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训练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7:4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训练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课堂朗读一一克服畏惧心理的好办法从93届高中学生入学时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大倍分学生在大众面的回答问题时,态度忸怩,口语不清,甚至词不达意,男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那么,怎样消除这种害畏惧心理呢?课堂教学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授课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场合。课堂朗读是克服学生畏惧心理的最好形式。照本朗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站起来读课文就放得开,畏惧心理就慢慢消失。胆子孝声音小的学生要多让他们站起来读,逐步提高其口语能力。
二、课堂内问答一一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方法,是发挥性的口语练习。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有不少是要求口头答的。这就为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材料和问题。几乎每课都有这样的练习题,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口头回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训练题目时,可以自行设计。设计问题和选择答题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该提示什么,补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学生站起来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五分钟讲话——指令性口语训练口语训练要经常化,要形成一种习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这样才能人人都讲,个个过关。五分钟即兴讲话目的就是这样.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讲见闻,讲故事,谈理想等.学生们尽管读高中了,但还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所以开故事会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的训练方式。除了上面这几种外,课本中的说话训练也是进行五分钟口语训练的素材。在高二我根据课文单元训练的题目,安排了“五分钟讲话”。
为了使学生重视,我按十分制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语文成绩中。
篇2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要充分认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与紧迫性,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口语训练,切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口语训练在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可一言以蔽之——久无立身之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看出:
1.1教材编排
综观多套语文教材,口语训练的内容历来是排不上号的。尽管语文教材每学期安排了口语训练,但不管从所占的比例和所处的位置来看,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且这个“点缀”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是被忽略被挤掉的。
1.2课程安排
目前我省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每学期口语训练安排4课时。而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时间问题,4节的口语训练课很难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并得到应有的效果。
1.3教学检测
现行卫生学校的考试中,作为考试科目时,语文从来都只考笔试,英语还考个听力,而作为母语的语文,却永远只能是哑巴语文!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中把时间精力花在“读、写”上便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花在“听、说”上却连个水花也看不见,谁还愿往这上面使劲呢?长期以来“听、说”的被冷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2原因探究
2.1重要性认识不足
口语训练重要吗?很重要。在公开场合,能大方得体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理应具备的能力。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此项能力的培养却始终未被重视。关键是,忽略了又怎么样?不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估,不影响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不影响学生在校的成绩。既然都影响不了,当然就更不会被重视了。
那么,忽略、不重视、排斥口语训练,真的什么都影响不了吗?冲破眼前利益的局限,以长远发展的目光看,不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是大有影响的。笔者多次进行“模拟应聘”口语训练,每一次都曾遇见学生上台训练时长时间沉默,甚至有学生被问时无法表达而抹起眼泪;实习生、见习生跟医护人员、患者言语冲突的事时有发生;毕业应聘时难以张口遭遇拒之门外;学生毕业工作因输液扎不准针头时不会道歉,遇忙呼叫难以兼顾时用语不当被投诉等原因而影响业绩,甚至遭遇淘汰。长此以往,不但毕业生就业受影响,学校声誉亦受影响。现在社会对医患关系非常重视,不会说话的结果自然遭遇拒之门外的尴尬,因为患者不希望遇见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也不希望引进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此举不无道理,他们得考虑自己的效益、形象,招聘了这样的护士,效益、形象能不受影响?
护理专业为目前中国四大紧缺专业之一,从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例来看,还需要培养大批的护理人员,医院里护理人员的数目将大幅度增加,护理人员的职责也必将越过现在打针发药的范围,他们将担任着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甚至担任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部分责任,我们现在只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护理人员推着患者在花园里散步谈心的情景,将成为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未来社会对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必然很高。
可见,护理专业口语训练理应被重视,却迟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前期基础薄弱
在中小学,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名,谁舍得拿出宝贵的教学时间来搞“旁门邪道”?即使舍得,如果这个班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还不都得归罪于那个“旁门邪道”?就算你下了天大的决心,斗胆搞一回教学实验,学生也不会认真完成。进入卫生学校,哪能通过每个学期短短的4节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2.3没有制度保障
口语训练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立足,没有相应制度的保障也是一大因素。有关部门在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时,在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各种考核中,此项内容是从来不作为指标的。
3对策
首先是主管部门及学校教学部门对口语训练必须重视,在教材编排、课程安排、教学检测以及对学校、教师教学考核等方面,真正地加以关注和完善。此外,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3.1制定口语训练的整体计划
对学生在卫生学校两年的语文学习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整体计划,系统安排。如第一学期是介绍;第二学期是即席发言;第三学期是演讲和听力训练;第四学期是模拟应聘。此外,每学期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两三次课本剧的演练。
3.2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听说训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训练也应让学生从喜欢说开始,逐步提高表达水平,完善表达技巧,从“敢说”、“爱说”开始,达到“能说”的目的。
中职学生正处在说话心理障碍较大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他们自我意识敏感性加强了,担心说错话让人笑话的心理加重;二是他们思维发展正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时期,有时想得快,但一时想不到相应语言表述出来;三是他们对感情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往往遇事不大愿意表态。此外,还存在对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消除存在于心理、思想上的障碍。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启发他们自觉地进行听说训练,提高说话、听话的能力。其次,要创造环境,消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保持说话时的心理优势,如由易到难地设计训练的内容,先让他们有话可说,容易表达,然后再逐步加深,提高要求。再次,根据青年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激励大胆说话的方式,多实行“赏识”教育,调动他们说话的兴趣。
3.3与护理专业结合,创设口语训练情境
可以模拟应聘面试、模拟护患交流实境,要学生充当工作中的某个角色进行练习,然后互换角色再练习。训练之前,着力渲染“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身临其境、心感其情,达到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效果。这些形式,不仅练了口才,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好了理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根据目前口语训练时间有限的现状,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开展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座谈、交流和讨论会等,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随时随地注意训练口才的习惯。
3.4语文教师言传身教,自我提高
篇3
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往往重视不够的现状,我校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切入点,提出了“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实验课题。
实验前,校领导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为实验假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并吸取了外地值得借鉴的教改经验。依据实验方案,我在实验前对学生口语水平进行了测试。备课时注意设计听说训练点,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果。
一、遵循原则进行听说训练
1.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2.实践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
4.反馈性原则。
儿童心理学表明,当小学生把注意指向学习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5.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二、多种渠道进行听说训练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如教学《西门豹》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我把事件线索简要板书出来,引导学生根据复述提纲,联想课文内容,想象西门豹智惩巫婆、官绅的情景,有感情地将这个过程讲出来。
2.以兴趣活动创设情境,强化口语表达训练。
按照学期开始制定的实验计划,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祖国各地风景游”、“新年话新意”等活动的举行,同学们纷纷感到形式新颖,参与积极性高,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于是,我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出,上电台主持节目,布置采访话题(如:“每天看电视对少年儿童是有益还是有弊?”“双休日你在干什么?”“说句心里话”等),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4.鼓励比赛竞争,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我班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口语表达汇报“大比武”。孩子们好胜心强,参赛前必作精心准备,优秀节目云集,正是互相交流的好时机。通过比赛,同学们会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及时纠正。
5.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平日师生接触交谈,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的毛病,随时纠正。
三、方法各异进行听说训练
1.激趣法。
第八册语文教材中,有一道听说训练题——说自己做过的某个小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用具、材料、注意事项。为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条理叙述,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怎样使小船游到盆中央?”实验材料摆放在讲桌上,我先请学生说说实验前有什么准备工作。(桌子上放着两盆水,都不很满,其中一盆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小船。此外,桌上还放着糖、盐、面粉少许。)然后我又提出:“在不借助手、棍拨弄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能使小船游到水中央呢?”同学们思维很活跃,纷纷猜测分别放糖、盐、面粉试试,我请学生上台操作,别人观察他的动作、实验过程、结果,再连成几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下来。在放了糖等物以后,小船依然毫无反应时,有人建议:往盆里倒水试试。这次实验过程、结果也请学生仔细看,看后说说。果然,小船在盆里巡游一圈后停留在水中央,我告诉学生这是水表面有张力的缘故。有趣的实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自参与的试验表述出来,同学们兴趣盎然。
2.看图练说法。
例如教学看图学文《小足球赛》时,先指导学生整体看图,弄清图意,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说话要求准确,用词恰当,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小足球赛紧张、精彩的场面。
3.听辨、比较法。
如教学《小珊迪》一课时,作者在结尾段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珊迪美好品质的赞美。我将原文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分别朗读两种句式,让学生听后说一说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4.说写结合法。
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5.内容延伸法。
篇4
语文的听、说、读、写要求,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这四个方面不可偏废和倚重某一方面。只关注读或者写都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但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常常是对语文中的读写比较重视,以为教育教学就是为了读和写,学生会读会写就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其实不然,语文中的读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听、说环节,学生只有在听说环节中听说质量高,才会促进读写。从这一点来说,听说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处理,关系到后面一系列教育教学环节更好地展开。再者,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积极地进行听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
二、听说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目标
听说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目标,主要在于听话和说话这两个层面的目标。
(一)听说训练中的听话能力的目标
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设定听话的目标,有以下三个阶梯层次。初中一年级阶段,听话训练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能够礼貌和专注;通过听话训练能够抓住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听话训练能够积极地记笔记。初中二年级阶段,听话训练主要目标在于能够集中注意力,在听的同时能够记笔记。能够对新闻广播听出主要内容。初中三年级阶段,听话训练主要目标在于更长久地听话,能够对说话者的话有选择性地听,能够对说话者说出的话做出对错的有效判断。
(二)听说训练中的说话能力目标
跟听话能力的目标一样,说话能力的训练目标也有阶梯性。按年级也分成以下三个层次。初中一年级阶段,说话训练主要目标在于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积极地培养初中学生说话的兴趣,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语音准确,语句上能够通顺。初中二年级阶段,说话训练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复述,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初中三年级阶段,说话训练主要目标在于能够做到有详略地讲述故事,在讲述自己所见所闻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思想。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意见有说服力。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的不足和成因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上的不足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听说训练一直是淡化的部分,一直以为只要努力将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就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其实不然,没有良好的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学生的读写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就目前来说,初中学生的听说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一是初中学生的普通话不够过硬,对一些卷舌音和平舌音区分得不够准确;二是表达上吞吞吐吐,不够通畅,缺乏良好的说话习惯;三是在听话中不能把握住话语的重点;四是初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欠缺,不够扎实。
(二)造成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上的不足的因素
造成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上的不足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应试教育是导致听说训练缺失的主要因素。因为要考试,学生的笔试是唯一检验形式。为了考试,教师必然要对学生的读写,尤其是书写给予重视。而对于听说则淡化处理,甚至没有列入日常的教学。导致听说训练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二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还处于滞后状态。因为专业的听说教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思路
(一)进行有效地分段训练
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发展,常常受到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家庭,二是学校。另一方面就是学生自己。可以根据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将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分几个层次。总的三个层次就是“敢说”“能说”和“会说”,具体到年级段就是:初中一年级阶段,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积极地观察哪些学生不敢说话,不善于说话,或者是在说话的时候,没有话可以说。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敢于说话,敢于表达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前,进行三分钟的听说训练,组织初中学生讲述他们的亲身体验的事情,积极地培养他们大胆说话的习惯,用习惯引领学生敢于说话。初中二年级阶段,由于通过“敢于说”的训练,学生有了说话的习惯,有了表达的欲望,就有“能说”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积极地培养学生能够在敢说的基础上说出道理。作为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目标,对学生在讲述中有一定的要求,即表达有重点,说话的语言流畅。初中三年级阶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培养学生会说。同样一个话题,之所以有的学生表达得比较抓人心,是因为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表达的技巧,不仅让学生敢说、能说,还要会说,每一句表达都有说服力。
(二)课内外结合积极进行听说训练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跟书本知识是有必然的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割不断的。在进行初中语文听说训练的时候,有必要让课堂和课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地听说训练。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先有感情地说出《济南的冬天》描绘的美丽风景,随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当地的冬天景象,并布置观察作文———《家乡的冬天》。
(三)加强听说和读写的结合,促进听说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地进行听说的训练,有必要积极结合读写环节发挥促进作用。毕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是彼此相关的环节。听说环节是读写环节的基础,而读写环节又影响着听说环节的提高。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时候,有必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读写,有力地促进听说训练。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可以用写家乡的春,训练学生“说”,先说说家乡的春的特点以及意义,从而促进学生说的能力。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坚持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课堂要克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面的互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态的必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变教师的教学课堂为学生的学习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全体参与到课堂里去,让他们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这样,教师也就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是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并激发起极度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问题。为此,上课时给学生创设多种机会让他们从旁听者变成参与者。笔者从朗读入手,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的优美,描绘的生动与形象。让学生找到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谁找得多,找得淮,用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当学生找对时,即时给予表扬,并鼓励他、肯定他读得好的地方,并欢迎同学进行挑战。
三、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同学的发言
过去,同学发言出错时,学生往往发出笑声,有时并不是嘲笑,但对发言者来说就会令他尴尬。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开了一个讨论会。通过讨论,同学们开始懂得,笑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自己没修养的表现。正确的态度是,当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这才是尊重别人和有修养的表现。经过这样一番细致的工作后,课堂上充满善意的笑声和理解的点头,还有争辩声。
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不能给学生以居高临下之感,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防御心理,形成抵触情绪。上课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点评。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之处,应提出中肯的建议,千万不可严加指责,要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课间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接触,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五、帮助学生思想上树立“行”字
就是用表扬、奖励的途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是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得到胜利的快乐。”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各自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笔者会用微笑、点头来鼓励学生继续讲下去,当学生回答问题后,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点评,回答确实出色的,就说“你真行”或“太好了!”。需要改进的,就说:“讲得不错,如果声音再响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再试一下吗?”学生尝试后,笔者再给予肯定“现在好极了!”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他们会因此产生满足感,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欲望。
六、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三步曲为“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归纳总结课文”,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认识,使我们明确课文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学习课文的主要任务不是理解课文情景,而是借助课文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进行奇思妙想,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篇6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篇7
从一般教学论讲: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获得语言,而同时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情感。读书,还会提高学生的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想到的事、看到的事或做过的事,用口头或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了解。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才能学会各科知识,所以语文学科具有再认知的功能。
其再认知的功能体现在:1.通过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获得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利用语文能力进行交流、解释、记忆;2.通过语言理解和记忆获得各科文化科学知识;3.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学方法。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一基本认知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再认知特点;学生具有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所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动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才把语文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
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要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倒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
这段话说明:第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新大纲”所提的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总之,要达到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二,明确指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必要的,通过理解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出发点──知;一是终极点──行。由知到行,必须经过理解和训练。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培养小学语文能力的意义。从而也说明:江西省资溪县从80年代初所进行的小学“语文能力”教材教改实验,正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该项实验的内容提出:“以能力为序列──能力训练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的教学思想;以课文为例子──能力训练的教材运用;培养学习兴趣──能力训练的心理动机;指导学习方法──能力训练的途径;养成良好习惯──能力训练的归宿。”这一套“语文能力”教材教法体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了保障。
二、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训练
小学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叶老还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
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2.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3.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有人说,强调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人会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练习课。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对语言训练的误解。除了将“训练”和“练习”混同外,主要对语言训练的内涵不清楚。语言训练应包括: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
(一)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载体,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过去重在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示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要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有人认为积累语言就是记忆、背诵。虽然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读、背内容,教给读、背方法,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重点背诵某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语言精华在什么地方?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背下来又有何用?不要忘记要学生积累的是语言的精华,只有语言精华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在说、写中灵活运用。
篇8
按教学大纲要求,初中英语需要加强听力训练,但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了几个重要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教学时,许多老师采用集体中突击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重视到日常教学中的积累。注重集中训练,忽视长期积累。第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给予纠正。第三,听力教学过程中,方法不正确,简单的把听力训练当作听力测试。第四,没有重点的把学习英语的几大关键进行结合,把听、读、说、写进行了分离式教学。这些错误的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的进度与质量。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成为了目前教学的关键。
笔者认为,可以针对本校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整,以达到解决这些错误教学方式的目的。首先,作为英语听力训练,它是和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英语听力相辅相成的,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需要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听力的教学方式;其次,在教材中有相关的配套听力题,需要根据教学进度同时进行,然后随着进度的开展进行多样的听力专项训练;再次,进行英语教学时,一定要遵循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的基本教学原则,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把教学与听力训练相结合,达到听力训练的长期积累的目的。通过这些解决的措施,可以解决目前初中英语听力训练的错误形式。
二、初中英语听力训练需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采用单一形式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会让许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就需要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如听英文歌曲带动学生听词猜词的兴趣,或者以英语猜迷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等方式进行训练。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解除他们心中对英语听力的恐惧心理,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性。例如,可以设定一个情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情景式教学,然后通过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对听力的兴趣,通过以下的对话形式,既简单又能让学生有很大的参与感,让学生容易地去完成任务,提升他们对听力训练的信心,又能很直观地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三、运用技巧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听力
(一)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要学好英语,就需要更好地去理解所听到的英语的内容,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进行合理地听到内容进行推理与判断。这种形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大大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推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判断能力。例如,当训练听力时,学生在听录音前,需要先对习题进行浏览,大概了解整个对话的情景、人物包括这段习题中对话的大概意思,当开始听录音时,对之前所浏览习题后得到的信息进行对比,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判断的准确度。
(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抓住重点跳过难点在进行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们都是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那么可以在边听的过程中,从听力材料中提取出关键信息,把一些相关的数学、人物、情景做上笔记,可以用自己所习惯的方式进行关键信息的记录,抓住重点,这些关键信息用代号或者是缩写的形式记录下来,有效地提高了对习题的判断。在进行听力训练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生词。可以简单做一下记录后,直接跳过这些难点,不要在这些生词上进行过多的思考,以免遗漏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强学生对听力的处理技巧。
篇9
全英语教学时我国飞行训练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实施全英语教学,对于提升飞行学院语言素质和英语运用能力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实施全英语教学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全英语教学目标,是确保飞行训练中全英语教学工作目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全英语教学相对于普通的飞行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性更高,更有助行学员英语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促进其“听”、“说”、“读”的能力的发展。接受全英语教学的飞行学院,普遍能够较为扎实地掌握民航飞行的相关英语基础知识,对该领域的专业基本词汇及相关英语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对飞机结构、飞机发动机种类、主要机载仪器仪表、空气动力学、飞机性能和操作等方面的英语描述、表达等了解程度较深,并能够进行流畅的英语交流。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立,应在达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民航业对飞行员外语能力的要求,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和院校办学优势资源等进行提升和优化。
1.2打好英语基础,扫清语言障碍
全英语飞行教学与以往飞行教学的显著差异,即授课采用了英语这一外来语言,这对飞行学员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保障全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在飞行训练之初强化英语基础教育,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术语、机舱设备和结构等基本词汇进行介绍,并将经常性的开展听力训练,使学员词汇量和听、说能力不断提高,为全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破障碍,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强化英语文化教育,提升交流沟通能力
飞行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国际航线,以及国外飞行技术和服务人员,为了与之更好的沟通交流,飞行学院必须掌握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进而避免侵犯他国传统和文化习惯。对此,在飞行训练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员应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国外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教育,此外,更应以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引导学员在课外阅读和学习一些外国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风俗,在中西文化对照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用语习惯、行为习惯。
1.4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应用能力
飞行训练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训练,在飞行训练中实施全英语教学,应将理论与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将实践视为飞行训练全英语教学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对此,飞行训练中,教员应结合飞行学员的英语基础、学习层次和理解能力采取针对性、合理化的实践教学策略,例如在实施全英语教学之初,为促进学员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应将演示与教学相结合;在全英语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学员的英语水平相对较高时,应在每次训练结束后,应用英语进行点评讲解,给予每位学员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并密切关注其在今后的实践中是否有所改进。
2总结
篇10
1.1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形式
(1)针对校代表队而言,其训练的形式就是集训队的形式,一般多采取长期的训练计划,并适时应学校要求,开展短期的训练以及有周期性的训练。教练员由学校任命。
(2)针对院系级代表队而言,大多是以集训队的形式出现,但是以短期的训练为主,由院系组织机构筹建,教练员一般为本校的体育老师、技能较好的本院系的学生或者体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一般都由组织机构负责。
(3)针对俱乐部代表队而言,一般都是以短期的培训为主,此形式下的体育训练队成员的流动性较大,无法形成系统的训练。
(4)针对体育社团代表队而言,主要由组织者带头,各成员共同参与管理,教练员一般选择在社团威望较高的同学担任,有时也会请体育老师或是体院的学生做进一步指导。
1.2对训练队的训练的时间安排
(1)对于校级代表队,一般安排在下午的第七和第八节课进行训练,保障队员能够在同一时间受训,也可应比赛的需要,在双休日或者假期进行集中训练。
(2)对于院系级代表队,一般训练时间都是选择课外的活动时间,或各院校间相互约定共有的时间。
(3)对于俱乐部代表队,一般安排在队员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
(4)对于体育社团代表队,以社团设定的固定时间为基础进行训练,但有较大的变化性以及随机性。
2对于体育文化氛围互动模式的组建
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余训练,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以使其体制得到增强的主要途径,组建的普通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队与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的建立有着互相促进并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说,高校应对普通学生组建的课余体育训练的活动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体育运动本身存在多样性,可以利用体育的健身功能、教育观点以及宣传效应等优势,有效的丰富校园文化,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将课余的体育活动与校园的文化相结合,使校园文化的凝聚力以及吸引力得到强化,也使更加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提高其技能水平的目的。体育训练队的发展情况与校园体育文化内部氛围的浓郁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课余的体育活动能够将体育精神与校风、学风有效融合,以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需充分发挥体育训练队以及校园体育氛围个体的优势,使其形成互动的整体,为学校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与进步。
3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教研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