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0:2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理学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对象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个护理班11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第2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对3个班同样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进行测量。共发放问卷118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为98.3%。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在2013年第2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对3个班同样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授课方法主要有理论讲授、电教、案例分析、自学、分组推论5种,每次授课采用1种~5种方法组合。
1.2.2评价工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由吴艳和戴晓阳教授于2007年编制。该量表以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为基础,可对青少年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是自评量表,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3个纬度,共16条目。采用5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计5分,“有点符合”计4分,“不太确定”计3分,“不太符合”计2分,“很不符合”计1分,分数越高,表明青少年的学习倦怠越高。此调查问卷的信度为0.732~0.858。
1.2.3施测课程结束后将上述量表一次发给被试者,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主试和指导语,当场发放和收回问卷。为避免被试由于顾虑影响答卷的客观性、真实性,答卷采用匿名方式。
1.2.4统计学方法调查完成,主试回收问卷,剔除无效答卷后对测试的资料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教学方法数量(1种~5种)与青少年学习倦怠总分相关性研究结果教学方法组合数量与青少年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789,P=0.001,显示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3讨论
3.1《护理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原因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原因与学生对伦理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伦理学就是给他们讲道理,没有现实意义,同时很多学生认为该门课与将来的执业关系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懂得《护理伦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学习该门课的现实意义。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结合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该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3.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丰富程度与学生学习倦怠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明示,在每一次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采用的丰富程度与学生的倦怠成反比,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方式越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学生越不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倦怠。本研究与崔文香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出现该结果,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有关。要求在今后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应该丰富教学方法,每次课的授课过程中应该至少有3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对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倦怠有很大作用。
篇2
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本身,还是广告学课程,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为广告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学中一定要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法并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法
如今经管类院校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创意,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善于观察生活、把握时代特色,鼓励发散思维、嫁接思维。因此,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学习中尤为重要。第一,经典案例。在广告学中,有许多理论来自于广告创作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堂讲述中,用经典案例来说明,更能刺激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热情。第二,代表性案例。将广告热点作为案例讲述,并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也就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学生本来就喜欢追赶潮流,也乐于去接受新事物,广告热点问题本身就受到学生的关注,以此作为突破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网络广告案例。在目前的广告学课程体系中,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媒体、网络广告模式的讲述非常少。但这又是未来的营销、广告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课程讲述中有选择地讲述网络营销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需要收集广告案例,建立案例库。管理类课程有一个共性,即权变的影响:环境不同,则方法不同。案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不同的变量,并匹配不同的理论,查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此外,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案例收集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断关注时展的特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但教师需要将大量工作做在课前,例如对案例的精简、整合、分析、归纳等,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另外,教师需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寻找解决方案,多动手,勤动脑。通过多看、多想、多练,培养学生对广告创作的感觉。
2.专题教学法
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些专题讲座。在专题教学法中,可以将课程中的重复内容进行凝结归纳,并在主题突出的情况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法需要结合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主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广告学课程中,广告心理学部分与消费者行为学的重合、广告调查部分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重合等,通过专题教学法可有效消除。
3.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的重点在于优秀广告的展示。只有看得多,才能锻炼出学生的欣赏能力。当代的教学手段日趋先进,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教学手段,灵活运用PPT课件插入广告图片、播放广告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欣赏优秀广告作品的同时,有目的地讲述作品成功点在何处,提升学生的广告欣赏水平,了解广告成功的因素,潜移默化式地提升学生的广告创作能力。另外,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名的广告网站,例如中华广告网、中国广告设计网、中国广告网等,通过某个主题搜索、寻找优秀的广告作品,使学生提高广告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整合知识,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但这类教学需要整合企业资源,寻找适合学生操作的广告项目,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让学生参与创业策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与某些企业合作参与广告设计项目、包装品牌设计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旁指导说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某些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关于某某项目的广告主题的思考、对某项目策划的广告方案等。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基于网络广告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广告宣传,是需要教师考虑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毕竟,目前在网络上做宣传的方式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质,例如搜索引擎、博客营销、病毒营销、植入式广告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营销专业和广告专业的学生就业时会向网络广告领域扩展,不掌握这部分的技术就意味着与时代的需求脱节。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有目的的加强这部分的培养。
5.研究教学法
当然,我们在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阅读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解决广告问题,并学习写作专业论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以和课程考核机制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
二、结语
篇3
由于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学生的交际水平,因此,教师在法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法语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法语文化,熟悉中法的文化差异,如果教师只关注单词和语法结构,会极大地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学生表达自身的法语思想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运用适当的法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指出学生的问题,尤其是文化方面的,适当罗列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法国人说法语的习惯,这样能够更形象生动的展现出中法文化差异,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地说出法语,避免只讲述法语语音和词汇的情况。此外,教师应该多比较中法文化,增强学生对法语文化的敏感性。
2.教师应持续进行法语教学学习
教师应该不断为自己充电,进行法语学习,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变化,日常积累时不能只上升法语基础方面,应该重视法语文化方面,多阅读这方面的小说、多看这方面的电源、多听这方面的音乐、多关注这方面的网站等等,总之,让自己爱上法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法国文化,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法语课堂上多进行法语语境训练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可以以课堂讨论的方式,讨论的范围主要是法国文化方面,这些也是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刺激他们多说,还可以模拟法国的日常生活场景,用法语展现出日常生活,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既掌握了法语,也熟悉了法国文化,此外,还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文化问题,及时纠正,效果显著。
4.要求学生课后多了解法国文化
课上,教师可以播发一些积极向上的法国电影和音乐,提高他们的法语文化素养,教会学生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法语学习方法,这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学生慢慢领悟,但是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只靠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此外,由于课后的时间比较多,教师多鼓励学生阅读法国书籍,书籍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特点等等,还要多看法国电影、多听法语音乐、多浏览法语网站等等,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以组的形式查找资料,并进行整理,上课时按组进行汇报,这样能够增加学生对法国文化的了解,并且还提升了表达能力,总之,通过这种多途径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法国文化,深层次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法语能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语法上比较中法文化
由于两个国家的文化不同,导致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子结构不同,汉语中很多句子没有主语和谓语,但是法语句子中必须有主语,这充分显示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尤其法语重形式的特点反映了法国民族文化,因此,教学中比较法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非常重要。
6.结束语
篇4
二者的统一关系
专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通识理念的渗透,要真正实现对一个专业的全面掌握,不仅需要知识背景的积累,更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的提高。知识基础越宽厚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专业的分化是人类清晰认识客观世界的需要,但分化后的认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完善的认识。通识教育理念便承载着这一神圣的使命。实施通识教育,并不是完全排斥专业教育,它需要依托专业教育才能达到其目标。在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今天,高校能够带给学生的只能是一定专业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同时,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渗透通识教育理念,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可以防止单纯灌输知识或训练技能的局限和弊端。综上,我国应建立一种集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促使二者相互融合的模式。
法学专业通识教育的实现模式
(一)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是否应该施行通识教育
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是否该实行通识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2001年9月《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战略研究》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现代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形成共识:现代法律人才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职业需要的、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法律人才。如何将法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是目前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一技之长。我国曾于1998年将原来的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一个法学专业,以适应教育部关于“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然而,近年来,有些院校为适用职业化的需要,在法学专业基础上增加了专业方向(如经济法、律师实务、法律文秘方向等)。将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仅局限于法律职业上。法学教育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它专注社会现实,以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等人之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为使命,因此研习法学者不但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要真正参透法律的精髓,就需要对社会生活有真正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法学教育更为倚重通识教育。
(二)通识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整合模式
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美国的法学教育属于本科后教育,其J.D学程以提供三年美国基础法学教育为目的,申请者必须具有学士以上的学位,原则上不具有法律背景。日本的做法是大学法律教育侧重于通才教育,专才教育由司法研修所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澳大利亚的做法是大学法律教育实行双学位,在修习法律专业的同时,学习另外一门本科学位。如:商学/法学、人文学/法学、科学/法学、经济学/法学等。澳大利亚的模式对于我国法学教育改革颇具启发意义。
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过程中,如何使二者有机融合?有两种模式:第一,渗透模式,即只开设某一类课程,在每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之中向另一类课程渗透。如在讲授法理学课程时掺入方法论内容,或在讲授诉讼法时掺入职业应用的内容。第二,板块模式,即同时开设两类课程,学生获得以通识教育为经、专业教育为纬的网络状结构的知识。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性模式,一方面在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加大通识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在开设专业课程时渗透通识理念。在表1中,以法学相关课程为例,探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实践。表1法学专业相关课程与通识教育融合的内容
通识教育基础上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法学专业而言尤为重要。如前所述,法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其中一种模式为板块模式,这就需要构建能够整合两类课程的体系。国外对于通识课程体系的设定各有不同。例如:哈佛大学建立由8个板块课程组成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它们分别是(:1)美学的和阐释的理解;(2)文化和信仰;(3)实证的和数学的推理;(4)道德推理;(5)生命系统科学;(6)宇宙物理科学;(7)全球社会;(8)全球环境中的美国[5]。斯坦福大学要求在9个方面修习11门科目:(1)文化、理念与价值;(2)世界文化;(3)美国文化;(4)数学;(5)自然科学;(6)技术与应用科学;(7)文学与艺术;(8)哲学、社会与宗教思想;(9)社会与行为科学[6]。法学专业通识课程应力求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方面均衡兼顾。这就需要在设置法学专业课程时,将专业课与通识课程有机统一起来。法学专业所涉及的通识类课程可分为通识类必修与通识类选修两类,本文建议对法学专业通识类课程体系作如下设置。
1.法学专业通识类必修课中开设外语、计算机、体育、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
篇5
在判例教学法中,教师应大量压缩传统纯理论讲授时间,把相当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分析研究、模拟、实践典型判例上。让学生通过判例中对法律规则及证据的运用来体会相关法律概念、理论、规则,通过对判例的模拟、实践来摸索证据运用的技巧与方法等必须通过时间才能获得的经验。需要注意的是,“判例教学法”不能等同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有学者总结两者的主要区别有: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判例教学法的形式比较单纯。在采取判例教学法的国家,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大量地分析先前的判例,以教会学员正确地分析判例。案例教学法则是在法学教育活动的各个阶段,适时地运用现有案例释解和研究成文法。其次,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运用成文法分析案例,而判例教学法则是广泛地借助先前的判例分析新案件。由于分析案例的依据不同,依照案例教学法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比较明确,而在采用案例教学法中,结论因其所依据的先前判例不同而有所差别,同一案例可以有两个甚至多个结论。再次,案例教学法和判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的方法体系中所处地位不同。在大陆法系国家,案例教学法通常只是讲授法学基本原理的辅助方法,但课堂上讲授理论仍然是法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分析案例则处于次要地位。而在英美法国家,分析判例仍是法学教育的主要方法,教师讲授理论则居从属地位。、判例教学应是开放性的,不应事先设定答案。案例教学通常只是用来证明某一个知识点,判例教学锻炼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重在学生的参与、体会和提高。判例是灵活具体、是复杂多变的,判例是没有既成不变的答案的,有的只是努力的结果。
二、判例教学的准备与实施
1.判例卷宗的搜集整理
在判例教学法中,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的判例(最好是案件卷宗的复印件),并作为教学资料发给学生,选编出来的判例应是具有代表性的。除了这些判例资料,教师应鼓励学生查阅更多文献资料,包括一些相关判例(如裁判文书)、法律法规、论文、著作,尽可能地全面阅读,多做比较分析,学生课前应做好准备。法学教师若能参与法律实践应多参与,以尽可能的搜集第一手的判例资料,判例资料越真实生动具体,学生锻炼的收获就越大。
2.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判例,去发现和理解判例中的法理及规则
课堂上,学生要对判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可做角色扮演,分别从原告、被告、法官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激发学生发言甚至质疑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和了解学生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不足,及时调整授课方向和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单纯的讲授。“判例教学法”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得出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感受获得这些法律知识的过程,去体验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的思维方法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去感受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过程,这种职业的体验更多地是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而不是依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将是学生法学学习中难忘的经验积累。教师要能够在授课中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展现的空间,教师一般不轻易地就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各种提问、作业、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进行讨论,最后才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
3.课后教师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辅导
在判例教学进行中,学生要用大量时间进行课下的准备,如同律师、法官、检察官庭前的阅卷准备一样,若想在庭审辩论中占据优势,事前的准备必不可少。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及模拟实战后,会有许多理论及实践问题,此时教师的辅导将起到抛砖引玉甚至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作用。
三、判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篇6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级护理专业的护理3班、护理4班学生176名为观察组(实施问题教学法),2013级护理2班、5班学生175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两组学生年龄为16~25岁,平均年龄为18岁,均为一年级新生,均未学习医学基础课程,两组学生年龄、医学课程基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材
选用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护理概论》,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第3版)。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常规教学法,即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内容,教师课堂使用课件讲述。
1.3.2观察组
每5~6人为一个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前下发的预习要求进行预习,收集资料,教师课堂提出问题,随机选择一学生回答,学生互评,教师点拨,结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教学,具体实施如下。
1.3.2.1提出问题
为保证在要求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2~3周要认真研究教材,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学生基础及特点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将问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问题:这一层次问题在书本上可直接找到答案,如何谓伦理学、护理伦理学等概念性的问题,这种问题学生易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回答时正确率高,易得到老师肯定,提高学生自信心。第二层次问题:这一层次问题学生则需做简单的归纳总结,如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的陈述有哪三个要素,举例说明护理诊断的三种陈述方式及其适用范围等。这种问题学生需对课本知识做归纳、总结,而不像第一层次的问题在书本找出即可,可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第三层次问题: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思考甚至小组讨论后才能回答,如根据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资料写出护理诊断,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中怎样应用,描述护士帮助护理对象满足基本需要的方式等问题,通过这一层次问题,锻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借助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成员的补充,多启发诱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1.3.2.2制作预习要求
如果学生未做好预习,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很难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适当进行引导,教师提前一周将预习要求发放给学生,预习要求包括:学习目标、上课要回答的问题、要表演的情景、选代表发言的案例分析、教师认为需拓展的知识等。
1.3.2.3收集资料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己查阅教材、相关文献,收集相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资料,进行探讨。
1.3.2.4课堂学习
选择任一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其他学生补充发言、讨论。
1.3.2.5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完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归纳、总结,对学生有分歧和疑难的问题,系统讲解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和协调的辅助作用。
1.4评价方法
期末考试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都采取闭卷考试,按统一标准进行考试,即统一命题,教考分离,满分100分,试卷内容涉及面广,难度适中。学期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是否喜欢该教学法、是否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是否培养了沟通能力、是否领悟团体合作重要性、是否增加了学习负担、是否完成案例有困难、是否提高了课程学习兴趣8项内容,要求学生对8项调查内容是否选项如实进行选择。共发放调查问卷351份,收回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100%。1.5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当然常规教学法也要求学生预习,但常规教学往往是“我讲你听,我做你看”,虽在课堂中偶尔也会提问部分学生,那也是很有限的,教师无法掌握学生预习情况,而问题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先问题,后内容”,通过课堂上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每次课程抽查到的学生可达到40%,甚至更多,教师可清楚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对学生有争议、易混淆的问题教师也很易了解,利于教师更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2.2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提问的面广,而教师又是随机选择学生回答,每一学生都有可能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这就促使学生认真预习、查阅资料,主动与同组学生交流、分享信息,问卷调查中有94.8%的学生认为问题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问题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问题教学法中运用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等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还要发挥小组的社会性。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团体,共同承担任务和责任,同时各自承担一定的认知工作,彼此在知识建构上紧密相连。避免了常规教学中教师讲完课不见学生,学生各自为战的状况,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经常性的沟通,使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
2.4问题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的主要区别
问题教学法是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分层次提出问题,检验学生预习效果,改变常规教学教师“满堂灌”的现状,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情景、案例分析教学,此方法不仅有既定问题,而且依照学生讨论没有涉及的、讨论不彻底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并强调重点、难点。改变教学方法后,观察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护理概论一体化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及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2.5教学思考
篇7
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即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其自觉地强化自己的法律职业者角色,调动其思维,使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法律,去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能够强化记忆。在教学中,通过模拟法庭、模拟合同谈判、模拟教学和小组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实践技巧。模拟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必要。下面具体论述一下模拟法庭。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看重人的实践能力,而在当今许多课程中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经济法课堂上试着进行模拟法庭的课堂教学,正是拉近与现实的距离。任课教师提前公布有关案例,让学生自愿参加,让学生自己组建模拟法庭,设立由3人组成合议庭(其中一人是审判长),其余学生为法庭成员;要有双方当事人及人、观众等。学生们积极准备与案情有关的材料,做好开庭的准备。学生们准备好收集的证据、诉状、答辩状和词。教师要及时抽查学生的准备情况,只有准备得非常充分,开庭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教师不担任法庭的任何角色,仅仅是指导。一切准备好以后,模拟开庭。请法院的有实际经验的法官或律师进行场外指导。从实践来看,学生们模拟这些角色非常有积极性,事先做了许多准备,尽管刚开始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进入角色,从法庭调查到最终的当庭审判每一个环节,学生们都兴趣盎然,都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有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开始专研经济法,探讨深一层次的问题。当然,进行模拟法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走向社会。如学习完《合同法》,学生们就应该试着拟一份用工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学习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应该让学生讲一下自己或家人消费过程中遇到的权益受损害情况,思考应当如何解决。
二、案例教学法
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学科,各种法规、条例学起来空洞、乏味,但其内容如果结合社会热点,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得多。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贯穿于经济法教学的始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经济法教授的过程中,发现各种条例有许多,学生根本记不住,也没法记。如何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经济方面的法律条例,那就是通过案例。通过身边的例子,学生非常有兴趣,而且他们觉得自己也许也会碰着类似的事情,所以用心听,努力理解、分析、记忆。有许多案例,学生积极查找资料,互相争论、比较。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这就决定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到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促使其理论向实践的转换。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二)应注意的事项
1.对教学案例的选用要具有代表性、时效性
同时还应当注意所选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只有具有代表性,运用恰到好处,才能很好地说明经济法规,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经济学原理。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月新日异,经济法规不断变化发展,案例的选取也必须具有时效性。最后,案例应难易适中,毕竟大学生尚未涉世,有一些东西似懂非懂,因而以他们能理解、接收为度。
2.案例应紧紧围绕理论知识
篇8
“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教学领域中有着充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经过查阅文献,“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笔者尝试探讨“教-学-做”合一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做”合一学习方案编写环节
1、学习目标首先,学习方案的学习目标设计要简明扼要。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关系到课堂高效率的高低。在“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学习方案的目标设计中,创设三维目标,目标一:知识与操作;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态度与合作。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学习方案是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所以在设计学习方案的学习目标时,要尽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词句和言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拿到学习方案就能快速掌握本节课的要点、学习思路和操作方法。其次,学习方案应该突出重点、难点。并加以注明,方便学生迅速了解学习的关键所在,便于学生对物理课程核心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掌握。再次,学习方案的设计要注意适当的激励语句。激励教育往往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考。激励语句的设计应当结合本节课中物理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选择。2、学习过程学习方案的学习过程设计。(1)学习任务的安排教师下发学习方案,交待本次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激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操作体会完成本次学习任务。(2)自主学习、方案引导该版块的要点是精心设计问题,是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设计和学习安排,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方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看书学习。通过激励语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阅读教材。(3)教师点评,及时讨论在这一版块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评,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尤其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必须要阐述清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4)总结提升、知识拓展这个版块可以设计成知识树、框架图等,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对本次课进行精练的总结分析,并且要对本次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促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学习兴趣。3、训练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按排一定的时间来保证学生的“做”,来完成“教中做,做中学”,对于包含操作技巧的课,更要保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没有动手操作内容的课程,在课程结束前10分钟左右,一定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测试。测试的题目应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题目不能太多,以三题到五题比较合适,方便学生在短时间内测试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4、反思总结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提醒学生,一节课结束之后,自己有哪搜收获,或者本节课的表现如何,也可以写自己仍然存在的疑惑。它可以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增强反思总结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做”合一学习方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学习方案的发放和回收“教-学-做”合一学习方案应该在上课前2-3天发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学习方案中的要求及应该提前准备的知识,学生可以对照学习方案进行自主预习。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可以用彩色的笔做标记,这样在后续课堂教学中方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听讲和解决疑难问题。课堂教学结束后,发放的学习方案要安排课代表收回,收上来的学习方案要及时批改,对学生完成的学习效果要进行评定,多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和引导学物理理课程的学习激情。在每次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习方案的设计进行反思,认真梳理问题和不足,对后续的学习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2、课堂上使用学习方案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要求1)严禁抄袭。自己的学习方案必须要坚持自己填写,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可能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来研讨,如果小组还不能解决的,可以在班级讨论时提出,听取其他组的解决意见,最后由主讲教师把汇总上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讲解。讨论问题时尽量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讲解时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对自己不能接受或还不明白的观点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质疑。2)注意做标记。标注重点、难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学习方案上做好标记,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要点和关键所在比较醒目易找,方便学生自己查阅,也为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提供了方便。3)参考课本。学习方案的作用是把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老师教的过程,学生一边按学习方案进行学习,一边按学习方案要求进行操作练习。学生仍然需要认真阅读课本,不能因为有学习方案就把课本丢在一旁,甚至不带物理课本。学习方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学习和操练的作用,课本才是学生学习的源泉。(2)对教师的要求1)学习方案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简入繁,层次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学习方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前期的基础,设计问题要典型,涵盖重点和难点,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目不宜过多或过难。3)合理使用学习方案。使用学习方案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班级,应根据班级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尽量减少教师纯粹的理论讲解。遇到比较难的问题,要相信学生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并且无法通过讨论和相互交流解决的时候,教师再进行集中讲解。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研究总结
篇9
1.重视问题解决
开发智能是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近10多年来,国际上研究并推广的主要成果之一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育中,问题是学生面对一项任务时才出现的,这项任务通常是由教师或教科书布置的,而且往往没有给问题规定解决方法。当学生在问题中找出一个适当的“模式”时,他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是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于1980年正式提出的,此后很快跨出了美国国界,被英国、日本等国引进。美国数学课程把“解决问题的数学”作为第一项标准,认为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是全部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所有数学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标准强调,在鼓励和支持解决问题的课堂中,要进行广泛而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探讨。学生应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探讨,应学会用几种方式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他们应该像评价问题答案那样,学会评价解决问题的过摸。当儿童通过几年的发展,他们应遇到较多的完全不同类型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于现实世界和数学内容本身。
重视问题解决已成为发达国家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日本最近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十分重视将数学活动全部纳入“问题解决”的视野。德国在数学的跨学科目标中,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列为五大目标之一,并指出:“促进这两种能力的首要条件是安排以解决问题为方向的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最佳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和推测答案。”
2.强调数学应用
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他们的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就将数学知识和应用相结合,作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各年龄阶段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如钱币的兑换和计算,价格和购物计算,各种购物方案的确定和评估,时间和行车时刻表的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容量与重量的估计和测定,旅游中的问题,居室与建筑问题,出版印刷中的问题,说话频率的测算等。
3.促进数学交流
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之二,就是作为交流的数学,认为:如果学生想要进行数学交流,并且经常地应用数学,就可以把数学作为一种语言。数学交流即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多用游戏的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将自己的数学思想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交流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描述、交流、倾听、书写和阅读是交流的技能,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构建知识,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且澄清自己的思维。当教师提出要探索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想法时,教师就推进了交流的过程。
教学中的交流过程,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特别重视创设情景,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去动手、去讲、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别人的表达。因而课堂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小组活动和大组交流。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
当前和21世纪很少会有人用那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现代社会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从小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启迪,以便为将来能够解决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矗这也是一直将发展数学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做法,是从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出发,在学习掌握数学内容的同时,逐步形成对提高人的数学素养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比较、分类、类比、对应、排列、代换、组合、取样分析、尝试、估测、模型化、推理等。
篇10
问题教学法作为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获得了教育界的众多认可。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高中物理教学实施问题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在物理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较强烈,高中物理所传授的知识,不仅得到了较强的深化,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了全新的知识体系,这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创设自主探索的氛围。第一,当下开展的物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倘若教师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结合高中物理的知识,完全可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氛围。通过该项措施,能够让学生自主研究问题,得到不一样的见解,教师更正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第二,创设自主探索的氛围,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前提条件,高中物理虽然在深度上有所提升,但对前提条件的规划还有待健全。为此,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需注重前提条件的设定,避免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条件问题。第三,从自主探究本身来讲,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将所有的环节都完成,一方面是课程时间有限,另一方面,问题教学法当中自主探索的实施,最重要的是学习好书本上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其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都得到了提升。为此,今后应实施顺势而为的策略,进一步利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第一,根据学生目前的思维方式,提出较多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在类型题的练习中,应尽量促进学生应用较多的方法来解题,不要总是局限在一种概念或者是一种方法上。第二,应利用问题教学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有很大不同,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创新、记忆方式的创新,切记死记硬背。以高中物理人教版为例,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探索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理论推导证明。也可通过运用光电门、刻度尺等实验仪器进行实验验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进一步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求异”思维的活动中,发展创新能力。第三,为了保证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还应该对学生展开一定的拓展训练。高中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重要阶段,物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提升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时候,还应该注重拓展问题的训练,教师可尝试留一些比较有特色或者是新奇的课后问题,作为下一节课程的开头问题,实现问题教学法的良性循环。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