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18:5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案

篇1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3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

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

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

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

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A1.课后练。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狼(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

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

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A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2.预习短文两则

B3.默写课文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篇3

这篇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详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说到许多个“第一次”,作者总结自己的感受,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标题就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就是说,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有的第一次,像见柚子树,见孵鸟,要留心寻找机会,有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则要大胆尝试。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才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二、问题研究

.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钻研这类问题,可以查查工具书,词语即使不陌生,查查还是有好处。“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2.“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在词语上辨析一下,可以理解得精细一些,自己用词造句也会细心斟酌。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具体而微,则具备了整个形体。可见外形很有差别。把肉球说成雏形,把长大了的小鸟说成具体而微,是十分恰当的。

3.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愉快的。

(二)《第一次真好》

1.默读《第一次真好》。

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回味无穷不可磨灭

3.朗读练习。

4.内容研讨。

(1)学习方法引导。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如果问题是“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课文内容把握得具体一些,但是思考价值不太大,因为只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集中起来就有了答案。“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说的都是“好”,“好”就是指这些。“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珍重”的含义是什么,探究这个问题就更有价值。有些语句有疑难,当然必须探究明白。

(2)合作研讨。——“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3)全班交流与小结。

(三)语言应用

(1)只是一种点缀。

(2)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3)冉冉升起。

(4)一硕大的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5)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6)值得低回品味。

(7)给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8)玲珑剔透。

(9)第一次看到,但觉。

(10)使人回味无穷。

篇4

一、课题实验构想

本课题实验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案教学为抓手,融合宁晋县基层学校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工协作备课的方式,完成繁重的备课任务,达到创新教学设计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为保证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课题组将精心筛选教研整体水平高的学校作为实验基地。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出一套完整的学案资料;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第二年做好学案的反思完善工作,使学案教学模式趋于成熟;第三年争取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验过程的做法与控制

1.构建学案教学设计思路

经过反复学习研讨,我们构建了“1234”学案教学设计思路。“1”即一个对接,课标与课堂教学对接,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必须在研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确立。“2”即两个体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3”即三个倡导,倡导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教学预设留白,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即四个板块: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鼓励质疑,能力迁移练习巩固,全面提升。

2.建立教案编写与使用制度

为保证学案编写的质量,我们成立学案编写领导小组。将学案编写的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学校,建议采用周备课方式,要求备课组分工协作提前一周备课,学校统筹安排半天的时间对已备好的学案展开研讨,形成通案,教师上课前对通案进行二次加工,突出个性化。同时,要求实验学校的教师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针对学案设计、学生反馈等做好教学反思,为下一轮学案的修改完善积累素材。

为保障学案教学的有效实施,加大过程性指导力度,及时纠正教师在学案编写及使用中的问题,课题组定期深入实验学校参加学案研讨活动,采用推门听课的形式观察教师的学案使用情况。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将学案作为教案的代替品,当堂下发后,未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便照搬学案讲授。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研究制定了学案使用原则:①下发学案后,必须留给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②授课前,教师必须批阅学案,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3.完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

为解除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与教师的担忧,教育局研究决定,取消参研学校及教师的教案检查,试行“两结合两检查”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

“两结合两检查”,即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授课效果与教学反思并检查。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分数权重均为50%。学校评价方式为检查教师授课效果及教学反思,具体为:学校成立以正职校长为首的评价小组,每学期听教师1节公开课、2节推门课,量化打分,权重为70%;学期末随机抽取两篇学案的教学反思,评阅打分,权重为30%;两者相加即为学校评价得分。学生评价即学生依据教师平时的授课效果打分,采取等级制(优秀、合格、不合格),按优秀率×100计分。

新的教师备课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兼顾终结性评价,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更趋于合理化,避免了以检查教案评价教师备课效果的低效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校教研氛围浓起来了

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基层学校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校本教研从做样子、走形式转向了重内容、看实效,形成了校长、教师齐心协力抓教学、搞教研的喜人局面。

2.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了

“1234”学案教学依据新课改理念建构,凸显了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放性(有可供学生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案教学的实验打破了单一而沉闷的灌输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民主开放式课堂教学逐渐遍布我县各个学校。

3.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安全问题 防范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首先充分保护学生,尤其是要避免学生间发生安全事故,很多事情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这一定是体育课堂上要有所避免的。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的安全保障渗透到实际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都应当有充分与合理的考量。这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让很多不必要的事故能够得到避免,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基础。

一、备课时注重分析教材的安全性

想要处理好课堂上的学生安全问题,这首先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不是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缺乏安全性,但是每一个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不一样,在有的特殊的环境下,某些教学内容或者教材的编排上就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备课时就敏锐察觉出这些因素,并且防患于未然。要么做好充足的保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么就是合理将教学内容进行转换或者调整,将现有条件下无法实施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与策略。

案例1:在一次体育课上,教师让学生两路纵队一字排开,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铅球。教师下口令投球,同学们立即投出。后排同学因为抢球,未等教师拣球口令发出就冲上捡球,结果还有一人球较慢扔出,砸在捡球同学后背,造成轻伤。所幸未砸中头部,否则生命堪忧。投掷项目的教学,备课时一定要控制好人与人之间的间隔距离,教学时一定要统一口令进行投掷和拣回器材。这一点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分析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师如果在组织学生进行投掷训练时对于这一点有较好的控制与把握,这些意外就不会发生,也不会产生这种安全问题。

二、课堂上要多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

课堂上,教师同样要多留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很多时候学生很可能由于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或者是带有一些疾病,对于一些训练项目不适合进行。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且要在授课中多留意与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一些安全事故乃至危害事故的产生,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很有必要。

案例2:一次在课堂教学中一学生迟到,准备活动两圈跑完了他才慢悠悠走来,而且态度恶劣,坚决不肯补跑。我与他发生激烈争辩,不料他由于过于激动,一头栽倒,脸色煞白,连叫“药!药!”原来他患有心脏病,但他事先并没有明确告知,同学拿来药物吃下才得到缓解。无病装病固然要罚,有病不察更是危害无穷。教师稍有不察就会出现安全问题,酿成大事故。所以体育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危险产生。留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应当是体育教师教学时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在有一定难度或者对于学生的耐受程度有挑战的训练项目中,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更是重要。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要求,并且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对于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体育课堂上还可能会产生一些突发事件,对于这类事件教师也要有非常好的处理能力,只有第一时间对于这类事情进行合理且妥善的处理,安全事故才能够免于发生。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有效的组织课堂纪律,对于学生间的冲突,各种突发事件等也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处理时间被延缓,很可能会留下隐患,并且酿成更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于这类状况教师一定要警惕,这样才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进行身体交流,语言交流,情感交流。但是正是因为有交流,就会有碰撞,有时候激烈的碰撞甚至会演变为冲突。在一次篮球课堂教学比赛中,两个学生间有了矛盾。先是俩人拉拉扯扯,而后恶语相向,进一步大打出手。同学都很难劝解,最后教师出面化解。中学生爱冲动,心理不成熟,容易小大事。教师在现场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摩擦,及时劝解,这样才能够避免很多事情的恶化,甚至演变成安全事故。教师只有具备对于各种突发状况的妥善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

结语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做好学生安全问题的管理与防范非常重要,这也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根基。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在教学准备以及实际教学中都要积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对于各种突发状况也要有良好的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够将各种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里,保障课堂教学的整体秩序,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孙林凤. 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瓶颈的研究和对策[J]. 才智,2012(09).

[2] 佟小玲. 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相关防范措施的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3(24).

篇6

一、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等同于“习题”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所谓的语文学案只不过是教学内容变成“习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讲课之前进行练习,实质上起到的是一种“预习”作用。这严重曲解了“学案教学”,学案不仅仅是作业、练习,其应该是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案,学生应用学案学习语文的过程即是语文教学的过程。

2.学案设计偏“整齐”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案设计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但现实情况下,不在少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层次“差异”,导致设计的学案内容、难度等缺少层次性、阶梯性,不同学生个体使用的学案几近相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

3.学案就是“提问题”

“问题”是初中语文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用问题来引发、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学案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肤浅,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但最大的问题是设计的问题过多,将学案设计的过程理解为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过程,所谓的学案设计只不过就是“提问题”。

4.学案变成“小教材”

随着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上课不带课本,而是只拿着一份学案,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案”实施教学,完全把学案当成了课本、教材。教学的过程也由传统的讲解课本成了讲解学案,学案作为课本、教材的替代品出现在课堂上,学案俨然变成了一本“小教材”。

5.教师地位“虚化”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则由“听众”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在是“主角”,但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没有作用了,而是去发挥“指导”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居然“隐退”了,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场所,教师地位被“虚化”,非常不利于学案教学的科学开展。

二、“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1.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学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自主学习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习题、问题式的应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奠定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

2.学案设计上注意“分层递进”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借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其前提是“学案”的个性化,是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需求基础上,对学案的内容、难度等进行分层次、递进式的设计,使其适用于每位学生、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内容“细读文本、注重生成”

学案内容上要避免变成“提问题”,更要避免将学案变成“小教材”。对初中语文学案内容的设计,坚持以深入、细致阅读相关文本为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发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点”,注重问题的“生成”,而不是机械化的将教材内容变成“问题”,切实保证学案内容质量。

篇7

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是比较重要而且也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灌输”形式的僵化、单一的局面。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初中语文 应用策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案例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动机

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取材于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给学生实际体验场景,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作为主角之一,在这种情境氛围下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感同身受,亲自体验,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兴趣点,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非常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最常见的方式是分组讨论,这种方式即需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去完成的。这训练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转变为是和学生朋友,一起分析、研究、思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合作中要互相沟通,表达自己思想,同时也要学会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3)帮助学生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

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涉及各种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创造能力,知道如何对待似的情境或问题的解决思路,学会善于接纳他人的建议,学会如何修正和完善自己;还有助于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学习, 去接受去探索学习真谛, 提升学习自主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养成是非常有助于的。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学目标,确立案例教学类型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延伸运用到课外。所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就应该明确这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进行精心制订详细的整体计划。在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灵活地导入情景,巧妙地设立问题,多种形式地讨论问题,激发参与热情,挖掘学生思路和解决方案的潜能,扩展学习角色定位。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以小组为形式展开讨论案例、评析案例、 进行对话时时,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对全程进行掌控,不能课堂变成“放羊”状态。这需要我们应该及时关注讨论中是否偏离主题,在学生发挥自由讨论同时,教师在旁边给予诱导扩展思维的思路。运用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类型一般有三种。一种问题评审型,即直接提供学生进行评价案例所反应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二是分析决策型,不给出解学生决问题的方案只呈现现实叙述包含问题的案例事实,让学生讨论分析做出判断;三是发展理论型,经过案例讨论从中发现新的道理延伸点。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一扇门。需要训练学生理论思维的需要,则可采用第三种案例教学。

(2)周到选择案例,明确研讨问题

运用案例教法的主要环节是案例研讨。在案例讨前应明确研讨程序,考虑整体结构、案例的典型性、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案例的选择也应该考虑案例的特殊性典型性,对学生有启发性。精心选择好案例后,少不了对确定好的教学案例进行解读。循循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定的情景,慢慢地打开学生思维,让他们了解情景的主要矛盾,提出问题,诱导并加以分析进行。多样化运用案例,多改革创新教案,比如,文字案例、原生态案例、音像案例和的课堂教学案例等等。多样化案例的运用,不仅仅能丰富课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运用。 如在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一扇门。 可以讨论思考题如下若干基本问题 :为你打开一扇门,“门”指的是什么门。如何打开这扇“门”,打开这扇“门”有什么意义……进行合理进行分组讨论。同时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合理分组尤为重要。在分组中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差异化,这样通过不同成员之间的思维模式,分析问题的角度,能有效地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对其他成员有着思维扩散的作用。同时也不断修正个人观点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重视堂课收尾,扩展能力训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也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教师最后总结点评通常都是画龙点睛效果,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创新的、正确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有疑问的及时解答、错误的及时更正、不足的进行完善扩展。解决答案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与学生一起探讨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果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去延伸去扩展,教给学生不仅仅是一个答案,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让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碰到类似问题中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教学时应重视教学收尾工作,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案例教学常用的收尾方式。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讨论写下总结,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这堂课知识的记忆,也能为下一堂课打下基础。 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与创新,在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的基础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庞巧妹.以案析理、提高效率――论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 (11)

篇8

一、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

1.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

体育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前应该端正自身的思想,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充分地了解体育器材、运动场地以及体育项目等是否适合学生现阶段的锻炼学习。但是一般的体育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以及详细的动作知识等,致使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2.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风险

初中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活泼好动,对教师讲授的安全知识没有充分体会,对力度的把握不到位,致使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摔倒、擦伤甚至骨折等安全事故。

二、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措施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比较普遍的,这也是困扰初中教育安全进行的重要因素,而要想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预防,以便全方位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师生必须树立安全意识

(1)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定期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全面的安全知识讲座,以便将最新、最有效的安全事故防范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也应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对教师讲授的关于安全的知识认真地理解,在平常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认真履行。体育老师在讲授相关动作的时候应该认真观看,仔细掌握诀窍,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对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体育教学的备课要科学合理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充分地了解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不合理的项目和环节予以删除。教材的选取、器材的安排等都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情况,在上课之前必须仔细地检查教学使用的器材,如有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排除,器材的使用过程应该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以防在使用的过程中受伤等。

(2)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充分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很多的初中生对于课前活动不够重视,各个关节没有活动开,接着就开始进行强度比较大的活动,从而对关节的磨损比较严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前的准备活动应该具有新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间接地达到预期目的。而在进行特殊项目的活动中,应该将全身能够发力的关节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头、颈、腰以及手脚关节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

3.做好课中组织工作

(1)合理安排教学

初中生对各种体育锻炼来自兴趣,而在进行练习时难度比较大,需要时间比较长的活动内容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感到有压力和信心不足,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专心地进行动作和技巧的学习,从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教学的内容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学进度要循序渐进,对于难度比较大和动作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做好认真的辅导,从而使得学生不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的内容应该有着舒展身心、促进身体机能的成长等作用。

(2)教学内容应该将安全放在关键位置

篇9

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源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的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的教学方法。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遥想;像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要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要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要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

4.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要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

三、开展思维激发教学,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的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篇10

学案教学模式的提出是针对于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以单向讲授为主而言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没有获得自主参与的机会,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学案模式教学,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三维目标达成度。

二、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模式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在这一模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尊重,从教学方案设计、学习方案指导、教学过程互动等方面,处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广阔的参与空间,使其学习兴趣与欲望得到满足。

(2)坚持教师主导原则。学案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不再简单地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学案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学习,教师在其中发挥难点点拨的作用。

(3)坚持自主探究原则。在学案教学模式中,绝大多数问题应当放手交给学生来完成,通过制定学习方案的方式对教学探究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依靠独立思考、相互研究的方式,攻克绝大多数难点,在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上主动质疑,依靠师生互动解决。

(4)坚持创新优化原则。在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出的自主学习方案应当体现全面性,要逐层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对于不同类型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创新优化原则。

三、当前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1)习题翻版倾向。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方案实际上就是成品教案的翻版和习题的翻版,没有体现重点突出的原则。

(2)教材贩卖倾向。有的教师在学案教学模式中帮助学生制定的学案,实际上是对教材进行转变,没有能够依托教材、走出教材。

(3)满堂提问倾向。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的学案相当肤浅,对学生进行满堂提问,学生没有深入思维、质疑探究的空间。

(4)起步正走倾向。部分教师在学案编撰中没有兼顾学生的发展差异,没有能够按照分层、分类原则,设计出不同难度系数容量的学案。整个班级沿用一种学案,无法适应全部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需求。

(5)机械程序倾向。部分教师完全按照设计的模式进行,陷入了机械的程序化过程,教学机智无法有效发挥。

(6)表演形式倾向。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案模式仅仅成为了一种点缀,实际上还是沿用“满堂灌”模式。

四、当前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现状的突破途径

(1)强化学法指导,授人以渔。学案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重心从讲解具体内容转变到学习方法指导上,在课前要求学生结合学案进行科学预习,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和质疑,在课后运用科学记忆法巩固学习成效,通过学法指导让学案教学更具自主性和实效性。

(2)实施分层原则,兼顾全体。初中生语文学习差异是教师在实施学案教学模式探究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教师要按照最近发展区域理论指导,将知识积累、理解能力等方面较为接近的学生设定为一个层次,在班级设定三到四个层次,分别给予相对应的学案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学生选准目标,树立自信。

(3)深入研究教材,深化理解。在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提供给学生的学案一定要做到把握重点与难点,主次分明,所涉及的内容与教材重点相吻合,要让学案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教材教学目标完成以及重点难点突破实现同步。

(4)注重自主探究,提升能力。在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模式中,核心问题就是学生以学案为线索,通过独立思考、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学习小组这样的有效载体,积聚学生的集体智慧,并充分发挥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总结梳理等环节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5)组织专题活动,营造氛围。在语文学案教学模式中,专题活动是学生巩固理解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学案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探究真知。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在学案中设计汇报交流、讨论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交流事先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关键环节,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