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0:4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作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制作管理论文

篇1

2000年3月,我频道根据目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需求,决定构建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

一、系统要求

我频道报道部下设两个栏目《都市快报》和《都市报道》,专门播发各类新闻,每天播出六档《都市快报》和一档《都市报道》,总计90分钟节目,扣除滚动播出和重播外,自制节目时间约为30分钟,节目制作量比较大,条目编辑工作站点数量比较多,在节目制作中工作流程较规范,制作过程分工明确,因此,我们建立频道新闻节目非线性编辑网,并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又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看出,本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系统中有足够的编辑位置以满足工作人员使用及领导审片。

2、系统中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以供存储节目和共享素材。

3、要有与新闻演播室结合的新闻录制、配音及后期制作系统。

4、在现在可预测的情况下得以保证相应的扩展性。

因此,我们首先对于采用传统的线性系统来构建这样一个系统的先进性予以否决,而把目光投向了近年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非线性设备。

二、系统设计

传统的线性工作方式是一种效率不高的编辑方式,在编辑过程中不断地搜索还导致素材带和录像机机械磨损,定期或不定期的设备维护及零配件更换,带来较大的维护费用。传统工作方式对素材的查找是无法实现素材共享的,而素材共享所带的优势,实际上也是很少被传统操作方式工作人员所能理解的。这些传统录像设备的缺陷恰恰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非线性设备通过采集设备将素材记录在硬盘上,并按文件名进行存储管理,因此可以对素材进行快速的随机的索引查找,而这种查找是没有机械损耗的。同时,非线性编辑是一种文件名或者说是指针编辑,而不是素材的翻版,只要不进行生成操作是不会产生质量损伤的。再则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设备,易于实现计算机联网,实现素材的全网共享。这也是传统编辑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基于这些优势,非线性网络化制作系统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和制作手段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编辑系统是一个工作方式的飞跃。

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成熟,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各种类型的非线性设备,如avid的mc1000、mc8000,sony的es-7,国内的索贝公司创意98、大洋公司的dy3000,新奥特公司的nc98等。非线性设备的成熟不仅体现在硬件和压缩算法上,也体现在软件的功能和实用上,就性能/价格比而言,国产的非线性设备体现尤其明显。各家的产品都在软件界面以及功能方面都努力作到按照符合国内电视台制作人员使用习惯开发,并取得相当的成功,使得非线性设备得以进入电视制作领域,让电视制作人员体会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与索贝公司合作,构建了以fibrechannel为主干,千兆以太网为辅助的双网结构的都市频道新闻非线性制作网(见图1):

图一

fibrechannel是一种高性能的基于光纤通道的互联标准,是专为台式工作站、海量存储子系统,设备和主机系统之间

双向点对点的串行数据通道而设计的,传输速率比现行网络传输速率高很多,其标称数据传输率为1000mb/s,而压缩比为4:1的视频数据率约为40mb/s,从理论上讲,fibrechannel可以支持约25台实时视频工作站,但由于系统管理开销、硬件(网卡、switch、hub、硬盘阵列控制器等)设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fibrechannel的实际数据率约为700mb/s左右,因此实际应用中连入fibrechannel的视频工作站数量不应超过17台(所采用的视频数据压缩比变化时,这个数量也会变化)。从本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看,实际联入fibrechannel的实时视频工作站数量不会超过fc网的限制,但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减低网络成本,我们还是设计了选用高压缩比素材进行编辑,最后用低压缩比素材输出的方式,即fc和以太网双网架构:上载的素材分为两路,一路以低压缩比

(4:1)高数据率通过fc光纤传输到fc硬盘阵列中,同时另一路以高压缩比(30:1)低数据率通过以太网传输到以太服务器硬盘阵列中,编辑时调用高压缩比素材进行编辑,然后形成edl编辑表,下载时根据edl编辑表,从fc硬盘阵列中以低压缩比高数据率下载。

以太网的特点是共享系统资源,各工作站之间易于传递信息,可实时共享对同一数据文件的操作结果等。在本系统中,采用服务器线路的数据传输率为1000mb/s、各工作站线路数据传输率为100的以太网。以太网上的共享数据(高压缩比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各种节目编辑描述文件、素材管理数据库等)和以太网的运行管理由一台高性能服务器负责,以保证整个系统工作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三、系统安装与调试

在确定了系统方案以后,则进行整个系统的实施工作。根据我频道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整个安装调试过程分为几个部分进行:

施工步骤都市频道办公楼四楼中心机房上楼顶,在楼顶边缘焊角铁架固定。然后通过架空钢缆到广电大楼二楼平台,焊角铁架固定,经过过墙孔(已经预留)进入大楼主楼内。光缆总长度:250米左右。

施工要求:

(1)光纤型号的选择:郎讯3dvx型多模室外光缆,物理规范为光纤内外径62.5/125um。最大光损耗为3.4db/km,带宽为700---800mhz。光缆铺设三路,一路用于fc,一路用于以太网,一路备用。

(2)光纤弯曲曲率

光纤弯曲曲率的大小会引起辐射损耗大小的变化。若光纤自身细微的弯曲部分连接起来,会产生光纤连续微弯,引起损耗增加,若光纤表面粗糙,光纤会沿着粗糙表面出现弯曲,这种微弯就会引起微弯损耗,它是生产光纤时造成的,在施工光纤地下保护管时,光纤弯曲半径必须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即曲率半径必须大于1.25mm)。如果光纤弯曲半径过小,或者熔接好的光纤在接头盒内盘绕不当导致弯曲半径过小等都会使光纤损耗值明显增加。

(3)光纤的连接损耗

光纤的连接分为:熔接和磨接。无论何种连接都会产生接头损耗,损耗要求低于0.05db以下,正常情况下损耗应在0.01-0.03db左右,而且连接次数1-2次为最佳,超过3次衰减量会增加,所以光纤的连接损耗是由操作人员和连接设备控制的,必须以最高的技术最好的连接设备来达到光纤熔接后的最低损耗值。(4)尽量缩短设计距离光纤线路要尽量走近路,避免因为光纤线路和光缆接头数量过多,降低光纤的光功率和各项技术指标。

2.结构化综合布线

根据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我们在进行综合布线时(见图2)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光缆和以太网线分开,以方便将来检修。

(2)走线只有竖线和横线,不允许走斜线。

(3)所有的过墙都要有护套管,不允许有任何线径露在外面。

3.配音间配音系统设计

配音间除了要完成直接采集入网的新闻配音工作之外,其他非新闻栏目的配音工作也要在这里完成,这就要求配音间的音频系统既要具备先进的网络配音的功能,又要兼容传统的磁带配音方式。同时,考虑到配音工作站亦是有卡工作站,且在每天下午16:00—20:00的新闻节目串编时间内使用率较低,可在配音工作站上加装串编制作软件,硬件连接上使其具有视音频上、下载功能,将配音工作站作为串编工作站的备用工作站。配音系统的系统图如(图3)。

新闻网上配音时,mic信号经调音台1路输入、主输出1和2输出进配音工作站。其他非新闻栏目配音时,mic信号经调音台1路输入、主输出3和4输出进2800录机。作为备用串编使用时,录机音频通过经调音台立体声输入2输入、主输出1和2输出进备用串编(配音工作站)上载,备用串编的音频通过经调音台立体声输入1、主输出3和4输出进2800录机。视频是直接2800录机对备用串编、备用串编对2800录机连接的。2800录机的监视信号进监视器的a路,工作站的视频监视信号进监视器的b路,监视器视频串环输出给返看监视器的视频输入,调音台的tbout给返看监视器的音频输入。

(图3)配音间视音频系统

4.配音间的建声设计与装修

我台建台两年以来,还没有一个正规的配音间,大部分的配音工作都是在普通办公室的环境下,通过摄像机进行主持人声音录制而完成的。这样配音的效率低,受外界干扰大,而且由于受配音环境和录制设备的局限,配音的音质效果自然不是很好。新闻制作网络的建立,必将使我台节目的视频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了保证节目的音频质量及配合新闻制作网络的高效工作模式,设置一专业配音间已势在必行。由于将改造成配音间的房间在我台办公楼的一层,与公用楼梯仅有一墙之隔,二楼就是新闻记者的办公室,所以配音间的隔音效果是建声设计与装修的重点,要求在50db以上。另外,考虑到新闻配音的特点,配音环境吸音系数则控制在0.5s—0.8s之间。

配音间的建声装修应注意的几点是:

1、在动工之前的设计与计算要考虑周全,多种影响因素会使得装修出来的实际效果差别很大。

2、通风换气的考虑。控制室里的空调管道要预埋好,且要固定在原有普通砖墙上。

3、配音室里的通风通道不要设计成平直通道,通道内壁还要固定吸音装置,防止户外换气扇的风声串入。户外换气扇的风向应是向户外抽风。

4、控制室与配音室之间的预留设备线塑胶管通道在穿完墙线之后,用阻燃亚麻布缝包玻璃棉封堵两端,防止控制室内的声音串入。

5、隔音门窗的制作应在专业厂家单独定做。

4.70平米演播室串编系统的设计

70平米演播室使我台的新闻栏目专用演播室,在这里每天除了要制作完成时长为30分钟、晚上20:40播出的《都市报道》之外,还要制作六档时长为10分钟,也就是说,其间每两小时就播出一档《都市快报》,使用率非常高。70平米演播室现有两台摄像机,要求在串编系统建成之后,这两台摄像机的信号(主持人)都可以直接被采集进网,然后由责编在串编工作站中调出记者们已编好的新闻条目和主持人口播素材进行编辑,最后将串好的10分钟或20分钟的成品播出节目下载到betacamsp磁带(2800录机)上。考虑到有时会有临时在演播室上载的要求(比如更改广告),系统中要有2800录机到串编工作站的视音频通道。另外,如果串编工作站或者新闻制作网络出了问题,则该系统应该可以将两个摄像机的信号直接录制在2800录机上,然后由责编拿着主持人口播带到备用串编工作站(配音工作站)或传统卷编系统上将节目制作完成。集以上考虑,70平米演播室串编视音频系统设计如(图5)。

在视频系统中,两个摄像机、一个录机都有一路模拟复合视频信号进入特技台,特技台的pgmout1(模拟复合信号)进串编工作站。1号摄像机还有一路模拟分量信号直接进了串编工作站,以提供高质量的主持人图像和进行色键特技时的信号来源。串编工作站通过模拟分量输出口将信号送入2800录机。特技台pgmout2的信号是要送给2800录机的,但考虑到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需要将主持人口播图像直接录制在2800录机上,所以在实际安装时,这根线走到2800录机后面板处做为备用,为空置状态,这样可以避免特技台—串编工作站—录机—特技台信号之间的不正常联接方式,给操作人员带来不便与不适。返看监视器的视频信号来自于特技台预监输出进预监监视器(j3)之后的串环输出。

在音频系统中,两路mic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1,2输入、lineout1,2输出进入串编工作站进行采集;串编工作站的音频输出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3,4输入、auxout1,2输出进入2800录机下载。临时上载时,2800录机的音频输出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5,6输入、lineout1,2输出进入串编工作站。另外,调音台的tbout送入返看监视器的音频输入。

5.对70平米演播室控制室部分的改造

70平米演播室的视音频系统在改造前是典型的传统模拟演播室系统。在40平米的控制室中,新闻值班室占去了1/3的空间,剩下2/3的空间堆砌着大量的机架与设备,其中包括两个大块头的操作台、一个“顶天立地”的电视墙和一大一小两个19inch标准机柜。70平米演播室改造后,除了保留调音台、特技台、调光台、两个摄像机ccu和三个监视器(这些都可集中在一个操作台上)之外,整个控制室就装一套串编工作站,空间剩余很大。根据实际情况,在70平米演播室控制室中又增设了两套预编工作站,以供责编编辑深度报道时使用,既不会与每天的节目串编发生冲突,也满足了非正常工作时间对于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

6.设备机架的设计

根据新闻制作网络的具体情况,机架需求为:10套预编工作站操作台、4套上载工作站操作台、1套配音工作站操作台、1套服务器机柜、1套70平米演播室控制台、1套串编工作站操作台和1个70平米演播室机柜。建立新闻制作网之后,淘汰下来的旧机架有:五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一个2m高19inch标准机柜、两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经过反复测量与计算,这些旧机柜都可以被重新利用。将四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经简单改造做为四套上载工作站操作台使用,另一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可直接作为配音工作站操作台。将2m高19inch标准机柜加装柜门、风扇、键盘滑槽,在订做一个与之完全相同的19inch标准机柜,做为服务器机柜组如(图7)。一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直接用于配音间,另一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直接用于70平米演播室。

7.系统软件的调试

在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了系统软件的调试。在调试过程中,针对我频道的特殊要求和我们认为在将来系统正式使用后有关网络安全对策问题,同索贝公司网络部和软件开发部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进行了现场开发,使得整个系统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其安全性,都达到了我们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作为用户,我们也对索贝公司提出了一些我们的建议,比如:

1、为了降低系统资源开销,建议将sobey“新时尚”字幕软件的网络版由真彩色方式变为64k彩色方式。

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在上载工作站开发批采集的工作方式。建议增加字幕轨,等。

篇2

图像数字化是计算机图像处理之前的基本步骤,目的是把真实的图像,转变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存储格式。数字化过程分为采样与量化处理两个步骤,采样的实质就是要用多少点来描述一张图像,比如,一幅640×480的图像,就表示这幅图像是由307200个点所组成。可见,想要得到更加清晰的图像质量,就需要使用更多的点来表示图像,也就是使这幅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相对需要付出更大的存储空间的代价。采样的结果就是通常所说的图像分辨率。量化是指要使用多大范围的数值,来表示图像采样之后的每一个点。这个数值范围包括了图像上所能使用的颜色总数。例如,以4个bits存储一个点,就表示图像只能有16种颜色。数值范围越大,表示图像可以拥有更多的颜色,自然可以产生更为细致的图像效果。但是,也同样必须占用更大的存储空间。量化的结果是图像能够容纳的颜色总数。两者的基本问题都是视觉效果与存储空间的取舍问题。

在采样与量化处理后,才能产生一张数字化的图像,再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的各种技巧,对图像进行修饰或者转换,方能进一步达到所希望的图像效果。

数字化后的图像数据在计算机中一般有两种存储方式,一种是位映射(bitmap),即位图模式;而另一种是向量处理(vector),也称矢量图模式。位映射是将图像的每一点数值存放在以字节为单位的矩阵中。当图像是单色时,一字节可存放8点图像数据;16色图像每两点用一个字节存储;256色图像每一点用一字节存储。这样就能够精确地描述各种不同颜色模式的图像画面。所以此种存储模式比较适合于内容复杂的图像和真实的照片。

向量处理不存储图像数据的每一点,而是存储图像内容的轮廓部分。例如,一个圆形图案只要存储圆心的坐标位置和半径长度,以及圆形边线和内部的颜色。该存储方式缺点是经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做一些复杂的分析演算工作;但图像的缩放不会影响到显示精度,也即图像不会失真,且图像的存储空间较之位图方式要少得多。所以,向量处理比较适合存储各种图表和工程设计图,而一般图像文件较少采用向量处理方式。

总体来看,位图是记录每一个象素的颜色值,再把这些象素点组合成一幅图像;而矢量图是保存节点的位置和曲线、颜色的算法,所以,位图占用的存储空间较矢量图要大的多,而矢量图的显示速度较位图慢。

多媒体图像处理中的调色板是包含不同颜色的颜色表,每种颜色以红绿蓝(rgb)三种颜色的组合来表示,图像的每一像素对应一个数字,而该数字对应调色板中的一种颜色,如某像素值为1,则表示该颜色为调色板的编号为1的颜色。调色板的单元个数是与图像的颜色数对应的,256色图像的调色板就有256个单元。真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直接以三个字节(rgb)表示颜色,因此不需要调色板。对于16色或256色图像并非全部的图像都采用相同的16种或256种颜色,由于调色板中定义的颜色不同,则不同图像用到的颜色是千差万别的,所谓16色或256色图像只是表示该幅图像最多只能有16种颜色或256种颜色。不同的图像有不同的调色板,在多媒体系统中如果需要同时显示多幅图像时,由于系统在同一时刻只能支持有限的颜色,如使用256色驱动程序,则系统必须以256色来同时显示多幅图像,因此,必须使用调色板编辑工具进行调整,以达到不失真地同时显示多幅图像。

下面就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图形图像文件作一些简单说明。

bmp文件:是microsoftwindows所定义的图像文件格式,最早应用在microsoft公司的microsoftwindows窗口系统。众所周知,microsoftwindows现今已成为pc机环境下窗口系统的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因而bmp图像文件格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windows环境中运行的图形图像软件都支持bmp图像格式。

bmp图像文件有下列五个特点:

(1)该结构只能存放一幅图像。

(2)只能存储四种图像数据:单色、16色、256色、全彩色。

(3)图像数据有压缩或不压缩两种处理方式。

(4)调色板的数据存储结构较为特殊。

(5)windows设计了两种压缩方式:rle4和rle8。rle4只能处理

16色图像数据;而rle8则只能压缩256色图像数据。

bmp图像文件的文件结构可分为三部分:表头、调色板和图像数据。表头长度固定为54个字节。而只有全彩mp图像文件内没有调色板数据,其余不超过256种颜色的图像文件都必须设定调色板信息,可见其结构较为简单。对于bmp图像文件的显示,16mp图像与256色图像的扫描行数据组织都是从左上角开始。只是16色图像采用紧缩像素法,每像素占用二分之一个字节,即4bits,而256色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占用一个字节。

gif文件:gif文件是"graphicsinterchangeformat"(图形交换格式)的缩写,是由compuserve公司为了方便网络和bbs使用者传送图像数据而制定的一种图像文件格式。目前,gif图像文件已经成为网络和bbs上图像传输的通用格式,经常用于像动画、透明等特技制作。

gif文件有下面七个特点:

(1)文件具有多元化结构能够存储多张图像,这是制作动画的基础。

(2)调色板数据有通用调色板和局部调色板之分。

(3)采用改进版lzw压缩法,该压缩优于rle压缩法。

(4)图像数据用一个字节存储一点。gif图像文件在压缩图像数据之前,必须先将图像数据处理成一个字节只存储一个图像点的值。

(5)根据标识符寻找数据区。gif图像文件内的各种图像数据区和补充区,多数没有固定的数据长度和存放位置。为了方便程序寻找数据区就以数据区的第一个字节做为标识符,让程序能够判断所读到的是哪种数据区。

(6)图像数据有两种排列方式:①顺序排列;②交叉排列。

(7)最多只能存储256色图像。

gif图像文件结构一般是由七个数据单元组成,它们是:表头、通用调色板、图像数据区以及4个补充区。而只有表头和图像数据区是文件不可缺少的单元,对于通用调色板和其余的4个补充区不一定会出现在文件内。

在gif图像文件内可以有多个图像数据区,而每个图像数据区存储一幅图像,通过软件处理和控制(如paintshoppro和animationshop)使得这些分离的图像能够形成一个连续有动感的画面,即动画图像。所以,gif图像文件常用于制作web网页和多媒体系统的特技效果。

tif(tiff)文件:tiff文件是"tagimagefileformat"的缩写,是由aldus公司与微软公司共同开发设计的图像文件格式。它有如下特点:

(1)善于应用指针的功能,可以存储多幅图像。

(2)文件内数据区没有固定的排列顺序,只规定表头必须在文件前端,对于标识信息区和图像数据区在文件中可以随意存放。

(3)可制定私人用的标识信息。

(4)除了一般图像处理常用的rgb模式之外,tiff图像文件还能够接受cmyk、ycbcr等多种不同的图像模式。

(5)可存储多份调色板数据。

(6)调色板的数据类型和排列顺序较为特殊。

(7)能提供多种不同的压缩数据的方法,便于使用者选择。

(8)图像数据可分割成几个部分分别存档。tiff图像文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表头、标识信息区和图像数据区。文件内固定只有一个表头,且一定要位于文件前端。表头有一个标志参数指出标识信息区在文件中的存储地址,而标识信息区也有一组标识信息,用于存储图像数据区的地址。标识信息区内有多组标识信息,每组标识信息长度固定为12个字节。前8个字节分别代表标识信息的代号(2字节)、数据类型(2字节)、数据量(4字节)。最后4个字节则存储数据值或标志参数。文件有时还存放一些标识信息区容纳不下的数据,例如调色板数据就是其中的一项。由于应用了标志的功能,tiff图像文件才能够实现多幅图像的存储。若文件内只存储一幅图像,则将标识信息区内容置0,表示文件内无其他标识信息区,只存储单幅的tiff图像文件结构。若文件内存放多幅图像,则在第一个标识信息区末端的标志参数,将是一个值非0的长整数,表示下一个标识信息区在文件中的地址,只有最后一个标识信息区的末端才会出现值为0的长整数,表示图像文件内不再有其他的标识信息区和图像数据区。

pcx文件:pcx图像文件是由zsoft公司在80年代初期设计的,专用于存储该公司开发的pcpaintbrush绘图软件所生成的图像画面数据。目前pcx文件已成为pc机上较为流行的图像文件。

下面是pcx图像文件的几个特点:

(1)一个pcx图像文件只能存放一张图像画面。

(2)它是使用rle压缩方法来进行压缩的。

(3)pcx图像文件有多个版本,能处理多种不同模式下的图像数据。(4)4色和16色pcx图像文件有可设定或不设定调色板数据的两种选项。

(5)16色图像数据可分为一个或四个bitplane来处理。

tga格式是由truevision公司为视频摄象机图象而设计,用于帧捕捉的最主要的24位图象格式,其典型的图象尺寸为400*512个像素,每像素16.24或32位彩色。目前各电视台节目制作时叠加的台标或栏目标花多是以.tga图片文件引入字幕机的。在电视台节目的制作中,制作人员有时也需要利用非线性编辑设备从录象带上抓取画面(抓帧),然后将所抓画面用于印刷或上网新闻图片。这时抓帧所得的图象就是tga文件格式,可以利用photoshop进行格式转换。

jpeg格式一般用来显示照片和www以及在线服务的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文件,它能保存rgb图象中的所有颜色信息。jpeg也是一种带压缩的文件格式,但在压缩时文件有信息损失。当需要在internet上新闻图片时,一般以.jpg格式的图片上载,不能太大,一般为180*160像素,以免文件过大,影响网民下载兴趣。

以上粗略地对一些常用的图像文件作了一点简单的介绍,无论选择哪种文件格式,都要考虑文件的大小。下面以一副8英寸*11英寸,分辨率为72dpi的图象为例,来比较一下不同的文件保存它时的文件大小。

本例中的图象仅有几种颜色,所以用gif格式压缩较好。

作为电视制作人员,面对如此多的纷繁复杂的图象格式,怎样做到心中有数,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本人以为首先必须区分清楚各种文件格式在计算机中何时出现?如何实现它们彼此之间的格式转换?以及在什么情况之下,一种格式好于另一种格式,然后就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有区别的决定选取的文件格式。

bmp格式是windows和os/2机的本机文件格式,当计算机系统平台是基于这两种软件时,我们打开计算机最常见到的屏幕保护画面(即壁纸)一般就是.bmp文件。这可以通过打开控制面板中的显示设置看到。当然如果您使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附件提供的画图板(paint)创作时,系统默认的保存格式也是.bmp,您也可以选择存为.jpeg或.gif格式,并把它们用作屏幕保护画面,使您的屏保与众不同。bmp格式也是您与没有图象处理软件的用户共享图象文件的一种很好的格式。在一些个人计算机中还普遍支持另外一种图象文件格式,即pcx。pcx文件是压缩的,因此同一幅图象用pcx格式保存比用bmp格式小。pict是macintosh系统的本机文件格式。

tiff(带标记的图象文件格式)是一种很好的跨平台格式,如果需要保存带有选择区域信息的alpha通道图象,可以选择这种格式,tiff文件能够保存一个alpha通道。

jpeg格式包含有颜色深度信息,在保存照片和具有平滑渐变或混合模式的图象时,最好选择jpeg格式。它的压缩比可以达到100:1,压缩比越高,图象质量受到的损失越大。使用时系统一般会要求选择图象大小和分辨率。

gif格式用于保存许多帧可一幅接一幅显示的画面,通过软件处理和控制,这些画面能够演示一个连续有动感的画面。这种能力使得gif成为网上最流行的选择。由于www浏览器只支持gif和jpeg格式,所以目前从internet上下载的某个网页的内容时,除了可以得到文字及jpeg格式的图片外,还会得到许多的gif文件,一般为一组或几组分离的小画面,它们就是该网页所含动画的组成子画面。其实利用photoshop可以很容易的创作动画。在photoshop上创建一幅每层有一帧新画面的图象,然后将它存为本机psd格式,并输出给一个动画程序,如gamma公司的gifmoviegear,并设置每一帧画面的持续时间,然后执行转换,就可以生成一个动画文件了。制作自己的网页时,动画制作是免不了的。

篇3

关键词:江南;耕作农具;土壤耕作

TheSoilCultivationSysteminJiangnanofModernTimes

Abstract:Thesoilcultivationsystemisanessentiallinkofthefarmcropssystem,whichhascloserelationwithcropsplantersystem.ThisarticlewillaimatthesoilcultivationsysteminJiangnanofmoderntimes.Firstly,wewillcarryontheconcretesoilcultivationlinkofeachmaincrops,thendiscussthecultivationsystemindifferentcropsdistributionareacombiningwiththecropsplantersystem.

keywords:Jiangnan;cultivationfarmtools;soilcultivation

土壤耕作制度简言之就是土地如何耕作的问题,实质在于通过犁、耙等工具的机械作用改变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等因素,为作物播种、出苗、生长与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其由一系列的技术环节所构成,主要有翻耕、耙地、耖田、起垅、开沟、筑畦、中耕、耘耥等[1]。从历史上来说,土壤耕作制度是不断发展的,对此诸多前贤学人已有相关研究[2]。对于江南所在的中国南方水田的土壤耕作制度而言,以郭文韬先生的研究最为突出。他认为古代中国南方水田的耕作系统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即水田的耕耙耖、旱作的开垅作沟及套复种的免耕播种。具体来说,又有两种结合方式,一种是稻麦两熟田的水耕与旱耕结合,即耕耙耖耘与开垅作沟的结合,另一种是套种田的耕与不耕结合[3]。不过,虽然诸多前贤学人已有开创之作,但由于他们的研究基本都是总体性的,故对于作物种植过程中具体的土壤耕作环节问题却论述不多。基于此,本文就力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时空范围则限定在近代的江南东部平原地区[4]。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我们将先对近代江南地区的耕作农具进行简要论述,然后再对各主要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具体土壤耕作环节进行探讨[5],最后再与作物种植制度相结合以探讨不同作物分布区内的土壤耕作体系问题。

1、近代江南地区的耕作农具

土壤耕作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耕作农具,而这些农具又是与一个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具体的作物种植相适应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耕作农具也应该是土壤耕作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近代江南地区的土壤耕作农具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畜力耕作系统,主要农具为犁、耙、耖,由畜力牵引进行;一个是人力耕作系统,主要农具为铁搭,由人力使用进行[6]。当然,这两个系统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相互结合,如在冬播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前期的土壤耕作可凭借畜力或人力进行,但后期的开垅作沟与中耕管理环节却通常只能由人力进行。

畜力耕作系统的最主要工具就是犁。与自然环境与具体的作物种植制度相适应,近代江南地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犁型,即小犁与大犁,也就是水地犁与旱地犁。水地犁主要用于水稻播种及插秧前的水田耕作,而旱地犁主要是用于耕稻板田,也就是割稻后的土地耕作,另外棉花等旱作也是使用这种犁。水地犁犁头为尖形,犁耳为鱼背状,这样在耕作时土就自然会向左右两侧分散。旱地犁的构造略同于水地犁,惟是犁底较短,犁辕较长,犁身稍偏于后,原因在于旱地犁较水地犁耕作时费力,所以犁身较短,这样耕作时就能减少负土量。同时,旱地犁重量较轻,犁辕较长,则这样耕作时拖拉才会更加有力[7]。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水地犁在江南地区的应用中占优势地位。犁外,就是耙与耖。耙的作用在于把大土块弄碎以利于作物种植的进行。耖则是水稻耕作过程中的特有农具,其作用在于进一步把土块弄碎,起熟化水田土壤的作用。对此,《王祯农书》云:“耖,疏通田泥器也,耕耙后而用此,泥壤始熟矣。”但其更主要的作用还在于把泥浆荡起混匀,再使其沉积成平软的泥层,以利于插秧的进行。正如邝璠所云:“耙过还要耖一番,田中泥块要匀摊。摊得匀时好插秧,摊弗匀时插也难。[8]”对于秧田整治而言,又有一种称为耱的农具。耱又名耢,用于摩平整细田面,通常是一块平板,摩刮起的泥土运至凹处逐渐填放、刮平。在江南水田地区这项作业通常被称“落平”[9]。对此,《王桢农书》亦有言:“平板,平摩种秧泥田器也。用滑面木版,长广相称,上置两耳,系绳连轭架车,或人拖之。摩田须平,方可受种。即得放水浸渍匀停,秧出必齐。”

铁搭是人力土壤耕作的主要农具,其也有多种形制,以适应于不同环境与不同工作环节下的工作。如在浙江平湖县,每年秋收之后,为种植春花作物,此时须将田土翻转一次,俗称翻寒田,工具就向用大铁搭,亦称铁耙(俗称寒田铁搭),此种为铁搭中之最大者,四股之端各有铁角,翻土最为有力。春花收获后,在种水稻前,田地亦须翻转一次,俗称翻白田,相比之下,翻寒田是深耕,故用大铁搭,而翻白田较浅,只用中等铁搭(俗称尖刺),其股端为尖形。种水稻所用工具则为小号铁搭(俗称摊耙),功用在于将田土摊匀。又凿沟所用之铁搭,名带翘,大小略小于寒田铁搭,股较细,为防止折断,在尽头横套铁条一枝[10]。嘉善县,铁搭则有满封、套封、平齿、尖齿之分类,满封、套封用于水田翻耕,而尖齿、平齿大多用于旱地耕作[11]。铁搭整地后,通常再用相同的工具弄碎泥块,也有用人力拖拉耙进行的,在耙上放大石条,由人拉动耙田。

曹幸穗先生认为,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种简单化趋势,即人力代畜力,从“犁耕文化”倒退到了“锄耕文化”[12],而其实质就是人力耕作系统对畜力耕作系统的代替。当然,这种趋势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而是很早就已出现。如据曾雄生的研究,南宋以后,由于人口的迁移、增长及在此基础上的多熟制的推行,江南地区能够用于饲养耕牛的土地日益减少,于是耕牛的饲养量也就日渐降低。到了明代,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以致于人们不得不以铁搭代替耕牛耕地,所以《沈氏农书》与《补农书》也很少提到养牛的情况[13]。只是到了近代这种趋势更趋严重。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人口压力所导致的土地零细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因而单靠人力加简单的铁搭就足以胜任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耕牛的使用也就变得没有必要。如在崇德县:“耕地面积狭小,又无荒山草地,平时耕种,人力足以胜任,故牛之饲养尤少,几云绝迹。[14]”开弦弓村,也是“农田较小,每户的土地又是如此分散,以致于不能使用畜力,农民只用一种叫做‘铁鎝’的工具”[15]。常熟兴隆镇亦存在同样的情形,“田少劳多,历史上很少养牛,个别富裕人家偶有饲养”[16]。对于这种情形,德国人瓦格纳也说:“南方的稻田常是极小,以致兽力无所施,这上面固然全靠锄头(即铁搭——笔者注),即在较大的田地上,锄头的使用也是完全普遍的。[17]”与之相反,在那些相对耕地面积较多而人力较少的地方耕牛的饲养就会增多。如在吴江县,其东北部地区相比于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少而耕地面积多,故全县的耕牛基本上就都分布于此[18],自然畜力耕作系统也就更为盛行。当然,这种趋势并非是直线进行下去的,在某一短暂时期内也曾有所反复。如运动后,江南地区的耕牛饲养就一度有增长的迹象[19]。之所以如此,除移民习惯的因素外,背后的关键原因可能还在于人口大量死亡所导致的战后人地关系的相对松弛。

2、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土壤耕作

水稻整地,分秧田与本田两种。秧田整地,多选择土质肥沃、灌溉便利的冬闲田或绿肥田为之,细细耕耙。如果是冬闲田的话,一般都要冬翻,预备播种前再行翻垦,灌水后反复耙碎,然后进行掏秧沟的工作(据笔者所见,此项工作通常用脚踏进行)。通常沟深半尺左右,两沟间即为撒播稻谷的畦面(俗称秧扇),有时为保证秧沟笔直,先用草绳对面拉直,再沿绳掏出秧沟。秧沟做好后平整田面,并去除稻根等杂物,再用推秧板推平田面,然后便可播种了[20]。为防止过多的稗草混于秧苗间,有时会采取如下措施:“将面泥丕刂去,扫净去之,然后垦倒,临时罱泥铺面,而后以所浸谷下之。[21]”据笔者在江南农村所见,每条秧畦宽约1.5米左右。秧田整地的基本技术要求,姜皋认为要“宜平宜松”[22]。

本田整地,因前作的不同而有多种形式,如《双林镇志》所载:“冬日刈稻后即将田垦转,以深为贵,至来春三月重加翻劚,谓之钞田,欲其土块细碎得水易融合也。有冬不及垦,直至插秧时爬转者,曰筅箒田,以稻本尚留也。又有垦板田,有虽垦而未加钞者,曰镬蓋田,以土片大如镬蓋也。又有并不垦转,蓄水在田,近夏至径插青,谓之烂水田,此皆惰农所为,良农不出此。至若得种春花之田,菜麦既收,翻平沟稜而细削之,谓之折麦稜。[23]”不过总体言之,主要分为三种,即冬闲田、绿肥田与冬作田,此外还有一种就是长期渍水的冬水田,只是在江南地区并不占重要地位。但不管哪种形式,具体耕耙耖的三个环节基本不变,只是每一环节进行的次数各不相同,通常耖只在插秧前进行一次,耕与耙则可能需要进行多次[24]。

冬闲田,俗称白板田,一般先要进行冬耕,但不耙。对于冬耕的基本要求是力求早,正如农谚所言:“正月犁田是块金,二月犁田是块银,三月犁田是块铁,四月犁田是个鳖”[25],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冻融与曝晒,土壤疏松,又可除草沤肥与消灭害虫,因而对于春种有极大的好处。正如宋应星所言:“稻田刈获不再种者,土宜本秋耕垦,使宿藁化烂,敌粪力一倍。[26]”而对于冬闲田的具体耕作环节问题,包世臣曾有详细论述:“刈稻即起板,勿耢。……入春冻解,又耕之,及时,又耕之,乃耢。冬不耕者,老土耗下泽,流土刮上膏,土板不经冻,块硬稻柔,不能起土,收常减。春不耕者,土性冻涩不和,亦减收。[27]”是为三耕一耙。当然,各地情况并非整齐划一,如吴兴县第六区,先冬耕或春耕一次,分秧前再耕一次,然后耙平;第九区则是先冬耕,然后临插秧前再耕一次,然后耙平,则在这两个地方耕作环节为两耕一耙[28]。而在桐乡县,传统习惯则是多不从事冬耕:“农民狃于习惯,每年种稻一次后,多不从事冬耕,坐令大好空间,逐年荒废,殊堪惋惜。[29]”

对于绿肥田,通常为二耕一耙,立夏至小满时节犁转土地直接把绿肥翻入土中,或者先把绿肥作物砍成二至三段再翻耕。第一次通常干耕,几天后灌水以让绿肥充分腐烂,然后插秧前再浅耕一次,耙耖后便可插秧[30]。对于绿肥田的土壤耕作,松江县广大农民的基本经验之一是“早车(耕)田,慢种秧”,就是说翻耕红花草和移栽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以利红花草充分腐熟[31]。其具体的土壤耕作环节为:小满前一周左右时,把绿肥翻入土内七八寸深,小满时节再用水车向田内车水,当田内积水到达一定程度时再用牛牵引进行耕田,耕过之后再用耙进行碎土作业;没有耕牛的农家则用铁鎝进行耕翻[32]。

冬作田则通常为两耕两耙,冬作物收获后随即平整沟稜,先干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进行一两天的晒田作业,然后灌水耙田,待插秧前再进行一次耕耙作业,随后耖平即可插秧。在旧松江府地区,冬作田的具体耕作环节为:耕田开始前先整理田畴,然后犁翻土地,有用牛力,亦有用人力者,耕后耙,是为第一次;耙后灌水入田,四五日后再犁、再耙,是为第二次;也有少数农家为力求精细而进行第三次者[33]。嘉善县冬作田的传统大田耕作亦多为两耕两耙[34]。

而对于长期渍水的烂水田,一般是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水稻收获后通常不耕,只是到来年插秧前再行耕耙耖的工作,一般只进行一次。对于这种田块,由于常年积水而又只耕耙一次,因而对于作物的生长很是不利,所以曾在中国工作的德国农学家瓦格纳说:“耕作仅限于种稻之前幾时,……土壤的耕作这样少,而土壤的流通空气也很少,结果便看见这种长在水中的土地完全普遍的发生一种沼铁,很有害于植物的生长。[35]”

以上我们主要从畜力耕作系统的角度论述了近代江南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土壤耕作环节。与之相比,人力耕作系统由于没有畜力等外力的协助,因而在具体的耕作环节上可能就相对简单一些。如在开弦弓村,人们先用铁鎝翻地,“翻地以后,土地粗,地面不平。第二步就是耙细和平地,使用同一工具。一个人翻耙平整一亩地需要四天”。平整土地后灌水入田,每亩田再用一天的时间加以平整,然后就可以插秧了。也就是说,具体的耕作环节只有一耕两耙,并不进行冬耕。至于铁搭耕地的具体过程,则如下[36]:

农民只用一种叫做“铁搭”的工具,它的木把有一人高,铁耙上有四个齿,形成一个小锐角。农民手握木把的一端,把耙举过头先往后,再往前甩,铁齿由于甩劲插入泥土,然后向后拉耙,把土翻松。

平湖县的人力翻垦工作,也只是在春花作物收获之后、将种水稻之前,用铁搭将田翻转一次,然后用摊耙将田土摊匀,即行插秧[37]。吴兴第一区,本田整地也是只靠人工进行,虽亦为冬闲田,但冬季多不耕地,通常只是于预备插秧时用铁鎝翻土一次,再耧平即可[38]。在此更是只有一耕一耙。至于具体的耕作法及效率问题,光绪《松江府志》则有此记载:“一土大一锄,以旧稻幹根为准,以锄去根二,三锄去根六,所谓三铁搭六稻幹。如此来而往复,一人日可锄一亩。”

对于翻垦稻田的技术要求,沈氏认为一是要深,二是要趁好天气,他说:“古称‘深耕易耨’,以知田地全要垦深。切不可贪阴雨闲工,须要老晴天气,二、三层起深。[39]”此外的另一项技术措施就是要力求做得平整,这样才能够使整个稻田都能够均匀的得到水的维护[40]。田整好后插秧,当秧苗长到一定程度时便进行耘耥的工作,以清除田间杂草与疏松土壤。

3、其他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土壤耕作

棉花,对于前作而言亦有好几种情形,即冬闲田、草子田与冬作田。冬闲田,一般也要进行冬耕,把表土翻到下层,把底土翻到上面,然后来春播种时再整理一遍。“隔寒将地岔起,以冀害虫冻死,曰岔地。清明后耙松,曰倒地,以牛犁之,曰翻。若土块过粗,再驶一过,曰划。[41]”不论冬季还是春季的整地,“宜多次”,如此才能使“泥土细熟”[42]。当然,在具体的整地环节上可能各地情况不一,如在嘉定,冬闲田就先于冬间翻耕一次,然后到播种前再仔细整地一次[43]。太仓县则不冬耕,通常是于清明前后耕起整地[44]。绿肥田,则到谷雨左右再行耕田,连同绿肥作物翻入田中以做基肥,在川沙就有此种方式施行:“掩入苜蓿头以作基肥,总以土壤匀细、经画井然为合宜。[45]”冬作田,又具体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元麦、蚕豆等冬播作物的话,则到立夏左右收获之后再行耕耙土地。如在嘉定就是如此,春花收获后直接用犁耕地,然后用铁耙(又称为划耙)弄碎土块,并平整土地[46]。太仓县具体环节亦同[47]。如果是小麦、油菜等冬作地,由于小麦与油菜的收获期要到小满左右才开始,而这通常已错过了棉花播种的最佳时机。正如农谚所云:“谷雨早,小满迟,立夏种花正当时”、“立夏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48]”为把握农时,人们便采取了免耕播种的方法,即在冬小麦收获前一二十天把棉籽播于麦田内,待小麦收获后再行发育。对此,包世臣曾说:“沟塍种小麦者,及小满可于麦根点种。刈麦,棉长数寸,锄密补空,每窝三茎,深锄细敲,无减专种。[49]”在川沙这种方式被称谓“攒花”,只是小麦通常要条播方可。但由于可将“花子及时播入”,因而也就“毋庸翻垦”[50]。

与水稻整地相比,棉花整地过程中没有耖的工序,耕耙次数也没有那么多,相对较为简便一些。但棉花种植过程中需要做畦开沟,这项工作要在耕耙之后进行。在南汇,做畦的工作俗称分畹,“令土凸起成行,畦背之阔无过六尺,高七寸,此行与彼行交错如犬牙,俾一泄水”,但通常是“阔以三尺为度”,且“尤须中高边低,取其泄水”。做好畦播种后开沟。沟分两种,即直沟与横沟,直沟是与畦相平行的沟,横沟又称腰沟,与畦相垂直。“每塍周围务开极深水沟一条(深一尺五寸阔一尺),其在田心每隔三四畹开沟一条(较周围之沟略浅狭),每畹头开小水沟一条(长约五六尺),尤须开浚极深腰沟一条,不然多雨时恒恐水积伤苗。[51]”与南汇相比,嘉定的畦宽在1.5米至3米之间,通常在2米左右,也是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便于泄水,畦与畦之间为排水沟,沟深在10到20厘米之间,每隔二三畦的沟开得稍微深一些,畦的两头也分别开沟一条,类似于腰沟的开浚。棉花播种于畦的中间,临近排水沟的两侧则种植大豆[52]。畦做好后播种,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再进行多次的中耕锄草工作。

麦类作物,水稻收获前几天先排水干田,收获后随即耕翻土地,很多情况下根本就不进行耙的作业[53]。即使耙的话,由于时间紧促,一般也只能是一耕一耙,然后作畦开沟,畦宽通常与上述棉花畦相类似。沟也分两种,即横沟与腰沟。正如《王祯农书》所言:“起土仑为疄,两疄之间,自成一畛。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对于麦田整理的技术要求,《农政全书》有言:“玄扈先生曰:耕种麦地,俱须晴天,若雨中耕种,令土坚土各,麦不易长,明年秋种亦不易长。南方种大小麦最忌水湿,每人一日只令锄六分,要极细,作垅如龟背。”沈氏则认为:“垦麦棱,惟干田最好。如烂田,须垦过几日,待棱背干燥,方可沈种。”张履祥亦说:“种麦又有几善,垦沟揪沟,便于早:早则脱水而埨燥,力暇而沟深,沟益深则土益厚;早则经霜雪而土疏,麦根深而胜壅,根益深则苗益肥,收成必倍。[54]”畦做好后播种,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清沟理墒,对此徐光启曾言:“冬月,宜清理麦沟,令深直泻水,即春雨易泻,不浸麦根。[55]”在此过程中有时还同时进行敲菜麦沟的工作,就是用铁锹拍打麦的畦棱以使之紧实,一方面起壅土的作用,一方面也有利于行水。

其他一些冬播作物,如油菜、蚕豆等,与小麦的整地技术基本相同,在此不赘述。只是就油菜来说,在某些地方畦可能要作的比麦窄一些,如笔者在湖州所见的油菜畦,大约只有50——60厘米宽,高约30厘米左右,畦面很窄,宽约十几厘米左右,极为类似于北方的红薯沟。草子,一般都是采取免耕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于稻将成熟时之时,寒露前后,田水未放,将草籽(红花草)撒于稻肋内,到斫稻时,草子已青,冬生春长,三月而花,蔓延满田,垦田时翻压于土下,不日即烂,肥不可言。[56]”

桑树[57],作为一种多年生植物,对于已成型之桑园自然翻耕无法用牛力进行,只能由人力用铁搭进行。按照沈氏的记述,一年之中,桑园的翻土要进行两次。第一次是在秋后、冬季前进行,称为垦,“垦地须在冬至以前,取其冬月严寒——风日冻晒。必照垦田法,二三层起深”。第二次是在春季进行,称为倒,也就是按与第一次相反的方向进行,“若倒地,则春天雨水正多,地面又要犁平(即扒平——陈恒力注),使不滞水,背后脚迹,尽数揉平”。对于垦地与倒地,要在晴朗天气时进行,“非天色极晴不可。若倒下不晒一日,即便逢雨,不如不倒为愈”。此外,桑园还要随时锄草,称为丕刂,亦是“尤要天晴,尤要草未生而先丕刂”[58]。包世臣也认为:“凡桑田皆宜春秋两耕,隔间三尺。[59]”当然,每一个地方不一定都是完全按照包氏、沈氏等所说的方法进行,如在吴兴,翻耕就只在冬季进行一次[60]。

4、余论

土壤耕作制度是与一个地区的作物种植制度紧密相连的,有什么样的作物种植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土壤耕作制度与之相配套,以达到用地与养地的有机结合。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江南地区可大体分为三个作物分布区,即桑稻区、稻区及棉稻区[61]。棉稻区,作物种植夏作以棉稻为主,轮作方式以一年棉一年稻与两年棉一年稻占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地势较高,受水害的程度轻,因此本区冬季作物的种植就相对比较普遍,但由于冬播作物的种植主要是在轮种水稻时才种植,棉花播种后则通常是休闲或播种绿肥,而棉花又是本区最主要的作物,所以总体的作物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或三年四熟为主。稻区,则由于地势过于低洼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冬季作物的种植,因此本区大部分地区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只种一季水稻,冬季或休闲或种绿肥作物。但由于本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及开垅作沟与良好的水利设施等保障措施的实行,水稻——麦油等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在本区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桑稻区,则一方面由于地势低洼,另一方面也受蚕桑高收益的影响,冬季作物的种植也并不普遍,在种植制度上则以一年一熟制占优势地位,绝大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冬季或休闲或种绿肥作物[62]。

由于作物种植制度的不同,则各区间土壤耕作体系也必然就有所不同。棉区,棉稻轮作,则土壤耕作体系结合了水田的耕耙耖、旱作的耕耙与开垅作沟及棉麦套种与草子撒播过程中的免耕播种环节。具体耕作环节为:一年棉一年稻,则结合方式为:耕耙(或免耕播种)、开垅作沟——免耕播种(若种绿肥)——耕耙耖——耕耙、开垅作沟;两年棉一年稻则为:耕耙(或免耕播种)、开垅作沟——免耕播种(若种绿肥)——耕耙、开垅作沟——免耕播种(若种绿肥)——耕耙耖——耕耙、开垅作沟。稻区,一年一作的话,则为耕耙耖——免耕播种(若种绿肥);一年两作,则为耕耙耖——耕耙、开垅作沟。桑区,由于桑的情形比较特殊,只有人力垦倒这一环节,而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由于一年一作占优势地位,则土壤耕作制度主要为耕耙耖——免耕播种(若种绿肥)。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由棉区至桑区,土壤耕作制度呈现逐渐简化的趋势。棉区由于冬季作物种植广泛,且夏作物采取水旱轮作的方式,因而土壤耕作制度也就最为复杂;桑区,田以一年一熟为主,地也只是以人力垦倒,因而也就最为简单;稻区,即有大量的一年一熟制,也有相当程度的一年两熟制,因此土壤耕作体系处于两者之间。

[1]刘巽洁等:《中国耕作制度》,农业出版社,1993年05月第1版,第195页。

[2]如郭文韬:《中国古代的农作制与耕作法》,农业出版社,1981年12月;(日)天野元之助:《中国传统耕作方法考》,载华南农学院主编:《农史研究》第3辑,农业出版社,1983年4月。

[3]郭文韬:《略论中国古代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中国农史》1989年第3期。

[4]大体相当于原苏、松、嘉三府、太仓直隶州全部及湖州府大部。

篇4

关键词:薪酬管理 组织文化 支撑作用

一、组织文化和薪酬管理的概念和辩证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组织文化的定义不胜枚举,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沙因提出的定义:“组织文化是一套基本的假设――有一个特定的组织在学习处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时所创造的、所发现或发展起来的,一种运行的很好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被用来教育新成员正确感知、思考和感觉上述这些问题的基本假设” [1]。这些假设反映了组织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乃至经营哲学等。所以,组织文化在凝聚、协调、激励组织成员内部关系时,发挥着独特的、必不可少的“软性”力量,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薪酬一般是指员工因为与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而从组织得到的各种经济性收入以及其福利等间接性的经济报酬。薪酬管理就是指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得到的薪酬总额、薪酬结构、薪酬形式的过程。[2]薪酬管理作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际上要求组织做出关于薪酬方面的一系列决策,从而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文化和薪酬管理都是组织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由于二者都与“人”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

第一,从根本上讲,组织文化对薪酬管理的方式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我们前面提到,组织文化是一种假设,这些假设实际的来源是组织的领导者在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实践经验和自己的感悟、理念提出来的,然后再将其深入到组织制度建设和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理念和假设进行推行和传承。所以说,组织文化确定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了组织的分配思想、目标追求以及具体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也就决定了组织看待薪酬问题的视角、管理薪酬问题的具体的方式和方法。所以说组织的薪酬系统应该与组织文化相配合,即有什么样的组织文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薪酬制度与之相匹配。“成功的薪酬计划要和组织文化相匹配,关键在于将激励和组织的愿景、使命和运行原则相匹配。”[3]

第二,薪酬管理具有塑造、强化组织文化的作用。薪酬作为组织员工非常关注的一项内容,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能够产生很强的引导作用。“文化的实质大都与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和态度的控制有关, 而薪酬系统恰恰是一种主要的控制方法。薪酬系统是从薪酬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和组织信仰进行明确阅述。对薪酬系统的分析能为高管有效地管理长期文化变革提供重要基础。”[4]另外,薪酬体系也是组织文化的一种信号,它表明了组织中看重什么,员工的何种行为是更受欢迎的。所以薪酬体系有助于从员工的“入口”上就强化和维护组织文化,因为薪酬传递了企业的哲学、价值观和实践,求职者根据薪酬判断企业的文化,从而做出人与企业是否相匹配的决策。

二、从薪酬管理的内容来看薪酬管理对组织文化的支撑作用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虽然不少学者能够认识到薪酬管理对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少结合薪酬体系内容的具体分析,导致分析不够深入和具体。一般而言,薪酬管理意味着组织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决策:薪酬体系决策,薪酬水平决策,薪酬构成决策和薪酬管理政策决策。本文将从薪酬管理这几方面的决策来具体分析,薪酬管理如何对组织文化具有支撑作用。

薪酬体系决策。薪酬体系决策是指组织要明确组织采取何种薪酬体系,也即确定员工基本薪酬的基础是什么。一般而言,组织的薪酬体系主要包括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和以人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前者以职位薪酬体系为代表,后者包括技能薪酬体系和胜任能力薪酬体系。职位薪酬体系强调根据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责任以及该职位的价值来决定从事该职位工作的员工所能得到的薪酬,是一种比较传统、但是发展较为成熟、相对客观的薪酬体系。这种薪酬体系相对比较严格和细致,向员工传达的更多的是自己从事的职位、以及在职位上取得的贡献的价值,因而它有助于强化组织客观公正、以事为中心、强调组织秩序的文化。以人为基础的薪酬体系根据员工所掌握的技能或胜任能力来提供报酬,弱化了职位的差别,其暗含的假设是,组织员工在掌握了多种技能和能力后,能够从事多种工作岗位,进行广泛的信息分享和创新。因此,这种薪酬体系在强调灵活性、员工授权、团队合作文化、学习文化的组织中应用广泛。例如,有学者研究表明,采用能力薪酬体系的企业与没有采用能力薪酬体系的企业相比,其组织的创新文化和目标、支持和规则导向都比较强。[5]

薪酬水平决策。薪酬水平决策是指组织要明确组织对各职位支付的薪酬水平,主要强调其对外的竞争性。组织处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某个职位在市场中的薪酬水平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组织是“市场薪酬水平”的被动接受者。不过,组织仍然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来选择不同的薪酬水平战略,主要包括薪酬领先战略、市场追随战略、滞后战略和混合战略。组织薪酬水平决策所传递给员工的信息以及对员工态度、行为带来的激励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口头上的“文化宣言”更为直接和有效,因而会对组织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华为公司的组织文化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其在组织发展早期就开始采取薪酬领先的战略,对组织内的“奋斗者”支付直追外企甚至高于外企的薪酬水平,并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做到“不让雷锋吃亏”,很好地支撑了其组织文化,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保证了企业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反,如果组织一味强调员工“奉献”,却不能给与员工相应水平的薪酬,就容易导致员工对组织文化乃至组织本身产生失望情绪。

薪酬构成决策。薪酬构成指的是在员工的总薪酬中,基本薪酬、可变薪酬、福利等薪酬项目的不同组合方式。各种薪酬项目所占比重的不同,会产生薪酬水平、薪酬决定基础、薪酬风险性等因素的差异。例如,在基本薪酬所占比重较大、可变薪酬(主要有绩效决定)所占比重较小的薪酬体系中,薪酬总水平主要由基本薪酬决定,变动幅度小,风险性低,员工的绩效产生的影响较小,而职位乃至资历产生的影响较大。有学者研究了美国14家企业的薪酬系统,访谈了在公司工作了5年以上并且得到过多种薪酬类型的经理,根据访谈收集的薪酬数据和企业文化的相关信息,总结出两种薪酬系统: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薪酬系统和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系统。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薪酬系统的特点包括:上级负责评价下属的绩效,定性方法更加重要;奖金主要基于公司绩效,奖励团队而非个人,且占据比例较小。这种薪酬支撑的组织文化为“宗族文化”,强调忠诚、友好、互利和工作保障。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系统注重量化和客观地衡量绩效指标来进行绩效管理;奖金非常重要,且取决于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加薪和股票收益取决于个人绩效。这种薪酬支撑的是“市场文化”,强调独创性、自主性、竞争性,员工与企业是契约性的关系。[4]

薪酬管理政策决策。薪酬管理政策一般涉及到组织薪酬成本与预算控制、组织薪酬制度以及一些具体的薪酬规定等内容。其中,比较常见也容易引起争议的是薪酬保密的有关政策。有些组织为了回避薪酬差距可能引起的员工心理公平感感知下降等问题,要求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不得在内部或外部公开自己的薪酬或打听别人的薪酬。薪酬保密与否,与组织及其领导者对待薪酬本身的看法与认知有关,因而与组织的文化和氛围密切相关。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薪酬管理并非只是简单的“发工资”工作,薪酬本身就肩负着向员工传递信息的使命,让员工知道组织想强化什么样的行为、组织认同什么样的价值观,而薪酬的规律和结果,会直接影响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知以及自己未来的行为。所以,薪酬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解释工作,能够发挥传达组织价值观的作用,是薪酬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当然,薪酬公开要求组织的薪酬体系相对健全和完善。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以及灵活适应的薪酬管理政策,有助于塑造和强化组织注重公平、强调沟通和参与的文化氛围。

三、启示

1、把薪酬管理与组织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对组织文化的支撑作用

某种程度上讲,组织文化就是组织领导者在面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过程中所进行的思考,这些思考与感悟形成的信念和价值观,通过传播与制度化,被员工接受和传承,成为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包括薪酬管理在内的经营管理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第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作为薪酬管理等其他管理制度的基点。组织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外部环境,结合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思考与体会,形成符合组织发展要求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能够作为判断行为是非的标准、形成共同的对目标和愿景的追求,解决组织牵引力的问题,发挥着导向、凝聚、约束、激励员工的功能。总体而言,一个组织的文化应该强调公平和高绩效、符合组织的特点,并要动态发展、避免僵化。

第二,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对组织文化的支撑作用。组织文化必须变为可以操作的实践、具有可执行性,才能解决组织文化由虚到实的问题,真正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讲,薪酬管理能够成为组织文化落地、乃至组织文化变革的重要的制度化工具。“薪酬系统表达并加强了构成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对薪酬系统设计的仔细斟酌能够成功地修正企业文化,薪酬系统实际上可以成为被管理者用来向组织成员传达态度和行为的有力机制。如果企业文化通过绩效标准的清楚传递和薪酬系统的运用来进行变革,这样的文化是经得起考验的。”[4]例如,如果组织强调创新文化,那么其薪酬制度中就不应该对错误率或者失败率进行严格的惩罚;如果组织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那么对团队进行激励就不能发挥作用;组织如果要建立一种和主人翁文化,那么可以尝试与股票相关的薪酬计划,覆盖全部员工,并将年度奖金与组织整体的绩效挂钩。

2、将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报酬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用更为开阔的眼界来看待薪酬问题,诞生了全面报酬体系这一概念,把组织能够用来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的所有工具都作为对员工的报酬。这种全面的薪酬体系认为组织文化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体验,因此把组织文化作为全面薪酬体系的一部分。这种理念把薪酬与组织文化的关系更进一步,使得二者更加密不可分,共同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努力。

组织文化给员工创造的价值,可以看成组织给员工的特殊的“福利”。优秀的、吸引人的组织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薪酬,在吸引和保留员工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员工来说,信任、尊重、宽松、公平、注重成长的组织环境和氛围往往比单纯的物质利益更有吸引力,他们更愿意在自己喜欢和认可的、宽松和谐的组织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把自己视为外人、自己也没有归属感的组织。因此,在组织内部营造“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尊重、人人能发展”的文化和对员工充满人性的关怀和情感激励的环境,使员工充满归属感,是组织文化与薪酬管理结合的更高的一种境界。

参考文献:

[1] 埃德加・E・沙因. 组织文化与领导[M]. 中国友谊出版社,1989:11.

[2] 刘昕. 人力资源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266.

[3] Hale J, Bailey G. Seven Dimensions of Success Reward Plans. Compensation & Benefits Review, 1998,30: 71.

篇5

公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朱彩娣.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5(55):109-110.

[2]袁梦博.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孙宁.控股股东的国有性质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05(45):19-20.

[4]王津培.基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5(30):148-149.

[5]袁克利.盈余质量研究探讨(下)——盈余质量的决定因素与经济后果[J].金融经济,2011,24(60):63-66.

[6]李晓东,秦洪珍.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06(33):75-81.

[7]张大联,张晓军,黄越.公司治理层面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04(37):28-30.

[8]熊焰韧,黄志忠,王文秀.高学历多经验的CFO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吗?——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视角[J].南大商学评论,2013,04(47):137-156.

公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荆新.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胡天存.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

[3]周绍妮.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杨兴权.控股股东控制、管理层激励与公司过度投资[J].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

[5]吕竺笙.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D].复旦大学,2005.

[6]陈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

[7]冯曾炜.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间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8]宿淑玲.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9]司徒大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

[10]柏培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

[11]王维钢.公司控制权配置及各股东利益均衡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

[12]王秀华.利益相关者企业价值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13]张波.利益相关者企业业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14]卢颖.自由现金流量、公司治理与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5]李静明.大股东控制、薪酬激励与公司投资[D].重庆大学,2012.

[16]熊强.管理层权力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职消费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7]陈俊芳.试析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

公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汤莉.培养国际化人才殊为关键[N].国际商报,2015-7-22:A2.

[2]苗雨君.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5,(2):13-15.

[3]桑新民.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5,(4):11-13.

[4]陈国权.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7,(5):602-609.

[5]高晓倩.团队学习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144.

[6]王雪燕.分组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93.

篇6

首先,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紧迫性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其次,在思想教育学科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人格、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对于这一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优势,既做好了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又关注到了群众实际生活问题,解决广大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就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不仅如此,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现实,只一味地强调思想进步则很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目的。

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情况

1.更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

我们要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象就是广大群众,因此,我们需要将群众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纳入研究范围内,并针对群众的实际生活、实际思想问题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审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逐渐走向与现实生活互动的世界。随着两者关系的复杂,研究一定要根据群众眼中的思想、行为特征,如何在中构建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要注重研究对象的明确,重新走向对象并审视和研究对象,以深刻把握和明确对象,从而实现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上面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教育人以及关心和帮助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我们要关注到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主动关心和帮助受教育者,坚持思想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共同解决和处理,办实事,办好事,做到倾听群众意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和思想,全面发挥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

2.传统思政工作与新媒体思政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掀起,促生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而新媒体的诞生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凭借着便捷的分享方式和丰富的资源特点,使得新媒体很快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新媒体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这也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来自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融入同类人群中,以刺激其好奇心,从而更好的起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例如:微博的信息传递功能也是微博最大的存在优势,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微博的功能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通过微博的另一些功能与用户直接进行交流,这种交流隔着一定的屏障,对于用户来说,更容易接受。而且现代人都不愿意浏览长篇大论的信息,微博的字数限制也使得人们一眼就能浏览到关键的信息。另外,微博所拥有的话题讨论也是思政教育可以利用起来的一些资源,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3.心理与思想的双重教育结合

最后,我们可以借助心理教育等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起到给教育对象启发的作用。一方面,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传授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让受教育者对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标准有一个了解,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认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适当的心理咨询不但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能帮助思政工作者深入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来开展有效的思政工作,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三、结束语

篇7

作业成本计算源于商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动机,但其实际意义已完全超越了最初的设计要求,它直接深入到企业的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但是作业成本计算仅仅只是认识价值链的基础,只有作业成本管理(ABCM)才能改造和优化企业价值链。

ABCM就是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信息,将成本管理的起点和核心由“商品”转移到“作业”层次的一种管理方法。ABCM的基本思想:企业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实现投资者报酬价值最大化而运行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作业的集合体,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而资源消耗的同时又是价值的积累过程,即价值从一个作业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最后全部累积到最终的商品或劳务上,最终商品或劳务既是全部作业的集合,也是全部价值的集合。因此,作业链同时又表现为价值链。从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顾客那里收回的价值,形成企业实现的收入,收入补偿完成各有关作业所消耗资源价值总和后的差额,即为企业利润,但实际上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为企业带来利润,ABCM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每一作业,尽可能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防止资源的消费,最大限度地提高从顾客那里回收的价值,以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要实现ABCM的基本思想,就必须借助于作业分析,进行作业分析时,成本分配就不能仅限于“商品”这一层次,而是深入到每一作业。要降低成本,首要的是消除不必要作业,而不考虑提高该类作业的效率;对于那些能为最终商品或劳务增加价值的作业,要进一步分析该类作业是否有改进的可能,其所消耗资源能否节约。ABCM的核心在于确定了“成本动因”概念,主张以成本动因作为分配间接成本的基础,利用成本动因来解释成本性念。这样,ABCM就将间接成本与隐藏其后的推动力相联系,通过确定较为合适的成本动因,进而能够合理地分配间接成本,有效地提高成本的归属性,计算的准确性,定价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作业成本管理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延伸与升华。企业的作业通常可分为必要作业与不必要作业两大类。若某项作业对顾客或组织而言是必要的,能为企业最终商品增加价值,则为必要作业或增值作业;若某项作业对顾客或组织而言无多大作用,不能为企业最终商品增加价值,则为不必要作业或不增值作业。由此可见,企业要实行ABCM,首先就要明确作业的耗费,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以作业成本法(ABC法)计算为基础。ABC法作为追踪作业、动态反映作业成本的信息系统,可以为旨在改进企业作业链而进行的ABCM提供所需信息。因而可以说ABCM法的基础与升华。

价值链分析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ABCM将成本看作“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的函数,并以“顾客价值”作为衡量增值与否的最高标准。这样,一方面,将顾客的需求与企业的作业发生,资源的消耗,成本的形成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顾客价值将企业的收入与顾客的需求联系起业。从而有利于从作业的角度权衡成本和顾客价值,保证企业经营决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一致。这实际上是价值链分析方法在经营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链分析作为ABCM的基本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找出无效和低效的作业,为持续降低商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供途径;二是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种作业,使各种作业之间环环相扣,形成较为理想的“作业链”,以保证每项必要作业都以最高效率完成,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为扬长避短,改善成本构成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及效率指明方向。

作业成本管理按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业绩计算三步骤循环进行。ABCM的设计与运行必须考虑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业绩计算三方面的要求,并按次序组织衔接,循环进行。

作业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辨别并力求摆脱不必要或不增值的作业;对必要作业按成本高低进行排序、选择排列前面的作业做重点分析;将本企业的作业与同行先进水平的作业进行比较,以判断某项作业或企业整体作业链是否有效,寻求改善的机会。

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即构成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成本动因通常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种。资源动因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其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商品的纽带。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各类不增值作业根源的探索,力求摆脱无效或低效的成本动因。

业绩计算。在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业绩计算体系,以便对ABCM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然后通过这种ABCM绩效信息反馈,重新进行下一循环的更高层的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尽管ABCM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规模的企业实施各具特点,但是根据ABCM的基本原理,借鉴西方企业的实施经验,我国企业具体实施时,一般应遵循下列程序进行操作。

分析累积顾客价值的最终商品的各项作业,建立作业中心。既然企业最终商品的顾客价值均由作业链创造,那么ABCM的着眼点就应放在这条作业链上,对构成作业链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确认主要作业的作业中心。一个作业中心即是生产程序的一部分,按照作业中心汇集和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考评绩效。

归类汇总企业相对有限的各种资源,并将资源合理分配给各项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消耗作业,作业则消耗资源,而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ABCM强调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分类汇总,建立资源库,根据需要科学合理地对各项作业进行跟踪的动态分析,尽可能降低必要作业的资源消耗,杜绝不必要作业的资源消费。

对生产经营的最终商品或劳务分类汇总,明确成本对象。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所有的最终商品或劳务,不能遗漏某种商品或劳务,否则,其他商品或劳务就会承担过高的成本,从而造成成本信息的失真。但是,ABCM并不是直接以最终商品或劳务为成本管理的对象,而是将其相关的作业、作业中心、顾客和纳入成本管理体系,这样就抓住了资源向成本对象流动的关键。

发掘成本动因,加强成本控制。发掘成本动因,就是摈弃传统的狭隘的成本分析方式,代之以宽广的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并以成本动因为标准,将各项成本聚集到终级商品或劳务。加强成本控制,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控制成本动因,只有了解了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二是通过改造和优化企业的主要作业链活动,如商品

设计与研制开发、生产、营销等,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

建立健全业绩评价体系,加强成本管理的绩效考评。实施ABCM,必须结合责任会计制度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将作业中心的确立与责任中心的划分衔接一致,明确经济责任和权限范围。通过使用合适的成本动因,保证成本指标和经营绩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有助于管理当局从非财务的角度进行业绩评价,进一步从理论上完善责任会计。

ABCM将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视野由以“商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联系成本发生的前因(成本动因)与后果(成本耗费)来寻求控制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它不简单、盲目地削减成本,而是通过对作业的跟踪和动态反映、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作业链及价值链分析,实现企业持续低成本、高效益目标。

ABCM是以作业为成本管理的起点与核心,比之传统的以商品或劳务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是一次深层次的变革和质的飞跃。

适应新经济技术环境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朝着信息化方向迅猛发展,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企业商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制造系统复杂化是当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的经济技术环境下,若继续采用在商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必将导致商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误导企业的战略决策。

而ABCM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显著区别,在于将企业视作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商品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从而将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与重点从传统的“商品”转移到了“作业”,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各种制造费用,提供较为客观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ABCM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新经济技术环境对成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与此相适应,企业商品通常采用多品种、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适应顾客日新月异的多样化需求。使得传统的以“商品”为管理的核心与起点,以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及控制为重点的成本管理日益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动态的、不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而ABCM则以作业成本为对象,以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资源为重点,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及时、有效地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可极大地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并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成本控制责任中心,将作业员工的奖惩与其作业责任成本控制直接挂钩,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篇8

在传统的交通管理工作中,往往都是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优算法产生的一套管理体系。这种管理工作中通常都为了更好的简化和解决某些问题受到技术限制。究其原因,这种简化管理策略与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的交通非线性、瞬变性和动态特征相悖,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传统交通管理控制策略无法应对瞬时多变的交通实际状况。传统交通管理策略的应用缺陷:首先,传统的交通管理策略通常看似采用了最优方法,实际上这些管理策略往往都并非最优策略,反而存在着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进而造成了交通管理混乱,引发各种交通问题。其次,在大规模城市交通管理中,由于城市交通流量的变化及突发状况的增加,使得这些交通数据经常产生无法及时有效的传输实时数据的现象。再次,面对日益变化的城市交通路线以及迅速扩大的城市规模,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经常出现无法及时根据道路实际状况进行调整的问题,导致管理策略与现实不符。最后,对于各种突发性问题,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并没有相关的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这个时候往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来进行管理。

鉴于上述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陷,为了更好的简化交通管理系统流程,完善交通管理工作流程,在传统管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计算来实现适时、有效的交通管理控制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此时,我们需要将目光脱离传统的交通管理流程,从新的技术角度入手去研究交通管理新流程,从而实现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科学。面对这种情况,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核心的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单位虽然看似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但是面对复杂的技术标准和设备操作要求,不少工作人员就显得有点无力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它虽然在交通管理领域工作人员操作上存在问题,但是在系统应用效果中有着巨大优势。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去分析智能协作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首先,由于城市交通状况本身有着复杂、非线性且瞬时多变的特征,同时交通管理人员又高度要求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瞬时性,这个时候对整个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实现最佳控制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要求整个城市交通保持在最合理、最有序的状态。其次,在智能协作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上,局部合理与整体合力并不存在相悖的问题,但是当产生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局部入手进行协商,通过协作的方式来解决各种相悖问题,从而确保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智能协作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通过对我国传统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特征研究,采用多个不同功能的智能技术来协作控制交通工作可谓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一技术是基于智能协作为核心的新型交通管理系统,具体应用策略如下。

2.1系统建设

交通信号灯作为当今交通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也是城市交通的基础管理措施,在整个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这里研究中,我们主要以路通灯的控制为基础来阐述智能协作技术的应用情况。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叙述这一系统优势,我们这里不妨将信号灯的应用设为如下情况。(1)路口是交通系统的基本控制单位。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主要由路口1,路口2,…,路口n共n个路口及连接这些路口的所有道路组成。(2)各方向红绿灯基本周期相同,记周期开始时刻为t=0,1,2,…;(3)Li(t)为描述t时刻等候在i路口的车辆数量的向量。Li(t)=(Xi(t),Yi(t),…),其中Xi(t),Yi(t),…分别表示t时刻等候在i路口的不同方向的等候车队长度。Li(t)为状态变量。(4)X′,Y′,…分别表示系统设定的不同方向等候车队长度的阈值。一旦某方向的等候车队长度超过阈值,则agent开始协商、协作以使等候车队长度低于或尽量接近于此阈值。此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动态修改。(5)g(t)为在t时刻开始的周期中绿灯亮所占的比例,此为控制变量。值得指出的是,基于多agent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非用于处理这种简化假设—它恰恰是为了解决传统交通控制过于简化交通模型的问题而设计的;本文也不拟对此假设所涉及的变量进行精确建模和计算。对于复杂的实际情况和更多的功能需求,可以相应增加agent的知识库内容及感知器的复杂度。这些都不影响对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阐述。

2.2系统设计

目前,虽然智能协作技术已经在交通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有不少地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在交通流量日益增多、交通事故不断发生、交通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建立健全交通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在这里的智能协作技术应用中,具体的设计策略如下。

2.2.1系统结构

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中包括两类agent:一个区域控制主题(AreaControlAgent,简记为ACA)和多个路口控制agent(CrossContro-lAgent,简记为CCA)。其中,每个路口控制agent可与邻近的agent通信,并与唯一的区域控制agent相连。下面分别对这两类agent加以介绍。

2.2.2路口控制agent(CCA)

路口控制agent是典型的协同型agent,即所有的CCA有着共同的全局目标—使得区域交通畅通,同时每个CCA也有与全局目标一致的局部目标—尽量使本路通畅通。城市中的每个路口有且仅有一个CCA。CCA的基本功能是:根据路通状况动态调整g(t),即一个周期内的红绿灯配时方案,使得本路口的等候车队长度Li(t+1)尽量取最小值,同时使Li每个分量(Xi(t),Yi(t),…)均小于系统设定的阈值。并每个周期向相邻CCA及所从属的ACA发送当前路口状态信息。当Li的某个分量(如Xi)高于所预定的值阈X′时,该CCA根据其邻近4个CCA及路口的状态,发出协作请求。例如:请求其上游路口i的CCA在t1时刻减少gi(t2),或请求其下游路口j的CCA在t2时刻增加gj(t2)等,以确保路口的畅通。当CCA收到邻近CCA的协作请求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及当前路口状况,接受、协商或拒绝。此外,CCA还接受ACA所发出的控制指令和策略调整指令。路口控制agent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有路口控制agent有着相同的结构。包括控制模块、推理机、感知器、执行模块、状态栏、知识库、路口模型等部分。

2.2.3区域控制

区域控制agent负责协调、指挥所管辖的CCA,并收集、分析、整理所辖CCA定期发送的路口状态报告。在通常情况下,CCA享有很高的自治性,ACA不干涉CCA对本路口的交通控制,以及CCA之间的协商协作行为。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如下情况,我们可以迅速的通过智能协作技术命令来实现交通管理工作。首先,突发事件的发生,比如有消防车、救护车等特殊车辆要通过某种特定的车道的时候,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CAC强制命令该路段所有路口的交通灯全部亮绿灯,从而确保这类车辆的迅速通过。其次,发现区域路段出现严重负载不平衡现象的时候,可以在全局工作角度上去控制和分析,并合理的进行修正与处理。

3结束语

篇9

关键词:企业经济知识管理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企业的知识加以收集、整理、共享,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以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知识管理是企业的需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应加强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实体。应该将企业作为知识的载体而不是员工的大脑,将这些知识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企业知识创新的目的,就是我们认为的知识管理的目标。

首先,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企业或组织运作中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同时也贯穿的整个企业业务体系的运做。知识管理不仅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生产、储存、传递、应用和创造;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无形资产及相关活动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工具、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并且包括结合企业业务活动和其它管理活动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进行的管理。其次知识管理关注知识对组织和业务的支撑,利用过去积累的知识对决策活动和操作工作进行支撑,大大的缩短决策和操作过程时间、也极大提高了决策和操作的质量。更重要的知识管理将改善知识生命周期,加快知识创新。

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从体力、资源、技术、信息已经转移到现在的以知识为基础。当今社会的主要竟争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转向知识的竞争。技术会落后,人才会流失。但拥有完成的知识管理制度和文化,就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提高人才的素质。所以说,知识管理的思想直接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者说直接来源于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方式与方法所提出的变革要求。

二、知识管理所包含的内容

(一)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包括:物化的资本品上的知识;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报告中的编码后的知识;员工的经验;体现企业的组织、制度、结构中的知识等。

(二)知识管理的基础:它是知识管理的基本部分,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

(三)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其目的是确保新知识在企业内能及时流转,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利用与企业目标相关的知识,确保企业员工都能知道知识在哪里,以便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方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

(四)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应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

(五)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

(六)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体系等。

三、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怎样进行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明确知识管理目标,把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知识管理顺利实施。

(一)确立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的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心是放在企业的有形资产,忽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只有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才有利于知识管理创立和实施。

(二)营造利于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工作环境

知识管理的一个首要环节,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要建立创造和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产生于交流的过程之中,越交流,越共享,生产出来的新知识就越多。所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地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首先,组织管理者思想开放,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达为激励,由命令转达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其次,必须使组织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并自然地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再次,必须使组织竞争环境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而是实力的竞争。因此,组织要向其环境形成一个由供应链、产业链、知识更新链共同支撑的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

(三)将知识创新与企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企业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知识创新文化的内部环境与机制。创建有利于知识获取、创造、积累、保护企业组织平台,积极发挥每一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并与他人共享创新的成果,它能激发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具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够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发生错误和失败,积极营造一种值得信任、有同情心、热于帮助的组织文化氛围。

(四)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

篇10

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在管理著作权和自身运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集体管理机构垄断作品的情况和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更好的保护权利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的监管体系必不可少。第一,加强政府监督。政府监督要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监督转化为替代集体管理组织管理。要遵循合法和适度原则。并在国家版权局法律司下设专门监督部门,通过审批手段监督其成立及日常运行情况,以保证平等对待各类权利人。第二,接受反垄断法律法规的监督。由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集中管理著作权,这就无形中赋予了它特权管理优势。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监督和监管,很容易出现集体管理组织侵犯使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因此,应该加大对集体管理组织自身运行的监督。第三,加强权利人的监督。权利人可以成为集体管理组织的会员,加强权利人对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力度,符合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建立的出发点,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程序上,当理事拒绝履行召集会员大会义务时,应当赋予会员有权提起会员大会召集之诉讼。第四,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将信息透明化,接受著作权人、使用人和社会大众的监督。笔者认为,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监督机制,防止集体管理组织滥用权利,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的监督和集体管理组织本身的合理运转,实现内外监督相结合,更好的发挥集体管理机构的效用,保障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宣传相关法律

一部法律要想发挥很好的社会效果,除了抓好法律实施工作,法律的宣传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对著作权保护的意识一直都很淡薄,近些年来刚刚对其重视起来。大部分群众对知识产权,对著作权的认识和了解都很缺乏。这就使得著作权侵权的现象不断增加,人们维权的步伐时时跟不上侵权的速度。也使得相关部门的维权工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因此,加大《著作权法》和《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宣传势在必行。政府部门以及各司法单位应该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形式。把法律宣传落实在实处,不能搞形象工程。应该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宣传体系,将宣传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基层,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另外,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人们心中还是个新名词,因此,应加大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自身的宣传工作,更有利于大众了解和使用该制度。这样就能更好的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方便使用人利用作品,也能让更多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三、适应新技术健全队伍建设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也应加强电子化管理和服务,应用电子化平台管理作品,收取使用费用。增加会员注册数量,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和鼓励,运用会员制度,使得对作品的管理更加有效。通过电子信息平台,及时更新作品,易于作品查找,网上缴费,方便使用人使用作品,有利于作品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从而更好地保护权利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我国集体管理机构的专业队伍缺乏,使得人才断层,阻碍了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据相关的调查统计,各省著作权管理人员基本人数只有4-6人。另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工作也不稳定,经常出现跳槽情形。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在我国刚刚运用和设立,所以,相关的制度和人才极为缺乏,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集体管理制度发挥作用。因此,现在急需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质,拥有从业经验的管理队伍。成立相关培训机构,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同时完善相关政策,强化管理队伍人员的待遇,以保障从业的质量和长久。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