通过课堂讨论实现案例分析。讨论时,教师指定不同的学生根据案例回答每一个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回答问题用5min左右完成。然后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讨论。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使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并促进问题讨论的深化,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在做总结时,应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正确的论点,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对讨论不足之处可以启发学生,做进一步的补充。

1.2.3评价方法两个班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在期末进行儿科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课程结束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全体学生发放儿科护理学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CBL结合PBL教学法的接受程度。

2结果

两组期末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学生发放教学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共六条,要求学生必须客观地对每条进行选择,发出调查问卷113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回收率100%,均符合要求。试验组对教学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大多数教师以讲授法、讨论法及演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授课方法单一,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操作能力较差,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也随之突显。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病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摸索,从而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1PBL教学法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问题的解决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能力特点,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实际设定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我们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应用此法,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且形象生动的分组讨论,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PBL教学法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资料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在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学生自主讨论始终无法超越其本身的知识限度,因此讨论的重点很难确定和深入;其次,此法打破了以往的基础知识学习的完整性,少数基础知识不扎实、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很难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最后,这种方法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且适合小班教学,与我国目前学生数量多、教学资源紧张的现状不相适应,限制了PBL广泛使用,所以在中职卫校的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还应结合CBL教学法。

3.2C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宗旨,以案例为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引发学生情感体验,通过师生间的互动,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儿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学科,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难以在儿科病房进行教学,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另一种“临床现场”,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3.3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两法结合,相互渗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我们在教学中应灵活掌握、综合运用,努力把每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逐渐寻找出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时,学生未能较好解决的问题,应当以CBL教学的形式进行讲授;而CBL教学时,教师未能涉及到的问题,学生可在PBL教学时提出并集中讨论;同时,对于小儿腹泻,涉及到液体疗法理论知识较强、较难的章节,教师可以两种教学模式同时应用,帮助学生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完整思维过程,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

篇4

参考文献

[1]王亚波,胡建儿.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7-132

[2]刘娴.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2,1(5):813-814

[3]张英,牟宗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9):58—59.

[4]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2002:166-167.

[5]陈义柱,闫根兴.湖州市无偿献血反应调查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81-782.

[6]宋洪修,献血者体重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68-269.

[7]杨晓芬,赵凤绵.献血前水的摄入可减弱不良反应.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28(1)

[8]迈克尔.沃德(英).高山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6-28.

[9]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2.

[10]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4-145.

[11]温贤秀,张义辉.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

[12]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0.

[13]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66-367.

参考文献:

[1]李丽华,梁宇,黄双丽.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A):71-72.

[2]陆秀花,王新宇,潘岩,等.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8(3):97-99.

[3]赵世莉.多种教学方法在国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25-127.

[4]李平.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41-142.

[5]王国权,范静,郭庆玲.几种临床护理教学方法介绍[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80-281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3]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4,25(3):7374.

[4]张菊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应对[J].天津护理,2005,13(1):41.

[5]赵晓青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2):127-128.

篇5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1999年成立白求恩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护理学院之一,2000年合校后更名为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学院在东北地区最早开展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护理专业本科自学考试主考单位。

学院设有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人文护理教研室和医学护理实验中心,在编教职工总数42人,其中教师28人,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生指导教师7人,此外,聘请台湾和加拿大客座教授各1人。学院现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成人教育。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5~20人,本科生80~100人,成人教育学生150~170人。

2005年初,学校调整组建了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在院长、博士生指导教师安力彬教授的带领下,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制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政策与措施、设立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等活动,师资队伍素质及学科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学院45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与博士(含在读)比例由2004年底的10%提高至100%。科研立项、论文撰写有了较大突破,近5年来由学院教师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教育厅教学重点研究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在学校青年教师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各1项。学院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完成了护理实验中心的三期改造,实验设备、教学模型及科研条件等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建立了吉林省护理管理培训中心、社区护理培训中心和吉林省卫生厅唯一的护理学重点实验室。

作为学院主要领导及学科带头人,安力彬教授带领全院教职工紧密围绕吉林大学提出的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吉林大学护理学院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护理学院建立教学与科研合作开展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了护理教育国际化进程。除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管理工作外,安力彬教授现担任国家教育部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第三届护理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护理学会副理事长、护理教育分会主任委员等职,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科研及教学研究项目近十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担任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妇产科护理学》副主编,40余篇。曾获WHO奖学金、中加学者交换项目资助分别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开展专业研修。

自安力彬教授被选举为朝阳区人大代表以来,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桂林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各项学习与活动,深入了解朝阳区建设发展及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区公检法系统开展的共建活动,在区人代会上提出了有建设性的议案。安力彬院长还十分关注所在社区的居民健康保健,组织学院与同光西社区建立了稳定的共建关系,学院教师与学生定期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保健咨询及基本健康检查,向社区捐赠保健书籍,带头为灾区及社区内患病儿童捐款,得到社区和街道办事处的一致好评。

篇6

[关键词] 护理教育 英国护理 教育发展 教育体系 课程设置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先进护理理念的传播,国内护理人才市场对高层次、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对我国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其他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是发展本国护理专业的途径之一。英国高等护理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有其先进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笔者就英国护理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作简要介绍,以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英国护理教育体系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包括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英国的护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尤以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建立 的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对世界各国的护理教育影响最为显著。她撰写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她的办学思想也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目前,英国有180多所院校,500多所延续教育学院可提供护理本科、研究生等学位课程及学术类职业教育课程。

英国的护理学生入学,年龄要求必须是年满十七周岁(在苏格兰则年满十七周岁半),都必须完成英国11~12年的普通教育,GCSE课程,相当于我国的高二学历。如果要报读本科,必须参加2年制的A-Level考试课程,类似我国高考,某些特殊的科目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级别,才能申请护理学习。学制分三年制专科、三到四年制本科两种。本科学习内容更全面、课程评估要求更高,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专科,本科学生只占入学学生的十分之一。两种毕业生毕业后均可成为国家正规注册护士,而且待遇相同。英格兰有文凭制和学位制两种学制,而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则只有学位制。英国决大多数的院校(university, college)都提供护理专业的课程。其专业主要分为:成人护理专业adult nursing,精神健康护理专业mental health nursing, 儿童护理专业children nursing,部分学校还设有残疾护理专业learning disabilities nursing。决大多数的院校在学习过程中,都提供医院实习。

三年制护士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向学校申请奖学金,如获准则留校继续学习一年,拿到规定的学分后即 可被授予学士学位;另一种是先到医院应聘作护士,工作一段时间后可申请由医院资助的与你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培训,时间一般是7~12个月。拿到规定学分后亦可拿到学士学位。在英国,大部分护士都拥有学士学位,还有很多护士攻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学位。

英国的护理教师都必须有双学历。护校毕业,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然后申请与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本人申请奖学金后攻读第二学历,毕业后方可成为护校教师。

二、英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

英国护理教育的课程涉及广泛,涵盖了影响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行为因素等各方面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和心理学),生物科学(如生理学和微生物学),健康促进学,通信与信息技术及科研方法,强调护理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有机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时间各占一半,并且平均安排在三年内。学生一入校,就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成人护理,儿科护理或是精神护理。护理学生在入学第一个月起,就开始到医院实习,老师鼓励护理学生用临床所见去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不会理论和实践脱节。

第1年是公共基础课程(Common Foundation Programme),介绍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内容涉及护理研究入门、护理理论、医疗卫生系统、护理技能训练、 交流和沟通技巧、卫生和护理中的文化、法律以及伦理,论文写作,还要学习人体解剖和生理学,公共健康等医学课程。第2,3年学生则进入各自选择的专业进行专科学习和培训。大多数学生都选择成人护理。成人护理以疾病为中心,学习病理、诊断、治疗和护理知识,使学生能胜任从医院到社区、从急诊到重症等护理工作,承担照顾16岁以上的患者。课程包括成人护理的职业交流,成人持久健康的护理与管理,成人护理的安全与舒适,成人护理职业训练,成人护理角色的多样性等。儿童和精神护理也各有其侧重点。儿童护理主要承担有特殊需求的健康或体弱多病的患儿,其目的是促进儿童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并保护易感儿童。学生将在未来2年内学习儿童的发育和健康,急症儿童护理,儿童护理学的艺术与科学,儿童护理的挑战与选择,新生儿的复杂性,儿童护理角色的多样性等课程。精神科护士需要为来自社区和医院的形形的精神病患者服务, 他们作为一个多类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中一分子,在这个团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学习精神健康护理的艺术与科学导论,精神健康和痛苦的起源和表现,精神健康护理的职业培训与知识,精神健康的当代热点问题,精神健康的扩展知识和技能等。

英国护理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有课堂讲课、实验室模拟护理、分组讨论、案例讨论,不同角色扮演、远程网上教学,以及临床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每门课程,都要经过不同种类的评估。评估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短文、报告、考试以及论文等。这些教学方法及评估方法的应用,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生学习技能。

综上所述,英国的护理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借鉴其护理教育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具体情况改变我国护理教育,使护理教育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Nursing education: a statement of principles.2003.

[2]Robinson S and Griffiths P. Nursing education and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profiles and perspectives.2007.

[3]How to become a nurse or midwife.2009.

[4]Careers, Nursing and midwifery 4life.2010.

[5]英国护理职业教育概况.中国护理教育网.2010.

[6]我在英国做护士――一位旅英护士的成功之路.现代护理报,2004,4 (21): 3.

篇7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学校制定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用),调查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情况。结果:教学效果平均得分85. 42分,得分率最高的项目是人际和谐,得分率最低的是群体互动。结论:严格选拔护理师资并在课前进行试讲,教学督导专家评估指导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互动教学的重要性;临床课尽可能采用小班教学,注意改革考试评估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组织与支持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有别于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又与成人护理学有不同的特点,为了了解《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对重庆医科大学2003级及2004级护理系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03级、2004级护理系本科学生共234名,其中男14名,女220名。年龄21一23岁。于2006年上半学年和2007年上半学年,分别对2003级和2004级的护理系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对6名《儿科护理学》本科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2调查方法

    使用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统一编制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用),调查内容包括学习价值、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教学热情、课程管理6个方面,共20个条目。其中学习价值、群体互动、人际和谐各包括3个条目,知识宽度2个条目,教学热情5个条目,课程管理4个条目。各个条目评分标准分为5个等级:很同意,得5分;同意,得4分;一般,得3分;不同意,得2分;根本不同意,得1分。满分为100分。由调查人员于每位教师课堂内容讲授结束后发放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要求学生按问卷说明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共发放调查表234份,回收234份,回收率为100% 。

    1.3数据处理

    数据输人电脑,应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 1调查各项目得分情况(表1)

    由于各项目包括不同数目的次级条目,总分各不相同,按各项目平均得分:各项目总分计算出每个项目的得分率。最低平均得分为80.75分,最高平均得分为89.50分,总平均得分为85.42分。

    2. 2各次级条目的得分情况(表2)

    在20个次级条目中,得分最高的前5个条目分别是“学习价值”项目中的“在这门课里学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人际和谐”项目中的“教师对学生友善”,“教师欢迎学生向他寻求帮助”,“教学热情”项目中的“教师对课堂内容和授课方式作了精心安排”,以及“课程管理”项目中的“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分最低的前5个条目分别是“群体互动”项目中3个条目“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启发性的解答”,“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与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并提出质疑”,“知识宽度”项目中的“教师能充分讨论本学科领域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管理”项目中的“教师所指定的阅读材料或参考资料有价值”。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总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得分85.42分。担任课堂教学的6名教师都是从中专、大专师资中选的优秀教师,学历护理本科及以上,担任课堂教学5年以上,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热爱教学工作,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课憧教学中,能较好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控制课堂,引导岸生接受教学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教学效果的6个调查项目中得分率最高的是人际和谐:人际和谐包括教师是否对学生友善、是否欢迎学生向他寻求帮助以及是否注意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可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愉悦的过程,促进学习效果。Lisa L等研究结果表明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促进护生学习的方式影响教学效果。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均是中年教师,年龄40一44岁左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授课前学校的教学督导专家不仅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评估督导,而且对教师授课时的面部表情、姿势、语音语调等仪容仪表进行了专门的指导,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减轻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得分率较高的项目是教学热情,本项目包括了教师授课时的活力和精力,授课方式是否让学生保持兴趣、是否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以及教师是否阅读了不少的参考书。调查表明教师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视,授课前教师们都经过精心的准备,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及杂志,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特长,在教学中使用形象生动的临床病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们还利用以前中专、大专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运用恰当的教学技巧控制课堂,调动学生的情绪,并通过多媒体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保持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过程中群体互动项目得分最低,其原因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孙会娟等认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是配角:教师讲他就听,教师教他就学,教师说他就信,学生根本谈不上主动思考和大胆质疑,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按照教学计划逐一进行讲解,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考试制度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了考试过关,学生们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充分参与到课程学习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的因素外,笔者认为导致教学中群体互动差的原因还与学校分班排课有关,近几年高校扩招,招生人数超过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所能承受的负荷,无论是硬件环境包括教室、教学设备,还是软环境如师资的数量与质量,都无法高效优质的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的很多课程只能采用大班制教学,每个大班由2一4个小班合成,有80一120人,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演讲、角色扮演等在大班不容易开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显示,许多教师及研究者已经认识到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维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课堂讨论、病历分析、学术探讨或学生讲解、教师讲评等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8

1.1对象

以2010年上半年同时开课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五年制)一个教学班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四年制)一个教学班65人共计113人为观察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另一教学班(五年制)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另一教学班(四年制)62人共计110人为对照组。

1.2方法

原《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课时28学时,实践课时2学时,总学时30学时;考核方式为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观察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重复讲述。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期末考试办法,通过多种能力测试方案全面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社区护理学》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为进一步推进PBL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整理、PPT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各种调查问卷、调查表、评估表、健康教育计划等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精诚团结、协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资料准备

编写教改方案、课程内容整合方案,修订原课程教学计划。拟定总学时不变,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数,突显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理论课时调整为10学时,实践课时调整为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主要用于讲授1章~5章的基本概念等内容;依照此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教案,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设计和指导。编制学生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学生作业评价标准、PPT评价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并聘请专家审核;建立《社区护理学》理论考试选择题题库。

1.2.2教学及考核方法

观察组:采取“新教改方案”方式授课,先对前5章内容用10学时进行课堂理论讲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建立初步认识,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媒体学习学科背景和前沿知识,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要求提交作业数次;然后组织学生利用16学时的时间深入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部门运用护理程序针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家庭访视、居家护理;最后,利用4学时组织学生集中汇报学习成果、学习体会、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并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期末笔试。每次实践活动之后均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参照已制定的评定标准评定成绩,全程记录备查。学生期末考试采取题库抽取50道选择题组卷的方式,满分50分;平时的实践活动评分总和占50分,合计满分100分。课程结束后,请有关专家、同行、学生运用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对观察组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价本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评定有无推广价值。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教改全过程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整理有关数据,撰写学术论文,提交研究报告。

2结果

本研究实施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统一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结果见表1。对观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同一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认识,对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及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理论知识考试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践技能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在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认识更加充分,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

3讨论

篇9

[关键词]教育,护理;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2014年4~6月,笔者有幸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研修,期间参与了护理系的日常教学、学术会议、参访医院等活动。现将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护理教育的状况介绍如下,并与同行们共享研修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台湾护理教育层次现状

台湾地区护理教育的院系设置、学历层级以及学分要求划分细致,目标明确。教育体系分高等教育体系与技术职业教育体系两大类。高等教育体系院校设大学护理系,以大学教育为导向,学制4年,要求修满128学分,获学士学位;技术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专科学校学制的“五专”和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学制的“二技”与“四技”,偏重技术教育与应用。“五专”招收初中毕业生,修满202~210学分,授予副学士学位。取得副学士的“五专”毕业生再接受2年制的技术教育即“二技”,修满76学分后授予学士学位;“四技”学生修满140学分获学士学位。硕士和博士采取弹性学制:硕士2~4年,最低需修满36学分(包括硕士论文6学分);博士4~8年,学位论文12学分,再至少修满36学分,才授予学位[1-2]。

2大仁科技大学的育人实践

大仁科技大学属于技术职业教育体系院校,招收“二技”与“四技”学制的学生。学校地处台湾南部,生源主要来自南部各县、市、乡。护理系学生未来的就业以面向基层医院、社区为主。

2.1教学资源

2.1.1硬件设施

①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室里设施完善,配备有电脑和高清投影仪,能实现实时上网。学校有专门的多媒体学习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可直接进入该平台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操作录像,学生也可以进入该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还可通过该平台布置作业,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②实训中心配置:设备齐全先进,材料充足,整洁有序。人体模型功能齐全,如胃、膀胱等空腔脏器采用可卸装的塑料袋,根据教学需要盛放相应液体,学生在进行插胃管和导尿操作时有更直观的体验,可以训练和考查学生对胃排空异常、胃出血、尿液异常等病情观察判断的能力;气道异物模型可供学生练习并正确掌握气道异物急救技能;高仿真多功能模拟人可根据模拟病例设置各种情境:如通过声控可模拟不同患者的咳嗽、喘息、恶心等声音,通过监护系统可出现相应的异常数据变化等。学生练习用的耗材(手套、纱布、棉签、消毒液等)基本是全新用物。有些物品在不影响再次使用时(如纱布),会重新包装、喷印有效日期和封口,作为“合格”用物给学生实训练习。

2.1.2教材资料

观察学生所用的教材,可以归纳为:①版本各异,但都较新;②教材的编者以业界(临床护理)专家为多;③内容图文并茂,护理技术操作图解详细,多以临床的实景拍摄,也有模拟示教,但用物和方法都显示临床最新的现状。因临床护理不断进展,台湾地区对护理教材的更新普遍较快。大仁科技大学对学生教材的选用上,只是建议而没有统一或者指定哪个版本的要求,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购买、借用相应教材,或打印教师的上课讲义。学校同时很注重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更新,要求任课教师及时将最新的护理知识、用具以及技能进展等带进课堂,并提供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教材给学生。

2.1.3师资力量

大仁科技大学很重视护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招聘新的护理教师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必须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教师分临床带教教师和校内教师。临床带教教师在各家医院或社区负责本校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无带教任务时到学校协助学生实训课的教学和系里一些行政工作;校内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任务及行政工作,每年还须完成6~9周的临床带教任务。另外还常态化地聘请临床护理督导、主任和专科护理师参与校内授课。

2.2教学特点

2.2.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亲密,很像朋友。学生对教师用“名字+老师”的格式称呼,显得尊重而亲近。课堂上师生显得平等轻松、互动频繁,学生会随时举手发表自己就讲授内容的疑问和见解,实训课会不时和教师讨论操作方法、技巧等;课后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学校无专门的教职工食堂,所以师生经常会共同进餐、运动;教师办公室也是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有需要随时可以找到教师。

2.2.2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自由灵活,理论课期间允许吃早饭、喝饮料,虽然无具体限制,但几乎没有因香味或声音等让人感觉到有学生在教室里进食。实训课学生穿系服上课,听课和练习时学生可以席地而坐,但听课和练习都很认真,很少有私下说话讨论跟课堂无关的话题以及玩手机等现象。

2.2.3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目标明确,给学生的作业任务清晰,授课过程轻松活泼、注重互动,上课期间会不时问学生“这样可不可以?有没什么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全人照护”这个人文理念的灌输和言行引导。教学中大多采用临床情境模拟教学和客观结构式临床测验(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处置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等。实训课1名教师一般带教4~8名学生,课前学生自己先观看教学视频,课间教师就关键处做提醒和示范,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为主,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的差错缺点多予启发式的指导纠正,激发学生思考及正确运用知识。学生练习认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人文关怀方面做得非常好,与患者交流自然亲切。有些简单的操作项目或者学生掌握比较好了,教师就会随堂抽考学生,作为平时成绩之一。

2.3考试考核

采用学分制,要求清晰而严格,平时缺课、迟到、小考、期中、期末考试都会影响到学分。以基础护理学为例,共5学分,其中“学理”(大陆称为理论)2学分,“技术”3学分。“学理”考试有期中、期末考试,平时还有2~3次的小考,考试题型全部为客观题,总评合格才能拿到2学分;“技术”考核包括技能项目的适应证、注意事项、护理观察要点等相关知识笔试及仿真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内容,学习过的技能项目均在备考范围,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项目。考纪严明客观,考风良好,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周全细化,方式是按照临床护理流程进行,体现“产学”结合,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学生进入考场后,教师展示病例资料,学生快速做出分析并确定操作项目,核对医嘱并执行签名,核对患者并解释,用物准备,进行操作(中间会回答教师的一些提问或者对自己的操作无法体现的知识加以解释等),整理用物。教师根据表现逐项打分。期中、期末及平时抽考和相关知识笔试均合格才能拿到3学分。未通过的学生则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重修部分或全部,并需要交付不同数额的重修学费。

2.4学生实习

分基护实习、高护实习及“最后一哩”。学生在学完基础护理学后(大二暑假),会去医院进行为期3周的基护实习,即大陆的见习;高护实习即大陆的毕业实习,要求完成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卫生护理6站点,每站至少3周,学生根据实习要求和各家医院的特点专长进行选择,所以学生会到多家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期间主要由学校的临床教师带教,医院的护理人员(台湾学生统称学长、学姐)协助完成实习目标:包括病史采集、护理病历书写、医嘱处理、交接班、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考核由双方共同完成,分别占50%~60%、40%~50%;“最后一哩”又称专科选修实习,是学生自己选择就业的医院及科室,实习6周,由医院护理人员带教,相当于岗前培训和岗位适应。

2.5授帽仪式

有幸参加了护理系学生的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台湾称为“加冠典礼”,这是学生自己的盛会,全场由学生主持,隆重而活泼。最具特色的是:学校给在护理岗位取得一定成绩的校友颁发各类奖项,统称“大仁之星”,并由他们给学弟学妹加冠,这无疑是一种更加切实的身传言教式的勉励和影响。

3思考和启发

3.1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大陆和台湾相似也存在护理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包括人力数额不足及临床实践经验不够)现象。很多护理教师在任教前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甚少或者没有,在职期间根据单位规定定期进行的临床实践,也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只是临床护士的“跟班”或“助手”的角色,少有独立顶岗工作,以致难以深入掌握临床护理的实际工作情况。这些都容易造成教学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整合连接、教学内容跟不上临床进展、与临床实际脱节等现象,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整体教学质量。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机会,拓展成长途径,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以更好地进行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

3.2发展专科护理教育

台湾地区护理院校专业划分细致,课程设置针对性强,非常注意结合护理学自身的学科特点,重视专业的拓展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如针对妇产科的护理,大陆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一般仅开设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程,而台北医学大学护理学院则开设了妇女健康照护、产科护理学、孕产期照护3门课程,使学生对该专业的知识、技能可以掌握得更加广泛和精深。部分院校除护理学专业外还设置麻醉护理学、重症监护护理学等专业方向[3]。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尝试在学制、课程和师资3个方面进行改革,发展专科护理体系,扩大护理领域的专业面,以适应临床的发展及医院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

3.3重视慢性病护理能力的培养

台湾学者提出:教育应注重配合社会的变迁,护理课程应多元化、全民化及务实化、护理教育训练应本土化[4]。目前大陆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是临床常见病、急性病的观察护理及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疏于对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管理护理能力的培养。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因而增加慢性病的护理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患者、家属、社区或其他医疗团队人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健康教育、协助健康行为建立的技巧,提供连续性照护、护理质量改进、领导和管理能力等课程知识,会让护理教育的目标更符合社会及民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3.4避免护理知识的重复教育

当前大陆护理教育模式中的专升本都有课程或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这造成资源浪费且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针对这些学生,是否可以将前期学习过的课程改为选修课,另外增加充实新知识、新进展、未来就业的准备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等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等各方面都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有机会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和发展。

3.5增加实习单位的选择范围

目前,大陆很多护理院校在学生实习单位的选择上相对比较固定,以附属医院或者二甲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为主,而随着社会需求的更加多元化,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可以综合学生的文化生活背景,今后的就业区域、方向等,打破自始至终在一所医院实习的模式,有几家特点专长不同的单位让学生轮转,包括社区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养老机构、特殊病种专科医院等。可以让学生对各个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缩短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距离。

参考文献

[1]李金磊,颜美琼.台湾地区护理教育及认证制度概况[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416.

[2]台湾大学护理学系暨研究所.课程安排[EB/OL].[2011-02-01].http://mc.ntu.edu.tw/department/nurse.

[3]姜小鹰,曹枫林,林雁.开拓前瞻卓越:护理专业永续发展———台湾护理及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82-283.

篇10

1.能力本位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 

1.1能力本位教育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之后逐渐推广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90年代初经加拿大引入中国[2]。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以具备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3]。 

1.2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 与护理学术学位硕士有所不同,其目标是培养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以强调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4]。 

2.能力本位对护理专业硕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 

2.1基本临床护理能力培养 

学院在护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强调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临床实践内容包括通科轮转和专科实践两个阶段,其中通科轮转实践52周,专科轮转实践28周。要求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时间从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为临床实践时间,共80周,其中所攻读专业不少于24个月。通科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急危重症(ICU)。专科轮转科室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危重症科室、临床科室。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每位导师每月与临床带教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实习表现情况,核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完成学生实习全程的跟踪评定工作。为学生熟悉临床、适应临床环境提供充分保障。 

除临床科室外,增设了社区实习和教学查房,在每个轮转科室完成护理业务查房、小讲课及读书报告各1次,在所选专科领域完成护理完整病历书写2份。 

2.2初步教学能力培养 

第三学期,组织研究生进行试讲。试讲通过的学生,进行2-4学时的讲课任务,锻炼学生的讲授能力,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3科研能力培养 

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熟悉科学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将研究结果用于临床工作中。在课程中开设护理统计学、护理研究、SPSS使用等课程,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 

3.完善临床实践评价体系 

在临床实践结束后,对临床实践及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将所有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项目进行分类,组成综合性实践操作项目,并制成题签。由导师团队组成考评小组,按照操作项目的评价标准要求给出考核成绩。 

考核将围绕实践内容及培训目标进行。包括过程考核和终末考核。过程考核在每个轮转科室出科前,根据研究生在科室的临床实践完成情况评定;终末考核为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总之,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制定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的基础,学院以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充分考虑护理实践者所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高级临床护理实践者所应具备的能力,更好的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李火把,金莉.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20-121 

[2]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