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技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23:3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授课技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授课技巧论文

篇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科教创新是专业硕士教育之魂。这种教育之魂应体现在专业硕士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各专业硕士教育的实际,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专业研究生实践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本文仅就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一定的探索。

 

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体系内容,一是开设有利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创新能力培训。二是开展有效的教育见习、实习。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学习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得到验证和提高。三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我们要制定出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的方案,配置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聘请各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进行论文开题论证。在论文题目选定、论文开题、论文一、二、三稿的撰写,以及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等各环节培养了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四是调动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培训。

 

让我们的研究生课堂由讲授转变为研讨;让我们的教师们由主演转变为导演;让我们的专业研究生由课堂中的听众转变为主演,使整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让每个专业研究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一、适应全民创新的教育要求,调整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的设置。

  增加强化专业实践创新的课程,开设教法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课程方向的创新课程,开设有利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创新能力培训。如“教学研究”“中外教育理论研究”“认知理论研究”“作文研究与实训”“艺术与审美”“经典研读”等课程。

 

二、开展有效的教育见习、实习。

   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学习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得到验证和提高。我们要选取地方的省级重点中学作为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见习、实习基地,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全程指导,聘请见习、实习单位的一线教学名师给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在教育“实战”中了解中学教改情况,了解未来职业状况和需要的知识、技能,增长才智、锤炼专业技能。

 

三、毕业论文的撰写。

   我们要制定出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的方案,配置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聘请各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进行论文开题论证。在论文题目选定、论文开题、论文一、二、三稿的撰写,以及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等各环节培养了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

 

四、调动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培训。

 

(一)是授课技能培训。为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坚持对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授课能力的培训。利用“语文教学论”课堂和部分课余时间,由师生共同组成模拟课堂,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以一位真正的语文教师的身份逐次登上讲台,授课、评课,并将这些记人总评成绩,有效地提高了专业研究生的授课能力。

 

(二)是“听”“说”“读”“写”四项教学基本功训练。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未来的工作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他们要具备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具有“听”“说”“读”“写”四项教学基本功。要在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会、讨论会等和专项训练中强化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基本功。

 

1.听,这里主要是指“视听”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听学在教学中要调动语文专业研究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就要具备倾听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和闪光点,开启他们的潜智,调解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2)听教教师要掌握听教的能力,就是听课的能力和倾听别人教诲的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我师你也要会学、会听:如:课程设计、导入传授技巧、师生互动能力、语言运用、个人素质和魅力、知识到规律的归纳等等。

 

2.说,课堂语言能力,不仅是运用语言的基本功的体现,更是其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以及各方面素质砺炼的集中彰显。语文专业研究生应有一个语言库,贮藏着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应具有极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3.读,在训练中,主要体现在阅读和朗读两个方面:

 

(1)阅读

 

阅读包括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再读、写读、序例读、选读等各种方式。是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发展思维、提高想像力及培养研究生社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说来,学生知识的获得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

 

在阅读过程中,要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博览就是广泛地阅读,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性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朗读

 

朗读是一项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朗读有助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由于教师职业的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和技巧,要学会领读、范读中的停顿(包括:文法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情感〕停顿)、重音(低中见高、实中转虚、快中显慢、连中带停)和节奏等基本技巧处理。

 

4.写,语言运用的另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写作能力、书写技巧、板书设计、教案编写等。

 

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要具备较强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下水作文”的能力。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被称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四种基本能力之一(外语、写作、口才、计算机)。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品尝作文的甘苦,才会增强直观感觉,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此外,参加作文实践,必然会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很难想象,不会作文的语文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要么完全依赖作文指导书,讲些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隔鞋搔痒,纸上谈兵。要么让学生死记硬背范文,以应付考试,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容易对学生的作出准确评价的,更谈不上恰当的修改。自然,这样的老师也很难培养出会写作的学生。语文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要加强作文能力培训,迅速提高“下水作文”的能力。

 

同时,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还应该有良好的书写技巧,写得一手漂亮字,便于板书设计的美观大方,教案编写的规范整齐是。

 

(三)是微课和课件制作和应用能力训练。

 

针对“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要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学会录制微课视频和制作常用的课件。教学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熟练掌握多种课件制作方法,并能够科学灵活地应用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的“含金量”。做到适时、适量、协调,无“死机”“停顿”故障,教学整体效果好。

 

(四)文本解读能力培训。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文本解读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要经常解读各种各类的文本,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生要有对各种文本解读的能力,具备较强要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我们既要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科学系统地培养语文教育学科专业研究生文本解读的能力。在作者研究、文本产生背景、主题的提炼、结构分析、人物性格塑造、情节的发展、线索的发现、细节的凸显、环境的衬托、语言的运用等等方面进行能力的训练。

篇2

关键词 农科专业英语;师资构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专业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利用英语这一工具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提高写作能力,并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学生毕业后无论在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工作,只要从事科技开发或研究工作,就可能需要查阅相关的英文资料,学生在不同时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能够在阅读、翻译本专业各种体裁的英文文献方面有所提高。对本科生而言,需要初步具备对学术性文章摘要的翻译和写作能力;对研究生而言,不仅要能够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研究或调查报告以及完整学术论文的写作,还要具备口头交流、演讲和书信交流的能力。如果把专业英语的教学仅局限于专业阅读和笔头翻译,则有失偏颇。

1 专业英语的特征

专业英语课的开设多在大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这时学生已经修完了普通英语,应及时巩固,因为这时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还不牢,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存在就此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此外,从大学三年级开设专业课,学生开始接触专业术语(大部分注有英文),英语学习逐步向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以及写作专业文章过渡,使学习英语和学习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如果专业英语教师局限于用英语读原文、中文讲解词汇和语法、中文翻译课文、中文讲解难点,这样很难与基础英语区分开。而且,学习好专业英语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

2 农科专业英语教学师资构成特点

学生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概括地说,专业英语按照字面意思就是“专业+英语”,可理解为专业在先,英语在后或者二者并重,因此农科专业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农学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宽广的知识面,对作物遗传、育种、栽培耕作、生物技术、农业信息和推广、植物化学保护、生理生化、农产品加工等学科中的某一领域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并对其他学科也有适当的知识积累[1]。教师不仅要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如标志绿色革命成就的矮秆小麦的育成、杂交稻的育成)以及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如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粮食安全等),还要具备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能力。目前以科研和教学并重型的农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师的的现状是:部分专业英语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英语能力和专业素质,但是在英语听说和教学方法上与基础英语专业教师可能存在差距,如发音不够标准,不能完全进行全英文教学;有些教师可能有短期出国留学的经历,现身说法对专业英语授课可能会有所帮助,但要用流利的英语上课还有待提高;少部分教师虽有长期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具备很好的专业功底和流利的英语,但是由于没有或者很少受过基础英语教学的专门培训,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专业英语教师虽然能够比较娴熟地用英语进行学术性论文的写作,但是发音和口语表达能力却受到限制。

鉴于以上情况,部分学者建议选送英语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到国外学习,接受专门的语言培训,学习先进国家本专业的教材,掌握该专业的最新国际动态[2]。虽然这项建议理论上可行,但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的限制,实际可操作性较小。专业英语教学起步较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晚,许多农科院校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及基础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因此对于大部分农科院校专业英语的授课来说,短期内难以找到能够有效协调专业英语本身以及学生的高要求和专业英语师资配备的局限性以及重视程度不够的矛盾,这种不协调性很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任课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和自觉学习可能是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办法。

3 农科专业英语教学的内容

3.1 阅读材料的选择

现有的面向农科或生物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是选用国外原版专业书籍的一些文章或章节,内容比较单调陈旧,选择的课文要么过于专业和生僻,大量的专业词汇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或者所选文章与某门专业课的章节内容完全重复,学生缺乏新鲜感,难以接触到新知识。目前很难找到一本将基础英语、专业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教材。因此,许多教师建议应该尽快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统一的专业英语教材[3]。笔者认为,由于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不同,不同教师的专业背景不同,对专业和专业英语课的理解也不同,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拘泥于专门的教材。专业英语应提倡个性化教学,选择面向本科生的专业英语阅读材料时应尽量避免与专业课的重叠,既不应成为专业课某些章节的英文版,也要避免选择过于专业的研究性文献。在教师讲解之前,以80%以上学生能够读懂60%以上的内容可作为所选阅读材料难易程度的标准,而且所选内容尽可能涉及本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前沿研究热点,是专业课没有涵盖的内容。本科英语阅读材料的精选一般以浅显易懂的关于农业领域新技术、新发明或新产品的科普性文章、评论性文章(letter and comment)和综述性(review)文章为主,内容涉及介绍国内外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的成就(如green revolution,evergreen revolution等)、与农业相关的跨国大公司(Monsanto,Pioneer,Sengenta等)和国际性研究机构(如CIMMYT和IRRI等)的研发动向、当前公众关心的热点(如转基因安全、生物能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食品和粮食安全等)、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及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物生产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等[4]。此外,选择的阅读材料尽可能涵盖主要粮食作物的育种(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的结合)、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的改善、病虫害防治及抗逆性改善、营养健康、农产品加工、种质资源及利用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单门专业课教学不可能涵盖的。另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在难易程度上要适当拉开差距,从而进行快速阅读、精细阅读等方面的训练。专业英语课程是专业课的补充和延伸,选择阅读材料时注重内容的前瞻性、综合性和交叉性。

3.2 英汉互译和写作训练

翻译和写作不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难点,英汉互译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只有较好,没有最好。而英文写作虽有大致的规则,但写作水平因个人的英文基础、写作风格和专业背景而异,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关于翻译和写作技巧,国内外有大量这方面的文献可以借鉴。虽然农科专业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翻译中的词法、句法、章法和文体的特点及翻译技巧方面可能有些欠缺,但教师可尽量提供大量的例句和相应的翻译实践,做到讲练结合,重点讲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碰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翻译所选课文、译例和练习内容最好涉及农业科学领域的多门学科。专业英语的写作技能训练应尽可能介绍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性原则、科技论文的构成要素和每个部分的写作要求。对于本科生而言,以范文为例,对科技论文的构成要素和每个部分的基本写作要求作简单的介绍,重点是掌握英文摘要翻译和写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对研究生而言,翻译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应高于本科生,至少精选不同期刊或杂志的3~5篇范文(综述性文章和研究性论文)。论文的写作顺序和具体要求因不同目标杂志而异,详细讲解英文文章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包括英文参考文献的编辑和管理(简单介绍和演示参考文献编辑管理软件如Endnote,Reference manager等),比较中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风格和习惯差异(特别是讨论部分),培养研究生独立撰写英语文章及投稿能力。此外,笔者认为个人简历和书信写作的要点也应作为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研究生英文书信来往较本科生频繁,如向作者索要英文文献、投稿时写给编辑部的cover letter、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观点和研究材料的交流、申请国外读书深造、应聘博士后职位、交流互访或者应聘外资机构等。英文书信的写作规范和技巧方面已有大量的文献和网络资源可供参考,但教师可简单介绍正式或非正式书信的范例。

3.3 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口语表达技能正式体现英语的语言功能即交际功能,该部分不论对农科专业英语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可能是一个弱项,应尽量开展适当的强化训练。对本科生而言,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用英语提问和回答专业问题、上讲台讲解部分段落、偶尔邀请来自英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或专家“客串”都是很好的训练途径。对于研究生而言,由于不同研究生可能从事的专业方向不一致,除了进行上述训练外,专业英语教师应鼓励研究生用英语就自己的论文设计思路、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本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进行口头报告(辅以多媒体),保证每堂课至少有1个研究生提供7~8 min的口头报告,每个学生选修专业英语期间至少有2~3次的锻炼机会。然后教师尽可能从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语音、语调、话语组织、流利程度、用词是否恰当以及语言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点评,学生和教师还可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用英语进行短暂的提问和相互交流,这样既可锻炼口语,又能拓宽专业知识面。

4专业英语教学策略

据调查,多数教师在教授专业英语课时教学方法单一,只给学生讲一讲单词,然后让学生自己翻译或者老师讲解课文中的难句和长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学生对专业英语理解不够和对专业知识理解不深的情况下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主要与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背景相关,但是课堂讲解策略和授课艺术也至关重要。虽然把农科专业英语讲解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比较困难,但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式教学可以弥补这种“先天性缺陷”。例如把部分讲课活动编排得像是做游戏,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或配对,教师根据所讲内容用英语提出问题,由各组用英语抢答,采用记分制,在规定回合数后,积分最多的学生胜出,或者采用“专业英语单词接龙”、“专业知识英语大比拼”。总之,使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提问题的形式也应该多元化,如用英语讲解专业词汇(比如转基因食品的英文术语有很多种表达方式Transgenic food,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bio-engineered food等),用英语竞猜或描述专业知识点(标志绿色革命的主要成就the landmark achievements in green revolution),英汉短句互译,或者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几个专业英语关键词(如food safety and food security,climate change,conventional breeding,biotechno-logy)。让学生根据这些单词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学生们就不觉得是在做一件压抑的事,而是在争取赢得某种东西或是进行一场比赛。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选择性地将学生的表现纳入平时考核成绩,让学生感受到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此外,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这也是弥补专业课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不足,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5 参考文献

[1] 苗艳芳,李友军.农科专业英语[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 张昕.农科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0):246-247.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意义和任务;原理和质量控制;语言转换原则

何谓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何在?肩负着哪些重要任务?它的教学原理是什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等,这些问题和环节是优化双语教学的关键。

1双语教学的定义

Bilingual teaching, 根据英国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双语教学的定义是一种宏观的概念。就一个学校的某学科而言,或就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而言,即以母语与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就一般意义而言,双语教学的核心是用第二语言进行公共学科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并不是像某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所谓的双语教学就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实际上,恰恰相反,根据文献检索,实行双语教学制的国家与地区鲜有提倡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混用两种语言。[1 ]

2医学双语教学的任务

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向学生传递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外语这一工具获取世界医学发展最新信息。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应努力使自己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较高要求标准: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和英语小论文,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或达到“要求”中提出的更高标准: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文献资料。总之,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专业﹢外语融为一体,学以致之用的转变;引导学生以外语为工具,紧跟世界前沿,与世界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世界大智慧,实现跨越式进步和提高。

3医学双语教学的分类

根据目前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学情,双语教学主要体现为两种授课操作模式:单语授课和混合语授课。单语授课: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使用某种外语,如英语授课。混合语授课:指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又称“混合语教学法” 。[1]此法仅是双语教学的过渡手段。鉴于国内目前双语教学师资及学生情况,实现医学专业某一学科全程英语授课有相当的难度,但完全有能力实现部分章节全程英语授课。即使用混合语授课,授课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精心筛选某些要点用英语讲授,或仅就难点部分用中文解释,逐步完成向全英教学过渡。

4 双语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4.1 信息演绎学说

任何语句都是信息传递形式,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人类信息的传递又总是从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而未知信息就是新信息,是信息的传递中心。[3]双语教学就是利用各种书面或口头语言的技巧来达到信息的演绎,这就是医学双语教学的核心。

4.2 建立语音与语义之间的思维

听说过程是双语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互感和联想的过程,是非母语介质对概念,知识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的过程,是从母语认知到非母语认知的角色替代。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双语最典型的盲点是语音与语义之间的非联动。建立双语联动是一种语言思维对另外一种语言习惯的侵蚀。双语教学促进语言觉知和语义认知,即非母语认知习惯的形成,从而建立起新的语音与语义间的思维和互换。

4.3 语言转换原理和方法

医学英语教材主要取自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教材的译作,教材是以书面语表达。因此,把原素材中复杂的书面语转化成简单的口语语言,运用自如的信息演绎和语言转换技巧就是医学双语教学成功的基础。

4.3.1 语言基础单位 — 词的转换

医学术语具有多源化,一词三式的特征,分别源自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希腊语(Greek)和拉丁语(Latin)。 见下表词例:[2]

转换方法:利用构词法、同义词、英语释义等。

例:endocarditis (心内膜炎):endo-within;cardia-heart; -itis-inflammation (swelling and soreness on or in the body, which is often red and hot to the touch.炎症指体表或体内肿痛、通常发红、触之有热感。) [3]

4.3.2 篇章结构转换

篇章结构的转换主要涵盖句型、语态、短语、结构乃至全段的改写。例:

No disease of the human body, belonging to the province of the surgeon, requires in its treatment a better combination of accurate, anatomical knowledge with surgical skill than hernia in all its varieties. 替换要点:(1) 简单句替换复合句No human disease like hernia requires … . (2) 简单介词短语替代复杂的现在分词短语belonging to the province of … in the field of surgical treatment ...(3) 清晰表达代替模糊表达in all its varieties in its various types (在外科手术治疗领域中,无疾病比疝更需要将精确的解剖知识与精湛的外科技术相结合)。[1]

4.3.3语言转换原则:

a) 递进原则,即用已知的熟悉的信息去获取陌生的新信息。b)简化原则,即将复杂费解的难点转换为简单、易懂的语言。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较深的英语语言功底,能够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实施教学。总之,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层次化,晦涩的内容清晰化。

5 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笔者从教师的角度阐述医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功的双语教学质量控制重在三个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

5.1课前充分准备

教师对学生明确提出预习要求:与用中文讲授专业课相比,双语教学体现了专业课和语言课教学特点,同时会出现学生词汇听不懂的问题,因此教师须要求学生尽量扫清生词障碍。教师可指导学生预习主要的新医学术语,长难句及获取全文要点的阅读理解,就材料提出问题、写摘要等。。

教师课前充分准备:教师可采取整体设计与具体突破策略,压缩原文萃取其精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特别注意如何处理难点、重点、特殊点的有效方法,如何衔接新、老知识,如何用英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表述这些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形象化辅助教学。简言之,双语教学教师备课更需细致入微、备课量超大,故曰“超级备课”。

5.2授课中的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双语课堂教学是宏观和微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与中文母语教学相比,共性与特殊性并存。其特殊性在于“语言可释性”,“语言交流性”乃至造成语言理解困难、问题。这就要求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有熟练驾驭知识载体的第二语言的能力。

5.2.1把握好课堂授课的三个重要环节:新知识的导入,讲授和总结。

a) 新知识导入时,教师可借用已知信息,相关信息导入;设计一些对新知识的设问,或利用学生较熟悉的信息,甚至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中文信息导入,建立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的关系,使信息连贯。

b) 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双语教学中的这两个方面除包括知识传递本身的难点和重点,还有语言方面的问题。如一位讲授《针灸学》的老师用英语讲到:“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depends on acuesthesia. ”此时生词“acuesthesia”就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自然也就转变成教师授课的重点。不作进一步的解释,学生就难以理解。老师解释道:“acu-” means needling and “esthesia-”,sensation. Here, “acuesthesia” refers to a needling sensation of soreness, numbness and distending feeling around the point when the needle is inserted to a certain depth.(“得气”是指针刺后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 [4]

c) 讲授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教学本身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互相依存的统一体。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可借鉴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些技巧,如快速阅读技巧:提出问题,限时阅读,得出要讲新课的内容要点,或归纳小节要点,或老师讲解要点,学生补充细节,根据内容,形式灵活多变,讲解归纳式、引导式、讨论式相结合。在实施教学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坚持“浸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始自终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从而使他们尽快建立起新的认知、思维模式。

d) 双语教学也要遵循英语语言教学特点

实施双语教学的老师除能够熟练讲解本专业的知识外,同时还须熟练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比如,原来以中文授课时,有些礼貌用语、评价用语、鼓励用语、请求用语等使用频率并不高。然而在双语教学中则频频使用,诸如:Please;Thank you; 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Will you try? 此外,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必须掌握英语过渡语的使用,尤其是表示,“开始、总结、顺序、提醒、强调、转话题等方面的过渡语。

e) 借助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将文字、图像、动画等结合的辅助教学,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但教师需要把握好利用多媒体最佳时段。否则长时间观看易造成学生的视疲劳和脑疲劳。

5.3结束教学

5.3.1结束教学谓之A, B, C的原则,即accuracy, brevity and clarity 准确、简短、清晰。如总结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可用一句话: Food undergoes three types of process in the body: 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有三:消化、吸收和排泄。

5.3.2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应包括复习和预习两部分。

不仅有与知识相关的预习和复习,还应考虑布置语言能力提高性作业,如英语口语讨论、复述等,语言难点预习作业;及拓展知识作业:查询相关Internet 外文专业网站。突出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或互助学习的方案、材料等。

6 教学效果反馈

核查作业、或采取学生个体、群体自行评价是重要的反馈手段。通过反馈环节,了解学生的现状,发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出对应的方法。反馈有助于教师全面控制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7结束语

语言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决定了认知方式因语言不同而异。目前大部分中国人生活在单语环境中。让成年人在双语条件下接受新知识,用非母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认知活动是困难的。双语教学最明显的效果是语音与语义之间的递进联系和相互影响,建立新的语言,文化,和认知间的相互关联,促进了非母语思维方式的形成。如果把双语教学认知过程理解为讲授,翻译,理解的模式,将失去双语教学的基本意义。

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整体外语教学中,仅呈现一定范围、一定内容的“模块教学”。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师资、跨学科教学的连贯性、教学测试、质量评估、反馈等教学体系均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明山主编.医学英语新教程.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301-303、311.

[2]英汉医学词汇编纂组主编.英汉医学词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45,478.

篇4

1内容结构的完善

对叙事医学的研究,学者倾向于研究其临床用途,而对教学用途研究较少,如果叙事医学要走进医学生的课堂,势必要将其理论进行系统化,内容结构进行完善,像现行的医学课程一样,对其定义、理论、应用进行系统性的开发。笔者认为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三部分:一是叙事医学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二是叙事医学的基本原理;三是叙事医学的应用原则、训练方法和临床应用经验等。构建叙事医学的知识结构,是叙事医学教育的基石。

2教学内容的编写

基础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基础工具,编写叙事医学教材可以为教学和自学提供平台。笔者建议教材应首先介绍叙事学的基础知识,精选叙事医学代表性作品,可以是整篇的短篇小说,也可以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其后介绍平行病历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式等,以此为框架编成一本教材。同时设置自主学习内容,以供学生课下阅读和写作训练。实践性教学。提倡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如PBI讨论、学生自主赏析疾病叙事作品、病房临时陪护与病人展开人文对话等,以“实践出真知”的原理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叙事能力。

3教学阶段的制定

课堂授课阶段。叙事医学的教学应贯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习的全阶段,所以在基础学习阶段,应以理论授课为基础,教授叙事学的相关知识、细读的技巧和细读文本类型的选择等,并训练学生的叙事表达能力和共情的技巧。临床授课阶段。临床医学学习阶段,学生应在巩固见习实习中的临床医学知识同时,与病人进行适量的人文关怀角度的对话,书写平行病历,作为PBI_(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小组的讨论材料,教师可在讨论中对学生的平行病历进行点评。

4课程的基本环节

课程安排。根据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和临床见习实习设置,宜将叙事医学课程设置在第三或第四学年,与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和外科学的学习同步教学为好。学时安排:参考《医学伦理学》和《医患沟通学》等人文课程的学时设置,叙事医学课程宜在32}36学时之间,课堂授课与临床授课学时比例应大致为1}1。授课教师安排:教师团队应囊括人文课程教师和临床骨干教师,尤其是具有丰富的医患沟通经验和叙事医学研究经验的临床医生。教学场地安排:理论授课阶段可安排在普通多媒体教室,而临床授课阶段应安排在医院科室中,有助于课上和课外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

5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建议方法

叙事医学强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课堂上和教材中可附有教材编写组推荐的有益于叙事能力培养的文本,以提高学生的细读能力。学生可通过自主坚持平行病历和人文随笔的书写,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6考核方式的制定

为了切实提高医学生对叙事医学的理解和应用,考核方式应涵盖理论笔试与实践考核。理论笔试的要点可包括叙事医学基本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对选定的疾病叙事读物的理解作答等;实践考核应综合学生在临床中的表现、平行病历的书写、PBI教学中的表现等。此外尚可选择课程论文或调查报告等考核形式。

篇5

关键词:电力拖动;研究性学习;中职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技巧

前言

中职、高专等学校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专业的知识研究、探索、创新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利用现在电子技术来教学,提高对信息量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专业信息、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实践、解决、创新等。所以就以电力拖动课程来说,这门课程对中职机电专业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是学好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1、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

电力拖动课程分为两个重点: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实践模拟。所以,在授课时要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授课,要在强大的理论背景下进行实践性授课,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知识、理论乏味的讲给学生们听,除此以外利用多媒体动画示范,这种授课只会一定意义上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却没有办法提高。只能达到纸上谈兵的效果。都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所制订的进一步的掌握生活当中一些电器设备工作时的情况与特点和满足学生考证需要的两个目标。

2、电力拖动的教学技巧

2.1电力拖动教学的课程开发

教师们要根据自身或者学校的教学要求和特点,编写一套适合学生们的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教材,来结合学校的基础设施实行授课。其中教师授课要根据自己编写的教材再结合网上相应的实际操作实例,来使学生学习理论和进行实践操作培训。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还要注意设置多个模块,将电力拖动的内容分解,分解成可以使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小模块来突出电力拖动的专业特色,帮助学生的只是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分解为:(1)具有过载保护的自锁控制电路;(2)主电路按顺序启动控 制电路;(3)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4)按钮、接触器控制 Y-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2.2电力拖动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去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抓住中职学生大多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理解力差但是喜欢“动手”这个突破点。根据学生爱动手实践的这个特点,引导他们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培养相关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因为多数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接受这些理论知识.学不好还会影响他们学习本课程的信心。但是可以,在让他们实践的过程中,边实践边讲授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会加深学生们的印象,还可以有效的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解接触器的结构和作用时,教师可以照着各部件,进行每个部位的作用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老师所讲的每个部位拆卸下来,再对拆卸下来的每个部件进行整理,了解各部件故障处理方法,最后在拼装回来。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较快地认识各元件并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处理方法,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电力拖动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地去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改编,结合学生和实际的生产需要。对于一些不合实际应用的知识、过于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删除、简化,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和难点,对基本的知识进行讲解,难点重点着重讲解。做到进行因材施教,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掌握情况、接受能力等,做到对电力拖动这门课有质量保证地教学。

3、电力拖动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电力拖动因为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授方式,就对教授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水平,还要要求教师必须有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对电力拖动教学所采用的各种实验设备,使用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要求教师对各种机械的出现故障时,能够分析出故障那个的原因,能够回答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授课的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讲授水平等,还要有对教材分析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能力的执教精神的老师。为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电力拖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现如今在电力拖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第一,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中很多同学可能由于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在进行实践课时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重复的讲述,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不停地辅导每位同学做实验,强调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还要去纠正每个同学的错误地方等等。这就对于老师的授课增加了难度,很可能有的同学不会,没有及时的得到老师的辅导,就不再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性。第二、实践操作过程中必然要接触电,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保证安全的进行实践,但是总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样就导致很多学校为了减少危险出现,减少了实践课程,但是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对实践操作技术掌握的不够通透。这也对电里拖动课程的学习造成了问题。

5、结语

在电力拖动教学中,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同学的相互配合,来达到老师舒心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学习到知识。这样,想达到这种教学要求,就要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根据上述讲述的几种方法,运用到电力拖动课程中去,达到较好的授课状态,是同学对理论、实践两方面的知识掌握扎实。同时、老师要改变思想,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对于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这也是对人才的一种培养,对教师这个岗位的保证;学生也要对自身负责,积极地配合老师,主动地进行课业思考,深化对课程的理解程度,熟练地掌握课程要求的技能,通过在研究中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提高对电力拖动这门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崔小云.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探索[J].河南科技 学院学报,20[0,(8).

[2]唐云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lI练[MI.北京:中国 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王红照 《电力拖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 2015(11)

[4] 周云强 中职电力拖动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篇6

[论文摘要] 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探索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出了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可尝试的一些方法。

环境工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学会撰写英文摘要,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掌握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英文文献的基本技能。一方面,为毕业论文服务;另一方面,为适应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和专业研究的需要。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少,任务重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课程学时安排少。很多学校往往把专业英语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与专业课程的开设基本上是同步的。由于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刚刚开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此外,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专业词汇量大,长句多,知识性强,要通过短短的20~30学时掌握相应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技巧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不明确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公开出版的很少,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均是自行编写的,选文大多来源于欧美大学相关专业的一些教材、硕(博)士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从网站下载的材料、报刊科技评论等,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难度深浅不一,随意性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学时少,很多任课教师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筛选相应的内容,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采用翻译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一言堂”、“满堂灌”,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多采用教师讲授和板书的形式,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有枯燥的词句翻译,没有图示讲解,也没有相配套的语音辅助资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般都是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很多专业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较高,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不熟悉,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不够重视,任课老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的考核主要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侧重对词汇掌握、阅读翻译能力的考核,对听、说、写能力缺乏具体的考核内容。而且很多内容都是课文中讲解过的,这样主观上给学生一种消极应对的态度,无法真正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材建设

专业英语注重实用性,不仅包括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还包括进入社会后的诸如英语面试、基本专业资料的阅读等应用。因此,文章难度选择应该在能够清楚地介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难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有代表性的专业词汇出现频率要高些。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意专业知识的导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文体的选择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专业文献,还应增加广告、产品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文体。

2.改革授课形式,加强师生互动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样化,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再加上专业课程的滞后,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尽可能采用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涉及很多水、气、土壤等介质中的环境现象与过程的描述以及污染控制工程流程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或较抽象、学习起来较困难的内容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片、电影、动画等工具,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各类除尘器(precipitator)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类除尘器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和工作原理的仿真动画,使之生动易懂。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译训练,要想在短短的每周2~3学时的课堂上完成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就下次课即将讲授的新词汇短语、新课文、背景等进行预习,并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计入平时成绩。其次,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写译练习,要求用英文回答每个单元后的问答题,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复习了英语。

(3)课堂注重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训练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有自身的特点,除了专业词汇、术语及特定的构词方法外,还有科技文体、句法结构、语态、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是专业英语课程需要重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当然,考虑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也不能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听力训练可以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教师用双语讲课,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科教光盘,如Discovery中关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科普类的环保小短片。在锻炼专业英语听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开口锻炼的机会。正式上课前,可以开展“3分钟演讲”之类的英语口语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轮流安排让每位同学朗读3~4个句子,或者就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回答。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读。要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环境工程专业词汇很多都是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因此在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构词法的分析,介绍一些常见的前后缀和词根以及词性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硝酸盐(nitrate)、亚硝酸盐(nitrite)、硫酸盐(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学习一个词根后,立刻给出一个含有该词根的新词让学生进行联想学习。

专业英语注重行文连贯、简洁,力求客观和准确,句子以长句和被动语态居多,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非限定动词和后主定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语文体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长句句子结构能力。通过典型句子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训练学生分清句子种类、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颜色和字体与修饰成分区分开,将谓语以粗体字显示,并让学生共同参与朗读,使他们在读句和断句的同时了解句子的语法构成。

写译。对于很多高校,大三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毕业论文服务。这一点直接表现为毕业论文的外文翻译任务和正文中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和图表的英文翻译。根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体会,很多学生往往借助电子工具或在线翻译软件来完成,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因此,除了加强课堂讲解训练,课后布置适当的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根据毕业论文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同时,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

3.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课堂考核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如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适当的测试,综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尽量多样化,可以增加口试、摘要写作等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既是一门语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掌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还需要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教师队伍,不能随意指定。其次,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提供出国或访学的机会,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口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生,夏祥翔.论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34(10):119-123.

[2]徐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227-228.

[3]俞乐.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江教育论坛,2010,(1):56-57.

篇7

研修班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沈骑教授、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和平教授。专家们分别做了以《学术文献的批判性阅读与分析》、《高校外语青椒科研成功之路》、《外语研究之形而上与形而下》、《跨学科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必然趋势》为题的四场精彩报告。11日晚,刘正光教授给大家带来了《申报项目案例分析》,他采用诊断式分析形式,手把手教给老师们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撰写的方法和技巧。12日下午的科研沙龙将本次研修班推向了,大家就论文和课题撰写及科研工作中出现的其它问题向专家进行现场请教。专家们风格各异,或娓娓道来,或生动形象,他们的学术精神令人敬佩,让我受益匪浅。

本次研修班的学习让我受益颇丰,至少让我在以下三个方面醍醐灌顶,深入思考:

一、 自身学习态度的问题。

专家们以自身的经历谈外语教育研究,发现专家为什么是专家,他们有

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勤”:勤学习,勤钻研。而我却是懒,思想懒惰,行动更懒惰。作为教师,这是致命的缺点。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给人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徐锦芬老师说她是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做完家庭主妇该做的事情后,比如中午从厨房收拾完后,直接走进书房。而我却是直接躺倒床上,睡得着就睡了,睡不着就玩手机,这就是区别,学习,做学问的态度不端正。做学问就是要能够静下心来去多读书,广泛的阅读,积累一定的综合知识,再广泛阅读与自己专业领域的书籍,边读边悟,读多了,自然而然对领域内某些问题感兴趣,再深入研究,走向学术的道路。所以通过本次研修班的学习让我明白,只要自身学习态度端正了,搞学术离我们并不遥远,是自然而然的道路。

二、职业危机感及责任感使命感与外语学术研究的关系。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世界正向我们走来。我们的外语教学作以后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是一个涉及到我们以后还有没有谋生的本领技能的现实性的问题。学术是智能不能取代的,是立身之本。沈骑教授和王文并教授就这个问题谈到:外语教师自身未把外语教学工作搞清楚,只是简单地备课,教书,未把学科发展纳入自己的职业使命中来;当前的外语教学者缺少形而上的素养;一心只教自己的圣贤书,世界在迅速发展,不关注外语这门学科外部世界在发生什么。这些我都对照了,自身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把教书当做一种谋生的工具,不关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行业最新研究动向,更别说为社会的发展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境界高,内在提高,能够看见很多问题。只有当我们把外语学科的发展当做自己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搞好学术才有真正的内动力。

三、论文撰写和科研申报书的方法

篇8

[关键词] 环境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学会撰写英文摘要,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掌握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英文文献的基本技能。一方面,为毕业论文服务;另一方面,为适应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和专业研究的需要。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少,任务重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课程学时安排少。很多学校往往把专业英语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与专业课程的开设基本上是同步的。由于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刚刚开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此外,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专业词汇量大,长句多,知识性强,要通过短短的20~30学时掌握相应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技巧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不明确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公开出版的很少,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均是自行编写的,选文大多来源于欧美大学相关专业的一些教材、硕(博)士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从网站下载的材料、报刊科技评论等,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难度深浅不一,随意性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学时少,很多任课教师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筛选相应的内容,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采用翻译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一言堂”、“满堂灌”,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多采用教师讲授和板书的形式,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有枯燥的词句翻译,没有图示讲解,也没有相配套的语音辅助资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般都是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很多专业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较高,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不熟悉,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不够重视,任课老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的考核主要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侧重对词汇掌握、阅读翻译能力的考核,对听、说、写能力缺乏具体的考核内容。而且很多内容都是课文中讲解过的,这样主观上给学生一种消极应对的态度,无法真正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材建设

专业英语注重实用性,不仅包括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还包括进入社会后的诸如英语面试、基本专业资料的阅读等应用。因此,文章难度选择应该在能够清楚地介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难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有代表性的专业词汇出现频率要高些。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意专业知识的导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文体的选择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专业文献,还应增加广告、产品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文体。

2.改革授课形式,加强师生互动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样化,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再加上专业课程的滞后,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尽可能采用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涉及很多水、气、土壤等介质中的环境现象与过程的描述以及污染控制工程流程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或较抽象、学习起来较困难的内容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片、电影、动画等工具,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各类除尘器(precipitator)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类除尘器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和工作原理的仿真动画,使之生动易懂。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译训练,要想在短短的每周2~3学时的课堂上完成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就下次课即将讲授的新词汇短语、新课文、背景等进行预习,并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计入平时成绩。其次,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写译练习,要求用英文回答每个单元后的问答题,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复习了英语。

(3)课堂注重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训练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有自身的特点,除了专业词汇、术语及特定的构词方法外,还有科技文体、句法结构、语态、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是专业英语课程需要重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当然,考虑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也不能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听力训练可以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教师用双语讲课,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科教光盘,如Discovery中关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科普类的环保小短片。在锻炼专业英语听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开口锻炼的机会。正式上课前,可以开展“3分钟演讲”之类的英语口语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轮流安排让每位同学朗读3~4个句子,或者就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回答。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读。要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环境工程专业词汇很多都是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因此在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构词法的分析,介绍一些常见的前后缀和词根以及词性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硝酸盐(nitrate)、亚硝酸盐(nitrite)、硫酸盐(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学习一个词根后,立刻给出一个含有该词根的新词让学生进行联想学习。

专业英语注重行文连贯、简洁,力求客观和准确,句子以长句和被动语态居多,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非限定动词和后主定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语文体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长句句子结构能力。通过典型句子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训练学生分清句子种类、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颜色和字体与修饰成分区分开,将谓语以粗体字显示,并让学生共同参与朗读,使他们在读句和断句的同时了解句子的语法构成。

写译。对于很多高校,大三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毕业论文服务。这一点直接表现为毕业论文的外文翻译任务和正文中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和图表的英文翻译。根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体会,很多学生往往借助电子工具或在线翻译软件来完成,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因此,除了加强课堂讲解训练,课后布置适当的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根据毕业论文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同时,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

3.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课堂考核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如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适当的测试,综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尽量多样化,可以增加口试、摘要写作等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既是一门语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掌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还需要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教师队伍,不能随意指定。其次,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提供出国或访学的机会,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口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生,夏祥翔.论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34(10):119-123.

[2]徐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227-228.

[3]俞乐.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江教育论坛,2010,(1):56-57.

篇9

1.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高校大多都开设了本课程,但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几乎都将其定位为选修课,课时数偏少,多为24-32个课时左右,使得老师讲授时无法向学生进行深入、详尽的讲解和演示,造成理论课讲不深,实践课又太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现在的学生往往很早就接触网络,对网络上的Google、百度等公共搜索引擎并不陌生,很多人认为现在查找资料通过搜索引擎即可实现,没有必要专门安排这门课程来学习检索技巧和知识。

1.2教材内容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选用的教材尽管版本繁多,但编排内容却基本雷同,多为通识性内容,缺乏明确专业属性。如数据库部分,主要介绍国内的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和国外的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等通用数据库,缺乏专业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和检索方法,专业性不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吸引力不够。

1.3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由于各院校条件不同,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图书馆是本门课程必须的实习场所,但部分院校目前往往缺乏专用于进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实习室,检索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开放阅览室进行,因此,为不影响其他正在查阅资料和学习的老师或学生,授课老师往往无法随时向学生进行讲解;其次,由于数据库版权费用高昂,部分院校受经费所限往往只能购买较少的检索资源,无法有效地支撑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老师只能是纸上谈兵;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尽管购买了为数不少的数据库资源,但校园网却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即使自备电脑也无法连接校内网,更不能有效利用校内数据库资源。

1.4实践课时占比过低

目前各院校在实践课的安排上普遍存在着课时数少、占总课时比较低等现象,洛阳理工学院目前开设的该门课程总课时数仅有2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8个,占比不足40%,这样的课时分配既难以让学生通过上机消化理解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并掌握检索技能,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强调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明显脱节。

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建议

2.1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院校在本科阶段对本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学生也对课程在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及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对本课程重要性的宣传普及,以引起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重视,使学生了解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每个人的工作就业及成才发挥长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优化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总结多年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2.2.1教材及授课内容的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实用”原则,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实际需求,选择难易程度相当、专业特色鲜明、内容新颖、能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或专题,增强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必要时,可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特色自行组织力量编写相应的教材和配套习题集、实习指导书等资料,实现本门课程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此外,在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前沿问题,而学生们往往对该领域不甚了了,因此,授课时应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做到既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又具备必要的维权意识。

2.2.2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本门课程以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为主要形式。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既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安排授课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图形、图像、声音、文字形式多样、快捷、直观的优势,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还要注意利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2.3加强实践部分的教学

科技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完成一个专题的理论授课后,应及时和图书馆或计算中心提前约好实习实践的时间、地点,并编写内容相适应的上机实习(践)指导书,让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实践练习,锻炼学生检索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检索方法与技巧。在条件适宜时,可向学校建议调整该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及校园网开放,增加学生上机实践和使用校内资源的机会。

2.4完善考核方式

篇10

教师实际项目的经验和专业程度是校内实训的重要保证。为了紧跟IT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合作企业定期、特别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在校计算机老师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讲述实际项目背景下技术的应用和团队项目开发经验。主要的授课内容包括:主流的软件开发框架、项目管理、业务介绍和授课进度安排等。

课程置换

在置换的课程里,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校内Java实训和校内.NET实训课程上。该课程依托海辉提供的项目案例“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为基础,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把项目中的主要知识点以案例的方式分散到日常教学和真实项目中,之后根据所学核心技术,以组为单位,相互合作,独立开发一个基于B/S模式的Web系统。根据每个队员的担当任务进行项目答辩考核。考核时,答辩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与加分标准给出每组项目的得分,根据每个同学的回答情况(至少提问三个问题)给出个人的得分。

企业实训

在大四的上学期,学生去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企业培训。在企业培训中,主要由海辉公司一线的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实训开始,就让学员进入到实际的工作角色中,进行项目分组和形成团队的核心管理层。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传授实际的开发经验和编码技巧。总后,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答辩。

毕业生辅导

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选择的针对实训项目进行裁剪和拓展,形成毕业论文。企业老师负责帮助学生进行论文内容的确定和总体技术的支持,最终由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一同在企业完成学生的毕业答辩工作。

就业推荐

针对参加企业实训的学生,学生资料直接进入到合作企业的人才储备库中,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就业渠道的拓展。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套务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应用性”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我院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基础实践、工程认识、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项目案例库五个方面。

(1)基础实践层次包括军训、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等实践环节。

(2)工程认识层次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企业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

(3)综合实践层次包括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企业工程实习、企业技术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4)创新实践层次包括实践教学环节中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以及课外进行的素质拓展、科技制作、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等。

(5)项目案例库。项目案例库对工程认识层次和综合实践层次启动很好的支持作用。包括三部分内容:学校项目、校企合作项目、企业项目。所涉及到的行业包括:政府、教育、医疗、商业、金融、保险、服务和零售等。(如图1)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如图2下所示。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