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2:3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化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用化学论文

篇1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最长,学分最大,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衡量和检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加强和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文献查阅、实验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综合的训练,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因此,毕业论文也被称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1]

 

应用化学作为一门介于理科和工科之间的应用型的学科,在国内多所高校均有开设,并且本科阶段各学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决定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石河子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授予工学学士,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实现该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校一直非常重视。通常,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包括四个方面,论文选题、论文研究、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四个环节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优秀论文。但在毕业论文实际开展过程中,还较大程度存在学生认识不到位和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为了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做好毕业论文的各环节的管理,笔者结合本校的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及自身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就如何强化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各环节管理提出个人观点。

 

一、毕业论文前的准备工作

 

1.科学上的继承和借鉴、交流和综合,主要通过文献检索来实现。有效地查阅科技文献,可以减少重复劳动,避免走弯路,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2] 但实际情况表明,本科生在文献查阅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欠缺的,仅局限在百度、Google等基本的搜索引擎,而对于专业知识、文献的检索知之甚少;同时缺乏对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在第六学期开设了《专业英语》和在第七学期开设了《信息检索与利用》两门课程。其中,《专业英语》课程,重点讲授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等的命名,外文科技文献的组成及书写规则,外文科技文献的阅读技巧等。而《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则讲授文献检索的传统方法、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的检索,重点讲授网络数据库的查询及使用,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ciFinder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本科论文的文献查阅、方案设计、论文撰写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帮助。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本科论文,兴趣和热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为了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和做感兴趣的课题,我们会在学生选择指导教师之前召开本科论文动员大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详细介绍我院能带本科论文老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按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论文指导教师,确定自己论文的研究内容。同时我们打破了教学系的壁垒,允许学生在全院不同教学系中自由选择指导教师。从近几年的实际结果来看,这种举措是值得肯定的,学生反应较好,论文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3.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拔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我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均来自教学科研一线,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实验员一般不担任指导教师。为了保证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学院明确规定了老师所指导学生数不超过8人。同时,为了保证论文的顺利实施,科研项目多、研究生多的教师可多带些,而科研经费较少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则相应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我院把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和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毕业论文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对优秀的毕业论文给予资金支持,并发放一定的毕业论文指导绩效津贴。

 

二、毕业论文中的过程管理工作

 

过程管理强调的是全程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过程关键点的监督,其宗旨是“抓大放小、灵活弹性”。[3] 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工作,使毕业论文制度化和规范化,可有效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在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方面,我院成立了以教学副院长为首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科办、学办、各系协调配合、组织实施。其次,对毕业论文的重点环节,如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学院加强监督和督导,确保开题论证到位、教师指导到位、研究过程到位、质量控制到位。以检查促效果,以指导出成绩,以考核出成效。在约束学生对毕业论文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的同时,督查指导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确保老师认真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4] 同时在各个环节,学校也会组织督导抽查、督促和指导。再次,学院统一印制论文实验记录本,规范开题报告、最终论文等文件的格式,做到论文的统一和规范化。学院还在院内统一协调学生实验仪器、实验场所,以及院内大型表征仪器的使用等,为本科论文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持。

 

三、毕业论文后的评价工作

 

毕业论文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次总结性的、综合性的、独立完成的作业,历时一个学期的辛苦努力,最终的成绩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非常看重的。因此,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成绩评定体系非常重要。我院的学生论文成绩一般是按照导师给出的成绩、评阅人成绩和答辩成绩按40%、20%和40%的权重确定最终成绩。在各部分的成绩评定时,均给出相应的评定依据和评定标准,尽量保证成绩的公平和公正。另外,为了保证论文的严肃性,杜绝教师个人及相互之间的感情因素,学院还确立了专家复审制度,对于评定为不及格和校级优秀论文进行100%复审,而对于其他的则采取抽查的方式统一进行复审,以规范论文的质量及成绩评定。对于与评定级别不符的论文通过专家组的复审,进行成绩的更改,通报相关指导教师和学生,并作出相应的处罚等。

 

四、 结语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个核心指标。在毕业论文期间,学校、学院应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加强对毕业论文各环节的严格管理和监控,这样才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达到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最终目的。

篇2

【关键词】影像;文学理论;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而影像与视觉文化密切相关。这样的趋势,促使我们对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进行变革与探索,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影像在文学概论教学中的可行性

文学理论在学科上归属于文艺学,关于文艺学的理解实际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研究文学、艺术及其规律的科学,从定义看,它包括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分支学科在内,故统称文艺学。从狭义上,是指研究文学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文艺学本来叫文学,但这三个字在中文里很拗口,所以从苏联翻译过来时,就干脆叫文艺学。叫文艺学有它的好处:这为我们跨越学科边界涉及绘画、电影等领域提供了合法性。

与视觉文化关系密切的影像文化的崛起,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事件。丹尼尔·贝尔在论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和电视”为代表的“视觉文化”时曾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让·鲍德里亚也说道:“摄影是现代的驱妖术。原始社会有面具,资产阶级社会有镜子,而我们有影像。”影像世界“通过技术向我们强调它的存在。这个主客关系的反转发挥着惊人的、不可轻视的作用”。

影像是以图像和声音为媒介的,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信息,创造形象,它“克服了文学的有意而无色、无画的缺陷,克服了绘画的有形而无声的缺陷,克服了音乐的有声而无形的缺陷,克服了舞蹈的舞台单一的缺陷,把图像、颜色、声音、文字等因素迭加起来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把文学的意义丰富性、绘画的图像直观性、音乐的曲调含蓄性、舞蹈的动作传神性等特点合成一体,创造出了以往任何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效果”。这种视听结合、时空并存的特点使它能够更精确、更逼真、更生动地表现各种复杂的内容和精彩的故事,同时也能够全方位地刺激观众的审美感官,使其产生多方面的美感享受。

发挥影像的独特优势,进行视觉教学的探索之路,势在必行。伴随视觉文化教育思潮的滥觞,利用电影、电视等媒介开展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中一项颇有现实意义的尝试。

二、影像与教学对象接受心理的契合

目前高校教学的对象,几乎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在影像文化熏陶下成长,热衷于看电影、看电视、看动漫、看广告、看绘本……他们对“视觉性”的敏感是以往时代的人无法比拟的,“看”成为他们阅读与吸纳知识的重要方式。

针对教学对象的接受心理,利用影像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接受心理与认知规律,利用视觉影像,更好地呈现文字无法传达的内容。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策略,利用生动立体的教学方式,为抽象的理论讲述寻找到生动的形象载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会乐意接受。

三、影像有助于培养教学对象的审美能力

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文学属于艺术领域,因此,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也是文学理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过去的应试教育大多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美育的渗透;注重教学成绩,忽略育人的目的,使得学生越来越成为“单向度的人”,对属于文学语言的魅力越来越淡漠,对艺术形式感觉越来越丧失,对审美感知、直觉和情感体验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

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学者贺拉斯就说过:“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她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五四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先生强调:“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学生既要接受知识,有不能忽视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影像的教学方式,诉诸人的视听觉,图像与声音的空间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理解的角度,不必冗长表述,一组有感染力的镜头,不经意间就能触动他们的情感。假如我们选择好的影像作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赏,必然会在感性的、直观的、非功利的教学过程中,对他们有所启迪,去领悟影像中包含的哲理意蕴和人文关怀的意味。

影像的直观逼真,让学生感受色彩、光影和声音立体效果,体会人类情感的细微表达,洞烛人物幽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比如由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改变的电影《王子复仇记》,王子留学海外,父亲却遭暗杀,王位被夺,母亲别恋……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权力与亲情、光明与黑暗、磊落与奸诈、爱情与寡义等等,进行复杂的移形换位。王子、皇后、父亲、叔父、朋友、大臣和心爱的姑娘,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以及凝练优美的台词,强烈的抒彩,以艺术的方式,使得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然后在讨论和讲授中,将感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对人生、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历史内涵和哲学意蕴层面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育的本义是要在精神愉悦,受教育者深刻领略,经久不忘。施教者应该深谙美的魅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者,以达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效果,起到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卡塔西斯”(净化)作用。

藉由影像符号进行文学理论教学,于娱乐和放松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分享丰富多样的生命体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开发独立思考的创意思维,引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抵御潜阅读,最终走回重归哈罗德·布鲁姆所推崇的“正典”或“经典”(Canon)文学阅读之路。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156

篇3

对于产品来说,有了市场的需求作为指导,就应对产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包括产品的包装、更新换代、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统计学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早年Ina瓷砖公司生产的瓷砖大小不一,尺寸波动大,公司采取事后检验,将不合格产品丢弃,成本很高,经过分析发现原因是砖窑内部的温度差异,在没有放入瓷砖的情况下,砖窑内部设计的加热后温度相同,但放入瓷砖后就不同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直接方法是重新设计建造一个砖窑,这将花费一大笔费用,质量小组使用稳健性设计方法(实验设计中提高产品稳健性的设计方法),从瓷砖的内部结构入手,调整了灰石的比例,不但降低了瓷砖尺寸的波动,而且对瓷砖的质量没有不良影响。所以产品的调整可以多方面入手,不仅着眼于外在因素,也可从内在因素入手,其中提高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统计学在这一方面也有重要应用,应该受到重视。

另外,对竞争对手的调查包括七大方面:第一,产品策略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技术含量、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与部件、产品质量、产品工艺水平、产品主要性能参数、产品的主要功能、产品主要卖点和优势、产品换代周期;第二,价格策略分析,研究竞争对手的总体价格水平,各细分产品的不同价格标准、价格定位、价格调整频率,进货价、零售价与结算价、返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第三,渠道策略分析,竞争对手的渠道政策及其调整的频率和力度、竞争对手新建渠道与维护渠道的举措;第四,促销策略分析,促销的频率、力度、形式、内容和成效,促销对品牌提升的程度,促销对企业员工和商家信心的提高程度等;第五,品牌传播分析,竞争对手在广告宣传中的投入,在终端卖场的陈列与展示,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品牌形象;第六,服务策略分析,竞争对手的服务政策、服务质量等;第七,人力资源分析,竞争对手的培训和教育是否到位、规章制度是否完善、企业员工信心是否十足、厂商关系是否融洽等。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助于企业取长补短,做出更有利的营销策划方案,更大限度地抢占市场。

篇4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原理和结构各不相同,所记录、存贮、传递和再现的信息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使师生的感官得到延伸,能将课堂教学空间扩大,使在课堂上传递的知识信息更加丰富、生动。在物理教学中常

应用的各类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其特性如下:

一、光学投影设备在物理教学的应用

教学中常用的光学投影设备主要有幻灯机,投影仪。利用光学投影设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幻灯软件和投影片都有可以自己制作(其中包括老师和学生的制作),它能够胜任许多板书、板画难于胜任的任务,而且投影软件可以长期保存,重复使用,用它来揭示一些复杂的图像、历史资料和其他物理真实现象的图片是很优越的,在制作软件时如果加上一些特技的手段可以使图产生形变化,产生动态感,可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第一次引导学生认识天平的时候,由于演示示范用的天平太小,而且天平的结构也比较复杂,教师难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讲清它的构造,这时,可以利用天平的复合投影片来辅助教学,从天平的底座开始,一步一步的复合,边复合边讲解,这样能较好地突出观察重点,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并能使学生了解天平各部份的联系。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实物观察,就可能弥补实物不易观察清楚的缺陷。

又如,利用可动式投影片对学生进行仪表的读数的训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图所示,在基底片上画出电压表的表面刻度盘和双量程接线柱,在动片上画上电压表的指针,用子母扣扣在指针转轴处,将动静片铆合起来,用带色的小圆圈放在相应的一对接线柱上,转动动片使指针指在一定的位置,即可训练学生读数。

利用光学投影仪还可以辅助演示实验的教学。有的实验器材由于受尺寸限制,在实验的时候现象不是很明显,可见性差,实验效果不佳。此时利用投影设备把它投影出来,就把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成功地投影出来,提高实验效果。例如进行磁力线的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等。这样通过投影设备的放大作用,提高了实验的效果。

二、音像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音像媒体有电视、录音和录像等,其中录像教学手段使用得更加广泛,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录像媒体既有像电影一样的声音、色彩和效果,而且价格比较低,使用和制作方便,一般教师都能独立操作完成的特点。因此,在还没有普及多媒体电脑教学的条件下,使用录像媒体已成为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1)强化教学信息。录像教材所提供的教学信息既有声音、有图像、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录像片断,无疑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令学生观后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如在讲述“天体运动”内容时,我结合实际情况,事先火箭发射的卫星工作的过程,在课上放给学生看,并启发学生一起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找并观察周围物理现象的良好习惯。

(2)创设教学情境。如在高中物理上讲“滑动变阻器”时,我事为学生播放一段在晚会上或一些舞会上的录像情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观看到会场上灯光的强弱变化,并在最后出现字幕:灯光为什么会发生强弱变化?这时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通过短短的几分钟,教师就将全班学生带入了课堂教学情境中。

(3)优化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传统的演示实验手段来看,有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上演示;而有的实验难度大,成功率低;有的实验耗时长而又观察不清。而录像媒体所提供的画面可以快放、慢放、能把重点部分放大,也能缩小;同时还具有倒放、停格、快速选择等功能。同时在放录像的过程中还可以配以合适的音乐和相应的解说词,教师可以根据画面的情况作适当的提示,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化为较形象的知识、较理性的知识化为较感性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卫星的发射、火箭的结构和升空情况、宇航员在飞行中的失重现象以及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情况。这些都是平时难以形象表达出来的,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课例,利用电视录像就可以较好地把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提高实验效果。

三、计算机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利用多媒体组合辅助物理课堂教学。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把本来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化为较形象的知识、较理性的知识化为较感性的知识,使知识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如声音、灯光、图片、照片、动画以及电影的有机组合变化,起到传递感性经验的作用。计算机灵活多变的组织和表现方法还能有机组合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加深理解,掌握原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设计。其中的关键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课件的制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采用多媒体软件(如Authorware等)根据授课需要自行制作;二是从现有的软件公司出版发行的教学软件中选用;三是从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中下载适用的课件。

(2)多媒体环境下个别化的自主学习。这是一种替代教师讲授的形式,作为对课堂补充,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篇制一系例的问题,例如:知识讲解、举例说明、信息演示(图片、动画、电影、解说等)评价打分、反馈建议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下,由计算机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除了可广泛接受多媒体传递的物理教学信息的刺激以外,还有其独特的地方,首先是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学生掌握人机交流作用中的主动权,能充分参与学习;其次,学生可以按人类思维方式,即学习过程中的非线性网状进展方式去获取知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控制和调整学习过程。

(3)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它除了具有录像优化实验的相同效果外,它还可以利用“数据采集录入控制仪”它是在不同的传感受器配合下,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连接,配以各种教学实验软件,可以按照物理教学的要求,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比如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利用常规的实验器材有的物理实验很难开展,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把不可能演示的现象直接地演示出来。如高速飞行的炮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降落伞的下落运动,导体内部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等。通过模拟演示,有利于学生提高求知欲望和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

(4)帮助学生练习和复习。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编制程序练习库,供学生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学生通过人机对话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篇5

关键词:跨文化 大学英语 教学 能力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非言语行为的表达上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增强学生非言语行为意识也是培养跨文化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跨文化理念的含义

语言教学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交际,交际的英文单词“communication”含义是通讯、传达、信息(交换)、交通等;通常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即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信息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交际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胎儿在5个月的时候就具备听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胎儿能够对听觉产生生理反应,这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最初形式。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发展的方式各尽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不同的文化形态不断冲突与包容又不断的促使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语言教学中不应只看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应同时着重语言的社会功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2.1学生普遍害怕发言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有一个最普遍的心理障碍——害怕发言。因为,口语表达要求说话者要能迅速对输入的语言进行解码,快速理解后灵活主动地作出反应,再迅速对输出的内容进行编码,然而,作为学生要用非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不是那么顺畅的。常常是大脑中表达内容已形成,但是语言输出材料还没有准备好,话到嘴边开不了口;或者是语言形式运用不对,说出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所言非所思”。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失败,长此以往焦虑也就自然产生。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害怕上英语课、害怕发言。

2.2语言操练富于创造性

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即语言输出。语言输出并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需要有充分的语言输入。因此,英语课堂上会组织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操练,会进行一定量的反复模仿。然而课堂上设置的情景终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情景,现实交际总是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为了适应现实交际中不断变化的需要,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练习也不是机械的,而是更富有创造性。

2.3侧重口头,综合培养

按照语言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口语表达必须经过一个三阶段的过程,即计划语言组织语言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说话人能根据自己心里所思、心里所想来规划语言内容,能运用自身已有的语言形式来组织内容,最后顺利进行语言表达。再者,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交际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必须在双方互动、协商的基础上完成,这就要求学习者除了能表达意义以外,还得能理解信息。如果都听不懂别人表达的意思,又怎么能够和对方进行有成效的交际呢?此外,大学英语口语学生还有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教学中注重介绍词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概念意义指词汇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则指词汇的感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文化意义是指某一文化群体对一客体本身所作的主观评价,同一客体在不同文化的人中产生的联想意义不同。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学好外语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词语的文化意义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例如“狗”一词,在汉语与英语中的文化意义相差甚远。,在汉语中“狗”是贬义的,汉语中有“落水狗”、“走狗”,“狗仗人势”等说法,而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中国人截然不同,在英语中“狗”的文化意义是褒义的,英语中有“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gay dog”(快乐的人)等用法(贾玉新,1997)。

3.2教学中挖掘中英两种语言在句法和篇章结构上的差异

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差异,即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的时间概念由时间状语表达,英语的时间概念由动词的时态变化来表达。在篇章结构上,英语主要呈直线型,汉语篇章主要呈曲线型。英语的段首一般是开门见山的主题句,然后按一条线发展展开,整个段落围绕主题句展开,每个句子都与主题密切相关;汉语则讲究“曲径通幽”,叙述和论证时一般是含蓄而委婉。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是用汉语的模式来写英语文章,外国人读了感到不知所云,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准确掌握并且运用英语的行文习惯。

3.3教学中介绍英语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

文化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目标语与母语在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差异上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日常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喜欢谈论天气、地理位置等话题,而把年龄、工资、婚姻状况等作为禁忌的话题。中国喜欢用“你吃了吗?…去哪儿呀?”来打招呼,而英语中“Have you had your lunch?”(你吃了吗?)则表示向对方发出邀请的意思。再如,中国在接受礼物时,习惯推辞几次才接受,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英语国家的人则习惯当场把礼物拆开,并且要赞美几句。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差异并以本族人的观点去理解目的语文化,使他们具备进行得体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课堂讨论活动可以采取非正式、不同定的文化讨论形式,也可以采取就某一文化特定方面进行理论验证式的、固定的讨论形式。课堂讨论活动对学生培养文化意识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并不是唯一的文化教学模式,并且这一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一些刺激方法和输入方法的配合。例如,文化作品阅读、文化影像欣赏以及各种类型的文化模拟活动都可以用作课堂讨论活动的输入方法。以上所有类型的文化教学课堂活动都可以加以灵活的调整,用于满足不同水平和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例如,在进行复杂的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复杂词汇的意思或者利用视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境意义。此外,教师应注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文化教学课堂活动,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用于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事先简要了解与某一课堂活动相关的概念,把活动过程中将要出现的生词写在黑板上,准备能够反映特定文化背景知识的文化代表物等。

结论

总之,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和研究人员意识到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在传授英语语法规则和句型操练的同时,还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教学,并采取相应对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严明主编. 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篇6

动画专业旨在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又有操作技能的动画人才,然而,不少高校被蜂拥而至的艺术类生源和利益所驱使,不断推出各种专业,却忽视自身的学科实力、专业技术与设备条件,盲目地扩大招生。学生数量的无度增加使得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最终导致培养目的不明确、教学无序、理论与实训联系不紧密等弊端出现。因此,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动画专业的学生普遍长于理论而忽视实践,项目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创作思维薄弱。对于动画专业来说,培养一个合格的动画专业人才,绝不仅仅是需要投资这么简单,它与动画专业的内在培养理念、教育模式、师资设备等相互关联。

我国大部分高校重视动画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虽然有些高校也有着庞大的动画机房和专业实验室,但是却没有项目运营的实例,使得那些巨额的投资变成了摆设,所培养的学生并不能独立进行动画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所以,用人单位也总在抱怨动画专业学生缺乏项目实践教育、缺乏商业动画制作的合作精神,进入企业后还需要投入资金、时间进行培训后才能上岗,这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鉴于此,探索高校动画专业教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动画专业发展要充分分析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把动画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项目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动画专业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宽泛的专业,是动画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担负着为动画行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任务,也是动画产业可以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中要合理地区分出“产业动画”人才和“实验动画”人才两个层面,切实按照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明确定位的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动画行业的发展形势。动画专业中有许多交叉学科,例如,文学创作、音乐音响、计算机技术、市场管理等。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挖掘校内可合作的教学单位,使本校的动画专业具有自己的特色。目前,高校各教学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没有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专业建设经费重复投资。动画专业并不只是几个软件就能办好的,高校各教学单位应该联合起来,发挥自己的专项,使动画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接受到各个领域里既前沿而又具有应用价值的专业教育。只有各专业强强联合,我国的动画教育才能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并且符合市场的要求。

要使动画专业的学生符合当前动画企业的用人需求,项目化教学在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动画的创意与制作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专业人员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我国,动画专业十分重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在授课过程中也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践内容,但还是局限于小范围、简短的动画形象的设计与制作,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动画制作的流程。动画教学贵在实践应用,而这种实践应用并不仅仅是在学校的机房里就能完成理论以外的作品,而应当是进入切实的项目实践当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生产流程、了解市场。动画教学要围绕实际项目操作展开,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工作,并在指导教师的协作下完成模拟的项目。这样,小团队通过完成模拟项目,就可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业务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视动画专业的教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

篇7

关键词:地方文化;原则;模式;步骤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开发适合教育发展趋势的课程,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国家也对课程改革有清晰的指向,2001年,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美术课国家新课程标准报告会上,就有对课程性质的描述:“强调文化的学习,对改变重技巧、轻文化的倾向,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新课标价值观的描述:“五个方面:传统文化;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知觉、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培养: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对新课标内容的描述:“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兴趣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原则,以此来选择构建教学内容,这将大大有助于学生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美术教育的水平。”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改善美术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美术综合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一、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针对地方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参照,力求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采取的是“讲授――实践――评价”三步曲。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的美术教师在尝试开发与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但由于认识与能力的局限,有些教师不了解新课标提出的培养目标,使开发具有盲目性,导致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开发与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应在明确美术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了解本地区美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寻找与美术课程匹配的资源,使开发的文化资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性原则:在本地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策划活动、自主探究、切身体验为基本要求的美术教学活动为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现行的美术教材中,文化资源的内容仅仅是刊载地方风景图片,或者是将地方传统工艺品带到美术课堂上来,这种做法是将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范畴中。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开发与利用。

综合性原则:在本地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综合利用美术学科领域的各种知识,并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乃至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避免人为地将美术与人类文化割裂开来。

特色原则:本地文化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由于地域差异,有些资源具有地方特色。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根据地方实际,如经济条件、教育现状等,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地方特色或展示美术教师教学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比如笔者所在的邢台市是冀南平原的一座新兴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再加上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有着本土特色的文化正一点点被人们淡忘,但还是有“清风楼”“郭守敬故居”等许多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亮点。

二、开发与利用的模式

美术教学渗透模式:本地文化资源的教学渗透往往与美术教师个人的教育思想、经验、兴趣或美术课程内容的需要相关,如擅长设计与制作的教师可以利用地方常见的材料实施工艺制作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被渗透的文化资源与美术教学内容要相关,并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被渗透的文化资源还应针对本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介入校本美术课程模式:地方文化资源进入美术课程系统并付诸于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校本课程实施的形式。一方面需要所在学校的教学设备、场地、资金等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美术教师的能力保障。可以结合美术学习的不同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综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地方文化资源的广泛支持。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是活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还是活动展开的条件。文化资源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地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方工艺作坊或者是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参观、调查,获取知识、增长技能和陶冶情操。

三、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

背景分析:由于各地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美术教育的现状、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各不相同,开发与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首先要对地方相关背景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开展社会调查是了解教育现状的最佳方式。通过调查可以了解文化资源中,学生喜欢的或者想了解的内容、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地方的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调查结果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的重要参照。

收集与整理:地方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开发与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必不可少的环节,为美术课程开发提供备选资料。开发主体应对本地方地理、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美术课程需要,依据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或根据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将资源整理归类。筛选出其中具有美术学科利用价值和具备地方特色的资源。

课题确定:从收集与整理的地方文化资源中选择某种资源作为美术课程内容,必须考虑三个方面,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教师的开发能力。也就是选择的文化资源应该是顺应社会发展和美术发展进步方向的素材,也应该是地方学生喜爱的内容或弥补地方美术教育缺失的内容。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环节,进行美术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对文化资源加工整合的过程,是创造性地使用文化资源的过程。教学设计不仅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文化资源进行统整。教学设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设计者要寻找这一资源与美术学科内部各个领域之间的连接点,如绘画、欣赏、雕塑、书法等,并寻找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如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以及寻找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连接点。

活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实验阶段,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注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策,并注意协调与学生的关系。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发展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教学评价: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从传统的注重学生美术成绩转向注重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评价的角度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探索、求知的每一个细节。

教学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学会反思是教师完善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自我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当然,各地的文化背景、教育状况存在很大差别,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也会不一而同,以上仅是笔者开发利用本地(邢台市)文化资源中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化学消油剂溢油污染污染控制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和海洋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海上溢油事故也不断地增多。溢油污染是各种海洋污染类型中发生频率最高、分布面积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种。溢油发生后可采取多种应急措施,如采用围油栏围控、机械回收、就地燃烧或喷洒化学药剂等,其中,向溢油海面喷洒化学消油剂是较早采用的一种。特别是在大风浪中或入海油量很大、回收效率很低的情况下使用化学消油剂,是常用的应急措施之一。化学消油剂犹如消防器材中的灭火器一样,已成为港口码头、海上石油平台、航运船舶等防溢油必备的物品之一。

对处理水域溢油的化学制剂统称谓油处理剂。按其类型可分为凝集沉降型、凝集上浮型和乳化分散型3种。当前各国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是乳化分散型油处理剂,也称之为化学消油剂或溢油分散剂。但化学消油剂在应用中若使用的是乳化效率差、毒性大、不易降解的劣质分散剂,或者在水交换差的局限水域内使用分散剂,就可能出现油被乳化进入水体却不能扩散,水体油份浓度急骤增加而窒息水生物。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或发生劣质分散剂毒死水生物的情况。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二次污染”问题。安全合理地使用和管理消油剂,是项操作复杂的工作。当前,许多船舶、作业单位或其人对消油剂的相关知识以及管理和使用规定知之甚少,同时,又缺乏这方面的培训。而合理地正确使用合格的分散剂是保护海洋环境所必须,故对此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二、化学消油剂的发展简史

化学消油剂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其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第一代称谓“醚型”产品,采用毒性很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第二代称谓“酯型”产品,这种消油剂是非离子的,毒性小,乳化性良好,如聚乙二醇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油酸酯等。第三代主要是指浓缩型的,且其原料山梨醣醇、脂肪酸等都是来自农副产品,溶剂是用合成的聚乙二醇,毒性非常小,只是第一代产品的1‰。

三、化学消油剂的作用机理

化学消油剂是表面活性剂、溶剂及少量助剂复配而成的油处理剂。其作用机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使油膜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溶剂能降低油类黏度,使其易于乳化。而少量助剂能促进乳化分散过程,提高乳化效率,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

当将足够量的化学消油剂喷洒在溢油膜上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即刻在油一水界面上发生定向吸附,亲油基伸向油,亲水基伸向水,使界面张力大大下降,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其结果削弱和降低了油膜的黏聚性,使油膜易于乳化分散成小油滴而转入水体中,尤其是在外动力(由风、浪或工作船引起)作用下,能加快其乳化分散过程而形成O/W型乳状液。且其沉降深度不超过3m,易于在海面上扩散,并经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而使其消失。图1表达了化学消油剂扩散过程的几个方面。

图1扩散过程

四、化学消油剂的特点

1.化学消油剂的优点

快速形成水包油型微粒子,降低了油分浓度,增大了油粒子的表面积。利于石油的溶解和蒸发、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主要是光氧化反应)的进行,加速自然净化消散过程;同时使水生生物不能与油粒子表面直接接触,避免或减少了石油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使石油失去了黏附力,不再黏附船舶、礁石和海上建筑物;防止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巧克力奶油冻),减少了石油沉积;在海浪高于1.5m,不能使用围油栏和撇油器等机械清除溢油的情况下,选用直接喷洒消油剂的方法,实现对海面大面积溢油的控制和清除处理;可减少烃类扩散,减少爆炸和火灾危险。

2.化学消油剂的缺点

在短暂时间内化学消油剂的局部浓度较高,可能与水体内的生物有短暂接触,会给某些生物的发育生长带来影响。市场上流通的化学消油剂,对高黏稠油(如高黏度重油、高蜡质油等)以及在低温(10℃以下)下使用,还存在着乳化率低或无效的弱点。费用昂贵,消油剂的用量起码为溢油量的20%以上,以30%~40%为好,而有时在处理粘度小或薄油层时耗量更可达到溢油量的100%。在实际处理大规模油膜时,采用如此高的消油剂和溢油量的比值导致处理价格相当高。消油剂通常要采用特殊装置如船舶、飞机进行喷洒,飞机喷洒用于处理不规则的大片油膜,覆盖海面的油膜厚度不一,所喷的消油剂不可能都与油膜相遇,造成消油剂的大量浪费,增加了处理成本。

消油剂的使用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五、影响乳化分散效果的因素

在抗溢油的实践中,化学消油剂的乳化分散效果,除主要取决于化学消油剂本身性能外,还受油的性状(黏度、倾点、组成)和环境条件(水稳、水分含盐量、水动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对化学消油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1.油黏度的影响

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油剂只适用于黏度原油(300CSC以下)和中黏度原油(2000csc以下)的乳化分散处理。对高黏度原油(2000CSC以上)是难于乳化分散的,甚至喷与不喷化学消油剂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例如,高黏稠原油、高腊质原油以及风化油(巧克力奶油冻)、焦油球等。

2.倾点的影响

实践证明,化学消油剂只能对流动的油有效,而对凝集成块或形成硬表面的油,由于化学消油剂不能渗透其中,甚至较快的从其表面滑落水中,就无法使油乳化分散。因而,使用化学消油剂的环境温度应高于石油的倾点温度。但考虑到石油是一种以烃类为主的多点组分混合物以及倾点本身表征石油特性的局限性等因素,并非各种原油都要在其倾点温度下,被化学消油剂乳化分散而转入水体中。例如,渤海埕北B平台原油倾点温度为9.5°С,但可使其化学分散的温度至少要在14°С以上。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倾点温度较低的原油。对于倾点温度较高的原油,皆可在其倾点温度下有较好的化学分散性(原油黏度低于2000csc)。因此,使用化学消油剂处理溢油时,其环境水温应不低于拟处理油的倾点,最好要高于拟处理油的倾点5°С以上。

3.组成的影响

国内外的许多结果表明,黏度相同的原油,具有不同的乳化效率,甚至可相差l倍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油中固有的天然表面活性物所导致的结果。天然表面活性物的存在,增大了原油的油一水界面张力,降低了化学消油剂对油的乳化分散效果。原油的化学可分散性,并非仅由黏度的单一因素所决定的。

4.温度的影响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都已证实,对给定的受试油和化学消油剂,其乳化分散效果是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流通的化学消油剂商品,水温大都要求在15°С以上使用,否则会影响其乳化分散效果,并可能加重海洋环境负荷,不利于海洋的自净化过程。

5.盐度的影响

消油剂主要用于海面溢油处理。有关盐度对其乳化分散效果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消油剂对油的乳化分散效果是随环境水体盐度的增加而提高。盐度的影响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使其表面活性提高。

6.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前边所讨论的影响因素外,还有诸如化学消油剂的用量、喷洒技术(喷洒方法及其设备)以及水动力波作用等,皆可对化学消油剂乳化分散效果造成影响。

六、消油剂合理使用与管理

1.消油剂检验核准

消油剂的检验核准是一项政策性和权威性极强的工作。部海事局于2000年10月27日颁布了《消油剂产品检验发证管理办法》。规定消油剂产品必须由经过认可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并取得海事局颁发的有效的产品型式认可证书。产品检验项目有:外观、PH值、燃点、粘度、乳化率、鱼类急性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检验必须符合交通部标准JT2013《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的要求。至2005年6月中国海事局认可的消油剂产品列表如下。

表1中国海事局认可的消油剂产品列表(至2005年6月)

2.海事部门对船舶、码头、设施使用化学消油剂作业实行严格的行政许可制

船舶、作业单位或其人应具备条件:1、申请使用的化学消油剂为交通部海事局认可;2、符合《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GB18188.2—2000)》规定的使用条件;3、使用符合《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GB18188.2—2000)》的规定;4、申请使用的数量与处理的溢油适当,并提交材料:①使用化学消油剂申请;②拟使用消油剂的品种型号及使用说明材料;③说明申请使用消油剂的使用区域和污染情况、使用方法、使用时间、计划用量、使用理由和对使用效果的预测的材料;④有关专家或相关人员的评估意见(大量使用时);⑤使用化学消油剂情况报告(经批准使用后提交)。

3.使用分散剂时,需要考虑使用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还要注意使用现场的具体情况,如溢油区域的气象、水文、海况、溢油状态、油膜类型、乳化程度油膜厚度等

溢油入海后,通常经过2小时便形成所谓“巧克力奶油冻”,含水率达到60%,消油剂对其无能为力。因此,在处理海面溢油时,消油剂的使用必须做到不误时机,抢在溢油发生后2小时内到位。特别要注意限制使用溢油分散剂的几个原则,a)溢油为汽油、煤油等易挥发的轻质油,或呈现彩虹特征的薄油膜;b)溢油为高蜡含量、高倾点的难于化学分散的油;c)溢油在环境水温下不呈流态或经过几天风蚀后形成具有清晰边缘的油包水乳化物的厚碎片;d)溢油发生在封闭的浅水区或平静的水域;e)溢油发生在淡水水源或对水产资源有重大的区域。

4.消油剂时操作复杂,操作人员必须有熟练的技术,未经训练的人员很难胜任工作

分散剂的喷洒,一般是用船舶或飞机来进行。选用何种喷洒方法,主要取决于分散剂的类型、溢油的位置、面积大小以及喷洒分散剂的船舶或飞机的有效利用率。表2概括了各种喷洒装置的主要特性。

表2各种分散剂喷洒装置的比较

10

费用较低,能安装在大多数类型船舶上

与油面接触范围受限制,笨重的水面搅拌装置不能悬挂在船首,泵的排量不可改变

华伦型近海喷洒装置

烃基型

浓缩型

4

费用较低,迅速方便地装到大部分主机为15马力引擎的船上,专用于近岸清除溢油

与油面接触范围受限制,不能悬挂在船首,泵的排量不可改变

原液直接喷洒装置

浓缩型

220

70

费用低,能装于大多数船舶的船首,喷洒率可调节

由于喷洒速率大,分散剂浪费可能较大

PIPERPAWXEE播种飞机

浓缩型

120

40

迅速,速率高,尤其适宜于不连续的油膜,能在简易机场起飞和着落

装载量和续航时间有限,由于使用单引擎飞机,所以只适用于近海水域

道格拉斯DC6型喷洒飞机

浓缩型

400

320

能迅速投入工作,处理速率高,适宜处理大规模溢油

由于使用专用飞机,所以费用昂贵,需要有长的跑道和引导飞机。

[1]刘程,张万福,陈长明主编.表面活性剂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出版社,1991.1—46,805—807.

[2]赵冬至,张存智,徐恒振主编.海洋溢油灾害应急响应技术.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212—223.

[3]张秀芝等,海上溢油风化特性及化学分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海洋环境科学,1997,16(3)40~45.

篇9

关键词:玉米田;化学除草剂;推广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除草剂品种的增多及化学防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化学除草已广泛应用于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而根据田间杂草分布、栽培技术及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是解决玉米田杂草危害的关键,不但会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与时间,而且会降低耕种成本,达到增产的目的。玉米田化学除草可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分为3个阶段。

1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小麦收割后或地表进行整理完毕,杂草出土较少或未出土,已经进行玉米播种后可采用封闭处理。应用的除草剂以酰胺类、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为主,比如乙草胺、异丙草胺与阿特拉津的混剂。目前市场上表现较好的除草剂有惜玉、棒米笑等,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地表喷雾,让药液在地表表面形成1层厚1cm的药土层,在杂草出土时碰到药土层,经幼芽或幼茎吸收,达到杀死杂草的目的。因此,应用以上产品进行杂草防除时要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要破坏地表,喷药时应倒退行走,做到喷洒均匀;否则可能影响药效。

玉米田苗前除草受天气、土质、地表情况、使用技术及用量等因素影响较大,经常药效表现不稳定。但是玉米做封闭处理对于玉米的生长起关键作用,作物前期与杂草争肥争水的能力弱,需要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成长,同时更大程度上限制了杂草的出土,为后期杂草防除效果提供有力保障。但有些杂草在玉米播后苗前已有小部分出土,此时可以配合天闪(200g/L水剂)进行综合除草(即封杀结合),可以控制出土和未出土的杂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天闪应在玉米播种后立即使用。

2玉米苗后早期进行茎叶处理

如果由于农时或天气原因等影响了前期用药,或者因为天气、麦茬等原因造成封闭不好,在玉米苗后早期出土的一些杂草,也能够进行化学防除,从而控制早期的田间杂草,比如烟嘧磺隆系列产品。具体品种有玉农乐、金玉老、玉米见草杀、玉之盾等,同时根据田间杂草情况也可与盾隆(氯氟吡氧乙酸)等产品混用扩大杂草谱,防治阔叶杂草。

由于玉米田间杂草品种的不同,以及各品种的农药针对的标靶杂草不同,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

如烟嘧磺隆对香附子与禾本科杂草效果理想,而对阔叶杂草效果较差;盾隆对阔叶杂草效果好,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要根据田间杂草情况选择合适产品来进行杂草防除。

在玉米苗后茎叶处理全田喷雾时,首先要注意的是用药安全。进行苗后用药因用药不当会出现药害现象,如白化、矮化、卷心等症状出现(首先需分辨是否是因病虫害引起的)。发生药害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大用药量;二是在高湿、高温环境下用药;三是与其他产品混用;四是用药时间不对或玉米品种受限制。以烟嘧磺隆为例,施用时期为玉米苗后二至七叶期,不能用于甜玉米、制种田玉米等,不能与有机磷类农药混用,用药前后7d内不能使用有机磷类农药等,所以在使用玉米苗后产品时,在向经销商询问的同时,应用时更需要阅读产品标签的内容,以确保能正确用药。相对苗前封闭性除草来说,苗后用药受环境影响较小,是未来玉米田除草的方向。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苗后除草剂的使用可以采用顺垄喷雾,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使用技术。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比较成功的范例。主要的好处有以下几点:首先玉米田苗后顺垄喷雾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除草剂对较为幼嫩的玉米叶片的伤害;其次除草靶标是生长在田间的杂草,田间漫喷,玉米的着药面积更大,不仅浪费药液,更重要的可能会降低防除效果,顺垄施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升除草效果。

3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

因前期用药不理想或雨水过多新生杂草又产生危害,此时仍可以使用天闪或玉米见草杀、金玉老等产品进行定向喷雾,这时玉米已经较高(60~80cm高),采用行间定向喷雾,既可保护作物,又能除掉所有杂草,天闪(200g/L水剂)属灭生性除草剂,在应用中需注意不要将产品喷到作物上,在使用时应加喷雾防除罩。影响天闪药效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在配制时用水的清洁度问题。为了提高药效需要用纯净的水配药,不要使用河水、井水等含杂质较多的水,应使用自来水,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天闪见效迅速,几个小时即可看到杂草死亡。

4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文化理论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的中学已经得到了广泛实施,其中正面的意见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了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顺应时展潮流的,而且方向是正确的。在新课标中,对词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高中毕业生要掌握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固定短语,这比以前的要求掌握1800―2000个单词数量上要求更高,而且质量要求也大大提高,学生不但要被动地认识某个单词,还要把单词变成主动词汇,在实际情况中运用。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和语音、语法一起以三足鼎立的方式支撑着语言这座大厦,其中词汇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语音、语法的学习。语法、语音在历史的流变中变化甚微,但是词汇的变化非常大。也许正是由于词汇的变化之大,英语这门语言才具有了如今的多样性。词汇量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因为词汇是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而且这一新要求并不与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社会总要求背道而驰,相反,这是一种更为实际的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我国的高中生仍然不能正常地与母语是英语的人交流,也不是非常了解他们的文化,但是反观国外的第二语言教学情况,中学生在学习了短短几年法语或者西班牙语之后,就已经能非常流利地交流,这里面固然有发达国家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条件好、他们所学的语种是印欧语系或者拉丁语系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我们国家的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作为英语教学基石的词汇教学。

一、传统的高中词汇教学中的问题

虽然交际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等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但是在我国仍然是运用曾经“统治”欧洲的语法翻译法。在课堂上,老师着重讲解语法知识点,然后再翻译一遍课文,随后学生们做一些与语法点有关的随堂练习,词汇的学习就成了课后作业了,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调查研究表明,高中老师们虽然认为词汇很重要,但是大多数老师认为词汇没有讲解的必要,词汇就是死记硬背,这是唯一的学习方法,所以也不必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讲解词汇。也许老师会在下一堂课上听写词汇,但是这只能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他们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家之后死记硬背。正是在背诵词汇的过程中,学生才开始出现焦虑,因为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当它没有带来学生想要的结果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荡然无存。如果学生一直用这种方法学习英语的话,学习英语的效果可想而知。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把词汇学习这个棘手的问题帮学生分析、解决掉,那么学生的负担就会减轻很多。

有的老师在讲解课文之前会带领学生们看一下词汇,稍微讲解一下,这是为了讲解课准备,但是只是带领学生发一下音,并不讲解其中隐藏的含义。这会造成学生学习词汇没有兴趣,即使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也不知道利用语境记忆单词,在课文学习完毕之后,还是不知道如何运用某些单词和词组。

二、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中的误区

某调查问卷显示,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不得当,这会导致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会影响学习的动机、兴趣等,导致英语成为学生的致命弱点,影响升学和将来的就业。某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记忆单词上运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反复读单词,高达85%。反复读单词还可以细分为两个策略,即反复识记整个单词和每个字母逐个识记。另外一个高中学生常用的策略是在练习本中反复抄写,这个频率高达50%。几乎很少学生通过研究某个单词、词组的起源来记忆单词。可见,中学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词汇记忆策略上的指导,使他们走出词汇记忆的怪圈。

另外,高中学生对于单词发音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重音位置不对、用汉语的发音方法发音等。

由于教师不重视词汇的讲解,认为词汇是学生自己的事,师生间的互动不是很明显。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意识淡薄,对于单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单词、词组背后的意义不了解,导致用错词,甚至犯了英语文化中的禁忌。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单词只是由一个个字母排列组合而成的无意义的组合,而看不到其后面丰厚的文化沉淀。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对于词汇学习有着错误的认识,即过分害怕学习词汇,这可能是在学习英语之前错误的心里暗示引起的,比如,学长会告诉孩子,英语学习没有什么难的,就是死记硬背。但就是这个所谓的“死记硬背”把很多学生难住了。另外,在自己的学习中使用策略错误,而且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不讲解词汇,学生完全靠自学词汇。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认为中学英语教师应当改革自己的词汇教学方法。根据我们学习汉语的经验,和国外教授第二外语的经验,在讲解词汇中渗透文化因素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词语只有在镶嵌在上下文中才有语境,才容易记住。同样的道理,文化就是词汇的语境和上下文。即使是单列出的某个单词,没有前后文作为支撑,如果我们了解了其后的文化含义,也不会感觉到枯燥,因为文化这个大背景更加通用。在传统的语言学习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传达单词后面的文化内涵,造成学生只知道某些单词或词组的某些意义,而不能根据新的情况灵活运用,或者说在某个特殊的情况下,学生只能想起这个单词或词组的中文意思,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就非常有限、单一,反映不了英语本身的多样性、变化性和多义性。

三、在中学词汇教学中运用文化理论的困难

首先,教师和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多年来全国通用的教学方法,教授词汇的方法和习得词汇的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不一定接收这种用文化讲词汇的方法,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总之,要调节好这个心理。因为脱离了文化讲语言,即使侥幸学通了某门语言,也是枯燥的、味同嚼蜡的语言。就像学中文一样,如果连“牛郎织女”这样的典故都不明白的话,那么就不能说学好了中文。

其次,教师要充实自己,这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部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补充自己的文化知识,做到对自己所教学科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这项新要求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教师的知识成为主动知识,输出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以往的情况是教师在教授熟练某套教材之后便不再备课,因为课文、语法等都是熟悉的。但是在现在这种新方法下,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因为虽然词汇是相同的,但是里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是在短时间内不能掌握的,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也要好好准备一下。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某些单词的意义总是随着时事、随着英美国家的新闻在变化,所以这也是教学当中会遇到的一个不小的困难。

最后,我们在高中教授词汇的时候运用文化理论需要考虑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众所周知,大学生、成人可以理解并掌握英语中的文化故事,但是高中学生刚刚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习,刚刚走出了儿童期,走进了青春期,他们在认知上能够接受吗?原先的知识储备够用吗?可以批判地吸收知识吗?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既然英语国家的儿童、少年都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也可以理解。也许有学者会认为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本族语的环境中,但是我们可以对高中学生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文化知识,比如在讲圣诞节的同时,讲一下起源,讲一下在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传统,因为学生对这些知识肯定早有接触,所以他们再接触更深一层的文化知识也不是很困难。

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根据初步的了解,在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首先教师不敢开教学风气之先,把词汇教学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次用文化理论解释词汇还需要占用很多的上课时间,基于我国目前教学资源还显不足,学生课业、升学压力繁重的情况下,这种新式的教学理论实施的条件不是很成熟。

五、本文的意义

本文之所以选这个题目进行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21世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应该而且可以掌握好词汇和习得词汇的方法。词汇是英语这种屈折语的基石,如果没有了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没有语言。

该研究的实践意义非常丰富,学生通过学习某种学习策略,可以在英语学习中更上一个新台阶。学习好了词汇也就相当于学习好了阅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高考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这种学习的方法可以为将来的大学英语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做准备。

另外,如果教师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准备一桶水。这种更高要求的教学策略无形中促进了教师的再学习和再充电,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建平.中国英语学习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