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4-06 04:5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指导工作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我院行政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全院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根据健康教育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健康教育人员工作职责》、《健康教育考核办法》等,调整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绘制了健康教育网络图、健康教育岗位责任制、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二、抓好职工的学习宣传教育。为提高职工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职工的卫生观念,普及卫生知识,我们定期召开职工大会,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健康教育会议精神,组织学习健康教育有关文件。为了学习不走过场,制定了学习制度,建立了学习考勤簿。通过学习,职工们明确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重要性,增强了卫生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三、狠抓职工的教育培训。按照培训计划要求,医院今年集中对职工培训四次。内容主要以专业知识、技能、技巧、方法等为题材。全院现有职工20人,参加培训20人,培训率己达100%以上。并设立科室健康教育宣传员,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定期开展各种健康教育培训及活动,要求参加人员达100%,培训活动有资料、有记录。
四、积极搞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我们通过门诊、住院及病人问卷等形式,向病人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散发宣传资料。我们还利用举办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除卫生日上街宣传外,还不定期上街宣传、咨询。全年共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500余份,咨询达500余人。门诊和住院部全年出版宣传栏各四期。
五、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颁布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我们积极开展了控烟教育,制定了《医院禁烟制度》,设立了禁烟监督岗,配有控烟检查员,候诊区、病房等公共场所设有醒目的禁烟标志。
篇2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依托省会,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重点建设集高效、生态、安全、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种养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园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有效促进一二三产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积极构建布局科学、规模适度、优势集中、效益显著的现代都市农业新体系,倾力打造服务省会、致富农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依据新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做到与城市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建设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匹配。
2坚持政策引导。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支持政策。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都市农业发展活力。
3坚持市场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发展都市农业。
4坚持项目支撑。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包装、跑办、招商力度。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5坚持城乡统筹。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互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产业互助共促、城乡统筹发展。
(三)功能定位
1经济功能:城郊区域是省会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并为城乡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民收入。
2社会功能: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农业观光旅游的场所与机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形成都市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生态功能:通过造林绿化、植树造景、建设水面湿地、生态果园等。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4辐射带动功能:依托城市强大的资本、科技、人才、信息和区位优势。发展装备先进、科技含量高、发展理念新的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业发展。
(四)发展目标
把城郊区域建设成为省会最大的产销对接、质量安全的菜篮子”基地,通过3-5年的努力。构建起林水相依、生态良好的城市森林体系,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效益突出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通过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综合功能得到有效开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更加显著,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用更加彰显。
二、总体布局
突出打造三大板块。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发展的总体布局是重点建设一环两带。
以环省会绿化、石环公路绿化、城区与组团间隔离空间绿化、西山绿化、河绿化等为重点,一环两带:以石环公路为主线。构建环省会绿色屏障体系。沿河区域,以水为特色,依托河综合整治和景观建设,构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科普等为一体的河特色农业开发带。沿西部山前区域,以山为特色,依托西部山前区域综合开发和绿化美化,构建集生态旅游、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西部山前生态农业开发带。
三、发展重点
传统种养业逐步退出城郊区域,随着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张。培育壮大新型主导产业,实现粮退菜进、限牧增果,大力推进一产与三产相结合、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六大都市农业产业。
1高效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突出产业特色,以设施蔬菜、果木、花卉为主,分别集中连片建设新型日光温室生产园区;分别建设2-3个万亩蔬菜示范区、3-5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方,打造一批质量过硬、特色突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蔬菜品牌;以此带动大棚菜和露地菜生产,实现温室、大中小棚、地膜、露地菜合理搭配、协调发展,做到周年正常生产、季节均衡供应,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2绿色生态农业。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实施石环公路绿化、西山生态林区绿化、河绿化、省会森林公园等四大环城绿化工程和“一河两环”水系工程。沿石环公路两侧各建50米宽的绿化林带,植树20万株;沿河两岸发展速丰林及林下产业6万亩;沿西部山前大道两侧建设果品采摘、观光带5000亩。
3特色种养农业。市区三环内和组团县城周边控制新建规模养殖场并逐步取缔畜禽养殖。适度发展特种养殖,规模建设特色种养园区。以西三教花卉市场搬迁改造为契机,规划建设省会大型的生产、销售、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花卉市场和生产基地。以河上游区域的鹿泉大河、李村、正定北早现、新华杜北等107家池塘养殖场为依托,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集渔业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鱼庄,规划占地8500余亩、水面5600亩。县城南郊107国道两侧,建设占地1000余亩的观赏鱼产业基地项目。以中华鳖省级水产良种场为依托,规划建设亩中华鳖养殖、观光科技示范园区。
4休闲观光农业。按照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的要求。深度开发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规划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休闲农庄,引导、培育、做大一批旅游产品,开办美食店、美食村、美食节等服务,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为一体,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促进农业新兴旅游产业的做大。
5现代园区农业。凭借贴近城区、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和科技资源雄厚的优势。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为载体,集现代农业示范、科技成果展示、农产品供应配送、旅游观光休闲的综合性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在藁城岗上规划建设藁城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区规划建设正定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新区加快建设东佐现代农业示范园。
6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重点抓好开发区食品园区、乳业加工园区、板材加工园区、栾城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初步建成以市区北部、西部乳业,东部、南部粮油,东北部板材为特色的都市圈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以及以石环公路南环沿线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带和鹿泉大河农产品物流产业区。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规划保障体系。现有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方面专家,研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发展区域,明确产业发展类型,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民居建设规划相配套。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指导都市农业快速推进、有序发展。
(二)健全投入保障体系。市、县财政设立都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科研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吸引工商、民间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开发都市农业。整合农业发展资金,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现代都市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创新项目运作机制,坚持市场化、产业化方向,明晰项目产权,落实项目主体,加快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效益。那一世
(三)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开发、集约发展。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市级财政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石政发〔〕45号)和《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石政函〔〕10号)有关规定,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制定落实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社会、个体投资都市农业建设。
(四)健全项目保障体系。按照都市农业发展规划。谋划、选择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包装、推介力度,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工商、民间、外商资本投资开发都市农业。进一步加大对都市农业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扶持发展都市农业项目集群,依靠项目带动,促进我市都市农业发展。
篇3
一、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依托省会,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重点建设集高效、生态、安全、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种养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园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有效促进一二三产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积极构建布局科学、规模适度、优势集中、效益显著的现代都市农业新体系,倾力打造服务省会、致富农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依据新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制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做到与城市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建设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匹配。
2坚持政策引导。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支持政策,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都市农业发展活力。
3坚持市场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组织推动和政策扶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发展都市农业。
4坚持项目支撑。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包装、跑办、招商力度,按项目运作、实施和管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5坚持城乡统筹。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积极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互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产业互助共促、城乡统筹发展。
(三)功能定位
1经济功能:城郊区域是省会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直接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并为城乡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优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民收入。
2社会功能: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农业观光旅游的场所与机会,并通过建立科技、物流、会展等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形成都市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生态功能:通过造林绿化、植树造景、建设水面湿地、生态果园等,打造“城市之肺”,营造绿色景观,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4辐射带动功能:依托城市强大的资本、科技、人才、信息和区位优势,与城市工商业、金融业融为一体,发展装备先进、科技含量高、发展理念新的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业发展。
(四)发展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把城郊区域建设成为省会最大的产销对接、质量安全的“菜篮子”基地,构建起林水相依、生态良好的城市森林体系,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效益突出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通过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农业综合功能得到有效开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更加显著,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用更加彰显。
二、总体布局
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发展的总体布局是:重点建设一环两带,突出打造三大板块。
一环两带:以石环公路为主线,以环省会绿化、石环公路绿化、城区与组团间隔离空间绿化、西山绿化、滹沱河绿化等为重点,构建环省会绿色屏障体系。沿滹沱河区域,以水为特色,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和景观建设,构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科普等为一体的滹沱河特色农业开发带。沿西部山前区域,以山为特色,依托西部山前区域综合开发和绿化美化,构建集生态旅游、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西部山前生态农业开发带。
三大板块:省会西北部涉及新华区杜北、鹿泉大河、李村、正定曲阳桥、北早现等区域,以生态观光为主题,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北水系、南水北调工程、植物园、小壁林场、省会森林公园、中山湖公园等,重点发展生态绿化、苗木花卉、特色果蔬种植、水产养殖以及森林旅游、生态采摘、垂钓观鸟、田园度假等项目,打造省会西北部现代生态农业板块。省会东北部涉及藁城岗上、九门、正定诸福屯等区域,以产业园区为主题,依托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滨河新区、正定现代农业示范区、藁城滨河生态园、彩色植物生态园、国大温泉度假小镇、长安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等,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精品果蔬、特色养殖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展示、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打造省会东北部现代园区农业板块。省会东南部涉及高新区郄马、栾城冶河、柳林屯、藁城丘头等区域,以高效设施为主题,依托初具规模的设施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扩基地、上设施、创品牌、增效益,打造省会东南部现代设施农业板块。
三、发展重点
随着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张,传统种养业逐步退出城郊区域,培育壮大新型主导产业,实现粮退菜进、限牧增果,大力推进一产与三产相结合、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六大都市农业产业。
1高效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向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城郊区域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以设施蔬菜、果木、花卉为主,分别集中连片建设新型日光温室生产园区;藁城、鹿泉、正定、栾城县(市)分别建设2-3个万亩蔬菜示范区、3-5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方,打造一批质量过硬、特色突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蔬菜品牌;以此带动大棚菜和露地菜生产,实现温室、大中小棚、地膜、露地菜合理搭配、协调发展,做到周年正常生产、季节均衡供应,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2绿色生态农业。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体系,加快实施石环公路绿化、西山生态林区绿化、滹沱河绿化、省会森林公园等四大环城绿化工程和“一河两环”水系工程。沿石环公路两侧各建50米宽的绿化林带,植树20万株;沿滹沱河两岸发展速丰林及林下产业6万亩;沿西部山前大道两侧建设果品采摘、观光带5000亩。建设鹿泉上寨大枣采摘园、李村葡萄采摘园、藁城惠诚果蔬采摘园、栾城范台草莓采摘园、正定东里双黄桃采摘园等。
3特色种养农业。市区三环内和组团县城周边控制新建规模养殖场并逐步取缔畜禽养殖,城郊区域全部取缔散养畜禽,适度发展特种养殖,规模建设特色种养园区。以西三教花卉市场搬迁改造为契机,规划建设省会大型的生产、销售、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花卉市场和生产基地。以滹沱河上游区域的鹿泉大河、李村、正定北早现、新华杜北等107家池塘养殖场为依托,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集渔业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鱼庄,规划占地8500余亩、水面5600亩。在正定县城南郊107国道两侧,建设占地1000余亩的观赏鱼产业基地项目。以鹿泉邓庄康泰中华鳖省级水产良种场为依托,规划建设2000亩中华鳖养殖、观光科技示范园区。
4休闲观光农业。按照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的要求,充分利用区域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优势,深度开发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规划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休闲农庄,引导、培育、做大一批旅游产品,开办美食店、美食村、美食节等服务,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为一体,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促进农业新兴旅游产业的做大。
5现代园区农业。凭借贴近城区、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和科技资源雄厚的优势,重点发展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为载体,集现代农业示范、科技成果展示、农产品供应配送、旅游观光休闲的综合性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在藁城岗上规划建设藁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滹沱新区规划建设正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高新区加快建设东佐现代农业示范园。
6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重点抓好藁城开发区食品园区、鹿泉乳业加工园区、正定板材加工园区、栾城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园区年新增投资额、产值分别达到20%以上。以4大园区为载体,初步建成以市区北部、西部乳业,东部、南部粮油,东北部板材为特色的都市圈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以及以石环公路南环沿线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带和鹿泉大河农产品物流产业区。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规划保障体系。在现有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聘请国内一流都市农业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相关方面专家,研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发展区域,明确产业发展类型,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民居建设规划相配套。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指导都市农业快速推进、有序发展。
(二)健全投入保障体系。市、县财政设立都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和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重点对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科研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吸引工商、民间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开发都市农业。整合农业发展资金,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现代都市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创新项目运作机制,坚持市场化、产业化方向,明晰项目产权,落实项目主体,加快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效益。
(三)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租赁经营、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开发、集约发展。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市级财政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石政发〔2009〕45号)和《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石政函〔2010〕10号)有关规定,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制定落实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社会、个体投资都市农业建设。
(四)健全项目保障体系。按照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依托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谋划、选择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包装、推介力度,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工商、民间、外商资本投资开发都市农业。进一步加大对都市农业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扶持发展都市农业项目集群,依靠项目带动,促进我市都市农业发展。
篇4
一、基本原则
移民下山工作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坚持政策推动、农民自愿的原则。
2、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3、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原则。
二、移民对象的界定
移民下山的对象确定以下四个行政村(金溪村、董溪村、诸葛山村、文山村)以及上旺的岩里自然村、红山的石泄自然村的农村居民。
三、移民小区概况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建设移民下山(丰盛苑)小区位于集镇倪家溇区域,镇中心校对面,幼儿园以北,紧靠南北通道,交通便捷,规划占地13.97亩,总建筑面积11948平方米,可安置移民72户。
四、实施步骤
具体操作分为以下5个方面:⑴农户申请:填写申请表,并对旧房拆除处置作出承诺,各村集中报村镇建设办审核,按照大中小分类选择意向套型缴纳保证金(大户2万元,中户1.5万元,小户1万元);⑵预交房款:按照选择意向套型分别交纳A型15万、B型16万、C型19万、D型27万、E型33万的代建费,并上缴本户集体土地使用权证;⑶确定房号:工程竣工后以保证金交纳先后次序选房的方式,确定房屋的具体楼层位置,并签定购房合同;⑷办理交房:结清房屋的全部余款和拆除旧房后,并移交丰盛苑房屋钥匙;⑸办理有关手续:申请办理相关权证手续。
五、有关政策
1、移民房面积及套型:
移民房建设统一由富盛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按照“实用、美观”的原则建造,公寓式住房分为五种套型,设计建筑面积分别约为A型99㎡、B型108㎡、C型128㎡、D型178㎡和E型217㎡(其中D、E型为跃层式),最后以实际权证面积为准。每幢住宅底层为车库。
2、购买面积控制标准
(1)、小户(3人及3人以下)允许购买面积为135平方米及以下。
(2)、中户(4-5人)允许购买面积为180平方米及以下。
(3)、大户(6人及6人以上)允许购买面积为220平方米及以下。
(4)、农房户型人口认定标准按县有关政策执行。
2、移民房价格
移民小区土地由富盛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统一征用,统一审批;小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绿化、路灯等由镇政府统一进行规划和建造;移民房建造费用主要包括征地、审批费用,小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有关费用和移民房实际建造等费用,原则上以成本价供给移民户。主房中心价为1800元/平方米(楼层系数按县拆迁房屋层次差价率标准计算),阁楼(檐高2.2米以上部分)1400元/平方米,自行车库1100元/平方米。
3、移民旧房的处理
移民下山后,原旧房原则应全部予以拆除,为了弥补移民户拆房工资及购房资金的不足,对山上房屋拆除后予以适当补偿。补偿范围为:具有合法产权的主房、辅房。补偿标准:按房屋建筑面积30元/平方米予以补偿。未经批准的违章建筑及简易搭建物(厕所、柴间、猪棚等)不予补偿并必须拆除。
4、对确实难以拆除的屋心屋,在收回注销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同时。本人申请承诺,村委审核,镇移民下山办公室实地验收同意后,作腾空处理,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镇移民下山办公室预付拆除旧房50%的补偿费,待房屋拆除后,由镇移民下山办公室兑现余款,宅基地归村委会所有,统一管理使用。
篇5
为加快推进“森林”建设步伐和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按照“赵都+水系+绿网”的思路,结合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特制定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打造“森林”为目标,紧紧围绕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国土增绿、农民增收,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组织开展今冬明春绿化攻坚大会战,继续保持我市林业高效、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今冬明春重点实施绿化工程,完成造林35万亩,其中,生态防护林27万亩、用材林5万亩、经济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17%。
(一)城市绿化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大力推进城市“见缝插绿、破硬建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屋顶造绿”工作。市主城区以道路绿化、游园建设、住宅区改造为重点,新增绿地面积3000亩。各县(市、区)在城区、建制乡(镇)绿化中,建成不少于50米宽的环城风景林带,城区周边至少规划建设1个城市森林公园,面积不小于500亩,其中,武安市、涉县在县城周边新建2000亩森林公园。年新增绿化面积1万亩。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公用事业局,有关县(市、区)政府和经济开发区、市马头生态工业城管委会。
(二)城郊浅山区生态屏障工程。该工程涉及县、武安市、永年县、磁县和峰峰矿区。该区域生态环境和绿化增量直接影响市区的空气质量和观瞻面貌,同时承担着省委、省政府对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林业工作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今冬明春继续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方式,在铁路以西条件好的地区实施经济林锁边工程和果粮间作;雨季以容器苗造林为主,条件差的次耕地栽植侧柏、火炬和刺槐等;道路两侧及可视范围内栽植杨树、柳树、侧柏、灌木、花草等用材观赏树种。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有关县(市、区)政府。
(三)通道绿化工程。在重点抓好“三环绿化”,即环城高速公路绿化、30公里都市圈绿化、都市绿网绿化的同时,各县(市、区)要按照国道及高速每侧边沟以外50米、省道每侧边沟以外40米、县道每侧边沟以外30米、乡村道一路两沟4行树标准建设绿化带。树种以乔木杨树、柳树、槐树为主,合理配置紫穗槐、木槿等观赏树种,实施立体绿化。国道(含高速)要求苗木胸径5厘米以上,省道4厘米以上,株行距为3×4米;县、乡、村道苗木胸径在2厘米以上。栽植株行距为2×3米。年重点建设人民路东延、邯武快速、环城高速绿化和青兰高速二期绿化。规划广府与人民路互通旅游专线绿化、京港澳高速公路与广府快速连线改建绿化工程等。道路征地范围内线路绿化由市交通运输局统一实施。全市林带绿化235公里,面积1.7万亩;可视荒山绿化80公里,面积1.3万亩;新增绿化面积3万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平原生态绿化工程。一是村庄绿化。结合全市新民居建设,绿化村庄480个,主要在院内宅旁、房前屋后、闲散隙地、沟坎渠边、街道两侧进行绿化,树种选择生态树种、经济林树种和园林美化树种,栽植密度因地势而定,片林株行距一般为2×3米,苗木规格按国家二级苗标准。新增绿化面积0.6万亩。二是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结合全市东部振兴规划,选择2—3个推动力强、条件好的县建设农田林网示范县,打造集中连片不少于10000亩的农田林网大方,每网格不超过300亩,三年内全市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85%以上。平原县每年选择2—3个示范乡(镇),积极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全市新建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8万亩,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三是沙荒地规模造林。年完成沙荒地造林3.8万亩,其中世行五期项目造林3万亩。平原生态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4万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有关县(市、区)政府。
(五)矿山修复绿化工程。全面开展矿山绿化,通过采取削坡、稳坡、平坡以及客土、选用耐瘠薄树种等措施,实施尾矿库坝体外坡绿化、库体绿化、采沉区绿化、闭矿区开采创面绿化和废料场绿化,恢复生态环境,创建“绿色矿山”。新增绿化面积1万亩。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有关县(市、区)政府和矿山业主。
(六)太行山规模造林工程。太行山区按照集中连片建成2—3个万亩以上示范区的要求,以城市周边、河渠沿岸、通道两侧为中心,以沟谷、流域、山头为基本单元,点、线、面一体推进,实现局部分散造林向区域化、规模化造林转变。人工造林4.6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以飞促封4万亩),新增绿化面积15.6万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有关县(市、区)政府和荒山业主。
(七)优势果品基地建设工程。继续完善培育特优果品示范基地20万亩,新增核桃、桃、梨、苹果、花椒等优势果品面积3万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有关县(市、区)政府。
(八)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工程。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绿化苗木基地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为造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木。致力打造苗木专业村、专业乡。新育苗面积3万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有关县(市、区)政府。
三、时间安排
(一)全面准备阶段(现在—年月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总体规划、地块落实、施工设计、树种选择、苗木订购、领导机构、责任分工、人员组织、资金筹集等。
(二)决战攻坚阶段(年月日—月日;年月日—月日)。抓住秋冬季和春季植树的有利季节,全面实施、整体推进、集中精力、克难攻坚,完成绿化任务。
(三)完善提高阶段(年月日—月日)。雨季重点针对因特殊原因没有完成的绿化项目、没有成活的树木以及水平和档次偏低的绿化工程进行补植、完善提高,确保各项造林绿化工程高质量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成立市城乡绿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市城乡绿化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机构,把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严格的任务分解责任制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科学规划。要搞好林地调查,规划设计中突出地域差别,西部山区重点搞好太行山及矿山绿化和城郊浅山丘陵区生态屏障工程建设。东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网和村庄绿化、通道绿化等,突出适地适树,实施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混交林比例,积极推广使用优新品种和优良乡土树种,确保造林质量。
(三)规范运作。要统一组织,实行工程造林,将工程分解为具体的工程项目,严格管理。造林工程完工后分别由各级绿化指挥部和市城乡绿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检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
篇6
11月20日,我局随同州委副书记刘坪及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教育局、州环保局、州住建局、州卫生局、州国土局、州林业局、州农业局、州畜牧局、州经信委、州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在县开展调研。工作组实地考察了县城镇规划建设情况,并与县四大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强烈感受到县委、县政府根据州委、州政府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思路,围绕旅游全域化、城镇特色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克服困难、苦干实干,抓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进一步促进县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明确发展定位
县要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大交通建设布局,特别是机场建设,以区域旅游集散地来定位。这一区域不仅可以辐射康北,还可以延伸至青海、,连接康东、康南两大板块。在总体战略上,坚持旅游全域化、城镇特色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发展路径,以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来统领和支撑城乡发展。一、三产业紧密融合,大力提升和强化城镇功能,建设独具文化魅力、特色鲜明、服务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新型高原旅游城市。要高标准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梳理文化旅游资源,把县的家底搞清楚。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科学布局,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有品位、高标准、有特色的重点项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发挥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和重点突破的思路
优越的区位优势,有利的交通布局,相对发育的商贸集散和服务业,建设区域医疗卫生和教育中心等是县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明确主攻方向,实现重点突破。围绕旅游集散地建设,着重抓好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包括宾馆饭店、民居接待。围绕城镇建设,着重培育购物、娱乐、温泉、自驾车营地、物流等旅游市场业态。大力发展会议会展产业,依托富集的文化资源,面向市场,积极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品。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在现阶段,充分利用旭日岭生态温泉资源,建设主题公园和温泉酒店,打造县旅游名片。
三、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进并重
篇7
一、主要目标
1、2011年,完成专利申请56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00件;专利授权4250件。
2、2012年,完成专利申请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00件;专利授权5050件。
3、2013年,完成专利申请7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00件;专利授权6000件。
4、2014年,完成专利申请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00件;专利授权7150件。
5、2015年,完成专利申请95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00件;专利授权8500件。
二、工作措施
1、强化项目引领。切实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认定标准的引领作用,严格执行并逐步提高对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将取得相应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复核、验收要件。自2011年起,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3件;落户“530”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1件;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3件;列入区重点培育的20家新兴产业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5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2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年授权专利力争2件。对达标企业将优先推荐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复核。
2、发挥中介作用。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引导和扶持现有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成长壮大,培育和引进我区知识产权工作急需的中介机构,提高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中介机构与企业对接的服务机制,引导中介机构为广大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对当年区内专利数量前3位的中介服务机构,授予年度知识产权优秀服务机构称号,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3、完善扶持政策。区每年度对全区专利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各镇、开发区、街道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费用用于专利工作的扶持奖励,突出对授权专利为重点的专利资助。对辖区内当年申请(授权)的发明专利资助每件不低于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资助每件不低于1500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资助每件不低于800元。驻区科研院所申请(授权)专利按属地原则执行。
4、鼓励成果转化。鼓励各类专利成果转化实施,重点支持专利成果资本化运作,利用无形资产评估入股、专利质押贷款、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
5、健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镇、开发区、街道和区相关部门积极性,进一步明确专利工作职责,举全区之力推进专利工作。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及各镇、开发区、街道经发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服务作用,定期走访服务企事业单位、驻区科研院所,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6、加强工作考核。加大专利工作考核力度,将年初区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年度专利工作目标任务,以及板块扶持奖励政策的制定、兑现作为发展目标考核的必要指标。区科技局要加强对专利工作实施的指导和监督。
篇8
一、贯边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概况:
埭溪镇贯边村位于104国道以西6公里处。全村总户数为281户,总人口为961人,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两委会班子人员共5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30人。全村山林资源丰富,共有林地面积7106亩,其中新炭林5099亩,茶园103亩,林木基地699亩,小杂竹290亩,毛竹240亩,笋山500亩,早元竹360亩。拥有耕地面积770亩,其中水田706亩,旱地64亩。虽然民风淳朴,山清水秀,但经济薄弱,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和林业生产,年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低于湖州市、吴兴区和埭溪镇的人均收入。村级集体年可支配资金仅4.07万元。
近几年来,随着山区特色经济的初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开始提高,但村庄小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与山清水秀的大环境极不协调,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根据吴兴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和要求,在埭溪镇党委和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贯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紧紧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在年6月至8月期间,积极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薄弱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新路子。其中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通过村庄整治,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享受到了优美、自然的人居环境。其余两个自然村——南边村和秧田头村属即将开工的省重点工程老虎潭水库的坝区和库区,已经开始征迁工作,因此不属于此次村庄整治工作范围。
二、贯边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广泛组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
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原有各主次道路都是泥沙路,村庄整治工作中道路硬化范围广,资金投入大。根据这一情况,村两委会召开了党员、队长、村民代表会议,宣传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精神、要求和政策,讲透村庄整治工作的好处,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对村庄整治工作的积极性,成为他们的自觉要求,大家一致认为村庄整治十分必要,是一项民心工程,一定要做好。
(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
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村两委会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实地察看,多方面听取了农户的意见和要求。然后,经过多次商讨研究,制定了施工方案。
由于村级财政比较薄弱,走多渠道筹措资金之路才是因地制宜的可行方法。因此,贯边村采取“集体补助一点,农户出资一点”的办法。对于道路硬化工程,村集体提供沙子、石子,其余购买水泥的费用由农户协商分摊,并义务投工。各村范围内的卫生整治工作按区域划分,分工负责,组织清理,并派专人负责监督,以保证整治工作质量。
(三)干群一致精心施工,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为节约资金,化较少的钱办较大的事,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在本次村庄整治过程中,干部带头,户户参与,人人动手,精心施工,仅投资13多万元,整治工作就取得了明显成效:
1、泥沙路变水泥路,道路实现硬化。除聘请一位有资质的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付出少量的报酬外,其他工作由干部和村民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经过近两个月紧张而又艰苦的施工,投入劳力350多工,投入资金10万余元,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的泥沙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硬化道路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硬化道路入户率达90%以上,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在道路硬化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未见的干群一致、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风气又重新体现,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经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如小仲坞村尤良银主动出资2000余元,自愿多承担费用,以实际行动支持村庄整治工作。
2、安装路灯,要道实现亮化。与道路硬化工程不同,安装路灯的要道亮化工程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规范施工。村集体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3100余元,在小仲坞、贯边二个自然村安装路灯10盏,主干道和公共场所主要道路实现了亮化,为村民夜间通行和活动提供了方便。
3、建厕所、垃圾箱,卫生实现洁化。在上两年给、排水系统已经改造完毕的基础上,在本次村庄整治工程中,贯边村改造了厕所,消灭了露天粪坑,又新建造厕所1座,由于精打细算,仅投资6000元,实现了村庄内有公共厕所,改造农户厕所的目标。同时,投资了1000余元,新建造垃圾箱5只,并清除了杂草、垃圾,卫生实现了洁化。贯边村还制订了《保洁制度》,建立了保洁监督员、保洁员队伍,使村庄的长期保洁工作在制度和人员上有了保障。
4、种植树木,扩大绿化面积。得益于山区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贯边村中心村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原来就超过25%的达标覆盖率。在本次村庄整治工程中,贯边村又从高标准、严要求出发,投资21000余元,在道路两边种植了香樟树200余棵,灌木200余棵,在村口建了花坛,进一步扩大了绿化面积。
篇9
实践论辅导员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简称教育部24号令)要求: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从教育部24号令可以看出,辅导员作为在高校中,与大学生接触最紧密的团体,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实践论》作为党内经典著作之一,是同志运用的认知论,结合党内的实际情况创作的,集中讲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认知的一般规律。作为客观阐述自然规律的经典著作,《实践论》成为了党内工作的行动指南。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实践论》阐述的一般规律性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对辅导员工作指导的客观性
文章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时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但是“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如政治、文化、艺术等活动。凡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实际生活领域,当应该纳入社会实践的范畴。高等教育属于“物质生活以外”的其他生活,属于“社会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参与高等教育的“社会的人”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辅导员队伍工作在高等教育的第一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头兵,是处理学生事务的急先锋,在工作中与大学生结成师生关系,在生活上与大学生结成师生情谊,通过教育对大学生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形式上遵循认识论的基本规律,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符合《实践论》的要求。偏离了这个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就会犯“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
二、加强学习,克服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的形成,主要是脱离实际情况,将片面的现象看做全局的特征,将外部的联系看做内在的本质。只有实践是才是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某某理论没问题,应用于某某事件必然会产生理想的结果;或者以前验证过方法,不顾是否有新的变化,现在再次使用认为也能达到既定的效果。这种不经过实践检验,想当然的做法,会使事件中隐含的问题在进展到某一阶段时集中性的爆发,让被试者手足无措。“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既定的思想、理论或方法,“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是,是很少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常常受到许多的限制”,如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在这些未预料的情况下,原有的计划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就要部分或全部改变原有的思想、理论或方法,“许多时候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最终达到预想的结果。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文章指出:“人们的认识”“都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有片面到更多方面”。刚入学的大学生,首先看到的仅仅是校园景色,要想真如融入大学,适应大学的生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会发现大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们也会犯下很多错误。针对刚入学的大学生开展适应性教育,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辅导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发展与变化,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挂科了,就认为这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打架了,就认为这是个危害集体的学生。辅导员不能主观地以学生某个阶段的特点看成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者将收集到的片面信息作为学生的整体认知。辅导员们要看到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通过工作积累和理论学习,熟知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将这种规律融入教育之中,才能真正达到服务育人的要求。
第二,用创新的思维克服经验主义。辅导员队伍由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构成,工作对象为大学生,通常以一届学生(通常为四年)为一个周期。刚入职的辅导员,满怀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缺发工作经验和必要的理论知识,或者经历过一个周期的老辅导员,没有认清学生的新变化,工作中产生的效果和预想的会有偏差。据调查,大学生每天上网一次甚至多次的达到65.7%,每周上网时长10小时以上的达47%,可见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若辅导员仍旧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工作,难以到达预想的效果;如今入学的大学生以“95后”独生子女为主,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仍旧根据自己上学时的经验,或以上一届学生为对象的工作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很大阻力。面对工作对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辅导员队伍不仅要加强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定期开展工作调查和研究,在工作中,认清当前形势,分析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新变化,还要不断验证自己的设想是否符合目前学生的教育规律,改正知识体系中的陈旧部分,汲取别人的实践经验,积累自己的实践收获,改变通过主观经验开展工作的做法,根据客观上的教育实践结果来指导工作,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用全面的视角克服片面主义。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了解,先从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开始的。经历反复多次后,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大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深入了解大学生是辅导员的工作前提。根据教育部选配辅导员的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师生比不能低于1200。辅导员面对的教育对象数量庞大,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捕捉到对象群体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不能因为处理繁琐的事物工作,就产生职业懈怠,仅凭观察到的表面现象,或者对象的外部特征,贸然做出结论。凭借对教育对象停留在感觉层面的认识去开展工作,不仅缺乏针对性,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还会导致工作重心发生偏移。辅导员只有通过工作接触、谈心谈话、日常观察等形式,在处理学生事务性工作时,注意收集教育对象的信息,勤于思考,总结隐藏于表面现象下的一般性规律,再通过实际工作去反复多次地体验,才能总结出教育对象的真实特征和内在规律。
三、端正态度,克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作风分为两类:一类是看不到事物内在的内在矛盾,错误地分析问题的本质,用形而上学地方式处理问题;另一类是虽然看清楚了事物的内在矛盾,却因功利主义或惰性作风,只考虑解决问题的形式,不考虑解决问题的结果;只考虑自己工作方便,不顾及实际工作效果。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作风建设,坚决抵制“形式主义”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在学生工作中的蔓延。
第一,深入调研,避免“形而上学”。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充分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与提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工作技能和水品。只有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问题的本质属性,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果缺乏深入实践,容易将事物的表面问题当作其本质属性。在其他事物中被验证的理论或者经验未必拿来就可以用,在综合性大学制定实施的教育政策,在专业院校使用起来会“水土不服”;针对人文学科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未必适用于理工类大学生。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是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如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内部规律,盲目地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学生自组织的伤害。辅导员应通过调研和实践,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只有深入调研,辅导员才能充分掌握教育对象的特点,寻找不同大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在原有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在面对新问题和新矛盾时不断创新,针对教育对象的内在规律开展教育活动,使教育资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
第二,加强监督,树立责任意识。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资讯获取渠道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通过网络、书籍等载体,利用旅游、参观等形式,大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甚至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信息。信息时代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人一滴水,首先要有一杯水;与人一杯水,要有一桶水。辅导员只有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才能给予大学生恰当的帮助。对于想出国留学的学生,辅导员若只是依据在办公室听到的只言片语去谈国外的教育,不仅起不到留学指导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从间接的手段获取的信息,通常很难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没有真正在国外生活和学习过的人,很难把握住国外教育的实质;没有真正创业过的团队,很难理解开展创业教育的精髓。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绩,却忽略了事物的本质,表面上看似解决了问题,事实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只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能从感性的、低级的认识上升为感性的、高级的认识,获取的知识,才能发挥最有意义的效果。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辅导员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学习新鲜事物的机会,才能减小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代沟,增进师生间的情谊;在辅导员队伍中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经验与知识的分享,获取间接经验,更新辅导员的知识体系,开阔辅导员的视野,培养辅导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使辅导员队伍增强活力,杜绝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现象,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时刻保持辅导员队伍的先进性。
四、传承知识,培养接班人
知识的获取从本质上是经验的积累,真知一部分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来源于间接经验。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从本质上是帮助大学生获取经验: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获取直接经验;向大学生传授人生知识,获取间接经验。根据教育部14号令的要求:辅导员应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内在规律性,辅导员要不断创新教育理论和工作方法,通过实际工作积累获取直接经验,通过学习和交流获取间接经验,将获取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04).
篇10
一、物资补助范围
全区范围内种植的双季晚稻,各乡镇(办)晚稻面积及补助物资。(见附表1)
二、物资补助内容及标准
1.每亩补助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克。
2.每亩补助75%赤霉酸结晶粉(即“九二0”)0.5克。
3.每亩补助“喷施宝”20毫升。
三、物资补助程序
1.区级采购结算:区财政局和区农业局根据设区市审核、省里确认的补助面积和补助资金规模(按省规定,应在8月20日前将补贴资金一次性拨付到县区),负责与省选定的供货企业确定采购实物的数量和送货地点,统一采购实物。
2.乡村组织实施:区农业局根据晚稻补助面积将实物分发到乡镇场,然后由乡镇场将实物分发到村(分场)。村委会(分场)和村民小组张榜公布每户补助面积和实物数量,接受群众监督。村委会(分场)可组织专业服务队,实行统一作业服务;也可实行分户作业。村委会(分场)要分户登记备案,作业服务队或农户认领后要有签字,存档备查。县级财政、农业、发改、物价、工商、质监、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
3.农技服务到田:区、乡农业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按照技术要求,8月底前完成集中防治稻飞虱等病虫害作业,9月20日前完成集中防寒保穗作业。
四、保障措施
1.落实责任,加强领导。成立以徐文泊区长为组长、财政、农业、发改、物价、工商、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和协调晚稻补助政策的落实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监督,防止滞留、挤占、挪用补助资金。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好“十百万”活动,强化指导和服务,组织技术人员包干到村,指导到田。乡村干部要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按照补助程序、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不折不扣将此项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2.广泛发动,加强宣传。区、乡、村都要广泛动员,层层部署。要编印政策宣传纸、技术要领明白卡,全面、迅速、准确介绍晚稻生产扶持政策,通过电视滚动字幕,短信平台等各种媒体,尽快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家喻户晓。
3.及时总结,完善经验。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认真总结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以乡镇(办)为单位,形成书面汇报材料,10月10日前将政策落实情况上报区财政局(农业股),区农业局(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