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5:0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陶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作者:胡征娟饶华军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装饰上的运用
在现代陶艺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具有时代感的器物与剪纸图案的搭配、青花的搭配。现代与传统的对比在现代陶艺的装饰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而这样的搭配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现代陶艺装饰图案中的传统元素多取自与常见的题材如:“三国人物故事”、“竹林七贤”、“婴戏图”、“八仙人物”、“仕女题材”等。此外,一些传统陶艺中的纹样也经常出现在现代陶艺之中,比如:如意纹、云纹、缠枝莲纹、卷草纹、牡丹纹、莲瓣纹、吉祥纹(团寿、团龙、团凤、团鹤纹)等。
题材上的运用
传统题材对现代陶艺的影响除了反映在表面装饰上,还更多的表现在造型的设计上。“童子”是中国古代很常见的题材,是旧时对小孩的称呼。同时也经常出现在神话传说之中,指那些伴在神仙、菩萨左右的小侍从,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使者,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所以到现在,“童子”题材仍然经常被表现出来,同样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不同的是,在现代,人们可以用更多的手法去表现,抽出童子的外形特点,加以夸张概括,而省略掉繁复多余的笔画,让作品充满了现在风格,而不仅仅是拘泥于传统的具象的描绘。从传统题材的角度来说,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是一种延续,延续着传统题材千百年的生命。传统的题材与现代的艺术手法、创作思想所碰撞出的艺术火花,会将两者映照的更加美丽、辉煌。传统与现代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只不过是人们不同阶段的不同追求而已,传统的东西回归到古代,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东西。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陶瓷母邦”之誉。中国现代陶艺着重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发展方向,并融合了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陶艺是扎根于民族土壤之中的,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中国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种类,正在从传统艺术文化、民间文化中汲取养料,以多元化的创作理念,走向更宽广的空间。
篇2
1.1凸显新时期陶艺纹饰的文化价值
陶艺纹饰是陶艺家表达个人艺术理念、审美情趣以及思想的有效媒介。21世纪的艺术极端化倾向正向着多方位扩展与深化,使得发展中的现代陶艺,在变化的同时也受到各种新艺术观念的挑战,各种新艺术的流派发展轨迹初露端倪,并在各自不同的方向不断成长、延伸,并互相碰撞,以现代陶艺纹饰所构成的艺术符号,虽然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但其符号特点随着观念的不断改变也在不断地调整、改变,但又无不例外的留下时展的痕迹。陶艺纹饰取决于陶瓷材料的矿物组成和工艺过程,具有科学性和自然性;制作性陶艺纹饰取决于陶艺家自身的喜好、主观意念和审美水平,具有很强人文色彩。但两类陶艺纹饰都是实践的产物,陶艺纹饰的表现及审美不但承载着科学技术,而且展示了时代风貌和价值观念,表现了“用”与“美”的关系,具有文化符号特征。[2]现代陶艺强调审美和实用,注重情感表达,创新传统陶艺的审美理念,把粗砺、残缺、怪异引入陶艺,把特殊的烧成方式以及材料的演化引入现代陶艺创作实践中,陶艺纹饰不但没有因为实用功能的消失而减弱,反而由个性化技术变得丰富多彩。
1.2凸显新时期陶艺纹饰的表现功能
现代陶艺纹饰最基本的功能是装饰、美化作用,总体要求是更适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取向,符合人们的欣赏趣味。以艺术符号学的视角看,符号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构成范围里显现出来的一种抽象关系,在更高的阶段里,符号还有着细微的变化,这便是对艺术符号进行创新或者改变的实践。一般来说,人们通常对熟悉的符号态度比较冷漠,而对那些稍有点不同或无意之中发现的衣长符号却十分敏感。现代陶艺家不仅仅是艺术符号的运用者,还是艺术符号的创新者,通过对现代陶艺纹饰的不断创新,使新的陶艺纹饰成为新的艺术符号,达到新的表现效果。美国陶艺家彼得·沃克思,受抽象派和行为派影响,尝试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式,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黏土的率性,展现艺术家情感,他的作品留有开裂、斑孔等瑕疵,这种艺术符号在改变以往追求完整、甚至完美的情形下,又形成了他自身独特的艺术符号,起到了记录创作过程,记载人与水、火与土的交流。[3]美国陶艺家玛丽莲彩文,擅长对现代陶艺纹饰进行创新,细腻地模仿布料、皮衣、皮包纹饰,采用泥板成型方式,填入各种软硬适度的化纤织品,使泥土的柔软性更接近皮革效果。皮革上的拉链、金属、扣环则采用注浆、压模等方式,使得拉链、金属、扣环的纹饰有逼真的视觉效果,成功创作了“旧皮货”系列陶艺作品。
1.3凸显新时期陶艺纹饰的审美功能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已经形成了现代陶艺的雏形,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是较早现运用陶土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大师,之后更有毕加索、米罗、马罗、雷东等一大批现代艺术家痴迷于现代陶艺的创作。陶艺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产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渴望回归自然,实现返璞归真题材的陶艺作品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类陶艺作品在缓解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精神负荷的同时,也引领人们对现代陶艺审美功能的反思,并开启了现代陶艺纹饰的创新之路。现代陶艺纹饰创新的目的在于要求现代陶艺设计与创作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现代陶艺从实用趋向于艺术化、情趣化。[4]人性的回归,最佳方式莫过于艺术,而有个性的现代陶艺能不断地增强人类的感性,使人的心灵获得平衡发展。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柏拉图也曾过说,“真正的美来自所谓的颜色、美的形式”。现代陶艺的美是一种理念结合,现代陶艺作者充分体现对生活与人性的关注,以丰富多彩的个性创作为动力、用浓厚的“泥、火”趣味,用新的艺术理念、新的审美意蕴,传达一种精神。以浓缩的形式,与更多艺术门类进行交融。通过创新现代陶艺纹饰,更多地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既能让作品更“接地气”,又能充分表现陶艺家的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审美境界。
1.4凸显新时期陶艺纹饰的指示功能
现代陶艺纹饰既然作为一种艺术符号,自然也有符号的基本功能———指示功能。索绪尔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该书是索绪尔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开山之作,提出的符号学理论成为二十世纪西方人文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在索绪尔的书中,提炼出符号的概念,即所谓符号是个表意系统,是以一物来指示另一物,而符号的二元性,因此,符号的指示功能是其基础功能。通过对现代陶艺纹饰的进一步创新,凸显其新的指示功能。陶艺纹饰是视觉要素以及材料的物理表现,物质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表面纹理。随着历史的演进,陶艺纹饰审美意识日益成熟,从其表面就可感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工艺特征、材料特点,从陶艺的陶艺纹饰形态,反映着人们的审美需求。故陶艺陶艺纹饰可理解为:人们有意识地使用陶土或瓷土,经过制作、煅烧形成的表面纹理,如拉坯成型的旋纹,雕塑品的刮刀刀棱、窑火的向背面烧痕,综合反映材料结构、制作工艺,强调表面纹理组织给人的视觉、触觉的感受。[5]陶艺纹饰能传达设计者的情感,是设计观念的形象表现。在陶艺创作中,陶艺纹饰能培养学生形体与空间的文化意象、提高材料运用的能力,使作品产生视觉冲击力。如对陶艺纹饰的色彩方面,既保留传统色彩五行说,又融入现代色彩观念,对现代陶艺纹饰进行不断的创新。
1.5凸显新时期陶艺纹饰的精神内涵
现代陶艺所提倡的:一是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从而提升和转变人的思维,从而促进着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所有新艺术、新风格的前提。但这并不与继承民族血统有着本质上的矛盾;二是融贯众多学科的艺术形态,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技,科技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前景和可能!现代陶艺的创作,适当的采用科技成果是可取的,全部依赖和滥用科技成果则是现代陶艺的一大悲剧。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而“知礼节,需懂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乃至生活中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
二、结语
篇3
艺术总是随着时代的文化特点、社会背景不断转换艺术语言而获得发展,而陶瓷绘画艺术随着社会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谓艺术价值,主要是指作品中呈现的个性和风格具有的利用性和创造性。一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越强烈,它的艺术的价值性相对也就越大。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为例,其不管是在构图还是在色彩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繁荣与昌盛。而景德镇作为闻名中外的瓷业之都,更是将陶瓷绘画艺术推向世界。
二、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
1.艺术设计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人类开始使用生产工具起,设计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意识也越来越强,设计更具有了象征性。如,从远古陶器的纹样中可以看出人类对当时所见所闻的记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计也具有抽象性,这些纹样都是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再对其进行抽象化而得到的。设计首要的是功能性,其次强调美感与装饰性。这时的艺术设计还只是单一的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运动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各种艺术流派不断发展,这时的艺术设计就更具有了多元化的气息。
2.现代艺术设计的多元化
艺术设计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设计是伴随着生活而来的,由于地域性差异,世界各地形成了生活、文化、设计的多元化格局。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内涵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而现在的艺术设计大都侧重动态多元,是对静态多元的继承、发展和再创造。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不仅符合这个时代多元化发展的规律,而且符合人们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更符合艺术设计发展的进程。
3.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
现代艺术设计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商家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谋得利润,而且是要完善人们自身的审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的思想影响着设计的方向,而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积累,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自身生活的质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艺术设计衍生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超越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的价值
人们当前面对的是不断创新的世界,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也在不断冲击中国传统艺术,全新的思想和观念的涌现,使中国传统艺术受到影响。陶瓷绘画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陶瓷绘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陶瓷绘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意义重大,它是陶瓷艺术面向现代化、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体现。其价值体现为:第一,文化价值。就陶瓷绘画而言,其发展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既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又使现代艺术设计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第二,审美价值。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在艺术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而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会使更多的陶瓷收藏爱好者、艺术领域的经营机构关注陶瓷绘画。所以,人们对陶瓷绘画的审美与价值判断也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有所更新,将陶瓷绘画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更能体现其价值。第三,经济价值。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到了“顾客至上”这一理念,而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更贴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篇4
论文关键词: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城市文化;特色城市
建设现代化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普遍追求的目标。城市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内在气质,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发展中创造并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
一座城市经济越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显重要。因为城市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城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人文创新来引导,现代城市是现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聚集地,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是不太可能持续发展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要小看城市的一块砖、一片瓦、一堆石头,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反映着城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化石,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自然风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为什么今天许多人仍然喜欢去朝拜中世纪的城镇,仍然热衷于去看那些古城堡、古遗址,主要不是因为它们美,而在于能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在中世纪的城镇里,清晨公鸡长啼报晓,屋檐下鸟巢内的鸟儿叽喳而呜,城边修道院的报时钟声,广场新钟楼发出的和谐钟声,它们宣告一个工作日的开始。人们随意哼起歌曲,从修道士单调的咏唱到街上歌手们歌词的反复回荡,还有学徒工们和家庭女仆的信口低咏。唱歌、跳舞、表演,这些仍然都是即兴自发的活动。”现在看来,那种情景虽然不很出奇,甚至还很平淡,但却古朴自然,那种情趣、那种和谐,充分显示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和那个时代平静的城市生活。城市的贡献和作用就在于它能保存、留传和发展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激情、奋勇向上的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和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品位,增强民族自尊,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丰富世界文化宝库都有极大作用。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失去个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隋,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不但已成共识,而且已成法律。俄罗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涅瓦大街的建筑不准拆。尽管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但外观不许作一丝一毫改变。这一方面是俄罗斯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尊重与珍爱;另一方面也是法律的作用。德国规定,凡80~100年以上的建筑都必须无条件的保留。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文化遗产就是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就是财富,就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绍兴的沈园,是一座非常小的园林,亭台水榭也不出众,而800多年来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至今游人不绝。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文化。凡读过陆游的《金叉头凤》和《沈园》诗词的人,走进园林里,都会有深刻亲切的感受,陆游和唐琬凄怆的爱腈故事打动游人心弦,激起心灵的共鸣,“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晾鸿照影来”,给园林增添了浓郁的文化点染。
城市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构成一个城市社会文化的和物质环境的总特征。城市特色不光局限在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社会意义。一个城市的特色,标志着它的社会能力和水平;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历史上有些城市衰落了,究其原因就在于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城市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变化后条件的要求,丧失了生存优势的结果。例如,沿古运河的城镇,过去很发达,现在衰落了,不是运输方式改变了,就是河道不通了,原来的商埠变成了荒芜的村落。
城市文化气质与内涵既可以从社会精神文明方面来考察,又可从物质环境协调优美、交通井然有序来考察。尤其是建筑风格更容易表现城市的个性,凝聚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貌,是独特的人文环境的物化形式。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以完好保持城市轮廓线而闻名,高耸在天际线中的众多的圆屋顶和清真寺的尖塔(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遗迹),在傍晚时,犹如飘浮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一样。在上海,从外滩看浦东黄浦江的两岸建筑,强烈地表现了上海城市的个性。失去了外滩,也就没有上海的历史和上海的特色。
三、我国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近20多年来,我国城市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是也要看到,不少城市和地区,只顾单纯的经济开发和规模的扩张,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的保护,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建设性的破坏
有的城市在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不切实际地进行大拆大建。实质是打着开发建设的旗号,进行的历史大破坏,其结果是导致有些历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文化韵味。城市要发展,势必要拆迁一些失去历史使用价值的老建筑。但是不能不加考究就把一些历史建筑用推土机铲掉、用大铁锤毁掉。有的名城一边在大搞“故城寻梦”活动,一边在大拆旧城,让人一筹莫展,不知何处“寻梦”。
(二)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缺乏妥善协调
在北京,常常遇到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就是胡同该不该拆、要不要保护。从根本上提高胡同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于减少胡同居民,降低旧城区人口密度,拆除违章建筑,改善胡同建筑的内部设施。人们希望修整与恢复老式民居四合院的美好生活环境,而不在于毁灭胡同。到处高楼林立,旧貌换新颜,似乎是一派新气象,其实文化底蕴很差,千城一面,千楼一面,千街一面,失去城市的固有个性与文化。
(三)法制不全,执法不力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多管齐下,尤其是要依法管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因为文化遗产是稀缺资源,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再造性,它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估量的,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和监督机制来加强对遗产的保护。
四、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层次和基本要求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大体分三个层次:
(一)保护城市文物古迹
保护文物古迹,要特别注意保护它的历史环境。只有保存了历史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二)保护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条件是有真实的遗存物,要尽量多保存原真的东西;有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城市历史上的典型特色;有一定的规模,能够造成一种环境,使人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气氛。保护历史街区的原则是要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
(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篇5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本土性,并分别从艳俗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装置艺术风格的超越性、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原始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
在艺术文化史上,一种艺术思潮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艺术风格,乃至艺术发展的方向。不论哪个时代,它辉煌的文化成就,都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一种主要文化思潮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影响着文化的风貌,以及影响着文化的生产和创造。
一、中国现代陶艺的崛起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陶艺的开始并没有确切的年代,大约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陶艺家才开始尝试着从传统古典陶瓷艺术中剥离出来,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和经济环境,在改革开放前,现代陶艺所倡导的自由、开放的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美籍陶艺家李茂宗访问大陆,在国内一些艺术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与交流,重点推介了美国和台湾的现代陶艺作品及发展状况,在中国陶艺界产生很大影响,中国陶艺界第一次把审视的目光转向自身,动摇了固有的观念。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陶瓷艺术逐渐活跃起来,一批具有深厚艺术功底和丰富社会经验的艺术家涌现出来。直到今天,仍有一大批陶艺家在从事现代陶艺的创作,并形成了一支比较专业的创作队伍。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呈现迅猛之势,陶艺的交流与展览此起彼伏,现代陶艺的呼声几乎点燃了所有艺术院校青年师生的热情。
二、中国现代陶艺的本土性
中国现代陶艺是在西方艺术思潮诞生出来的新生儿,所以或多或少地带有西方的艺术理念,但是无论从形式方面还是表现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本土性。
(一)艳俗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艳俗艺术是9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主要以反映大众文化为主。在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艳俗艺术是指一种倾向或风格。艳俗艺术家大多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庸俗,在讥讽中又时时透露出善意的嘲弄。
一些艺术家就借用了陶艺材料的独特性,来进行艳俗艺术的创作,表现个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把自身的感悟物化为艺术作品。艳俗艺术的创作题材是以大众文化中的符号、图像、形象为主,表达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通常以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物品进行直接挪用,这种具象的物品比架上绘画更具体、生动。另外,艳俗艺术在色彩的表现效果上,最典型的就是“媚、艳、丽、俗”,以突出农民暴发户式的审美趣味。
(二)装置艺术风格的超越性
装置艺术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散发着后现代的气息,在一定程度上说,装置艺术就是在后现代背景下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装置艺术是后现代背景下的艺术对应,装置艺术就是后现代艺术。装置艺术也可称之为“环境艺术”。 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可以自由结合使用绘画、雕塑、声响、灯光、影像、行为等任何能够使用的元素,是一种非常开放、自由的艺术手段,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分类原则。
(三)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原始性
新表现主义在现代艺术中和观念艺术一样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是八十年代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它主张放弃抽象表现主义无具体的描绘,也反对极限主义、装置艺术和观念艺术缺乏技法、否定技术的立场,是对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流行艺术的对抗。通过对八十年代后现代艺术思潮及作品的分析,国内现代陶艺的艺术面貌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东西和合,古今碰撞”的特点。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信息快速的被现代社会所接受,导致个人观念加速同质化,国内现代陶艺的发展也是一样。
三、结束语
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当代多样化的艺术创作风格,以及多元化的评判体系。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城市环境的浮躁,以及人们心灵深处对纯朴的自然、恬静的生活环境的渴望更加强烈,于是现代设计艺术出现了“返朴归真”的趋势。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有着完备审美体系的中国现代陶艺,正在由一代新人进行着现代追求和改造,使其具有现代感,又具有我们民族自己的特色。
简单的说,现代艺术思潮对现代陶瓷的艺术设计有着很直接的作用,他不仅仅让陶瓷艺术在地域性方面和民族性方面得到了扩展,而且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我们要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打破原有的思想束缚,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潮流,符合时代的陶瓷艺术,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促进我们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篇6
论文摘要:现代陶瓷艺术有着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它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现代文化的精本文从现代陶艺材质的运用及发展、个性与内涵、形式美追求、多元化创作风格这四个方面谈论了从传统中求变、求新的中国现代陶瓷艺。
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广博深厚而绚烂多彩的陶瓷文化,并对其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产生如此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我们有质朴纯净而蕴涵勃勃生机的原始陶器,古朴而沉稳的魏晋青瓷,富贵雍容而清雅俊秀的唐宋瓷器,温文尔雅而精美绝伦的明清青花,等等。回首中国陶瓷工艺及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仿佛能感悟到历史的厚重与悠远。今天,陶瓷艺术又被置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环境中,并逐渐赋予其新的涵义和气象。
在世界性的现代艺术运动的推动下,现代陶艺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陶艺分道扬镰的发展态势。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现代陶艺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现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突破了传统陶艺守成趋同的表现模式,以新材料、新手法、新观念不断开拓新的创作理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人化、风格化的艺术特色。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它所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其综合性的表现能力和审美取向,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和造型习惯,而更多表现的是陶瓷语言与人的精神关系。现代陶艺有效地拓宽了陶瓷艺术创造领域,使其艺术流派和造型手段更趋丰富多彩。
一、现代陶瓷材质的运用及发展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材料的运用可谓至关重要,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力度及内在结构的审美空间。从传统材料中可以看出:青花、粉彩、古彩等传统装饰,形成了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特有的面貌,决定了其题材风格的独特性,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迁,用自身的语言范式带给世人长久的喜爱与眷顾。
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格的。与多种材料的结合、并用、渗透,产生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现代陶艺既有丰富的表现性又有充分的协调性,表面装饰和空间处理也登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现代陶艺注重质地性能,不讲究是粗糙还是精细的原料,取材也不再仅限于瓷泥和陶泥,而是有意突破传统陶艺原料的使用范围,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发挥各种材质的潜在美感,只要能经窑烧的泥、沙等材料都可用来为之服务。如张尧陶艺((生命的颂歌系列))《图1),胚质厚重,色彩质朴,造型与纹饰抽象、率性,并充分保留泥沙质地的自然属性,予以完美呈现,古朴、纯正、雄浑。试想当人们面对压力日增的现代生活时,看到它,自会油然而生“宁静的狂欢”而身心怡然。作者对陶艺材质的性、韵拿捏得非常精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创新。特别是他洗练精纯的艺术语言,活泛又准确的传达出作品的意蕴。
再看他的作品《碗一一一个民族的脊梁》(图2)这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碗造型,在张尧的手上成为一个个鲜活的载体,时而是梦幻般的小夜曲,时而是激烈奔放的交响乐章。那些硕大的碗造型,简洁而充满个性变化,线形的伸张和压缩渗透出一种活力。不同的材质产生的不同颜色和质地使作品变化丰富,展示了文化艺术与自然的交融。张尧的作品说明,现代陶艺实际上就是返朴求新的结果。自然、朴实的陶艺品,通过对泥土和火的深刻理解,赋予艺术情感恰如其分的表现,讴歌永恒不变的大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带给观者自然真实的感觉,也应和了现代人以充沛的心性去体味、感受生命价值和人生过程的要求。
二、现代陶艺的个性与内涵
现代陶艺创作,特别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与个性。陶瓷艺术个性的培养与形成,同其它艺术一样,都有个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和才能的积累,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积累,以及娴熟而全面的技艺的积累。
生活经验是艺术家获得素材和领会技法的摸索过程,是陶瓷艺术创作的基础。一位真正的陶瓷艺术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现代陶艺家在更加注重个体经验和个人风格树立的同时,又开始更多地考虑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更加关注人性和心理的问题,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现代陶艺家们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内在精神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张尧的作品《青山绿水系列·极顶之云》(图3),在借鉴传统水墨画意味的基础上,恰切地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作品洋溢着一股清新而灵秀的气息,使人领略到一种恬静而温馨的美。作者惯用的卵的变形造型,在此显得更为简洁、挺拔、秀美而大方。作品不仅显示了作者作为陶艺家应具备的基本功力,可嘉的是制作工艺的精致,彩绘用笔率意豪迈,而制器和处理则十分认真,工艺到位,典雅、闲静。作品最耐人寻味的是其别具一格的彩绘,特有的釉下点彩表现手法,将作者的心灵感受与作品溶为一体,作品是艺术家在贵州雷公山上的感受,更是艺术家灵感的触动,天地神韵在艺术家思维的一瞬间定格,是大自然给予艺术家的恩赐。另一作品《天地系列》(图4)打破了我国传统陶瓷在造型上的审美标准一一对称,工整,取而代之的是圈口上富有节奏感的缺口造型,与那瓶身的釉下五彩花纹形成极为和谐的协奏,如闻天籁,足以让欣赏者感觉到作者在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之间追求新形式的至美尝试。所谓“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兼及气魄”。一件优秀的具有强烈个性的陶瓷作品,其中必定会烙上艺术家自我的痕迹。同时期的《梦幻系列》《生命系列》和《野山风》等都充分展现了这一成熟品质成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三、现代陶艺在创作中的形式美追求
现代陶艺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产物,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现代陶艺在追求形式方面较之传统陶艺更为丰富多彩,在审美观念方面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也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异,现代陶艺已走进了纯艺术领域。相应的,现代陶艺要求陶艺家们要尽可能地去不拘一格、不求一致,尽其所能地发掘和发挥,表现其形式美。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陶艺家们尝试把现代雕塑、印象画派的语言植入现代陶艺的装饰和造型中,形成了现代主义的新意涵、新风貌。这种陶艺的存在形式,不论造型或装饰都是较抽象的,尽可能表现人的感情、意念,追求作品的寓意性、哲理性有效拓宽了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张尧1994年的作品《大人佣》(图5)就是陶瓷雕塑以貌取神的范例。人的形象没有手、脚,甚至没有眉眼,完全忽略人物的形貌。只是抓住内心的印象进行塑造。人物的写意特征和形象语言呼之而出,令人称绝,使作品显得不摔不懈,于简化中恍现真貌,于意蕴间显露精神。
篇7
陶艺是我们对世界文化的一份蕴涵着独特民族文化气质的贡献,备受世人的关注。教育部在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已将陶艺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内容。我们学校在生活实践基地特设了陶艺教学,并将陶艺课程列入校本课程,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让学生在创新的快乐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一、潜心开发校本课程
1、建立陶艺基地
学校为陶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在生活实践基地设有陶艺教室,备有转盘、竹刀、操作台、电窑等硬件设备。还专门聘请了宜兴的陶艺老师来给学生上课,使陶艺课程的开发从技术上、资金上、人力上得到了保证。
2、制定陶艺课程目标
学校制定出了陶艺课程的实施纲要,从三维目标中分层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课程目标:
(1)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
(2)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
(4)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学校、教师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的策略,寻求陶艺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陶艺特色教学
1、根据年级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低年级:初步感受陶艺文化,了解基础知识,进行简单雕塑艺术的教育――象形捏塑,能制作粘接成型的物件,培养学生对陶艺的情趣。
中年级:了解器皿的结构种类,能制作紫砂花盆、笔筒等简单器皿,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高年级:掌握紫砂刻绘的方法,学习刀法、刀具的运用,能进行陶装饰品的刻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审美、爱美的情趣,从装饰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我们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增进了学生对陶艺文化和陶瓷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相关的制作方法和技能,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后,深受家长赞誉。
2、实施特色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1)了解陶艺文化,开拓学生视野。“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这样的活动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搜集图书和实物欣赏陶艺作品,如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山彩、高贵的白瓷及现代陶艺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请陶艺方面的专家,讲解陶艺知识,学生们还上网查询,下载相关资料,设计小报,互相交流欣赏。在众多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陶瓷的艺术美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拓了视野。
(2)进行陶艺创作,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强调活动参与和过程的学习,主张知识要由学生经过探索和思考,自己发现、发展认识能力来获取。在学习制作过程中,陶艺老师为学生创设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体验陶艺整个的创作过程。老师教给了学生基本的泥条泥板成型、徒手捏制法后,通过组织讨论,尝试操作诸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学生以小小陶泥为载体,或捏、或压、或卷、或叠、或雕,无限的创意伴随着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让学生的动手创作得以充分展示。笔筒、花盆、拖鞋、烟灰缸……尽管他们的作品还很幼稚,但正是在这种幼稚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了创新观念,学会了创新方法。
在完成作品后,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全时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我是属马的,所以我做了一匹马”,“我想在我做的花盆里栽上仙人球”,“我想把我亲手做的笔筒送给爸爸”……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举着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3)关注社会生活,发展综合能力。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陶艺节活动,各班先指导学生按动物、人物、生活、科技等系列进行陶艺制作创新实践活动;再举办班级陶泥作品特色展示和班级交流活动;然后举行校级陶泥作品赏析活动;最后举办陶艺制作小报展示。在操作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如爱好摄影的学生可以拍摄一些学生制作的作品汇成相册,精通电脑的学生可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制作信息卡或设计电脑小报,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可以撰写活动日记或课题小论文,形式不拘一格。
篇8
关键词:现代陶艺 美术教育 创造力
在中小学开展陶艺教育,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拓展智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体心理品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我国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通过陶艺教育,可开拓思维,潜移默化,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1.现代陶艺的定义及其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从人类历史来看,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在造物艺术上是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包含着人们的精神状态。这种关系表现在陶艺上尤为突出。陶器作为人类早期重要的生存工具之一,一直以来是以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1.1现代陶艺的定义。
所谓现代陶艺,顾名思义就是现代陶瓷艺术,它的定义非常复杂。“泛指以陶或瓷以及陶瓷的物质材料为主所创作出的纯审美性综合艺术品”。①它是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现代陶艺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及社会的多种认知。
1.2陶艺教育的开展作用。
回想孩提时代在大自然中的深刻记忆,以及偶尔在假日投入自然所得到的愉悦总成为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悸动。玩泥是孩子特有的天性,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创作,并能为他们带来持久兴趣的就是“玩泥巴”。泥巴是适合孩子释放情感的玩具材料,他们可以就地取材,制作成型更加随意,如果购买陶泥材料,那就更好了。我们让孩子感受泥性的柔软,在手中的滑润,随意采用切、割、捏、撮、盘、印、拍、压、撕、戳、刻、划等各种方法,加上简易工具的运用,手中的泥会变得千姿百态。这多变的过程也是孩子内心深处的美妙感受和思维丰富变化的过程,这些作品将使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
2.现代陶艺教育现状
现代陶艺走进课堂应该说是近些年的事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短短30年,全国大中小学基本都开设陶艺课和手工课,许多学校都有制作陶艺的设备和各种软硬件设施。
目前,我国的现代陶艺的发展已逐渐步入正规化,陶艺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的一些高等专业院校已纷纷开设了现代陶艺专业,一些中小学校也把陶艺教学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美术课程内容大多局限在绘画、工艺、欣赏领域,忽视了美术课程综合领域的课程资源开发。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增设了“综合・探索”领域。目前我国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体制也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上来。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效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随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美育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3.现代陶艺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现代陶艺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文明发展进程。它所具有的文化性、参与性、直观性、愉悦性、多变性等特点赋予了它独特的教育功能。在中小学开展陶艺教育,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智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体心理品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3.1陶艺教育符合少年儿童的天性。
从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而言,少年儿童的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就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而陶艺的特点,正好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陶艺所表现出的直观性,也正是由具体的形象展示出来,并通过对其启示从而引发空间想象和内化,使具体形象逐渐被赋予抽象化语言。陶艺制作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它符合少年儿童由具象转化到抽象或交替转换的心理特征。陶艺由于其制作过程本身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丰富的可能性,制作者可从中获得预想的作品或偶然性作品,这种玄妙的偶发性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3.1.1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陶艺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参与性、直观性。因此,以粘土为原料的陶艺以其朴实性和亲和力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从陶艺多种成型的手段来看,主要分为泥板成型、印坯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拉坯成型、注浆成型和手捏成型。这其中也有把印坯成型和注浆成型统一划分为模具成型的分法。它的制作使孩子们获得了愉,通过“捏泥巴”训练了动手能力。
3.1.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艺正是由于其制作过程的随意性和多种可能性并存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陶艺的制作过程中从制坯成型到高温烧成,即从泥土变为陶瓷,通过泥的语言变为一件活生生可触摸到的艺术品,这种如同孕育生命般的感受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在玩泥的方式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坚强的意志投入到学习之中,这些看似非智力的培养,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的因素所在。
3.1.3锻炼学生的综合科学能力。
从矿石泥土变成质地坚硬而又美观的陶瓷的过程,同时包含着物理、化学变化,这是一门科学。要驾驭“陶艺”的全部过程,玩泥制陶要逐步熟悉泥性、水性和火度;造型中重心、厚薄、倾斜度,釉的成份,流动性等,也直接影响陶艺在烧炼后的效果。因此,通过学陶艺,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意识及遵循科学规律办事的意识和素质,锻炼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科学手段调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艺术手段的表现能力等。
3.2陶瓷艺术教育能提高审美素质,树立个性和陶冶情操。
随着陶艺的普及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小学开设陶艺课程将成为可能。启智、陶情、健体正是陶艺教育之目的,也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所在。③
3.2.1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陶艺教育的全过程。
陶艺教育为陶艺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因而,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陶艺教育的全过程。陶艺作品作为陶艺的物化对象,陶艺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人对陶艺的审美价值。创造陶艺形态的过程,可以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尤其是启蒙教育,孩子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兴致勃勃地“玩泥”,从中树立创造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3.2.2陶艺是最近人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玩陶是引人向善的一种朴实的方式。西方还开设有玩陶医疗,并且早已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受到国外的影响,近几年来陶艺在国内也迅速发展起来,陶艺工作室、陶艺休闲吧在大中小城市中得到普及,给人们疲倦的身心提供了一块释怀自我的绿洲,给生活增添了一份轻松。因此,玩陶带来的愉悦,陶泥的朴实、亲切感,有益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3.2.3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陶泥可塑性强,易于成型,制作方便,陶坯干后可以在其上进行各种装饰技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观察能力,并通过刻、划、贴、绘、印、镂空等装饰技法修饰作品。烧成的偶然性和丰富多彩的窑变会带给他们无限的神奇和幻想,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实际锻炼,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寓教于乐,陶冶情操。而且通过动手动脑,容易发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优缺点,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调整。
4.结语
现代陶艺在美术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现在陶育的美术教育大部分还是处于实用功能及培养后备军的需求上,但是我国美术教育地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提高,素质教育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当代人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且需要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等。按照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陶育将在基础教育中发挥莫大作用。
注释:
①郑宁.从诠释“陶艺”说起[J].装饰,2003,(10),2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J].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
③王兴竹.陶艺・陶冶・素质[J].中国美术教育,2000,(3):7-9.
参考文献:
[1]白明.世界现代陶艺概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篇9
潮州,犹如镶嵌在南海之滨的一颗珍珠,数千年来一直散发着迷人的光彩,陶瓷艺术的繁盛无疑是使这枚珍珠更加璀璨夺目的重要因素。潮州不仅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之。早在新石器时期,潮州的先民就开始烧制罐,钵等陶器,唐代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生产,宋代则进入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时至当代,它又凭借陶瓷产业的突飞猛进而被誉为“中国瓷都”。
青年陶瓷艺术家陈震就生长于这片陶瓷文化的沃土之上,不仅如此,他的父亲陈钟鸣就是一位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震幼年深受熏陶,并展现了他不凡的艺术天赋。小学时他雕塑的作品《母爱》曾获潮州市美展“小学组”一等奖。12岁时,他在父亲的工作室里捏塑了两件质朴天真的作品张角的人和《头像》,深得父亲的赞赏。后来,父亲在这两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作品竞入选《世界雕塑全集》,留下了一段父子合作的佳话。
自明代末年起,潮州陶瓷自东郊移至西郊,枫溪成为新兴的陶瓷生产基地,清代尤为兴盛。清同治三年(1864年)。枫溪出现了瓷塑艺术,多为玩具。自此,瓷塑艺术成为潮州陶瓷的代表性品类,并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页。现任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的陈震无疑受到了传统瓷塑艺术深刻的影响。但是,与传统瓷塑艺人明显不同的是,他是一位受过现代高等院校教育的青年艺术家,他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视野远比前人要深厚和宽广得多。如果说父亲帮助他将艺术的根须深植于传统和民间的土壤,那么,广东省陶瓷学校,广州岭南美术专修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的学习经历则使得他尽情地吸收学院艺术的营养。传统瓷塑是民间和传统的,学院陶瓷是精英和现代的,陈震悠游于两者之间,既能兼采二者之长,比如潮州传统瓷塑的古拙,质朴和充满民间情趣,学院现代陶艺的开放、超越和极具想象力;又能力避二者之短,比如传统瓷塑的过于通俗和泥古不化,现代陶艺的故弄玄虚和盲目崇洋。 陈震擅长人物陶瓷雕塑艺术,他的艺术来源于潮州传统的瓷塑艺术,但决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瓷塑;他的艺术得益于父亲的亲授,但决不是机械地模仿父亲;他的艺术取法于学院艺术,但决不是僵硬地套用学院的创作法则。复制,模仿和生搬硬套是匠人所为,从来为真正的艺术家所不耻,胆敢独造才是艺术家的命脉所在。陈震面对传统陶瓷文化令人仰止的高山并不胆怯,被笼罩在父亲炫目的艺术光环之下并不气馁。他要登上高山,他要冲破光环,他要以自己杰出的艺术创作再上层楼,再立标杆。10余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令_人过目不忘的作品,并连续入选国家级等大型陶瓷艺术展览,并获得各种奖项,几乎成为陶瓷界的“获奖专业户”。他的作品还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代表作有《中国娃》系列、《母与子》系列,《mm》等表现现实题材的作品,还有《新仕女》系列、《醉八仙》、《奕》等表现古装人物的作品。题材无论古今陈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均是那么的生动传神,趣味盎然。他以漫画的手法塑造的可爱的“中国娃”,观之仿佛能够听见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的嬉闹之声。娃娃的造型突破了传统“福娃”的程式,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现代感。《母与子》系列生动再现了潮汕地区质朴憨厚的母亲和顽皮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幸福和甜美打动着每一个观众。2009年的新作《mm》,塑造了网络时代的时尚女子形象,拉长的人物造型既具有莫迪里阿尼式的美感,又精妙地传达了当代女子慵懒无谓之感。在表现传统题材方面,陈震更是匠心独造,他借鉴了潮州大吴泥塑的表现手法,创作了《新仕女》系列作品。大吴泥塑在表现仕女方面有着特定的程式,尤其是面部刻画和手的捏塑,细腻而妩媚。陈震大胆突破既有的程式,人物造型夸张,手法写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古典仕女的雍容和娇媚。在《醉八仙》中,他以夸张的手法刻画神态各异的八仙,翻卷起伏的衣饰更加衬托人物的醉态。粗犷的表现手法迥异于《新仕女》系列的精微与细腻。
陈震是一位才情勃发的艺术家,他自称自己的作品是“喷”出来的。与其他艺术家苦心经营,反复推敲的创作方式相反,他创作时完全进入了解衣磅礴的境界。陈震又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艺术家,他认为,“艺术创作需要一颗激动的心,才会动人。”的确,他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它们均是出自于一颗敏慧而激动的心灵。这位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在创作之余,还撰写并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如《浅谈陶瓷艺术的“意象变化”与“表现形式”》《浅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等。这些论文体现了他广博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于陶瓷艺术的理性思索。
与历史上曾经的辉煌相比,今天的中国陶瓷艺术之光黯淡了许多,尽管仍是陶瓷生产大国,但其“大”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大”,并不是陶瓷强国。如何重塑中国陶瓷艺术新的辉煌,是陈震等青年一代陶瓷艺术家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相信他既不会圃于传统瓷塑的程式,也不会被现代陶艺的法则所束缚,他既会在两者之间,又会超越于二者之上,创造具有独特风格和气度的陶瓷艺术作品。如果能够多一些像他这样才情,修养功力兼备的艺术家,中国的陶瓷艺术一定会再度辉耀世界,并令世人重新读解“China”一词的深刻内涵。
篇10
关键词:陶艺教学;想象;灵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2-02
在儿童所喜爱的各种游戏中,玩泥巴大概算得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了。一坨坨泥巴通过学生们的双手揉、捏变成一尊尊精美的艺术品,如果没有思维没有创造,能将泥巴变成这样生动优美的艺术品吗?陶艺是一种艺术创作,它集画、刻、雕塑于一体,表现了独特的造型意识,也是培养创造思维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之一。如何使学生喜欢玩陶,喜欢运用陶泥去自由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呢?通过种种尝试,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灵感的萌芽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黑板上没有统一构图要求和造型标准,老师只规定主题和提供一些创作中需要的简单造型参考。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轻松愉快。我在给新生上第一节陶艺课时曾给他们一个惊喜,当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美术教室时,课桌不见了,地上堆满了泥。片刻的惊讶后同学们像见到了久违的朋友一样欢呼起来,“啊,泥巴!”在一片欢呼声中,自主探究的陶艺课已经开始了,没有整齐的问好声,有的只是学生团团围着老师,牵着老师的手,兴奋地跳着、喊着“老师,是不是今天不上美术课了?”“你和泥巴玩过游戏吗?”“你把泥巴变成了什么?”……同学们三三两两尝试着、争论着,用不同的捏塑方法,不停地摆弄着手中的泥,不断有新发现、新创造,他们嬉笑着兴奋着,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在忘我的动手实践中体现,主体合作与创造热情达到了。教室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时的教师只需通过简明的语言和信手拈来的示范就能点化学生创造性的灵感思维。
二、求异的教学环境、灵感的点化
冲破思维定势,将训练思路、方法交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异、怎么去求、去想。在上《泥娃娃》一课,先让学生们看一看十几个形状各异的泥娃娃,在观察后,学生对泥娃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我们共同将其分解开来去赏析,理解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求学生为其改变面貌,设计出若干个与其截然不同的形象。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它们彼此间形态不能一样、局部刻画也不能一样,我们要的是有创新性的泥娃娃问世。问题一出,孩子们便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走进我们的生活空间——商店、学校、家里、街头,他们从头到脚地去观察、分析、比较、记录,从里到外地去理解、去品味。他们可以依葫芦画瓢,可以移花接木,可以断章取义,更可独出心裁,对生活中精华与糟粕,他们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如何使泥娃娃生动是求异训练的一种表象,而捏塑前想、捏塑中想、捏塑后还要想,不想就捏塑不出来,才是日后每个孩子受益的根本所在。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创新精神和才能的产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丰富的想象空间,灵感的激活
陶艺课上学生们分到一块陶土时,总会问:“老师我们做什么呀?”其实,这时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创造的初始阶段——构思了,他们正在从泥土中寻找感觉。这时的老师要抓住时机一层层引导、启发。我在上《做小花杯》一课时,先让同学们互相谈谈杯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当我问杯子有哪些款式时,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盖儿的、没盖儿的、大肚子形、圆筒形的,有一个杯把儿的,也有两个杯把儿的。我又问有哪些材料做的,他们抢着说出:有陶瓷做的、有不锈钢杯、铝杯、塑料杯、玻璃杯、还有一次性纸杯。“那我们用泥怎样来表现他们呢?”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开了,讨论能够丰富大家的认知,交流又是大家相互学习、彼此作用、共同提高的好机会,讨论中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时我再问怎样才能让杯子更漂亮些呢?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可以盘泥条可以用小圆点,可以直接贴泥上去……学生们的想象力被一步步激活。这时再提出一个本课最关键的问题,你们想做一个什么造型的杯子?在对杯子的观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需求,调整补充完善其特殊功能。加上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新,在造型上他们可以彼此借鉴改头换面、别出心裁大胆设计;在功能上他们可尽其所想,不必去考虑是否可行,是否真实,只要符合能装水的功能就行……学生的想象力是没有模式、没有框架、更没有严密的逻辑章法,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只有参与其中灵感的碰撞才可将创造的闸门打开,走进去了才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
四、快乐的动手实践、灵感的落实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大胆放手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手脑合一的能力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老师可以简单地教一些揉泥、搓条、粘接、手捏、打泥片、筑泥板、挖穴等做陶技法。不要刻意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技法。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多样化表现方法的自主探究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淘泥的性能。其实学生制作陶艺的水平与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是相同的。我们要在教学中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使之都得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有的学生善于分析造型的合理性、完整性。有的学生不太注意造型,大胆抽象地表现动感,有的同学特别强调局部刻化……这些作品各有千秋,没有高下之分,作为老师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顺其所长,帮助他们以独特的形式来完成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五、课堂的评价总结、灵感的升华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