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5:5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促使员工提供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形成良好企业安全生产环境。这样在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下,就实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原则,确保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畅通。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通事故频发带来安全文化建设的压力我国特别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并且建立了相关的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网络。企业为提高生产安全投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安全资金投入,但是,一些安全生产事故仍然频发。
对于高速公路管理企业来讲,这些企业所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来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但却难以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很多员工对安全管理存在漠视行为。高速公路管理企业不得不进行安全生产责任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的需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其安全管理内容包括人、车、路、环境。这样就需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必须采取多样性的管理方式,以适应高速公路动态安全管理的要求。为此,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企业必须塑造一种具有高度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形成约束力量。这种安全意识逐渐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员工和团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最终行为高速公路企业文化。这样就促使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思想贯彻到企业各部门,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必然在员工的思想深处形成一种定势和响应机制。具有安全意识的员工可以带动团队投入到安全生产中,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
实施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重视企业的企业安全理念构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打造具有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安全文化,使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和员工的必须工作内容。提升员工的安全价值观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重视对安全方面的管理,提升企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从而提升员工的安全价值观,这成为企业的安全文化管理的核心,这里面应涵盖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体系以及安全目标的建设内容。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六大安全”的管理安全重点,包括人员安全、车辆安全、资金票据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施工安全和饮食安全。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体系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与之配套的管理、责任、应急救援体系网络。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安全生产协调工作,促使企业的各部门、单位分工协作,有效避免出现安全工作只是分管领导和专职部门的事的不利局面。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实施安全的逐级负责,目标到人的原则。公路管理企业明确当年的安全工作主要任务,再进行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每位员工的权利义务与奖惩办法,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到人。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的安全制度成为企业安全工作的指导,发挥规范安全工作的职能。高速公路管理行业具备了健全完备的安全制度。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各部门应重视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使其成为企业安全工作的管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安全制度的安全管理价值和作用。企业应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和标准化程度。其修改应与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使实际工作内容与制度条款相对应,这样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充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在规范员工的行为方面、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引入“标准化”有效规避了一线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
篇2
论文关键词:公路文化;内涵;作用;主要途径
公路行业多数单位是事业编制,然而事业单位无论是称谓还是机构性质在西方国家都是没有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作为机关的附属物存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段加快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日益深入,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而公路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将日益凸显。
与国外文化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公路文化研究显得滞后而薄弱,而对即将面临市场化改制的公路行业来讲,事业文化将是以个新的课题。公路行业文化,亦可称之为公路文化,是指行业内为维护生产,生活,学习持续而共同遵守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的价值观念。
一、公路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流动性文化
公路文化是流动性文化由公路所具有的连接四通八达的地域空间和公路的发展史所决定。近年来公路的大量新建,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公路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增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流动性,充分发挥了公路传播动态文化的作用。
(二)环境文化
环境性是由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生态状况决定的。现阶段的公路建设,在提供高质量的公路实物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在公路的建、管、养中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在创造一道风景线的同时,要尽量做到不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损坏。
(三)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目前正处在向“以人为本,打造和谐交通”的服务型时代转变,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和“畅通”是公路行业向服务型转变的首要任务。公路行业要在建、管、养、执法等每个环节都建立起安全服务的意识,以向社会提供“安全、畅通”的公路服务为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
(四)社会公益文化
社会公益性是由公路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理应由政府无偿提供。虽然目前国家财力不足,公路建设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但公路从本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变。
二、公路文化的作用
公路事业作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组成部分,公路文化同样在公路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激发公路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公路事业的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单位文化不同,公路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的使命。因此,在构建公路文化时,必须根据公路的特点,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能为员工理解和接受、能容纳全体员工利益和要求的全新价值观。
三、建设公路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文化的推广,通过宣传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公路文化的建立在初始阶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更要讲究宣传、教育的方式,使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达到使员工乐于接受的目的。使公路文化从实践中来,推广应用于实践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领导作则全员参与
单位领导者在真正深刻理解公路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必须身体力行,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事业文化建设带头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形成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良好局面,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实现单位的目标竭尽全力。
(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
榜样人物使公路文化的价值观“人格化”,使舆论引导具体化,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化。榜样的行为被员工仿效的过程中,在过程中就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选树过程中,只有将真正先进人物、具有群众威信的人物选出来作为榜样,选树榜样工作才能与公路文化建设、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选树榜样的目的是要学习榜样。
(四)完善机制制度引导
公路制度文化所包括的法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是不同员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操守。制度的落实过程,也就是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促使不同文化朝着个陛化的方向发展,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新文化
(一)建设“人文”的公路文化
文化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员工创造和谐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建设公路文化时应按照“人文”思想,尊重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员工做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以人为本。
(二)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公路文化
文化虽然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但它在各个单位所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单位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采用的推动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建设公路文化时,都必须以自身的特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的公路文化。有选择地学习有益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避免盲目追赶或照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和发展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建设体现“公路人”特点的文化
事业单位精神是单位价值观的核心,是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用以指导实践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因此,公路要注意培养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实际的“公路人”精神。一方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上下一致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有人人自律的行为规范,同甘共苦的和谐氛围。
(四)建设鲜明的公路“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的产品就是服务,由于是替政府实施管理与收费,单位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交通行业或服务行业。而事实上,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向过往车户提供可以顺利通过的公路设施、通行条件及相关服务,并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因此,公路完成收费任务是责任,提高服务水平是根本。在构筑公路服务文化时要着重体现优质、文明、高效的原则,不断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时刻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文明服务真正融人到一言一行中,力争使优质服务体现在公路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高效、全程的服务。
篇3
1.1设计目标
公交线路规划设计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总结:一方面是规划设计要努力吸引乘客,确保公交运行效率,降低营运成本,从而较少公交体统耗费,提升公交公司效益。另一方面是优化城市人们出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实现人们出行、交通布局和城市主体运行的统一,进而实现社会效益。
1.2设计原则
在规划设计大城市公交线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再加上城市公交线路网整体构成复杂,因此要保证线路规划设计达到最优效果具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在进行公交线路规划设计时,仍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公交线路开创目的。
①线路规划设计要尽可能与城市居民流动走向相统一。
②线路规划设计要主要考虑沿线居民日常出行需求,如上班、上学等,同时兼顾其它。
③进行新开线路规划设计时尽量避免调整原有公交线路,避免发生串联影响。
④线路设计应尽量让公交线路网络上的点、线分局均匀,防止空白区出现。
⑤注重与其它公交线路的衔接。
2公交线路规划设计方法
在进行公交线路规划时除从公交系统收益目标之外还需要考虑社会整体效益目标。公交线路规划设计合理一方面能减少城市拥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乘客出行疲劳,促进社会财富创造。
2.1公交换乘枢纽选址
公交换乘枢纽是紧密联系城市各区域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决定乘客出行方便与否的关键因素。具体选址方法如下:
①按区域将城市划分,划分手段主要依据城区联系度。
②在每个划分区域边界选择一些可以当作换乘枢纽的地点,将这些地点设为Φf1,看成可行性地址集。
③分配公交OD量。这一环节中的分配工作主要作用在不同区域内的小区之间,可以采用短路径分配法来进行分配。同时在分配过程中,划出各区域边界上人数流动大地址集,将其设为Φf2。
④令Φ=Φf1Φf2,则Φ就是设计中公交换乘枢纽所选定可以用来建址的集合。
⑤将上述OD分布量应用到其它枢纽上,尽量选择离建址地区近的地段。例如:两个区域间中有换乘枢纽γ,两个小区A和B分别在这两个区域内,则AB间的公交OD量就转到了A与γ和B与γ之间。
2.2公交路线规划
城市公交路线构成公交线网,目前对城市公交线网的规划主要采用逐条布线和全网最优两种方法,这两种规划方法其目的都在于保证公交客流量最大,缩短乘客出行时间,主要体现在直达乘客量最多。其中,逐条布线法是根据一些指标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规划线路中逐条选择出最适合的线路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线路设计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多条路线进行叠加,最终构成公交线网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线路规划方式。实际规划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寻找一种全新的优化方法。在确定好公交换乘枢纽之后,大量乘客会在这些换乘枢纽集中,这使得城市中区域内部换乘失色不少。基于此,在进行公交线路规划的目标应定在让整体公交线路网效率最高,即直达乘客总数最多。受线长约束,公交线路运行效率可以说在意义上同直达乘客数所表达的是相统一的。
3BRT线路规划设计
3.1基本原则
BRT线路即快速公交线路,它的建设同城市发展关系密切,因为城市繁荣会促进城市人口出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城市BRT路线建设。在城市中规划BRT线路需遵循以下几点:
①整体性原则。在进行BRT线路规划设计时,要明确BRT线路同专属车辆、车道间的关系,它们是共同有机体下的多个密切联系的环节,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除了应用规划理论、方法外还应考虑这些因素。
②协调合理原则。这一点主要是指规划设计BRT路线时需要考虑它同常规公交线路间的联系性,在考虑线路独立的同时还应在大范围内考虑到乘客换乘等其它因素。
③可持续性原则。规划设计BRT线路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重视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开生态区,同时降低线路给居民带来的干扰。
3.2规划设计流程
进行BRT线路规划设计时首先需要掌握其理论基础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对城市中现有的BRT路线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和学习,从中则优戏曲。
3.3BRT线路规划设计方法
BRT线路规划是一项比较复杂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优化和组合,具有非线性。此外,由于线路设计同乘客数量间是一种制衡关系,当新的交通路线投入运行后,自然便会有部分乘客使用这条交通线路,而这种客流变化又会对公交线路产生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划模型来进行BRT线路规划设计。规划设计BRT线路的出发点是在运营单位获利的基础之上保证出行者方便,从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因此规划设计要在尽量降低乘客花费、公交公司成本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增加客流,从而增加收益。其中乘客花费主要包括两点:车费及出行时间,乘客会根据车票价格及出行时间来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此外,公交公司获益量同客流量关系程正相关。依据上述这些,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函数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能减少乘客出行费用,一方面还能降低营运成本,使公交系统获益。
4结束语
篇4
1.1在公路施工环节中,其项目的标准化
在公路施工环节中,我们需要认识到施工项目是一个整体性的管理概念。要按照其需要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保证其整体效益的提升,从而保证公路施工总体的优化。公路产品是固定的,但是其操作人员是流动的。其相对于工业产品的生产,公路产品具备固定性的特点,通过对公路施工项目的确定,施工队伍可以进入不同的现场进行施工操作,这也意味着公路施工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工地进行作业,这就大大影响了公路施工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切合实际的施工项目管理标准的确立,解决其实际问题。
1.2从施工项目经理部的内部来讲
组织施工时综合性的作业模式,其需要进行不同工种的配合,进行各种材料、施工机具等的配套协调,这需要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从外部上来说,其需要进行专业化企业、运输部门、劳务部门等的配合协调,其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具备非常强的综合性,这就需要进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的确立。在实践过程中,施工的条件是非常具备差异性的,比如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也涉及到技术条件,比如技术性的要求、结构的类型、施工水平、技术装备等,这些条件是不断变化的。介于施工生产的预见性、可控性,进行工程建设施工的诸多因素分析是必要的,这需要掌握不同季节的施工特点,进行相关施工技术措施的建立,进行技术标准的确立。在实践过程中,公路施工项目需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施工,需要贯彻国家、行业等的建筑工程规范,进行验收规范、设计规范、安装规范等的协调,落实好安全卫生的标准检验工作,保证施工操作流程的协调,落实好分项工程的工艺标准,进行不同建筑材料、技术标准等的协调,更好的进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的落实,进行施工新技术的协调,保证工艺实践工作的开展,保证施工项目技术体系的健全,保证施工项目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保证技术标准数量的控制。
1.3为了落实好公路项目的施工标准化工作
进行管理标准的履行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企业标准化领域的协调性的管理,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这里所说的管理标准涉及到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等的管理内容、管理程序及其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基础标准的落实,保证不同标准环节的协调,做好不同管理标准的协调工作,保证施工项目管理的严格性执行,保证审计管理标准、档案管理标准等的协调。这也需要进行工作标准及其工作任务的协调。所谓的工作标准,就是进行企业标准化领域的各项工作事项的协调统一规定。施工项目需要进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工作标准的协调,保证生产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的确定,保证公路施工项目标准化任务的确定。所谓的标准化任务,就是进行组织标准、标准实施等的协调,满足现阶段的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进行专业的工作机构、专业人员等的设置,保证项目标准化活动的开展,项目标准化工作的良好开展。
2公路施工项目技术标准及其相关标准的协调
2.1在公路施工项目工作中,进行技术标准的履行是必要的
这涉及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的协调。在管理标准及其技术标准的落实过程中,需要执行企业的管理标准及其工作标准,进行不同标准的组织及其实施,积极做好标准的监督及其考核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标准的实施是自然及其必然的。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标准及其工程标准的落实常常被人忽视。在管理标准的工作过程中,进行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标准的落实是必要的,实现工作标准及其管理标准等的协调。这就需要做好技术标准的考核工作,要以施工项目为对象,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国家建设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的落实,按照工程质量的检验标准,做好部分项及其单位工程质量的评定。这也需要落实好管理标准的考核工作,做好施工项目的管理标准及其责任书的要求履行,保证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保证管理工作任务等的解决,进行部门评议、综合评分工作等的开展。
2.2需要进行工作标准的考核,按照岗位工作的标准要求
进行工作人员标准的落实,保证工作数量及其工作质量的确定。按照工作标准落实好考核、评分等工作,保证施工项目标准考核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标准及其工作标准的检查及其考核工作的开展。按照标准进行相关措施的执行,执行情况的良好评价,定期及其不定期的检查及其考核工作,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的考核工作,项目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行检查及其考核负责人的确定,保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标准化的检查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考核工作,进行完善的组织系统的建立,保证检查及其考核工作人员的确定,要保证标准考核及其目标管理环节的协调。按照当下施工项目的现代化管理要求,保证施工项目的目标管理方案的协调,这就需要满足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求,进行目标的不断协调,措施的制定,保证责任的明确,保证不同项目标准的完成情况的分析,保证上级考核工作及其相关考核方式的协调,考核体系的健全。标准考核要与奖金和工资分配结合,这是强化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检查与考核,按百分制打分,然后按分数的多少发给奖金,进行奖优罚劣。标准考核与奖金挂钩后,可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调动了广大职工努力搞好工作的积极性。有的还将平时检查与考核的结果,作为晋级、升工资,提拔使用的根据之一。
2.3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标准化的考核要实现与企业招投标等的协调
施工企业的中标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其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进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的考核及其评价,积极落实好相关的验收结果检验工作,保证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引起相关企业工作人员的重视,提升其整体应用效益。同时使施工项目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对整个企业标准化的考核,主要是考核标准体系、标准的实施与企业经济效益等内容。所以,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考核和评价,能够促使企业必须建立和运行标准化体系,并不断改进与提高。
3结束语
篇5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的工作,是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理念的不断深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公路工程造价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掌握设计、施工情况,做好建设方案的经济比较,使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有效地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只解决局部问题,而可行性研究则解决一些控制性问题。这些控制性的方案一经确定,就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如果所确定的工程方案在技术上不可行、经济上不合理,其后果和影响就决不是局部的,有的影响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方案的控制性,认真做好研究工作。由于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筹资和控制造价的主要依据,所以进行投资估算确定工程投资的限额时应注意三点:
(1)投资估算除按已有的估算指标编制外,还应根据实际及时修正,使之能充分体现指标的综合性、概括性。
(2)编制投资估算时还应充分考虑、估计到项目建成中及建成后的收益和风险,防止过分高估,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合理。
(3)加强政府部门对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严格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投资估算。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应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量与概预算定额等各方面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必须重点突出。很显然,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据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初步设计阶段项目的概算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估算出入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就要按规定重新开展可行性研究,重新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如果问题发现在施工阶段,就会在资金、工期等方面造成极大的被动和损失。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要贯彻在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设计施工图的时候就要有所体现,这时候预算人员要监督施工图的制定,给出合理的造价范围,预算尽量不要超出这一范围,这是对工程造价初始阶段的控制。这时候预算人员和设计人员要保持好配合,始终进行交流和沟通,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的时候对工程的预算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随时询问预算人员,不要在不明白的状态下自做决定,否则如果预算不合格,还要进行返工,这样不仅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成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走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之路,是实现我国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降低公路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是时代对公路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公路建设者追求的目标。
精雕细琢地处理好每一个工程细节,精打细算地用好每一分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保证造价人员的整体实力,造价人员要有长时间做这个行业的工作经验,对材料的价格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有能力应对将来的工作;造价人员要经常接受统一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市场意识和专业技能,保证能胜任接下来的工作。要加强基本建设经济管理工作,配备和充实公路工程造价人员,要做好对人员的造价管理。人员方面的造价管理对整个设计项目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一切的工程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没有人的参与,工程就不能完成,人如果不高质量地参与,工程就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加强人员的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平时的交流和活动,加强造价人员之间的互动,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并将这种氛围带到工作中去。(2)做好对造价人员的考核,对于工作中的每项任务都建立一定的标准,按照标准进行工作。
3施工阶段
公路工程的施工是为了发展当地交通,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同时它对工程的成本控制和进程控制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在充分考虑好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再进行施工,做好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应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公路工程的实施阶段是整个造价管理的核心阶段,要从各个方面做好对它的控制,不管是人员的管理还是材料的管理或是工程进度的价格控制,只有每一样工作都能够做到位,才能够出现优质的施工。首先要做好各个阶段的价格安排。报价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工程的承包企业想要赢得竞争,必须要在控制价格上做文章,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各阶段的资金安排。因为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制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计划,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其次要做好对工程材料的造价管理。对于工程安装现场的材料管理也是工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可以提高对材料的利用率,避免浪费,节约资金,提高工程的效益。
4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应做到每项审核的费用都有据可依。结算在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工程竣工中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对结算的关注。在工程竣工时期,审计人员要对所有花费进行结算,每个施工阶段的成本都要进行验收,每项支出都要有明确的源头,有正规的发票,把施工的成本和预算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做好工程竣工阶段的审核工作,保证审核后的结算时工程成本的真实体现,不要有多余的不符合实情的工程成本。
5结语
篇6
关键词:台湾相思种子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最常用办法是种植苗木。近年来,玉林地区尝试使用台湾相思种子直播进行公路绿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利用这种办法绿化具有以下优点:种植成本低、易于管理、不易被人畜毁坏、苗木生长快。在我国华南广大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1、台湾相思树的特性
台湾相思树原产我国台湾恒春,属含羞草科金合欢属的常绿乔木,具有喜光、喜温暖、不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肥沃条件要求不高等特性。但以湿润疏松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及沙土壤为最好,而酸性土及高岭土则不利于它的生长。它可耐0℃的低温及短时-2℃的低温气候。符合上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地区均可利用这种办法进行直播绿化。
2、直播培植方法
2.1、整地
直播前对土地要进行土壤改善的处理,这是直播绿化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及通气性。整地深度一般在20~30cm为宜,太浅达不到改善土壤物理状况的目的,太深则增加投资,加大成本。整地又分为全垦式及坎式2种。①全垦式整地:主要用于新建公路及绿化地段较集中的路段。全垦带宽一般在0.5~1.0m为宜,在高填土及绿化用地较集中的路段,可搞2条或2条以上的全垦带,带与带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4m.②坎式整地:主要用于零星种植及一些需补植的路段。直播坎可以是方形或园形,大小以1m2左右为宜,坎与坎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m,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坎距可以适当增大,以4~8m为合适。
整地要全面碎土,不能有大于2cm块径的土块。土中的杂物,如石块、杂木和杂草等要尽量清除。
2.2、种子的处理
采集的种子必须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才能保证发芽率的要求。台湾相思树种子种皮坚硬,裹蜡质,需用较高温度的热水泡浸处理,把蜡质溶解掉,使种皮变软,有利于种子的催芽。处理时将种子盛放于木容器或瓷器中,将浇沸的水倒入容器内,边倒水边用木棒搅拌种子,热水用量以刚浸没种子为度。10min后,将浸种的热水倒掉,再用冷水泡浸几个小时,待种子吸足水份后捞起凉干,待播使用;或是直接用70~80℃的热水泡浸直到热水自然冷却为止,然后捞起凉干,作直播使用。2.3、直播绿化的时间
直播时间一般宜在春季及初夏进行。温度在2℃以上的地区也可以在秋季进行。春季初夏气候适宜直播,雨水充沛,有利于苗木生长。据玉林地区的经验,一般在每年4~6月份直播为最好。直播过早,气温还较低,种子容易发生霉烂,刚出土的幼苗也容易受低温阴雨天气的危害,受鼠害也较严重。如在6~9月份这段时间进行直播,由于雨水多,种子易被大雨冲刷,同时强烈的太阳辐射也容易灼伤苗木。秋季直播是春季及夏季直播的补充,有绝对温度低于2℃的地区不宜采用秋季直播。因为这时直播的苗木,还未完全木质化,易遭冬季低温的危害。
2.4、直播方法
a.撒播法:在已翻耕的撒播地上均匀地布上台湾相思树种子。这种方法用种量较大,一般每公里需种子20~30kg.优点是出苗较多,苗木形成密集群落,杂草难于侵入危害,苗木成活多,很少再需补播。
b.条播法:在全垦带内按一定行距开1条或1条以上的沿公路纵向的播种沟进行播种绿化。用种量一般为每公里10~20kg.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种量较少,便于除草,培土及施肥。
2.5、直播苗的管护
种子播下以后,覆盖一层0.4~0.6cm厚的碎土,经10~20d后,种子就会萌芽出土。在一些人畜活动频繁的路段,需用竹、木护拦把直播地围起来,防止人畜践踏,伤害幼苗。幼苗出土后需除草、施肥、培土及除虫,将松土、除草和施肥三者结合起来。松土和除草最好在降雨后及时进行,松土后可以进行施肥工作。为了防止肥害,宜用稀释的水肥,不宜使用干肥,施肥宜分几次进行,遵循浓度由稀到浓的原则,开始几次施尿素,最后一次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增强越冬能力。除草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经过第1年护理以后,第2年就可由其自然生长,以后每年只需进行修枝抚育及间伐管理。主要是清除主干下部的侧生枝条,使主干通直,促进其高生长。
根据玉林地区的经验,直播第1年长得最高的苗木可达1.55m,平均可达0.7m,第2年平均高度可达1.6m,第3年则可基本成林,达到了绿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编。种子贮藏与检验。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
篇7
1.2管理流程不够规范
现阶段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流程不够规范,但是标准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此这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因为管理流程等不够科学合理,所以有些高速公路档案无法完成发挥其价值,共享程度特别低,这实际上,也是档案资源的一种浪费。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立规范化以及和标准化的高速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很重要,但是现今这种管理模式显然不合适,因此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规范管理流程,以使高速公路档案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共享程度越来越高。
1.3管理方式不够先进
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工作形式并不开放,即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工作,而且大部分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人员思想僵化,不愿意使用先进的管理的模式,因此我国的高速档案管理竞争能力严重缺乏,再加之,服务具有不透明性,无法解答客户的实际需求,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客户的满意程度不高,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如果一直沿用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将逐渐的失去优势,而且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多,这种服务模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改变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
因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有非常大的益处,因此尽管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相关部门与领导也要克服重重困难,以此使我国的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尽快完成,尽快应用,进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因为资金缺乏的问题,使得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一再被拖延,因此完成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关键,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首先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增加对财政补贴,为了能够让这些财政补贴款项应用到实处,政府应该派遣专门人员来进行管理;其次,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应该增加投入,尤其是更换先进的设备,添置新型机器,为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有关部门还应该做好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以此保证高速公路电子档案安全保存。
2.2规范管理体制
正是因为我国的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流程等不够规范,耽误了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此,有关部门应该规范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管理标准,每个管理环节都依照这个标准进行,只有如此,制定的管理体系才能够发挥作用。笔者认为管理体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明确领导责任,高速公路所有的有关档案文件都应该交由相关领导来负责管理,集中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责任明确;第二,加强监督,高速公路电子档案前期记录到最后生成相关部门都应该做好监督工作差,因此确保每一份档案文件都正轨合理;第三,制定科学与有效的归档标准,合理的归档制度,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归档明确,使用也更加方便;第四,做好鉴定工作,因为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相比,修改比较容易,因此其真实性,难以办证,所以当高速公路档案管理部门接收到相关的档案时,一定要对其真实性进行严格的鉴定,而且网络病毒传播非常广,对其进行鉴定也可以避免恶性病毒的侵入。
2.3加强电子档案使用中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对高速公路电子档案进行使用权限审核。应根据各种人员设置利用级别,进行利用权限的认定,并依此向利用系统注册登录。其次,做好高速公路电子档案拷贝的提供与回收管理。应依据利用者的需求,对其利用权限进行确认后,再进行拷贝制作。并应尽量避免把载体上存储的信息全部拷贝,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所提供拷贝的档案再复制。第三,加强高速公路电子档案使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对高速公路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应根据密级层次进行有效管理。
2.4建立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员队伍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培养和造就一批通现代化信息技术、懂档案管理的人员是当务之急,高速公路档案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对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多渠道引进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尽量使用素质高、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做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需要的新型的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
3结论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公路运输因其灵活、操作简单等优势,在物流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突破,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信息化管理因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了其作用,解决了公路运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效提高了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利用资源。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中的有效应用,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的积极应用。
1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优势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应用十分广泛,涉及运输车辆、负责人员、客户订单、运输里程、运输货物、投诉反馈以及客户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中的有效应用对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的动力。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以下三点优势:(1)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2)能够有效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的运营风险,例如交通风险、天气风险等;(3)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下面文章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2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应用十分广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管理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中的有效应用,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公路运输的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收集与分析区域范围之内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信息、经营状况,从而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主动权。此外,公路运输的相关企业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按照月度、季度或者是年度的周期,统计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以及资源的布局情况,例如实际的收益的增长、投入与产出之比等。通过收集以上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能够明确资源分配的不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因此,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良性、有序的市场竞争,积极促进企业发展。
2.2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
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公路运输,造成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比较多,如交通风险、天气风险等。具体来说,例如,在我国北方,冬季总是出现风雪交加的天气,恶劣的天气状况会影响公路的运输,导致安全风险、交通风险的产生;而在我国南方,雨季雨水较多,也会影响公路的运输,产生交通风险与安全风险。此外,公路不定期的施工、维修难以避免,绕行可能造成运输距离变长,从而降低了运输的效率,增加了公路运输的成本。综上所述,一些不良因素会影响到公路运输,给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造成一些经营风险。为了有效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的运营风险,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质量水平,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运用信息化管理,有效减少或规避不良因素造成的经营风险。
2.3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服务质量
公路运输行业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因此,公路运输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目前,对于公路运输的客户而言,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服务质量、安全便捷、运输速度与运输价格。因此,公路运输企业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时,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使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例如,在公路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客户可以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追根溯源,发现问题的根源,而且客户可以投诉,获得相应的赔偿,保障了客户的合法权益。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公路运输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为客户提供货物的实时跟踪服务,能够随时查询货物运输情况。因此,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
3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必须对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予以重视,审视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需要不断优化、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的对策如下。
3.1构建关联式信息化管理网络
现如今,虽然我国许多的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已具有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但是其在运输业务方面没有引入关联的信息网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未来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是以关联式信息化的管理网络为主导方向,因此,我国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应引入经营决策需要的信息供给渠道,作为战略部署以及决策的参考,以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3.2设计科学、合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科学、合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是影响各行各业经济效益一个重要的因素,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因此,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必须尊重客户,将信息化管理与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例如,可以在设计客户服务体系时,设置一个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的界面,与客户进行接洽,并且客户能够在该界面查询信息,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公路运输的服务质量。
3.3制定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
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的制定是完善、优化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与前提,对促进公路运输经济不断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公路运输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科学、合理地对公路运输经济增长指标进行评估与调研,对公路运输经济增长指标与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之间存在的联动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积累先进的专业经验,提高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解决了公路运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效提高了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利用资源,为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的积极应用。因此,公路运输业要紧跟现代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规避经营风险,提高公路运输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完善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从而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作者:冯兆武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参考文献
[1]刘强.探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36.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 企业文化 效率
一、 高速公路企业及企业文化
1990年8月20日中国 “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顺利开通,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随后二十余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通车里程飞速发展,高速公路企业也随之不断壮大和发展。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境内主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016公里,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高速公路企业达到46个,年度运营总额达5000亿元,上交利税670亿元,有力地带动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企业从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对高速公路企业的定义为“经国家政府特别行政许可,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并实行收费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政企分开,具体法人实体的公司制企业,可依法自主经营活动。”因而,高速公路企业作为国家政府特许、代表政府管理、经营国家高速公路投资的大型企业,它的经营目标首先是实现利润及其价值最大化,同时兼顾提供优良交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普遍的感召力和凝聚力。2004年6月颁布的《河南高速文化纲领》中明确提出“高速公路企业作为社会服务型企业为股东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企业使命;树立起“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的基本价值观;倡导“围绕市场运作,整合内外资源,打造卓越品牌”的经营理念; 严格贯彻“廉洁自律,权威执行” 的企业作风;努力培养员工 “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最终形成 “学习、创新、团队、职业” 的企业精神。
二、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等,它有助于增强组织系统的稳定性和凝聚性,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同时,他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企业或员工行为,是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讲, 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不仅要提升和构建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集体观念,使员工在潜意识的行为过程中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将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1)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河南高速公路企业从1994年第一个高速公路企业发展至今,已达到46个经营实体,就在于他们强化服务意识,逐渐形成以“学习、创新、团队、职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精神,才发展成为高速公路大省的地位。(2)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科学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河南省高速公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领导垂范、统一培训、舆论引导、行为激励、建立礼仪标准、造就楷模、活动感染、形象重塑和创造氛围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各级管理及服务人员的企业文化精神和内涵,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而言,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就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
三、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高速公路企业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运营发展与不断探索后,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企业建设当中,注意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笔者在对绩效管理运行比较好的企业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企业文化都强调两点:一是绩效导向作用,二是无缝沟通作用。
(一)建立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中国人自古就有不得罪人的文化沉淀,反映到企业文化上就是一种“老好人”文化:大家在做绩效考核时都不愿意做反面的评价,因此在考核时难免会造成情感上的主观评价,所作的考评也就相应是含糊混淆,无法对员工造成正面有效的引导作用。同时,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重资历、轻能力”的文化。如果是一名老员工,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的原因,但通常的结果都是“他是老员工,照顾点算了”。岂不知这对高绩效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才,肯定不愿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工作。河南高速公路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员工“业绩面前人人平等”,反映到具体的管理措施中就是用人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一切凭业绩说话。
(二)建立无缝沟通的企业文化
沟通须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首先,企业高层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河南高速在企业文化中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强调“沟通、沟通、再沟通”。同时,高层领导应定期借鉴,有力促进了无缝沟通企业文化。《河南高速企业文化纲领》明确提出:不管是省级高速公路企业,还是地市级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员,定期安排固定的时间,单独会见一下那些来自公司基层的员工,可以是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问题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实施需要复杂的准备工作,包括:盘点企业需要做哪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准备,将企业文化实施中所要涉及到的人都纳入其中,不允许落下任何一个,就连企业老总也不能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因而,高速公路企业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使员工明确自己未来的打算和计划,并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让员工有归属感,从而加速高速公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喜.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营销因素及提高途径[J].交通建设,2007,(9).
[2]朱莉,曾凡辉.企业文化与中小企业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4,(7).
篇10
日常工作不定期巡查和季度综合大检查考评的“双查制”,夯实标准化管理机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制定《加强督查工作管理办法》,对全年工作目标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检查,使得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始终处于监控之中,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行风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等存在的问题,实行通报制度,并跟踪整改。把加强责任心落实到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中去,注重细节、循环改进,有效促进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
建设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加强标准化
管理的首要任务。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依据高速公路管理的基本要素,汲取管理精髓,制定出涵盖各个岗位的管理标准、养护项目的质量技术标准,收费、路政、指挥调度等业务操作标准为一体的管理制度体系,结构清晰、职责分明、严密完整,形成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管理制度体系,使高速公路管理工作全过程有序、可控、标准化。同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制度。经一阶段试行后,将管理制度汇编成册,以正式文件发放到各单位、各部门遵照执行。启动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实现管理标准化
将文化建设融入标准化管理实现人员配备标准化,面对高速公路多元化的管理格局,高速公路各管理主体应按照上级管理部门要求,从大局出发,充分做好协调工作,统一管理形象、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实现高速公路“统一、高效、和谐”的管理目标。如收费员要统一服务手势、口号。路政员要统一服装、执法程序;施工工地要统一标语、标牌大小等,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管理部门要选派人员到相邻省份考察学习,总结经验,利用网络、会议等方式,学习其他单位标准化管理经验,注意以人为先管理,抓住细节,从工作现场、职工宿舍到职工食堂,要处处体现标准化管理痕迹,彰显管理单位的精神内涵、凝聚战斗力。
根据工作岗位要求,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知识,以及协调能力的人员,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在组建管理团队时,选调多种
实现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将标准化管理贯穿于实现工作目标的整个过程。通过对
一个单位的文化是在较长时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它体现了单位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行为规范、共同信息及凝聚力。在制定标准化体系文件时,要以标准化系统的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吸收自身优秀管理文化,总结经验、改进创新,寻求共同管理目标和共同利益,建立适合单位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既满足单位的管理需求,又能体现单位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