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04:4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化建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时展到一定程度,旧的体制与当今的需求产出矛盾,这时,改革就必然出现。任何体质的改革都是为了日益发展的时代的要求,为了自身能够在客观的社会形式中得到更长久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灌区的农业现状是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地,自然资源缺乏,随之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会降低。因此,对灌区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是我国农业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灌溉大国。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对我国的灌区进行管理和治理,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灌区水资源利用低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怎样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农业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研究的课题,因为我国灌区存在着科技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农业人员综合素质低,资源紧张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灌区的农业发展滞后,影响了国民致富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灌区要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的建设意识,以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加强管理,促进其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三、灌区现代化的任务和内容
在灌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如果能够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微机,信息,现代优化等技术应用在管理中,会对灌区整体的发展起到尤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3.1灌溉用水信息管理现代化。包括灌区气象、水文、土壤墒情、作物、地下水等各种自然信息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自动处理,以及灌溉预报与计划用水的信息化管理。
3.2灌溉及灌溉设施管理现代化。包括改善和改建渠道及各种建筑物,采用新的量水配水设备,进行灌溉用水实时监测,灌溉设施运行管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调控。
3.3灌区行政事务及附属设施管理现代化。包括灌区水费、财务、文书、行政、人事、组织,以及通信、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现代化管理。
四、灌区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1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水利灌溉,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的繁荣的重要举措,在大环境的要求下,我国农业建设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统筹全局,科学合理的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提高对灌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要根据灌区的具体情况,调整建设路线,提高水利建设的速度以及科技含量,达到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4.2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4.2.1灌区现代化要与垦区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垦区现代化是灌区现代化的基础,垦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提高了,灌区的收入和人员素质才能有保证。
4.2.2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就是要根据农场的现状,确定影响灌区发展的重点问题,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4.2.3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灌区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在满足实际要求的同时,又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在灌区建设中,不管是缺少预见性或者超前过度,都会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
4.2.4积极探索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多种模式,加速发展。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允许和鼓励多种资金、技术、管理等作为资本加入灌区现代化建设,同时建立多种分配形式与新的资本组成模式相适应。
五、如何实现灌区现代化
目前,我国灌区存在着制度落后,思想保守,活力不够等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彻底清除落后的管理思想,建立一套符合灌区特点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灌区能够可持续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保障。
5.1明确管理范围。灌区管理首先要明确灌区管理范围,确权划界。管理者的确定可按“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即灌区内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其产权归国家所有,由灌区管理局行使经营管理自,不以营利为目的;由集体或个人投资兴建的,其产权归集体或个人所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管理者的主人翁精神。另外,把水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来考虑,国家拥有所有权,而水管单为可以通国政府的授权而拥有经营权,这样,水管单位岁辖区内的水资源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经营。使灌区管理体制上升一个新高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2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
5.2.1划分管理权,建立健全民主管理体制建立用水户协会,加大用水户民主监督和管理力度,逐步确立灌区的经营自。
5.2.2转变经营机制。在明确灌区的经营自后,要使灌区尽快由工程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结合灌区实际,充分利用灌区水土资源和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种经营项目,创办各类水利经济实体,壮大自身实力。
5.2.3精简机构,实现高效服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机构,合并管理站所、科室,重新定岗定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工种结构定员分流。
5.2.4配备量水设施。在干、支、斗渠进水闸上配备量水设施,实现精确可靠,经济实用,易于管理。
5.2.5水费和水价改革。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调整水费价格,农业水费逐步实现按成本计收,工业、生活用水分类定价,计量收费。
5.2.6建立通信调度。要在灌区范围内建立健全水雨情和工情监测站网,实现适时收集、处理。实现微机化管理,保证其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开发相应的适应各灌区特点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管理自动化与现代化。
六、结束语
篇2
(1)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对整体的建筑构想和建筑要求进行综合考虑,绝不能片面思考。建筑设计一般都是分部分进行,建筑设计师在初步设计时,要从整体角度考虑,不能“断章取义”。只有对建筑进行全面的研究与解读,才能把建筑的美观、功能以及实用性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且部分与整体是紧密相连的,必须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互增色彩,使整个建筑的设计更加完美。(2)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是指低层系统与高层系统的关系。整体来讲,高层系统由低层系统构成,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各个层次自身也存在着相应的关联作用。随着层次的不断升高,结合度不断减弱,它有利于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即:层次结构越稳定的,其结合度越低。所以,要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分配,有效组织各种流线,合理地整合空间序列。(3)结构最优化原则。要想建筑物既实用又美观,就要保证结构最优化设计的地位。各种设计性能的载体是结构,决定着建筑性能表现的主要因素是结构的合理性,反之,性能所反射出来的效果也能反映出结构的好坏。要素是结构的有效组成成分,结构的走向被要素的运动趋向所影响,因此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就是结构。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2.1建筑设计体现人性化
当前的社会是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由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心理需求,指导和牵引着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建筑物所传达出来的美感,可以让人有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如此,这便是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建筑物中也存在有灵魂,它是一种首创精神和公众精神,使得建筑美和艺术美相靠拢。一个建筑,只有有了人的味道,才能成为情感的归属,因此,作为建筑的设计者要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和多样性,让人们拥有真实的存在感。
2.2发扬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在现代建筑中,可以运用具有特色的局部传统建筑,如色调、形状、纹样、线条、质感等。或者在传统的建筑形象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象征因素,并以抽象为符号,在创作中加以运用。由于被人们熟知而产生的亲切感,可以减少现代与传统的多面矛盾,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与现代的建筑方法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
2.3把绿色思维添加到建筑设计
在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作用下,各国的共同追求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建筑领域的循环经济中,绿色建筑怎样科学实现循环,值得我们深思。绿色建筑,是要用相对较小的成本尽可能地控制能源的消耗。建筑师们要把绿色思维渗入到每项建筑设计的活动中,绿色思维的思维模式是以平衡为本、创新为魂,在从事建筑设计活动中具有创新性。创新则革命性地冲击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内涵和理论。由于这一部分是通过软性呈现出来的,因此建筑师们一直没有足够重视它。然而推行绿色建筑,必不可少的要用到新材料、新技术,这一部分则是硬性的,密切关系着投资的造价,也是当今建筑中建筑师设计时所关注的重点,建筑师的责任是提高关注软性技术的创新度,使功能、性能艺术、环境等方面达到整体最优化。
2.4可持续发展设计
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口数量剧增,给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们设计创作时,必须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把高投入、高新技术作为减少浪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但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还不适合大面积采用这些高成本的建筑方式,现阶段要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传统建筑设计联接起来,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加入高新技术,开发出质优价廉的新材料,将其运用到建设当中。这不仅可以节省成本又能保障工程的质量,还可以废料利用,变废为宝。
3结束语
篇3
1.内涵
在认识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内涵的时候,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广义角度方面来说,现代的远程教育文化基本包括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这其中,核心是精神文化,同时也是最高表现,制度文化是基本保障,行为文化是显性再现,物质文化是有形产品和固化成果。从狭义角度来说,主要是指远程教育,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出于特定的学校环境中,没有过多的在校时间,以班级和专业相互沟通从而形成彼此认同的文化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也可以指全日制在校生,是非日常中心的成人集体,仪器享用和创造的特殊文化。
2.特征
远程教育是在远程环境中实施的教育活动,自然具有与传统不同的特征。从文化特性来说,具有虚拟性和服务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学习媒体性、服务大众化和理念高品位。
(1)学习媒体性
现代远程教育充分结合了教育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充足的教育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媒体性不仅是远程教育的学习特性,也是其文化特征。
(2)服务大众化
这是远程教育坚持的特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需要大量的文字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在线学习需求,例如:贫困山区和农村等地的学习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服务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
(3)理念高品位
通过远程方式进行学习的人,没有时间、场地、经济状况、智力、年龄和政治身份的限制,包括残疾人等也可以进行远程学习,这就充分体现了高度的人文精神和民主平等精神。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以学习者为主,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同时,还会定期开展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和学术活动,网络媒体与文化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普及和宣传高雅文化的责任。
二、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主要建设内容
1.虚拟文化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虚拟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校风学风、管理水平、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的综合体现,是精神力量,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创设虚拟校园和社区是远程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为学生和教师创设了虚拟的学习和生活情境,在虚拟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化。建立虚拟社区和虚拟校园,需要对现实社区和校园进行模拟,利用动画、视频和云烟文字等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不同专栏的创建,在虚拟现实校园中,每个专栏都发挥着特定的宣传作用。对于建设虚拟文化以及弘扬优秀文化来说,有着积极地意义。
2.教师文化建设
从内涵层次、形式化还是主体性等方面来说,在学校文化中,教师文化都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教师文化是教师行为方式、治学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也是其师德师风、学术水平和教育思想的充分反映,影响着校风学风交涉和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中,教师是主要的体现者,其行为影响着远程教育的校园文明和精神风貌。所以,在现代远程教育中,需要建设优质的教师文化,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对于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3.教学文化建设
在教育文化中,教学文化是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化的基本载体。所谓教学文化,也就是在教学情境的情境下,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与接触的过程,所呈现的文化形态。课程基本文化基本包括:学科知识、文化属性、媒体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等等。建设教学文化,是发展远程教育的重中之重。
4.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学校的物质文化,就是学校的人员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所产生各种类型的物质设施,能够提供给人们一种感觉上的刺激,使学习者受到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基本上是由环境绿化、形象标识和展示系统、实验场所、网络系统、技术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构成的。
5.精神文化建设
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精神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远程教育的精神文化,与师生心理状态、时代文化特色、地理环境、历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强烈的渗透性、较强的融合性以及相对稳定性。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精神文化对行为一项有着规定和支配的作用。它是远程教育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方法和内容、教育制度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创新。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民和应用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与模式,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为了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深化企业改变,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中,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体系的作用,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促进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而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强调财务信息处理的主动性和及时性。其不仅把财务人员从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加便捷、迅速地处理财务报表等业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整个流程,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使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加方便,消除了财务管理信息孤岛效应,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有关部门针对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一方面,是对财力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甚至管理部门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并不了解,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障制度都不充分,影响了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很多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不了解。目前仍有很多人把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混为一谈,忽视了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的内涵,而简单地把财务管理信息化视为简单的技术应用,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技术应用的层面。二是财务软件与企业实际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主要有金蝶和友通两大类,在财务管理各个模块上的设计和技术也正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足,或部分业务仍然需要手工完成。三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问题直接导致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进行信息整合与科学管理。四是财务软件的安全性问题。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更高,但很多企业人员对信息安全技术不了解,也没有建立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增加了财务信息的泄露风险。五是缺乏相应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其掌握熟练的软件应用技能,目前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是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把财务软件的应用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把企业各部门纳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流程之中,在管理层面全面建立起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思想,从控制经营活动、加强资源配置、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水平等多个方面切实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二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规范化。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和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升财务会计的质量和透明度,使会计信息能够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应规范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动作,使各部门互相协调,从而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体化,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三是加强软硬件的应用建设。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发展实际和软件既有功能,尽量实现软件功能的最大化应用,同时针对软件存在的缺陷改进软件功能,并把通过实践验证的处理技术推广到所有部门,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硬件投入,在高性能电脑、稳定的网络、严密的安全设施等方面提升信息化建设。四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掌握财务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教育,使他们掌握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理念和内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作用。企业还应针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意识加强教育,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总之,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更是时展的要求。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周子强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成莲.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论探索[J].时代经贸,2008(06)
篇5
(一)充分发挥农民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发挥农村教育设施、文化知识等应有的作用,开展关于科学技术技能、农业知识的培训及教育活动,并邀请农业方面专家下乡指导,全方位提高农民水平,增强农民劳动的积极性,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其次,创新体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强化农民与企业、与市场、与金融、与科技的关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再次,成立专业的农村技术协会,发展集体化、产业化生产与经营,带动农民参与一些高收益、高科技的农业活动,并为农民提供从产前到产后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技术、生产资料、市场等方面的需求。最后,做好城镇化建设和规划工作,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培训机会,从而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为城乡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大投入,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与推广
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必须重视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农,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与现代化农业相适应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而农民的素质高低以及能否掌握新技术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创新与推广。针对于此,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充分发挥就业培训中心、职业培训学校以及技工学校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短期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各级专业技术教育,培养现代化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同时,针对我国农村小型化生产模式,要大胆创新和改革,提高土地的使用规模,培养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组建新型合作组织,使农业实现企业化、规模化经营,从而改变分散式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技术密集、产品高效的道路。首先,要因地制宜,注重当地资源的特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例如,在东部地区要注重发展外向型、都市型农业,在中部地区要加强粮食生产基地的建设,而在西部地区,要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其次,要重点开发和培育当地优势农产品,经济作物如大豆、蔗糖、橡胶等,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并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将先进技术应用到仓储、运输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农业建设。
二、结语
篇6
关键词:蚕业;现代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
近代蚕业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中国的转移历程,如今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蚕桑业再次出现了“东桑西移”的转移现象,这表明一个行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取决于其自身效益的高低。蚕业本身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苦、脏、累”是传统蚕业的特点[1-2]。蚕业现代化就是改变传统蚕桑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机制和思想意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蚕业,以实用的科学技术设备装备蚕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蚕业,用现代农业标准培育蚕农主体,用工业的理念发展蚕业,推进蚕业向科学化、持续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广西蚕茧产量从2005年起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蚕业第一大省,然而养蚕区的年轻人宁可出外打工都不愿种桑养蚕,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普遍老龄化,蚕桑生产后继乏人[3]。促进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势在必行,实现高效率、高科技种桑养蚕,提高蚕业行业的效益,任重道远[4]。
1广西蚕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1.1蚕业生产现代化条件刚刚起步
一是机械化。随着市场中工业品的丰富,人们开始尝试用机械动力取代人畜动力,用机械操作取代手工操作,比如用小型汽油机带喷淋器取代手摇式的喷雾器消毒;用电动切叶机取代手工切桑叶等,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桑园水利化。近年来广西进行了农田改造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桑园灌溉条件,为提高桑叶单位产量、质量打下了基础。三是电气化。目前广西有几个蚕种场建设了配备有电热自动控制系统和湿度调控系统的蚕种催青室、配备有中央空调或独立空调的蚕种生产车间。四是蚕房标准化。蚕区很多蚕户的蚕房不再是简易式,而是水电方便、六面光、有对流窗,有的已安装空调和排风扇等先进设备。
1.2现代科学桑蚕生产技术有所普及
统一催青、小蚕共育、少回育、简易自动上簇等生产技术在广西都已取得很好的成绩,并得到了推广普及。
1.3蚕业生产产业化基本形成
近年来,广西蚕业一直重视产业化,通过加强对企业及蚕农的帮助扶持,“多予少取放活”,致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规模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广西共有持证加工茧丝的企业78家,自动缫丝机24万台,约消化广西蚕茧总量的70%,年生丝产量约1.6万t,居全国第2位,产值约42.9亿元,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工作岗位。
2广西蚕业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蚕业投入不足
蚕业投入的不足,使广西蚕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蚕业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2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对蚕业专用器械的现代化改造,设计上缺少投入。目前,在生产中用于蚕业生产的机械一般都是广大蚕农和蚕桑技术人员为节约劳动力而利用市场中某些同类产品稍加改造后用于蚕桑生产,不能完全适应蚕业生产要求。二是劳动力投入不足。劳动力弱化,蚕业劳力素质普遍下降。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广西区蚕茧主产地,青壮年一般都外出打工,留在村中种桑养蚕的一般都是些老、弱、妇、孺,从事种桑养蚕的劳动力趋于弱化。
2.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广西蚕业科技人才不足1 5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8人,占全区蚕业科技人员总数的2.5%。其人才现状与广西桑蚕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形成强烈反差,极不相称。只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撑,才能确保广西蚕业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最终实现蚕业现代化。
2.3产业化程度低
蚕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蚕业现代化的途径之一,而现在广西蚕业的产业化发展程度普遍比较低,阻碍了蚕业现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桑蚕业产业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核心品牌产品、茧丝加工水平较低、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缺乏熟练工人、产量达不到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级不高、深加工企业太少、经济效益不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低等方面。
3促进蚕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3.1加大蚕桑业的资金投入
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委托有能力的科研单位或机械设备制造厂家设计制造能满足蚕业生产需要的现代化设备。比如符合要求的削茧机、分蛹机及简易适用的簇具及采茧器械等从种桑养蚕到蚕种生产的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尽可能地降低蚕业对手工劳力的依赖。
3.2加强桑园生产基础建设
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原则,标准化种植,建设配套的排灌设施,建立高产桑园。
3.3多渠道培养多层次蚕业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广西蚕业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建议在广西高等院校和高职恢复或设立蚕学专业,因广西大学有专业教师、设备、蚕房、桑园等,教育条件十分成熟,恢复专业并不困难。还应建立蚕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力量。多渠道招生、多模式培养,是完善广西茧丝绸产业各级科技人才网络的有效措施。
3.4大力提高广西蚕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把广大蚕户的分散生产和善于管理的企业统一经营相结合,由统一的组织向蚕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提高广西蚕茧的产量质量。二是推进蚕业由简单初级蚕茧生产向产供销一体化转变,改进缫丝工艺,延长蚕桑产业深加工的产业链。三是提高蚕业资源的利用率,如桑叶和桑枝切片制药、蚕沙沼池建设、冬季桑园套种等。
4参考文献
[1] 徐作明.安康市蚕桑业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7):90-91.
[2] 冉景旷.凌云县蚕桑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蚕业,2008,29(1):76-78.
篇7
摘要:包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传统文化也是包装设计朝着个性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文章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梳理,探讨包装设计如何找到发展之路,即在本土文化中知何构建现代包装设计的新语义、新生命。
现代包装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是人类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载体。它是以大众生活为基础,以文化为本位,以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沿着历史的文脉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设计与文化从来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紧密而不可分割。设计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付诸实现,丰富发展了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生活,同时物质生产与生活也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体而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文化逐步成为设计的内在驱动力,而设计自身也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包装设计正是在历史的演进中展现出它特有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境界。包装设计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也表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面貌和审美水平,它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综合体。WwW.133229.COM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72-01
计算机数据库作为现代化发展所不可或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面对大量的数据及信息的处理及应用过程中,不但有效的减少了人力操作,还科学的实现了大量数据信息的及时存储与共享调用,为多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及更为广泛的信息来源,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高效应用与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持性作用。
1 计算机数据库的发展概述
在20世纪60年代,数据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领域一项重要的数据管理技术,其产生及发展使多项由人工操作完成的内容,开始逐渐由计算机操作系统来承担完成,此时的数据库相对简单,是典型的基础型网络状数据库,随着人们使用要求的提高,文件系统的相关功能已无法现实需求,而人们对数据的共享功能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为提高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效率,网络状数据库系统逐渐发展成层析式数据库系统,并在之后随着集合论等相关关系概念等理论在数据库系统研发中的应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逐渐成形,该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以严格的数据逻辑关系为基础,基本结构的类型可以利用关系实施描述,构建方式易于理解且各实体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因其具有诸多优点而成为数据库系统的典型。在之后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逐渐发展并完善,自身所具有的完备的功能逐渐取代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领域内的应用,基于面向对象特征的数据库系统也为之后基于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系统的产生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是依托网络技术发展起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强的系统,但现在的数据库技术已不再是单一技术,可实现与网络通讯、并行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系统的创新发展,并在多种技术的推动下不断的完善数据库技术。
2 计算机数据库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数据库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就银行、大型企业等很多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管理的单位、机构等众多领域,同时,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已不再单纯的停留在数据信息的存储等管理层次上,从数据中提取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挖掘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央集成式数据库系统成为数据库技术的主流,在很多单位的信息系统中都可实现该技术的嵌入式应用,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在多个领域学科下的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数据库技术已实现了与人工智能、并行处理等多种技术的高效结合,一系列诸如多媒体数据库、基于工程对象的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
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历程,而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信息化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依托数据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所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对于优化事物管理手段和途径,提升国家各个领域内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作为本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类资源,与计算机数据库这一信息资源的管理工具一起,可实现大量数据信息条理性与层次性的管理,虚拟存储功能的实现与应用有效的推动计算机领域内的现代化建设的变革,从而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信息的共享及社会资源的高效调动,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及信息化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中,银行体系下的数据库库系统是非常典型的计算机数据库,银行体系下涵盖着大量的信息,各银行之间就其数据管理、信息共享、安全性与保密性等多个方面都有其严格的要求,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伴随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网上银行业务,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优化传统银行业务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升了业务的开展效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各大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大量论文期刊与学术文献的共享,推动了各领域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并在各项科研成果的相互借鉴与取长补短中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性发展等。
3 结语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存储、共享等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人们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所需的信息,促进了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而伴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它将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玉萍,赵焕平,张莉,等.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分析及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篇9
从设施建设到充分发挥其效益,逐步形成教育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搞教育现代化建设,缺少资金怎么办?沙市一中的领导们摒弃传统的那种“等、靠、要”的思想,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办实业的经营头脑、市场头脑,用经济社会中负债经营的运作手段,通过多渠道融资和分期付款等方式,于1998年建成了6372平方米的科教馆,高配置的200台金长城电脑安装在微机室、多媒体演示室、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里。
沙市一中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沙市一中在现代化建设中,既注意到高标准,又充分体现实用化。在使用过程中,他们既强调管理维护又强调使用频率,不让一台机器、一间馆舍闲置。李辉校长有他的认识:“如果把现代化建设看做应景时髦之举,教师不用,学生不学或使用率甚低,耗资再巨也不过是张空壳,徒有虚名。”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处,由校长、副校长亲自担任处长、副处长,下设计划部、制作部、理论信息部、网络管理部和设备部,这些部门的工作与常规行政机构中的教务处、教科室、科教馆的工作交叉协调而又相对独立。计划部由教务处主任兼管,负责统筹多媒体教学内容,认定多媒体教学脚本,下达多媒体教学计划。制作部和理论信息部由教科室主任兼管,负责多媒体教学模式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课件制作进行科学性、实用性的监制,对收集的实验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和总结。网络管理部由科教馆馆长兼管,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设备的维护和学校互联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如今的沙市一中,学校管理已走向网络化,除学生用机200台外,各处室、年级组办公室都配有金长城品牌微机,所有微机都连接着校园NT网,由计算机中心服务器监控,进行网络管理和网络服务。学校的行政指令、各部门的工作安排,通过网络送达;各种教学资料,公共课件,通过网络共享;使用多媒体演示室等专用教室,出通过网络申请,教师们已离不开网络。学校在逐步使办公和管理走向“无纸化”的同时,每个教师也成为了管理者。
从使用现成课件到自己制作,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
这是一间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那种教室,一块电子投影屏取代了黑板,一台“航天现代电子教室控制台”代替了讲台,控制台上是监视屏和鼠标。记者在这里听了生物课教师黄秋芳的一节“蜜蜂”课。只见黄老师点击鼠标,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情景:鲜艳的花丛中蜂飞蝶舞,在《小蜜蜂》的背景音乐烘托下,教师抑扬顿挫地讲解引人入胜。接着,黄老师用精心设计的3组动画分别讲述在不同的蜂源条件下,蜜蜂向同伴报告信息的3种方式。在整堂课中,声音、图像、音乐、动画和谐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自始至终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兴趣。黄老师制作的这个课件曾在1999年10月中南6省教师课件评比获得一等奖。沙市一中老师从使用现成的课件到自己制作,使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沙市一中在着手教育现代化建设之初,就把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最重要的着眼点,学校购进40多万元的教学软件。李辉校长跟老师们讲得明白:“我们购进这些教学软件,不是让大家依赖它,而是让你们在认识和尝试使用中,根据你的课的需要,学会制作课件。”校长的要求化为教师们的行动,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教师们已制作出课件300多件,并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模式。他们按照“低起点、小步走、各个击破”的教学实验总原则,探索出沙市一中的“四课型、五步骤”多媒体教学模式。“四课型”是指基本课、迁移课、能力课和兴趣课;“五步骤”则为备课、制课、说课、上课和评课。备课“研”教材内容,制课“研”教学手段,说课“研”教法、学法,上课“研”教学过程,“评课”研教学效果。在4种课型中,迁移课是教师们最倾心的一种课,它是在多媒体演示室上的。他们以“不可替代性”和“效能”为原则,进行突出重点、分化难点的教学,处理传统教学中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展示知识形成的基点和微妙的过程。
事实上,就是这些原态的基点和微妙的过程最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创新热情。教师们就在这处最美丽的知识景区驻足,迁移学生的智慧,升华学生的灵感。沙市一中的教师们还总结出多媒体教学的五大作用,即化复杂为简单、化隐形为显形、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
沙市一中对多媒体教学实行程序化管理,每一堂多媒体教学课,从内容的确定,脚本的完成,计划的下达,课件的制作,以至上课后的反馈,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要完成如下六个表格的程序:《预制多媒体课件目录表》、《制作计划表》、《制作通知单》、《周安排表》、《授课通知单》、《课件修改反馈单》,从而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从被动卷入到主动投入,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第一次接触到多媒体教学软件,我感受到的是一阵阵的兴奋,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的确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帮助,以前上课难以讲清楚的微观知识现在好讲了,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模拟也更容易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伴随着优美的画面出现变得不再单调,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化学教师李怀云的感受反映了现在沙市一中广大教师的共同心声。目前沙市一中有30%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教学软件,50%的教师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基本上会制作教学软件,85%的教师能正确使用教学软件。可在1998年时可不是这样,学校只有2个微机教师,其余教师除了个别年轻教师在大学阶段接触过电脑外,大多数连键盘也未碰过,有的老教师思想意识里更把电脑等同于游戏机。
篇10
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引导;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不断普及,使得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由此而形成的网络文化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强大文化新形式动力的同时,也对探索并创造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网络文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一)网络文化
1、网络文化基本内涵
网络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是指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它是人类的传统文化在网络时代这个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所呈现出的带有现代网络气息的演化物,它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延伸,而且也是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具体展现。
2、网络文化的基本特点
在信息化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拥有了和其他文化类型不一样的鲜明特点,即非真实性、开放性、即时性。
(1)非真实性。网络文化同传统的文化媒介载体不同,它是在互联网的非真实空间里进行自由发展,可以突破原本客观存在的地域限制,实现现实与虚拟的交流。
(2)开放性。互联网的发展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载体,各种信息之间的交流几乎不再有传统的地域因素限制,信息之间的开放性更强。
(3)即时性。网络文化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灵活性,使得网络文化时时处处都可以被不同的人所接受,使得网络文化有了很强的即时性。
(二)我国网络文化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19日的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
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是良好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网络文化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发展必然表现出很多带有不成熟性的特点:
1、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冲突。由于网络文化来得太迅速的缘故,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对网络文化的应对、衔接和包容,产生了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导致了当今网络文化中的一些消极状况。
2、网络文化的工具性和操作主义特征明显。网络文化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特征过多地侵入了我国传统文化,使得当今我国文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
3、网络文化产品的庸俗化特征显现。大量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的网络文化产品充斥在网络中,使得我国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认为,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网络文化同样如此,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网络文化,不仅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而且也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一)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网络文化活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提高了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交流的便捷性
网络文化凭借其先进的硬件设置和高速的互联网媒介,打破了原有地域因素的限制,能够实现各经济主体之间实时性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而言,网络文化无异像一对翅膀一样,市场经济必将借助这对翅膀而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
2、网络文化开辟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形式,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了更好的传达渠道
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在制定相关路线、方针、政策时,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好的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另一方面,更加健全的意见反映渠道,进一步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
3、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构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网络文化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覆盖面广、传播层次多样化等优点,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以极快的速度传递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从而加速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的进程。
4、网络文化成为引导社会发展新的航向标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创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使网络文化成为正确引导社会发展新的航向标。
(二)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引发的虚拟经济犯罪问题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即虚拟性,使得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相互之间可以超越地域因素的限制,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但与此同时,正是这种虚拟性使得经济主体之间交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在网络条件下的虚拟经济犯罪率也居高不下。
2、网络文化引发的价值观问题
目前掌握网络核心技术的往往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凭借着比较先进的网络科技,对那些处在不发达状态的国家实施文化侵略,把他们的带有霸权主义色彩的价值观强加给这些国家。
3、网络文化引发的消极世界观问题
网络文化把前沿的时代信息带给人们的同时,也附带夹杂进很多与我国所倡导的主流世界观背道而驰的消极世界观信息。
4、网络文化引发的道德丧失问题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网络主体的存在具有虚拟性,使得网络主体的各种行为往往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直接导致了网络道德的丧失,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大力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网络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一)以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始终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网络文化,首先必须坚持指导这一基本方针不改变,贯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网络文化的政策。
(二)努力加强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软件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产业化经营
要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开发,加大对信息技术产品的创新力度,加强相关网络安全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技术和网络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产业经营模式。
(三)积极加强与网络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为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要加快网络相关立法的步伐,推进网络文化管理法制化进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推进网络文化管理法制化进程,要抓紧对网络信息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进行立法,积极吸收和借鉴外其他国家网络文化管理的有益经验,制定新的网络法律法规,有效地保护网络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