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8 18:0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篇1

【关键词】视频案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4―04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从既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现在中国人“走出去”教汉语转变,这种转变从实质上促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基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宏大背景,政府、民间都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于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重要性就因汉语教师推广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国家使命感而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诸如语言基本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传授上,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在未来教学一线所起的作用一般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对新教师而言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上好实际的一堂课,如何将富于汉语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学习者留住,如何将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观摩到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将有助于新教师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培训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不仅乏味,而且很难持续地学习,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显然,适时地给予教师观摩、操练技能的机会很有必要。

2008年7月,为了配合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征集汉语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截至2008年10月底,共征集到118个视频短片,涵盖16个国家、10个语种、多种课型,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经过专家评审,17个视频短片作为示范课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示范课观摩交流分会中展示。获奖教师在台上用PPT简介其教学设计、展示其精彩片断、与台下各国与会教师和专家互动,参加者众多,场面热烈,吸引力强,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获奖教师十分感激国家汉办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种机缘,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用课堂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师教育。本文试图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引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内涵、制作过程、使用方式等问题,就该种培训模式的构建、内涵及其优势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二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

纵观国内外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有现场观摩、文本案例、微格教学、视频案例等。现场观摩,可以真实体验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回播”,不便于反复观看,局限性很大。文本案例,“文字版”的课堂实录,用文字记录课堂,将复杂的课堂过程简化,但容易丢失关键信息,而且无法感受真实的课堂气氛。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技能的某一细节来训练,因而是微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再据此进行系统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微格教学也用摄像机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在这一方面与视频案例类似。为了区分二者以加深对视频案例概念的认知,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梳理对比:

综上所述,视频案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 高度整合:不仅有课堂实录,还包括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丰富;

② 多媒体(多感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

③ 高观摩性:展现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便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感超强;

④ 可重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便于多次播放;

⑤ 问题驱动: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可引起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视频案例的理念很好,如何找到合适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或优秀的案例素材是这一理念推广的关键。“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所征集的118个视频短片,弥补了这一不足。结合此次活动已评选的17个“创新示范课奖”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本文初步构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1:“前期准备”。选定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可以涉及语言学习、文化欣赏;语音、汉字;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因素。

步骤2:“案例素材”的收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背景信息、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素材的收集。

步骤3:“案例问题”的提炼。这是视频案例制作的关键。一个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案例,案例无一不蕴涵问题,具有困惑性,由此才能引发教学的反思。提炼案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 问题必须能够说明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这一点正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

② 问题尽量关联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③ 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

④ 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⑤ 问题可聚焦某个课堂实录片断,或其中的某个案例素材。

步骤4:“视频案例整体框架”的确定。将案例素材、案例问题等内容整合到视频短片中,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融入设计者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确定视频短片的整体框架和文字脚本。

步骤5:“视频案例”的合成。完成此步骤时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音视频编辑技术等,注意画面美工设计、镜头分切、特技处理、节奏控制等问题。

视频案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试用、修订,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三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或者讲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或者介绍教学经验,学员在底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讲座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特别是培养具有“走出去”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一名称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上好真真正正的一堂课,熟练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制作完成后,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师培训活动中,使每一位学员不仅有机会上讲台讲课,同时又有机会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别人的讲课技巧,通过课堂教学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拟构建的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一般教师培训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并作为该模式开始的基础条件。通过理论学习,学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各种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学员在随后的教学观摩中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为“选择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是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数量有限,学员只能从已有视频案例的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学员针对选择的教学主题,自己编写教案(步骤2),并到讲台真正上一堂课(步骤3),这一个过程由摄像机真实、完整记录下来。

步骤4为“观看视频案例”,之后通过步骤3和4的对比分析,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步骤5),不断提高自己。步骤4可在课堂中进行,亦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各种培训环境。

那么学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呢?经过访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总体原则概述如下:

① 依据学生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

②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和速度,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③ 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精讲多练;

④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汉语的习惯;

⑤ 课堂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⑥ 恰当适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⑦ 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步骤2、3、4、5的循环往复,学员在总结、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单一的或综合的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特别突出实践。培训前的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己完成,阅读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论著,事先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 为教师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认知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③ 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控制视频案例的播放,并与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提供反思教学的平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

④ 适合教师的个人成长,可反复观看视频案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⑤ 适合教师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的观摩课。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难传授的困难,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其多感官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员从教学观摩、自我评价、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在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成长,越走越远。

四 结语

为了适应汉语教学“走出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储备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海内外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及时正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技能,使外国人爱学汉语、易学汉语、学会汉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汇集了一线优秀汉语教师的精彩讲演,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融多媒体、趣味、实用为一体的观摩学习平台,确确实实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17个“创新示范课”课堂教学视频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制作视频案例的素材,基于此,进行一系列有关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模式的探究才是可行的。

尽管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制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设计构建阶段,但从“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示范课观摩交流现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此种模式的魅力。基于与会教师的强烈需求,我们拟设计并开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不仅便于继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视频案例,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模式特征的挖掘,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支持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收集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反复优化、改进,不断深入和完善此种培训模式,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42-43.

[2]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32.

篇2

>>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网络资源利用研究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 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发展 浅谈对外汉语教师的师德建设 黑龙江文化资源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 浅议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文化宽容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动态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谈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 汉语方言融入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熟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试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 浅谈对外汉语教师板书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中华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报告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现代汉语语料库、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现代汉语标记语料库、国家语委语料库。(7)软件下载资源库:拼音汉字转换、录音软件、词卡制作、在线词典。(8)其他:HSK考试资源库、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示范课资源库、练习题资源库。

2.2 知识资源库设想(以语言知识为例)

2.2.1 语音

语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之基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因此,语音对于语言来说是一张脸、一张名片,准确、自然的语音才会让人得到正确的信息。

(1)各个音素舌位图(包括视频)。虽然教师知道各个元音舌位图、辅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但对学生来说则十分陌生。最直接有效地方式是以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那么舌的位置、唇的形状、除阻点都显而易见了。

(2)难点教法。比如,对哪个国家学生发音容易产生哪些问题都要有个归类,这样在实际教学中碰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的训练。

对于普遍性的教学难点,如zh、ch、sh、z、c、s 、j、q、x;送气不送气;前鼻音、后鼻音,总结有经验的教师的不同对策,以文本或视频的形式放到网站上,供年轻教师学习。

(3)练习。语音教学除了技巧和方法之外,更需要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比如元音、辅音、声调、变调、轻声、儿化等,都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练习,最简便的方法之一是汇集现有不同系列的对外汉语课本上的练习并且加以添加、删除进行整合。

2.2.2 汉字

(1)常用部件。汉字是由笔画、部件组成的整字,那么部件必然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其中一些高频部件或独体字具有超强的造字能力。另一方面,部件有表意或表音的功能,所以有必要把由某一部件组成的字进行归纳,以便于教师选取、举例,进行课堂扩展和训练。

(2)部件或独体字的字体演变。汉字具有表意功能,但演变至今有很多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意图。那就需要教师掌握常见的有强大组字能力的一部分进行识记、书写,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搜索引擎。

2.2.3 词汇

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可以用来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个立体交叉的系统网络,而且是一个开放型的、不断在变化生成的基本网络。所以,词汇部分更加多变灵活,对教师的考验也是最大的。

(1)一些统计数据。虽然词汇是开放、变化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定量的数据来构建起基本的框架和意识。比如说,构词能力最强的字有哪些?哪些词是高频词?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机构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就制定了800字表和1500高频词语表。

(2)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同义词辨析资源库,那么如果新手碰到问题的话就可以直接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选几本受欢迎的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词典为底本,如,杨继洲主编的《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和朱丽云主编的《实用对外汉语重点难点词语教学词典》,放在网上的最大好处就是便于查找、补充和修改。

3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它制约着句子组合的合法性与否。它同语言各要素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自身体系之内也有许多的规则制约。所以要建立语法资源库是巨大而艰难的,但其功绩也是显而易见的。

据调查分析,大量教师认为可以仿照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体系来做这一版块:词类;句子成分;单句教学;复句教学。并且每一部分,除了总、分介绍之外,还包括了“学生常见偏误”和“教学建议”。但是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众多学者、老师一起努力、补充,也需要大量的语料来例证。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C].世界汉语教学,1996.

[2].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M].语文出版社,1997.

[3]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周平红,卢强,张屹.对外汉语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6)

篇3

[关键词]地方院校 对外汉语 提高班 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郭志斌(1972- ),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河北 衡水 0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19-02

“中国热”带来“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国际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以培养对外汉语师资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汉语专业在我国高校迅速发展。近年来,很多地方院校相继开设对外汉语专业,但因地处内陆、发展相对滞后、对外交流不够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不具优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扬长避短,加强特色教学。衡水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强技能、有特长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特色教育”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衡水学院办学实际和社会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班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培养合格对外汉语师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语言教学理论、文化思想和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手段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有较全面了解,能熟练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从事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较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为了有效地实施上述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厚基础,强技能”的教学理念。以满足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为宗旨,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精细化培养,将凸显专业特色的语言要素教学实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别重视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结合实践,引入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教材,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提高;二是提高专业素养,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学生选修1~2 门感兴趣的文学文化课程;三是积极参与沿海地区专业见习、境外课堂教学实习等,通过真实的课堂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更好地结合,是提高班教学的核心理念。提高班课程分为核心课程、辅助课程、拓展课程。在这一培养模式中,核心课程包括语音教学、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等课程,旨在培训和提高业务技能;辅助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技能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等,旨在巩固教学基本技能;拓展课程包含文化思想、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指导、语言文化等课程,旨在提高专业水平,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要立足国际、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优化现行课程体系,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优化课程教学内涵,以计算机辅助环境为支撑,学习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开展中国语言文化专题教学。

提高班是精英教育,每年面向对外汉语专业二、三年级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围绕提高班选材,对外汉语专业本科4年的课程设置做了优化设置。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以语言和通识课程教学为主,形成了语言学概论、文学、写作、中国文化、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翻译入门等特色课程。三、四年级为特色技能阶段,分语言教学、跨文化商务两个专业学习方向,系统学习语言教学、对外商务交流等应用型课程。除了方向特色课程外,还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国外汉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世界汉语教学现状、汉语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多元化课堂训练

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建立以实践技能课、基地实践、留学生课堂实习和海外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基本链条的能力训练平台,实现从课内外走向校内外,扩大到海外的多元课堂联动的完整体系。

实践技能课主要是模拟课堂训练。为保证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语言类课程实施能力目标型教学,制定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能力要求,并以此设计模拟课堂训练。在组织模拟课堂之前应使学生明确课型的特征,通过听课掌握教学技巧,准备试讲材料时应注意交际性和科学性原则。提高班教师凭借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向学生提供教学模板,将模拟课堂模块化。模拟课堂实施分为说课、试讲、评价三部分,说课环节要求试讲者简介试讲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并说明教学方法;试讲时充分考虑学习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学习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能控制课堂气氛,恰当使用媒介语和体态语,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最佳;评价环节采取提问、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主要评价试讲者对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把握,学习者特征与教材结合程度,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趣味性,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和媒介语使用是否适度等。

提高班的课堂训练是多元且连续的。模拟课堂实践在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在大三、大四阶段进行基地实践。建立校内教学实践基地,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在外语系,学生与外教在课上和课下有很多语言和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机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留学生培训单位建立基地,联合培养汉语教师,学院负责学生的理论课程,实习由教学单位负责。基地实践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五学期可先听课观摩2~3个月,帮助教师改作业、管理学生等,使学生感受真实的汉语教学。真正学习备课、写教案、上课,在第七学期完成。

进一步加强与权威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企、友好单位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参加暑期实践,在校外基地创造机会实现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以“职业”的身份进入留学生培训机构及其友好海外院校,实现学生在职业心理、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上与市场的零距离转化与对接。

四、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进行完善。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由五个模块组成: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语言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包括汉语与外语两个标准,汉外语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对比贯穿汉外词汇、语法、发音、句型、文学和文化的教学,对比教学法能使外国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更为有效。双语对比能力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编写特定对象教材的能力对于汉语教学更需强化。在现代教育课程学习中,学生学习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使汉语教学形象化、立体化,使汉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国外教学对象类型多样,需要教师自主编写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编写课程的开设尤为重要,课程目的是训练学生根据学生特点,临时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文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技巧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不仅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和交际技巧,以减少文化冲突和交际失败,更要增强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汉语中蕴涵的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学会把跨文化意识引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汉语教学的难度视学生水平和年龄不同而不同,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可以借鉴各国语言教学法,汉语教学最好能与当地的教学法交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自身特长,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要与对外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可以借鉴国内外权威汉语教师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提供真实教学资源,以此作为教材,使学生在训练中感觉对外汉语教学国内外发展的特点和现状。课程讲授由培训机构专业人士或本校有教学经验教师担任,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专题讲座,还可以借鉴培训结构的课程设置,再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课程有机结合,不断适应不同国家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要求,促进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提高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质量。

五、无缝对接的教学实习实训

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稳固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同时,发挥合作单位广泛的国际汉语培训背景,充分利用合作单位汉语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基地、合作单位教学机构,做到3个“无缝对接”。重点是把对外汉语教师职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职业技能评估纳入实训计划。

实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应用对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70%左右的课时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循序渐进、覆盖面较广、针对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能力培养。开设教师资格证与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证书,为真正走向对外汉语教师岗位奠定基础。注重学历文凭证书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用已获得国家认证和国际认可的证书来检验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成效,并通过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推动学历证书教育的改革,达成二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素质培养与社会需求一线人才要求对接。选择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和知名留学生培训单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训单位举办的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利用对外汉语教学现场,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学生在工作现场接触到真实的对外汉语课堂,熟悉教学技巧,充实教学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班人才培养中,必须把“研”做实,才能实现“学”和“产”无缝对接。积极实施“立足市场需求,以教学立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战略,确立以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科研攻关目标。

让企业介入高校应用对外汉语研究,主要包括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和知名留学生培训单位。校企共建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机构,全力推进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发展。企业和高校共同负责研究选题和研发人员调配,校企间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七、结语

在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中,应始终坚定“特色教育”的教学理念,密切与权威证书项目和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资格证项目、培训机构教学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资源以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坚持教学模式创新,让广大师生浸入真实对外汉语教学环境,直接获取实际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走出一条科学的、可行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汉语热”持续升温,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与人才质量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国际汉语推广和传播的瓶颈之一。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人”,现有的国际汉语教师和准国际汉语教师群体都亟待进行继续学习和培训。

目前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模式主要为两种,其一是以高校为主体进行的学历教育培训模式,主要针对应届学生,一般需2-4年,优点是系统化和专业化,缺陷是时间周期较长,实践性往往弱于理论性。其二是速成培训模式,主要针对社会上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人员,优点是时间短,效率高,应用性强,缺陷是不利于受训者对于相关的语言、文化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加速成培训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非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希望未来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和其他社会从业人员。

随着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仅靠学历教育培训模式难以满足目前的缺口,而速成式教育培训模式比较灵活高效,有助于解决目前的人才需求困境,但是目前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化的课程设计,因此亟待深入研究科学高效的速成培训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境。

目前国际汉语教师的速成培训方法主要包括讲座法,观摩法,模拟法、实践法和微格教学法等。各培训机构有的采取讲座+研讨的方式;有的采取观摩+点评方式;有的采取讲评+实践演练的方式;有的采用微格教学法,以简化教学过程,量化所需技能,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拆为单一的技巧和方法。上述培训方法主要属于行为主义式和传统工艺式培训方法,各有所长,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都存在一定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了解国际汉语教师未来的工作环境和特点,进行清晰定位,然后进一步分析受训者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更为高效合理的培训。

在教学特点方面,国际汉语教学与面向中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有本质区别,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方面存在根本差异;也不同于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师,虽然二者都面向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但是其教学实施环境不同,前者的授课环境是汉语语境,而后者则处在海外非汉语环境,课堂外的语言和文化熏染有限。

在学生特点方面,海外汉语学生与在华汉语学生也存在不少差异:其一,就学时而言,海外汉语生往往偏好短期汉语学习,而在华汉语生中选择长期汉语学习者则比较多,而且国内短期汉语每周学习时长普遍较高;其二,就年龄而言,海外汉语学生的年龄层次比较复杂,近年更是呈现低幼化的趋势;而在华汉语学生年龄层次则相对来说比较整齐。其三,就国籍而言,海外汉语学生往往国籍单一,而在华汉语学生国籍复杂,不同国籍的学生一般混编上课。其四,就教学内容而言,海外学生更重视听说技能,而不愿意学习读写技能;而在华汉语学生接受的往往是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训练。其五,就学习偏好而言,海外汉语学生更重视学习的趣味化和成效性,而在华汉语生则相对心理期待略低,对不同教学方式方法包容度较大。

综上,进行国际汉语教师速成培训首先应针对海外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建立一套立体式的层级化教学内容体系,便于受训者根据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应用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促进其国际汉语教学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二、立体式的层级化培训内容体系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内容应建构一套科学化的体系,在面向海外教学环境的情况下,针对受训者个人教学中的短板,提供实用有效的教学技能和理论知识,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既学习方法,也要培养其反思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受训者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教学技能,规范教学行为,培养创新教学思维。

培训内容整体架构应以海外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为纲,分为初、中、高级,以任教国别、任教对象等为条目,根据需要从中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在纵向上应包括两部分,与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的、最为实用的教学技能;相关的系统化的汉语知识框架,便于受训者今后按图索骥。在横向上应包括七部分内容:

重要语言点的教学技能。无论海外汉语教材采取功能结构、语法结构还是主题结构,其中都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些重要词汇和语言结构,比如“了”、“把”字句、可能补语等。而这往往也是受训者在教学中感到最困难、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在培训中,应将汉语教学中必然涉及到的语法条目设计成“微语法”部分,将常用的语言点进行拆解,并由培训者有针对性地教授该语法的教学方法,使受训者直接接触日常教学环节,为受训者课外教学实践提供直接指导,保证所学即为所用。

系统化的教案编写。教案编写是落实到纸面的教学设计, 因此,在培训中,应充分考虑海外教材的编写类型,比如功能法、任务法等教材编写模式,辅导受训者针对不同的教材类型进行教案编写,并且尝试处理不同主题或者体裁的课文。学生、教师与教材是教学中的三要素,教案编写直接联结受训者和学生,使受训者既不脱离现实,又熟悉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点,有助于培养受训者的教学能力和技能。

分技能教学方法培训。应针对听说课、阅读课、汉字课、综合课等不同课型培训相应的教学模式,每类课型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培训者应着重突出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教学模式和相关技能。

教学理论培训。介绍国内外比较通用或先进的教学方法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比如听说法、功能法、任务法、案例法等。针对这部分内容,培训者不应局限于理论本身,应通过案例形象展示不同教学理论的应用。

其他相关教学活动的培训。海外汉语教师不但要教授汉语,常常还要担任很多相关的教学工作,培训者应该帮助受训者熟悉相关内容,并进行讨论或演练,比如针对海外学生特点自主编写教材,如何组织海外学生的课外活动,如何针对海外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等。

教学管理方法培训。培训者有责任帮助受训者建构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方法,使其能够在海外教学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策略。比如如何处理学生迟到问题,如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如何批评和激励学生等。

中外文化培训。文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周健曾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有双语、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文化培训既应包括中国文化部分,也应包括外国文化部分。其中中国文化部分除介绍传统文化外,应主要侧重于中外文化差异,对外国学生常感困惑的现象进行阐释。外国文化部分则应侧重于不同文化类型的特点,特别是受训者未来将要去的国家,对于其民族心理、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和禁忌等都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培训时,应根据培训时长、受训者水平、培训需求等因素在培训体系中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组合,建构恰当的内容体系,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支架式培训模式

支架搭建。支架搭建是培训的基础和关键,包括若干个案例库的建设、知识树的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教学任务的,为受训者提供《现代汉语八百词》、《实用汉语教学语法》等权威的书籍书目和参考资料以及相关教学录像、资源等。受训者依托这个平台能够自主进行比较灵活深入的个人探索以及点评交流,为整个培训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个人探索。在培训前、中、后的整个过程中,受训者的个人探索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受训者应利用支架积极进行个人探索,利用相关资源思考教学任务,并尝试撰写教案初稿,有准备地带着问题接受培训,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人教学缺陷,建构并完善个人教学能力。教案的撰写是连接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桥梁,通过教案撰写,受训者将更好地综合运用相关语言及教学知识,培养对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而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通过教案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受训者的教学思路和水平,便于及时指导和交流。

情境创设和小组合作。培训者应为受训者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提出教学任务,受训者根据相关教学任务撰写教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内容、性质和角度都有所不同。这个环节需要受训者与其所在团队合作完成,整个教案撰写和试讲过程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酌情分组,在个人探索阶段完成之后,小组成员互相审阅教案,并就教案提出个人意见,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进行小组试教。

试教与评估。每次每人试教15分钟并录像。试教结束后,先由试教者本人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培训者进行系统地点评,最后由其他受训者评价打分互评。鼓励受训者在试教后撰写个人案例,并在课外教学中进行实践和调整。相关文字资料和视频将上传到培训网络平台,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由相关专家和其他受训者进行点评交流,促进受训者对教学的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国际汉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风岚.关于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2]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郑肇桢.教师教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

[4]赵金铭.论“教案“――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文信息处理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们都知道,英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就是其字母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输入输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而中文的汉字则数量庞大,且字形相对复杂,这就给汉字的编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我们根据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对汉字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编码,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最基本的条件是中文信息处理环境,也就是中文信息平台。中文信息平台是指具有对汉字进行编码、处理、传输的能力并且具有中文输入、输出界面的操作系统。多文种平台,是指能同时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的操作系统。[2]中文信息平台极为重要的指标是支持什么样的汉字编码标准,编码系统混淆必定会产生乱码。汉字编码,本质上是把无须的、开放的汉字集合变成相对封闭的有序集合,以数字化形态实现汉字信息的处理、储存和传输。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录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字符,目前大量的对外汉语教学软件和电子资料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其后陆续出台的几个国际标准,最多包含了27000个汉字,为汉语教学、双语处理提供了方便。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建设现代汉语语料库是一项基础的工程。汉代汉语语料库可以辅助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查找例句、编写教案、编出试题等等,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立要经历原始预料收集、提取粗语料、提取精语料几个过程。

二、中文信息处理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大力发展对对外汉学教学也有积极的作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在技术资源建设、理论方法研究和具体技术应用开发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基础资源建设

语言资料库在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包括语料库、词汇知识库和语法语义辞典等。语言资料库构成了不同层面上的自然语言处理得以实现的基础。1979年,武汉大学建设了527万字的汉语现代文学作品语料库;1983年,2000万字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成;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还建成了106万字的中学语文教材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建成了182万字的现代汉语词频统计语料库。近20多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语言文学应用研究所、山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科技部中信所、中国传媒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等相当一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对汉语资源库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院研究所开发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董振东等开发的“知网”(HowNet)是两项有代表性的成果,而中文语言资源联盟(Chinese Language Data Consortium,缩写:Chinese LDC)则是为推动我国语言资源共享所建立的第一个联盟性学术组织。

(1)综合型语言知识库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语言资源建设工作始于1986年,从研制《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起步。该词典曾获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此成果的基础上,于1995年提出建立综合型语言知识库的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综合型语言知识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于2007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申报奖励之前,综合型语言知识库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其规模、深度、质量和应用效果在我国语言工程实践中是前所未有的。该成果是以汉语为核心的多语言知识库建设中最全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为推动以汉语为核心的多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作为单项技术成果,在北京大学创下了转让次数最多的记录。

综合型语言知识库在汉语计算语言学理论、汉语语言知识形式化描述、语言知识库构建技术以及多语言知识融合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目前它包含的语言资源包括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现代汉语语义词典、中英文概念词典、汉语短语结构知识库、现代汉语大规模基本标注语料库、汉英双语对齐语料库以及多个专业领域的术语库。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综合型语言知识库以其完整的语言知识网络、快捷的信息处理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综合型语言知识库仍在继续发展,研制中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系统不仅把现有的语言知识资源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成员知识库可以互相参照,互相印证,而且进一步挖掘深层的语言知识,发展概率型汉语词汇知识库,让语言知识库建设更上一层楼。

(2)知网

知网(HowNet)是董振东教授提出并创建的语言知识库,是一个以汉语和英语的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为描述对象,以解释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所具有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常识知识库。知网是一个构思严密的知识系统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意义网络,它主要反映的是概念的共性和个性。在知网中,义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最基本的、不易于再分割的意义的最小单位。知网体系的基本设想是,所有的概念都可以分解成各种各样的义原,义原又组合成一个无限的概念集合。董振东教授认为,中文中的字(包括单纯词)是有限的,并且它可以被用来表达各种各样的单纯的或复杂的概念,以及表达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的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关系。因此,知网从大约6000个汉字中提取了这个有限的义原集合。知网是在线的,修改和增删都很方便,因此其规模是动态的。目前,知网已作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重要的基础资源,被广泛的应用于词汇语义相似性计算、词义消歧、名词实体识别和文本分类等许多方面。其中词汇语义相似性计算和名词实体识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语相似性辨析有很大的作用。

2.理论方法研究

概念层次网络理论的提出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一个有益探索。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分词与词性标注方法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切分分词方法、最短路径分词方法、N-最短路径分词方法、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或n元语法的分词方法等一系列分词方法相继提出。1992年,《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GB13715),并于1993年5月1日在全国实行。20世纪90年代,面向机器翻译提出的SC文法,从某种意义上拓展了复杂特征集理论和合一文法,而《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和“知网”是我国学者结合汉语特点和规律对词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结语】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语言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旨在对中文的音、形、义等输入计算机,进而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声学等大量学科的交叉知识。具体来说,语言信息处理是将自然语 言的各个部分,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以至篇章进行文本、声音和图像各种方式的信息化加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输入输出、压缩、存储以及检索等等各项处理。 我们都知道,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语言信息处理这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专门分析 了利用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即汉语信息处理技术,希望本文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启示,还望能够多多交流学习,更好的完善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听力课;问题;教学法

1对外汉语听力课堂的现状

(1)“听”基本上是被动行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课堂气氛不容易活跃;

(2)有的老师没有掌握启发、引导学生听、解的方法,找不到分析讲解的切入点,上课没话可说,容易造成放录音带、对答案了事的结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3)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感。

2听力课难上的原因

(1)“听”基本上是被动行为,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难以发挥,课堂气氛不易活跃。

(2)有的老师找不到启发、引导学生听课理解的方法。

(3)听力水平的提高是缓慢无形的,往往不容易察觉,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感,形成恶性循环。

3怎样改变现状,上好听力课

汉语具有复杂而多变的语气表现形式,只有了解掌握它才能使留学生发出地地道道的汉语。对外汉语听力课中的“听”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材料和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汉语语气规律,并辅之以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摆脱母语的干扰,形成汉语习惯,最终学习好汉语。

3.1教师

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是信息收集者、决策制定者,课堂活动组织者,所以教师要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1)听前阶段:导入与输入为主,教师先要介绍要播放材料的背景知识,材料的主题句、对播放主题关键字是稍做提醒、放适量的实图讲解。2)听中阶段:整体意义识别、细节特征分析、选词填空、疑难探索、重组改编、概括总结。3)听后阶段:复述活动、配对讨论、小组辩论、复现巩固、畅谈感受。

教师的语言:1)尽可能避免无意义的输入。在初级水平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的是对目的语尽可能多的接触与熟悉,所以教学重点在于句子和段落,特别是一定语境下的听力技巧的练习。2)讲课的语速要正常,不应该故意放慢。尽管是初级水平,可是留学生在真实生活中面临的语速,一般都比教材中的快。听力课堂上的语速,相对于平行班的教师,要略快一些,尽量缩小课堂这个小语言环境和外界大语言环境的差异。刚开始,有些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但是,一个多星期之后,大家基本上都能适应。

3.2运用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辩调能力,重点在语调,句调方面;2)义群理解,识别句中停顿的能力;3)抓细节的能力;4)跳跃障碍,抓关键词语,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5)联想和猜测能力;6)预测能力;7)检索监听能力;8)记忆存储能力――边听边记;9)概括总结能力;10)快速反应能力。

在这些听力微能力里面,不同级别水平的学习者要运用不同的能力,如初级阶段的学习者,他们更多的是掌握辨音辩调能力、对语境的理解能力、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终极阶段的学习者则需要掌握对义群的理解能力、跳跃障碍,抓关键信息的能力、预测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检索监听能力等,所以,不同级别的学习者要联系不同的能力,以达到循序渐进,达到理想效果。

3.3听力课教学法

1)视听法:教材的听力只有声音,没有图像,听得时间长了学生会感觉枯燥。如果在每堂课加入一些视听材料,这样就听得很“形象”。这些视听材料可以是和教材听力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拓展视听。2)听说法:先是模仿,包括生词和句子,没人至少两次,有错误后立刻改正;大量的重复;翻译所说的句子为母语;教师与学生改变角色对话。3)在听前布置明确的任务。使学生注意力定向,集中;多使用先提问后点名的方法,少使用先点名后提问的方法。

3.4运用高科技教学手段

随着高科技发展,听力课也由过去的播放录音发展到计算机多媒体予以学习系统,不仅可以播放录音,也可以实现师生交流示范、二人对讲、分组对话、视频音频的结合等等。

3.5外部环境的刺激

利用广播、电视、聊天等多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刺激,尽可能唤起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汉语语音、语感、语调、语素的感知,而且还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

3.6制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与外语习得关系密切。在人类头脑中会出现对语言信息的堵塞现象,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一般来说,自信和动机高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佳的表现,对外汉语的学习也是一样。那么在听力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减轻学生心理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4结语

听力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单纯想依靠某一种教学法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目前,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对以后要从事外汉语的教师,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汲取各种合适的理论,寻求适合自身的改进方法,充分发挥语言环境的优势,不断完善综合素质,促进听力课课堂教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

[2] 李小琪.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M].商务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模型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目前汉语学习在全球升温,学习人群急遽增长,随之而来,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要求剧增,需求也纷繁不一。伴随汉语国际教育和推广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入,需要培养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国际汉语教师队伍,而如何建设这样一支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达到应知、应会、应做的水平,达到不论面对什么人学习汉语,要有能力让学习者从接受汉语到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要有能力教会学习者可以利用方法可持续地关注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高素质队伍呢?

一、国际汉语教师的发展状况

“汉语热”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国际汉语教育的现实需要,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国际汉语教育的战略目标,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巨大的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师队伍。

随着国际汉语的蓬勃发展,国际汉语的教师队伍也在迅速扩大。根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球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目前,我国汉语推广事业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全球汉语学习需求,大量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巧高超的国际汉语教师数量不足,加强国际汉语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迫切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备语言学知识、汉语言文字学知识、外语知识、中国文学和文化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还要掌握最先进的、最科学的、最优化的教学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潜能。在国内,由于中国经济的繁荣,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涌入中国学习、经商、就业,为了更好地掌握汉语,尽快地融入中国本土社会文化,他们都会选择在国内大学、语言培训机构等学习汉语,所以,高素质的专业汉语教师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国外,在汉语热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一批国际汉语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所学的知识教授汉语,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让热爱中国的外国人士可持续地关注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了解中国,走近中国。汉语的国际推广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难以满足国外汉语学习的师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海外汉语教学、文化推广的主要瓶颈。在亚洲,中国的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都非常迫切;在欧洲,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也急需汉语教师上课;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以及非洲、阿拉伯、南美等地区的国家都向中国提出派遣汉语教师的要求。除了师资数量不足外,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国外,由于许多教师是周末兼职上课,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不注重教学技巧的研究。

总之,国际汉语教师主要存在问题是数量上严重不足、质量上参差不齐。国际汉语教师无论在国内教学,还是外派海外授课,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

二、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

所谓“素质”是指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工作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素质的概念,并做了非常形象的解释。他认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也就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在水面以下的7/8是看不到的。我们能见到的1/8是其知识和技能行为;见不到的7/8则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知识和技能行为是较为容易观察和测量的,称为显性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是难以观察和度量的,称为隐性素质。如果一个人的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都能够得到培养,那么对素质的提升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美国学者斯潘塞(Spencer)于1993年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人的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后人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将其演绎得更为直观,如下图所示:

素质的冰山模型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胜任素质现已被接受并应用于人才的培训、招聘与选拔、职业发展以及激励等方面,基于胜任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逐渐成为趋势。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培养,即对对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知识和技能是外显的、可见的,是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也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等具体形式来测量;而综合素质的特质和动机是内隐的、深藏的,难于被培训,只可逐步改善的。国家派出汉语教师,最好的做法是挑选专业对口、素质和能力较好的人员。也就是说,根据教学的环境和要求,选拔符合胜任素质特征要求的国际汉语教师,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

三、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探讨分析

(一)《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公布

自2006年10月起国家汉办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旨在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这个标准由 5 个模块组成,分别为: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和外语知识与技能两个标准)、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它们构成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汉语和外语两方面。其次是关于二语习得的规律、特点、策略等各种因素。然后是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大纲、教材及现代技术运用等;最后是教师综合素质,包括反思教学的课堂研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修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

这个标准借鉴了TESOL等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研究新成果,是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研制的结果,并广泛征求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师实践经验,反映了国际汉语教学特点,为我们进行教师培养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标准,也可以将其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重要参考。

(二)大学的专业设置

1981 年,北京语言大学率先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1993 年,“对外汉语”作为专业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的专业、学科目录上。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开展、2005年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2007 年国家汉办组织研制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推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和课程设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满足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至 1986 年,已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或方向),率先招收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在汉语教学师资培养方面积极开拓新渠道,为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作出了新的探索,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学位。为了提高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办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并设立24 所试点院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对外汉语专业的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设立,都是从学校培养的角度来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构建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的个人努力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教师还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专业的修养和素质。

首先,树立信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初期,面对各种课型、特色课型、新的课本、教学设施等情况,能否适应教学单位的教学节奏和风格,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能否得到老教师的肯定,是否能在第一次教学评估中通过,都关乎教师自信心的确立。国际汉语教师要立足现实的教学工作,选择和确立适合自己、适合工作环境和所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力求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会合作,促进共同成长。合作首先是同行之间的合作,国际汉语教师应开展合作备课、教学观摩、相互评课等教研活动。在合作备课时,虚心求教,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在相互观摩时,应抱着“取人之长,补己所短”的态度;在课后评议时,先让上课教师详细回述上课的步骤、课堂上发生过的事件,然后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一起分析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上课教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其次,合作还包括与学生的合作。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的发生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语言类课程占据多数的对外汉语类课程更是如此。

第三,学会反思,磨练教学经验。教育界知名人士叶澜曾提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三年写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书写反思日志,这是对教学中的重要情节、课堂常规性的和有意义的行为、对教学的认识、对教学有影响的课堂以外的事件、与学生的交流等震憾点、思考点、疑问点的思考与梳理。感悟一点,总结一点,反思一点,提高一点。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但反思一定要及时,要从别人让自己反思到自己要反思,再到最后养成的反思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学日记要反复翻看,时刻提醒自己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断磨练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单位的用人要求

上海早安汉语根据多年的招聘经验,对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如下:普通话水平过关;具备专业的汉语语言学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掌握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此外,还有其他诸如认真的态度、足够的耐心、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素质。用人单位倾向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希望教师要有比较稳定的时间,全心投入教学工作。

新汉唐语言学校认为是否一个合格的教师,主要考察两个方面:(1)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师综合素质,即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2)是否能够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做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汉语本体知识与技能(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文化,能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的基本国情。此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至少掌握一门外语。不仅能掌握这门外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能通过听、说、读、写、译等进行交流。(2)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策略,能够有效指导外国学生学习汉语。(3)了解和掌握中外文化的异同,能顺利进行国际交往与文化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勤指出国外机构的用人要求语言教学更注重实用性。有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到国外后很难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国内外在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国外的公共外语课属于综合教学,不是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学,注重的是实用性,通过学习语言达到运用、交流的目的。而到国外授课的对外汉语教师大多是中文或外语专业的科班毕业生,注重的是语言本身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多不足。一名优秀的老师除了教授基本知识外,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性格特点、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四、结论

为适应世界各国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培养优秀国际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保障并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是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根据本人在国外的工作经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接触,国际汉语教师在外派的时候需要严格考核程序,选用优质人才,并要对录用的新教师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尤其是对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强化教学意识,熟悉教学模式;而海外授课的教师自身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依据国际汉语教师在语言学理论知识、外语教学原则与方法、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知、应会、应做的要求,主动去建构符合时展特征的知识结构,达到不论面对什么人学习汉语,都有能力让学习者从接受汉语到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都有能力教会学习者可以利用方法可持续地关注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15.

[3]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28.

[4] 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5] 郑承军.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师资核心素质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动态·研究),2011,(2)

篇8

【关键词】泰国;中小学;汉字;教学设计

随着世界“汉语”热的兴起和汉语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海外汉语教学普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泰国作为汉语教学的“重镇”,泰国教育部、广大华校以及中泰合办孔院都在积极推动汉语教学的推广,泰国的汉语教学事业蒸蒸日上。但是汉字教学一直是泰国对外汉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汉字教学问题也一直是泰国汉语教学的关注点之一,由于汉字教学的滞后,使得汉字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制约泰国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深入泰国汉语教学真实环境,文章对泰中小学和中泰老师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以期对对泰汉字教学有所裨益。

一、泰国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

目前泰国的中小学汉字教学,开设“汉字课”的寥寥无几。“汉字”教学仍未提到一定的高度。长时间沿用的“以词为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直接交际为目的,忽略了汉语书写的基本单位,即“字”。这样不仅造成汉字教学远远落后于听说,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习得汉字的效果。同时,在泰国汉语教学缺乏适合本土化的汉语教学用书,更没有专门的汉字课本,所以学生从教材中学到的与汉字相关的知识零星点点,广大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只出现的生词和对单字的结构进行补充讲解。这就是泰国汉语教师一般采用的“随文识字法”i。在对单字进行补充讲解之后,采用“看图识字法”、“部件识字法”、“分散识字法”、“集中识字法”等,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入的了解。

泰国中小学生在学习汉语及掌握汉语技能时,准确把握汉字是其瓶颈。从对泰国碧武里府光中公学和曼谷诗琳娜达通学校学生的汉字调查结果看,学生们在“认字”方面最大的障碍是他们很难从所看到的汉字字形本身去理解该字所负载的意义。在“写字”方面困难表现在不知如何处理汉字各部分的大小、方位、看不出笔画的差别。在“记字”上,他们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抄写”和“记忆”、“根据汉字的结构”等。“抄写”不仅费时而且学生很容易厌倦。如果能够运用汉字本身的特点与规律去理解记忆,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在泰国“寓教于乐”的大教育背景下,结合一定的课堂活动和汉字游戏来习得汉字,不但会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而且比用“抄写”的方法轻松多了。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一)泰国中小学生教育制度及学生自身特点

在泰国的教育体制下,泰国中小学生习惯了轻松的学习方式,加之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在泰国的中小学里,普遍采用KPA评定ii,泰国学生课上学了多少知识不是关键,学生对某门课有多大兴趣才是重要的。他们活拨好动,喜欢活跃的气氛。从针对泰国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态度的调查发现,71%的学生喜欢学习汉语,但29%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不够努力。对于学生不努力的原因,通过对在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老师进行统计,95.6%的志愿者老师认为汉语不是主科,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泰国学生爱表现自己,动手能力极强。他们不太擅长单独个人的读写行为,所以传统的教育方式“抄写记忆”很难让学生找到兴趣并且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泰国学生在活动设计及教学游戏环节表现突出,竞争意识得以很好调动。加之,泰国学生的汉语课,一周学时2个小时,学生课后没有复习意识,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巩固,基本上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在课堂上得到的。如果在课堂上没有把握好,那接下来的内容,学生就很难理解。对下一次的教师上课造成困难。

(二)汉字的特点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形音义相结合。在这一点上,汉字的书写系统完全不同于拼音文字,泰语属于表音文字的辅音文字体系,是记录有意义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是由若干字母组成的。与泰语等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无法分离出一个个的字母,也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式,并且其象形特征对非表意体系的母语者来说,认和写都很困难。

其次汉字系统庞大,但是以形声字为主。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音节数量比较少,而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的语素很多,这是由历时纵向的语言词汇化决定的。汉字和音节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音节往往对应多个汉字(同音字),有的汉字对应多个音节(多音字)。也就是说,汉字从文字体制上不同于音节文字。这种情况下,初学者会对汉字的记忆容易造成混乱。可见,汉字的数量繁多,不便于学习的掌握。

最后汉字的笔画数目繁多、但基本笔画固定。汉字笔画繁多,根据《汉字笔画名称表》iii统计了29种笔画名称。虽然汉字的笔画繁多,但是有六条基本笔顺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外到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如果学生掌握好一些基本笔画,汉字书写就不成大问题。泰国是非汉字文化圈,日常社会生活中缺乏使用汉字的具体环境,加上汉语科目的授课时间很有限,基本上学生能接触汉字的时间只能限于学校的课堂学习。在课堂设计中应重在“笔画”和“笔顺”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一)对泰中小学汉字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参照由国际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研制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iv里有关汉字教学的课程目标,要求“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辨别字音、字义、字形”、“了解汉字组成部件、偏旁部首”、“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则”、“基本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准确掌握甲级字,并能做到听说读写四会。

教学内容:汉字基本笔画、汉字常用偏旁部首、汉字结构和汉字的形音义。在教学过程中,笔画教学先行,由基本笔画构成偏旁部首,所以在汉字学校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十分注重笔画的教学。汉字书写要严格遵守下笔时同一笔画上一动一笔的原则;并且横笔的走向只能从左到右,竖、撇、捺的走向只能从上到下。严格控制学生随手所欲地写。同时,不同的笔画数是区别字形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区分因多一笔或少一笔而字形相近的字。

教学重难点:因形近或音近而导致的汉字书写偏误,纠正错别字。在教学的时候一开始就要从音形义上个方面找出异同,进行分类,强化记忆点。分别从语音方面和部件方面对汉字进行归类,经过这样的归类比较分析,就会容易让学生理清楚这几个字之间的联系和差别,也利于识记。

(二)对泰中小学汉字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结合汉字形体的特点,进行笔画教学。汉字基本由“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八画构成。每一种笔画都要教学到位,让学生理解笔画要考笔顺的有规律组织才能构成汉字。每一个字的写法不一样,笔画既不能多也不能少。不同的部件,先后顺序不同就组成不同的汉字。让学生在准确识记汉字前,认清字形。

其次:呈现汉字。卡片的呈现方式中,我们对每一个汉字制作成一套两张卡片,一张卡片正面为汉字,背面为汉字相关的图片,另一张卡片正面是拼音,背面是包含汉字的词、短语或短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卡片和卡片面的呈现顺序。教授时,可先呈现汉字的字形,接着汉字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汉字字形、字义有初步的了解。图片的呈现方式主要是将国内日常生活中带有汉字的场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或者有汉字注解的形象生动的图片呈现汉字,图文并茂,让学生既见字又见图,字形给以视觉刺激、图辅助汉字意思的理解。

然后展开部件教学。任何汉字都可以看成是笔画的组合, 或部件的组合。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而合体字则有多个部件。合体字中,我们可以将汉字拆分成一个个的部件,进行部件教授法。我们的部件教授法主要针对合体字,合体字占据汉字的绝大多数,但是在部件教授法前,要特别注意独体字的教学,因为很多部件便由独体字直接转化或变形而来,如“日月手土水口心火”等。

合体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字音的部件组成,教授时要注意意符和音符的教授,促成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培养。形声字中的意符部件和音符部件都很重要,在学习时要注意讲解,对汉字进行精加工,加深学生的理解,更要注意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部件意识,汉字总量虽然很多,但部件有限,使用部件教授法,可以做到以简驳繁。

(三)对泰中小学汉字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而设计的。高效的活动设计不仅具备趣味性而且竞争性十足,这样才能激发教学对象的兴趣和竞争意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在课堂活动中,用已学到的第二语言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沟通,虽然是在一定语境下进行的语言操练,但是为将来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打下了一定基础。有时候在活动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学生们记忆得更为深刻。并且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就开始了真正的学习,接触并操练语言。课堂活动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操练语言的实践环境,同样为学生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建立了一个平台,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寓教于乐”的大教育背景下,轻松地学习汉字成为一种可能。

老师们在一堂课上复习几个合体汉字时,可将合体字的部件拆分开来,制作成白板互动游戏,也可制作成小卡片,让学生将这些部件重新组合成一个汉字。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符合书写汉字的教学规律。即从笔画入手,由易及难。

老师在平时的汉字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可分为不同的活动类型,将这些游戏分为以下几类:

1、认读汉字的活动主要有:拆生字找部件、部件找朋友拼汉字、拆半边字等。这些活动只要是从汉字的构成部件与结构出发,帮助学生分析汉字的结构,以加深印象。在执行中,教师要提起将合体字的部件分开,然后让学生进行部件的重组,用时最少着获胜。教师也可以将部件做成字卡,在制作卡片时,最重要的是卡片上的汉字不要写错。让学生拼字或通过找朋友的方式将部件组在一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复习认读汉字时,主要的活动后有:打气球、翻生字卡片、汉字在哪儿、火眼精金、听音找字、打字牌、传物、开火车等,来帮助学生加深汉字音和字形之间的联系。活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磁性的字卡或词卡,先把几张(一般八张)字卡随意吸在磁性板上,让学生依次朗读,然后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教师随机拿走一张,让学生说出拿走的是什么字或词,能够正确回答的学生给予奖励。之后再换一批卡片。

3、训练学生对字义的把握的主要活动有:造句、排序、选字填空、字朋友搭配、用字组词等。这部分设计课内外均可实施,对教学对象的空间要求较低,也是很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和泰国本土教师实施最方便最操作性最强的教学方案。这部分活动重在事后,即教师通过批改审阅学生的完成情况,要分析归纳学生的错误类别。

4、教授新字时的主要活动有:听笔顺笔画猜汉字、划拳写汉字、汉字大闯关、BINGO等。这些活动设计从汉字笔画笔顺出发,主要用于新授和复习书写汉字时,帮助学生弄清笔画笔顺。以最常用的BINGO为例,在活动中,学生们将9张或者16张或者更多的生字卡片排成九宫格或者4x4 的形状,老师可以自己或者请学生轮流直接说出他们想翻过去的字卡,或者通过说笔画笔顺、描写汉字结构、组词等不同的方法让大家选择正确的字卡翻过去,凡是一排或者一列字卡都被翻过去的学生可以叫BINGO 并得到一分,然后继续游戏,直到所有的字卡都被翻过去。老师们在出题时,应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停变换形式,即可有针对性的训练到不同层面学生的汉字认读及书写。

小 结

文章结合现有的针对海外学生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泰国中小学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和汉字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在泰学校任教的经验和优势,总结泰国中小学汉字教学的不足,期望通过对汉字教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的三方面思考,能提高泰国中小学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i随文识字法是随着课文对出现的字一个一个地认识,借助该字出现的语境了解该字所负载的实际意义。

ii KPA评定有三个部分:期末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即平时课堂的作业,课堂表现,动手能力等占60%,学习态度即出勤率,着装、学习习惯等占10%.

iii 文宪.汉字笔画名称的统一与规范[M].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07).

iv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汉语国际教育通用课程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周健.汉字教学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4]张朋朋.集中识字[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5]李珠.怎样教外国人汉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6]周健.汉语课堂教学325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吕晓玲.漫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S1).

篇9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汉语口语教学 言语交际 文化适应

一.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就是如果你和与你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一般具有这几个特点:1.文化的生长差异性,文化差异主要多发生于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2.适时的言语统一性,交际的语言对一方来说是母语,而对另一方来说必然是第二语言。3.直接的言语交际性,从对外汉语专业来看,我们注重实时的口语交际,即双方面对面的交谈。

比如中国人比较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人群多数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可能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会感到非常惊讶,不太理解这种“不诚实”。

当然,对外汉语教学者还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特点也仅仅是对大多数人群简单的归纳,切忌以偏概全。

二.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汉语口语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特殊性

汉语教师在口语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此部分的教学具备不同于其他部分教学的几个特点:

1.汉语口语教学内容本身具有相当高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汉语口语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书面语的特征,汉语口语表达中的重音、停顿、语调、节奏、独特而生动的口语词汇、俗语和谚语、大量的习语、多变的句式及特殊的口语表达格式等,都使得其多变而丰富。在教学中,针对初学者提出的种种问题更难完成对其完整的概括和说明。特别是当教学对象往往又是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母语迁移作用和不同的学习动机对汉语口语学习的接受能力又不尽相同,

2.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和水平较难进行定时定量化的预测和确定。目前的口语能力测试多数停留在短时间内的学习评估,不像阅读,写作,听力等测试能够基本上确定大致的测考题型和作答时间,并且基本上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大致的学习水平。但由于学生的口语状态会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主观情绪和客观影响,比如学生当天的情绪,学习动机,兴趣,学习环境,教师情绪等等一系列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口语测试水平。

3.汉语口语教学的特殊性又体现在课堂的相对有限性作用上。目前国内汉语口语教学总体来说还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收效不高,教学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较重。在中高级口语课堂上,老师依然还在大量使用教读,学生跟读,复数,造句,其方式,几乎和综合课没有区分度。依托口语教材进行的传统口语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目前所能达到的教学成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口语课堂实际上有时候只是反映学生口语水平的一个载体,如何利用好这个载体并且引导他们的思路,发散思维,激发他们主动开口说话,而非简单照着课本背诵阅读,即所谓抛砖引玉,应是汉语口语课堂最大的作用。

(二)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口语教学开展

这一部分根据自己的亲身口语教学经历,能够明确感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对口语教学的展开能够产生巨大影响。

Hill是一个澳大利亚男生,来成都某公司实习半年。最初给他上口语课时发现他并不如我想象中的澳大利亚人一般开朗健谈,反而他的性格较为内敛羞涩,口语心理障碍较强,对母语的依赖程度非常重,不愿意尝试用汉语来表达话语,在回答教师提问或与教师交谈时,常常会中间卡壳,找不到表达意念的词语;经常断断续续,组不成句子,课堂上注意力也不集中,对书本上的东西非常抵触。最开始自己对这种情况的学生处理经验欠缺,采用了很多硬性干预手段,反而还引起了一些不愉快,既阻碍了自己教学的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后来自己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深知要实现他的学习目的首先就得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我开始对他进行了一些侧面了解,根据他汉语零基础,初来乍到异国他乡,年纪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川菜等等特点及时调整了某些教学思路,在初期阶段基本以其母语作为课堂媒介语,在上课之前尽量和他进行简单轻松的交谈,话题一般涉及他的兴趣导向和他家乡的美景美食,90%依据课本核心内容推进的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对话游戏,适当补充一些他非常感兴趣或是紧贴他工作生活的词汇短语句子,适当改变教学场景,比如在学“买东西”这一课时我带着他去真正的商店完成指定的任务。尽量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实现他的口语自然习得和生活上的适应。后来发现他的学习状态开始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在课堂上能够e极回答我的问题了,也愿意主动开口问问题。几个月下来,除了对书本上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还能说一些简单地道的成都话,基本上实现了我的教学目的。

当然,小班型的口语教学和大班型的口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侧重还有所区别,这其中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思考的地方。

三.针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特点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侧重点

(一)对于口语教学课堂特别是人数较多的课堂的来说,要策略性地避免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分组的固定性和交际任务探讨的长期分散性。学习者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使得他们在异乡的口语课堂交际训练中,更容易自动寻找文化背景相似甚至语言相通的人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为在交际训练任务开始前他们更容易沟通和计划,并使得交际训练更加顺利地得以开展,获得高分,等到口语课堂结束之后,又回到和自己文化背景相似甚至语言相通的人群中去,获得所谓的语言安全感。这种情况实际上对于汉语口语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舒适的母语环境和母系文化圈会让自己渐渐产生对母语严重的依赖,如果学习语言无法暂时剪断这层脐带,会直接影响到口语学习的进度和效率,口语教师最好能够多样地安排交际讨论小组。

(二)在口语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处理与文化相关的话题口语教学,除了需要教师对文化差异要有高度的敏感以及融合能力,还需要对外汉语教师拥有比常人更强的跨文化交际和适应能力。这些能力起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常用外语;熟练运用交际社会语言学知识;掌握有限的语言手段成功展开交际的策略;能够掌握有关不同交际风格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避免和澄清交际误解的策略;掌握不同思维,举止,是受制于特定文化认知图式的能力。有的教师为了避免文化冲突讨论,甚至直接跳过一切可能会产生冲突的文化话题,这样也并非良策。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既然选择了来学习汉语,来到中国,那么就已经做好了入乡随俗的准备,首先就应该尊重目的语国家的国际立场和文化倾向,这样也能避免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对不必要的话题过度地争辩和讨论。

(三)如何有效地将不同学生的文化特质特点融入口语课程教案设计,尽量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多文化交叉氛围的口语学习环境。这一点对汉语教师的口语教学课前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需要综合不同学生的文化特点,还要引领他们更好地融入目的语国文化中,把被动接受学习目的语文化变成主动探索甚至热爱目的语文化,进一步促进汉语口语的习得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文化背景人群的口语情景视频,音频,表演,讨论,甚至是将课堂开展到真实的语境中去,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参与度”。总之,强化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避免课堂甚至课后的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事件,才能真正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以达到更好的口语教学成效。

总之,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特殊性来说,其教学基本上都要依赖于交际性任务的开展、运用和累积,而其教学本身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对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往往更高,教师如何有效地针对汉语口Z教学寻找到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侧重点,是一个教师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雁.《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原则》.辽宁师专学报,2004.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7.

[3]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商务印书管,2000.

[4]刘双,于文秀.《跨文化传播―拆解文化的围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5]吴进业,王超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策略;探讨

汉语教学是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学校汉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校特别重视汉语教学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授课,本人经过对汉语教学的不断深入探讨,积累经验总结如下。

1 教学对象的认识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农牧区初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汉语水平差异很大,由于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汉语发音不标准,这就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大部分来自农牧区的学生,性格活泼,纪律性较差,自由度大,课堂上不时插问,中断老师讲课等,以致会影响教学进度,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另外,农牧区学生之间自觉性差异较大,有些学生上课很认真,不懂就问,非常自觉。但也有些同学经常迟到、甚至旷课或上课不专心,因此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 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现在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是会说汉语的人都能教授汉语,甚至连小学生也可以教汉语,其实不然。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全面掌握汉语教学法,才能指导教学活动,并运用语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1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语言学知识掌握了汉语语音知识,不仅可以使自己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可以很好地掌握声调教学的关键,及时发现学生发音错误的症结,并能纠正学习者的发音错误;掌握了汉语词汇知识,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具有快捷地辨析词义的能力,掌握了汉语文字知识,可以使教师了解字源、造字规律,从汉字的形、音、义出发,为汉字分析教学和整体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克服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可以使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对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的具体讲授,农牧区学生可以正确使用汉语,知道哪些内容是对母语者不必讲,而对学习者则必须讲的问题;掌握了修辞知识,既可用于指导学生写作,也可使教师自身的授课语言生动、活泼、形象。

2.2教师必须熟知中国文化知识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汉语是在汉民族悠久历史中发展起来的,负载了汉民族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第二语言教学应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还应有文化知识的渗入。对汉语教师有须了解中国文化和学生风俗文化的差异,这是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必要的文化,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加恰当、得体地使用所学的语言。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准确理解中国文化。另外,教师还应同时对异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包括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及价值观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异文化间的碰撞。

2.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在对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完全使用目的语作为课堂语言并非是一个好办法。教师具备汉语知识可便于师生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解释过程。 根据所掌握的学生的母语知识,确定语音、语法等方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4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很多教师讲课不受学生欢迎,不是语言学知识和语言本体知识不够,而往往是不懂教学法,不懂心理学,不懂第二语言学习规律。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其中有诸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教师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所设计与研制的教学方法也越有针对性,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越有帮助。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应掌握语言自身的规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3 课前准备课前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精心备课,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认真书写教案、讲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对所教内容了然于胸,而且还要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功课相当重要,是教师讲好课的重要环节。备课时不但要熟悉所用教材,而且还要反复推敲,尽量多用口头用语。备课时应注意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及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根据留学生的特点,设想到农牧区学生在听课中的反应,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