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1:4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球物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球物理论文

篇1

1小波理论

是根据傅立叶理论分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支,适用于信号中差分方程数值解、数据压缩、子波算法、成像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2神经网络理论

仿人脑思维的模拟计算。是通过样本资料的分析研究、学习,从而获得重要的参考数据,对未经处理的资料进行判断的理论。

3几何分形

主要是对自然界中不规则、不稳定和较常见现象的进行研究,揭示自然界中不同尺度的物体和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以及整体和局部的相似性。由此,可以通过局部信息对整体信息进行预测。

4混沌理论

主要应用于描述非线性系统,它与几何分形理论联系很密切,他们都是分层次的基干尺度,揭示不同尺度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标度律、差异性等。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普遍应用

1能源物理勘探

主要是对石油、天然气地区进行综合能源勘探。前期普查依赖于地震勘探。详查过程中,要运用大地电磁、高精度磁力、高精度重力等一些测探技术,对油气地区进行区块评价和构造研究,找出油气储藏构造,从而解决油气勘探中的疑难问题。

2固体矿产物理勘探

尤其是金属矿产勘探,主要使用电法和磁法。电法主要是根据矿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稳定的电流场在地下传导的分布规律。磁法勘探主要是根据矿体或其赋存构造与围岩的磁性差异,在地表或一定高空中测量磁场强度变化的规律。

3工程物理勘探

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工程物理勘探需求也日益增长,主要应用在建筑、公路、铁路、管道、水利等工程的检测,运用浅层地震、探地雷达、电法等探测方法对工程进行物理勘探。

4对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的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从电、热、光等物理变化进行监测,从而认识环境变化的过程,为环境保护提供背景资料。自然灾害的突然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损失,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灾害起到了有效的预测、防治的作用。

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发展的趋势综合物理、数学、计算机等科学的应用,探测技术越来越成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计算机和数据采集技术

使得物理勘探技术向着自动化、数字化、轻便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目前在核电站、水电站、矿山等一些重大工程建设上,需要查明较大的危害,关键性的地质构造等。同时,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面临着浅层矿资源枯竭的问题,工作人员已经向沼泽、海洋、沙漠的方向进行资源勘探。对于这些工作开展就需应用新技术、新仪器,使难以到达的地区得以勘探实施。

2总线技术进一步发展

逐步形成积木式、模块化、插卡式的球物理勘探仪器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多功能和多参数的自动测量,使物理探测仪器系统模块式的组成结构更加紧凑,也代表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

3应用功能较强的应用

型软件和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使测试技术和测量仪器的发展更上一层。使物探仪器具有更强的功能性,可以更方便地满足勘探的各种需要。

4高速单版数字信息处理器

篇2

[关键字]地球物理 勘探技术 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03-2

0 引言

应用地球物理学是一门较新的技术领域,在矿床勘探中采用专门的仪器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70年,瑞典人泰朗和铁贝尔制成了寻找磁铁矿用的所谓“万能磁力仪”,标志着应用地球物理学开始形成。电法勘探工作最早是19世纪初英国人P.佛克斯在已知矿体上观测到了自然电场,电阻率法始于1893年在已知矿体上观测到电阻率异常,以后又相继发展了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等分支方法。地震勘探开始于20世纪初,前苏联在相关理论方面取得了成功。 1940年出现多道仪器,并且仪器道数在以后不断增加,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装备都得到了高速发展。

1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概述

1.1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以不同岩(矿)石间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借以实现地质勘探和找矿目标的一门应用科学。也称勘探地球物理(学),简称物探。

应用地球物理(学)是与理论地球物理学相对应的应用学科,过去被认为等同于勘探地球物理,随着地球物理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以外的应用,其应用领域已扩展到工程、环境、军事、考古等领域。

地球物理场是指存在于地球周围(或内部)的具有物理作用的空间,可以是天然存在,也可以是人工建立的。

1.2 地球物理勘探应用

目前在地球物理学勘探中应用的岩(矿)石的物理性质(或物性参数)有六种:密度(σ或ρ);磁性(磁导率μ,磁化率χ,剩余磁性Jr);电性(电导率σ或电阻率ρ、极化率J、介电常数ε);弹性(弹性模量,拉梅系数,密度,波速);放射性;导热性。

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前四种。

1.3 对地球物理勘探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地球物理勘探为地质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解决许多地质问题。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在克服钻探法缺点的同时也带有其自身的不足及应用中的限制,因此应该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有:

(1)各种物探方法的物理前提是岩(矿)石间的物性差异,地质效能的高低与地质对象同周围岩石间物性差异的明显程度有关,有差异才有效果,差异越明显效果才越好,反之,差异越小,效果越差;

(2)各种物探方法都是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球物理场进行地质勘探和寻找有用矿产的,因此属于间接找矿方法,与钻探取岩心提取岩石矿物成分的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可靠性降低,分辨能力降低;

(3)各种地球物理场均具有跨越介质存在的特点,可以通过物探方法研究不同深度上地质目标的信息,便于面积测量,但垂向上信息的可靠与详细程度不如钻井资料;

(4)各种地质情况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灵活选用适当的地球物理方法,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5)某一种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可以与地下多种地质背景相对应,因此,当对物探资料作地质解释时是可以有多种合理的解释,即反问题具有多解性;

(6)某一地质目标可能与围岩有多种物性差异,在实际应用中,为减少多解性,提高地质效能,常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必要时可以做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钻井、测井等多学科的联合应用,以便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7)应用地球物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理论尚需发展、技术仍需改进、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些都需要随着其相邻的学科发展才能实现,不能强求现有的地球物理技术解决它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2 地球物理勘探面临的问题

(1)提高微弱地球物理信号采集与处理水平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依据对观测的地球物理场数据的分析来实现探测目的的。

(2)非均匀地质体的探测与描述几何形体简单、物性分布均匀、埋藏深度较浅且易于发现的矿产资源,今后将越来越少。

(3)综合利用多种信息,减少地球物理反问题的多解性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在地表、空中或井下局部地球物理场的观测结果,去分析推断地下不能直接观测部分物质的性质和形态。

3 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趋势

3.1 应用范围将更加扩大

原有方法日趋完善,新方法不断形成,使物探的地质效能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单纯的矿产资源勘探,发展到目前在水文、工程、城市与环境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在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也在研究之中。

3.2 勘探深度将进一步加大

浅层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地球物理勘探提出了寻找深部矿产资源的需求,同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理论、技术、仪器等方面的发展与更新也使之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3.3 地质效能将更趋理想

实现直接找矿是广大地学工作者长期以来的理想,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如电法、地震勘探都提出了岩性勘探方法和技术,虽然还很不完善,但代表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地球物理勘探面临的地质任务日趋复杂艰巨,勘探目标正从构造型转向隐蔽型,探明并评价油气储层、监测油田开发过程成为物探新的研究内容。一方面要对原有方法不断完善、深化,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大量试验证明,在多数油气藏上方存在特有的物理化学异常晕带,即“烟囱效应”产生的“还原柱”,能观测到磁化率、极化率和地球化学异常。基于类似的原理,放射性方法勘探油气的试验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于克君,汤振清.地热勘探中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运用探讨[J].2001-07-01.

[2]王兴泰.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第1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3]陆基孟主编.地震勘探原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篇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英文简称IGGE),1957年2月创建于北京,现所在地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84号,2016年所与天津市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将搬迁至天津市。物化探所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专门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既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是我国现代地质勘查行业物探和化探两大学科的科研创新基地,相关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辐射源。根据本所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面向高校公开招聘2018年应届毕业生,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六)具备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二、招聘岗位

    工作岗位、学历要求和需要人数详见《2018年招收应届毕业生岗位需求表》(附表一)。

    三、招聘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整体截止时间:2018年1月22日。采取电子邮件方式报名,电子版简历应命名为:姓名+学校+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电子报名邮箱:[email protected]。

    2、提交资料:本人电子版简历。必须包括联系方式、所学专业及本、硕、博期间专业课程成绩、英语成绩和科研工作、学术情况,本、硕、博论文研究方向和相关研究成果、获奖情况,最高学历以前各阶段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2018年应聘学生基本情况表》(附表二)。请按表中要求认真填写,凡不提供基本情况表的应聘人员,视为无效简历。

    3、报名咨询电话:0316-2267605。

    (二)资格审查

    对提交简历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确定符合条件人员参加考试。电话通知通过资格审查人员参加考试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事项。

    (三)考试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笔试内容: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社科知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专业排名前20%或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文章2篇以上的不再进行笔试。

    面试内容:面试人员以PPT形式,汇报时间10分钟。

    (四)体检、公示、聘用

    根据考试成绩,初步确定拟接收人选,并进行体检。对体检结果符合要求的拟接收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无异议的,确定为接收人员,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五)工资福利待遇

    接收人员进入中央事业编制,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和所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天津户口。

    四、其他

    1、应聘人员应保证所提供的各种材料真实、准确,招聘过程中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舞弊等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及聘用资格。

    2、应聘人员请务必保持通讯畅通。

篇4

关键词: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教学;改革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球物理教育起步至今,几十年来,我国的地球物理勘探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在目前的地质工程专业中,应用地球物理仅被作为一类技术方法而不是作为一个有着系统理论体系的学科来看待,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地球物理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使得地球物理勘探课(以下简称“物探课”)教学产生一定的问题。首先,地质工程专业下的物探课程包含重、磁、电、震、放射性等众多内容,涉及面广,但课时设置相对较少,使得课程没有重点和针对性,缺乏深度。其次,地质工程专业物探课程的实验课课时仅为4个学时,实践环节的缺失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最后,物探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探课教学的效果,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一、重新定位,突出特色教育

1.重新定位教学目标,确立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涵盖了铁路、公路、港口、水利、水电等系统。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确立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的施教思想。地球物理学涉及大量的数学物理方程,比较抽象,逻辑性也强。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很多并不具备地球物理专业的数理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避免把重点放在烦琐的公式推导上。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当体现地质工程专业物探学的“一专多能”,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一专”和“重点”是指物探课教学应突出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多能”和“全面”是指兼顾其他领域的工程物探,并了解资源和矿产方面的物探知识。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工程物探特色

尽管工程物探与常规物探的基本理论相近,但二者的工作方法和要求却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工程物探要求的精度和分辨率更高,由于工程地质任务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工程物探的方法选择又有特殊的要求,通常是几种物探手段综合应用。因此,在物探课教学中要将工程物探和常规物探的教学区分开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物探知识,突出工程物探特色。

3.兼顾行业,突出特色教育

由于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物探课的高校主要服务的行业不同,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行业的实际需要,突出物探课的特色教育。以笔者所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例,学校具有水利水电行业特色,同时考虑到工程物探课只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少,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应突出重点,主要讲授水利水电工程常用的物探方法,包括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技术、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声波勘探技术、层析成像技术、水声勘探技术、地质雷达技术和桩基无损检测技术等,而对放射性、重力、地温、磁法勘探等基本原理及工程应用只作简要介绍。在物探技术的应用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教学中增加了水文地质参数测试、质点振动参数测试、岩体质量检测、洞室松动圈探测、防渗墙质量检测、滑坡体探测等内容。由于目前工程物探的教材大部分只涉及一些普适性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性不强,不太适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课程讲授中,笔者大量吸收物探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加强对工程物探新方法与装备技术的介绍和讲解,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说明。此外,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笔者还简单介绍了物探在资源矿产勘查、交通、海洋、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当代物探的新技术、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国内外水利水电物探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知识的适用性,效果非常好。

二、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1.借助多媒体,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催化剂”。工程物探教学中有很多感性认识的内容,应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讲述地震勘探的野外观测系统时,涉及炮间距、道间距、排列长度、偏移距、覆盖次数等概念,讲起来很空洞,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就可以借助录像或动画进行讲解,学生非常喜爱。再如,在讲授基桩高应变检测的时候,播放一段高应变实测过程的录像,学生印象很深,很容易就记住了教学内容。

2.举办专题讲座,深化专业学习

工程物探课教学应增进学术交流,努力做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例,借助成为河南省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契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把任课教师送到工程单位学习,在生产一线经受锻炼。学院还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作学术报告,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此外,学院还经常举办物探仪器展销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工程物探专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对本科生开放,鼓励本科生参加并讨论,增强专业吸引力,深化专业学习。

三、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要立足于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

1.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了解决学生多、野外实习机会少的矛盾,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把加强教学试验环节作为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学时中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投入巨资建设了217平方米的工程物探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工程物探和工程检测仪器,配备有低频组合、100Mhz和900Mhz天线类型的美国SIR3000地质雷达1套,60道高密度电法仪、48道浅层地震仪各1套,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10台,α射线快速测量仪1套,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生产的RSM-24FD桩基动测仪、静力载荷仪、智能声波探测仪各1套,具备了进行声波检测、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雷达探测等新技术实验的能力。学院的物探实验课内容包括声波波速测试、声波跨孔测试、场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实验、场地地质雷达探测实验和高密度电法勘探实验等内容。先进实验室的建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有机会操作各种工程检测仪器,增强了实践能力,避免了“眼高手低”现象的产生。

2.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通过实验室中各种实验的锻炼,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但是,纯粹的实验室教学是无法培养出杰出的地质工程人才的。因为实际的工程环境是千差万别的,没到过工地去体验,学生还只是仪器操作员而已。野外实习能够提升学生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野外实习需要很大的成本,而且学生的安全也是学校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建设固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能够较好地解决野外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而且成本也较低。如为加深学生对管网探测技术的了解,在实践基地埋设不同材质、不同管径、不同深度的管道,采用管网探测仪探测研究。另外,利用学院新校区建设桩基工程,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与社会结合为前提,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的,以有效措施为保障,努力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教学科研活动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阮百尧,沈云发,朱晓媚等.挪威地球物理勘探教学对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的启发[J].中国地质教育,2004,(3).

[2]王大顺.教育心理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君恒,范振林.地球物理学课程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篇5

由于垂直裂隙的存在而形成的复杂介质中,波的传播表现为方位各向异性。为了研究垂直裂隙介质中,波的传播特性,本文着重研究了改变弹性参数和、和、和、和对相速度的影响情况,经过研究发现和对相速度影响较大, 和、和、和的影响可以忽略。

关键词:垂直裂隙 各向异性 弹性参数 相速度

Abstract

The form of complex media due to the exit of vertical fractures,so the propagation of seismic wave show to azimuthal anisotropy.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pagation of wave,the article introduce the change of elastic parameter to effect phase velocity,such as C16 C61 C26 C62 C36 C63 C45 and C54.After researching,we fing that C45 and C54 have great influence to phase velocity,ignoring C16 C61 C26 C62 C36 and C63.

Key vertical fracturesazimuthal anisotropyelastic parameterphase velocit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各向异性,作为勘探地震学中的前沿课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参数反演理论 ,伴随着正演模拟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在地震勘探和开发领域里,各向异性介质的研究工作取的了很大进展。其中原因主要是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促使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不断提高,还有人们希望从有限的资料中更大限度地获取地下介质中有用的信息。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比均匀层状弹性介质模型更能准确地描述实际地质结构和地层性质。基于各向异性介质模型的波场传播理论,自然更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油气藏勘探的实际需要。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正演模拟能够使我们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地震波场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为各向异性介质波形反演、性介质偏移成像研究奠定基础。对于各向异性的研究越来越具有实际应用介质,在地震勘探中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加以考虑,会严重妨碍人们对资料准确有效的利用。此外地层各向异性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以及地球深部动力学系统都有密切关系。

对于裂隙介质中长波长等效弹性系数的计算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Hudson等的扰动理论(Hudson等,1980,1981,1986),等效的弹性系数由各向同性背景介质中的弹性系数与由于裂隙的存在而产生的一阶扰动量和二阶扰动量的和组成。另一类是Schoenberg和Muir等的线性滑动理论(Schoenberg等,1988,1989),将裂隙看作一个无限的、很薄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屈服性层面,或者将其看作具有线性滑动边界条件的柔性平面。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裂隙的存在对等效弹性系数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以Hudson和Crampin的理论为基础,来推导各向同性介质中含任意方位分布的多组垂直裂隙所形成的等效各向异性介质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二、基本理论

根据Hudson的理论,对于各向同性介质中含有两组或多组不同走向的垂直裂隙所形成的等效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系数可由下式表示:

(2.1)

其中,为各向同性背景介质的弹性系数;为所有m组裂隙所形成的一阶扰动量的总和:(2.2)

是由于所有的裂隙与裂隙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二阶扰动量的总和,即:

(2.3)

(2.4)

其中, 、和分别为背景介质中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剪切模量,为克罗内克符号,当,; 当,。

三、实验模拟研究

由于垂直裂隙的存在而形成的复杂介质中,波的传播表现为方位各向异性。我们考虑含两组斜交的垂直裂隙,即单斜各向异性介质的情况,并研究平面波在平面内沿:

方向传播的具有正比于的场的均匀平面波的相速度随方位变化的情况。此时;传播方向与X轴之间的夹角。弹性系数矩阵为:

(3.1)

因此,根据Christoffel方程所得到的Christoffel矩阵,我们可得到相速度XOY面的具体表达式:

相速度为:

(3.2)

其中

我们对含两组垂直裂隙的单斜介质进行了弹性系数及相速度的计算。两组裂隙之间的夹角为,其中一组与Y轴平行(见图2.4)。裂隙的密度为,纵横比均为d=0.00012 ,背景介质中各参数为:

下面分析干裂隙和水裂隙情况下,分析XOY面上,改变参数和、和、和、和对相速度的影响情况。

干裂隙的弹性常数:

A

其中

(弹性常数未做变动时所对应相速度图)

图2.1

(1)干裂系和减少(2)干裂系和减少

相速度图相速度图

(3)干裂系和增加(4)干裂系和增加

时的相速度图时的相速度图

图2.2

以上四幅图与原始图相比较可以看出,原始图在110到160之间和290和340之间和重合,而在和减少时和有4个相切点,并且这4个相切点中有两组关于中心点对称;和减少时和两者还是有四个切点;和增加时和在140至160之间和320至340之间重合;和增加时和有4个切点,从而不管和值怎么变化,和都有相切点;但是图形是关于中点的点对称图,在图形短轴方向,、和值随着和增大而减小。

(1)干裂系和减少时(2)干裂系和减少时

的相速度图的相速度图

(3)干裂系和增加时(4)干裂系和增加时

的相速度图的相速度图

图2.3

以上四幅图与原始图相比较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不管和怎么变化,和和始终有4个切点,但是整个过程中图形始终是关于中点的中心对称图,在图形长轴方向上、和随着和增大而增大,在图形短轴方向上、和随着和增大而减小;和偏离原始值越大,图形变得越不规则。

(1)干裂系和减少时(2)干裂系和减少 时的相速度图 时的相速度图

(3)干裂系和增加(4)干裂系和增加

时的相速度图时的相速度图

图2.4

在整个过程中,不管和怎么变化,图形没有明显的变化,图形看上去始终都比较规则,从而可得出,在干裂隙情况下和对、和的值没有影响。

(1)干裂系和减少 (2)干裂系和减少

时的相速度图 时的相速度图

(3)干裂系和增加(4)干裂系和增加

时的相速度图时的相速度图

图2.5

在和减小和时,和之间都没有切点;在和增加和时,和之间有4个切点;在和没有切点时,和的变化对没有影响,在短轴方向随着和减小而增大,在长轴方向随着和减小而减小;在和有切点时,在长轴方向和增大时增大,但是对没有影响,在短轴方向随着和增大而减小;在整个过程中,和的变化对值没有影响。

四、结论

在水裂隙情况下,所讨论的参数中,XOY面只有参数和的改变对相速度图形有影响。

对比干裂系和水裂隙情况,可以发现在XOY平面上相速度,始终最大值,并且在这两种情况下,始终没有出现>的情况;在水裂隙情况下,所讨论的参数中只有参数和对相速度图形有影响,而和、和、和对相速度图形没有影响;在干裂系情况下,所讨论的参数中只有和对相速度图形没有影响。从而可得裂隙填充物对波的传播特性有很大影响。在今后研究弹性系数对流体裂隙单斜介质特性的影响时,可着重研究和,可忽略和、和、和的影响。

参考文献

牟永光,裴正林,三维复杂介质地震数值模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张中杰,何樵登,含裂隙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问题的正演模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Vol.24,No.3,290-300.

滕吉文,张中杰等,弹性介质各向异性研究沿革、现状与问题,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Vol.7,No.4,P.14-25.

侯安宁,各向异性弹性波及其波动方程正反演研究, 1994,长春地质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侯安宁,何樵登,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动方程高阶差分及其稳定性研究,地球物理学报,1995,Vol.38, No.2, 243-251.

张文生,何樵登. 二维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伪谱法正演模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 , 33(3) :310~319

何樵登,张中杰,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及其数值模拟,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篇6

关键词:有色金属 找矿方法 地质

一、前言

实现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的突破,不仅是为了发展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也是巩固我国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方面的国际地位的迫切需求。为了使我国地质勘探方面的实力能够得到快速有成效的增强,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质工作者们的责任更加重大,要达到的要求也更高。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是整个地质找矿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有色金属勘查工作方面的程度不断加深,露出地表的和近地表的有色金属矿产愈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我们把找矿的目标从已经大体查明的第一深度空间转变到更深的第二深度空间。

二、需要改进的方法

1、创新理论,更新观念

鉴于前言所提到的,为了缓解有色金属矿产的资源危机,那么就要加强深部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力度。深部找矿在现有的各项技术条件下是可以实施的,而且其理论和观念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

鉴于深部找矿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发现并勘探到深部的资源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非常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对已发现的深部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物质来源、构造条件)、成矿作用、矿体特征加以研究,不断完善资料、提高认识、总结,形成成矿模式,为以后深部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认真地学习国内国外深部找矿的相关理论和借鉴先进的找矿技术,只有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创新理论,才能在深部找矿中取得突破。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找矿工作中仅仅有了新的观念和理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对于矿床学乃至所有的科学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很重要的。对于做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开发的地质工作者来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做好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而在现今的实际工作和科研中,最常见的一个不好现象就是只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一些典型的行为表现在:对于全面阐释有色金属勘探过程中的实际现象、全面研究有色金属矿产特征的成果很少;很重视论文的发表,而忽略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和实践检验中是否合理的情况。而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前线工作者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却不注意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注意补充最新的理论知识,这都不利于找矿工作的发展。

有鉴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本文提出了以下一些改进措施:①坚持生产学习科研相结合,实践证明,这在大多数科学领域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我们有色金属矿产勘探领域,也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②对于个人评价,应该结合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对有色金属勘探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应该分成两种:一种是理论上的创新,一种是实际工作中有重要的发现,两者不应该只取其一,应该齐头并进,都考虑到个人评价当中;③对于新进单位的年轻人,应该先全面培养其综合科研能力,可以先接触一下深入研究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全面打好地质方面的基础能力,为未来培养长久人才;④对于前线工作者,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培训课程,或者多提供一些去高校进修的机会,这样可以使第一线的找矿工作者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丰富最新的理论知识,将他们培养成更高一级的地质人才。

3、勘查技术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勘探技术也不断创新,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传统的地球物理勘探是以重磁电法、激发极化法等作为主要的工作方法,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方法和技术推陈出新。主要包括三维地震技术、地面高精度重力勘查技术、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查技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频谱激电法、井中声波透视法技术、地下电磁波法等[1,2]。

同样,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数学地质方法的发展;遥感技术也是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型传感器的出现、工作频率向全波段的延伸、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遥感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不断增大。

以上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种种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带来的是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大,找矿效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寻找更新、更完善的勘查技术,使之为我们的深部地质找矿服务。

4、加大资金投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资金对于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何况是地质勘探这么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吸纳最杰出的地质人才,才能使用更先进的勘探设备,得到最全面的地质资料,得到更好的勘探效果。

但是这里的加大资金投入并不是盲目的、浪费的,而是要用在刀刃上的。必须提前做好完善的预算,保证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必需大量资金投入的地方绝不吝啬,对于可以节省开支的地方也绝不浪费,这样才能使资金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果成正比。

5、建立和健全鼓励创新的地质人才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

对任何行业来说,人才都是核心,地质找矿工作也是如此,培养和鼓励优秀的地质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措施。比如可以改善一线工作者的工作条件,提高野外出工的工资补贴;可以建立更完善的工资分配或者奖励制度,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按所取得的成果大小和贡献比例来分配;还应该加强地质人才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培养,培育创新型的新时代地质工作者。只有充分培养和利用各层次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找矿事业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围岩蚀变;大湾锌钼矿;矽卡岩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work mining area of porphyry-skarn type altered and ore deposits HuaFen belt, mineralization type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ne.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further signs and mineralization, and help with the types of deposits and other fi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wall-rock alteration; Bay zinc molybdenum; skarn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围岩蚀变,指在热液作用下,近矿围岩与热液发生反应,而产生一系列旧矿物为新矿物所替代的交代作用。研究围岩蚀变能提供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热液的性质和演化,以及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和矿石沉淀的有关信息,丰富并发展成矿理论。同时,因为蚀变围岩与伴生矿体有着密切的成因和空间关系,蚀变岩的分布范围一般比矿体分布范围广,更易于被发现,所以是极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大湾锌钼矿属大型围岩蚀变矿产,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具有独特的成矿模式。论文通过野外实际工作,综合分析已往地质资料,研究了锌钼矿床的控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重点分析了蚀变和矿化的分带、矿化类型和富集规律,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出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一、矿区地质背景

矿区地处华北地台太行隆起北段,位于山西断隆与燕山台褶带两个Ⅱ级构造单元接合部,涞源花岗杂岩体中腰西缘南侧(见图)。

本区存在NNE向、NEE向两组最为发育的构造构成区域构造格架;岩浆岩体产于NNE与NEE向两组格架构造交汇部,沿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展布,出露面积1160Km2,岩体形态受格架构造控制;矿区位于乌龙沟深断裂带内,属NNE向格架构造与司格庄岩体弧形构造交汇部位。

二、控矿条件研究

1、围岩蚀变

蚀变现象十分发育,与流纹斑岩有关,流纹斑岩蚀变矿化可分为斑岩及铝硅酸盐围岩的斑岩型热液蚀变和斑岩与白云岩围岩的接触交代变质两个系统,辉钼矿化主要受前者控制,锌多金属矿化主要受后者制约,两者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形成了本区独特的蚀变特征及矿化分带现象。自岩体到围岩,由深而浅,其蚀变带分为:内蚀变带、外蚀变带。

似青盘岩化带是矿床的特征蚀变带:它的形成分两个阶段,是早期的接触交代变质(混染岩化)阶段;晚期的阳起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绿色含矿热液蚀变阶段。

2、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1)地球物理特征

本矿区共分布有11个磁异常,受顶垂体构造的控制,主要沿顶垂体边部接触带分布,与区内磁铁矿化有关。

以极化率3%的量圈出5个电异常,与磁异常大致吻合,其中极化率高的地方对应的矿化较强。

(2)地球化学特征

以流纹斑岩为中心,在半径为6-10Km的范围内按等角距放射状采样,流纹斑岩锌钼平均值为914.71×10-6和12.94×10-6,分别为地壳克拉克值的54.14和23.11倍。成矿元素自围岩向内至流纹斑岩,可区分出背景场、降低场、增高场和矿化场。

三、矿床特征

本区内共圈定表内锌、钼、银矿体107个,表外53个,还有铅、锌、硫等零散矿体36个。钼矿体以斑岩型为主,赋于流纹斑岩、片麻岩、矽卡岩等围岩中;锌、银矿体以接触交代为主,赋于外矽卡岩、蚀变白云岩及裂隙破碎带中。

钼矿化受斑岩型热液蚀变作用控制,发育于斑岩体及片麻岩中,锌多金属矿化受接触交代控制,发育于斑岩体与白云岩接触带及其附近蚀变岩中,自岩体向围岩形成Mo(内带)|(Fe)、Zn、Mo、Ag(接触带)| Zn、Pb、Ag、(Au)(近接触带)|Ag、(Au)(远接触带)的水平及垂直分带。受控矿构造尤其顶垂体构造影响,以垂直分带为基本特点:矿床下部斑岩及片麻岩中为钼矿体,上部矽卡岩带及蚀变白云岩中为钼、锌、银多金属矿体,下(内)钼上(外)锌多金属,构成独特的大湾式矿床组合。

四、成矿分析

中生代晚侏罗世强烈的造山运动(燕山Ⅱ幕)使NNE向的乌龙沟深断裂再次活动,造成上地幔物质上涌,并使地壳发生选择性熔融,产生同熔型花岗岩浆,伴随构造运动的多期次挤压和拉张作用,发生流纹斑岩的脉动式侵位。

随着流纹斑岩的侵位,隐爆等成岩作用,地下水沿接触带与深源含矿流体发生混合,形成以混合水为主要成份的矿化蚀变体系,体系受矿质来源、围岩条件等基础影响,形成斑岩型热液蚀变和接触交代变质两两套蚀变矿化组合。在斑岩及片麻岩等铝硅酸盐围岩中形成细脉浸染型钼矿,在碳酸盐接触带形成环状矽卡岩型锌钼银多金属矿,远接触带形成热液脉型铅锌银(金)矿,构成与流纹斑岩有成因联系的成矿系列。

五、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1、找矿标志

(1)地质标志构造标志:NNE向深断裂是导岩(矿)构造,其次级NEE、NWW向构造及顶垂体构造组成联合控岩控矿体系,两组构造交汇部是斑岩体定位标志。

围岩蚀变标志:围岩蚀变是热液活动的直接证据,本矿床热液活动表现为斑岩型热液蚀变和接触交代变质两种蚀变类型。由深至浅,斑岩体蚀变分带为钾长石-黑云母化带,钾长石-石英绢云母化带,弱钾长石-似青盘岩化带;由近及远,碳酸盐围岩蚀变分带为矽卡岩(化)带,蛇纹石化带和大理岩化带以及线型铁锰碳酸盐化带。从岩体到围岩,形成垂直性环式分带特点。其中较强烈而明显的硅化,岩缘的似青盘岩体(绿化),蚀变不强但广泛分布的黄铁矿化,局部的辉钼矿化,可视为斑岩钼矿的近矿标志,外带的矽卡岩化以及特征的铁锰碳酸岩化,可作为锌银钼多金属矿的近矿标志。

(2)地球物理标志

低缓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可作为基本的找矿标志。

(3)地球化学标志

主要成矿元素(锌、钼)区域分布,可分出增高场、降低场、背景场,较高的背景场,尤其降低场和增高场的出现,可视为找矿的重要标志,矿床位于增高场中。

矿床地表存在锌、钼、铅、银、锰、钛的原生晕异常,钼(铅)锌的异常与矿床基本吻合,锌(铅)异常大部分与钼异常复合或零星分布于其外部边缘。这种组合可视为找矿标志。

2、找矿方向

本区是重要的内生金属成矿带,中生代岩浆活动伴随产生各种有色、黑色及贵金属矿产。由于某种特定类型矿产与一定类型的岩浆岩有关,因此对岩浆岩活动规律的认识,是形成成矿规律的关键点。分析斑岩体的成矿特点,偏中性的对成铜有利,偏酸性的对成钼锌多金属有利,前者如著名的本吉村斑岩铜钼矿,后者如大湾锌钼矿,二者分别与主岩浆旋回(Ⅰ、Ⅱ)初期次火山岩有关。因此,次火山岩相斑岩体是本区寻找斑岩型矿床的主攻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马国玺,河北省涞源县南屯乡大湾锌钼矿详查地质报告.1990

[2]]H•L•Barnes,热液矿床地球化学,1979

篇8

“天上的星星掉下来是什么”

我怎么也想不到声名赫赫的嵇少丞会盯着他办公室的天花板问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当我还像个小学生似的在脑海里搜寻答案,他已经说出了答案,“是石头,我就是一个和石头打交道的人。”这平平常常的一句话顷刻间消除了我“隔行如隔山”的恐惧,也让我看到年轻教授痴迷于本专业的那份浪漫情怀。

嵇少丞刚从铁抽屉里拿出一块岩石标本,我立即被那上面美丽的纹理迷住了。嵇少丞将几张纸摞起来说是代表地层,再褶来弯去的,告诉我这些纹理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同地层在受到挤压后形成的变形图案每一层由于化学成分不同,故而又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外行的我一下子就听懂了。

嵇少丞又让我观看显微镜下的石头切片,我更是惊得发呆,若不是面对着一位国际知名的教授,我一定认为正在被他人恶意愚弄。

“这真的是石头吗?”我问,这些油画般浓烈、抽象的颜色与图案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石头。”教授认真地说,“每一块石头被切簿到大约30微米的厚度,都会有这样的魅力。在显微镜下,石头簿片成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变化莫测的图案,所以也可以说我研究的是一种美学,研究宇宙问最博大精深的物质及其内部结构之美,从小至10的负9次方米到大至10的正9次方米的区间尺度都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

见我又茫然起来,教授在纸上边写边解释道“10的负9次方米就是矿物的晶格,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而10的正9次方米就是大陆和海洋、高山和平原”。

谁还敢说地质学是门艰涩难懂、枯燥无味的学问呢?

“自信是成功的法宝”

嵇少丞是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40出头的他已有10多年的教龄,在他学习和工作过的中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有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出版了几本英文专著,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他还是法国科技部最佳博士论文奖、中国侯德封奖的获得者和德国洪堡学者。

嵇少丞谈起了自己应聘教授的过程。1990年,已经在法国拿到博士学位,又在中国完成了2年博士后的嵇少丞在渥太华加拿大能源资源部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蒙大正在招一位本学科的教授,于是他传发了履历。

那天的面试,其实是从与系主任共进早餐就开始了,上午9~12点是3个小时的报告与答问,这当然是考察应聘者有没有当老师必备的语言、知识和应变能力,再接下来是与研究生和学生会干部们一道用午饭,到了下午又“挨家挨户”地访问了10个教授,平均和每人聊15~20分钟。说是吃饭聊天,其实这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场测试,每一句问话都隐藏着潜在的台词,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那一天的经历一点也不会过分,因为这些人的手中,都攥着一张选票。最后,在5名候选人当中,嵇少丞以最高票当选。

嵇少丞认为,成功在于知识扎实基础上的自信,他举例说“我那天作报告时,一位国际上名气很大的教授指着墙上的亚洲地质图质问我为什么我所讲的与该图不一致?到底谁对谁错?我瞄了一眼图后坚定地指出那张地质图是前苏联人沙波罗夫在1959年绘制的,仅反映当时地质学家的认识水平,而我的资料是当今最新的成果,当然是我的正确。”然后我还请他阅读不久前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嵇少丞的博学与自信也为他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他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学生答疑解难,同时对学生也严格要求。在课堂上他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野外实习时他要求学生不许迟到,他规定每迟到5分钟就扣5分的成绩,若晚了20分钟,那就甭想再参加了。这样别具一格的“老外”,结果被学生们评选为“年度最佳教授”。

为祖国西部培养人才义不容辞

用知识报效祖国是嵇少丞的心愿。他每年都要回国两三个月,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生,共同考察中国地质构造。他还经常被国内一些大学和研究所邀请讲学和做学术报告。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科学顾问和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荣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和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

2006年初,在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的帮助下,魁北克华人教授协会成立了,嵇少丞当选为协会的创会主席。2006年10月份,又成功召开了“中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座谈会。嵇少丞介绍说:在魁北克全省,现有华人教授近40人,囊括了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工程学、农学等各类学科,可谓精英荟萃。这股力量可以凝聚起来为祖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问到协会的具体方向,教授说目前正在做的有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与国内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第二,给国内大学培训青年教师,特别是西部人才紧缺、经济又欠发达的地区,第三,提供新的科研思想和教育理念,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帮助西部地区大学争取国家科研经费。

乐做石头的知音

嵇少丞对专业的热爱溢于言表,他不光说起石头来眉飞色舞,带我参观他的学校也是充满了自豪。站在新教学楼六层大厅,教授向我介绍说这是一座环保楼,冬暖夏凉,节约能源,各种设计,包括材料的选用都以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他说“你低头看,那一楼的红色代表岩浆,就是地下深处;二楼的黄色代表地表土壤,三楼的绿色,那就是生命的环境,你再抬头看蓝色的顶层,那就是大气天空。”

嵇少丞从来认为石头是有记忆、有语言的生命体,他说,“当我研究它们的时候,我会觉得它们是我的朋友,它们正在向我诉说所经历过的幸福与苦难,它们如何在岩浆房受到锻炼,如何被地震所扭曲,如何在高温下蠕变,又怎样从地幔中攀升到地表,石头的这些埋藏于内心的秘密都需要地质学家去揭示,因为它们的秘密只能够讲给知音者来听。”

嵇少丞通过研究石头内部的构造和成分,探索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漫长的历史和复杂的演化。例如,海陆如何变迁?山脉如何形成,然后又如何走向消亡?每块石头对嵇少丞来说都不光是深奥的学问,还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都别有一番新奇、生动、激情和雅趣。

我忽然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和肤浅,因为我也赏石,但到了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所赏的不过是石头“瘦,透、漏、皱”的外表,而嵇教授赏的则是石头科学的内涵与哲理。

“有人认为搞地质的人非常辛苦,我却不以为然,我到野外去,登巍巍青山,观蓝天白云,览峰峦沟壑,大自然磅礴恢宏的千姿百态永远令我心旷神怡。”他说。

正是,“究石心还静,登山气更豪。”

我面前的嵇少丞教授,是学者,也是诗人。

篇9

关键词:气象科技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语境效果

一、引言

近年来,气候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需要世界各国及时了解和共享最新的气象信息,携手应对气象灾害。然而在科技翻译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多从功能理论、目的论等角度展开研究,很少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气象科技论文翻译。赵彦春曾指出:“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奠定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赵彦春,1999:276)。

二、让中国气象科技“走出去”

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气象科技时,我们也要让中国的气象科技“走出去”。气象科技论文作为学术研究与信息传播的载体,在科技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气象论文英译的需求日益突出。

气象科技论文是科技文献的一种,用以“陈述地球大气圈、气象科技领域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描述其特点、规律、过程等,能有效记录大气科学和气象科技界的动态”(寿邵文,姚永红,2008:178),具有专业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等特点。本文的研究案例――《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是典型的气象科技论文,具有代表性。

在汉语中,由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是句子在语义平面上的结构。一个动核结构体现着一个事件或一个命题。因为气象科技汉语描述的主体是从事研究、分析和观测的研究者或设备,而客体往往是客观的事物、自然现象、观测的过程或实验结果,所以在客观描述气象研究内容时,气象科技汉语注重功能和意义,多用主动句,大量使用含动核结构的简单句或分句描述逻辑事理。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中,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了有关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在中西认知语用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Sperber and Wilson,2001:50)。1999年,Ernst-August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Gutt在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提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Gutt,2004:107)。为了实现原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交际,译者在处理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意图时,要作出最佳语境假设,以寻求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关联度进行推理,取得最大语境效果,使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达到最佳关联。气象科技论文属于信息文本,以传播气象科技信息为主。本质上讲,气象科技翻译可视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要将原语作者的信息意图推理出来,还要将此信息意图展现给译语读者。

四、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气象英译

气象科技论文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而准确地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关联理论指导下,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译者要准确分析原语逻辑关系,合理调整语序和划分意群,灵活采用顺译法、倒译法、合译法及转译法等翻译策略。下面从关联理论角度,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研究气象科技论文中句子的英译。

(一)顺译法

气象科技汉语中的句子较为简单,句子间逻辑关系比较独立。作者与读者的认知语境虽有差别,但也存在共性。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再现原语语境,可以采用顺译法,即按照汉语原句的语序进行翻译。句与句之间的简单对应必然不会对读者的推理过程产生阻碍。但有一点不同,为了准确描述客观规律,英语句子偏长,结构复杂,常常采用各种从句。

案例1:原文: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MRF方案的改进版本,次网格尺度扰动通量(w′c′)与平均量(C:u,v,θ,q)的关系为

(二)倒译法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不能单纯地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是要准确推测原文的深层次语义,把握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意图及最佳关联。在描述一些气象定义或实验过程时,气象科技汉语通常先叙述方法后呈现结果,而英语则先结果后方法。所以,为了准确传递作者的信息意图,给读者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常采用倒译法,根据译文读者的语境表达习惯,将内容忠实、规范地表达出来。

案例2:原文:本文采用①高分辨率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多组试验②,评估③该模式对美国北部森林地区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能力,同时比较④五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得出的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

译文:To assess③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a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s at the forest areas in the northern Unites States and compare④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structures of boundary layers simulated by the five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s, a high resolution mesoscale WRF model was employed① in this paper to carry out② multipl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configurations.

分析:原文描述的是一个气象实验过程,采用动核结构,分句较多,如果顺着翻译,译文将生硬难懂。根据关联理论,可以采用倒译法。将“结果”译成“目的”并置前,将中文动核结构译成非谓语动词结构,即“to assess...and compare”、“to carry out”,把主动汉语分句整合为含有一个主谓结构的被动英语长句,描述“方法”。这样句子结构严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准确清晰地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传递给读者。

(三)合译法及转译法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不仅要把握原语语义,还要考虑译入语的逻辑表达习惯,实现话语语境的最佳关联。比如,气象科技文献在解释研究原理时,往往采用表示逻辑连词“因为……所以”、“于是”等。但英语中,有些动词(如cause)或动词短语(如result in,lead to)本身已含因果关系。此外,汉语习惯采用不同词语(多为形容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若逐一翻译,则显得重复嗦。在描述气象现象时,论文大量使用动核结构,含有多个主谓结构,这跟英语的形合句型完全相反。这时,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原文逻辑,实现更大的交际效果,通常采用合译法和转移法,将重复的表达简单化,并灵活转换词性,多使用名词化结构。

案例3:原文:这主要是因为③太阳辐射不断增强①,地表热量也不断增加②,于是③由浮力产生的湍流动能不断增加④,边界层内强的湍流混合能发展到更高的高度⑤。

译文: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increased solar① radiation and surface heat flux result in② the continual increase③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buoyancy and strong turbulent mixing energy in the boundary layer.

分析:原文中①、②、③、④和⑤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依据关联理论,采用合译法和转译法,将①”和②合并“the increased”,动词转换为形容词,使信息明确。③中的连词翻译为动词词组“result in”,准确地体现了逻辑关系。同时④和⑤合译为“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的名词结构。这两种译法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最佳关联,为读者提供了最大语境效果。

四、结语

和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观突破语义层面,更侧重翻译活动的认知与交际属性,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联系起来,以实现最佳关联为目的。这对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气象科技论文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准确传递气象科技论文的信息意图,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翻译准则,使译语读者在推理过程中付出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文妍,范新勇,等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J].北京:地球物理学报,2014(5):1400-1414.

[2] Gutt,E.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7-199.

[3] Sperber,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Second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0.

篇10

本文介绍了运用SSH和JSP技术开发该系统的子系统的整个过程。该系统主要采用了MVC模式,实现了毕业设计的网上完成。系统设计并实现了老师出题,学生查询、选题、修改、删除(题目)选题调整,管理员对整个过程的全程监控等功能。

[关键词]毕业设计 SSH MVC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14-02

一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检验。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全过程基本上是通过手工或计算机辅助来完成的。这种人工管理方式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许多教师与教学秘书迫切需要一种实用而且性能稳定的管理软件,帮助完成大量的毕业论文的立题、任务书的填写、论文的提交、查询、统计、打印等工作。

目前,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趋成熟,开展网络化教育管理活动的网络环境、条件已经成熟。本系统从方便管理者和学生操作出发,研究基于SSH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管理系统,实现毕业设计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毕业论文的远程提交和互动查询等。

本设计从课题的申报、课题的审核、学生选题、调整、指导、评阅、答辩、归档等环节进行管理,实现了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的管理工作。系统实现了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自主选择学生的网上双向选择,并增加了文件上传与下载等功能,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期间管理员、老师、学生之间信息的联通,对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全国高校的校园网络日益健全,实现无纸化办公成为未来的趋势,并且随着江西师范大学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加深,本系统的建立为参加毕业设计的教师、学生提供良好平台。

二 需求分析

2.1 毕业设计选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系统需要完成教学秘书通知,导师出题、学生选题和学生选题调整的功能。

2.2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地督促学生根据导师的需求按时完成相关文档。

2.3 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时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将对毕业答辩过程进行记录。由学生来填写答辩过程的记录,而答辩导师则对学生的答辩成绩进行记录。所以系统需要提供学生和导师的毕业答辩记录填写功能。

2.4 毕业设计归档

归档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不论学生是否答辩通过,他都要将其毕业设计的相关文档和电子稿上交给导师,并由导师上交给学院。

三 系统设计

3.1 E-R图

3.2 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SQLSERVER2003数据库,表名及字段名在数据库中用英文表示。具体数据表设计如下:

3.3 模块设计

四 结语

文中结合高校教务工作中毕业设计管理的实际需要论述了开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结合理论技术分析提出了基于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平台无关性易于操作。

本系统实现了网上双向选择,严格了毕业设计进程控制,能够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完成。

本系统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安全性不高,代码也很繁琐;注入式攻击;非正常字符的检测;数据表的设计也没有做到最优。这些都是应该加强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2

[2]EricFreeman;《HeadFirst设计模式》(中文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9-1

[3]雍俊海;Java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1

[4]刘跃.邓维斌;黄蜀江.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构建与实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7-15

[5]赵永屹;宿红毅;胡韶辉;基于AJAX与J2EE的新型Web应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01

[6]孟晨;赵春亮;张建国泛型DAO模式在JavaWeb开发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01

[7]万健,刘建华.基于MVC模式的JSP技术开发WebGIS[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