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8:5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术营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收获方面
我院首届学术论文大赛活动让师生收获颇丰、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收获。①知识方面:让学生们加深了对营销理论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梳理了曾经学过的书本上的营销理论知识;自学了一些新的学界与业界营销理论知识;初步学习了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学习了摘要、关键词等内容的英文翻译知识,学习了WORD软件排版的相关知识;学习了市场调研相关的系列知识等。②能力方面:使学生们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提升了发现学界与业界营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际的市场调查能力,提高了论文撰写各环节、各方面的系列能力等。
(2)其他深层方面收获。学生们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接受挑战,发现了任何人事物(或其成分)皆有意义与价值,明白了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与导师的交流与沟通;认识到了再复杂的事物最终都可以分解为一件件简单的小事,而认真干好任何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至少作为一种训练),同时认认真真、保质保量的干好任何一件小事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也认识到了只有平心静气才能干好任何一件小事,也只有在潜心静气中才能收获真切的感受。
(3)教师的收获。首先,作为评委身份教师们要更进一步要求自己,必须要快速掌握一套评价人事物价值体系、指标体系的方法技巧,最终确保自己所下的评价结论客观、科学、合理、公正、高效。其次,教师们对于自己要评阅的文章,必然会发现一些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那就必须设法充电并迅速弥补。最后,就研究与论文写作方面,教师们还得要下苦功夫,尽快掌握和精通营销论文写作的一系列方法、技巧。
2.不足方面
如前所述,我院首届营销专业学术论文大赛,对于向有关领导、社会各方展示我们的办学能力、办学风格与特色,对于参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而言,其价值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具有跨时代的标志意义。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此笔者也客观分析了本次活动存在的一些瑕疵,力争在下一届该类活动举行时更富成效、更能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本次活动的瑕疵有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参与的热情尚未广泛、深入地激发出来。本次活动只有少部分同学参与,大部分的同学不热心、不关心或不知晓,就是参与的同学也有部分纯属敷衍了事,没有对该项活动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各环节的工作方面大打折扣,没有真正实现本学术论文大赛良好的初衷。
(2)教师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我专业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较重,而参与本活动的学生论文篇数又多,因此教师们指导、评阅参赛论文的任务较重,大家不得不牺牲周末时间,平时的空余时间也几乎用尽,纵然大家也深知本活动是最能体现我院省级营销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也深知其意义的深远和要害。
(3)活动安排的时间不太合理,需进一步优化。本次活动与我专业另一个综合案例分析大赛活动安排的时间有交集冲突,且都安排得相当紧凑,使得大部分同学都深感时间紧张不够用,尤其是两大活动都参与的同学们更是苦不堪言,这无疑会极大影响到他们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
3.建议方面
就上述三方面的主要问题,笔者设想的简要建议如下。
(1)做足宣传、加大奖励面与奖励力度,全方位深层次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宣传方面可请专业建设负责人、活动主办组织者(如院学生会、辅导员团队等)展开形式多样的诸如讲座、海报、条幅、QQ群通知、学院学校网站宣传等工作,力争把本活动的重要性意义价值、操作方法、论文的质量数量格式要求等讲清楚、讲明白,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力争让更多的营销专业同学或相关专业(如工管、甚至工科等)的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奖金、学分绩点等方面下足功夫,力争得到学院、学校相关领导与部门或社会企业单位等的大力赞助与支持。
(2)对于教师积极性提高的问题。对于教师们积极参与的本活动的工作,建议学院、学校承认将我们的工作量,进入教师们大家平时的业绩档案,作为年末考核或今后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或专门为之进行立项,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以专业负责人作为项目管理者,本着精干、高效、优质等原则展开项目具体的管理工作,在不影响总体公平与和谐的前提下,重奖贡献重大的项目组成员,并以之激励大家开展此类工作的积极性,并切实产生出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3)关于活动安排的时间优化问题。建议将两大活动按学期分开举行:春季学期举办论文大赛,1个月的周期稳定不变;秋季学期进行案例分析大赛,时间延长为1个月并稳定不变。
篇2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引言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整体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充分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情境化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将问题建立在情境之上,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多数的定义及公式,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运算才能掌握。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运算当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把握问题难度,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以提问的方式增加互动,从而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1]。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就创设了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星期天,小兰和小丽去郊游野餐,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带了哪些食品(出示例题情境图),谁来说一说每种食品的数量?”学生回答后接着提问:“(1)如果把4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平均分)(2)把2瓶矿泉水分给两个人,怎么分?(3)一个蛋糕,两个人该怎么分呢?”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并根据蛋糕的分法导入教学,揭示分数的概念,了解1/2的分数表达意义。在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后,我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深化理解这个概念,“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蛋糕的1/2,你们能不能创造出长方形的1/2呢?”于是,我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一张长方形纸,通过折叠的方式来引发思考,然后我通过学生的展示,了解其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自主思考分数的概念,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创新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方式,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口头讲解的方式来讲述课本内容,学生只能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节时,我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我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啊?我们来看一下张同学调查的他们班同学最喜欢的节目情况,她是通过画正字来表示的,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运用多媒体呈现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具备哪些条件?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我再借助多媒体对统计图结构进行总结。在学生对统计图结构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我让学生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课本上统计图的设计,学生在绘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最后我用多媒体出示统计图绘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总结。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三、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具有活泼、爱动等特点,枯燥的数学知识可能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化教学的模式,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数学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进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对数确定位置》一节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1)什么叫作行?什么叫作列?(2)小军在第几行、第几列?(3)帮小军找朋友”,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认识“列”和“行”的概念。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都思考自己在教室的什么位置。例如,第二行请起立,第三列第四行的同学请拍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位置,我再随机进行提问;又或者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找找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如,我的好朋友在......,请你猜猜他是谁?我的好朋友是......,请你们告诉我他的位置。)在本节课中,我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
四、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当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经常可以在数学知识中找到答案。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通过相关生活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通过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小数的含义。如“小军家新装了一个书房,今天他想约朋友去商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桌面的长和宽。然后对此提问:“五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演示(通过出示一个1米长的纸片,将它分成十份,通过份数的表示来帮助学生认识小数)。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说一说平时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然后我再出示教材中的商品图,让学生根据商品标识的价格了解小数的含义,然后我以板书的形式记录内容,“1元2角,1.2元,读作一点二”,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说一说“0.5、2.4、3.5应该怎么写”。在本节课中,我通过结合具体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小数的含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解题能力是衡量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提高应用题教学实效是促使小学生更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加强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教学现状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实效的快速提升,现将其总结如下:①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脱节。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在解题方面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联系很少,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存在较大难度,严重阻碍了教学实效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应用题解题方法时,只是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读,这也与小学生天生好动、活泼的性格特点相悖,造成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②缺乏解题总结。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沿袭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自导自演、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即使对教师讲解的解题方法有一定理解,但多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遇到同类题目时,不能灵活运用。
2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依照上文总结的当前小学数学的应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教学实效快速提升的问题,笔者在分析形成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优化应用题教学实效。
2.1实现题目的生活化,加深题意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数学应用题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由于小学生通常都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尽可能将应用题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以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题目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将应用题与现实生活恰当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使得学生很容易就将应用题中的数据关系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来,以熟悉的内容来思考问题,更易于准确而快速地理解。像人口数量、保险、利息、超市等,这些素材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就可以根据这些内容中多牵涉的数据关系来设置题目。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加法与减法》相关问题后,教师就可为学生设置一道这样的应用题:爸爸在蛋糕店买了20个小蛋糕,乐乐吃了3个,花花吃了5个,西西吃了4个,还剩下几个小蛋糕?该应用题中所设置的问题情景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情况,教师将应用题内容与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易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还能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探究上面所述应用题时,经过仔细分析,学生会获得以下两种解题方式:20-3-5-4=8(个);20-(3+5+4)=8(个)。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两种不同解题方式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升,最终提高了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2善于总结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学生要想较好地解答应用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锻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解答应用题的机会,借助一定量的训练活动使得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解题规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就特定类型的应用题进行大量训练,使得学生在解题中逐渐琢磨出一定的解题规律,像读题、梳理、标注、解题思路、解答等是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流程。只有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才能使得他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应用题都能理出思路、找到解题突破口、准确捕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最终正确、快速解答。比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从A市到B市的某条公路总长为436千米,如果有两辆客车同时从两市出发相对而行,从A市出发的客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从B市出发的客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那么经过多长时间两辆客车能相遇?针对该应用题,小学生通常应该先通读题目,并捕捉应用题中的重点词语及数据,像“436千米”、“80千米”、“90千米”、“相对”、“相遇”等,然后再依据题意画出行程图,以帮助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与解答,在梳理好解答该应用题的思路后,将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用算式列出来并准确解答。其实,这种行程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大同小异,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只要遇到这样的题目就向解题规律上思考,就不难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了。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将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积极以生活化的应用题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应用题的解题规律,从而确保小学生能熟练掌握多种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最终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刘娜 单位:新疆石河子149团小学
参考文献:
[1]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7):84.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总复习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列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必须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为指导,围绕教材总复习的内容组织复习。复习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部分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是我在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做法。
一、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各年级各章节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有的知识已经回生,甚至有些已被遗忘,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时,要进行科学地归类、系统地整理。如几何的初步知识,它渗透于各年级各册教材之中,从较简单的线段、直线的认识到较复杂的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顺对几何的初步知识的整体认识,正确处理好“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使学生意识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发展顺序。使之在感性上对这一知识的认识更系统、更深刻。
二、查漏补缺, 消除潜在的隐患
很多同学在数学学习中,不知不觉在某些知识点上留下了薄弱环节,而这些薄弱环节将对全面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起到很大的负作用。所以总复习时,教师要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紧扣教学中的知识体系,按照整数、小数的认识,数的整除,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小数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简易方程,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比和比例,统计图表进行有条理地、系统地复习,帮助学生查寻知识的缺陷点,消除潜在的知识隐患,让知识“链”完整起来,使学生通过复习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前串后联, 让所学知识网络化
总复习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适合学生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让所学知识连点成线,联线成网,形成一个立体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识记小学数学内容。如:“数的整除”复习可以抓住整除、约数、倍数、分解质因数等几个主要概念,在复习各概念定义的基础上,抓住各概念之间内涵的差异,进行纵向梳理,连点成线,建立概念系统。
四、抓准复习的起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抓准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查缺补漏。抓学生已有知识的方法是:设计开放题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由点成片,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例如,为了考查学生是否会灵活应用长方形的周长这个知识点,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校准备新建一个周长为20米的长方形花圃,由你来设计,你准备怎样设计?这种题型让学生感到形式新颖,挑战性强,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把他们已有的知识串成片,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复习计算时,注意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在复习应用题时,注意训练学生在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精心设计练习
1.练习要有针对性。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只顾单一的知识复习,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如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觉得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出题,在复习算理时,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算,在复习运算顺序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按一定的顺序编题给大家练。在出题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当老师”的责任,既兴致勃勃,又认真负责。做同学出的题,人人感觉很新鲜,情绪高涨,计算的正确率也特别高。应用题也让学生自己编,会编得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具现实意义,效果也更好。
2.练习要有层次性。复习课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要内容,难度不要太高,在巩固的基础上再增加发展性练习。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做到一题一解,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题外,要求做到一题多解,完成提高题。
3.练习要有灵活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如这样的题“:某公司组织123人去旅游,租车费用如下:30座的客车每天600元,20座的客车每天450元,14座的客车每天350元。请你帮他们算一算怎样租车最便宜。”这样的题既紧密联系生活,又让学生考虑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总之,小学数学总复习,是一个线长、面广的庞大工程。只要我们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扣大纲与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就能使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达到大纲中的各项要求,就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关键词】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教学知识结构的更新
在艺术高职院校里,摄影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起着培养美学品味、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从数码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美学与摄影教学结合等方面予以加强。
1摄形与美术的横向比较
在横向与美术比较,纵向与摄影历史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摄影艺术的自律性及与兄弟艺术的联系性,能促使摄影眼光、品味和美学理论修养的提高。
美术的特性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形体、创造可视性的艺术图象。绘画雕塑具有瞬间凝固或静态的特性,与摄影关系最近。所不同的是媒介材料。美术思潮的写实技法、流派在摄影发明后,趋向更为主观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甚至有意与摄影拉开语言距离。摄影以纪实性语言特性见长,深受美术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等影响。
从媒介材料上看,摄影是光与影的色彩交响的瞬间组合。摄影通过光化学、数码等成像,极具感性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的空间交融。
以当今电脑技术数码影像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高科技为后盾的映像艺术(电视、摄影、计算机)昌形成规模,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形象,不仅意味着它从根本上制约着设计艺术的更迭和演化(手绘、喷绘等手法己逐步被摄影图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高新技术所代替),反作用于美术、设计艺术,而且还对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数字图像后期处理的方便,颠覆了传统暗房复杂繁琐的工艺。美术构成了新的设计艺术形成的技术基础,数码影像则是新的艺术形成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在这一单元中,结合美术与摄影的共同点,重点讲授构思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同时,将美术与摄影碰撞交融所产生的流派风格等,融合在纯粹的技法传授中,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2摄影艺术的本体性
摄影与美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摄影自身语言特性及其艺术规律的研究,属于摄影美学的范围。
随着艺术思潮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典型性的瞬间艺术,已成为传统艺术或一种流派风格的代名词,艺术图像越来越多元化了。摄影象美术那样,可以表达类似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多种图象,可以先设计构思,再摆放物体来摄影和后期进行特别加工。电脑数字软件使这类摄影变得越来越可行,更具有视觉传达效果上的陌生感。这类观念性图象的特征,是具有可计划性和可预见性;而且,摄影也可以象现代美术那样,表达一种多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仅靠“纪实性”、“典型性”已远不能解释摄影的本体性了。因此,艺术摄影是包含着具有艺术真实的纪实性或观念性的图象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摄影具有自己所特有的静态的二维图象性。摄影作为静态的图象,与动态摄像、三维雕塑区别开来;二维空间的绘画尽管也是一种决定性的瞬间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但它的完成并非是瞬间成像的。而且媒介材料根本不同。从摄影的媒介方式上看,前期有银盐化学媒介感光、电子感应技术数字成像两种;后期是传统暗房冲印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数字软件加工。用“画笔”—各种照相机进行前期拍摄和后期暗房(数码暗房)加工,实现图象的产生。
摄影具有独一无二的自身语言。摄影的光圈与速度的组合,可以产生虚实快慢的各种变化。’镜头长短的选择,可以表现不同透视效果的图像视角。在一个底片上,用多重曝光可以产生多重图像的特株效果。一幅平庸的素材,在后期处理中,可以升华成鲜明生动的艺术性图象。胶片的颗粒性如加以突出,能具有语言的纯度、冲击力和缺陷美感。摄影构图剪裁的可塑性,往往能使素材“废片”成为好片甚至是艺术品。对光影造型元素的巧妙组合,更是摄影的长处和奥秘。越是切近这些语言特征的图像,越能体现摄影的自身魅力。
综上所述,艺术摄影是以决定性瞬间的曝光成像,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经过后期暗房加工,塑造鲜明生动的光影形象用以表情达意,或通过观念性图像来体现意境、意味的视觉艺术。摄影是外在客体和内在主体的统一,或是内在世界在外在客体上的投射。其中,“决定性瞬间”的摄影前期是最重要的环节,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这一单元中,着重把握摄影自身规律,通过典范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提升对摄影语言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借以摄影艺术的大众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3摄影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
在数码图像器材占压倒性优势的时代,传统摄影理论必须变通是肯定的事实:胶片暗房实践和理论更多地让步于数字暗房。
数码图像全方位的知识结构更新有如下方面:
传统摄影理论与数字成像的交融。各种不同档次的器材、特色、成象介绍和探讨等。
加强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到国内外网上优秀的摄影网站自学、互动等,用QQ群进行作业互动交流、和作品品评等。
在教学条件受限制时,要善于因陋就简,进行简单实践。大部分学生只有小型自动数码相机,而不是可以控制快门速度、光圈的准专业以上的相机。这些相机,也可以对摄影色温、构图、用光、色调深浅、闪光摄影、恰当的曝光等等做现场简易实践。用些黑、白卡纸、专用灰卡和简易的反光板,也能在每节摄影课中,结合理论讲授来就地取材,穿插摄影实践。
对各种品牌的相机生产商的图象处理软件和专业的图像软件的把握有较高水平,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意摄影或后期加工。熟悉这些软件,对专业摄影或普通摄影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设计、观念性美术等与摄影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
针对在校生业余相机的特点,重点讲授色彩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对以美术设计为专业的学生,则在广告摄影、摄影图像与设计的结合方面以重点,收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观念摄影等主观艺术摄影作品赏析,做一些画意摄影的实践。
篇6
摘要:对摄影与美术比较、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的美学理论探讨,更新数码摄影理论与教学知识结构等,都是这门学科在教研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艺术高职院校里,摄影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起着培养美学品味、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从数码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美学与摄影教学结合等方面予以加强。
一、摄形与美术的横向比较
在横向与美术比较,纵向与摄影历史发展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摄影艺术的自律性及与兄弟艺术的联系性,能促使摄影眼光、品味和美学理论修养的提高。
美术的特性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形体、创造可视性的艺术图象。论文百事通绘画雕塑具有瞬间凝固或静态的特性,与摄影关系最近。所不同的是媒介材料。美术思潮的写实技法、流派在摄影发明后,趋向更为主观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甚至有意与摄影拉开语言距离。摄影以纪实性语言特性见长,深受美术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等影响。
从媒介材料上看,摄影是光与影的色彩交响的瞬间组合。摄影通过光化学、数码等成像,极具感性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的空间交融。
以当今电脑技术数码影像占主导和统治地位的高科技为后盾的映像艺术(电视、摄影、计算机)昌形成规模,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视觉艺术形象,不仅意味着它从根本上制约着设计艺术的更迭和演化(手绘、喷绘等手法己逐步被摄影图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高新技术所代替),反作用于美术、设计艺术,而且还对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体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数字图像后期处理的方便,颠覆了传统暗房复杂繁琐的工艺。美术构成了新的设计艺术形成的技术基础,数码影像则是新的艺术形成产生的审美心理基础。
在这一单元中,结合美术与摄影的共同点,重点讲授构思构图、色调构图、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同时,将美术与摄影碰撞交融所产生的流派风格等,融合在纯粹的技法传授中,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眼界。
二、摄影艺术的本体性
摄影与美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对摄影自身语言特性及其艺术规律的研究,属于摄影美学的范围。
随着艺术思潮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典型性的瞬间艺术,已成为传统艺术或一种流派风格的代名词,艺术图像越来越多元化了。摄影象美术那样,可以表达类似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多种图象,可以先设计构思,再摆放物体来摄影和后期进行特别加工。电脑数字软件使这类摄影变得越来越可行,更具有视觉传达效果上的陌生感。这类观念性图象的特征,是具有可计划性和可预见性;而且,摄影也可以象现代美术那样,表达一种多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仅靠“纪实性”、“典型性”已远不能解释摄影的本体性了。因此,艺术摄影是包含着具有艺术真实的纪实性或观念性的图象信息,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摄影具有自己所特有的静态的二维图象性。摄影作为静态的图象,与动态摄像、三维雕塑区别开来;二维空间的绘画尽管也是一种决定性的瞬间来形成静态的二维图象,但它的完成并非是瞬间成像的。而且媒介材料根本不同。从摄影的媒介方式上看,前期有银盐化学媒介感光、电子感应技术数字成像两种;后期是传统暗房冲印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数字软件加工。用“画笔”—各种照相机进行前期拍摄和后期暗房(数码暗房)加工,实现图象的产生。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水平, 积极创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课堂上,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 学习到数学知识。
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数学作为一项基础性学科, 其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推进, 国家、社会以及民众对小学数学教师也给予了较高的期望。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单纯的字面上理解, 就是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用有限的时间, 通过多种方法, 使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进一步而言, 有效性又不单单指的是数学知识, 更是对学生获取数学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提高。同时, 要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锻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坚强意志, 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上出色, 在综合素质上也是全面发展。综合来讲,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 就是指运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 对最优的数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高效获取。为高效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应该在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及数学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合理结合, 选用最佳教学手段, 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分析在建设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道路上出现的问题
(一) 教学方式不创新, 枯燥课堂现象仍存在
有些教师照本宣科, 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学生缺乏积极性, 会对课堂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另一种情况, 教师会在上课之前进行教学备案, 只是完成了教学目标, 并没有完成教学中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学任务。这一种教学完全以教案为中心, 应该以学生的主动为牵引线, 因为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知识的强制灌输, 而是能让学生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从不会到会, 从强制性学习到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主动的参与进来, 进行学习。例如, 对于学生来说, 退位减法比进位加法更难一些, 所以进行退位减法的训练就显得更有必要。在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组做一个游戏, 还可以请一组来讲台上演示, 小组竞赛也是一种方法。玩法:两个人, 每人各摸一张牌, 一人做加一人做减。比如:一方看到对方的牌是5, 而自己摸到的牌是8, 但不直接告诉对方, 而是把这两张牌的和13告诉对方, 让对方猜自己手中的牌。如果算对了, 这两张牌就归对方。摸完后双方交换再来一次。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相对来说, 教学任务也容易完成, 学生的学习也轻松愉快。
(二) 课堂上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教学的安排, 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就会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在数学课堂中, 应该以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重要程度来进行时间的划分, 在教学、提问、练习的环节中进行合理的调整, 让教学, 练习都有一定的时间。有一些教师, 没有提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也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有合理的安排, 造成教学进度落后, 课堂进行不下去。
三、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课堂合作建立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教师在课堂上应以一种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 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堂上, 教师需要创造出一个需要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的氛围, 让学生之间拿出各自所长, 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一起相互督促, 强帮弱, 互相学习。有时, 同辈之间会更好交流, 更容易解决问题。同时, 我们也都知道, 21世纪懂得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明确
课前准备工作进行得良好与否将直接对课堂的整体效果造成影响, 一个明确、完善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引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首先, 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应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进行合理确定和拓展。简单来讲, 就是要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 对每一节授课知识的信息量进行有效安排, 将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合理地区分开来。因为, 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是有较大区别的, 所以, 区别对待教学进度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同时, 应合理区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 只有这样, 教学过程中所频繁出现的难以抓住基本内容的情况才能够得到避免。这样才能够引导教师在重要的或学生难以接受的课程内容上下大工夫, 从而促进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 提问与评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是一种艺术, 它也具有技巧性。在提问上, 如果是基础一般的学生, 就应提出一些基础问题, 例如概念、简单的问题等, 把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那些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应通过积极的提问环节, 让学生参与进来, 一起思考问题。例如, 教师问:“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 (投影出示题目, 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教师再问:“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 接着进一步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 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要足够的准确和生动, 不要严声厉词, 让学生处在一个相对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篇8
英美文学课程在人文教育功能上有三项功能。首先,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取全面的人文知识,构建全面的人文知识结构。因为英美文学课程涵盖了英美两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社会、风俗、生活、精神各个方面。其次,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学会如何处事、如何做人,丰富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品质。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价值,优秀的作品往往赞扬真、善、美,同情弱者,抨击丑恶,重视人的价值,处处闪现出人道主义的光辉,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再次,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英美文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三个层面上,即基本常识、基本行为、基本观念上都应有用武之地。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理应受到学生、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在我国,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呢?程爱民等组成了课题组,从1998年起开始到2002年经过3年多的时间对我国50所不同类型的外语院系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英美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认知观念上,对课程的目标认知不明确;课程设置上,(1)课程设置略显单一,选修课偏少,概念上也不够确切;(2)英美文学史和文学选读是作为一门课还是两门课;(3)课时安排较少;教学手段上,超过60%的老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用或者少用现代教学手段。考核方法上,主要采用闭卷考试占据比例过大;师资上,主要由中青年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其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英美文学教学的改进
英美文学教学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大量的学生认为文学课程无助于他们的就业,因此学习的热情大大降低。学生更愿意学习实用的课程,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等。范谊等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对目标内涵的层次定位更是含糊,因此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进步缓慢。只有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才能找准英美文学教学的层次定位和课程设置。范谊和芮渝萍将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的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文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基于感性认识的经验层次。它的重心是把阅读过程交给学生,通过亲身的阅读体验,逐渐培养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欣赏及判断能力;二是获得英美文学基本知识,这是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它的重心是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史发展的概况和脉络,了解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家、作品;三是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思辨审美层次;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际的交流层次;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层次。这五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彼此有相互交叉。第一层次是基础,没有第一层次的基础,其它目标就无从谈起。第二层次又是第三层次的基础。
文学批评的方法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而且也是文学知识的一个构成。掌握了文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经历前四个层次的教学,才能升华到第五个层次。对照这一教学目标层次,英美文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转变认识观念。教师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考查等各个环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管理者,建议者,建议来源者、学习促进者、课堂气氛创造者、评估者,行为示范者等。
2.充实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如何安排教学内容,使之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新时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以及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主张以“史”为主,有人主张“史”、“料”结合,有人认为文学贵在文本的分析和欣赏。如南京大学的王守仁教授提出“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他认为应该以作品为中心,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分析文学原著。文学教学中,文学史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英美文学的经纬。文学理论也不能缺席,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了解一些鉴赏的方法,使他们找到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被授予了“渔”,不至于无从下手了。
同时还要加强文本的阅读文学课程,文本是根本,通过阅读作品,使学生尝试走进文学作品,并进一步与文学作品展开对话,尝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向、艺术语言及其局限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如果学生只是知道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的名字,但却很少去读作品本身,就失去了和作品互动的机会,也就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无法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读过诗歌,怎么能领略到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象美呢?但由于课时有限,学生要想仅仅在课堂上既能获得文学的基本知识,又能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对作品进行选择,
3.改进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参与要求不高,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课堂上逐一讲解知识点,学生埋头做笔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自觉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借鉴新的批评理论。二十世纪涌现了很多的文学和批评理论,如建构主义、对话理论、生态主义等。这些理论不但对文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于文学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⑴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⑵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多重对话的过程,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以及自我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地进行语言交流和信息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切磋;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作品以及作者建立起联系;根据阅读的经验、体会,创造自我的对话,内化自我。对话理论强调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对话的过程中接纳对方、共同合作、平等参与、相互分享,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⑶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生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师生和教学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构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各种理论虽然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赏析作品,不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具体的知识,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掌握方法,提升观念,做到教书育人,授人以渔。
5.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闭卷是通常的考察方式,倾向于考察对具体的知识点的记忆,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期突击复习,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这种考查方式很难考察出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有多少,有没有真正读过原作。形成性评价,如让学生写作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为了客观、准确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察方式。有闭卷考试、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心得体会、口头报告等。
6.加强师资培养。调查中显示出学生对于名师怀有对其渊博学识的敬仰,为人风范的尊崇。承担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大多数为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人生经历单薄,对作品的把握不到位。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即请名家名师到学校做讲座,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们的讲座,查找不足,借鉴长处)和“送出去”(送他们去培训)的方式。英美文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讲授课程中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程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本课程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也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进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篇9
利用SCI数据库网络版(SCIE)为检索工具,对作为广西重要科研机构的10大高校近10年(2001—2011)来科技论文产出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SCI;学术影响力;引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4-0017-004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国际上的科学计量机构及国际性组织在对国家或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及绩效评估工作中,常用SCIE(SCI-EXP ANDED,即SCI网络版)数据库作为依据[1]。本文利用检索式Address =(guangxi or nanning or guilin or liuzhou or yulin or hechi or baise or beihai or qinzhou or wuzhou)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SCI网络版(SCI-EXPANDED)数据库中进行机构(Institutions)精炼检索,并对作为广西重要科研机构的10大高校近10年(2001—2011)来科技论文产出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
1 科技论文产出数量与增长趋势
从检索结果 (检索日期为2012年4月18日)统计来看,10年来,广西10所高校共有6 563篇论文被SCI收录,其中专业期刊研究论文6 295篇,约占96%,会议论文230篇,综述94篇,发文量排名见表1。10年来从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来看,广西高校科技研究事业发展迅速,论文产出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见图1)。科技论文产出量10年同比增长率为115%。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猛,论文产出量逐年增加,作为重要科研机构的高校增长率更高。广西高校的科技论文产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但与全国高校(以中南六省为例)同水平相比,广西高校科研论文产出仍相对薄弱(见表2)。
2 学科分布和热点论文
通过SCI数据库对广西高校的科技论文检索结
[CM(81mm]果分析显示,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研究
[CM)]比较活跃,论文数量约占总数的一半(见表3),其他较活跃的领域有数学、结晶学、生物分子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航空科学等。统计结果显示,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学科比较活跃。广西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各学科领域研究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在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桂林理工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的科学研究也初见繁荣。来源出版物是研究人员的研究基地,来源出版物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地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其中化学学科研究主要来源出版物2010年影响因子分别为2134和0798(期刊影响因子来自JCR,国外来源出版物中文名称来源于谷歌学术搜索)。从主要来源出版物来看,在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占比例较大,国外高影响因子的刊物较少。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广西高校科技专业研究水平与层次上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提高学术影响力。
3 科技合作与学术影响力
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从论文检索结果分析来看,广西高校科技论文研究的主要科研合作伙伴遍布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合作比较频繁,其中与美国合作研究502次,与俄罗斯合作达148次。学术影响力还可以从引用机构来说明[2],通过分析施引文献可以发现,广西高校科学研究10年来受到11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关注,美国、德国和日本引用约占国外引用的一半,美国引用达2 728次,占国外总引用的35%。从不同级别的基金资助机构资助来看,广西高校10年来共有1 243篇论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约占19%,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内资助率15%, 各学科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也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见表4)。这说明广西高校科技发展学科水平与国内同水平相比发展迅速,国家支持力度较高。
4 科技论文的引用情况和学术影响力
论文的引用情况是衡量一个机构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准[3],为此,对10年来广西高校SCI收录6 563篇论文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被引用情况呈逐年活跃趋势(如图4)。广西高校10年来的研究论文被引频次总计达24 793次(去除自引,被引次数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19日),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共计19 736篇,每篇平均引用次数为 465次,H指数为54,即有 54 篇论文至少被引用 54 次。通过对19 736篇施引文献进行分析,在引文的学科范围中,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为引用最活跃的学科范围(表4),这与论文产出的学科范围基本一致,引用机构比较活跃的主要有中科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引用的国家多达100多个,其中美国、德国、日本的引用约占国外引用的一半,引用中他引率比较高,但单篇被引的最高值与同学科国内引用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被引次数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19日)。
5 小 结
广西近10年来科研活动发展迅速,学术影响力逐年上升,从科技合作发展及基金资助机构层次来看学科发展水平与国内保持一致,但与国内同水平高校相比论文产出相对较薄弱,在论文被关注即引用率和主要来源出版物的层次上仍略显薄弱,科研机构与部门应该加大投入,提高科研产出,鼓励加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申报,并投入配套设施,加大研
究人员的研究动力,并加强科研规范管理,从而加快广西科技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秀林基于引文分析法的期刊栏目的学术影响力评价[J] 现代情报,2007(5)154—155
[2] 查永军学术影响力大学学术权力张扬的内在力量[J] 江苏高教,2007(6)16—18
[3] 周 薇,张 燕,韦 焘 基于SCIE的我国肝胆外科学术影响力分析[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1)70—12
[4] 徐云清,甘朝鹏,姚玮华,等 河南省高校CSSCI论文的产出与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2—74
[5] 雷 燕《科学引文索文》(SCI)数据库的检索技巧[J] 情报科学,1999(1)75—77
[6]方红玲 2007~2009年SCI数据库收录中、日、印、韩四国科技期刊自引率比较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3)360—363
[7]SCI科学引文数据库[DBOL].[2012-04-19] httpwwwwebofknowledgecom.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教学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形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而信息化教育形式的融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水平。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信息技术也被称为“IT”,指的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类技术的总称,它是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的产物,依赖网络信息资源而生存。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教育、科学等领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物质条件和各项保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产生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通过一些新奇的视频效果和影音环境,能够充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同时,信息技术也因为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呈现出了一下显著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图片、视频、音频都是教育资源的具体表现。借助于便捷的网络优势,学生足不出户也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观念。这些资源通过动静结合、形式多变的知识和形式,进一步增进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优势,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2)趣味的学习过程
和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不同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新的尝试。通过PPT、Word等教学资源,让多媒体教学成为信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且运用动画、短片、电影等形式,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在农村偏远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予以解决。
(1)信息教育硬软件设施不足
当前形势下,尽管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进行了多项的开拓,但是在农村地区的现实教学过程,受到经济、历史、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多媒体教育形势单一、内容保守,硬件、软件设施不足的发展情况。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仍然停留在表面阶段,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应的,学校在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发展现状。
(2)多媒体教学理念的缺乏
受环境的影响,在小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实质。因此,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教法。但是很多农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创新力度不够,同时,农村一些孩子所接受的学习实践能力较差,外出旅游和观光的机会较少,所以在知识面上相对狭窄。这也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改变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
例如,一些教师在制作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往往忘记了多媒体教育的实质。在幻灯片的表现形式上过于花哨。缺乏必要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教学机制会相对缺乏,难以得到较好的教育培养。
(3)信息技术的多项运用
当前,在农村地区,一些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无一例外的都采用课中穿插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但是,在语文教育环境中,出于对教学任务、教育时效性的考虑,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融入未达到高效的利用,对是否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尚不明晰。这样的发展现象导致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遭遇瓶颈,学生的教育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三、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该怎样运用
(1)发挥引导作用,优化多媒体的教育模式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上,为了使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具备较高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师要学会巧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优化语文教育的发展成效。例如,针对于多媒体培训的视觉,积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语文学习能力。要在多媒体教育引导下,让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的一面发挥出来。
(2)发挥融合作用,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手法
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下,教师要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手法,凭借着简单的信息技术,也能够创造出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发展价值,通过远程传递课堂、网络空间教学、异地同步教学、双主教学模式、校园在线课程、翻转教学模式等不同的信息教育教学手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更高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运用增加了语文教学结果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存在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始终。它通过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灵活、生动、自由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被多媒体教学所塑造的环境所感染,从而走出农村教育的发展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学科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价值和作用。
【⒖嘉南住
[1]张学书.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与体会[J].课外语文,2013.16:63
[2]李朋.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