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5:3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健康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健康教育论文

篇1

1.1一般资料

实施药房健康教育前后各1年时间内,分别随机选取我院就诊取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前1年内选取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实施后1年内选取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8~78岁,平均(54.2±6.2)岁;观察组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18~81岁,平均(54.4±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接受调查。

1.2排除标准

①排除非本地常住居民;

②排除有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能配合完成调查患者。

1.3方法

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领域,诸多方面。为便于把握,我们把药房健康教育的工作架构设定为3个维度,由健康服务、健康指导及健康促进构成,每个维度都对应着可操作的4个模块,3个维度密不可分,互联互动,形成一个可控的立体结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12-10核心释义上的要求,成立健康小组,通过多方面渠道学习先进管理理论和健康教育知识,小组内分工明确,搭建健康教育平台,编制健康教育内容,推出健康教育举措和药房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汇集“健康服务”和“健康指导”实用资料并汇编成册,定期在院内及辖区行发放宣传;定期举行健康知识座谈会,通过知识问答方式帮助患者提升健康教育知识;药房开展人性化窗口服务,患者在取药过程中向患者介绍疾病及药物有关健康知识,告知患者药物服用注意事项,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实施前后分别选取100例患者采用自制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1.4观察指标

(1)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共20个评分选项共100分,根据患者得分规定:

①非常满意(≥85分);

②满意(60~85分);

③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健康知识掌握度:采用自制健康知识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常见药物使用方法、常用药物药理作用等,共15题,总分100分,根据患者得分规定:

①掌握良好:得分≥85分;

②基本掌握:得分60~85分;③未掌握:得分≤60分。掌握度(%)=(掌握良好例数+基本掌握)/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0%满意度,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7257,P=0.0054)。

2.2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0%掌握度,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1.4912,P=0.0000)。

3讨论

篇2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卫生知识教给群众,培养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公众保健的责任感,从而纠正不良习惯,和排除不良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及增强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的能力,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是人们对健康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健康不仅指没有躯体性疾病,还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通过文献学习和长期工作体会,笔者现提出以下几条见解,望与同僚们共同努力。

1利用医院优势、重视宣教工作

医院是医疗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实力机构,在健康教育方面有它独特的有利条件。有住院及就诊的患者,他们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又有一定的受教时间,医院可根据防治工作的实例、卫生防病统计数字以及流行病调查结果充实宣教内容。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树立可依赖的保健威信,医院有检验、化验、治疗、护理技术作为后盾,受教育者可以得到健康验证及咨询服务,因此利用医院的有利条件开展健康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护理学扩大了内涵,它不再局限于对患者的护理,如今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防止病残等都已成为我们护理工作的新课题。这就要求在医护人员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习、讨论,制定出各种疾病详细全面的宣教内容,要求每位护士做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不同时期,根据患者的情况及需求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切实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

2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让患者达到知、信、行

知,让患者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信,护士用丰富的知识帮助、指导患者,让患者感到护士可信。行,利用护士的影响力指导患者,让患者将护士传授的知识付诸行动[1]。

健康教育的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患者对疾病的陌生紧张心理,特别是需要手术的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教育,讲明各种检查治疗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许多护理活动需要护士与患者共同完成,如手术前的练习、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有效的咳嗽方法等,都需要患者在护士指导下完成。因此,护理活动中护士与患者应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的护患关系,而不是单纯地帮助患者去做,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很多患者患病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一旦病情稍好就认为痊愈了,就不注意休息,不接受治疗,造成病情复发,甚至引起其他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各自患病的特点、如何治疗和各种注意事项,是避免疾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疾病可以转化为躯体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向患者讲解健康心理内容,不仅可以纠正不良的个性,人际交往障碍,在如何掌握情绪的释放与控制以及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等方面更有重要作用。根据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指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忍耐力有很大关系;心理健康与否,重点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世界观、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坚强、稳定、外向心理特征的人,不易患精神方面及其他方面的疾病;而敏感、脆弱、内向心理特征的人易患精神方面及其他方面的疾病[2]。因此让患者知道什么是健康心理,克服、消除不健康心理状况,配合治疗和发动他们主观能动性对疾病的治疗都是很有利的。

4合理进行健康教育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人生观,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应合理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对健康知识缺乏或知识不足的患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与指导。

教育方法可采用语言教育、宣传科普知识、示范教育等,以求达到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它较少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最适合语言教育。因此,护士要掌握交流技巧,随机进行教育,可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编写相关宣传材料,绘制一些宣传卡、手册、板报等,使患者随时接受教育;护士还可以向患者做演示,如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有效的咳嗽方法以及某些特殊的锻炼等,教给患者正确的姿势,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感的处理与预防并对患者训练频率做出要求。要达到宣教目的,必须对患者真诚相待,耐心负责[3]。

总之,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在实施健康教育中要强化护士对患者的教育意识,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对患者的教育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达到健康教育目的,使现代型的护理模式能得到根本性改观。

【参考文献】

1李银雪.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患者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

篇3

[关键词] 社会需求 预防医学专业 教学改革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及时了解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同时也为高校对本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革提供建议。

一、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现状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始于建国以后,其教学思想、办学理念基本上沿袭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个体为对象,预防医学是通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高校开办预防医学专业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检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相关内容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和实施卫生监督的基本训练。2005年9月,卫生部举办了一次“公共卫生教育论坛”,来自卫生部、教育部、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学院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专家就公共卫生教育展开讨论,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日益矛盾,如理论和实践脱节;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师资构成不合理;公共卫生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等。全国有60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了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本科教育,每年招生规模达到6000多人,但如果按照我国13亿人口去平均计算的话,仍然显得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十分紧缺。

二、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本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正处于改革与创新的探索阶段,为满足新时期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充分开展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活动,深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主要用人单位,及时了解用人需求信息动态,对人才知识背景及结构的新要求。根据定期开展的社会需求调研,为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做到及时反馈,确立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依据社会用人单位急需确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础,拓宽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由于所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在掌握一般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厚基础、宽人文、宽专业、高能力”已成为新时期衡量公共卫生人才的标准。新时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拓宽知识领域,不仅包括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心理、身体、人文素质等,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的培养,不断拓宽知识面,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备向多方面发展的潜力。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预防医学校内教学应该注重与校外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投身到人群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实践工作中去,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他们具备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社区和农村宣讲课堂所学的疾病防治知识,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分层次,多模块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中心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实验教学模块,即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实验教学、卫生学实验教学、生物与微生物实验教学和管理学与社会医学实验教学,在各模块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相结合原则。基本实验注重学生的基础操作规范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型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型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课程内容

预防医学专业的教育应该走出学校,与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医院等机构密切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地适应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的需要。例如,2008年,围绕汶川地震期间的公共卫生问题,我校邀请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徐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抗震救灾防疫报告会”,通过从灾区饮水问题、食品卫生检测、垃圾处理问题以及人群免疫接种等方面,介绍了灾区疾病防疫的工作流程和真实体会。不但提高了同学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外,而且学校还可以根据社会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及时融入到实际当中,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4.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如举办科研知识讲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申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具备查阅科研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或调查表、进行预实验及独立撰写、发表科研论文的能力。另外,我校还创新性开展硕士研究生帮带本科生的开放科研实验,有效地促进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科研交流。如2008年和2009年利用暑期开展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殖毒性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就是硕士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行动物灌胃、解剖、指标的检测等科研工作,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也对本科生科研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校由学生独立撰写的科研调查报告《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及干预效果》获2007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等奖,《艾滋病知晓状况与宣教效果研究》获三等奖,《江苏省丰县地氟病现况调查研究》获2008年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侯淑军,王志玉,宋明洋.搭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40-41.

[3]覃益敏,赖振屏.浅谈公共卫生教育状况和改革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9):346-347.

[4]孙要武,祁艳波,董艳梅.创建实践平台培养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29(16):2017-2018.