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生产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03:3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月生产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月生产计划

篇1

关键词:生产计划 产品设计信息

1 概述

军工企业和某些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产品庞大、装配关系复杂。一部产品由上百万个元器件、紧固件及零件组成,原材料品种繁多,加工工序复杂,但投产批量小。投产量常常是一部或几部产品,或者仅是几个组合,某些零件需要反复经过一个或多个车间的不同工艺工序。而下达这样一部复杂产品的生产计划,不仅需计划人员实时与车间计调人员沟通协调,查阅很多生产数据,而且还需要设计、工艺、物资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进行计算统计。在这样一种管理现状下,车间生产计划的下达,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企业必须改变这种已经落后且繁琐的管理方式[1]。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上百万条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如产品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设计总资料数据、原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工艺装备及刀量具数据、工时定额数据、产品元器件、标准件数据、技术规范等产品基础信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多种功能软件集成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库统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中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还能为人与系统的集成及协同设计的实施提供支持环境[2]。各个车间、部门查找数据方便快捷,从繁重的数据计算、查找、传递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架构思路

因为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式具有其特殊性,系统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产部门要完成一部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工作,往往需要设计、工艺、计划、物资、生产、车间等部门,几乎涵盖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②产品数量庞大:一部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大量的有关零部件的全部设计资料、工艺定型资料等全部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于统计量庞大,较易发生统计错误。

③分级查询困难:一部产品生产流程查询只能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自产品成品起向生产源头倒推进行汇总,如果要对产品某部分或组合进行生产计划或者工艺查询,现行的管理方式将无法达成目标。

④产品数据整合管理困难:由于产品生产批量小往往同一部产品在进行到下一个批次的生产时,企业就会根据客户反映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对产品的不同部分进行升级或改进。因此,在下达生产计划时,虽是同一部产品,但产品只要部分进行了改进或升级,则每个批次的产品生产计划又有所不同,产品数据不能分级查询,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就必须重复繁琐的工作。

⑤成本定价过程不透明:由于生产工序过程复杂,产品改进或升级迅速,造成某些环节生产计划制定只能按经验进行。

⑥生产计划制定耗时费力: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劳动强度大、易发生错误,不仅直接影响了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也间接的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因此系统设计的重点是:

①对企业设计BOM 数据库、工艺BOM 数据库、工艺装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企业现有数据资源。

②生产流程的逆向查询程序。实现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解决重复分解、重复计算的问题。

③对产品的不同批次的生产计划进行分层管理。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或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进,同一产品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加工批次。

3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3.1 产品设计信息建立,生成EBOM模块。

3.2 产品设计数据验证组装模块。

3.3 产品工艺路线划分模块。

3.4 产品工艺规程编制、工时定额申报审批模块。

3.5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明细表、工艺装备明细表建立及管理模块。

3.6 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及下达模块。

3.7 车间生产、班组生产计划及领料管理模块。

3.8 工序完工检验登记及车间接收管理模块。

3.9 成品入库齐套装配管理模块。

3.10 系统维护模块,可完成完全数据备份、数据日备份、数据恢复、系统设置、操作员维护、个人口令更改、权限设置和修改等功能。

3.11 信息查询模块,设计查询、工艺查询、单一信息查询、组合信息查询、产品目录树逐级查询和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的查询。

3.12 数据接口模块,实现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元器件、外购件等原始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且可以与其他系统(如CAPP、PDM或ERP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3.13 报表打印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可以打印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打印随同卡,打印月度生产计划。

4 结论

企业月度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将相应产品总装配关系库数据、车间工艺路线数据、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产品工时定额数据、外购件数据等各项数据统计集中,这些系统所需的大量初始数据经一次建立后,可为后续产品提供基础资源数据,不需要反复录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对产品进行生产计划下达、工艺工序计算、产品数据级查和产品数据装入级查等各项功能。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车间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平台,将以前分散、隔离的信息(如技术、工具和零件库存信息)集中在了一起[3],通过计算机对读入的产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统一录入企业数据库。随时查询,随时调用。不仅节省了以往人工制定和下达生产计划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完成了以前手工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同时,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更加快捷,同时处理的信息更多,生产进度汇总情况更准确,生产、计划以及各个车间都可以实时查询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的下达和完成情况,接到生产计划后,不需要再进行一一翻阅、制定工艺流程,计算机可以直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用已经录入好的,对应图号的工艺流程,即车间接到生产计划的同时,直接就可以从系统中打印随同卡,交付工人进行生产。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计划与调度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超.产品数据管理(PDM)规范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崔晓阳. ERP123:企业应用ERP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一、工作目标:

1、搞好国庆节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为60周年大庆营造良好气氛。

2、本月底完成四季度全员培训工作,待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3、本月的生产任务,原煤 吨, 掘进巷道 米。

4、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验收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从上到下都坚持谁管理谁负责。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国庆节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安全科、保卫科组织一次防爆演练,务求达到实效。

2、加大培训的力度,要让每名职工真正领会安全意识。

3、结合井下实际情况,由各班、组互相学习,月底进行任务考核,一切将按照公司奖惩制度执行。

三、工作重点:

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重点,大力加强各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坚决执行“横到边、竖到底”的工作思想。发现隐患必须立即整改,责令相关负责人跟班现场排除。坚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能更上一个新台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希望各科、室认真按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

篇3

此次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关爱生命、安全发展”活动主题,突出“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工作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规范单位内部各项安全生产行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本系统的新形象,确保一方平安。

一、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提升安全生产意识

1、召开由各基层单位安全责任人参加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动员大会,传达有关市、区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文件的精神。

2、以“安全生产月”为工作重点,以《安全责任书》为抓手,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的落实,做到“安全生产月”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

3、要求各基层单位相应对下属部门科室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级落实安全责任体系和组织网络,做好与职工签订《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真正使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基层每个角落,不留空白点。

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营造“安全生产宣传月”氛围

1、思想落实,要求各基层单位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张贴宣传画,悬挂安全宣传横幅,举行《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新《消防法》的宣传和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责任和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范及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机构正常运转,专、兼职安全人员工作到位,建立有效安全生产网络。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单位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法》的学习,观看安全生产vcd资料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大力营造“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的氛围。

三、强化安全检查力度,加大对重点部门的现场监督检查

要求各基层单位要按照“查隐患、明责任、抓基础、保安全”为目标,立即组织力量,制定检查方案,开展一次深入、彻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我局也将在宣传月内组织由局领导带队的安全生产情况复查和抽查。检查的重点是:

1、加强对生产设施、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特种设备、电梯、电器线路、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的检查,确保生产设施、设备时刻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2、加强对出租房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的检查,确保各类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安全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系统按规定设置,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3、有建筑工地的单位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民工宿舍的督查,杜绝违章、违规、违法事件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篇4

【关键词】北安市林木生产;集约化管理;技术研究

1.营林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北安市营林环境现状

北安市地处寒温带,属于季风控制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春初、秋末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偏北风多,降雨量少,空气干燥,气候寒冷。春末、夏季、秋初多受南来暖空气、蒙古低压影响,多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多而集中,空气湿润。常年平均气温0.2℃,最低气温-42.2℃,最高气温37.6℃。无霜期90-130天,全年平均日照2624小时,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全市总面积71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74%;林地34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27%。 目前,森林工程全面推进,森林业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因此,现就北安市营林生林有关技术问题作一探讨。

1.2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总体滞后

主要表现在种子园的建设类型单一、母树林的更替不及时及经营管理水平低等方面。

1.3苗圃管理及育苗生产形式跟不上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种苗急需以产品的角色进入市场

1.4更新造林中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苗木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过高

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工作上的失误。

1.5人工林的营造与市场需要失调

人工林缺乏定向培育的长远打算,造用结合不紧密,在营造上缺乏商业考虑,林产工业的木材原料供应将面临危机。

1.6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及部分常规造林小班在经营管理措施上表现为短期行为,集约化管理措施不到位

2.营林生产的对策

2.1加强种苗基地建设

①现代化农业之所以优质高产,关键在于选用了良种,林业生产也是同样道理。作为林木良种培育基地的种子园在林业发达国家已发展到第三代,而黑河地区很多林业局的红松种子园建设才向第二展。从长远利益观点出发,森工企业不仅要扩大红松种子园的规模,还急需建立水曲柳、柞树等阔叶种子园。②森工企业现有母树林结构不尽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根据现有的政策应加大阔叶树母树林的比重,为提高母树林的质量,应对现有的母树林的组成进行调整,并加强抚育管理。要加快对现有母树林结构调整的速度,尽快发挥母树林的作用,可以用现有基本符合母树林条件的中龄林或近熟林逐步更替已老龄化的天然母树林,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珍贵针阔叶母树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树林的结构,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达到林木良种化的目的。

2.2搞活苗圃运营机制

森工企业应推进苗圃走向市场进程,对苗圃实行竞争机制及多种经营机制,可以采取适当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经营方式,搞活苗圃。为保证造林用苗,企业可以采取签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按苗木等级制定苗木单价,做到以质论价。为保证苗木质量及造林质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竞争机制,可将苗圃作为种苗市场,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前提下林场按造林设计要求在苗圃中有权自由选择其所需苗木。

企业允许苗圃在满足本单位用苗的前提下,到企业以外的单位寻找客户,采取订单育苗的形式拓宽育苗市场。苗圃不应局限于培育造林苗,还应该培育花卉、绿化苗、经济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驯化等,对闲置的苗圃地可以对内承包发展种植业,既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又降低育苗生产的投入。

2.3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产投入

①改革开放以来,森工企业在营林生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稳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数仍保留10年前以加大初植株数来保“两率”验收的传统做法,造林单位面积保存树木过多,既浪费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抚育等工作量。此外,对林冠下造林要适地适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对近几年可能回头采伐作业的择伐林,应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头作业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②降低造林成本关键在于降低苗木成本。一方面,降低单位面积造林的苗木成本,通过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来实现;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单株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苗产量及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来实现。③更新造林用苗应打破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杨、椴树、核桃楸、水曲柳、黄菠萝等天然苗经过大自然的筛选,具有良好的遗传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进行移植,既符合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④真正将适地适树落到实处,改变同一造林小班只造一个树种的错误做法。

2.4 加强集约经营管理

目前对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采取集约化管理措施实际上最多投资2年,对造林苗木采取集约经营措施仅仅是单纯的施肥或修枝而已,虽然集约经营林的面积很多,但林木的生长未达到丰产林的标准。要想获取最大的林木生长量,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根据林木的长势进行定期施肥、打药和适时的抚育管护,直到林木收获为止。要像农民种地那样从播种到秋收进行不停的管护,尤其对短周期杨树速生丰产林要想缩短其培育周期,必须采取长期集约经营管理的手段。以确保幼林健康稳定的生长,达到成林成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若勤.营林生产中问题与工作思路[J].北京林大学报,2009,15,(3).

篇5

关键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制约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58-01

RestrictFactorsand Suggestions ofFactoryModelCultivationofEdibleFungiinChina

CHEN Wen-jie

(Hebei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Baoding Hebei 071051)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of 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was introduced,and the restrict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i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ible fungi factory model cutivation in China.

Key wordsedible fungi;factory model cultivation;restrict factors;suggestions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形式的变化,农业集约化经营逐渐显露端倪,食用菌栽培生产向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规模和数量的食用菌工厂。笔者通过在国内外的栽培生产经历和体会,认识到食用菌的工厂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和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在投资前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现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作一探讨。

1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背景

1.1食用菌栽培特点及出口受阻,迫切需要工厂化生产

纵观我国蔬菜生产,适合现阶段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很少,而食用菌生产,以其占地面积小、适于室内栽培生产、光线要求低等特点成为极少数能工厂化生产的蔬菜品种之一,在倡导蔬菜集约化生产的今天,正是人们选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因之一。另外,近些年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频频以产品质量不合格为由对我国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政策,导致很多农产品出口受阻,这其中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导致的产品质量不均一、不稳定是重要原因,而工厂化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我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发展。

1.2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不利因素

国外的工厂化生产发展形式,特别是2009年韩国金针菇大举反销到我国后,给我国食用菌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工厂化栽培为特点的食用菌生产形式远远优于我国传统的栽培形式。再加上近年来业内不断组织到国外考察,看到了很多成功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公司,于是认为工厂化生产迫在眉睫,不追上赶上,我国食用菌产业将大厦倾覆。实际上工厂化生产讲求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尽量多的产品,因此单位重量的原材料相对来讲生物学效率就要有所下降(双孢菇生产因为技术相对较成熟,在欧美发达国家生产生物学效率要高于我国非工厂化生产的形式),单位重量的产品耗能就会大幅度提高,这是所有工厂化生产很难避免的两大不利因素。

1.3有资金,政府支持,工厂化带动产业发展

中国人有攒钱的优良传统,而这些资金在短期内要找个很好的出路,农业投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于是很多投资商把目光瞄准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政府要抓民生,省长要抓粮袋子,市长要抓菜篮子,这菜篮子要是由农民一家一户发展,抓起来难度较大,不易见效,如果投资搞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树立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的菜农和蔬菜的产业化发展,是政府和栽培者都愿意做的工作,双方一拍而合。事实上,有些工厂化生产的企业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维持生产,当然这些企业在客观上也确实带动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形式上起到了经纪人和技术带头人的作用。

2工厂化生产的制约因素

2.1技术不过关

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始于荷兰在1947年的双孢菇生产,随后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白色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截至目前,双孢菇(草腐菌)和金针菇(木腐菌)的工厂化生产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典范和代表,其他品种的工厂化生产基本沿用了这2个品种的栽培模式。虽然有多次国外考察经历,但看到的多是其光鲜的一面,难以发现和探究其深层次的问题,等自己真正开始进行生产,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会使企业难堪重负,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或生产停顿,产品质量不高。产品保鲜或后加工困难,给销售造成更大困难。

2.2管理不到位

工厂化生产管理人员不但要对技术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还要精通管理科学,尤其是工厂为了降低劳动力支出,雇佣了大量文化水平不高、执行力不够的人员,一旦管理跟不上,可能会造成毁灭性后果。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利润本身不高,自身脱胎于农业项目,要求按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其管理难度可见一斑。

2.3外部条件欠缺

之所以进行工厂化生产,一方面工厂化生产可以提高(下转第160页)

(上接第158页)

产品质量,实现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周年生产;另一方面是用机械生产代替人工生产,降低劳动力成本。近几年,我国劳动力价格虽然持续升高,但其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另外,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张,能源价格较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尤其是电力价格偏高(较韩国、加拿大等),投产后的电力成本是主要投入,这是工厂化生产的瓶颈。

3建议

3.1在人员、管理、技术上下功夫

进行工厂化生产投资较大,在取得当地政府部门许可的情况下,要确保技术人员到位(全职技术人员和外聘技术支持都要到位),要确保有1名以上既懂技术又善于管理的人员能贯彻整个流程。要对设备情况进行认真考查,价格是一方面,以可靠性能为主要考察目标。另外,要找好销售渠道,做好应急预案,切实保障不造成直接损失。另外,对于废料是作肥料还是作废物处理要有方向[1],方法要切实可行。

3.2因地制宜制定方案

国外的生产模式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人员素质、设备情况、能源及材料情况制定的,它不一定适合我国情况。因此,在工厂建设中要切实深入考查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把能源消耗和管理列入重要的日程上来。

3.3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做好经纪人和技术普及人

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政府也开始走上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轨道,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较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政府树立的标杆农业龙头企业也起到了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投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也要把好政府的脉搏,用好政策,在取得当地有关部门支持的情况下壮大自己,造福一方。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要切实为当地农民做好致富带头人、产品经纪人和技术普及人的角色[2],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3.4选择好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有全面认识,既考虑到原料来源、销售渠道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以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在热带亚热带应多选择适温较高的品种,在北方寒冷地区要多选择适温较低的品种[3]。

3.5做好资金筹备

在一般工厂生产,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最少是3∶7,而食用菌工厂化投资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投入[4]。因为需要大量储备原材料,产品销售是在原料储备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要在2个月以上)才能实现,在此期间,每天的投入约等于将来每天的销售收入,一旦资金链断裂,会给后续生产销售带来巨大损失。

4参考文献

[1] 胡志超,王海鸥,谢焕雄,等.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装备技术,2006(5):9-11.

[2] 聂和平,刘朝贵,李小孟.初探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途径[J].中国食用菌,2006(4):11-13.

篇6

关键词:资金短缺;技术物化;预算约束;努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4―0033―04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企业资金似乎已经不成问题。然而,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仍旧是资金问题,因为这种“富余”资金现象的存在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因为结构扭曲等原因而导致的,例如经济体制转轨加速过程中人们的风险预期上升,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公款私存,金融机构虚报存款数额以及外资在中国直接投资节省了大量外汇储备等原因。即使宏观的资金充裕了,也并不意味着微观企业就存在充足的资金。就企业本身而言,经营管理不善和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致使大部分企业利润小,甚至连续多年利润为负,因此,企业热衷于将股权出售给外资企业获得资金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跨国公司并购完成以后往往会进行大量的后续投资,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国家私有化的情况下,后续投资的规模将会很大。根据Agosin(1995),Chudno-vasky & Lopez(2000)以及UNCTAD的调查,拉美的阿根廷、智利以及中东欧的一些国家的企业被外国投资者收购以后投资都有相当大的增加。我们尽管由于受到数据可获性限制而无法得到外资企业并购中国国内企业后增加投入的资本的具体数据,但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并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看准了中国现实的和潜在的巨大市场,因而注定了它们会在中国扩大投资,相当一部分的跨国公司要求在中国增资扩股就是明证,这对于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短缺的企业发展而言不无积极意义。因此,外资并购后增加的投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发展和资本短缺这一制约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问题。

并购后增加的后续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对国有企业增加的投资。一方面,一般意义上的对国有企业增加投资往往是政府为了维持就业水平而被迫增加的,因而出现了长时间以来的高就业水平和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而产出相对比重下降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非国有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拉大了与国有企业的生产力差异从而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相对比重,以及国有企业因为存在软预算约束而生产力水平提高不大,政府为了维持就业水平却不得不被动增加投资;外资并购后增加的投资因为其存在着所有权方面的一些变化而不全部是国有企业原有意义上的投资增加,这种外资企业的投资增加将会因其技术水平和激励机制的改善而提高生产力水平。

二、外资并购后增资:包含物化技术的投资对生产力的影响

1、物化技术的存在

外资增加投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还存在质量上的提高。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在为技术进步与资本增加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一派观点认为,新增资本中包含了物化技术从而促进了技术进步(即物化了的技术变化)。所有的技术都物化在物质资本里,没有投资的参与就没有技术的进步。De Long and Summers(1991)利用Penn World Table联合国比较项目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支持了传统的观点,认为机器设备的积累是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因素;Jorgenson(1988,1990)通过估计部门生产函数发现设备投资和全要素生产力之间具有互补性;在很多行业,技术进步是通过资本使用实现的;Krueger(1990)以印度为例,指出更高的储蓄率只有被有效地利用来购买合适的设备,才能说它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相反,持另一派观点的学者则认为技术是独立于资本形成的非物化技术。Denison(1964)等认为,即使技术物化在资本中,资本存量的年龄分布的变化对产出的影响并不重要,该观点也得到了R.C.O.Matthews(1964)等的理论支持。然而,更多的学者还是偏重于技术物化的观点。关于质量变化方面的文献也认为,在决定投资品的价格问题上,物化了的技术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物化了的技术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一个重要源泉。Charles R.Hulten利用美国劳动统计局提供的制造业各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得出的结论表明,20%或更多的全要素生产力的变化可以直接归结为物化技术的存在。无论如何,在1949―1983年的时间内,美国制造业的增长中,这种物化了的技术变化都起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Greenwood等(1997)也估计出美国60%的技术变化是体现在设备中。

2、中国技术设备进口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设备投资

技术设备包括机械设备、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电器设备、大型装备及零部件、交通运输设备等。在中国,机械设备及交通运输设备的进口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占总进口的比例长期达到40%以上,占工业品进口的比重则更大,且连年上升。事实上,中国将近2/3的进出口是那些“非中国”的企业及其子公司和供应商在公司内部实现的。除了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外,跨国公司还在中国大量投资于电器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例如,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作为在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国,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就有相当部分是投资于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等方面。

3、跨国公司并购后对技术的影响

(1)有利于在给定的吸收能力水平下获得更多技术转移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物化的资本品的投入,同时还得与工人的技能水平相匹配。技能是通过“干中学”获得的,使用先进的资本品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以后在设备方面的增加投资使目标企业获得更多的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获得这些先进技术的成本,因为物化在设备上的技术对人力资本和技术技能要求较低,而这种人力资本和技术技能正是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通过跨国公司并购后带来的设备投资有利于东道国企业获得跨国公司母国的技术转移。

(2)对投资品价格和使用者范围的影响

跨国公司带来的设备投资还能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国内因为设备进口价格昂贵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带来设备投资以国际价格购买或是以跨国公司内部价格购买让东道国获得了更多更便宜的资本,有利于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进口更多的国家发展越快。而且,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并购在更大的范围内使国内更多的企业获得了技术,而不仅仅限于以前能够有机会从事进出口贸易或享有专门权利使用进口设备的大中型企业。

三、外资并购后增资:激励约束对生产力的影响

上面分析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增加资本投入后因为物化技术的存在而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然而,除了由资本增加本身所带来的这些影响外,资本增加还可能促使与其相关的其他因素发挥作用。外资方增加投资还可以通过提高中方企业经理激励和努力水平的方式来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我们在此借助于Loren Brandt等(2001)的某些思想来建立模型说明并购后外资方增加投资、中方经理的激励水平以及中方企业可能存在的软预算约束问题等来阐明外资并购后增资带来的效率变化。

Loren Brandt等(2001)利用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来解释与转型中的中国制度和政治环境相一致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周期的出现。其中心内容是中国政府利用货币和金融制度来支持国有企业,随着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长期承诺与经济集权化的解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这种集权化的解散使国家无法完全控制信贷的配置,而铸造货币却带来了通货膨胀。

我们分析的是并购后的中外资双方共同经营管理的企业。中外双方在同一个企业中使用同样的技术。假设中外方各派出一名风险中性的经理来经营企业,企业经营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企业经理的工资水平只取决于各自双方的持股份额和经理们的努力程度,持有的股份越多,代表该股份的经理拥有的权利和好处更多,这些权利和好处都以工资的形式体现出来;经理的努力程度越高,其工资水平也就更高。假设中方经理为了得到同样的工资水平,其自身的努力和中方增加投资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设企业投资于某一项目后的收益率为R,中方可以从国内银行得到贷款或是从并购目标企业的母公司得到融资,融资的利率为r,r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从(5)式可以看出,在中方增资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如果外资方面增加的投资越多,中方经理为了保持原有工资水平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

如果企业是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政府往往因担心失业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而会给予相应的贷款,有一部分企业母公司也存在有部分盈余资金或是卖掉一些不赢利的子公司来筹措一定的资金以应对外资方面的增资和企业的扩展,从而,增加投资在中方也是可能的。然而,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而且企业本身或其母公司的自有资金有限,预算约束趋于硬化,外资增资扩股有利于中方经理增加努力水平,有利于中方资金的充分利用和企业的发展。想要指出的是,在原有所有权关系没有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因为存在软预算约束,给国有企业增加资本往往无法带来效率的提高,增加再多的资本也不能从根本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而且恰恰相反,国有企业在保护下更加不担心生存危机;相反,相比于在一般意义上给国有企业增加资本,让外资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并增加投资能够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并购后企业存在的激励问题。我们的分析仅仅限于外资方面只有一次增加投资的情形,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外资方面在增加投资的时候,中方的应对是经理激励增加或是中方增加投资,然而,因为中方经理的努力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其激励存在一定的限度,中方母公司因为获得银行贷款越来越难而且母公司自有资金无法与外资方面匹敌,所以,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势力雄厚的外资方一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或者是企业经营不断恶化而中方的资金没有持久的“抵抗力”的情况下,中方往往只能以退出告终,对于为了实现最初的并购目标的中方而言是不理想的结果。

上面关于外资增加资本对经理激励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中方员工。如果外资方面不断增加投资,从而提高生产力,目标企业要不断增加投资才能保持在原有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以保持稳定的就业水平。只有当这种被动的就业负担成为企业重视的人力资源时,这种被迫增加资本的压力才会减少,而这种转变的首要步骤是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和努力程度的提高。然而事实上,因为中方大部分员工都是一些非熟练工人,所以,这种外资方面增加投资给中方带来的压力不会减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自增加的情况下,中方出售所剩余的部分股权给外资企业从而实现并购中的外资独资倾向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有利于政府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承诺。鉴于国内目标企业引入外资股权的最初目的是想借助外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过多的外资方增加投资从而导致独资对中方来说是过犹不及。因此,在引入外资股权时,以何种方式增加企业的投资是值得双方共同商讨的。

四、结论

篇7

在理想状况下,若各生产油井在计划实施周期内,日产液量及含水率基本固定不变,没有新井投产,没有停产井,各抽油机不产生故障且功率不变,那么要按计划完成抽油生产任务,问题显然是比较容易解决的。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生产计划的变化[1]。因此,首先必须搞清楚存在哪些不确定的因素,通过对各业务流程的认真分析,归结为:公司计划调整,引起的生产计划多次分解问题;随着油井抽油时间的延伸,抽油井的产液量下降和含水率上升问题[2];由于抽油井减产过快需要对其实施措施,从而引起产油能力提升问题;新井的不断投产问题和由于道路坏使得储油罐中的存油无法泵走而影响抽油井无法生产问题[3];抽油机故障无法抽油问题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其问题的关键是当抽油井的生产状态发生变化而导致生产计划必须变化,这就要求各种抽油生产计划的分解必须是一个动态分解过程[4]。因此,就必须搞清楚生产业务与哪些因素有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计划分解的合理[5]。具体分析如下:1)油田公司制定、分解、调整、下达抽油年度生产计划应重点考虑的因素:油田公司的年度计划;油田公司所属各采油厂的年生产能力和油田公司所属各采油厂各季度的实际生产状况。2)采油厂分解、调整、下达抽油季度生产计划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公司年度生产计划的调整;各个采油大队的实际采油能力;各个采油大队的油井生产动态和各采油大队的月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3)采油大队分解、调整、下达抽油月生产计划应重点考虑的因素:采油厂季度生产计划的调整;各个采油区队的实际采油能力;各个采油区队的油井生产动态和各采油区队的月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4)采油区队分解、调整、上报抽油日生产任务应重点考虑的因素:采油大队月生产计划的调整;各个采油点的实际采油能力和各个采油点的油井生产动态。5)采油点的主要工作:按电力供应科下达的日抽油时段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抽油任务;如实地向采油区队上报各抽油井实际产液量及含水率;上报各抽油井的实际生产状况;预测各抽油井的可能状况和上报新投抽油井情况。

2模型建立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该问题的本质是在满足各种约束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分解计划,使得在保证完成原油生产计划,该问题的解决可归结为多约束条件下的分步优化问题[6]。根据采油厂实际情况对油井生产计划分解建立如下相应的优化模型。

3实现流程

为了能够实现采油生产计划的合理分配,提高原油生产效率,系统在具体实现中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实施,即:1)采油厂抽取上一季的实际生产情况,求得每个采油大队的季度生产能力,并依据油田公司下达的年度生产计划利用式(2)生成各采油大队的第一季度生产计划;对于第二、三、四季度的生产计划的制定时,首先要查看油田公司的年度计划是否有调整,如果有调整,则采油厂根据各采油大队的上一季度实际完成情况,求得每个采油大队的季度生产能力,利用式(3)并依据油田公司调整后的年度计划下达下一季度的生产计划。2)采油大队抽取上一个月的实际生产情况,求得各采油区队的月生产能力,并依据采油大队的季度生产计划利用式(5)生成各采油区队的第一月生产计划;对于第二、三个月的生产计划的制定时,首先要查看采油大队的季度计划是否有调整,如果有调整,则采油大队根据各采油区队的上一个月实际完成情况,求得每个采油区队的月生产能力,利用式(6)并依据采油大队调整后的季度计划下达下一个月生产计划。3)采油区队抽取上一天的实际生产情况,求得各采油点的日生产能力,并依据采油区队的月生产计划利用式(7)生成各采油点的单日生产计划。4)采油点抽取当日各油井的生产动态,并依据采油区队下达的日生产计划,将计划利用式(9)和(10)分配到每一口可生产的油井。同时,采油区队在下达日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由于对某些井要实施措施而需要停井和新投油井。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工业制镜 生产计划 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79-01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部分,对企业的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是企业关注的焦点。生产计划被执行的程度不平衡导致各工序生产进度不平衡,易发生等工和串序[2]。

1.2 研究内容

本课题面向一条工业制镜线进行生产计划编制的探究。

2 生产计划理论概述

2.1 生产计划简介

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掌控叫做生产管理,即对企业生产系统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是对生产的组织、协调与控制[3]。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首要环节,它为计划期规定生产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包括计划期应生产的产品品种、产量和时间进度,以指导企业的生产工作按照经营目标的要求进行[4]。

2.2 常见的生产方式

产品的销售方式有订单销售和预测销售,分别对应了订单式生产和库存式生产。不同的销售方式决定了企业不同的生产方式和产品构成。订单式生产的产品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库存式生产的产品呈现少品种大批量。镜产品属于预测销售,是库存式生产方式。

3 制镜线的生产计划编制

3.1 确定生产能力

由于制镜主线的在线生产过程中不会消耗原片玻璃也不会改变原片玻璃的尺寸,涂镀仅在玻璃表面进行,与玻璃的厚度无关,所以主线的生产计划实际上就是根据生产能力和原片的单片面积分配载板量。

(1)主线涂镀区的有效宽度是2.6 m。

(2)涂料机的冲帘增速系统可以一次同时增速2排玻璃。

(3)主线的传送辊有效总长度为450 m。

(4)主线的传送辊前进速度为5 m/min。

(5)双班次有8 h载板时间,从第一片原片玻璃输入到最后一片镜子输出要9.5 h。

(6)板与板之间要留出纵向100 mm,横向100 mm左右的距离。

3.2 确定载板量

由于涂镀区的有效宽度为2.6 m,对于1829 mm×2438 mm的板可以将2438 mm的边作为横边,1829 mm的边作为纵边,一次性增速2片,如图1。

计算出载板时间内传送辊跑过的总路程,折合成不同规格玻璃的纵边长度,往小圆整到整片甚至整箱,就得到单一生产某一种规格的产品的载板量了,如式(1),对于任何一个lFL必有一个与之对应的GM。

4 生产计划的层次均化

4.1 宏观生产计划

(1)对全年销售预测进行评审并确认其是否超出生产能力,如果超出生产能力则反馈销售部门进行调整,如果在生产能力之内,就可以做出全年的物资采购计划和生产成本预算,做到以月为单位即可。

(2)找出任务量较多的几个月,计算会不会出现库存产品的发货流量低于产品产出的流量从而造成某一时期库区空间不足的情况,如有这类问题,提前反馈销售部门或物流部门。

4.2 日常生产计划

(1)提前一个月把下个月的计划量按照出勤天数分配到各周的具体日期。

(2)提前一周制定主线的日载板计划、药液与涂料准备计划等详细的作业计划,提前下发到班组。

(3)至少提前一个补货周期下达原材料的补充采购计划。

4.3 预留应急时间

现实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预期以外的状况出现,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去解决。如果计划排得太满,看起来生产是满负荷运转,貌似效率很高,但这样一旦遇到突变情况就会全局混乱无法收拾,补救的时间往往要花费得更多。所以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在时间上要留出一定的可变动量,并且允许实际比计划存在一定时间的差异。

5 结论

在工艺相对稳定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的以库存式生产为主的制镜企业里,本课题确定的生产计划编制方式具有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 段家现.库存管理系统的扩展设计研究与实践[D].广西:广西大学数学学院,2007.

[2] 潘国燕.生产计划的优化方式探讨[J].现代商业,2009(3):49-50.

篇9

一、总体目标

坚持限额采伐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确保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林区的社会治安和生产秩序得到稳定。

二、分配办法

(一)国有单位林木采伐。将省林业厅下达给我县的国有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对应分配到“十一五”年采伐限额编制单位:黎山林场、洋峰垦殖场、县林业工业公司和经贸委大岭林场。

(二)集体、林农林木采伐。将省林业厅下达到我县的集体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分配到全县各有林乡镇,分配依据为2009年全省二类资源清查我县各有林乡镇可采资源情况(指21年以上杉木、湿地松和31年以上马尾松,下同)。具体分配办法是:用全县集体计划总数除以各乡镇可采资源蓄积总量得出分配系数,然后分别用各乡镇可采资源蓄积量×分配系数,即为各乡镇2011年分配计划。

(三)林业产权户、工业园区建设用材。全县林业产权户预留木材生产计划2500立方米,主要用于采伐经县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流转的林木和工业园区道路网架建设用材。具体办理程序:林业产权户主或项目产业办向县政府提出申请,经由县林业局、县规划建设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实地调查核实报县政府审批,最后由县林业局按规定程序办理。

(四)林政处罚用材。全县预留木材生产计划1000立方米,由县林业局根据森林公安机关查处各地乱砍滥伐林木案件的损失情况、林政稽查及各木材检查站依法查处有证超运和无证运输木材案件林木损失情况统一安排。

(五)速生树种的采伐。对非林地上种植的杨树、桉树、泡桐、桤木、苦楝、柳树、池杉、香椿、枫杨等速生树种,取消采伐计划管理,允许林权所有者依法申请采伐,县林业部门根据林权所有者申请,实地查验后给予办理林木采伐和放行手续。

三、分配原则

(一)保护生态公益林资源

生态公益林禁止商业性采伐,对符合条件的可以进行抚育、更新及其它性质采伐。天然阔叶林以及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禁止采伐。采伐国家重点和省级生态公益林(毛竹除外),属更新采伐、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采伐的由省林业厅审批;属抚育采伐的由市林业局审批。

(二)加强交通要道两旁林木资源保护

京九铁路、105国道和赣粤高速公路挂线沿线等主要交通要道500米以内(在此范围内有山脊的,以第一层山脊为界)林木禁止采伐。

(三)放活商品林经营

1、杉过熟林优先安排木材生产计划。凡杉木进入过熟期(年龄31年以上)的,优先安排木材生产计划。

2、低产林改造优先安排木材生产计划。林农造林积极性高,特别是为改善林分结构进行低产林改造积极性高的,优先安排木材生产计划。

3、适度实行杉木抚育采伐。为促进林木资源增长,经县林业局批准,可以对年龄10年以下(含10年)、胸径10厘米以下的杉木进行抚育采伐,禁止采伐胸径12厘米以上(含12厘米),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

(四)山下造林大户安排木材生产计划

为策应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和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民营林场发展的意见》规定,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山下造林大户,根据其可采资源蓄积占全县集体可采资源蓄积比例安排木材生产计划:(1)拥有山上林木权属面积1000亩以上、并有可采资源的;(2)山下造林面积100亩以上的;(3)经县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县林业部门备案的。

四、操作程序

1、计划申请。2011年需要采伐林木的林农或单位,凡有杉木、湿地松年龄在21年以上(含21年)、马尾松年龄在31年以上(含31年)的山林,均可到当地林业工作站领取填写“2011年木材生产计划申请表”,经村委会签署意见后,报当地林业工作站。

2、林业工作站核查。各林业工作站接到林权所有者提交的2011年木材生产计划申请表”后,要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到申请采伐山场进行实地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申请采伐山场林权证、面积、树种、林龄、蓄积量、出材量,并如实填写核查结果。

3、核查结果一榜公示。各村委会将林业工作站核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4、乡镇政府分解计划。公示期满且无异议的,由林业工作站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根据各地可采资源和申请情况将生产计划分解到各村委会,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在“2011年木材生产计划申请表”上签署意见。

5、计划分解结果二榜公示。接到乡镇政府计划分解结果后,各村委会要将分解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6、林业工作站备案。公示期满且无异议的,由林业工作站备案,同时报一份至县林业局林政股,作为生产计划落实的依据。

7、采伐证发放。林权所有者根据备案的“2011年木材生产计划申请表”向林业工作站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五、基本要求

1、为解决市委、市政府重点帮扶企业—绿洲公司松木供应问题,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绿洲人造板有限公司原料供应协调会议纪要的通知》文件精神,凡使用2011年集体计划采伐松木的,必须全部供材给绿洲公司,计划持有者与绿洲公司签定供材合同、向林业工作站交纳保证金(每立方米200元)后,林业工作站方可接受其采伐作业申请,林业工作站再凭绿洲公司驻总签字的送材证明退回保证金。

2、凡2011年需要采伐林木的林农或单位,必须于7月15日前向当地林业工作站提出申请,逾期提出申请的,列入2011年生产计划申请范围。

3、各林业工作站必须于8月15日前核查完所有的申请采伐山场(申请低产林改造的,须由县林业局派人核查,并将核查结果报乡(镇)政府)。

4、各乡(镇)政府应于9月15日前完成计划的分解工作。

5、凡使用低产林改造计划和伐区面积在15亩(含)以上的,必须向当地林业工作站缴交每亩200元的造林保证金,次年秋季验收合格后退回造林保证金,不合格的,没收造林保证金。

6、各林业工作站必须于11月15日前完成作业设计并核发完所有林木采伐许可证,逾期由县林业局收回木材生产计划,报县人民政府另行安排。

7、各林权所有者必须于12月25日前采伐完山上林木,否则该林木采伐许可证作废。

篇10

第二条凡我县林木所有者采伐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严格按计划采伐。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第三条计划分配的原则。

(一)严格限额采伐管理原则;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特殊困难优先的原则;

(四)坚持采伐申请备案的原则。

第四条木材生产计划依据上级下达的年度森林采伐限额总量和各乡镇可采伐资源蓄积量进行分配。

第五条未按规定完成上年度更新造林任务的,不予安排木材生产计划。

第六条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以及低产林改造、四旁树采伐、散生木采伐等采伐计划由县林业局统筹安排。

第七条主伐计划由县林业局预留20%作为特殊用途木材生产计划(指重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和伐区正常超伐林木的采伐办证以及罚没材办证等),其余80%下达到各乡镇,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不超过下达计划的25%作为优先部分安排,其余部分木材生产计划必须通过抽签分配。

第八条经核实,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以乡镇为单位编制《年度集体(个人)部分木材生产计划优先安排伐区一览表》,在乡镇、村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且无异议后,报县林业局审查备案,由县林业局在下一年度优先安排木材生产计划。

(一)乡村公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困难需出售集体林场以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

(二)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公益事业集资和大病医疗、子女上大学以及房屋因灾受损重建等费用需采伐林木的;

(三)其他应当列入优先安排木材生产计划的情况。

第九条申请优先安排木材生产计划程序及应当提交的材料。

(一)因乡村公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申请优先的,由林权所有者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及项目主管部门分别签署意见,报县林业局审查。同时提供项目建设批件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二)因公益事业集资、大病医疗、子女上大学以及房屋因灾受损重建申请优先的,由林权所有者提出申请,村、组签字盖章证明,乡镇林业站现场核实,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报县林业局审查。同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公益事业集资的必须提供个人(户)集资额度表及家庭困难证明;

2、大病医疗的必须提供由医院出具的住院证明、缴费凭证等相关材料;

3、子女上大学的必须提供入学的相关证明材料及家庭困难证明;

4、房屋因灾受损重建的必须提供房屋建设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条除优先安排和特殊用途的木材生产计划外,其余的通过抽签方式进行分配。

(一)抽签的对象。为上年度月31日前由林木所有人申请,经组、村、林业站、乡镇人民政府签字盖章认可,县林业局审核登记备案的伐区;

(二)抽签时间安排。每年的1至4月以乡镇为单位,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县林业局进行指导,县监察局或乡镇纪委进行监督。

(三)抽签操作程序。

1、由各乡镇向县林业局提出商品材采伐计划抽签申请,经县林业局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2、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下召开抽签现场会。其步骤如下:

①核实登记抽签人身份,随机发放抽签顺序号,核实抽签伐区及数量。经通知未按时参加现场抽签的,视为自动放弃。

②现场确定制签人和记录人;

③制签人依照备案伐区一览表和现场核实的抽签伐区数量,在现场监督员的监督下制作与伐区数相同的签号,并将签号放入抽签箱内,充分摇动数次后,将抽签箱放置在抽签桌上;

④按抽签顺序号顺序依次由林木所有者进行现场抽签,每个伐区抽签一次,并将抽取的签号交给现场监督员,现场公布抽签结果,记录员记录抽中签号,直到签号抽完为止;

⑤抽签结果由监督单位、组织单位和制签人、抽签人、记录人、监督人签字盖章确认。

3、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抽签结果,编制《年度集体(个人)部分木材生产计划抽签排序伐区一览表》,在乡镇、村、林业站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后,报县林业局备案作为计划审批的依据。

第十一条县林业局按照乡镇报送的《年度集体(个人)部分木材生产计划优先安排伐区一览表》、《年度集体(个人)部分木材生产计划抽签排序伐区一览表》的排序和分配的木材生产计划数审批发证,直至年度计划安排完为止。

第十二条抽签取得木材生产计划的伐区,县林业局在审批过程中发现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的,应及时通知乡镇人民政府告知林木所有者,不得实施采伐。其木材生产计划按抽签号顺延安排。

第十三条抽签取得木材生产计划的伐区,其林木所有者因自身原因自动放弃采伐申请或者不按规定期限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其木材生产计划按顺延安排。

第十四条对已抽签备案,但因木材生产计划不足,尚未安排采伐的伐区,顺延到下一年度安排采伐(按抽签排序),不再参加下一年度的抽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