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13:5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房建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5(C)-0018-01
前言: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分支之一:中医,如何在市场中不断发扬光大,是一个摆在所有中医院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构建中医院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创新传统医学,是摆在所有中医院面前的一个难题。
作为社会文化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表现方式,医院文化是一种由团队精神和文化积累出的,医院在经营期间及其职工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期间所表现出的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等,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过程中所积累沉淀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也是一个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医院文化,一方面,它具有医疗行业的自身特色,另一方面,它也具有文化的通性:医院的内生增长性,职工的内部凝聚力、人才的激励奖罚机制等;以及医院的形象所塑造的市场竞争力,如医院的市场形象、外部信誉,亲和力等。
中医学,源远流长,曾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相较于西医,中医有着自身的文化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崇尚自然,献身精神等方面。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中医学的传承者,中医院更应该大力建设中医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新时代的中医院。
一、中医院构建医院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一)构建核心价值观:由于历史发展等诸多原因,中医院建院时间普遍较短,大多数是在解放后成立的,由于时间不长,且从建院初始往往就形成中西医并存的状态,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水平比较低,因此吸收西医方面较多的先进技术,技术的引进导致意识形态多样化,有些中医院因此失去了自身特色,在患者看来,并不比其他医院更有特色,而要构建中医院特色文化,则首先需要对中医院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整合,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向心力,进而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发扬光大中医学。(二)提升医院集体凝聚力一个集体是否优秀,是否团结向上,首先就表现在这个集体的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当员工在一个彼此拥有同样价值观的团队中进行工作,共同的价值观将会使其形成共同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构建拥有共同文化的员工团队将大大提高组织人员的向心力,反过来,人员的向心力提高了,则对于新成员的溶入又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样不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什么困难,医护人员都能心往一处使,力向一处用。(三)提高执行效率一个单位的政策制度制定再好,财务细则规定再细,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力,则一切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集体没有良好的向心力,则任何制度与任何命令,都将大打折扣,因为人员的心态积极与否,决定了这个集体的执行效率高下,是否能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除了制度控制,物质分配合理外,员工的心理情绪也需要进行调节。因此,构建中医院文化,创造共同的精神、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才能将医院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真正的有机整体,进而提高医院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四)提升竞争力俗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下,整个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市场呈现出服务供应迅速增长的趋势,于是酒深也怕巷子深了。如今人们在进行服务消费的时候,较以往更加注重品牌效应,所以,现代医院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硬件的竞争,各类的软实力也成为人们选择的重要指标,树立医院的形象与社会声誉,创建中医院的品牌形象,从而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中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之道。
二、构建中医院文化体系的实施和操作方法
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群众口碑,是当代中医院责无旁贷的责任。建设中医文化,需要中医院通过良好的服务、过硬的技术来实现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建立良性循环,扩大中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仅仅做好这些工作是不够的,通过成立院领导挂帅的工作检查小组,将文化建设任务分配到科室,定期检查文化建设工作进度,并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工作目标计划,将中医院建设成为中医文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土壤。(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中医院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振兴中医、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医院就在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专门负责制定计划、确定考核方案、检查工作的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中医文化建设的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筹协调,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医院各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有效落实、逐步推进的医院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二)长远规划,持续发展。中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对此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一些文化方面的元素或者艺术手段展现中医院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同时在服务理念上展现传统中医文化:杏林春暖、大医精诚等,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使人们在需要就医时会倾向于在中医院接受治疗,从而扩大中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三)加强考核,注重实效。。医院需要将文化建设列为各科室年度考核目标之一,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阶段性评估,其考核科目包括:理念认同度、工作执行效率和文化表象建设进度等,切实把这项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体现医院价值观念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作者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18.
[2]唐汉钧.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外科卷[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6.56.
[3]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96-1049.
篇2
[关键词] 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复合型人才;科研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129-03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指以药学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研究及干预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及药代恿ρЧ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经济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本概念最初于1957年由Donald Francke首次提出[2],并于1966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3]。临床药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89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我国首个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至2014年全国共有32所高等院校具有临床药学专业,其中有12所院校具有硕士培养点,9所院校具有博士培养点[4-6]。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我院于2014年申请并获得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培养点,负责培养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部分七年制在校生的实习带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及毕业生的反馈,笔者发现,现普遍实施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临床不仅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药物咨询、指导服务,更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设计、分析、实施药物试验的科研服务。据此,经导师组调研与讨论,决定对在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方案做一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1 培养对象与目标
临床药学是以向临床提供具有药学、临床、科研能力的临床药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科,故本学科的培养对象须具有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各高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规模普遍偏小,而现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将招收条件放宽至具有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使研究生掌握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的能力,还需以研究生可独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问题、分析药物问题、解决药物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
2 培养模式
2.1 培养时限
临床药学的培养时限一般为3学年(6学期)。但由于本培养点的规模有限,本校报考人数较多,故目前仅招收本校临床药学5年制本科生,根据培养方案,可将本校临床药学本科的第五学年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培养,这是由于临床药学第五学年本为临床实习,而本培养点即是临床单位,故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在保证本科质量的前提下使总学程达到3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临床一线,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连续性,并可压缩培养周期,即“5+2”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2.2.1 导师组负责制 为保证培养质量,由本校临床药学系负责32个月实践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轮转编排,并由导师、药学部的相关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在培养过程中,再由临床药学系集中组织安排进行阶段考核、结业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
2.2.2 专科定向培养 研究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完成必修课学习后,导师根据课题背景、优势学科、研究热点及学生个人兴趣对其专科方向进行定位。研究生将以个性化的专科方向进行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
2.2.3 药学实践 在进行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对本单位的药物品种、药事管理细则、科研课题及药学部运转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故在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进行为期10个月的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在药学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静脉配液中心、药检室、实验室及药库等各个岗位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包括对药品的检验与调剂、静脉配液方式、用药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及用药咨询等。在轮转期间,药学部还会安排各岗位负责人对研究生进行统一的讲座培训,使学生快速的、正确的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2.4 临床实践 在完成药学实践后,研究生将进入为期1年的高级和专科临床药学实践阶段。学生按照自身专科方向进入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此期间研究生需掌握本专科用药品种、适应症与药物遴选方法、用药原则、用药时限及药物不良反应辨别方法等内容,并在本专业临床药师及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的初步的用药监护。
2.2.5 科研实践 本培养点推荐研究生住校学习,研究生自入学始,即对其进行科研培养。在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期间,布置工作量较小的相关科研任务,嘱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安排研究生对老师及学长的实验及科研进行观摩,使其在观摩期间迅速掌握相关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标书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内容。
在完成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后,研究生进入为期1年的临床高级和专科药学,以及科研实践阶段。导师根据其专科方向、课题背景及学生个人兴趣围绕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进行科研选题。选题需具有一定的高度,并应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循证医学等多个学科,从而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相关科研方法及手段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对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
2.2.6 培训及交流实践 为加速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本培养点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及言语表达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导师组努力为学生争取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专业培训及学术会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汇报、发言及交流。另外,导师组每两周安排的一次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定期进行数据汇报,并对研究内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使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实验进程与实验问题,还可使研究生拓宽眼界,了解其他专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现状。
3 成果
3.1 熟悉药学业务工作
据了解,部分临床药学培养点忽略药学实践过程,从而加大临床实践幅度[7-10]。这虽可加深学生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但研究生在实践中却不了解自身科室的药品品种、药事管理细则及科室运转模式,从而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医生、护士及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无从解答[11-13]。由此可见,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本培养点研究生在药学部轮转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本单位用药目录,更对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研究生在查房过程中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及药事管理细则。
3.2 临床药学能力增强
在本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及解决药物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据相关临床科室反映,对于药物品种、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常见问题,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或用药手册迅速给出结果;而对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辨识、非常规用药等复杂问题,学生可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正确信息,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于临床。由此可见,专科培养下的研究生已得到各临床科室的肯定与认可,这不仅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了贡献,还为临床药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3 科研水平提高
在此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研究生不仅可以按时高效完成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环节,还在与同学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中,对其他专科有了一定的了解。2015年以来,本学科点已毕业和在读的4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2014年和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优秀论文的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此可见,在此模式培养下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专科药物的理解与感悟,临床药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3.4 交流沟通能力增强
在众多的科室会议、用药宣教、学术会议中汇报及发言中,研究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均有显著的提高。在不断地锻炼中,学生渐渐从中找到了自信,办事能力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总结
4.1 专科培养的优势
本培养点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即明确自身的专科方向,有助于学生尽早对专科知识进行学习与梳理。通过对专科药学知识的研究,不仅能对该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服务;还能更为快速的掌握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在学习其他专科时也可触类旁通,提高自身学习及工作效率。此外,专科培养也为科研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科研与临床脱钩的现象。
4.2 加强科研培养的优势
目前,临床需要精通药学、临床及科研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而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临床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无疑是其短板[14-17],故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其对专科药学知识及问题的理解,还能切实分析、解决临床中的药物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及数据支持,使药学与科研真正服务于临床。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专长,也成为其就业的敲门砖[18-20]。
4.3 展望
诚然,本单位展开的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某些培养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正与临床药学在国内的学科现状相一致。但笔者相信,在大家对临床药学教学的不断尝试、探索与挑战下,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学的特色发展道路,临床药师也会随着工作的深入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Pharmacy. Acute care clinical pharmacy practice:Unit-versus service-based models[J]. Pharmacotherapy,2012,32(2):35-44.
[2] Bond CA,Raehl CL,Franke T.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hospital pharmacy staffing,and medication error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J]. Pharmacotherapy,2002,22(2):134-147.
[3] T雪雷. 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5.
[4] 张琴. 临床药学现状和发展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50-752.
[5]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范畴和发展趋势[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3):133-159.
[6]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相关概念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2):69-72.
[7] 龙萍,吴方建.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学科建设[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1):884-886.
[8] 赵奎君,续畅,王秀娟,等. 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136-139.
[9] 杨志海,张幸国,马葵芬,等. 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思考[J].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7):1553-1557.
[10] 张凤,夏天一,高守红,等. CNAS-CL01准则在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2016,25(18):11-14.
[11] 马葵芬,张幸国,王融溶,等. 基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数据分析临床药学科研现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1):94-97.
[12] 刘耀武,印晓星. 临床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427-429.
[13] 张文悦,翟所迪. 临床药学本硕连读六年制的实践和科研模式探索[J]. 中国药房,2008,19(13):1028-1029.
[14]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28(12):1891-1892.
[15]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16] 蒋学华,李喜西,曾仁杰,等. 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药房,2008,19(13):965-968.
[17] 颜海弟. 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43-147.
[18] 张冰,金锐,吴嘉瑞. 基于现代中药师知识框架构建临床中药学课程[J]. 药学教育,2011,27(5):23-25.
[19] 李晓平,邵宏,唐忠婷,等. 国外52所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比较[J]. 中国药事,2007,21(11):934-938.
篇3
一、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起中医药服务提供与利用的激励机制和中医药工作的协调机制,并督导各单位落实相关政策。
按照《意见》和我市医改的任务要求,依据《市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施方案》,完成9所镇卫生院中医科和中药房标准化建设,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具和中药,完善基本的中医药服务功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普遍推广20种“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完成1114名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任务,使所有的市级医院、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都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实施《养生保健“三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工程》,大力推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开展第七个“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建设1个膏方服务示范单位、1个养生保健基地和18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使市级医院和镇(街道)卫生院都能开展养生保健指导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专门的“治未病”保健服务机构和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开发保健产品,拉动服务需求,构建起多元化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着力打造品牌学科,培养引进优秀人才,促进中医学术繁荣
推进中医事业四名工程,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将市中医医院建成中医特色明显、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中医“名院”;重点加强市“国医堂”示范门诊、市特色专科建设,成为特色优势突出的“名科”;重点扶持优势学科的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特色中药制剂研究、中医特色新设备研究和适宜于基层推广应用的临床研究项目,制定重点突出的年度中医科研计划,加强成果推广,提高科研工作对提升中医临床水平的贡献率。
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引进,做好市级优秀中医人才和中医骨干培养对象的集训培养和考核;借助有利政策,力争引进1名市级以上名中医;鼓励各单位采取聘请“市特聘中医药名家”的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来院工作,带教指导;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做好镇(街道)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和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对取得中医学历的乡村医生免费进行考前辅导,帮助其尽快过渡为执业(助理)医师。
积极参加中医药优秀论文、优秀病案和优秀护理文书评选交流活动;做好包括“四大经典”在内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严格证书管理,推出品牌项目,创造浓厚的中医药学术氛围。
三、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实施中医药特色优质服务促进工程。
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人民满意公立医院活动,实施中医药特色优质服务促进工程。依据《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标准》和《市综合(专科)医院中医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标准》,做好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综合(专科)医院的中医医疗质量日常监测考评和信誉等级评价工作,建立预警和警示制度,建立起覆盖全行业、面向全社会的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向社会全市中医医疗质量信息,公布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开展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中药代煎、代炮制加工、传统单剂小锅煎药服务、小包装中药饮片服务和中医护理特色服务项目,推出一批知名中药制剂(名药)和示范中药房,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卫生应急工作,加强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开展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
篇4
关键词:医院,药品,成本核算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渐减少,财政补贴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医疗机构实行创收归己,自行分配,导致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医疗资源浪费。免费论文。现行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和药品销售的利益关系,以降低药品价格,使医疗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承担一定社会福利职能。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增设药事服务费,保障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但不拖亏运行。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借鉴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医院特点,《医院会计制度》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对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做了重大改革。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改革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加强了收入、支出的管理,将医院收入划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相应的严格区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将制剂的增加值列入药品进销差,避免医院制剂造成的虚收虚支。由于医院的经济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医疗支出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收入弥补,而不能依赖药品收入弥补,按医疗及药品收入分别实行成本核算。政府从增加财政补助,改革人事制度,规范收支,加强财务监管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医院的财务自主能力加强,财务风险正在加大,因此,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尽力防范风险,转移减少风险,尽可能降低风险、损失。把财务工作从繁杂的日常事务转向侧重管理控制及财务运作,参与经营管理,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当前药品产业完全竞争,医疗服务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低水平、小规模上恶性竞争,小医院没有竞争能力,长期以来只能以提高药品进销差价率,形成以药养医的局面。医药不分家,人力资源维护成本,医疗资源维护成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药品销售的利润。国家在药品进销差价率及抓红包上各方面控制了之后,药品虚高的价格部分又转嫁到医疗服务收入中的器材收费和检查费用中。从而加大了药品管理的难度。为解决当前医院普遍以药养医的难题,国家实行了医药分开的医疗体制改革。实行药品委托经营,目的是减少药品经营中的流通环节,通过招、投标使药品价格降下来,以切实解决医院药价虚高的难题。逐渐取消药品加成,并通过财政补偿,保障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为适应医疗改革的新变化,加强药品管理成为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免费论文。
对非营利性医院,享受了免税,就要遵循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最后的利润不能分配,政府监管力度是非常强的。从经营的费用到工资制定的标准和药品进销差…如果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靠收入90%以上来自医疗服务收费,要维持医院运行和发展的局面,只能从控制成本及提高服务水平入手。整合医疗资源成为必然趋势。药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占医院物资比重大的特点。是医院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减少药品积压、提高资金利用率,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
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职能及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盲目增长,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对药品成本核算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药品收入:
目前,医院普遍以计算机资料为依据作为会计核算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收费报表中“药品收入”数与药房的药品发出金额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主要原因有:(1)受社会医疗保险因素影响,某些患者会通过各种关系将自费药品换成可以从社保列支的药品,从而影响医院“药品收入”数额的真实性;(2)未能及时将“药品收入”与药房药品实际发出数进行核对并作账务调整,以真实、准确地反映药品收入状况;(3)购进药品及和药品一起搭售的器械类以白条、收据入账时,在取得现金中、西药药品收入后,不开具发票,也不录入电子信息,造成药品发出核对困难。免费论文。
为了准确确认“药品收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医院应要求收费人员加强自身修养及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将差错控制到最低,同时医院应杜绝患者换药,提高计算机统计药品收入的准确性;
(2)加强发票管理,做到取得中、西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收入一律开具发票,杜绝购进药品以白条入账;
(3)医院应根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实行收费处计算机“药品收入”科目与药房发出金额“药品日常核对制”,确保药品收入和药品收支结余的正确性。每月末应根据“药品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与药房发出金额的差额进行调整。当门诊(住院)收费处“药品收入”大于药房实际发生额时,按其差额,借记“药品收入——西药(中药)收入”,贷记“医疗收入——其他收入”等相关科目;当“药品收入”小于药房实际发生额时,借记“医疗收入——其他收入”等相关科目,贷记“药品收入——西药(中药)收入”科目。该方法的前提是设置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来统计药房发出药品数量而且需要专人进行核对。虽然增加了药房的工作量,但能准确确认“药品收入”数,使会计报表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医院药品收支状况,并能减少药品盘点的误差。因此, “药品核对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药品“应付账款”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规定药品送达仓库后1~3个月才支付货款,这样必定大大增加医院的流动负债。“应付账款”查对账的烦琐一直困扰着药品会计,由于药商众多、频繁挂账与冲账、作分录或记账时都会发生查找困难,降低工作效率;另外还容易将甲公司的款项挂到乙公司的名下,或付款冲账时将甲公司的负债冲减到乙公司的名下,令查对和纠错产生困难。为及时发现差错,不仅要与药库对账,还必须定期与众多的药商对往来账,增加了工作量。为减少核算差错,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纠错及查对步骤如下:
(1)在“应付账款”科目下设置药品供应商名称二级明细科目。(2)月末根据药库送来的手续齐全的发票和入库单审核,借记“药品——药库——西药(中药)”,贷记“应付账款——甲公司”、贷记“药品进销差价”。(3)会计入账后将一份入库通知单(存根联)附在发票上给领导审批付款;另一份(结算联)由药库转交给药品供货商的业务员,据以收款,并提请对方及时核对货款,并盖对方的财务专用章确认。(4)出纳到期付款,各药商凭入库通知单(结算联)在指定的日期到医院收取支票。(5)会计结算时审核发票和入库通知单并核对与应付账款科目的辅助信息栏是否相符,无误后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
三、药品支出的控制:
药品支出即药品采购、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分为直接支出、管理费用分配支出两部分。其中直接支出同药品收入一样,按规定比例计入药剂科和相关科室,而管理费用分配支出应由药品部门承担。开展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制定较完善的各种费用的各类开支标准、审批制度,使科室的一些可控费用的消耗得到控制。控制卫生材料支出的增长,各种卫生材料实行消耗定额。严格药品、卫生材料采购、处、入库制度。
四、加强科室成本管理:
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医院普遍实行内部目标考核,考核工资由科室领导负责分配。将科室作为成本核算的经济责任中心,制定符合科室部门利益的收入分成比例。取得的中、西药品收入,按固定比例计入所在科室,药品进销差按相同比例计入各科室,做到不重复计算,收入归属明晰。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成本控制的意识,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5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医疗发展医疗服务优势计算机网络终端
中国入世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各行各业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带来一定冲击。既有机会义有挑战。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进一步发展。但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住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相媲美,存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而且也会使我国的医院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
这篇论文向大家展示目前我国院信息化建设的状况。通过介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没面临的挑战、所经历的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使我们了解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家仍需努力将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追在眉睫。加快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卫生管理模式,降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收益,从而使医院自如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加入WTO,人民群众口益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对卫生工作提出的挑战、推进整个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给医疗卫生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样,医院信息化建设也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医院管理模式重新规划、定位和标准化、规范化的过程。国家提出卫生信息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医、经济实效、因地制宜。征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实践证明,没有信息:作标准化,就难以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更不能实现信息化所应有的效益与作用。
中国入世为经济高速发艘创造-r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各行各业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带来一定冲击。面对国外的资金优势,装备优势、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我们既有机遇义有挑战,我们怎样来应对这场竞争和挑战?首要的问题是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转变职能,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充实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机制,随时为医院决策管理层提供最快速和最为准确的医院经营和医疗信息,使他们能快速准确了解医院经营状况和医疗活动信息。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进一步发展。
1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1国外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军中国
入世后国外一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入国内,外商对医疗服务市场直接投资和瓜分,并与国内医院产生竞争,医疗服务行业的利润下降将成为必然。
1.2医疗服务业不再被垄断
入世后打破了医疗服务行业内的垄断,引入了竞争机制,过去那种只能在一家或几家医院就医,蚪住医院药房购药的限制将被取消;使国内医院经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1.3医疗卫生人员优胜劣汰,面临考验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失业的危机感会明显增加,现有医疗机构技术骨干队伍会产生激烈的动荡。
1.4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方式不能及时转轨直接威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院管理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表现的一种形式,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对医院管理模式起支配作用。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前提,必须有现代医院管理意识,在现代医院集体协作化的医疗活动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医疗活动方式的情况,医院管理者必须要有综合性科学管理意识,才能适应医院内外环境的需要,才能进行医院现代化建设。
1.5医院信息标准化程序低,软件开发缺少统一规则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影响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影响医院管理信息反馈速度、灵敏度和精确度。
2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的阶段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医疗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l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这就要根据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应用环境、人员培训的技能水平,实施力量、数据应用等方面状况选择自己的目标,制定建设计划。医院实施信息化,首先是从思想观念上明确这是一个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与运作过程,其最终日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达到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为现代化医疗卫生管理提供决策分析。具体说来,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是:
2.1第一阶段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财务收费管理系统等这个阶段又分为部门级的信息化管理和全院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各人巾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条件较好的医院正在向令院信息化管理过渡。
2.2第二阶段是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主要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和医学影像系统现在国际上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正在进行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我国也有一些医院在进行尝试。我国的远程医学迅速发展,97年中国医学基金会成了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委员会,该网络已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家医院,为各地数百例疑难急症进行了远程、异地、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大型会议全转播,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提供便捷、主动的医疗保健方式,降低保健费用,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诊治水平,便于管理就诊者的医疗信息。
2.3第三阶段是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这一阶段目前还处在实验当中我国医院信息化日前的现状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医院也从中得到了避免漏费、规范财务管理等好处。随着患者对医院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许多大中型医疗单位现在已经开始步入第二阶段,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患者仅凭挂号条就可以进行交费、取药、化验等医疗服务,但是真正的医疗业务还很少能参与到信息化的方式中去。
临床信息系统应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管理人员、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人员和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秩序井然,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划分的队伍。他们不仅要熟悉本科室业务,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重要的是他们应具有积极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事实证明,临床信息系统非常受医护人员的欢迎,这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3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国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财政支持,信息化的费用投入要靠医院自己负担。一个大中型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服务器和软件,这还不包括购买终端计算机。因此它需要医院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2)医院管理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够,相应的紧迫感不强。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强化了人与物的关系,淡化了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电子通信是否能进一步推广应用;医生们使用一项新技术前都需要确切地知道该技术能否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有的医生认为,信息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对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产生威胁,从而影响病人对医生的依从性。同时也为,依赖网络技术可能面临电脑病毒,黑客侵入等一些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等等。
(3)医院相对于银行、企业来说,其运行系统更为复杂。医院要在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药房、化验室、治疗室等多个终端安装电脑,运行过程很繁索。
(4)医院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也有一些医院初步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但使用效率不高,主要因为医生对电脑这个新兴事物不了解,觉得使用它开处方是多此一举。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不熟悉使用过程,缺乏精通医学专业和计算机使用这两个方面的人才来把它们很好的结合起来。毋庸置疑,面对这些现状,医院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则是最迫在眉睫的第一步。这是因为l医院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正之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最好选择。
4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可以把难以量化的东西全部量化。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扭转药房以存定销的弊端。
(2)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从源头纠正l『不正之风。通过微机查询,患者能看到用药清单,加强了患者监督能力,从根本上杜绝了乱收费。
(3)通过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方便了病人就诊,实现信息无纸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国际通行规则保持一致,跟踪计算机的最新发展,网络可.以将各个医院的资料数据汇编,每时每刻不断予以更新,求冶者可以用各种方式进行检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医院。
篇6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中医药院校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传统的毕业实习管理工作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有着下降的趋势。随着每年招生人数的扩大,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不断增多,这给实习安排、管理、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而如何更好地指导这些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是药学专业全体教师一直在努力探讨的课题。我们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药学生在实习期间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进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
1.当前的药学毕业生科研能力不足,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必须加强实习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1.1 目前的药学本科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1.1.1 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欠缺中国教育的传统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而未能接触到真实的科研环境,更未涉及到撰写论文的过程。因此药学学生的实习阶段,可以说是从被动学习的模式向主动学习模式的转变,如果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用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将不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锻炼科研实践的能力;对学生曰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
1.1.2 不利于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 实习过程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没有经过查阅文献、选题等步骤就直接参加实验研究,那么实习生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单纯重复一些实验技术和技巧方面的工作,往往很少考虑到研究当中所用到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更谈不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单纯做实验根本不能称为科研。
1.2 校外实习基地的文献资料有限,无法满足毕业论文写作的检索需要
毕业论文的设计是一项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要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方向,首先是要了解该学科发展现状、存在什么问题、关键问题在哪里,另外是别人已做了哪方面的研究。把握这些内容才能怡当地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方法和途径。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学生经常查阅文献资料,并汲取新的成果,从中得到启发、形成新的思路,采用新的实验手段,使本身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中,学生均需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然而,文献资料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和专业人员去管理的,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是无法承担这些费用的,他们内部的文献资料很不齐全,根本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而高校因为承担着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因而都有文献资料较齐全的图书馆,能够满足科研工作的要求。
1.3 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教学科研水平参差不齐
指导老师博学的知识及丰富的实验室经验不但能够帮助学生选题,而且在实验进展中可以理性地预见实验的结果,以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验问题。但由于高校扩招,大量的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以及药物研究所等部门实习,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力度扩展相应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然而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而且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大多是单位里的骨干,肩负重任,工作很忙,很难集中精力对学生论文的选题和开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很少有充裕的时间来指导实习生开展科研工作和撰写毕业论文。
1.4 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科研的条件与高校相比相差甚远
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学生主要到医院药房、药厂及流通领域的药店等部门实习,这些地方的科研氛围、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检索、实验场地等都无法与高校相比。一方面是实习基地的科研氛围不足,良好的科研氛围才能促进学生踏实、勤恳地开展科学研究;另一方面是实验室的硬软件匮乏,缺乏实验必须的基本仪器设备,更谈不上大型或先进的仪器设备。
2.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加强校地合作,提高实习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能力
为了解决由于高校扩招而带来的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资源短缺等原因造成的高校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矛盾,我校计算机与信息中心、药学系及附属医院药剂将信托校园网络建设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药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按社会需求量身打造新时期药学人才,构建科学的药学实践教学体系。
实习论文质量如何是检验药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确保学生实习论文质量,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加强校地合作,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指导制:在众多的实习单位里挑选质量较好的实习单位,根据药学类专业各方向的教学目标不同,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校内老师才有资格担任学生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配合实习单位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还从学生实习岗位出发,一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和实习论文的指导工作。
2.1 学校老师远程指导学生在实践选题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既要面向科研训练,又要突出实用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选题应从两个方面着手,—方面是突出实用性:与临床一线用药情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是突出科研性:让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中,了解所学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以往一般的做法是学生在实习前从学校老师拟定的诸多选题中选取论文题目,然后到实习单位联系指导教师,根据论文题目由指导老师指导实习生开展研究和撰写论文。因为高校与实践环境有着较大的脱节,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或施展其能力;有的题目几年甚至十几年一贯制,缺乏创新,有的题目则过于超前,与现实脱节。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由于没有科研课题或者出于以备后用的目的而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文献综述类的论文;还有的教师只让学生整理资料、分析数据,写出数据分析报告式论文,这或许对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显然有悖于毕业论文(设计)的初衷,尤其是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选取课题,做到课题就是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习生成为沟通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桥梁,发挥高校老师的理论优势和实习单位的实践优势,让我们的同学真正能够在实习中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校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提高药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2.2 远程查阅学校图书馆文献,获取参考资料
在选取参考资料上,由于毕业生没有丰富的资料作论据支持,使很多本科毕业论文缺乏时代性、实用性和参考性。对于本科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选取丰富的参考资料可以使论文增色不少,可是现实状况是实习单位的文献资源毕竟有限,图书的更新率较低,最新的医学、药学的研究进展很难在本科毕业论文一见。高校建设了网络教学中心,给学生们上网查询最新资料带来了便利,而且现在电脑已经普及到寻常百姓家,就是个人没有电脑到网吧使用也很方便,只要我们做到学生能在学校网站注册帐号,就可以浏览药学系的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网页,也可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就可解决学生在外实习不方便往返学校查阅文献资料的困难。
3.利用网络课程对药学生做论文写作的指导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科技论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们的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真、主动地学习,因此对科研工作的开展程序及论文写作方法都不太清楚,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当他们进入实习环节,在撰写科研论文时,常常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格式不规范、表达不准确、层次不清、逻辑性不强等。但是他们远离学校没有老师在身边指导,实习单位的老师有的水平有限,有的虽然会写但是却没有教学办法和相应的教材,有的因工作忙无暇顾及,态度生硬不够耐心,学生不敢请教带教老师,使得学生在初次撰写论文时困难重重,在撰写论文时常犯低级错误。而且今后工作中很少会有人向他们悉心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论文撰写,以总结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是每一位毕业生必须做的工作。撰写论文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我们可以把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和规范、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表的正确表示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视频放在网络课程上,让学生身在实习单位都能学到这些知识。
4.通过科研论坛远程指导论文设计和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写作
随着本科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本科生入学人数的急剧上升,本科毕业生人数也在与曰倶增,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致使毕业生数量的急剧上升和高校教师数量缓慢增加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瓶颈,随着毕业生人数增多,导致教师工作负担的不断加大,使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其次我校的药学专业课教师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硕士及以上学位,他们年纪轻、从教时间短、缺少教学实践经验,科研课题和教学改革项目少、成果贫乏、论文写作水平偏低无法起到“传帮带”作用,这些不利因素对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影响极大,无力承担专业性很强的论文指导工作。而能参与本科毕业论文评定的教师人数与实习生相比欠缺很多,无法做到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的短缺使得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监控问题尤为突出。
我们可以通过药学信息应用与服务网页建立科研论坛,让有能力指导的老师及学校大学生科研创新社的同学参与药学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指导工作。让药学毕业生把他们的论文的设计、实验数据以及写作存在的问题贴到科研论坛,让大家讨论、分析,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这样达到提高实习生和大学生科研创新社的同学的科研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实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篇7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在实践教学模式上,教师除了要讲授实验过程、示范操作、注意事项和学生操作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外,还要多利用第二课堂、超星学习通、E思在线仿真等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的线下教学,加强融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模式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制药工程系实践课程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学生讲解实验实习内容,老师进行提问并对内容进行补充,学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同时扎实地掌握实验实习内容;构建以专业能力、实践任务为中心的新的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生产实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结合专业竞赛、教师相关科研项目等开展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按照该院制药工程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及药物(中间体)生产、药物工艺改进、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检测与分析等领域对制药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内容上本着由简入深、层层递进式的设置,从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递进式设置[1]。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和环境,应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的内容,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承担校内或校外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2]。为了课程改革创新,实验内容要不断更新,不能一成不变的遵循实验教材或学习多年不变的实验内容。要根据制药企业的实际需求或生产项目作为学生实验实习的项目。同时,要将试验内容进行拆分和整理,设定相应的项目模块,每个项目模块下设子项目,根据子项目提出具体的执行要求和计划,这样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中面向行业或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了实践教学能够更好的运行,得到更显著的教学效果,制药工程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比例,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这样就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使过去分散的实践教学实现了集中进行。例如,设置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天然药物化学和制药工程制图等独立实验教学内容,同时把相关课程的实习内容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习实训项目。例如,药物化学与合成实习、制药工程与工艺实习,生物学基础独立实验和药物综合独立实验等。同时还开设了制药设备与车间认知实训、仪器分析、化工原理、药理学、药物分离工程等内容的教学实习。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学校定位就是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要与地方的制药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整合教学资源,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利用企业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共同建设共同发展,集“实训、教学、科研”为一体,提高实践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制药工程系在校企合作中,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与企业合作签订协议,学生无条件走进企业实习。同时聘请吉林大药房、吉林正业等企业资深人员走进课堂,在课程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采用企业加学校的双导师制。由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立研究方向,建立横向科研体系和技术攻关。同时,学校通过利用省、国家专项资金申请建设实训厂、制药虚拟仿真实验室,高水平制药仿真平台的引进,可以为学生走进企业打好前站。同时,企业与专业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吉林大药房订单班,从而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模式[3]。
4完善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引领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核心,具体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设计者来操作。所以想要做好教学改革必须要有一个素质能力很强的师资队伍。制药工程系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引进有制药行业背景的专门教师和本科、硕士双工学学位教师,同时制药工程系所有教师利用假期或学期中的空余时间到制药企业或药品相关部门下场锻炼,并把下场锻炼作为评定职称的基本标准之一。同时,加大教师的培训经费投入,多年来,制药工程系每位教师都能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交流、进修、访学,使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知识得到不断地更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5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把好的经验和做法量化,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主要环节。对制药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规范,是实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制药工程系对所有实验(独立实验)要求必须有大纲、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同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对实验课进行改革,无论从内容的连贯性,还是课堂的上课形式,或者考核形式都要进行改革,以前的实验课程成绩仅是实验报告+课堂表现,改革后多数老师改成了项目考核或口试考核,并且在实习实训中要求学生分小组,每组有自己不同的项目。同时增加校外的实习实训形式,部分实训内容要在企业中完成。所有的实习实训内容开始前要有计划,结束后要有总结,有的实习实训项目有项目考核、有的要进行答辩。
篇8
关键词: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影响因素;对策
我国自1994年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来,执业药师培养制度不断完善,执业药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提高药品质量和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等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医药事业的迅猛发展,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及管理现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如何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执业药师在药品质量保证、药学服务方面的作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执业药师发展的因素
1.1执业药师法律地位不高《规定》明确指出: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而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GMP、GSP规范中,均未直接提到执业药师。在相关药品监督管理文件中,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所必须具备的人员条件要求,大多是“执业药师或依法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为技术监督管理中坚力量的执业药师,并非法定的、必须的和唯一的强制性要求,有关规章“刚性”不够实施的法律基础薄弱,职业准入控制形同虚设,是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弊端的重要因素。
首先,在一些药品生产企业中,全职执业药师地位得不到肯定,有的执业药师相关合法权益和义务得不到履行和保障。其次,在药品经营企业中,部分零售药店追求经济利益与执业药师职责出现矛盾。很多执业药师由于受雇于药店,为了自身生存,往往屈从于药店追求经济利益的要求,不能真正履行执业药师的职责。再次,在医疗机构中,还普遍存在药师替代执业药师的现象。到2007年止,我国有执业药师151313人,其中医疗机构9万余人,部分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形同虚设。执业药师与执业医师虽然均属于责任重大、社会适用性、关系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准入控制的职业,但二者实施的法律明显不同。执业医师所依据的是《执业医师法》之国家法律,而执业药师依据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规章。同是涉及人命关天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法律地位和保障,直接影响到执业药师的队伍建设和作用的发挥。
1.2执业药师定位不准确在《规定》中,执业药师被定位于药品的生产、经营领域。1998年修定后的《规定》中,采取了简单扩大的办法,将执业药师定位到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领域,几乎涵盖了整个药学实践,执业药师的定位过于宽泛,导致了执业药师考试及继续教育内容的宽泛,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影响到执业药师对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及药学服务能力。
1.3资格考试及继续教育内容缺乏专业特性目前,我国的执业药师考试及继续教育内容覆盖了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学科专业和各种性质不同的领域,参考的药学人员感到考试内容过于宽泛,考试难度大。继续教育的内容在具体执业过程中适用性不强。一方面: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起步较晚,相应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与继续教育工作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目前,部分地区的执业药师培训中心与全国执业药师培训中心不能同步进行,所开展的继续教育与执业药师知识的需求还不适应。虽然《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对执业药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内容、管理办法等事宜做了规定,但还未上升到国家法律地位,从而影响了执业药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另一方面:我国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形式较单一,对药品执业药师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达到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预期目的。
1.4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在国外,如日本的药师人口比为13名/万人;法国的药师人口比为9.1名/万人;美国的药师人口比为7.6名/万人,而我国的执业药师人口比为1名/万人,执业药师数量不足。从执业领域来看,我国的执业药师分布不合理。执业药师主要集中在药品生产和医疗使用单位,而在执业药师数量相对较少的药品经营单位中,较多的执业药师分布在药品批发单位,而需要较多执业药师的药品零售单位的较少,执业领域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十分突出;从地域分布来看,执业药师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与东部及沿海地区,占执业药师总数的70%,而中西部地区仅占总数的30%左右,同时还存在执业药师“向东流”的现象。
1.5职业道德建设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执业药师队伍中执业药师职业道德规范尚未形成。还不可忽视的一是执业药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不够强,有的不履行执业药师的职责,有的甚至还弄虚作假;二是有的执业药师缺乏自律意识,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影响执业药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三是执业药师执业权益保障与义务履行缺乏有力的监督。
二、新时期执业药师发展及对策
2.1明确加快执业药师立法药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它是连接病人、医师和药物的纽带,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的关键因素。而执业药师承担的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关键药学技术业务领域的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的任务。进一步完善职能定位与明确法律地位是当前执业药师制度建设的紧迫任务。完善执业药师的职能定位是落实执业药师执业的基础,也是执业药师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我国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对执业者的知识能力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药学领域不宜设立统一的职业准入标准。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主要是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和社区医疗药房,对从业者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共性,主要职责是确保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药品生产领域,对专业人员的要求与流通使用环节相去甚远。因此,需要加快执业药师立法,重新对执业药师进行科学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和确保药品质量与人民用药安全。
2.2完善执业药师考试、注册和继续教育制度执业药师职业是关系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保证药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的特殊职业。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通过资格考试制度认证药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本国的药学教育密切联系。如日本侧重于药学基础内容,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重视专业技能操作。而我国现有的执业药师考试内容和形式较单一,考试内容与所从事职业的工作不够吻合,难以达到考试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应结合药学实践,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领域的执业药师,采取分门别类的针对性考试,以达到学以致用、考以致用的目的。
执业药师制度是国家对药学这一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公共利益的职业化从事这一职业的技术人员实行的一种职业准入控制。执业药师的注册和继续教育是执业药师获得执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但目前,还普遍存在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甚至有的单位不支持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这一制度还没有引起社会和执业药师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应该在有关法律中,强调继续教育的强制性和执业药师地位的必要性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明确其职责,才能以法管药,依法执业。
大力改进继续教育内容和培训形式,突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以现代网络技术、各地药品监督管理、行业学会、高等院校的执业药师培训体系,开展以集中学习、分散培训、分别指导和专题讨论、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以及自学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2.3盘活执业药师存量,引导合理流向执业药师的执业活动涉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也是社会对药学职业的期望。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药师对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品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执业药师一方面数量不足,分布失调,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执业药师资源闲置。政府部门应采用动态的执业药师使用政策,盘活执业药师存量,引导执业药师向最需要,也最缺乏执业药师的药品零售领域流动,配套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执业药师到中西部地区执业。同时,鼓励更多的药学技术人员加入执业药师行列,迅速壮大执业药师队伍,确保我国药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2.4加强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特定社会伦理思想和社会期望在职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是调整职业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和规范。在现代社会中,药师和医师一样,所从事的是与人类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的职业,药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刻不容缓。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舆论的宣传与社会的广泛监督,依法管理,规范药师的行为,充分发挥药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其次,作为执业药师,一方面要遵循各种药事法规对其职业行为的约束,主动、自觉地履行执业药师的职责。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执业药师修养,要树立对病人与公众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药学职业负责、对其他卫生人员负责的责任意识。再次,要刻苦钻研,掌握最新的药学技术、信息和知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 药剂科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发展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以及药剂科管理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重点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医院药剂科的地位,并对如何管理好药剂科提出了几点建议。
药剂科是医院的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医院药品的供应并负责调剂、配制制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检查药品质量,因而工作性质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 又具有很强的经营管理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药品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药剂科必须从单纯的药品供应保障向药学服务的综合性多学科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药剂科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地位及如何加强其管理及自身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1 新形势下药剂科的战略地位
1.1 药品管理法赋予了药剂科重要的职责 《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赋予了药剂科以下重要职责:①要认真贯彻药品法规,根据医院临床与科研、教学需要购、销合格药品、把好质量关;②开发、研制新的制剂,加强制剂室建设;③承担新药临床研究,参加药品评价;④考察所用药品的质量、疗效积极开展药检工作,建立和健全药品监控和质量检查制度,防止不合格药品用于患者,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⑤ 严格特殊药品的供应与管理,防止滥用与流失;⑥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如血药浓度监测,与医师合作进行合理用药探讨,推广用药个体化,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等;⑦协助医师处理药物中毒急救工作,通过对毒物的分析,加速诊断和合理选用药物,或为中毒急救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⑧严格审核、评估、调配处方,认真执行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等。因此,药剂科已由生产、供应、调配、管理型逐步扩展到药学研究、教学训练、药品质控、药品监督、情报信息、合理用药等多方位管理职能,并成为医院药政管理的职能机构。
1.2 医院的转型要求药剂科有新的发展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上外资以及民营医院的产生,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并因而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转型。作为医院重要职能部门的药剂科也必须顺应医院的发展要求,而不断调整和改善,否则的话,将阻碍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药剂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主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活动,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在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药学保健服务中,谋求自身发展;药剂科的服务模式也应转变为“以人为本的,以为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为宗旨”的模式;同时药剂科还应加强科学管理,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引入竟争机制,推行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科主任和全科骨干要向技术经济管理型过度,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加强药剂科质量管理的建议
如前述,药剂科在医院的发展中已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药剂科科学规范的管理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以下将就如何管理好药剂科提几点建议。
2.1 重视药品质量 提供好质量的药品是药剂科最基本的职责,因此药剂科应把对药品质量的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对药品质量的把关包括采购、验收和保管这些过程。医院在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药品采购监督委员会、药品遴选专家和药事委员会,对临床使用的药品从集中招标网上,以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交易的原则,既要考虑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又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质优价廉的品种并选择有实力诚信、证照齐全的经销商,同时应与经销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明确经销商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药品入库时,还要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检验收,严把药品入库检验关。需检查药品的合格证、药品标签或说明书、药品外包装、批准文号、批号、有效期、注册商标、外观等,对没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的药品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已经入库的药品,要加强库房管理,为药品提供良好的库房储存条件,保证库房的温度、湿度、通风性能达标。要配置防潮、防火及冷冻设施,保障各种药品有与之相适应的储存环境,以保持质量稳定,保证药品安全、有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及储存应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2.2 开展药品的电子化管理 药品的电子化管理是实现医院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实现药品的电子化管理,可以合理、全面、准确地以药品编码体系为基础,记录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到各药房及各个科室的整个药品流通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事件,随时提供药库的库存、药品流向和消耗的全面管理,能根据现有库存,药品效期情况,提供采购计划或应暂停采购的信息。目前的多数药库管理系统还能提供全面的药品会计功能,包括药品采购申请、药品出入库、药库盘点、药品调拨、药库药品进销存账管理、药品报损出库以及药品调价预处理、有效期示警等。药品采用电子化管理,比以往的人工管理效率高很多,因此每个医院的药剂科均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2.3 开展临床药学研究 临床药学是近年来医、药结合的新兴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药师深入临床与医师密切合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助临床医师选药与合理用药,维护患者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院的发展,医院药剂科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管理药品的部门,药剂科还应该引进并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开展广泛的临床药学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就目前而言,应着重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最大危害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新药开发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速度,过多的耐药性细菌产生又会使人们重新面对病原微生物束手无策,传染性疾病再次会在人类病因谱中名列榜首。因此,药学人员应监测本院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使用种类、抗生素联用以及病原体送检等情况,根据监测的情况分析本医院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并及时向临床医生通报。②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合理的给药方案与给药剂量是保证临床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用量不足便达不到治疗目的,而长期盲目用药不但会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会造成中毒。尤其是一些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药物,如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等,安全剂量范围窄,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别又较大,医师仅凭经验以常规剂量用药难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有必要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而今后开展血药浓度监测的药品范围也应进一步加大,实现用药的个体化;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现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不仅要治好疾病,而且要防止可能或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首先必须对某药可能发生的ADR谱有明确的认识。药品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临床药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药剂科要结合临床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力求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应认真贯彻和执行该办法,并及时上报和分析监测数据。
2.4 重视窗口服务 当今医院之间面临的竞争不仅是医院技术的竞争,也是服务水平和服务特色的竞争。药剂科作为一个提供窗口服务的科室,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在窗口直接接触患者的药剂人员应规范服务语言,讲究服务的艺术性,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及语速,要让患者感到亲切柔和及心情舒畅。目前,在广大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房”的局面,为适应这一已形成的形势,药剂科应成立咨询台,由执业药师负责接受患者的咨询,这样,患者可以直接从药房购买到一些自己需要的非处方药,以减少患者挂号、开处方排队等现象,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语
伴随着社会进步,医药卫生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医院的药剂科也必须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一体化的重要职能部门。因此药剂科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在科学规范管理好药品的同时,更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潘廷玉.计算机网络在我院药剂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l0):104.106.
2 刘卫卫,王爽,王小虹.我国医院药剂科发展方向.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2):1695.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建设,最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等多部文件,都对职业学校提出通过制定具体办法,不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的要求。目前,中职院校在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形式重复、实效性差等问题,亟待开展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改革研究,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上海市医药学校一直坚持以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发展,着力开创“产教结合、校企共赢”办学新格局,打造学校健康发展持续竞争力,使教师企业实践成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必修课。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情况,经学校师资领导小组提议,校长办公会决定,自2011年起在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和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就开始组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在校级制度建设方面,上海市医药学校于2011年5月制订并颁布了《上海市医药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办法(试行)》,规定了企业实践相关的任务、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学校于2014年12月又加以修订完善,修订后的制度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同时又规定了企业实践计入教师工作量和继续教育学时,为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校级制度是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整体建设的基础环节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中等职业院校都在陆续开展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上海市教委在转发教育部下发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具体情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实践制度。然而国家和省市级的政策多属于规范性层面,制度中提出的也多是对教师企业实践的原则性指导性意见。虽然全社会已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达成共识,意识到教师企业实践是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教师企业实践仍然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特有的形式,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从制度建设上正在不断进行着探索。校级制度建设中能够发现在教师企业实践中需要国家和省市级层面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同时可以为国家和省市级层面的政策完善积累经验,为中职校师资队伍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支持。
(二)校级制度是教师企业实践落地执行的重要保障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中等职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始终紧跟行业科技发展水平,可以将最新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基于此,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校级制度都对于教师企业实践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做了规定,包括培训任务与目标、对象与时间、内容和形式、组织实施等方面。各中等职业学校校级制度的纷纷出台保证了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施落地,确保了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执行落实。
(三)校级制度是教师企业实践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陈雁(2005)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中提到专业课教师在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应该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和技能,这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并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工人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一线技术工人或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机构,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而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所积累的专业技能素养将在教学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各校教学水平以及各专业发展的差异,因而及时出台相关校级制度可以为一线基层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的探索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校级制度建设,上海市医药学校在教师企业实践上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谁去企业,二是去什么样的企业,三是去企业干什么。根据教师所在的教学类别性质,学校在校级制度中明确了分类管理的规定:专业技能课教师,每五年内累计必须有一年时间进入企业实践;专业核心课教师,每五年内累计必须有6个月时间进入企业实践;公共课教师,每五年内累计必须有1个月时间进入企业实践。根据教师任教的专业特征,学校在校级制度中确定了“两个对接”,即专业与实践企业对接,任教课程与实践岗位对接。药品食品检验专业主要对口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大型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主要对口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大型企业及其下属单位;药剂专业和中药专业主要对口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复美大药房有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等7家大型企业及其下50余家属单位和门店。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作为校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全校教师的企业实践提供支持,尤其是公共课教师。根据教师任教的课程设置要求,学校在校级制度中规划了教师企业实践的具体内容:
1.了解药品生产、流通、经营全产业链基本情况,熟悉医药相关岗位(工种)的工作职责,药品质量监控体系,GMP具体执行过程。
2.努力掌握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新要求。
3.研究考察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推行“订单”培养,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校企双赢。
5.探索教师、学生一起进企业实训的新模式。
6.教师在医药企业开展新项目、运用新技术、研究新课题,做到产教融合。
7.参与医药企业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开发研制与技术改造,讲究效益,力求创新。
8.到医药企业学习、调研,管理本校实习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
三、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的成效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主要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提高数量,一是突破质量。在质量提升方面,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是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抓手是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而加强教师企业实践的保障是制度建设。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师资力量显著提升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把外在的“双证”培养内化成“双能”,最终使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兼有实践教学能力,成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截止2015年12月,上海市医药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8名,其中:公共课教师60名,专业课教师98名;“双师型”教师81名,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2.65%。“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达到237人次,其中:公共课教师达到44人次,占专任教师总人次的18.57%;专业课教师达到193人次,占专任教师总人次的81.43%。2013-2015年期间,学校共有14位专业课教师参加上海市教委主办的市级企业实践,有2位教师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二)教学研究齐发展,科研成果不断提升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能够深入了解医药产业链全过程,为学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构建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国家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为开展课题研究、等学术研究做好数据收集。“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医药学校共建设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各级各类项目14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市级6项、校级5项。学校教师共发表各类论文47篇,出版、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和教材28部,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65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8项、校级42项。在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工作的引领下,上海市医药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处于上海市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三)促校企深化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发展
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架设起学校和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教师在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有助于指导学生实习和提高参赛水平。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升合作双方的社会知名度,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开创校企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医药学校共有1名教师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5名教师指导学生获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星光计划一等奖;4名教师指导学生获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星光计划二等奖;8名教师指导学生获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星光计划三等奖。2013-2015年期间,专任教师参与对外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达到94人次。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有效做好以上工作,建设一批业务精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前提与保障。上海市医药学校通过“十二五”期间的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使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市场所需有机结合,提升了专业及公共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继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J].苏州职业大学,2005(2):19-22.
[2]张琰.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3]徐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