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9 11:0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97-02
综合性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应用型工科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性课程。在该课程之前,学生已具备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相关理论基础,怎样把这些基础知识融合起来,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该实验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三种手段综合性设计《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制定和完善综合性实验教学大纲,分层次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为保证《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实验大纲中设立了系统性、综合性的系列实验内容。即以发酵食品的一般工艺流程为主线,设立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可灵活调节。建立了包括菌种的分离、保藏和活化基本理论实践,菌种的扩大化培养基础技能训练,发酵条件的监测及调控综合技能训练,发酵产物的分离及纯化创新技能训练4个渐进层次。实验的选材设计兼顾科研需要及学生的兴趣,注重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课题,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搭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逼真性等基本特性。建立仿真工厂化发酵设备、仿真工厂化工艺流程、仿真工厂化操作和管理系统,学生可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虚拟仿真模型进行操控,亲身体验发酵设备运行及发酵工艺操控的全过程。
(三)综合应用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应遵循“发展”与“创新”的理念。研究性、开放型的实验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将一些与发酵相关的创新性试验项目与《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首先由学生最先提出一个创意的想法,确定小组研究成员;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最后通过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利用开放性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资源来完成相关研究,提交研究产品、研究成果并撰写产品说明书或研究报告。这种研究型、开放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有利。
二、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一)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的环节繁多,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是实验教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实验预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实验之前必须结合实验指导书做好实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的记录,还应引导学生养成安静、有序、严谨的实验作风,培养多动脑筋和勤思考的研究习惯,要求学生严格按正确的操作规程使用每一台仪器,做好仪器的清洁、保养,维持实验室的卫生整洁,树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由于发酵过程通常需要2~3天甚至更长的发酵周期,因此,必须合理安排试验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观察实验结果及检测发酵产物。实验结束后,应要求学生及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这些都将会对学生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理论讲解影视化
为了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采取播放视频短片等形式来完成实验课的理论讲解。特别是关键性实验操作的讲解和演示部分,例如无菌操作条件下菌种的扩培操作、发酵罐的无菌接种和取样操作等,教师对这些实验操作进行现场的操作演示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的一次现场演示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看得清楚。为保证学生能看清楚这些关键的实验操作过程,有必要对操作过程进行摄影,并对操作细节进行放大处理,制作成视频文件,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给学生看。影视化讲解可有效避免学生因为看不清操作演示,不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技巧而导致实验失败,同时也增强了实验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学生间互评实验操作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是教师来指导和评价学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实践”的地位,采取学生间分组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学生的“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例如,对于一些关键的实验操作,可采取小组间互评的方式,由一个小组对另一个小组中每位成员的操作进行打分,指出存在的操作失误并予以纠正。教师可根据学生间的互评打分,选出得分较高的学生,予以肯定及表扬。学生在评价他人时,能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有利于自身潜能的激发。互评过程实现了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们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多元化综合性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成绩不仅仅是对学生实验情况的整体评价,同是也是衡量教师实验教学效果的参考。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实验报告来给学生的实验课评分,而实际上,单一的考核指标很难准确反应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必须采用科学的和多层次的考核指标来对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进行评分。
为了更科学、公正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综合了实验预习(占10%)、实验过程(占60%)、实验报告(占30%)3项考核指标来给学生打分,其中实验过程又包括考勤表现、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这种多指标、综合性的实验考核方法,能从整体上反应学生的实验情况,可以准确、科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青云,林亲录,周文化,等.食品发酵工艺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
[2]王青云,林亲录,周文化,等.虚拟仿真在食品发酵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学家,2012,(19).
[3]张怡轩,何建勇,于秀莲.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
[4]王发祥,王青云,周文化.将素质教育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管理学家,2012,(23).
[5]何志勇.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6]滕建文,夏宁,黄丽,韦保耀,于兰.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7]应学渊,刘小昕,刘辉.《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改的探索[J].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1995,(03).
[8]宋惠月,刘利强,张纪英.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9]贺家亮,刘建学.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15).
[10]梁鹏,刘金福,黄宗海,王松文,马俪珍.《食品工艺学实验》实践性课程教学新方法及实施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11]夏宁,李民.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06).
[12]付宁宁,夏宁,周成候,戴忠晨,毛镇东.多次补焊对6061-T6铝合金T型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4,(21).
[13]邓秀蝶,滕建文*,王勤志,夏宁.大豆分离蛋白对速冻肉饼的理化和质构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3).
[14]夏宁,孙莉,范久波,刘海菊.中药超微粉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3).
[15]夏宁.高职院校《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16]付宁宁,夏宁,周成候,戴忠晨,毛镇东.多次补焊对6061-T6铝合金T型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4,(21).
[17]王翠春,夏宁,孙宗伟.我国学术型会记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改革[J].齐鲁珠坛,2014,(04).
[18]夏宁.对商务礼仪培训课程的教学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9).
篇2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中职学段《网络营销》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分别采取篇名、主题和关键词三种形式的文献检索。
2.2问卷法。
笔者在开展研究之前对平湖市职业中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10份,学生问卷60份(每个年级20份,其男、女各10份)。教师的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
2.3访谈法。
为了更为准确地掌握师生的真实情况,笔者采用随机性的方式对5名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2.4观察法。
研究过程中,笔者试图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听课、教研活动)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5经验法。
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性提高途径与对策的提炼,并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以《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为篇名、主题及关键词的检索。在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下载与重点研读。剖析目前所检索到的文献,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而针对教学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对几篇涉及到《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献进行了研读。其中来自浙江省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蒋海珍在其所撰写的《将创业项目融入网络营销课堂教学中——“网络营销环境分析”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文中认为“传统的网络营销课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学为主,要求学生死记其中的知识点,并能通过定期的笔试考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营销’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一堆应付考试的工具。”同时也强调“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培养各种实用的操作技能。而具体到网络营销这门课,就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市场环境,策划可行的商务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的刘彩艳在其所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认为“网络课程的现状并不乐观,问题较多,主要有: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忽视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内容结构死板僵化,不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教学评估。”当然,一些文献中的研究成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这对于笔者研究教学设计提高的途径与对策有很大的帮助。如,《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与开发》等。为了,能够明确研究目的,笔者也对教学设计的评价进行了文献检索。学者黄梅在《教学设计的评价范畴及其有效性探析》强调“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指对教学设计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它是以对评价的反馈为途径,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诊断性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来检验、修正教学设计,并使该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从而引导教学设计沿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二是对教学设计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出明确的规定。它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定、教学过程的观察、教学效果的测评,考查教学设计方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和落实情况,以达到对教学设计方案做出确切的诊断与修正的目的。林海亮,杨光海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的适切性,教学设计越适切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就越高,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相差越大,其有效性就越低,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可能越低。”同时其也强调“教学设计一般由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学习内容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五个基本环节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2.问卷调查。
通过研究前对10名教师和60名学生进行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问卷调查,使笔者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了基本性的了解。这些数据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所用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主要的参考资源主要来自教材(教参)和网络,设计前对学生做到非常了解的教师有60%;而学生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课所感兴趣的有80%尤其是课堂导入环节学生比较关注,而对于教师是否关注自己的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透过这项项目的调查,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教学观察。
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多次的听课加以教学观察,先后听了5位教师的课,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优点进行了汇总与梳理。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理念创新性不高,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较深。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导致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刀切,缺乏针对性与差异性。有些教师在设计上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做秀成分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主要有教师的课堂导入(开始的3-5分钟)、教学案例(小故事)及课堂评价环节等。
4.访谈结果。
笔者在对5名教师与10名学生的访谈结果中发现,教师希望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由于自己工作内容多,设计能力等问题一时无法提高。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时并不买帐,认为其模式陈旧、无新鲜感,在教学手段上对于视频教学法非常感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师生访谈及教学经验总结等,笔者认为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上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要结合学生水平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要能够做到优化与重构,在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
2.建议。
2.1拓展几种提升渠道。
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面不能等,自身要积极地去拓展提升的渠道。就学校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向本组老师学习,通过看教学设计、听课堂教学及日常交流方式加以提高自己。当然,走出学校,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以及相关会议等形式提高自己。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我们有多了许多便利的途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如此,一些大型的交流论坛也是非常好的提升途径,因为这里除了即时交流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案例供我们鉴赏。总之,只有自己内心想提高,才会在行为上有所改变,等和拖是无济于事。
2.2掌握几种教学理念。
在调研中,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一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与否,其所持的教学理念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理念。掌握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内容上。如果,挂羊头卖狗肉,其教学设计必然是华而不实。掌握教学理念,就需要掌握其理念的精髓,掌握其核心本质。当然,做到这一点,不是设计几份设计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以及践行的循环模式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区分哪些教学理念适合中职教育,因为中职教育尤其独有的特殊性。
2.3辨明几种教学方法。
随着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于推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下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教学法、微课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引导文法、大脑风暴法、分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闯关教学法等等。但是,这些教学法都有其自己的适用对象及实施条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以辨明。例如,翻转教学法,并非所有的课程或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我们必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4养成几种学习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习惯可以铸就一个人,不好的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同理,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而言也是一样。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我们教师要养成几种学习习惯。例如,资料积累的习惯于听课后反思的习惯。能力的提高是按照一定发展阶段加以实现的,而不同阶段中资料的积累、分析及积极践行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笔者也认为教师能在教学设计前要养成“我的教学对象是谁,我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我设计中我要做什么?我的设计还有无漏洞?”的思考习惯。
四、结语
篇3
1 电脑美术设计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一些传统的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没有真正落实好教学设计教学创新,都是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的状况,这是极为不科学的。我们要将传统的教学规则作为革新的样本,改变过去一些无法适应当前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的状况,因为在过去,人们的思想还处于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中,没有发挥出积极的主动性,从而不利于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的发展。
当前,伴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电脑的作用之大,这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生活等方面。我们要积极地探索出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为更新现代设计和教学创作,从而正确认识电脑在美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发现,在通过电脑美术设计教学,能够快速地提高美术设计,而且还可以在美术设计过程中,调整好色彩设计,这对于满足现代设计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不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变,还对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自己动手,活化了教学的任务,让学生成为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活动的承担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有效的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给予扭转。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教师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构思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是对教学态度的改变,其实,要教好一门功课,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从中找到适应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的新方法。我们要紧紧依靠当前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技术,通过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为本,从提升自身电脑软件技术操作能力开始,努力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2 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一些传统的美术设计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只能促进教师理念错误的出现。为了更好地将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做好,这不光需要教师重视电脑美术设计教学,还需要在研究和思考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方法中不断地更新。有很多的教师还处于对电脑教学的错误认识,不能灵活运用当前电脑技术来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典型事例。有很多的教师不会要求学生去钻研电脑美术设计是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他们只是一味地遵照教师的要求,逐步走进一个学习的框架,这样是严重违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针对电脑美术设计,是需要专业软件的实际操作。教师要逐步认识到学习专业的美术设计软件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电脑美术设计在学校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有了电脑美术设计的技术支持,可以大大的降低教师的教学任务,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电脑软件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运用好电脑美术设计来处理好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人或者物作为素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与创新的目标。我们在探索电脑美术设计在教师具体教学中作用时,可以发现这些具体的实践,都会告诉我们电脑美术设计和现代设计教学都会产生一些基本效应。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在初步操作阶段,要以学生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软件操作技巧。这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学生美术设计的自主环节,还应该在于教师能够将现代设计教学从初级阶段上升到熟练阶段。
在电脑教学中,教师也懂得利用网络资源,例如采用视频教学方式。现在有很多专业的教学网站,中职教师也懂得利用这些视频教学网站,自己和学生可以一起学习,如51教学网、沪江网、大耳朵、软件自学网等,学生在家也能学习软件,不断丰富实践经历,提高实践水平。
3 电脑美术设计软件教学效果分析
电脑美术设计软件方面的创新主要是软件功能的添加,应用工具的增加等。如PhotoshopCS6中添加的3D效果处理,增加艺术作品的立体效果;3DMAX软件中为美术绘画提供了强大的材料库,学生可以用软件中的材料库进行真实模拟,无须考虑制作的误差,全心全意地投入造型设计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了解的心情进行教学,可以建立并鼓励学生保持传统的绘制能力,在上机操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探讨工作,更加灵活和熟练地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电脑软件绘制出来,实现人和电脑之间的优势互补,学生提供设计方案,电脑帮助提高设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两种语言的沟通互补。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对美术设计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并且电脑为设计提供更多的材料库和一些人为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教师要不断创新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篇4
1.1教学组织模式构建的背景
1.1.1学生特点在高职康复专业开设“手语会话”课程很有必要。康复专业学生由单招、统招方式录取,主要课程包括医学基础类、康复医学类、心理学类相关课程。学生特殊教育知识较为缺乏,对康复类知识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在学习需求上需要掌握一定量的手语日常词汇和康复专业词汇,使之具备实践交流的能力。
1.1.2课程特点高职“手语会话”课程教育面向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员、社区康复协调员等与听力障碍患者康复保健服务有较多联系的岗位,帮助此类岗位工作人员在康复保健服务工作中与听力障碍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本门课程以手语词汇的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为主,将手语实践技能融入康复保健工作,提高学生在康复保健工作中的主动性、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在培养手语沟通交流这一核心能力的同时,还强调加强学生职场能力的整合,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在职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1.1.3教学环境特点康复专业学生“手语会话”课程教学环境包括三类:一是集中学习环境,以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为主,可以利用“手语会话”教材、视频材料和多媒体课件等,面对面地进行学习、讨论、练习,优点是能及时解决问题,但是受课程学时限制时间较少;二是实践学习环境,以项目活动为主,学生通过完成手语自学与教学、手语歌曲创编与表演、手语职场情景对话和校外手语实践应用项目等进行手语的康复保健行业实践应用,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三是网络学习环境,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利用“手语会话”课程精品资源共享网站、网络手语资源、视频教学、网络问答等活动进行学习,此类学习方法利用时间较多、自主性较强,但是会出现信息不畅通的情况。
1.1.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包括:(1)文字资料。选用会话训练为主的主导教材,潘一主编的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手语会话》突出以会话训练为主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用语及手语翻译作为主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多媒体资料。如课程多媒体课件:flash课件、flash习题集;视频材料资源:教师剪辑或整理的手语相关视频,形成有针对性的手语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手语;教师自制视频习题,通过教师自行录制词汇、句子、短文的视频习题供学生练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口译技能。(3)网上资源。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依托校园网络系统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教案、电子课件、视频资料、课程习题、参考答案、在线考试等教学资料。另外,还包括学生使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网络中大量有关手语学习信息和内容的社会网络资源。
1.2基本模型“手语会话”课程使用任务驱动下教学做一体化循环教学组织模式,由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外自学、行业课堂与实践项目三个模块构成,在课程中循环、交叉进行。
1.3模块功能说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由教师导学,体现学生主体,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任务驱动。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学做一体”,以教师的“教”为引,过渡到学生的“学”和校内外的“做”,强调方法的学习。在教学模块下设计难度递增的个人练习项目和小组练习项目,并进行相应的能力考核方式改革。课外自学:由教师助学,要求学生完成相应自学项目并进行评估。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寻求教师指导等方式进行。行业课堂与实践:由教师促学,一方面让学生在康复行业单位中进行手语使用的见习;另一方面,将一些课程内容放到特殊教育行业中,由特教一线教师对学生的手语技能进行教授和指导。另外,要求学生进入分组康复行业完成手语实践应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技能与行业实践相结合。
1.4运用本模式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上,可以采用包括“课堂学习+课外自学+行业课堂与实践”、“个别学习+小组学习+集中学习”、“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网络指导”等为主的多元化设计形式。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小组学习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引导法、角色扮演法等为主。讲授法主要用于讲授手语基本理论、手语词汇,采用多媒体、板书、课件交替进行,促进学生对手语理论和基本词汇的掌握;小组学习法将某些章节的手语词汇或会话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几个部分,由每个小组进行手语的自学,学习之后进行制作PPT、练习材料,在全班进行手语教学;项目教学法是给学生设定项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项目目标进行相关活动,包括教学模块内的短期项目与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长期项目,并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分为固定项目和可变项目,从而增加学生手语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的机会,提升其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启发引导法主要从问题入手,提问学生,如如何进行手语歌曲的创编,让学生用学习过的知识来回答,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启发、引导;角色扮演法是根据项目任务,学生分组角色扮演以进行职场手语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手语应用能力。
2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循环教学组织模式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循环教学组织模式包括中国手语基础理论、职场称谓用语理解与表达、社交用语理解与表达等模块,其能力指标、练习项目、学习形式及评量方式表1所示。
3改革效果评估方式
在效果评估中应该坚持实时监控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实时监控是指课程负责教师于课程中、课程后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评价与反馈,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重点。能力考核是对课程实施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一方面针对学生项目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手语技能的掌握,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职场情景对话和期末卷面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促进手语词汇的识记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把握教学效果和课程共享资源的使用情况。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包括学生个体、小组、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等,多方面多维度地对学生的手语实践技能进行评估。每年举办的院系手语技能竞赛也通过个人赛、小组赛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学生对手语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并作为能力考核的加分项目。
4结语
篇5
关键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形象;教学设计
秘书作为一个单位的窗口岗位,其职业形象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尤为突出。而对于讲求与企业点对点培养人才注重实用的高职阶段的教育而言就更应重视对学生职业形象塑造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应高度重视其职业形象塑造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开设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情况的调查分析,以点及面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开设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情况,并针对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和考核方法进行设计,达到以改促教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职业形象塑造能力。
一课程开设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开设情况
从调研结果来看,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大多在大一就开设了形象礼仪课程,虽课程名称各有不同,有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秘书礼仪、形象礼仪等多种叫法,但其教学内容的构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都相差不大。此外,一些高职院校不仅为文秘专业学生开设了该课程,还为其他专业的学生设立了公共选修课。可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普遍都有培养学生职业形象的意识,而学校也认识到职业形象的塑造对全体学生都大有好处。另外,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反馈职业形象礼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为提升个人形象素质刻不容缓,对学生的就业、成为社会人、职场生存都十分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校普遍有培养学生职业形象自我设计的意识,但通过调查发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界定不清楚,或过于单一或过于零散。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形象礼仪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将其简单的等同于化妆和服装搭配等,导致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不够新颖。技能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不对等,很多学校现在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预设的能力培养目标。部分学校的学生觉得上课枯燥乏味,内容匮乏单调,缺乏发散思维和互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师的授课方式会影响学生们的积极性,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教育过于落后,因为他们只关注书本知识不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难以学以致用。(3)实践平台缺乏。理论与实践未能很好结合,学生缺乏实践平台,训练不足,导致学过就忘、教学成效差、学生职业形象素质提升不明显的问题。(4)考核方式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要依据能力结构来选择。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中说:“用专业知识教育的认识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可见,教育究其根本是一项育人的工作,而却不能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具体到职业形象课程的内涵分析上就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外在形象,包括仪表、仪态、形体的塑造;专业素养,包括对秘书职业内涵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体现在细节上分寸把握得当;内在人文及美学素养,包括人文知识、美学艺术熏陶等。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设置有形体训练、化妆、仪态、商务礼仪训练的内容,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却没有提出要求,对人文及美学素养方面的培养也是极少涉及。要塑造一个恰当的秘书职业形象,本文认为具体到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分为教学主线和副线。主线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设计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副线是课外的自我提升,通过教师布置丰富的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课后练习和训练来实现。主线应该包括以下五大模块、十四个项目:(1)自我形象认知和职业认知。包括自我认知测试和秘书职业认知测试两个项目。形象设计不仅是对时尚、色彩、礼仪的运用,更多的是它容纳了成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交流等知识,因此要想实现对自己职业形象的塑造,就要首先对自我和所在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心理测试完成对自我形象重新认知和对秘书职业的强化认知。(2)形体训练。包括形体基本功训练和形体组合训练两个项目。通过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实现改善学生的形体姿态的目标。(3)仪容仪表模块。包括十分钟日常妆容、服饰搭配、基本姿态训练、行为举止训练四个项目。(4)商务礼仪模块。包括交往礼仪、宴饮礼仪、接待与拜访礼仪、面试礼仪与技巧四个项目。(5)专业素养综合模块。分为商务礼仪综合实训和求职面试综合实训两个项目。副线应该包括要求学生完成对中国文学史的阅读以提高人文素养,完成美术史的阅读以提高美学素养,并辅以一些电影、视频、纪录片的推荐观看,多方位对学生进行熏陶,以完成学生的自我提升。为将效果落到实处,可每周安排课前十分钟小活动,检测学生观看文学史、美术史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依据知识形成能力的渠道来选择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院校生源的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形象职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宜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单靠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老师示范导学,学生练习修正,边训练边教学,并针对具体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与其教学内容想适应的教学方式。因此对于该课程,我们定位为全实训课程,采用全实训教学方式,以训练促教学,在训练中提炼知识点,并通过课后练习和项目实训的过程考核来巩固。以知识完美融入技能训练见长,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形成学生技能能力的关键。总的教学方法设想是: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的工作场景提出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具象的工作任务学知识练能力,老师点评,学生再修正,将能力训练内化。突出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的教学理念,以实现融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通过分析调查反馈的信息,发现与视频图片展示和PPT展示的教学方法比较,现场展示、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更易被学生接受,知识拓展、发散思维、课堂互动也为学生所看重。具体实施方法:1.总的教学思路。依据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表发放给学生,按照高矮相当优劣搭配的原则进行两人一组的分组,并安排好固定的队列和座次。实训项目表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了然于心,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两人优劣搭配促进分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提高能动性,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在训练中学得较好较快的学生还可以指导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解决了实训课程中教师由于分身乏术无法做到指导每一位学生的难题,从而提高整体的训练效果。2.具体模块的教学方法运用。(1)自我形象认知和职业认知模块运用测试自评法,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形象进行评估和再认识;运用测试客观评价法,让学生对秘书职业形成客观、形象的认识;最后撰写评估报告。(2)形体训练模块和仪容仪表模块的教学内容直观性和操作性都很强,适合采用分解示范法、ppt图片讲解法、视频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还可将教学过程录成视频文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复习和练习。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领域,而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保证学生课后练习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则重在分解示范、保证基本的练习到位,学生课后按照视频示范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于下一节进行复习检查巩固练习的成效。以解决课堂上练习时间不足和课后自己练习缺乏标准的矛盾。(3)商务礼仪模块的教学内容直观性和综合性强,适合采用视频教学法和实践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礼仪情景视频,老师设计日常交往、宴饮、接待与拜访、面试四个情景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任务,并录制成视频,并于下次课进行相互评估纠正。(4)专业素养综合模块是本课程的综合提升模块,要求高,教学难度也最大。职业气质培养项目可借鉴心理学的测试和分析方法,职业形象综合训练项目可作为本课程总的技能测试项来完成,比如可布置求职面试综合形象设计和求职面试自我展示两个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准备工作,布置面试实景让学生参加面试并评价打分,作为本课程的期末技能测试分数。面试的过程中涵盖了形体训练成果的展示、仪容仪表的自我设计展示、日常礼仪和面试礼仪的展示,可以说是个人职业形象设计成果的展示。
三实践操作与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实践操作的改革
做到实训项目规范化,设计实训指导书,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规范标准。按照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以“能力训练”为主线,对应教材的“学什么、怎样学”开发“做什么、怎么做”的实训指导书,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训载体和教学效果评价载体。设计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实现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提升,促进学与做的有效结合。并按照各模块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与之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学情景案例、实际工作任务等。实训指导书应体现课程改革内容,展现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并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二)考核方法的改革
篇6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税务会计;教学模式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是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两者的优势有效整合,并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重新组合。在该种教学模式下,课前时间将成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主要阶段,课中变为教师解决学生问题以及拓展知识的学习阶段,而课后即为知识点巩固及测验阶段,用这样一种类似课堂“翻转”的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化教学,而是多空间、多时间的碎片化学习,促进课程达到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税务会计》课程实例出发,在对该课程目前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达到使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知识迁移能力、相互协作能力提高的课程改革目标,此外,还能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一、《税务会计》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一)课内集体教学,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税务会计》课程要求学生在前期学习并掌握与该课程相关联的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以及税法等基础课程后,再进一步学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完全相同,且学生已经有了自身基本成型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因此在学习《税务会计》课程时表现出各自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学,并未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这也就给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其突出表现为:一部分同学由于基础扎实,更希望教师加深理论难度,并将理论与实际税务操作相结合;而另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了对该课程畏难甚至厌学的状态,无法跟上课堂知识点讲授及教学进度。当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更全面的考虑到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时,学生也将失去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进而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二)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税务会计》课程的考评方式一般分为平时成绩以及期末成绩两大块,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考勤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而目前课程作业的设置主要是侧重于各个不同税种的基础知识点考察,以课后独立完成为主。既无法通过考核机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动性,也无法促进学生协作、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可通过对传统教学考核方式的改变,将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三)课堂讲授时间偏长,内容偏多,易造成认知超负荷。由于《税务会计》课程理论内容较多,涉及多个税种,尤其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知识点较为繁杂,仅依靠课内40分钟的填鸭式教学,会导致知识点不断输出,形成知识轰炸的局面,这样相对偏长的讲授课时间会使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在学习效率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上,学生可能会随之产生对课程的抵触心理,导致其难以对《税务会计》课程中各税种的整体知识框架进行自主化建设和学习。(四)课堂参与感不足,信息技术运用程度偏低。现阶段,授课教师在《税务会计》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多局限于课内PPT展示,学生多为原地“听”课,参与感相对较弱,甚至会出现“教室低头族”现象,若能更多应用智慧教学工具,例如课堂派、雨课堂、微助教等,使学生可以课前针对预习情况进行线上留言,课内对授课内容或例题通过弹幕来参与互动,课后通过学生手机端进行限时测试等,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加深,此外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师对新型教育技术使用能力的提升。(五)课堂内容重于理论性,缺乏实际案例支撑。《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是对我国现有的各大税种知识点进行概括,从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纳税主体、政策规定及计算方法等各方面总结税务知识以及其与会计之间的联系,这些内容都直接反映于现实生活之中,尤其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基本与日常生活以及税务工作紧密相连,因此强实践性应该是该课程的一个主要的特征。但在课程设计中,课本内容趋向于理论化,部分例题与实际的税务操作不一致,导致该例题的学习可能无法帮助到学生未来从事相关税务工作。因此,实际税务案例的引入在《税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设置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目标
目前,《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涉及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十余项税种,各税种相关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使得该课程灵活性强,系统庞大,还要求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前期基础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对于课程主体和结构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税务会计》的教学当中,构建一个“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将知识的传授渠道、教学流程、教学评价体系重新规划,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更高,需要任课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完整度,能够很好地将税法以及各个税种的理论和应用以学生可理解的方法传授,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微视频教学体系。为了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需围绕各个税种中基础知识点设置10-15分钟教学视频体系,在这个教学视频体系中,一部分由教师自行制作授课资源微视频,另一部分是教学网络平台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微视频,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涵盖《税务会计》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基础教学内容。在正式上课前的规定时间内,授课教师会通过智慧学习工具在学习平台上推送最近一次课程的任务卡并将准备好的学习素材,如微视频、PPT或教材等数字材料传递到学生端。课前学习的阶段即为了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自行学习消化后带着问题进入后续的课堂学习。(二)课中知识内化———设计课堂内容,加强师生交流、协作与分享。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或智慧教学工具等实时跟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并整理学生课前学习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保证课内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促进知识内化。当然,知识的内化不应局限于基础知识点,还应当包括知识点的迁移,换句话说,该成效应该涵盖理论及实践两部分。在理论知识部分,通过知识点回顾、重难点讲解、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的程序,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全面掌握《税务会计》的各基础知识点;在应用知识部分,通过课堂拓展问题的导入,结合相关案例,由学生分组协作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说明解题思路或进行成果展示,老师和其他组的学生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分工协作能力。(三)课后知识测评———学生测试考评,教师总结反思。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都将对应习题测试或作业,并在课程中段进行阶段性检验,通过对测试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展开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应重新建立一套完整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而不仅是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平时成绩可以包含课前线上学习完成度、课内互动情况(如课内弹幕、团队任务评价等)、课后讨论留言等,最终由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学评价四者结合产生对学生的最终评价,真正实现由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
四、《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拟解决的问题
(一)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大难点在于“先学后教”前提下的前期线上学习资源的准备。在《税务会计》课堂改革中,需要教师对MOOC、智慧树、超星等平台的相关优质教学视频进行仔细筛选,并自行补充录制部分知识点微视频并推送至学生端,而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将使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时间尽可能增长,学生将逐步从仅在课内“听”知识转为碎片化“寻”知识的状态,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线上教学视频的选择和个性化教学视频的录制是本次课堂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智慧教学工具的运用。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因此该种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程度极为相关。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此时智慧教学辅助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该工具不仅要保证使用者之间的协作交流,保证授课教师能在智慧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实现个性化教学,还要能给授课教师创造一个环境来时刻记载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等。
五、总结
现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热度持续高涨,已逐步进入到各高校的课程教学之中,该模式让学生将传统的课内满堂灌学习模式转变为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碎片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模式,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积极学习状态。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以及各高校教师的授课实践探究来逐步完善课程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丁蕾.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41-145.
[2]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14-18.
[3]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篇7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位于石景山区八角地区,学校一校两址,占地15000平方米,拥有2座独立的教学楼,共有36个教学班,106名教师,1369名学生。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学习和借鉴中外现代学校管理经验,秉承“扬长教育”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尊重个体、弘扬个性;挖掘潜能、持续发展”的基本办学思路,以“培养具有‘自信、求索、创新’品质的英才少年”为育人目标,坚持“实验乐土、自信家园”的办学目标。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扬长教育”。扬长教育是依据“道人之长,越道越长”的教育原理以及“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发现并挖掘个体的积极因素和独特优势,“扬学校管理之长、扬教师专业之长、扬学生个性之长、扬家长协作之长”,通过期待、激励、训练使隐藏在个体的潜能随时处于喷发状态,并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良好心态逐渐迁移到其他方面,以扬长促其和谐发展,以扬长促其探索创新。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1. 核心需求
建设之初,学校就校园现状从数字环境、数字资源、数字应用及队伍的信息素养四方面进行业务分析总结,确立了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原则为:数字校园的建设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构建一个面向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的数字化服务型平台。因此,实验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上述设计原则,整体建设务本求实,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整合现有的资源,借助市区级相关资源,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围绕一个核心,即以扬长教育理念为核心;指向四大主题,扬学生个性之长、扬教师专业之长、扬学校管理之长、扬家长协作之长;建设四个环境:教科研环境、育人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
扬长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这个理念,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专业之长,以生态教案管理系统、教研分析系统、班主任工作站、校本课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教师个人资源库几个方面,创设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用数字化的手段清晰记录下教师个人成长的全部过程,发挥教师专业特色,并通过平台的推优、引用、个人管理、业绩记录等功能优化传统的评价机制,让教师清晰地查看个人成长轨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发挥学生的个性之长。基于扬长教育理念,学校在德育方面以主题实践活动走入社会大课堂、以校园节日活动,如:头脑奥运节——数学知识大比拼,SUPER英语节——英语口语短剧节目展示。让学生参与活动,激扬个性。少先队社区,让学生自主参与少先队的管理,开展评价及少代会等活动。德育常规管理,以育德为根本,通过对学生个人平时表现打分,评出特长之星。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虚拟学习空间中学习,展示活动成果,并以虚拟花园的形式表现学生进步情况,使学生更好地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以长促长,以长补短,以长促全,全面发展。
扬学校管理之长。优化学校办公流程,通过数字手段解决教师通讯、交流、财产管理、维修等常规工作。通过对数据抽取,以图表形式展示。在校情展示平台上,校长可以清晰直观地查看学校各项工作变化,方便领导决策。
扬家长协作之长。家长最关心学生在校情况及学业成绩,并希望通过沟通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通过需求调研,结合数字校园建设情况,利用平台推送学生在校的各项情况,同时最新学习成果,把微课理念融入平台,教师对作业的纠正情况、教学的重点等微课信息在平台上供学生家长使用。学生参与讨论、学习成果。家长可以实时查看学生情况,了解学校信息,更好地参与学校的建设。
2. 需求挖掘
从2009年实验小学上报数字校园设计方案开始,首先,学校由骨干教师和部门负责人带头,先主要、后次要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具体、有效的需求调研。其次,根据调研结果逐步汇编完成了具有针对性的需求报告,提高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操作性。
3. 需求整合
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建设实用性、易用性、稳定性、开放性、先进性、安全性的平台为原则,将需求汇总后划分为基础维护层、教师专业发展层、学生个性成长层、家长沟通层、校园文化展示层、领导决策层等6大类;确立了一期搭建数字校园基础开放平台、行政办公综合管理平台,二期搭建扬长教育生态管理系统、扬长教育生态成长系统的分期建设规划,边建边用,以用促建,逐步完善。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切合师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特色需求,实现数字校园需求从最初不实际的“高、大、全”到“实用、易用、精品”的转变。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秉承学校“扬长教育”办学理念,本着一切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建设绿色生态的实验小学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建设设计模型:
扬长教育生态管理系统——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形成“一袋”“一库”“一室”的专业发展模式。
一袋:形成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以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为依托,建立教师个人发展空间,围绕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完成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数字化平台系统全面、真实地记录下教师的研究轨迹,并自动汇聚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中,作为教师自我诊断、专业提升及管理能力评价的依据。
一库:形成学校校本资源库。数字化平台对所有教师积累的资料进行资源汇聚,并且组织推优,筛选出各类优秀资源,自动形成学校各类校本资源库。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教学课例、音视频教学素材等。方便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室:形成教师个性化研修工作室。教师成长档案一方面可以将教师的优秀作品、成果、经验等在个人空间平台中“秀”出来,这是学校对教师成绩的肯定,鼓励教师再接再厉,取得新成绩,获得新突破。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教学档案作为教师的学习工具,可以记录教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过程,加速教师的专业提升。
扬长教育生态成长系统——为学生个性成长服务,形成“学习”“激励”“成长”的个性发展环境。
学习: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以学校六大类校本课程(“学科拓展”“身心健康”和“实践创新”“艺术创想”“传统文化”“国际视野”)为基础进行构建,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激励:以学校多元评价手段为基础,对学生的成长轨迹充分记录、统计、分析和挖掘,并以虚拟成长花园和成长树的形式展现学生综合成长状况。学生可清晰直观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以长补短、以长促长、以长促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成长:以学校原有扬长教育评价手册为基础,借助网络平台,建设虚拟化的学生成长展示空间,记录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成长足迹。通过“我的自画像”“活动方案设计”“参与体会”“志愿者行动”“多元评价”多个板块的记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他人和社会,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心理咨询系统模块截图:
英语口语学习平台——按照不同年级的层次进行相应的系统设计。一二年级着重单词识别,主要以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四年级增加重点语句跟读、短句阅读跟读、文章阅读跟读,采用游戏+语音跟读模式。
五六年级建设PK模块,以班级形式PK某一课文,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方便教师查看指定课文的学生跟读成绩。中高年级通过口语平台的语言分析功能,让学生录音后由后台系统自动诊断学生发音状况,达到课内课外均可学习与诊断的目的。
英语平台自2014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4月28日,全校教师留口语作业的总数为52次,口语比赛共11次,后台数据显示学校有1363名学生,使用口语平台的学生有724名。其中,登录次数最多的学生是2008级1班的,共登录106次,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表:
云教育互动平台——为家校互动服务,结合移动互联技术,将家校协同、微课社区和平板电脑互动教室等功能集于一体。家长、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图说、语音等方式沟通学生在校表现;教师可以针对课堂中学生的易错问题录制微课,上传到平台中供学生学习;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开展互动课堂教育,互动课堂生成的学生学习数据自动上传到平台中,供学生、家长、管理者查看,更好地跟踪学生成长情况;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了利用多元融合的技术理念聚焦课堂,把教师、学生、家长及教学管理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云教育互动平台使用情况:4位教师已经开始试用工作,2014年5月的全市课程展示现场课的展示工作,其中一位教师利用平台已进行区域及市级展示3次、全国展示1次,受到与会专家及领导的好评。课程评比1次,获全国一等奖。已开始在五年级(1)班试用推广,部分家长已经开始注册登录进行交流,后续的全校推广使用将在今年6月全校家长培训后进行。
综合服务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办公流程,提高学校各项业务效率。以资产管理为例,实现了对学校设备从入库到出库的流动化跟踪,资产条码与移动端扫描技术结合的方式更是大大简化了设备设施管理的难度。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1. 设计不求大,要求“精”
数字校园设计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应用,避免高、大、全的建设思路,要真正秉承学校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打造精致的数字应用,为师生发展服务。
2. 实施不求快,要求“细”
方案设计时容易理想化,从理想的角度谈数字校园的建设,力求完美;但在实施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问题,设计中想到的东西,公司未必能完美地体现出来,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要能脚踏实地,调整细节;二是做好开发前的调研,项目开发前要配合公司做好调研工作,就细节问题双方签字逐一确认,作为日后研发的依据,对任何的修订都要双方确认,避免来回扯皮,牵扯精力;三是做好公司间的协调工作,项目建设之初要招监理公司,配合我们做好承建公司间的协调工作,及时与公司间沟通,合理掌控项目进展。
3. 推广不求多,要求“活”
数字校园建设完成后,应用推广和使用是重头戏。
如何有效应用,并让教师动起来、用起来是关键问题。
学校在应用推广中采用如下方式。
一是以综合服务平台和即时通讯入手,打通学校、教师、技术人员的联系通道。通过即时通讯,及时快捷地下达通知、培训文档,辅导教师进行应用学习。
二是以个人网盘和校本资源库为纽带,让教师改变原有的数据存储和使用习惯,利用校本资源库下载和使用照片、视频、课件等,体会到资源应用的安全和便捷。
三是以生态教案管理系统应用为突破口,引导教师备课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和交流;中层领导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引用、复备、评价、提升,让教师体验教案生态管理系统对增进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益处。
四是以教师成长档案袋中的荣誉管理为增长点,明确系统使用积分与各项考核项积分相结合,作为年终奖励的主要依据。教师通过个人成长档案袋,可清晰地查看自己本年度的教学成果和业绩情况,找出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明确发展目标,激励个人成长。
通过以上举措,逐步推进,深化数字应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深度。
4. 激励不求广,要求“准”
以扬长教育理念为核心基础,借助学校传统教学评价的优势,利用平台的推优、评价、展示、应用积分等设计功能,师生可实时查看自己的积分情况及积分明细,帮助其查漏补缺,促进自身成长。同时,每月各平台应用情况数据汇聚到校情展示平台中,加以分类统计。校长通过细致准确的应用报表对全校应用情况有所了解,进而促进数字平台使用的广度和深度。
5. 制度不求高,要求“实”
一是以资源建设规范及课程需求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分类,保障资源的规范性。二是建立分工明确的管理和审核制度,保证数字资源信息的准确性。三是建立行政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示范引领制度,带动教师群体对平台使用的能动性。四是建立以平台信息为依据的评优制度,保证教师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五是建立围绕平台内容建设开展的教科研工作,拓展平台作用发挥的广泛性。六是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七是建立各类评聘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供的管理数据挂钩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
6. 未来创新发展,要求“效”
数字校园初期建设是在整合学校各项需求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和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为延续数字校园建设成果,把应用做精、做实,我校在现有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挖掘,提炼出未来应用改进的设想。
(1)在学生现有成长档案袋的基础上,利用平台充分记录学生校内外的表现情况。通过学生上传的文字、图片、视频、图说等资源结合师生互评,平台自主记录学生成长的成绩积分,积分自动汇聚到学生虚拟成长花园中,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查看自己成长的轨迹,从而扬长促全,协调发展。
(2)在学生应用系统的多学科应用方面,未来学校在科学领域、数学领域将开发基于移动终端应用的自主认知工具软件供学生查阅资料,实现自主学习的多领域应用环境。
(3)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对教师的教学效益、学生的学习效益、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益、家校互动的沟通效益的实时监控追踪系统,为后续平台应用制定相应的追踪分析评价体系,实现数字校园效益的提升。
数字校园建设是探索未来学校新型教育和创新性教育的根本。这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实验小学在树立学校扬长教育发展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条件,秉承学校办学理念,构建服务于师生发展的绿色生态数字校园,最终实现师生持续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专家点评:
1. 特色与优点
石景山实验小学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围绕一个核心,即以扬长教育理念为核心。指向四大主题,扬学生个性之长、扬教师专业之长、扬学校管理之长、扬家长协作之长。建设四个环境:教科研环境、育人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
学校有系统地建立“一袋”“一库”“一室”。
一袋:形成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一库:形成学校校本资源库;一室:形成教师个性化研修工作室。该校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数字校园建设的具体设计,并且设计不求大,要求“精”;实施不求快,要求“细”;推广不求多,要求“活”;激励不求广,要求“准”;制度不求高,要求“实”,堪称循序渐进、务实型的数字校园建设。
2. 建议
未来可着重投入在建立学生学习历程档案库,不仅仅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的课内外表现均可由学生透过文字、图片、影音等自主记录。
数字校园涉及的学科应用目前以英语学科为主,并且让学生录音提交声音文档,文档中不知是否该功能结合语音分析系统,可以让学生录音后由后台系统自动诊断学生发音状况,达到课内课外均可学习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