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0:2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远程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上海交通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开发的新型教育资源东西部共建共享的远程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经过宁夏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七年的运行,对其远程网络教学的效果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搜集分析数据,建立模糊评估模型,应用计算机综合评判分析,得出一些影响远程网络教育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有价值结论。
一、引言
200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大学、大学等七所高校创建了以“多校合作、面向西部”为模式、“名校实时课堂”为途径、“跨校教学支持、管理系统”为依托、卫星+局域网的“天地网”远程教育技术平台为支撑的新型教育资源东西部共建共享体系,其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系统经过宁夏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七年的运行,在帮助西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天地网”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所完成的远程网络教学质量与效果,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七年来对“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的跟踪问卷调查,并对相关调查数据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量化分析,对涉及和影响教学效果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基于模糊理论的评估分析,我们找出了一些涉及远程教育共性问题的有价值结论。
二、基于模糊理论的“天地网”教学效果评估系统
(二)模糊评估理论简述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科学,它揭示的是客观事物之间差异的中介过渡性引起的划分上的一种不确定性。而目前我国涉及到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案都是明显的非线性系统,也是明显的模糊系统。将模糊评价理论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它的模糊推理功能,适应远程教育教学效果评估本身的模糊化特征;另一方面可以把通常凭感性经验评价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转变为具体量化数据参数模糊信息处理过程,提高了评估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公平而合理。
现在,利用模糊数学建立“天地网”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设论域U:{u,u,…,tl,}为评价指标或者评价因素的集合;设V={v。,v,…,v}为评价等级的集合,每一个评价对象确定了从u到V的模糊关系R,它是一个矩阵:
这个模糊关系矩阵,尚不能对评估对象做出完全评价,我们引入U上的一个模糊集合A,称为权重分配集或者权重。
同时引入V上的一个模糊集合B,称为决策集或者评价集。
令:B=A口R
式中:“口”是运算符号,这种算法,简记M。称上式为模糊变换,A为输入,B为输出。如果R已知。由输入,输出中任意一个可以求出另一个。A值采用超标加权法计算得出。B的求法,可以采用下列步骤:
B=A口R
将B值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即可确定影响“天地网”远程教育教学效果因素的综合评价值。
(二)“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评价要素
1.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天地网”远程教学的学习者是在校大学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途径、东部著名高校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法。通过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习者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对网络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和反馈。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网络交互程度:网络学习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教师与学习者的直接沟通,使学习者产生孤独感。所以“天地网”系统,采用BBS,网上论坛,E—mail,辅导老师面授等形式来加强与学习者的沟通。
——网络置疑情况:在远距离的网络学习中通过置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的主题。置疑内容主要包括:请教问题数量,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次数,这些信息反映了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和主动学习的参数。
——网络资源利用: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远程教学的一大优势。课程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及其相关的问题资源和电子图书馆等;互联网资源包括利用浏览器和网络搜索引擎来浏览和查询网络资源。
——作业和考试:平时作业的布置和批阅是根据学习者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平时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状况;而考试则是对学习者网络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测试和评价。评价系统将根据作业和考试结果的反馈,对学习者下一步的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2.对教师的评价
在远程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角色。网络教学中的教师成为学习者学习的讲授和辅导者,而非知识信息的直接传递者,知识信息的传递是由网络来完成的。网络教学的方式可以是同步,也可以是异步;教师也可分为外地的主讲教师和本地辅导教师;学习者学习的场合也不仅仅限定在教室里。所以对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在网络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在同步网络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表述的严谨性,远程传输后的效果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异步网络教学,则主要对传输的课件质量、格式和播出效果要严格把关。
——师生的交互程度:远程网络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和学习者之问,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问的互动和交流,否则学习者会产生孤独感,让网络教学变得被动与单向沟通,从而使学习者丧失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网络交互和沟通方式主要有:远程课堂适时交流;教学论坛相互交流;E—mail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辅导教师面授;远程视频讨论等形式。
——学习材料的提供:远程网络教学中,教师要负责上载相关课程的有效辅助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南;如参考文献,教学参考书、网络搜索关键词以及相关课程信息等。据此,评估系统可以掌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知识更新程度,同时也了解教师对学习者需要信息的提供程度。
——学习者学习和考试成绩:由学生的作业成绩,平时测验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这是对教师网络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之一,但不能看成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远程网络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教师提供的网络教学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资料和互联网资料。对课件的评价包括:内容和质量;结构和导航;练习和反馈系统;师生交互系统四个方面。
——内容和质量:评价要点是:课件的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否适合远程网络教学;能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引起深度讨论;课件内容是否更新及时。我们把学习者点播课件的次数和频率作为评判的数量指标。
——结构和导航:评价要点是:教学导航设计是否合理;页面链接和使用是否方便;具有学习记录和时间统计;有引航功能,不至于学习者迷航。
——练习和反馈:课件中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是拓展与积累,学习态度与情感的改进和培养,通过对练习反馈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并使学习者得到激励。
——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媒体的及时交互,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能使学习者对学习重点和难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评价系统把师生交互的参与度进行统计。
4.对教学支撑平台和教学服务体系的评价
对于远程网络教学来说,教学支撑平台和教学服务系统对网络教学的影响虽然是非直接的,但对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评价方内容有四个方面:平台的技术系统;平台的教学系统;对教师提供的服务;对学生提供的服务。
——平台的技术系统:即网络学习平台本身,是为远程网络教学活动提供的技术平台,平台的安全性、数据传递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十分重要。此外,对用户信息的保密,对教学数据的及时备份也要引起重视。
——平台的教学系统:“天地网”系统提供了功能相当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我院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对平台管理和维护,保证远程网络教学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对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平台的使用指南。
——对教师提供的服务:系统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的技术支持;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与系统的可参考的量化标准。
——对学生提供的支持:提供教学平台的使用指南;提供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建议;采用技术措施保证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与沟通;为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与问题解决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和测试的参考量规。
三、评价过程
“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对各种评价的要素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但都经过评价前准备、评价的实施、数据处理和信息的反馈四个阶段。
(一)评价前准备
首先确定参与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目标。其次选择评价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信息来源有系统量化评价指标,评价量表,教学活动日志,信息反馈记录等。最后依据模糊评价的模型,生成调查问卷库,评价项目库和指标体系库,其中评价项目库和指标体系库是在专家的参与和组织下建立起来的,包括了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和权重。
(二)评价实施
“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评价是通过网络测试完成的,在教学平台上向学习者测评表,说明测评的填写标准和规则并规定提交时间。及时获取评价信息,去除无效信息,进行误差诊断,确定此次评价的有效性。
(三)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依据模糊评估的数学模型,对收回的测评表的评估信息,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归纳判断,形成综合评估意见得出总结性的评价结论。其中,评价结论包括:对学习者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教师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日常教学规则和教学活动的评价、补救措施,对教学平台和过程的补救措施;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意见和补救措施。总结性的评价结论要包括对教师和学习者的选择性决策。
(四)评估信息反馈
“天地网”远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反馈形式可以根据情况以公告或Email通报给教师和学习者。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学习者的学习给予评价;对好的教师和学习者在公告中给予表扬激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和学习者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一般以Email信件反馈到本人。对教学平台系统和教学技术问题一般以评价报告和改进意见的形式,报告给系统管理员和课件开发教师。
篇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西部农村的孩子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如何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这一优质的教育资源却是一个新的课题。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不能仅仅是通过多媒体教育室或网络教室、光盘播放室来进行,这种应用也不仅仅是教学这一唯一的定义,它应当是教育这一更为广泛的定义,因此,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应是全方位、多渠道的。
[正文]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西部农村的孩子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了与沿海城市在教育资源的差距。但如何能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这一优质的教育资源却是一个新的课题。据笔者调查分析:目前,各项目学校的教师在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上仅仅停留在通过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将远程教育资源展现给学生这一方式上。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远程教育资源效益的发挥,使资源与设备反而成为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瓶颈。
笔者通过分析远程教育各类资源,结合部分项目学校的实际经验,认为:远程教育的资源运用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应用,它的定义也不仅仅是教学这一唯一的定义,它应当是教育这一更为广泛的定义。因此,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应是全方位、多渠道的。
一、综合利用的策略初探。
变单一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应用为各部门统一协调的综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并不只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资源的呈现不一定都得通过计算机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它还可以通过接收人员打印出来的方式或者通过其它电教媒体再次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就远程教育工程所传送的教育资源而言,从综合利用角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导处——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的IP数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教师发展”这一板块进行教师教育或校本培训。这一板块中,可以充分利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一专题栏目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也可组织教师收看通过以泰文件接收系统接收的基础教育“同步课堂”(同步课堂既可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也可作为教师培训的资源),学习名优教师教学方法。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或播放室里进行,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采取骨干老师先学习,再组织其它教师学习的方式进行(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上,可根据硬件条件的客观条件灵活机智的选择不同的运用方式)。
2、团支部或少先队——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的IP数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专题教育”这一板块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专题教育”中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既有日常行为规范培养的视频资源又有青春期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还有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其它德育资源。资源的形式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其激趣性和德育性并重。这一部分内容的呈现,模式二、模式三学校现有的条件都可以做到。
3、学科教研组——一是利用利用远程教育接收的IP数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教师发展”这一板块进行研究学习。这一板块中的教材分析可以作为教研组进行学科教研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同时,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探讨IP数据中“课程资源”里所包括的“教案示例”这一板块的内容。“教案示例”不仅仅是教师备课使用,在学校计算机不多的情况下,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人员可以在学科教研组或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将这一内容打印出来供教研组备课时作为研究的材料使用。当然,学科教研组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所能选用的资源在远程教育所接收的资源中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
4、模式一项目学校受设备设施的限制,远程教育丰富的资源不容易直接利用,需要模式二项目学校通过刻录光盘或组织村小教师到模式二学校进行学习、利用。
二、资源呈现的策略初探。
变单一的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呈现方式为多渠道、多时段的呈现方式。所谓的多渠道,是指资源的呈现可以通过其它的常规电教媒体来进行。所谓的多时段,是指资源的呈现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来进行。
下面仅从远程教育所接收IP数据中的“课程资源”(这一资源是老师们最为在意的资源)、“学习指导”和“少年文化”(这一资源是最有可能被忽视的资源)三个板块举例谈谈运用的策略:
1、“课程资源”中,每一种资源都可以通过其它的渠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通过计算机,学生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老师们最为关心的“媒体资源”这一部分内容,在没有计算机呈现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选择将特别需要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或画面通过彩色喷墨打印机制作成幻灯片,通过投影仪呈现在学生面前。“习题精选”和“拓展资料”等内容既可以通过幻灯片呈现,也可以先打印出来由教师书写在小黑板或是读出来呈现给学生。
2、“学习指导”这一板块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在计算机教室使用是最好的方式。但在客观条件限制情况下,老师可以将一些内容通过其它的常规电教媒体呈现给学生。比如说将课文的朗读通过语音座或录音机呈现给学生,同样可以收到指导朗读的效果。
3、“少年文化”这一板块内容是最容易被老师们忽视的远程教育资源。其实这一部分内容以于西部农村的孩子尤为重要,通过这一部分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算是对于老师,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也可以提高自我、丰富自我、拓展自我。这一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渠道非常多,时间段也比较多,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人物星空”为例,文科老师可以结合所教学内容,在上课以前或者是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为学生读一读;以“科普之窗”为例,理科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和所学习的内容,在课前或课中为学生通过幻灯片或是小黑板呈现一些科普知识,学生一定会拓宽视野,并且学习兴趣倍增。
4、其它的远程教育资源都可以由不同学科的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在组织班队(团支部)活动时将其通过其它电教媒体或者是老师本人呈现给学生,一样可以达到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当最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不能忘记一些常规的电教设备还可以发挥它的功效。教育资源的呈现,不一定得通过媒体,通过老师来呈现说不定会收到意外之喜。
三、资源整理的策略初探。
变单一的被动接收资源为多途径的主动存储、善于搜集资源。
1、延长资源存储时间。
这一策略既可能解决教材版本的问题,又可能解决与教学进度同步的问题。首先分析教材版本问题:由于课程标准是统一的,无论什么版本的教材都必然包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理科尤其如此,文科中选用的课文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会有相同的内容)。在这一年中所面临的教材版本问题中,笔者在远程教育资源网站上发现有些学科的课程资源在其它学期的资源中能查找到)的资源中能找到,一些课程的资源由于编排体系的不同可能有的播出在前期,有的播出在后期.因此,只要能将远程教育资源存储时间适当延长(存储一年以上,第二年就可以用上年的资源)就可能解决教材版本配套和与教学进度同步的问题。建议学校增加硬盘或移动硬盘(两都价格相差不是很大,但移动硬盘优势更为明显)来保证资源的存储时间的延长。考虑到全部学校都增加投入来储存资源有一定难度和浪费,市电教站统一下载保佑资源,供项目学校使用。
2、开发资源、共享资源。
篇3
为了收集到各大高校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情况,研究人员详尽地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在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下发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均为专门人员随机发放,一共下发了250份调查问卷,有13分问卷没有收回。
二、调查结果
1.当前安徽农业大学的招生情况
受访人员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40岁,性别基本呈对半分布。大部分受访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是本科,有一部分受访人员只有大专学历,极少数的受访者具有初中学历。上述调查结果证实了,“一村一”计划囊括的人才层面较大,并且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别,给实际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习状况
(1)专业不同导致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受访者所修习的专业基本围绕在兽医、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养殖、园艺这几个专业当中,专业分布比较集中,有利于集体教学的开展。
(2)受访者的自主学习时间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受访者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学校的情况各有不同,导致不同的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的情况有一定的区别。远程教育的相关知识一般只能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假如学生没有一定的自觉性,学业很容易耽搁下来。
(3)真正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学的领悟不同,所喜爱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有的学生喜欢教师集中授课,有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
(4)通过学习来保证远程教育服务在远程教育当中,通过学习建立起与服务间的支持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提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普及率的关键性方式。在本次调查所涵盖的电视大学当中,大部分学校都能提供教材、录像等资料,都有较好的校园网建设基础。这也是“一村一”计划开展的基础。
3.使用网络来解答学生的问题。
在“一村一”计划当中,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学习的实际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学员的年龄差异较大,有的学员并不能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速度也比不上年轻学员。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不能保证及时进行解决,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来解答自己的问题。
4.充分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
学会利用学习资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教学机构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在开展后继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十分赞许这种学习方式。
5.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建立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希望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视频,还要有网络文本等资源。根据学生这样的需求,学校应当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6.通过高质量的工作来提升学员满意度。学校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一村一”计划的积极性。学生对学校工作是否做到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对学校的工作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得到有效反馈。
三、结论与建议
1.在上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一村一”计划应当注意的几点。
(1)在该计划当中,学员年龄层次较大,最小的25岁,最大的超过40岁,并且受教育程度较低,计划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2)参与该计划的学员都是以服务乡村教学为目的,一般来说,学生由园林技术、乡镇企业管理以及行政管理这几个专业组成。
(3)为了进一步贯彻该计划的初衷,学校对日常工作开展了坚实的支持工作,学员也普遍肯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由于校园网更新较快,网上解答较为及时,学生日常有什么不懂的也能及时得到解决。即便如此,这种新的学习方法还有待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书本学习为主。
2.在“一村一”计划实行了八年之后,有了一定的地方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提高基层人才选拔的质量。为了推动“一村一”计划的发展,地方招收的计划参与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学生报名之后,首先由党委、工委对学生进行评估,当学生自身素质满足计划所需之后,再上报给相关大学进行汇总,研究学生的录取工作。因此在整个评选过程中,社区选拔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从基层就开始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择,才能确保计划的高质量执行。
(2)确保培养过程的高质量。以往的教学工作当中,由于教学形式死板,对学生的吸引度有限。而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教师应当学会用远程教育作为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的因素。只有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其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
(3)优化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在“一村一”计划当中,服务对象为广大农村基层。安徽农业大学有的专业与农村工作直接联系,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有的学校专业设置存在较大问题,专业体系不稳固,导致一些专业毕业人才与农村基层联系不紧密,到农村之后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学校都应当灵活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积极引进农学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应当灵活分析自己的教学系统,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研究,确保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到农村工作当中。
篇4
办好开放大学,是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开放大学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先行者,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中国开放大学的特色还在于它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以实施远程开放教育为主,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社会各角落,努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我们已悄然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体现。对于大部分在职人员而言,由于工作、生活的原因,他们很难有大段的时间用于学习、接受再教育,但日益激烈的竞争又迫使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充电。因此他们对教育学习资源的要求也趋向于碎片化、微型化、灵活化、智能化,以满足自主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新要求。传统电大远程教学资源往往过于冗长,且与智能移动终端的兼容性较差,未能满足现代移动微型学习的要求。而微课程的出现,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二、微课程的概念、属性及特点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微课程、微视频等一系列“微”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学术界研究者关注较集中的是微课程与微课。微课程与微课,从字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微课程与微课是不是一回事呢?学者金陵的研究发现:微课、微课程虽然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还是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育技术角度看,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微课是教师授课课件的浓缩版或改良版,但单纯的课件教学并不能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而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慕课)。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微课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更加容易对接。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引用金陵的观点为微课程下操作定义: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这种微课程以“微课”为主要技术形式,旨在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人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创新。微课程实践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由微课程的定义可知,它是一种特殊的微型课程体系,那么它应当具有课程的属性。从课程学角度看,微课程至少应具备三个属性:课程属性、技术属性和时代属性。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微课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其次,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课程内容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而存在,它的实施活动离不开技术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支持自主学习。使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容易满足人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进行思考,也可以在不理解的时候重新学习领会,直至完成学习目标。再者,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所谓时代属性是指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环节前移至课前,把内化知识活动挪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那么,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多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制作得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前,才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因此说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有研究者将微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微课程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
三、微课程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也从最早的电视教学到网络教学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移动学习,相应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和载体也逐渐的多元化,从教育电视节目到网络课程再到微课程。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转型发展而来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是最能体现开放、灵活、全纳、公平、国际化等先进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它的特色还在于能够尽量满足社会成员对于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包括农村和边远地区在内的各个角落,还是广大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提供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是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开放大学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要走在科技的前沿,满足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新需求。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在于基于网络,用现代技术手段,集聚优质资源,推送优质资源,让老百姓共享优质资源。只有这样,国家开放大学才能壮大和发展。”2013年7月3日,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wfz。nerc-edu。com/)宣布正式启用。这成为微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开放教育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预示着微课程在我国开放教育领域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微课程在开放大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大部分属于在职人员,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学习时间难以固定,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微课程知识内容碎片化、微型化、情景化、智能化,并且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开发,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学习环境要求低,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移动自主学习,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过程分析,微课程“模块化”设计,更适合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学习者可灵活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例如在上下班途中、在午休间隙等都能进行短时间的学习。这种移动学习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提高学习机会,从而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目标。从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分析,开放大学秉承了原来广播电视大学的优良传统,教学模式以远程教学为主。众所周知,微课程主要应用于移动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这与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模式具有天然的联系。微课程除了能够满足常规远程教育的要求,还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弥补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同时,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它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认知规律,对原有课程的重新设计、建构,这种课程模式更加符合远程学习规律。将微课程应用于开放大学教育,将进一步丰富常规远程教学模式的内涵,促进远程学习的效果。
四、开放大学微课程的构建与建设
(一)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有研究者通过对微课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微课程设计需要遵循的七大原则:
1.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学环境下,微课程的设计应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应该将“生活”看作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节点的获得,新连接的形成,最终聚合成更大的网络,或者解构成更小的结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学习适应并与周围的世界积极互动,或建立新连接,或强化已有的知识网络,从而学会学习。
2.以学习者为中心。
微课程的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在课程设计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准备情况,为微型课程的设计打下基础,适当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微型课程学习的共同经验,学生的共同经验是在微型课程的学习中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共同经验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师从自己经历的故事或事件谈起;或呈现学生熟悉的实物、图标、模型;讲解学生熟知的故事;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始,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可以挖掘和设计开放性问题,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精心设置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架和指导。
3.突出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微型课程目标明确,一般只设置一到两个学习目标,应清晰地描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学会什么;微课程的内容精,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应尽量选择合适的例子、案例、故事,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来帮助达到学习目标;应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在分析学习者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创设。
微课程的设计应清晰地描述微型课程的问题背景或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基于真实情境,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案例更容易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设计学习发生的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与主题相关、与学生相关,并且能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
5.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微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他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不必按传统教学模式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学习,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微课程的这一特点;而“学会合作”则被列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成为个人和信息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基础,从学习的条件来看,合作学习作为高级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也必不可少;因此微型课程应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可设计“笔记本”、“书签”、“学习跟踪”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充分利用资源。
微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十分广,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强调信息技术在小型课程中的应用,即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课堂中教学与学习过程有效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而目标定向的资源链接会吸引学生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甄别、比较、提炼,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7.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学习支架。
在指定给学生某一活动之后,教师就应该提供支架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应提前了解学生在微型课程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和解决措施;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尽量提供设计好的工具与模板等学习支架。学习支架可以采取图标、活动板、word文档、excel电子制表以及概念图等形式,随时可获得的学习支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有目标。
(二)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
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属于微型课程体系,它的建设也应当遵循课程建设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应包括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开发、微课程实施和微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微课程设计是微课程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课程设计首先要遵循前文提到的七大原则;其次要充分把握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等特征。微课程开发,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7个基本步骤。微课程的实施,主要通过云技术,实现远程教育的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通过灵活快捷的方式就能够实现交互学习、合作学习;此外,还要继续深化微课程应用模式,将开放大学微课程推向社会,让全社会各类学习者自主选择开放的课程资源,主动获取知识,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微课程的评价,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开发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还要引进包括学习者评价、专家评价、自身评价等多方评价机制。
五、微课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5
教育部直属远程高校所建立的课程,编著,研究论文以及期刊论文等都是由高级阶层所提供的;较低的等级主要是在教案,教学参考书,考题以及学习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资源库的不断拓展遍布各个门户网站(其中包含了开放教育资源目录搜寻,各种素材资料,数据的搜查),教育网站衔接(接入到Carnet、国际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调整(其中有资源质量承诺,资源转换等),资源评价等。并且,阶层和内容是相关联的,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远程学习人员可以到资源库中的各个阶层中,获得更多高质量,全面,便于人们掌握的信息资源。因为远程开放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应该更加的丰富多彩,要更加注重学习人员的资源使用价值。现在,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分类根据是否在线,可以划分为网上资源(网页和网站,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馆,网络课件等)和网上下载的资源(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电视直播课堂,CAI课件等);因为多媒体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为印刷媒体资源(辅导资料,实验材料,参考材料,文字材料和作业手册等),影视媒体资源(电视网络,教学录像,录音资料和VCD光盘等),网络媒体资料等。因为教学资源种类较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有利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二、加强资源整体化构建中的双核思想
根据教学中的双核思想,在设计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重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资源,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实现资源间的互补效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向宽带,多媒体和高速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也更加的快速,便捷,从而使得教育信息更具人性化。大量的实验证明,媒体都受自身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主动性严重缺乏。所以需要把教育资源融合到多个媒介资源中,例如电视,互联网,印刷品,录影带以及VCD等,有效的发挥各个媒介的实际效用,从而更好的把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到学生和老师的手中。虽然教学媒体的特点,效用有所不同,但实际没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因为课程不同,条件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不同,所以使用的媒体种类也各不相同。实际上,远程开放教育资源整体化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习者为主要内容,根据辅助体系,其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课程老师,工艺专家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全面的,多层次,全范围的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资源建设经济性为基础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是我国现实教育的主要特点,开放教育的范围比较广,覆盖面积大,能够有效的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经济性适用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主要就是,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清楚的阐释教学内容,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模式;可以使用印刷媒体来表达教学信息,就可以不用使用电子媒体。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和少数民族区域,需要坚持实用的原则,适当的使用文字资料,视听资料(广播电视,VCD光盘)等资料,逐渐建立计算机网络情歌大复活,加强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论任何地方,印刷媒体现在都是比较方便和基本的学习工具,适合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现在还是需要加强投入力度,构建更多适合众多教育者的独具个性的印刷媒体。经济性原则不但需要开发教学资源,还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进行相应的选择和配置,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心理方面的,使用方面的和主观意愿方面的。如果学习者不愿意使用或是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教学资源制作比较先进,模式比较新颖,类别更加繁多,最后都会成为摆设,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中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新技术,新媒体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资源构建的过程都会受到阻碍。
四、调整资源,进行共享
篇6
学生的自学行为发生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回答他们在什么程度上懂得远程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送方法、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在什么程度上保持激励水平以及在什么程度上他们可以完成自我期望的学习标准。因此,本研究借鉴《远程学习体验框架结构》中的元认知能力结构和主要学习行为的界定[23]。在此框架中,元认知能力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水平、激励水平和自我评估值。被调查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被具体锁定在六大学习行为(阅读、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寻求支持、应对教师反馈的缺乏和准备测试)中。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来完成,包含着五度测评的闭合式问题被设计出来供学生做自我报告。整个问卷包含三大部分78个问题。第一部分的19个问题是关于学生身份、背景和学习状况的;第二部分57个问题是关于学习体验的;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是学生自己对于学习体验的随意描述。考虑到远程学习者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数据搜集通过在线答题的方式来完成。研究目的和情况概述通过邮件发送给英国5所大学的研究生远程教育项目,并由管理人员邀请在读学生自愿参与。最后两所大学的252名学生完成了在线问卷,通过对问卷完整性的筛选,最终产生了151份有效问卷。
二、数据分析
(一)元认知能力和良好学习体验的分析
1.关于远程学习的学生认知及其与良好的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学生对于远程教育的特征和设计发送情况的认知度及相应的对学习行为的要求在六大学习行为中被逐一调查。认为自己清楚这些细节的学生数量在总样本中的比例如表1所示。相关性检验在此是用来了解学生对远程学习的认知度与良好的学习经历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建议: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支持的学生更倾向于获得高分数(ρ=.226,p=.005),并且更难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知识(ρ=.-336,p=.000)。表述自己理解必须的学习内容的学生则更少感觉到孤独(ρ=-.248,p=.002)。对于学习支持具有认知度的学生对所获知识较难感到满意(ρ=-.262,p=.001),并较少有孤独感(ρ=-.346,p=.000),数据分析的结果具体见表2。本部分的发现和分析建议如下: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的缺乏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缺乏认知。学生对阅读任务、需要被理解的重点和可用支持的基本认知对于良好的学习体验具备显著的积极作用。2.学生困难经历及其与良好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学生的能力水平在问卷中被设计为对困难的体验程度。表中数据显示大多数参与研究的学生在完成阅读内容(72.1%)和参与测试(54.9%)都是有难度的,详细数据见表3所示。从困难感知与良好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来看,学生所经历的学习中的困难与他们的平均成绩、对知识获得的满意度、学生努力程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困难体验与孤独感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数据检验的结果显示:孤独感与理解学习内容时的困难程度成正向显著相关(ρ=.238,p=.003),与使用信息技术在0.005的水平上呈低度正相关(ρ=.233)(如表4所示)。本部分的研究发现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建议如下:完成阅读任务和参与测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理解学习内容和使用信息技术时感觉困难的学生在远程在线教育中更容易感到孤独。3.学生激励水平及其与良好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用来测试学生在每一个学习行为下的激励水平的条目和相关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报告自己在理解学习内容(72.9%)、寻求学习支持(69.3%)、使用信息技术(84.8%)和准备考试(78.8%)时是被充分激励的。只有少于一半的参与者在阅读(47.7%)和应对缺乏教师反馈的问题(47.6%)时是被充分激表4困难体验与整体学习表现的相关性(Spearman’srho)励着的,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六大学习行为中的激励程度与学习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为:①所有六个学习行为中的激励水平和考试成绩没有相关性。②学生对于所获知识的满意度与阅读过程中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359,p=.000);与理解学习内容时的激励水平呈中度显著负相关(ρ=-.326,p=.000);与准备测试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96,p=.000);③学生的孤独感水平与阅读时的激励水平呈低度显著负相关(ρ=-.260,p=.001);与寻求支持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31,p=.004);与缺乏教师反馈时学习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23,p=.006)。④学习中的干扰度与阅读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86,p=.000)、与理解学习内容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ρ=-.290,p=.000)。⑤学生的付出程度与阅读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ρ=.295,p=.000),与理解学习内容时的激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ρ=.246,p=.002),这部分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本部分的发现和分析结果建议如下:多数学生需要提高阅读和应对缺乏教学反馈时的激励水平;求知欲强的学生更倾向于在阅读、理解和准备测试时具备高度激励水平;在阅读、寻求支持和自我学习中激励水平高的学生不容易感到孤独;阅读和理解时被高度激励的学生不容易扰;阅读和理解时激励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更努力。4.学生自我表现评价及其与良好学习体验的相关性检验学生每个学习行为的效果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评估来实现。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达到了期望的学习目标(“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率和),表中最低的值是对于教学反馈的满意程度(43.7%),再一次体现了教师反馈问题在远程教育中的突出表现(如表7所示)。学生对六大学习行为中学习情况的自我测评在本研究中通过学习策略使用的有效程度来检验。对他们在每个学习行为中的表现与良好的学习体验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知识获得的满意度与阅读的完成情况呈显著负相关(ρ=-.286,p=.000),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呈显著负相关(ρ=-.213,p=.009),与对成绩的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ρ=-.316,p=.000)。具体细节如表8所示。本部分的发现和分析结果建议如下:缺乏教师反馈的问题在远程教育中普遍存在;完成预期阅读量、理解学习内容的学生更倾向于满意他们的学习成绩,但对知识的获得不满意。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违背常理。但是,这可以解释为获得高分的学生具有更高的求知欲。
(二)学生个人特点对学习经历的影响
为了达到数据分析的根本目的,学生在自我认知、能力、激励水平和自我评估方面的值被合并在一起生成一个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测评总值。这个总值被用来进行进一步的个体差异分析。在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是否承担家庭责任、母语差异和教育背景中的文化差异做分析时,T-test被用来执行检验。在这些变量中,只有激励水平总值和准备测试的能力在测试结果中产生有效值。1.是否承担家庭责任对激励水平和测试能力的影响表9中的结果显示,有家庭责任(M=22.43,n=72)和无家庭责任的学生(M=21.17,n=79)在接水平上有显著差异(p=.016<.05,n=151)。同时,有家庭责任的学生准备考试的能力(M=85.53,n=72)高于没有家庭责任的学生(M=83.21,n=79),数据可信度为(p=.038)。数据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数据分析的结果建议:在远程在线教育中学习的有家庭责任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家庭责任的学生对于学习更有积极性、更具备准备参加测试的能力。2.是否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在应对教学反馈缺乏时的能力差异第一语言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也可以在T-test结果中看出来。数据分析的结果(见表10)显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M=11.68,n=110)和并不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M=12.68,n=41)在对待和教师反馈相关的问题时在能力上有显著差异(p=.004)。数据分析结果建议:不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更有能力应对远程学习中缺乏教学反馈的问题。3.在应对缺乏教师反馈的问题时学生的年龄差异ANOVA被用来进一步分析年龄阶段在元认知能力上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段仅对学生在面对缺乏教师反馈时的学习能力上产生显著影响,显著性为p<.05。Posthoctests的值在这里用来解读这种差异。平均值差异(1.06)在第二年龄小组(M=11.49,n=75)和第三年龄小组(M=12.55,n=49)间的差异被显示在图1中。统计分析的结果建议:年龄在35-44的学生比25-34的学生在对待缺乏教师反馈的问题上更具备元认知能力。
三、基于研究发现的讨论和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远程教育特色和学习要求的认知度
本研究的发现显示了远程教育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的缺乏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缺乏认知,完成阅读内容和准备测试时的难度等。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提高学生对阅读任务、需要被理解的重点和可用支持的基本认知对于良好的学习体验的积极作用是显著的(较高的成绩水平和求知欲、较低的孤独感)。在实践中,每个远程教育的施教机构在课程的设置、发送和支持等具体操作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特色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施教机构首先需要提供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远程教育的形式和过程有足够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学生适时调整他们对于学习支持的期望值和对于学习的自我责任形成充分认识,从而避免负面情绪获得良好学习体验。
(二)在远程教育的课程中传授学习理论和教育
心理学知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显示,在理解学习内容和使用信息技术时有难度的学生在远程在线教育中更容易感到孤独;完成预期阅读量、理解学习内容的学生更倾向于对知识的获得不满意。这说明,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认知困难和技术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的孤独感和提高求知欲。与校园学习相比,远程教育中缺失了多种教学功能,许多课堂活动在远程学习中很难做到,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无法实现,从而降低了认知效果。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认知效果受到情感和人类大脑的两个部分的功能的影响[24]。因此,施教机构需要给学生提供有用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情绪影响有所认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能力。可以说,远程学习中需要做的不仅是自我学习,更是自我教学。不同的学习者具备不同的学习能力,对于“自学能力”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和他们对远程教育的认识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对自己有更多了解。因此相关的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远程学习中成为有用的知识。
(三)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学习策略的知识
经历了语言困难和承担着家庭责任重担的学生所体现出的能力优势以及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年龄差异说明:学习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基于更多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体验。也就是说,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依赖于经验的积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减少其不良的情绪体验,施教机构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已经获取的学习策略的应用知识。已有的许多研究成果都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所处的状况,通过使用策略来解决问题。但是,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习社区的差异等都会使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学生经历进行研究,从学生的真实体验中总结并发展学习策略的知识体系,才可以推动在线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优化学习体验。
四、结论
篇7
随着国家远程教育技术管理规范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具有独立标准的网络体系也在逐步的建设和规范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网络体系认证制度。加强网络管理系统建设,不断增强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灵活的信息资源服务。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以此推动移动学习资源的构建与发展。移动学习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电大的网络体系,发挥自身的系统优势,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步伐,逐步建成多级多化的层次,来开放共享远程教育教学的移动信息资源库。
二、资源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远程教育是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媒体传递教育信息,来补充教师课堂教学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覆盖面积广、容积量大、教育成本低,还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应该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移动学习资源要建立自身的教育网络,以远程教育为载体构建网络体系,能够更好的连接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以达到共享。但当前,两者的结合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重视理论,轻视实践
虽然,我国远程教育的研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高校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两者的结合统一还处于起步阶段。把移动学习资源的构建建立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从而推进高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但在研究移动学习资源网络体系模式的构建中,普遍重视理论基础,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撑。远程教育的网络体系的构建模式、课程研发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有很多理论性和与实践性统一的经验。但两者统一结合作为一种网络系统的构建还缺少多元化研究。应多深入高校实地考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获取更多进行基础性实践的第一手资料。
(二)体系覆盖,缺少实证支撑
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可以覆盖全体高等职业院校,为移动学习资源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但此种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实证支撑。定性与思辨是我国远程教育研究者主要采用的方法,其中又以感悟性思辨为主,缺乏对理论的哲学性思辨、多学科思辨,缺乏理论的实证研究。作为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者应积极运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转变观念,对体系覆盖进行应用性的探究,补充其不足,改正缺陷,为高校远程教育体系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支撑。
(三)网络体系不健全,缺少结合点
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构的大部分研究多集中于部分高校,研究的落脚点放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研发。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恰恰以普通高校为重点,两者之间缺少有效的连接。高校间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不健全,缺少结合点。高校间学习资源的结合是远程教育开展的很好的切入点,达到有效的互补和利用,为移动学习资源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媒介和过渡作用。在信息化的推动下,移动学习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技术覆盖到高等学校教育领域,开展高校的资源互动,实现高校资源的普及化,是解决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新契机。远程教育技术根植于移动学习资源的构建不仅仅是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信息化网络系统,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促使高校学习资源库不断发展壮大。这也是未来高校移动学习资源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多见基础性工作,缺少创新意识
移动学习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网络系统的覆盖和体系的构建,这是推进高校资源信息化发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基础工作需要技术性的支持和硬件设施的到位。目前远程教育的基础工作研究力量不断加强,但与移动学习资源的互动的创新力不足,尤其是此研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缺乏创新性,特别是缺乏原创的科技成果,导致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资源构建的先进办学思路与理念难以落实和推进,使移动学习资源在远程教育的支持下缺乏新的生机和活力。要通过创新把移动学习资源构建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中,凭借以往的优势和特色来发展,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因此,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中构建移动学习资源的发展要当作长期坚持的工作,并通过创新加以不断的巩固和发展。
(五)信息先进化,缺乏普及性
远程教育信息化理论指导性水平较高,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也比较深刻,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与移动学习资源信息化发展的结合性也呈现不平衡性的趋势。当前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落后,缺乏网络教学平台、科学的管理平台,只有具有先进的信息化实践平台的网络覆盖才能很好的普及学习资源的供给。因此,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远程教育网络体系需要为基础,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进行高校移动学习资源的普及和应用。
三、解决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管理系统建设
远程教育的资源管理系统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和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移动学习资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也要符合这一规律和特点,建立不同层次和不同管理模式的资源处理库,有效的整合、使用与管理资源。远程教育要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模式,避免复制其他模式的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有效的管理和储存大量的资源,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系统,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使移动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因此,要加大力度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推行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引领资源建设的方向,规范、整合和共享网络教学资源,确立远程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质量、利用效率以及有效的管理,避免重复开放和浪费。
(二)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以此推动移动学习资源信息化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内部资源,发挥移动学习资源的优势,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吸收的同步,逐步建成多元化多等级层次的资源,开放共享远程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资源库。这可以缓解高校缺乏移动学习资源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广播电视大学远程系统的利用效率。远程教育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制定和实施资源使用获得的标准化规则,使得资源的利用达到合理和有序,避免因粗枝大叶而造成浪费现象的发生。高校移动学习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的基础,从技术上、内容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保证资源有序的运行于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篇8
随 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一部分,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必备的一项基本生存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工具等图片、音乐、视频、动画融为一体,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有效应用以远程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一、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在“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教与学的资源,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得以充分使用,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教师备课系统光盘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老师互动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准
初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可由于自己操作水平较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注视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萌生了学好、使用好这一技能的想法。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在教师本身,只有教师掌握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才能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得灵活自如。如果要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水平,这是用好程远教育资源的先决条件。
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信息技术学习计划,首先把家里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买了一台电脑,并在家入网。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接触电脑。把自己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边学边想,碰到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在休息的时候就常去书店转转,在书籍、杂志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从最基本的办公软件word文档打制试卷、演示文稿ppt制作、excel电子表格的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扫描仪的使用等入手,后来我学会了系统的备份、安装,常规软件的安装方法及使用方法。
笔者陆续学会了photoshopcoreldraw、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操作与使用方法,为以后的课件制作和远程使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样一来,我在远程资源的运用上就得心应手了。能变远程资源为自已教学所需,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在数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有部分内容是抽象的,给很多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而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将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后,我的课堂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大大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例一: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运用多媒体设计课件,将分数融入到小狐狸给小猪分饼的故事中去,学生看了小狐狸给小猪分饼的故事,都想帮助它们,于是积极动脑思考怎样才能分好饼。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想到了只有“平均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为什么要平均分,从而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这样根据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用他们喜爱的故事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使用教师备课系统光盘中的视频,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篇9
1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论文平台指导与管理,同时辅以远程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形式进行指导为实施网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学校开发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论文指导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通过该平台实现论文写作环节的控制、论文辅导资料的上传、论文任务书的发送、教学信息的传递、论文的答疑与批阅、指导教师指导行为的监控等。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论文终稿阶段遇到的问题,学校在论文终稿环节利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远程集中视频答疑,答疑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指导教师也经常采用电话、QQ、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论文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高质量的师资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校及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聘用的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授、副教授及其相应的教学团队;二是学校引进的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6]。为此,学校搭建起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工程实践平台,每年定期安排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实习,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学校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即首先由学校制定出毕业论文指导准则,比如学生留言必须在24小时之内回复,学生稿件必须在3天内批阅完毕,学生稿件批阅意见或评语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等;之后学校根据毕业论文指导准则在论文指导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考核包括周考核、月考核及学期考核;最后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
3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同时支持学生自主选题为了解决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不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结合学生基础与需求,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所谓“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即首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各专业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为每个专业制作多个毕业论文模板,形成“毕业论文模板资源库”,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工作性质,选定某个毕业论文模板,最后学生在该毕业论文模板的引导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每个毕业论文模板为学生提供了某一论题的目录和格式,并且每一章都配有引导性内容,正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以及模板的引领下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另外,为了避免使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学校制作的毕业论文模板绝大部分都是半开放式毕业论文模板,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工程或项目来做,如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等。由于学生选择的具体项目或工程不一样,也就避免了采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此外,对于少部分希望自主选题的学生,学校也允许其采用自主选题模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自学校实施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4区别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毕业论文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不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和总体完成情况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即可通过毕业论文环节,顺利获得学分。对于拟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校对写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做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申请学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从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制定,指导教师对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到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建立起学位毕业论文三把关的严格制度。首先,每个专业分别制定了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难度要高于非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如对于工科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原则上要求是设计模板,需要申请学位的学生只能选取学位毕业论文模板进行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位毕业论文时,毕业论文完成质量要求较高,只有学位毕业论文终稿环节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才允许申请答辩。最后,要求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只有答辩成绩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在毕业论文环节满足申请学位的条件。
5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同时审核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对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答辩效果良好。同时,为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审核同意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为保证自行组织现场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规范与严谨,学校通过答辩巡视或远程视频对答辩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
6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教学活动组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必须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合理安排、周密部署,才能成功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7]。学校根据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如图4),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有条不紊地实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检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今年春季参加网上毕业论文答辩的59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论文教学满意度调查与答辩成绩的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53人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选项,只有6人选择了一般的选项,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0%;共用54学生的答辩成绩达到良及以上,优良率达到了92%。可见,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结语
篇10
在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学科具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存在、发展是建立在一定客观规律之上的。它的学科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学习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法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其次,明确了教学研究对象。就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其实就是研究外国人如何学习汉语和习得汉语的教学规律。另外,研究方法有了独到的见解。在所谓难点方面,侧重汉语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法上更注重了“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再有,学科正在拓宽研究领域。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不同语言间的学习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很大的障碍。在语言学习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把语言课讲成文化课。在教学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多的进步,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首先,在教学方面,对“结构———功能———文化”达成了一致;其次,明确了在教学中的四大实践环节。对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多种语言技能训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知识,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明确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为了达到使用语言交流的目的,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学活动来掌握语言技能。在教学中强调运用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培养始终是贯穿在各种教学活动当中的。只有强化这些语言技能,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达到交流的无障碍。另外,语言教学和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不是单一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的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学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当中,才会让学生在语境中了解语用,对语言的把握更加全面,到位。目前国内已有将近三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向世界各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力军。即使是这样,汉语教师的资源仍然无法满足国际推广的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国或者准备出国,那么以他们为主力的在校大学生和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中青年志愿者,完全可以成为向世界推广和传播汉语的有生力量,从中培养汉语师资和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方面,首先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位问题。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学科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有些专家把对外汉语定位为现代汉语下面的一个分支,属语言文学类;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应该是属于语言学类下面的二语习得专业等。其次是关于研究的方向和视角。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文章中,探讨教学法的文章偏多,而探讨汉语语言具体要素的文章显得尤为少数。同样在探讨学习方法中,有价值的教学实验和各种调查报告缺乏一定的数据。所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多方面、多视角、有侧重的进行科学的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学习汉语从开始就是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太多的强调听、说、读、写,课程目标非常的单一。其实,在汉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汉语的思维和语言意识的培养,只有增强文化交流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
第二,教学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对不同对象的学生应具有他们本国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源,贴近教学对象的思想、习惯和生活,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通过唱中文歌曲,收看中文视频节目,参与中国的文化节日活动等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另外,制作的学习资源力求浅显易懂,结合视听教学,渗透中国文化。
第三,在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有些人认为不会写就相当于没学会。在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熟练写出来的字比能认识的字要少很多,比如“懵懂、尴尬、蹊跷、痉挛、貔貅”等词语。像这类很多人不能正确地写出来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日常的读书、看报、交谈中,我们能够运用自如,因此不能说不会写就等于没掌握,完全不会。其次,不理解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就等于没学会。在我们平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中,很多字词是很难有明确解释的。比如“既然”两字,有谁能一下子解释清楚这里的“既”、“然”是什么意思,而“既然”这个词组为什么会出现在语句中呢?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固然很好,不明白也并不影响我们熟练地使用它。同样,“所以、即使、但是”等等这样的词汇用法也很多,我们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含义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用它们来进行交流。再有,很多老师认为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诚然,这四项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能同时掌握固然好。但是,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要求的,这对于成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小孩子对笔画多的字反而比笔画少的字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结合汉语特点,对不同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不认为“随课文识字”是唯一的教学思路。对外汉语使用的教材通常是课文、字词、练习等传统教法。其实,“随课文识字”即分散识字的优点是可以阅读课文来学习文字,其缺点是认识生字的效率极低。在针对海外儿童的汉语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往往生字生词太多和孩子们想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理解文化现象的期望有差距,致使孩子们因为生字量的拖累而不能自主阅读与其年龄匹配的读物。
三、国际汉语教师将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力军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国的地理、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然后分类介绍;在讲授汉语知识时还需要要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前有关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也逐渐增多,教学中可选择的教材范围也比过去多很多,在选用教材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视听说课里把相关文化知识直观地、动态地表现出来,让外国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到地道的文化。当然,要让外国学生多体验到生动的中国文化在汉语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特点,开设多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课供学生选修;可根据不同阶段开设比如像书法,绘画,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力求多样性;在选修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文化语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所学知识,加深知识印象。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国际汉语教师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四、远程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们正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走向世界各地。面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汉语者比例严重不足的现状(1:10),我们应该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发挥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办学优势,制定文化视角下的教学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中进一步发展。以下就对外汉语教学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所开设的课程来进行分析:以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精读、泛读、听说)、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与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教育实习等。远程教育教学的发展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鉴学历教育的经验的同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课程教学任务贯穿到远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可以看出,这些课程设置涵盖了现代汉语和英语两个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而现代汉语和英语是电大办学初期就建设的很有经验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规范化的教学环节,具有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丰富的办学条件。在分析了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学校中,外语类在总课时比例,基本都占到了全部课时50%。所以,加大外语课应该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个特色,是符合对外汉语交流和本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另外,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以上这些课程,开放大学具有多年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并且他们依托开放大学的平台,都具备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作为开放大学区别于其它院校,有着广阔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还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有特色的、适合不同特点学习使用的多种媒体课件资源来辅助教学,使对外汉语课程实行真正的开放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学习平台,打造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针对前面提到的面对面教学经常出现的教学误区还可以制作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供学生反复学习和随时随地复习。还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教学辅助人员,他们在多年的远程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从学生入校到整个学习过程,做论文到考试等全程提供帮助、全程指导和监督每一位学员,使得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全部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