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0:1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景观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材料与景观设计
进入20世纪,各个领域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逐步加深,景观设计也从单一的艺术学逐渐进入多领域、多学科交流互动的时代,其中雕塑、绘画、建筑等学科对其影响最大。这样的现状也使得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综合感受更为多元,其可持续发展势头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更为强劲,这也是未来景观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材料加工工艺不断进步,各种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的表现手法正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通过高水平设计师精心构思和奇思妙想,许多在历史上曾经与景观设计无关的材料开始大量进入设计领域。科技与材料的完美融合体现着现代社会材料学与设计学之间相辅相成的促进与互动关系。但我们在今天也要注意到,景观设计在今日正处于一个全球化共同发展、共同融合的新时期,中国的景观设计也处在这个大环境之下。今天的景观材料种类正日趋丰富齐全,我国的景观设计材料的国际化进程也是必然的。我们今天的设计师处于这么一个时代中,他们的设计思维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某些设计师的影响,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干扰,中国传统设计的许多优秀价值观在国际化形势的冲击以及建筑材料的变化下,开始逐步丧失其设计自主性,民族文化中许多优秀精髓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这也成为了我国的景观设计在材料国际化、设计理念西方化的进程中所遇到的一大挑战。
2材料与设计的新时代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各种具有新的性能与表现力的材料被逐渐应用与景观设计中,是以往的景观园林设计师所未曾预料到的。今天的景观园林设计者往往毕业于高等院校,受过专业、严格的训练和学习,在设计领域的艺术感悟和切身体会也比以往的人更加丰富。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更为多样,设计理念更加丰富,所以他们在此基础上对景观的设计创作会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也更切合大众审美标准。在设计理念发生改变的基础上,新的设计理念会引导设计者运用新材料创作出让欣赏者耳目一新的视、触觉感受。即便是按照传统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师在运用新材料时也不会因为设计手法过时而使作品欠缺艺术生命力。在使用新材料的过程中,设计者要使用好的手法使新材料与设计理念加以融合,作为一种景观设计中的固定表现手法而存在。在新的时代里,材料和设计的特性明显的被设计人的风格所左右,其中常被人们所提及的理念之一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美国的著名建筑师玛萨•舒瓦茨(MarthaSchwartz),这位思维活跃的建筑师设计了一些在想象力和表现力方面都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例如在里约购物中心的庭院设计过程中,她就出色的运用了新材料,使设计表现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她把庭院的长条形地段划分为3段,在前端的坡地上,运用大量碎石铺地与草地相呼应。在整个庭院的中心点上,坡地下方放置了一个高为12m的巨大钢制球形体,水池位于庭院的中央,一条条光纤带将黑色的池底划分为许多等距的线段,在夜色的掩映中光纤带会发出美丽的色彩。庭院的后半部,她设计了一大片倾斜于水池上部的休息平台,人们可以在休息的时候,一边喝着咖啡饮料,一边享受身边水域所带来的凉爽。玛萨•舒瓦茨在这一区域大胆运用纯色彩进行创作,在对空间进行表达的同时,对地面铺装上的图案进行强烈的空间对比。作品中最有个性的也是最受争议的设计是遍布在整个庭院中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是一个个青蛙,数量多达300个。它们都是镀金材质,形态各异,有的栖息在水中,有的在草地上爬着,有的仰望钢形球体。这些雕塑通过现代材料全新的表现,利用夸张的用色,理性的几何结构等,形成了极具艺术性和现代工业感的大型景观设计作品。她的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灵活运用很多都为经典。透过对作品概念的关注与强调,舒瓦茨不断地挑战着人们固有的设计思维定式。就是在设计者这样不断挑战自我,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现代材料的应用范围才更加广阔,景观设计作品才能体现出更独特、更有新意的式样和形态。
作者:沈志野 单位:新乡学院
篇2
由于陕北民间艺术的独特性质,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占重要作用。
1.1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在城市景观中融入美学价值
陕北民间艺术是红色艺术的发源地,也是勤劳质朴的陕北人民奋斗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陕北民间艺术是劳动人们积累了千万年的思想和智慧,代表了大众的审美特点,如果应用在城市景观中,就能体现出深刻的美学价值,这也进步一步说明,劳动人们的智慧是伟大的。陕北最具代表特征的窑洞是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的窑洞住过老一辈革命者,也是无数百姓幸福的家园,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根据窑洞圆弧状窗户等元素,建设陕北风情建筑群,以供商业开发、旅游游览等。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多生活的是蒙族和回族,为了凸显城市特色,当地部门建造了清真寺一条街、大昭寺等独具特色的城市景点,城市内部整体的建筑群上绘制蓝白相间的蒙族纹饰,凸显出了蒙族文化的显著特点。
1.2陕北民间艺术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
从广义上说,城市景观设计不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景观形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因素,例如适应当下的环境,满足市民的要求,重视、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同时具备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整合能力,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无凭无据,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展的需求、内容和形式,探索合适的风格,塑造独属于城市个性的文化和内容。
1.3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展现出无穷的创意和想象
一个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表现这个城市不同与其他城市的韵味。南方城市水墨画般的精致生动,北方城市则如油画般深沉厚重。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城市,而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展示出无穷的创意和想象,让人们感受原生态的建筑美感和艺术热情。在应用中,利用剪纸、农民画、年画等陕北民间艺术,设计创造景观带、绿化区等,都能够展现出无穷的想象。创造性的形式和形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让大家领悟到城市建设发展的真谛,能够使人们坚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1.4陕北民间艺术传承
发展了灿烂的民俗文化陕北民俗文化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珍宝。陕北现在正处于能源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增长使陕北城市建设加快。为了传承民俗文化,塑造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城市,城市景观设计者可以从陕北民间艺术的实质出发,对乡土文化进行概括、提炼,突出陕北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例如,在陕西省神木县解家堡乡木瓜梁村,当地有管部门建设了占地500亩的陕北民俗文化园区,紧紧围绕黄土文化、特色农业风土人情宣扬陕北文化。这也为陕北传统文化特色规划设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结语
篇3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环境艺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72-01
在社会经济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社会艺术设计与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型。将当前的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的一些具体关系情况相结合,不难发现,环保、生态等一些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和人类生产的发展中成了主导观念,也成了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主流观点,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推广。
一、生态文明观概述
生态文明观就是指社会发展与人类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观念,而且是一种动态的思想观念,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变,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发展进行指导。生态文明观始于可持续发展观,并同各种生态价值观念之间都存在联系。其主要包括生态经济观、生态价值观以及生态科技观,这些观念的前提都是尊重自然价值,并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加以强调,进而使环境破坏的情况减少,将目标放在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国家的经济、制度由于精神。
二、生态文明观下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在生态文明观这一基础下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遵守正确的方法与指导。应当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令其理念能够回归自然,并重视文化精神生态化这一原则。首先,由于我国不断加快的工业化步伐,使得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人们处于环境保护意识下,提出越来越多的回归自然的要求。所以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注意“回归自然”,将自然化的手法进行合理的运用,进而使人们能够激发出对自然的联想,以至放松心灵。其次,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在注重文静精神生态化这一原则下,应当更加注重对表达出作品的人文内涵。设计师在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多元化这一思想,并与当地的特点相结合,挖掘出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将个性与共性、现代与古典进行完美的结合与统一,进而将人文精神与艺术品位散发出来,引领大众自然与艺术之间的美。
三、生态文明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一)室内方面的环境艺术设计
1.生态空间环境的构建。现代环境艺术在室内的设计上,需要充分的应用一些绿色植物、自然光线以及空气环境构建出一个生态化的室内空间环境,并在装修过程中采用生态环保型的原材料,以保证拥有一个的健康的空间环境。在进行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增添一些绿色植物,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还能为空间营造出自然的气息;利用透明的玻璃窗以及建筑自身的朝向面,将自然光线充分的引入到室内,并进行合理的通风,使室内的空气流通得到保障,以便及时的将室内的废气排出。
2.营造舒适、简洁的居住环境。材料堆砌是传统室内设计与装修中经常采用的方式,这种设计方式过于繁琐,设计出的空间也比较复杂。并且传统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简洁与大方的审美观,而且还会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资源、过多的使用油漆以及胶合板材,进而产生很多有毒气体,使人们的健康承受了威胁。所以,在对现代室内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强调简洁与大方的风格,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用简洁与雅致的造型和细节使人们在审美需求上得到满足,避免产生大众审美疲劳现象,并且通过简约主义的风格将生态文明精神进行展现。
(二)室外方面的环境艺术设计
1.景观形式的合理规划。景观设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合理对景观形式进行规划,对于一些体量大、能耗多、成本高的景观形式应避免采用。例如在设计喷泉时,不应采用占地广、成本高、耗水量大的喷泉,而是应当根据当地的人流状况以及环境特点对喷泉的形式进行合理的设计,进而对土地资源与水电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减少资源损耗。
2.自然属性与植物生态功能的重视。应当在现代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当对设计区域环境中的自然特点以及气栖息着予以尊重,对较大规模的工程应当减少实施,避免破坏自然资源。在基地的建设中,会包括水体、植被等自然条件,改造这些自然条件就会使基地生物链与微气候遭到破坏,使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所以,应当将出发点放在生态文明上并与基地的自然条件进行结合来设计,使自然景观原貌得以保留,以此为基础适当的增添人工景观。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信只要正确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生态文明观下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在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等一些地方进行合理的应用,就一定能使生态文明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得到更好的推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儒家文化
基于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了解,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但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良好的内容支持,也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育者应当认识到儒家文化的优势,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做好对儒家文化的吸收与利用。
一、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认真分析儒家文化的优势
1.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了解和分析儒家文化
从目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来看,儒家文化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做好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儒家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契合点,从而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可以发现,儒家文化包含仁、义、礼、智、信等内容,在宏观上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有一定的关联。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利用儒家文化的内容和思想,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使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跳出原来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
2.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找出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差异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西方的设计思想作为主要的教学理念,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五千多年文化的重要代表,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思想有一定的区别。基于这一差异,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找出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差异,并将儒家文化和西方的设计思想进行比较,总结儒家文化的特点和优势,概括儒家文化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影响,从而使儒家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做到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因此,找出东西方设计理念的差异,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前提。
3.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找准
儒家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点通过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理解,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时,必须找准儒家文化与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结合点,使儒家文化更好地为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服务。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当结合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对儒家文化进行有效的解构,快速找出儒家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结合点,通过分析两者的结合点、把握儒家文化的特点,做到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重点讲解儒家文化的内涵及其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启发,兼顾其他设计风格,进而提高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吸收儒家文化的优点
1.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吸收儒家文化全面性优点
儒家文化具有诸多优势,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有效地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在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讲解儒家文化的全面性优点,使儒家文化的全面性优点得到有效的彰显,并进行设计理念、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方面的教学,提高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整体质量,保证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因此,吸收儒家文化的全面性优点,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2.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吸收儒家文化中庸性优点
儒家文化除了具有全面性优点外,还具有中庸性优点。中庸是儒家文化一种重要的理念,将其应用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使设计风格保持统一不张扬,避免过分张扬的设计风格给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应当吸收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优点,并且有效地发扬这一优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优化设计理念,使设计方案能够体现中庸这一理念。这既满足了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需要,又提高了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质量。因此,吸收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优点,应当成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对儒家文化的中庸性优点的吸收和利用,才能够保证儒家文化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3.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吸收
儒家文化兼收并蓄的优点结合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需要,在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吸收儒家文化兼收并蓄的优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相对较多,不但要对西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理念进行全面的介绍,还要对中国传统建筑景观设计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西方的建筑景观设计理念还是东方的建筑景观设计理念,都应当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吸收,做到兼收并蓄。基于这种教学需求,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吸收儒家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教师应强调兼收并蓄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吸收多种设计理念和设计经验,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提高自身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积极利用儒家文化的内涵
1.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儒家文化的内涵,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儒家文化强调准确性这一理念,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可以正确地指导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向,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设计理念。教师应当认真地分析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学生错误的设计理念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学生形成系统、完善、科学的设计理念,从而达到提高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质量的目的。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是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的关键,也是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2.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原则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还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原则。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要保证设计的建筑景观能够与周围的建筑物和谐统一,避免不合理的设计造成不良的影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在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将正确的设计原则作为重要的教学切入点,使学生在建筑景观设计中更好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3.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思路
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设计思路。正确的设计思路与儒家文化有一定的关联,体现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理念。现代建筑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体现主流的设计思想。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合理的切入点,使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更加娴熟、有效。
结语
儒家文化不但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也提供了完善的内容和方法指引,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者应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儒家文化,保证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王磊.先秦儒家礼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鲁晓松.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构建.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5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案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1关于植物造景
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运用仍然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植物配置中蕴含了人的理想是显得尤为重要的,城市公园具有艺术品的特征,植物的时代性并不是很强,所以利用植物造景是最能衔接现代与古典园林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景观,同样也包括不同文化和地域性的景观。植物配置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植篱、花坛、花境、草坪等,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论文参考。
1.2关于区域空间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或转角处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中逐渐放开,到达开阔空间;如果先前存在较多的不同于传统公园的小空间,而这些小的空间又不能够以小衬大、不能够给整个公园提供成景的作用,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这样的消极、闭塞空间的产生,使这些空间开朗化是设计的目的。另外,还应大力提倡和发展水体绿化、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创造公园新空间。
1.3关于纪念性景观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所以其也具有了所在场所的精神体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纪念性景观作为重点来设计。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设施,要考虑到人们对其的依附心理,还是应当充分的考虑该景观环境的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1.4关于公园设施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2.对某公园景观设计的探讨
某公园园址呈方形,面积约586公顷。论文参考。公园规划以绿为主,发挥公园的绿化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以具有特色的花卉和乔木,创造出适宜人们休息、游览的环境。风格上既有历史的传统性,又具有现代的新鲜感。园林建筑与园林空间的创造,追求山林野趣和具有明快开朗的特点相结合。
2.1入口主景区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2水体主景
大面积的自然驳岸式水池设置主要观赏性人造山体,形成山水合一的景观效果;掩映于山水之间的亭台和木质钓台既自成一景又满足了人们置身于景和观景的需要;缓缓的步道沿坡而上,池面微波粼粼的淡淡水色,水中清雅的睡莲,隐约于山水林间的亭台,一片透着木质芳香的钓台,一叶扁舟,一缕情感。
2.3山涧溪流
高差在4米之上的自然地形使立于山水主体地位的山涧溪流顺势而下,自然沟体的曲折蜿蜒形成几汪浅浅的清潭碧波,几尾小鱼欢快地游于其间,溪边的林荫仿佛静謐的空间,流水声与山石一体有几分动的跳跃更衬托出空灵的山间环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好一派诗情画意。论文参考。
2.4儿童游戏区
置于自然山水侧,峰回路转间。浅滩式戏水池由于儿童的使用,使水系在整个园景中更具活力,山与水的动态画面也得到充分加强;池边的沙滩与整体儿童游乐设施相联系,丰富了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维立体效果;木质水车的对景处理使得儿童活动空间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又渗透出新的文化主题。
2.5下沉式的广场和健身场地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健身场地富有延伸感。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辅助以花架通廊、风格亭、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
2.6其他多功能型活动区域
在住宅单元幢与幢的空隙间留出符合人类活动就近的一些具有健身、娱乐、休息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利用各种园林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建景观。在别墅区的花池单挑构架将花池与架有机结合,通过富厚重感的石材运用衬托出园建景观的自然和朴素,加入以风格化的山石为构图主体的旱沟作主景式铺装,使别墅区的景观既与整个环境相协调,又突出了这一区与众不同的造景特色。
2.7植物的组合配置
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同时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将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观花观果与观叶色相结合,根据花期果期合理安排搭配植物品种与景观相结合,形成具四季变化但又四季有景的水平布局与垂直布局,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适当地自然生活习性的乡土树种,使植物景观在短期之间迅速达到设计效果,从而使整个景观满足景观开发要求,取得相应效益。
同时在景观与建筑的协调上,通过高大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和地势的高低变化,软化建筑的硬线条,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并成为景观在园內的重要背景,借助建筑的独有色调也进一步丰富了环境空间内的色彩在总体的设计上通过建立于山水统一基调上的各景区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环境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构成一幅浓缩大自然美景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风景画。
3.结束语
总之,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同时也是被称为“景观建筑”的设计原则的主要产物之一。因此,要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刘月,陈东田,刘雪.山地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研究[J].山西建筑,2010,(05):347-348
[2]张灵博,陈珊珊,宋力.浅谈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02).
篇6
[论文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世界各地掀起了滨水区开发与再开发的运动。我国滨水城的开发建设起步不久,很多项目由于建设周期短和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指导,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远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机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借鉴总结国内外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从滨水区自身来看,滨水区的设计在整体上应具有和谐感和整体感。虽然因各地块属性、自然环境的不同,滨水区内各部分在使用性质上会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各地块之间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应该统一。城市的滨水区与市区之间要加强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规划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还要求设计者研究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要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空间来考虑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以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二、景观异质性原则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内各要素之间或景观要素内的差异性,是景观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特性之一,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应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维持良好的景观异质性,能够提高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景观的持续发展。
三、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由于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应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在补充自然成分中要注意物种的多样化,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廊道、嵌块体形式多样,大小嵌块体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置,提高景观异质性。
四、景观针对性原则即地域特色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不论从生态还是地理、历史、气候、文化差异等角度看,每个城市的滨水空间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这些地域差别形成了纷繁多彩的风格与特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域的区域环境特征,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选用地方材料,造就各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自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不一样的,滨水空间要有特色,最根本的是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当地的条件仁。
五、遗留地保护原则
即对原始自然保留的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要实行绝对的保护。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人类对自然的介入应约束在环境容量以内,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基本通道,创造既服务于人,又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的最佳场所。城市往往是沿河、沿江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是城市中历史文化比较丰富的地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这种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形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成为一个具有“记忆”的地区。
当今地球上绝大多数自然景观都已经或多或少受到人类的干扰与影响,并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真正原始的自然保留的己经极为稀少,有着极为珍贵的生态、科研、人文等方面的价值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具有不可补偿、不可替代的多方面的价值。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应对这样的区域加以绝对的保护。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尤其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不得不破坏的自然景观应加以补偿或修复。对水源地、名胜古迹、重要的城市森林绿地加以格外的保护。
六、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一切设计都联系人的生活与尺度。只有建立在对现代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会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遗失了这一点,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成为与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相抵触的消极因素,成为“为设计而设计”、与现代人需要相抵触的东西。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七、安全性原则
确保城市堤防的稳固,防止因绿化植被或其他景观设施破坏大堤结构,防止堤防在洪水来临时发生管涌、溃堤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不受水灾的侵扰是城市堤岸的首要职责,是综合开发城市堤岸、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多重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八、亲水性原则
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手能触及到的心理现象。滨水区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性几乎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九、综合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滨水区的分析不是某单一学科所能解决,也不是某一专业人员所能完全理解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景观规划者、土地和水资源规划者、景观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等。
参考文献:
[1]余新晓、牛健植、关文彬等,景观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地域性景观;地域特征;校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与城市景观设计有所区别,良好的校园景观能够给师生奋斗的感染力。校园景观需要担负起承载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等责任。校园景观设计应努力体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将设计理念与景观融合,并将之物化,通过具象的形态来传递文化内涵。
1地域性校园景观概念界定
1.1地域性景观
地域性景观是指在某一个地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所表现出的地域特征。这是长期的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特有的地域文化,体现在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等方面。在相对明确的地理边界区域内存在,并区别于周边地域的景观。
1.2校园景观
关于校园景观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各位学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笔者认为校园景观是一种集合了多种物质要素的综合体,由于校园在功能上的特殊性,校园内的建筑物、道路以及户外空间的规划需要满足瞬时性的高密度人流要求。校园景观的独特之处在于要重点考虑环境的教育功能和景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1.3地域性校园景观
笔者认为地域性校园景观是校园景观中所包含的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与校园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结合。这其中包含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物品种以及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等。
2地域性校园景观的设计方法
2.1地域性校园景观的设计需求
2.1.1体现场地特性
地域性校园景观设计要以尊重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色为前提,挖掘具有传统风格,地方特色的典型符号元素。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吸收这些代表性元素,并将之加以改造和利用,打造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景观。校园中的建筑风格受场地的气候因素影响很大,北方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此建筑在设计时由于考虑到冬季的保温避风等因素多采用厚重的材质和较为平缓的屋顶,建筑整体呈现出厚重的感觉,北方高校的校风也具有敦厚淳朴之感。而南方气候多以湿润为主,需要考虑遮阴、防雨等因素,建筑整体的风格呈现出轻盈通透的特点。
2.1.2积淀历史文化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传承越来越关注。“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在景观内,融汇在生活中,对城市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每所校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这是学校的历史积淀也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保留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将校园的历史文脉与景观相融合,让师生能在景观中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气息。
2.1.3满足心理需求
良好的校园景观给师生奋斗的感染力。校园景观设计应努力体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将设计理念与景观融合,并将之物化,通过具象的形态来传递文化内涵。我们通过道路、构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让身处此环境中的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联想,对校园景观的使用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令身在其中的人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2.2地域性校园景观的设计表达
2.2.1提取文化符号
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常提取地方典型的“视觉元素”作为象征符号,将这些元素符号进行整合处理,应用于现代景观之中。这样既不影响整体的设计形式,又能使传统景观与现代景观互相融合。
进入斯坦福大学,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土黄色石墙和在拱廊相接的红屋顶建筑,学校校园空间庄重典雅。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学者雕像,给在古典与现代气氛的交映中的校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和学术气息。斯坦福大学广场内的情景雕塑,描绘出一幅辩论的场景,展现斯坦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学术精神。良好的校园景观文化底蕴对于美国高校是非常重要的,构建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景观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图1)
2.2.2抽象景观场所
景观设计是对空间的塑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地域性的生活模式、风俗习惯、历史文脉、等对地域性空间类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种形式的空间展现出不同的空间环境,给人以不同形式的体验。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主要通过利用不同景观要素来组织塑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空间和场所。
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的整体布局很大程度的受到客家方楼的风格影响。整个建筑布局模仿闽南传统民居,以天井为中心,高度对称的矩形平民布局,厚墙体围合成的内向型聚集空间。天井是南方常见的房屋结构,天井庭院从属于建筑单体,常常通过漏窗的形式同外界相联系,是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互相渗透的灰色空间。在象山校园的设计中,天井庭院继承了传统庭院的通风采光的功能特点,同时,还作为楼梯、通廊的联络枢纽。这种形式保留了不同建筑空间的私密性,又为使用群体提供了共同活动的开放空间。 (图2)
2.2.3使用地域材料
使用地域材料是选择与地方自然条件相适合的技术,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设计手法相结合,这种方式在降低景观造价的同时又赋予景观强烈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利用地方性材料、改进传统构筑方式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诠释地域文化等几方面。
仍以象山校区为例,象山校区所用的材料,没有使用用新造的材料而都保留了材料本身的形态。设计师抛弃了现代工艺中常用的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而有些刻意的追求带有岁月痕迹和历史厚重感的材料,这体现了设计师亲土恋土的材料美学观念,也暗含建筑师对时间对历史的尊敬。这些材料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在象山校园中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芒。象山校区建筑立面用的砖和屋顶用的青瓦都是从浙江各地拆迁回收运送回来的残片,这些粗糙斑驳的砖瓦带有50年甚至100年的时间,这些带着本土历史和故事的砖瓦使建筑一建造起来就有了时间感。设计师选择了江南地区常见的杉木和竹子打造建筑立面,杉木原本的明黄色和山色彼此交融,使得建筑活跃起来。竹条主要用在室外走廊上,竹条的暗黄色和白色的墙体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成为了视觉焦点。杉木和竹子并不是经久耐用的材料,它们会在夏日的暴晒和雨水的冲刷下逐渐变脏褪色,而这些痕迹恰恰给建筑留下了一种真实自然的时光印记,从而使建筑变得鲜活起来,使建筑真正的植根于这片土地。(图3)
3基于地域特征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山西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3.1项目概况
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位于晋中市,规划占地总面积1138.06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正处于大学城东部正南面,校园大门向南面开放,属于门户地带。基地整体呈方形,原始规划两条主轴十字形贯穿校区。在轴线空间中,为校园的历史文化和德育文化提供了载体。而这种典雅书院式的传统校园规划形态,在理性中透射出校园百年沉淀的同时,也为校园空间留出了多处完整的绿地系统和院落空间,为景观提供了良好的框架结构。山西医科大学的校园景观需要具备高等院校景观的功能和特点,同时又要成为承载医学院校园文化,展现校园文化精神的宣传名片。因此,其校园景观要求体现医学院特点与山西的地域性特征。(图4)
3.2设计目标
3.2.1实现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校园景观
本方案重点规划校园的复合功能和绿色交通体系,体现以人为本、人行优先的景观特征。总体采用人车分行的交通体系。为提高交通效率,在步行系统方面,沿正对出入口的几条道路设置广场和景观草坪,并使之向各个建筑组群和道路之中延伸,与布置在自然绿地中的小路共同形成覆盖整个校园的步行网络。步行系统设计以“小尺度、亲切宜人”为主要原则。
3.2.2实现历史文脉与地域特色在场地中的传承与发展
本方案设计中强调地域特色文化的体现。在纵向中轴处重点突显山西医科大学百年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以及其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在横向中轴设置医学史上著名人物雕塑,突出对医学本质的探究。同时在景观细部上充分利用材质、色彩、景观形态等来体现晋中市的地域特色。
3.2.3实现校园绿化氛围与地域特色文化的衔接
为了营造步移景异、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丰富的校园景观以及独特的地域植物特色,本方案在植被材料选择上重点选择山西省乡土树种,常绿落叶混搭,水生植被多样化,形成形态多样、层次丰富的空间环境,除自然山林群落外,需要营造的主要有密林空间,疏林草地,草坪空间,轴线景观,郊野生态空间和林荫广场等多种植物空间形式。特别强调利用植物与节点、建筑有机组合,围合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小院落。
3.3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的设计表达
3.3.1提取文化符号
景观的内在灵魂和文脉根源是地域文化的人文环境层面来打造的。从场地的文化内涵中汲取灵感,并将之提炼,在细节之处体现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彰显地域性格。
以本方案中位于礼仪形象轴两端的“德能广场”和“医理大道”为例。
德能广场——长达760米的礼仪形象轴起始于校园南门,地势由行政楼开始缓慢下沉,至德能广场的镜面池结束。寓意着求学之路应当静心,沉稳方能有所成就。粼光微浮的镜面池两侧分列银杏树阵,并沿德能广场向行政楼延续,引领视线望向远方。广场两侧布置花台,高低错落,使空间富于变化。(图5)
医理大道——道路中央,利用整形林带和两侧的几何形草坡烘托肃穆庄重的气氛。将和著名校友的事迹镌刻于地雕之中,与铺装相结合,分置于斜坡之上,打造一条具有人文细节的成功之路。礼仪形象轴,以医德为起源,以医理为承载,在医理大道处逐渐收尾。(图6)
3.3.2使用地域材料
(1)材料与肌理
材料是景观存在的语言表达,景观的内在精神与内涵依附于材料表现出来。地域性景观的材料选用注重的是新型材料和新技术与传统地域材料的融合。在山西医科大学景观设计中,合理的选择和利用材料,通过材料表现地域性文化的细节,是设计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本方案的材质选择以简洁、大方为原则,材料以木材、金属、石材为主,并选择与建筑材料相融合的材质,使景观具有整体性、统一性。
(2)色彩与表达
法国色彩学家 Jean-Philippe Lenclos的“色彩地理学”充分证明了色彩具有地域性。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信仰差异以及气候背景等的影响,对于色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在山西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景观材质的色彩也是营造地域性氛围,体现地域特征的重要载体。
本方案中材质色彩以黑色、灰色、红色和原木色为主,深沉厚重的颜色寓意山西医科大学历时百年的历史积淀。
4结语
本文以山西医科大学校区景观设计实践为依托,结合理论研究,探讨了地域性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基于地域特征的校园景观设计是从场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提取地域符号、抽象景观场所以及融合现代技术等设计手法打造为场地的使用者带来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校园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季蕾.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硕士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
[2]王云才.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J].中国园林,2009(10):73-76.
[3]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4]王澍.造园与造人.[J].建筑师.2007年4月
[5]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和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06)
[6]朱建宁.立足自我、因地制宜,营造地域性园林景观〔J.风景园林,2004(05);
[7]杨鑫.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篇8
【论文摘要】:根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和经验,文章对城市景观构成元素做了简短的介绍和评析。其中,分别对地面铺装、台阶、坡道和路缘石及雕塑小品从设计和具体实施上都说明,让其为丰富城市景观和优化城市规划服务。这些分析对城市硬质景观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1. 前言
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形成一个城市面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景观设计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处理,原有场地特点的利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广场、步行街的布置,街道小品以及市政设施的设置等,既涉及功能,又涉及视觉及心理问题。传统的景观设计概念以绿化为主,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景观的功能要求日益突出,同时在美学上也要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所以城市硬质景观大量使用,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在构成城市硬质景观的基本要素上,如铺地、台阶、雕塑小品等,通过理论性的详细介绍,针对性地说明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构成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富有参考性和启发性,对如今开展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
2.1 地面铺装
区别于自然环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质铺装处理。这除了需要满足高频率、高强度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因为铺装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可以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以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同时通过铺装图案的变化,还可以创造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
在做地面铺装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因素:首先应当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他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的零乱感,所以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近的铺装材料及形式颜色。第二是安全性。应当保证铺装功能所必需的强度要求,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行人发生危险。第三是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在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应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的关系,这点相当重要。
地面铺装材料很多,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花砖、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出选择。沥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简单,常用于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的路面铺装。彩色的沥青路面的使用,还可以改变景观的单调性。混凝土路面因造价低,适用性强而被广泛使用。现浇混凝土铺地要注意伸缩缝的设置,而混凝土砌块铺装则更加灵活。花砖路面 的色彩丰富,式样与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营造出欢快、华丽的气氛。常用于公共设施入口、广场、人行道、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的路面铺装。天然料石,特别是花岗岩铺地,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沉稳的气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为了避免大面积硬质铺装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结合绿化,形成嵌草铺装。
2.2 台阶、坡道和路缘石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由于各种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变地坪高度的变化,而地坪高度的变化也往往产生出丰富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改变地坪高度的景观设计有台阶、坡道和地缘石。
台阶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从一个地坪高度转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时也具有突出该场地环境特征的巨大潜力。当台阶设计成狭窄而有亲切感,宽阔时而有雄伟的感觉,可以封闭而神秘,也可以开敞而连绵。他们将是逐渐引人入胜,以戏剧性的手法诱使行人到达观感的极好手段。
地缘石是一种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栽植,以及区分路面铺装而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分界处、路面与绿地分界处,不同的铺装路面的分界处等位置的构筑物。路缘石的种类很多,有预制混凝土、砖、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丰富。
2.3 雕塑小品
雕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向人们传达着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地理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往往就构成了城市或社区的特征标志。城市雕塑类型很多,其中一类属于小品式雕塑,其题材大多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动、植物为主,注重反映民俗风情和场所特征。雕塑为了求得与环境相协调,应在规划、构思、制作等方面认真考虑。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处位置与周围建筑及自然环境是否相协调,在景观构图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与道路交通的关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适宜的空间,并以什么造型"语言"吸引过往行人的视觉并影响他们的观赏心理。第三是体量尺度:特别小品类雕塑,应同观赏者保持亲切的关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为人们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许多优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简练、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寻味、发人遐想。传统的雕塑以石、铜材料为主,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雕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动态艺术、视幻艺术、电子艺术、光影艺术以及音响艺术表现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
3. 结语
在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环境的现状。要科学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态平衡的机制,运用现代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创造一种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观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然而,在现代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存在很严重的雷同现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据城市原本的自然条件,随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也会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观的设计是由政府官员决定,其为追求政绩,很少实在的考虑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动性,而又与施工人员欠缺沟通,最终的设计成果就留下很多遗憾。因而,要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充分沟通,创造出有特色和体现城市特点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唐学山, 等. 园林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篇9
关键词:地域文化;历史名城;景观设计;南昌市旧城区
1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历史名城区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由于景观设计的存在,地域文化发展才具备了强大的载体,地域文化也只有在景观设计中才能够将其创新性的一方面展示出来.此外,地域文化也是景观设计的灵感所在,景观的内涵和价值都在地域文化中表现出来.通过地域文化以及景观设计的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1.1地域文化
所谓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体力、脑力等劳动创造出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沉淀、积累以及升华的物质以及精神的所有成果.其范畴非常广泛,除了包含地域内部的自然资源,还包含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以及建筑风格等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发展过程中,众多具备明显地域特征事件、人物和地址等都只在古文献或者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才能够知道,在现实的世界中无法找到这些印记[1].所以,在地域文化的发掘过程中,选择性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使其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再现,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特征的必要形式之一.在具备地域文化特征的素材选取时,有时需要以本地民间传说、以及风土人情为根本,从中进行探究、发掘,经过反复推理分析,将这些无形的素材转变为现实的景观,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
1.2历史名城区
所谓历史名城区指的是在一定规模以上的、能够对社会生活及文化进行真实反映的城市空间,不仅包括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能够集中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风貌、以及景观意象等,见证了本城市发展的历程.
1.3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指的是把视觉上能够呈现的事物或者抽象化的事件以特定的形式进行整合,然后表达出来,全方位展现景观的意象、形式以及意义等各方面.从形式的角度来看,景观设计必须赋予目标可量化的形态,包含形状、尺寸、颜色、材质等等,从而展现景观的表面属性;从意象的角度来看,需要对目标进行必要的符号化处理,赋予目标景观一定的内涵;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当地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等一系列象征性因素,使得目标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2].
1.4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关系紧密.一是在对地域文化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能够激发出设计者与景观设计创作有关的灵感.必须在对地域文化的起源、发展等方面了解充分、对人类文化及自然互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全面,才有可能创作出更有价值的景观设计;二是由于景观设计的存在,地域文化在传承中才有了有力载体,而且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得以延续.本文所研究的地域文化下的景观设计,便是要求设计人员从目标场地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出发,发挥出现有景观要素的作用,营造出和整体景观相融合的空间.采用哪种形式把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景观设计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对土地、水、建筑以及雕塑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注重他们之间的协调性,在表达方式中注重“四位一体”.只有在对地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和自然的关系具备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在景观设计中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地域文化.
1.4.1水、土资源利用
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水资源由于引导着地域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发展而发挥着重要作用.俗话提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充分表明了水资源和土地在地域文化景观中的重要作用[3].
1.4.2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在人类智慧与能力的基础上,在历史长久的发展岁月中逐渐演变而来,属于人们长期生存的安全据点.在一个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将其引入城市景观设计,必将发展成为文化的结晶.
1.4.3雕塑传承
作为城市艺术构成的重要元素,雕塑也能够反映出该城市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是这个城市文化品位以及传统的体现.雕塑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尽管城市文化具备多种艺术形式,但是城市雕塑的作用是不能被其他形式所替代的.
1.4.4乡土植物种植
在城市发展中,乡土植物种植具备特殊的含义,它的本质在于通过能够识别的植物景观来反映本地区的景观.不同的地域乡土植物种植也各不相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适当引入乡土植物,尤其是本地可食性景观的引入,能够将本地的地域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生态经济效益也大大提升.
2南昌市旧城区概况
南昌市简称昌,也称英雄城,全市总面积7402.36平方千米,总人口424万,城区人口达135万,属于全国三十五个特大城市之一.南昌市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以南,无论是水上还是陆上,交通都十分便利,自古流传下来的“襟三江而带五湖”便是指南昌市.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南昌曾经有豫章、洪都等多个称谓,历朝历代的县治、郡府之地都设在南昌,带动了南昌的发展,并且一直呈现繁荣之势.南昌历史悠久,向来以文化古城而著称,南昌境内的安义曾经出图国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充分印证了南昌的历史[4].截至2016年,南昌的文化遗址有六百多处,人文景观十八处,自然景观二十六处,现在南昌市正在打出建设旅游城市的口号.国务院于1986年首次将南昌市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列.据统计,南昌市现包含国家级、升级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十多处.多年来,南昌市以其特有的“红色、绿色、古色”景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此游玩,同时也有众多客商来此投资.南昌市的东城区包含京东、瑶湖水上娱乐区,西城区包含梅岭、宗教旅游区等,都属于南昌市旧城区的范围.
3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历史名城区景观设计原则
3.1文化保护性原则
作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在景观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必须注重当地的特色文化,可以发挥植物的植物文化特性,用来展示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的重要特色文化景观进行保留,并促进其与周围环境建筑的融合,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景观设计应该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设计出来的功能区不仅要有利于游客的欣赏,而且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将城市打造成一个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
4南昌市旧城区在景观设计中现存的问题
作为江西省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中心,南昌市旧城区的历史非常悠久,例如滕王阁、滨水绿地沿江大道等,都是南昌市旧城区的特色.然而受到现代经济利益的驱使,环境利益被人们所忽略,在南昌市旧城区的景观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道路景观缺乏系统设计
南昌市旧城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道路景观整体上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的道路景观设计中主要是以部分改造为主,采用见缝插绿的形式.各街道单位入口处的绿化由于面积、建设经费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同一条街道的单位入口处绿化的风格、形式及质量各异,街道景观缺乏美观.此外,在植物配置中,旧城区往往采用建设道路在先,绿化补充在后的策略,在道路设计时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也没有结合本市市花文化等因素,导致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目光短浅.老城区的行道树种类不多,没有考虑生物多样性的要求,行道树多以樟树、栾树种植为主,而灌木中的红花檵木占据了大部分.多数街道的绿化在生态及景观艺术性方面的创新不大,道路景观比较单调,没有突出自身特色,也没有展示出南昌市旧城区的地域文化,同时,街道景观的管理与养护水平还有待加强.
4.2绿化的随意性较强
南昌市旧城区的景观设计中,有的建设单位或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设计目的,而不以大局为重,也不注重整体景观效果,旧城区街道中的景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随意性.
4.3景观设计缺乏人性化
现代景观设计中,人性化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城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5].对于南昌市旧城区而言,景观设计除了能够美化环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组织交通,有利于人们的出行.例如,在旧城区普遍缺乏公共休息设施,公交站台绿化缺失,一些分车带的植物种植不合理,绿化隔音效果较差,有的却十分密集,植物选择也是比较高大,驾驶员视线被遮挡,人行道宽度设计不够等等,这些都是缺乏人性化理念的表现.
5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历史名城区景观设计策略
5.1丰富植物种类
注意到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必须在植物种类的选取上注重多样性.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尽管南昌市新城区及旧城区的绿化中植物种类丰富,但是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这是由于很多植物只是起到点缀作用,多数绿地仍然被种类有限的几个树种占据,例如樱花、紫叶李、樟树、栾树等树种的种植率较高.此外,无论是旧城区,还是在新城区,樟树的种植率都过高,容易出现单优势现象,不仅无法提升人们的欣赏景观水平,而且还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出现.为此,必须均衡种植多种植物,科学搭配,注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
5.2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化
在南昌市旧城区,植物配置形式也是比较单一,为此,可以在种植时引入群植、对植等多种方式,使得旧城区景观呈现多样性,还可以引入垂直绿化和绿篱相搭配的形式.注意到南昌市旧城区的道路比较拥挤,绿化面积不大,可以在绿化时引入攀爬植物.例如,在立交桥等地区,种植一些爬山虎.可以充分借鉴参考新城区凤凰中大道、新府路等地区的绿化方式,将观赏类植物和传统木本类植物有机结合,设计出具备城市特色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的主体道路景观.
6结语
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城区景观设计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然而,旧城区以往的优美景观质量却呈现下降之势,旧城区的景观设计中地区文化特征缺失,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划,在保护地域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丰富植物的种类,改善生态环境,这一举措对于提升南昌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蓓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林鹏,彭蓉,田国行,等.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建筑地域文化特征探析[J].林产工业,2015,42(4):57-59.
〔2〕张仕棋,宇.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5(2):77-78.
〔3〕辛艺峰,王锋,傅方煜等.岭南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特征的塑造———以广东省东莞市霄边花园公寓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实践为例[C].//北京大学第四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暨2006中国景观设计师大会论文集,2006.258-263.
篇10
关键词:景观设计初步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96-01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在师范类高校也得以广泛普及,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手法,正在被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所取代。近年来兴起的街头小游园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道路街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以及新型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森林养生度假区景观设计等,与传统的园林设计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师范类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专门人才[1]。
《景观设计初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理论教学较为空泛,同时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尽管一些设计原则和规律可以用相关实例加以理解,但有些抽象的感性认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较难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理论知识得到更一步升华[2]。因此,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作到融会贯通,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是体现《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教学设备匮乏、教学方式落后、实验项目实践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3]。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与方法,具体如下。
1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1读图、识图--典型案例
在该环节,要求学生对整套景观设计图纸的内容加以认识,掌握景观设计图种类型(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景观分析图、道路系统分析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效果图、鸟瞰图等);还应了解每张图纸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如总平面图上应包括主要设计图、主要技术指标、指北针、比例尺、设计说明等。
1.2临摹为主——广场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首先临摹广场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广场类型、铺装形式、景观构成元素、设计内容表达方法、空间界定方法等,再根据平面图设计立面图、效果图,通过对广场景观设计的解读,为下一步广场设计作铺垫。
1.3自主设计——分类设计
根据理论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应用环节,也是个人操作实践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的一个环节,由临摹阶段上升到自主设计,初步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对景观各要素的一种构思和整合,结合各理论的小场地设计进行实际操作。
1.4讨论分析——场地设计
针对任务书给定的场地类型,分析场地的周边环境、区位条件、交通条件、高程等,从而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初步构思,再到多方案比较,最终到方案设计。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1.5分组合作——居住区景观设计
打破原来以个人为主的实验模式,同学分成项目小组,模拟设计公司运作方式,达到自主创新。在综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很好的途径。同时,顺应景观设计表现的特点,在景观表现环节,要求学生多采用手绘草图的形式进行表现,后期结合电脑软件进行修改并排版制作。
2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景观设计初步》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应多样化。改变分析案例、构思案例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应结合方案手绘草图表达、电脑和手绘相结合、模型展示、调研实习等形式,还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合作形式,设计成果要以套图形式表达,并进行排版,制作打印方案文本。还应充分密切结合相关具体案例,结合景观设计专业发展要求和市场,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市场动态,并将景观设计的新型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实验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而不以一次考试定出最终成绩。在考核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方案构思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的考核。对方案构思能力的考核,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考核学生对方案形式美的表达,还应从经济技术指标和实用性综合考虑。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应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考核方式上,实行“三个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方案构思和设计表达相结合,期末考试和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考核方式[4-5]。以《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自觉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笔者把它们付诸于理论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教学的技能训练检验得出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掌握的更加牢固,实验教学环节又能促进和指导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改革,笔者发现,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由于课程内容更接近实际,教学方法学生更易于接受;实验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分析,紧跟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些措施也需要不断改进,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冀豫.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7).
[2]黄丽霞.《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刘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4]姚准,顾燕.《景观与文化》教学大纲的思考[J].北京大学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论文集 2007.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